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人格观

健康的人格观
健康的人格观

人格心理学结课论文

何为健康的人格观?

人格有变态人格和健康人格之分,健康人格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概括,这种抽象概括来自于对许多健康个体人格的研究,来自对许多心理变态者人格的研究,也来自对社会上杰出的理想人物人格的研究。下面我想谈谈本学期学习中了解到的几个人格心理学家的健康人格观:

一、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

(1)本我自我超我

后期的弗洛伊德对自己的人格结构说作了较大的修改,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的新概念。本我完全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的。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快乐,坚守“快乐原则”。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它派生于本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自我过程具有逻辑性、符合现实的特点,坚守“现实原则”。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是超我,它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超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理想,另一个是良心。超我坚守“至善原则”。

(2)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性心理发展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以及生殖期。弗洛伊德把前四个性心理发展阶段统称为“前生殖期”,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称为“生殖期”。与生殖阶段相应的人格特征被称为生殖型特征,生殖型人格是弗洛伊德最推崇的理想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的人,不仅在性的方面,而且在心理和社会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他们有能力建立完美的爱情生活,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换句话说,具有生殖型性格的人,有能力控制和引导他们自身的大量力比多能量,使之通过升华的途径释放出来,为人类社会文明和共同福利作出贡献。

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1)生活风格

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志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阿德勒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程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统治

——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和社会利益型。其中,只有第四种人才具有正确的社会兴趣,有希望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阿德勒认为,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已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并且概括了三种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和潜意识梦境的分析。总之,在阿德勒看来,认识和理解了某个人的生活风格,就意味着把握了个体的本质,实现了理解人性的目的。

(2)创造性自我

阿德勒认为,遗传与环境只能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因为即使具有相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很难保证每一个体都能发展成相同的性格。为此,阿德勒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他认为,人不是遗传作用和环境影响的消极接受者,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可以创造性的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遗传和环境只是提供人创造自己人格的“大厦”的“砖瓦”或材料,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来建设自己,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在这一方面,阿德勒的自我选择观与存在哲学形成了共识,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三、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之父)

人格的终身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他根据这三个过程的演化,把人格分为八个阶段,表明一个完整的人生周期: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3)主动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单

(7)繁殖对停滞

(8)自我整合对失望

埃里克森认为,前七个阶段都能顺利度过的人,具有充实、幸福生活和

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感到人生的充实和完善。

四、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

孤独感、逃避自由与积极自由、性格取向——

弗洛姆认为,性格取向形成于个体满足自身安全需要和克服孤独感的过程中。当某种克服孤独的措施长期稳定的运用,就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取向。

面对个性化过程带来的孤独感,人们可以采用的措施和方法可能很多,但从自由角度来看不外乎两种:一是逃避自由,二是崇尚积极自由。弗洛姆主张人们应该积极地去拥抱自由,而不是逃避自由。弗洛姆将人的性格分为非生产性取向和生产性取向。非生产性取向有四种: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和市场取向。生产性取向的人关心的是人的潜能的实现,其性格特征体现在思维、工作和情感过程中。生产性的思维即理性思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生产性的工作不是为了活下去或因强权所迫,也不是为了克服空虚,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潜能。健康的人格就是能够自发性的爱和工作。自发性是达到积极自由和实现自己潜力的关键,而认识自己并成为自己是获得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

五、荣格(分析心理学)

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

荣格认为,作为整体的人格,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即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那个部分,一时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个体的个性化过程,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在这种个性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人格因素,就是自我。自我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挑选出个体意识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与淘汰,自我保证了人格的统一性与连续性,同时,也在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塑造着新的自我。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个体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谓情结,就是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情结可能同时具有消极或积极作用。荣格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病人解开情结,把人从情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荣格最具原

创性的思想就是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理论。集体潜意识也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包括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持下来。荣格强调了人格的整体性,他虽然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但是这些人格成分并不是各自独立、毫无联系的,它们是在“自性”

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对正确的理解完整的人格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六、奥尔波特(特质论)

健康人格——

奥尔波特极力主张健康的人格不能由动物、儿童、神经症的研究引申而来。神经症和健康人的动机之不同,在于前者的动机在过去,而后者的动机在未来。奥尔波特指出,健康的人格具有六个特点:

(1)自我广延的能力。健康成人参加活动的范围广泛,他们有许多朋友和爱好,并且在政治、社会或宗教活动方面页颇为积极。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健康成人与别人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没有占有欲和嫉妒心。他们具有同情心,能够容忍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们对自己具有积极的意象,即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对自己乐观的态度。

(4)具有现实性知觉。健康成人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这种人看待情境及顺应情境都极为明白,是“明白人”,而不是“糊涂人”。

