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练习题答案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练习题答案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练习题答案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素质教育的特征

(1)目的性

有了目的,做事情才有目标,才有追求的境界。所以说目的既包含了目标,也包含了境界。素质教育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素质教育的目的性,也包括它创造的境界。

(2)育人性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育人。

(3)全体性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它培养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完成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历史使命。

(4)全面性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5)基础性

素质教育不是升学教育,也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为做一个合格国民打好基础的教育。

(6)主体性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过程,素质教育就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2. 简述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有哪些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导入新课(4)学习新课

(5)巩固新课(6)布置课外作业

3. 简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为国家和社会教育培养新生一代的一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德育学科,它属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长期在本学科第一线从事教学的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从教师的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中掌握了一些教与学的一般规律和应用规律,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教与学的有创造性、有欣赏价值的方法、技巧和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但有科学运作的规律可以

把握,而且有无穷的有趣的教学操作艺术可以认识。教学科学,是人类在认识教与学过程中正确反映教与学客观现象的运作规律的系统理论知识;教学艺术是人们认识到的、领悟到的和创造的教与学的技巧,它是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智慧和能力。教与学不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现代科学和艺术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可分割。

4. 简述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建构的指导方向,它根据的是邓小平教育思想,贯彻的是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的是素质教育,体现的是时代精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5.简述说课中说教学流程的内容

(1)教学指导要精当适度(2)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3)教学节奏要和谐(4)教学时间的分配策略

6. 简述教学目标的涵义

教学目标,是教者预先设想和拟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自己身心素质发生的变化。

7.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1)认真掌握理论(2)了解实际

8. 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认识和实践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9. 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要素

(1)教师,教师是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2)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3)教材,教材是联结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桥梁。

(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各类教学工具、组织措施和直观教具、实验仪器等。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10. 简述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力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者的动力源泉。

(2)学习情趣,学习情趣是由于对学习的价值有较深的认识和内心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系统。

(3)学习毅力,学习毅力是坚韧持久,百折不挠的学习意志力,就是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持性、持久性,坚韧性和坚强性,它是学习的人在对学习的意义、目的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维持系统的能力。

(4)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具备一定学习条件的人,掌握一定学习本领并能取得学习效率就为人的学习能力。

(5)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指人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法、方式、形式、途径、策略等

二、论述题

1.试论述思想政治课有哪些教学规律

(1)知行统一规律(2)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

(3)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4)时代性规律

2. 试论述四种教学目标及其关系

(1)情意目标

情意是一种教学目标,我们所以把情意目标放在首位,是因为情意是德育甚至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它也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

(2)知识目标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学校课堂学习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包括概念、信息、原理、理论、法则、知识体系和事实。

(3)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指通过教学过程的训练和培养形成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认识和处理某些问题的本领、理智能力和技能。

(4)道德目标

品德是指人的道德品质,是人的一个重要素质,它是人道德素质在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我们之所以把“情意”这个教学目标放在首位,是因为情意目标是个高层次的目标,它

是关系塑造人灵魂方面的教学目标,它是以人为本,教人如何做人的思想情感教育;而知识、能力目标则追求的是教人学会做事的教育,是在社会应用层面的教育。另外情感和思想意识对道德观念的确立和施以行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一个人如果在感情和思想意识层面对某些道德内容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就会发展深化为道德行为,因为情意是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是各教学目标的载体和依托;能力目标上其它目标的体现;情意目标和品德目标居于重要地位,因为这两个目标所包含的教育因素反映了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这两门德育理论的本质要求。知识、能力目标离不开情意目标,没有形成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的人的知识和能力是不会有价值的。人对知识和能力没有情感体验和追求意向,就不会有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品德体现的是人的行为表现,只有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认真学习思想理论、树立远大的志向并能刻苦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思想意识、感情和品德素质是人的本质素质,是人格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学生人生的方向、价值和成就,是人素质本质的体现。思想意识是人的灵魂,道德品质是人立世之本。

3. 试论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

(2)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

4. 试论述如何备教材、备学生

(一)备教材

(1)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2)分析教材各部分的中心思想

(3)弄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备好知识点

(4)把精力用在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上

(5)选学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二)备学生

(1)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需求

(2)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5. 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要遵守一些原则,论述政治教师应遵守哪些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7)创新性原则(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6. 对于教师和学生谁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你的理解来论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1)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不是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教育和领导。教师从事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他在领导学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活动,是培养教育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上。既然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原则上就要确立学生民主参与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就要确立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评估上,必须改革单一的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模式,深入教学改革。

