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颗粒制剂生产工艺规程

板蓝根颗粒制剂生产

工艺规程

1.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产品代码:CP001

1.2 产品剂型:颗粒剂

规格:每袋装10g(相当于饮片14g)。

批量:10万袋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83005

1.3产品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1.4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1.5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

1.6 包装:复合膜袋包装。

1.7 有效期:24个月。

1.8 贮藏:密封。

2.生产处方

2.1生产处方(每100袋用量)

板蓝根颗粒清膏随批量蔗糖粉 750g 糊精150g

2.2所用原辅料清单(10万袋)

3.生产工艺流程

3.1生产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图例:

洁净区一般生产区物料

3.2质量监控

4.生产操作要求

4.1环境区域划分

4.2操作过程及工艺要求

4.2.1生产前检查

根据《生产过程管理规定》进行生产前检查。

4.2.1.1检查生产用工器具、设备是否清洁,并在清洁有效期内。如果超过有效期应重新清场并要求现场监控员检查,做好生产前清场记录。

4.2.1.2检查各种空白生产记录是否齐全,称量器具是否在校验期内。根据设备操作规

4.2.2收料

物料在拆包间(31042)脱去外包装,清洁、消毒后,在内包装外表贴上相应的“物料标示卡”,领料人员将物料转入气闸间(31003-4)与中间站管理员根据批生产指令、领料单、出库凭单,逐一核对物料品名、数量、规格、批号、检验合格报告单等正确无误进行物料交接后,将物料转入指定存放间,岗位班组长与中间站管理员进行物料交接。

注意:所有物料要码放整齐,放置明显的货位卡、物料标示卡。

4.2.3预处理

4.2.3.1设备

4.2.3.2粉碎过程

称取蔗糖,在洁净区粉碎过筛间(31027),按《粉碎过筛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及《SF-320不锈钢粉碎机组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要求,粉碎成80目细粉,用

聚乙烯袋装好,进入称量配料间(31028-2)称重贴上“物料标示卡”,移至备料间(31029),码放整齐备用。

4.2.3.3质量控制要点

4.2.4称量配料

4.2.4.1设备

4.2.4.2称量配料表

4.2.4.3称配过程

根据批生产指令,在洁净区称量配料间(31028-2)中进行,按照《称量配料岗位操作规程》操作。20Kg及20Kg以下的物料采用LT20K电子秤称量,20Kg以上的物料用TCS150电子秤称量。按照《电子计价台秤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操作。称量配料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制,称量人、复核人均应在记录上记录并签名。一种物料装入一个洁净塑料袋中,分别扎口密封(液体物料装入洁净的不锈钢容器内),并贴“物料标示卡”,注明物料名称、重量等。该批配料结束后,剩余物料及时办理退库手续,并做记录。

注意事项:每天首次称量前要使用标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校验,并做好校验记录。

4.2.4.4质量控制要点

4.2.6制粒、干燥、过筛

4.2.6.1设备

4.2.6.2.制粒、干燥、过筛过程

在制粒干燥间(31030-2),按照《制粒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采用CH-200槽式混合机制软材,LYK-160D摇摆式颗粒机制湿颗粒, FL-200沸腾干燥机干燥颗粒,在粉碎过筛间(31027),采用ZS-650振荡筛过筛。

a.基本技术参数

制粒筛网目数:20目过筛筛网目数:10、65目筛网材料:尼龙

进风温度:80±5℃排风温度:50±5℃干燥时间:30分钟

物料温度:55±5℃

b.生产过程

生产前按照《生产前检查管理规定》进行检查,确认环境、设备等符合洁净要求,并有清场合格证,方可进行生产操作。按《制粒、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CH-200槽式混合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LYK-160D摇摆式颗粒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将所有物料平均分成十份,分十次加入槽型混合机,先加蔗糖粉后加糊精然后进行干混合,干混10分钟后加入清膏,湿混20分钟,制成软材,用20目尼龙筛网制粒。将制好的湿颗粒分锅次加入沸腾干燥机内按照《FL-200沸腾干燥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干燥30分钟。将干燥好的颗粒在振荡筛上分别过10目、65目筛过筛,最后将筛好的颗粒装入洁净周转桶中,封好盖,称重,悬挂物料标示卡,标明产品名称、日期、批号、数量、操作人等。

