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文档

古文运动文档
古文运动文档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第一节古文运动

一、什么是“古文运动”

所谓“古文”,是韩愈等人针对“时文”即魏晋以来形成、至初盛唐仍旧流行的骈体文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先秦两汉时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

诗的格律化、文的骈俪化,同是六朝文学的主要特征,而前者为唐人所继承发展,后者到中唐以后却受到严厉的批判,这有一个根本的原因:诗歌,尽管也有人会强调它的政治和伦理作用,但它的艺术性、抒情性总是不可否认的,它具有某种特殊形式、特殊要求,也似乎是无可非议;文章则不同,它作为一切文化的最基本的语言载体,形式上的过分束缚会使它的多种功能受到很大妨害;而从政教需要的角度来看,骈文更显得不切实用。

六朝文章显示出以下几方面的严重弊病:

第一,是骈体文过度膨胀。本来,六朝人提出“文”、“笔”之分,包含着区别艺术性与实用性文章的意识,但士人好尚丽藻的风气,不仅使抒情写景一类文章完全骈偶化,而且把骈文的写作推进到奏议、论说、公文、信札等各种实用文的领域,使用散体文的几乎只剩下历史、地理等不多的几种著作类型。

第二,是骈体文的束缚越来越严重。本来,骈文的基本特征只是使用对偶句式,而且也不妨散句和骈句杂用,到了后期,不仅对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句式也定型为四字句和六字句交错,还要讲究用典、声律,实际成了一种“格律文”。

第三,对文章形式的极度讲究,原本和南朝文人回避社会矛盾的心理有很大关系;而形式的严重束缚,又推进了程式化和好用陈词滥调的习气。因此,文章的抒情、叙事、说理等各种功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削弱。能够在层层束缚中自由挥洒的骈体文不是没有,但这毕竟太困难,大多数人只能靠套用陈旧的程式、典故、语汇来写作,造出大批不痛不痒、半死不活的文字。

由于以上弊病的存在,文体的改革就不可避免。不但实用之文要恢复其实用性,就是艺术之文,也需要有更自由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形式。何况,文章的所谓实用性和艺术性也不是截然分开的。

由上述情况就可以知道,所谓“古文运动”,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文学运动。从基本的特征来看,古文运动是要改革文体;而改革文体,却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一方面,古文家企

图以此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扬正统思想的功能、以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以此来更好地表达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而这一种需要同前一个目的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古文运动”之所以有文学史上的价值,主要还是因为后面这一点。

骈体文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的贡献,但它是带着偏颇和弊病发展起来的;古文运动也是如此。而且,尽管古文运动以一种“矫枉过正”的面貌出现,也并没有对前者彻底“取而代之”。后代是骈体文与散体文两者共存,并互相融汇。我们需要知道:文学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从来不存在不偏不颇、十全十美的发展道路。中国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发起于中唐,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除韩愈、柳宗元外,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余6人,即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北宋中期人。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文以明道。所谓道,就是与佛教、道教相对立的儒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这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基本观点。他还将自己的主张贯彻于实践,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大提高了古文的水平。他是古文运动公认的领袖。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仅次于韩愈,其论文亦提倡文以明道,他写出大量散体文,取得与韩愈相当的成就。由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宣传倡导和创作实践,唐后期古文写作极盛,质朴流畅的散体终于取代骈体,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韩愈的古文,本有“文从字顺”和“怪怪奇奇”两种风格,后追随者们片面发展了韩文奇崛艰深的一面,古文运动逐渐衰落,骈文又在晚唐五代的文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北宋建国之初,柳开曾大声疾呼恢复韩柳的古文传统,但所继承的则是唐代古文运动末流奇涩古奥的遗风,王禹偁也反对五代以来浮艳相尚的文风,但所见与柳开不同,他在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的同时,把“传道而明心”和“句易通、义易晓”作为古文写作的标准,纠正了柳开等人文风的流弊。继承王禹偁古文传统而作出了较大贡献、成为北宋古文运动中坚的是欧阳修等人。欧阳修等人也主张“文与道俱”,但已偏重于实用,而不专指遥远的道统和空洞的性理,对四六文的骈偶形式,也采取了比较实事求是的灵活态度。欧阳修进一步开创了平易流畅、骈散结合的古文新体制,使其成为宋代古文的基本特色,并为此后元明清诸代所遵循。欧阳修主持礼部考试的嘉祐二年(1057),是古文运动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苏轼、曾巩和苏辙都是这一年中的进士。再加上王安石、苏洵,欧阳修周围集结了一批优秀的古文家。内中各人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虽不尽相同,但在此前后,都写出了不少成为后世