7. 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1)根据《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内容的讲授

(2)删除和简化陈旧、重复和交叉的教学内容

(3)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课时可以从略

(4)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8. 结合新课程理念来论述师生民主合作原则的含义及其贯彻这种原则的意义

含义,师生民主合作原则,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

意义:(1)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平等地同学生讨论一些学习问题,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交流一些思想问题,少一些空洞说教,就会清除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反感和排斥心理,在轻松活泼、民主的气氛中学习,就会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学难点、疑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一些社会问题,而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教材的层次、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并列出知识结构表,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学生同教师互相合作,和谐融洽,互相支持,沟通了思想和感情,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情景题

1.根据品德的心理成分,品德的培养应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

(一)道德知识的形成

(1)道德知识的掌握(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3)道德信念的确立

(二)道德情感的丰富

(1)道德情感的形式及其发展(2)道德情感的培养

(三)道德意志的锻炼

(1)道德意志的发展(2)道德意志的培养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

(1)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2. 要求:①说话目标清楚、全面、适度、环节清晰。②说话重点准确。③方法选择恰当

3. 教师一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不蒙混过关,更不能胡乱回答欺骗学生;二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三要尽快圆满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当堂不能解答的,可课上说明,再课后查阅资料,尽快回答学生。

四、实际运用题

1.多媒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一.增强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通过文字、图像等功能,将有关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灵活多样的形象展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缩短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掌握教材的观点,思想感染性也

很强。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它的声、像、图、文字创建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使很多枯燥的教学问题趣味化,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政治思想理论,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多媒体计算机为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思想觉悟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它的视频功能、模拟功能,在大屏幕上展示教学有关内容的真实情境。情境展示后,在荧光屏上以文字形式提出问题,或随情境展示过程的某个环节提出问题。然后根据情境特定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最终促成学生思想觉悟和认识的提高。

第四.具体化、形象化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视、听、说融为一体,把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声音安排在不同界面上组合,创设出生动直观的情境。这样既能以形式多样的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唤起学习热情,又能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仔细观察、反复思考、认真分析,进行综合理解,从而达到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2)多媒体在教学技术方式上的有效作用

第一.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效果

大力推进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计算机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求知识的认识工具。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做录音、幻灯、录像等多媒体课件,对于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效果作用很大。因为多媒体课件不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观察、记忆、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概念、观点、理论和事实。

第二.利用计算机建立图表、图片、漫画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图表、图片、漫画等直观教具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简约性特点,使教学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并且节约了教师讲解、板书、做图的时间,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增大了单位时间接收的有效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2. 参照所学的备课方面的知识,条理清楚,述说详细,观点全面。

3. 要求:语言简练,要点具备,中心突出,富有新意。

4. 教学设计的内容

(1)教材简析教材是教学的根据和基础,设计教学必须要对教材情况做出简单介绍和分析。

(2)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对象,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针,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案中写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住教学的主要方面和关键问题。

(5)教法选择设计教学过程主要是选好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它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6)设计板书黑板是目前教学经常用的教学工具,板书则是为教学服务的好方式。

(7)教学资源课堂所用的教学资源要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考虑好并在上课前准备好(8)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理念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教学设计所用观念,主要是以下教育观念的运用: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人才观、现代教学观等。

(9)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要合理、紧凑,有一定密度,不要出现漏洞,也不要安排得太满,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在课堂节奏上要给人轻松、和谐的感觉。

(10)教学效果训练教学效果训练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为了克服遗忘、强化理解、巩固教学效果的教学环节。在训练中也可以学到新知识,获得新态度。

(11)教学资料拓展教学资料拓展,是在课程进行结束后补充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资料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补充拓展的资料中有更大收获。

(1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和检查反思教学问题的过程。反思主要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内容要根据教学实际来确定,不要整齐划一,但设计得要合理。教学设计除上述内容外,也有提出“教学建议”的,这要根据自己需要而定,另外教学设计可贵之处在于创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练习题二答案

