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式生命探测系统

雷达式生命探测系统
雷达式生命探测系统

雷达式生命探测系统

一、选题依据

1、发展现状和趋势

“生命探测技术”是用来探测人类生命体并确定其状态的技术,在应急救援、军事和反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际上“生命探测技术”按探测原理主要分为:音频探测、视频探测和雷达式探测等。与基于红外、光学及超声的探测技术相比,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具有非接触、穿透力强、能精确定位的特点,成为目前最具潜力的生命探测技术。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应急救援预案设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应急移动通信系统,则是保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所必须的硬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重灾区北川,一台在废墟、瓦砾中搜寻生命的仪器,以它有效的战绩,引起了救援队伍的关注,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搜救利器——“生命探测雷达”。“生命探测雷达”是基于雷达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制的高科技应急救援装备,可通过探测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快速搜寻被埋于倒塌建筑物、废墟等复杂环境中的幸存者。“生命探测雷达”在汶川地震搜寻中主要发挥了以下两个重要作用:

(1)在进入灾害现场的初期,首先利用该雷达可探测生命体的大概位置和距离这一功能,对有呼救能力的受困者进行位置确定,为营救人员提供指导信息,争取救援时间和降低救援危险;

(2)在救援中后期,对无呼救能力的被掩埋者进行搜寻。搜寻探测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存活者提供的压埋信息,对废墟进行有针对性的探测搜寻,以确定被压埋者是否存活及大致位置。二是对无任何线索的废墟进行拉网式搜寻探测,确定大片废墟中是否还有存活者。在受灾严重的北川县城,雷达搜救小组在60 多个小时的黄金救援搜寻过程中,大约探测搜寻了25 处大型倒塌的建筑废墟,在50 多个点、区内发现生命信息。搜救小组将探测结果及时反馈给营救人员,为及时营救生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息,使后续的救援人员成功地营救了20 位幸存者。

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前沿技术,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近期将该技术评价为未来30 年内最酷的10 项发明之一。非接触生命探测雷达是伴随着雷达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以及军事、医学等领域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指借助于外来能量(探测媒介),不接触生命体,可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隔一定介质(如衣服、纱布、砖墙、废墟等)、在对人体无约束的情况下,探测生命信号,这是一种新型的探测技术。该探测技术克服了激光、红外生命探测技术受温度影响严重、遇物体阻挡失效的问题,也克服了超声探测空间传播衰减大、受环境杂物反射干扰、水、冰、泥土阻挡失效的问题。采用该探测技术探测生命信息,不仅弥补了接触式探测技术的局限性 (需要电极、传感器接触生命体);而且还弥补采用激光、红外、声波等探测生命信息的局限性 (穿透力弱) , 因此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外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希腊等国家。我国也不甘落后,从1998 年起,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王健琪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我国率先对这一课题开展系统研究。经过长达十年的不懈努力,研制出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生命探测雷达”。打破了我国“生命探测”装备长期依赖进口,完全受制于人的局面。

2、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由于雷达式生命探测仪采用单天线连续波收发体制,因此较厚建筑物对发射信号的强直接反射(直接反射信号又被称为强杂波信号)会造成接收机的饱和,使生命探测仪的接收机无法正常工作。在非接触雷达式生命探测仪中,对强杂波信号的处理非常重要,而对强杂波信号处理的好坏,则直接影响生命探测仪的探测灵敏度。

3、参考文献

[1] 王坤, 林明星. 一种基于人员定位的矿井综合通信系统[ J ].计算机应用究, 2005 (8)

[2] 叶勇. 基于DSP的雷达式非接触生命探测仪信号处理系统研制[D ].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05

[3] 郭山红,孙锦涛,谢仁宏. 穿墙生命探测回波信号分析[J ]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5):5942598.

[4] 李述为,高梅国,傅雄军,等. 雷达穿墙检测呼吸和心跳的信号分析[J ] . 仪器仪表学报,2006 ,27 (6) :8210.

[5] 张杨,王健琪,荆西京,焦腾.生命探测雷达中微波自动对消的仿真算法研究 [A] 第四军医大学

[6] 都基焱1 ,赵温波1 ,李胜等. 生命探测雷达组网定位技术研究[J]. 现代雷达, 2009.9,31(9):23 - 27.

[7] Stanley E. Borek. An Overview of Through the Wall Surveillance for Homeland Security [A ]. App lied Imagery and Pattern Recog2 nitionWorkshop, 2005. Proceedings. 34 th

[8] Barker A T,Jalinous R, Freeston I L. Non-invasive stimulation ofthe human motor cortex[J]. The Lancet,1985(1):1 106-1 107.

[9] DaveyK,Kalaitzkis K C,Epstein C.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of the cerebral cortex [C] //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 biology society 10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hicago:

IEEE,1998:922-923.

[10] Davey K,Epstein C M. Magnetic Stimulation Coil and Circuit Design[J]. IEEE,2000,47(11):1 493-1 499.

二、研究方案

1、雷达探测法工作原理

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处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计算出目标的

距离、方向、速度并进行显示。美国超视安全系统公司的LifeLocator 生命侦测仪就是一种基于超宽带雷达技术的先进生命侦测设备。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接收器不断接收反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算法处理。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内所接受到的信号进行比较等算法处理,就可以判断目标是否在动。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一般每秒1到2次,就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

雷达探测系统穿透力较强、定位精确、携带、操作及维护方便、费用较低、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克服了其他系统不能辨别被困者生死的缺点,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优先营救生还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1)基本原理

本系统主要针对,测量目标的距离及方位。

1)目标距离的测量

()/2R v t t =-?

式中: t —询问与回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t ?—系统延迟; v —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通过以上公式可求出被困人员到雷达天线的大致距离R 。

2) 目标方位的测量

主要采取类似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的方式,它是基于测量学中的空间后方交会原理:雷达接收机分别在三个位置利用测距原理测出被困人员到雷达接收机的大致距离123,,R R R 并分别记录三个位置的坐标,,i i i x y z ,这样可以

得到三个空间球(联立方程组) , 三个空间球的交点就是被困人员的位置坐标。其定位原理如图2所示。

三点定位计算公式如下:

在理想情况下方程组得解是确定的, 即三个球面交于目标点,但由于误差的存在,三个球面往往并不严格交于目标点, 而是围绕在目标点周围形成一个由四个球面围成的曲面,可近似看作四面体,选取四面体内哪一个点来代表目标点是精确定位的首要问题,本文选取球面四面体内切球的球心代表目标点,设球面四面体内切球半径为ε,以ε修正三个距离123,,R R R 为1R ε-、2R ε-、

3R ε-,改写三点定位方程组如下:

