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光学三维测量原理

现代光学三维测量原理
现代光学三维测量原理

现代光学三维测量原理

第1章光学三维测量基础知识

光学三维测量就是指用光学原理来采集物体表面三维空间信息的方法和技术,与传统的接触式测量相比,它非接触式的。近二十年来,随着光学技术、数字摄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光学三维测量技术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新的理论与方法不断被发现和开发,逐步解决了许多过去阻碍实际应用的问题。在1994年的国际光学学会的以信息光学的年会上,首次将光学三维测量列为信息光学前沿七个主要领域和方向之一。

1.1 光学测量的基本概念

1)光学测量——就是利用光学图像进行的测量,通过图像处理分析对目标的位置、尺

寸、形状和目标间的相互关系等参数进行测量。

2)摄影测量——通常不包括利用特殊的光学手段、如全息干涉、栅格线法等进行的光

学测量。用航空或卫星照片进行的大地测量则习惯上称为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

通常指对几十厘米到几十米距离物体的摄影测量,通常也属三维测量的范畴。

3)光学三维测量——利用光学手段和图像处理分析方法并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

来数字化再现物体的三维形态,在此基础上,从而可获取物体各部分间任意的相互

尺寸关系。

1.2 三维光学测量常用的方法

光学三维测量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被动三维测量和主动三维测量。

被动三维测量采用非结构光照明方式,它根据被测空间点在不同位置所拍摄的像面上的相互匹配关系,来解算空间点的三维坐标。采用双摄像机的系统与人眼双目立体视觉的原理相似,因此,该方法常用于对三维目标的识别、理解,以及位置、形态的分析,即在机器视觉(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广泛应用。

主动三维测量采用结构光照射方式,由于三维面形对结构光场的调制,可以从携带有三维面形信息的观察光场中解调得到三维面形数据。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因此大多数以三维面形测量为目的的三维测量系统都采用主动三维测量方式。结构光通常采用调制过的扇面激光光源和以白光为光源的投影光栅方式,又分别称为激光法三维测量和投影光栅法三维测量。激光光源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强和单色性好,易于实现调制等优点,所以在三维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白光光源的结构光照明方式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的优点,特别在面结构光照明的三维测量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图像分析法(Image Analysis Methods)

一个物体在两个不同位置上拍摄图像,通过确定物体同一点在不同像面上的相互匹

配关系,来获得物体空间点的三维坐标。由于匹配精度的影响,图像分析法对形状

的描述主要是用形状上的特征点、边界线与特征描述物体的形状,故较难精确地描

述复杂曲面的三维形状。

2.激光三角测量法(Laser Triangulation Methods)

使用激光光源(点扫描或线状)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射一扇形光面,并与物体变化的

表面相交于形成一条变化起伏的光带,通过与光源成相对位置关系的摄像系统成

像,根据物体、光源与成像系统的三角几何关系并通过像面上像点的相对位置来解

析物体空间点的坐标关系。该方法受环境光影响小、使用灵活、采集数据快等特点

在三维测量中广泛应用,缺点是价格较贵。

3.投影光栅法(Structured Light Methods)

使用光学投射器将一定模式的结构光(光栅等)投射到物体表面,在物体表面形成

由被测物体表面所调制变形的结构光图像,通过与投射光源成相对位置关系的摄像

系统拍摄,并通过图像的处理与解析来得到物体的表面三维形态数据。该方法算法

复杂,操作也较复杂,精度较激光法稍低。

4.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法(Industrial Computer Tomograph)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简称ICT)是对产品实物经过ICT层析扫描后,获得一

系列断面图像切片和数据,这些切片和数据提供了物体截面轮廓及其内部结构的完

整信息。ICT最大的特点是它能测量物体内部截面信息,因而适用任意的形状结构,但测量精度低。

1.3 数字图像的基本知识

1.数字图像的数学表示

图像是指能为视觉系统所感受的一种信息形式,该信息是客观世界反射或透射的某

种辐射能量在空间分布的记录,这些辐射能量可能是X射线、红外线、可见光和

超声波等。图像所记录的内容与辐射源的照度、波长以及物体的反射或投射能力有

关。

一般图像的主要度量特征是光强度和色彩,对于一幅反射的光强图像(又称灰度图

像或黑白图像),可由二维光强函数I (x, y)来表示:

x

y

r

i

=(1.1.1)I?

x

x

y

(

)

,

)

(y

,

,

)

(

其中, x和y是图像的空间坐标,i(x,y)是依赖于光源的入射光照能量分量的入射函

数,r(x,y)是反映物体表面反射特性的反射函数,且0

由于计算机的离散特性,需要将自然界的连续光强图像离散化为数字图像。一幅亮

度图像可离散为像素阵列的方式表示,其行和列表示图像中对应的像素点(picture

element, 简称pixel),如像素(x i, y j) (i=0,1,…,M-1; j=0,1,…,N-1),M和N是图像分

别在x和y两个方向的像素个数,M*N的数值越大,图像被分割成越多的像素,

则称图像的空间分辨率(space resolution)越高;而相应阵列中像素的值一般称做

灰度值(gray level),若将图像的亮度范围均匀分成G个等间隔,则G为灰度的分割

级数或量化级数,G的数值越大,则图像的亮度分辨率(brightness resolustion)越

高。灰度级数通常用二进制的位数k(比特数)表示,即G=2k,k根据A/D转换的位

数常有8,16位等,分别对应256、65536个灰度级数。

1

,11,11,03,11,11

,00,10,10

,0...............

......------N M N N M M I I I I I I I I I

经离散后的数字图像从数学形式上看,就是一个 M *N 的数学矩阵。这幅数字图像的基本特征就可以用 M *N *2k 个状态来描述,也就是M ,N ,k 决定了数字图像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亮度分辨率越高,则图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也越大,计算机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时间也越长。

2. 数字图像的特征

通过数字图像设备可将一幅自然界的光学图像转换为一幅数字图像。那么一幅数字图像与原自然界景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为了更好地掌握图像的本质和特征,进而通过图像来进行精密测量。这里总结出如下与光学测量有关的数字图像特点:

1) 数字图像是通过成像设备将自然界景象的光强分布函数在空间上离散成像素

点,在光强上离散为灰度等级而形成的。其中景象的几何位置与图像成中心投影关系;灰度级与对应光强成正比关系。因此数字图像在几何位置和光强分布上与自然界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2) 数字图像的数学表示为一数学矩阵,因此对数学矩阵所能做的所有的数学运算

都能用于数字图像。这些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卷积和数学变换,以及各种局域运算、分析等。不同的运算代表着不同的物理意义,根据处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就可以设计出相应的算法。

3) 数字图像采样具有重建特性。一幅数字图像是由有限的离散像素点组成的,其

采样间隔Δx 、Δy 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完全重建空间的连续图像?或图像所能反映的空间特性的最小细节或最高频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可简单地由著名的奈奎斯特(Nyquist )采样定律来解决,许多图像和信号处理书籍都有该定理的详细阐述,这里只给出结论。

光强度函数f (x , y )中信号的最高频率是由空间物体包含的最高频率和成像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截止频率来决定的。设u c 、v c 为两个方向上空间物体包含的最高频率和成像系统MTF 截止频率两者的最小值,则只要采样间隔Δx 和Δy 满足下式的关系,就可能由f (x , y )的采样图像精确重建f (x , y )。

c u x 21

v y 21

由于数字图像采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在多个环节中出现各种噪音,而噪音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不可能完全滤除的,即理想采样不可能实现,所采集的数字图像不可能完全精确重建现实空间连续图像。

4) 图像光强量化具有非线性效应。即将自然景象的光强变成对应的灰度值。总体

说数字化设备的灰度与光强的转化是线性正比关系的,但由于成像材料的特殊性能,实际的光强——灰度曲线通常不是表现为严格的线性关系,而是表现为如下的指数关系:

α

G?

=

I

K

其中,G是灰度值,I是光强值,α是非线性指数,K是一常数。

灰度与光强曝光曲线如图所示, 在光强的中间区域BC段,灰度与光强有较好

的线性关系。在光强的暗区AB段和极亮区CD段,灰度与光强的关系是非线

性的。在AB段,光强低于或接近光敏门限值,处于曝光不足状态。CD段的

光强处于过饱和状态,将难展现高光区的层次。在实际采图工作中,应尽量使

图像系统工作在灰度——光强曲线的线性区BC段。当工作在非线性区时,可

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图像进行灰度标定和修正。

5)光学成像系统的几何畸变现象。在实际光学成像系统中,数字图像与自然景象

在几何上很难满足严格的中心投影关系,通常存在一定的几何畸变现象。

综上所述,一幅数字图像是自然景物的光学特性、环境光场、成像系统等各环节的特性的综合表现形式。通过数字图像来提取、恢复自然界景物的特性是数学物理中的一个反问题。由于数字图像生成过程中引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从而使得该反问题是个不适定的问题,即无法得到严格真实的解。目前还没有一种通用的、一般可解的具体算法,因此对不同的应用对象往往需要研究不同的具体算法。

1.4 数字图像器件及指标

1.数字成像器件

1)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藕荷器件

阵列CCD成像器件由许多感光单元(photosite)组成,每个感光单元在接收输入光后,会产生一定的电荷转移,因此形成了和输入光强成正比的输出电压。按

芯片几何组织形式不同,CCD成像器件可分为线阵和面阵两种。

线阵CCD中的感光单元排列成一条直线,只能在一个维度方向上接受感光信息,要获得二维图像信息,必须靠场景和成像系统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实现。各类扫

描仪就是利用线阵CCD和步进电机的移动来实现图像的扫描,在激光测量中也常

用到线阵CCD。

面阵CCD由排列成方型或矩形阵列的感光单元组成,一次曝光可直接得到二维图像,如各种数字成像系统。面阵CCD相应的后续信号处理系统要比线阵CCD

复杂的多,因而成本价格也响应地较高。

CCD成像器件具有灵敏度高、光谱响应宽、线性度好、动态范围大等优点,具体讲就是成像效果好,色彩鲜艳自然、灵敏度高,对于光线要求低等,但CCD

的生产成本高,耗电高是其缺点。目前在中高端成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成像器件

CMOS图像传感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光敏器件技术。与CCD相比,它具有反应快、耗电少、价格低等优点,然而在成像品质方面与CCD还有一定的

差距,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差距正在缩小。CMOS在监控等领域广泛应用,中低端数码相机也有采用。

2.数字成像器件的技术指标

1)CCD(CMOS)的成像面积和尺寸(sensing area)

CCD成像面积定义为成像区的宽度与高度的乘积,如6.4mm x 4.8mm。但习

惯上沿用过去摄像管靶面的对角线长度来衡量,如摄像机为2/3,1/2,1/3,

1/4英寸等,数码相机为4/3,1/1.8, 1/2.7英寸等。按惯例1/2 和1/3英寸的

CCD的实际成像面积分别为6.4mm x 4.8mm和4.8mm x 3.6mm。

2)CCD(CMOS)的像素数

CCD的像素数,即图像的最大空间分辨率,由列像素数M 和行像素数N的

乘积决定。

3)感光单元尺寸(pixel size)

感光单元面积是指CCD(CMOS)感光器件上单个感光单元的宽度和高度之

积,其宽度和高度尺寸多为4μm~16μm,常用尺寸如6.7μm x 6.7μm,9.0μm x

9.0μm等,也有宽度和高度不一样的。一般讲,感光单元面积越大,感光的动

态范围也越大。

4)5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CCD的动态范围指所能感受到的光强变化范围,一般由CCD单元所能存储的