一、简答题

1. 简述听课的要点

(1)看教者的理论修养(2)看教者的教学智能

(3)看教学效果(4)看教者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技能

2. 简述考试分析有哪些具体内容

(1)分析试卷效度(2)分析试题内容和命题特点

(3)分析考试情况(4)分析试卷存在的问题

(5)分析考试技术和心理问题(6)总结经验教训,师生共同提高

3. (1)示范性引导(2)实证性引导(3)逻辑引导

(4)反驳性引导(5)探索性引导

4. 简析五字教学法的含义

五字教学法是“学、疑、思、讲、解”。学,即自学,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的目的是要打破以往教师的满堂灌的教法,给学生留有学习“自主权”,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本领;疑,即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自始至终保持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思,即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从多角度发现和认识问题;讲,即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的某些疑问进行讲解。讲解要“少而精”、“脉络清”;解,即通过解决各种问题的尝试,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和认识事物方面产生飞跃。以上五个方面并非独立的,它们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这几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 简述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程序

(1)稿本设计(2)课件脚本编写(3)课件的素材准备

(4)课件的编辑合成(5)课件的试用和评价

6. 简述教学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设计要体现主体性,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要发挥学生积极探索、合作和创新的精神,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去发现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系统性原则教学过程涉及多种教学因素,如学情、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工具、教学效果训练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整体组合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

(3)灵活性原则教学就是一个有开端、过程和结果的动态过程,设计这样一个过程必须体现弹性、灵活性、动态性,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教学运行动态对设计方案进行一定调节,使教学设计在动态中生成教学效率。

(4)创新性原则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种创新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组合,它既有教学思想观念的创新,又有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7. 简述终身学习的特征

(1)全民性(2)个别性(3)自主性

8.简述导课的主要方法

(1)温故导入(2)设疑导入(3)激情导入(4)事例导入

(5)直接导入(6)直观导入(7)引文导入

二、论述题

1.试论述政治教师应具有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2)广博的知识经验

(3)现代化的教育能力(4)健康的身心(5)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

2.什么是教学艺术风格?怎样才能形成教学艺术风格?

所谓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1)模仿教学阶段(2)熟练教学阶段

(3)创造教学阶段(4)风格形成阶段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

(1)要对事业充满爱(2)要提高理论修养

(3)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4)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3. 从这三方面进行对于启发式教学的论述:

(1)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

(2)启发式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力的能动性的作用

(3)启发式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形式和途径。

4. 结合这几点参照记忆法展开论述即可:

(1)地点记忆法(2)组织记忆法(3)笔记记忆法(4)理解记忆法(5)尝试回忆法(6)图示记忆法(7)联想记忆法

5.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2)自主性(3)合作性(4)创造性

(5)过程性(6)问题性(7)实践性(8)内化性

6.试论述什么是发现式教学法

(1)发现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事例、问题和材料,让学生通过主动地进行研究、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经过学生独立探究,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发现者。

(2)教学程序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学生提出假设或答案

第三、检验答案或假设

第四、作出结论

(3)发现教学模式的特征

第一、摆正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第二、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

第四、能培养学生现代思维能力。

7. 怎样使提问富有启发性呢?试论述提问启发的艺术

(1)提问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

8. 什么是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如何帮助学生在做中学?

在做中学,即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去搜集有关资料,确定问题所在,提供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从而获得经验和知识。教师对学生在做中学的帮助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积极创设一个适宜学生在做中学的情境

(2)引发学生提问,主动探索

(3)提供学生必要的支持

(4)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

9. 就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的评价观你觉得该如何评价学生?

问题:评价功能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内容过多注重智育;把笔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分数;由于评价主体错位,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重心是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

三、情景题

1. 动机因素是学生的方向和动力源泉。动机和需要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需要是人生行为动力源泉,而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学生有了远大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才会有为获取知识的充沛的学习精力和勤奋攻关的毅力。

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

(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4)适当开展竞赛

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2)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

(3)培养学习兴趣(4)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2. 要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构合理。

3. 要求: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充分运用启发性方法方面的知识。

4.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王老师的课进行评价:

(一)教学目标评价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定的是否恰当,主要是看它是否符合全面性、

明确性、适度性等原则。

(二)教学内容处理好教学内容,是教好一堂课的最重要的工作。教学质量如何,关键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逻辑性等。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要达到“六性”,避免“三性”。教学方法方面要达到的

“六性”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具有启发性、艺术性、实践性、实效性和教学个性;学生学习要有主动性。教学方法要避免的“三性”是,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