4.2.6.3质量控制要点

4.2.7总混

4.2.7.1设备

4.2.7.2总混过程

在洁净区总混间(31031-2)中进行,按照《总混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采用EYH-4000二维运动混合机总混。按照《EYH-4000二维运动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进行操作。将筛好的颗粒加入二维混合机内混合15分钟。混合好的颗粒装入内衬聚乙烯袋洁净周转桶中,盖好盖,称重后交中间站并填写物料周转卡,把桶外表粉尘擦净,办理进站手续。计算收率和物料平衡率,如有偏差,按照《偏差管理规定》进行偏差处理。

4.2.7.3质量控制要点

4.2.7.4请验、取样、检验:

a.中间站管理员填写请验单,注明品名、批号、批量、总重、生产日期,送现场监控员。

b.现场监控员根据请验单内容,按照《取样管理规定》取样。

c.检验完后,检验结果报中间站。

5.包装操作要求

5.1包装规格:21袋*60中袋/件

5.2包装材料清单

5.2.1 21袋*60中袋/件

5.3注意事项

包装生产前对生产区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上批遗留物,确认包装生产现场的清场已经完成。

5.4操作过程及工艺要求

按批包装生产指令领取所需包材,并核对品名、商标、数量、规格、外观、文字内

容是否正确、清晰。领料人员将内包材转入气闸间(31003-4)与中间站管理员根据批包

装生产指令、领料单、出库凭单,逐一核对物料品名、数量、规格、批号、检验合格报告单等正确无误进行包材交接后,将物料转入内包材存放间(31024),岗位班组长与中间站管理员进行物料交接。

注意:所有包材要码放整齐,放置明显的物料标示卡、货位卡;

5.4.1分装

在洁净区颗粒包装间(31023-2)中进行,按照《分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采用DXDK-40II颗粒自动包装机分装,CAV812电子天平称量平均袋重。

5.4.1.1 设备

5.4.1.2试装

操作工根据装量通知单领取颗粒,确认待装颗粒及复合膜名称、批号、物料周转卡(标示卡)内外一致,并具有检验合格报告单后,按照《DXDK-40II颗粒自动包装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分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根据装量通知单装量调整设备,待调整合适后,方可正式生产。由现场监控员取样进行密封性、装量差异、批号印制情况检查。

5.4.1.3分装过程

a.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应每15分钟测一次平均袋重,并及时调节,如实记录。生产中

要注意观察包装后的袋是否有网纹不清晰、密封不严密、漏粉,批号印制不清等变化,发现异常要及时调节。

b.及时加料,保持加料斗存料在加料斗容积的1/3到2/3。

c.分装好的小袋置周转容器中,并附物料周转卡。当班包装的小袋,及时送外包待包装品区,并办理交接手续。该批全部分装完成后,由组长与外包管理员合计总量,并办理交接手续。计算收率和物料平衡率,如有偏差按照《偏差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5.4.1.4请验、取样、检验:

A.外包管理员填写请验单,注明品名、批号、批量、总重、生产日期,送现场监控员。

b.现场监控员根据请验单内容,按照《取样管理规定》取样。

c.检验完后,检验结果报外包管理员。

5.4.1.5基本技术参数

横封温度:120±2℃纵封温度:110±2℃

装量:10g/袋装量差异范围:+3%

装量抽查频率:15分钟一次分装速度:60袋/分

5.4.1.6质量控制要点

5.4.1.6质量控制要点

5.4.2打码

5.4.2.1打码过程

在一般生产区打码间(31040)进行,按照《打码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按批包装生产指令领取中袋、大箱,开始打印中袋,岗位负责人与现场监控员将打印的第一个小盒进行打印内容的核对,核对无误后签字并附记录中;打印大箱时,岗位负责人与现场监控员先将大箱打印内容进行核对,在记录中签字;开始打印。打印结束后将打印好的小盒、大箱计数捆扎交岗位负责人。打印过程中损坏的小盒、大箱做好记录。

5.4.2.2质量控制要点

5.4.3外包装

5.4.3.1包装过程

在一般生产区外包间(31039)中进行,按照《外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按批包装生产指令核对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准确无误后,操作工根据包装规格将小袋装中袋,放说明书一张,再装入外包装箱,经现场监控员检查无误后放入装箱