(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健康成人对自己的所有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清楚和准确,他们了解真正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知道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之间的差别。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成人需要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奥尔波特认为,这种人生定向在性质上不一定是宗教的,意识形态、哲学、信仰、生活的预感或前景都能对人的一切

行动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

七、马斯洛(人本论)

(1)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人格理论的中心事动机理论,也就是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的动机称为需要,人体价值体系中有两类需要,一是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一是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这两类需要分为七个层次,以金字塔的结构形式排列,金字塔的底部是生理需要,以上分别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最顶端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高级需要优势并不是在低级需要完全满足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在强行或有意剥夺、放弃,以及压抑低级需要及其满足之后出现。马斯洛指出,需要的发展是连续的、重叠的和波浪式地向前推进的。需要的层次越高,爱的趋同范围就越广,其社会价值也就越大,自私成分越少。马斯洛假定机体内有一种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的积极倾向,如果一个健康机体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它摆脱了束缚,就会去追求自我实现。

(2)自我实现的理论

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成为你自己就是自我实现的实质含义。经过观察和整体分析,马斯洛概括出自我实现者的以下15种人格特征:

①准确的认识现实

②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与周围世界

③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④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⑤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

⑥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

⑦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⑧经常能够产生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

⑨对人类的认同、同情与关爱

⑩具有深厚的个人友谊

⑾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

⑿具有强烈的道德感

⒀具有哲理的和善意的幽默感

⒁富于创造性

⒂具有抵制和批判现存社会文化的精神

马斯洛认为,许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是因为他们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限制。从外部条件来看,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一个人要登上这一需要层次的顶峰,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来满足其较低层次的基本需要;从个人主观内部条件来看,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够自我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主观的问题与缺陷导致的。马斯洛在其《人性能达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八条具体途径或方法:

①通过全身心的投入或献身于某一工作或事业,彻底忘记自己的伪

装和角色,真正进入“无我”的境界,从而完完全全成为自己。

②每当面临前进和倒退、成长与安全的选择时,要尽量作出前进和

成长的选择,而不是安全和退缩。

③要有高度的自发性,倾听自己内在冲动的呼唤,任其显露出来,

而不是倾听父母、老师和领导等外部权威的声音。

④在怀疑时要诚实的说出来而不要隐晦,因为你的顺从也要承担责

任。

⑤从小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⑥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终极状态,而且是一个实现个人潜能的过

程。

⑦高峰体验非常短暂,但对于自我实现的意义重大。

⑧要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马斯洛研究的是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变态的人或动物,他提出了人性本善,人类生活中存在着对真理、善良、美好事物的追求。

八、罗杰斯(人本论)

(1)人格发展的基础

罗杰斯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成长、变化的潜能,这种潜能是独一无二的,且会引导人的所有行为,这是罗杰斯自

我实现理论的核心主题。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建立在两个重要的理论假设基础上:第一,人的行为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倾向的制约;第二,所有人都需要积极的看待。

(2)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

自我实现倾向是生命之驱动力量,使人更加成熟、更加独立,成为机能完善者的人,而机能完善者的人是依照机体内部估价过程而不是外在价值条件生活的人。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者的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经验开放。机能完善者不需要防御机制,所有经验都是被准确的

符号化而成为意识。

②自我协调。机能完善者的自我结构与经验协调一致,并且具有灵

活性,以便同化新的经验。

③机体估价过程。机能完善者以自己的实现倾向作为估价经验的参

考体系,不在乎世人的价值条件。

④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机能完善者时时刻刻对自己的经验和行

为都给予积极肯定,他们不觉得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在冲动。、

⑤与同事和睦相处。机能完善者乐于给他人以无条件的积极看待,

同情他人,为他人所喜爱。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机能完善者的人呢?罗杰斯认为关键在于自我结构与经验的协调一致。这就要求有一个无条件积极看待的成长环境。个体充分发挥潜能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认为在走向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人具有以下特征:对经验日益开放;越来越重视存在的经验;对自己机体的信赖不断增强。

罗杰斯后来更多的研究政治文化问题,在机能完善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正在出现的一种“政治上的新人”概念,这种人更接近具体的社会生活。其特点如下:

①他们诚恳而具有开放性,反对政府、广告、教会等的欺骗和虚伪,

反对高度结构化的、迂腐的官僚体制。

②他们对物质享受和物质报酬很冷漠,对名利地位也不感兴趣,他

们只愿意保持平等的关系。

③他们关心他人,渴望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他们虽强调科学、

技术会促进人类的幸福,但是反对用技术去伤害自然和环境。

④他们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不信任外界的权威,即使是对待法律也

仅仅在感觉这样做是对的情况下才去服从。

⑤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的本质就是变化。他们永远处在发展的状况

中,期望改变不合理的政治状况和社会制度。

罗杰斯建立了一个人格改变的新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有以基本健康的方式、成长、改变的独特潜能。

