观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活动有感600字

观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活动有感600字
观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活动有感600字

神十航天员天空授课观后感

盼了好久的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终于到来了,在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这是个激动的时刻,我们全校师生坐在一起,看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首次太空授课。

王亚平:这是一个我们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饮水袋,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水是不会自己流出来的,接下来我要挤出一个小水滴。

在饮水袋的后方,水滴出现了。

王亚平: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可爱的,漂亮的小水滴。为了不让它到处乱飞,我要用独特的方式来收集它。

王亚平张开嘴,将小水珠含在嘴里。

今天这堂课大家都非常期待,当然上完这堂课以后,大家也觉得非常的惊喜。记者在人大附中的现场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太空授课的现场一共给大家演示了几个实验:

首先是称质量,其实具体的演示,王亚平给指令长聂海胜称了一下他的体重。

第二个实验是关于失重的单摆运动。在地球上,单摆小球会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晃荡,但是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会做圆周运动。现场的同学们见到这个现象,也感到眼睛一亮。

第三个实验是王亚平手里拿了两个我们从小就玩的陀螺,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就会朝着一个方向去转动。

第四个实验和水有关,是要验证表面液体的张力,捏出一个水泡之后,形成了一个水膜,后来紧接着的实验就是给一个水膜不断的注水,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球。最让大家惊喜的就是王亚平在后来就给这个水球里面用注射器注射进去了一个红色的水滴,这个棉絮状的水滴就蔓延开来,弥漫了整个的水球。

很多同学在实验结束后都久久不愿散去,还在讨论着、相互分享着。

神十航天员天空授课终于以成功落幕,我们从中也学到好多知识,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学习科学,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

纪录片宇宙与人观后感800字

纪录片宇宙与人观后感800字 影片《宇宙与人》中对有关宇宙诞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龙灭绝等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形象、科学的解答。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纪录片宇宙与人观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宇宙与人观后感800字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现在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200万年了,而200万年之前,甚至更久远??以至于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形,我们都无法具体了解,就更不用说不知道年龄的宇宙了。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形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宇宙的空间之大,其物质之多,也许真和人类的思想有得比。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宇宙中发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们的知识范畴,或是我们无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宇宙与人》影片中所介绍的太阳与木柴燃烧的原理: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而太阳的燃烧和篝火原理

完全不同,它在让原子核燃烧。爱因斯坦用著名的质能转换的公式计算出,核能量能达到普通化学能量的2000万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在一节只能烧几分钟的树枝中所蕴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盏100瓦的灯泡点亮100万年。 我们一直以为太阳会一直“照顾”我们,永远没有消亡,然而这错了,大错特错。影片中提到,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太阳只有2次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大约10亿年的氦聚变。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会继续塌缩而且将没有抵抗,此时,它的力结构将会出现一些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形成艳丽的光环。在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光环,这些都是类似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死亡符号。如果它们之中有被孕育过的生命,不知它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星系并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质集团,它们有更大的组织,我们的银河系就同大约20多个星系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星系团。在这个星系团中,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两个星系,它们各有几千亿颗恒星,相距3000万光年,就是说每秒30万公里的光,在它们之间旅行一趟都要3000万年。 在星系之外,似乎有无穷的星系,目前观测到最远的星系离我们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 读书心得

观“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有感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十”载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带着祖国的使命相约“天宫一号”。虽然天宫一号与“神八”、“神九”已经相约完毕,但这一次也让我们有很多期待,但是最让我期待的还是,以八零后的王亚平老师为主讲,聂海胜老师为助教的太空授课,张晓光老师是这次授课任务的摄像师。她们要以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本人也观看了这次授课,充分感觉到科技的神奇力量。以下是我的感受。 一、神舟的发展历程 首先我回顾了一下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太空行程,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实现了2名宇航员多天飞行,于10月16日凌晨安全返回,使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进一步成熟。“神舟”六号实现了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为未来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一次实现宇航员进入轨道舱。航天员首次往返轨道舱,进

心得体会 《大学》心得体会600字

《大学》心得体会600字 读《大学》心得体会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 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

