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1 草原

一、看拼音,写词语。

清晨,我走进校园,耳边传来了同学们yín s?ng()小诗的声音。“老师好!”循声望去,一个小姑娘xiūsa()地和老师有lǐmào()地打招呼,虽然看起来有点儿jūjǐn( ),但很真诚。“哎吆!”一个小学生不小心摔了一jiāo(),旁边几个大哥哥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同学们用自己美好的言行gōu la()出一幅幅动人的美景,把校园xuàn rǎn()得异常美丽。

二、词语积累与运用。

“一碧千里、翠色欲留”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的,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它们也有不同之处:“一碧千里”形容(范围广动态美),看到这个词语,仿佛看见

;“翠色欲流”形容(范围广动态美),看到这个词语,仿佛看见。

三、给下列词语找到意思相近的朋友。

1.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

..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2.静寂

..的草原热闹起来。()

3.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

..。()

四、句子训练营。

1.按要求写句子。

(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

原的无限乐趣。(仿写句子)

在这境界里,连,好像

(2)鄂温克姑娘大方。鄂温克姑娘稍微有点儿羞涩。(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特点。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起来。

这个句子把比作,描写了蒙古族老乡。

2 丝绸之路

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矗.立(chù)戎.装(l?ng) B.循.环(xún)商贸.(mào)C.芝.麻(zhī)凹.眼(tū) D.匕.首(bì)鸵.鸟(tu?)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中国使者抱拳,作揖.(jīyī)还.(huán hái)礼:“有劳将.

(jiāng jiàng)军远迎。我是博望侯.(h?u h?u)张骞的副使,谨.

(jǐng jǐn)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

2.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dōu dū)市开了眼界,正.(zhēng zhang)满载.(zǎi zài)货物返回故乡。

三、根据句中画“”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再写出其近义词。

1.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的巨型石雕,精神饱满,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词语:近义词——()

2.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没法计算数目。

词语:近义词——()

3.这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词语:近义词——()

4.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词语:近义词——()

四、句子训练营。

1.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改成转述句)

2.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两队,摆成夹道欢迎的迎接阵势。(修改病句。

3.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悠悠驼铃声……(照样子,续写句子)

3 白杨

一、认清拼音不自豪,写对句子才成功。

1.坐在开往xīn jiāng( )的列车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像大sǎn ( )一样的白杨树。

2.远远望去,天和海的界限已不再qīng xī()。听导游jiaShào( )说,潮水马上就要来了。

二、选字填空。

辨辩()析()论分()争()晰析分()清()解()明()僵疆边()()硬新()()直

三、词语游艺厅。

1.用“抚”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并填入句子中。

(1)爸爸微笑着,慢慢地()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2)妈妈一次次地()哥哥,不要太伤心了。

2.读句子,写词语。

(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我能写出几个描写戈壁的四字词语:、。(2)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这些白杨树让我想起四字词语:、。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认真读拼音,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妖娆.(ráo náo)机械.(xiajia)媒.体(m?u m?i)冰碴.(zhāchá)隧.道(suísuì)狰狞.(níng nín)开凿.(záo zu?)撕.扯(sīshī)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填写在句中括号内。

()装()裹分外()()狂风()()自始()()()()车薪七零()()废寝()()()以继()()头()脸

1.一眼望去,整个山上白雪皑皑,简直就是一个的世界。

2.他那微薄的工资,对于全家庞大的开销简直是啊!

3.为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姐姐地复习迎考。

4.货车翻覆在路边,车上的货物,布满整个路面。

三、按要求写句子。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改成反问句)

2.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这句话使用了()的修辞方法。我来仿写一句。

3.这只拦路虎低下了头。(扩句)

4.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危险。(修改病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作业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作业 一.填空题: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 数据a。 3.天气是指【我们所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2.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有【晴.阴.雨.多云.风.雷.电.雾】等。 1.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2.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 3.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表示为【℃】。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 【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2.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 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3.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 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二.判断题: 1.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 2.适宜的天气会让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身心舒畅。【√ 】 1.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 2.天气预报只报道阴.晴.雨.雪的天气情况。【× 】 3. 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 】 1.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 2.我们留心天气变化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损失和麻烦, 还可以保证身体健康。【√ 】 二.简答题: 1,.我们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答:晴.阴.雨.雪.冰雹.风.雷.电.雾等。 2.下雨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答:好处是空气清凉清新,坏处是道路泥泞,影响交通,淋雨受凉容易生病,不适时宜 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等