根据修改后的方程组即可求得目标点坐标。

(2) 硬件组成

基于DSP 系统硬件配置如图3 所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即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特别适用于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微处理器,它采用改进型哈佛总线,具备硬件乘法器,工作电压只有1.6V,不但在信号处理速度和小型化方面有技术优势,而且符合电气安全标准。基于DSP 的预处理器、信号处理器与雷达天线是整合在雷达机箱里,信号处理器完成数据处理后,通过802. 11无线通信协议与掌上电脑PDA 进行通信将计算结果显示并予保存。

基于低频二次雷达技术的改进型生命探测系统能成功地解决多项困扰传统安全救生系统在煤矿救援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分秒必争的营救工作中,可以帮助搜救人员迅速准确安全地发现仍然存活的被困矿工,从而为营救工作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有着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2、雷达式生命探测研究内容

雷达式生命探测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何确定测量目标的距离及方位。因此与以下几种关系比较密切:

(1)可测距:采用P秒级脉冲雷达技术,方便的对目标进行距离定位;

(2)穿透能力:采用超宽谱雷达技术;

(3)抗干扰能力:双通道相关检波技术使复杂现场的各类干扰无法进入;

(4)探测灵敏度:采用新颖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

(5)操作安全性:探测器与显示控制器分离设计,减小操作危险。

3、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路线

由于雷达式生命探测仪采用单天线连续波收发体制,因此较厚建筑物对发射信号的强直接反射(直接反射信号又被称为强杂波信号)会造成接收机的饱和,使生命探测仪的接收机无法正常工作。在非接触雷达式生命探测仪中,对强杂波信号的处理非常重要,而对强杂波信号处理的好坏,则直接影响生命探测仪的探测灵敏度。“自动对消信号合成”电路是生命探测仪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强杂波信号的对消问题。

(1)自动对消信号合成原理

“自动对消信号合成”的原理框图如图所示。“自动对消信号合成”电路由振荡信号功率调节电路、可变延迟器、振荡信号衰减器、回波信号检测电路以及运算控制电路等组成。

自动对消算法及流程如图所示。运算电路将回波信号()r S t 与经过可变延迟

器、衰减器的振荡信号()S t 的相位和幅度进行比较运算,得出运算结果0()S t ;将0()S t 与算法内事先确定好的标准值'0()S t 进行比较:如果'00()()S t S t <,则算

法控制可变衰减器和可变延迟器已改变()S t ,使()S t 朝利于0()S t 上升的方向变

化;如果'00()()S t S t >,则算法控制改变()S t ,使()S t 朝利于0()S t 下降的方向

变化。变化后的()S t 再次进入循环与()r S t 进行比较,计算出新的0()S t 。()S t 的

变化遵循先粗调后细调的方式,调节幅度由大到小,最终使得'00()()S t S t =,

衰减器输出信号和回波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差值进入阈值允许范围之内,自动对消完成。

(2) 对消信号合成实际运算过程

可变衰减器控制振荡信号()

S t的幅度,可变延迟器控制振荡信号()

S t的相位。因为电路电源为+5 V 供电,同时限于电路的实际情况,()

S t的幅度可变范围为0~5 V;相位可变范围为0°~200°。对消信号合成实际运算过程大概如下:先固定幅度,将相位在0°~200°范围内以一定的步进(粗调)变化,记录每

次变化后的

0()

S t值,循环一次后,将相位固定在0()

S t取得最小值时所对应的相

位上;再使幅度在0~5 V 范围内以一定的步进(粗调)变化,记录

0()

S t值,比

较各个

0()

S t值,记录0()

S t取得最小值时所对应的幅度值;再以较小的步进重复

以上步骤(细调)一次,取得

0()

S t最小值。如果0()

S t不等于标准值'0()

S t,则继

续以上循环;如果

0()

S t等于标准值'0()

S t,则将此最小值对应的相位和幅值分别通过可变延迟器和可变衰减器调出,并灌入运算控制电路,完成对消。

4、雷达式生命探测预期成果

雷达生命探测器会向外连续发送电磁波,对一定空间进行连续扫描,像我们所知的飞机雷达一样。如果被探测物绝对静止,返回的电磁信号就会是相同的。如果目标在动,信号就会有差异。这种生命探测仪主要通过测试被探测者的生命运动,例如心跳、呼吸以及肠蠕动等运动来工作的,可以捕捉到相当微弱的信号,并且可以穿透除了金属墙之外的大部分障碍进行搜索,搜索范围可以达到数十

米。它不像光学生命探测器那样受现场光照环境的限制,也不像声波/振动探测器那样要求保持工作现场安静,也不像红外线生命探测器那样容易受环境温度和热物体干扰,应用前景比较看好。现在雷达生命探测器中往往内置了数千种人类呼吸、心跳模式,搜索速度也比其它生命探测器高一些。使该雷达具备以下功能:(1)不需要任何接触人体的电极、传感器或辅助装置,实现了非接触生命探测;(2)可穿透非金属介质(如土壤、砖墙废墟,包括穿透多层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废墟等)进行生命探测;

(3)可智能判断有无生命体存在,并自动给出探测结果;

(4)能探测存活人员的距离信息,进行目标定位,有利于挖掘救援;

(5)对探测到的生命体目标,以人眼仿生的观察效果方式显示在屏幕上;(6)具有一定的区分人与动物的能力;

(7)显示控制器与雷达探测器采用无线通讯的遥控方式,使得探测更加灵活安全;

(8)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便于携行。

5、雷达式生命探测可行性分析

雷达生命探测仪它的穿透能力强,能探测到被埋生命体的呼吸、体动等生命特征,并能精确测量被埋生命体的距离深度,具有强的抗干扰能力,不受环境温度、热物体和声音干扰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超宽谱雷达生命探测仪具有很大的相对带宽(信号的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一般大于25%,检验人体生命参数是以脉冲形式的微波束照射人体,由于人体生命活动(呼吸、心跳、肠蠕动等)的存在,使得被人体反射后的回波脉冲序列的重复周期发生变化。如果对经人体反射后的回波脉冲序列进行解调、积分、放大、滤波等处理并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就可以得到与被测人体生命特征相关的参数。

雷达生命探测仪用于震区生命探测具有穿透力强、作用距离精确、抗干扰能力强、多目标探测能力强、探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探测距离可达30~50m,穿透实体砖墙厚度可达2m以上,可隔着几间房探测到人,并具有人体自动识别功能,在生命探测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相比更实用,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生命探测技术的发展,必将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用于医学上的非接触式生命监护等,将通过更多的途径挽救生命,造福人类。

我国属于地震、塌方、雪崩等灾难多发区,灾害现场存活者的快速搜寻,是救援的首要任务。“生命探测雷达”可解决灾害现场存活者的搜寻问题,对提高我国应急救援能力,维护国家稳定,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雷达式生命探测系统的创新之处

雷达生命探测仪是融合雷达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生命探测设备。它主要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制成,通过检测人体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微动,从这些微动中得到呼吸、心跳的有关信息,从而辨识有无生命。雷达生命探测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它主动探测的方式使其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噪音、现场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电磁信号连续发射机制更增加了其区域性侦测的功能。系统具有如下的创新之处:

1、用()/2

=-?进行目标距离的测量和用三点定位进行目标方位的测R v t t

量,可以更好的帮助搜救人员快速找到生命体的位置进行搜救,为生命营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采用超低频电磁波作为信号源,它具有强穿透性、低衰减率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透视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矿山、地震等救援现场。

3、“自动对消信号合成”电路是生命探测仪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强杂波信号的对消问题。

4、采用电磁波探测的方法,实现了非接触探测的功能,同时克服了传统的人工或搜救犬效率低的缺点。

雷达生命探测仪

生命探测仪 之雷达生命探测仪原理及其应用 生命探测仪是借着感应人体所发出超低频电波产生之电场(由心脏产生)来 找到"活人"的位置。配备特殊电波过滤器可将其它动物,诸如狗、猫、牛、马、猪等不同于人类的频率加以过滤去除,使生命探测仪只会感应到人类所发出的频率产生之电场。仪器配备两种不同侦测杆,长距离侦测杆侦测距离可达500公尺,短距离20公尺。人体发出的超低频电场可穿过钢筋混凝墙、钢板。仪器在碰到上述障碍物时,侦测距离会减少,但只要操作者向前靠近侦测地点,仍可精准地找到欲搜寻的人体目标。 一、生命探测仪的种类: 目前所知的生命探测仪按原理结构可分为:雷达波探测器、视频探测器、音频探测器等。 1.音频探测器: ①.声波音频探测器 原理:通过获取在空气中传播的微弱声波并放大信号来探测目标。 ②.震动波音频探测器 原理:通过震动探头拾取并放大地面传来的震动波来探测目标 两者的共同特点就是:价格较低,比较简单易用。 局限性:现场需要有一定的孔洞和裂隙才能伸入探测设备;或只适用于浅表层、大空间的探测;在下雨或有消防用水的情况下会受到一定的环境干扰。 2.视频探测器 原理:利用可见光或非可见光,通过CCD传感器摄像转送到显示屏成像。 有视频形象化,直观简单、易用、价廉 一般在使用中需要线缆传输音频信号,或缝隙孔洞。 3.雷达波生命探测仪 原理:由雷达天线定向集中地发射电磁波,该电磁波能穿透混凝土墙壁、碎石瓦砾等,与人体接触后反射并产生变化。由于这种变化受人的身体活动、呼吸甚至心跳活动的影响,反射后变化了的电磁波被接收器接收,经过过滤背景干扰,某些特有的波谱经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在显示屏显示。 特点:具有易携带、移动快、无需与物体接触的特点,无需由孔洞、裂隙等进入,可在被各种物质隔离覆盖的情况下探测到被困者。 二、雷达生命探测仪具体原理: 无线探测发射器首先发射雷达波,雷达波可穿透普通的建筑墙体和碎石等材料,到达最远6米的被测目标。目标物的移动或呼吸心跳等使雷达波产生一定的改变,并把变化后的雷达波通过天线发送回掌上电脑上。经过电脑内专业软件的数据处理,得出相应的波形图及信号显示,从而判断被测范围内是否有幸存人员。 在操作该探测雷达时,要确保掌上电脑与无线探测发射器之间的距离在 1.5-15米范围内,并保证在距探测器天线6.1米的范围内没有其他可疑的移动。该设备通常能够在3分钟之内在有效空间范围内完成搜寻,并进一步定位被困人员。

雷达生命探测仪型号

雷达生命探测 雷达生命探测仪型号:FGMOD27003+ FGMOD雷达生命探测仪是美国超视安全系统公司于2005年新近推出的一种安全救生系统。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大卫席思(David Cist)创造性地将雷达超宽频技术(UWB)应用于安全救生领域,从而为该领域带来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基于这种新技术的安全救生系统----FGMOD雷达生命探测仪,成功地解决了多项困扰传统安全救生系统的问题,使搜救工作比以往更迅速,更精确,也更安全,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命探测系统。该系统的天线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指定的火星探测器两种候选雷达天线之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探地雷达天线,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非常微弱的运动。该产品已获得美国专利。超视安全系统公司近日内在中美日三国同步推出这个系统。

二、FGMOD雷达生命探测仪的组成 超视安全系统公司的FGMOD雷达生命探测仪移动探测系统是一个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的传感器: 一个发送超宽频信号的发送器 一个侦测接收返回信号的接收器 一台用于读入接收器的信号并进行算法处理的电脑 传感器包含了可编程的固件。传感器产生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传送给掌上电脑(PDA控制器)进行显示。传感器和控制器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电源。 无线探测发射器发射器 掌上操作接收显示器 三、技术数据 无线探测发射器 尺寸:44×44×24 cm 重量:9.5 kg(包括电池) 电池:10.8V锂电池,可连续工作长达4h 废墟瓦砾中探测距离:4.6米内的呼吸活动以及6米内的移动 废墟瓦砾中探测范围:36 m2

探测角度:120°角 符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认证 工作频率:270 MHz 脉冲频率范围:100-700 MHz 掌上操作显示器 PDA掌上电脑,方便携带 专业探测软件集成了上千种人体呼吸心跳模式,使探测结果更精确 当探测到幸存者时,能显示其与探测器间的距离 可对现场探测过程做数据记录 可兼容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USB接口可与电脑连接传递数据 操作系统:MS Windows Mobile 2003 for Pocket PC 四、FGMOD雷达生命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FGMOD雷达生命探测仪实际上是一个呼吸和运动探测器。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接收器不断接收反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算法处理。如果被探测者保持静止,返回信号是相同的。如果目标在动,则信号有差异。通过对不同时间段接受的信号进行比较等算法处理,就可以判断目标是否在动。 FGMOD雷达生命探测仪是通过测试被探测者的呼吸运动或者移动来工作的。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一般每秒1到2次,就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测移动的原理也大致是这样。超视安全系统公司的天线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指定的两种火星探测器地质雷达天线之一,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非常微弱的运动,加上功能强大的算法处理,是安全救生部门最好的帮手。

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

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
一、 系统概述
根据监控需求: 岸基对海 3~10 公里范围内主要大小批量目标; 主动雷达光电探测和识别; 多目标闯入和离去自动报警智能职守; 系统接入指挥中心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目标海图显示管理; 系统能够自动发现可疑目标、跟踪锁定侵入目标、根据设定条件进行驱散、 同时自动生成事件报告记录,可以实现事故发生后的事件追溯,协助事故调查。 1. 项目建设主要目的 ? 为监控区域安全提供综合性的早期预警信息; ? 通过综合化监测提高处置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 2. 基本需求分析: 需配置全自动、全量程具备远距离小目标智能雷达探测监视和光电识别系 统,系统具备多目标自动持续稳定跟踪、多种智能报警功能、支持雷达视频实 时存储、支持留查取证的雷达视频联动回放功能等;同时后期系统需具备根据 用户需求的功能完善二次开发能力。同时支持后续相关功能、扩点组网应用需 求。 根据需求和建设主要目的,选型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拥有相关技术自 主知识产权,具备二次技术深化开发的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1 年成立,2010 年国内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65,致力于航海智 能化与海洋防务/信息化的国内唯一上市企业)的智能监视雷达光电系统。该系 统在国内外有众多海事相关成熟应用案例,熟悉国内海事、海监、海警、渔政