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心得体会600字 《大学》是我最早接触的,也是最启发我人生的一本不朽的中华古代经典。读了这本伟大的经典著作我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是《大学》令正值求学阶段的我对未来少了一丝迷惘,多了一丝筹划。 《大学》为人生规划出八大阶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和至善。达至善者堪称完美。我们平常人对于达到明明德和至善,可谓是难于上青天,但我认为《大学》指引我们人人都应以至善为人生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儒家所倡导的仁爱与王道。所以我就将至善立为我的终极人生观,并将按《大学》中的规划去努力奋斗。 《大学》中倡导的人生第一阶段格物致知就是要我们首先达到知本即认识自然事物的根本,对自然本质奥秘有挖掘的好奇心,从而增加认知的广度与深度。为此我平日里更加留意对一些平常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凭借我日久天长的细心观察认识,我对很多科学知识都有了本质上理解。从而坚定了我对科学的认可,认清了迷信,封建的思

观电影《宇宙与人》有感观后感5篇

观电影《宇宙与人》有感观后感5篇《宇宙与人》观后感1 在家里观看了《宇宙与人》科教片,我看到了宇宙之浩渺,从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在里面孕育着太多的未知,而人类也不断为之而探索着。对于有生命的星球,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只有地球是拥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类是孤单的。从整个生命的起源过程来看,也是历经了几十亿年的历程,从恐龙时代,到现在的人类统治时代,世界开始出现文明,人类懂得了思考,这一切注定人类是出现的最伟大的生物。这似乎已经出乎了物质所能接受的范畴,或者说物质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物质的含义更加丰富了起来。 人类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但是我们必须谨慎的使用人类的智慧,人类创造了文明,但是人类也是可以毁灭文明的,姑且不说人类文明是否会为更高的文明所代替。人类将探索文明的进程延伸到了外太空,但是带去的还有大量的太空垃圾。人类面对宇宙的赠与,或许少了些许的感恩之心,反而是无止尽的竭去。物种的加速消失、生态链不断遭到破坏、钢筋混凝土的文明背后,地球承载了太多的伤害。 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滥用宇宙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

复! 我们可以认识规律,但也必须尊重规律。这样人类文明才会最终得以延续。 《宇宙与人》观后感2 在中国古代,有两位僧人有一个晦涩的对话。一位僧人问另一位僧人,天上的云在飞,是云动,还是风动?那位高僧回答,既不是云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的心动。云、风、乃至人都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其本身也是物质,但是人与云和风似乎又极不相同。或许我们会说,云悠游于晴空,风吹拂在大地上,而人,是脚踏实地的人,他们需要进食,需要休息睡眠,当然不同。这却是极其表面的差别,稍微细想,我们发现,在上面的故事中,人,是一个旁观者。旁观者这一词十分普通,我们却不能把它用在云和风上面。其实,很多东西都不足以称作旁观者,草不行、树不行、花不行,就是有着生命,能够自由活动的动物也不行!确切的说,只有人,才有资格做一个旁观者。 旁观者,不像云和风,他首先是有生命的;旁观者,也不像其他动物,因为他在思考,他也能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奇迹,但却被埋头于日常生活的我们忽略了——人,是有生命的智能动物。纯粹物质的宇宙能够演化出生命,生命在这颗星球上诞生并且改造这颗星球长达近40亿年,而且在500万年前,这些生命中的猿猴逐渐进化,随即产生了智能的人类。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现实的琐碎和生活的有条不紊,让

