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1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1)

人脸检测技术概述 (3)

人脸检测的研究内容 (3)

2 人脸检测方法 (4)

基于知识的方法 (4)

基于特征的方法 (7)

模板匹配 (7)

基于外观的方法 (8)

其他方法 (9)

人脸检测方法评析 (11)

1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信息安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身份识别及鉴定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国家安全、公安、司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安全检查、保安监控等应用领域,都需要准确的身份识别及鉴定。目前,个人身份鉴别主要依靠ID卡(如身份证、工作证、智能卡和储蓄卡等)和密码等手段,然而这些手段存在携带不便、容易遗失、由于使用过多或不当而损坏、密码易被遗忘和破解等诸多问题。由于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伪造假证件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如假身份证、假工作证、假文凭等在现实社会中也不时发生;在信息界,黑客攻击别人的计算机系统,破译计算机口令亦常有之。美国每年在福利发放、信用卡交易、移动电话以及ATM交易方面由于身份诈骗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美元。因此,目前广泛使用的依靠证件、个人识别号码(PIN)、口令等传统方法来确认个人身份的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已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们希望有一种更加方便可靠的办法来进行身份鉴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给这一愿望带来了实现的可能。早在古埃及时人们就开始通过人体生物特征的测量(如人脸、人手等)来鉴别人的身份;在刑侦领域,人们也早已使用最有效的人体生物特征之一—指纹来确定罪犯。人们可能会遗忘或丢失他们的卡片或密码,但绝不会遗忘或者丢失自己的生物特征,如人脸、指纹、虹膜、掌纹等。因此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个人身份识别系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始进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美国政府在“”事件以后连续签署了三个国家安全法案,要求采用生物识别技术。

2003年6月,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公布了其生物技术的应用规划,将在个人护照中加入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人脸特征等,并在入境时进行个人身份确认。业内专家估计,未来5年,我国也将形成近百亿元的市场。目前,所有基于生物特征的自动识别系统都有大体相同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首先是采集样本,这些样本可以是人脸图像、声音、指纹等;其次是进行特征提取,即提

取样本的某些特征,用某种算法为其分配一个特征代码,这一代码被存入数据库。最后当需要对某人进行身份鉴定时,再用某种特征匹配算法将存入数据库的特征代码与被识别人的特征相匹配,从而查明其身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特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人的生理特征是与生俱来的,而行为特征通常则是后天习惯养成的。从理论上说,任何人体的生理或行为特征,只要满足一定要求,如普遍性、唯一性、稳定性、取样方便性、用户可接受性、样本防伪性、计算复杂性等条件,都可以用来作为识别个人身份的特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分为基于生理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和基于行为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目前,研究比较深入,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有:指纹、人脸、人脸温谱、虹膜、视网膜、手型、声纹以及签名等。指纹、人脸、人脸温谱、虹膜、视网膜和手型为生理特征,声纹和签名为行为特征。生物特征的详细分类如图1所示。

生物特征

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头DNA 手其它签名其他眼睛其它掌纹声音

指纹步态脸手势击健

生物特征

生理特征行为特征

DNA 手其它签名其他眼睛其它

掌纹声音指纹步态脸手势击健 图1

人脸检测技术概述

近年来,人脸检测已经吸引了更多科研人员的注意。任何人脸处理系统的第一步都是检测人脸在图像中的位置。然而,从一幅图像中检测人脸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其尺度、位置、方向和位姿都是变化的,面部表情、遮挡和光照条件也是变化的。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 是指在输入图像中确定所有人脸(如果存在) 的位置、大小和位姿的过程。人脸检测作为人脸信息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近年来已成为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内一项受到普遍重视,研究十分活跃的课题。

人脸检测的研究内容

人脸检测,可以被看作是两级的识别问题,即图像区域被分为“有人脸”和“无人脸”。人脸检测技术是少数试图识别(而不是抽象的陈述)那些有大量内在变异之类图像的技术之一。

人脸识别或辨认、人脸定位以及人脸追踪等都与人脸检测密切相关。人脸定位的目的是确定图像中人脸的位置。假设一幅图像中只存在一张脸,则面部特征检测的目的是检测特征的存在和位置,如眼睛、鼻子(鼻孔) (眉毛) (嘴) (嘴唇) 耳朵等。人脸识别或辨认是将输入图像与数据库中的图像比对,如果存在,报告匹配结果。人脸识别的目的是检验输入图像中的个体的身份,而人脸追踪方法是实时地、连续地估计在图像序列中的人脸的位置和可能的方向。面部表情识别涉及识别人类的情感状态(高兴、悲伤、厌恶等) 。很明显,在任何解决上述问题的自动识别系统中,人脸检测是第一步。

现在有许多和人脸检测密切相关的问题,面像定位的目的是在假定输入图像只包含一张脸的前提下确定这个单一的脸的位置。面部特征检测的目的是在假设图像中只包含一个人脸的前提下发现眼睛、鼻子、鼻孔、眉毛、嘴、嘴唇、耳朵的存在和特征位置。人脸识别和人脸检测将输入的图像(探测器)和数据库(图库)的数据做对比,如果有匹配,则报告这些匹配。面像认证的牧师是在输入图像中验证一个人的身份,而面像追踪可以持续不断的估计一个实时图像序列中人脸的位置与定位。面像表情识别关注的是人类的情感状态识别(开心、伤心、厌烦)。显然,在任何自动化系统中,人脸检测都是解决以上问题的第一个步骤。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许多报纸都在使用“人脸检测”,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和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只能在一个图像中定位单一的人脸。

人脸检测还提供了有趣的、有挑战性的基本图案分类和相关学习技巧。当未

加工或过滤的图像输入到图案分类器,它的特征空间维度是非常大的(即规范化教学图像的像素)。有人脸和无人脸图像都绝对具有多通道分布函数和有效地判定范围,这个判定范围在图像空间通常是非线性的。为了变得有效,分类器必须能推断适度的训练样本,或者更有效率地处理高维度训练样本。

人脸检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

(1)人脸的大小、位置、方向、姿态(正面、侧面、倾斜)、表情、外观等具有可变性;

(2)人脸上可能存在眼镜、胡须等附属物,而且这些附属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有很大的可变性;

(3)人脸图像获取过程的不确定性,例如,光照强度、光源的数目和方向、拍摄角度、照相机的特性等;

(4)人脸可能被其他物体部分遮住。

所以,提出一种能有效地检测到任何情况下的任何人脸的通用方法还不现实。

2 人脸检测方法

从一幅图像中检测人脸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 基于知识的方法(Knowledge - based Methods) 。它将典型的人脸形成规则库对人脸进行编码。通常,通过面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人脸定位。