公务执法及救捞业务需求特点等。同时,该系统近期成功中标国内近年来相关 领域多套(20 套)雷达光电组网项目,充分说明该系统的技术领先及成熟应 用的市场广泛接受度。
3. 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特点 ? 全天候、全覆盖、全自动的立体化监控。该系统具备对多传感器信息 融合的能力,确保对探测范围内雷达信息源、光电、AIS、GPS 等设备信号源 进行有机的融合和整合。 ? 系统具备了预警、报警、实时录取回放的综合功能。任何目标物进入 雷达视距时,系统即开始进行监测。目标物触碰警报规则后,指挥室获得报警 信号,同时联动设备综合光电锁定警报目标,以便驱离。整个过程系统实时记 录、方便随时调用回放。 ? 系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该系统中创新地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先跟踪 后探测”算法技术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保证了在严苛条件下满足对目标地 探测与持续跟踪能力。 ?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开放灵活的系统网络架构,能够根据需 求进行不同的组合和配置,系统可扩展性强。 ? 维护便捷,由于采用网络架构,获得用户授权后能连接到用户网络, 可以远程支援维修维护系统,从而提高维护效率,减少维护成本。 ? 可靠性高,充分适应不同的海洋环境。
二、 系统设备清单
序号 1
2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X 波段雷达,IP65(含安装支架) HLD800/900;8ft,25kw
小目标雷达数据处理器及显示 HLD-STTD-1000
终端软件
Radpro V1.6.0.0
数量 1套
1套

(word完整版)八年级上科学竞赛试题

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 血糖降低 + ++ + - + 八年级上科学竞赛试题 考生须知:(考试时间2008年6月1日星期日9:00~11:00) 1、本卷共四大题,36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包括试题卷与答题卷两部分,将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写在试题卷中不得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数据有:H:1 O:16 C:12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08年1月,长江中下游大雪倾城,冰冻成灾。受灾的各地纷纷撒盐熔雪以保道路畅通,我市中心城区5天吃盐1400吨。撒盐的目的是…………………………………………( A ) A.降低雪的凝固点 B.提高雪的凝固点 C.增人路面摩擦 D.减小路面摩擦 2、火鸡根据猛禽的外形特征来辨认它们,并决定是否逃跑。科学家利用不同纸卡模型试了地面火鸡 的逃跑反应,结果如左下图所示。若用右下图所示的纸卡模型进行测试(箭头所示),则地面火鸡的反应是( C ) A.均无逃跑反应B.均有逃跑反应 C.模型向左时有逃跑反应,向右则无D.模型向右时有逃跑反应,向左则无 3、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大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特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是…( C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4、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根据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请问下列何种假设较能解释这些突变老鼠所面临的状况………………………( D ) A.胰岛素分泌不足B.体内细胞缺乏胰岛素 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元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 5、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D)

赛英公司管理系统FOD监测雷达系统

机场跑道异物(FOD)雷达检测系统(Foreign Object Debris radar Detection system) ●研发背景 ●对FOD雷达检测系统的要求 ●赛英公司与研发团队简介 ●赛英产品的技术特点 ●赛英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 ●赛英产品的工作流程 赛英科技 2010.6.8

一、研发背景简介 机场跑道异物(FOD)泛指可能损伤飞机的某种外来物质。FOD会危及飞机和乘客的生命,造成航班延误、中断起飞,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保守估计,每年全球因FOD造成的直接损失至少在30亿—40亿美元。而间接损失是这个数字的4倍!我国民航局机场司2009年出版的【FOD防手册】指出:从2007年5月到2008年5月,FOD损伤飞机轮胎的事件在我国有4500起! 2000年7月25日,法航一架协和式客机从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两分钟后随即坠毁,共有113 人遇难,法航向遇难家属赔偿约1.3亿美元。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FOD——跑道上的一块45公分长的金属条,这也是史上FOD造成的最大空难。 协和悲剧发生后,FOD探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上日程,2006年12月,加拿大温哥华机场安装了Tarsier FOD监测雷达,成为全球安装FOD 监测系统的第一个民航机场。现在,欧美国家的一些大型民航机场已经陆续安装FOD监测系统。 在我国,既没有引进这种系统的机场,也没有研发这种系统的报道。我国机场对FOD的监测都是靠人工定时巡视,靠人眼近距离搜寻,这种落后的方法效率低,可靠性差,而且大大占用了宝贵的跑道使用时间,使航班次数被迫减少。因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FOD监测系统是我国航空业的当务之急,航管业界称之为雪中送炭。国产FOD监测雷达的问世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基于雷达探测的安防检测系统设计说明书

基于雷达探测的安防检测系统 设计说明书 版本号:V1.0

目录 一、背景及意义 (1) 二、基于雷达探测的安防检测系统分析 (2) 2.1 非功能性需求 (2) 2. 2 功能性需求 (2) 2.3 开发环境 (2) 三、基于雷达探测的安防检测系统设计 (3) 3.2 系统业务流程图 (5) 3.2 系统功能结构图 (6) 四、基于雷达探测的安防检测系统模块实现 (6) 4.1 影像采集模块 (6) 4.2 影像信息显示模块 (7) 4.3 雷达运行状态监测模块 (8) 4.4 报警提示模块 (9) 五、小结 (10)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防范技术作为安全防范技术的一个 重要发展方向,得到了蓬勃快速的发展。其中,周界入侵探测系统作为电子防范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得到了广泛应用。周界安防报警系统是指对被防范区域的边界进行防范,当外来者接近或者跨越防范区域时启动报警。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目标手段,以前多用在军事应用上,特点是探测距离很远,体积较大,成本角高。近年来,随着电子水平及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电子器件不断小型化,低价化,民用小型化雷达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各类安防系统中。 安防雷达是安防市场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低成本高性能的小型雷达被开发出来。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环境适应性强,探测距离远,综合成本低的优点。普通的雷达发射一条直线形波束,凡是被波束照射的活动目标,雷达可以计算出其距离及速度,配合转台可实现360°区域覆盖。一部雷达可以对长度500m,宽度30度的一个区域进行监控,与其它安防手段相比,大大减少了施工量,并且灵敏度极高,哪怕人以很慢很慢的速度蠕行,雷达也能将其发现。而且雷达可以知道入侵者的准确位置,这是其它大多数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雷达工作在微波频段,这个频段的信号不会受到雨雾可见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工作稳定可靠,虚警率低。本文主要介绍基于雷达探测的安防检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机载雷达