这些只是我个人对于各个人格心理学家健康人格观的简单总结,内容难免会有所偏颇,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指点。

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

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有句名言,“同样的火候,使黄油融化,使鸡蛋变硬。”他创立了人格特质学。他反对精神分析学的观点,认为人格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形成的东西,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力组织。他认为人格是由心理及生物结构组成,其各方面都是连续的。为此,他将健康的人格归纳成如下六个特点。 同志们自行对照吧 (1)自我广延的能力(cpadty for self extension);健康成人参加活动的范围极广。他们有许多朋友、许多爱好,并且在政治、社会成宗教活动方面也颇为积极.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健康成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没有占有感,无嫉妒心。这种人也有同情心,他们能容忍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与信念上的主要差别。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自我承认)。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们对自己也具有积极的意象。所谓自我意象,即自我形象或对自己的看法。 (4)表现具有现实性知觉。健康成人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的实在情况,而不是报据自己的以往留存的消极元意象或希望那样

来看待事物。这种人看待情境及顺应情境都是极为明白的,是‘明白人’,不是‘糊涂人’。 (5)具有自我客体化的表现.健康成人对自己的所有和所缺都十分清楚和准确。他们理解真正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他们也知道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之间的差别.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成人需要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阿尔波特认为这种定向在性质上不一定是宗教性质的.意识形态、哲学,信条,生括的预感或前景都能对人的—切行动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 阿尔波特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他还花了不少精力投入"成熟者"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强烈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残缺心理学",价值研究是人格特质理论应用的一项重要工作。阿尔波特相信一个人的努力、希望和生活意义都出于自身的价值观。他发展了斯普伦格“人的类型”(1922年)的原意,不把人们看作是六种价值观中某种类型的人,而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的六种基本的可变价值方向,它们以不同的程度建构于生活的一致性之中。 六种价值方向的表现如下: 1、理论型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健康人格的概念,分析人格的特征和影响健康人格的因素,从而阐述了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给出了作者的观点——塑造健康人格要从自身、家庭、社会多个角度入手,发挥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健康人格塑造 1 前言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而人的个性实际上就是这个人的“人格”。一个人的人格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一生的命运,而大众的人格取向将对社会的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社会中如果有很多粗野、暴躁、贪婪、消极特征人格的人,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不和谐、不稳定的,它可能会出现犯罪率高、道德沦丧、社会文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可能;而社会中如果是自信、礼貌、勤奋、坚毅的人格占主导,那么这个社会必将是欣欣向荣、发达文明、和谐稳定的。为了我们所处的社会能够是光明健康、和谐稳定的,我们应该致力于如何塑造健康人格的研究,并且从自身、家庭、社会多个角度共同努力,使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的人格。 2 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2.1人格的含义 想要探讨塑造健康人格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格。在心理学的意义上,人格的含义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综合,包括需要、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各个方面。表层结构表现为品德、爱好、信念、理性、意志、情趣等;深层结构表现为性格、气质、风格等。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它包含了人的知识层次、道德水准、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等多个方面,而在这些方面的综合作用下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格。 2.2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有一般特征,如勇敢、忠诚、纪律性等,以及与此相反的懦弱、奸诈、散漫性等;对人方面的特征,如集体性、同情性、礼貌等,以及与此相反的孤僻性、冷酷性、粗野等;对己方面的特征,如自尊心、自律性、克己等,以及与此相反的无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740)this.width=740"border=undefined> 本我id:- 為個體與生俱來的一種人格原始基礎,是主要心裡動力的能量所在地,日後分化 出自我及超我的母體;行為動機只在追求生物性需要的滿足與避免痛苦。 本我不能忍受任何因緊張造成的能量上升,並會立即的用一切手段來降低這種緊 張的能量,恢復系統原有舒適、穩定的低能量,即稱作「唯樂原則Pleasureprinciple 」。 運作的方式有兩種:- a)一種為天生對刺激之生理反應如打噴嚏等之「反射動作」; b)另一種為處理較複雜的心理反應,當緊張的能量上升時形成一種可以消

