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

3、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4、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

5、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6、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

7、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8、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9、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抽

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10、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

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

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1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

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

武器。

15、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

的实在,“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

16、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神创世说”、“理生万物”、“喜鹊报喜,乌鸦报丧”、“4就是死”。

17、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因此,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18、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9、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

验和认识成果。

20、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

就没有人类社会。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

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5、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8、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

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9、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

10、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础。

11、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

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1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13、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

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4、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特有的)。

15、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6、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17、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8、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9、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0、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 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

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C.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

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发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

改造世界。(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具有主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4、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25、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2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

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27、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

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8、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9、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

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30、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但不是密不可分的。

3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3、认识具有上升性(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34、①实践决定认识。(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参加实践);②认识指导实践。(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5、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发展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2、联系是普遍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

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

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是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

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6、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

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

服务于整体。

7、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影响整体。

8、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

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0、从实践的角度: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

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

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1、从认识的角度: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12、发展具有普遍性。①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的发展过程中。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

展的过程。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

有顶峰。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13、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1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5、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

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16、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17、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

完善的过程。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

一个过程。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18、方法论:把前进性、曲折性统一起来。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

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

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19、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0、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

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1、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2、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23、①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激变论;②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庸俗进化论。

24、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5、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

属性。

26、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即一分为二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7、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8、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

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

之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0、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相互转化)

3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把普遍性、特殊性统一起来,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解决问题不能忽略次要矛盾的解

决,做到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33、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善于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也要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统筹兼顾,不

能忽视支流。)

3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次矛)——改造世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主次)

——认识世界。

3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3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8、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39、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特征: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

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40、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4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

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

成的。

2、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

原因——社会存在。

3、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

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6、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

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7、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

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9、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

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

有反作用。

1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1、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

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矛盾,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矛

盾,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1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

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阶级社会是有两大根本对立阶级的社会,有阶级的社会不一定是阶级社会,如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等)。

1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强调和谐并不意味着否认矛盾和斗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16、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17、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8、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

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19、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0、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

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4、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人)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

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5、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

值的享受者。

26、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

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7、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

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

中表达。

28、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

识和评价。②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准则。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29、价值判断: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30、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3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32、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

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3、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34、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

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

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5、实现人生价值: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

的指引。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

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课时总汇(写教案实用)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课时总汇(写教案实用)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 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教学方法】: (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课时】: 2节 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 (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教学方法】: (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3句)、客观性(2句)、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课程纲要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课程类型:必修4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活与哲学》 授课时间:43课时 设计:郑州市第七中学高三年级政治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三年级 课程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将能: 1、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 2、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内容标准: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时2]第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 [课时3]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课时4] 课后跟进练习及课时作业的处理。 [课时5]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时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时7] 课后跟进练习及课时作业的处理。

[课时8]第三课: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时9]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课时11]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2] 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内容标准: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 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解析客 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 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列举现实生 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 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 进。 [课时13]第四课:世界的物质性。 [课时14]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时15]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6]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课时17] 意识的作用。 [课时18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9]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时20]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21]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22] 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内容标准: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 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的分类 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总论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美 生活处处有哲学 好 生 活 的 向 导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生 活 智 慧 与 时 代 百哲学的基本问题 精 舸 神争 流 的 思 想 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 哲学的本义 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的作用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是什么 可知论 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与生活的关系 为什么 对哲学的影响 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辩 证 唯 物 论 世界的 物质性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认识运动 质 把握规律 意识的 本质 把 握 思 维 的 奥 妙 意识的 作用 自然界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物质性物质的含义 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物质生活基本要素的客观性 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 运动的含义 有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含义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展的产物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的一系列 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能够能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辩实践的含义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 证人的认识实践及其特点 唯社会历史性 从何而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主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义 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客观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 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识 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具有上升性

高中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书知识点填空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 1.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的学问。世界观和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决定,体现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总之,哲学是和的统一。 3.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或思维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 和最。 联系:哲学是对、和知识的和。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和 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 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 二是的问题,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先有后 有,。 6.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依赖 于,。 7.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一标准是对问题的不同回答。 凡认为,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和两大阵营。 8.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是。 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 直接理论来源是,批判地吸取了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 9、了解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的构成部分,是 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 上,把握了。总结和概括了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还体现在 10.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是。 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 直接理论来源是,批判地吸取了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 1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和。 12、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 有机结合。 它把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 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在于它正确反映了,它的全部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在于它 是,是无产阶级的。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梳理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 1.哲学的来源和作用 (1)来源:①产生于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作用:①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此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肯定与否回答,形成了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包括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包括: ①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个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②客观唯心主义:众人的共同(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7.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哲学是社会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①哲学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

☆高中政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⑴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作用: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⑴从本义上: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⑵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⑶与方法论的关系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⑷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上: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⑴思维与存在何为本源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派别一览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的哲学 ⑴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 (物质是本原,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 (意识是本原, 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生活与哲学》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馆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简洁明了 一目了然)

必修4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