雷达是无线点检测与定位的简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雷达技术从开始单一防空设备迅速扩展到侦察、火力控制、空中交通管理、遥感、天文、地质等军用和民用领域。雷达在飞行器上的应用也有很多种。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雷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十年来,国外机载雷达已发展成九大类,数百个型号。其中,军用机载雷达占大多数。现在,军用机载达不但已经成为各种军用飞机必不可少的重要电子装备,而且其性能优劣已成为军用飞机性能的重要标志。 军用机载雷达是30 年代诞生的。当时机载雷达使用的是笨重的米波振子阵列天线,而且被安装在飞机机头和机翼的外侧。二战期间,有了空对地轰炸、空对空火控、敌我识别、无线电高度、护尾告警等类型,但它们的技术水平却很低。它们所采用的信号不过是脉冲调制和调频连续波两种;发射管不过是多极真空管和磁控管;天线不过是振子和抛物反射面;显示器全都采用阴极射线管;自动角度跟踪和距离跟踪系统多数用机电式,技术上还不够完善。当时较新的技术只有机械式电扫描天线,动目标显示和传送雷达信号到地面观测站的中继线路这三项。 90年代在各国军用飞机上装备的产品都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雷达波段通常为X与Ku波段;预警雷达使用更长波段;直升机雷达使用毫米波段。雷达的波形通常为具有高、中、低脉冲重复频率的全波形脉冲多普勒全相参系统。发射机通常使用功率行波管。天线一般使用平板缝阵天线,并向无源相控阵以至有源相控阵过渡。信号处理已基本实现数字化;数据处理也已实现数字计算机化;由于微处理机的快速发展而使信号处理与数据处理合并在同一个可编程处理机中进行。机载雷达的显示信息均已变换成电视制式信号在飞机的综合显示系统中显示。雷达的可靠性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和模块化设计而大幅度提高;雷达的维护性则由于机内自检与试验台的广泛使用而得到极大改善。雷达的体积与重量逐年降低;功耗则稳定在合理水平上。 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因而大大减少了军用飞机用雷达的需求。军用飞机未来发展方向可归纳为隐形、高机动性、多用途化以及武器制导的精确

生命探测仪

四川汶川地震救灾中使用的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生命信息__的一种救援方式声波生命探测仪寻找生命靠的是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人类有两只耳朵,这种仪器却有3至6个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 也叫振动传感器。它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 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即便被埋压人困在一块相当严实的大面积水泥楼板下,只要心脏还有微弱的颤动, 探测仪也能感觉出来,于是救援队员可以确定废墟下是否有人活着。 生命探测仪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原理分为光学生命探测仪、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和声波生命探测仪。 生命探测仪是借着感应人体所发出超低频电波产生之电场(由心脏产生)来找到"活人"的位置。配备特殊电波过滤器可将其它动物 ,诸如狗、猫、牛、马、猪等不同于人类的频率加以过滤去除,使生命探测仪只会感应到人类所发出的频率产生之电场。仪器配备 两种不同侦测杆,长距离侦测杆侦测距离可达500公尺,短距离20公尺。人体发出的超低频电场可穿过钢筋混凝墙、钢板。仪器在 碰到上述障碍物时,侦测距离会减少,但只要操作者向前靠近侦测地点,仍可精准地找到欲搜寻的人体目标。 本仪器目标锁定功能在侦测到人体发出超低频产生之电场后,侦测杆会自动锁定此电场,人体移动时,侦测杆也会跟着移动。 另配备镭射光点,提供操作者寻找侦测杆方向。 生命探测仪是借着感应人体所发出超低频电波产生之电场(由心脏产生)来找到“活人”的位置。配备特殊电波过滤器可将其它动 物,诸如狗、猫、牛、马、猪等不同于人类的频率加以过滤去除,使生命探测仪只会感应到人类所发出的频率产生之电场。仪器配 备两种不同侦测杆,长距离侦测杆侦测距离可达500公尺,短距离20公尺。人体发出的超低频电场可穿过钢筋混凝墙、钢板。仪器 在碰到上述障碍物时,侦测距离会减少,但只要操作者向前靠近侦测地点,仍可精准地找到欲搜寻的人体目标。 目前所知的生命探测仪按原理结构可分为:雷达波探测器、视频探测器、音频探测器等,分别对比如下: 一、音频探测器: 1.声波音频探测器 原理:通过获取在空气中传播的微弱声波并放大信号来探测目标 2.震动波音频探测器

公路或城市车流量智能雷达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雷达检测系统方案 XXXX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14年6月

目录 1概述 (1) 2系统特点 (1) 3系统原理 (1) 4与传统微波车检的区别 (2) 5系统构成 (2) 5.1单雷达系统 (2) 5.2多雷达系统 (3) 6系统性能及技术指标 (4) 7安装布局 (5) 7.1安装在高速路路侧 (5) 7.2安装在收费站 (6) 7.3安装在十字路口 (6) 7.4灵活的安装高度 (7) 8选型 (8)

1、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车辆数量日益增多并且多样化,交通问题越来越重要。在道路交通管理过程中,车流信息是决定控制策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更加精确地、多类型地采集车辆信息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从而实现交通智能化,最终实现道路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介绍的是来自德国的一款全新概念的智能检测雷达。 2、系统特点 ?精确测量每个对象的位置和速度; ?具有跟踪和分类功能,同时测量多个物体(卡车,汽车,自行车,行人 等); ?同时可检测4车道(或更多),最长达300米的范围; ?300公里/小时以内,速度可精确测量; ?灵活的安装:在公路旁、交叉口,在桅杆臂或横跨道路的门架; ?测量每车道和多车辆信息,占用率,速度,间距等; ?上电自校准和诊断; ?全天候运转; ?灵活小巧,重量轻; ?免维护; ?四天线设计,通信更稳定可靠; ?可选择多种接口通信。 3、系统原理 基本原理是应用‘多普勒效应’, 利用持续不断发射出电波的装置,当无线电波在行进的过程中, 碰到物体时被反射, 而且其反弹回来的电波波长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 经由计算之后, 便可得知该物体与雷达之间相对移动速度。 若无线电波所碰到的物体是固定不动的, 那么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波长是不会改变的. 但若物体是朝着无线电线发射的方向前进时, 此时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波长会发生变化, 借于反弹回来的无浅电波波长所产生的变化,