除該緊張 之物體之影像以釋放該張力(dischargetension)稱作「初級歷程」。 Freud將本我稱作「純綷的精神現實」它對客觀現實沒有任何概念。 自我ego:- 自我的出現是來自有機體必需去面對及處理外在現實世界受現實的需要;在飢餓 沒有被滿足前,人們必需去想辦法弄到食物,這意味著他必需去分辦他憶中食物影像 與真的食物之不同,並將之轉換成可以協助他找到外在世界食物的知覺。 自我遵循「現實原則」並以「次級歷程」的方式運作;「現實原則」的目的在於 保持可滿足需求之客體被發現前之緊張狀態,「現實原則」所講求的是效果不管經驗 是否真實存在,而「享樂原則」只對經驗到快樂或痛苦感興趣。 而「次級歷程」,是一種現實的想法,控制認知及智力等高級心理歷程。主

要功 能為符合現實環境調節本我之原始需要,及抑制不能為超我所接受之衝動,與調節本 我與超我間之衝突。 自我可以說是人格的總經理(executive),因為它可以說是行動出現的管道,但 它仍無法脫離本我的獨立存在。 超我superego:- 來自社會環境中經由獎勵與懲罰的歷程而建立的是傳統道德及規範的代表,如個 人的行為與超我的自律標準不符,即會受到良心的譴責。父母的道德標準會內射成超 我的次系統叫「理想自我ego-ideal」,良心透過讓個人感到自豪或罪惡來獎勵或處 罰他。

健康人格的标准

马斯洛的10条经典心理健康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严和锓、陈钟舜、郑日昌的研究正常心理应具备的八条标准: ① 智力水平处在正常值范围内,并能正确反映事物; ② 心理与行为特点与生理年龄基本相符; ③ 情绪稳定,积极与情境适应; ④ 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 ⑤ 社会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协调; ⑥ 行为反映适度,不过敏,不迟钝,与刺激情境相适应; ⑦ 不背离社会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个人动机并使合理要求获得满足; ⑧ 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差距不大。 健康对照表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心理服务网) 一、成熟者”模式 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长期研究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并把他们称作“成熟者”。从他们身上归纳出7个特征: 1.自我感的扩展 成熟的人积极介入和投身于超越自我的兴趣或活动中去,他们完完全全并且生气勃勃的沉浸于生活之中,而不是远离生活和逃离生活的消极旁观者。一个人越是专注于各种活动,专注于人或思想,他的心里也就越健康。自我变成了对这些富有意义的活动的投资,而这些活动则成为自我感的延伸。 2.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或爱的能力 3.有安全感,接纳自我 4.能够准确地、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接受现实 5.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 6.有多种技能,专注于工作 7.具有统一的人生观,行为的动力来自长期的目标和计划 二、“机能充分发挥型”模式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所表现的是真实的自我,他们认为幸福并不在于全都满足,而在于积极参与和持续的奋斗。“机能充分发挥型”的人具备下列特征: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内容提要】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 心。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理 论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着许多合理的成分,也包含许多谬误。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把心理学 的研究带进了人的深层精神世界,为现代心理学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影响而言,弗洛伊德超过了其他任何 心理学家,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冲击了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儿乎每一个侧面。其中以无意识为基础的 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涉及范围极广。本文拟从以下儿方面对弗洛伊德 的人格理论作以介绍,并略作评价,供读者分析研究。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早期,弗洛伊德 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无意识和意识的结构说,实际上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山意识、询意识和潜意识 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潜

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 惯、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而被排斥或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 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不受其影响。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 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检查员”丧失警惕 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它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 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无 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他认为只用意识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假定人们精神过 程中有无意识领域存在,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的精神生活。弗洛伊德宣 称:“精神 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 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注:,奥,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8页)

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

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灰本) 1.行为:人们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或社会环境,或为生活中达到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和外在 表现。 2.行为模式:A.华生的S—R行为模式,刺激—反应模式 B.托尔曼的S-O-R行为模式o是有机体 C.勒温的B=f(P.E) f:函数P:个人风格E:人所处的环境 人的行为是随着个人风格与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黎维特的行为模式,人的行为是由原因的,是有动机的,是有目标的 3.健康人格:具有积极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是适应人自身存在的发展的,有利 于发挥人的潜能,完成自我实现的理性追求,个体表现于外,体现于内的整体 精神面貌。 4.健康人格的标准:智力正常(基本条件) 认知客观,准确 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 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责任感 事业心和工作能力 情绪调控能力 人际关系融洽 意志坚强可控 独立性和自主性 5.健康人格行为方式的特征:结构的统一性和规则性 对现实的充分感知 自知之明 对行为随意控制的能力 自尊或认可 建立诚挚关系的能力 效率和责任 6.应对:个体在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的过程,包括任何 消除或减弱应激源的努力,无论是健康还是不健康的,有意识或潜意识的,现实 倾向的或非现实倾向的 7.应对方式: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为应对策略或应对 机制。 8.应对的特征:情境性; 过程性; 策略性; 反映性; 中介调节性 9.应对的功能:问题取向的应对,采取直接的行动 认知评估取向的应对,重新认识压力,以便于处理压力 情绪取向的应对,处理由压力所导致的紧张,焦虑等应对方式 10.应对的策略:积极认识压力 情绪定向应对和问题定向应对相结合

