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翻译比较赏析

荷塘月色翻译比较赏析
荷塘月色翻译比较赏析

荷塘月色翻译比较赏析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是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在彷徨苦闷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彷徨,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一法。他曾经对夫人陈竹隐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荷塘的美好以及荷叶的摇曳生姿,将荷花描写的惟妙惟肖,使读者读起来别有一番美感。从翻译对比的文化角度来看,译文必须始终抓住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章基调。两位译者都做到了这一点,尽管在选词方面略尽不同,但都抓住了这个写作基调。而且两位译者也都将荷花惟妙惟肖的姿态表现出来了。总观两译本可见,波拉德的译文在处理翻译的字词句中似乎都是原封不动地按照原文的顺序,几乎可以一一对应;而朱纯深的译本完全做到了出于翻译的需要,大量变动句序、词序,以求达到译文的美感和统一。

散文作品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文字优美,思维缜密,刻画入微,隽永含蓄,深沉有味,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形散意不散。文章对荷叶的描写采用由远及近,由上及下的方法,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荷叶描写的引人入胜,大量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荷叶的风姿描写的惟妙惟肖。所以我们翻译的时候不仅要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追求语言的优美,音韵的和谐。波拉德的译本太刻意于追求前者,翻译过于机械化,使得译文不仅生硬牵强,而且完全让人体会不到朱自清的文学造诣。而朱纯深的译本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妙而淋漓尽致,不仅达意鲜明,而且生动地展现了荷塘的风姿绰约。比如朱纯神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翻译为“All over this winding stretch of water, what meets the eye is a silken field of leaves.”“silken field”就将田田那种韵味翻译出来了,而波拉德的翻译“On the surface of the serpentine lotus pond all one could see was fields of leaves.”则完全没有田田的意味在里面,少了一种美感。再如“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一句朱译为“The leaves, which have been 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are caught trembling in an emerald heave of the pond. ”将肩并肩译为“shoulder to shoulder”运用一种拟人的手法,给人一种美感,而波译为“The leaves being so densely massed together, this gave the impression of an emerald wave.”用“massed together”来表现叶子肩并肩挨着,虽然意思出来了,但是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没有朱译般的行云流水。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一句。朱译为“Underneath, the exquisite water is covered from view, and none can tell its color; yet the leaves on top project themselves all the more attractively.”他将风致译为“attractively”而朱译为“Beneath the leaves were channels of flowing water, but they were hidden from view, not even a hint being visible; but that only served to give the leaves more presence.”“presence”与“attractively”相比缺少了一丝灵动之

感,所以波的语言读起来感觉比较干涩,而朱的语言就显得圆润饱满,琅琅上口。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译为“The moon sheds her liquid light silently over the leaves and flowers,”而波译为“The moonbeams spilled placidly onto this expanse of leaves and flowers like living water”朱纯深先生采用

意译的手法将“流水般”译为“liquid ”而波拉德译为“like living water”,比较之下高下立判,朱先生的译本用“liquid ”一词将月光的流动、清澈、灵性表达的淋漓尽致,而波拉德的译为“like living water”明显就少了一丝神韵,少了月光的那份灵性。如“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朱译为“look as if they had just been bathed in milk”,波译为“The leaves and flowers seemed to be washed in milk”。“bath”有浸泡。沐浴之意,体现月光犹如少女出浴搬的娇媚,冰清玉洁,美不胜收。而“wash”仅有清洗之意,没有表现出美人出浴后的那种娇艳美好,比之“bath”逊色不少。

节选的第三段中“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朱译为“Around the pond, far and near, high and low, are trees.Most of them are willows.”将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直接翻译为“far and near, high and low”这样简单精炼,通俗易懂。而波拉德的翻译On all sides of the pond, near and far, high and low, were trees, the majority being willows. 则显得太过冗长,虽然意思都已表达出来,但是不够精炼。对于“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一句朱译为“The most lively creatures here, for the moment, must be the cicadas in the trees and the frogs in the pond. ”波译为“At this time the most animated of things were the thrumming of the cicadas in the trees and the croaking of the frogs in the water.”朱译将蝉声、蛙声直接处理为最活泼的是蝉和蛙,而没有具体强调是蝉和蛙的声音,这样处理简明易懂,而波译完全是根据字面意思平铺直译过来的,反而意思没有表达到位,有点以辞害意了。关于名句的翻译“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译为“But the liveliness is theirs, I have nothing.”波译为“But animation was their affair; it had nothing to do with me.”这里“liveliness”和“animation”两个翻译我觉得都可取,因为在这里作者是在借蝉和蛙的欢乐活泼来反衬自己内心的孤寂落寞,所以翻译为生气和活泼我觉得都可以,都传达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但波拉德将“我什么也没有”翻译为“it had nothing to do with me.”,我觉得不妥,这里作者强调的不是他没事可以做,而是在说他对当前局势的无能为力,只能选择逃避这一苦闷的心情。所以翻译为“I have nothing.”则更贴切些。