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部编版)

4.指导整体诵读四个词。 5.多媒体课件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 (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6.再次总结四季特点。 四、归类观察,评价书写 1.再次观察四幅图,感受四个季节气象特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组织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搜集有关春天 的古诗并读一 读,课后举行 “赛诗会”。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xx小学授课电子教案

2.引导回顾每部分词语的内容,教师适时板书。 3.出示每部分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背诵。 4.组织学生用其他方式背诵课文。 5.组织展示背诵。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出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想象: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独特的美丽,而春天在我们小朋友的眼里更美,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春天的词外,你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词呢?告诉大家吧。 2.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编词语。 3.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抄写词语。 4.采用开火车、猜字谜等方式引导学生巩固生字。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搜集有关春天 的古诗并读一 读,课后举行 “赛诗会”。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第一单元作业1 答案

《从实验学化学》检测题(一)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氯化银,如碳酸银也是白色沉淀,但碳酸银能溶于稀硝酸,所以检验氯离子选用的试剂是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以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2.【答案】B 【解析】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有蒸发结晶、降温结晶等方法。 3.【答案】D 【解析】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 mol·L-1。 A项,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中Cl﹣浓度为1 mol·L-1,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 B项,75 mL 2 mol·L-1的NH4Cl溶液中Cl﹣浓度为2 mol·L-1,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 C项,150 mL 2 mol·L-1的KCl溶液中Cl﹣浓度为2 mol·L-1,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 D项,75 mL 1 mol·L-1的FeCl3溶液中Cl﹣浓度为3 mol·L-1,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 4.【答案】B 【解析】闻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气体进入鼻孔,A错误;试剂瓶的瓶盖取下时应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B正确;不能用手接触药品,防止腐蚀皮肤,C错误;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壁,D错误。 5.【答案】B 【解析】认为0.5 mol·L-1×1 L=0.5 mol是Na2CO3的物质的量,所以100 g>53 g视为偏高,实际上应是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应为286 g·mol-1×0.5 mol=143 g,故A偏低;定容时平视时,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刚好相平,俯视时液面的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即实际加水量少于应加水量,故B中浓度偏高;C 中对用于稀释或溶解的烧杯,如不数次加水冲洗并将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会使溶质损失,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中定容后,当振荡、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由于液体沾在瓶壁和磨口等处所致,不会造成偏差。 6.【答案】D 【解析】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器,不能用作溶解固体、稀释浓溶液的容器,不宜贮存溶液;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干燥,不能用配制的溶液润洗。 7.【答案】D 【解析】蒸馏实验中,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其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若温度计水银球放在支管口以下位置(如装置A和B),测得蒸气的温度偏低,会导致收集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若温度计水银球放在支管口以上位置(如装置D),测得蒸气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收集的产品中混有高沸点杂质。 8.【答案】A 【解析】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质子数之比为∶=1∶1;同温同压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32∶44=8∶11;物质的量之比为∶=11∶8;原子个数比=∶=11∶12。 9.【答案】D 【解析】根据单位可确定“5.04×10-3mol·L-1”表示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 10.【答案】D 【解析】玻璃材质仪器受热面积较大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烧杯、锥形瓶和烧瓶,一般要垫上石棉网或用水浴方式加热;玻璃材质仪器受热面积较小时,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试管;陶瓷或铁质材料可直接加热,如蒸发皿和坩埚。⑦表面皿不能用来加热。 11.【答案】C 【解析】Al为+3价金属,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1.5 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1.5N A,A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与22.4 L氮气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1 mol氨气分子中含有4 mol原子,B错误;7.8

