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常用的量词有个左右存在着

现代汉语常用的量词有个左右存在着
现代汉语常用的量词有个左右存在着

量词的使用

现代汉语常用的量词有600个左右

名量词和既为名量词又为动量词的词一共60 个,分别为:

名量词:倍、层、点、段、封、个、公斤、公里、间、

件、角、斤、句、棵、克、里、辆、毛、米、篇、双、岁、条、位、些、页、一些、元、张、只、支、座、班、杯、本、笔、分、号、节、口、块、门、瓶、头、种、根、片、家。

兼作名量词和动量词的:把、次、道、回、刻、岁、下、些、一些、场(上声)、口、声

用来表示人、动物或某物体的数量、类型或次序的:个、些、一些、场(上声)、口、声。位、种、号①。

2.和物体形状有关的量词:条、段、块、根、棵、片、节、支、张。

可以用于课堂上说明文字数量的:句、段、篇。

用于比较的:倍、点

用于表示多数事物的:双。

用于度量衡的:公斤、斤、克、公里、里、米、号、点、刻、分、元、角、块、毛、分。

从名词借用过来的量词:笔、本、班、杯、瓶。

其他一些有相对固定的适用对象的量词:层、封、间、件、辆、只、头、座、门。

顺口溜记忆方式对于记忆一些相关的或者相反的知识

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一支(枝)铅笔细又长,“条、根、节、段”也一样。

一张桌子平又平,一块蛋糕方正正。一片树叶薄又平,一片

草地真干净。要说植物用“一棵”,一棵柳树在路旁。

2. “一个”应用很广泛,但是有时不要选。说“一名”

是正式,说“一位”是尊重,说“一伙”是不满,“一群一帮”是一般,“一群”还可说动物。最好使用哪一个,看看词、句你再选。

3. 一把糖果装满手,抓一把糖果给妞妞。

4. 朋友困难帮一下,有时也说帮一把。

常用的量词存在着“一个量词搭配一个名词”、“一个量词搭配多个名词”、“多个量词搭配一个名词”的情况汉语量词除了具有表示数量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也就是社会赋予量词的引申义、比喻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等特有的含义。

例如“根”作为名词指的是树根,因为树根指的是长条形的,转化为个体量词后用于表示长条状的事物。在“一根绳子”中,“绳子”与“树根”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事物,只因二者有相似的地方,就借助“树根”的形来显示“绳子”的形。

汉语量词存在“多个量词搭配一个名词”的情况。例如“一()鱼”中,

可以说“一条鱼”、“一尾鱼”、“ 一斤鱼”、“一碗鱼”、“ 一块鱼”。这是从静态角度来说的,即没有进入语时,“一(鱼”的量词选择范围是比较广泛的。但当其处于具体的语境中,就应该准确地使用了。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3.1.1.1表达现实情况。

“一块鱼”和“一条鱼”之间就存在着现实情况的不同:“一块鱼”必须是没有生命的,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已不再保留作为“鱼”的完整形状; 而“一条鱼”则“生死未卜”。在具体的句子里选用量词时, 名词所处的现实情况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

3.1.1.2注意事物不同的着眼点。

“一条鱼”着眼于“鱼”作为一个具体的事物在人们视觉上的数量; 而“一片鱼”则是人们借助了度量衡工具得出的比较客观的数量“;一碗鱼”则又是依托了某个容器为单位获得的数量。

3.1.1.3注意量词的色彩意义。

量词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都要符合上下文的语境要求, 不能与整个语境风格偏离或相悖。如“一条鱼”和“一尾鱼”的差别在于“条”和“尾”语体色彩的不同“,尾”典雅, 有文言色彩, 适合于书面语体

3.1.2量词运用要得体。

例如,用于计量单个的人的量词很多, 有个、位、名、员、等。但他们的用法有所区别。看下面两个例句:

(1)我硕士毕业后在南方的一所大学里当了一()教师。

(2)她是一()名教授。先看例(1),说“一名教师”或“一位教师”都是可以的。但“一位教师”带明显的褒义色彩,表尊敬。这种感情色彩用在自述的语体中有悖汉语谦卑有礼的表达原则。因此例(1)只能用“名”。“名”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不抑不扬,适合整句话平淡的风格。而例(2 )则正好相反。此外如果我们选用“她是一名教授”,那么相邻的两个字读音相同,听起来很不入耳,破坏了汉语的韵律美。受汉语语音韵律习惯的制约,这也是不合语境要求的。两个原因加起来,这里只能选用“位”。

许多量词在实际运用中不仅能准确地表现和区分人、事物与动作、行为的特征, 而且还能表达某种非常细腻的情感。这种情感除了词语意义上的褒贬之外, 另有游离于词语意义之外的色彩意义, 例如从态度上来说有爱恶之分, 从情调上来分有雅俗之别等。如:“一片光明”中,“片”表现出喜爱欢乐的感情; 又如:“这一小撮坏蛋”、“这一窝没有一个好货”,“撮”、“窝”表现出厌恶憎恨的感情。再如“一幅丝绣”、“一块(条) 墨”、“一个(块) 砚台”、“一张邮票”与“一帧丝绣”、“一锭墨”、“一方砚台”、“一枚邮票”, 前后两组所表述的事物相同, 比较一下, 前面一组的几个量词是通俗用法, 显得一般化, 后面一组的几个量词带有明显的欣赏性。