健康人格心理学论文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名不太优秀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甚至逃课的学生。同时,我是父母、爷爷奶奶的心肝,很受弟弟尊敬崇拜的兄长。从小到大的顽皮,似乎一直被父母教训,但是我知道一切都是为我好,我喜欢我的家,热爱我的家乡我是我们寝室的低调小生,做事低调搞笑,能时不时地逗笑室友,愉悦寝室氛围,添加幽默元素,创造寝室文化,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室友,能与室友及其其他寝室同学友好相处的同学。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优秀勤奋努力的好学生,但不尽然,唯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有时懒惰拖延畏难后退,我就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有事的表现却出人意料,言谈举止自我矛盾的人。 我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说有点贫困,但是我父母却不认为我们贫穷,他们给我力量与期望,做到人穷志不穷。所以,从小到大,无论怎样,总是感觉很幸福,但那仅仅限于在家里,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那样的幸福,是那样的难以忘怀,那种幸福久久地停滞与我的脑海回忆之中。在我的印象里,家,是我最幸福的港湾。生活就这样缓缓地过着,时光就这样渐渐地流逝。至今我仍怀念和父母弟弟一起在田间劳动的时光。家,给了我许多许多。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父母兄弟姐妹。 但是,在外面的世界里,却感到一阵阵的失落,在于外面世界的对比之后,我发现,家的幸福远去的时候,我内心的自卑逐渐袭来,像一阵狂风,把我的世界吹倒在一片狼狈之中。我的自卑心理由此产生。 不过,令我引以为豪的是我小升初我竟然从乡下小学考到了市里的中学,而且,在初一初二的不如意后却能在初三彻底爆发成为班上的佼佼者,最终顺利的考上了是重点高中,这就是我人生经历的高峰,那是一段值得怀念的日子。那种春风得意的感觉至今我仍能体会到。三年后,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低谷——高考失败了。那是一次彻底的失败,高三的努力化为乌有,有点自私残忍的分数。而且,填志愿后,又来了一次打击,因为没有服从调剂落榜了。感觉人生一片黑暗,前途惨淡无望,便草草地继续填了征集志愿,最后被一所不入流的二本大学录取了。那时,有自暴自弃的妄想,感觉人生就这样了,不能改变了,悔恨自己高中的前两年没有好好努力,落得这个下场是活该。人生的低谷,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彻底否定,感到绝望,感到无望,只有消极,这就是低谷。不过,后来,经过长久地考虑,人生不能这样荒废,所以,最终选择了复读。抱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壮心态继续征程,最终考上了合工大,这的确是一件令我引以为豪的是,因为我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 上了大学,我已步入成人的队列。但我认识到自己已不再年幼,需要以成熟稳重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因为自己一步步走向社会,终究要自己扛起自己的人生。唯有成熟,才能确实地符合我一个成人的身份,明确了自己的身份,才能从这一步走向下一步,走向成功。 而最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发现自己已经变得有些堕落——逃课,自己不喜欢上的课就逃,反正认为有借口,上课玩手机,因为老师上课实在无聊透顶,一连串的借口,开始了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的学习及生活。很明显,浮躁的心思学不到东西的。理所当然的,在迷茫中迷失的自己在期末考试中C语言挂科了,当时很难受,却认为这是自己种下的恶果,要自己承担承受。大二后,现在仍然是没有太多的动力,心里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这是我大二改变的一个原因,我不想重蹈覆辙。迷茫,迷茫,失去了高中时那种拼搏精神与意气风发的风貌。 走过了二十多年的一段路,经历了很多,现在,对自己不再那么陌生。在我身上,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来源:发布时间:2009-08-20 查看次数:2236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重视人格的发展阶段问题,他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故其人格发展理论也称为性心理期发展论(psychosexual stage theory of development)。力比多的发展过程 性本能(sexual instinct)是与个体性欲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一类本能;它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持种族的延续。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机体看做是一个能量系统,认为这个能量系统中,除了以肉体的生理形式表现的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以外,还有在心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能,并把性本能视为心理能的原动力。他把性本能看做是按照快乐原则驱使人去活动及至创造的一种潜在因素。 性本能的活动既包括性行为本身,也包括许多追求快乐的行为及情感活动,这种本能背后的动机性来源,即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或欲力)(libido)。它是促使生命本能去完成目标的能量;它是自然状态的性欲,又是心理的欲望或对性关系的渴求;它是身心