单(合格证),最后上下箱口用透明胶带封贴,置半自动捆扎机上捆扎,松紧度以不捆坏大箱为度。把印有产品批号的中袋和说明书实样粘贴在批生产记录的指定位置。

5.4.3.2质量控制要点

5.4.3.3包装结束后,外包组长合计总数,计算收率和物料平衡率。如有偏差,按照《偏差管理规定》进行偏差处理。

5.4.3.4包装结束,外包组长填写成品请验单,注明产品名称、批号、批量。送交现场监控员。现场监控员根据请验单内容,按照《取样管理规定》取样送交质保证部。化验室按产品内控质量标准进行全检,结果报质保部。

5.4.3.5注意事项:不同品种或规格在外包间同时包装时,要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混淆。

5.4.5入库

将包装好的成品的零头单独包装,标明名称,数量,至于显眼位置,整包装的按照《入库管理规定》入库。

6.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6.1 工艺卫生

6.1.1除打码、外包装外,其余都为D级洁净区。

6.1.2生产所涉及到的设备、容器具均应清洁,按相应的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消毒。生产结束后需进行清场,合格后方能进行下次生产。

6.2 环境卫生要求

6.2.1一般生产区环境要求

6.2.1.1生产区设备、建筑内表面应定期按规定程序清洁。

6.2.1.2门窗、墙面、顶棚洁净完好见本色,无浮尘、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的死角。

6.2.1.3地面光滑、平整、清洁、无积水、无杂物。

6.2.1.4工房严密,无啮齿类动物及其他害虫。

6.2.1.6设备、容器、工具、桌柜、物料按定置管理要求放置,保持表面洁净。

6.2.1.7生产场所不得吸烟、吃饭、睡觉,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和私人杂物.

6.2.1.8走廊不得放置任何生产用具或其他物品,保持运输通道的清洁、畅通。

6.2.1.9人流物流分开,人员、物料要按规定程序在规定的通道出入。

6.2.2过筛、制粒、总混、分装、生产环境为D级洁净区,D级洁净区除达到一般生产区环境要求外,工作场所门窗必须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次数。

6.2.2.1 D级洁净区环境要求

a.D级洁净区尘埃粒子的标准规定如下表:

b.D级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如下表:

c.D级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Pa,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5Pa,噪音不能大于80dB,换气次数应≥15次/小时。

6.2.2.2质量监控要点

6.2.2.3 D级洁净区消毒

D级洁净区空间每周臭氧消毒一次。洁净区地面、墙壁,每次清场时用消毒剂(75%

乙醇或0.1%新洁尔灭)消毒,消毒剂每月交换使用,并做记录。设备接触药品部位和接触药品的工器具、容器具在每批生产前用75%乙醇消毒。清洁工具要定期消毒,并做记录。

7.质量标准

7.1原料质量标准

7.2辅料质量标准

7.3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

7.4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7.5 成品质量标准

7.6物料、中间产品、成品储存注意事项

7.6.1原辅料贮存于原辅料暂存间内,一个整包装未能一次性用完时,将剩余原辅料称量后,按原包装密闭封存,附物料标示卡(一张置于两层聚乙烯袋中间,另一张贴在最外层聚乙烯袋上或物料桶外),置于拆包间,办理退库手续,并作为下一次优先使用。

7.6.2总混好的总混颗粒用聚乙烯袋装好,并尽量将内空气挤出,将扎口处折回并扎紧,置于洁净干燥物料桶中加盖,附物料周转卡(一张置于两层聚乙烯袋中间,另一张贴在物料桶外),贮存于中间站。

7.6.3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储存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并应防止虫鼠危害。

7.6.4原辅料复检前最长贮存期为2年,中间产品贮存期为3个月,内包材复检前最长贮存期为1年,外包材复检前最长贮存期为2年。

8.物料消耗定额(每批)

8.1原、辅料消耗定额

8.2 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9.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0.2 成品率及计算方法:

10.3包装材料利用率

10.4 各工序平衡率及计算方法

10.5要求

当上述指标不在此范围内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填写偏差记录,并上报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11.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1.1.1 生产设备应设有状态标志,表示所处状态。设备需装接地线,保障操作人员安

全。

11.1.2不得用湿布揩抹电闸,手湿时不得开关电闸。汽、料阀门应缓缓开启,防止汽、料突然外泄造成物料损失或烫伤事故。关闭各种水汽、料阀门时,必须拧紧,防止跑、冒、滴、漏。