(四)教学结构看教学环节是否安排得合理, 教学节奏是否协调和谐,知识容量容量适当等。

(五)教学素养还要观察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设计;教学应变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等。

(六)教学效果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看经过课堂教学,学生道德认知、思想觉悟、思维能力、情感意识、价值观、学习能力等获得的发展和提高程度。学习效果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讨论、归纳所学的知识、完成当堂作业等形式反映出来的。

5. 听课的准备

(1)心理准备

第一、要以同讲课教师平等的身分进行听课听课时不要迟到、早退,以免分散教师的精力和引起教师的反感。

第二、集中精力虚心听课集中精力听课就是要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听课时要洗耳恭听,不要交头接耳,不要人在心不在,更不要因疲劳而昏昏欲睡,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2)理论和教学信息的准备,包括现代教学理论准备,教学信息准备,还要熟悉教材和教师所要讲的教学内容。

四、实际运用题

1. 在学习上,竞争应体现出:公平性、拼搏性、超越性

2. 可以从各种需要进行导入,例如趣味性,简洁性,知识性,新颖性,针对性等多种角度进行导入。具体方法可以选用温故导入,设疑导入,激情导入,事例导入,直接导入,直观导入,引文导入等。

3.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制定计划积极挖掘教材中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制定合作学习的计划。

(2)前提准备在学生的合作活动之前要做一些准备。如对与本次合作学习有关的知识的复习,基本的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3)小组的划分小组的划分可以是4~8 人一组。座位可以是前后座位、马蹄型座位和扇形座位等,教师可以灵活掌握。

(4)活动过程小组合作活动学习,构建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网状学习模式。这里教师负责监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阻止一些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发生。

(5)全班交流及检测全班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提出各种问题。

(6)小组内分析根据小组得分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进行总结,对每个成员在活动中的优缺点给予表扬或对相关知识给以补充。

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出评价和成绩。

2016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2..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 B. 玻利维亚 C. 墨西哥 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 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 B. 加强经济实力 C. 推行"铁血政策" D. 动员全国人民 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A. 上课准备充分 B. 课堂活跃有序 C. 师生平等 D. 教学民主 12.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地位。 A. 主导 B. 领导 C. 辅助 D. 启发指导 13.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 前摄干扰 B. 超限抑制 C. 消退抑制 D. 倒摄干扰 14. ()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A. 学生 B. 教材 C. 学习过程 D. 学习情境 15. 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 群体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群体规范 D. 学校人际关系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6. 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是、。 17.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因素与因素的影响。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考试试题名词解释参考题

名词解释 第一章(8页)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 第二章(33页)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从性质来看,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课程的要求。从内容来看,课程标准规定着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从行为指向看,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法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而不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从作用来看,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第三章(63页)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拼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第四章87页 四、教学过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一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构成要素,又包括一系列组成教学过程逻辑历程的基本成分。 第五章(105页) 五、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设计或规定,为教学活动指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第六章(155页)

六、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以及参与的教学活动,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获得一定的有关教学的心认识,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并使自己更好地成长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第七章(163页) 七、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 第八章(197页) 八、启发式: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 第九章(215页) 九、思想政治(品德)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是指学生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的获得思想政治(品德)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有的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素质,并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 第十章(248页) 十、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答案

