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

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
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

班级

专业安全工程

课程名称安全管理学

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目录

一引言 (1)

二企业基本情况 (2)

2.1企业概况 (2)

2.2工艺叙述 (2)

三装置主要设备 (5)

3.1概述 (5)

3.2工艺设备表 (5)

四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7)

五重大危险识别源 (8)

5.1辨识依据 (8)

5.2重大危险源识别 (15)

5.3危险物质辨识结果 (15)

六硫化氢的防治 (17)

七事故应急 (21)

参考文献 (27)

一.引言

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河道挖掘、污物清理等作业时时常常会遭遇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在密闭空间作业情况更为突出。如防范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硫化氢中毒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夏季高温硫化氢急性中毒事故易发;二是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伤亡人数较多;三是中小企业硫化氢中毒事故明显上升;四是市政建设的中毒事故所占比例较大;五是事故单位不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法》;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作业场所环境恶劣,卫生防护设施差甚至无任何卫生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落实;六是劳动者缺乏健康权益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硫化氢中毒事故。

因此,预防和减少硫化氢中毒,需要从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对硫化氢危害因素的防范;同时广泛普及各种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知识,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对职业中毒事故的防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企业基本情况

2.1.1 企业概况

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原名“XX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5月更名为“XX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9月更名为“XX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工11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近400人,占31.54%。经过七年多的发展,公司形成了XX、XX和XX的产业布局,已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天然气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2001年成功开发苯胺基乙腈产品并迅速占领市场,推动靛蓝生产的工艺革命,实现第一次跨越;2003年推出新产品原甲酸三甲酯和4,6-二羟基嘧啶,并与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合作,年出口创汇1450万美元,实现第二次跨越;2005年自主研发亚氨基二乙腈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推动草甘膦生产工艺革命,实现了第三次跨越。

经营范围:主营氢氰酸及其衍生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属行业:精细化工行业,主导产品:苯胺基乙腈、亚氨基二乙腈、黄血盐钾、原甲酸三甲酯、丙二酸二甲酯、4,6-二羟基嘧啶等;其中,有3座硫化氢液罐,大概能储存50吨液体。

2.2 工艺叙述

2.2.1 工艺原理

(1) 硫化氢合成过程

硫化氢的合成反应是硫磺蒸汽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反应,硫化氢合成是放热反应,其反应热为20.63kJ/mol。

(2) 硫化氢精制过程

由硫化氢合成塔流出经换热后的混合气体是硫化氢与氢气的混合气,另外含微量硫磺蒸汽。首先回收微量硫磺,除去硫磺蒸汽的混合气体进入硫化氢吸收塔,与精制液Cat-S溶液逆流接触,硫化氢气体被Cat-S 吸收后进入再生塔,未被吸收的氢气由吸收塔塔顶流出后循环反应。

经再生塔再生后的硫化氢由塔顶流出,经换热降温后得到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

2.2.2 流程简述

(1) 硫化氢合成

液体硫磺通过硫磺泵送往硫磺蒸发器,在电感应加热装置作用下蒸发汽化,并与氢气混合,然后进入硫化氢合成塔。在催化剂作用下,硫磺蒸汽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氢气生成硫化氢的单程转化率为40.0%~50.0%。

硫化氢的合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硫化氢合成塔床层内设置盘管用以移除反应热,换热介质为导热油或低压饱和蒸汽。冷却介质量取决于硫化氢反应的放热量,即硫化氢的合成速率。

(2) 反应热回收

从硫化氢合成塔流出的混合气体的温度在400℃~500℃,首先通过换热器回收部分热量后,再对混合气体精制。

(3) 硫化氢精制

由硫化氢合成塔流出经换热后的混合气体是硫化氢与氢气的混合气,另外含微量硫磺蒸汽。混合气体首先通过硫磺蒸汽捕集塔捕集回收微量硫磺,然后气体由硫化氢吸收塔底部进入塔内,与精制液Cat-S 溶液逆流接触,硫化氢气体被Cat-S 吸收后由塔底流出,经再生塔进料预热器换热后进入再生塔,未被吸收的氢气由吸收塔塔顶流出后返回氢气缓冲罐,循环反应。再生塔用于对硫化氢进行再生,再生后的硫化氢由塔顶流出,经换热降温后得到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再生收后的Cat-S 由塔底流出后在进入吸收塔。Cat-S 在硫化氢吸收塔与再生塔间循环利用。