最大电荷量和自身噪声的最小电荷量之比决定。最大电荷量与有效成像单元的

面积和电路结构有关;而噪音与CCD的电路结构和制造质量有关。一般情况

下,成像单元面积越大,CCD的动态范围越大,所能表现的亮度层次也越丰

富。

5)A/D转换器件的位数

A/D转换即将成像单元中感光产生的电压值进行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A/D

转换的位数越高,图像的亮度层次越丰富。通常A/D转换位数k有8,10,14,

16,24,32等, 分别对应2k个灰度级。在一定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通常CCD

(CMOS)的动态范围越大,A/D转换位数越高,图像的层次越丰富,视觉

效果越好。

6)光学分辨率(optical resolution)和解析(插值)分辨率(interpolated resolution)

数字成像系统的光学分辨率一般指CCD的空间分辨率,即单位长度或面积上

的像素数。而解析分辨率实质对图像进行插值放大处理后的得到的图像分辨

率。这两种分辨率的单位都为dpi (dots per inch)。解析分辨率图像并不能提供

更多的原始图像信息,而仅仅改善了视觉效果。

1.5 摄像镜头及指标

摄像机镜头是成像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由于衍射现象和镜头相差的存在,实际镜头并不是理想的,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质量。衡量镜头质量的关键指标是镜头的分辨率,即对空间光学图像细节的分辨能力,使用MTF传递函数可准确描述镜头的成像品质,一般可用单位长度内分辨的黑白线对数来简单判别。从系统上讲,镜头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高于镜头MTF截止频率的信号将被滤除,这样就使得空间光学图像中如边缘、小目标等含有高频信号的特征被平滑或丢失。因此为了保证数字图像的质量,必须要合理地选用成像镜头。

对于测量用镜头,镜头的几何畸变像差是影响测量精度的最主要的像差。畸变像差是指成像系统不能使图像与实际景物在全场严格满足针孔成像模型(或中心投影关系),使中心投影射线发生弯曲。畸变像差可分为正畸变和负畸变,即分别对应所说的枕型畸变和桶型畸变。它是由于一对共扼物像面上的放大率不为常数,使得物体和图像

之间失去了相似性而形成的误差。一般摄像机镜头在边缘处会有较大的畸变像差,尤其是短焦距的广角镜头,畸变像差会更大。

1.6 齐次坐标表示法与图形变换

图形的几何变换是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内容。图形变换是指对图形的几何信息经过变换后产生新的图形,通常为比例、平移、旋转、对称、错切以及透视投影等。图形变换即可以看作是坐标系不动而图形变动,变动后的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发生变化;也可看作图形不动而坐标系变动,图形在新的坐标系下具有新的坐标值。

计算机中的图形变换一般不采用传统的坐标系,而采用齐次坐标系。齐次坐标技术是从几何学中发展起来的, 它在点、线、面的表示和形体的处理等方面是很有效的工具。采用齐次坐标技术,图形的变换则可以转化为表示图形的点集矩阵与某个变换矩阵进行矩阵相乘这一单一形式,方便计算机的运算,并能很快得到变换后的图形,因而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齐次坐标表示法

所谓齐次坐标就是用n + 1维向量来表示一个n 维向量。我们把在n 维空间的坐标称为正常坐标,在(n + 1)维空间的坐标称为齐次坐标。若二维点[x , y ]在齐次空间点的坐标可看[X , Y , h ],其中h 是任意非零标量,称比例因子, X = h ·x , Y = h ·y 。从齐次坐标[X , Y , h ]映射到二维空间坐标[x , y ]时,只要用h 来除:x = X /h , y =Y /h 。三维类推。

由于比例因子h 可取任意非零常数,一个空间点的坐标可有无限多个齐次坐标值,即从n 维空间映射到(n + 1)维空间是“一对多”的变换。例如,二维点正常坐标是[5, 3],它对应的齐次坐标可以是[15, 9, 3], [-30, -18, -6]和[5, 3, 1]等。从(n + 1)维空间映射到n 维空间则是“多对一”的变换。

为了方便起见,通常我们采用h =1时的规格化齐次坐标。如[x , y ]的规格化齐次坐标为[x , y , 1]。

2. 齐次坐标和齐次变换阵的优点

(n + 1)维的齐次坐标表示,其变换矩阵也相应地增加了行数和列数,因而齐次变换阵可以比非齐次变换阵表示更丰富的变换规则,解决了许多非齐次变换阵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 解决了平移变换矩阵积的问题。可将平移、旋转、缩放三种变换用统一的方式,即

用矩阵乘积的方式表达。即:P 1 = T ·P , P 1为变换后的齐次坐标,P 为变换前的齐次坐标,T 为齐次变换阵。

A. 二维齐次变换矩阵:????

??????=i f c h e b g d a T D 2。 从变换功能上可把T 2D 分为四个子矩阵,其中??

????e b d a 是对图形进行比例、旋

转、对称、错切等变换;[]f c 是对图形进行透视变换;??

????h g 对图形作平移变换;

[]i 是对整体图形做伸缩变换。

B. 三维齐次变换矩阵:?????

???????=444342413433323124232221

141312113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T D 。 其中,子矩阵????

??????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产生比例、旋转、对称、错切等变换;[]434241a a a 产生透视变换;????

??????342414a a a 产生平移变换;[]44a 产生整体比例变换。

2) 可以容易地表示无穷远点。在h = 0时的齐次坐标即表示了一个n 维的无穷远点,

此时,其余n 个分量可取任意值。相比之下,用传统坐标表示无穷远点时,n 个坐标分量中要至少有一个分量为无穷大∞,而计算机中的字长总是有限的,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是有限的,要表示无穷大是困难的。

3) 可以表示透视变换。将一组平行线变为交于一点的直线束的变换,称为透视变换。

三维图形常用到透视变换。而传统坐标系却很难表示透视变换。

第2章 光学测量基本理论

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到像平面的投影关系即为成像模型。在数字视觉系统中,就是建立摄像机CCD (CMOS )像面坐标系与参考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根据模型的参数选择,建模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对映函数法和小孔成像变换法。

1. 对映函数法(coodinate mapping ):完全利用投影变换理论,通过无任何物理意义

的中间参数,将图像坐标系与测量参考坐标系联系起来。对该类数学模型的局部标定就是计算中间参数的过程,且对这些参数无任何约束,只要它们结合在一起能完成正确的三维测量就行。

2. 小孔成像变换法:通过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几何结构参数,如光心、焦距、位置以

及方向等,建立图像坐标系与测量参考坐标系的关系。这类方法的模型参数分为摄像机内部参数和摄像机外部参数。摄像机内部参数指摄像机内部的几何和光学特性,而其外部参数是摄像机相对于测量参考坐标系的方位参数。这种模型直观,可根据使用场合以及要求达到的精度不同,建立不同复杂程度的数学模型。

对映函数法我们将在后面章节与摄像系统标定一起讨论,这里我们重点讲第二种建摸方法。

2.1小孔成像模型

理想的投影成像模型是光学中的中心投影,也称为针孔成像模型。针孔模型假设物体表面的反射光都经过一个“针孔”而投影在像平面上,即满足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针孔模型主要由光心(也称投影中心)、成像面和光轴组成,针孔模型的焦距f p 等于光心到像面的距离,物距u 等于光心到物面的距离。如图2- 所示。

由于针孔成像透光量太小,很难在实际中应用。而摄影镜头光通量大,并能清晰聚焦成像,因此实际应用的摄影系统通常是由镜头构成。如图2-2所示,理想的透镜成像满足高斯定律:

v

u f L 111+= 2-1 其中,f L 为镜头的焦距,u 为物距,v 为像距。

在针孔成像中,焦距等于像距,而在透镜成像中,焦距只有在拍摄无限远的情况下才等于像距,所以,透镜焦距与针孔成像所指的焦距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理想透镜与针孔在成像关系上是一致的,即像点是物点和光心的连线与图像平面上的交点,因此, 可用针孔模型作为摄像机成像模型。通过针孔模型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几何结构参数,可建立图像坐标系与测量参考坐标系的关系。

2.2光学测量常用坐标系

图2- 表示三个不同层次的坐标系统:物空间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和图像坐标系。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一般采用右手准则来定义,当伸出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成相互垂直状,拇指指向x 轴,食指指向y 轴,中指则指向为z 轴。在右手坐标系中,以右手大拇指指向旋转轴的正向,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当物体在坐标系中旋转一角度,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但物体不动,坐标系旋转时,则相反,以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1. 物空间坐标系(O w -x w y w z w )

它是由用户任意定义的三维空间坐标系,也称世界坐标系或全局坐标系。通常是将被测物体和摄像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坐标系。图2- 中(O c -x w ’y w ’z w ’)是以摄像机光心O c 为原点,通过平移物空间坐标系而得到的辅助坐标系。

2. 摄像机坐标系(O c -x c y c z c )

摄像机坐标系的原点O c 为摄像机光心,z c 轴与摄像机的光轴重合,且取摄影方向为正向。x c 、y c 轴通常与图像物理坐标系X , Y 轴平行,如图2- 所示。其中平面S ’和S 定义为图像的负像和正像位置,分别位于摄像机坐标系的z c = - f 平面和z c = f 平面内,f 为摄象机中心到图像面的垂直距离,成为像片S 的主距。但此主距不同于摄象机镜头的焦距f L 。

在我国,习惯上用第一转角系统来定义摄像机光轴及图像方位的变化,在该转角系统中, 3个角元素φ,ω,κ有严格的定义,如图2- 中所示。φ,ω来描述摄象机光轴在物空间坐标系中的方位,κ描述图像以摄象机光轴的旋转方位。φ为摄像机光轴z c 在平面x w ’ z w ’上的投影z c ’同z w ’之间的夹角;ω为为摄像机光轴z c 同它在平面x w ’ z w ’上的投影z c ’

之间的夹角;κ是图像旋角,定义为y w 轴在图像平面XY 内投影y w ”和Y 轴的夹角。3个角度的正向按右手法则规定为:ω,κ以逆时针为正,φ以顺时针为正。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这三个角度的定义可能不同。

3. 图像坐标系

在摄影测量学中,为了便于像点和对应点空间位置的相互换算,图像坐标系一般建立在正像平面S 中,如图2- 所示。图像坐标系又分为图像像素坐标系(u , v )和图像物理坐标系(X , Y )两种,其定义分别为:

1) 图像像素坐标(u , v )

图像像素坐标系是以图像左上角为原点,以像素为坐标单位的直角坐标系。u , v 分别表示该像素在数字图像中的列数和行数。

2) 图像物理坐标系(X , Y )

图像物理坐标系是以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为原点,以毫米为单位的直角坐标系。其X 、Y 轴分别与图像像素坐标系的u , v 轴平行。

2.3 坐标系的变换关系与共线方程

在光学三维测量过程中,需要就各坐标系间建立相互转换关系。

1. 物空间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的坐标变换

物空间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P (x w , y w , z w )到摄像机坐标系的坐标P ’(x c , y c , z w )的转换包含平移和旋转两种转换,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T z y x R R R T z y x R z y x w w w w w w c c c +????

??????=+??????????=???????????ωκ 2- 式中:??????????==333231

232221

131211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ωκ为旋转变换阵,其中:??????????-=1000cos sin 0sin cos κκκκκR ,??????????-=ωωωω

ωcos sin 0sin cos 0001

R ,??????????-=????φcos 0sin 010sin 0cos R , ;????

??????=z y x t t t T 为平移变换矩阵。 用齐次坐标表示式2- 为:

?????