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

[标签:标题] 篇一:太空授课原理 解读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物理原理 姓名:钟宇学号:20120511xxx 专业:物理学 2013年6月20日上午举行的太空授课活动中,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质量 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些美妙的实验反映了什么样的物理原理?天地物理特性的差别给航天飞行带来什么影响, 在航天活动中有什么样的应用?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王兆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图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太空质量测量 实验一:质量测量——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过程:王亚平首先展示两支完全一样的弹簧,它们分别固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 画面显示,两个弹簧平衡在同一位置,无法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差别。随后,镜头转向天宫一号中用于测量质量的“质量测量仪”。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LED屏显示出聂海胜的质量:74公斤。王亚平解释说,质量测量仪通过弹簧产生力并测出力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质量。 解读: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 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是一个在一切惯性空间内普遍适用的基本物 理定律,不因物体的引力环境、运动速度而改变,因此在太空和地面都是成立的。 在地球表面,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的质量体现为重量。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时,弹簧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达到平衡,因此可以从弹簧秤的读数中得到物体的重量。 而在绕地球高速运动的飞船里,地球引力被飞船的离心力所平衡,飞船内部不再有地球引力的影响,也就没有了重量的概念,因此弹簧秤就没有读数。 天宫一号里的“质量测量仪”直接运用了牛顿第二定律,利用作用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确定物体的质量。这个原理在航天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航天器的燃料消耗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会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轨道控制的精确度。这时就可以开启推力器并同时测量航天器的加速度,从而计算出航天器的质量。 图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太空单摆运动 实验二:单摆运动——太空失重 实验过程:T形支架上,细绳拴着一颗小钢球。这是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 王亚平把小球拉升到一定高度后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面那样往复摆动,而是悬停在了半空中。王亚平用手指轻推小球,小球开始绕着T形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解读:实验中 小球没有来回摆动、而是悬浮或者做圆周运动,是太空中的失重现象导致的。在地面上,一 旦松手,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小球会向下运动,而由于小球被细绳连接在支架上,它就会 被细绳牵着来回摆动。但太空中没有重力作用,小球只会在原地悬浮。同样因为重力环境的不同,在太空中轻轻推小球一下,小球会在细绳的牵引下做圆周运动。而在地面上,需要给小球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克服地球重力的阻碍,实现圆周运动。 失重是空间与地面环境最重要的差别之一。它虽然给飞行生活带来很多有趣的体验,但也 会妨碍航天员在舱内的操作,同时对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航天医学专家研究出很多医学防护措施,航天员也会在航天器中通过主动锻

大学读后感作文600字范文

大学读后感作文600字范文 学了《大学》,还是有一些浅薄的感悟的。“修、齐、治、平”乃是《大学》中精华,核心思想。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只在修其身。下面是由带来的有关《大学》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大学》教我们为人做事记得以前中学时代自己也接触过《四书五经》这一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但那仅限于了解其文化背景、组成结构和大致内容,所以也就无异于管中窥豹、知其皮毛罢了。有幸在这次假期里比较深入地研读了它里面的《大学》篇,方才领略到它里面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并且更为清晰地看到,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该以怎样的方式前行,才能切实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自己的一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从小便志存高远,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光辉梦想和远大抱负,寻得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而耗尽一生。《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里所展示的,即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三纲八目是《大学》的纲领旨趣和主要条目,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

八目而展开的。所以,《大学》的开篇也是其为人做事的大道与精髓所在。 在明明德说明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发掘自己本性中的善根、摒弃邪恶的诱惑、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对人自身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而博学的宗旨莫过于此。就此意义上说,西方基督的忏悔、东方佛教的修行、列夫托尔斯秦式的道德的自我完善、毛泽东式的狠斗私字一闪念,乃至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培养四有新人、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为目的。 在亲民,和下文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结合,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了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之重要。引申出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使人想到基督的每日忏悔,使人联想到女作家杨绛把她那本写gan校生活的书起名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意思是所强调说的:如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意思是所讲的要治好家族,关键就在于必先修养自身之品德。“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意思是所说的要治理好国家,关键须先治理好家族。“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意思是所说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国家。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3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3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1 浓黄色山峦淡出画面,随着雄壮的音乐响起,山峦几经形体变化,最终如一锤定音一样在画面上定格:现出“宇宙与人”四个大字。科教片《宇宙与人》如同一幅风光油画逐次映入眼帘,充满一种别样的诗情画意,使人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着宇宙及人类自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宇宙与人》是一首大气磅礴的宇宙史诗,同时也是一首感人心魄的人类赞歌。影片通过电脑特技,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宇宙和人类:我们的宇宙是——个绝顶聪明的物质“大作坊”,它的最值得骄傲的产品是人类;太阳是能源的亿万富翁,它给生命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月亮使地球旋转速度减慢,由每天12小时变成了24小时,给地球以稳定,给我们以睡眠;氧气是最活跃的气体,可以与物质进行氧化过程,它是活性气体,使人产生能量……这一切,都使我深深地感觉到,人类是宇宙全部物质运动的最大受益者,人类是宇宙的精灵。宇宙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存空间,这是到目前为止在其他星球所没有发现的。因此,人类是幸运的,人类的生命是美丽的。既然宇宙为人类赐予这么难得的生存条件,人类就没有理由不珍爱我们美丽‘的生命,热爱我们美好的生活,以回报宇宙的博大和慈爱。 《宇宙与人》在启迪我们的心智的同时,也濡染、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影片以不容质疑的语言告诉我们:“宇宙是一首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