2.2.3 工艺特点

(1) 合成压力低:本硫化氢合成工艺是硫磺蒸汽与氢气在 0.2~0.6MPa 左右的压力下,通过催化剂作用合成硫化氢气体,硫化氢合成压力低;

(2) 温度易控:硫化氢合成反应是强放热反应,采用换热盘管、冷激可控制合成温度,使转化率提高,同时可回收利用反应放热;

(3) 硫磺蒸发效率高:采用高效加热装置,加热温度容易控制,同时硫磺的蒸发效率提高;

(4) 操作方便灵活:该工艺流程主要由硫化氢的合成及硫化氢气体的精制组成,具有工艺流程简洁、操作方便的特点。

该公司采用间歇式法,以高硫无烟粉煤为原料造气生产半水煤气,工艺技术是成熟的,不是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

三.装置主要设备

3.1 概述

本项目采用的流程简洁,操作及运行维护方便,其设备属化工常用设备,无特殊要求,常用备品备件维修及采购均不存在困难。

3.2 工艺设备表

表 4 工艺设备表

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规格(或型号) 材质单位数量

反应部分

1 氢气气液分离罐Φ1000×2500 碳钢台1

表4 工艺设备表

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规格(或型号) 材质单位数量

2 氢气压缩机Q=2400Nm3/h,N=75 kw 碳钢台 1

3 氢气缓冲罐Φ1200×3600 碳钢台 1

4 硫磺池60t 混凝土台 1

5 硫磺泵Q=3m3/h,H=80m N=11 kw 不锈钢台 2

6 液硫蒸发器1000kg/h 304 台 2

7 硫化氢合成塔Φ2000×7100,填料层高1400 304 台 2

8 氢气换热器BEM-450-0.6-57.8-4.5/19Ⅰ碳钢/304 台1

9 导热油换热器BEM-600-0.6-76.7-4.5/25Ⅰ碳钢/304 台1

10 导热油膨胀槽Φ1250×2400 碳钢台1

11 导热油循环泵Q=11.2m3/h,H=49m N=7.5 kw 碳钢台2

12 硫蒸汽捕集塔碳钢台1

精制部分

13 硫化氢吸收塔Φ1200×13500,填料层高7000 碳钢台1

14 进料换热器BEM-500-0.6-66.7-6.0/25Ⅰ碳钢台1

16 再生塔Φ1200×16400,填料层高13000 碳钢台1

17 再生塔进料预热器BEM-700-0.6-122.6-4.5/25Ⅰ碳钢台1

18 再沸器BEM-700-1.6-66.7-2.5/25Ⅰ碳钢台1

19 再生塔塔顶冷凝器BEM-400-0.6-30.1-3.0/19Ⅰ碳钢台1

20 Cat-S 储槽Φ1600×5800 碳钢台1

21 回流罐Φ1000×2500 碳钢台1

22 Cat-S 进料泵Q=9.9m3/h,H=38m N=5.5 kw 碳钢台2

23 再生塔塔底循环泵Q=39.5m3/h,H=38m N=8 kw 碳钢台2

24 Cat-S 换热器BEM-1100-0.6-308.8-4.5/25Ⅰ碳钢台1

公用工程

25 蒸汽分汽包Φ800×2900 碳钢台1

26 冷却水槽 1

27 冷却水泵Q=100m3/h,H=50m N=22 kw 碳钢台2.

四.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4.1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4.2 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4.3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4.4 重大事故 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5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五.重大危险源辨识

5.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表2。

号危险物质名称临界量(吨)

