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土特产发展史

河南土特产发展史
河南土特产发展史

《打开财富之门——关注河南土特产》

打开互联网上的“河南土特产”专题库,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文字:洛阳牡丹、道口烧鸡、汴梁西瓜、林河酒、张弓酒、安阳狗皮膏药、杜康酒、汝阳梅花玉、钧瓷、状元红、卫香附、九天阿尖、信阳毛尖、宋河粮液酒、石芍子、河南桐木漆器、南阳玉雕、民权白葡萄酒、赊店汾酒、中国养生酒、荥阳柿子、新郑红枣、郑州蜜桃等等,蔚为壮观。

所谓土特产,应该是指一个地方独有的最具特色的产品。然而,找遍《辞海》、《辞源》和当今最具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都找不到“土特产”这个词条。《现代汉语词典》把“土产”和“特产”分列:土产有两种含义,一是某地出产的产品,二是某地出产的富有地方色彩的产品;特产是指某地或某国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辞海》对土产的解释则为“当地所产的物品,多指农副产品”,《辞源》对土产的解释是“本地所产的物品”,《辞海》和《辞源》中均没有“特产”的词条。由此可见,人们对土特产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于加深。

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在6000年漫长的岁月中,中原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也培育和创造了丰富的土特产。河南土特产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充分挖掘土特产,发挥资源优势,叫响河南名牌,对河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特产是历史也是文化

土特产品种繁多,与农耕的关系最为密切。从类别上分有农作物、药材、林果、畜禽、水产、矿产、工艺美术、饮品、调味品、滋补品等。从形态上分类既有有形的物质产品,也有无形的文化产品,如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武术等。土特产是历史、是文化,也是艺术,同时又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河南杜康酒为例,其为历史记载最早的中国历史名酒。相传酿酒始祖杜康生活在周朝,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留下“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许多地方的酿酒作坊都建有“杜康祠”,祭奉“杜康酒神”。酒的发明是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

土特产内涵丰富,蕴藏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或者说这些土特产本身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几乎每一种土特产都有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现今几乎不为人所知的郑州凤凰台籼米,产于郑州东郊的凤凰台村,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有只凤凰每天在湖里饮水,在湖边歌舞,给人们增加了很多欢声笑语。残暴的青龙想让凤凰当它的歌女,凤凰不肯屈服,青龙大施淫威,一口气吸干了湖水,要把凤凰和当地老百姓渴死。凤凰不忍心让乡亲们受苦,把泪水流到湖中,直到流满一湖才停止呼吸。人们把凤凰埋在湖

边的土岗上,取名“凤凰台”。从此以后,人们用凤凰的泪水浇灌水稻,收获的大米一头粗大,一头尖细,就像凤凰的眼睛。这种米色泽光洁,蒸熟后颗颗直立,香软可口,夏天长时间不会变味,在明清两代就已成为贡米。可惜的是,郑州凤凰台籼米由于产量低,加上品种退化,现在已经少有种植了。依附在土特产品身上的民间传说亦真亦幻,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为这些土特产品增添了瑰丽的传奇色彩,这种奇特的文化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土特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土特产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艺术理想,不少土特产本身就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历史文化名城淮阳,有一种驰名中外的泥泥狗。泥泥狗是太昊陵小泥塑的统称,原料为大平原上取之不竭的黄胶泥,全身涂黑底,然后以红、黄、白、绿、粉红五色,绘以点线结构的图案,有楚漆器纹、方格纹、古陶器画法等,造型有人面猴、对脸人、猴头燕、双头狗等,造型浑厚古朴,似拙实巧。泥泥狗不仅可供观赏,还有孔可吹奏,音韵浑厚。泥泥狗的来历源于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息和野性。1983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河南省民间艺术展览”中,泥泥狗一亮相便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评价其为“真图腾”、“活化石”、“现代的古文物”。泥泥狗是民间美术园地里携带有远古生命基因的常青树,对于研究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社会人类生存状况、风情习俗都有着独特的价值。泥泥狗不仅是民间选购、馈赠的吉祥物,也逐渐走进高雅的艺术殿堂,成为人们收藏的艺术珍品。

土特产林林总总,一部土特产的发展史,也是人类进化史和社会发展史,一部植物栽培史、医药史、营养学史和酿造史,一部民间美术史和文化史。

土特产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古往今来,人们之所以高度重视土特产的作用,既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位,更在于它的实用价值和不可估量的经济含量。一种土特产,往往会成为一个地方的代名词和名片,更何况,土特产的经济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可以创造出高额的经济效益,可以滋养一方水土。提起天津,人们不会不知道“狗不理”包子。创始于1858年的狗不理包子,现在已经拥有狗不理包子总店、大酒店、速冻食品销售中心、快餐有限公司及80余家特许连锁企业在内的大型企业集团,还在日本、韩国和美国开有分店。为了搞活机制,更好地发挥老字号的作用,2005年2月2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其拍卖,成交额高达1.06亿元。同理,久负盛名的开封小笼包子、洛阳水席也是河南著名的土特产和品牌,虽然经营效果并不理想,但对海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和内在的品牌价值却是不能低估的。

