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践课教案

诊断学实践课教案
诊断学实践课教案

实验课内容:基本检查方法授课老师:张超成

计划课时:2授课对象:20XX级临床本科5-6、1-2班

实验时间:2011.09.05/07实验地点:诊断学实验室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望、触、叩、听、嗅的方法。

实验备物:诊断床、听诊器

实验重点:

基本检查方法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掌握触诊、叩诊的方法;特别是深部触诊方法;正常人的叩诊音。

实验难点:听诊

实验方法及时间分配:

1。讲解示范

2。学生二人一组互相练习

3。小结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指医生运用自己的感观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扣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的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1、要以病人为中心,要关心体贴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避免交叉感染。

2、医师应站在病人的右侧。

3、检查时光线应适当,室内应温暖,环境应安静;检查手法应规范,被检查部分暴露要充分。

4、全身体格检查时力求全面、系统,同时应重点突出。

5、体格检查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避免重复和遗漏,避免反复搬动病人,力求建立规范的检查顺序。

6、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的对照检查。

一、视诊:用眼观察全身与局部状况。

1、方法:一般观察与重点观察;观察搏动从不同角度进行,从侧面光线进行观察。

2、要求:自然光线下进行,要细致,要全面,要系统。

3、教师示教:巩膜的观察,心肺腹部的望诊。

二、触诊(palpation):

1、触诊内容:脏器与躯体,不同器官内容有所不同,但是要形成系统性,全面性。

2、触诊采用手的部位:手指指腹及掌指关节及小鱼际肌和大鱼际肌

3、触诊方法:触诊时由于目的的不同重施加的压力有轻有重,因而可分为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

浅部触诊:用一手轻轻放在被检的部位上利用手指,或手掌以滑动的方式轻柔地进行触摸。

可触及的深度约为1-2cm。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软组织、关节、浅部动脉、静

脉、神经、阴囊、精索)的检查和评估。

深部触诊:检查时用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触诊的目的。可触及深度多在2cm以上,可达4-5cm,主要用于检查和评估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根据

目的不同又可和手法不同又可分为: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

触诊法.

教师示教手法:

4、触诊注意事项:

⑴向病人交待触诊的目的,取得病人密切配合,医师的手应温暖,手法应轻柔,在检查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

⑵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⑸作下腹部检查时,如有必要,检查前应嘱病人排尿、排便,以防误把充盈的膀胱和粪团当作肿块。

⑹触诊时要结合解剖病理学知识,手脑并用边想边触.

三叩诊(percussion):是用手指扣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㈠叩诊方法:直接叩诊与间接叩诊

1、环境应安静

2、根据叩诊部位的不同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3、叩诊时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与鉴别

4、叩诊时不仅要注意叩诊音响的变化,还要注意不同病灶的震动感差异,两者应相互配合。

5、叩诊操作应规范,用力要均匀适当。

⒈间接叩诊法:

⑴板指为左手的中指,要求与被叩诊的部位紧贴,其余的手指稍微抬起。

⑵右手的手法看教师的示教。

⑶右手的中指叩击在左手中节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⑷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指掌关节的运动进行叩击,肘关节与肩关节不参与运动,前臂保持不动。

⑸叩击动作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⑹叩击后右手指立即抬起,一个部位只需连续叩击2-3次,叩击力量要均匀适中,病灶部较大较深时需要采取(强)叩诊法;对范围较小、病灶位置较浅时则用轻(弱)叩诊法。

⒉直接叩诊法:

手法:用右手二、三、四、五四个手指并拢的手面直接拍击被检查的部位,借拍击的反晌和指下的振动感觉来判断病变情况。适用于胸部、腹部范围较广的病变。如胸膜粘连或增厚、大量胸水、腹水及气胸等。

㈢叩诊音:叩诊音的不同取决于被扣击部位组织或器官的致密度、弹性、含气量及与体表的距离。叩诊音临床上分为清音、浊音、鼓音、实音、过清音五种。

要求学生能在胸部叩出清音、浊音、鼓音、实音。

四、听诊(auscultation)

(一)、听诊方法:直接听诊、间接听诊

(二)、听诊注意事项:听诊环境要安静,避免干扰;要温暖,避免病人由于肌束颤动而出现的附加音。根据病情和听诊的需要,嘱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要正确使用听诊器;听诊时注意力要集中,必要时嘱病人控制呼吸配合听诊。

五、嗅诊(olfactory examiation)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氨味――尿毒症

肝腥味――肝性脑病

小结

1、基本检查法包括:视、触、叩、听、嗅五种。在使用上以听、触、叩为重点,在学习掌握上以听、叩诊为难点。

2、在平时应反复练习,使日臻熟练、准确。

3、应熟悉正常人体基本检查的各种表现。

其他

(一)思考题⒈深部滑行触诊的分类及检查要点。

⒉间接叩诊法的操作要点及叩诊因的判断。

⒊常见的分泌、排泌物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二)参考资料

《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文彬主编

实验课内容:一般检查授课老师:张超成

计划课时:2授课对象:20XX级临床本科5-6、1-2班

实验时间:2011.09.05/07实验地点:诊断学实验室

目的要求:掌握一般状态检查的判断标准及名词术语

实验重点:血压的测量

实验难点:实验报告的书写及结果的准确报告。

实验备物:诊断床、体温测量表、血压计

实验方法及时间分配

1.讲解示范

2.学生二人一组互相练习

3.总结

讲解内容

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命征、发育与体形、营养、意识状态、语调与语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和淋巴结等。

一性别(sex)

1、性别的判断:正常人的性容易征明显,性别判断,但在患有某些疾病时性征会发生改变。有时性别的判断不仅要根据生殖器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还要结合病人的身高、体重、指间距、身体上下比例、有无其他畸形及年龄身体发育状态等综合情况来判断

2、某些疾病对性征的影响:肾上腺皮质肿瘤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女性病人发生男性化,肾上腺皮质肿瘤也可使男性乳房女性化和其他第二性征改变;肝硬化可引起睾丸功能损害。

3、性别与某些疾病的发生率有关如甲状腺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仓多发生于女性,萎黄病几乎全发生于女性;胃癌、食管癌、多发生于男性甲型血友病多发生于男性。