1 氨[液化的,含氨>50%] 50

2 苯,甲苯50

3 苯酚10

4 苯乙烯 50

5 丙酮50

6 丙酮合氰化氢(丙酮氰醇)10

7 丙烯腈[抑制了的] 20

8 丙烯醛[抑制了的] 50

9 丙烯亚胺[抑制了的] (甲基氮丙环) 20

10 二氟化氧 1

11 二硫化碳20

12 二氯化硫 1

13 二氧化硫20

14 二异氰酰甲苯20

15 氟10

16 氟化氢(无水) 20

17 谷硫磷 0.1

18 光气 1

19 过氧化钾20

20 过乙酸(浓度>60%)10

21 环氧丙烷40

22 环氧氯丙烷10

23 环氧溴丙烷10

24 环氧乙烷20

25 甲苯50

26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50

27 甲醇100

28 甲基异氰酰0.2

29 甲醛50

30 甲烷20

31 可吸入粉尘的镍化合物(一氧化镍、二氧化镍、硫化镍、二硫化三镍、三氧化二镍等) 0.1

32 联苯胺和/或其盐类0.1

33 联氟螨 0.1

34 磷化氢 0.5

35 硫化氢[液化的] 20

36 六氟化硒0.5

37 氯化氢[无水] 100

38 氯甲基甲醚0.1

39 氯气10

40 氯酸钾 20

41 氯酸钠 20

42 氯乙烯 20

43 煤气(CO,CO与H2、CH4的混合物等) 10

44 汽油(闪点>-18℃~﹤23℃) 500

45 氢20

46 氢氟酸 40

47 氢化锑 0.5

48 氰化氢 10

49 三甲苯 100

50 三硝基苯甲醚10

51 三氧化(二)砷0.1

52 三氧化二砷。三价砷酸和盐类0.1

53 三氧化硫30

54 砷化三氢0.5

55 四氧化二氮[液化的] 20

56 天然气 50

57 烷基铅 10

58 五硫化(二)磷10

59 五氧化二砷,五价砷酸和盐类0.5

60 戊硼烷 1

61 烯丙胺 50

62 硝化丙三醇1

63 硝化纤维素20

64 硝酸铵[含可燃物≤0.2%] 200

65 硝酸铵肥料[含可燃物≤0.4%] 500

66 硝酸乙酯50

67 溴20

68 溴甲烷 20

69 烟火制品(烟花爆竹等) 20

70 氧200

71 液化石油气50

72 一甲胺 20

73 一氯化硫 1

74 乙撑亚胺10

75 乙炔20

76 异氰酸甲酯0.5

77 重铬酸钾20序号危险物质名称临界量(吨)

1 氨[液化的,含氨>50%] 50

2 苯,甲苯50

3 苯酚10

4 苯乙烯 50

5 丙酮50

6 丙酮合氰化氢(丙酮氰醇)10

7 丙烯腈[抑制了的] 20

8 丙烯醛[抑制了的] 50

9 丙烯亚胺[抑制了的] (甲基氮丙环) 20

10 二氟化氧 1

11 二硫化碳20

12 二氯化硫 1

13 二氧化硫20

14 二异氰酰甲苯20

15 氟10

16 氟化氢(无水) 20

17 谷硫磷 0.1

18 光气 1

19 过氧化钾20

20 过乙酸(浓度>60%)10

21 环氧丙烷40

22 环氧氯丙烷10

23 环氧溴丙烷10

24 环氧乙烷20

25 甲苯50

26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50

27 甲醇100

28 甲基异氰酰0.2

29 甲醛50

30 甲烷20

31 可吸入粉尘的镍化合物(一氧化镍、二氧化镍、硫化镍、二硫化三镍、三氧化二镍等) 0.1

32 联苯胺和/或其盐类0.1

33 联氟螨 0.1

34 磷化氢 0.5

35 硫化氢[液化的] 20

安全管理学总结

安全管理学总结 本质安全:3,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的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4,“3E”对策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1,事故定义: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可导致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它描述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1)核心思想: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个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2)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种因素:第一,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及社会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这种因素是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第二,人的缺点或失误(P)。人的缺点或失误即由于遗传和社会因素所造成的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得不安全状态的原因。第三,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得不安全状态(H)。这两者是造成物得不安全状态的直接原因。第四,事故(D)。事故是一种由于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第五,伤害(A)。伤害即直接由事故产生的人员伤害。(3)积极意义:如

果移去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终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移去中间的骨牌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为三类: (1)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天的失能伤害 (2)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天的失能伤害 (3)死亡。发生事故后当即死亡,包括急性中毒死亡,或受伤后在30天内亡的事故。死亡损失工作日为6000天。3,按事故类别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发生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4,按严重程度分类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xx)将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以上死亡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一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一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一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一下死亡,或者10人一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事

安全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 研究生入学考试《安全管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安全、安全管理及基本概念 考查对安全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对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的熟悉程度;对我国安全管理现状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熟悉程度。 考试内容: 1.熟悉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等基本概念; 2.掌握安全、安全性与系统安全等基本概念; 3.掌握管理、安全管理等基本概念; 4.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5.了解安全管理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熟悉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政策及其含义。 第二章事故统计及分析 考查与事故有关的基本概念,事故的致因理论和事故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考试内容: 1.掌握事故的定义及特征,学会分析事故原因; 2.掌握事故的致因理论,并能用其分析事故; 3.掌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及主要指标。 第三章事故调查及处理 考查对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方法、步骤以及事故调查报告格式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1.了解事故调查的目的、意义,了解事故调查与安全管理以及保险行业的关系; 2.熟悉事故调查的对象,掌握事故调查组成员的组成;