两方面的本能及其能量的表示。弗洛伊德主要的兴趣是在性本能,因此力比多常与性的能量相提并论。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在人出生前就已存在,出生后开始发展。力比多的发展过程,是指力比多能量贯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力比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相应的身体部位或区域,成为力比多兴奋与贯注的中心,其紧张可以靠一定的操作活动(如吮吸、抚摸)而得以解除,这样的部位或区域被称为性感区(或动欲区)(erogenous zone)。由于性感区的操作活动可以解除紧张,因而会使人感到满足。 力比多发展的整个过程,即自出生到青春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与生殖期。下面分别介绍这五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对心理与人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口腔期口腔期(或口欲期)(oral stage)约从出生到1. 5岁,是个体性心理发展的最原始阶段,其原始性的性力集中在口部;靠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与满足。若口腔期婴儿在吮吸、吞咽等口腔活动中获得满足,长大后会有正面的口腔性格(oral character),如乐观开朗,即口腔性乐观(oral optimism)。反之,若此时期的口腔活动受到过分限制,使婴儿无法由口腔活动获得满足,长大后将会滞留下不良影响,此种不良影响又称口欲滞留(o

浅析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0473132.html, 浅析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作者:李敏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4期 摘要: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弗洛 伊德人格理论中有三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如果这三重人格结构失调,或者被外界力量所破坏,就会使人产生精神方面的疾病;不加以治疗的话,还会损害人格健康,甚至威胁到生命。为此,文章将对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三重结构;焦虑;自我防御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不仅开始向外太空探索,更是不忘研究自身,讨论人格问题。人格问题历来是哲学家们非常重视的问题,只有真正认识了自身,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弗洛伊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人格问题,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人格理论,正是人格理论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人作为社会动物,是如何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的人格的。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 (一)人格结构 对于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提出过一次修改,一开始他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将人格这一整体分为无意识和意识两部分。但实际上他认为人的思想是由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共同构成的。这里的潜意识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意识,也就是它一直存在着,但是我们自己却对它的存在毫无知觉。弗洛伊德表明,潜意识是人的原始冲动,这些冲动是在人类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受到本能驱使。意识是人类自身能感觉到的,它起到一个约束作用,可以压制人类内心的本能和欲望。人们的活动往往表现出来的都是受到人类意识的影响,但其实意识只是人格的一小部分,无意识才是一个人的精神主体。 后来,弗洛伊德对“二部人格结构”进行了修改,他又重新提出了“三部分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我们熟悉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无意识的人格结构,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它并不遵循我们所处社会的社会原则,但是它是建立人格的根基。本我遵循着“唯乐原则”,它会自然地摆脱痛苦,远离痛苦,向着快乐靠近。而自我意识是通过后天学习来的,它受到一个人成长环境和所得教育的影响。超我,是已经被社会规范化的自我,他处于一个人人格修养的顶层,可以完全遵循着道德标准来进行生活。超我指导着自我,限制着本我。人格构成的三部分分别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追求,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生活,而超我则是在追求完美。只有这三种人格协调发展,一直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才能保证人格的健康和正常,一旦哪个人格出现了不协调,这个人的精神方面就会出现问题。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早期,他把地形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于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构造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广义的潜意识可以涵括前意识,并注重描述心理的不同深度层次和研究潜意识活动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不仅个人的行为动机,而且整个人类的活动和文明的发展,都可以在潜意识中找到根源。在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后期,通过与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长期论争,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早期运用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去描述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水平之间的联系;逐步修正和发展自己的学说,侧重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建立一种新的人格结构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并有一种精神表达的本能。本我通过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得以表现,它追求快乐原则。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精神领域就是自我,它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问题 吴欣泽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大学校园里恶性事件的增多,这个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人格理论出发,结合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现状,提出要坚持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教育相结合,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完善自我。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现状目标途径 健康人格的塑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对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开发。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往往忽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特别是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以至于出现象刘海洋、马加爵等那样自强自律性差,多疑偏执,冷漠等不健康的人格心理。所以,我们有必要尝试从人格教育入手推动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世界上不存在100%的心理健康,任何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在某个阶段产生一般心理问题。目前为止,有关心理键康(mental health)的定义已有许多,综合来看,心理健康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大体而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多能符合下列若干条件:A,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少心理冲突;B,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C,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且乐于和他人交往;D,对于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E,对于生活的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逃避”。 从上述心理健康的概念看,健康的心理不仅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稳定的情绪,自我认识,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努力过程,同时,还包含以下一些共同的人格构念,如适应力,情绪调节力,自信,合作能力,生活与工作能力等。 同样,有关心理健康的定义还告诉我们:心理健康对于人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使人免受心理疾患之苦之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并使人提高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发展全球化,这些急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正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取向。就总体而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现状是积极的,他们求知若渴,思维敏捷,眼界开阔,知识面广,热情而不盲从,他们积极探索人生,渴望开发潜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然而,就个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中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表现出一系列的迷茫与冲突,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缺陷就显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 (一)缺乏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随着全球社会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年青的大学生们对以前空泛的“理想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产生了普遍的困惑,怀疑甚至否定,继而转为一种功利性的个人价值实现机制,不太关心政治时局和社会生活,甚至追求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在这种功利性追求中受到严重削弱。 (二)自我中心主义 现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等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溺爱型,放任型,过分保护型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必将对人格的养成有消极作用,有的父母视自己的子女为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团团转,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就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 (三)懒惰浮躁,缺乏求真务实,严谨执着的精神 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浮躁心态,使他们难以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大学生在回答"对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时,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平时不学习,考试前