4、染色体异常对性别和性征的影响真如克莱恩费特综合症、性腺发育不全、真两性畸形等。二年龄(age)

年龄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判断密切相关,如佝偻病、麻疹等多见于幼儿与儿童;结核病

法的选择也需考虑年龄因素。

三生命征(vital sign)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是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1.体温(temperature)

体温计的种类及实物的识别:腋温表;肛温表、口温表;

腋温表与口温表的特点是前面的水银头较长;而肛温表的水银头较短粗。以实物进行区别。

体温测量方法: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

1)体温表放置部位:

腋温表应把水银端放置在病人的腋窝顶部并夹紧;

口温表应把水银端放置在病人的舌下然后夹紧;

肛温表应把水银涂以润滑剂后,徐徐插入肛门,深达体温计长度的一半为止。 2)体温表放置时间

3)正常值口测法36.3-37.2℃肛测法36.5-37.7℃腋测法36-37℃

读表的方法:教师示教时边作边讲方法,手拿法,体温表与眼睛呈现水平,距离为一尺左右。

4)体温测量误差产生的常见原因

测量前未将体温计的汞柱甩到36℃以下,致使测量结果高于实际体温;

采用腋测法时,由于患者明显消瘦、病情危重或神志不清而不能将体温计夹紧,致使测量结果低于实际体温;

检测局部存在冷热物品或刺激时,可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

提问学生三种体温测量的标准是多少?临床适应范围是?利弊是什么?体温标记符号是?测量中常见误差有哪些?

2. 脉搏(pulse):

检查方法:

部位:多采用桡动脉,也可选择肱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手法:一般采用示、中、环指并拢,并将其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以适当的压力

平均72次/分,儿童一般为90次/分,婴幼儿可达130次/分,老年人较慢55-60次/分。

注意:两侧对比,医师的左手触病人的右手;医师的右手触病人的左手;

注意频率、节律、强弱以及呼吸对它的影响。

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建立感性知识,形成感觉经验,达到手法准确,技巧熟练,对正常人的脉搏有较好的识别能力,从而可以判断异常的脉搏。

常见的异常波形:水冲脉.迟脉.重搏脉.交替脉.奇脉.无脉.

3.呼吸(respiration):主要采取望诊的方法,应注意呼吸类型、频率、深度、节律以及有无其异常等现象。

交待病人:平静呼吸

采取体位:平卧位,暴露下胸及上腹部;

观察内容:胸廓的伸缩和上腹部的起伏;每伸缩或起伏一次算一次;注意数呼吸频率,数一分钟以上;注意节律是否规则;注意深度是否深浅;注意呼吸形式;

结果报告:呼吸每分18次,节律规则,深度适宜,以胸或腹式呼吸为主。

4.血压(blood pressure):

直接测量法:经皮穿刺将导管由周围动脉送至主动脉,导管末端接监护测压系统,自动显示血压值.此法精确不受外周动脉收缩的影响。但技术要求高且有一定创伤,故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

间接测量法:易受周围动脉舒缩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测得的血压值常有变化。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电子血压计

测量方法:

1).半小时内禁烟.咖啡, 病人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左右,在安静情况下进行测量;

2).病人可采取坐位或卧位进行测量,一般测病人的右手,被测的上肢裸露,肘部、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上臂伸直并轻度外展。

3)医师将血压计汞柱开关打开,汞柱凸面水平应在零位。

4).将血压计袖带缚于上臂:气囊中部对准肱动脉,气袖下缘绑在被测的肢体肘窝上2-3cm,松紧以恰能放进为宜。

5)触摸肱动脉,把听诊器的胸件放在动脉搏动处,轻压之。(体件不能塞于袖带与手臂之

6).旋紧充气旋钮,并进行充气,充气过程中注意肱动脉的搏动音,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向上充气20-30mmHg。

7).松开充气旋钮缓慢放气,其速度为2-4mmHg/s,均匀下降为宜。

8).听到的第一声搏动声为收缩压,声音消失者为舒张压,如果脉压过大,有时临床把声音变调作为舒张压。连续测两次。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为血压值并记录。

9).血压测量完毕后放气,将血压计向右侧偏45°关闭血压计水银开关,把充气带及充气球放进血压计中,关闭整个血压计。

报告结果:注意口头报告,先到收缩压再报舒张压,书面报告;140/85mmHg。

正常成人血压参考值: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则为高血压。

四、发育与体型

1.发育(development):发育是否正常,应以年龄、智力、体格成长变化状态(包括身高、体重、肌肉、脂肪量、肢体长短、头颈和躯干形态及第二性征)及其相互的关系来综合判断。发育与地区、种族遗传、年龄、性别、内分泌、营养代谢、生活条件、环境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2、体型(habitus):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状态等。

无力型(瘦长型)

超力型(矮胖型)

正力型(匀称型)

五、营养状态(statr of nutrition)

营养状态通常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富裕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观察皮下脂肪充实程度,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脂肪分布个体差异最小,为判断脂肪充盈程度最方便和最适宜的部位。

营养:良好不良中等

营养状态异常: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至低于正常的10%时称为消瘦,极度消瘦称为恶病质。

六、意识状态(consciousness)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知与察觉能力,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意识活动包括认知、思维、情感、记忆、和定向力五个方面。

临床上常见的意识障碍有:

1、嗜睡(somnolence)是一种轻度意识障碍。患者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能配合体格检查。停止刺激后又复入睡。

2、意识模糊(confusion)患者虽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周围事物的刺激判断能力下降,出现定向力障碍,常伴有错觉和幻觉,思维不连贯。

3、昏睡(stupor)是一种较严重的意识障碍,须强烈刺激才能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随意运动明显减少或消失,但生理反射存在。

4、昏迷(coma)

浅昏迷:随意运动散失,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反射存在,眼球可转动

中度昏迷对周围刺激无反应,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不平稳。

5、谵妄(delirium)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脑活动失调状态,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伴有错觉和幻觉,烦躁不安,言语紊乱。可见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颠茄类药物中毒、肝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七、语调(tone)与语态(voice)