3.掌握事故现场勘查的方法; 4.掌握典型事故现场勘查的步骤; 5.熟悉事故调查报告的格式及内容。 第四章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考查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考查对安全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及安全管理对策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1.掌握3E 对策; 2.熟悉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和手段,掌握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及避免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掌握本质安全的两种功能; 3.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及安全培训的要求; 4.掌握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内容、形式和方法; 5.了解安全管理的手段; 6.了解安全检查、安全审查的类型及内容; 7.掌握安全检查、安全审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8.了解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9.掌握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 10.掌握企业安全管理评价的方法; 11.掌握安全目标管理的理论,安全目标管理的制定,展开与分解; 12.了解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与控制;安全目标管理的成果的评价;安全量化管理方法。 第五章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考查对灾难性事件的掌握程度;考查对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与评审的掌握程度;考查对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的掌握程度;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措施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熟悉灾难性事件的定义; 2.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与特点; 3.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 4.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过程(四个层次-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安全管理学总结#(精选.)

安全管理学 名词解释 1,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位。 2,本质安全: 3,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的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4,“3E”对策 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1,事故定义: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可导致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它描述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 (1)核心思想: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个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2)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种因素: 第一,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及社会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这种因素是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 第二,人的缺点或失误(P)。人的缺点或失误即由于遗传和社会因素所造成的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得不安全 状态的原因。 第三,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得不安全状态(H)。这两者是造成物得不安全状态的直接原因。 第四,事故(D)。事故是一种由于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第五,伤害(A)。伤害即直接由事故产生的人员伤害。 (3)积极意义:如果移去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终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 不安全行为或消除伍德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 伤害。 (4)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单链” 3,能量意外转移理论:在生产过程中人类利用能量以实现生产目的。 (1)能量引起的两类伤害:第一类伤害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 或全身行损伤阈值而产生的。第二类伤害则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 量交换引起的。 (2)基本方法: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 量伤害的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异常或意外转 移的方法。 (3)优点:28页 (4)不足:28页 4,轨迹交叉论:35页 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时间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况

2021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1年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672题) 1、《建筑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筑活动的(A)。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D、规范性文件 2、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D)。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品的生产、 经营、储存单位,应当(B),前款规定以外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B、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C、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D、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4、下列对《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及安全生产的方针与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 B、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C、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辅的方针

D、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5、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设施投入(D )。 A、必须纳入建设项目预算 B、应当单独进行概算 C、必须单独进行概算 D、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6、《安全生产法》第5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 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这句话表达了安全生产中从业人员享有( D )。 A、请求赔偿权 B、建议权 C、处理权 D、知情权 7、《安全生产法》第51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这句话 表达了安全生产中从业人员享有( C )。 A、请求赔偿权 B、建议权 C、拒绝权 D、知情权 8、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应 当立即报告( A)。 A、本单位负责人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司法部门 D、工会 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 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C )。 A、安全宣传标语 B、安全宣传挂图 C、安全警示标志 D、安全警示标语

安全管理学总结整理

安全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概论 1. 安全与危险的相对性 2.安全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安全体现三个方面):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期长 3.管理的定义: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4.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 动力原则基本动力有三类: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确定了系统建立组织结构和安排使用人才的原则。(人尽其能) 一个稳定的能级结构图包括:经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5. 安全管理的定义 从安全管理的过程来看,它是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6.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①据对事故的分析可知,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而这些原因中的85%左右都与管理紧密相关。②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够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③安全管理是控制事故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第二章事故统计及分析 1. 事故的定义: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 未遂事故、二次事故、海因里希法则 ①海因里希法则:美国人海因里希调查了5000多起伤害事故后发现,涉及同一工人的330件相似的意外事件中,有300起未产生伤害,29件产生轻、微伤,1次产生死亡,故也称300:29:1法则。海因里希法则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 ②未遂事故(横穿铁路、地铁,翻越护栏,爆而不倒)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③二次事故(瓦斯爆炸引起煤尘爆炸)二次事故是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 3.事故的基本特性 普遍性;随机性;必然性;因果相关性;突变性;潜伏性;危害性;可预防性 4. 事故的原因:1、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