酒是人们社会生活和日常交往的必需品,河南一向是酒类生产大省,地产酒有白酒、葡

萄酒、药酒、养生酒、黄酒、米酒等,品牌有杜康、宋河、仰韶、赊店、豫坡、状元红等。其中,简称为“张宝林”的张弓、宝丰、林河名噪一时,“东奔西走,都喝宋河好酒”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但河南酒业一直处于多头出击、此消彼长的状态,始终没有做成像茅台、五粮液那样长盛不衰的品牌。诚然,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需要时间的检验和筛选。在大洋彼岸的东瀛,杜康不仅深受欢迎,而且成为酒的代名词。由于年代久远,古老的杜康酒早已失传。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发表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当晚,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用茅台酒举行招待会,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称“天下美酒,惟有杜康”。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伊川县加快了“恢复杜康为国增光”的杜康酒研发工作,伊川杜康正式列入国家计划。1973年,杜康在伊川问世,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周总理的夙愿。此后,汝阳和陕西白水也开始生产杜康酒,杜康从此陷入“两伊大战”和“三足鼎立”的被动局面。几十年来,杜康一直在中低档白酒市场中徘徊,三家生产企业常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打得焦头烂额,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早已不销售杜康酒。2004年6月30日,历时15年的“杜康”商标案终于落下帷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河南伊川杜康酒厂胜诉。这就意味着今后其他企业不得注册与杜康有关联的商标,但伊川杜康希望的独家使用权问题仍未能解决,纷争仍在所难免。据测算,杜康品牌价值50亿元,分开后也就价值1亿元。15年的品牌争夺和苦斗,让杜康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失去了市场份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受到贬损,这是令人非常惋惜的。尽管如此,杜康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其独具的魅力和价值是任何酒类都无法取代的,人们有理由期待杜康能够抓住新的历史机遇,能够成就大业。

朱仙镇木版年画同样是土生土长的河南名牌,是民族绘画中的一株奇葩。其产生于民间,兴盛于北宋时期,取材于现实生活、古代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及小说戏剧中的英雄豪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人们的审美爱好和需要,形成独具特色的画种,起着丰富生活、道德教化、美化节日等作用。朱仙镇年画在清代达到极盛,仅在朱仙镇及周围作坊就达300多家,年销量百万张以上,远销全国各地。朱仙镇的民间艺人还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开设木板年画作坊。汴梁、临安、建阳、平阳等地成为著名的版画印制和销售中心。史载一代名相司马光去世后,“京师市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四方皆遣人购之于京师,时画工有致富者”,可见社会上的需求量之大。之后历经兵燹火焚,朱仙镇年画渐于式微,如今只有几个老艺人苦心经营。难怪有识之士呼吁:抢救朱仙镇年画。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离开了朱仙镇年画这个主题,真不知道它还剩下什么,又如何复兴和发展。

开发土特产需要与时俱进

一个地方的土特产只有成为名牌时,其历史文化价值等才会被世人认识,其经济社会价值才得以体现。任何一种土特产的品牌都有一个长期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土特产湮灭了,或失去了价值,或被人们遗忘,同时又有新的土特产品牌成长和壮大。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土特产也需要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色,并接受市场的洗礼。在土特产品牌的保护和开发中,河南既有沉痛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

在今天的市场上,长城牌葡萄酒依然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它的产地标为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殊不知真正创立长城牌葡萄酒品牌的是河南民权葡萄酒厂。民权葡萄酒厂建于1958年,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着手开发国际市场畅销的干酒制作工艺,1976年,长城干白出口日本。此后,长城葡萄酒系列发展到干白、干红、甜红、甜白等8个品种,先后获省部级、国家级国际产品质量大赛等53项荣誉奖,成为中国18大名酒之一,1988年获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还被外交部列为国宴用酒。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企业没有出口自主权,长城葡萄酒由天津食品进出口公司代理。1993年5月,随着外贸体制改革,民权葡萄酒厂获进出口经营权。当年8月3日,在民权葡萄酒厂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天津公司为甲方,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为乙方,签订“长城”商标转让合同,约定从1994年1月1日起,乙方独家使用长城商标,民权葡萄酒厂被剥夺了使用自己创造的名牌商标的权利。民权葡萄酒厂得此消息深为震惊,认为“长城”之所以成为名牌,是外贸企业和生产厂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名牌产品就不可能有名牌商标。民权葡萄酒厂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多年来作出不懈的努力,“长城”已成为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艰难的法律诉讼,民权葡萄酒厂只获得暂时使用“长城”商标的许可。痛失“长城”商标,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重创,企业为了生存,只得重新注册“民权”牌商标。人们陌生的“民权”牌自然比不上“长城”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民权葡萄酒厂从此一蹶不振,1997年与香港五丰行共同组建合资企业,以求东山再起。而成立于1983年的怀来沙城葡萄酒厂独占“长城”牌商标,现已成为全国500家最大外商投资企业、国家520重点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冠名为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如果当时的民权葡萄酒厂多一点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好法律和政策,主动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后来的一切也许就不会发生。“花钱买教训”是人们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只是这种教训过于沉重。