典范的古文名篇。如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留侯论》、《石钟山记》、《赤壁赋》,苏洵的《六国论》,曾巩的《墨池记》等,文采斑斓,使宋文于此极盛。欧阳修重视奖掖后进,王安石、苏轼皆出其门而相继主盟文坛,宋文得以顺利发展。嘉祐二年的科举改革后,古文日益兴盛,并从此取代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以迄近世。唐代散文继承了秦汉散文传统,又具有题材更广、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密切、文学性更强等新的特点。新的古文传统形成以后,骈文并未销声匿迹。当代和后世仍不断出现骈文作家和作品,古文家亦时或采用骈辞俪句作为艺术手段,只是骈文不再占据统治地位。由唐宋古文运动开始的古文新传统,支配文坛1000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被白话文所代替。

二、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1.政治改革与文体的革新。安史之乱以后盛唐的气象已衰败,社会潜伏着各种政治矛盾和危机,德宗、宪宗时,社会出现所谓的中兴气象,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一部分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官吏,从巩固唐王朝的统治,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德宗贞元、宪宗元和时期象王叔文、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一大批人主张政治改革,同时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恢复孔孟儒学的道统与文学的“文以明道”,就体现了这种政治改革和文学革新的基本倾向。

2.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骈文的产生本来是文学审美观念和文章艺术技巧的进步,也曾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但骈文的创作逐渐走向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思想空虚,内容浮泛。因此从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开始反对骈文,如梁朝的裴子野、北齐的颜之推。至初唐以降不断有人提倡古文,陈子昂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天宝中期以后元结、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柳冕等相继而起,提倡儒学道统和文章复古。这都为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韩、柳的理论和实践。他们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而且他们以其丰富的创作,确立了“古文”的写作规范,开拓了“古文”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古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韩、柳在理论上为古文运动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上为“古文”的写作树立了典范,对

古文运动的崛起有领袖之功。

三、古文和唐代古文运动的概念

“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古文”概念的明确提出是盛唐的萧颖士和中唐的韩愈。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唐人学习这种散文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散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唐代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领导的一次散文革新运动。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提倡古朴的文风,反对奢靡的文风,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师古的同时又强调创新,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反因袭,贵独创;强调作家的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这是一次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

第二节韩愈的散文

韩愈的代表作:《原道》、《原性》、《原人》、《师说》、《进学解》、《原毁》、《讳辩》、《诤臣论》、《杂论》、《伯夷颂》、《张中丞传后叙》。

一、韩愈散文的分类和思想内容

韩愈的散文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文章大体上可分为论说文、记叙文、抒情文三大类:1.论说文。其论说文有哲学论文、政治论文、文学论文。哲学论文主要是宣扬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等,体现了他的道统观念。政论散文主要是针对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作,如《原毁》、《师说》、《进学解》、《论佛骨表》、《讳辩》、《诤臣论》等,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思考。文学论文主要是针对古文运动的理论和创作问题,所写的书、序之类的文章,如《答李翊书》、《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等,体现了他的文学思想。

2.记叙文。其记叙文主要有传记文和碑志文,如《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这类作品叙事状物生动形象,也常杂以议论抒情,笔法灵活自如。

此外还有抒情文。如《祭十二郎文》、《送李愿归盘谷序》等,也写得情真意切,极为生动感人。

二、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成就最卓著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众体兼擅,汲取了前代散文的艺术营养,又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其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韩愈散文风格从总体上说体现了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的特点。皇

甫湜说他:“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韩文公墓铭》)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韩文的风格来自他的人格和他的文学主张,人格的浩然正气使其文章理直气壮;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使其文章情感强烈。此外,韩愈还有奇崛排奡和文从字顺的特点。

2.韩愈散文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说理、叙事、言情上,三者在不同文体中虽有偏用,却也常有交融。其论说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气势宏伟,说理透辟,逻辑性很强,感情强烈。其记叙文常常采用叙事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既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又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张中丞传后叙》就采用了这种手法。其抒情文感情真挚,抒写委婉,如《祭十二郎文》把悼亡的悲情和生活琐事的描写融会在一起,写得凄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3.韩愈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语言艺术上。韩愈十分重视语言艺术,这与他“文以明道”重道而不轻文观念有关,他曾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文从字顺”,语言的匠心独运才能达到明道的目的。他的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准确鲜明,流畅而多变,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韩愈的文章语汇丰富,既善于吸取古代的词语,又善于运用当代的语言,熔铸成古朴而新奇的语言。他的许多精警新奇的语句至今流传,如“佶屈聱牙”、“蝇营狗苟”、“动辄得咎”、“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平则鸣”、“弱肉强食”、“痛定思痛”等等。他的文章句法以自由多变的单行散句为主,也常常有意运用一些骈文的句法。

第三节柳宗元的散文

柳宗元的代表作:《贞符》、《封建论》、《时空论》、《断刑论》、《天论》、《愚谈对》、《答问》、《三诫》、《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天对》、《种树郭橐驼传》