安全管理学练习题

安全管理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安全生产中,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称之为人身安全。 2、消除损坏设备、产品等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称之为设备安全。 3、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机构和章法等,前五项是管理内容,后两项是管理手段。 4、以安全为目的: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5、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6、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7、二次事故是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 8、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原因; 9、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0、红色色表示禁止、停止、消防和危险的意思。

1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2、事故分析包括现场分析和事后深入分析两部分。 13、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4、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5、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 16、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厂级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 17、事故的原因分析包括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18、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问题。 19、目前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法”。 20、系统安全由系统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工程两部分。 2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主要要素有:职业安全卫生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等。 22、事故的原因分析包括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2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

安全管理人员“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试题后附答案

海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试题(一) 部门: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 2 20 40 ) 1、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 2、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处分。( ) 3、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 4、保障矿山生产安全,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业的发展,是《矿山安全法》的立法目的。( ) 5、矿山建设工程施工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变更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 ) 6、矿山必须有与外界相通的、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和通讯设施。( ) 7、矿长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 ) 8、矿山企业职工必须遵守有关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 9、矿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于特别优秀的员工,可以不经教育培训,提前上岗作业。( ) 10、矿山企业安全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矿山安全工作经验。( ) 11、矿山企业可根据需要,适量分配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 ) 12、矿山企业不得录用未成年人从事矿山井下劳动。( ) 13、矿山企业必须从矿产品销售额中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 ) 14.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执法主体。( ) 15.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煤矿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 ) 16. 违法的主体必须具有责任能力。( ) 17. .煤矿企业有权拒绝任何人违章指挥,有权制止任何人违章作业。( ) 18. .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必须先进行探水。( ) 19.制定《安全生产法》最重要的目的是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 ) 20.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生产是目的,安全堤前提,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 ) 二、单项选择题( 2 20 40 ) 1、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及时报告,并在( ) 日内报所属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A. 5 B.15 C.30 D.60 2、煤矿安全监察档案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履行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工作中直接形成并处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的总称。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对( ) 建立煤矿安全监察档案。 A. 事故多发地区的煤矿 B. 近期发生事故的煤矿 C. 国有重点煤矿

17秋石油大学《安全管理学》主观题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安全管理学》 学习中心:_ _ 姓名:__ __ 学号:__单数__ 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 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简答题(共8题根据学号对应选作4题,每题15分,共60分)要求:学号尾号为单数的回答单数题号题目,学号尾号为双数的回答双数题号题目。回答题目与学号尾号对应错误的不给分。 1、简述2014年《安全生产法》(新安全生产法)中对“三同时”的定义。 答:我觉得“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同时设计,要求工程设计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时,同时设计其中的安全设施设计文件部分,保证安全设施设计按照有关规定得到落实。2)同时施工,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在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时,必须同时施工安全设施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不得先完成主体工程,再进行安全设施施工,或者有意减掉安全设施工程,只完成主体工程,留在以后补充完成。3)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要求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主体工程时,必须同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安全设施工程。安全设施工程没有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主体工程。安全设施工程一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不得擅自停用或者拆除,却有必要停用或者拆除,必须征得有关主管

安全管理学试卷及答案#(精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安全: 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系统: 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 3、重大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称为重大死亡事故。 4、工伤事故: 是指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5、“3E”对策: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管理(Enforcement)和教育(Educ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也有人称之为“3E”对策。 6、特种作业: 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期长 2、大多数学者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只有两个,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事故的能量转移论认为,不希望的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 4、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 安全技能教育。 5、危险可能性是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程度 6、在技术指标论证阶段,系统安全工作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对于系统的设计;另一个是对于大纲的管理。 7、故障最小化方法主要有降低故障率和实施安全监控两种形式。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什么叫劳动保护? 答:劳动保护,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事故的基本特性有:(可不必展开,仅答出提纲;展开回答不多加分) 1)普遍性2)随机性3)必然性4)因果相关性5)突变性6)潜伏性 7)危害性8)可预防性 3、简述事故调查的目的。 答:主要目的就是防止事故的再发生。也就是说,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提出整改措施,控制事故或消除此类事故。 同时,对于重大特大事故,包括死亡事故,甚至重伤事故,事故调查还是使司法机关正确执法的主要手段。事故调查应满足法律要求,提供违反有关安全法规的资料。 此外,通过事故调查还可以描述事故的发生过程,鉴别事故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从而积累事故资料,为事故的统计分析及类似系统、产品的设计与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或政府有关部门安全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4、如何评价一个设计、设备、工艺工程是否安全? 答:评价一个设计、设备、工艺过程是否安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2)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 (3)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