让我们把目光再转向信阳毛尖。历史考古证明,信阳种植茶叶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文豪苏轼称“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信阳茶叶漂洋过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得金奖;1958年,“龙潭”牌特级、一级信阳毛尖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信阳毛尖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浓”夺总分第一名,在全国名茶两枚国家金奖金牌中,与西湖龙井并驾齐驱。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和马来西亚。如今,走遍全国各地都可以嗅到信阳毛尖的清香,信阳毛尖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成为信阳的支柱产业之一。信阳毛尖的成名和占领市场,得益于信阳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不遗余力的开发。1992年5月举办信阳第一届茶叶节,成为信阳毛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5月,信阳都要举办茶叶节,并在茶叶采摘、制作、包装等方面严格管理,统一注册和使用“信阳毛尖”商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用。信阳各级各地大力宣传信阳毛尖,不断提高信阳毛尖的知名度,制定和发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参数,发掘和创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信阳毛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几百万大别山儿女深受其惠。

土特产品牌保护和开发成功的范例在河南还有很多很多。现今几乎家家必备的调味品王守义十三香,最初不过是在街上叫卖的“五香八大味”,王守义父子抓住改革开放的商机,根据祖传秘方,采用20多种中药材香料,租摊加工销售十三香,生意越做越红火。1985年,王家父子重新设计十三香包装,1987年获国家工商局商标局颁发的注册证,后又购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引进计算机管理,相继开发出上百种系列产品,使十三香集团从当初的手工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员工2000多人、总资产2亿多元、年上缴税款1000万元的现代型企业。

传统土特产发展成为市场名牌,小商品做成大品牌,需要对土特产重新认识和定位,需要在探索中掌握驾驭市场的能力,需要引进先进的技艺和管理措施,需要超越自我的胆略和前瞻意识,需要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这就是信阳毛尖、十三香等成功品牌给予我们的启示。

45632158031023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章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我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河南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河南农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河南的农业的现状来看,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河南农业发展不足 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省的农业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3.8%,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自然灾害较重、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认证工作。农民收入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我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前农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现状一:目前,河南大多数地区仍是传统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这种底效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价格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它的农业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它更具有价格优势,使得省内的农产品受到外围市场的严重冲击 现状二:目前,河南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由于农民种粮成本投入大,而且直接受天气的影响,风险特别高,所以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虽然政府实施了许多惠农政策,但也阻碍不了人口流动的大潮,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山区,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有及少部分人在家看守着一亩三分地,就算在家种着几分地,但很多人还是把种粮作为副业,能自给就行了,大量耕地从此荒废。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日益明显,道路水泥化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同时,我省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由于农区广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已经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在这些耕地中污染土壤占了将近20%,近年来高化肥、农药用量的蔬菜、花卉、水果作物播种面积的高速增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环境污染,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 现状三:目前,河南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技投入也很有限,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既承担价格风险,同时还承担着自然的风险,也就是说经营者是靠天吃饭的,农产品的产量直接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在风调雨顺的好年份中,经营者都获丰收,产品价格自然也上不去,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产量上不来,收益与就上不来,甚至会出现倒挂的可能。 现状四: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并且产品单一,也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因而不能时刻把握市场信息,适当地调整营销策略;特色农产品基地逐渐壮大,但基地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来,我省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尽管基地面积上看数量较大,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板块。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部分板块基地建设起点低,

河南省内各城市特色

省内城市特色 以下业务内容,员工只做了解,如果有用户询问,可引导各地市114。开封 特色景观:龙亭、包公祠、清明上河园、铁塔等。 传统名菜:鲤鱼焙面、套四宝、清汤东坡肉、白扒豆腐等。 风味小吃:小笼包子、桶子鸡、五香风干兔肉、黄焖鱼、锅贴、羊肉炕馍、炒凉粉、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等。 土特产:汴梁西瓜、酱红萝卜、五香豆腐干、花生糕。 民间艺术:汴绣、官祠、木板年画等。 洛阳 特产:黄河鲤鱼、牛心柿、花菇、汝阳麻花、洛阳樱桃等。 风味名吃、传统名菜、传统名产:洛阳水席、洛阳牡丹燕菜、浆面条、鲤鱼跃龙门、新安烫面角、洛阳唐三彩等。其中洛阳大包子、烫面角、炸酱面被称为中华三小吃。 地方戏曲:古乐演奏、豫剧曲剧、河洛大鼓。 安阳 景区景点:殷墟博物院、人工天河-红旗渠风景区、袁林、岳飞庙、羑里城、二帝陵、太行大峡谷、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灵泉寺唐代双塔、修定寺塔等。 特色餐饮:道口烧鸡、老庙牛肉、安阳三熏、曹马芝麻糖。 地方小吃:粉浆饭、烩菜、皮渣、血糕、内黄灌肠、关家酥烧饼。信阳