诗。宇宙把物质和智能交给了我们人类,而精神和道德的完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是啊,宇宙给人类创造了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如引力、太阳能、核聚变等等,人类只有用宇宙赐予的这些宝藏来改造宇宙和自然,才能创造如计‘算机、通讯卫星、宇宙飞船这样辉煌的文明史诗,也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否则,人类如果用宇宙赐予我们的东西来残害生命,破坏自然,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制造核武器、贫铀弹等,人类最终只能走向自我毁灭。这是人类的悲哀,也是宇宙的悲哀。 珍爱生命,珍爱自然,这是《宇宙与人》给我最大的感受。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多多生产出一些这样既具有完美艺术形式,又能启迪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的好片、大片。 《宇宙与人》观后感2 上个星期五,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的科普教育片,这部电影讲述了物质、能量、生命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生命出现的必备环境,讲了人、太阳、宇宙的现在、将来与过去,客观辩证了道德水平能否控制科学成果的错误利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宇宙给与了我们人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从人类所要呼吸的空气到要运用的自然资源燃料。人类的进化,都离不开阳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类,它们吸收阳光,释放二氧化碳。几亿年下来,植物制造的氧气则是使世界锦上添花。由于各种分子运动,4亿前在天空中形成了臭氧层,也在这个时候,生

《宇宙与人》观后感三篇

《宇宙与人》影片揭示了人类究竟是怎么在宇宙中被创造出来的,宇宙的巨大和浩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人类这种智慧生物有关,人类被宇宙创造是否是一种必然等问题。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宇宙与人》,欢迎阅读。 《宇宙与人》观后感一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现在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可以相信,只

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 人类产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时候,上一代的地球统治者——恐龙为我们承担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类从此走进地球的统治。在发现了自然规律这一宝藏之后,人类按着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则,一步步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今,人类已有能力采取措施来避免恐龙的悲剧,也许人类会永远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辩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己了。“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

航天员太空授课课堂实录

航天员太空授课课堂实录 这是中国最高的讲台——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 这是中国最大的课堂——从首都北京到祖国四面八方,8万多所中学、数千万名师生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直播,共同收听收看航天员太空授课,一同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设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太空授课地面课堂,与300余名中小学生一起,现场聆听航天员老师讲课。 在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00余名学生中,有稚气未脱的小学生,也有正值青春少年的中学生。早上8时许,他们迎着清晨的朝阳走进了拥有50多年历史的名校人大附中,此时,每个学子的心里都因对梦想的期待而激动,因为他们将要亲身参与并见证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10时许,北京市101中学物理教师史艺和人大附中物理教师宓奇登上讲台。

简短的开场白之后,两位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电视短片——《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当同学们从大屏幕上看到神舟十号航天员像鱼儿一样自由游弋,不时发出阵阵低语和清脆的笑声。 10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报告,已建立与航天员的双向通信链路。神舟十号航天员的身影清晰呈现在大屏幕上,他们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面带微笑向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挥手致意:“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航天员王亚平轻点脚尖,向天宫一号舱内摄像机镜头缓缓飞来。 “大家好!我是聂海胜,担任本次飞行任务的指令长。” “大家好!我是张晓光,本次太空授课任务,我担任摄像师。” 当三位航天员微笑的面庞出现在阶梯教室讲台上的大屏幕时,当航天员亲切的声音从太空里传递到教室里时,同学们都笑了,青春的笑容里闪动着梦想的激情。 3位航天员老师“站”稳后,先给同学们露了几手“功夫”——“悬空打坐”、