八、面容(facial features)与表情(expression)

常见的几种典型面容有:急性发热面容、慢性面容、贫血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黏液性水肿面容、二间瓣面容、肢端肥大症面容、伤寒面容、苦笑面容(见于破伤风)、满月面容(见于库欣综合症,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面具面容、病危面容。

九、体位(position)是指患者卧位时身体所处的状态。常见体位有

自主体位(active position)

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

十、步态(gait)

蹒跚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慌张步态、跨或步态、剪刀步态。

(三)皮肤

1.色泽:发绀发红苍白黄染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白化病、白癫、白斑)

2、湿度

3、弹性

4:皮疹:多为全身疾病的皮肤表现,发现皮疹时应注意观察和记录存在的时间与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态特点、大小与排列、颜色与表面情况及有无自觉症状,临床常见的皮疹有: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寻麻疹疱疹

5、脱屑

6:皮下出血: 瘀点(<2mm)紫癜(3-5mm) 瘀班(>5mm) 血肿

7:蜘蛛痣与肝掌:

8:水肿:分轻. 中,重三度

9:皮下结节: 检查时注意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等

10:瘢痕溃疡

11、毛发

小结

1、全身状态检查内容:性别、年龄、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意识状态、语调语态、面容表情、体位、步态。

2、皮肤黄染见于黄疸,临床上常见三种黄疸是:胆道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3、皮疹分为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荨麻疹,通常见于传染病、皮肤病、过敏反应等。

其他

(一)思考题1、生命征、意识障碍、病容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2、皮疹、皮肤黄染的临床意义。

实验课内容:头颈部、淋巴结、授课老师:张超成

计划课时:4授课对象:20XX级临床本科5-6、1-2班

实验时间:2011.09.12/14实验地点:诊断学实验室

目的要求:掌握:头颈部及淋巴结的检查方法、检查顺序;

实习方法及时间分配

1.讲解示范

2.学生二人一组互相练习

3.总结

实验备物:诊断床、皮尺、尺子、手电筒、压舌板

讲解内容

一.头部

1.头颅(skull):视诊注意大小、外形变化和有无异常活动;触诊时仔细触摸头颅的每一个部位,了解其外形、有无压痛和异常隆起。头颅的大小以颅围来衡量,测量时以软尺自眉间绕到颅后通过枕骨粗隆。

头颅的大小异常和畸形:

小颅:小儿囟门过早闭合可形成小头畸形,同时伴有智力发育障碍,

尖颅:由于失状缝与冠状缝过早闭合形成,见于先天性疾患尖颅并指(趾)畸形(Apert 综合症)

方颅: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

巨颅:见于脑积水,伴有落日现象。

长颅:自颅顶至下颌部的长度明显加大,见于马方综合症和肢端肥大症。

变形颅:发生于中年人,以颅骨增大变形为特征,伴有长骨的骨质增厚与弯曲,见于变形性骨炎。

2.头发:颜色、疏密度、脱发的类型与特点;头皮检查需分开头发观察头皮的颜色、头皮屑、有无头癣、疖痈、外伤、血肿、瘢痕。

3.眼:眉毛睫毛眼睑眼球角膜瞳孔结合膜巩膜

2)外眼检查:眼睑睑内翻、上睑下垂、眼睑闭合障碍、眼睑水肿

泪囊请病人向上看,检查者双手轻压病人双眼内眦下方观察有无分泌物或泪液自上、下泪点溢出。

结膜睑结膜、穹隆部结膜、球结膜

眼球注意眼球的外形与运动,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有眼征:Stellwag征、Graefe征、Mobius征、Joffroy征);双侧眼球下陷见于严重脱水,单侧眼球下陷见于Horner综合症和眼眶骨折;

眼球运动: 医师置目标物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嘱病人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物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进行。

眼球震颤

3)眼前节检查:角膜、

巩膜、

虹膜

瞳孔:大小形状双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集合反射4)眼底检查

4、耳

4.鼻:外形鼻翼鼻中隔偏曲分泌物

副鼻窦的检查:上颌窦额窦筛窦

检查方法:示教

5.耳:耳廓外形分泌物

6.口腔:气味

唇色溃疡疱疹

口腔黏膜:色溃疡出血点色素沉着斑疹

牙齿

咽及扁桃体:咽有无充血,出血点,分泌物.

扁桃体检查方法,内容.

二.颈部

颈部的检查方法主要采取视诊,触诊, 听诊.

1.血管

颈静脉:判断标准:正常人平卧去枕时颈静脉是充盈的,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是塌陷的.

临床意义

肝颈静脉回流征

颈动脉:搏动是否增强

临床意义

2.甲状腺:多采用视、触、听诊;

⑴方法:视诊:医师站在病人的前面观察病人的颈部有无肿大;

触诊:①医师站在病人背后或前面;

②找到病人的甲状软骨;

③用双手拇指放在病人背后,用其它四指从甲状软骨两旁进行触诊;同时让病人做吞咽动作。

听诊:在发现甲状腺肿大后进行甲状腺的听诊;

(2)内容: 视:大小分三度

触:大小,性质、硬度、是否对称、表面情况、有无震颤及压痛、对气管的影响;

听:血管杂音

3.气管的检查:方法:病人可取坐位或平卧位均可;医师站在病人的前面或侧面;医师右手的食指放在病人右侧的胸锁关节,无名指放在病人左胸锁关节上,中指放在正中触摸气管的位置;

注意:气管是否移位,如有移位应注意向何处移位;

4.淋巴结检查

检查方法:主要是触诊法。

检查顺序:耳前→耳后→枕部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

检查手法:

②耳后淋巴结检查手法:可用上述两手指或三手指(增加无名指)在耳后进行触摸;

③枕后淋巴结检查手法:三手指在枕骨凸隆下方触摸;

④颌下淋巴结检查手法:用食、中、无名指同时从下颌角伸进去由里向外滑行触摸,双侧进行;

⑤颏下淋巴结检查手法:用食指或食、中指从下巴向里伸进,然后由里向外滑行触摸;