1.安全的三大定义: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安全是指没有 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填空)安全问题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 期长。 3.填空)可靠性技术的核心是失效分析;安全性技术的核心是危险分析。 4.名词解释)系统安全的定义—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 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则、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5.问答)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 6.填空)系统管理的四大基本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 7.名词解释)安全管理—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8.填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控制事故,控制事故最好的方式是实施事故预防。 9.填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 需要)、自我实现。 10.名词解释)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 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照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11.填空)海因里希法则: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没有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是1:29:300.。 12.填空)事故的基本特征:普遍性、随机性、必然性、因果相关性、突发性、潜伏性、危害性、 可预防性。 13.填空)伤害的分类:暂时性失能伤害、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死亡。 14.名词解释)伤亡事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事故统计的角度把造成损失工作日达到或超过1 天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称作伤亡事故。 15.名词解释)工伤事故—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工伤事故包括工作意外 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 16.事故的分类: )填空)按伤害程度分:轻伤﹤105d 重伤﹥﹦105d 括急性中毒死亡,或受伤后在30d内死亡事故。死亡损失工作日为6000d 19.(3)填空)按事故严重程度分析: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1到2人、重大死亡事 故—3到9人、特大死亡事故—10人及其以上、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以上)事故。 ●(2)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 ●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 失1000万及其以上的事故。 ●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及其以上的事故(航空、 航天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除外)。 ●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20.(4)填空)按事故经济损失程度分类:一般损失事故﹤1万元 1万元﹤较大损失事故﹤10 万元 10万元﹤重大损失事故﹤100万元 100万元﹤特大损失事故 21.17.填空)事故的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80﹪以上)和物得不安全状态 22.填空)事故的间接原因—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身体的原因;精神的原因; 管理上有缺陷;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历史原因 23.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事故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24.填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936--海因里希--《工业事故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时一连串 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并用多米诺骨牌来说明着这种因果关系。 25.填空)流行性病学法(葛登)—对于事故,一是要考虑人的因素,二是要考虑环境的因素, 三是考虑引起事故的媒介

安全管理学重要知识点总结整理

安全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概论 本章学习重点是第二节、第三节。重点掌握:1、管理的基本原理2、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本章学习的难点内容是第三节;难点是安全管理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其在安全科学体系中的任务 (1)安全的定义及概念 1. 安全的定义(任选一个)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2. 安全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安全体现三个方面):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期长 3. 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①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通常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②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安全生产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③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二者从概念上看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内容上有所交叉:安全生产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劳动保护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障、属于劳动者权益的范畴。(简述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异同点) 4. 安全、安全性与系统安全 ①安全:保护,主要指职业安全、意外伤害、家庭安全等安全问题(安全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领域);Security:保卫,主要涉及国家安全、刑事犯罪、防抢防盗等安全问题。 ②安全性: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③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 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 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5. 系统可靠,是否一定安全?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使用期限内实现规定性能的可能程度。可靠性技术的核心是失效分析,安全性技术的核心是危险分析。可靠性与安全性不能等同,系统可靠不一定安全。 (2)管理科学及基本概念 6. 管理的定义: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7. 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 ①系统原理----系统分析内容包括(选择):①系统界定;②系统要素;③系统结构;④系统功能;⑤系统联系;⑥系统目标;⑦系统变革。 ---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1)整分合原则(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的主要含义)(2)反馈原则(正反馈、负反馈)(3)封闭原则(4)动态相关性原则 ②人本原理---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1、能级原则2、动力原则3、激励原则 ----动力原则基本动力有三类:物质动力,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精神动力,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信息动力则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动机。 激励原则中人发挥其积极性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内在动力,指人本身具有的奋斗精神;外在压力,指外部施加于人的某种力量;吸引力,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