入门与初级阶段教学

由于学生是初步接触汉语量词,对量词的使用会很不习惯,所

一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向学生解释量词的语法功能,即在没有语境条件参与下,某个名词可以和哪个量词搭配,不可以和哪个量词搭配。让学生掌握“数+量+名”、“动+数+量”的用法。进而继续传授名量搭配、动量搭配的有关规则。在已掌握的词汇量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对量词进行简单的语义特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量词搭配的“一对多”现象,并能举一反三:如“张”,可计量一个平面的对象。“一张床”、“几张纸”“两张桌子”。鼓励学生勤学苦练,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中级阶段教学

主要学习同一个量词各层语义之间的派生关系,如“张”,可计量一个平面的对象,同时还有“可张开”的意思。如“一张嘴”、“一张弓”等事物。介绍“量+名”搭配的“多对一”的现象。如“本”和“部”都可用于“书”。但“一本书”和“一部书”在“量”上是有区别的。“本”表的量小;“部”表的量大。在这一阶段要让学生接受并牢固树立“依靠语境来选用量词”的观念,并在实际交际中自觉运用。

高级阶段教学

教授学生“名量词与抽象名词”、“情态动量”与“动词”匹配关系,以及让文化进入量词解释。诸如“一团和气”、“一片欢呼”、“研究一番”、“瞎扯一气”等。使学生能自觉、熟练地依靠上下文语境来选用量词,而且还能积累一定的汉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较强的联想力。

语气词吗吧啊呢的区别

(1)“啊”表示感叹,一般不用于问句。如:这里的风景多美啊! (2)“吗”一般用于“肯定形式的句子+吗”,如:

他是汉城大学的教授吗?

“A不A”“A没A”“是不是A”等正反问句不用加“吗”。如:(错)你吃不吃饭吗?

(错)你昨天看没看电视吗?

(错)你是不是留学生吗?

(3)“呢”一般用在选择问句、特殊问句的后面。如:

你去上海还是南京呢?

你什么时候去呢?

谁是他的女朋友呢?

“A不A”“A没A”“是不是A”等正反问句后面可以加“呢”。如:(对)你吃不吃泡菜呢?

(对)你昨天看没看电视呢?

(对)他是不是留学生呢?

“呢”可以用在下面这样的句子里表示询问情况。如:

我们准备国庆节去旅游,你们呢?

小金,你的居留证呢?

“何必+……呢”也是一种用法。如:

为了这一点小事生气,何必呢?

何必为两块钱发这么大的脾气呢?

(4)“吧”一般用于语气比较缓和的肯定句。如:

我们走吧。

也可以用于是非问句。试比较:

他是汉城大学教授吗?(不了解情况的询问)

他是汉城大学教授吧?(表示可能性比较大的猜测)

单姓和复姓

。《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八十一个。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卡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粱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却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翟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后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