2020我的大学读后感600字.doc

2020我的大学读后感600字 《我的大学》这本书,你读了之后,对“大学”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我的大学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0我的大学读后感600字(一) 高尔基的一部自传小说《我的大学》,他的《人生三部曲之一》,真实地描述着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一个年少无知的天真想法,也许在别人眼里是那么地幼稚,但这正正表现了高尔基精神上的高度。他用他尖锐的笔触描述着黑暗的社会,来表达自己心中对这个社会的不满,正如他笔下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无惧无畏,为着自己心中高尚的目标迈进。而如今在当今相对和平的年代生活的我们,在我们眼里,上大学早已经不是一件稀罕的事了。丰衣足食的我们不必为我们的生存而烦恼,不用为上学高昂的学费而奔波,就算这样,还是有很多人觉得上学时那么痛苦的事,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事,可在高尔基的那个师弟,上学是一件那么奢侈的事,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追求,对他们来说上大学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可是他们却不得不为自己的生活而烦恼,为自己高昂的学费而烦恼,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先走上社会,读者我们还未曾触摸的社会大学。 可是社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在当时,他厌恶者俄国社会的丑恶与黑暗,却一直探索者生活的道路。在革命者的引领下,追求着自己目标。 《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笔下的主人公阿廖沙,十六岁满怀着上大学的梦想,告别家乡和亲人,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头一所社会大学。

《宇宙与人》观后感8篇精选分析

目录 《宇宙与人》观后感1 (1) 《宇宙与人》观后感2 (4) 《宇宙与人》观后感3 (7) 《宇宙与人》观后感4(自认辩证法) (9) 《宇宙与人》观后感5(自认辩证法) (11) 《宇宙与人》观后感6(自认辩证法) (13) 《宇宙与人》观后感7(马克思主义哲学) (14) 《宇宙与人》观后感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6)

《宇宙与人》观后感 1 宇宙之大,人类之小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没有人能确切的揭晓,人们只能在一个个猜想中偶然的发现一些关于我们头顶上这片神秘的苍穹的点滴。深蓝浩渺的宇宙是如此神秘,她是如此伟大,通过千万次的无机物的撞击,几千万次有机物的反应,几千万次细胞的演化才创造了这般神奇而丰富的生命形态,才能有我们——人类的存在;可是奇妙如她却也那么的吝啬,在一整个宇宙中她只选择了银河系,只选择了太阳系,只选择了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地球,一颗温暖雨水充沛,地质稳定的星球,她的苛刻造成了人类在茫茫太空的孤独与寂寞。我甚至曾经若有若无的埋怨过她的无情,但观看这次《宇宙和人》的影片之后,我似乎对她有了层次的了解。 人是如此的渺小,人的出生到死亡是如此的短暂,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整个的宇宙的空间里,人又是那么的神气。人在宇宙的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人在观宇宙,人用人的思维,欣赏着宇宙空间的美,人装饰了地球,地球装饰了宇宙的梦,反而,宇宙又装饰了谁的梦呢?人的智慧是很伟大,相对于宇宙又是那么的狭窄,可谓宇宙是如此的神秘。 在浩瀚无际的空间里,人类先是由确定的地球是圆的学说,到发现地月系,水星,金星,火星等许多的球体,再由太阳系,又有河内星系,河外星系,到现在又有许多的黑洞的说法。伟大的宇宙到底有多少秘密未曾被人类所知呢?在神秘伟大的空间里,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揭开了宇宙的一层又一层的面纱,到底有多少层呢?完全揭开的时候,宇宙赤裸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 人有聪明才智的大脑,却不可以改变世界万物的命运。相对于宇宙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人的认识能力又是如此的短浅,宇宙伟大的神秘,让无知的人们只有用神来神化了!没有办法用科学解释的,也只能把创造宇宙者的高级智能物来崇拜了!宇宙为何而存在?智能物为什么来创造宇宙呢?人只能用自己狭隘的想象来编织美丽的神话和传说来解释无法解释的东西。 宇宙选择了地球作为生命的载体,供给地球源源不断的光和热,供给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种种条件促使了生命的诞生。生命的出现带来了意识,这使得地球不再仅仅是个物质球体,而变为了物质与意识共存的球体。

