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骨折分型

常见骨折分型
常见骨折分型

下肢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型

外展型:Pauwels角<30度,股骨头向外翻,外侧骨皮质有嵌插,为稳定型

中间型:30度<Pauwels角<50度,为不稳定型

内收型:Pauwels角>50度,为极不稳定型

3.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I型:不完全性骨折

Garden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GardenIII型:有部分移位

GardenIV型:完全移位

关于GardenIII型和GardenIV型,其主要区别是看髋臼骨小梁与股骨头骨小梁有无移位。临床上还有一个鉴别方法:GardenIII型股骨头往往低头,即内翻畸形;GardenIV型股骨头完全移位,骨小梁力线与髋臼骨小梁重排,侧位x片上可见IV型往往伴有较明显的前后移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

1.AO/OTA分型

1 转子间简单骨折

A1.1沿转子间线

A1.2经大转子部

A1.3经小转子下方

A2 经转子部多块骨折

A2.1有一内侧骨折块

A2.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

A2.3延伸至小转子下超过1cm

A3转子间骨折

A3.1反向简单骨折

A3.2横行简单骨折

A3.3粉碎骨折

2.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

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

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

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

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

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

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

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

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分型以Seinsheimer分类较为常用,它按骨折块数目、骨折线部位和形状,将其分为五型:

I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2mm

II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

IIA:横行两骨折块

IIB:螺旋形两骨折块,小转子与近骨折端相连

IIc:螺旋形两骨折块,小转子与远骨折端相连

III型:三骨折块

IIIA:螺旋形骨折,小粗隆为第三块骨折块

IIIB:螺旋形骨折,外侧蝶行骨片为第三块骨折块

IV型:粉碎性骨折,骨折块4块或以上

V型:粗隆下骨折伴有粗隆间骨折

I、II型及IIIB型属于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内侧及后侧骨皮质相接触,固定后相对牢固IIIA、IV、及V型属于不稳定骨折,即使复位后也无法使骨折块达到稳定的接触,抗压应力落到内固定器上,容易造成骨折处畸形或内固定失败。

股骨干骨折

根据骨折的形状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型骨折、粉碎性骨折、青肢骨折Winquist将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按其粉碎的程度分为四型:

I型:小蝶形骨片,对骨折稳定性无影响。

II型:较大碎骨片,但骨折的远、近端仍保持50%以上的皮质接触。

III型;较大碎骨片,但骨折远、近端少于50%的接触。

IV型:节段性粉碎骨折,骨折的远、近端无接触。

股骨远端骨折

Muller分型(即AO分型)

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程度分为三类九型;

A型骨折:关节外股骨髁上骨折

A1型:简单骨折,包括①骨突骨折②干骺端斜形或螺旋形骨折③干骺端横形骨折

A2型:干骺端楔形骨折,包括①完整楔形②外侧骨块③内侧骨块

A3型:干骺端复杂骨折,包括①单一中间劈裂骨折块②不规则,局限于干骺端③不规则,延伸至骨干

B型骨折:部分关节内股骨髁部骨折

B1型:股骨外髁矢状劈裂骨折,包括①简单,穿经髁间窝②简单,穿经负重面③多骨折块

B2型:股骨内髁矢状劈裂骨折,包括①简单,穿经髁间窝②简单,穿经负重面③多骨折块

B3型:冠状面骨折,包括①前及外片状骨折②单髁后方骨折③双髁后方骨折

C型:完全关节内髁间骨折,为髁间T型及Y型骨折

C1型:非粉碎性骨折,包括①T型及Y型,轻度移位②T型及Y型,显著移位③T型骨骺骨折

C2型:股骨干粉碎骨折合并两个主要的关节骨块

C3型: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髌骨骨折

骨折分型

A型:无移位骨折B型:横断骨折C型:上极或下极骨折

D型:粉碎性无移位骨折E型:粉碎性移位骨折

F型:垂直骨折H型:骨块骨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分类(Schatzker分型):

Ⅰ型—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典型的楔形非粉碎性骨折块向外下劈裂移位,此型骨折常见于无骨质疏松的年轻患者。如有移位,可用两枚横形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压缩骨折。侧方楔形骨块劈裂分离,并有关节面向下压缩陷入干骺端。此型骨折最常见于老年患者,如果压缩超过5~8mm或存在膝关节不稳时,应切开复位,在干骺端植骨“整块”垫高压缩的平台,用松质骨螺丝钉和外侧皮质支撑钢板固定。

Ⅲ型—单纯外侧平台中央压缩性骨折。关节面被压缩陷入平台,外侧皮质完整。其易发生于骨质疏松者。如果压缩严重或应力位X线片证实不稳,压缩的关节面应植骨垫高,外侧的骨皮质用支撑钢板固定。

Ⅳ型—内侧髁骨折。此型骨折可以是单纯的楔形劈裂或是粉碎和压缩骨折,常累及胫骨棘。这种骨折倾向于内翻成角,应行切开复位,内侧支撑钢板及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Ⅴ型—双髁骨折。两侧胫骨平台劈裂。鉴别特征是干骺端和骨干仍保持连续性。双髁用支撑钢板及松质骨螺丝钉固定。最好避免用体积较大的内置物固定两髁。

Ⅵ型—伴有干骺端和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除单髁或双髁及关节面骨折外,还存在胫骨近端横形或斜形骨折。由于骨干和干骺端分离,使该型骨折不适合牵引治疗,大部分应用支撑钢板及松质骨螺丝钉治疗。如果双髁均有骨折,每一侧均应上钢板固定。

pilon骨折分类

Rüedi-Allg?wer分型----

I型,简单劈裂骨折,关节面没有移位或轻度移位;

II型,关节面移位明显但粉碎程度较小;

III型,关节面明显移位与严重粉碎。

踝关节骨折

一、基本概念

足的旋前和旋后运动是踝关节、距下关节、前足的联合运动。

当踝关节跖曲时,距下关节内翻、前足内旋,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为足的旋后。

当踝关节背伸时,距下关节外翻、前足外旋,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称为旋前。发生部位主要在跗跖关节。

踝内翻是前足旋后的同时足外侧连同足跟向内位移,反之为外翻。发生部位主要在距下关节。距骨的内收是在其冠状轴水平内移,而内翻是失状轴悬转

二、分型

1.Lauge-hanson分型

旋后-外旋型: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外旋应力或足部固定而小腿内旋距骨受到相对外旋的应力,距骨在踝穴内以内侧为轴向外后方旋转,迫使外踝向后移位。

Ⅰo.前胫腓韧带断裂

Ⅱo.腓骨远端螺旋斜行骨折(因为不是距骨直接撞击外踝,而是以距腓、跟腓韧带牵拉为主,骨折块小,骨折应该在下胫腓联合水平的由前下至后上的短斜形骨折)

Ⅲo.后胫腓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

Ⅳo.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因为旋后位以距骨的直接撞击为主,故骨折应是在胫距关节水平的有后下向前上的长斜形骨折)

旋前-外旋型: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距骨受到外旋应力,以外侧为轴向前外方旋转,踝关节内侧结构受到牵拉破坏。

Ⅰo.内踝横行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骨折线位于踝关节水平间隙)

Ⅱo.前胫腓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

Ⅲo.踝关节水平以上腓骨短斜行骨折(距骨直接撞击腓骨远端而非韧带牵拉,应力集中点靠

上,骨折线高,在胫腓联合以上,为外踝上方6-10cm,必有下胫腓分离)

Ⅳo.后胫腓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胫骨后外侧撕脱骨折)

旋前-外展型: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距骨受到强力外展或外翻应力,踝关节内侧结构受到强力牵拉,外踝受到挤压应力。

Ⅰo.内踝横行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骨折线位于踝关节水平间隙以下)

Ⅱo.联合韧带断裂或其附着点撕脱骨折

Ⅲo.踝关节水平以上腓骨短,水平,斜行骨折(骨折线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即踝关节水平间隙上0.5-1cm,外踝成横形骨折(或外侧皮质可见蝶形骨片),距骨外移。)

旋后-内收型: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内收应力,踝关节外侧结构受到牵拉,内踝受到距骨的挤压应力所致。

Ⅰo.外踝骨折牵拉撕托骨折(骨折线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以下)

Ⅱo.内踝骨折(内踝受距骨的撞击)

2.Denis-Weber分型(手术分型)

A型:外踝骨折线低于下胫腓联合关节水平。可由内收应力引起的外踝撕脱性骨折,旋后应力引起外踝的斜形骨折,相当于旋后内收型。

此型骨折下胫腓联合未受损伤。孤立性外踝骨折即不伴内踝或内侧韧带损伤,这时距骨并不随外踝移位,对此类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在双踝骨折或合并内侧韧带断裂的病例,距骨随外踝向外移位,所以外踝必须解剖复位牢固固定,螺钉固定可向上经骨折线固定在对侧腓骨皮质上,注意保持外踝向外15°的外翻。