景区景点:避暑山庄-鸡公山、豫南明珠--南湾湖、千年古刹--灵山寺、将军摇篮--新县。 地方文艺:信阳民歌、民舞、光州大鼓、信阳皮影。 信阳特产:茶中精品--信阳毛尖。 南阳 人文景观:武侯祠、医圣祠、汉画馆、内乡县衙、张衡墓、彭雪枫纪念馆。 自然景观:内乡宝天曼景区、内乡天心洞景区、西峡伏牛山景区、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桐柏淮源风景区、九龙沟风景区、南阳白河游览区。特色风味:南阳油茶、南阳黄牛、山茱萸、辛夷花、玄妙观斋菜、镇平烧鸡、博望锅盔、界中米醋、镇平黄酒、社旗三粉。 地方文艺:宛梆、大调曲子、三弦书、鼓词、锣鼓曲、槐书。 旅游商品:南阳地毯、南阳丝绸、南阳玉雕、南阳烙花、黄石砚。新乡 风景:人民公园、京华园、桃花林、万仙山、百泉、石门、白云寺比干庙、潞简王墓 新乡名吃:洧川豆腐、红闷羊肉。 土特产品:封芹、石榴、金银花。 焦作 风景名胜:云台山风景区、青天河风景区、神农山风景区、青龙峡景区、群英湖景区、焦作影视城。 土特产品:焦作陶瓷、博爱竹编、麦草画、韩愈砚、黄河泥澄砚、地

河南省气候与农业概况

河南气候与农业概述 赵方聪222011326032005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一班 摘要: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河南凭借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成为农业大省和主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但高频率,范围广,危害重的气候灾害气象也对农业经济带来了直接而又严重的影响,分析研究农业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气候灾害的不利影响的治理措施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参考了相关气候资源的研究,从河南地区的光照,太阳辐射,降雨量,蒸发量,湿润程度方面介绍河南气候特征并分析与气候形成有关的因素,描述了河南在此气候特征下形成的农业生产状况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灾害的主要预防治理措施。 关键词:气候特征农业特征灾害防治 The summary 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agriculture in Henan Zhao Fang cong 222011326032005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Abstract: Adequate light, heat, water and fertile l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Henan become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the main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with the climatic and geographic advantages. However, high frequency, wide range and heavy damag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ring about a direct and serious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climate as well as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thesis referring to the study of climate resources not only introduce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Henan in the respect of solar radiation,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moisture level but also analyses factors related to formation of the climate. Additionally, it describes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clim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features disaster prevention 1.河南省地理位置 河南,简称"豫",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4%)。河南省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千米以上,东部为平原,海拔在百米之下。北、西、南三面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跨越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山水相连。 2.河南气候特征

河南省农作物耕地面积及产量的统计分析资料

河南省农作物耕种面积及产量的统计分析 赵佩佩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粮食,立国之本;本,根之所在也.有本才有根,有了根才能茁壮成长。固然,只有保证有充足的粮食,国家向前发展的脚步才能更加稳健。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有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以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本文主要通过2001-2013年河南年鉴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种类及各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作比较并结合当前情况分析河南省农作物播种及生产所面临的形势,最后结合实际给出相应的对策。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常用耕地面积2000-2005年后有所增加这是由于新开荒地面积的增加,2005年后趋于平缓,这是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作物播种2010年后趋于平缓,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务农人员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平缓。但是播种种类有所变化,棉花的播种量明显在减少,由2006年的748.20千公顷减到2012年的256.67千公顷,减少了0.65倍。蔬菜,油料,粮食作物浮动范围不是很大。从单产量来看,粮食、瓜果、蔬菜产量占很大的优势。本文主要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研究播种面积的变化。最后得出我们全省应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的产量,加快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的竞争力。 关键词: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种类 1 前言 2010年10月18日我国颁布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1]。规划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走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有中国自己独特的特色,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改革现代已有的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发展高产量作物、优质农作物、保证高效的生产率、生产时的生态化以及从事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2]。“十二五”规划的颁布为农业产业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确定了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发展农村经济,没有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村,是缺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经济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经济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责任的。发展农业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粮食危机慢慢向人们走来。一个月间,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上涨率就超过了50%,商品交易所的小麦价格年涨幅曾高达140%以上,飙升的粮价在许多国家引发抗议和骚乱。印度经济学家派?潘南第卡说,“我们过去一直对6000万吨的粮食储备感到沾沾自喜,但现在储备粮仓就快空了[3]。”面对这一些危机,中国的老百姓丝毫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国内粮食的自给率高达95%。在这场被称为“一场飓风”的危机中,河南的中原沃土成为粮食安全的国家之锚。截至到2007年,河南粮食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是中国粮食发展史上第一个实现千亿斤的省,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中国大陆人吃的每10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河南[4]。” 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粮仓,河南再次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中原熟而天下足”[5]。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农业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对我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河南省作为全国第