???????=??????????????????=????????????11101w w w E w w w T c c c z y x M z y x T R

z y x 2- 式中,M E 为物空间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之间齐次变换阵,它由三个转角φ,ω,κ和三个平移变量t x , t y , t z 共6个参数决定。这6个参数为摄像机外部参数, 也称外方元素, 他们决定摄像机在物空间坐标系中的方位。

2. 图像像素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的变换关系

在理想情况下,根据针孔成像的几何结构,将摄像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x c ,y c ,z c )转换为图像物理坐标系O-XY 下的二维坐标,几个关系如下,如图2- 所示: c c z x f X ?= c

c z y f Y ?= 将上式用齐次坐标表示为:

?????

?????????????????=??????????100010000001c c c c z y x f f Y X z 2- 将图像物理坐标系进一步转化为图像像素坐标系,则图像像素坐标系(u , v )与图像物理坐标系(X , Y )变换式为:

x d X u u /0=- y d Y v v /0=-

2-

用齐次坐标表示为: ????

????????????????=??????????1100/100/1100Y X v d u d v u y x 2- 其中,u 0, v 0为图像中心(光轴与图像平面的交点)的坐标, d x 和d y 分别为一个像素在X 和Y 方向上的物理尺寸。

3. 物空间坐标系与图像坐标系的转换(共线方程)

将式2- 与式2- 代入式2- ,11可得到物空间的三维坐标(x w , y w , z w )和计算机图像的二维坐标(u , v )的理想模型(即共线方程)为:

z

w w w x w w w x x t z r y r x r t z r y r x r d f d X u u +?+?+?+?+?+??==-3332311312110 z

w w w y w w w y y t z r y r x r t z r y r x r d f d Y v v +?+?+?+?+?+??==-3332312322210 2- 用齐次方程表示为:

?????

????????=????????????????????????????=??????????111000010/00

0/100w w w E I w w w T y x c z y x M M z y x T R v u d f d f v u z 其中,M I 完全由参数f , d x , d y , u 0, v 0决定,这些参数是摄像机的内部参数,称为内元素,它们决定摄像中心与成像面相对位置关系。M E 如前述完全由摄像机外部参数所决定。

根据共线方程,在摄像机内部参数确定的条件下,利用若干个已知物点和相应的像点坐标,就可根据式2- 求解出摄像机的6个外部参数,即摄像机的光心和光轴方位的

信息。

将共线方程写为下列形式:

?????

?????????????????=????????????==??????????111342414332313322212312111w w w w w w c z y x m m m m m m m m m m m z y x M v u z 其中,E I M M M ?=为3 * 4不可逆矩阵,称为投影矩阵。与前面相比,采用投影映

射矩阵使共线方程在表达形式上更加简洁,而且由于矩阵M 确定了空间点坐标与它的图像坐标点的关系,因此可以不再分解求出摄像机内外参数。也就是说矩阵M 本身也代表了摄像机参数,但这些参数不像焦距、光心一样具有具体的物理意义,而是摄像机参数的一种综合表示。故有些文献中称为隐参数。

共线方程是光学(摄影)测量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程。几乎所有摄影测量的理论方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掌握共线方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光测学习与研究者是十分重要的。

2.4 实际摄像机成像模型

在实际上,摄像机镜头是非理想光学系统,即便是最严格的设计,它还是存在各种误差因素,如透镜像差及加工装配误差等(统称畸变误差)。这样像点、光心和物点在同一直线的小孔模型关系便不存在,这表明实际成像模型并不满足线性关系,而是一种非线性关系。

相比之下,中焦距镜头或中长焦镜头的一般可做到较小的畸变误差,而短焦(广角)镜头会有较大的畸变误差。因此使测量系统有较高的精度,需要用非线性模型对理想模型进行修正。

描述图像点的非线性畸变可用下面的公式:

x x x d d u u X X δδ+-=+=)(0

y y y d d v v Y Y δδ+-=+=)(0 2-

其中,(X , Y )为针孔模型成像条件下的图像点理想坐标,(X d , Y d )为图像点实际的坐标。δx 与δy 分别为x 和y 方向上的畸变值,它和图像点的位置有关,一般镜头中心成像区的畸变较小,而成像边沿区域较大。将上式用齐次坐标表示:

????

????????????????--??????????=??????????11001001100/100/1100Y X v d u d v u y x y x δδ 2- 所以,在考虑镜头畸变误差的情况下,实际摄像机成像模型为:

?????

???????????????????????--??????????=??????????11000010000100/100/1100w w w T y

x y x c z y x T R f f v d u d v u z δδ 3- 在实际摄像机成像模型中,摄像机内部参数多出了误差项。误差项和摄像机内部参数往往要通过摄像机标定来确定。

第三章 三维光学测量原理

基于针孔模型的摄像机成像关系,是像点、光心和物点三点共线。对于单个摄像机而言,如果光心和像点位置已知,就可确定物点必然在像点和光心相连的射线上,但是物点在射线上的具体位置无法确定。也就是说,在没有其他附加信息的条件下,仅用单个摄像机是无法确定目标点的三维空间位置的。

3.1 被动三维测量

被动三维测量采用非结构光照明方式,从二个或多个摄像系统获取的不同视觉方向的二维图像中,通过相关或匹配来解算物体的三维面形数据,重建物体的三维形态。采用双摄像机的系统与人眼双目立体视觉的原理相似,因此,该方法也称为双相机视差法。该方法常用于对三维目标的识别、理解,以及位置、形态的分析,即在机器视觉(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广泛应用。

在使用两台或多台摄像机的条件下,利用各个摄像机的光心和像点组成的射线都通过空间物点,即各射线应在物点相交的原理就可以对空间物点进行交会定位,简称线线交会。这就是近景摄影测量学中的三角测量法的基本原理。图3- 为多台摄像机对空间物点P 成像的示意图。由此可见物点P 为摄像机光心O i 和相应的像点p i 组成的射线的交点。

设空间点P (x w , y w , z w )由第i 个摄像机拍摄的图像点为p i (u i , v i ),则共线方程可写为方程组:

?????

?????????????????=????????????=??????????111343332312423222114131211w w w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w w w i i i ci z y x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z y x M v u z 3-1 在上式中分别消去z ci ,可得关于x w , y w , z w 的两个线性方程:

??????--=????????????????------i i i i i i w w w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m v m m u m z y x m m v m m u m m v m m u m m v m m u 3424341423

33133322321232

21311131

3-2 对于单个摄像机,由于式3-2表示的方程组为不定方程组,方程只有两个,但未知数却有三个,因此没有唯一解。当两台或两台以上摄像机交会时,方程的个数变为2i (i ≥2),多于未知数的个数,于是该方程组变为超定方程组,因此可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确定空间点的坐标。

由于实际摄影系统客观存在各种误差,特别是镜头畸变误差、目标图像提取误差、摄影系统参数求解舍入误差等,使得物点、光心和像点很难严格满足共线条件。因此,这些射线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相交于一点,而是近似相交于一点。

对于非微观的摄影测量测量系统,镜头的物距远大于像距。在确定由光心和像点组成的射线过程中产生的微小误差,会对空间交会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因此精确地确定摄影系统的系统参数和精确地提取目标对应像点的位置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关键。 在传统摄影测量学中,将空间被测目标点看作空间三维物体的基元。基元点在理论上可以是物体表面上的任意点,但是一般只能取物体表面的特征点(如多面体顶点等),这些特殊点一般有较明显的图像特征或通过贴标志的方法与周围产生明显的反差,这样

就比较容易从在不同角度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找出相同点的对应关系。若物体需要定位的点很多,则在图像中较难使每个点都能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通常需要借助如遗传算法等算法的帮助。

3.2 主动三维测量

主动三维测量采用结构光投射方式,投影器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射结构照明光,接收器接收由被测三维表面返回的光信号,由于三维面形对结构光产生空间或时间调制,因此从接收到的光信号中就可以得到物体的三维面形数据。相比于被动三维测量方法,主动三维测量方法通常具有较高的数据密度和测量精度,因此大多数以三维面形测量为目的的三维测量系统都采用这种方式。

结构光光源一般采用激光光源和普通白光光源。由于激光光源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强和单色性好,易于实现调制等优点,所以在三维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白光光源的结构光照明方式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的优点,特别在面结构光照明的三维测量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根据三维面形对结构照明光场调制方式的不同,人们将主动三维测量方法分为时间调制和空间调制两大类。

时间调制法是基于三维面形对结构照明光束产生的时间调制,光源通常为激光,又称激光测距,如图3- 所示。根据测距原理不同又分为脉冲激光测距和激光相位测距。

脉冲激光测距是发射器将一个激光脉冲信号发出,经物体表面反射后,沿几乎相同的路径反向传递回到接收器,检测光脉冲从出发到接收之间的时间延迟,就可以计算出光发射点到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点的距离。这种方法很原理简单,但是要得到较高的距离测量精度,对信号处理系统的时间分辨率有极高的要求。激光相位测距则采用单一频率调制的激光束,然后比较发射光束和接收光束之间的相位,计算出距离,但所测距离一般不能超过其波长的一半。

空间调制法是一种更常用的方法,它是基于三维面形对结构光产生的空间调制。使用结构光的空间调制从原理上也可理解为被动式双像机交会三角测量中的某一个像机用事先约定好的结构投射光来代替,并利用投影系统和成像系统的几何关系来完成三维面形测量的,如图3- 所示。由于三维面形对结构光束产生了空间调制,根据变化图形在接收器CCD位置上的变化,即可计算出三维面形数据。事实上,大多数三维测量仪器都以此为原理,如图3- 所示采用单光束点结构光是最简单的情况。采用片状光束的线结构光是三角测量法的一种扩展。至于采用投影光栅等面结构光的相位测量三维面形解算法(Phase Measuring Profilometry,简称PMP)和傅立叶变换三维面形解算法(Fourier Transform Profilometry, 简称FTP)在光路几何关系方面也属于三角测量法,只不过使用不同的技术方式从观察光场中提取三角计算所需要的几何参数。下面我们主要就第二类空间调制法展开讨论。

3.2.1 三种基本的结构光照明形式

第一种是点结构光,投射器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射一直线光束并形成一个光点,如图3- 所示。激光具有高亮度和良好的方向性,是理想的点结构光源。点结构光源将光能集中在一个光点上,具有高的信躁比,可以测量较暗的和距离较远的物体。但由于每次只有一个点被测量,为了完成整个面形测量,必须附加二维机械扫描系统来协助完成。

第二种是线结构光,投射器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射一个片状光束并与物体表面形成亮交线,如图3- 所示。使用线结构光,通常只需附加一维机械扫描系统即可完成完整的

三维面形数据的测量。

第三种是面结构光,投射器投射一个二维图形到被测物体表面,并在物体表面上形成调制图形。使用多个片状光束可构成最简单的多线结构光投影。但最常用的面结构光都是几何光栅投影,主要类型有:条纹光栅、正交光栅、点阵、圆形光条、交叉线、空间编码模板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可设计不同的结构光形式。条纹光栅如图3- 所示。

3.2.2 采用激光片光的三维测量

1. 激光片光的形成

在采用线结构光照射的三维测量系统中,投射器投射片状光束,这种光束又称片光或光刀。光刀与被测物体表面相交形成一条剖面轮廓线,接收器CCD 所接收的是这条受到三维面形调制的轮廓线的影像信息,解调影像信息就可以得到该剖面线上各点的三维数据。

产生片光的方法常用的有柱面镜法和球面镜组合的方法, 如图3-所示。

2. 激光片光三角测量原理

3. 在片光平面上以一点o w 为原点,建立测量参考坐标系o w -x w y w z w , 其中光片面位于o w -x w y w 平面。光平面在测量参考系的方程为:

0=w z

将此式代入共线方程(摄像机变换模型),式2- ,和2- ,可得线结构光测量的数学模型:

?????