七年级下册光学知识专题

【知识点1】光的基础知识: 1. 光源、光的传播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倒立的像)、日食、月食、射击运动员瞄准射击等。 (3)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4)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现象: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不管瓦缝的形状如何,透过瓦缝形成的光斑都是圆的,这些现象说明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所成的是倒立的像。 2. 光的传播速度 (1)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快慢不同。在真空中最快,达到3×108m/s,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稍微慢一点,在水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3/4。 (2)光年:1光年表示光在一年的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为9.46×1012km。故光年是距离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3.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通过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雨后彩虹”就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2)单色光、复色光和不可见光: ①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如红、橙、黄、绿光等。 ②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白光就是复色光。 ③我们把肉眼看不见的光叫不可见光,常见的有:红外线,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就是红外线,在军事上还有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消毒杀菌,另外,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健康,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的皮肤变黑,并能诱发皮肤癌。 4. 物体的颜色 ①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色光进入眼睛,我们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 ②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单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单色光。 5. 电磁波 (1)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2)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同,在真空中为3×108m/s。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3)有的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害,但其用途很广泛:如可以传播信息、X射线可以诊断疾病、γ射线可以杀死肿瘤细胞等。 【典型例题】 例1.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做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表述正确的是()

雷达生命探测仪讲解

各位尊敬的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由我给大家带来雷达生命探测仪的科普讲解。 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人曾经历过地震?我的老家在汉中,离汶川只有三百多公里,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曾经亲眼见到武警消防官兵们从废墟中挖出过被困了几天几夜的伤员,他们面如死灰,双唇紧闭。震撼之余,我心中也有一丝好奇,那些武警战士们到底有什么神通能在能在一片狼藉之下发现被埋的奄奄一息、不能呼救的的人呢?后来我在看新闻的时候注意到武警战士的手中提着的那个神秘的黑盒子——雷达生命探测仪。直到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者,我才得以一窥那个黑盒子的全貌。 雷达生命探测仪顾名思义是一种救援设备,目的就是为了在地震、坍塌、建筑物倒塌时来搜救幸存人员,甚至被安检用来检查偷渡人员。他的同门师兄弟有靠声波定位的音频探测仪、靠热感应定位的红外线探测仪等。但为什么雷达生命探测仪被称作是最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呢?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人还活着?看他还有还有呼吸?看他胸口是否还能起伏?比较粗暴的同志或者会干脆扇他两耳光看他有没有反应。 可如果这个人是在几米,甚至是几十米以下的废墟里呢?你的方法还管用么? 雷达生命探测仪是一款综合了微功率超宽带雷达技术与生

物医学工程技术研制而成的高科技救生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人体运动在雷达回波上产生的多普勒效应来进行分析判断废墟内有无生命体存在以及生命体得具体位置信息。听起来很高大上,那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雷达生命探测仪判断废墟下还有没有活人的依据,就是从医学上来讲看他的心脏是否跳动。只要人的心脏还跳,雷达生命探测仪就会感应到由心脏产生超低频电波产生的电场来找到"活人"的位置。 雷达生命探测仪所依赖的电磁波穿透力强,不像音频探测仪的声波会受到倒塌楼板水泥的阻隔;并且他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点,热感应探测仪会被其它发热物体干扰,而雷达生命探测仪配备特殊电波过滤器可将其它动物,诸如狗、猫等不同于人类的频率加以过滤去除,使生命探测仪只会感应到人类所发出的频率产生的电场。 雷达生命探测仪,用科技点亮了生的希望。我在这里也衷心祝愿祖国的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用更精良的科技设备在抢险救灾中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谢谢大家。

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

word 完美格式
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
一、 系统概述
根据监控需求: 岸基对海 3~10 公里范围内主要大小批量目标; 主动雷达光电探测和识别; 多目标闯入和离去自动报警智能职守; 系统接入指挥中心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目标海图显示管理; 系统能够自动发现可疑目标、跟踪锁定侵入目标、根据设定条件进行驱 散、同时自动生成事件报告记录,可以实现事故发生后的事件追溯,协助事故 调查。 1. 项目建设主要目的 ? 为监控区域安全提供综合性的早期预警信息; ? 通过综合化监测提高处置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 2. 基本需求分析: 需配置全自动、全量程具备远距离小目标智能雷达探测监视和光电识别 系统,系统具备多目标自动持续稳定跟踪、多种智能报警功能、支持雷达视 频实时存储、支持留查取证的雷达视频联动回放功能等;同时后期系统需具
精心整理 学习帮手

word 完美格式
备根据用户需求的功能完善二次开发能力。同时支持后续相关功能、扩点组 网应用需求。
根据需求和建设主要目的,选型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拥有相关技术 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二次技术深化开发的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1 年成立,2010 年国内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65,致力于航海 智能化与海洋防务/信息化的国内唯一上市企业)的智能监视雷达光电系统。 该系统在国内外有众多海事相关成熟应用案例,熟悉国内海事、海监、海 警、渔政公务执法及救捞业务需求特点等。同时,该系统近期成功中标国内 近年来相关领域多套(20 套)雷达光电组网项目,充分说明该系统的技术领 先及成熟应用的市场广泛接受度。
3. 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特点 ? 全天候、全覆盖、全自动的立体化监控。该系统具备对多传感器信息 融合的能力,确保对探测范围内雷达信息源、光电、AIS、GPS 等设备信号源 进行有机的融合和整合。 ? 系统具备了预警、报警、实时录取回放的综合功能。任何目标物进入 雷达视距时,系统即开始进行监测。目标物触碰警报规则后,指挥室获得报 警信号,同时联动设备综合光电锁定警报目标,以便驱离。整个过程系统实 时记录、方便随时调用回放。
精心整理 学习帮手

机载雷达

领空权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保证领空权的就是飞机性能的强大。我国航空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了,经过这几十年,我国飞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与军事强国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是我们有能力有时间去赶超他们。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飞机的结构及一些简单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雷达的基本原理:通过无线电设备向空间发射无线电波,无线电波在不同介子表面会向各个方向散射一定的电波能量,其中一部分由目标反射回天线方向,成为目标回波。雷达接收目标回波。雷达接收目标回波后检测出目标的空间位置。 机载雷达就像是飞机的眼睛,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以及其他军事目标,除了军事用途外,雷达在交通运输上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在天文学上可以用来研究星体,在气象上可以用来探测台风,雷雨,乌云。所以说雷达的作用非常巨大。下面我来大概介绍机载雷达。 机载雷达─它是装在飞机上的各种雷达的总称。装在飞机上的各种雷达的总称。主要用于控制和制导武器,实施空中警戒、侦察,保障准确航行和飞行安全。机载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与其他军用雷达相同,其特点是:一般都有天线平台稳定系统或数据稳定装置;通常采用3厘米以下的波段;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良好的防震性能。 雷达的发展:雷达是由英国科学家爱德华·鲍恩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37年研制成功的。鲍恩等人从1935年开始研制机载雷达。在1937年年中研制出一部小型雷达,并把它安装在一架双发动机的“安桑”式飞机上这架“安桑”式飞机便成为最早载有雷达的飞机。机载雷达进行了多次试验,证明它可探测到16公里以外的水面舰艇。