一、柳宗元散文的分类和思想内容

1.论说文。其论说文主要有哲学和政论两类。其哲学论文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和批判神学迷信的思想。代表作品有《天说》、《天对》、《贞符》等。其政论文多是针对历史与现实的问题而发,如其代表作《封建论》,论述了郡县制代替封建制的历史必然性。其它如《桐叶封弟辩》、《六逆论》、《晋文公问守原议》等也是名篇。

2.寓言小品。其寓言小品主要是批评和讽刺政治的腐朽和人情世态,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如《三诫》、《蝜蝂传》、《罴说》均为名篇。

3.山水游记。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这些作品借描写山水景物,抒写自己的悲愤抑郁之情。

4.此外,柳宗元还有传记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等,如《段太尉逸事状》、《种树郭橐驼传》

等。

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

1.柳宗元散文风格从总体上说体现了雄深雅健,精警犀利,简古峭拔的特点。韩愈说他“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刘禹锡《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林云铭说他“笔笔锋刃,无坚不摧”(《古文析义》)。柳宗元的散文以其思想的深刻和感情的深沉,形成了其散文独有的艺术风格。

2.柳宗元的散文众体兼擅,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首先,柳宗元的散文立意深刻,构思新颖。柳宗元本人是政治改革家,思想深刻而新颖,因此他的散文总体是体现了立意深刻,构思新颖的特点。他的政论、传记、寓言、山水都能看到这一特点。譬如他的寓言《三诫》等都是寓意深远、哲理性很强的作品,山水游记也都是构思精巧新颖的佳作。其次,柳宗元的各体文章都有独到的艺术成就。其论说文思想深刻,论证充分,分析透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寓言大多构思精巧,语言简洁,形象完整,故事生动,笔锋犀利,寓意深长,耐人琢磨,具有深刻而精警的独特风格。他的寓言创作使先秦寓言从哲学的依附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文体,为寓言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山水游记的艺术和审美成就最高。他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这些作品在美丽的自然景物描写中透入了作者的悲凉凄婉之情,体现了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采用动静声色等多种角度加以细腻工致的描绘,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作品常常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添彩,作者也常常置身景中直接议论,借眼前景抒胸中气。文章语言精练而秀美,琢磨而不留痕迹,句式参差错落极富变化。因此柳宗元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

总结:韩愈提倡提高作家的道德修养;认为文章“气盛言宜”;认为作家“不平则鸣”;新体古文应“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其文章内容:卫道的文章;书信;序文;碑志;杂著。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论事析理,直言雄辩;托物比兴,抑扬讽谕;句式安排,错落有致;活用词类,自铸伟辞。

柳宗元的思想:进步的政治主张与参预永贞革新;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哲学思想;“文以明道”的作文主张与杂合百家之说。柳宗元散文的思想内容:政论与哲学论文;寓言和杂著;传记;游记。柳文的艺术成就:山水游记成就最高,不仅善于描写山水,且将自我感情融入其中,物我合一。语言精美。

唐代古文运动

第十一章唐代古文运动 今天开始学习唐代的古文运动,将依次分析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和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在开始学习主要内容之前,我们将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古文”。 古文作为一个文体概念是中唐韩愈时才产生的。唐以前虽然有古文这个概念,但它的内涵与韩、柳等人所使用的古文完全不同,它分别指以下三种东西:一,指秦以前遗留下来的文字,这是古文的本义;二,司马迁又把古文用来指称古代的典籍文献,《太史公自序》说:“年十岁,则诵古文。”三,汉人常把所发现的“壁中书”称为古文,以区别于流行的今文。 韩柳的古文是同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的概念,其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运用灵活,不像骈文那样要求对偶、辞藻、音韵和典故。因为这种新兴的文体恢复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它为古文。 第一节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散文自身发展的规律都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一)古文运动是借助于儒学复兴运动的旗帜而发展起来的,而儒学复兴运动的产生又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阶级变动的结果。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事实上已割据的状态,强藩名为王臣实为敌国,疆土、甲兵、政令、赋税各自为政,朝廷基本上失去了对各藩镇的控制。唐宪宗虽然取得了对藩镇用兵的暂时性胜利,但骄兵捍将的实力并未真正瓦解,不久河北藩镇变乱又起。晚唐人甚至认为“与其闭门作天子,九族涂炭,不若开门作节度使用使,终身宝贵无忧。”(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六)肃宗、代宗、德宗都是暗弱昏聩的君主,任其宦官、奸佞和各地藩帅暗中勾结,朝官也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纲纪混乱,政出多门。唐王朝统治下的人民更是“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旧唐书》卷一二三)但是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经济仍在不断地发展,刘晏理财使江南财富直抵关中,杨炎改用两税法使国库收大增,国家的统一和强盛是上下一致的要求。政治上的统一必然要求意识形态的统一,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一些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积极地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树起从尧舜、周公、孔子到汉以后的道统,他们首先要求在思想界天下只此一家,古今相承一脉。因此,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学复兴思潮,是一次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思想运动,很快得到了庶族士人的响应。大家明白,对儒学君臣父子社会秩序的动摇,对“夷夏之大防”种族界限的混淆,就意味着大唐帝国的瓦解与崩溃。韩愈写了《原道》等论文排斥释老,重申儒家之道,力图恢复以孔孟为正统的思想体系。大力宣传孔孟的儒家道统,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远不能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因而自然要求掀起一个以文风、文体为主要内容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运动的联系,就体现在韩愈文道合一的主张里。为了宣传儒学必须进行文风、文体改革,而文风文体改革又要以儒家之道作为指导思想。 (二)古文运动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是在经济、政治、军事各个领域内全面掌权的世俗地主阶级,对封建社会前期门阀贵族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趣味的扬弃。中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折,世俗地方取代门阀贵族,日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占统治地位。“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青门”(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世俗地方由初唐入盛大唐而崛起,经中唐到晚唐而巩固。跟六朝以来以玄学为其思想基础的文学艺术不同,以中唐文