(2) 特征不变方法(Feature Invariant Approaches) 。该算法的目的是在姿态、视角或光照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找到存在的结构特征,然后使用这些特征确定人脸。

(3) 模板匹配方法(Template Matching Methods) 。存储几种标准的人脸模式,用来分别描述整个人脸和面部特征;计算输入图像和存储的模式间的相互关系并用于检测。

(4) 基于外观的方法(Appearance - based Methods) 。与模板匹配方法相反,从训练图像集中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模型(或模板) ,并将这些模型用于检测。

基于知识的方法

基于知识的方法是基于规则的人脸检测方法,规则来源于研究者关于人脸的先验知识。一般比较容易提出简单的规则来描述人脸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在一幅图像中出现的人脸,通常具有互相对称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它们的相对距离和位置来描述。在输入图像中首先提取

面部特征,确定基于编码规则的人脸候选区域。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很难将人类知识转换为明确定义的规则。如果规则是详细的(严格的) ,由于不能通过所有的规则检测可能失败;如果规则太概括(通用) ,可能会有较高的错误接收率。此外,很难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在不同的位姿下检测人脸,因为列举所有的情况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Yang 和Huang 使用分层的基于知识的人脸检测方法,他们的系统由三级规则组成。在最高级,通过扫描输入图像的窗口和应用每个位置的规则集找到所有可能的人脸候选区。较高级的规则通常描述人脸看起来像什么,而较低级的规则依赖于面部特征的细节。多分辨率的分层图像通过平均和二次采样生成,如图2 所示。编码规则通常在较低的分辨率下确定人脸的候选区,包括人脸的中心部分(图3 中较浅的阴影部分) ,其中有四个基本上相同的灰度单元。

图2 分层图像

图3 人脸候选区

在人脸的上层周围部分具有相同的灰度。人脸的中心部分和上层周围的灰度不同。最低分辨率的(Lever 1) 图像用于搜索人脸的候选区并在后面较精细的分辨率下作进一步处理。在Lever 2 完成人脸候选区的局部直方图均衡化,并进行边缘检测。继续存在的候选区在Lever 3 用其他的人脸特征,如眼睛、嘴等对应的规则进行检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用从粗—细的策略来减少所需要的计算,虽然它没有很高的检测率,但采用多分辨率分层的思想和指导搜索的规则已经用到后面的人脸检测工作中。Kotropoulos 和Pitas 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定位方法。用投影方法确定面部特征, I (x ,y) 是m ×n 图像中(x , y) 位置的灰度值, 图像的水平和垂 直投影定义为∑==n 1),()x (HI y y x I 和∑==m

x y x I x VI 1),()(。通过在HI 中的急剧 变化检测到两个局部最小点,它对应于头部的左右两边,获得输入图像的水平轮廓。类似地,获得垂直的轮廓,局部最小点的确定用于定位嘴唇、鼻尖和眼睛。这些检测到的特征组成了面部候选区。李华胜等人提出通过区域增长从人脸图像中分割出人脸,再利用边缘检测、Hough 变换、模板匹配和方差投影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取出人脸面部器官,如眼睛、鼻子和嘴巴等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其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95. 5 %) 和光照鲁棒性。姜军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

的快速人脸检测方法。采用符合人脸生理结构特征的人脸镶嵌图模型。在分析了足够多的人脸图像样本基础上,针对人脸图像的灰度和边缘信息,建立了一种较为完备的知识库;为加快检测速度,采用了多级检测步骤。实验结果表明,其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很好地解决复杂背景下的多人脸检测问题。卢春雨等人对镶嵌图方法进行了改进,按照人脸器官的分布将人脸划分为 3 ×3 个马赛克块,在检测中自适应地调整各块的大小,使用一组基于各块灰度和梯度统计特征的知识规则检验该区域是否为人脸,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基于特征的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不仅可以从已有的面部特征而且可以从它们的几何关系进行人脸检测。与基于知识的方法相反,它是寻找人脸的不变特征用于人脸检测。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先检测人脸面部特征,后推断人脸是否存在的方法。面部特征,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和发际,一般利用边缘检测器提取,根据提取的特征,建立统计模型描述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存在的人脸。基于特征的算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光照、噪声和遮挡等使图像特征被严重地破坏,人脸的特征边界被弱化,阴影可能引起很强的边缘,而这些边缘可能使得算法难以使用。Sirohey 提出了从复杂的背景中分割人脸进行人脸识别的定位方法。它使用边缘图和启发式算法来去除和组织边缘,而只保存一个边缘轮廓,然后用一个椭圆拟合头部区域和背景间的边界。Graf 等人提出定位灰度图像的面部特征和人脸的检测方法。在滤波以后,用形态学的方法增强具有高亮度、含有某些形状(如眼睛) 的区域。Leung 等人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特征检测器和任意图匹配的概率方法,在复杂场景中定位人脸。其目标是找到确定的面部特征的排列。典型的人脸用五个特征(两只眼睛、两个鼻孔和鼻子与嘴唇的连接处) 来描述。Yow 和Cipolla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方法。在第一阶段,应用了二阶微分Gaussian 滤波器,在滤波器响应的局部最大点检测感兴趣的点,指出人脸特征可能的位置;第二阶段,检查感兴趣点周围的边缘并将它们组成区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和位姿上检测人脸。Han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的技术进行眼部分割进而实现人脸检测的方法。他们认为眼睛和眼眉是人脸最突出和稳定的特征,特别适合人脸检测。

模板匹配

Sakai 等人使用眼睛、鼻子、嘴和人脸轮廓等子模板建模,检测照片中的正面人脸。每一个子模板按照线分割定义。基于最大梯度变化提取输入图像的线,然后与子模板匹配。计算子图像和轮廓模板之间的相互关系去检测人脸的候选区

域,完成用其他子模板在候选区域的匹配。Craw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正面人脸的形状模板(也就是人脸的外形) 定位方法。用Sobel 滤波器提取边缘,将边缘组织在一起,根据几个约束条件去搜索人脸模板。在头轮廓定位以后,用相同的过程以不同的尺度重复定位眼睛、眼眉和嘴唇等特征。Govindaraju 等人提出两个阶段的人脸检测方法。人脸模型根据边缘定义的特征构成,这些特征描述了正面人脸的左边、发际和右边的曲线。人脸必须是垂直、无遮挡和正面的。Miao 等人提出了用于人脸检测的层次模板匹配方法。在第一阶段,为了处理旋转图像,输入图像从- 20°~20°旋转,每次旋转5°。多分辨率图像层次形成和边缘提取使用Lapla2cian 操作符。人脸模板通过六个人脸成分产生的边缘组成:两个眼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最后,应用启发式确定人脸的存在。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像含有单个人脸要比图像中含有多个人脸的结果好。梁路宏等人使用了直接的平均脸模板匹配方法。其方法考虑到眼睛在人类辨识人脸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使用双眼模板首先进行粗筛选,然后使用不同长宽比的人脸模板进行匹配,最后使用马赛克规则进行验证。周激流等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脸脸部轮廓提取算法,即运用先验模板及交替补偿机制的方法提取脸部轮廓。实验证明,其提出的特征提取算法高效且鲁棒性能好。