B型:外踝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为外旋应力引起,约有50%发生下胫腓联合损伤,相当于旋后外旋型。

此型骨折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可用螺钉固定腓骨骨折。固定后检查踝关节活动若下胫腓联合不稳或者合并有后踝、内踝骨折时可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

因腓骨位于胫骨外后侧,固定下胫腓联合时螺钉的方向应向前30°左右;

由于腓骨承受部分重力,螺钉方向应稍向上,提供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克服重力的作用、避免螺钉的折断。

此类骨折由于大部分病例下胫腓联合后韧带保持完整,在不伴内踝或外踝骨折时也可用“U”形钉在下胫腓联合前方加以固定。

在作下胫腓联合固定时应将踝关节在背屈5°时固定,避免踝穴横径减小导致的活动障碍,也可避免踝穴过宽导致的踝关节不稳。

C型:腓骨骨折高于下胫腓联合水平。其中C1型主要由外展应力引起,腓骨骨折略高于下胫腓联合,C2型主要由外展、外旋联合应力引起腓骨骨折,骨折位置较多位于腓骨中下1/3水平,两型均可合并后踝、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相当于旋前外展、旋前外旋型。一般腓骨远1/2处以下骨折,除C1型骨折线呈长斜形或螺旋形时可采用2~3枚螺钉固定,其余可采用钢板固定,特别是粉碎性骨折,在复位时应注意对位准确并纠正短缩移位。坚强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即能随之复位,并能保持稳定,一般无须固定下胫腓联合。但当内侧结构损伤无法修复、固定不够牢固或内固定后检查下胫腓联合仍存在不稳定时,应考虑作下胫腓联合内固定术。当骨折在腓骨近1/2时,因下胫腓联合韧带、骨间韧带、骨间膜广泛损伤,腓骨即使固定后,胫腓下联合仍极不稳定,应固定胫腓下联合并避免早期负重,以防止螺钉折断。

距骨骨折

距骨后突骨折距骨颈骨折距骨头骨折距骨体骨折

距骨颈骨折按骨折移位情况,Hawkins将其分为三型:

Ⅰ型:距骨颈骨折,骨折线垂直,无移位。

Ⅱ型:距骨颈移位,距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Ⅲ型:距骨由踝穴及距下关节脱位

跟骨骨折

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分为不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和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两类。

不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

跟骨结节纵形骨折、跟骨结节横形骨折(鸟嘴型骨折)

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

外侧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全部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

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按部位分为三类:

1.锁骨中1/3骨折

锁骨在此处从管状渐变为扁平,另外该处骨质相对薄弱,易发生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2.锁骨外1/3骨折

根据骨折和喙锁韧带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五个亚型:

I型:发生于喙锁韧带外侧,因喙锁韧仍与锁骨连接维持其位置,此型多无移位。

II型:发生于喙锁韧带内侧,近侧骨折段失去牵拉固定而容易向上错位,而上肢重量和肌肉牵拉使远骨折段下移。

III型:外侧端包括肩锁关节面的骨折,该型骨折几乎全能愈合但易引起肩锁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IV型:儿童喙锁韧带与骨膜相连而骨折近段移位

V型:粉碎骨折,喙锁韧带附着骨折与远近骨折端分离

3.锁骨内侧1/3骨折

此型多无移位,该处骨折可能累及锁骨内侧生长板,该骺板大约在30多岁时才闭合。除非有严重移位或神经血管损伤,一般不需手术

肱骨外科颈骨折

根据损伤机理和骨折移位情况,临床上将其分为四型:

无移位型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关节脱位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类(四部分类法):neer于1970 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上端(关节部或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骨干或外科颈)相互移位程度分6个基本类型,移位>1 cm或成角> 45°,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大於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於“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於

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於“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於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於“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於 1 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於“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於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做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外伤时可造成整个大结节骨折移位,也可为大结节的一个面撕脱骨折。如为部分撕脱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时,则说明肩袖有纵行撕裂。如大结节移位骨折同时有外科颈的移位骨折,则关节段骨块由於受附丽於小结节的肩胛下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旋。

V型:小结节移位骨折可为单独小结节撕脱骨折,移位大於1厘米以上,即属“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且有明显移位,则属於“三部分骨折"。此时关节段由於只受附着於大结节的肩袖牵拉,因此可发生外展、外旋移位。

VI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脱位是指肱骨上端骨折同时合并盂肱关节的真正完全脱位,而不是指肱骨头的旋转移位或关节内的半脱位现象。在“二部分”或“三部分增折脱位的病例,肱骨头仍可能有一定的血循环。如发生“四部分”骨折脱位时,肱骨头血循环遭受破坏,易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

治疗(摘自《骨科手术学》):

1.一部分骨折不管骨折线的数目或损伤的部位,移位小于1cm或成角小于45度通称为一部分骨折,可才用吊带悬吊7-10天,疼痛减轻后功能锻炼,合并肩关节脱位的一部分骨折应先固定骨折,再整复脱位。

2.二部分骨折首先手法复位,如果复位满意且稳定,处理同一部分骨折;

如果非手术治疗能够复位,但复位后骨折不稳定,则行经皮穿针固定或髓内钉固定;

手法复位不满意时,切开复位内固定,但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钢板螺钉,这时可行Ender 针和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

二部分骨折的解剖颈骨折:肱骨头缺血坏死率很高,年轻患者应切开复位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老年患者可行半肩置换。

二部分骨折的大结节骨折:大结节移位>1cm将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大结节移位<0.5cm 极少引起功能障碍。移位在0.5-1cm之间,有20%患者因持续肩痛而需手术治疗,因此,移位≥0.5cm手术治疗;移位<0.5cm非手术治疗。

二部分骨折的小结节骨折:常为肩关节后脱位的并发损伤,当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小结节也自行复位,这时行肩关节制动即可,如果小结节有≥1cm的移位,则需行内固定治疗。

二部分骨折的外科颈骨折闭合复位不满意时,切开复位内固定。

3.三部分骨折很难保守治疗,因为止于大小结节的旋转袖的牵拉常使骨折块发生旋转,年轻人骨质好应行内固定,老人可考虑关节置换。

4.四部分骨折常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因此老年人应早期半关节置换,年轻人骨质好,可先行内固定术,尤其是外展嵌插型经撬拨复位后内固定,多数效果良好

肱骨髁上骨折

1.按受伤机制分类

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以伸直型多见,伸直型骨折又根据侧方受力的不同分为又可分为尺偏(内收型)和桡偏(外展型)。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Gartland分型)

1959年Gartland把伸直型骨折分为三型:

I型:骨折无移位

II型:骨折远折段后倾,或同时有横向移位,后侧骨皮质仍完整

III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骨皮质无接触

1988年Pirone等对此分类略加修改,把II型骨折分为两个亚型,即:

IIIa型:骨折单纯远折段后倾,后侧骨皮质完整

IIIb型:骨折横向移位,或兼远折段倾斜,断端仍有接触

1994年,Mcintyre对传统的三型分类再做补充,每一型都分为两个亚型。

Mcintyre肱骨髁上骨折分类表

类型移位骨折远段倾斜(伸直型)

Ia 无移位后倾<5 o

Ib 无移位后倾≤15-20 o,内(外)侧间隙≤1 mm

IIa 移位0-2mm 后倾≤15-20 o,或内(外)外皮质压缩或骨折间隙>1 mm

IIb 移位2-15mm,断端有接触不同程度倾斜

IIIa 断端无接触,重叠≤20mm或旋转移位>15mm,断端尚有接触不同程度倾斜

IIIb 断端距离很大或重叠>20mm,或旋转移位>15mm,断端无接触不同程度倾斜

肱骨外髁骨折

1. 依其病理变化分为四型(北京积水潭医院、骨与关节损伤的分型)

I型:无移位型骨折处呈裂纹壮,两骨折端有接触,局部的伸肌筋膜、骨膜未撕裂

II型:侧方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骨折端间隙增大,轻度移位者伸肌筋膜、骨膜部分撕裂,重度移位者可完全撕裂,复位后骨折块不稳定,在固定中可发生再次移位。

III型:旋转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有旋转移位。由于局部伸肌筋膜、骨膜完全撕裂,加之前臂伸肌的牵拉,故骨折块发生纵轴的向外旋转可达90 o-180 o,在横轴上也可发生向前或向后的不同程度旋转,肱尺关节无变化。

IV型:骨折脱位型骨折块可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同时肘关节可向桡侧、尺侧及后方脱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撕裂,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

2.《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分型(对手法整复更具指导意义)

I型:无移位

II型:轻度移位,肱桡关节解剖关节良好

III型:倾斜移位,肱桡关节倾斜

IV型:前移翻转型和后移翻转型

3.《实用骨科学》将其分为四度

Ⅰo:骨折无移位

Ⅱo:骨折块向外后侧移位,但不旋转

IIIo :外髁骨折块向外侧同时向后下翻转移位,严重者向后及向外各翻转90 o ,甚至180 o IV o:肱骨外髁骨折伴尺桡骨近端向后、外侧脱位,但骨折块保留在桡骨头上面不旋转