基本功计算机操作题

2013年铁岭县教师基本功大赛计算机操作 第一部分PPT(30分) 本试题以神十太空授课为背景,答题相关资源在PPT素材文件夹下。 1.利用幻灯片母版功能设置幻灯片标题为黑体、40号字、页脚为“太空课堂”。 2.打开PPT文件夹下“知识与梦想在天地间传递.ppt”。将文件中1号幻灯片版式改成 空白幻灯片,在页面中央插入艺术字“知识与梦想在天地间传递”选择第三行第二个样式,字体选择黑体,60号字。在艺术字右下方插入水平文本框,并输入文字“聚焦我国首次太空授课”,黑体,加粗,20号字。设置该页幻灯片背景为蓝色单色,底纹样式为从标题。设置艺术字动画效果为螺旋飞入,副标题动画效果为百页窗,在主标题飞入后开始。 3.在2号幻灯片标题下空白处分别插入航天员照片依次为张晓光,聂海胜,王亚平, 图片宽度为6cm,位置分别为水平2cm,垂直8cm, 水平10cm,垂直8cm, 水平18cm,垂直8cm,同时在三张图片下方,分别插入水平文本框,分别对应输入三位航天员的姓名。为三张图片分别添加翘翘板效果,为对应的三个文件框添加飞入效果,动画顺序为每张图片先“翘翘板”、然后文字从下方飞入、飞入效果在翘翘板效果后自动出现。 4.将3号幻灯片的版式改为标题和文本。在文本处分三条输入以下内容“聂海胜,代 号01,指令长,手控交会对接操作者。此次太空授课担任授课助理。张晓光,代号02,辅助指令长工作,授课中任摄像师。王亚平,代号03,太空授课,飞行乘组生活管理。此次太空授课担任主讲。”字体为宋体,32号。选择项目符号和编号第二行第三个样式,蓝色。 5.在5号幻灯片中插入目录下插入视频“太空生活”,自动播放。 6.在6号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打坐”,高度10 cm,位置水平6 cm,垂直6 cm。为图片 添加飞入效果和中子效果,中子效果在飞入效果后自动运行。 7.在7号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测质量1、测质量2、测质量3”,高度10cm,位置水平 6 cm,垂直6 cm。为图片添加玩具风车动画效果,让三张图片按顺序展示,点击鼠 标确发。 8.在8号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单摆1、单摆2”,设置图片高度为10cm,把两张图片并 排组合在一起。为合并后的对象添加蓝色,实线,0.75磅边线。并添加螺旋飞入动画效果。 9.在9号幻灯片中插入图片“陀螺1”,图片高度10cm,位置水平5cm,垂直5cm。在页

高中读后感600字

高中读后感600字 自从我读了《我的中国梦》这本书以后,我明白的:人生如梦,有了梦想,要为之奋斗,才能取得成功!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为了梦想而奋斗,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伦·凯勒的故事。她作为一个在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不仅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还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假如给她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看她们的善良、淳朴与友谊使她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她要看光的变幻莫测,看看日出如何落下。第三天,她不仅要看日出,还要看有名的艺术馆。盲聋人。这是要何等的毅力才能完成啊!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掩卷沉思。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不是为了梦想而奋斗,最后才取得成功的?比如音乐大师贝多芬,从小喜欢音乐,后来凭借天赋与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晚年却不幸双耳失聪,备受打击,但他并没有没命运击垮,后来振作起来,创作了《欢乐颂》等传世奇音!我们作为一个身心健康、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到底呢?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书法家,每当站着练字练了两三个小时,总会腰酸背痛,脚底发麻,手腕酸痛,也总会有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海伦·凯勒、贝多芬这样身残志坚的人,一想到我的梦想,全身仿佛充满了无限的力量,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我一直向前。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也能像以前那样,把梦想转换为动力,再苦再累,永不放弃,直到梦想成真,取得成绩。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但有了梦想,只有为之奋斗,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果你在一间会飞的教室里学习,你将会怎么对待呢?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吧!教室真的会飞吗?当然不会,“会飞的教室”只不过是一群少年自编自导的舞剧罢了。这是一本讲述校园故事的书,它是由德国作家艾利克·卡斯特纳创作的。里面有情感丰富的姚尼,满腹才华的戴马亭,沉着稳重的塞巴修,胆小如鼠的邬理和争勇好斗的马提斯。他们虽然性格迥异,却十分珍惜他们之间的友谊。在圣诞节的前几天,班长戴马亭收到了爸爸妈妈寄给他的信,因为家里穷,没钱让他坐车回家。这时,佩克老师把他的年奖学金——本是想和“禁烟老师”一起去旅游的钱给了戴马亭,让戴马亭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圣诞节。从中我明白了,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击败。只要我们努力,勇敢地面对人生,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这让我想起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做了无数次失败的实验,总共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最终才确定用钨丝来做灯丝,提高了电灯的使用寿命。他真让人敬佩!读完《会飞的教室》这本书,它让我懂得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正如一句话所说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如果同学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尽力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杨利伟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你们是怎么认识他的呢? 你们想不想和他一样,也来遨游太空呢? 2.揭题:今天我们驾神州游太空,来画一画我驾神舟游太空的画面。 板书:我驾神舟游太空 二、欣赏、归纳、学习画法 1.欣赏图片 师:看,这就是杨利伟坐过的神舟飞船,它给你什么感觉呢? (生: (师:看起来很高大,很有气势) 师:那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生: (师:板书机身机翼) 师:再仔细观察,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 (师:长长的椭圆形,旁边还有几个短短的椭圆形板画。