在现代先进作战飞机上,雷达系统的的造价往往占飞机总造价的1/4─1/3,还出现了综合多种雷达作用的多功能机载雷达。先进机载雷达不仅能发现100多公里以外的敌机,还能对其中最具威胁性的对多个目标同时实施攻击。机载雷达总体上分为5种不同功能的雷达 1、截机雷达,用于提供目标数据。它与火控计算机、飞行数据测量和显示设备等组成歼击机火控系统。截击雷达一般有搜索和跟踪两种功能。在搜索时,雷达发现和测定载机前方给定空域内的目标,截获后即转入跟踪状态,连续提供瞄准和攻击目标所需的数据。有的截击雷达有目标照射装置,用于导引半主动寻的导弹。截击雷达发现空中目标的距离一般为几十公里,有的可达一二百公里;搜索和跟踪角一般为±60度左右;测距精度为几十米;测角精度为十分之几度。脉冲多普勒截击雷达能抑制地(海)面杂波,提取动目标信息,具有下视能力,装备这种雷达的战机能对低空、超低空目标实施攻击。较先进的截击雷达能边搜索边跟踪,即对一定空域搜索的同时,还能跟踪多个目标。有的截击雷达还具有多种功能,既能用于对空中目标的拦截,也能用于对地(海)面目标的攻击。 2、轰炸雷达,主要用来为瞄准轰炸和领航提供目标信息。它可单独工作,也可与光学瞄准具、计算机配合使用,构成轰炸瞄准系统。轰炸雷达按搜索方式可分为前视和环视两类。前视雷达的天线波束指向载机前下方,在一个扇形地区内搜索。环视雷达的天线波束成扇形。它有搜索和瞄准两种工作状态。 3、空中侦察与地形显示雷达,用于提供地(海)面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的位置和地形资料。它通常是一种侧视雷达,具有很高的分辨力。其天线安装在机身两侧,波束指向载机左右下方并垂直于航线,随载机飞行向前扫瞄。侧视雷达分为真实口径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两类。真实口径侧视雷达的天线沿机身纵向长达8~10米,在飞机机身两侧形成很窄的波束,分辨力较全景雷达高10倍左右。

雷达信号检测和估计

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在 雷达系统方面的应用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及发展,信号的检测与估计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关注。雷达中的信号检测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多个学科,多领域知识,所以它是科学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开展了大量雷达系统信号实现方法相关的研究课题,其中回波信号的检测和估计是最为重要的方面。本论文就是针对雷达信号检测和估计的精确性问题加以展开的。 关键词:雷达系统,信号估计,信号检测 第一章雷达系统 1.1起源和发展 早期雷达用接收机、显示器并靠人眼观察来完成信号检测和信息提取的工作。接收机对目标的回波信号进行放大、变频和检波等,使之变成能显示的视频信号,送到显示器。人们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寻找类似于发射波形的信号,以确定有无目标存在和目标的位置。随着雷达探测距离的延伸,回波变弱,放大倍数需要增加。于是,接收机前端产生的噪声和机外各种干扰也随着信号一起被放大,而成为影响检测和估计性能的重要因素。这时,除了降低噪声强度之外,还要研究接收系统频带宽度对发现回波和测量距离精度的影响。这是对雷达检测理论的初期研究。后来,人们开始在各种干扰背景中对各种信号进行检测和估计的理论研究,其中有些结论,如匹配滤波理论,关于滤波、积累、相关之间等效的理论,测量精度极限的理论,雷达模糊理论等,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1.2雷达的概述 雷达的英文名字是radar,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英文缩写。雷达的基本任务是探测感兴趣的目标,测定有关目标的距离、方问、速度等状态参数。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包括信号处理机)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处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送到显示器,显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目标距离;T: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C:光速 1.3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或称为二次散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空间任一目标所在位置可用下列三个坐标来确定:1>目标的斜距R;2> 方位角a;3>仰角B。同时也就是说根据雷达接收到的信号检查是否含有目标反射回波,并从反射回波中测出有关目标状态的数据。 第二章雷达中的信号检测 雷达的基本任务是发现目标并测定其坐标通常目标的回波信号中总是混杂着噪声和各类干扰而噪声和各种干扰信号均具有随机持性在这种条件下发现目标的问题属于信号检测的范畴信号检测理论就是要解决判断信号是否存在的方法及其最佳处理方式。 2.1.雷达信号的最佳检测及基本概念 检测系统的任务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和运算然后根据系统的输出来判断输入是否有信号存在它可用门限检测来描述。 检测过程中,由于门限取值的不同产生的错把噪声检测成了目标,这类错误称之为虚警,出现的概率称为虚警概率;反之,错把信号当成了噪声,称为漏检或漏警,相应出现概率为漏检概率。 门限的确定与选择的最佳准则有关。在信号检测中常采用的最佳准则有贝叶斯准则最小错误概率准则最大后验概率准则极大极小化准则以及纽曼—皮尔逊准则等。

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仿真技术 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梁 红1,高 遐2 (1.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南京210013; 2.空军装备部, 北京100843) 摘要 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可实现操作员在地面训练空中科目。该文介绍了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的运行计算机网络结构、功能(模拟功能、可控功能、用户界面功能),重点介绍了雷达探测功能仿真软件的模块组成和逻辑流程,着重分析了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架构、雷达横截面积和干扰对作用距离的影响等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N958、TN955 文献标识码:A D esi gn and Imp l e m entation for Sim ul ator of A irborne Phased Array R adar LI A NG H ong1,GAO X ia2 (1.Nan ji n g Research I nstitute o fE lectron ics Technology, N anjing210013,Ch i n a) (2.The Equ i p m ent Depart m en,t PLAAF, Be iji n g100843,Ch i n a) Ab stract The s i m u l a t o r o f a irbo rne phased a rray radar can be used t o tra i n the radar operator on ground.Th i s pape r i n troduces the net wo rk arch itecture of the compu ter t hat the s i m u l a t o r run in the f uncti ons(S i m u l a ti on、Contro l、U I)of si m ulato r of a i r borne phased a rray radar,and also i ntroduces the consisti ng of t he m odule and log ica l flo w cha rt o f the s i m u l ation so ft w are o f radar detecti ng,focuses on t he key technology o fHLA(H i gh L evel A rch itecture)a rchitec t ure,the i m pact of RCS(R adar Corss Section) and i n terference on range,a l so i nd i cates the direc ti on o f the research o f the airborne phased array radar si m u lator. K ey w ords airborne phased array radar;si m ulato r;design;i m p l em enta tion 0 引 言 利用模拟器替代实装开展训练,可以实现地面训练空中科目,节省费用、安全可靠,其效果与空中训练相近,在特殊情况处置和高强度训练方面甚至超过实装训练。任务训练模拟器就是任务电子系统在地面的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用于对任务电子系统的操作人员在地面进行技术、战术训练等,以及对任务电子系统记录的数据进行重放、分析和辅助评估。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是任务训练模拟器中的一部分,该模拟器实时模拟机载相控阵雷达在各种工作方式下对空中、海面各类目标的探测功能,实现操作员在地面训练空中科目。 本文介绍了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的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 1 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的设计 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运行的计算机网络如图1所示。 它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1)RADARS:雷达探测级模拟器; (2)MCS:任务计算机; (3)OW S:操作员工作站; (4)I FF/SSR:敌我识别/二次雷达设备模拟器; (5)I N S:惯性导航设备模拟器; (6)ES M:电子对抗设备模拟器; (7)COM:通信设备模拟器; (8)TCD:训练管理台, 其上运行训练管理软件。 图1 雷达模拟器运行计算机网络结构 105 第30卷 第8期 2008年8月 现代雷达 M ode rn R adar V o.l30 N o.8 A ugust2008 *收稿日期:2008 04 12 修订日期:2008 07 28