《唐宋古文运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唐宋古文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条目内容要点。 2、通过对条目知识的辨析和整合,学生能够准确地筛选知识信息。 3、学生学会运用做卡片的方法全面恰当地引述条目要点和正确把握知识信息。 4、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百科条目注重引用资料和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的特点有深刻体会,培养和提升学生重视科学、服务科学的责任心。 5、通过百科条目的阅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养成利用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的扎实而严谨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条目内容要点。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百科条目注重引用资料和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的特点有深刻体会,培养和提升学生重视科学、服务科学的责任心。 教学难点 对条目知识的辨析和整合,学生能够准确地筛选知识信息。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文章简介: 《唐宋古文运动》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中国文学卷》,由中国现代学者钱仲联编纂。该条目针对中国文学史上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古文运动系统地介绍了它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代表人物、创作主张、写作形式等知识内容,全面阐述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位唐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倡导古文运动中所遵循的古文理论,让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唐宋古文运动的宗旨,同时简要地说明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对包括清代桐城派在内的古文家、古文流派的或影响。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能够准确地筛选条目要点和正确把握知识信息,找出文章的关健字句,理清文章脉络。 2、根据条目要点和知识信息,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15、简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及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

15、简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及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显而易见,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它还在继续流行。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宋代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的散文传统的精神。 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完整版)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总结

跨越千年的真心英雄 演讲人:康震 讲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白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4部,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5项,主持、参与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4项。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个被后世仰望的传奇名字——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唐宋八大家”到底有着怎样独特的个性魅力?他们的人生传奇和道德文章,又会留给后人怎样的启示?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得“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这两个人也被后人并称为“韩柳”。 晚唐时代,“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到了北宋时期,以欧阳修、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使散文重新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苏轼,中国古代最传奇的文化巨人;苏辙,比苏轼可能还要劲爆的激情政治家;苏洵,布衣之身却名扬天下;曾巩,躬耕乡野却能一鸣惊人。他们共同提倡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的散文,反对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的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从2010年1月开始,《百家讲坛》栏目先后分四部播出了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作为整个系列节目的收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盘点?今天的人们将如何来解读“唐宋八大家”呢? 全文: 我们讲完“三苏”之后,“唐宋八大家”的每一位大家就都给大家介绍过了,我们很有必要对这样一个大的系列进行一番总结和盘点,归结起来看“唐宋八大家”这个跨越时代的文人群体,他们的总体成就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3、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史记》一共130篇,50多万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