11.1.3 设备运转部位需安装保护罩;设备运转过程中,严禁伸手入内,以免绞伤。11.1.4设备运转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和声音时,应立即停车检查,待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正常运行。

11.1.5 在检修设备机械部位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以免发生意外事故。检修电器部位故障时,应由电工操作,尽量避免带电检修。

11.1.6设备应定时维护保养,注油,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生产。

11.1.7设备维护、检修结束后,应彻底清洗现场工具、备件,检查是否有漏装部件或遗漏于机械内部的工具,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前应将机器设备上的所有工具、部件收回存放以免设备运转时因振动而绞入机器内,产生飞崩伤人或损伤机器部件等事故。

11.1.8粉碎、混合等产尘量大的工序,须有良好的除尘排风设施,干粒水分必须严格控制,以防水分过高,在贮存期内变质。

11.1.9车间严禁吸烟,严禁非生产使用外置电加热器,生产使用一切电器应防爆.。生产使用的水、电应在每日生产结束或下班前关闭闸门,以免发生水患或火患。

11.1.10严禁未经上岗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操作人员操作生产设备。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操作人员需先行培训,熟悉设备性能,掌握使用操作方法。经考核合格后,持上岗证上岗。

11.2劳动保护

11.2.1进入操作间,应严格按要求将工作服穿戴整齐,包括头发裹进帽内,戴好口罩。

11.2.2机器运转部分应有安全防护罩或有注意安全的警示标志;严禁在没有通知同伴的情况下独自开机.

11.2.3机器设备及电、汽、计量仪表由专职人员负责安装及维修,非专职人不准修理或

安装。

11.2.4清洁机器必须在切断机器电源、电器完全停止运转后进行。

13.本产品工艺规程所需SOP

15.文件评审周期

本文件的评审周期为二年。

(完整版)板蓝根工艺规程

目的:建立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指导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范围:板蓝根颗粒生产的全过程。 责任:生产部、固体制剂车间、供应部、储运部。 内容: 1. 药品名称 1.1 商品名:板蓝根颗粒 1.2 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2. 药品剂型:颗粒剂 3. 药品概述 3.1 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3.2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3.2 规格:每袋装10g 3.3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一日3~4次。 3.4有效期:二年。 3.5贮藏:密封。 4. 药品处方 4.1 处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4.2 标准处方:1000g 板蓝根:1400g 5.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及环境区域划分

图标: 物料 检验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

6.操作过程及工艺方法 6.1 备料: 6.1.1车间领料员根据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按照车间领料操作规程(编号:SOP-A0-023-00 )从仓库领取各种需要的原辅料,进行外包装的清洁处理。 6.1.2按照《粉碎、过筛工序标准操作规程》(编号:SOP-A1-021-00 )操作,过80目筛。 6.1.3清场:按照生产部制定的清场管理规程要求,对备料、粉碎操作涉及的工作场所、操作台面和环境进行清场; 6.1.4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 6.2称量: 6.2.1校正衡器、检查原辅料外观质量、核对品名及检验报告书、按处方准确称取符合细度要求的原料和辅料; 6.2.2按照称配工序操作规程(编号:SOP-A1-022-00 )分别进行生产板蓝根颗粒各原辅料的称量。 6.2.3 称量容器的重量要记录; 6.2.4 往容器中加所称量的物料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产生灰尘。直到达到所需要的重量为止并记录; 6.2.5第二个操作者进行全过程的复核,包括:所称量物料的名称、批号和数量,称量操作经双人复核无误后转入下一生产工序。

复方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讲诉

复方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

目录 1.产品名称及剂型 (3) 2.产品概述 (3) 3.处方和依据 (3) 4.生产工艺流程图 (4) 5.工艺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 6.质量监控 (7) 7.质量标准 (8) 8.物料平衡计算 (10) 9.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原、辅、包装材料的消耗定额 (11) 10.工艺卫生 (12) 11.主要设备一览表 (12) 12.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3) 13.劳动组织定员定岗、生产周期 (13) 14.环境保护 (14) 15.附录 (14)