河南地方特色工艺品 河南特色赏玩品 河南地方知名特产

河南地方特色工艺品河南特色赏玩品河南地方知名特产 当我们走出河南这片宁土,在他乡工作、出差、学习,免不了的要与领导、朋友、客户联络感情,那肯定就需要一些河南家乡特色的产品,哒哒们对家乡地方特色工艺品知多少呢?河南地方知名特产是有很多的,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河南各地方最具特色的工艺品。 郑州青铜器 我国汉代以前,金属产品主要为青铜器,青铜器的主要运用是作为祭祀、武器、和农具。总之在当时其在礼仪上的运用非常广泛。如黄钟大吕具为青铜器,青铜器在安阳出土最多,例如最为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而仿制的青铜器物也多以其为原型制作。 开封汴绣 “汴绣”又称“宋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000年的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后蜀时得到锦工200余,故在京师汴梁(今开封)设“绫锦院”安置其生产。其后慢慢汇聚天下绣工,特别江、川、湖州尤多。至太宗后期,已经极具规模,高手齐聚。其生产专供皇室,高官,显要使用。上游所好,下必甚焉。其绣法开始在民间盛行,各方带动,其绣法、市场独占当时魁首。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绣种。 洛阳手工牡丹瓷 谈到河南特色自然少不了洛阳牡丹。可谓是洛阳牡丹甲天下,从古至今为人公认。花儿离开枝头便不能长久保持美丽,赠送牡丹本可以极为风雅而且寓意美好,但气候水土的限制让它无法普及,一涵礼品选择了手工牡丹瓷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形象极为类似真花(其叶片,花瓣纹理形状都是仿照真实牡丹手工塑型的)且便于携带,可长久欣赏。 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 朱仙镇木板年画,可以上推到唐朝李世民时候宫廷张贴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开始。朱仙镇木板年画为中国木板年画的鼻祖,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种为神祗图案,如门神秦琼敬德,灶君等;第二中。为民间故事传说汇聚图 案,如三娘教子,凤兰香等,第三类为吉祥画,多娃娃,仕女。例如步步生莲,连年有余等。朱仙镇木板年画其鼎盛时期是在明代。现在很多工艺已经失传,故而作为河南特色的文化礼品,诛仙木板年画的集合本具有很高的 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驻马店麦秆瓶 麦秆瓶为麦秆画一个品类,其奖麦秆画技术运用到观赏瓶赏,以麦秆画独有的韵味和观赏瓶结合相互点缀。可以用于装饰门店、客厅、办公室、书房、卧室等。 小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地区已经普遍存在,经过民间艺术的不断升华,最终走入宫廷。成为皇室专用贡品。后来朝代更替中几乎失传,现在起工艺以河南驻马店地区为代表的麦秆画、麦秆瓶工艺品同样可以作为河南特 色文化礼品赠送。 南阳独玉 河南南阳独玉又称为“独山玉”、“南阳玉”、“河南玉”,产于河南南阳独山故此得名,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同大部分玉石相似,独山玉的品质评价仍以颜色、透明度、质地、块度为依据,在商业上将原料分为特级及一级、二级和三级四个级别。高品质独山玉要求质地致密、细腻、无裂纹、无白筋及杂质,颜色单一、均匀,以类似翡翠的翠绿为最佳。透明度以半透明和近透明为上品,块度愈大愈好。

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

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论文 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 现状与趋势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描述了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分析了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 河南省是农机应用大省,农机拥有总量占全国1/9。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在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成长动力不断增强和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等多重利好共同作用下,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中的作用日渐突出。2002—2011年,河南省大中型拖拉机从2002年的7.84万台增长到2011年的31.1万,增长400%,大中型配套农具从14万台(套)发展到73万台(套),增长521%,联合收割机从3.66万台发展到15.77万台,增长431%,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河南省农机化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新世纪以来,粮食总产量连续迈上900亿斤和1000亿斤两个台阶,连续8年增产,连续6年超千亿斤做出了重要贡献。 2.1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有效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近年来,河南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主攻难点,突破弱点,着力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继“十五”末,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到2011年底,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8%,年均提高近三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持续提高。农机装备结构显著优化,农机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灌溉、植保、畜牧、水产、林果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机械化也取得重要进展。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做到了定量、定位、适时、保质完成农业生产作业,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吸纳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2.1.2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了关键载体作用。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有效推动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推动先进农业技术标准化、