基于外观的方法

模板匹配中的模板是由专家预定义的,与模板匹配中的方法不同,基于外观方法中的“模板”是从图像中的样本学习的。通常,基于外观的方法依靠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找到相应的人脸和非人脸图像的特征。学习的特征由分布模型或判别函数形成,用于人脸检测,同时,由于计算效率和检测有效性的原因通常需要降维。许多基于外观的方法可以被理解为概率结构。从图像中提取的特征向量可以看作是一个任意的变量x ,此随机变量通过类条件概率密度函数p (x| face) 和p (x| non face) 描述人脸和非人脸。可以用Bayesian 分类器或最大似然函数将一个候选图像位置分类为人脸或非人脸。不幸的是,x 的高维度使简单实现Bayesian 分类器是不可行的,因为p (x| face) 和p (x| nonface) 是多峰的, p (x| face) 和p (x| non face) 是否存在自然参数化的形式还不清楚。因此,在基于外观的方法中,大多数工作涉及的是由经验确定的参数或用非参数方法近似p (x| face) 和p(x| non face) 。

在这方面人们主要研究了特征脸(Eigenfaces)方法和基于分布的方法(Distribution2based Methods)用于人脸检测。特征脸(Eigenfaces)技术是用于人脸检测和识别及其他涉及人脸处理(例如人脸跟踪)的一种方法。KL变换是图像压缩的一种最优正交变换。高维的图像空间经过KL变换后得到一组新的正交

基,保留其中重要的正交基,由这些正交基组成低维线性空间。如果假设人脸在这些低维线性空间的投影具有可分性,就可以将这些投影用作检测和识别的特征向量,这就是特征脸方法的基本思想。若将所有子空间的正交基排列成图像阵列,则可以看出这些正交基呈现出人脸的形状,因此这些正交基也被称作特征脸。有两种选择正交基形成子空间的方法:

(1)与较大特征值对应的一些正交基(主分量)能够表达人脸的大体形状,而具体细节则需要那些小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次分量)来加以补充描述,因此被理解为低频成分用主分量表示,高频成分用次分量表示。采用Z个主分量作为新正交空间正交基的方法称为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

(2)有人采用l个次分量作为正交基,理由是人脸的大体形状和结构都是相似的,真正用来区别不同人脸的信息是那些次分量表达的高频成分。Kirby和Sirovich提出基于KL变换,使用基本图像中的人脸进行线性编码的方法给定mXn象素的训练图像,将其表示为mXn大小的向量,基向量生成一个最优的子空间,训练图像到此子空间的投影和原始图像间的均方误差最小确定了子空间,称作最优基向量特征图(Eigenpictures)集合。Turk和Pentland应用主成分分析于人脸识别与检测。与Kirby和Sirovich类似,在人脸图像训练集上的主成分分析用来产生特征脸(Eigenfaces),它张成图像空间的子空间(人脸空间)。将人脸图像投影到子空间并且聚类。类似地,非人脸图像也被投影到相同的子空间并且聚类。为检测场景中人脸的存在,对于图像中所有的位置计算图像区域和人脸空间之间的距离。人脸距离计算的结果是“人脸图”(face map),从人脸图的局部最小点就可以检测到人脸。彭辉等人在传统的特征脸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脸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对于经过预处理的标准人脸图像,以类间散布矩阵为产生矩阵,通过KL变换降维并提取人脸图像的代数特征。实验表明,本方法识别率较高,且对于人脸的姿态、表情及光照条件均具有一定的不敏感性。杜平等人提出的人脸检测方法,利用人类肤色在色度空间分布的稳定性,检测出图像中的皮肤区域,然后将其在特征脸空间中投影、重建,通过求重建图像的信噪比进行判断。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方法

Sung和Poggio提出基于分布(Distribution-Based)的系统用于人脸检测,并说明了图像模式分布怎样从类的正负样本(即图像)中进行学习。系统由用于人脸/非人脸模式的基于分布的模型和多层感知分类器两部分组成。首先将人脸和

非人脸样本规范化并将其处理为19X 19象素的图像,然后变为361维向量或模式。接着,使用改进的k-均值算法将模式组成人脸和非人脸的聚类。利用多层感知器(MLP)网络将人脸模式与非人脸模式分类。使用47,316个模式,训练标准的反向传播(BP)网络分类器。其中4,150个为人脸模式而其他的是非人脸模式。典型的人脸模式比较容易采集,而典型的非人脸模式样本则较难得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bootstrap方法解决,它选择把图像样本增加到训练集中作为训练过程。开始时在训练集中有小的非人脸样本集,MLP分类器用这个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训练。然后,在随机图像序列上运行人脸检测器并搜集当前系统将非人脸模式错误地分类为人脸的所有模式。将这些错误的接受样本增加到训练数据库中作为新的非人脸样本。这种bootstrap方法避免了选择典型的非人脸模式样本的问题。

Moghaddam和Pentland提出在高维空间利用特征空间分解密度估计的概率视觉学习方法。用主成分分析(PCA)来定义子空间从而最好地表示人脸模式集。主成分保存数据中主分量而丢弃了那些次分量。这种方法把向量空间分解为互相排斥和互为补充的2个子空间:主子空间(或特征空间)和它的正交子空间。因此对象密度被分解为2个成分:在主子空间(由主分量张成)的密度,和它的垂直成分(在标准的PCA中被丢弃的次分量。用多变量Gaussians和混合Gaussians密度分布进行学习人脸局部特征的统计。然后将这些概率密度用于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对象检测。这种方法已经被用于人脸定位、编码和识别。和传统的特征脸方法比较,此方法在人脸识别方面表现出较的性能。Yang和Kriegman提出使用Fisher线性判别(FLD)从高维图像空间将样本投影到低维特征空间的方法。近年来,Fisherface方法和其他基于线性判别的分析已经远胜于Eigenface方法。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对于模式分类FLD比PCA提供了较好的投影方向,因为它的目标是找到最好的判别投影方向。因此,在投影子空间中的分类结果可能要优于其他的方法。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FLD方法的检测率是% 。