0-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32页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历史课程的本质是什么需要探讨历史课程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历史课程的编制与历史教学的实践,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等问题;需要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转换和应用于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怎样研制历史课程和如何组织有效的历史课程教学等技术性问题,所以,历史和教学论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0-4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11页 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探讨的是“教什么”、“为什么教”的问题,而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探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1-1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41页 历史课程目标的拟定,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学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历史课程目标一定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围绕公民素养的培育这一社会要求,探讨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获得怎样的历史认识,养成我们所希望的公民素养 1-4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4页 这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拥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历史人文知识,透过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形成自我的历史意识,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思考;透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情感反应,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形成自信、进取、乐观、不断完善自我、爱憎分明的人文态度,进而形成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完美的个性;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坚持理性、实证、怀疑、民主、奉献等人文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5 历史课程公民教育目标:44页 历史学科的公民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它使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以及所产生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理解人类社会,反省人类的行为,深化和发展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陶冶学生的公民意识。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科,借助于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质疑、批判、反省、包容、理解、欣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冲突等个性品格,进而养成责任心。具体包括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尊重本国传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等;道德教育:崇尚仁德、关心、宽容、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理解、坚毅勇敢、刻苦勤奋、立志敬业等;意识形态教育:民族文化意识、自觉践行社会的核心价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等。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20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 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年度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兴趣、意志、价值、情感) 能力目标(分析、评价、辨析、选择) 品德目标(政治、思想、品德) (课本P76图2-2)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①情意目标 ②知识目标 ③能力目标 ④品德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①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统一 ②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③教学过程四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①教师 ②学生 ③教学内容 ④教学手段 ⑤教学环境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教学三体论: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 主导主体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师生复合主体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主客体否定或“交互主体”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主体性关系。 结论: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 ①智力因素(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出题人:答题人:判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是()颁布的。 A、1954年 B、1956年 C、1963年 D、1986年。 2、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由()个部分组成的。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3、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4、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①充分全面的备课②要有计划性③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④要有针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7、确定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 A、课堂教学类型 B、课堂教学内容 C、历史知识特点 D、学生的身心特点 8、新课程的总目标是()。

A、全人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 D、为了学生的一切。 9、备课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三种,即()。 A、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学期备课 B、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单元备课 C、个人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10、历史教案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种,即()。 A、知识型、教法型、综合性 B、知识型、教法型、详案 C、详案、简案、微案 D、教法型、详案、简案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师只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而不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一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东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3

2017秋17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的是 A. 收集资料 B. 创设问题情境 C. 学生提出假设和答案 D. 得出结论 正确答案: 2. (),也称导言课,是讲授一门新课所采用的授课类型 A. 绪论课 B. 复习课 C. 讲评课 D. 讨论研究课 正确答案: 3. ()是教师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唤起学生表象,并以引人入胜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从而进入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 A. 直接导入 B. 引文导入 C. 事例导入 D. 直观导入 正确答案: 4. 将记忆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脉络以方便记忆的方法称为() A. 组织记忆法 B. 笔记记忆法 C. 图示记忆法 D. 联想记忆法 正确答案: 5.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不包括() A. 文化素质 B. 思想素质 C. 政治素质 D. 道德素质 正确答案: 6.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觉悟的有效形式 A. 写小论文 B. 读书报告会 C. 课后作业 D. 课堂教学 正确答案: 7. 下列选择中,不属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类型的是() A. 授新课 B. 绪论课 C. 自习课 D. 讲评课

正确答案: 8. ()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它是在学习形成阶段进行的掌握学习情况的一种措施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正确答案: 9. 下列()不属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 A. 文化生活 B. 经济学常识 C. 政治生活 D. 生活与哲学 正确答案: 10. 课堂教学目标,被称为() A. 一般教学目标 B. 具体教学目标 C. 特殊教学目标 D. 普通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3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 A. 敏感的性格 B. 成熟的性格 C. 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 D. 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正确答案: 2. 下列关于研究性学习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学习的核心问题是学生要不断质疑 B. 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C. 学习的基本形式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D. 学习的基本内容是“获取知识的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 3. 思想政治课学习常用的记忆策略有() A. 地点记忆法 B. 时间记忆法 C. 组织记忆法 D. 联想记忆法 正确答案: 4. 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 A. 主体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灵活性原则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简述教学目标的涵义。 答:教学目标是指教者预先设想和拟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后身心素质发生的变化。 2.简述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答:(1)认真掌握理论; (2)了解实际。 3.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实践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二、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论述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答: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 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1)模仿教学阶段; (2)熟练教学阶段; (3)创造教学阶段; (4)风格形成阶段。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1)要对事业充满爱; (2)要提高理论修养; (3)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 (4)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2.对于教师和学生谁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你的理解来论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答:(1)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不是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教育和领导。教师从事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他在领导学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培养教育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上。既然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原则上就要确立学生民主参与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就要确立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在教学评估上,必须改革单一的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模式,深入教学改革。 三、情景题(共20分) 1、教师要具有组织教学的艺术,也包括在特殊情况下组织教学的艺术。教师要面对的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有不少学生对某问题提出疑问,或者不同意教师的某些说法,假如当学生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时,那么,在课堂上你会如何应付这个尴尬的局面? 答:(1)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不能混过关,更不能胡乱吹回答欺骗学生;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 (3)要尽快圆满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当堂不能解答的,可课上说明,再课后查阅资料,尽快回答学生。 四、实际应用题(共20分) 1、如果让你做一个关于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你将从哪几方面进行设计? 答:(1)教材简析。教材是教学的根据和基础,设计教学必须要对教材情况作出简单介绍和分析。(2)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对象,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 (3)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针,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案中写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住教学的主要方面和关键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论讲义