肱骨内上髁骨折

根据肱骨内上髁骨折块的移位程度,分为四度:

Ⅰo:内上髁骨折块轻度分离或旋转移位

Ⅱo:撕脱的内上髁骨块向下、向前旋转移位,可达肘关节间隙水平

IIIo :撕脱的骨块嵌夹在内侧关节间隙,实际上肘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

IV o:伴肘关节向后或向外后侧脱位

对Ⅰ、Ⅱ度新鲜损伤,应尽量争取保守治疗,争取解剖复位;III、IV度损伤时已存在肘关节不稳定因素,应当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肱骨内髁骨折

1.《骨与关节损伤》将其分为三型:

I型:骨折无移位,骨折自滑车关节面斜形向内上方,至内上髁上方

II型:骨折块轻度向尺侧或内上方移位,但无旋转

III型:骨折块明显旋转移位,常见冠状面旋转,也可同时伴矢状面旋转,结果骨折面向后,滑车关节面向前。尺骨可随骨折块向尺侧移位,特别是见于骨折始自肱骨小头滑车切迹的I 型损伤,肘关节半脱位尤为明显。

肱骨髁间骨折

1.按受伤机制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伸直型: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手掌和人体重力向上、下传导并集中在肱骨髁部,暴力作用于尺骨,向上撞击使肱骨内、外髁分裂,向两侧分离。骨折近端向前移位,远端分裂为两块或多块并向后方移位。

屈曲型:肘关节在屈曲位时直接撞击地面,也可能由于尺骨鹰嘴向上撞击所致。尺骨断面呈三角型,当暴力传导至该部时,尺骨鹰嘴犹如楔子撞击内外髁间的滑车沟,致两髁间分离移位,而肱骨下端向后移位。

此骨折,按其骨折线可分为V型、T形和Y型,有时肱骨髁不部可分裂为三块以上,即属粉碎性骨折。

2.Riseborough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分为四度:

Ⅰo: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关节面保持平整。

Ⅱo:骨折块有移位,但两髁无分离及旋转,关节面也基本平整。

IIIo :骨折块有分离并有旋转移位,关节面破坏。

IV o:肱骨髁部粉碎成三块以上,关节面破坏严重。

肱骨小头骨折(Kocher骨折)

根据损伤程度及骨折所波及的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见《骨与关节损伤》):

I型(Hahn-Steinthal型):骨折发生在肱骨小头基底部,骨折线在冠状面上,骨折块包括肱骨小头大部分的骨质,也可以包括邻近的部分滑车边缘关节面。

II型(Kocher-Lorenz型):骨折块涉及冠状面的关节面,其附着的骨质很少。

III型(Broberg-Morrey型):肱骨小头冠状面软骨挫伤。

尺骨鹰嘴骨折

Delee分型(见《骨与关节损伤))

I型:Ia—撕脱骨折,关节内;Ib—撕脱骨折,关节外

II型:横形或斜形骨折

III型:粉碎性骨折

IV型:靠近冠状突水平的骨折,常造成前脱位

桡骨小头骨折

Mason把单纯桡骨小头骨折分为三型:

I型:骨折无移位

II型:骨折有分离移位。骨折块有大小,有时小骨折块嵌如关节间隙或游离于肱桡关节外侧缘。

III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桡骨头呈粉碎状,移位或无移位

孟氏骨折(Monteggia骨折)

1.1967年Bado将其归纳为四型:

I型(前侧型或伸展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前脱位。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后位。

II型(后侧型或屈曲型):为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微屈位,前臂旋前位。

III型(外侧型或内收型):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由于上下外力传导至肘部,在肘内侧向外侧作用,致尺骨鹰嘴发生骨折并向桡册侧成角移位,同时,引起桡骨头向外侧脱位,该型尺骨骨折多且纵行劈裂,褶皱或横形劈裂,骨折移位不明显,容易漏诊。

IV型(特殊型):桡骨小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

2 孟氏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①桡神经损伤,多数在桡骨小头复位后可自行恢复。

②尺骨干上中1/3交界处骨折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③尺骨干骨折畸形愈合,从而倒致桡骨小头容易再脱位。

④桡骨小头周围的血肿容易发生骨化性肌炎。

3.桡骨小头是否有脱位的判断:

正常条件下,桡骨小头纵轴沿伸线通过肱骨小头中央,否则即表示有脱位。

盖氏骨折(Galeazzi骨折,Compbell称之为“必须骨折”)

按照骨折的稳定程度及移位方向,临床上可分为三类:

1.稳定型

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合并尺骨小头骨骺分离,均为儿童,此型损伤较轻,易于整复。

2.不稳定型

桡骨下1/3骨折,骨折可为横型、短斜形、斜形。短缩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脱位明显。多为跌倒时手掌撑地致伤,前臂旋前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背侧移位,前臂旋后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掌侧移位,临床上以掌侧移位者多见。此型损伤较重,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已断裂,骨间膜亦有一定的损伤。

3.特殊型

尺桡骨干双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多为机器绞轧伤所致,损伤重,此时除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断裂外,骨间膜多有严重损伤。

桡骨远端骨折

1.1959年,Lidstrom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分为四度:

畸形背侧成角桡骨短缩程度

I度无无>3mm

II度轻度1-10 o 3-6mm

III度中度10-15 o 7-12mm

IV度重度>15 o >12mm

2.关节面情况的分级

0级:关节面平整,或有1mm塌陷

I级:关节面有1-2mm塌陷

II级:关节面有2-3mm塌陷

III级:关节面有3mm塌陷

3 Fryman分类

1976年,Fryman根据桡腕关节、桡尺关节的骨折线情况及与之并存的尺骨的骨折情况分为八类:

I型:关节外骨折,无尺骨远端骨折

II型:关节外骨折,合并尺骨远端骨折

III型: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

IV型: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合并尺骨远端骨折

V型:关节内骨折波及下尺桡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

VI型:关节内骨折波及下尺桡关节,合并尺骨远端骨折

VII型: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

VIII型: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合并尺骨远端骨折

骨盆骨折的分类

1.按骨折位置与数量分类:①骨盆边缘撕脱骨折:如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坐骨结节撕脱骨折等。②骶尾骨折。③骨盆环单处骨折:如髂骨骨折、骶髂关节轻度分离、耻骨联合轻度分离、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等。④骨盆环两处以上骨折,如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上下支骨折并髂骨骨折、髂骨骨折并骶髂关节脱位等。

2. 按暴力的作用方向分类(Burgess分类法):①侧方压缩型(LC骨折)分三个亚型。LC-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LC-I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及髂骨骨折。LC-II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及髂骨骨折,对侧耻骨支骨折、骶髂关节轻度分离。②前后压缩型(APC骨折)分三个亚型。APC-I型:耻骨联合分离。APC-II型: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轻度分离。APC-III型: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完全分离。③重直压缩型(VS骨折)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垂直形骨折,骶髂关节完全脱位,半骨盆上移。④混合型(CM骨折)如LC/VS,LC/APC。

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Tile分型,他将骨盆骨折分为三型:

A型(稳定型):骨盆环骨折,移位不大,未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性,,如耻骨支,坐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等.

B型(旋转不稳定型):骨盆的旋转稳定性受到破坏,但垂直稳定性尚好,根据损伤机制不同分为:

B1型:开书型(前后挤压)

B2型:侧方挤压,同侧骨折,耻骨联合绞锁

B3型:桶柄损伤,一侧前环,对侧后环骨折

C型:旋转和垂直稳定性均受到破坏,也分为三亚型

C1型:单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

C2型:双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

C3型:伴髋臼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4.AO/ASIF分类

该分型是目前比较全面的分类,瑞士内固定协会以骨与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7类。

A型:关节外骨折

A1型:孤立的尺骨远端骨折

A2型:桡骨远端骨折无粉碎、嵌插

A3型:桡骨远端骨折粉碎、嵌插

B型:关节内骨折

B1型:桡骨远端矢状面骨折

B2型: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

B3型: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

C型:复杂关节内骨折

C1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无干骺端粉碎

C1-1:后内关节骨折块

C1-2:矢状面骨折线

C1-3:前关节面骨折线

C2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有干骺端粉碎

C2-1:矢状面关节骨折线

C2-2:前关节面骨折线

C2-3:骨折线延伸至骨干部分

C3型:粉碎的关节内骨折块,附及尺骨损伤

C3-1:简单干骺端损伤

C3-2:粉碎骨干后端骨折

C3-3:粉碎骨折线延至骨干部分

腕舟骨骨折

1.按骨折部位分类

①舟骨结节骨折:舟骨结节部为关节囊及韧带附着处,多为撕脱骨折,该处血运丰富,容易愈合。

②远侧1/3骨折:舟骨远端雪循环较好,愈合多不成问题,但需稍长时间。

③腰部骨折:为最多见的一种,由于进入舟骨的血管部位有变异,有的舟骨腰部血循环较差,所以愈合需较长时间,约有30%骨折不愈合。

④近侧1/3骨折:舟骨近端几乎没有血管进入,近端骨折后,来自舟骨腰部的血液供应断绝,骨折极不易愈合,或发生坏死。

2.按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①稳定骨折:无移位或侧方移位幅度小于1mm的骨折。