1 产品名称及剂型 1.1 通用名复方板蓝根颗粒 1.2 汉语拼音 Fufang Banlangen Keli 1.3 剂型颗粒剂 2 产品概述 2.1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2.2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病发热,出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 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 2.3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重症加倍;小儿酌减。预防流感、乙脑,一日15g, 连服5日。 2.4 规格每袋装15g(相当原生药15g) 2.5 有效期 24个月 2.6 贮藏密封,防潮。 3 处方和依据 3.1 处方 板蓝根600g 大青叶900g 3.2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三倍量乙醇, 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蔗糖粉1425g及淀粉适 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3.3 处方依据 3.3.1 执行标准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 3.3.2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2587

板蓝根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 1 目的:建立板蓝根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板蓝根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饮片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 5.1 产品基本信息 5.1.1产品名称:板蓝根 5.1.2规格:厚片 5.1.3性状:本品呈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淡灰黄色至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5.1.4企业内部代码: 5.1.5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5.1.6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5.1.7用法与用量:9~15g。 5.1.8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 5.2 生产批量:5~10000kg 5.3 辅料:无 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 6 工艺流程图: 6.1 板蓝根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为质量控制要点。

6.2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2.1领料 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板蓝根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药材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 净制: 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将净板蓝根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 .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净板蓝根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2.3质量要求 6.2.2.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2.3.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2.3.3净制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 ,检查杂质数量。 (2)合格标准:照《杂质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2)测定,杂质不得过3%。 6.2.2.4净药材物料平衡限度 指标:95-100%。 计算公式如下: ++= 100% 净药材量杂物量取样量 净制物料平衡指标(%)投料量 6.2.2.5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2.3洗、润:按照《洗、润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将药材从滚筒口送

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完整

目录 1.产品名称及剂型 (3) 2.产品概述 (3) 3.处方和依据 (3) 4.生产工艺流程图 (3) 5.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 6.工序质量监控 (6) 7.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成品质量标准 (7) 8.消耗定额及物料平衡 (7) 9.主要设备一览表 (8) 10.工艺卫生要求 (9)

11.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9) 12.劳动组织、定岗定员、生产周期 (10) 13.环境保护 (11) 14.附录 (11) 1.产品名称及剂型 1.1.产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产品剂型:颗粒剂 2.产品概述: 2.1.品名:板蓝根颗粒 2.2.产品特点: 2.2.1.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颗粒;味甜、微苦。 2.2.2.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2.2. 3.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一日3~4次。

2.2.4. 规格:每袋装10克或5克。 2.2.5. 包装规格:20袋/包×80包/箱。贮藏:密封保存。有效期:2年 3. 处方和依据 .提取处方 处方说明: 基准处方产量:210-252g 左右(为1000g 颗粒所用的清膏量) 批生产处方产量:136-163kg 左右(为650kg 颗粒所用的清膏量) .制剂处方 处方说明: 基准处方理论产量:100袋(1000g 颗粒) 批生产处方理论产量:65000袋(650kg 颗粒) 处方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 4.生产工艺流程图 提取工艺流程图 (第一次2h ,第二次1h ) 板蓝 饮用

制剂工艺流程图 D 级洁净区 外包装区为一般生产区 工序 检验 入库5.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药材炮制 5.1.1 板蓝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断,干燥,筛去碎屑 回收乙醇 并浓缩 浸膏

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板蓝根颗粒剂是一种非处方药品,广泛用于治疗感冒等病症。下面是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的参考内容。 1. 板蓝根的初步处理:板蓝根收获后,必须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洗净、除杂和除水分等步骤。首先需要将板蓝根进行洗净,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然后通过筛网过滤,去除较大的颗粒杂质。接下来,需要将洗净的板蓝根进行晾干或烘干,除去其中的水分。 2. 板蓝根的粉碎:经过初步处理的板蓝根需要进行粉碎,以便后续制剂的配制。通常使用研磨机或者粉碎机将板蓝根粉碎成细粉末,确保其颗粒大小均匀,并且不产生大颗粒。粉碎完成后,需要对板蓝根粉末进行筛网,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 3. 板蓝根颗粒剂的配方:根据板蓝根颗粒剂的药理作用和治疗需要,确定合适的药物配方。常用的配方包括板蓝根粉末、扁豆之类的辅料,以及一些辅助药物如糖粉、甘草。在配方中,对各种药物和辅料的比例要有合理的计量。 4. 板蓝根颗粒剂的混合:根据配方,将板蓝根粉末和其他辅料进行混合。可以使用搅拌机或者更高级的混合机械对药物粉末进行充分混合,确保各种药物和辅料均匀分布,从而保证药物的效果。 5. 板蓝根颗粒剂的包装:混合完成后的板蓝根颗粒剂需要进行包装。通常会使用塑料袋或铝箔袋作为外包装,并通过热封机