中唐时代背景及诗歌总体特征小结

中唐时代背景及诗歌总体特征小结 中唐时代背景:中唐的时间跨度大约是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起到唐敬宗宝历年间约70余年的时间。期间一直战乱不断(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吐蕃入侵)。经过“安史之乱”,唐朝的繁荣、稳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从肃宗开始就出现了影响唐朝始末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虽然后期也出现过宪宗短期的中兴,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宪宗朝又出现了牛李党争,加快了唐朝的灭亡。 由于盛唐到中唐国家局势的突变,此间的诗歌发展也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其特征表现在:诗歌主题要从描写理想境界转向反映社会现实;诗歌手法要从幻想、虚构和夸饰转向严格的写实,写作方式要从随意挥洒转向刻苦锻炼,艺术风格要从高华飘逸转向朴实深沉。因此中唐诗坛的主要倾向就是回避现实、吟咏山水、称道隐逸。艺术上追求冲淡平和,追求韵味,趋于工整精练。 中唐诗歌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安史之乱爆发—德宗贞元前期约四十年)此时处于开元盛世向元和中兴的过渡的阶段。士人的心态萧瑟衰飒,大量诗歌作品表现出孤独寂寞的心情,诗风清雅高逸。即所说的“大历诗风”,诗人有以钱起、卢纶等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此外还有以写山水诗歌见长的韦应物、刘长卿(王维、孟浩然的余绪);有注重反映现实民生的新乐府先驱诗人元结、顾况(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也有善写边塞诗的李益(高适、岑参的余绪)。 二、(德宗贞元后期—宪宗元和年间)这一时期社会矛盾相对稳定,唐王朝出现短暂的中兴局面,一大批士人积极要求政治改革,提倡儒学复兴,表达了强烈的现实关怀,诗歌也因此而呈现出旺盛的创造力,产生丰富的新变,出现“诗到元和体变新”①的局面。如有以元稹、白居易②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有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③。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一格。总的来说中唐后期的两大主要诗派是“新乐府诗派”和“韩孟诗派”。 一、刘长卿和韦应物 刘长卿经历过“安史之乱”,其创作主要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性格刚直,一生曾两度被贬,大部分时间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因此他的诗歌多抒写被贬的怨愤和寄情山水之作。④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负谪后登干越亭作》、《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余干旅舍》等都是名篇。他的诗歌总是渗透着孤寂冷漠、愁苦失意的心态,诗中经常运用“孤城”、“孤舟”、“独鸟”、“归鸟”、“秋风”、“落日”等意象。他的诗歌风格清雅,体物精细,语言省净,意境幽远,丰韵情调颇近王维、孟浩然。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五绝。曾自誉为“五言长城”。 二、大历十才子和李益 白居易《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②元白诗派以平易通俗的语言为其艺术特征 ③李贺以绚丽的色彩、奇特的想象、感伤的情调独树一帜 ④刘长卿也写过一些边塞诗,也有少数反映现实、伤时感乱的作品,但其诗成就最高的还是山水诗。

文学常识9 唐宋八大家

韩愈 图源:网络 1.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有“ 3.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4.写作理论:“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祭鳄鱼文》:驱逐鳄鱼。 (4)《论佛骨表》:反对唐宪宗拜迎佛骨。 (5)《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孟东野:孟郊) (1)《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被贬原因: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雨:锋

柳宗元 图源:网络。《唐诗》里面的刘禹锡的头像错误,应该是柳宗元。 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官至柳州刺史,又称“柳 3.王孟韦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 》:《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寓言) “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 (3)《天说》:坚持唯物主义,阐述天人关系,但忽视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能动 (4)《封建论》:论述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打击藩镇割据。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论述蛇毒与苛政之毒,反映社会黑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欧阳修 图源:网络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故称“欧阳文忠公”。

《唐宋古文运动(节选) 》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宋古文运动(节选) 》阅读练习及答案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粱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显而易见,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它还在继续流行。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宋代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的散文传统的精神。明人朱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古文,取得了分庭抗礼的地位。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 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15.下面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韩愈、柳宗元利用复古的旗帜倡导古文运动,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的目的,是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B.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的骈文并未因为古文运动的兴起而匿迹,晚唐以后,乃至宋初,它们仍有市场。 C.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在欧阳修的带领下,取法韩愈,各树旗帜,使宋代古文运动取得了与唐代古文运动分庭抗礼的地位。 D.韩愈、柳宗元各自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韩愈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宗元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16.结合选文,概括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和过程。(6分)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公元618年—907年)宋(960年—1279年)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和柳宗元是对好朋友,曾巩曾携欧阳修、王安石访三苏即苏轼、苏洵、苏辙。 公元907-960年为中国的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如下五个朝代: 后梁公元907-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0-960年。 十国指的是以下十个割据政权: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 唐宋八大家个人作品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贞元八年(七九二年)进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

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等 其他作品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艺术风格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他的散文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著名的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柳宗元的骚赋成就极高。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 诗文作品寓言故事有《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哲学作品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 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 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1]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官至丞相,是新党的领袖。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学生能准确把握条目内容要点。 2、通过对条目知识的辨析和整合,学生能准确筛选知识信息。 3、通过百科条目的阅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养成利用文献资料 学习、研究的扎实而严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同目标1、3 教学方法:指导自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全文,分别简要概括2—6自然段段意 第2段: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背景 第3段:阐述韩柳倡导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 第4段:补充说明韩柳倡导古文运动经过的斗争以及影响 第5段:宋代古文运动产生的背景 第6段:欧阳修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 二、研读第2自然段,思考如下问题: 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明确:1、文学本身发展的内在原因:随着社会发展,华而不实的骈文不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文体需要改革。 2、有赖于强有力的领袖人物的出现:韩愈和柳宗元积极倡导并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他们还热心奖掖后进,社会影响很大。 三、阅读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确定下列句子表述了什么样的文学主张。 1、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 2、根之茂者其实遂 3、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 4、是犹用文锦覆陷阱也 四、阅读第6自然段,概括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 明确: 1、第一是主张明道 2、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六:小结全文 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由唐到宋,古文运动的产生发展过程明确,三位代表人物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十分突出。通过这个条目平实而有重点的阐述,我们从中了解了古代芨散文发展的流变过程,为我们将来进一步熟悉古文内容和研究古文成就作好了理论上的指导工作。 七:布置作业 修订学案