②不稳定的骨折:侧方移位超过1mm的骨折、有背向移位或桡向成角移位的骨折、伴发腕背伸不稳定或腕骨脱位的骨折为不稳定骨折,此型多需手术治疗。

腕关节损伤分型:a1:月骨周围脱位;a2:月骨脱位b1: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b2:经舟、头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b3:经舟、头、钩、三角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b4:掌侧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c1: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骨折--脱位;c2:经桡骨茎突、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c3:头舟骨综合症(仅表现为头舟骨骨折);c4:孤立性舟、月骨脱位d1:腕骨背侧脱位;d2:腕骨掌侧脱位。如月骨留于原位,而其他腕骨完全脱位时,即称为月骨周围脱位。若此种损伤并发骨折,则称经×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

骨盆骨折

1.按骨盆骨折后的形态分类

压缩型;为骨盆侧方受到撞击所致

分离型:系骨盆受到前后方向的砸击或两髋分开的暴力所致,又称为开书型

中间型:骨盆前后环发生骨折或脱位,但骨盆无扭转变形

2.按骨盆环的稳定性分类

稳定性骨折:前环骨折如耻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等均不会破坏骨盆的稳定性

不稳定性骨折:后环骶髂关节及其两侧的骨折脱位和耻骨联合分离,都破坏了骨盆的稳定性3.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Tile分型,他将骨盆骨折分为三型:

A型(稳定型):骨盆环骨折,移位不大,未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性,,如耻骨支,坐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等.

B型(旋转不稳定型):骨盆的旋转稳定性受到破坏,但垂直稳定性尚好,根据损伤机制不同分为:

B1型:开书型(前后挤压)

B2型:侧方挤压,同侧骨折,耻骨联合绞锁

B3型:桶柄损伤,一侧前环,对侧后环骨折

C型:旋转和垂直稳定性均受到破坏,也分为三亚型

C1型:单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

C2型:双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

C3型:伴髋臼骨折

股骨头缺血坏死分类法

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

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I表现异常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

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同Ⅳ期)

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重度(髋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明确骨坏死大小对决定治疗方法及预后十分重要。而Steiberg 分期最重要的特征是客观测定坏死范围,虽然此分期比以往的各种分期方法繁琐。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

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补充一: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与病理状态,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国际腰椎研究会(ISSLS)、美国矫形外科学会(AAOS)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六型:退变型(degeneration)、膨出型(bulging)、突出型(protrusion)、后纵韧带下型(subligamentousextrusion, SE)、后纵韧带后型(transligamentous extrusion,TE)和游离型(seguestration, SQ),其中前三型属于未破裂型,后三型属于破裂型。

补充二

髋臼骨折分类法:

Letournal和Judet分类法为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共五大基本类别:

1,后壁骨折

2,后柱骨折

3,前壁骨折

4,前柱骨折

5,横形骨折。

而进一步将上述中2个基本类型并存的5个联合类型分为:T 型骨折、后柱及后壁骨折、横形及后壁骨折、前柱及半横形后部骨折、双柱骨折。即:

A 后壁骨折

B 后柱骨折

C 前壁骨折

D 前柱骨折

E 横形骨折

F 后柱骨折+后壁骨折

G 横形骨折+后壁骨折

H “T”型骨折

I 前后半横型骨折

J 全双柱骨折

pilon骨折分类

Rüedi-Allg?wer分型----

I型,简单劈裂骨折,关节面没有移位或轻度移位;

II型,关节面移位明显但粉碎程度较小;

III型,关节面明显移位与严重粉碎。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分型

(一)Myerson分型

由Myerson等(Foot Ankle, 1986, 6: 228)提出,它将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分型如下:

A型损伤(total incongruity):A型损伤包括全部5块跖骨的移位伴有或不伴有第二跖骨基底骨折。常见的移位是外侧或背外侧,跖骨作为一个整体移位。这类损伤常称为同侧性损伤。B型损伤(partial incongruity):在B型损伤中去,一个或多个关节仍然保持完整。B1型损伤的为内侧移位,有时累及楔间或舟楔关节。B2型损伤为外侧移位,可累及第一跖楔关节。C型损伤(divergent):C型损伤为裂开性损伤,可以是部分(C1)或全部(C2)。这类损伤通常是高能量损伤,伴有明显的肿胀,易于发生并发症,特别是骨筋膜室综合征。

(二)Quenu-Kuss分型

1909年Quenu和Kuss首次提出,1982年Hardcastle改进,较实用,将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分为三型。

A型:同侧性损伤(5根跖骨共同向背外侧移位)。

B型:孤立性损伤(第1跖骨、内侧楔骨损伤)。

C型:裂开性损伤(第1跖骨和其余跖骨分别向内、外侧移位

四肢常见骨折诊断依据精选汇编

肱骨外科颈骨折 分型:(1)无移位骨折 (2)外展型骨折 (3)内收型骨折 (4)背伸型骨折诊断依据:1.无移位骨折肩部肿胀,相当于肱骨外科颈处有明显压痛,无畸形,肩关节功能障碍。 2.外展型骨折肩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多数有大片瘀血斑,甚至可遍布上臂及肘部,肩前内侧,相当于喙突水平,能触到骨折远折端的骨擦感,畸形明显,三角肌止点处向内凹陷。上臂下段外展,呈翼状,不能贴近胸壁。 X线片显示: 正位片:肱骨外科颈骨折,远折端向内移位,或两折端向内成角嵌插,远折端的外侧皮质嵌插在近折端的内侧。 轴位片:远折端向前重叠移位,并突起成角,或嵌插。 3.内收型骨折肩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于肩外上前侧有突起畸形。正位看,上臂下段内收,相当于喙突水平的外、前侧有高突畸形,局部可触到向前外侧移位的远折端,一般瘀血不明显。肩前外侧高突畸形的顶点处,呈皮肉凹陷,或有点状瘀血斑,局部皮肉推拉时不能移动。 X线片显示: 正位片:骨折远折端向外上重叠移位或成角移位 轴位片:远折端向前重叠移位或成角移位。 4.背伸型骨折肩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功能障碍,肩关节前侧相当于喙突水平处,向前有显著高突畸形,局部或有点状瘀斑。侧位观:上臂下段背伸,肩前向前突出,肩后凹陷。 肱骨干骨折 诊断依据:上臂肿胀,可延及前臂和手部,疼痛,骨折部压痛明显,可触到骨软及骨擦音,有移位者有明显畸形,皮肤可出现瘀血斑,患臂功能活动障碍。如为肱骨中下1/3骨折,应注意检查有无桡神经损伤。陈旧者肿痛缓解畸形明显。 X线正、侧位片示:可见不同类型的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按折端移位情况分①无移位骨折:少见。②尺偏型移位骨折:最多见,占85%以上。③桡偏型移位骨折:少见。④中间型移位骨折:少见 诊断依据:(一)症状 肘部肿胀,一般较严重,有时起有很多水疱,疼痛、压痛,骨软存在,功能障碍,畸形明显,肘部瘀斑。 伸展型:肘后三点连线正常,肘尖后突,靴状畸形,肘前可触及不平的肱骨近折端骨槎,应与肘关节后脱位相鉴别

健康讲座-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的防治及康复

健康讲座-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的防治及康复 一、认识骨折 1、骨折: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 ?⑴早期X光片显示骨折——骨折诊断明确; ?⑵早期X光片未显示骨折——骨折待排除。 2、骨折的病因: ?⑴主因:外部暴力及肌肉收缩力; ?⑵诱因:①全身及局部疾病:脆骨症、骨质疏松、骨髓炎、骨肿瘤等(病理性骨折);②积劳性劳损:如长途行走致第2、3跖骨骨折;胫骨或腓骨下1/3骨折(疲劳性骨折)。 3、骨折的自我发现 ?⑴功能障碍:上肢骨折:不敢提东西;下肢骨折:不能站立或行走。?⑵轴冲痛:在远离受伤部位叩击:伤处疼痛,则骨折可能性极大。 4、骨折的治疗原则 ?⑴复位: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接骨(闭合复位;切开复位)。 ?⑵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内固定;外固定)。 ?⑶功能锻炼: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肌肉、关节囊的收缩活动(有益运动;有害运动)

二、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 1、肩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 ⑴解剖特点:肩关节组成部分;活动范围大;关节不稳;肩袖。 ⑵治疗(治疗不当会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 ?①复位固定: ?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疗效好; ?切开复位内固定—宜慎用。 ?②药物治疗: ?早期:活血祛瘀(骨八方); ?中后期:接筋续骨、舒筋通络(四物汤、骨六方)。?③康复锻炼:早期;中期;后期 ⑶预后: ?①后遗不同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②后遗肩关节周围炎。 2、腕部骨折:桡骨下端骨折 ?⑴解剖特点:骨性腱沟;伸屈肌腱;腕管; ?⑵治疗(治疗不当严重影响腕关节伸屈、前臂旋转活动)?①复位:

?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好; ?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骨折不稳定时采用,宜慎用。?②药物治疗: ?早期:活血祛瘀(骨八方); ?中后期:接筋续骨、舒筋通络(四物汤、骨六方)。 ?③康复锻炼:早期;中期;后期 3、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颈骨折 ?⑴解剖特点:血运差,难愈合;承受巨大应力。 ?⑵治疗 ?①复位内固定(空心拉力钉内固定):适应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适应于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颈中型骨折—疗效确切,恢复快。 ?②药物治疗: ?早期:活血祛瘀(骨一方); ?中后期:接筋续骨、补肝益肾(骨九方)。 ?③康复锻炼: ?复位内固定治疗者:三月内不盘腿、不侧卧、不端坐;三月后始可扶双

常见四肢骨折

常见四肢骨折 (总分:3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题型(总题数:14,分数:14.00) 1.关于锁骨骨折的叙述中,下列哪项不对______ (分数:1.00) A.多因间接暴力,多发生在青少年人 B.典型体征是健手托患肘,头偏向健侧√ C.患肩下沉,向前、内倾斜 D.手法复位后横“8”字绷带固定 E.固定3~4周 解析: 2.下列哪项骨折易引起桡神经损伤______ (分数:1.00) A.锁骨骨折 B.肱骨干中、下1/3骨折√ C.肱骨髁上骨折 D.肘关节脱位 E.尺桡骨双骨折 解析: 3.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表现中不对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垂腕 B.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 C.拇指不能伸 D.前臂旋前旋后障碍√ E.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 解析: 4.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______ (分数:1.00) A.2~4岁幼儿 B.5~12岁儿童√ C.13~17岁青少年 D.成人 E.老年人 解析: 5.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移位方向是______ (分数:1.00) A.远端向前移位 B.远端向后移位√ C.远端向尺侧移位 D.近端向后移位 E.近端向桡侧移位 解析: 6.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外形如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是______ (分数:1.00) A.局部肿胀、皮下瘀斑 B.肘关节屈曲障碍

C.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D.远折端向后突出 E.局部疼痛、压痛 解析: 7.尺桡骨双骨折时临床表现中不对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前臂疼痛、压痛 B.肿胀畸形 C.前臂不能旋转活动 D.假关节活动 E.合并肘关节脱位√ 解析: 8.Colles骨折出现“枪刺刀”畸形是______ (分数:1.00) A.侧面观 B.正面观√ C.背面观 D.掌面观 E.斜面观 解析: 9.桡骨下端骨折是指______ (分数:1.00) A.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 B.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的骨折 C.多见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 D.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 E.屈曲型骨折又称为Smith骨折 解析: 10.最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骨折类型是______ (分数:1.00) A.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B.经颈型股骨颈骨折 C.基底型股骨颈骨折 D.股骨大转子骨折 E.股骨小转子骨折 解析: 11.股骨颈骨折出现的畸形是______ (分数:1.00) A.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B.患肢短缩外旋畸形√ C.患肢成角畸形 D.患肢旋转畸形 E.患肢斜方畸形 解析: 12.关于股骨干骨折的描述中不对的是______ (分数:1.00) A.车轮碾轧引起横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B.股骨干骨折呈短缩外旋畸形 C.中1/3骨折会损伤腘动静脉√

各部位骨折分型

下肢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型 外展型:Pauwels角<30度,股骨头向外翻,外侧骨皮质有嵌插,为稳定型 中间型:30度<Pauwels角<50度,为不稳定型 内收型:Pauwels角>50度,为极不稳定型 3.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I型:不完全性骨折 Garden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GardenIII型:有部分移位 GardenIV型:完全移位 关于GardenIII型和GardenIV型,其主要区别是看髋臼骨小梁与股骨头骨小梁有无移位。临床上还有一个鉴别方法:GardenIII型股骨头往往低头,即内翻畸形;GardenIV型股骨头完全移位,骨小梁力线与髋臼骨小梁重排,侧位x片上可见IV型往往伴有较明显的前后移位。 1.AO/OTA分型 A1 转子间简单骨折 沿转子间线 经大转子部 经小转子下方 A2 经转子部多块骨折 有一内侧骨折块

有数块内侧骨折块 延伸至小转子下超过1cm A3转子间骨折 反向简单骨折 横行简单骨折 粉碎骨折 2.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 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 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 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 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 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 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 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分型以Seinsheimer分类较为常用,它按骨折块数目、骨折线部位和形状,将其分为五型: I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2mm II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 IIA:横行两骨折块 IIB:螺旋形两骨折块,小转子与近骨折端相连 IIc:螺旋形两骨折块,小转子与远骨折端相连 III型:三骨折块 IIIA:螺旋形骨折,小粗隆为第三块骨折块

四肢骨折的分型

四肢骨折的分型 【上肢骨折的分型】 1、锁骨骨折 儿童锁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成人多为斜行,粉碎型骨折。按骨折部位又可分为锁骨中断骨折和锁骨外端骨折。 2、肩锁关节脱位 可分三型: 第一型肩锁关节囊与韧带扭伤,并无确切的韧带断裂。 第二型肩锁关节囊与韧带破裂,锁骨外端“半脱位”。 第三型肩锁韧带与喙锁韧带均已破裂,锁骨外端真性脱位。 3、肩关节脱位 可以分四型 1 前脱位:又可分成喙突下脱位、盂下脱位,和锁骨下脱位。 2 后脱位: 肩峰下脱位,盂下脱位和冈下脱位。 3 盂下脱位 4 盂上脱位 4、肱骨外科颈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即肱骨大结节之下,胸大肌止点之上,也就是肱骨干坚质骨与肱骨头松质骨交接处,最易发生骨折故名为外科颈骨折。此种骨折好发于中年和老年人。 一、骨折原因及类型 (一)无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无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包括裂缝型和无移位嵌入型骨折。直接暴力较小,可产生裂缝骨折。跌倒时,上肢伸直外展,手掌触地,两骨折断端嵌入而无移位产生无移位嵌入骨折。 (二)外展型骨折间接暴力造成骨折。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触地在外科颈处发生骨折。骨折近端内收,骨折远端外展,外侧骨皮质嵌插于近侧断端内侧,形成向内、向前成角移位。或者两骨折段断端重迭移位。骨折远端移位在骨折近端内侧,形成向前、向内成角畸形. (三)内收型骨折较少见。与外展型骨折相反。跌倒时手或肘着地,上肢内收,骨折近 段肱骨头外展,骨折远段肱骨干内收,形成向外成角畸形 (四)粉碎型骨折 5、肱骨干骨折 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分类:

1 三角肌止点以上骨折近端向内向前移位远端向外向近端移位 2 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近端向前外移位远端向近端移位 3 下1/3骨折大多有成角旋转畸形 6、肱骨髁上骨折 1.按受伤机制分类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以伸直型多见,伸直型骨折又根据侧方受力的不同分为又可分为尺偏(内收型)和桡偏(外展型)。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Gartland分型)1959Gartland把伸直型骨折分为三型:I型:骨折无移位II型:骨折远折段后倾,或同时有横向移位,后侧骨皮质仍完整III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骨皮质无接触1988年Pirone等对此分类略加修改,把II型骨折分为两个亚型,即:IIIa型:骨折单纯远折段后倾,后侧骨皮质完整IIIb型:骨折横向移位,或兼远折段倾斜,断端仍有接触 7、肱骨内上髁骨折 Ⅰ°损伤:仅有骨折或骨骺分离,移位甚微。 Ⅱ°损伤:骨块向下有移位,并向前旋转移位,可达关节水平。 Ⅲ°损伤:骨折块嵌夹在关节内,并有肘关节半脱位。 Ⅳ°损伤:肘关节后脱位或后外侧脱位,骨块夹在关节内。 8、肱骨内髁骨折 将骨折分为三度。 Ⅰ°骨折:骨折无移位,骨折线由内上髁上方斜向外下达滑车关节。 Ⅱ°骨折:骨折线与Ⅰ°相似。骨折块有侧方或伴有轻度向上移位,但无旋转。 Ⅲ°骨折:骨块有明显的旋转移位。最常见的是在冠状面上的旋转。有时可达180度,致使骨折面完全对向内侧。也可在矢状面上旋转,导致骨折面向后,而滑车关节向前。有时尺骨可随骨折块向内移位而导致肘关节半脱位。 9、肱骨外髁骨折分型 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分3型(图10—13): I型(无移位型):骨折块无移位,表明局部的腱膜、骨膜未撕裂。 Ⅱ型(侧方移位型):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骨折端间隙增大。轻度移位者伸肌腱膜、骨膜未完全撕裂;重度移位者可完全撕裂,复位后骨折块不稳定,固定中可再移位。 Ⅲ型(翻转移位型):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有明显的旋转移位,由于局部伸肌腱膜、骨膜完全撕裂,在前臂伸肌的牵拉下,骨折块发生冠状面上的旋转,严重者可达90°~180°,也可同时伴有矢状面不同程度的旋转。肱尺关系无变化。 一般分为3型。北京积水潭医院根据病理变化分为4型。 Ⅰ型:无移位骨折型。骨膜未撕裂,X线片可见到干骺端有骨折线。