⑥颈部淋巴结检查手法:首先检查侧颈部要弯曲,用食、中、无名指的指腹从颈前向颈后再向颈深部进行触诊,可以单侧,也可以双侧同时检查;

⑥锁骨上淋巴结检查手法:同样用查颈部的三个手指从锁骨上窝外向内向深部进行触诊,必要时可要病人用力咳嗽协助触诊。

⑦锁骨下淋巴结检查手法:同样用上述手法只是部位在锁骨下;

⑧腋窝淋巴结检查手法:用三个手指先从腋窝顶部→前壁→后壁→外壁顺序进行滑行触诊;

⑧腹股沟淋巴结检查手法:病人采取平卧位,医师用食、中、无名指、小指进行从腹股沟外上向内下进行滑行触诊;

检查内容:部位,大小、质地、数目.活动情况、与周围组织粘连,压痛,搏动、有无瘢痕及瘘管等;

检查结果报告:按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压痛等进行报告;有否触合等;

三、胸廓体表标志及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

㈠胸部体表标志:

⒈角:胸骨角:寻找方法;教师要指出给学生看;

第7颈椎棘突:病人低头颈部背部最突出的骨性物;

肩胛下角:病人站位两手自然下垂进行触膜;

⒉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腋窝;肩胛岗上区;肩胛岗下区;肩胛间区;

⒊线: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腑中线;腋后线;肩胛下线;后正中线;

㈡胸壁、胸廓、乳房检查:

⒈检查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

⒊检查顺序;

⒋检查手法;

⒌胸廓检查:

⑴视诊估计:

测量胸廓在左右横径,前后径;方法;用尺进行测量;教师示范;

⑵肋间隙压痛检查:

两手指(食、中指)沿肋间隙逐渐进行痛检查;

胸骨压痛检查:用拇指由上向下逐步进行压痛检查;

⑶乳房检查:

把乳房分四个象限;医师的右手检查病人左侧乳房,从外象限→外下象→内下象限→内上象→乳房中部,用三个手指滑行触诊;医师检查病人右侧病变时用左手三个手指从外上象→外下象→内下象→内上象→中部

注意视诊观察的内容;及触诊时应注意的内容。

小结

1、浅表淋巴结检查方法。

2、头、颈部检查检查顺序与方法,不要遗漏或倒置,课后要互相检查,反复练习。

3、了解正常状态和通过临床实习检查病人,识别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其他

(一)思考题

1、头颈部检查顺序与方法。

2、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意义。

(二)参考资料

《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文彬主编

实验课内容:肺部检查授课老师:张超成

计划课时:4授课对象:20XX级临床本科5-6、1-2班

实验时间:2011.09.19/21 实验地点:诊断学实验室

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

2.重点掌握语颤及比较叩诊的操作手法,三种呼吸音的特点及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分布,干湿

性罗音的特点.

3.辨别各种叩诊音

实验备物:诊断床、听诊器。

方法及时间分配

1.讲解示范

2.学生二人一组互相练习,填写实习报告

3.小结

一、视诊:胸廓形态

呼吸运动

胸壁静脉

二、触诊:

㈠内容:

呼吸运动;触觉语颤;胸膜摩察感;胸壁压痛;胸骨压痛.

㈡方法:

⒈呼吸运动检查法:两手掌面平放在病人下胸廓,两拇指放在上腹部剑突附近的正中线;

观察指标:两手掌面感觉呼吸运动的幅度及两拇指分开距离是否相等;

⒉触觉语颤检查法:

⑴顺序:前胸→侧胸→背部,从上而下,由外及内,两侧对比,交叉对比;

区一定要触。

⑶观察指标:主要是手下的震动感受。

⑷注意:有无增强与减弱;消失;

⑸结果报告:初学者不能报告正常,只能报强弱变化发现与否;

⒊胸膜摩擦感检查:

⑴方法:两手掌放在两腋下,并嘱病人做深呼吸,体验手下是否有皮革样感;

⑵结果:触及胸膜摩擦感或未触及胸膜摩擦感。

三、叩诊:

㈠内容:肺野的叩诊:肺上界叩诊;肺下界叩诊;肺下界活动度叩诊;

㈡顺序:从前胸叩→侧胸→肩胛间区叩→肩胛下区叩诊

㈢方法:间接叩诊法:从第一肋间隙开始,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板指一般与肋间隙平行,但叩肩胛间区时板指与脊柱平行;

直接叩诊法:四个手指稍弯曲直接叩击被检部位。

㈣肺界叩诊:

⒈肺上界的叩诊方法:

自斜方肌前缘中央开始,逐渐叩向外侧,当清音变为浊音时用笔标记,然后再从上述中央部位叩向内侧,直到清音变为浊音为止。测两侧标记点的距离即为肺尖的宽度。

⒉肺下界的叩诊方法:

从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下线分别进行叩出肺下界,并作出标记。

⒊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

⑴先叩出肺下界;

⑵从肩胛下线上叩肺下界移动度;

⑶在肩胛下线的肺下界上嘱病人作深吸气后屏气叩出肺下界;作一标记

⑷病人平静呼吸后;嘱病人深吸气摒气叩出肺下界作一标记。

⑸测深吸气后的肺下界标记与深呼气后的肺下界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的移动度。

⒋叩诊结果报告:

双肺叩诊清音,如有浊音或鼓音、实音时要说明部位,肺上界的具体数据,肺下

四、听诊:

㈠方法:

从上而下,从外而内,两侧对比,从前胸、侧胸、肩胛间区,背部进行听诊,一般应从肺尖处始听诊。

㈡内容: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罗音,语音传导,胸膜摩擦音;

㈢重点练习正常呼吸音:

⒈气管呼吸音:听诊部位;听觉感知;

⒉肺泡呼吸音:听诊部位;听诊感受;

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听诊部位;听诊感知;

语音传导听诊方法:病理性呼吸及罗音、胸膜摩擦音:在病理体征练习上进行训练。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肺部的正常和异常体格检查,知道了病态情况下肺部的体征及不同的体征与肺的相应的病

理改变,特定、非特定肺部疾病的关系。初步的掌握了获得肺部体征的检查方法。

其他

(一)思考题

⒈干性罗音与湿性罗音的鉴别。

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

(二)参考资料

《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文彬主编

实验课内容:心脏检查授课老师:张超成

计划课时:4授课对象:20XX级临床本科5-6、1-2班

实验时间:2011.09.26/28 实验地点:诊断学实验室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视,触,叩,听的内容和方法

2.重点掌握心界的叩诊方法,心界的测量,心型的判定,五个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及顺序.