世界水利发展史

世界水利史-正文 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水利事业源远流长(见)。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水利事业可上溯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水利遗迹距今也有两三千年以上。埃及和巴比伦的水利技术以后传播到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以后传遍欧美各国。公元前 3世纪的对水的浮力理论,和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对水流理论都作出了贡献。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发明了硅酸盐水泥,从而带动了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水电站。进入20世纪以后,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开始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评估;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安排施工进度和评价区域性水资源;利用光弹模型分析和设计水工结构;利用、和渗灌等节省灌溉用水;利用遥感、超声波等手段分析、鉴定大型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等。在工程建设中,20世纪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具有大型化、综合化、跨流域、多目标等特点。 灌溉人类很早就利用河水发展。四大文明古国都出现在大河流域,以灌溉为古代文明的基础。一般来说,早期的灌溉都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引水灌溉或建造水库、调洪灌溉。世界灌溉事业近 200年来发展很快。1800年左右,全世界有灌溉面积800万公顷。20世纪初提高到4800万公顷。1949年达到9200万公顷,60年代末超过 2亿公顷。突出的节水新技术有喷灌、滴灌等。 非洲尼罗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利用尼罗河水位变化的规律发展洪水漫灌。公元前2300年前后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通过优素福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经调蓄后用于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19世纪初,埃及引种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1826年开始改建旧的引洪漫灌系统,进行常年灌溉。1902年阿斯旺坝建成以后,又由水库引水进行常年灌溉。1970年建成新的阿斯旺高坝,常年灌溉渠道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灌溉更有保证,并解决了防洪问题,每年还可发电100亿kW·h。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灌溉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巴比伦时期。由于幼发拉底河的高程普遍超过底格里斯河,因而对开挖灌渠十分有利。最早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坡度平缓的渠道网。约公元前2000年,汉穆拉比时代已有了完整的灌溉渠系。干渠用砖衬砌,用沥青勾缝。当时的灌溉面积达260万公顷以上,养育着1500~2000万人口。干渠兼有通航与防洪的作用。当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还专门对堤防失修、冲毁土地的责任者作出了赔偿损失的具体规定。约公元前1000年兴建的钮姆卢水库可向两岸的渠系供水,有些渠道深达10~16m,宽达120m。公元前600~560年间,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采用了细密的雨滴灌溉,类似现代的喷灌。 公元前 539年,巴比伦被波斯征服,灌溉系统失修,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公元初期,波斯的萨珊王朝修四大干渠引幼发拉底河水,灌溉今伊拉克中部地区。629年,两河流域出现大洪水,冲毁纽姆卢水库,不久阿拉伯人征服两河流域地区,着手改进旧渠系,逐步恢复灌溉。1258年,蒙古人占据了两河流域,灌溉系统遭到破坏。直至20世纪,两河流域

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状 况研究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论文题目: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摘要 河南农村经济目前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着增加。但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临新的发展,必须在宏观经济指导下,对农业结构继续加以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使全省绝大多数农民稳步进入小康,以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之一。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局面。 关键词:河南;农业;农村经济;城乡协调;发展 Abstract: Nowadays,thereismuchimprovementintheagriculturalbasicfacilitiesandt hecomprehensiveproductioncapacity.Buttheper- capitalincomeoftheformer’sfamilyremainslowerthanthenationalaverageleve l.Guidedbythemacroeconomics,itisnecessarytooptimizethestructureofagricu lture,tointensifytheconstructureoffoundmentalinstallationandtoinvestsci enceandtechnology.ThenmostofformersinHenanprovincewillleadarelativelyco mfortablelife.Anewstageofdevelopmentineconomycoordinationwillprevailint ownsandcities.Atpresent,China'sagriculturalandruraleconomicdevelopment, oneofthebestperiodinhistory.Newruralreform,developmentlongwaytogo,wemus tupholdthe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asguidance,dosolidwork,innovati on,andconstantlyopenupagriculturalandruraleconomicdevelopmentsituation. Keywords:countrysideofHenan;countrysideeconomy;harmoniousdevelopment 目录