进行封口,以防止药物受潮。并在包装袋上标注有效期、生产批号等相关信息。 6. 板蓝根颗粒剂的质检:制备完成的板蓝根颗粒剂需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药物符合相关药品质量标准。常用的质检项目包括外观检查、颗粒大小检测、包装完整性、PH值测定等,以 确保板蓝根颗粒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7. 板蓝根颗粒剂的贮存:经过质检合格的板蓝根颗粒剂需要进行贮存,以确保其质量和药效不受影响。药厂通常会选择干燥、避光、通风的环境进行贮存,并且要避免受潮、高温和暴晒等情况,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的参考内容。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药品生产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板蓝根颗粒制剂生产工艺规程

板蓝根颗粒制剂生产 工艺规程

1.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产品代码:CP001 1.2 产品剂型:颗粒剂 规格:每袋装10g(相当于饮片14g)。 批量:10万袋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83005 1.3产品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1.4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1.5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 1.6 包装:复合膜袋包装。 1.7 有效期:24个月。 1.8 贮藏:密封。 2.生产处方 2.1生产处方(每100袋用量) 板蓝根颗粒清膏随批量蔗糖粉 750g 糊精150g 2.2所用原辅料清单(10万袋) 3.生产工艺流程 3.1生产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图例: 洁净区一般生产区物料

3.2质量监控 4.生产操作要求 4.1环境区域划分 4.2操作过程及工艺要求 4.2.1生产前检查 根据《生产过程管理规定》进行生产前检查。 4.2.1.1检查生产用工器具、设备是否清洁,并在清洁有效期内。如果超过有效期应重新清场并要求现场监控员检查,做好生产前清场记录。 4.2.1.2检查各种空白生产记录是否齐全,称量器具是否在校验期内。根据设备操作规

4.2.2收料 物料在拆包间(31042)脱去外包装,清洁、消毒后,在内包装外表贴上相应的“物料标示卡”,领料人员将物料转入气闸间(31003-4)与中间站管理员根据批生产指令、领料单、出库凭单,逐一核对物料品名、数量、规格、批号、检验合格报告单等正确无误进行物料交接后,将物料转入指定存放间,岗位班组长与中间站管理员进行物料交接。 注意:所有物料要码放整齐,放置明显的货位卡、物料标示卡。 4.2.3预处理 4.2.3.1设备 4.2.3.2粉碎过程 称取蔗糖,在洁净区粉碎过筛间(31027),按《粉碎过筛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及《SF-320不锈钢粉碎机组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要求,粉碎成80目细粉,用 聚乙烯袋装好,进入称量配料间(31028-2)称重贴上“物料标示卡”,移至备料间(31029),码放整齐备用。 4.2.3.3质量控制要点 4.2.4称量配料 4.2.4.1设备 4.2.4.2称量配料表

STP.GY.002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

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 一、产品概述 1.产品特点: 品名:板蓝根颗粒 拼音:BanlangenKeli 剂型:颗粒剂 (1)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2)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3)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一日3~4次。 (4)规格:每袋装5克。 (5)贮藏:密封。 (6)包装:每盒12袋,复合膜材料包装。 (7)有效期:2年。 2.处方来源:移植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 3.历史沿革:中国药典1990年版、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 二、处方和依据 1.处方:板蓝根1400克 2.批量: 560kg板蓝根所提取所得到的浸膏,蔗糖粉210kg 糊精140kg 3.处方依据: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1020229。 现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三、工艺流程图

※:表示质量监控点 四、制剂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提取操作过程: D 级洁净区