神经元网络(Neural Networks)已经成功地应用到许多模式识别问题中,例如光学字符识别(OCR)、对象识别等。使用神经元网络进行人脸检测的优点是使训练一个系统获得人脸模式的复杂类条件密度成为可行。而缺点是必须大范围地调整网络结构(如层的个数、节点的个数、学习速度等)以获得非凡的性能。Agui 等人提出了层次神经元网络进行人脸检测。使用2个并行的子网组成了第一阶段,其输入是原始图像的灰度值和使用3 X 3 Sobel滤波器滤波的灰度值。输入到第二阶段网络的是子网络的输出和提取的特征值如输入模式象素值的标准偏移量、窗口中的白象素和所有的二值象素的比率和几何矩等。第二阶段的输出值指出人脸在输入区域是否存在。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所有的人脸在测试图像中有

相同的尺寸,则这种方法能够检测人脸。Propp和Samal提出了分层神经网络用于人脸检测。他们的网络由4层组成,共有 1024个输入单元,第一隐含层共有256个单元,第二隐含层共有8个单元和2个输出单元。Soulie等人提出用具有时间延迟的神经元网络(具有20X25象素的感受域)扫描图像进行人脸检测。输入图像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分解。他们在120幅测试图像上进行实验,获得%的错误拒绝率和%的错误接受率。Burel和Carel提出用于人脸检测的神经元网络,其中大量的人脸和非人脸的训练样本使用Kohonen的自组织映射(SOM)算法被压缩为几个样本。多层感知器用于学习这些样本并对人脸和非人脸分类。Lin等人提出使用基于概率决策的神经元网络进行人脸检测系统(PDBNN) 。PDBNN的结构类似于具有改进的学习规则和概率解释的径向基函数(RBF)网络。他们首先提取人脸区域中的密度和边缘信息的特征向量,人脸区域中包括眼眉、眼睛和鼻子,代替了将整个人脸图像转换为用于神经元网络的密度值向量。提取的两个特征向量被反馈到两个PDBNN并将输出融合确定分类器的结果。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其性能优于其他主要基于神经元网络的人脸检测器。Rowley等人用多层神经元网络从人脸/非人脸图像中学习人脸和非人脸模式其方法的局限性是只能检测垂直的正面人脸。后来,Rowley等人均各这种方法扩展用于旋转的人脸检测,使用的是ruuter神经元网络,根据每个输入窗决定可能的人脸方向,然后将窗旋转到规范的方向;旋转窗被送到上述的神经元网络。然而,新系统对垂直人脸的检测率比垂直检测器要低。不过,系统能够在2个大测试集上正确检测人脸超过%,而只有很少的错误接受。杨前邦等人提出了基于多层感知器(MLP)并用遗传算法实现搜索的人脸定位系统,讨论了系统建立的理论基础,即MLP直接感知图像和用遗传算法进行快速搜索。实验结果表明,它尤其适合复杂背景下的低分辨图像中进行操作,具有鲁棒性好、图像定位快、适应面宽等特点。梁路宏等人提出了基于模板匹配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人脸检测算法。算法使用一组双眼一人脸模板对来搜索候选人脸,并在搜索过程中使用多层感知器进行确认,以减少错误报警。大量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人脸检测方法评析

基于知识的人脸检测方法简单、直观,检测效果依赖于特征的提取和预先定义的规则。由于灰度受光照的影响较大,一般应采用预处理技术;纹理、边沿等特征对光照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是强的光照变化也会产生一些伪边沿。人脸结构的对称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然而对姿态变化比较敏感。为了验证人脸区域,常常需要结合各人脸器官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结构关系。当图像的质量较差时,特征不容易检测。另外,采用的知识规则可能不够准确或全面。该类方法对质量

较好的图像具有好的检测性能,而对于复杂的图像检测效果一般不够好。基于统计特征的方法需要从大量典型的数据获得统计特征。和Antifaces等方法基于训练人脸样本图像得到描述人脸的统计特征;LDA、神经网络、SVM 和SNoW 方法则需要大量典型的人脸图像和非人脸样本图像,以便得到区别的统计特征。加入典型的非人脸样本图像可以提高模型对人脸和非人脸图像的区别能力,从而降低误检率。局部统计特征能更细致地描述人脸器官的特征,通常需要结合人脸整体和局部的统计特征以更好地描述人脸特征。通过增加训练样本可以改善检测性能,采用必要的后处理技术也能大大降低误检率。基于统计特征的人脸检测方法的一般比较复杂,但是,该类方法不需要提取具体的人脸特征,而统计特征也能更好地反应人脸图像和非人脸图像之间的差别。基于统计的人脸检测方法一般能够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是目前的主流方法。基于知识的检测方法和基于统计的检测方法通常需要结合起来使用。通过采用简单的特征滤除大量的候选区域,然后采用基于统计特征的方法进行人脸检测,检测速度会提高很多。也可以先采用统计的方法检测出人脸候选区域,然后基于人脸特征进行确认,降低误检率。由于众多变化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数据库,各种方法的检测效果很不相同,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估标准。为了有效评估各检测算法的性能:(1)需要建立一个标准的测试集,包括各种尺寸、光照、姿态、表情、背景、噪声的测试集,而且可根据不同应用将测试集细分为几个测试子集,从而便于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估。

(2)很多算法可以通过调节算法参数折中正确检测率和误检率,因此描述随参数变化的正确检测率和错误检测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更有助于了解各种算法的总体性能。

(3)大多数人脸识别算法都依赖于人脸的准确定位,所以检测位置的偏差是衡量检测算法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4)大多数应用是面向实时处理的,因此算法的复杂度和运行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总的来说,比较理想的条件下的人脸检测问题已基本解决。对任意光照和姿态、较大噪声等因素下的人脸检测仍需进一步研究。

基于PCA算法的人脸识别毕业设计论文

太原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PCA算法的人脸识别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Ⅰ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Ⅰ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解读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目前,在个人身份鉴别中主要依靠ID卡和密码等传统手段,这些传统手段的安全性能较低,且都是基于,“What he Dossesses”或“What he remembers”的简单身份鉴别,离真真意义上的身份鉴别“Who he is”还相差甚远。依靠传统方法来确认个人身份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给可靠的身份鉴定带来了可能。最近,国际生物特征组织(IBG)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做了较详细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其结果显示,全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2014年的产值约为69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将超过93亿美元,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一个人特有的生理和行为特征进行自动的身份认证。只有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的生理或行为特征才能被用做生物识别特征 1)普遍性。即每个人都要具备这种特征。 2)唯一性。即不同的人应该具备不同的这种特性。 3)持久性。即这种特征不随时间地点的改变而变化。 4)可采集性。即该特征可以被定量地测量。 研究和经验表明,人脸、指纹、手型、掌纹、虹膜、视网膜、签名、声音等都满足这些条件,可以用于识别人的身份。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发展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在所有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利用人脸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是最自然、最直接和最友好的于段。与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人脸的获取非常容易,几乎可以在被采集对象无意识的状态