师:那你们心中的飞行器是怎样的呢?你说。 生: (师:板画,三角形的身子,还有三角形的翅膀。) 师:其他同学呢?你说。 生: (师:板画,你的飞行器是远远的身体,还有两对翘翘的翅膀。) 师:同学的想法真好。我们知道太空和地球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你会穿什么衣服去呢?生: 师:宇航服 师:什么样的宇航服呢?看,这是杨利伟的宇航服,你们觉得和我们平时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哦,看起来像羽绒服,胖乎乎的,但是它上面有装备各种仪器,还有厚厚的头盔,看起来很重。 师:那你们会穿什么样的呢?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好吗?生:讨论 师:小结 师:我们准备工作差不多了,那该去哪个星球遨游呢?你说? 生: 师:火星 师:为什么呢? 生: 师:哦,想看看火星是不是像火焰山的。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的想法真新奇,希望你们在画中展现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 师:现在老师来画一幅我去水星遨游的画。 师:记得画之前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吗? (生:回忆 师:老师来画一幅横构图的。因为老师先画自己坐在飞行器里的,所以先画一个大大的飞行器。它有着梯形的身子,看起来长长的,再有着两队菱形的翅膀,一上一下,好像在飞翔。然后在上面开着一扇门,老师的头露出来了,带着一个圆圆的头盔,看不清五官了。

纪录片宇宙与人观后感范文大全

纪录片宇宙与人观后感范文大全 在我看到许多的科教片里,我最喜欢《宇宙与人》。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宇宙与人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宇宙与人观后感1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此刻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能够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200万年了,而200万年之前,甚至更久远――以至于地球构成之初的情形,我们都无法具体了解,就更不用说不明白年龄的宇宙了。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构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宇宙的空间之大,其物质之多,也许真和人类的思想有得比。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宇宙中发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们的知识范畴,或是我们无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宇宙与人》影片中所介绍的太阳与木柴燃烧的原理: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而太阳的燃烧和篝火原理完全不一样,它在让原子核燃烧。爱因斯坦用著名的质能转换的公式计算出,核能量能到达普通化学能量的2000万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能够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仅有千分之七,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在一节只能烧几分钟的树枝中所蕴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盏100瓦的灯泡点亮100万年。 我们一向以为太阳会一向“照顾”我们,永远没有消亡,然而这错了,大错特错。影片中提到,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太阳仅有2次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大约10亿年的氦聚变。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会继续塌缩并且将没有抵抗,此时,它的力结构将会出现一些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构成艳丽的光环。在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光环,这些都是类似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死亡符号。如果它们之中有被孕育过的生命,不知它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想5篇600字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想5篇600字 神舟十号飞船20__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道飞行十五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王亚平太空授课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1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这次,神舟十号将会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作为学生,我感觉到我们非常幸福,因为这次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将会在天宫一号为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开展 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太空授课,我们都在翘首以盼太空授课的到来,太空授课的时间为20XX年的6月20号。 20号早上10点许,中国的第一次太空授课正式开始。首先,王亚平、聂海胜两名宇航员为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打坐”。在失重的情况下,宇航员可以轻易地在空中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同学们都看得很入神。随后,三位宇航员进行了五个实验,分别是:打开“箱子”测质量、神奇单摆做圆周运动、陀螺轴向不变向前飞、“水膜”内嵌入中国结、普通水变身“魔法水球”。在这次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和老师都看得津津乐道,大家还进行了热烈