(1)配料 将验收合格的饮片按生产指令进行配料、称量、复核。 (2)煎煮:取560kg板蓝根置多功能提取罐内,监控投料,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1小时,煎煮液经60目筛过滤转入贮罐,得煎煮液总量7400L±5%。 (3)薄膜浓缩:取经煎煮过滤进入贮罐的药液经薄膜蒸发器浓缩至比重表测得1.06~1.08(60-80℃),得薄膜浓缩液,转入下工序。得浓缩液840L±5%。 (4)浓缩:取上薄膜浓缩液置真空提取罐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得浓缩液,转入下工序。 (5)醇沉:取经薄膜浓缩转入的浓缩液,加入醇沉罐内,冷至40℃以下,加入两倍量95%的乙醇,边加边搅拌,使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8小时以上。取上清液,转入回收浓缩。 (6)回收浓缩:取经醇沉后的上清液加入真空提取锅,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2~1.35(20℃)的浸膏,浓缩的浸膏装入清洁消毒的浸膏专用容器,加盖,密闭,挂牌,请验,冷至室温,入库冷藏备用。 2.工艺条件: (1)原药材提取浸膏为一般区; (2)提取的工艺用水为饮用水; (3)煎煮: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昌,煎煮1小时; (4)薄膜浓缩:薄膜浓缩至相对密度1.06~1.08(60-80℃)。 (5)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1.20(50℃)。 (5)醇沉:加入两倍量95%的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置8小时以上; (6)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1.32~1.35(20℃)的浸膏。 3.制剂操作过程: (1)领料:按生产指令开领料单,领取合格的板蓝根浸膏、蔗糖、糊精。

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完整

目录 1.产品名称及剂型 (3) 2.产品概述 (3) 3.处方和依据 (3) 4.生产工艺流程图 (3) 5.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 6.工序质量监控 (6) 7.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成品质量标准 (7) 8.消耗定额及物料平衡 (7)

9.主要设备一览表 (8) 10.工艺卫生要求 (9) 11.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9) 12.劳动组织、定岗定员、生产周期 (10) 13.环境保护 (11) 14.附录 (11) 1.产品名称及剂型 1.1.产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产品剂型:颗粒剂 2.产品概述: 2.1.品名:板蓝根颗粒 2.2.产品特点: 2.2.1.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颗粒;味甜、微苦。 2.2.2.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2.2. 3.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一日3~4次。 2.2.4.规格:每袋装10克或5克。 2.2.5.包装规格:20袋/包×80包/箱。贮藏:密封保存。有效期:2年 3.处方和依据 3.1.提取处方 处方说明: 基准处方产量:210-252g左右〔为1000g颗粒所用的清膏量 批生产处方产量:136-163kg左右〔为650kg颗粒所用的清膏量 3.2.制剂处方

处方说明: 基准处方理论产量:100袋〔1000g颗粒 批生产处方理论产量:65000袋〔650kg颗粒3.3处方依据:《中国药典》20XX版一部 3.4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4020384 4.生产工艺流程图 4.1提取工艺流程图 板蓝根 4.2制剂工艺流程图

5.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1药材炮制 板蓝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断,干燥,筛去碎屑 5.2药材炮制收率 5.3.提取 5.3.1.领料:根据批生产指令领用板蓝根净药材,按《复核管理规程》复核名称、编号、合格证、数量等。 5.3.2.煎煮:按《煎煮、浓缩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将复核过的板蓝根净药材按下图表规定加入饮用水,进行煎煮并浓缩至相对密度达1.12〔70℃以上。 5.3.3.醇沉: 按《醇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将药液冷却至20℃后,根据清膏的体积、乙醇的含醇量、醇沉液含醇量〔60%,计算出所需的乙醇量。加入乙醇,搅拌15分钟,静置24小时。 5.3.4.回收乙醇并浓缩:按《乙醇回收并浓缩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将醇沉后的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达1.20〔70℃以上。 5.4.制粒: 5.4.1.领料:按批生产指令领取板蓝根清膏、蔗糖、糊精,按《复核管理规程》仔细复核品名、规格、编号、数量、合格证等。将板蓝根清膏、糊精均分为12个亚批次。 5.4.2.粉碎过筛:按《原辅料粉碎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将蔗糖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将蔗糖粉均分为12个亚批次。 5.4.3.制粒:按《制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取一亚批次的蔗糖粉、糊精置槽式混合机内,混合20分钟后,加入一亚批次的板蓝根清膏,制成湿颗粒,于沸腾干燥机上干燥,温度≤80℃,抽检水分≤3.0%时停止干燥。将干颗粒倒入振动筛上整粒,上筛网为10目,下筛网32目。12个亚批次分成12次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 5.4.4总混:按《总混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将整粒后的12个亚批次合格颗