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

《左传》中的名量词研究

《左传》所见名量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号:01010236 姓名:单丽梅 内容提要:本文以《左传》中的名量词为研究对象,对该书全部名量 词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左传》中的名量词的分类、结构类型以及语法 功能。旨在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从词汇和语法角度两方面揭示《左传》时代名量词的发展概况,明确其发展史上的自身特征。 Abstract:Study of phrase made up of noun and measure word in Zuozhuan was given in t his paper. Discusses were gone on all such phrases in the book from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fication, and types of structures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phrase made up of noun and measure word in times of Zuozhuan from the syntax and lexical level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ir own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ion were shown. 关键词:名量词《左传》分类特征 Key words:phrase ; noun and measure word ;Zuozhuan;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fication 量词的使用是汉语言的重要区别特征之一。它是一类十分活跃而又极其普通的词,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甲骨文的记载来看,殷商已经有度量衡、容器、货币的单位词(即量词)出现了,如容器量词“升”,货币量词“朋”,天然量词“丙”等。甲骨文中量词的运用范围较窄,数量也较少,还没有出现动量词。语法发展还很不充分,在句中只能做主语和宾语,而且与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一般只能出现在名词之后,其位置较为固定。到周秦,又出现了表示事物特点的个体量词。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的运用得到空前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这在刘世儒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中有详尽的论述。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发表时间:2016-08-06T15:22:37.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岳磊[导读] “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语学院 451100 摘要:“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譬如:一双儿女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不可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说成是一双夫妻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讨论,探析量词“双”与“对”的使用。 关键词:对;双;量词;语义分析 在一堂语文教学模拟课上,学生试讲量词的用法,谈到量词:双和对。在讲解时列举了如下例子:一双鞋一双手套一双袜子,一双眼睛,一双筷子,一对花瓶,一对镯子,一对柜子。然后总结“双”与“对”都是专用量词和集合量词,意义相近,可互释,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量词的解释:双:用于成对的东西。 对:双。 这时问题出现,在课堂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双和对虽意义相近,但在使用时并不是都可以互换的,例如:一双儿女却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绝不可以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以说成是一双夫妻,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探微量词“对”与“双”的使用。 一.“对”、“双”的语义源流《汉语史稿》载:“绝大多数的量词都起源于名词或动词,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这就使得量词所称量的事物的特征要与量词本身的特征相一致。“对”和“双”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较早,且使用较广。古时其用法迥异,后来由动词虚化为量词时才具近义性。 1.对 从词源看,对有匹配配偶之意,但“对”在古代常做动词用,相当于英语中的REPLY(回答):(1)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2)公问族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对”还有个常用意义是指“面对,对面”:(3)公辞,宾西面坐奠于阶西。东面对,西面做取之。 《说文解字》:“对,应无方也。从羋,从口,从寸。对,或从土。”“应无方”是指问什么答什么,或者是谁问答谁,也就是徐锴说的“有问则对,非一方也”③。依许慎、徐锴之说,“回答”就是“对”的本义,如:君前奏对。“回答”涉及提问者和回答者两方,这为“对”后来做量词时的“二”意义提供了依据。而这一问一答是对立的,他们性质不同但又是统一于“对”这个概念中的,因此“对”本身是具有对立统一性的,而且这一特征贯穿于“对”的词义演变过程,到《仪礼》中“面对,对面”的意义,这一特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又为“对”计量两个互相对立又统一的个体提供了依据,如“一对夫妻”、“一对鸳鸯”。 2.双 “双”的繁体做“雙”,许慎《说文解字》:“双,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双”的本义就是两只鸟,因此成语有:比翼双飞而无比翼对飞。“双”意义指向倾向于指个体数量为二,向数词虚化:(1)举世无双(2)遗我双鲤鱼(3)赐予家子双琥,一环,一璧,轻服,受之。 “双”的这种事实两个的用法使得虚化为量词后,个体之间是重复或者重叠的关系,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而不是对立的,但两个独立的个体又统一于“双”的概念中。因此“双”称量的个体是具有独立统一性的。 总得来说,从语源角度看,量词“对”更侧重于强调计量具有对立统一性的两个个体,比如“一对矛盾”、“一对冤家”,而“双”更侧重于计量两个性质相同功能相同的独立个体,如“一双手套”、“一双眼睛”。 二.“对”与“双”语义分析语义学中,语义特征是指某个词在语义上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词的特点。对近义量词进行语义特征地分析与描写,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量词的共同语义特征与区别语义特征,进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更准确恰当地选用近义量词。量词意义较宽泛,对量词做语义分析需要借助于它所称量的动词或者名词,才能够使两个近义量词区分开来,因此对“对”和“双”进行语义分析就要以它们所能称量的名词为参照。根据《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32组可以与对、双搭配的词,和《汉语量词词典》常用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79组词,除去重复的22组,合计89组词,分析整理,可以把对、双的核心语义通过语义分析可看出“对”、“双”都表示两个,都是计量成双的东西的名量词,但它们的区别还是较明显的,从三方面说明: 1.是否可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 “对立成双” 是指所计量的两个个体之间具有某种对立性质,彼此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可以是性别、方向、性质……的。依据这一点,可以将部分必须用“对”计量的词区分开来。比如“一对夫妇”、“一对恋人”、“一对仇敌”、“一对矛盾”等。“双”在这一点上刚好相反,计量的个体彼此之间无任何对立,而是同一性质的两个个体数的重复或者是重叠的关系,“一双手”、“一双袜子”、“一双鞋”、“一双筷子”、“一双手套”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对立成双的东西必须用“对”来计量,“双”是不可以用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的,这跟其语义来源有着直接的关系。

高中数学选修2-1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编者:史亚军 学习目标 1. 认识常见的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含有量词的命题及判断其命题的真假性;掌握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与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难点: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真假的判定和含一个量词的否定. 学习过程 使用说明: (1)预习教材P 2 ~ P 8,用红色笔画出疑惑之处,并尝试完成下列问题,总结规律方法; (2)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导学案中要求的内容; (3)不做标记的为C 级,标记★为B 级,标记★★为A 级。 预习案(20分钟) 一.知识链接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假如是命题你能判断它的真假吗? (1)是整数; (2); (3)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任丘一中今年所有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数学课本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A 版的教科书; (6)所有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黄种人; (7)对所有的; (8)对任意一个是整数。 二.新知导学 问题1:什么是全称量词?什么是存在量词?它们如何表示? 问题2:我们如何对含有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呢?它们的否定形式有何规律? 问题3:请把下列日常用语,哪些表示全称量词,哪些表示存在量词? “凡”、“所有”、“有一个”、“一切”、 “ 至多有一个”、“任意一个”、“存在一个”、“有些”、“至少有一个”。 其中: 全称量词的有: 存在量词的有: 问题4:辨别下列命题格式?并给出相应的否定形式? (1) (2) 探究案(30分钟) 三.新知探究 【知识点一】含有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命题结构与否定 例1:用符号“”与“”表示下列含有量词的命题?并给出相应的否定形式?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在考察了一定数量的语料后,认为量词“场”和“部”后接“电影”时的用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语体侧重、语义重点、具体词性、动词搭配四个方面。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场部 量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错误较多的一个词类,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些留学生在学习了量词“场”和“部”都可以用来修饰“电影”后①,造出下列句子: (1)*这场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正确的句子:这部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 (2)*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部。(正确的句子: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场。) 这些偏误的出现是因为留学生未弄清楚“场”和“部”在修饰“电影”时的不同用法。那么,“电影”前什么时候用“场”,什么时候用“部”呢?我们做了以下考察。 一、语体侧重不同 “场”多出现在口语中,而“部”的书面色彩较浓。我们翻阅了《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文汇报》中有关电影的报道,并从新浪、网易这两个网站下载了两万多字电影方面的语料,发现其中“电影”前所用的量词都是“部”。此外,与“电影”同义的一些词,如“影片”“片子”也都只与“部”搭配,未发现与“场”搭配的例子。例如: (3)而伟仔另一部电影《无间道》亦同期上映。(网)② (4)专题介绍: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部电影(网) (5)10部电影让我们泪流满面(网) (6)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俄国的事情,我当然不能让观众看出我的“美国底子”。(网) (7)这部电影可能是比较我以往所有的电影、内在张力最强大的一部。(《长江日报》) (8)这部影片敢审视每个成年人的爱情观、道德观直至对生存意义的疑问。(网) (9)《美丽心灵》和《红磨坊》两部影片就已被列为得奖的最大热门。(网)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量词划分的标准、方法和量词系统