总的来说,我个人比较倾向朱纯深先生的翻译,他在选词上更甚一筹,对文章的内涵理解更为深刻,而波拉德的翻译则显得比较机械化了,意思是到位了,但是那种散文神韵却没表现出来。这让我也认识到在以后的翻译中我们不仅要做到意思准确,还有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内心活动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翻译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立真言、写真景、抒真情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孙恒星 中学教材散文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类的作品,即所谓的狭义的散文,文史亦称美文。在这些美文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显美得纯洁,美得成熟。 《荷》文之所以美,就在于作品营造出了一个深邃清幽的意境。散文的意境有三个必备的要素,即语言的真切,景物的真实,情感的真挚。本文正是以真切的语言描绘一幅真实的景物,抒发出了长期郁积于内心深处的真挚的情感。赏析本文也就必须从这“三真”入手,而在这“三真”中,对语言的真切的分析又当为揭示其他“二真”的必由门径。 一以真言写真景 《荷塘月色》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文题标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文章在收入教材时删去了最后一喻。这一喻有什么不妥呢?荷花娇艳华贵,堪以美人作比。宋代诗人杨成里的《莲花》诗中就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但在这里不行。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刚出浴的,这样的感觉肯定不是真实的。相反,若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而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几分牵强。 文章这样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只能产生于“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寂静的月夜。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这是灿烂阳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儿正“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着,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气也是淡紫色的”这样的感觉显得十分自然。 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写月,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去感。为什么?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杨柳的倩影才象“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与影才现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让人联想到“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以真言抒真情

赏析《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赏析《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个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使用这种修辞方法,能够启发读者更加广阔长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个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荷塘月色-朱自清-(中英文-译文)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子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 It has been rather disquieting these days. Tonight , when I was sitting in the yard enjoying the cool, it occurred to me that the Lotus Pond, which I pass by every day, must assume quite a different look in such moonlit night. A full moon was rising high in the sky; the laughter of children playing outside had died away; in the room, my wife was patting the son, Run-er, sleepily humming a cradle song. Shrugging on an overcoat, quietly, I made my way out, closing the door behind me. The Moonlit Lotus Pond These past few days I have been exceedingly restless. This evening, as I sat in my courtyard enjoying the cool night air, I suddenly thought of the lotus pong along which I was used to taking daily walks, and I imagined that it must look quite different under the light of this full moon. Slowly the moon climbed in the sky, and beyond the wall the laughter of children playing on the road could no longer be heard. My wife was inside patting Runer (The name of one of the author’s children) as she hummed a faint lullaby. I gently threw a wrap over my shoulders and walked out, closing the gate behind me.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霄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Alongside the Lotus Pond runs a small cinder footpath. It is peaceful and secluded here,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even in the daytime; now at night, it looks more solitary, in a lush, shady ambience of trees all around the pond. On the side where the path is, there are willows, interlaced with some others whose names I do not know the foliage, which, in a moonless night, would loom somewhat frighteningly dark, looks very nice tonight, although the moonlight is not more than a thin, greyish veil. Bordering the pond is a meandering little cinder path. It is a secluded path; during the day few people use it, and at night it is even lonelier. There are great numbers of trees growing on all sides of the lotus pond,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 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旳欢笑,已经听 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旳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旳。路旳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 字的树。没有月光旳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 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旳自己, 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 旳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 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 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 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 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 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 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 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 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 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 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荷塘月色》英译文赏析