????????=????????????????????????????=??????????10101000010/000/10

0w w E I w w T y

x c y x M M y x T R v u d f d f v u z 3- 式3- 表明片光平面o w -x w y w 与图像平面坐标o-uv 成点对点的一一透视对应关系。只要已知摄像机坐标系o c -x c y c z c 相对于o w -x w y w 的方位(旋转与平移)参数,就可由坐标值(u , v )求出(x w , y w )值,从而得到被测点的空间坐标值(x w , y w , 0)。由此看出,线结构光测量完成光平面内的二维测量。测量坐标系原点o w 为人为设定,因而可方便地求出摄像机的结构参数。

如前所述,采用线结构光的测量系统还需要一维机械扫描的配合才能完成对整个物体面形三维坐标的连续测量。

3.2.3 投影光栅相位测量法

投影光栅相位测量法(Phase Measuring Profilometry, 简称PMP)是一种三维测量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正弦光栅投影和相位测量技术相结合,来获取物体的三维面形数据。

3.2.3.1 相位测量法的基本原理

相位测量法也遵循三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即投影系统和成像系统的光轴成一定角度

关系, 成像系统可以观察和记录被物体调制的变形投影光栅,并根据变形光栅的相位信息,来解算出物体表面各点相对于参考平面的数据信息。

当一个正弦光栅图形被投影到三维漫反射物体表面时,从成像系统获取的变形光栅像可表示为:

),(),(cos ),(),(),(y x C y x y x B y x A y x I ++=?

或:

)],(),(cos ),1)[,(),(y x y x y x y x A y x I α?γ++=(

式中,I (x , y )是图像坐标系中像点(x , y )的光强(灰度)值,A (x, y )是背景光强,B (x , y )是条纹图的振幅,φ(x , y )条纹图的相位场,C (x , y )是加性随机噪音,γ(x , y )是调制光强系数(条纹光强对比度),α(x , y )随机噪音与背景光强比值。

相位函数φ(x , y )包含条纹的变形信息,并且与物体的面形高度值h (x , y )有关。相位和三维形状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系统结构参数。由于变形光栅图与传统光学中干涉条纹图相似,因此变形光栅图有时也被称为“干涉图”。在干涉计量中,光波波长是度量微观起伏的尺度,而PMP 方法中与投影条纹间距有关的“等效波长”可看作为度量三维宏观面形的尺度。

1. 相移法相位计算

从式3- 可知,一幅条纹图的光强灰度信息中包含有多个未知变量,若无附加信息,通常是不可能直接解出φ(x , y )。相移算法可提供一种精确测定相位φ(x , y )的技术手段。它通过将投影光栅横向移动一个固定的相位值,如移动其条纹周期的1/N 时,条纹图的相位被移动2π/N ,则在原位置(x , y )产生一个新的光强函数I n (x , y ),通过若干次相移,从联立方程中就可解出相位函数φ(x , y )。这种通过对条纹图相位场进行移相来增加若个常量相位而得到多幅条纹图以求解相位场的方法,称为相移法(Phase shifting Methods)。

π/2四步相移(four-bucket technique )是最常用的相移法。主要是因为90o 相移实现较方便,精度也较高。设四步相移为:φ(x , y ),φ(x , y )+π/2,φ(x , y )+π,φ(x , y )+3π/2,所产生的四个四个条纹光强图为:

)]

,(),(sin ),(1)[,(),()]

,(),(cos ),(1)[,(),()]

,(),(sin ),(1)[,(),()]

,(),(cos ),(1)[,(),(4321y x y x y x y x A y x I y x y x y x y x A y x I y x y x y x y x A y x I y x y x y x y x A y x I α?γα?γα?γα?γ++=+-=+-=++=

解联立方程组可解得相位函数: )]/()arctan[(),(3124I I I I y x --=?

上述公式中分子与分母分别为正弦和余弦函数与背景值的乘积,根据三角函数公式1sin cos 22=+??,对应的调制强度系数可解得:

A I I I I y x 2/])()[(),(2

1231224-+-=γ

通过不同的相位移动,可得到不同的相移条纹图,由此可导出各种不同的相移法公式,但基本都是通过对多幅图的运算,然后用反正切函数得到相位场的主值图,即值在

[-π/2,π/2]的相位场,也称锯齿形相位图。至于采用二步、三步乃至N 步的相移算法可参

考相关文献,这里不再赘述。

相移法是在条纹图处理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发展和成果之一,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对条纹图的直接几何测量相比较,相移技术有明显的优点:(1)精度高,相位测量精度可达几十分到几百分之一个条纹周期;(2)对背景、对比度和躁音不敏感;(3)测点与CCD 成像阵列一一对应,所得到的相位值是一个均匀分布的正交网格上点的测值,可与三维面形测量直接发生联系。与其他的相位解算技术相比,它没有相位符号二义性问题,这也是相移法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条件。

2. 相位展开(phase unwrapping )

由式3- 计算出的相位分布φ(x , y ),被截断在反正切函数的主值范围[-π,π]内,是不连续的。为了从相位函数计算被测物体的高度分布,必须将由于反三角运算引起的截断相位恢复成原来的相位分布,这一过程称为相位展开,也称解包络。相位展开式如下:

π?φ?+-=)(2)1()(i k i i 3-

式中,Ф(j )为展开后的相位,φ(j )为反正切解出的一维截断相位函数,0≤i ≤N-1, i 是抽样点序号,N 是抽样点总数。由上式展开的相位场即恢复了原来的以2π为周期的正弦相位场分布。

相位展开的原理很简单,但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困难,至今仍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相位展开方法可以分为空域解包和时域解包两大类。空域相位解包法是利用一幅截断相位图来恢复连续相位分布的方法;时域相位解包法则是借助于多幅不同灵敏度的相位图在时间轴上展开相位。

普通的空域相位展开法是沿着一个展开方向比较截断处相邻两个点的相位值,如果差值小于-π,则在后一点的相位值应该加上2π;如果差值大于π,则后一点的相位应该减去2π。此方法可表示为:

)1()()(--=?i i i ??? 3-

??

???-?--=π?π?π?)(1)1()()1()(1)1()(i i k i i k i i k i k 3-

在实际中由于得到的相位数据是一个二维的抽样点阵列,所以相位展开应针对二维进行。可首先沿二维数据阵列中的第一列(或行)进行展开,然后以该列(行)展开后的相位为基准,沿每一行(列)进行相位展开,得到连续分布的二维相位函数。

然而,该方法是一个逐点扫描的积分累加过程,这样会使一点的误差向后继点传播,形成解包过程中常见的“拉线”现象。在是实测得到折叠相位图中,存在有噪音、阴影以及间断点,这些无效点都会使普通的解包方法失败或使误差传播,即使只存在很少的无效点也会影响到整个相位图的解包。

为了控制误差的传播效应,很多新的技术被采用,其中以模板技术为主,这种方法将无效点定位,然后再通过特殊的方法在解包过程中绕过这些点。因为无效点的确定和定位以及绕开这些无效点的算法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些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最终解决问题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为了避免频域相位解包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H.O.Saldner 和J.M.Huntly 等[ ]提出了时域解包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投射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光栅条纹图像到物体表面,连续拍摄得到的物体表面的光栅投影图像可以认为是一个时间轴上的序列,然后将每点的相位在这个

序列上独立进行解包。这样解包过程是在时间轴上按像素点独立进行,与相邻点不发生关系,误差或错误被限制在各个单独的像素点,不会向其它点传播。

3. 面形空间点坐标计算

在解算出展开后变形条纹场的连续相位分布后, 与参考平面x , y 坐标点条纹相位φ(x , y )相对应的物体面形的三维坐标的计算取决于光学系统的结构参数。投影光栅有远心投射方式和发散投射方式,即光栅为平行光投射,适于精密小物体的测量。对于测量较大面形物体,一般采用白光发散投射方式。

1) 远心光束投射方式

在参考平面上看到的投影正弦光栅是等周期分布的,其周期为P 0。在参考平面上的相位分布Ф(x , y )是x 方向的线性函数,记为:

x P x K y x ?=?=0

2),(πφ 光栅未调制前,物体轮廓D 点所对应的参考平面C 点的相位为:

OC P C ?=0

2πφ 光栅被物体轮廓调制后,D 点的相位与参考平面A 点的相位一致:

OA P D ?=

2πφ 于是: )(2200D C CD P P AC φφπ

φπ-=?= 设D 点z 坐标,即离开参考平面的高度DB , 可得:

πφφλπφφθθθθ22tan tan )tan /(tan '

0'D C e D C D P AC DB z -?=-?+=+== 式中,θ和θ’分别表示光栅投射方向角和观察方向角;)'tan /(tan 0θθλ+=P e 为等效波长,是一个系统参数,一个等效波长恰好等于引起2π相位变化量的高度变化。

相应的D 点x 坐标为:

π

θφθφλθ

2't a n t a n 't a n ?-??=?-=D C e D DB OC x 2) 发散光束投射方式

如图3- 所示,由于投影的光束是发散的,在基准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已不是等周期的线性分布关系,不能按照式3-来表示,需要建立相位映射算法来处理相位和z 坐标的关系。虽然Ф(x ,y )是x 的非线性函数,但在参考平面上每一点相对于参考点O 的相位值是唯一和单调变化的。根据系统结构参数,可以计算在参考平面上光场的相位分布,建立参考平

面坐标(x , y )与相位分布Ф(x ,y )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以数据表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备用。映射表的建立也可以通过对一基准平面的实测确定。

在光栅图像未被物体面形轮廓调制前,CCD 像机感应到经过D 点的光线的相位就是光线在参考平面C 点的光栅相位ФC 。当光栅图像被面形轮廓调制后,D 点反射光线的相位与光栅未被调制前A 点的相位ФA 是一致的。由于Ф与x 坐标成映射关系,通过查表以及插值的方法可获得A 点和C 点的x 轴坐标值,AC=OC - OA 段的距离可求得。由三角关系可计算出D 点z 坐标:

d

AC d l AC DB z D /1)/(+== 式中,d 和l 是系统的结构参数。相应的D 点的x 坐标值为:

AC d d OC l z OC OC BC OC x D +?=?

-=-= 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AC <

= 综上所述,在采用远心投射和发散投射两种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对相位的测量而计算出被测物体的z 方向上离开参考平面的高度值。只是前者的相位差与高度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后一种情况下相位差与高度差的映射关系是非线性的。

4. 产生投射结构光的方法

相位法三维测量的正弦条纹结构光的典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激光干涉的方法产生所需的结构光场,另一种是采用白光光源的投影型结构光投射光场。

3.2.4 莫尔纹轮廓测定原理

所谓“莫尔”(Moire )一词,在法文里是水波纹或云纹花样的意思。200年前法国丝绸工人发现,当薄的两层丝绸重叠在一起并做相对运动时,则形成一种飘动的水波纹花样,当时就把这种有趣的花样叫做莫尔条纹(Moire Fringe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例如两层窗纱或两层帐子布重叠时,就能看到这种现象。

工程上应用的莫尔条纹(也称云纹),一般是由两块等间距排列的光栅(直线的或曲线的)叠合时产生的。面形轮廓的莫尔测定法是通过一块基准光栅来检测轮廓面上的影栅或像栅,并依据莫尔图案分布规律来推算轮廓面形形状的测量方法。

从基本原理出发,发展了两类不同布局的莫尔装置。一类是光栅照射法[ ](简称照射型),是将物体光栅和基准光栅合一,测量时观察者透过光栅观察其空间阴影;另一类装置是光栅投影法[ ],这种方法是将光栅投射到被测物体上,在接收端将空间变形的栅像成像在基准光栅面上以产生莫尔轮廓条纹。

3.2.