量词小类的划分 量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被确定下来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对量词内部类系进行划分,然而这部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今天来说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各家根据自己的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量词小类的划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所得的结果千差万别。但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量词研究的基础,要想做好量词研究,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不能够被跨越的。 一、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 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不一。有的从量词的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等语法特征上划分,有的从语音形式上划分,有的从量词词汇意义上进行划分,有的从词源上进行划分,还有的从计量精度上进行划分;有人采用单一标准,而有人采用多重标准。“人们在为量词定位、分类时,角度不同,依据的标准不一,对量词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侧重不同,因而划分起来有很大的分歧。”1正因为这样,量词小类划分的几个标准首先要明确: (一)意义标准 这里所谓的意义就是指词的概念意义,就是词的概念。对于量词,实际上就是指量词的语义分布。比如词典中关于“把”的解释:“量词,用于把手的器具,如:一把刀,一把扇子”2。但这里所说的意义标准是丰富的,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否计量,这里要分析量词的作用是计量还是表示事物的种类、等级顺序的,当然不计量的量词是很少的;二是计量的多少,有单数和复数之分,比如“群”和“个”比较,“群”所指的一般是复数,而“个”计量的一般是指单数;三是计量的精度,指的是量词表示名词事物的量是明确的还是含糊不定的,比如“一副手套”,中的“副”往往表示成对出现的事物,而“一群人”中“群”则表示数量不定;四是量词重点在于强调数量的多少还是部分属于整体,例如,“一截竹竿”中的“截”指的就是相对于整根竹竿而言的一部分,没有说明具体多长,强调的是部分。 (二)语法特征标准 由于汉语量词概念的模糊性、复杂性,仅以概念意义为标准分类往往不能完成量词分类的任务。词的语法特征是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量词也不例外。这里的语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孙晓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评)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孙晓 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0级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孙晓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量词偏误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对量词偏误类型、量词偏误产生原因、量词偏误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量词偏误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果。下面笔者即对量词偏误类型、量词偏误产生原因、量词偏误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量词偏误类型研究 不同学者通过自己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唐淑宏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1]中,总结了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偏误类型。该文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的46个甲级量词和《初级汉语课本》中的量词为调查内容,采取“打撒网”式的搜集,对留学生的考试试卷、作业、作文及交谈中所表现出来的量词偏误作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研究范围内的量词偏误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类: (一)量词“个”的泛化 有的留学生企图找“捷径”,他们发现一个“万能”量词“个”,因此,不管是什么名词,其前面都要放一个量词“个”。使用这种交流方式,中国人能够听懂,因此,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巧妙”的方法,而是一个“取巧”的方法。靠这种方法,学不到标准的汉语,只能打打马虎眼而已。一般地说,汉语的名词都有它固定的量词的搭配。因此,不能随便给它配上量词“个”。而且,量词运用要恰当,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表达细腻感情的修辞作用,这是量词的主要功能之一。比如“一轮明月”和“一弯新月”说的都是月亮,但是前