小学一年级的美术下册的第一单元总结复习的作业设计.docx

一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作业设计 李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体上有一个比明的特点: 1、含了美的画知和技能,但在的教学内容里,却以一种趣味的操作和活中体出来的。没 画的基本功但却促使学生去探索的方法,并且使学生了解到美的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仔 地察事物的。 2、学生了解到美的目的是表自己身生活的事。 3、和想思是美中所需要的特,从小加以培养本册也有所重点体。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第一学期的学在美的造型和技能和方面都有所形成,但需加学生的仔察、致表、想象、手制作的能力。 三、教学目 1、不同工具,用以及身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 所、所感所想的事物表出来,体造型活的趣。(造型、表) 2、不同工具,用身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行合和装, 体制作活的趣。(、用) 3、自然和各美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短的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述) 4、采用造型游的方式行无主或有主的想象、作、表演和展示。(合、探索) 四、第一元的作: 第一《船》的作 一、学生作性践活 1、宣布作要求:想象力画一艘乘破浪的大船。 2、学生作,巡。件出示下列几种常的船的画供生参考。 要点:不同的船有不同的表方法;行适当的背景添加。 3、展示部分学生作品,价交流。 4、析作品,是了更好的启作思,延趣,画言与叙述言的互助,一步培养学生 的合学能力 二、拓展延伸 1、最大的船有多大世界上什么船最先将来的船会是什么的 2、民有什么船 3、找有关船的事件,如:泰坦尼克号、中山、和下西洋??。 第二《呀》的作

一、体现表现创新 1、画出植物各生长期色彩丰富的变化,可使画面更美。 2、可添加各个时期出现的小昆虫、动物,然后环境因素,使画面更丰富。 3、大胆想象,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精彩作品来。 二、欣赏评价延伸。 1、学生相互点评作业,优秀作品集中展示,通过投影放大共同欣赏。 2、课后延伸:把老师给你的种子带回家,种起来,看看会长成什么样子 第三课《出壳了》的作业 一、学生作业。 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一幅小动物破壳而出的作品。 作业要求: 1、构图完整,能够突出主要内容。 2、注意主题和背景的颜色,背景的颜色衬托突出主体。 3、画面中要注意妈妈和宝宝的关系。小画家们,动笔吧!(教师巡回辅导) 二、作业评价。 请同学把作品张贴到前面的黑板前,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明原因和感受。三、拓展延伸: 用其它的方法表现小动物出壳的故事。 一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补缺。(48 分,每空 4 分) 1、 _____ 、_____和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 2、《长呀长》颜色怎样搭配才好看土黄与_____、柠檬黄与 ____、绿与 _____。 3、这个学期老师让你们带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美术工具。 二、我是小小画家。(52 分) 1、运用点、线、面的方法来完成一幅画。要求:内容健康、自定。(20 分)

第一单元作业

第一单元练习题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是( ) A.培育新花品种,增加观赏价值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的人造纤维 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2.下列四个词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 C.木已成舟 D.蜡炬成灰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①有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②有发光,放热③有新物质生成④有气体放出 A.②③ B.③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 4.(2019-山东聊城)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 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C.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6.在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 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 清石灰水,活塞应向移动 7.(1)某校学生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进行了以下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竖直放在桌面上,用烧杯罩住请依据此实验回答问题: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元素; (2)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了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得出了如图3所示的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3所示的曲线图,同学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只有当氧气耗尽时,蜡烛才会熄灭 B.蜡烛熄灭时,集气瓶内仍有氧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8. 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漏斗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9. 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A.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 B. 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 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 mL, 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D. 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要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10. 关于量筒的使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可以在量筒中进行 B. 量取8 mL液体时,应选用50 mL量筒 C.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高点保持水平 D. 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 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俯视读数,读数为20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A.大于15 mL B.等于15 mL C.小于15 mL D.无法确定 1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②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③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收集的气体气味 ④可以用药匙或锡子取用固体药品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A.①②④⑤ B.①④⑥ C.③⑤ D.①④⑤⑥ 13.指出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第一单元练习设计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设计 第一课信 知识点:诗歌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词句清新优美,富有感情。 背诵全文 一、课内练习: 1、把词语补充完整 风()浪()山()水() 风()日()情()义() 窗()几()姹()嫣() 2、我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内容写具体吗? (1)夕阳西下,鸟儿还巢。 我替雏鸟给他妈妈写信,信中说:。 (2)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信中说:。 (3)小船在平静的海面上扬帆远航。 我替大海给小船写信,信中说:。 二、课后练习: 1、以信的内容为题材,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进行诗歌创作,评选出我们中间的小诗人。 2、阅读,完成练习: 荷叶上的珍珠 像一张大蒲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菏池里的鱼儿一打挺,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叫着说:“你们快来看啊,那荷叶托着的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颗颗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似乎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给你增添了光辉。人们到这里,不是来看我的吗?”荷叶微笑不语。 太阳升高了,水珠被蒸发了,荷叶上只留下一块块泥印。