4.1 照射型莫尔纹法

照射型莫尔纹法原理如图3- 所示,在待测物体前面放置一块光栅,从点光源S 发出 的光线将基准光栅G 的线纹阴影投射到物体表面,形成变形条纹光栅,再由物体表面反射到基准光栅面上,于是,在适当观察方向上形成了可见的反映物体面形高度信息的莫尔等高线条纹。各序条纹之间所代表的面形的深度Δh 可按几何关系求出。

照射莫尔纹法虽然具有装置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但要求光栅面积较大,至少应能覆盖待测轮廓面,而且要紧靠它,这是该方法的两个缺点。在测定大物体时,由于光栅制造比较困难,该方法难以实施。

3.2.

4.2 投影型莫尔纹法

如图3- 所示,投射器将基准光栅投影到物体表面上形成变形光栅像,而在接受器上将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栅像成像在一个参考光栅上并与参考光栅相叠加形成反映物体面形信息的摩尔等高条纹图案。参考光栅的节距与基准光栅相匹配,投射镜头与成像镜头同处于与光轴相垂直的平面内。设光栅节距为p ,镜头间距离L 1L 2 = d ,基准物距为l ,像距为a ,光栅与镜头主点的距离为a ,第一条莫尔纹所代表的变形条纹到基准物面的距离为h 1,第n 条莫尔纹所代表的变形条纹到基准物面的距离为h n 。由于ΔA 1BC ∽ΔA 1L 2L 1和ΔBCL 1 ∽ΔB ’C ’L 1,故

)/(/11l h h d BC +=

a p l BC //=

同时 f

a l 111=+ 所以 )()(1f l p f d f l l p h +?-?-??=

又因为ΔA 2BD ∽ΔA 2L 2L 1, 同时BD = 2BC 的关系,可求出第二条摩尔纹到基准物面的距离h 2。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可用下式表示第n 条摩尔纹所代表的变形条纹到基准物面的高度为

)

()(f l p n d f f l l p n h n -??-?-???= 相比照射型摩尔纹法,该方法采用较小面积的光栅便可计测较大的物体,投射器和成像系统可做在一起,结构紧凑。

产生莫尔纹的方法有若干种,所产生的莫尔纹图案也有所区别,但是莫尔纹国有的特点是相似的。例如,仅从莫尔纹等高线无法判定物体是凸还是凹,这一点与三角测量法有本质的区别。另外莫尔纹法对高度斜率变化45o 的情况最灵敏,对斜率急剧变化的侧面和变化平缓的顶部分辨率是很低的。因为这些局限性,也限制了莫尔纹法在测量物体的三维轮廓方面的应用。

第四章 数据处理

由于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受到各种人为或随机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数据误差,使得测量结果包含噪音,尤其是尖锐边和物体边界附近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中的坏点,可能使该点及其周围的曲面片偏离原曲面。同时由于实体几何和测量方式的限制,在数据测量时会存在部分测量盲区和缺口,给后续的三维数据模型生成造成困难。

为了减低或消除噪音对后续建模质量的影响,有必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各种处理。与传统的接触式测量不同,由投射式光学测量手段所获得的三维数据点在数量上是很大的,通常称为“点云”(Point cloud )数据。这种点云数据与传统方法所测得的数据在结构上有很大区别,因此处理方式也有所区别。

4.1 “点云“数据的类型

点云是三维空间的数据点的集合,最小的“点云”只包含一个点(称为孤点或奇点,Singular),高密度“点云”可达几百万数据点。为了能有效处理各种形式的点云,根据点云中的点的分布特征(如排列方式、密度等)将点云分为:

1)散乱点云

测量点没有明显的几何分布特征,呈散乱无序状态。随机扫描状态下的“点云”呈散乱状态。

2)扫描线点云

“点云”由一组扫描线组成,扫描线上的所有点位于扫描平面内。激光点沿直线扫描和线结构光的三维测量的数据呈现扫描线特征。

3)网格化点云

“点云”中所有点都参与参数域中一个均匀网络的顶点对应。激光扫描系统、投影光栅测量系统及立体视差法获得的数据经过网络化插值后得到“点云”即为网格化“点云”。

4)多边形点云

测量点分布在一系列平行平面内,用小线段将同一平面内距离最小的若干相邻点依次连接可形成一套有涤套的平面多边形。莫尔等高线测量、工业CT、磁共振成像等系统测量的“点云”呈多边形特征。

在CAD造型过程中,通常的逆向软件都具有将点云显示为多种模型形态的功能,以方便处理,一般有Scatter(点云显示为个别像素)、折线(Polyling, 点之间连接)、扫描线(Scan Line )、网格(Grid)、三角面形(Polygonized)等形态。

在造型之前或过程中,应对点云信息有所了解,点云的信息主要指点云的名称、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点之间的方向等。

4.2“点云“数据的处理

1.数据平滑

滤波处理(Point Filtering)或称平滑滤波(Smoothing Filtering),目的是去除误差或噪音、数据精简和抽取模型的特征信息,多数滤波都是针对扫描线数据,如果数据点是无序的,将影响过滤的结果。数据平滑通常采用标准Gaussian(高斯)、平均(Averaging)或中值(Median)滤波算法。高斯滤波器在指定域内的权重为高斯分布,其平均效果较小,故在滤波的同时能较好地保持原数据的型貌。平均滤波器采样点的值取滤波窗口内各点的统计平均值。而中值滤波器采样点的值取滤波窗口内各数据点的统计中值,这种滤波器消除数据毛刺的效果较好。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点云质量和后序建模要求灵活选用滤波算法。

2.数据精简

对于高密度“点云”,由于存在大量的冗余数据,有时需要按一定要求减少测量点的数量。不同类型的“点云”可采用不同的精简方式,散乱点云可通过随机采样的方法精简;对于扫描线点云和多边形点云可采用等间距缩减、倍率缩减、等量缩减、弦偏差等方法;网格化点云可采用等分布密度法和最小包围区域法进行数据缩减。数据精简只是简单地对原始点云中的点进行删减,不产生新点。

3.数据插扑

三维物体经常存在一些凹陷、孔、槽等阴影区,光学测量手段难以进行完整的测量,这样在造型时就会出现数据“空白”现象,这样的情况使逆向建模变得困难。解决方法是通过数据插补的方法来补齐“空白”处的数据,最大限度获得物体的完整信息,使恢复的

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_图文

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_图文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及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三维测量已经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接触式三维测量和非接触式三维测量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的各种实现方法及原理。最后对目前光学三维测量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三维测量技术在自动化生产、质量控制、机器人视觉、反求工程、CAD/CAM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的应用日益重要。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技术存在 测量时间长、需进行测头半径的补偿、不能测量弹性或脆性材料等局限性,因而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 光学测量是光电技术与机械测量结合的高科技。光学测量主要应用在现代工业检测。借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测量。方便记录,存储,打印,查询等等功能。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是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可视化的高新技术,主要用于对物体空间外形和结构进行扫描,以得到物体的三维轮廓,获得物体表面点的三维空间坐标。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随着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三维测量技术逐步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由于非接触、快速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工业及服装、玩具、制鞋等民用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2 三维测量技术方法及分类 三维测量技术是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空间坐标的技术,主要包括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两大类。如图1所示。 图1 三维测量技术分类 2.1 接触式测量 物体三维接触式测量的典型代表是坐标测量机(CMM,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是一种大型精密的三坐标测量仪器[1],它以精密机械为基础,综合应用电子、计算机、光学和数控等先进技术,能对三维复杂工件的尺寸、形状和相对位置进行高精度的测量。 三坐标测量机作为现代大型精密、综合测量仪器,有其显著的优点,包括: (1)灵活性强,可实现空间坐标点测量,方便地测量各种零件的三维轮廓尺寸及位置参数;(2)测量精度高且可靠;(3)可方便地进行数字运算与程序控制,有很高的智能 化程度。

光学测距原理

光学测距原理 1.利用红外线测距或激光测距的原理是什么? 测距原理基本可以归结为测量光往返目标所需要时间,然后通过光速c = 299792458m/s 和大气折射系数n 计算出距离D。由于直接测量时间比较困难,通常是测定连续波的相位,称为测相式测距仪。当然,也有脉冲式测距仪,典型的是WILD的DI-3000 需要注意,测相并不是测量红外或者激光的相位,而是测量调制在红外或者激光上面的信号相位。 建筑行业有一种手持式的测距仪,用于房屋测量,其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2.被测物体平面必须与光线垂直么? 通常精密测距需要全反射棱镜配合,而房屋量测用的测距仪,直接以光滑的墙面反射测量,主要是因为距离比较近,光反射回来的信号强度够大。与此可以知道,一定要垂直,否则返回信号过于微弱将无法得到精确距离。 3.若被测物体平面为漫反射是否可以? 通常也是可以的,实际工程中会采用薄塑料板作为反射面以解决漫反射严重的问题。 4.若以超声波测距代替是否可以让物体延一墙壁运动并测出与对面墙的距离? 此问题搞不懂你的意图,超声波测距精度比较低,现在很少使用。 激光测距(即电磁波,其速度为30万公里/秒),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 激光测距仪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脉冲法和相位法。相位测距技术的测距精度高,但作用距离有限,主要用于高精度大地测量。众所周知,光在给定介质的传播速度是一定的,因此,通过测量光在参考点和被测点之间的往返传播时间,即可给出目标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 相位测距法是通过强度调制的连续光波在往返传播过程中的相位变化来测量光束的往返传播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t=Φ/2πf 式中,t为光波往返传播时间(s);Φ为调制光波的相位变化量(rad); f为调制频率(Hz)。 光的往返传播时间得到后,目标至参考点的距离可由下式求得 R=(c/2)×(Φ/2πf)=(λ/2)×(Φ/2π) 式中,R为目标至参考点距离(m);c为光波传播速度(m/s);λ为调制光波波长(m)。 相位位移是以2π为周期变化的,因此有 Φ=(N+△n).2π 式中,N为相位变化整周期数;△n为相位变化非整周期数。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原理及双频激光干涉 1、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仪在光学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涉测量技术是以光波干涉原理为基础进行测量的一门技术。相干光波在干涉场中产生亮、暗交替的干涉条纹,通过分析处理干涉条纹获取被测量的有关信息。 当两束光亮度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以及相位差恒定的条件,两束光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在干涉场中任一点的合成光强为: 122I I I πλ=++ 式中△是两束光到达某点的光程差。明暗干涉条纹出现的条件如下。 相长干涉(明): min 12I I I I ==+ ( m λ=) 相消干涉(暗): min 12I I I I ==+-, (12m λ? ?=+ ??? ) 当把被测量引入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干涉仪的光程差则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变化量,即可以获得与介质折射率和几何路程有关的各种物理量和几何量。 按光波分光的方法,干涉仪有分振幅式和分波阵面式两类。按相干光束传播路径,干涉仪可分为共程干涉和非共程干涉两种。按用途又可将干涉仪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测量被测面与参考标准波面产生的干涉条纹分布及其变形量,进而求得试样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场密度分布和光学系统波像差等,即所谓静态干涉;另一类是通过测量干涉场上指定点干涉条纹的移动或光程差的变化量,进而求得试样的尺寸大小、位移量等,即所谓动态干涉。 下图是通过分波面法和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的途径示意图。光学测量常用的是分振幅式等厚测量技术。 图一 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途径 与一般光学成像测量技术相比,干涉测量具有大量程、高灵敏度、高精度等特点。干涉测量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位移、长度、角度、面形、介质折射率的变化及振动等方面的测量。在测量技术中,常用的干涉仪有迈克尔逊干涉仪(图二)、马赫-泽德干涉仪、菲索