现代汉语量词的色彩意义

词义在表达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外,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这种评价就是词的附加意义,又称色彩意义。量词的主要作用是表量、计算,但有些量词还兼有色彩意义。现代汉语量词的色彩意义包括三方面: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一、量词的形象色彩“词义信息在传达人们对其所称谓事物的理性认识外,往往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性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及在情态、格调、形象方面等作出的补充描写。汉语量词的理据,在它具有描绘性和比喻性时,就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这种形象感包含着人的主观意味。量词所负载的这种形象意味,也就是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具体有三种形式:1、量词本身具有的形象色彩这类量词一般是表示事物的物量词(包括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如:串、座、朵、缕、株、丛、片、颗、团……本身具有形象性,它们和中心词搭配在一起,能引起人的联想和想象,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1)他迫使自己打了一串外交式的哈哈。(沙汀《沙汀选集》) (2)金达莱一大片一大片的。鲜红娇艳。一朵花,一朵青春,每朵花都展开眉眼,用笑脸迎着春天。(杨朔《三千里江山》) (3)听后,她的脸上闪过一缕木木的,淡淡的哀愁。 (柯如《长夜星光》) (4)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地慢走,骆驼怕滑:一汪儿水,一片儿泥,都可以教它们劈了腿,或折扭了膝。(老舍《骆驼祥子》) (5)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例(1)中用“串”来写“打的哈哈”很有创意,既有声音又有视觉上的形象感。例(2)中的“一朵花”,“朵”是用来描写“花”的量词,既表量同时可供人想象,在“一朵青春”里,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把本来表示“花”的量词用来表示“青春”的量,使得抽象名词“青春”变得生动、形象,增加了诗韵。例(3)用“缕”同样把抽象的“哀愁”写得逼真、可见。例(4)用“汪”来写“水”。把到处都是水的情景写得很逼真。例(5)用了个量词“团”来写许多党员把那个问题没搞清楚的情况,具体形象。2、借用来的量词具有的形象色彩这一类量词主要是借用名词和动词。而且中心词和量词间属于超常搭配。例如:瓣、粒、方、泓、树、点、圆、角、堆、带、钩、星、条、根、柱、丝、道、圈等。(6)看见岸上歪过来一株柳树,一瓣黄月朦胧。(贾平凹《浮躁》) (7)忽在那万里波涛的汹涌处,溅起一粒浑圆湿润的清露似的月,滚向蓝丝绒般的天空,给你披上一身洁净清爽的光。(崔合美《海火》) (8)难得如今好气候,才钓得一方和平,才钓得一泓宁静。(管用和《山行》) (9)奈何闲人仍继续用一身感慨唱一树凋零,宛如一叶落下就升上一枝愁,为愁而忙……(许达然《也看萧瑟》) 这四个例子中的量词和中心词间都属于超常搭配。超常搭配指把原来修饰甲事物的词语用来修饰乙事物。这种“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形式,而使语辞呈现一种动人的魅力。”量词这种不寻常的搭配,能创造出浓郁的修辞色彩,给人以形象、鲜明的审美享受。例(6)把本来用在“花”上的量词“瓣”用来修饰“黄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得月的形象更鲜明,而且创造出了深邃的意境。例(7)把本来用于表示颗粒状东西的“粒”用来修饰“清露似的月”,反衬了天海的浩瀚。例(6)(7)用量词“瓣、粒”修饰“月”,这种超常搭配营造了一种冷寂、幽静的意境。例(8)(9)是通过量词和名词的超常搭配,把抽象的“和平、宁静、愁苦”用具有形象感的量词构成数量短语:“一方”、“一泓”、“一枝”去修饰,使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人们似乎可以感到“一方的和平”、“一泓宁静”,可以体味“一枝的愁苦”。汉语中量词和名词超常搭配形成的短语很多,例如:“一轮圆月”、“一道山”、“一叶小舟”、“一柱烟云”、“一带吊桥”、“一堆白雪”等。3、量词重叠后具有的形象色彩有些量词本身具有形象色彩,重叠后形象色彩更浓厚。如;滴滴、簇簇、点点、道道、片片、丝丝、重重、朵朵等。(10)右边是幢幢米色的宅地,左边是一座高走的宫殿。(郭小川《塔什干诗抄》) (11)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近三十年中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_黎洁琼