的讨论。虽然我们不是很明白其中的一些实验,但是,我们还是对这些科学现象保持着非常高的求知欲。 太空授课完成后,同学们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为宇航员感到自豪。听老师介绍,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失重状态,他们要保持锻炼才能避免肌肉萎缩。我想对这三位宇航员说一声谢谢。他们为了人类的航天事业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着未知的太空不断去探索,为科学世界添砖加瓦。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2 20__年6月20日,这是一个令许多热爱科学、向往太空的人们激动的时刻,神舟十号上的航天员们将在太空中为大家进行授课。我们也没有忘记,美国的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也曾想在太空中为学生们展开人生中精彩的一课,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光荣的女教师却随着“挑战者号”陨落在了茫茫太空。今天,中国的三位英雄航天员实现了她的梦想。 授课航天员分别是女航天员王亚平,男航天员聂海胜,由张晓光担任摄像师,他们在浩瀚的太空上为我们讲授了精彩的一课。这节课共40多分钟,王亚平共做了五个实验,分别是在太空中的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球和水膜的实验。这五个实验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物理知识,这一课也可以说是物理学家们研究的结晶。

大学读后感600字

大学读后感600字 近日无事,便拿起闲置已久的《大学》细细品读。品读中,被其中儒家先贤的大智慧所折服,产生写读后感的冲动。奈何个人水平有限,在此便与诸君讨论其中皮毛。 书中,我最喜欢这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便是儒家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处。在这段话中,明德天下者,既大贤与圣人,必先治国。国不能安定,何以明德?而治国又必须齐家,齐家在于管理好家族,使家族和睦。家人知礼而友善,从而社会人人皆仁。齐家在于以小见大,以家印国,一家不治,何以治大国?齐家又在于修身,以身印家,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如何修身?明心见性,格物致知,养成一腔浩然正气,此谓养性! 宋有大儒张载,修一身仁义之躯,养一身浩然正气。以此发下大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那“天理之心”,立那仁孝之心;做那安身立命之事,做那国泰民

安之事。 到了新时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齐家是未来我们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对于有意官场的大学生来说该如何治国又是一个问题。现在我们自问,届时该如何齐家?又该如何治国?回首过去,我们是否修身?又是否养性?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当代青年,我认为,我们要做,就做那,修得一身仁义礼智信,养的一身浩然正气,做事问心无愧又胸怀壮志并且心系国家的人。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等生来不凡,何必平庸一生?我等壮志凌云,何苦今生无悔!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学反思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 三年级学生个性比较活跃、思维反应比较快,尤其是好奇心非常强烈。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来发挥学生最大的创造潜能,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快乐地学习。 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学习有关宇航服、飞行器的资料与知识,导入时我便出示有关太空的知识让学生进行游戏抢答。宇航员乘坐什么进入太空?宇航员在太空中应穿什么样的衣服?宇航员在太空中也能像在地球上一样端着碗具吃东西吗?宇航员在太空中吃饭可以像地球上吃饭一样坐着吗?在太空中吃实物时要注意什么?太空中有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的,我适当提示,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我驾神舟游太空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宇航服、飞行器以及太空的有关知识。这一环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主要运用了“游戏激趣法”,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接下去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图片与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看看谁的图片收集的最全面。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准备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观察好图片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去太空旅游,你打算怎么去,准备些什么物体。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的:有的可能说我要坐火箭去,也有的说我要坐宇宙飞船去,也有的说我要带上食物、玩具等等,紧接着我问他们:在太空中你会看见什么?通过观察、分析相关的图片,运用启发谈话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发现宇宙飞船、宇航服的用途,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接下去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出入口,船身,船翼。根据学生回答课件进行操作显示宇宙飞船的各组成部分。你觉得在绘画过程中设计这样的一艘宇宙飞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要点:①形状; ②色彩;③结构;④其他因素。随后我又用视频让学生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活动。通过多媒体演示,运用创设情境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充分激活视觉及思维的功能,对宇宙飞船、宇航服进行审美体验与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