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童年成长课堂:5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

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健康人格的几种表现

健康人格的几种表现 1.能准确地认识现实 2.能认同和接纳自己、他人和自然 3.自发、单纯和自然 4.以问题为中心的态度 5.有独处和独立的需要 6.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具有相对自主性 7.高品位的鉴赏力 8.有高峰体验 9.关心社会 10.能发展与他人的深厚友谊 11.民主的性格特征 12.能分辨目的与手段的区别,有明确的伦理和道德标准 13.不带有敌意的幽默感 14.有创造性 15.不消极地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 成熟者”模式 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长期研究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并把他们称作“成熟者”。从他们身上归纳出7个特征: 1.自我感的扩展 成熟的人积极介入和投身于超越自我的兴趣或活动中去,他

们完完全全并且生气勃勃的沉浸于生活之中,而不是远离生活和逃离生活的消极旁观者。一个人越是专注于各种活动,专注于人或思想,他的心里也就越健康。自我变成了对这些富有意义的活动的投资,而这些活动则成为自我感的延伸。 2.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或爱的能力 3.有安全感,接纳自我 4.能够准确地、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接受现实 5.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 6.有多种技能,专注于工作 7.具有统一的人生观,行为的动力来自长期的目标和计划 “机能充分发挥型”模式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所表现的是真实的自我,他们认为幸福并不在于全都满足,而在于积极参与和持续的奋斗。“机能充分发挥型”的人具备下列特征: 1.对个人的各种经验均开放接受 2.充分体验个人的存在 3.充分相信个人的体验能够引导个人做出正确的决策 4.有自由感 5.具有创造性 6.乐意给他人以无条件的关怀,能与其他人高度协调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理解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xx; 掌握本我、自我、超我的相互关系和启示; 重难点突破: 重点:对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解; 难点:三者相互关系的辨析与掌握; 课程设计: 弗洛伊德的生平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1)早期的人格结构理论 意识:个体觉察觉知的心理活动和过程状态,我们日常的生活状态;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 前意识: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中间地带; “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 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 2)后期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在早期“意识-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将人格结构又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不同层次:

本我:(id)

人格结构最底层,由本能、欲望等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和冲动;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属于无意识层面; 是人格结构中能量的供应源,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基本能量单位为力比多,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 ego) 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属于意识结构层面;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调节本我,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仆三主” 与本我的关系,“骑士与马”——能量与指引,采用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 超我:( super ego) 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道德观念内化而来;是社会化的结果,作用是抑制本我、监控自我和追求完善,遵循道德原则;三者关系示意图: “X图”和发展层次图”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间的关系决定个体人格的基本面貌; 三者各自代表人格的一个方面, 本我——生物本能我快乐 自我——心理社会我——现实 超我---- xx理想我---- 完善 相互交织构成人格整体,能量守恒动态系统 协调一致——健康,敌对冲突——疾病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早期,他把地形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于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构造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广义的潜意识可以涵括前意识,并注重描述心理的不同深度层次和研究潜意识活动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不仅个人的行为动机,而且整个人类的活动和文明的发展,都可以在潜意识中找到根源。在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后期,通过与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长期论争,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早期运用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去描述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水平之间的联系;逐步修正和发展自己的学说,侧重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建立一种新的人格结构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并有一种精神表达的本能。本我通过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得以表现,它追求快乐原则。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精神领域就是自我,它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即一方面,它接受本我趋乐避苦的的要求,力图实现本我的意图,另一方面,它必须正视外部现实世界的条件,区分主观心理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从而能动地支配人在现实世界的活动。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是以“自我理想”和“良心”为尺度,它追求理想原则。