第16卷第5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6No.5 2010年10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Oct. 2010近三十年中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黎洁琼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量词的迅速发展是中古时期典型的语法现象之一。对中古量词最早的系统研究是刘世儒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系统论著。近三十年来,研究的方向和角度更加多样化。其中有对专著的研究,有对量词小类的研究,也有对单个量词的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此同时,也存在着综合比较的不够和概念上的模糊等等不足。 关键词:中古汉语;量词; 刘世儒;《百年来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0)05?0131?06 一、引言 中古汉语的概念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提出的,他在研究汉语语音史时把汉语分为太古汉语、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老官话五个时期。对汉语史的分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界定,王力先生主张“以语法为汉语分期的主要标准和依据,但还是兼顾语音的标准”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其中的中古时期为公元4世纪~公元12世纪[1](43);潘允中将中古时代定为“自两晋经过十六国时期至隋唐五代”[2];向熹参照王力、吕叔湘二先生的观点,将六朝唐宋时期定为汉语史的中古时期[3];太田辰夫认为汉语史的中古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并认为这个时期是汉语史的质变时期,而且“这种质变可能开始于后汉时期”[4];相关的分期还有多家,如钱玄同、唐作藩、周祖谟、罗常培等,各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划分,但是总结各家的划分可以看到其中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宋代的归属以及六朝和隋唐五代的分合问题上,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划分的依据的不同。关于史期的划分,是没有绝对的,既然分期如王力先生说的那样不是阶段性的,就决定了联系中的不可分割性,那么也就只能依据划分的标准或者是依据来判断哪一种更为合理,或者说哪一种在某种条件下更加明晰。本文对中古的界定按照现今通行的观点,将公元3世纪到公元12世纪,即六朝至五代时期定为中古期。 “中古汉语的语法构造比上古有较大的发展,最突出的就是一部分词已具有自己的语法特征。”[2]量词的迅速发展是中古时期典型的语法现象之一,在大多数的研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量词特别是名量词的成熟时期,而在唐宋时更是得到了发展。量词是汉语基本词类中出现最晚的一种,作为一个独立的类的研究是近五十年的事,尽管汉语量词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对其研究由于角度、方法的不同,观点也就有所不同。刘世儒先生说过,“对于量词发展前途的展望,那就更不能离开史。要想正确地预见到未来,只有在很好地总结了过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否则那就是臆测,当然可靠性就不大了。只有把量词的各个历史横断面都研究好了,汉语的整套的系统的量词史才有可能建立起来,否则没有材料,‘游谈无根’,要建立科学的汉语量词发展史那是永远也不会办到的。”[5]本文主要是对近30年(1979年~2009年,整理过程中发现其相关的研究论文主要是集中在近十年)的中古时期量词的研究作简单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对断代的量词研究概览为量词的整体性研究整理、积累材料。 对中古量词较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早刘世儒先生。他于1959~1962年间在《中国语文》上先后发表了《汉语动量词的起源》《论魏晋南北朝的量词》《魏晋南北朝动量词研究》《魏晋南北朝个体量词研究》《魏晋南北朝称量词研究》系列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写成《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于196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第一部汉语量词断代研究的专著,详尽地叙述了这一时期的量词的使用情况,指出汉语量词的完整体系是在这一时代形成的:名量词数量丰富、分工细密、规范明确,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了; 收稿日期:2010?01?08;修回日期:2010?05?15 作者简介:黎洁琼(1986?),女,土家族,湖南桑植人,中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字.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本文针对外国学生泛化使用量词“个”的现象,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量词的语义色彩上。对形象色彩和情态色彩这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量词,促进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 一、引言 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也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什么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量词比较合适”等问题总使得外国留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习惯。也就是说,很难说出一个完整严密的规则。正因为这样,量词的学习才需要日积月累地去记。但是,有的学生企图找“捷径”。他们发现了万能的“个”,于是,不管什么名词,当需要使用量词时,特别是个体量词,常常简单草率地用“个”来表示,致使“个”的泛化使用成为常见的现象。 而本文试图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等级大纲》中,共有136个量词,分散在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词汇项目中。“个”则是甲级词汇中的一员。“个”是最早为外国人所熟悉的量词。在汉语教学初期,教师在引入量词时,就会介绍量词“个”。因为对于外国学生,特别是印欧语系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量词,更别说不同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搭配了,所以为了教学方便,老师会建议学生,如果不知道该用哪个量词,就用“个”。这一建议对于初学者非常有帮助。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数+量+名”的概念并运用于汉语组词和交流中。但是,他们有时太依赖于这个“捷径”,以致于造成“个”的滥用和误用。 笔者借鉴了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的例句,再加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病句,加以整理和提炼,一共整理出47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例句,这些例句主要来自于欧美学生的作文及口语交谈,其中误用“个”的有24句,占所有例句的51%。可见,“个”的误用已成为外国学生在量词使用上的一大问题。所搜集的有关“个”的病句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名词基本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专用量词,而“个”与这些拥有自己专用量词的名词搭配就会产生不同的语义表达。同时,我们还发现一共有四类错误是学生经常犯的。 (一)形象色彩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 首先,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次,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最后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比较的基点不同,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即普通话,不包括方言,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讲汉语语序(包括语素序和词序)属偏正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公鸡、母鸡”,这是就普通话讲的,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鸡婆)”。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即汉语是无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 由这个根本特点可以派生出以下特点: 1.形态标志和词形变化既不丰富,也不严格。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也就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如数、性、格、时、体、态、级等。即使像现代英语这种形态变化已不十分丰富的语言,仍保留不少形态变化。下面以英语为参照点说明汉语词的形态特点。 名词、代词的数。英语可数名词、人称代词分单、复数,单数用零形式(不带标记的形式)表示,复数一般用附加词尾“-s”表示,如desk/desks、dog/dogs。也有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如foot/feet、man/men(内部屈折), I/we、me/us(异根)。甚至动词也有数,例如:He reads a book,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数是从属的,因为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或代词已经表明数的概念,主谓一致的要求使动词带上了数标志。汉语有数的观念,但没有严格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表示数用数量词或与数量相关的词,如“一本书、十本书、一些书、很多书”,“书”本身形式上没有变化。表人的名词、代词可用后面加“们”的形式表示群体(大致相当于复数),如“人/人们、同志/同志们、青年/青年们、我/我们、它/它们”。