各种骨折分型

骨折分型(汇总) 发表者:冯国君12820人已访问 下肢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型 外展型:Pauwels角<30度,股骨头向外翻,外侧骨皮质有嵌插,为稳定型 中间型:30度<Pauwels角<50度,为不稳定型 内收型:Pauwels角>50度,为极不稳定型 3.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I型:不完全性骨折 Garden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GardenIII型:有部分移位 GardenIV型:完全移位 关于GardenIII型和GardenIV型,其主要区别是看髋臼骨小梁与股骨头骨小梁有无移位。临床上还有一个鉴别方法:GardenIII型股骨头往往低头,即内翻畸形;GardenIV型股骨头完全移位,骨小梁力线与髋臼骨小梁重排,侧位x片上可见IV型往往伴有较明显的前后移位。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 1.AO/OTA分型 1 转子间简单骨折 A1.1沿转子间线 A1.2经大转子部 A1.3经小转子下方 A2 经转子部多块骨折 A2.1有一内侧骨折块 A2.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 A2.3延伸至小转子下超过1cm A3转子间骨折 A3.1反向简单骨折 A3.2横行简单骨折 A3.3粉碎骨折 2.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 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 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 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 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 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 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 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 股骨粗隆下骨折

外科学:常见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doc

外科学:常见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 内科学:肺心病和一周回顾:临床学科8.22 ~8.26 。在公众号主页面回复「课程」即可参与领取抵价券优惠报名学 习,还可下载视频和讲义。精讲班还包含考前干货背诵、横向 知识点串讲、 VIP 群实时答疑和直播答疑等多项精品内容, 还可免费获赠西综题库专业版和讲课讲义。 加入 VIP 群可以直接向阿源老师和天天师兄提问,更快、 更好的解答心中疑惑。 昨日思考题 思考题(一):对于急性肾炎来说常有链球菌感染,感染的 严重程度与肾小球病变的轻重一致是否正确? 答案:不正确。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 这只是肾小球肾炎的始发因素,其对肾小球并无直接损伤作 用,而是由激活或释放的介质来发挥对肾小球的损伤。 思考题(二):哪些肾病综合症在初次治疗时可以单用糖皮 质激素而无需联合免疫抑制剂? 答案:脂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病在初 治时单用激素即可。 2011年第88 题外科学 A 型题 下列关于股骨颈骨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老年股骨颈骨折 不易发生缺血坏死 B. 头下型骨折易出现缺血坏死 C. 基底

型骨折不易出现缺血坏死 D. 缺血坏死可发生在骨折数年后 题目解析 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分为股骨头下骨折、经股骨颈骨折 和股骨颈基底骨折。由于股骨头和股骨颈被髋关节的关节囊 包绕,被包绕部位无骨膜,一旦损伤易出现明显的供血不足, 所以股骨头下骨折和经股骨颈骨折已发生缺血坏死,而基底 型血供相对丰富,骨折易愈合。所以, A 错。 本题可参考《外科学》人卫8 版教材P676 。 本题答案 A 考点讲解 【2017 年大纲外科学(五)骨科 2. 运动系统损伤( 5)常见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的解剖概要、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本题的音频讲解请点击这里哦 一、锁骨骨折 1.解剖概要 锁骨是上肢与躯干的连接和支撑装置,呈S 形。远端1/3 为扁平状凸向背侧,最远端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近端1/3 为菱形凸向腹侧,其近端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 2.病因 (1)间接暴力 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由于侧方摔倒,肩部着地,力传导至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评分标准: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评分标准: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四肢骨折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为了避免骨折断端对血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等周围组织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便于搬动与转运伤员,故凡发生骨折或怀疑有骨折的伤员,均必须在现场立即采取骨折临时固定措施。 物品准备:(10分) 1.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 2.就地取材,选用适合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共100分,该考题灵活一般是在模拟人跟前一边口述一边操作。 (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 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 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 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 .无夹板固定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法。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若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跖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2 .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4)胫排骨(小腿)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骨折分型

骨折分型 ●股骨颈骨折 1、按骨折形态分,有:⑴嵌插骨折;⑵无移位骨折;⑶有移位骨折。 2、按病因分,除单纯由创伤引起且没有其他合并症的骨折外,还有:⑴应力骨折;⑵病理性骨折;⑶放射后骨折。 3、有移位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分型方法是Garden分型法:Garden分型中,前后位X片上位于股骨头内的内侧或压力骨小梁(起自股骨距并上行到股骨头负重区)的方向用来反映骨折旋转的程度。正常情况下,这些骨小梁与其骨盆内投射线方向一致,与股骨干内侧皮质形成160°~170°的夹角,也与髋臼内走形类似的骨小梁方向一致。在侧位像上,股骨头、股骨颈内骨小梁正常应成180°。股骨头骨折块的过度前倾或后倾将破坏这些骨小梁的正常对线。 GardenⅠ期骨折为不完全性骨折,股骨头向后外侧倾斜,实际上是嵌插骨折。 GardenⅡ期为完全性骨折,但无移位。 Garden Ⅲ期为完全性骨折,有部分移位,通过股骨头内骨小梁束的方向来判断,但两骨折块尚保持相互间的接触。

Garden Ⅳ期骨折中,骨折块完全移位,股骨头内的骨小梁与髋臼骨小梁的对线关系完全破坏。 注解:关于GardenIII型和GardenIV型,其主要区别是看髋臼骨小梁与股骨头骨小梁有无移位。临床上还有一个鉴别方法:GardenIII型股骨头往往低头,即内翻畸形;GardenIV型股骨头完全移位,骨小梁力线与髋臼骨小梁重排,侧位x片上可见IV型往往伴有较明显的前后移位。 4、在AO分型系统中,股骨颈骨折被分为: 无移位或略有移位的头下型骨折(B1型)、经颈型骨折(B2型),或移位的头下型骨折(B3型)。每型进一步细分。 B1型骨折可嵌插在外翻≥15°(型);嵌插在外翻<15°(型);无嵌插(型)。 B2型骨折可在颈基底部(型);颈中部伴内收(型);颈中部伴剪切(型)。 B3 型 骨 折 又 分 为 : 中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基本原则 在疾病早期规范开展康复诊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早期康复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患者安全原则。保证患者安全是开展早期康复诊疗 的核心要求。康复诊疗活动应当由康复医师和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实施。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及出现新损伤等情况。 二、循序渐进原则。康复治疗的方法、强度、时间、频度等剂量参数应当从小到大,合理递增。 三、个体化诊疗原则。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专科治疗情况、功能障碍范围及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诊疗方案。 四、多学科合作原则。康复专业人员与其他临床专科医 务人员应当充分沟通,建立团队工作模式,综合专科优势,共同制订实施康复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一、首次诊疗时间 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 (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循环功能,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 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骨折局部治疗。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根据骨折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骨折部位的等长收缩运动和相邻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 (一)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制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表。 (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三)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或并发症时,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固定不稳定、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运动创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一、首次诊疗时间 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 (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最全骨折分型