板蓝根颗粒(无糖型)工艺规程

1 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板蓝根颗粒(无糖型) 1.2 剂型:颗粒剂 1.3 规格:每袋装3g 1.4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3158 2 处方和依据 2.1 处方 板蓝根1400g 制成600g 2.2 投料用量: 板蓝根420kg 糊精适量 制成180kg(6万袋) 2.3 本品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第490 页该品该项下之规定。 3 工艺流程图及工艺环境要求

一般生产区域 300 000级洁净生产区域 4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1 原料炮制 板蓝根: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4.2 煎煮:取板蓝根420kg ,置多能提取罐加饮用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药材6倍量饮用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药材4倍量饮用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过120目筛。 4.3 清场:按清场SOP 清场,经检查合格后签发合格证。 4.4 浓缩:将滤液用外循环浓缩器(真空度0.06~0.07Mpa ,温度70℃~80℃)浓缩至药液相对密度1.20(50℃)备用。 4.5 清场:按清场SOP 清场,经检查合格后签发合格证。 4.6 醇沉:取浓缩液冷却至40℃加入高浓度乙醇使含醇量为60%,搅拌20分钟,静置24小时。高浓度乙醇体积=药液体积×60%/(高浓度乙醇浓度-60%)

4.7 清场:按清场SOP清场,经检查合格后签发合格证。 4.8 收膏:取上清液经减压浓缩罐(真空度0.06 Mpa左右,温度80℃以下)回收乙醇,再浓缩至约70kg,相对密度1.26~1.28(70℃~80℃)。 4.9 清场:按清场SOP清场,经检查合格后签发合格证。 4.10 清膏贮存:清膏在清膏收集车(净化级别为三十万级)中装入密封的容器内。若24小时不能转入下道工序则需入冷库贮存,冷库贮存时间不得超过5天。 4.11 制粒:取糊精(量为180kg-清膏干物质量,分为2份)、甜菊素(量为180kg ×1%,分为2份)各一份,加入湿法混合制粒机搅拌槽中,高速混合5分钟,取一半清膏加入制粒机中高速混合剪切3~5分钟制软材,软材在颗粒机中用14目筛制粒,制出的湿颗粒置沸腾干燥机80℃中进行干燥,重复操作2次。 4.12 清场:按清场SOP进行清场,经检查合格签发合格证。 4.13 整粒及总混:颗粒用10目、60目筛整粒,用三维运动混合机总混40分钟。颗粒应在30万级区密封贮存。 4.14 清场:按清场SOP清场,经检查合格后签发合格证。 4.15 分装:按颗粒包装机岗位SOP操作,将板蓝根颗粒分装为规格3g/袋。 4.16 清场:按清场SOP清场,经检查合格后签发合格证。 4.17 包装:将已分装好的板蓝根颗粒包装为3g×20袋×100盒/件,每盒放入说明书,每件放入装箱证入库待检。 4.18 清场:按清场SOP清场,经检查合格后签发合格证。 5 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5.1 工艺卫生 5.1.1 人净程序: 进 出

板蓝根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X 1目的:建立板蓝根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范围:板蓝根生产过程。 3职责:生产部、饮片车间、质保部。 4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 5产品概述: 5.1产品基本信息 5.1.1产品名称:板蓝根 5.1.2规格:厚片 5.1.3性状:本品呈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淡灰黄色至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5.1.4企业内部代码: 5.1.5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5.1.6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5.1.7用法与用量:9〜15g。 5.1.8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5.1.9 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

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 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 袋。

5.1.10 贮存期限:36个月 5.2 生产批量:5~10000kg 5.3辅料:无 5.4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 6工艺流程图: 6.1板蓝根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为质量控制要点( 板蓝根

6.2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21领料 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板蓝根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药材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净制: 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将净板蓝根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 .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净板蓝根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2.3质量要求 6.2.2.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2.3.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 6.2.2.3.3净制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检查杂质数量。 (2)合格标准:照《杂质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2)测定,杂质不得过3%。 6.2.2.4净药材物料平衡限度 指标:95-100%。 计算公式如下: 净药材量+杂物量+取样量 净制物料平衡指标(%)=净药材量+杂物量+取样量100% 投料量 6.2.2.5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