听到赞美声就盲目骄傲,自鸣得意,其结果是可悲的。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荷叶一()珍珠一()水珠一()泥印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很得意,自己以为很了不起。() (2)因过于得意,忘记了自己应有的常态。() 3、“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4、照样子,用比喻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像一张大蒲扇似的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像的春雨,飘飘洒洒地落在禾苗上。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对水珠说句什么话?请写下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 一、写出下面字母对应的大写字母,并按照字母表的顺序重新排列大写字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用“\”划去加粗字错误的读音。 让座(ràng làng) 雨夹雪(jiājiá) 纯净(jìn jìng) 游泳(yóu yiú)姓氏(sìshì) 喜欢(huan huang)三、比一比,选字组词。 [万方] [右友] ( )一( )向( )情( )手 [人入] [生牛] ( )门( )们母( ) ( )日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 1.“方”的第三笔是________。“冬”的偏旁是________(①折文②反文)。 2.“飞”的第一笔是________。含有这个笔画的字还有________、________。 3.“国”是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的字还有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1.今天天气( )朗,我的心( )很好。我( )你去我家玩吧!

①情②请③睛④晴 2.下面的名字中,哪一个不是复姓?( )。 ①上官仪②欧阳修③赵子龙④司马光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预报天气的词语?( )。 ①霜冻②雷电③冰雹④雪融化 4.“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这则字谜的谜底是( )。 ①相②明③时④春 六、连词成句。(填序号) 1.①在②小青蛙③荷叶④底下⑤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 2.①都会②字谜③猜④我们_________________。 七、读儿歌,完成练习。 1.用“√”给儿歌中的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花儿露笑脸”指( )。①花开了②花笑了 “小草伸长腰”指( )。①小草刚睡醒②小草长高了 3.儿歌中的燕子、喜鹊在春天里都忙着做什么呢?选一选。(填序号)

优秀作业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作业设计 一、设计说明: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小学数学学习应当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在数学作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1、课堂作业设计讲求趣味性 我们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应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2、课堂作业设计讲求生活性 新课程强调“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可以创设出一些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开了生活便是枯燥无味的。 3、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 要有机设置弹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二、作业内容: 1、小巧手 游戏规则:将学生分为挑战队和应战队,每队分别拿一根细绳按一定规律穿好珠子,然后发出挑战。(挑战前先说出规律和其中一种颜色的珠子的颗数。)最后由另一队应战(说出另一种颜色的珠子的颗数。)成功一次加十分。 2、小小厨师(切一切) 学生回家选取细长的蔬菜切一切,填写记录。 我切的是(),切了()次,切了()段 我切的是(),切了()次,切了()段 我切的是(),切了()次,切了()段 哈哈,我发现了: 3、小锣手(敲一敲) 每隔2秒敲一下锣,(可以用其它物替代)填写记录。 我敲了()下,用了()秒 我敲了()下,用了()秒 我敲了()下,用了()秒 我真棒,我找到了: 4、我要探索秘密!(自己选作) A、到我们周围走一走,看看你能找到哪些和今天学习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一起分享。 B、当一次园林设计师,设计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吧!

(完整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找春天》作业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找春天》作业设计 预习作业: 一、我会认 1.词语 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探头嫩草音符触到2.生字 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 二、我会读 课文我已经会读了,我还能读得很熟练,我要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探究作业: 一、找找说说,看看哪两个字组成词语。 野芽树草桃枝柳花嫩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二、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遮遮掩掩认真 _________ 躲藏 _________ 开心 _________ 三、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选择适当的时机,和爸爸妈妈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和

同学演一演。) 第二课《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预习作业: 一、我会认 一岁一枯荣住宿徐公店篱落疏疏未成阴 二、我知道 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白居易是________朝大诗人,除了《草》,我还会背他的《___________》。 探究作业: 1.《草》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天吹又生”两句的意思是:。 2.假如你就是《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杨万里,请你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美丽的景色吧! 3.填一填 离离, 。 野, 。 课后拓展: 1.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三课《笋芽儿》作业设计 预习作业: 一、我会认 笋芽呼唤揉眼睛轰隆隆漆黑扭动钻出来爱抚唠叨终于辫子滋润山冈自豪 二、我会读 课文我已经会读了,我还能读得很熟练,我要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探究作业: 一、找找抄抄,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写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填一填。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笋芽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笑盈盈,笑盈盈,笋芽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 1.词语积累,找一找关于描写春天的词语。 2.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一单元的课文,找出描写春天的句子或段落,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背景及目标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另有一个“语文园地”,同步阅读安排了《走进大自然》等诗文10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等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策略 这一单元的学习要在对诗文中自然景物丰富感受的基 础上,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欣赏作者富有个性的文字的同时,感受其对美是如何“智性表达”的,追索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获得美的熏陶,从而对自然之景怀有审美情致,并能够将这种美的体验通过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三、教学建议 1、生字:弄清读音与字形 2、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