雷达式生命探测系统

雷达式生命探测系统 一、选题依据 1、发展现状和趋势 “生命探测技术”是用来探测人类生命体并确定其状态的技术,在应急救援、军事和反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际上“生命探测技术”按探测原理主要分为:音频探测、视频探测和雷达式探测等。与基于红外、光学及超声的探测技术相比,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具有非接触、穿透力强、能精确定位的特点,成为目前最具潜力的生命探测技术。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应急救援预案设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应急移动通信系统,则是保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所必须的硬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重灾区北川,一台在废墟、瓦砾中搜寻生命的仪器,以它有效的战绩,引起了救援队伍的关注,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搜救利器——“生命探测雷达”。“生命探测雷达”是基于雷达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制的高科技应急救援装备,可通过探测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快速搜寻被埋于倒塌建筑物、废墟等复杂环境中的幸存者。“生命探测雷达”在汶川地震搜寻中主要发挥了以下两个重要作用: (1)在进入灾害现场的初期,首先利用该雷达可探测生命体的大概位置和距离这一功能,对有呼救能力的受困者进行位置确定,为营救人员提供指导信息,争取救援时间和降低救援危险; (2)在救援中后期,对无呼救能力的被掩埋者进行搜寻。搜寻探测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存活者提供的压埋信息,对废墟进行有针对性的探测搜寻,以确定被压埋者是否存活及大致位置。二是对无任何线索的废墟进行拉网式搜寻探测,确定大片废墟中是否还有存活者。在受灾严重的北川县城,雷达搜救小组在60 多个小时的黄金救援搜寻过程中,大约探测搜寻了25 处大型倒塌的建筑废墟,在50 多个点、区内发现生命信息。搜救小组将探测结果及时反馈给营救人员,为及时营救生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息,使后续的救援人员成功地营救了20 位幸存者。 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前沿技术,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近期将该技术评价为未来30 年内最酷的10 项发明之一。非接触生命探测雷达是伴随着雷达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以及军事、医学等领域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指借助于外来能量(探测媒介),不接触生命体,可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隔一定介质(如衣服、纱布、砖墙、废墟等)、在对人体无约束的情况下,探测生命信号,这是一种新型的探测技术。该探测技术克服了激光、红外生命探测技术受温度影响严重、遇物体阻挡失效的问题,也克服了超声探测空间传播衰减大、受环境杂物反射干扰、水、冰、泥土阻挡失效的问题。采用该探测技术探测生命信息,不仅弥补了接触式探测技术的局限性 (需要电极、传感器接触生命体);而且还弥补采用激光、红外、声波等探测生命信息的局限性 (穿透力弱) , 因此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外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希腊等国家。我国也不甘落后,从1998 年起,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王健琪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我国率先对这一课题开展系统研究。经过长达十年的不懈努力,研制出具有自主知

多样化任务呼唤多样化军事装备保障

多样化任务呼唤多样化军事装备保障 王西欣 ■“垂直保障”让天堑变通途 当今世界,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其危害及影响不亚于战争。特别是近年来军队抢险救灾的完成,尤其是今年初的南方雪灾和这次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面对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新态势,军队必须具备遂行传统和非传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就要求不仅要有打赢现代战争的先进武器,而且还要具备遂行反恐处突、维稳救援和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优良装备,即多维安全威胁催生了多样化军事任务,多样化军事任务呼唤多样化军事装备保障。 ■指控装备中枢神经 军事行动,须臾离不开决策与指挥。无论是信息化战争中灵活作战精确用兵,还是非战争行动反恐处突抢险救灾,检验一支部队有无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正确快速的指挥决策及其高效可靠的“多样化”指控手段保障是重要一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利用基于网络的信息化装备,解决了作战中传统通信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指挥控制范围扩大;采用准确的定位与导航系统,摆脱了传统指挥控制手段的限制,实现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增强;运用卫星、预警机、雷达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实时掌控战场时空、精确驾驭战场环境、高效实施决策指挥。所以,未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军地力量协同行动,都亟需多维一体的“指控装备”,以确保作战信息精确集成、作战力量精确使用、综合保障精确投入、关键环节精确把握。 ■工程装备生命之舟 现代工程装备以其军民融合、军民通用的多功能特征,不仅在战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且在和平时期的”抢险救灾、反恐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屡建奇功。2006年9月,俄军在黎巴嫩维和工兵利用制式桥梁装备和军用工程机械迅速建成6座公路桥以及1500米长的碎石路,使局面大为改观;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某工兵团利用冲锋舟等装备成功地开辟出水上“生命通道”。面向未来,各国军队均愈来愈重视快速灵活机动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支援、爆炸物探测和处理、空/地交通线修复与构筑、基础设施防护、快速土工作业、沟壑跨越、净水供电等工程支援装备建设,以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全面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支援能力。 ■防化装备降魔盾牌 防化装备战时作为军队应对核、生、化武器袭击的重要手段,平时作为应急救援、反恐排险、生物疫情防护的有力盾牌,如今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恐怖组织使用的生物化学毒剂种类已达上百种,使世界各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日趋严峻。为适应未来作战特点和面临核生化威胁的战略环境,世界各国均制定了不同的防化装备发展战略,防化装备呈现出向轻便化、小型化、系列化、通用化、遥测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如德军研制的单兵综合防护系统,集核生化防护于一体;美军的M21型遥感式毒剂报警器,可探测5000米以外的神经性和糜烂性毒剂。目前,各国为减煞核生化武器的杀伤破坏效应,最大限度地侦破制止恐怖活动,均呼唤先进的防化装备,以全面提高整体防护和处置核生化袭击的能力。 ■陆航装备垂直保障 直升机以其灵活机动、快速反应和便捷自如等优势,被誉为“低空旋风”,自诞生之日起就冲锋于陆战场,显威在反恐处突、维稳救援和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在多样化军事行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灾情严重的核心区域,可以突破交通瓶颈和种种屏障,灵活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