各部位骨折分型最全汇总 Gustilo分类: Ⅰ型:自内向外开放骨折,骨折类型简单、无粉碎;伤口长度<1cm,软组织无挫裂伤。 Ⅱ型:伤口长度>1cm,软组织损伤广泛;呈中度碾挫伤,但未形成软组织瓣,中度污染及中等程度粉碎骨折。 Ⅲ型: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广泛损伤,分三个亚型。 Ⅲa型:不论广泛的软组织挫裂伤程度及伤口大小,骨折处有软组织覆盖。 Ⅲb型:广泛软组织挫裂伤或/和软组织缺损,骨膜撕脱及骨裸露,严重污染。 Ⅲc 型:上述情况伴有需修复的血管损伤。 Ⅰ级:来自内部压力引起的表浅擦伤或挫伤。轻度到中度的骨折畸形。例如:伴有超过内踝的软组织损伤的踝关节旋前型骨折脱位。 Ⅱ级:与局部皮肤或肌肉挫伤相连的深部污染性擦伤。轻度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严重的骨折畸形。例如:胫骨的节段性“缓冲器样”骨折。 Ⅲ级:广泛的皮肤挫伤或挤压伤,肌肉组织损伤可很严重,皮肤剥离,常因发生筋膜间隔区综合症而行减压术。伴有大血管损伤,严重或粉碎的骨折畸形。 与外界相通又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按骨折线的形状又分为斜形、螺旋形、横形、粉碎性骨折等,但根据儿童的特点又有青枝骨折、弯曲骨折及小儿特有的骨骺损伤。在小儿骨折中,大约15%涉及到骨骺损伤。其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S-H分类法。Salter和Harris主要根据力线表现将骨骺损伤分为I~V型,这种分类法根据损伤机制,区分骨折线通过不同的骺板细胞层,预测对骨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S—H分类及处理原则 1.I型该型从x线片上看不到骨折线,损伤完全通过骨骺和骺板,不波及干骺端,(临床上称骨骺滑脱)。这种损伤多由剪切暴力所致,多见于幼小婴儿,因为他们骺板的厚度相对较厚。 治疗:I型骨骺损伤闭合性复位比较容易,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一般不影响骨骺生长,预后良好。但是股骨头和桡骨小头的骨骺分离由于损伤动脉及骺板的血液运行随着骨骺的分离而受到破坏,可引起股骨头的缺性坏死。 2.Ⅱ型这是骨骺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骨骺分离加干骺端部分骨折,因有三角形干骺端骨折块,使其诊断比I型容易。骺板分离部分与I型相同。损伤机制由剪切力加上弯矩造成,多见于10岁以上的儿童,这时他们的骺板相对比较薄。 治疗:闭合复位容易成功,常不发生骨生长障碍,预后良好。报告有发现骨的纵轴生长缓慢,所以较大儿童的I、Ⅱ型损伤仍需注意随访,特别是股骨下端骨骺损伤。 3.Ⅲ型这类损伤,从关节面经过骨骺,即关节内骨折加骨骺分离,这种损伤不常见,由关节内切剪刀引起,通常出现在胫骨远端。 治疗:要着眼干关节而和骺板平整,解剖对位非常重要,特别是婴幼儿,因此,常需开放复位。预后情况受对位情况、分离骨骺血供和损伤时的年龄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4.IV型损伤涉及关节面,骨骺、全层骺板和部分骺端,即关节内骨折加骺板和干骺端骨折。 治疗:与Ⅲ型相同。内固定用细而光滑的克氏针,不用螺丝钉,并避免通过骺板,如果必须穿过骺板,应使克氏针与骺板垂直,在术后4~6周拔除。 5.V型此型损伤多由强大的挤压暴力造成,引起骺板的软骨细胞压缩而严重破坏即压缩性骨折.较少见,但后果非常严重,常导致骨生长畸形。由于损伤没有移位,x线诊断困难。因此凡小儿肢体坠落性损伤或涉及到骨骺附近的损伤,而x线拍片无明显异常,但疼痛和肿胀持续一段时间,应考虑有骺板挤压伤的可能,需要长期随访,同时患肢不负重3周,以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二)治疗注意事项 1.Ⅰ、Ⅱ型损伤早期闭合复位。复位时切忌手法粗暴。不必强求解剖复位,残存的畸形可改建纠正,但最大成角不可超过30°。 2.Ⅲ、Ⅳ型损伤治疗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但必须保护骨骺的血液供应。有时Ⅲ型对位良好,比较稳定,也可保守治疗。 3.骨骺损伤后修复较快,大约是于骺端骨折愈合时间的一半。因此,伤后10d的I、Ⅱ型损伤,不要再试行手法复位,可任其愈合,若有畸形,以后截骨加以矫正。

四肢骨折分型大全

上肢骨折 ? 锁骨远端骨折 ? ? 锁骨中段骨折 ? ? 肩锁关节脱位 ? ? 肱骨近端骨折 ? ? 肱骨干骨折 ? ? 肱骨远端骨折 ? ? 肱骨小头骨折 ? ? 尺骨鹰嘴骨折 ? ? 尺骨冠状突骨折

? ? 桡骨远端骨折 ? ? 孟氏骨折 ? ? 盖氏骨折 ? 1 锁骨远端骨折 Neer分型 TypeⅠ: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远端,导致微小的骨折移位,肩锁关节保持完整;TypeⅡA:骨折发生在锥形韧带内侧;

TypeⅡB: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中间,锥形韧带断裂;TypeⅢ: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远端,累及肩锁关节;TypeⅣ:骨折发生在未成年人,干骺端和骺线分离;TypeⅤ:小的下方的锁骨骨折块连接着喙锁韧带。 最常用的是Ⅰ---Ⅲ型。 Robinson分型 TypeA:皮质不连型骨折:1、关节外;2、关节内;TypeB:移位型骨折:1、关节外;2、关节内。 2 锁骨中段骨折 Craig分型 Ⅰ型:很小移位; Ⅱ型:有移位; Ⅲ型:关节内骨折;

Ⅳ型:骨骺分离; Ⅴ型:粉碎性骨折 3 肩锁关节脱位 Allman分类法 Ⅰ度:肩锁关节扭伤,没有明显脱位; Ⅱ度:肩锁关节部分脱位; Ⅲ度: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 4 肱骨近端骨折 Neer分类(四部分类) 第1部分:肱骨头关节面,轻度移位骨折。 第2部分:包括肱骨大结节及其附着的肌肉和肌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第3部分:包括小结节和其附着的肩胛下肌。 第4部分:包括结节下或肱骨外科颈部的肱骨干。

5 肱骨干骨折 AO/ASIS分型 A型为简单骨折,仅有1条骨折线,其下再分3组,其中A1型为螺旋型骨折,A2型为斜形骨折,A3为横形骨折。 B型为楔形骨折,有3个以上的骨折块,复位后主要骨块之间有接触。 C型为复杂骨折,有3个以上的骨折块,复位后主要骨块之间没有接触。

跖骨骨折分型

BONE: METATARSALS(87) Modifiers for metatarsals: T, thumb toe (great) (1); I, index toe (2); L, long toe (3); R, ring toe (4); S, small toe (5). Location: Metatarsals(87) Types: 1. Metatarsal proximal and distal nonarticular and diaphysis non- comminuted (87-A) Groups: 1. Metatarsal, proximal extra- articular(87-A1) 2. Metatarsal, diaphysis noncommin- uted(87-A2) 3. Metatarsal, distal extra- articular (87-A3) 2. Metatarsal proximal and dis- tal partial articular diaphysis wedge comminution (87-B) 3. Metatarsal proximal and distal complete articular diaphysis comminuted (87-C) 2. Metatarsal, diaphysis wedge (87-B2) 2. Metatarsal, diaphysis comminuted (87-C2) 1. Metatarsal, proximal partial articular(87-B1) 1. Metatarsal, proximal complete articular (87-C1) 3. Metatarsal, distal partial articular (87-B3) 3. Metatarsal, distal com- plete articu- lar(87-C3) M ETATARSALS

骨科常用评分和分级

骨科常用评分与分级 一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1 骨科常用评分与分级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Gustilo-Anderson分类最为常用,共分为四型,包括骨和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伤口感染程度。 1型:伤口长1cm左右,污染少,软组织有生机,或者轻微损伤。 2型:伤口在1cm以上,软组织损伤不广泛,皮肤无剥脱性皮瓣或撕裂伤。 3型:骨呈节段粉碎骨折并暴露,合并软组织广泛损伤或有皮肤剥脱伤。 4型:骨和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断肢。 2 anderson依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3型。 Ⅰ型:伤口不超过1cm,伤缘清洁; Ⅱ型:撕裂伤长度超过1cm,但无广泛软组织损伤或皮扶撕脱 ;Ⅲ型;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或皮瓣的撕裂伤,多段骨折,创伤性截肢以及任何需要修复血管的损伤。 1984年 gustilo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此种分类的不足,又将Ⅲ型分为3个" 亚型;即 ⅢA:骨折处仍有充分的软组织覆盖,骨折为多段或为粉碎性, ⅢB:软组织广泛缺损,骨膜剥脱,骨折严重粉碎,广泛感染; ⅢC:包括并发的动脉损伤或关节开放脱位〔2〕。 anderson-Gustilo的分类法是目前" 国际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 我国学者王亦璁认为这" 种分类方法参照因素太多,彼此又并不一致,容易造成误导。他推荐根据创伤机制分类,按开放伤口形成的原因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1)自内而外的开放骨折; (2)自外而内的开放骨折; (3)潜在性开放骨折。 4 朱通伯则按创口大小,软组织损伤的轻重,污染程度和骨折端外露情况,将开放性骨折分为3度。 Ⅰ度开放性骨折: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创口在3cm以下,软组织挫伤轻微,无明显污染和骨折端外露; Ⅱ度开放性骨折:创口长3~15cm,骨折端外露,有中等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污染明显;Ⅲ度开放性骨折:创口在15cm以上,骨折端外露,软组织毁损,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污染严重。 为了对开放性骨折、脱位的性质和伤情做出正确评价,用以指导临床工作,不少学者根据伤因或损伤程度进行分类,常用的有以下3种: 5 根据伤因及损伤情况分类

骨折分型(汇总)