3、句段:品味含义与特点 4、积累:丰富词汇与句段 5、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四、文本简析及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学可综合“单篇深入课、拓展实践课、单元综合课”等课型进行。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荷花》主要按“闻到清香、看荷花、我的联想”的顺序来叙述,教学重点之一是要在感受荷花美丽姿态的同时,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对大自然美的领悟。 《荷花》这两首诗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燕子》 2课时 《古诗两首》 3课时 《荷花》 2课时

一下第一单元 课堂作业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堂作业设计 东孚中心小学杜娟 上下课堂作业设计 1、拍一拍 (1)教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面,学生拍下面,反之亦然 (3)小组互相合作 2、写一写(数字宝宝) 在上面写比13大比20小的数 在下面写比7小的数 3、画一画 动手画一画能表示上下位置关系的图,并说一说 4、想一想 欢欢住在迎迎家的楼上,京京住在贝贝家的楼上,但在迎迎家的楼下,他们4个人中,住在最上面的是(),住在最下面的是()。 前后课堂作业设计 1、数字宝宝排排站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填一填: 13的前面是(),后面是()。 16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15的前面有()个数,后面有()个数,一共有()个数。 2、找一找 在教室里,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们组坐在最前面的是(),坐在最后面的是()。 3、想一想 同学们排队做早操,小明站的一排,从前往后数他是第5个,从后往前数他是第3个,这一排一共有几个同学?

左右课堂作业设计 1、辨一辨,填一填 左手的号码是,右手的号码是。 2、连一连 3、小动物排排站 (1)、从左边数起,排第(), 从右边数起,排第()。 (2)、的左边有()只小动物,右边有()只小动物。 (3)、圈出右边的3只小动物。 4、想一想 小朋友们排队玩游戏,小明的左边有6个人,右边有8个人,一共有()人。

位置 1、按要求填一填 2、按要求在右边的方框中画 (1). 苹果在正中间 (2). 三角形在苹果的上面 (3). 苹果的下面是香蕉 (4). 圆形的右边是苹果 (5). 正方形在香蕉的左边 3、想一想 (1)、☆的右边是( )。 (2)、■的上面是( )。 (3)、◎在第( )排第( )个位置上。 (4) 、把◇画在第四排第4个位置上。

第一单元练习题设计

第一单元练习题设计 1.描出下列各点,连连看,ABCD是什么图形? A(2,5) B(1,1) C(7,1) D(6,5) 2.看下面的图示,孙强家的位置是(,),周明家的位置是(,),学校的位置是(,)。王杰要到周明家,怎样走,请你在图中标三种走法?