2017年安全管理学考试大纲

2017 年《安全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第1 章绪论掌握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重点:安全、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对象)理解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 2 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掌握管理学的理论基础(重点:管理学发展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掌握安全学的理论基础(重点:变化-失误理论),掌握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重点:系统原理,人本原理)第3 章安全文化 掌握安全文化的层次第4 章安全管理方法 掌握安全管理计划方法(重点: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指标和指标体系), 掌握几种具体的安全管理决策方法,掌握安全管理组织方法(重点:安全管理组织设计)第5 章安全目标管理掌握安全目标管理概述(重点:安全目标管理,特点、分类与步骤),掌握安全目标的制定(重点:制定原则与内容),了解安全目标的展开,了解安全目标的实施 第7 章安全生产法规了解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掌握我国安全生产法规的形式。 第8 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掌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重点:基本要素) 第10 章事故统计及分析 掌握事故分类(重点:按伤亡情况分类,按事故类别分类,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按是否由事故的原因引起的事故分类),理解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重点:事故统计主要指标的计算),掌握事故经济损失内容,掌握事故的原因。 第11 章事故调查与处理 掌握调查的准备(重点:事故调查组),掌握事故现场勘查步骤,理解事故调查方法。了解事故处理与调查报告。 第13 章灾害事件与事故应急管理了解一般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掌握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重点:重大危险源)。 第14 章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新发展 掌握“5S”理方法、6 c安全管理方法。其他为了解

安全管理学整理

1. 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控制事故,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 2. 事故定义: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3. 安全文化(基本定义):安全文化是人类为防范(预防、控制、降低或减轻)生产、生活风险,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企业持续发展,所创造的安全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总和。 两种定义方式:狭义说: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企业文化范畴等。广义说: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以及人文文化和硬件文化等领域 4.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订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5.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是通过采用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的小。事故控制是通过采用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损害尽可能减小。 6.灾害性事件:是个人或集体在时间进程中,在为了实现某种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并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伤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Q1:事故的定义?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与事故的定义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灾难性事件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巨大的社会效应。 7.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该单元称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与灾难性事件: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伴随着大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形成灾难性事件。重大危险源是导致灾难性事件的根源。 8. 什么是六西格玛?六西格玛即6σ,Sigma(σ)是统计学误差分析的一个概念,这里借用来标示质量水平。6σ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其狭义定义是一百万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几率,即质量的合格率是99.99966%。 9. 5S管理,又称5S运动,它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令所使用的人、财、物等资源处于良好的、平衡的状态。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 5S管理原本的目的是让工作场所的工具摆放有序、提升工作安全及效率,降低产品不良率。 10.激励(Motivation )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行动起来,去实现特定的目标。简而言之,激励就是持续激发员工的自动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朝向组织的目标做出持久的努力。 利用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规律激发人的积极性,增强其动机的推动力,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以改进其在安全方面的作用,达到改善安全状况的目的。

安全管理学题型

安全管理学复习要点综合 1、专业安全工作者工作分为四个部分: ①分析,对事故与损失产生的条件进行判断与估计,并对事故的可能性与严重性进行评价,即进行危险分析与安全评价,这就是事故预防的基础。 ②决策,确定事故预防与损失控制的方法、程序与规划,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可行的事故预防、应急措施及保险补偿的总体方案,并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提出建议。 ③信息管理,收集、管理并交流与事故与损失控制有关的资料、情报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与领导,保证信息的及时交流与更新,为分析与决策提供依据。 ④测定,对事故与损失控制系统的效能进行测定与评价,并为取得最佳效果做出必要的改进。 2、安全工作者的职责: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与控制方面的活动。 3、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4、“两个主体”与“两个负责制”:政府就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就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与企业法定代表人责任制。 5、事故的概念:事故就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6、事故的特点:①事故就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而人类在任何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②事故就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 ③事故就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④事故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顺利进行之外,往往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等其她形式的后果。 7、二次事故的定义:二次事故就是指由于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外部事件就是指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无直接关联的事件。 8、工伤事故的定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事故统计的角度把造成损失工作日达到或超过1天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称作伤亡事故,其中,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称作工伤事故。 9、(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①在工作时间与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的伤害;