3.了解心率,心律,心音异常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实验备物:诊断床、尺、听诊器。

实习方法及时间分配

1.讲解示范

2.学生二人一组互相练习

3.小结

一、望诊:

⒈内容:心前区隆起

心尖搏动:部位范围强度节律频率

心尖搏动以外的异常搏动;

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从侧面光线下进行观察

⒊结果报告:心尖搏动位于...强度、范围、有否移位;心前区有无隆起;其它部位有否异常搏动。特别是剑突下的搏动;

二、触诊:

⒈内容:心尖搏动:部位强度范围节律速率心尖搏动与心脏收缩期,舒张期的关系

震颤:部位收缩期与舒张期震婵的区别

心包摩擦感:部位心包裸区

临床意义

⒉方法:通常用全手掌、手掌尺侧或指腹触诊法,心脏触诊先以全手掌放在被检查部位;为进一步确定体征的部位,再用手掌尺侧或腹进行触诊,触诊压力要适当。触诊震颤要各相

⒊结果报告: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或外多少,心脏各瓣膜区未触及震颤;未触及心包摩擦感。

三、叩诊:

⒈内容:心脏浊音界

⒉叩诊原则:从左界叩起;从外向内叩诊;从下向上叩诊;

⒊叩诊方法:

⑴叩诊指法要准确;(基本检查法中练过)

⑵要轻叩诊;

⑶叩诊顺序是:先叩诊左界,再叩右界,先找到心尖搏动后,从心尖搏动处2-3cm处叩起,从外向内叩诊,逐步向上叩诊叩到第二肋间隙,再叩右界,从右锁骨中线始从二肋间隙向下叩出肝上界后,向上移动一个肋间隙,从外向内叩诊,逐步向上叩诊,直到第二肋间隙止。

⑷每叩出浊音作一标记;

⑸测量,从浊音处量至胸骨正中线;量心尖搏动处距正中线的距离,量锁骨中线距中线距离。

⑹结果报告:

心浊音结果报告表

右(CM)肋间左(CM)

2-3 Ⅱ2-3

2-3 Ⅲ 3.5-4.5

3-4 Ⅳ5-6

Ⅴ7-9

正常成人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CM

⑺结论:

四、听诊:

⒈听诊区及顺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1 1、 X 线成像掌握: X 线检查技术, X 线分析与诊断,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熟悉: X 线图像特点, X 线检查中的防护 2、计算机体层成像掌握: CT 图像特点,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熟悉: CT 检查技术, CT 分析与诊断了解: CT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 DSA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DSA 检查技术, DSA 的临床应用 4、超声成像熟悉: USG 图像特点, USG 分析与诊断, USG 诊断的临床应用了解: USG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USG 检查技术 5、磁共振成像掌握: MRI 分析与诊断熟悉: MRI 图像特点, 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 检查技术了解: MRI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6、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熟悉: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 7、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科学了解: 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 1、 X 线检查技术, X 线分析与诊断,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2、 CT 检查技术, CT 分析与诊断、 CT 图像特点,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 3、 DSA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DSA 检查技术, DSA 的临床应用 4、 USG 图 1 / 11

像特点, USG 分析与诊断, USG 诊断的临床应用 5、 MRI 图像特点, 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 检查技术(观看卫生部录像带)1、掌握: 正常胸部的 X 线、 CT 解剖 2、掌握: 纵隔正常 X 线、 CT、 MR 解剖和纵隔分区 3、熟悉: 横膈、胸膜的 X 线、 CT 解剖(一)胸廓: 1、软组织胸廓: 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乳头及乳房 2、骨性胸廓: 肋骨、肋软骨钙化;肩胛骨、锁骨、胸骨及胸椎;各种肋骨先天性变异(二)肺野和肺门: 1、肺野: 肺野的划分;特殊的肺区肺尖区和锁骨下区;肺段、肺叶和肺纹理 2、肺门: 肺门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神经组织的总和投影;左右肺门的部位;右侧肺门角和肺门点(三)气管支气管树:气管支气管树的 X 线命名;胸片气管、主支气管的 X 线解剖;体层片叶段支气管的解剖;支气管造影的 X 线解剖(四)纵隔: 1、正位纵隔的 X 线、 CT、 MR 影像,左右纵隔缘的组成 2、侧位六分法,纵隔的分区和各区的 X 线解剖 3、纵隔的生理性变化(五)胸膜:

诊断学全套教案

教案首页

教案续页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2学时) 一、概述 1、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是医师对病人经过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后,根据结果提出对健康或疾病的临床判断。 2、学习检体诊断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良好的医德; ②要有良好的体检环境; ③操作要细致、精确、规范、全面而有重点;要遵循一定的体检顺序,养成良好的体检习惯; ④病情危重时,要遵循先抢救生命,后作补充检查的原则; ⑤随时复查,及时发现新的症状和体征。 二、视诊 ①全身视诊:如发育、营养、面容、表情、体位、步态、意识状态等。②局部视诊:如皮肤、粘膜、头、颈、胸、腹、四肢、肌肉、骨骼、关节的外形等。但视诊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医学知识及一定的临床经验之上。 三、触诊 (一)触诊方法 1、浅部触诊法: 2、深部触诊法: ①深部滑行触诊法;②双手触诊法;③深压触诊法;④冲击触诊法。 (二)触诊注意事项 ①争取病人的配合;②医师与病人都应取适当的位置;③作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④强调手、脑并用。 四、叩诊 (一)叩诊方法 1、间接叩诊法(是最常用的叩诊方法) 2、直接叩诊法 (二)叩诊注意事项 (三)叩诊音(教学投影胶片-36) 1、清音:正常肺部叩诊音。 2、浊音:正常见于心脏或肝脏被肺的边缘所覆盖的部分。异常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减少 时,如肺炎等。 3、鼓音:正常见于左下胸的胃泡区及腹部。异常见于肺内空洞、气胸、气腹等。 4、实音:正常见于叩诊实质性脏器如心脏或肝脏时所产生的音响。异常见于大量胸腔 积液或肺实变等。 5、过清音:临床上主要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时,如肺气肿。 五、听诊