下获取人脸图像,这样的取样方式没有“侵犯性”。 人脸识别技术是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人脸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复杂视觉模式,它包含及其丰富的信息。首先,人脸具有一定的不变性和唯一性,人脸识别是人类在进行身份确认时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人脸图像还能够提供一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等有关信息。其次,人脸也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匹配 主要有两种方法,固定模板和变形模板。固定模板的方法是首先设计一个或几个参考模板,然后计算测试样本与参考模板之间的某种度量,以是否大于阈值来判断测试样本是否人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早期的系统中采用得比较

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1、绪论 人脸识别是通过分析脸部器官的唯一形状和位置来进行身份鉴别。人脸识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与其它身份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具有直接、友好和方便等特点,因而,人脸识别问题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模式识别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人脸识别已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章将简单介绍几种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人脸识别 2、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研究人脸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连接机制的人脸识别方法以及基于三维数据的人脸识别方法。人脸识别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人脸识别流程图 3、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人脸检测方法,由于人眼可以将人脸在不此研究人员认为有一个潜在的假设:人脸或人脸的部件可能具有在各种条件下都不会改变的特征或属性,如形状、肤色、纹理、边缘信息等。基于特征的方法的目标就是寻找上述这些不变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来定位入脸。这类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效且检测速度较高,对人脸姿态、表情、旋转都不敏感。但是由于人脸部件的提取通常都借助于边缘算子,因此,这类方法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对光照和背景等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光照、噪音、阴影都极有可能破坏人脸部件的边缘,从而影响算法的有效性。 模板匹配算法首先需要人TN作标准模板(固定模板)或将模板先行参数化(可变模板),然后在检测人脸时,计算输入图像与模板之间的相关值,这个相关值通常都是独立计算脸部轮廓、眼睛、鼻子和嘴各自的匹配程度后得出的综合描述,最后再根据相关值和预先设定的阈值来确定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基于可变模板的人脸检测算法比固定模板算法检测效果要好很多,但是它仍不能有效地处理人脸尺度、姿态和形状等方面的变化。 基于外观形状的方法并不对输入图像进行复杂的预处理,也不需要人工的对人脸特征进行分析或是抽取模板,而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方法(ANN)等)对大量的人脸和非人脸样本组成的训练集(一般为了保证训练得到的检测器精度,非人脸样本集的容量要为人脸样本集的两倍以上)进行学习,再将学习而成的模板或者说分类器用于人脸检测。因此,这也是j 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快速稳定地实现了很好的检测结果,并且

人脸识别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它结合了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可视化技术、人体生理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今,人脸识别算法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 基于简单背景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通常利用人脸器官的局部特征来描述人脸。但由于人脸器官没有显著的边缘且易受到表情的影响,因此它仅限于正面人脸(变形较小)的识别。 2. 基于多姿态/表情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阶段。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人脸的姿态和表情变化的识别方法,以满足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客观需求。 3. 动态跟踪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实用化阶段。通过采集视频序列来获得比静态图像更丰富的信息,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同时适应更广阔的应用需求。 4. 三维人脸识别 为了获得更多的特征信息,直接利用二维人脸图像合成三维人脸模型进行识别,即将成为该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脸检测:在输入的图像中寻找人脸区域。 2. 人脸的规范化:校正人脸在尺度、光照和旋转等方面的变化。 3. 特征提取:从人脸图像中映射提取一组能反映人脸特征的数值表示样本。 4. 特征匹配:将待识别人脸与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比较,得出相关信息。 人脸识别流程 1图像预处理 1.1 图像去噪 一般来说,自然界中的噪声可以看成是一种随机信号。根据图像获取的途径人脸图像获取 人脸检测 定位人脸区域 预处理 特征抽取 人脸特征 对比识别 结果 人脸特征库

不同,噪声的融入也有多种方式: 1. 图像是直接以数字形式获取的,那么图像数据的获取机制会不可避免地 引入噪声信号; 2.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物体和采集装置的相对运动。或采集装置的抖动, 也会引入噪声,使图像变的模糊不清; 3. 在图像数据的电子传输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引入噪声信号。 这些噪声信号的存在,严重的情况会直接导致整幅图像的不清晰,图象中的景物和背景的混乱。对于用于人脸识别的图像。由于噪声的引入,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识别率的下降。对图像噪声的消除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空间域滤波或频率域滤波。消除噪声的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的噪声应该采用不同的除噪方法。主要的方法是:线性滤波、中值滤波、维纳滤波以及小波去噪等。 1.2 增强对比度 为了使人脸在图像中更为突出以便于下一步的特征提取,增强图像对比度是很有必要的。增强对比度有很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直方图均衡化和“S ”形变换等方法。 “S ”形变换方法将灰度值处于某一范围(人脸特征范围)内的像素灰度分布差距拉开,从而保证了对比度的提高,但此方法降低了其他灰度值的对比度。而直方图均衡化则是将像素的灰度分布尽量展开在所有可能的灰度取值上,这样的方法同样能使得图像的对比度提高。 将彩色图像转化成灰度图像是人脸识别方法中常见的处理过程,虽然转化过程丢失了一部分色彩信息,但是灰度图像拥有更小的存储空间和更快的计算速度。文献[1]给出了一种能够将RGB 色彩转换成灰度级且适于突出人脸区域对比度的转换模型:()5.0144.0587.0299.0,+?+?+?=b g r y x f ;其中f 代表灰度值,r ,g ,b 分别表示Red,Green,Blue 分量的值。 文献[2]通过将人脸彩色图像从RGB 色彩空间转换到RIQ 色彩空间,得到了更适于频谱分析的特征分量。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一、应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快速、高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要求日益迫切,生物识别技术在科研领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在人与人的接触中,人脸所包含的视觉信息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无疑是区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最重要特征之一。相对于指纹、虹膜、掌纹、步态、笔迹、声纹等生物特征,利用人脸来识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操作隐蔽,特别适用于安全、监控、和抓逃工作;非接触式采集,无侵犯性,容易接受;方便、快捷、强大的实时追踪能力;符合人类识别习惯,交互性强;应用摄像头即可完成图像采集,设备成本较低。人脸识别属于计算机科研领域的一项热门技术,它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利用计算机从图像或图像序列中检测出人脸,并判断其身份。 人脸识别目前主要运用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刑侦破案方面。例如,公安部门获得案犯的照片之后,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存储罪犯照片的数据库中找出最相像的人,即嫌疑犯。 第二,证件验证方面。如身份证、驾驶执照以及其他很多证件上都有照片,现在这些证件多是人工验证的,如果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这项任务就可以交给机器去完成,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第三,人口控制方面。此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可以设在楼宇单位或者私人住宅入口的安全检查,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或者情报系统等的入口检查。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开展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研究,不同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人员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人脸识别的研究内容的分类不尽相同。在此处按其所研究得具体技术的范围可以大致将人脸识别分为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阐述: (1)人脸检测,主要的方法有:基于轮廓(或肤色等)信息人脸检测方法,基于Adaboost 算法人脸检测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SVM)人脸检测方法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方法等; (2)人脸特征描述与提取即特征提取,主要方法: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纹理特征提取方法,基于人脸几何特征的特征提取方法,还有基于主成分特征(PCA)特征提取方法,基于独立元特征的特征提取算法,如Gabor等,还有2D 和3D 形变模型方法等; (3)人脸特征降维,主要方法:线性降维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和LDA (Linear Discriminate Analysis) 等发展到非线性降维方法如局部线性嵌入(LLE) 、等距嵌入