中学历史教学论 第一章:绪论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定义:以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历史教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对象: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价) 内容:探究性教学:1、探究历史教学原理(为什么教和学);2、探究历史教学内容(教材)教什么学什么。3、探究历史教学模式(怎么教、怎样学);4、探究历史教学的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专题式教材,贯通古今中外,一定要充实学科知识,这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以马列主义,毛思,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学科性质 一认为:应用教育科学范畴;二认为:理论教育科学的范畴(都应属于应用教育的范畴,是综合科学)。 四、研究现状 五、学习的意义和要求p12-16:要提高认识;态度端正(按老师要认真去做);充分的理论功底;注重实践(观摩、操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二章: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 一、中学历史课的地位和作用 1、历史和历史学: 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对历史的研究。 2、地位:是实现中学培养目标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按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并为高一级院校培养、输送人才,坚持社会主义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服务。 3、作用:(1)、是现实中学教育目标的一门基础科学: 工具类课程:语文、英语、数学 知识类课程:历史、物理、化学 技术类课程:计算机、体育、音乐。。 政治类课程:法律、哲学、思想政治 (2)、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课程。(3)、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宝库。 二、制定任务的依据:p63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3、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 三、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课改的“三维目标”p71(1)、知识与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核心。(2)、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目标,内涵上强调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注入式—探究式;接受式—发现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

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四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第一节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备课中主要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题。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整合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预设与生成:在良好的预设中生成。 “生成”理念的根本特点是过程性,强调生长与过程,强调师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强调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生成课程与教学目标。 3.理论与生活:生活体证理论,理论提升生活。 第二节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通常所说的备课,主要就是指针对具体课时、在相应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过程。具体讲,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即微观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两个“相结合”:掌握教材与掌握学生相结合,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 一、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在研读、探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的基础之上,整理出教材教学内容的主要观点、实质内容及其逻辑理路,明确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教学重难点和师生探究、对话的主题,从而把握领会教材实质的活动和过程。我们要有新课程的教材观来加以指导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的一般要求:“懂、透、清、升” “懂”,就是弄懂,包括弄懂教材的基本知识和逻辑体系。 “透”,即通常所说的”吃透教材“。首先,要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搞清楚,扫除“地雷”、清除“死角”,但这只是平面意义上的“吃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材理解深入,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体系。 “清”,即梳理清知识点、能力点、思想情感点。 “升”,即由理生情的升华,在知识的传授中蕴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文社会科学、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2、目标性、思想性、精选性、可行性 3、史观、史料、时空、方法 4、互动性、交往性 5、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6、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7、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8、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9、纸笔测验 10、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 1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3、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二、选择题 1、D 2、B 3、C 4、B 5、A 6、D 7、 A 8、D 三、简答题 1、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对历史教材时,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材不等于历史

第二,在历史教学中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教材中的史实与观点 第三,历史教材只是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工具 2、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源于历史教师观念创新 第二,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有赖于历史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第三,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突破传统教学技术的限制,处理和挖掘多样化的教学素材 第五,突破传统教学的观念限制,力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学习自主化 第六,突破传统教学中信息通道单一的限制,倡导多向的互动交流,实现学习自觉化 4、新课程标准与原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上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更加具体 第二,突出历史时序性,变更了教科书编写体例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复习提纲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17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 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 B. 玻利维亚 C. 墨西哥 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 B. 加强经济实力 C. 推行"铁血政策" D. 动员全国人民 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A. 上课准备充分 B. 课堂活跃有序 C. 师生平等 D. 教学民主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一、名词解释 1、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3、维格教学 也称微型教学或小型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技能,如“导课技能”、“结尾技能”等,并对每一种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4、讲述法 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叙述法 叙述就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史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叙述一般以叙事为主,所以也称为叙述式讲授。 6、描述法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逼真的历史场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在必要时还要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形象进行描述。其特征是生动、形象、逼真。 7、讲解法 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历史概念和提示历规律的讲授方法。 8、图表示意教学法 简称图示法,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字母、数字、表格、符号等表示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9、谈话法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10、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换意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技巧和能力。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向交流的桥梁和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它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 12、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双边互动、学生多边交流及教学模式等的转化技能。教师用对学生不同刺激方式变化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并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 13、演示技能 演示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向学生展示直接教具和示范实验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已使学生获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4、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导入技能就是指导入的技术、能力。 15、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的教学行为。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类教学行为的技能。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以利于下次教学的改进。 16、组织技能 教师不断组织学生注意,引导学习,严格纪律,保持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关节点,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学分: 2分 总学时: 30课时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教材名称:《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了解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了解当今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巩固专业思想,认清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为做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作准备。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沿革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了解该课程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学政治课程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学政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 第二节中学政治课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学政治课程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学政治课程 第三节中学政治课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五、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的性质 一、认清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必要性 二、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历史考察 三、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当代阐释 第二节课程的任务 一、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含义及其作用 二、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任务的历史考察 三、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任务的当代阐释