实验诊断学全套笔记完整精华版

第一章 1.危急值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 理,称之为危急值。 2.灵敏度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 3.特异性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 4.参考值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5.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 一红细胞检测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国内划分贫血严重程度的血红蛋白标准 Hb<30g/L:极重度 30~60g/L:重度 60~90g/L:中度>90g/L:轻度 红细胞形态改变 小细胞低色素性RBC 缺铁性贫血 巨细胞高色素性RBC 巨幼细胞贫血 大细胞嗜多色性RBC 溶血性贫血 球形RBC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RBC 巨幼细胞贫血 口形RBC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DIC 靶形RBC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镰形RBC 镰形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RBC 骨髓纤维化 棘形RBC 棘细胞增多症 裂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 缗钱形RBC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蛋白聚集或沉淀而成的蓝色颗粒。对见于铅中毒。 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μ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卡波特环红细胞内的环形或8字形红色丝状物,为有核红细胞失核后核膜的遗迹。常含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中,见于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抗凝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Hct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检测Hct作为治疗参考。 另外在真红、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时,Hct常可达60%以上。Hct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精修订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诊断学教案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问诊的定义及在医疗过程中的意义 2、问诊的常用重要技巧 ①从礼节性交谈开始 ②从主诉开始,逐步深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③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④避免重复提问 ⑤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⑥注意及时核实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一、教学目的: 1、熟悉问诊的内容 2、掌握现病史的询问及主诉的归纳 二、教学重点: 1、一般介绍问诊的一般项目、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仔细讲解既往史及个人史。 3、讲解现病史的问诊及主诉的归纳总结 4、现病史的七项内容 三、教学难点: 1、主诉与现病史的归纳总结 2、现病史与既往史的联系与区别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问诊的一般内容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 6、个人史 7、婚姻史 8、月经史 9、家族史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一、教学目的: 1、熟悉重点问诊和特殊情况的问诊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 1、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特殊情况下的问诊 三、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下的问诊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问诊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2、特殊情况的问诊 ①缄默与忧伤 ②焦虑与抑郁 ③多话与唠叨 ④愤怒与敌意 ⑤多种症状并存 ⑥文化程度低下或语言障碍 ⑦重危、晚期患者 ⑧儿童 ⑨老年人 ⑩精神疾病患者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 2、熟悉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 3、了解常见症状的病因 二、教学重点: 1、常见症状的概念 2、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 3、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问诊技巧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首页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3-2004-1教案编写时间2003年6月至10月 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断学 课程代 码 总学时:70 讲课:30学 时 实验: 40 学时 实习: 1 周 学分 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郭玉红职称讲师 授课对象 动物医学专业2001年级1~4班级 教材 和 主要参考资 料 王书林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过渡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桥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灵活掌握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的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临床基本诊断法;熟悉临床实验室各项检查的操作技术及临床意义,掌握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为后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讲授临床诊断方法论;症候学;整体和一般检查;系统检查,如循环系、消化系、泌尿系、呼吸系等。实验室检查的血、尿常规等为本课程教学重点。 难点:基本操作、心音听诊、直肠检查、血常规检查等为本课程难点。 教学进程

第次课第1次课第1、2次课 第3、4次课 第5、6次课 第7、8次课 第9、10、11次课 第12次课第13次课第14、15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临床检查方法与程序 第三章整体及一般状态检查 第四章循环系统检查 第五章呼吸系统检查 第六章消化系统检查 第七章泌尿生殖系统检查 第八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九章实验室检查 学时 1 3 4 4 4 6 2 2 4 备注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章节备课) 理论课1学时 章节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1、熟悉诊断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内容3、了解诊断学的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临床诊断学的概念;方法学;症状学2、难点:症状学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一、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二、诊断的基本过程 三、诊断学的任务 (一)早期诊断 (二)及时诊断 四、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一)方法学 (二)症状学(症候学)(三)方法论 五、学好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 作业1、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概念是什么? 2、解释示病症状、全身症状、综合症侯群、固定症状、后遗症概念。3、学好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 主要 参考资料 兽医临床诊断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备注 本章节用powerpoint授课,可联系兽医及人医方面资料,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完整版)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 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 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 (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 1.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 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nlity assesment, EQA) 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 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 1.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 是指用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所得的包括95%测定值(正态分布)的范围。对一个测定值呈正态分布的参考区间,只能代表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

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位,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

诊断学教案doc-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问诊的定义及在医疗过程中的意义 2、问诊的常用重要技巧 ①从礼节性交谈开始 ②从主诉开始,逐步深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③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④避免重复提问 ⑤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⑥注意及时核实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一、教学目的: 1、熟悉问诊的内容 2、掌握现病史的询问及主诉的归纳 二、教学重点: 1、一般介绍问诊的一般项目、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仔细讲解既往史及个人史。 3、讲解现病史的问诊及主诉的归纳总结 4、现病史的七项内容 三、教学难点: 1、主诉与现病史的归纳总结 2、现病史与既往史的联系与区别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问诊的一般内容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 6、个人史 7、婚姻史 8、月经史 9、家族史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一、教学目的:

1、熟悉重点问诊和特殊情况的问诊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 1、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特殊情况下的问诊 三、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下的问诊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问诊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2、特殊情况的问诊 ①缄默与忧伤 ②焦虑与抑郁 ③多话与唠叨 ④愤怒与敌意 ⑤多种症状并存 ⑥文化程度低下或语言障碍 ⑦重危、晚期患者 ⑧儿童 ⑨老年人 ⑩精神疾病患者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 2、熟悉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 3、了解常见症状的病因 二、教学重点: 1、常见症状的概念 2、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 3、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问诊技巧 4、相近症状间的鉴别诊断 三、教学难点: 1、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相近症状间的鉴别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与多媒体结合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多媒体播放设备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症状”的定义 2、“症状学”的内容及意义 §1-4-1 发热 1、“发热”的概念与正常体温和生理性变异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3-2004-1教案编写时间2003年6月至10月 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断学 课程代 码 总学时:70 讲课:30学 时 实验: 40 学时 实习: 1 周 学分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郭玉红职称讲师 授课对象 动物医学专业2001年级1~4班级 教材 和 主要参考资 料 王书林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过渡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桥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灵活掌握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的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临床基本诊断法;熟悉临床实验室各项检查的操作技术及临床意义,掌握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为后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讲授临床诊断方法论;症候学;整体和一般检查;系统检查,如循环系、消化系、泌尿系、呼吸系等。实验室检查的血、尿常规等为本课程教学重点。

难点:基本操作、心音听诊、直肠检查、血常规检查等为本课程难点。 教学进程 第次课 第1次课第1、2次课 第3、4次课 第5、6次课 第7、8次课 第9、10、11次课 第12次课第13次课第14、15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临床检查方法与程序 第三章整体及一般状态检查 第四章循环系统检查 第五章呼吸系统检查 第六章消化系统检查 第七章泌尿生殖系统检查 第八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九章实验室检查 学时 1 3 4 4 4 6 2 2 4 备注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章节备课) 理论课1学时 章节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1、熟悉诊断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内容3、了解诊断学的任务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本课程实验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公共卫生学系、药学系开设。 考核方式:主要为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和卷面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10%为日常考核成绩,30%为操作考核成绩。 课程简介: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症状学及采 集病史、体征及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 械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教学目的是学习获取这些临床 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 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 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共开设15个实验。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自编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 实验要求:通过诊断学实验,要求学生: 1.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方法。 2.能按照规范的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正确,内容完整,结果准确。 3.通过临床见习及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认识临床常见病理体征的表现及特点,掌握其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的操作过程,能熟练、正确地阅读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片,并书写出诊断报告。 5.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操作过程,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6.掌握问诊的技巧与科学的问诊方法,能熟练地围绕常见症状进行深入、全面的问诊,并总结出完整的病史。 7.掌握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书写出高质量的完整住院病历。

实验诊断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考试前复习用

1、网织红细胞参考值 成人:0.005~0.015(0.5~1.5%) 新生儿:0.03 ~0.06(3~6%) 绝对值:24~84×109 / L 2、溶血性贫血 是RBC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血细胞的发展规律 原始→成熟 [ 胞体]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 胞浆] 量:少→多 染色:深蓝→浅蓝→浅红 颗粒:无→有,非特异性→特异性 [ 胞核]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核型:规则→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紧缩成块 核仁:有→无 核膜:不明显→明显 [ 核浆比]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4、粒红比值的定义: 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总和与有核红细胞系统(成熟红细胞除外) 总和之比。 正常值:2~4 : 1 5、造血干细胞 既可产生和自己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产生造血祖细胞及各种不同系列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 6、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1-10%) (0.5-1%) (<0.5%) 临床意义: 增生极度活跃:亢进 增生明显活跃:旺盛 增生活跃:基本正常 增生减低: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衰竭 7、骨髓各细胞比例: 名称比例(%) 粒细胞系统40-60 红细胞系统20 淋巴细胞系统20 单核细胞系统<4 浆细胞系统<2 巨核细胞系统7-35个/L 8、尿液比重 参考值: 成人在1.015 - 1.025间,晨尿一般大于1.020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血流灌注不足。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若持续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9、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精编版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 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

位,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 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隔面光整,肋隔角锐利。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 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位,主

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 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隔面光整,肋隔角锐利。

《实验诊断学》贫血、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内容整理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贫血的定义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下限。其中以血红蛋白含量最为重要。 贫血是一种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疾病。 贫血的检查: (1)按形态学分类 1.按MCV、MCH、MCHC分类 平均红细胞容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数 MCV=HCT×103/(1012×RBC)(fL) 正常参考值:80~9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 MCH=Hgb/RBC(Pg)正常参考值:27~32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 MCHC=Hgb/HCT(g/L)正常参考值:320~360g/L 可分成四类: 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白血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性贫血 2. Bessman分型即按MCV/RDW分型 平均红细胞容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数 MCV=HCT×103/(1012×RBC)(fL)正常参考值:80~90fL RDW: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反映外周血红细胞异质性的参数即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 可分成六类: 小细胞同质性贫血——轻度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小细胞不同质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 正细胞同质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正细胞不同质性贫血——早期缺铁性贫血 大细胞同质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大细胞不同质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2)按病因学分类 1. 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骨髓抑制(感染)、骨髓替代(纤维化) 2. 红细胞破坏增加:内部——膜、酶、珠蛋白;外部——免疫、感染、DIC、铅中毒 3.失血:急性失血、慢性溃疡、月经紊乱、血红蛋白尿 (3)按骨髓增生程度(仅适用于国内) 增生性贫血:缺铁贫、溶贫、巨幼贫(幼红细胞≥20%) 增生低下性贫血:再障、纯红再障(幼红细胞<10%) (4)其它帮助诊断贫血类型的检查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 百分比法0.5~1.5% 绝对计数法(24~84)×109/L 意义: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观察疗效(治疗性试验),病情观察的指标 四、常见贫血的实验诊断 (1)缺铁性贫血: 血象——MCV、MCH、MCHC减小,RDW升高 骨髓象——有核细胞、红系细胞增生,幼红细胞较小 骨髓铁染色——胞内铁阳性率降低,是金标准 (2)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象——大卵圆形红细胞增多,中粒核分叶增加 骨髓象——出现各阶段巨幼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嗜碱性点彩 五、贫血的诊断要点 贫血是综合性的,应找出贫血原因,才能进行合理有效治疗 实验室检查策略:血液检查是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不可缺少的措施,检查由简而繁——外周血象、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分析检查、红细胞脆性试验、特殊检查。 外周血象诊断举例: 红细胞小、染色浅、中央淡染区扩大——多提示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呈球形、染色深——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大小不等、染色浅并有异形、靶形、和碎片者——多提示地中海贫血红细胞形态正常——急性溶贫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指导