《荷塘月色》两译文赏析 散文翻译原则 ●1、文气贯通,气韵生动 ●英国散文翻译家 Hilaire Belloc(希莱尔·贝洛克)为文学散文翻译制定了6 条原 则,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异地之魂假借本地之躯的复活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is the resurrection of an alien thing in a native body) ,强调散文的翻译不能拘泥于原文之字句,要视段落或部分为整体。翻译要“以意译意( translate intention by intention) ” ●2、传神写照———“意,气,文”三位一体 ●在散文翻译中,我们要想译得曲尽其妙,须得传神地摹写作者的气质神韵。每一个 作者有每一个的个性特点、气质精神,着手翻译之前,要先对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其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创作风格等,这样的翻译方能做到传神达意,否则,难免貌合神离。 ●PS:文学翻译非文字翻译 ●文学翻译,讲求整体效果,即“神韵”。有些表面忠实的译文,失去了散文的文采、 文雅,这样便失去了自身的价值,终究是失败的译文。 “美”是散文翻译的重点。 美感层面 ●Alongside the Lotus Pond runs a small cinder footpath. It is peaceful and secluded here,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even in the daytime; now at night, it looks more solitary, in a lush, shady ambience of trees all around the pond. On the side where the path is, there are willows, interlaced with some others whose names I do not know. The foliage, which, in a moonless night, would loom somewhat frighteningly dark, looks very nice tonight, although the moonlight is not more than a thin, greyish veil. (朱纯深译文) ●动感美:run、frequent、interlace、loom ●韵味美:peaceful、secluded、solitary、lush、shady ●比喻手法:…a thin, greyish veil . 美感层面 ●All over this winding stretch of water, what meets the eye is a silken field of leaves, reaching rather high above the surface, like the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in all their grace. Here and there, layers of leaves are dotted with white lotus blossoms, some in demure bloom, others in shy bud, like scattering pearls, or twinkling stars, or beauties just out of the bath. A breeze stirs, sending over breaths of fragrance, like faint singing drifting from a distant building. At this moment, a tiny thrill shoots through the leaves and flowers, like a streak of lightning, straight across the forest of lotuses. The leaves, which have been 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are caught trembling in an emerald heave of the pond. Underneath, the exquisite water is covered from view, and none can tell its colour; yet the leaves on top project themselves all the more attractively.(朱纯深译文) ●音韵效果 (节奏美): ● stirs---sending---singing; ● breeze---breaths---building;

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译文赏析 朱自清先生一直认为,散文就应该是画,是“以文字作画”,而《荷塘月色》就是“用文字作画”的范本,甚至被称为“是梦娜丽莎微笑似”的美文。该篇散文文笔优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出神入化,宛如一幅逼真的山水名画。语言充满音乐美和绘画美,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所以要成功翻译这篇散文,译者必须要再现原文的艺术美感,即“换一种文字作画”。 而幸运的是朱先生的译文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则再现原文内容和形式方面达到了“化境”,既保留了散文的形式,又很好的把握了作者了细腻的感情,从而使译文同时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钱钟书先生评价译文没有因“不同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感觉读起来在读原汁原味的写景状物的英语散文。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译文是怎么达到化境效果的。 首先,文章一开头就点出了全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想借游览荷塘来排解自己苦闷的心情,于是从一开始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给整篇文章定下基调。 下面看一下译文: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朱纯深译文:It is peaceful and secluded here,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even in the daytime; now at night, it looks more solitary, in a lush, shady ambience of trees all around the pond. On the side where the path is, there are willows, interlaced with some others whose names I do not know. The foliage, which, in a moon less night, would loom somewhat frighteningly dark, looks very nice tonight, although the moonlight is not more than a thin, grayish veil. 幽僻,寂寞,阴森森,淡淡等词语都营造一种孤寂的气氛,而译文中peaceful and secluded,solitary,grayish veil ,很好传达了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符合整篇文章的基调。 其次,《荷塘月色》的绘画美和音乐美主要是通过大量叠 音词、平行结构、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体现出 来。朱先生的译文基本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达到了与原文相同的表达效果。 ㈠叠词的运用,《荷塘月色》之所以成为美文,大量叠音词 的使用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是该文的一大语特色。比如:曲曲折 折的荷塘,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峭楞楞的黑影。在翻译时 朱先生采取了多种方法翻译这些叠音词,尽量保留了这些叠音词 带给读者的美感。 ⑴头韵法如: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the leafage,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题目的含义。 2、品味作者清新隽永的文风。 3、理解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2学情分析 《荷塘月色》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的行文线索,很有特色,如同经、纬两条线穿织在一起。它是一篇情主交融的散文,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好似一条经线,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犹如一条纬线。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3重点难点 1、理清文中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2、欣赏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高超技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导入 正值春季,百花盛开,让人陶醉。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啊,春赏桃花、杏花、梨花;秋赏菊,冬赏梅。那么夏天呢?当然是荷花了。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荷的文章或者诗歌。 明确:(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2)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二、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 三、整体感知 1.问: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明确:题目“荷塘月色”可理解为:荷塘和月色;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这就巧妙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点出了重要内容的写作顺序,即先写下:“月色下的荷”,后写“荷塘上的月色”,可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2.文中那些段落写了荷塘?