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第一节现代教育理论与历史教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历史教学 1.建构主义概念及主要观点 对知识的看法; 对学习的看法; 对学生知识背景的看法。 2.建构主义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学习观: 知识不是通过反复训练或强化刺激的手段获得,而是通过个人经验与探索发现、重新进行建构。 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更要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屮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决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的过程,课堂核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从前台推拒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 3.建构主义指导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主张以核心问题为屮心,自下而上地建构知识体系,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学情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因而在教学设计Z前要对学生可能的学习经验进行分析,哪些知识学生是已经掌握了的,或者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哪些知识学生学习将会遇到困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Z前都要做到心屮有数,如数家珍。这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2)中心提炼 每一节课必须有教学重点。每一课时的教学屮心可以因为教师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但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设计,通常要求教学屮心同时也是课堂的终点。 (3)结构设计 建构主义设计屮,结构是课堂的支柱,结构的生成也就是课堂的生成,因此结构的形态也就体教学流程的安排及课堂教学时间上的分配。教学设计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根

据学情设计结构的起点,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的终点, 而后考虑从结构的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添加的其它旧有知识或新知识,同时赋予这些知识以一定的逻辑定位。 (4)资源整合 如何建构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是运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科书的编写关注的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关 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科书的体例与教学关注的焦点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偏 差,这就耍求教师大胆整合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巧妙设计问题,授予学生建构知识的自主权,充分凸显学生建构知识的主体地位,成功实现教学目标。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历史教学 1?皮亚杰观点: 智能以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缺陷: (1)对智力的内涵认识过于狭窄; (2)忽略了智力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忽略了智力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 (4)无法说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影响。 2.多元智能理论 关于智能的种类语言智 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 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 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内心自省智能口然观察能 智能 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 学生观:学校不存在“差生”,而只有“希望生”或“潜能生”,具有不同智力特 点的人才。 教师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 教学观:因材施教(不同内容和学生) 评价观: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一.名解 1.课程: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分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2.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典型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3.说课:是在备课时或在评课前,由授课教师谈谈课时教学的设计情况。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可以使参与备课的同行或参与评课的热播了解授课人的教学设计整体情况,以便有关人员进行学术和业务交流。它也是对说课人业务水平评价的一种方式。 4.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而不要用向学生“灌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各种带有启发性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总称。 6.教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法、途径和操作程序,简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时采用的方法。 7.快乐学习法:是自觉自愿地学,主动积极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满怀信心地进取,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 8.教学艺术:就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9.案例教学法:就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0.终身学习:终身教学首先是一种观念,起中心词是“学习”。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的应用它们。11.学习力:是学习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生改变自身精神和知识结构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自身潜质发挥的力量,是人提高自身素质的力量。是蕴藏在人本身内部的一种力量,它是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种力量因素聚合构成的。这两种力都有大小,但决定的方向和动力作用的是非智力系统。 12.微格教育: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单一的技能。 13.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也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14.教学评价: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及其标准,利用学科的。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和评估。 15.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实习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活动。它是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也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和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选择 1.素质教育的特征: ①目的性②育人性③全体性④全面性⑤基础性⑥主体性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多选)①.教师与学生②.教育与教学③.传授与接受④.内化与外化⑤.理论与实践 2.学习力的要素构成:①.学习动机②.学习情趣③.学习毅力④.学习能力⑤.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