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指导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验教学中心 2004年9月

本教程旨在巩固理论课讲授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口腔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能力。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应用x线检查手段为口腔医学临床工作服务,熟练掌握口腔颌面部常用x线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正常影像,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病的x线诊断。本实验教程各单元实习内容的编排均按X线检查方法、正常x线影像、病变的x线诊断进行,循序渐进,以利学生掌握。 实习一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 [目的和要求] 了解口腔颌面放射技术特点及常用x线设备。 [实验用品] ①口内片x线机;②曲面体层x线机;③体腔x线机;④头影测量x线机; (2)曲面体层x线机; (4)头影测量x线机。 3.示教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的投照方法及持片夹的应用方法。 (1)胶片安放及固定:将胶片的感光面置于被照牙的舌腭侧,尽量使胶片贴合被照部位的纠织面。胶片边缘需与切缘或殆面平行并超出1cm。然后嘱患者用手指轻轻抵住胶片,或用持周 (2)患者体位:患者坐于椅上,头部枕于头托,头的矢状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上下颌切牙叫使被照牙唇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上颌前磨牙及磨牙时,听鼻线(外耳道至鼻翼连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下颌前磨牙及磨牙时,听口线(外耳道至口角连线)与地面平

行。 (3)x线的角度: 1)垂直角:x线的中心射线必须与牙长轴和胶片所形成角度的分角线垂直。 2)水平角:x线的中心射线必须与被照牙的邻面平行。 5.分组每人拍摄根尖片一张。 [实习报告与评定] 评定学生对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的掌握。实习二牙齿\牙周组织正常及病变x线影像 [目的和要求] 1.掌握 (1)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 (2)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 (3)龋齿、根尖周病变及牙周炎的X线诊断。 (4)阻生牙的X线诊断。 (5)牙及牙槽突损伤的x线诊断。 (6)根尖片法进行埋伏牙定位。 2.熟悉 (1)儿童牙与颌骨x线表现。 (2)殆片的种类、用途及正常X线表现。 (3)牙内陷;畸形中央尖。 (4)牙髓病变。 (5)致密性骨炎。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内容整理

血液一般检测内容整理 一 方法:(1)手工法:在0.38ml稀释液中加入20ul血液,充分混匀,充池、静止,镜下计数。 (2)电阻抗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后的血液通过微孔管,挤压 电解质稀释液,产生电阻变化,形成电压脉冲。分为红细胞/血小板 通道、白细胞/血红蛋白通道(需加溶血剂破坏红细胞)。最后可得到 直方图,反映细胞体积为某一大小的细胞的相对数量。 红细胞体积呈正态分布,干扰因素: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溶解,有大、小红细胞。 白细胞经溶血处理,体积呈三个峰:淋巴、单核、粒细胞(含有染色颗粒)。干扰因素:白细胞团块或破坏。 血小板体积呈偏态分布。干扰因素: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 1 正常参考范围:女:(3.5~5)×1012/L 男:(4~5.5)×1012/L 生理性变化: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偏低。 病理性变化:(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在临床最常见于各种原 因的贫血。 (2)红细胞增多 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 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可以引起低氧血症的 疾病:心血管病、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上腺皮质 功能亢进(库欣病),可能与皮质激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 生成偏高有关、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③相对性红细胞增多:脱水、利尿剂。 2 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溢出血管、 进入组织 正常参考范围:(4~10)×109/L 病理性变化:(1)白细胞增高 暂时性:严寒暴热,边缘池释放 持续性:化脓性感染或晚期肿瘤,贮备池粒细胞入 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分裂池增大、细 胞周期延长、血运转时间延长。 (2)白细胞减低 暂时性:伤寒可能与细菌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成熟粒 细胞入血。

实验诊断学全套笔记完整精华版

第一章 1。危急值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得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2。灵敏度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得能力。 3。特异性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得能力。 4。参考值对抽样得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得值。 5。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得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 第一节血液得一般检查 一红细胞检测 (一)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国内划分贫血严重程度得血红蛋白标准 Hb<30g/L:极重度 30~60g/L:重度 60~90g/L:中度 >90g/L:轻度 红细胞形态改变 小细胞低色素性RBC缺铁性贫血 巨细胞高色素性RBC 巨幼细胞贫血 大细胞嗜多色性RBC 溶血性贫血 球形RBC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RBC 巨幼细胞贫血 口形RBC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DIC 靶形RBC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镰形RBC 镰形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RBC骨髓纤维化 棘形RBC 棘细胞增多症 裂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 缗钱形RBC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就是核糖体蛋白聚集或沉淀而成得蓝色颗粒、对见于铅中毒。 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μm,一个或数个,就是核得残余物质、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卡波特环红细胞内得环形或8字形红色丝状物,为有核红细胞失核后核膜得遗迹、常含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中,见于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得红细胞在抗凝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得比值、 Hct增加:各种原因引起得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检测Hct作为治疗参考。另 外在真红、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时,Hct常可达60%以上。 Hct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指导书07动医

《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指导书07动医

动物科学学院 《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指导书 主性冯杰编写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

贵州大学 二OO 七年八月

前言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基本内容涉及兽医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还介绍了实验室常用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其诊断意义,以及兽医X线检查、B超检查和兽医心电图检查的基本知识等。通过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于临床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最终达到初步的临诊分析能力,对动物常见疾病能够作出诊断和处置。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学好本门课的基本知识,而且能确实掌握有关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术,并能应用于临诊实际,以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在动物保定、投药、一般检查、系统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方面加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项目--动物的接近与保定,要求学生掌握动物通用保定方法,确保临诊过程中人畜安全。实验项目--动物投药、注射及穿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投药、注射及穿刺技术。实验项目--一般检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实验项目--循环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系统检查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实验项目--血液的采集、抗凝及血常规检查,要求学生了解血常规检查的内容及程序。实验项目--现场病例诊疗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中血液的采集、抗凝及血常规检查和现场病例诊疗分析为综合性实验项目。 本指导书适用于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实验项目的编排上,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