对外汉语量词研究综1

对外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号:110333010117 张盼摘要:如何让准确、得体的运用汉语量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之一,本文集中了一些汉语量词本体研究及教学研究成果,就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分类,量词的使用情况和量词的教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名量词;动量词;语义;语境 量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中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之一。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多,用法灵活,有的还具有很强的修辞功能。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增多,如何让学习者掌握汉语量词的用法,成为许多汉语研究者和教学者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关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研究的文章。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分类 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对量词的分类标准有着很多的分歧,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多分法。同是二分法或者是三分法,次小类的划分也有着许多的不同。如在九十年代以前赵元任、吕叔湘把量词分为九类,朱德熙把量词分为七类,后来邢福义、邵敬敏、黄伯荣、廖序东等人将量词二分,但同时又各自划分出不同的小类。吴启主,马真等人则采用三分法等等。 量词如何分类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汉语教学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分类有利于学习者对汉语量词的习得。 如今,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是二分法,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分为:个体量词(个、位)、集体量词(种、群)、容器量词(杯、瓶)、度量衡量词(米、度)、不定量词(点儿、些)、复合量词(人次、车次)、借用量词(脸、手);动量词分为:普通动量词(次、遍)和借用动量词(针、脚)。 这些大类小类的划分都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较易于课堂教学实施及学习者分类记忆。但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是否有利于学习者对量词的习得,以及是否还有更好的分类方法,这都有待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例如:有研究者按照“±必要”将量词首先分为个体量词和非个体量词两个大类,作者认为非个体量词中绝大多数英汉是一致的,因此对于英语背景的学生来说,个体量词是他们学习得重点,他认为这种分类可以更好的解决英语

关于量词分类问题的读书笔记

关于量词分类问题的读书笔记 关于量词的大类分类,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这是目前一些教材比较普遍的分法;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只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何杰在《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兼职量词、复合量词。其中复合量词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复合量词由于其特定的表达方式,明显带有科技性,如“架次、班次、吨海里、千米小时、秒立方米”等,因此我认为邵本应该把复合量词补充进去。 在名量词中,何本分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专职量词、借用名量词、临时名量词、度量衡量词七个小类;张本则分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度量衡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六个小类;邵本则只分个体量词、度量词和借用的名量词三小类。其中集合量词中何本再分定量词和不定量词两小类,这里的“集合量词表示若干人或事物的量,它和个体量词相对。”“如:‘双、对、副、打、旬、伍’等。这些量词所表示集合量是一定的……‘双、对’表示两个,成对的人或事物;‘副’表示两个,也表示一定数量事物,如:一副麻将、这副围棋;‘伍’表示五个人或五家,是定量量词。”何本把那些表示若干人或事物的不确定量的词归为集合量词中的不定量词,如“团、层、些、点”。张本则没有把集合量词细分,作为教材来说,要想加强对集合量词中“集合”的理解,就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说明。而邵本将名量词界定为人或事物的单位,则个体量词就分有指称单个事物的“个、位、头”,有的量词指称集体事物,例如:双、对、伙、群。还有个别量词指称不定量事物,例如“点、些”。并且“点、些”这些数量模糊不确定的量词也是若干的人或事物的量,应类属于指称的集体事物之内,因为既然有不定量事物,那就有指称定量事物的词,如果说指称定量事物的词是所指称的集体事物的“双、对”,那“伙、群”显然是不定量的。 何本和张本都把部分量词归为名量词的小类,而邵本则没有。何本对部分量词这样定义:表示一个整体之中所包含的部分量,具有相对性,它是相对事物的整体量而表量的。例如“段”字,一段葱(相对整棵葱),一段文章(相对整篇文章);“层”字,一层楼(相对整座大楼);“片”字,一片面包(相对整个面包),这样从字面上也就能容易理解部分量词,同时,也和集合量词区分开来,部分量词强调相对于整个事物表量,而集体事物强调与个体相对,集体事物内部的个体是散乱的,是“一对多”。两者还是很有区别的,因此我认为提出部分量词是有必要的,邵本把“篇”字(如:一篇文章;相对整部书)和“块”字(如:一块蛋糕;相对整个蛋糕)与“个、位、只、头”等都归为个体量词,还是值得商榷。而张本是把“些”和“篇,片,页,层”等也归为部分量词,这是不妥的。显然,“些”并不是强调整体来说,“些”更突出的特征是不定量,是散乱的个体,应属于集合量词。 何本认为借用名量词都是借用表容器和运载工具的名词,也可称为容载量词,如“杯、桶、兜、柜、车、船、桥”。而临时名量词有很强的临时性,如“脸(一脸汗)、身(一身泥)、 这种观点我表示赞同,因为两者的特征几乎相对,区别也很大,区分借用名词和临时量词有助于加强对名量词的理解。但同时,何本又指出“借用量词和临时量词都是借用名词当量词用”,而上述表格中却提出“借用(名)量词多借表容器、容积的词”,既然借用名量词已经都是借用表容器和运载工具的名词,那么,借用量词中就有不是借表容器、容积的词了,这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现代汉语量词的类属问题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的类属问题研究综述 量词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文章主要以十部重要的语法学著作为考察对象,对现代汉语量词的类属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期对量词问题的研究和发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把握。 标签:现代汉语量词类属 量词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量词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把人们要表达的意思具体化、形象化。这也是汉语不同于其它语言的一大特色。但是,由于中国早期的语法研究受到印欧语法的影响,量词的地位并不高,对它的研究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语法研究的初期,甚至将量词作为名词的一类来研究。随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量词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将其从名词中独立出来。 一、量词作为名词的附类 《马氏文通》作为最早的汉语语法学著作,既没有给量词命名,也没有给其下定义,只是提到了“记数之别称”,并且认为,“凡记价值、度量、里数之文,皆无介字为先,故以列于宾次。”我们从其认为量词是“记数之别称”可以看出,马氏是将量词作为名词一类的。由于《马氏文通》是模仿印欧语法体系的,所以对汉语中特有的量词认识还不足。 1922年,陈泽淳的《国文法草创》中提到了“表数之单位及度量衡”,并且认为它们表示的是“物之所属”,所以,将其归入了名词里面,并没有独立出来。书中提到了表数的单位,如:个、只、双;表度量衡的,如:尺、寸、升。 1934年,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将数量词归入到了形容词中,但是,数量形容词中并未提到量词,只提出了数词,并将其分为定数和不定数。书中真正提到的量词只有“师”和“旅”,并将其归入了名词类中的集体名词一类中。 黎锦熙在其《新著国语文法》中正式命名了量词,认为量词就是表数量的名词,添加在数词之下,用来做所记数的事物之单位。黎氏将量词分为三项:1.用一种个体的普通名词来表示他物数量。例如:桶、杯等。2.专表数量的名称,就是一切度、量、衡。例如:尺、寸等。3.既非物体又非专称,大都是从名词转变而成为形容词性质的。例如:朵、匹等。同样,黎氏将量词归入了名词的细目中,认为量词是名词的一种。 1956年,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在表达范畴的数量中提出了“单位词”这一概念。事物不能计数的必须用种种度量衡单位才能计数,并认为,在名词前面不能直接加数字,中间必须要有“单位词”。并将表示物量的单位词按照来源及性质分成了八类:1.度量衡单位,如尺。2.借用器物的名称,如杯,一杯水。3.借用动词,如捆,一捆柴。4.集合性的单位,如队,一对兵。5.与时间有关的单位,如场,一场病。 6.取物件部分的名稱,如头,一头牛。 7.略依物件的形状,如根,一根绳子。 8.几个一