河南焦作土特产大全

河南焦作土特产大全 河南省焦作市北倚太行,南临黄河,沁、丹两河贯穿其中,全境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层深厚,气候温和,地下水丰富。这一地区独特的土壤、阳光、水、气候等自然条件,培育出了焦作当地独特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 四大怀药 焦作市行政区域处沁河下游,南濒黄河,北依太行,土壤肥沃,四季温差明显,很早就有种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种中药材的传统习惯。四大怀药以悠久历史和优秀品质迅速闻名全国,明清时期贵为宫廷贡品。 怀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取根块入药。鲜地黄直接焙干,称生地,有很高的清热凉血医效。《神农本1草经》说它:“久服轻身不老,生者优良。”近代有关资料记载,怀地黄还有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的功效。经加工后的熟地黄,生精血,补肝肾,填骨髓,长肌肉,是很好的补益药。 怀牛膝以其茎部有节似牛膝而得名,药用根部。牛膝药效甚高,主利腰肾、通经络、破淤活血、消积导滞、清利二便。《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久服轻身耐老”。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说:“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也,言其药效如牛之力。”近代医药学认为,怀牛膝对子宫、肠管有一定的加强收缩及止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效果。对外围血管扩张也有一定的作用。 怀山药,根块圆而细长,可供食用。汁少粉多,煎煮不败,甘甜可口,其营养成份居蔬菜之冠。逢年过节,请客设宴,作拔丝山药、糖山药等招待宾客,是一种理想的佳肴。干山药作药用,有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和五劳七伤的功能。近代科学认为,怀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糖蛋白、胆硷、维生素丙等多种营养成份,是滋补强身、疗食相兼的佳品。山药蛋和根块有同等功效。 怀菊花,花、叶、茎皆可入药。古代医学认为,怀菊花得天地之清气,含金水之精英,饱经露霜、备受四气、善清上焦邪热、疏风解毒,清肝明目,安肠胃,调四肢,解渴消毒。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益寿。近代临床报道:用开水冲泡作茶饮,对高血压、头痛、失眠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四大怀药”通过东南亚国际市场行销世界各地,久负盛名,国外称之为“怀参”,和“人参”等相提并论,可见其被珍视程度。特别是怀山药,日本、欧美各国称为“华”药,以高级滋补品和馈赠品誉满全球。博爱竹器博爱竹器(也叫清化竹器),以“清化竹器”而驰名。博爱竹器,包括许良、上庄、磨头3个乡30多个村庄的所有竹器产品约有200余种。 博爱竹器 有悠久的历史、制作工艺较高,早在封建王朝时,博爱的竹器有些已列为“贡品”,供宫廷使用。民国三年(1914年),博爱竹器还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 土鳖网·河南特产https://www.360docs.net/doc/b47792696.html,

【免费下载】论 河 南 农 业 的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章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我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河南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河南农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河南的农业的现状来看,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河南农业发展不足 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 业生产力,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省的农业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3.8%,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自然灾害较重、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认证工作。农民收入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我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前农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现状一:目前,河南大多数地区仍是传统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这种底效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价格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它的农业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它更具有价格优势,使得省内的农产品受到外围市场的严重冲击

河南土特产

xx 土特产 河南有很多名优特产品,如原阳大米、新郑大枣、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信阳毛尖、确山板栗、洛阳樱桃、郑州蜜桃、南阳月季、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林县山楂、内乡山茱萸、西峡琥珀、洛阳牡丹、民权葡萄、永城辣椒、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等,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为大家介绍: xx 特产【xx 红枣】: 在北方水果中,流传着“临潼石榴砀山梨,新郑红枣甜似蜜”的说法。 新郑红枣名闻遐迩。这里的灰枣、鸡心小枣,以其核小、肉厚、弹性好、含糖量高、维生素含量高而驰名中外。它既可制成各种风味食品,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用红枣可做蒸糕、枣馍、八宝饭,年节时可蒸成枣山,端午节可做粽子,开胃可口,还可加工成焦枣、蜜枣、酥枣、金丝蜜枣、无核糖枣及枣酒、枣香精、枣罐头、枣片、枣醋等多种副食品和饮料。用灰枣加工的焦枣,食之酥脆,满口香甜,久放不坏,是旅游的理想食品。特产枣花蜜,性平味甘,能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缓女急,是医用佳品,销售至日本、西欧和美国。 新郑鲜枣含糖量达20—36%,干枣高达60—80%,比甜菜、甘蔗的含糖量还高,敢和新疆哈蜜瓜和葡萄干媲美。维生素C 的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比苹果、桃子高一百倍左右,比柑桔高7—8倍,享有活维生素C丸”之誉。维生素P 的含量是百果之冠。民间谚语: “一天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 【xx 釉米】凤凰台釉米,产于郑州东郊的凤凰台村。其米一头粗大,一头尖细,色泽洁白而有光,蒸熟后颗颗直立,香气扑鼻,吃起来香软可口,食后香味绵绵。夏天的剩饭还不易变味。据说,在明清两代已成为“贡米”。当年,慈僖太后品尝时,见碗里的联并非直立,便勃然大怒,要定郑县令和乡民欺君罪,郑县令闻讯速派名厨进京,厨师先慢慢晃动米碗,再上笼蒸熟,慈禧太后见碗里的米亭亭玉立,才免罪。解放后,凤凰台人民扬眉吐气,1960 年,他们精心碾了一百斤凤凰台籼米,敬献给毛主席。 关丁凤凰台籼米的起源史无考,当地人民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很旱以前,那里是一个

浅析河南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预测

浅析河南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预测 摘要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人口大省,通过实现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能够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更还的解决三农问题。当前虽然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农民素质不高、农户与企业之间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等问题,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企业与农民之间要建立起真正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人才队伍;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本文根据河南农业的实际情况,探讨河南农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同时展望河南农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业发展现状措施前景 发展现代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途径。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认清农业发展的现状,科学界定现代农业的功能,合理规划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我省农业发展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站到了粮食‘十连丰’、农民收入‘十连增’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日益增多。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好,发展好我省农业,促进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改善,为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必须对农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一、我省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其明显的特征是:农业资源相对不足,人多地少,耕