光学测量复习题

1.光学测量:对光学材料、零件及系统的参数和性能的测量。 2.直接测量:无需对被测的量与其他的实测的量进行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被测值的测量。 3.间接测量: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的量之间有已知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到该被测量的测量。 4.测量误差原因:(测量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 5.测量误差按其特点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 6.精度:反应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程度的量。 7.精度分为:①正确度:由系统误差引起的测量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②由偶然误差引起......③由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引起的...... 8.偶然误差的评价:(标准偏差)(极限误差)。 9.正态分布特征:(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抵偿性)。 10.确定权的大小的方法:(根据测量次数确定)(由标准偏差确定)。 11.对准(横向对准)是指在垂直于瞄准轴方向上,使目标和比较标记重合或置中的过程,又称横向对准。 12.调焦(纵向对准)指目标和比较标记瞄准轴方向重合或置中的过程。 13..对准误差:对准残留的误差。 14.调焦误差:调焦残留的误差。 15.常用调焦方式:(清晰度法)、(消视差法)。 16.清晰度法:以目标象和比较标志同样清晰为准,其调焦误差由几何景深和物理景深决定。 17.消视差法:以眼睛垂直于瞄准轴摆动时看不出目标象和比较标志有相对错动为准,调焦误差受对准误差影响。 18.平行光管:是光学测量中最常用的部件,发出平行光,用来模拟无限远目标,主要由(望远物镜)和(安置在物镜焦平面上的分划板)构成。 19.调校平行光管的目的:是使分划板的分划面位于物镜焦平面上。调校方法:(远物法)、(可调前置镜法)、(自准直法)、(五棱镜法)和(三管法)。 20.自准直仪:(自准直望远镜)(自准直显微镜)。 21.自准直目镜是一种带分划板和分划板照明装置的目镜。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应与望远镜物镜配合构成自准直望远镜;与显微镜物镜配合构成自准直显微镜。它们统称自准直仪。 22.常用自准直目镜:(高斯目镜)、(阿贝目镜)、(双分划板式自准直目镜)。 23.剪切干涉法常见的平板式横向剪切干涉仪,它是以干涉条纹成无限宽,即干涉场中呈均匀一片作为判别光束准直性基准的。 24.双楔板剪切干涉法的原理? 解:假设楔板的棱边平行于x轴(棱边呈水平状态),并倾斜至于光路中。一离焦板的光波Kd(x2+y2)经楔板前,后面反射,则反射波沿x方向被横波向剪切。干涉条纹是一组与x轴倾斜的直线簇,在重叠区域形成的条纹可表示为(nkβ)y+(KDs)x=mπ 25.V棱镜法的检测原理:当单色平行光垂直的入射到V棱镜的ED面时,若被检玻璃折射率n与V棱镜折射率n0完全相同,则出射光不发生任何偏折的射出;若n与n0不等,则出射光相对入射光有一偏折角θ,若测出θ,就可计算出折射率。 26.V棱镜折光仪:主要用于平行光管、对准望远系统、读数显微镜系统和标准V块组成。 27.V棱镜折光仪的使用方法:平行光管分划板的刻线是在水平透光宽缝中间刻一细长线。由平行光管射出的单色平行光束经V棱镜和待检试样后,产生偏折角θ,转动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的刻线象。当望远镜对准时,带动度盘转动。有读数显微镜读得角θ,其整数部分由度盘读出,小数部分由测微目镜读出。 28.最小偏向角法的测量原理:单色平行光沿MP方向射出,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夹角δ为偏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综述精选文档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综述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综述 1.引言 客观景物三维信息的获取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重建以及三维成像技术中的基础环节,被测物体的三维信息的快速、准确的获得在虚拟现实、逆向工 程、生物与医学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三维测量方法总的包括两大类,接触式以及非接触式。如图所示。 图三维测量方法分类 接触式的三维测量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方面的技术理论已经非常完善和成熟,所以,在实际的测量中会有比较高的准确性。但 是尽管如此,依然会有一些缺点[2]: (1) 在测量过程中,接触式测量必须要接触被测物体,这就很容易造成被测物体表面的划伤。 (2) 接触式测量设备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测量头有时会出现形变现象,这无疑会对整个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3) 接触式测量要依靠测量头遍历被测物体上所有的点,可见,其测量效率还是相当低的。 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发展已久,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三坐标测量机。该方法基于精密机械,并结合了当前一些比较先进技术,如光学、计算机等。并且该方法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复杂物体的轮廓、尺寸等信息的精确测量上。在测量过程中,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头在世界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都可以移动,而且测量头可以到达被测物体上的任意一个位置上,只要测量头能到达该位置,测量机就可以得到该位置的坐标,而且可以达到微米级的测量精度。但由于三坐标机测量系统成本较高,加之上述的一些缺点,广泛应用还不太现实。

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一般通过利用磁学、光学、声学等学科中的物理量测量物体表面点坐标位置。核磁共振法、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法、超声波数字化法等非光学的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方法也都可以测量物体的内部及外部结构的表面信息,且不需要破坏被测物体,但是这种测量方法的精度不高。而光学三维轮廓测量由于其非接触性、高精度与高分辨率,在CAD /CAE、反求工程、在线检测与质量保证、多媒体技术、医疗诊断、机器视觉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 应用,被公认是最有前途的三维轮廓测量方法[3]。由于光不能深入物体内部,所 以光学三维测量只能测量物体表面轮廓,因此,本文中所言光学三维测量即指光学三维轮廓测量,此后不再单独解释。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主动式光学三维测量和被动式光学三维测量,根据具体的原理又可以分为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法、离焦测量法、飞行时间法、激光三角法、莫尔轮廓术和结构光编码法等。下面就刚刚提到的几种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的原理进行逐一讲解。 2.测量原理 被动式光学三维测量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法 双目成像采用视觉原理来获得同一场景的2幅不同图像。通过对物体上同一点在2幅图像上的2个像点的匹配和检测,可以得到该点的坐标信息。测量原理如图所示。设摄像机基线长为B,视差定义为D= P1- P2,其中P1、P2为空间点W(X,Y,Z)在2像面上的投影点,则由几何关系可得Z=Bf/ D。计算出物点的深度坐标后,其它2个坐标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透视关系得出。双目视觉成像原理简单,但由于需要在两幅图像中寻找对定点的匹配,实际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图双目立体视觉法三维测量原理图

光学测量应用举例

1、激光三角法测距。 利用激光良好的方向性,以及几何光学成像的比例特性,将一束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与激光光束成一定角度的位置用光学成像系统检测照射到物体的光斑,这样镜头-光斑、镜头平面到激光光束的连线、光斑到镜头平面与激光光束交点构成一三角形,而镜头-光斑的像、镜头平面以及过光斑的像的激光光束平行线与镜头平面的交点成一个与前面所描述的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用光电传感器阵列检测到光斑的像的位置,则可以根据三角形性质计算出光斑位置。这种测量方法适合距离较短的情况。 目前的激光三坐标测量机(抄数机)一般都采用激光三角法测距。 2、光速法测距。 利用光速不变原理,检测激光发射与反射光反射回来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距离。为了提高精度,可以将激光调制上一个低频信号,利用测量反射光的相位差来测得反射时间差。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远距离测量。 目前各种激光测距仪一般用这种方法测量。 3、激光干涉法测距。 这是一种相对测量,它无法测得一个物体离仪器的绝对距离,但可以测得两被测物体的相对距离。它的原理是一台迈克尔逊干涉仪,利用反射镜距离变化时干涉条纹的变化来测量,反射镜从物体A运动到物体B,干涉条纹变化的数量反映了其距离。这种测量要求条件较高,但是可以精确测量,它也是目前所有测量手段中最精确的一种。 4、光学图象识别技术测量位移。 其所用原理与三角法相似,但是可以不用激光,而是直接对移动物体拍照,利用前后两幅图片中物体在图片中的位移来计算物体真实的位移。、 这种技术在光电鼠标中大量使用。 5、光栅测量位移。 利用光栅形成的莫尔条纹,计算莫尔条纹变化量即可计算出位移量。 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技术,光栅尺大量应用于工业上的行程测量。 6、激光衍射法测量细丝、小孔直径和狭缝宽度。 测量衍射斑的大小就可以计算出孔或缝的尺寸。

镜面反射物体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研究

中腰分类号:TN247密缀:单悦代号:lL903 々e:02720464 上海大学@/;lit硕士学位论文SHANGHAlUNIVERSlTY MASTER’STHESIS 题{镜面反射物体光学三维测 日量技术研究 作看陶蓬 学科专业精密仪器及机械 导师竖堑里 完成日期2005.06

第一章:概述 1.1课题的研究意义 “镜面反射物体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研究(Research()nOpticalThree—dimensionalMeasurementTechniqueforSpecularObjects)”试图以光学方岳为手段,实现镜面反射物体(SpecularObjects)三维面形的快速测量与重建。 1970年代以来,光学三维测量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非接触性(Non—Contact)的优点,已经在工业及民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12l。首先,在工业领域,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的作用是为先进制造业服务,担负起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任。特别是在航天航空工业、汽车制造业中,其应用可贯穿于从产品开发到制造,以及质量控制的整个生产过程;具体如在cAD/cAM/cAE(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程)中替代接触式测量,用于构建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系统,为产品开发和仿真加工制造提供一一种理想的设计手段。其次,在非工业领域亦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比如①在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I3I中的应用、②在医疗诊断|4】及人类学I5I中的应用等等。 但是,现有光学三维测量主流技术及其设备主要针对的是漫反射物体(DefusedObjects)的三维测量,而难以有效地测量镜面物体。而在实际应用中,大量被测物体的表面性质为镜面反射。特别是在工业领域,镜面反射物体更是占有较大比重。例如,抛光模具等精加工零部件、某些表面涂镀零件(如喷镀汽车覆盖件)、某些玻璃及塑料制品以及印刷线路板的焊点等,其表 图1-1工业中常见的镜面反射物体 (a)喷镀车身(b)印刷线路板的焊点(c)抛光模具(d)精加T零部件 面性质均为镜面反射。图1.1是工程中常见的镜面反射物体。目前,对于这类零件的三维检测一般采用两种办法: 其一,呆用传统的坐标测量机(CMM)等接触式测量设备,速度很慢; 其二,喷涂其表面,改变其反射特性为漫反射后用光学方法测量【11,这种方法削弱了光学测量方法的非接触优点。 事实上,镜面物体的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研究已严重滞后于需求的快速增氏,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技术价值。从实用性的角度,该技术研究来源自22程中的实际需求,其成果必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技术角度,其意义在于镜面反射物体的光学三维测量已经成为工程测量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丰富光学三维测量领域中的知识成果,从而拓宽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