第二单元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提升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升灵活计算的水平,准确分析数量关系,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43 ×6= 81×5= 12 7×8= 以上几道题都是分数乘整数,想想,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能说说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 口算 75 ×54= 107×21 16= 43×51= 36×43= 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能够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完成习题四.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二)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习题一,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实行简便运算时使用了什么定律。 (三)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1、完成习题六、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讲一讲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在计算中把什么数量看着单位“1”。教师要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是要把哪个数量当做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关系看作单位“1”,在两步计算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四)复习倒数的知识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主题设计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和庄重,但我们也深知,他曾因儿时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三、默读思考,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研读课文,提取信息,形成观点。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3)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4)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注意圈点、标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读能力。) 2、课堂讨论 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知道什么说什么,知道多少说多少。互相补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单单能说出结论,要尽量说出是怎样得出结论的。培养说话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深入研讨,质疑问难(生成问题) 1、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价值) (1)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2)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4)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5)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与前面作者对先生的评价矛盾吗? 2、围绕问题,深入探究。(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3、解答问题,提炼方法。(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4、拓展延伸,情感体验。(阅读交流,共享成果) 五、梳理总结,反思体会 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段。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私塾先生读书神态,层次分明。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笼罩全文的是一种依依深情。 教学评价可评价的学习要素:能否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评价方法:自评、他评、师评 评价指标: 1、学生阅读文章和从中获取的信息是否正确; 2、回答问题是否全面,语言是否流畅, 专题二《爸爸的花儿落了》所需课时2课时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紫藤萝瀑布》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伫立在紫藤萝瀑布前,紫色的条辐上,好像(fàn)________着点点银光,就像迸._____(jiàn)________的水花。每朵花都像一个忍不住笑的笑容,里面盛._____满神仙所喝的甘露和美酒,那些最嫩最小的花葆中沉(diàn)________着深深的紫。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fàn)着 迸.(jiàn) 盛.满 沉(diàn)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3)请分别用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或成语替代文中画线的部分。 2.根据下面各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观察别人的言语、脸色,揣度其心意。 (2)形容孤独没有依靠。 3.修改下列病句。 (1)语文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紫藤萝瀑布》,感慨颇多。 (2)通过阅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B.③②④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5.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代女作家。从内容看,这是一篇的散文。题目中的

“瀑布”具有两个含义:,。 6.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像紫藤萝花一样,用微笑面对生活吧!学完课文,班上要举行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做好准备:在正式演讲比赛之前,请你根据比赛的主题确定自己的演讲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①搜集、整理资料 ② ③ ④设计演讲(恰当运用演讲技巧) (2)拟写标语: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3)丽丽比较害羞,害怕在公众面前说话,因此,她不想参加这个演讲比赛,作为她的好朋友,请你劝说鼓励她。 二.课内精读 7.阅读课文《紫藤萝瀑布》“但是我没有摘……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回答后面的问题。(1)作者描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的景象有何用意? (2)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与心中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 (3)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②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4)选段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为什么说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三.拓展阅读 8. 草结霜 ①草并不知道,秋天,它们要披上白霜的铠甲。 ②草出生之后被称为青草,它们身穿绿衫在天涯奔跑。草给黑色、红色和黄色的泥土打上绿 印,绿是植物的命,是无处不在的生长。只有绿才可以打通阳光的能量通道。绿把阳光变成蛋白质,草们吃阳光,喝地下水,草的生活方式至简至净。

2020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课文4 14 我要的是葫芦作业设计(无答案) 新人教版

14我要的是葫芦 第1课时 基础训练营 一、送拼音宝宝回家。 màn téng dīng yá xiè gǎn 盯慢蚜谢感藤二、照样子,写一写。 果令台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棵朵只片根个一葫芦藤两葫芦苗三小葫芦 四葫芦花五葫芦叶六小虫子四、根据语气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邻居家的老爷爷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葫芦 2.你知道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吗

3.我要去北京旅游多好哇 五、句子大观园。 1.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么大的雨还要出门?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2.根据不同的语气仿写句子。 例: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这点小事还用急? 第2课时 培优练兵场 六、课文语段阅读。 从前,有一个人种.(zhòng zhǒng)了一棵葫芦。细长.(cháng zhǎng)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用“”标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葫芦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来。并填一填。 这句话中写葫芦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写花颜色的词语是______,写葫芦藤样子的词语是______。 3.这个人喜欢这棵葫芦吗?你是从哪一句话中读出来的,请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七、我是阅读小能手 菜园里的蔬(shū)菜长大了,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它们走到萝(luó)卜地里,熊妈妈拔(bá)了一个大萝卜。小熊就要吃萝卜的叶子。熊妈妈说:"别吃叶子,要吃它的根,你记住,萝卜的根最好吃。" 它们走到白菜地里,熊妈妈拔了一棵白菜。小熊就要吃白菜的根。熊妈妈说:"你记住,白菜的根不好吃,它的叶子才好吃呢!" 它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熊妈妈说:"你记住,西红柿的叶子不能吃,要吃它的果实。" 小熊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学到这么多知识,真高兴!"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用横线把熊妈妈说的话画了下来。 3.短文中写了种蔬菜?它们是,,。 4.小熊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级(下)作业设计第一单元