安全管理学

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也称风险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中存在的风险的过程。 4P技术:事故现场勘察工作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信息即人(People)、部件(Part)、位置(Position)、文件(Paper),因而简称4P技术。 3E对策:事故预防和控制可以从安全技术(Engineering)、安全教育(Education)、安全管理(Enforcement),简称3E对策。 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是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和,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罚不放过。 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1、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 2、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更本对策 3、安全技术和职业安全健康措施依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安全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从根本上调动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有利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有利于改善职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4、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及现代安全管理方案的推广和应用 事故调查原则: (1)事故是可以调查清楚的,这是调查事故最基本的原则 (2)调查事故必须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3)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罚不放过。 (4)一方面,事故调查成员要有调查的经验或某一方面的专长,另一方面,不应与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 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方法“ 1、能量控制方法 2、内在安全设计方法 3、隔离方法 4、闭锁、锁定、连锁 5、故障—安全设计 6、故障最小化设计 7、告警装置 减少和遏制事故损伤的安全技术: 实物隔离、人员防护装备、能量缓冲装置、薄弱环节、逃逸和营救 事故的基本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1)全面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素质(2)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3)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4)树立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 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 (1)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提供法律保障。 (2)有利于安全管理中法制化管理 (3)指导和推动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4)增强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力,保证企业效益的实现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5)对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起促进作用。

安全管理学

安全管理学 一、读书笔记 安全管理计划方法安全激励方法 1.安全管理计划方法 (1)安全管理计划的作用 1)安全管理计划是安全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 2)安全管理计划是安全工作的实施纲领。 3)安全管理计划能够协调、合理利用一切资源,使安全管理活动取得最佳效益。 (2)安全管理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目标;措施;步骤。 (3)计划目标是指计划任务的具体化,是计划任务的数字表现。一定的计划指标,通常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的。 (4)计划指标一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统一性、政策性以及相对稳定性的基本要求。 2.安全决策方法 (1)科学安全决策是指人们针对特定的安全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各种安全行动方案,并从中做出满意的选择,以更好地达 到安全目标的活动过程。 (2)安全决策的特点:程序性、创造性、择优性、指导性、风险性。 (3)安全抉策的地位 1)安全决策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 2)安全决策决定企业的安全发展方向、轨道以及效率。 3)安全决策是各级安全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4)安全决策贯穿于安全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4)安全决策的步骤: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方案评估,方案选优。 3.安全管理组织方法 (1)安全管理组织的基本要求: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和权力、人员

选择与配备、制定和落实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与外界协调。 (2)安全管理组织的构成:安全工作指挥系统、安全检查系统和安全监督系统。 4.安全激励方法 (1)安全激励:利用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规律,激发人的积极性,增强其动机的推动力,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以改变其在安全方面的作用, 达到改善安全状况的目的。 (2)激励理论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究侧面的不同。可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 5.安全管理控制方法 安全控制理论是应用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安全控制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制度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回顾与思考 1.安全管理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目标;措施;步骤。 安全决策的步骤: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方案评估,方案选优。 安全管理组织的构成:安全工作指挥系统、安全检查系统和安全监督系统。 2.安全管理组织的基本要求? 计划指标一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什么要求? 科学安全决策的定义? 3.安全管理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效果如何?

《安全管理学》考试大纲

《安全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第1章绪论 掌握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重点:安全、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对象),理解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掌握管理学的理论基础(重点:管理学发展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掌握安全学的理论基础(重点:变化-失误理论),掌握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重点:系统原理,人本原理) 第3章安全文化 掌握安全文化的层次 第4章安全管理方法 掌握安全管理计划方法(重点: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指标和指标体系),掌握几种具体的安全管理决策方法,掌握安全管理组织方法(重点:安全管理组织设计) 第5章安全目标管理 掌握安全目标管理概述(重点:安全目标管理,特点、分类与步骤),掌握安全目标的制定(重点:制定原则与内容),了解安全目标的展开,了解安全目标的实施 第7章安全生产法规 了解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掌握我国安全生产法规的形式。 第8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掌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重点:基本要素) 第10章事故统计及分析 掌握事故分类(重点:按伤亡情况分类,按事故类别分类,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按是否由事故的原因引起的事故分类),理解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重点:事故统计主要指标的计算),掌握事故经济损失内容,掌握事故的原因。

第11章事故调查与处理 掌握调查的准备(重点:事故调查组),掌握事故现场勘查步骤,理解事故调查方法。了解事故处理与调查报告。 第13章灾害事件与事故应急管理 了解一般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掌握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重点:重大危险源)。 第14章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新发展 掌握“5S”管理方法、6σ安全管理方法。其他为了解。 二、试题类型及比例 1.选择题,约30分; 2.简答题,约54分; 5.案例分析题,约66分 三、主要参考教材 《安全管理学》田水承,景国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