基于人脸识别的安防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人脸识别的安防系统解决方案 1、应用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在中国的举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世界各地包括国内数以百万乃至千万计的游客、官员、新闻记者、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各类人士将集聚中国的场馆。与会人士中不乏企图制造事端、普通民众为之色变的恐怖分子,如何确保各种级别、各类型的运动会、会议或展会的安全、有序进行,已经成为摆在各组委会等机构面前的头等大事。 长期以来,与会人员凭门票、代表证、参展证等各类证件(凭证)在经过工作人员人工查验后即可进入会场。这种模式以低廉的代价为会场的管理提供了一些基本的保障,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在相关人士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之后,条码、IC/ID卡、RFID等技术便逐步引入了大型会场的管理,原有的证件人工查验模式变为计算机系统的自动查验为主、人工为辅的查验模式,这一模式的改变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同时,在应用上述技术后,证件伪造的难度也有了显著增加。应该说,上述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会场的管理和安全保障水平,但单凭证件的与会人员身份认证模式仍然存在证件存在被伪造的可能、证件可能被他人借用或冒用、证件遗失会给持证人带来极大的不便等问题。 人体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稳定性、不可复制、不可假冒等显著特点,用于身份认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指纹、掌纹、虹膜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作为识别特征,人脸具有稳定、可靠、安全、便利等特点。在一般情况下,人的面部特征是非常稳定可靠的,“携带”便利。面像也是用于区分人的首要特征。其次,人脸图像的采集非常方便,尤其是基于标准视频的图像采集方式。目前,绝大多数系统采用的都是可见光范围内的标准摄像头,完全满足人脸图像的采集要求,不需要进行任何改造或升级。人脸图像的采集是非接触式的,也不需要人主动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第三,与系统结合人脸识别系统能够最大效能的发挥现有监控系统的优势,真正

人脸识别技术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人脸识别技术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1 引言 计算机人脸识别是指基于已知的人脸样本库,利用计算机分析图像和模式识别技术从静态或动态场景中,识别或验证一个或多个人脸。通常识别处理后可得到的基本信息包括人脸的位置、尺度和姿态信息。利用特征提取技术还可进一步抽取出更多的生物特征(如:种族、性别、年龄..) 。计算机人脸识别是目前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保安系统、罪犯识别以及身份证明等重要场合。虽然人类对于人脸的识别能力很强,能够记住并辨识上千个不同的人脸,可是对于计算机则困难多了,其表现在:人脸表情丰富;人脸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发型、胡须、眼镜等装饰对人脸造成的影响;人脸所成图像受光照、成像角度以及成像距离等影响。 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90年代更成为科研热点,仅从1990 年到1999年之间,EI 可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多达数千篇,关于人脸识别的综述也屡屡可见[1] 。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包括两个主要技术环节首先是人脸检测和定位,然后是对人脸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匹配)。本文着重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各类方法,通过对比指出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 人脸检测和定位 人脸检测和定位即对于给定的一幅图像检测图像中是否有人脸,若有则确定其在图像中的位置,并从背景中分割出来。这是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人脸是非刚体,且人脸在图像中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人的肤色和纹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可变形。人脸检测问题主要有四种:(1)对于给定的一幅人脸图像,将其中的人脸定位并给出其位置;(2)在一幅混乱的单色场景图中检测出所有的人脸;(3)在彩色图像中检测(定位)所有人脸;(4)在某一视频序列中,检测和定位出所有人脸。文献[2]对人脸检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指出常用的人脸检测方法有四种:(1)基于知识的方法;(2)基于人脸固定特征的方法;(3)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4)基于外貌的方法(Appearance-based methods),在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中所采用的是预先确定的模板,而在基于外貌的方法中其模板的选择是通过对一系列图像的学习而确定的。一般来说,基于外貌的方法依靠统计和学习技术来找出人脸和非人脸图像的相关特征。在该方法中有特征脸法、基于聚类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CMU库是常用的人脸检测库,主要的算法评定指标为错误接受率(FAR)和错误拒绝率(ARR)。 3 人脸特征提取和识别 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二维正面人脸图像,也有基于三维人脸模型的方法,还有一种所谓的混合系统的身份鉴定系统。 3.1 二维正面人脸识别 在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之前一般需要做几何归一化和灰度归一化。几何归一化是指根据人脸定位结果将图像中人脸变换到同一位置和同样大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 1.引言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大大减轻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对人的计算机自动身份鉴别系统中,指纹、基因、虹膜等方法都为接触式鉴别手段,需要人为的采样,属侵犯式的识别。因人脸识别的非接触式特性现以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国内外引起很高的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公安、银行、海关等重要部门可以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方便、高效的检测手段。 虽然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识别出人脸及其表情,但要计算机自动准确地识别却困难得多。因为人脸具有相似的结构,在纹理上也比较接近,人脸识别系统只能利用不同人脸之间的细微差别来实现正确识别的任务。同时,同一个人在光照、姿态、表情、人脸大小等不同采样条件下所获得的图像有很大的不同,更不用说发型、年龄、化妆以及饰物的变化了,得到的图像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侧面的,此外噪声和掩遮都使问题变得复杂。可见,人脸识别涉及到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及生理学等多个学科[1],使得人脸识别成为一项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技术环节[2]:首先是图像预处理,由于实际成像系统多少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外界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像的噪声,使图像变得模糊、对比度低、区域灰度不平衡等。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保证提取特征的有有效性,进而提高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在提取特征之前,有必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人脸的检测和定位,即从输入图像中找出人脸及人脸所在的位置,并将人脸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对库中所有的人脸图像大小和各器官的位置归一化;最后是对归一化的人脸图像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 2.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方法 人脸识别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基于几何特征、基于代数特征[3]、基于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基于三维模型等的几大类。 基于几何特征 是在抽取人脸图像上显著特征的相对位置及其参数的基础上进行识别。最早的人脸识别是用手工的方法确定人脸特征点的位置并将其输入计算机中。识别工作的流程大体如下:首先检测出面部特征点,通过测量这些关键点之间的相对距离(欧式距离),得到描述每个脸的特征矢量,比如眼睛、鼻子和嘴的位置和宽度,眉毛的厚度和弯曲程度等,以及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用这些特征来表示人脸。比较未知脸和库中已知脸中的这些特征矢量,来决定最佳匹配[4]。基于小模板匹配的方法属于几何特征识别,是已知一个小模板,在人脸的大图像中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就可以确定其坐标位置[5]。 基于几何特征的缺点显而易见,对获得的图像要求很高,特征点的定位非常重要,如果人脸有一定的侧向或有装饰物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识别的准确性。 基于代数特征 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有代表性的是PCA(主元分析法)[6]、K-L(卡胡南-列夫)变换[7]和SVD(奇异值分解)[8]等方法。其主要思想:对于一副由N个象素组成的图像,可以看作是一个N维矢量空间,采用不同的变换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取主分量,通过对人脸样本集的自相关矩阵的特征矢量的选取,构成一个正交的低维人脸空间,从而达到降低冗余、提高识别率的目的。