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及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三维测量已经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接触式三维测量和非接触式三维测量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的各种实现方法及原理。最后对目前光学三维测量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三维测量技术在自动化生产、质量控制、机器人视觉、反求工程、CAD/CAM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的应用日益重要。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技术存在测量时间长、需进行测头半径的补偿、不能测量弹性或脆性材料等局限性,因而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 光学测量是光电技术与机械测量结合的高科技。光学测量主要应用在现代工业检测。借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测量。方便记录,存储,打印,查询等等功能。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是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可视化的高新技术,主要用于对物体空间外形和结构进行扫描,以得到物体的三维轮廓,获得物体表面点的三维空间坐标。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随着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三维测量技术逐步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由于非接触、快速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工业及服装、玩具、制鞋等民用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2 三维测量技术方法及分类 三维测量技术是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空间坐标的技术,主要包括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两大类。如图1所示。 图1 三维测量技术分类

2.1 接触式测量 物体三维接触式测量的典型代表是坐标测量机(CMM,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是一种大型精密的三坐标测量仪器[1],它以精密机械为基础,综合应用电子、计算机、光学和数控等先进技术,能对三维复杂工件的尺寸、形状和相对位置进行高精度的测量。 三坐标测量机作为现代大型精密、综合测量仪器,有其显著的优点,包括:(1)灵活性强,可实现空间坐标点测量,方便地测量各种零件的三维轮廓尺寸及位置参数;(2)测量精度高且可靠;(3)可方便地进行数字运算与程序控制,有很高的智能化程度。 早期的坐标测量机大多使用固定刚性测头,它最为简单,缺点也很多[2]。主要为(1)测量时操作人员凭手的感觉来保证测头与工件的接触压力,这往往因人而异且与读数之间很难定量描述;(2)刚性测头为非反馈型测头,不能用于数控坐标测量机上;(3)必须对测头半径进行三维补偿才能得到真实的实物表面数据。针对上述缺陷,人们陆续开发出各种电感式、电容式反馈型微位移测头,解决了数控坐标测量机自动测量的难题,但测量时测头与被测物之间仍存在一定的接触压力,对柔软物体的测量必然导致测量误差。另外测头半径三维补偿问题依然存在。三维测头的出现可以相对容易地解决测头半径三维补偿的难题,但三维测头仍存在接触压力,对不可触及的表面(如软表面,精密的光滑表面等)无法测量,而且测头的扫描速度受到机械限制,测量效率很低,不适合大范围测量。 2.2 非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是随着近年来光学和电子元件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其测量基于光学原理,具有高效率、无破坏性、工作距离大等特点,可以对物体进行静态或动态的测量。此类技术应用在产品质量检测和工艺控制中,可大大节约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随着各种高性能器件如半导体激光器LD、电荷耦合器件CCD、CMOS图像传感器和位置敏感传感器PSD等的出现,新型三维传感器不断出现,其性能也大幅度提高,光学非接触测量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 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不需要与待测物体接触,可以远距离非破坏性地对待测物体进行测量。其中,光学非接触式测量是非接触式测量中主要采用的方法。 3 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的概述 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根据获取三维信息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类:被动式与主动式。如图2所示[3]。 主动式是利用特殊的受控光源(称为主动光源)照射被测物,根据主动光源的已知结构信息(几何的、物体的、光学的)获取景物的三维信息。被动式是在自然光(包括室内可控照明光)条件下,通过摄像机等光学传感器摄取的二维灰度图像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

AOI光学检测仪的原理

由于对AOI光学检测仪的原理不是很理解,有哪位高手帮忙翻译一下以下的原理与简介?在这里先说声谢谢了! 悬赏分:20 |提问时间:2008-12-2 10:42 |提问者:hamigua200708 人认识物体是通过光线反射回来的量进行判断,反射量多为亮,反射量少为暗。AOI与人判断原理相同。AOI通过人工光源LED灯光代替自然光,光学透镜和CCD代替人眼,把从光源反射回来的量与已经编好程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目前最常用的图像识别算法为灰度相关算法,通过计算归一化的灰度相关(normalized greyscale correlation)来量化检测图像和标准图像之间的相似程度。灰度相关的取值介于“0”和“1000”之间,“1000”代表图像完全相同,“0”代表图像完全不同,一般通过设定一个临界相关值(如650)来判断检测图像是否发生变化。相关值大于或等于临界相关值的为正常图像(元件或焊点正常),而小于临界相关值的为异常图像(元件或焊点异常)本社导入的AOI设备采用归一化的彩色相关算法(normalized color correlation),以RGB三基色的阶调度进行计算相似度。 AOI简介 ( 1)强大的检测功能 Otek 自动光学检测仪采用自主开发的归一化的彩色相关算法(normalized color correlation) 来代替一般使用的灰度相关算法。由于彩色相关算法充分利用彩色图像中的红绿兰(RGB)三基色的全部信息,所以比灰度相关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性和稳定性。彩色相关算法所利用的信息量比灰度相关算法多2倍,所以彩色相关的运算速度也减慢2倍,但是通过采用专门为多媒体应用所开发的专门运算指令集(MMX)技术使得Otek自动光学检测仪可以在同样或者更短的时间内搜索更多的图像信息。该设备依靠特殊的光源设置,可以使焊点在少锡和多锡时的图像与正常情况时图像的明暗程度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出焊锡错误。Otek的焊锡检测算法具有检测准确度高、误检低的特点。 推荐答案 1 引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子产品制造厂商必须确保产品的质量,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各个生产环节半成品或成品进行质量监测尤为重要,随着表面组装技术(SMT)中使用的印制电路板线路图形精细化、SMD元件微型化及SMT组件高密度组装、快速组装的发展趋势,采用目检或人工光学检测的方式检测已不能适应,自动光学检测(AOI)技术作为质量检测的技术手段已是大势所趋。 2 AOI工作原理 SMT中应用AOI技术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如图1所示),即用光学手段获取被测物图形,一般通过一传感器(摄像机)获得检测物的照明图像并数字化,然后以某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检验和判断,相当于将人工目视检测自动化、智能化。 2.1 分析算法

光学测量技术详解

光学测量技术详解(图文) 光学测量是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环节上重要的一步。它包括通过操作者的观察进行的快速、主观性的检测,也包括通过测量仪器进行的自动定量检测。光学测量既可以在线下进行,即将工件从生产线上取下送到检测台进行测量;还可以在线进行,即工件无须离开产线;此外,工件还可以在生产线旁接受检测,完成后可以迅速返回生产线。 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它可以处理通过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当物体靠近眼球时,物体的尺寸感觉上会增加,这是因为图像在视网膜上覆盖的“光感器”数量增加了。在某一个位置,图像达到最大,此时再将物体移近时,图像就会失焦而变得模糊。这个距离通常为10英寸(250毫米)。在这个位置上,图像分辨率大约为0.004英寸(100微米)。举例来说,当你看两根头发时,只有靠得很近时才能发现它们之间是有空隙的。如果想进一步分辨更加清楚的细节的话,则需要进行额外的放大处理。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 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它可以处理通过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本图显示了人眼成 像的原理图。 人眼之外的测量系统 光学测量是对肉眼直接观察获得的简单视觉检测的强化处理,因为通过光学透镜来改进或放大物体的图像,可以对物体的某些特征或属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大多数的光学测量都是定性的,也就是说操作者对放大的图像做出主观性的判断。光学测量也可以是定量的,这时图像通过成像仪器生成,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再用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光学检测其实是一种测量技术,因为它提供了量化的图像测量方式。 无任何仪器辅助的肉眼测量通常称为视觉检测。当采用光学镜头或镜头系统时,视觉检测就变成了光学测量。光学测量系统和技术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但是基本原理和结构大致相同。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综述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综述 1.引言 客观景物三维信息的获取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重建以及三维成像技术中的基础环节,被测物体的三维信息的快速、准确的获得在虚拟现实、逆向工程、 生物与医学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三维测量方法总的包括两大类,接触式以及非接触式。如图 1.1 所示。 图1.1 三维测量方法分类 接触式的三维测量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方面的技术理论已经非常完善和成熟,所以,在实际的测量中会有比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尽 管如此,依然会有一些缺点[2]: (1) 在测量过程中,接触式测量必须要接触被测物体,这就很容易造成被测物体表面的划伤。 (2) 接触式测量设备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测量头有时会出现形变现象,这无疑会对整个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3) 接触式测量要依靠测量头遍历被测物体上所有的点,可见,其测量效率还是相当低的。 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发展已久,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三坐标测量机。该方法基于精密机械,并结合了当前一些比较先进技术,如光学、计算机等。并且该方法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复杂物体的轮廓、尺寸等信息的精确测量上。在测量过程中,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头在世界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都可以移动,而且测量头可以到达被测物体上的任意一个位置上,只要测量头能到达该位置,测量机就可以得到该位置的坐标,而且可以达到微米级的测量精度。但由于三坐标机测量系统成本较高,加之上述的一些缺点,广泛应用还不太现实。 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一般通过利用磁学、光学、声学等学科中的物理量测量物体表面点坐标位置。核磁共振法、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法、超声波数字化法

光学测量原理与技术

第一章、对准、调焦 ?对准、调焦的定义、目的; 1.对准又称横向对准,是指一个对准目标与比较标志在垂直瞄准轴方向像的重合或置 中。目的:瞄准目标(打靶);精确定位、测量某些物理量(长度、角度度量)。 2、调焦又称纵向对准,是指一个目标像与比较标志在瞄准轴方向的重合。 目的: --使目标与基准标志位于垂直于瞄准轴方向的同一个面上,也就是使二者位于同一空间深度; --使物体(目标)成像清晰; --确定物面或其共轭像面的位置——定焦。 人眼调焦的方法及其误差构成; 清晰度法:以目标和标志同样清晰为准则; 消视差法:眼睛在垂直视轴方向上左右摆动,以看不出目标和标志有相对横移为准则。可将纵向调焦转变为横向对准。 清晰度法误差源:几何焦深、物理焦深; 消视差法误差源:人眼对准误差; 几何焦深:人眼观察目标时,目标像不一定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但只要目标上一点在视网膜上生成的弥散斑直径小于眼睛的分辨极限,人眼仍会把该弥散斑认为是一个点,即认为成像清晰。由此所带来的调焦误差,称为几何焦深。 物理焦深:光波因眼瞳发生衍射,即使假定为理想成像,视网膜上的像点也不再是一个几何点,而是一个艾里斑。若物点沿轴向移动Δl后,眼瞳面上产生的波像差小于λ/K(常取K=6),此时人眼仍分辨不出视网膜上的衍射图像有什么变化。 (清晰度)人眼调焦扩展不确定度: (消视差法)人眼调焦扩展不确定度: 人眼摆动距离为b ?对准误差、调焦误差的表示方法; 对准:人眼、望远系统用张角表示;显微系统用物方垂轴偏离量表示; 调焦:人眼、望远系统用视度表示;显微系统用目标与标志轴向间距表示 ?常用的对准方式; 22 22 122 8 e e e D KD αλ φφφ ???? ''' =+=+ ? ? ???? 121 11e e l l D α φ'=-= 22 21 118 e l l KD λ φ'=-= e b δ φ'=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与应用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 1. 引言 人类观察到的世界是一个三维世界, 尽可能准确和完备地获取客观世界的三维信息才能尽可能准确和完备地刻画和再现客观世界。对三维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技术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把握能力,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体现人类智慧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三维数字化技术的逐步成熟, 三维数字化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以各种不同的风貌与特色进入到各个不同领域之中 [1]:在工业界, 它已成为设计进程中的一环, 凡产品设计、模具开发等, 无一不与三维数字化测量有着紧密的结合; 虚拟现实技术需要大量景物的三维彩色模型数据, 以用于国防、模拟训练、科学试验; 大量应用的三坐标测量机和医学上广泛应用的 CT 机和 MRI 核磁共振仪器,也属于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典型应用;文化艺术数字化保存(意大利的古代铜像数字化、中国的古代佛像数字化、古文物数字化保存、 3D 动画的模型建构(电影如侏罗纪公园、太空战士、医学研究中的牙齿、骨头扫描, 甚至人类学的考古研究等, 都可运用三维扫描仪快速地将模型扫描、建构; 而随着宽频与计算机速度的提升, Web 3D的网络虚拟世界将更为普及,更带动了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推广到商品的电子商务、产品简报、电玩动画等, 这一切都表明未来的世界是三维的世界。 目前, 有很多种方法可用来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形状数据,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Optiacl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因为其“非接触”与“全场”的特点,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光学三维测量技术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所催生的丰富多彩的诸多实用技术之一, 它是以现代光学为基础, 融光电子学、计算机图像处理、图形学、信号处理等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现代测量技术。它把光学图像当作检测和传递信息的手段或载体加以利用, 其目的是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号, 完成三维实体模型的重构 [2]。随着激光技术、精密计量光栅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以及不断推出的高