下肢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型 外展型:Pauwels角<30度,股骨头向外翻,外侧骨皮质有嵌插,为稳定型 中间型:30度<Pauwels角<50度,为不稳定型 内收型:Pauwels角>50度,为极不稳定型 3.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I型:不完全性骨折 Garden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GardenIII型:有部分移位 GardenIV型:完全移位 关于GardenIII型和GardenIV型,其主要区别是看髋臼骨小梁与股骨头骨小梁有无移位。临床上还有一个鉴别方法:GardenIII型股骨头往往低头,即内翻畸形;GardenIV型股骨头完全移位,骨小梁力线与髋臼骨小梁重排,侧位x片上可见IV型往往伴有较明显的前后移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 1.AO/OTA分型 1 转子间简单骨折 A1.1沿转子间线 A1.2经大转子部 A1.3经小转子下方 A2 经转子部多块骨折 A2.1有一内侧骨折块 A2.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 A2.3延伸至小转子下超过1cm A3转子间骨折 A3.1反向简单骨折 A3.2横行简单骨折 A3.3粉碎骨折 2.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 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 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 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 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 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 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 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 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分型以Seinsheimer分类较为常用,它按骨折块数目、骨折线部位和形状,将其分为五型: I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2mm II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 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基本原则 在疾病早期规范开展康复诊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早期康复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患者安全原则。保证患者安全是开展早期康复诊疗的核心要求。康复诊疗活动应当由康复医师和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实施。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及出现新损伤等情况。 二、循序渐进原则。康复治疗的方法、强度、时间、频 度等剂量参数应当从小到大,合理递增。 三、个体化诊疗原则。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专科治疗情况、功能障碍范围及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诊疗方案。 四、多学科合作原则。康复专业人员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务人员应当充分沟通,建立团队工作模式,综合专科优势,共同制订实施康复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一、首次诊疗时间 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 (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 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骨折局部治疗。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根据骨折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骨折部位的等长收缩运动和相邻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 (一)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制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表。

常见四肢骨折的健康指导

常见四肢骨折的健康指导 四肢骨折包括上肢和下肢骨折 一.常见上肢骨折包括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 折,colles骨折。 1.肱骨干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 的骨折。(1)指导复位内固定后病人进行患肢的主动舒缩运动。 包括手指,掌和腕关节活动。以减轻水肿,促进静脉回流。(2)禁止做上臂旋转运动,伤后2~3周,开始肩,肘关节的主动运动,防止肩关节僵硬或萎缩。、 2.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上交界处的骨折。(1) 伤后第一周,患者肢体避免活动。(2)一周后逐渐开始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及肩关节活动。(3)4~5周后去除外固定后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3.尺桡骨干双骨折:(1)支持并开始保护患肢,防止腕关节旋后或 旋前。(2)指导患者进行受伤臂肌的舒缩运动,用力握拳和充分屈伸手指动作。(3)伤后2周,局部肿胀消退,开始肩,肘,腕关节的运动,但禁止做前臂旋转运动。(4)4周后可联系前臂旋转和用手推墙动作。 4.colles骨折:时发生在桡骨下端3cm段内的伸直型骨折。(1)指导 病人早期进行拇指及其他手指的主动运动。同时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2)伤后2周进行腕关节背伸和桡侧偏斜练习,同时进行前臂旋转运动。

二、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干骨折。 1、股骨颈骨折:(1)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距小腿关节屈伸及足背活动。即收缩股四头肌10秒。休息10秒,收缩10次为一组。重复10次。每天可3~4次。以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肌萎缩及关节僵硬。(2)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后1周后,帮助病人坐在床边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3)术后2~3周时允许下床后,指导病人在有人陪同下正确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使用拐杖应加垫,以防滑和避免损伤腋部。当手握把柄时,屈肘不超过30度。行走时,患肢不负重。骨折完全愈合后患肢方可持重。 2、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上部位的骨折。(1)伤后1~2周,指导病人练习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同时练习小腿,距小腿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10分钟。(2)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的屈伸锻炼和髋关节的各种运动锻炼。(3)在患肢不负重情况下练习行走,患肢逐渐持重。 3、胫腓骨干骨折:是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1)伤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练习,髌骨的被动活动。同时练习足部及趾间关节活动。(2)指导进行距小腿,膝关节的屈伸锻炼和髋关节的锻炼,逐步下地行走。

临床最常用的骨折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 1.按受伤机制分类 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以伸直型多见,伸直型骨折又根据侧方受力的不同分为又可分为尺偏(内收型)和桡偏(外展型)。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Gartland分型) 1959年Gartland把伸直型骨折分为三型: I型:骨折无移位 II型:骨折远折段后倾,或同时有横向移位,后侧骨皮质仍完整 III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骨皮质无接触 1988年Pirone等对此分类略加修改,把II型骨折分为两个亚型,即: IIIa型:骨折单纯远折段后倾,后侧骨皮质完整 IIIb型:骨折横向移位,或兼远折段倾斜,断端仍有接触 1994年,Mcintyre对传统的三型分类再做补充,每一型都分为两个亚型。 Mcintyre肱骨髁上骨折分类表 类型移位骨折远段倾斜(伸直型) Ia 无移位后倾<5 o Ib 无移位后倾≤15-20 o,内(外)侧间隙≤1 mm IIa 移位0-2mm 后倾≤15-20 o,或内(外)外皮质压缩或骨折间隙>1 mm IIb 移位2-15mm,断端有接触不同程度倾斜 IIIa 断端无接触,重叠≤20mm或旋转移位>15mm,断端尚有接触不同程度倾斜 IIIb 断端距离很大或重叠>20mm,或旋转移位>15mm,断端无接触不同程度倾斜 肱骨外髁骨折 1. 依其病理变化分为四型(北京积水潭医院、骨与关节损伤的分型) I型:无移位型骨折处呈裂纹壮,两骨折端有接触,局部的伸肌筋膜、骨膜未撕裂 II型:侧方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骨折端间隙增大,轻度移位者伸肌筋膜、骨膜部分撕裂,重度移位者可完全撕裂,复位后骨折块不稳定,在固定中可发生再次移位。 III型:旋转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有旋转移位。由于局部伸肌筋膜、骨膜完全撕裂,加之前臂伸肌的牵拉,故骨折块发生纵轴的向外旋转可达90 o-180 o,在横轴上也可发生向前或向后的不同程度旋转,肱尺关节无变化。 IV型:骨折脱位型骨折块可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同时肘关节可向桡侧、尺侧及后方脱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撕裂,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 及侧副韧带撕裂,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 2.《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分型(对手法整复更具指导意义) I型:无移位 II型:轻度移位,肱桡关节解剖关节良好 III型:倾斜移位,肱桡关节倾斜 IV型:前移翻转型和后移翻转型 3.《实用骨科学》将其分为四度 Ⅰo:骨折无移位

骨折分型

孟氏骨折(Monteggia骨折) 1.1967年Bado将其归纳为四型: I型(前侧型或伸展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前脱位。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后位。 II型(后侧型或屈曲型):为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微屈位,前臂旋前位。 III型(外侧型或内收型):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由于上下外力传导至肘部,在肘内侧向外侧作用,致尺骨鹰嘴发生骨折并向桡册侧成角移位,同时,引起桡骨头向外侧脱位,该型尺骨骨折多且纵行劈裂,褶皱或横形劈裂,骨折移位不明显,容易漏诊。 IV型(特殊型):桡骨小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 2 孟氏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①桡神经损伤,多数在桡骨小头复位后可自行恢复。 ②尺骨干上中1/3交界处骨折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③尺骨干骨折畸形愈合,从而倒致桡骨小头容易再脱位。 ④桡骨小头周围的血肿容易发生骨化性肌炎。 3.桡骨小头是否有脱位的判断: 正常条件下,桡骨小头纵轴沿伸线通过肱骨小头中央,否则即表示有脱位。 盖氏骨折(Galeazzi骨折,Compbell称之为“必须骨折”) 按照骨折的稳定程度及移位方向,临床上可分为三类: 1.稳定型 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合并尺骨小头骨骺分离,均为儿童,此型损伤较轻,易于整复。 2.不稳定型 桡骨下1/3骨折,骨折可为横型、短斜形、斜形。短缩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脱位明显。多为跌倒时手掌撑地致伤,前臂旋前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背侧移位,前臂旋后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掌侧移位,临床上以掌侧移位者多见。此型损伤较重,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已断裂,骨间膜亦有一定的损伤。 3.特殊型 尺桡骨干双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多为机器绞轧伤所致,损伤重,此时除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断裂外,骨间膜多有严重损伤。 桡骨远端骨折 1.1959年,Lidstrom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分为四度: 畸形背侧成角桡骨短缩程度 I度无无>3mm II度轻度 1-10 o 3-6mm III度中度 10-15 o 7-12mm IV度重度>15 o >12mm 2.关节面情况的分级 0级:关节面平整,或有1mm塌陷 I级:关节面有1-2mm塌陷 II级:关节面有2-3mm塌陷 III级:关节面有3mm塌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