唐宋八大家考题整理

1、古文的范畴: ○1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2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後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後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3“古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术语,自唐以来,尤其在明清两代,有特殊而狭隘的涵义。并非文言就算得“古文”,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文又往往指的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相对。如明唐顺之、王慎中等,把《水浒传》和《史记》比美,可见古白话并不是古文。 2、韩愈、柳宗元的思想,文风异同: 思想: 愈、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在思想、学术方面有同有异。他们都是中小地主阶层出身,都反对当时的藩镇与宦官。但柳宗元投身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活动,主张改革;韩愈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的思想都以儒学为主导。但韩倾向于唯心主义,却坚决反对佛教;柳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却又兼信佛学。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合一,文质并重,学习先秦两汉作品而要有独创性,并且都擅长议论文、传记文。但韩愈尤长于碑志、序跋、哀祭等体;柳宗元的寓言、游记、骚赋等则为韩所不及。艺术风格方面,韩雄大而柳精悍。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在理论上主张继承先秦散文‘文以明道’的传统”,在实践上也充分发挥着散文的“文以明道”的社会功能。所谓“文以明道”,意思就是文的作用在于阐明并宣传“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历代圣贤相传、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以孔孟儒家为正宗的封建思想体系。 韩愈所谓“道”,有浓重封建色彩,韩文中的“道”,往往具有孔孟儒家正统的伦理道德、政治和等级观念,表现在:(1)宣扬“仁政”观念。如《论佛骨表》在反佛的基调之下痛斥疯狂迷信佛教导致了民众“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要求朝廷严加禁止佛教传播,这正是韩公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从“仁政”的角度出发所发出的呼喊。(2)宣扬身份等级观念。如《原道》中“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栗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表明了韩愈“道”的含义中君、臣、民等级是多么森严!至于《圬者王承福传》,更借王姓泥瓦匠之嘴宣传了劳心者之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3)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答李翊书》中,韩愈把“行乎仁义之途、游乎《诗》、《书》之源”视为写好文章的两个根本的修养,其中的“仁义”的“仁”就是博爱,“义”就是“行而宜之”,这一定义在《原道》里也得到了详细的解释。柳宗元虽也主张“文以明道”,但在“道”的具体内容上,与韩愈不尽相同。柳宗元虽也谈儒道,同样是为封建地主阶级说教,但唯物思想和政治改革主张却是很突出的。第一,柳宗元不少散文的说理论证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先进的世界观。如《敌戒》通过战国时期秦朝在与六国斗争中强大、天下统一之后反而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灭亡的事实论证了敌人“为益之尤”、“为利之大”,从侧面阐明了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如《天说》记叙了韩愈和柳宗元之间关于“天”的一段谈话,柳宗元在文中认为:天、地、元、气、阴、阳本身是和谐的,但因为“人之坏元气阴阳亦滋甚”即人的认为活动使这种天然的协调丧失了,这是人的自身应该负的责任。柳宗元进而认为:当人们生活陷于困苦的境地的时候不要埋怨上天,应该好好地从自身找原因。这个闪耀着唯物论光芒的观点,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难能可贵的。第二,与韩愈在政治上经常帮着大地主官僚说话的“骑墙派”的、有时甚至是落后的态度相比,柳宗元始终站在进步的政治立场上通过作品反映现实。如《六逆论》以

18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100

18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3-100分 交卷时间:2018-08-11 17:11:58 一、单选题 1. (4分)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理论的是() ? A. 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 B. 闳中肆外 ? C. 气盛之处要注意艺术节制 ? D. 师其意,不师其辞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4.1 韩柳的理论建树 2. (4分)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艺术风格的是() ? A. 追求创新而有所失正 ? B. 层见叠出,怪奇出新 ? C. 拔天倚地,气势逼人 ? D. 滔滔雄辩,闳中肆外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4.2 韩柳在文体革新上的成就 3. (4分)()曾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 A. 李定 ? B. 王安石 ? C. 陈师道 ? D. 司马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2 苏轼古文选讲 4. (4分)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 ? B. 提出了道统说 ? 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 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4.1 韩柳的理论建树 5. (4分)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 A. 一 ? B. 二 ? C. 三 ? D. 四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1 横空出世--苏轼 6. (4分)关于苏轼对文、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道法孔孟 ? B. 文以载道 ? C. 文必与道俱 ? D. 尊孔排老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1 横空出世--苏轼