人脸识别发展历史介绍

1 引言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居住着近65亿人。每个人的面孔都由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双颊等少数几个区域组合而成,它们之间的大体位置关系也是固定的,并且每张脸的大小不过七八寸见方。然而,它们居然就形成了那么复杂的模式,即使是面容极其相似的双胞胎,其家人通常也能够非常容易地根据他们面孔上的细微差异将他们区分开来。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找不出两张完全相同的人脸!那么,区分如此众多的不同人脸的“特征”到底是什么?能否设计出具有与人类一样的人脸识别能力的自动机器?这种自动机 器的人脸识别能力是否能够超越人类自身?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应用价值,这正是众多从事自动人脸识别研究的研究人员所面临的挑战。 然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即使在大量来自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神经计算、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自动人脸识别艰苦工作40余年之后,这些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仍然困惑着研究人员。而退一步讲,即使对我们自己,尽管我们每天都在根据面孔区分着亲人、同学、朋友、同事等,大多数人却很难准确地描述出自己到底是如何区分他们的,甚至描述不出自己熟悉的人有什么具体的特征。即使专门从事相关的生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些专家,也很难描述清楚人类人脸识别的生理学过程。这意味着基于仿生学的人脸识别研究路线在实践上是难以操作的。当然,飞机的翅膀并不需要像鸟儿的翅膀一样煽动,自动人脸识别的计算模型也未必需要模拟“人脑”。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另外的途径,例如建立人脸识别的计算模型,这种计算模型可能是基于仿生神经网络的,也可能是纯粹基于统计的,或者是这二者之外的第三只眼睛,并通过构建实用的自动人脸识别系统来验证这些计算模型,从而找出对上述基本科学问题的解答。 本文首先给出了人脸识别的一个一般计算模型,然后简单回顾自动人脸识别的研究历史,接下来阐述人脸识别的研究现状并介绍几种主流的技术方法,简单介绍计算所人脸识别研究组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上述哲学层面的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2 人脸识别发展历史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1.1 人脸识别技术的介绍 面部识别系统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是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领域攻关的高精尖技术。人脸因具有不可复制、采集方便、不需要被拍者的配合而深受欢迎。现如今,人脸识别这个词已经慢慢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开始逐渐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手机、笔记本电脑中的人脸识别软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帮助我们解锁手机、电脑,无需再输入密码,不用担心密码泄露从而导致的信息隐私泄露,它很好的帮助我们保护手机、电脑的安全。除此之外,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开始应用于一些高档住宅和办公楼中,为人们省去了带钥匙刷卡的麻烦,也不用担心密码忘记的苦恼。人脸识别考勤机也正在被一些企业应用于日常管理。而一些美颜相机、美图软件的推出更迎合了消费者的市场。它可以自动识别人脸,并对人脸进行美化。甚至一些小游戏被开发出来,可将自己的脸与明星的脸比对相似之处,评价出你最有有谁的明星相。虽然这仅仅是一个游戏软件,只是供人们娱乐,真实度不高,但也可以看出现今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使用。 人脸识别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正是因为它的应用程序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对于许多的应用程序来说,脸部识别系统的性能在可控的环境下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但是现有的大部分面部识别技术在不受控制的环境下识别性能明显下降。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它结合了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可视化技术、人体生理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今,人脸识别算法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1]: 1.基于简单背景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通常利用人脸器官的局部特征来描述人脸。但由于人脸器官没有显著的边缘且易受到表情的影响,因此它仅限于正面人脸(变形较小)的识别。 2.基于多姿态表情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阶段。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人脸的姿态和表情变化的识别方法,以满足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客观需求。 3.动态跟踪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实用化阶段。通过采集视频序列来获得比静态图像更丰富的信息,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同时适应更广阔的应用需求。 4.三维人脸识别 为了获得更多的特征信息,直接利用二维人脸图像合成三维人脸模型进行识别,即将成为该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1. 2 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人脸自动识别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 80 年代,主要的研究单位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自动化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着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 r I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 erin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匹配 主要有两种方法,固定模板和变形模板。固定模板的方法是首先设计一个或几个参考模板,然后计算测试样本与参考模板之间的某种度量,以是否大于阈值来判断测试样本是否人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早期的系统中采用得比较多。但是由于人脸特征的变化很大,很难得到有效的模板来表示人脸的共性。变形模板在原理上与固定模板相同,但其中包含一些非固定的元素,一种方法是手工构造参数化的曲线和曲面以表征人脸中的某些非固定特征,如眼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1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人脸检测技术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人脸检测的研究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人脸检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基于知识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基于特征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模板匹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基于外观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其他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人脸检测方法评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1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信息安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身份识别及鉴定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国家安全、公安、司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安全检查、保安监控等应用领域,都需要准确的身份识别及鉴定。目前,个人身份鉴别主要依靠ID卡(如身份证、工作证、智能卡和储蓄卡等)和密码等手段,然而这些手段存在携带不便、容易遗失、由于使用过多或不当而损坏、密码易被遗忘和破解等诸多问题。由于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伪造假证件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如假身份证、假工作证、假文凭等在现实社会中也不时发生;在信息界,黑客攻击别人的计算机系统,破译计算机口令亦常有之。美国每年在福利发放、信用卡交易、移动电话以及ATM交易方面由于身份诈骗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美元。因此,目前广泛使用的依靠证件、个人识别号码(PIN)、口令等传统方法来确认个人身份的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已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们希望有一种更加方便可靠的办法来进行身份鉴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给这一愿望带来了实现的可能。早在古埃及时人们就开始通过人体生物特征的测量(如人脸、人手等)来鉴别人的身份;在刑侦领域,人们也早已使用最有效的人体生物特征之一—指纹来确定罪犯。人们可能会遗忘或丢失他们的卡片或密码,但绝不会遗忘或者丢失自己的生物特征,如人脸、指纹、虹膜、掌纹等。因此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个人身份识别系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始进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以后连续签署了三个国家安全法案,要求采用生物识别技术。2003年6月,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公布了其生物技术的应用规划,将