朱自清《荷塘月色》 原文&赏析

原文: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 2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3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4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 5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色词语的翻译 6 汉语公示语英译之跨文化交际研究 7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 8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 9 从《拦截魔人岛》中的邪恶三位一体分析蒙特哥利死亡的必然性 10 外语词汇磨蚀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1 [会计学]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研究 12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 13 苔丝悲剧的原因与托马斯哈代悲剧意识的分析 14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15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 16 浅析广州-ELEVEN的经营模式及其发展前景 17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8 英文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写作原则 19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20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21 论《宠儿》中的母爱 22 论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剧形象 23 论马可?吐温小说中的讽刺技巧 24 论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因素—盖茨比和威力罗曼的比较 25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 26 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 27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28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29 《木马赢家》中父亲的缺席 30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31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O-lan in The Good Earth 32 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 33 论《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福雷人生悲剧的原因 34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35 英语广告语篇中名物化的研究 36 中西方数字“九”的文化对比分析与翻译 37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38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 39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 40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41 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 42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荷塘月色说课稿(实用)

荷塘月色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塘月色》,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文章结构精致,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细腻、含蓄,通篇气韵贯注,灵动多姿,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此外,由于本文系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开篇之作,对学生初步感受到高中语文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说学情和教学目标 教授此课时,我们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他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还比较表面化,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我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健康正确的审美观。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我将设定如下三维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诵读课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散文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方面: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因此我确定重点是通过4—6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两个:一是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掌握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说教法 教授一篇散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此达到陶心之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了发挥教材的立体功能,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我采取: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以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说学法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再做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积极探究。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课文4、5、6三段的阅读鉴赏。通过揣摩“景语”,弄清文章的写景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020年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析 《荷塘月色》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an)婀玲(夏注这里是音译violin小提琴的意思。)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

《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以其朴素、平常、深沉和饱蘸真情的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坛的地位。“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为光辉绚丽的篇章,应属他的抒情小品。作家的名字已经跟他的抒情名篇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蔡清富《〈朱自清散文选集〉序言》)《荷塘月色》正是这样的美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饱蘸着感情浆液的彩笔,情景交融地抒写了他特定时期的心情。”(同上)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达到了情与景完美的统一,织就了朱自清散文中的一精粹。 作者一开头就这样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正是本文的文眼,主旨所在,整个文章中都渗透着这种情绪。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又发动了“四·一五”广州大屠杀。朱自清曾这样评论道:“近来广州的事变,杀了那么些人,烧了那么些房屋,也许是在恐怖的开始吧!”“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罢了”,“那里走”这个问题,“只要有些余暇,它就来盘据心头,挥也挥不去”。(《那里走》)作者对反动派的暴行极其愤慨,但又对革命抱怀疑态度,看不清革命的前途,表现出极度的彷徨和烦闷。接着作者说夜已深了,孩子们都玩完回家了,“我”自然想起那清雅幽静的荷塘来,“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披衣出门,沿着“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走向荷塘。更深月淡,杨柳蓊郁,这可人的景色怎不令人忘乎身外呢?世界是那样的令人窒息,何不在这美景中赢得片刻的逍遥?正如作者所说,“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

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如果说以上是“我”刚刚进入景色,那么下面所描绘的“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则是作者完全把自己融入了了这“荷香月色”之中,完全“超出了平常的自己”,陶醉在这“荷塘月色”中了。对“月下荷塘”作者写到了田田的叶子、零星的白花、塘上的微风、缕缕的清香和叶下脉脉的流水,行文如流水,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如轻风送来清香一样清新舒畅,又像密密的碧叶一样醇酽醉人。对“塘上月色”,作者写到如流水的月光、薄薄的轻雾、淡云中满月、参差斑驳的树影,用轻柔的笔触,皴画出一个朦胧的仙景,“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对于本两段精巧的结构和多姿的笔法等这里不作探讨。) 醉人的美景完全是作者超脱中淡淡的喜悦,然而景转位移,这片刻的逍遥也应付被打破。以下作者的笔锋略一侧转,景与绪便开始了偏移。全面地观察荷塘的全貌,难舍塘中塘上的梦景,却也感到了身居景外;塘外的“远山”和“路灯”虽悄然无言,却引出那淡淡的愁绪上心头,“蝉声”与“蛙声”也就难引起人丝毫的兴致,只感到缠人的烦闹又伏上身来。 于是“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的情景是详和舒心、热闹有趣的;刚刚领略了超脱的喜悦,怕敢触到那被现实折磨够了的心