1勤奋自学成大器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惶恐()琢磨()坚实()挥汗如雨()2.思考:课题中的“成大器”是什么意思?课文写谁成大器?他是怎样“勤奋自学”成大器的? 【课堂练习】 1.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华罗庚刻苦地、顽强地向命运挑战的? 2.理解句子: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1)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着。 (2)这篇著名论文,好比(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突然闪现于中国数学界。 3.联系课文,适当补充内容,把“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的” 这句话说具体。 【课后作业】 1.正确抄写词语。 鹅毛大雪火冒三丈训斥琢磨寒冬腊月挥汗如雨光芒四射 2.照样子,写句子。 例: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 不停地演算着。 寒冬季节,屋子里,他依旧,。 3.联系课文,适当补充内容,把“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的”这句话说具体。 答案: 【课前预习】 1.近义词:惶惑思考扎实汗流浃背 【课堂练习】 2.理解句子。 (1)这句话,用蒸笼来比喻屋子,除了说明天气炎热,也写出了华罗庚刻苦自学的情景。 (2)这句话,把论文比作明珠,赞扬了华罗庚初显光芒。 【课后练习】 2. 寒冬季节,屋子里像冰窖,他依旧用冻僵的手演算着,不停地写着。

3.略 2 鲁迅与时间 【课前预习】 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勤勉—— 懒散—— 虚度年华—— 2.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其人及生平取得的成就,思考:鲁迅取得的这些成就和时间有什么关系,课文从那两方面来讲清了这个问题? 【课堂练习】 1.课文中用了一系列的数据,读课文,用“·”画出这些数据,说说这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2.阅读文章第二小节概括第二小节的节意。 3.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鲁迅休息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一样?从这一节你对鲁迅有了哪些认识? 【课后作业】 1.正确抄写下列词语。 遗产繁忙凌晨除夕勤勉懒散悔恨 2.读下面的句子,并试着模仿造句。 例: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 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鲁迅也。 3.整合课文信息,撰写鲁迅简介: 根据文中了解到的信息,我们试着为鲁迅先生做个简介。(100字) 【要比较简洁地介绍一位人物,一般需要介绍:姓名、哪里人、干什么的、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品格特点、他的人生格言等。】 4.积累一句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 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业导航 1.了解鲁迅生平;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3.学习阅读文章的技巧; 4.根据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 一、基础部分 1.判断下面加点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纠正到后边括号内。 菜畦.xī()竹筛.shāi()觅.食nì() 蟋.蟀xǐ()鼎.沸dǐnɡ()确凿.záo() 2.下面加点的注音或解释均有一个有错误,把序号写在后面括号里。 (1)A.确凿.(zuò) B.倜.(tì)傥 C.轻捷 ..(轻快) D.缠.(chán)络() (2)A.消释 ..(溶解) B.盔.(kuī)甲 C.秕.(bǐ)谷 D.书塾.(shǔ)() (3)A.珊瑚.(hú) B.收敛.(jián) C.菜畦 ..(菜地) D.斑蝥.(máo)()(4)A.系绳.(jì) B.诧.异(惊奇) C.方正 ..(淳朴) D.骨髓.(suǐ)() 3.将下面每组四个字分别填入相应句中。 (1)葚湛堪斟 ①我们看到了李宁精__________的体操表演。 ②秦始皇兵马俑__________称世界珍奇。 ③桑__________比覆盆子味美。 ④请你__________酌一下,怎样改这篇文章。 (2)荚夹颊狭 ①豆类植物的果实叫__________。 ②张飞鸟的两__________是白色的。 ③这是__________义的理解。 ④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形成一个__________角。 4.依照文学常识或课文内容填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____》。作者鲁迅,本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收在《》里。 (2)不必说,,,;也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是,。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 塾。也许 ..是因..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 ..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 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 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5.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 A.点明主题

【人教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7、紫藤萝瀑布 教师复备栏 1.积累词语。 2.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1.整体感知内容,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感悟中心。 2.品味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1.学会热爱生命、珍惜时光。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抒发感情。 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难点 学案主导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

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 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1982年10月病逝),作者非常悲 痛,她在《哭小弟》一文中写道:“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 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此时, 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 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四、读准字音 五、辨清字形 (包 括引入新课, 课 小结 作业布置。)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色、花形、花香。同时,作者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2.文章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 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家庭遭受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的 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 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七、【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请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7):着重描绘盛开的紫藤萝瀑布的形和色,抒发“我”的赏花之情。 第二部分(8、9段):回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紫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