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探究一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20世纪末。

(2)表现: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时间:到2020年。

(2)特点: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3)具体目标:

①经济发展: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人民生活: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③政治文化: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④社会建设: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⑤国际作用: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想一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特点?

提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两个特点:一是时间的长期性,大约需要20年时间;二是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全面小康社会并不是要求所有地区在同一时间内达到全面小康,而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材料一漫画欣赏——我心目中的小康

材料二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稿。这是指导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各省份编制地方“十三五”规划建议提供了参考。就部分较发达的省份而言,目标是要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比如重庆提出到2017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广东确立2018年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年;福建、江苏等地也提出要提前实现“全面小康”。而对于部分欠发达省份,更突出的任务是按期实现全面小康。例如青海、四川在“十三五”总体目标中都提出,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陕西则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称之为“这是未来五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问题探究

(1)漫画中的人物对小康社会描述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又是怎样的?

(3)我们已经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什么?

(4)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别?

答案(1)他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局限在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某一方面。他们从自身实际和生活经历出发,对小康社会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也是低标准的。

(2)小康社会应当是: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

名师点拨

1.正确理解总体小康社会的特点

(1)低水平:是指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2)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3)不平衡: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小康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2.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1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强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还包括农村

A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不是指城乡的差别;故选B 项。

探究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3)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4)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判断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全国人民同时达到小康水平。

提示错误。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全国人民同时达到小康水平。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新要求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提示错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新要求侧重强调经济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还涉及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2015年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即将开启的“十三五”规划,既是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5年规划,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强调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问题探究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上的哪些新要求?

答案(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名师点拨

1.全面把握经济建设新要求体现的三大目标

(1)发展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民生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生态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全面小康綒同时同步小康

(1)不同地区的建设进程是不同的,全面小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的快一些,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3)同时,国家要做好“五个统筹”,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典例2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

①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②应把民族地区的协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③需要构建相关的体制机制,实施精准扶贫④有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面协调工作,精准扶贫,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共享发展,不是协调发展,②不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

新闻播报

“十三五”规划引领中国奔向全面小康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此为起点,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此次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深度思考

此次五中全会进一步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哪些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答案(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2)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②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④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实现总体小康的意义的认识。总体小康是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而不是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故②与事实不符,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有( )

①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社会就业更加充分③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包括三个主要方面,①②是其中的内容;③混淆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完善”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应予排除;④不符合题意,也应排除。故选A项。

3.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因为( )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③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④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①②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说明了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理由,符合题意。③是对总体小康的解释;④是说明如何实现全面小康,不符合题意;故选A 项。

4.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截至2015年底,全国仍有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贫困人口脱贫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 )

①促进社会公平,消除收入分配差距②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③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使效率的更快增长④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贫困人口脱贫,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稳定,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②③符合题意。不是消除收入差距,①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5.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要( )

①进一步强化对GDP增长指标的考核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③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④全面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应该强化对民生指标的考核,故①不选;④中“全面实现”说法不准确。故选C项。

基础自测

知识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某地虽然实现了小康,但该地还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

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说明,该地( )

A.没有实现“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

B.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

C.实现的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D.实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

答案 C

解析某地已经实现了小康,说明已经实现了“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故A不选;该地还存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问题,说明该地的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低水平、不全面,B、D不选。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①是21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②将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③会使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④带来人民生活由贫困向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21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符合题意;③正确反映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经济和生态文明的状况,当选;②④说的均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排除。故选B项。

3.经过不懈努力,某地在21世纪初实现了总体小康。下列现象可能在该地存在的有( ) ①该地很多居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②经济发展较快,但生态文明建设落后③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④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既然实现了总体小康,那就解决温饱问题了,①不选;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情景,不选;总体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②可选;总体小康是不平衡的小康,④可选。故选D项。4.江苏提出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该目标实现后,江苏省( )

①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发展差距将彻底消除②居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③工业化全面实现、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④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的文明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差距会缩小,而不是彻底消除,故①不选;

③表述有误,应是“工业化基本实现”;②④正确说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社会状况。故选D项。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因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 )

①收入分配差距基本消除②贫困问题得到彻底地解决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④经济发展平衡性明显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③④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表现,符合题意;①②错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收入分配差距会缩小,但没有消除;扶贫对象会大幅减少,但没有彻底解决。故选B项。

知识点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6.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 A

解析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A正确,其余不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以下可以选择的对策有( ) ①统筹城乡发展②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虽然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但与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

B.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D.以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答案 A

解析全面小康建成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正确。

9.某镇政府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因此大搞“别墅式新农村”建设。这一认识和做法 ( )

A.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B.加快了小康社会的进程

C.是对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

D.坚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

答案 C

解析没有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是对全面小康建设的歪曲理解,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综合提升

10.观察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只看摩天大楼,还要看社会底层、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搞好民生,要特别注重“补短板、兜底线”,才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补短板、兜底线”的做法是( )

①“补短板”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熨平经济波动起伏②“补短板”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③“兜底线”要消除城市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④“兜底线”要加强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低保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实现“补短板、兜底线”的做法,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体现,②④符合题意;经济波动起伏是正常现象,无法熨平,①排除;③消除城市发展差距,不正确;故选D项。11.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中等。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选项①②正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选项③正确;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根本措施,选项④错误。故选A项。

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此,就必须( )

①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消除贫困现象④坚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排除①。③中“消除贫困现象”说法错误,排除。因此选A。

13.下面是祖孙俩的一段对话: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对话的理解。

答案(1)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我国目前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在21世纪头二十年,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平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解析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是有区别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是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小康。二者的跨越需进行长期艰苦奋斗。

14.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是小康生活的基本需求。2016年1月1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2016年发展预测》蓝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比2014年分别增长10%和12%。2015年以来,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旅游消费“逆势上扬”,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蓝皮书建议,2016年应大力开辟旅游消费新领域,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研学旅游、自驾车旅游、养老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旅游消费升级。

结合材料,概括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发展旅游业是如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答案(1)特点: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大,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大众化的旅游发展趋势明显;旅游业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旅游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2)①发展旅游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②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促进了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优化了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解析从题目提供的材料来看,我国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旅游业成为投资的热点,旅游产品的类型多样化;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要求,分析旅游业是如何落实的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