荷塘月色学习要点

《荷塘月色》学习要点 《荷塘月色》学习要点一、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考入北大哲学系,改名“自清”。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诗坛;1925年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初中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 二、填写课后练习的表格(1)本体(2)喻体(3)原句 (4)相似点(1)叶子:(2)亭亭的舞女的裙(3)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4)圆形,舒展,形态相似(1)白花:(2) 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 (3)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1)清香:(2) 渺茫的歌声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若有若无,清淡缥缈(1)月光:(2)流水(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4)月光照下和水下流相似(1)月光下的叶子和花:(2)笼着轻纱的梦 (3)叶子 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4)朦胧、恬静、柔美(1)光与影:(2)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塘中的月色并 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4) 悠扬、温馨、和谐(1)树色:(2)一团烟雾(3)树色一例是 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4)迷茫、朦胧(1)灯光:(2)渴睡人的眼 (3)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4)昏暗,没有精神 三、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一)诵读、鉴赏第4 段1.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写了荷塘,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月下荷塘美景。

荷塘月色 三个英译版本之比较

关于《荷塘月色》三个英译本的赏析 杨冬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朱自清以及《荷塘月色》的介绍 1921年4月12日,蒋介石为了反共产党,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惨案,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鲁迅,钱玄同,胡适等知识分子陷入了苦闷彷徨中。朱自清也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对现实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不免陷入了无限的哀愁,彷徨中。一个仲夏之夜,他闲步荷塘,为美景所吸引,暂时忘记了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写下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荷塘月色》,记下了那时的超然于挣扎的矛盾心理。文章读起来能感觉到一种非常怡然自得的心境,当时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朱自清先生一直认为,散文就应该是画,是“以文字作画”,而《荷塘月色》就是“用文字作画”的范本,朱自清先生写的语言充满韵律美和画面美,令人心旷神怡。因此,想要很好地诠释这篇散文,译文需要能再现原文的艺术美感,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三个英译本的介绍 第一个译本由朱纯生先生翻译,他十分传神地传达了原文的美感,并在译本中选用了贴切的词语。第二个译本由杨宪益与戴乃迭完成。他们的翻译主要有以下的特征:首先是翻译的语言较为忠实于原文,。其次,由于中西文化相结合,译文语言洋味,他们的审美思想在《荷

塘月色》中很好的体现出来了。第三个译本是李明先生翻译的,也是最新版本,但相较前两位译者,实力相去甚远。 文章美在何处? 一、文中叠词的大量运用 在原文中,叠词的使用使得原文在声音,夜景等方面展现了多重艺术美感,这也是本文“美”之处。对于叠词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时常能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看到叠词的使用,它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具音律之美等。因此,《荷塘月色》之所以成为美文,大量叠音词的使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是该文的一大语言特色。但是在英语作品中,叠词的使用却是极为罕见的,也难以翻译。这使得中文中的叠词翻译成为英文,挑战倍增。在本文的英译本中,朱纯生使用形容词或副词而不用叠词,效果有目共睹,相较其杨宪益与李明效果更好。 比如: 1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All over the winding stretch of water The pool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All over the pond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2 送来缕缕清香 Sending over breaths of fragrance Waft breaths of fragrance Carry past gusts of fragrance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赏析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导入新课】 同学们之前学过那些有关荷花描写的句子,请说说。(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是的,古人对于荷花可谓是非常的喜爱,在他们的眼里,荷花不仅是一种自然的景物,更是一个人洁身自好气质的表现。那么,现代的人们对荷花又有着怎样的情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一、听录音,标注字音。 【走进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浙江绍兴人。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着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 同学们之前学过他的那些文章? 散文名篇:《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主要作品有:《雪朝》(诗集),《踪迹》(诗与散文),《背影》(散文集),《欧游杂记》(散文集)。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段意: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思考:从全文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起什么作用?如果不写心情,光去写月光与荷塘好不好?为什么?(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是全文的文眼。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惦记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如果不写心情,光写月光和荷塘,文章就仅是就是论事,就失去了神韵,“为文而文”则失去了意义。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它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文章的中心。 2、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xiè )路。这是一条幽僻(pì)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