光学三维形貌测量技术的分析和应用

-72-科技论坛 1概述 非接触光学投影式三维形貌测量技术是 获取物体表面形态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 种逆向工程技术,亦称为反求工程(Reverse En- gineering),简称RE [1]。由于这种三维形貌测量技 术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和非接触等优点而广 泛应用于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医疗诊断和计算 机辅助制造等方面[2]。本文以相位测量轮廓术中 的光栅投影法为重点,介绍了其测量基本原理、 组成以及应用,研究了正弦光栅投影技术和数 字图像处理技术,并利用德国GOM 公司生产 的Advanced TOpometric Sensor 系列(简称 ATOS )流动式光学扫描仪是对鼠标进行了测量 与分析。实验表明:三维光学形貌测量技术简单 实用、测量精度高、便于实现自动测量,是一种 较为理想的光学测量方法。 2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基本原理 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D 点为投射系统出瞳中心,DO 为投影光轴。C 点为成像系统入瞳中心,CO 为探测光轴,设 DC=d 且与xoy 参考面平行。从D 点对E 点投 影位置本该落到B 点,但由于物体表面形状调 制的原因,在CCD 镜头上则成像于A 点。设 AB=S R (x ,y),表示偏移量,则E 点的高度为 可见只要计算出偏移量,就能得到被测物体表面各点的高度,实现三维轮廓测量,具体计算是采用相移技术。将正弦光栅投影到待测物体表面上,并规定坐标原点O 处系统相位为零,采用四步相移技术,每步,利用 CCD 摄像机分别获得四幅畸变光栅条纹的光强,利用光强关系计算得到E 点相位。再利用光栅直接投影在参考面上的光强关系计算得到A 点相位[3],它们相位差为若被测物高度远小于L ,则E 点高度,将其代入(2)式则有其中,是可通过对测量系统标定来确定的系数,进而根据相位差可得物体高度。3ATOS 流动式光学扫描仪原理ATOS 系列流动式光学扫描仪是目前国际市场上比较先进的三维扫描设备,该设备采用光栅投影相位测量轮廓技术。其测量系统主要由光学扫描仪和计算机等组成。ATOS 光学扫描仪由两个高分辨率CCD 数码相机和光栅投影仪组成。采用双CCD 的设计目的是实时监测扫描过程中由于振动和环境光线变化对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从而确保扫描精度。由于采用流动式设计和不同视角点云的自动拼合技术,务须移动光学扫描仪,其扫描范围可从10mm 到12m 。不同视角的测量数据依靠粘贴在工件表面上公共的参考点,可自动拼合在统一坐标系内,从而获得完整的扫描数据,对于被参考点覆盖而在工件表面留下的空洞,软件可根据周围点云的曲率变化进行插补[4]。光栅投影仪由光栅和微型步进电机组成。采用不同频率 的光栅分别对同一样品进行组合测量,再将测量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分辨率和精度。在ATOS 的光栅投影仪内封装的三组频率不同正弦光栅,刻划在同一玻璃基上,如图2所示。通过微型步进电机可随意切换这三组光栅,进行组合测量。4ATOS 的应用ATOS 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均采用模块化设 计,性能稳定,设备操作简单。图3是光栅在鼠标 上的投影,光栅条纹具有较大的光强,良好的景深,具有连续的强度分布及较好的正弦性。由于受鼠标表面形状变化的调制,基准光栅条纹在鼠标表面上产生了畸变,这些畸变条纹就包含了鼠标表面形状的三维信息。利用CCD 摄像机读取畸变条纹,并对图像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得到有关条纹中心线的二维信息,然后根据相应的数学转换模型和重构算法对鼠标轮廓进行重构,得到被测鼠标表面的三维外形数据信息。图4是在鼠标上的投影条纹光强分布图,可以看出是典型的正弦分布。5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相位测量的光栅投影 三维轮廓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并以ATOS 流动式光学扫描仪为例详细介绍了光栅投影三维轮廓系统的正弦光栅投影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并利用该设备对实际物体三维面形进行了测量,可以看出相位测量轮廓术具有结构简单、速度快,实用,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抗干扰性强和可 在线实时测量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学测量方法。 参考文献 [1]V.Srinivasan,H.C.Liu,Maurice Halioua.Automated phase -measuring profilometry:a phase mapping approach.Applied Optics,1985,24(2):185-188.[2]潘伟,赵毅,阮雪榆.相移法在光栅投影测量中的 应用[J].应用光学,2003,24(4):46-49. [3]康新,何小元.基于正弦条纹投影的三维传感及 其去包裹处理[J].光学学报,2001,22(12):1444-1447. [4]任丹,吴禄慎.三维面形位相测量轮廓术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3(3):9-12.作者简介:姜洪喜(197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3D 物体形貌测量和光学梳状滤波器的研究。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153133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H115-C729);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编号07-16)光学三维形貌测量技术的分析和应用 姜洪喜任常愚李海宝任敦亮刘炳胜 (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摘要:介绍了光栅投影三维光学测量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应用。光栅投影法是将正弦光栅投影到被测物体表面上,由高精度CCD 摄像机摄取这些畸变条纹,并利用数字处理技术获得物体表面三维数据。该方法测量精度高、便于实现自动测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学测量方法。 关键词: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光栅扫描;ATOS 系统 (1) (2) ,áS x y ,z x y 2 2,á??fS x y áááá ???????á(3) ,2L z x y k d f áá???á

光学三维测量系统标准

VDI/VDE准则2634 第1部分 德国工程师协会(VEREIN DEUTSCHER INGENIEURE,简称VDI ) 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ERBAND DER ELEKTROTECHNIK ELEKTRONIK INFORMATIONSTECHNIK,简称VDE) 光学三维测量系统,逐点探测成像系统 准则内容 初步说明() 1适用范围 2符号参数 3验收检测和复检原则 4验收检测 4.1品质参数“长度测量误差”的定义 4.2检测样本 4.3测量程序 4.4结果评估 4.5等级评定 5检查 5.1测量流程 5.2评估 5.3检测间隔(时效)和报告 参考书目

初步说明(概述) 光学三维测量系统是一种通用的测量和测试设备。在所有情况下,使用者一定要确保使用中的光学三维测量系统达到所需的性能规格,特别是最大允许测量误差不能超出要求。就长远而言,这只能通过统一的验收标准和对设备的定期复检来确保。这个职责归测量设备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共同所有。 使用价位合理的检测样本且快速简单的方法被各种样式、自由度、型号的光学三维测量系统的验收和复检所需要。这个目的可以通过长度标准和跟典型工件同样方式测量的检测样本实现。 本VDI/VDE准则2634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评估逐点探测式光学三维测量成像系统的准确性的实用的验收和复检方法。品质参数“长度测量误差”的定义与ISO 10360-2中的定义类似。独立的探测误差测试是不需要的,因为这个影响已经在长度测量误差的测定中考虑进去了。 VDI/VDE准则2634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用于表面探测的系统。 本准则由VDI/VDE协会测量与自动控制(GMA)的“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委员会和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的“近景摄影测量”工作组起草。在联合委员会中,知名用户的代表与来自大学的专门研究光学三维测量系统领域的成员合作。 1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可移动的、灵活的光学三维测量系统,该系统有一

光学测试技术复习资料

光学检测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基本光学测量技术 一、光学测量中的对准与调焦技术 1、对准和调焦的概念(哪个是横向对准与纵向对准?) P1 对准又称横向对准,指一个目标与比较标志在垂轴方向的重合。调焦又称纵向对准,是指一个目标像与比较标志在瞄准轴方向的重合。 2、常见的五种对准方式。 P2 压线对准,游标对准。。。。 3、常见的调焦方法 最简便的调焦方法是:清晰度法和消视差法。p2 二、光学测试装置的基本部件及其组合 1、平行光管的组成、作用;平行光管的分划板的形式(abcd )。P14 作用:提供无限远的目标或给出一束平行光。 组成:由一个望远物镜(或照相物镜)和一个安置在物镜 焦平面上的分划板。二者由镜筒连在一起,焦距 1000mm 以上的平行光管一般都带有伸缩筒,伸缩筒 的滑动量即分划板离开焦面的距离,该距离可由伸 缩筒上的刻度给出,移动伸缩筒即能给出不同远近 距离的分划像(目标)。 2、什么是自准直目镜(P15)(可否单独使用?),自准直法? 一种带有分划板及分划板照明装置的目镜。Zz 自准直:利用光学成像原理使物和像都在同一平面上。 3、;高斯式自准直目镜(P16)、阿贝式自准直目镜(P16)、双分划板式自准直目镜(P17)三种自准直目镜的工作原理、特点。P15—p17(概念,填空或判断) 1高斯式自准直目镜缺点--分划板只能采用透明板上刻不透光刻线的形式,不能采用不透明板上刻透光刻线的形式,因而像的对比度较低,且分束板的光能损失大,还会产生较强的杂光。 2阿贝式自准直目镜---特点射向平面镜的光线不能沿其法线入射,否则看不到亮“+”字线像。阿贝目镜大大改善了像的对比度,且目镜结构紧凑,焦距较短,容易做成高倍率的自准直仪。 主要缺点:直接瞄准目标时的视轴(“+”字刻度线中心与物镜后节点连线)与自准直时平面 (a )"+"字或"+"字 刻线分划板; (b )分辨率板; (c )星点板; (d )玻罗板

光学三维轮廓测量技术进展

第 35卷第 3期激光与红外 Vol . 35, No . 3 2005年 3月 LASER & I N FRARE D March, 2005 ?综述与评论? 文章编号 :100125078(2005 0320143205 光学三维轮廓测量技术进展 李永怀 , 冯其波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 , 北京 100044摘要 :, , , , 摄影法 , , 。 关键词 :; :A Overvi ew of Opti cal 3D Profile M easure ment L I Yong 2huai, FENG Q i 2bo (School of Science, Beijing J iaot 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An overvie w of s ome main op tical methods are p r ovided on 3D shape measure ment, that is ti m e 2of 2flight, structured light, phase measurement, interfer ometry and phot ogra mmetry . Advantages and li m itati ons are discussed, their current research focus and pers pective trend are p resented . Key words:3D measure ment; op tical method; overvie w 1引言 光学三维轮廓测量由于其非接触性、高精度与高分辨率 , 在 CAD /CAE、反求工程、在线检测与质量保证、多媒体技术、医疗诊断、机器视觉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 被公认是最有前途的三维轮廓测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