唐宋古文运动的背景

唐宋古文运动的背景 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儒学复古为号召,用质朴刚健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的目的。它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唐代古文运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酝酿准备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凝聚着文坛反对骈文桎梏发展散文的努力和探索。 从西晋到隋朝,是古文运动的萌芽期,这时已有人追求易骈为散。西晋武帝时名士夏侯湛的《昆弟诰》,是易骈为散的尝试。北朝西魏的宇文泰,指令苏绰作《大诰》,以反对骈文,这时扫荡绮靡文风已成为社会要求。到隋代,文帝有“公私文翰,评议实录”(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的诏书,李谔有要求革除华伪文风的上书。但因骈文根深蒂固,写作骈文以成积习,虽有多人努力,而社会文风变化不大。 初、盛唐是古文运动的准备期。隋唐之际的王通提出文章应该“贯乎道”、“济乎义”(《中说.天地》篇),初具文以载道的观念,改变了过去单純易骈为散的形式追求。这是古文运动“文以贯道”的理论先声。唐初文风,沿南朝骈俪之习,王勃、杨炯等虽对当时文坛有所不满,但他们还是以骈文名重一时。陈子昂出来,有大张复古的旗帜。他的功绩,虽然是在诗的革新方面,但对文风的转变也起了一些促进的作用。他的《谏用邢书》指事理论明确干净,旁征博引气势十足。 在盛唐,特别是天宝以后,古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大大的推进。萧颖士、李华、元结、梁萧、柳冕等人继起,复古思潮进一步高涨。他们研习经典,以儒家思想为依归,真正成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他们关于文章必须宗经载道取法三代两汉的思想,基本精神是和韩柳一致的。只是他们在创作实践中,都还未能彻底摆脱骈文家的积习,改革一代文风,但其主张,或创作中的努力,是为韩、柳“古文运动”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 “古文运动”所以在中唐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发生和发展,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客观的现实社会条件。

北语19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

(单选题)1: 对北宋古文运动认识有误的是()。 A: 儒家文学观念在范仲淹的思想中得到明确的总结,端正了对雅正和浮靡的认识 B: 文学变易的重心转向对文学内部规律的探讨 C: 曾巩和苏氏兄弟知贡举选文被拔高等,古文运动至此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D: 北宋古文运动是在战胜五代体、西昆体以及古文内部的不良倾向中曲折向前发展的标准答题: (单选题)2: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的理解,有误的是()。 A: 第二个时期古文为时文所代 B: 石介复古的目的还是在于歌咏太平 C: 石介、孙复走的是文统的路线 D: 文统至欧阳修而大成 标准答题: (单选题)3: 对“气盛言宜”理解有误的是() A: 古文创作讲求“气盛”,要求以“言之短长与高下皆宜”来实现 B: 完全以散文取代骈文 C: 以气行文,则不拘骈散 D: 使用虚词 标准答题: (单选题)4: ()与《文心雕龙》为学术史上两座以骈文写成的并峙的高峰 A: 《修竹篇序》 B: 《史通》 C: 《文赋》 D: 《文中子》 标准答题: (单选题)5: 隋朝王通《文中子》一书模拟()形式 A: 《孟子》 B: 《论语》 C: 《左传》 D: 《汉书》 标准答题: (单选题)6: 柳宗元的杂文最为著名的表现不包括() A: 注入了文学意识,创造出文艺性杂文 B: 抓住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揭露和批判,具有深刻性和尖锐性 C: 实现以百姓为中心的治世目标 D: 使杂文从属地位而成为独立的文体 标准答题: (单选题)7: 关于欧阳修的生平思想,认识有误的是()。 A: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B: 一生好奖掖士人,曾巩、苏轼是他的学生 C: 提携了王安石、苏洵,对王安石评价尤高 D: 全力支持王安石改革 标准答题: (单选题)8: 不是唐代古文运动衰落的原因的是()。 A: 古文运动缺乏来自上层的支持,发起人多名位不振 B: 观念革新不彻底,受颂美观念影响 C: 韩柳古文走向奇怪艰涩产生不良影响 D: 骈文扩大了题材内容,发展了技巧 标准答题: (单选题)9: 约洁有余态,心语相应,句多分外,正是()文章的特点。 A: 陆贽 B: 李华 C: 萧颖士 D: 元结 标准答题: (单选题)10: 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A: 柳宗元 B: 韩愈 C: 欧阳修 D: 王安石 标准答题: (单选题)11: 关于苏轼对文、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A: 道法孔孟 B: 文以载道 C: 文必与道俱 D: 尊孔排老 标准答题: (单选题)12: 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 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 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 标准答题: (单选题)13: 古文在韩柳之前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 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与时政有关的新鲜内容 B: 违背了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