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05-06-08 作者简介:马兰(1959-),女,河南滑县人,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规划研究 文章编号:1004-3918(2005)05-0778-03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马 兰, 蔡建霞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 摘 要:概述了河南农业现状,通过对河南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优化农业结 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等对策是河南农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结构;农村人口转移;河南 中图分类号:F 31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拥有12亿人口,9亿农民的大国,农业基础地位和作用尤为显著 而河南是全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耕地和播种面积不断减少,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农产品总产量仍有较大发展,尽管如此,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比如,生产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生产条件差、农副产品加工业滞后等等 因此,开展对河南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农业发展的现状 河南是农业大省,2001年粮食总产量4119.9万吨[1],居全国第一位 但同年全省人口9555万人,亦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2001年河南农村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4764.4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和农用汽车分别拥有207.9万台和5.75万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451.86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6%,为1980年的1.3倍 其中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352.3万公顷,为1980年的1.8倍,农业抗灾能力显著增强 2001年全省除灾面积近181.4万公顷,占当年成灾面积的86%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36431平方公里,治理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66.1% 盐碱地治理总面积已达67.81万公顷,占同年盐碱耕地总面积的84% 全省农田防护林带已增加到3291.17公顷 全省农村林木覆盖率达19.83%,农业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2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在短缺经济时代,河南各地都以粮为纲,种植业所占比重大,畜牧业所占比重小,不管资源条件如何,搞的都是 小而全 、 杂货铺 ,没有特色,没有比较优势,资源利用率低 在发展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情况下,这种格局正在逐渐打破,基本格局开始由粮食 一元结构 向农经饲 三元结构 转化 随着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的解决,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主要矛盾,已从供给短缺、需求无法选择的数量性问题转化为因供求之间品种、品质不适应而产生的结构性问题 供求关系的这种变化,使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制约问题已凸现出来 主要表现是,大宗农产品因大量积压、滞销,价格回升乏力 这种低消费水平下的粮食过剩,已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2.2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从历史上看,河南每遇重大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水平就会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以来,每年成灾面积约为158.7万公顷,旱灾多于涝灾 在旱灾年份,受旱减产近3成的农田在13 3.3万公顷以上,减产粮食平均10-15亿公斤 涝灾最重的年份,成灾面积在266万公顷以上 最严重的1994年达868.7万公顷 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农田基本设施水平的不同,各地受灾、成灾面积极不均匀 如1998年全省受灾面积累计达64 4.56万公顷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的影响,河南农业资源短缺状况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河南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我国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河南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4 2.3 农副产品加工业滞后 我国农产品加工近几年有了较大发展,在整个农业产值的比重已达到28%以上,但我国农产品加工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 第23卷 第5期2005年10月 河 南 科 学H ENAN SCIENCE Vol.23 No.5Oct.2005

世界农业大国

第一章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第一节世界农业大国 [教学目标] 1、知道农业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我国是农业大国,各项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3、理解现代化的农业发展 [重点和难点] 1、衣食住行与农业息息相关 2、现代化的农业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课件演示、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从事农业生产了,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一章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第一节世界农业大国 (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总结):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板书)一、农业与“衣食住行”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 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 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造酒,是酿造工业) 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 (展示)农机作业图片 (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 (回答)(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农村经济2007.专刊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张广智王军茂魏国强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对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及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加工总量不足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提出了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注入、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河南省 现代农业 基础设施 政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业人口大省,其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一、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现状 1.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近年来,河南省先后对30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开工建设了盘石头、燕山等大中型水库,对19个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平原地区实施了平原井灌项目。2006年,全省机电井数达到12 2.52万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372.43万亩,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5862.87万亩,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9%、4%和5.8%;全省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4 3.7%、50.1%和28.5%。 2.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98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400亿公斤之后,连续多年稳定在这一水平之上(2003年除外),2004~2006年连续3年实现丰产丰收,2005年、2006年分别登上450亿公斤和500亿公斤两个台阶。2006年总产量达到505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1%。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19.5亿公斤,连续第二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全省粮食再次夺取大丰收,不仅解决了全省近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3.水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50.8万亩,比2006年增加5.4万亩;生产鱼苗46.1亿尾,增加5.4亿尾;培育鱼种26.1亿尾,增加3.7亿尾;投放鱼种23.9亿尾,增加1.1亿尾;新建鱼池3万亩,改造鱼池19万亩;培训人员3.9万人次。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8.5万吨,实现水产行业总产值95亿元,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 4.特色、绿色农产品初具规模。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水果、花卉、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其基地建设都已初具规模。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油料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蔬菜面积居全国第二位,总产量居全 - 6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