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 究方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绪论 人脸识别是通过分析脸部器官的唯一形状和位置来进行身份鉴别。人脸识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与其它身份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具有直接、友好和方便等特点,因而,人脸识别问题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模式识别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人脸识别已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章将简单介绍几种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人脸识别 2、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研究人脸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连接机制的人脸识别方法以及基于三维数据的人脸识别方法。人脸识别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人脸识别流程图 3、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人脸检测方法,由于人眼可以将人脸在不此研究人员认为有一个潜在的假设:人脸或人脸的部件可能具有在各种条件下都不会改变的特征或属性,如形状、肤色、纹理、边缘信息等。基于特征的方法的目标就是寻找上述这些不变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来定位入脸。这类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效且检测速度较高,对人脸姿态、表情、旋转都不敏感。但是由于人脸部件的提取通常都借助于边缘算子,因此,这类方法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对光照和背景等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光照、噪音、阴影都极有可能破坏人脸部件的边缘,从而影响算法的有效性。 模板匹配算法首先需要人TN作标准模板(固定模板)或将模板先行参数化(可变模板),然后在检测人脸时,计算输入图像与模板之间的相关值,这个相关值通常都是独立计算脸部轮廓、眼睛、鼻子和嘴各自的匹配程度后得出的综合描述,最后再根据相关值和预先设定的阈值来确定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基于可变模板的人脸检测算法比固定模板算法检测效果要好很多,但是它仍不能有效地处理人脸尺度、姿态和形状等方面的变化。 基于外观形状的方法并不对输入图像进行复杂的预处理,也不需要人工的对人脸特征进行分析或是抽取模板,而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方法(ANN)等)对大量的人脸和非人脸样本组成的训练集(一般为了保证训练得到的检测器精度,非人脸样本集的容量要为人脸样本集的两倍以上)进行学习,再将学习而成的模板或者说分类器用于人脸检测。因此,这也是j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快速稳定地实现了很好的检测结果,并且该方法在复杂背景下,多姿态的人脸图像中也能得到有效的检测结果。但是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遍历整个图片才能得到检测结果,并且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脸与非人脸样本,以及较长的训练时间。近几年来,针对该方法的人脸检测研究相对比较活跃。 4、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人脸识别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及人类视觉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对人脸图像的机器识别投入很大的热情,并形成了一个人脸图像识别研究领域。如今,人脸识别在安全验证系统(电脑登陆和手机解锁)、档案管理、视频会议、公安系统(罪犯识别等)等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更令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技术利实现了一个集多种预处理方法于一体的人脸识别方法,利用灰度图像的直方图比对来实现人脸图像的识别判定。 技术要求 1.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1.预存储目标对象面部图像信息; 102.对预存储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103.采用人脸比对方法对目标对象与上述102步骤形成的图像进行比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2中所述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为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源图在坐标(a,b)处的灰度为s,通过映射转换为图像p,在灰度直方图均衡化的处理过程中,假定图像的映射函数定义为:p = EQ (s); 直方图均衡化映射函数为: 其中K为图像的灰度级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2中所述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为直方图规定化方法,具体过程为: 假设A为原始图的灰度级数,B为规定图的灰度级数,且B≤A;

第一步,完成对原图像直方图的灰度均衡化; 第二步,规定直方图,并对规定的直方图进行均衡化; 第三步,逆转第一个步骤的变换,即将原始直方图一一对应到规定的直方图,将所有函数映射到函数上,其中原始图像的概率密度函数为,期望获得的图像概率密度函数为,r表示源图的灰度级,z表示期望获得图像的灰度级。 技术说明书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识别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远程身份认证已成为一个热门应用,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强烈需求,例如门禁系统,各种账户身份认证等,为了加快认证效率,机器化系统化智能认证已是大势所趋,随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验证方式,比如指纹、虹膜和人脸识别等,其中人脸识别是最近比较受重视的验证方式,但是由于人脸识别时都需采用预存目标人面部图像然后比的方式进行,而图像比对的精度则很难得到保证。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人脸识别方法,以实现准确识别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预存储目标对象面部图像信息; 102.对预存储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103.采用人脸比对方法对目标对象与上述102步骤形成的图像进行比对。 进一步的,步骤102中所述的数字化处理方法为直方图均衡化方法或直方图规定化方法。

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毕业论文

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 .. (1)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国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研究现状 (3) 1.3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容与技术难点 (3) 1.3.1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容 (3) 1.3.2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难点 (3) 1.4本文研究容与结构安排 (4) 第2章人脸识别相关技术介绍 (5) 2.1系统概述 (5) 2.2人脸识别主要技术 (5) 2.2.1 二维人脸识别算法介绍 (5) 2.2.2 三维人脸识别算法介绍 (6) 2.3常用的人脸图像库 (6) 2.4人脸的特征提取 (7) 2.4.1 几何特征提取法 (7) 2.4.2 代数特征提取法 (8) 2.5本章小结 (10) 第3章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 (12) 3.1引言 (12) 3.2K-L变换 (12) 3.2.1 K-L变换原理 (13) 3.2.2 K-L变换性质 (14)

3.3SVD定理 (15) 3.4距离的计算 (17) 3.5基于PCA的人脸识别 (18) 3.5.1 人脸的表示 (18) 3.5.2 特征脸空间的构造 (18) 3.5.3 特征提取 (19) 3.5.4 人脸识别 (20) 3.6MATLAB仿真实现 (20) 3.7结果分析 (26) 3.8本章小结 (28) 第4章与基于Fisherface方法的特征提取原理对比 (29) 4.1PCA方法的优缺点 (29) 4.2基于Fisherface法的人脸特征提取理论介绍 (29) 4.3FisherFace方法的优缺点 (31) 4.4两种方案的理论对比 (31) 4.5本章小结 (32)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6) 附录 1 (37) 附录 2 (44) 附录 3 (48) 附录 4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