唐宋八大家散文文化常识整理

《原毁》 1.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又人称“韩吏部”。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2.君子: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 3.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4.五帝:颛顼、帝喾、尧、舜、大禹。 《桐叶封弟辩》 1.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朋党论》 1.四凶:尧时共工、驩兜、三苗、鲧合称“四凶”。 2.糕、夔、后稷和契,四人都是舜的大臣,分别掌管刑法、音乐、农事、教育。后稷和 契分别是周人和殷人的祖先。 《留候论》 1.圯上之老人:黄石公,相传他曾要求张良拾履,以试验其忍耐力,左后授其《太公兵 法》。 2.伊尹:商朝开国功臣。 3.太公:姜太公,即吕尚,周朝开国功臣。 《进学解》 1.国子先生: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唐代主管教育的机构为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 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负责教学。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 2.六艺: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 《礼记》、《乐经》、《春秋》。 3.太学:和国子监一样是国家最高学府。书院是地方性学府。中国古代的学校,是按照礼制和规模来称谓的,分为塾、庠、序、泮宫、辟雍等,这些称谓,大抵是在上三代(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并落定为礼制规范。 4.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

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 罗宗强 一 唐人提倡古文,是在文必须有益于世用的儒家传统思想指导下,改革文风文体的一种努力。这种改革,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很长的发展过程,几乎贯穿于整个唐代,虽然前后参加的人很多,但是当时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运动”,称之为运动,是近人的事。现在就暂且沿用这一说法,称之为运动吧! 这一次文体文风改革的出现与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是非功过,实在是一个很复杂的不易论定的问题。中国的散文,从一开始便是重实用的,纯粹意义上的文学散文并没有出现,在表现形式上是散体,虽杂有骈句,而骈体并没有得到发展。随着文学慢慢地与经、史、子学分离,它的抒情特质,它的辞采和声韵之美,也便不断被认识和加以有意识地发展。铺排描写,极尽刻画之能事,汉大赋开始显露出来辞采的魅力。建安、正始间,通篇骈体开始出现,如应璩书信,辞采之外,加上偶句,带来一种节奏之美。此后,骈文和骈赋便都逐步走向成熟。偶句、辞采、用典和声韵,无疑给骈文带来一种纯文学技巧的追求,实用的意义退居次要地位,审美的意义突出出来了。从这一点说,骈文的发展在中国文学散文的发展中是意义巨大的。它不仅留下了许多千古不朽的名篇,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宋元思书》等抒情散文,而且给理论文章也带来了美的意味,如刘勰的《文心雕龙》,不仅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而且充满辞采和节奏之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骈文为中国散文技巧和表现方法创造的新的经验是应该肯定的。它是文学独立成科的产物,反映着散文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理论上便表现为文。笔之分,有韵为文,无韵为笔。对文、笔的区分,意味着从理论上对文学特质的一种认识,即使这种认识并不全面,但我们应该承认这是文学观念上的一种进步。 问题是骈文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内容的社会现实意义,正像魏晋士人从经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寻找背离经世致用的玄学作为理论归宿,而注定运命短促一样,骈文由于它不注重现实的内容而注定自己不可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加之它过于追求琐细的技巧,使形式趋向僵化,它便为否定自己创造了条件。于是又有散体文的重新兴起。 其实,骈文占踞散文文坛领导地位的时候,散体也并未中断。不过有意识地提倡复兴古文,是从西魏的宇文泰、苏绰开始的,以后是隋文帝和李谔。一从文体,一从文风着眼,而目的都是政治教化。苏绰欲返归于大诰的文体,目的显然在敦教化;李谔的提倡去除华艳辞藻,归于实录,目的也在政治。虽然这两次提倡古文,收效甚微,但却一开始就有力地表明,文体文风的问题,散体骈体的问题,或者说提倡恢复古文的问题,一开始便是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的,一下就反到了骈体文的要害上去,但同时却也就忽略了骈文在探求文学特质上的巨大成就。 文体和文风改革得到顺利发展的,是唐代。初唐重臣的奏疏章表不仅文风趋向质实,而且已多有散体,如魏征、张元素、褚遂良。但是对文风的改变产生巨大影响的,是陈子昂,他明确地提出以雅易郑的主张。他的朋友卢藏用说:自从他的主张出来后,“天下翕然,质文一变”。这说法虽略有夸张,但唐人以至宋人,对于陈子昂的推崇却普遍如此。陈子昂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