量词

量词“条”与“根”的比较研究 摘要:着重对名量词“条”、“根”从语义、传输、与名词的搭配等三个方面比较研究。 关键词:名量词;条与根;比较研究 一、“条”与“根”在语义上的差异 “条”与“根”在语义上有时是相同的。“条”与“根”作为量词,一般都可以计量典型的条状物,比如,“铁路、树藤、保险丝、绳子、钢管、鞭子、辫子、链子、腰带、扁担、鱼刺、电线”等。 但有时以同一个名词都有语义上的不同,如在汉语中名词“香烟”与量词“条”、“根”的组合都成立,但是它们的语义不尽相同。“一根香烟”是指香烟的最小单位,即一支香烟;而一条香烟则是由几包香烟共同包成的,呈条状。 “条”与“根”在语义侧重上有所不同。与量词“条”搭配的名词物件多呈扁条形,即人们在认识这些事物时往往更多关注它们在长与宽两个维度上的特征而忽视高度上的特征,并且它们还具有柔软、可弯曲且延伸感强的特点。量词“条”常与下列名词搭配:“围巾、领带、飘带、传送带、彩虹、圆弧、胶片”等。而与量词“根”搭配的条状物件多呈细长圆柱形,且材料上多为金属制或木制,硬度强,不易弯曲变形。量词“根”常与下列名词搭配:“蜡烛、火柴、牙签、筷子、琴弦、香、吸管、针、箭、烟囱、钢材、冰棍、拐杖、电线杆、香肠”等。 “条”与“根”在语义本源和应用范围上也有差异。“根”和“条”是近义量词,它们都可以计量细长形的东西,如“一根(条)绳子,一根(条)长线,一根(条)辫子,一根(条)铁链”等。但它们词义的本源和应用范围却大不相同。“根”原指“植物的根”,“条”原指“树条,枝条”。引申为量词,在计量细长形的物体时,“根”可用于纤细的或根毛状的东西,如“一根针,一根麦穗”。也可以用于细带状的东西,如“一根飘带”。而“条”则不能用于纤细的,根毛状的东西,不能说“一条针,一条麦穗”。但“条”在修饰细状的东西时范围较广,某些呈长条形的山川景物、家具、武器、器官、动物都可以用“条”计量。如“一条山脉,一条河流,一条长凳,一条长枪,一条腿,一条蛇”等,而“根”却不能计量以上物体。 另外,量词“条“可以与某些表示分类分项的抽象名词搭配,比如“新闻、线索、妙计、消息、情报、短信、标语、规定、决议、措施、原则、政策、指示、罪状、谜语、真理、纪律、战略”等。而“条”则不能计量以上物体。 这类抽象事物如果是口头表述,则语音连续不断,如果是笔头表达,则文字也呈线性排列,因此仍然可以用量词“条”计量。而“根”的搭配范围比较窄,除了以上提到的典型条状物外,还可以与一些表示有根的植物或人体动物体的毛发的名词相搭配,比如“豆芽、大葱、甘蔗、翠竹、韭菜、芹菜、麦穗、头发、眉毛、胡须、汗毛”等。 “根”的本义是“树根”,植于土里,向上生长,因而量词“根”有“根状”、“根植”的语义特征,可以与“韭菜”等有根植物名词组合。这样的语义特征可以从植物域影射到人或动物域,于是根植于人体或动物体的毛发等也可以使用量词“根”来计量。而“条”的本义是“枝条”,作为量词没有这层语义特征,不能与之搭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