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心理健康 1.什么是人格? 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由每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愿望、感情和习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的产物。 2.人格的五大特征 (1)独立性:每个人的人格虽然和其他人有共通性,但人格是一个人独特性的标志。(2)统一性:每个人各种特性组织起来的一个体系。 (3)主体性:人格作为能动的主体,对环境和事态发挥着作用,而自我是发挥作用的核心。(4)变化性:人格虽然保持某种程度的恒定性,但也会由于成熟和经验而发生变化。(5)间接性:人格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常常不能直接把握,只能根据人在不同场合的行为加以间接的理解。 3.常见的人格类型和不良的人格特征 常见的人格类型 (1)内外向人格 典型内向者兴趣和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内心活动丰富,敏感,细心,喜欢独处,不善交往,含蓄,安静,与人保持一定距离,幻想较多而缺乏行动,常深思熟虑,耐受性强,较少冒失行动,稳重而少冲动性。 典型外向者兴趣和注意指向外部和外界环境,喜交往,也善交往,热情,活跃,进取,敢说敢做,但缺乏周密思考,冲动性高,缺乏稳重,耐受性差,易变化,粗心。 (2)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是人格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情绪可从稳定和不稳定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不稳定的特点是多愁善感,易激动,心情易波动,情绪反应强烈,难以控制,内心体验深刻,焦虑水平较高,容易悲观,保守,影响人际关系,工作效率低,感受到较多的挫折,适应性差。情绪稳定者镇静,容易控制,焦虑水平低,随和,开朗,乐观,对挫折耐受性强,容易适应。(3)场依赖和场独立性 场独立性:具有明显的从复杂整体中区别部分的能力特征,较少受周围背静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理性思维特征,独立,主动,进取,成熟。 场依存性:易受周围背景的干扰影响,依赖性强,被动,压抑,不够成熟,易受环境左右。(4)内外控制点特征 内控特征: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生活中的事件,积极主动,乐观,进取,努力,发奋。 外控特征:认为生活中的事件全部由外部因素来决定,如命运,运气和机会所定,自己无法控制,较消极,悲观,焦虑水平高。 (5)归因方式 有人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差,或是外界因素不利,如运气不好或是没有机会,学习或工作任务难度太大。这样的人容易丧失信心,自卑,消极,缺乏工作积极性,不善坚持努力,容易退缩。 有人则将失败归于偶然的失误或是外因,或是自己的努力不够,粗心,这样的人通常有信心,能忍受挫折,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探索,奋发向上。 (6)应付方式 指个体习惯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如遭受挫折打击时,是借酒浇愁,还是寻求支持,坚持努力。 积极应付:采取各种措施来克服困难,将困境看成是挑战,接受挑战,积极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如寻求信息,寻找支持,改变或采取新方法,转移目标。 消极应付:表现出回避,退缩,逆反,幻想,压抑,吸烟酗酒等无效措施。

怎样培养一个健康的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班 姓名:张少强 学号:1601032035 健康人格是指人格主体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符合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权威性标准。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珍惜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人格,做一个按社会规范行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完善自我的人。处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身心发展高峰的到来,人格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家庭、社区环境和学校教育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学校教育是学生人格习得的核心部分,而班级集体是学生人格展示的大舞台。作为设计师和导演的班主任将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呢? 创建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班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对人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一个具有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班集体,几乎随时都在熏陶感染集体中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于接受他的教育。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有诚挚的爱心和态度,从而引起学生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同时必须注意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其次是融洽的生生关系的建立。初中生社会观日益形成,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在集体内取得一个应有地位的意向,获得自我尊严和自我需求,帮助他们在集体中摆正位置,与同学合作,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谐,因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愿意为班级做出努力。 培养班级自觉、自律。马卡连柯说: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在每年的新班级建立之初,均组织班委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健全的班级管理体制,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真正作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相互督促,取长补短,每个人的能量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心理特征上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思维敏锐,但片面性比较大,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闭锁性。为此,科学的教育,合理的引导,成为班级工作的特点。为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从初一开始就坚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奉献精神。例如,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而举办的相亲、相爱主题班会,通过歌曲演唱、发言讨论,使同学懂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和捍卫集体主义观念。此外爱,在你身边,青春畅想曲等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白了人类需要友好相处,友爱、奉献是人类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在这具体的班级活动情境中,才能形成同学们良好的人格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力措施。以人为本是人格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