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2014年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2014年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一例未认真核对导致治疗推迟案例

一、未认真核对导致病人治疗推迟

二、事情经过

2014年7月30日,因办公班处理医嘱时漏抄输液条,王岩在值中班时未认真核对治疗本,导致21床王茂英20时的治疗推迟执行,后病人提出疑问,经再次核对后,才将液体予病人输上,后经过解释道歉取得病人谅解。

三、原因分析

1、办公班处理医嘱后未即时打印输液卡并通知责任组

2、中班值班人员少,工作流程简化

3、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责任心不强

4、责任组护士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5、团队合作意识欠缺

6、鱼骨图原因分析

四、整改措施

1、办公班护士处理医嘱后要及时打印输液贴和输液巡回卡,并及时通知护理组

2、执行治疗的人员必须认真双人核对后再执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加强责任心,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4、各班次互相合作,认真交接

5、加强年轻护士沟通技巧和补救意识

五、追踪:患者8月4号出院,评估病人满意度好。 六、总结

出现因查对不严导致病人治疗未及时执行后,我们立即分析原因,查阅资料,制定加强管理重建流程,应用于临床,不断改进。

用 药 错 误

管理因素

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

其他因素

认知因素 行为因素 违反操作流程

低年资护士缺乏相关药学知识

护士思想不重视 操作不带执行单

信息系统不完善

实习护士独立

进行操作

护理人力不足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警示教育不够

未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

2017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2017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为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细则》、《国家中管局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巡查细则》及《西安市卫计委2016年医疗质量安全综合检查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我院2017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健全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院长是医院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质控科,李贵安科长负责日常工作。 主任委员:略 副主任委员:略 (二)医疗质量控制科 科长:略 干事:略 工作职责: 1. 接受主管院长的领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医疗规范。 2.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确定考核指标、考核办法、每月进行检查与绩效挂钩。 3.制定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岗位管理办法,至少每季度有针对性进行抽查,对存在较大缺陷者通过季刊予以通报; 4.编写《医疗质量季刊》,对医院重大医疗事件,重点医疗指标、满意度调查等进行通报;

5.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不断扩大路径病种,加强科室路径管理资料的整理与保存、路径缺陷原因的查找与改进。 6.按照三甲复审实施方案,及时督导检查、汇总自查结果,及时汇报院领导;组织检查、督导落实,全力以赴通过三甲复审。 7.加强病历质控,重点关注输血病历、死亡病例、手术病历、危重疑难病例、住院≥30天、择期手术术前≧3天、费用≧3万、非计划重返手术、15日、30日再住院、危急值病历。对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内涵性、及时性进行检查、分析、总结,对病例存在的问题、疑问等下科室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完成归档病例的接受、登记、装订、入袋、上架、借阅、复印等工作; 8.至少半年召开一次医疗质量与安全、病案质量、路径质量管理委员会例会及与医技科室沟通会,建立长效沟通联络机制,使医疗质量不断持续改进; 9.制作临床科室9大记录本模板,规范记录格式及要求,督导检查,与绩效挂钩。 (三)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的第一责任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控医师、护士长、质控护士4人组成。 2、科室建立《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医师排班本》、《医师 交接班本》、<<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本》、《临床路径病例记录本》、《危重病例抢救登记与上报记录本》、《业务学习与培训记录本》、《术

皮肤压疮不良事件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析范文

2012年4月份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 (一)事件简要经过 患者陈述初,男,72岁,住院号376019,因胆囊坏疽、感染性休克、MODS 于4月20日由外院转入ICU治疗,入院时神志模糊,双下肢及背部皮肤呈花斑样改变,全身皮肤黄染,脑梗后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入院后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抗休克等治疗。4月21日4:55急诊胆探术后气管插管带呼吸机回ICU,经一系列生命支持治疗后4月25日脱机拔管,4月28日22:00发现臀裂靠左侧5cm处有1.5 X 1cm大小水泡,立即予以 水胶体敷料保护下抽取水泡等处理,5月1日 患者出院,与家属沟通并告知出院后更换水胶体敷料等护理方法,家属表示理解无异议。 (二)制定计划 1.原因分析 1、责任护士对压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 2、该患者高危评分29分,责任护士未引起高度重视,未立即上报难免压疮, 并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 3、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动态评估不仔细; 4、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督导不到位。 2.整改措施 1、认真落实交接班内容; 2、强化责任护士责任心及对压疮高危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压疮; 3、每班进行压疮高危评分,及时评估和申报难免压疮; 4、科内培训压疮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尤其是0.9%生理盐水清洗机更换水胶体敷料时0度撕降的方法; 5、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加强督察指导。 (三)具体执行 1、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核心制度的强化学习,考核通过率100%加强责任护士工作责任心,与绩效考核挂钩。

2、认真落实交接班内容,制定ICU床旁交接班流程。 3、对危重患者及时评分上报压疮高危评估表,登记科室压疮及压疮高危管理登记本,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有效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睡气垫床、压疮高危部位垫凝胶垫等等。 4、制定ICU病人翻身时间段,高级责任护士组织当班人员团结协作,减轻单一责任护士的工作强度,逐一为患者有效翻身。 5、上报压疮高危患者,每班进行压疮高危评分,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及时评估参照以往评分结果,动态观察皮肤的变化,必要时申报难免压疮,完善压疮咼危上报程序和压疮上报程序。 6科内培训压疮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正确使用压疮防护用具和材料。 7、高责任护士对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评判性思维。 8、每班的高级责任护士要加强高危患者的督查指导,严格交接班。 9、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掌握病房高危患者的动态变化,及时给与指导意见,并有督查记录。 10、已上报压疮高危患者,转出ICU,当班主班及时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向科护理部报告病人的转归情况,有备护理部进一步动态了解患者的情况。 11、既往成立了压疮管理小组,具体没有有效落实到位,护士长组织压疮管理小组开会,讨论并制定了ICU压疮管理小组职责。 (四)检查评价 经过近一个月来的压疮高危防范措施的具体执行,落实了岗位职责和核心制度;实行ICU 床旁交接班流程,细化了交接班程序,对于压疮的防范意识增强, 责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大大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凝聚,无压 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于危重病人皮肤破损的高危因素,大小便潮湿的刺激,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五)持续改进 危重症患者大小便失禁,刺激肛周及会阴部皮肤,引起臀部下面潮湿、不

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案例

放疗科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案例(抗菌药物管理) 2018年10月 一、发现问题 自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开展检查以来,发现我科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虽然在去年经过不断地检查与反馈,但截至2016年底,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微生物 二、分析原因 1.科室管理不到位,没有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专项的学习与整改。 2.相关医师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不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不强。对相关制度、标准,没有能够深刻地掌握。 3.放疗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易发生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副作用,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消炎治疗。 三、整改措施 1.科室组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专项学习,确保医师能够深刻掌握相关制度规范和标准。 2.安排专人对本科室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应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对使用情况进行评分,整改。 3.对主管部门的检查反馈要足够重视,对相应考核的奖惩要具体到医师身上,谁引起的问题谁就要负责。 4.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履行授权制度,采用信息化手段加以控制。 5.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四、整改效果 经过一系列整改措施的实行,放疗科的抗菌药物管理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截至年中,抗菌药物管理的各项指标基本能够合格。(附各项检查指标图表如下)

图一 图二 通过图一、图二可以看出通过上半年的整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能够达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仍然偏高,改善不是很明显。

图三 图四

图五 通过图三、图四、图五可以看出微生物送检率、特殊使用级微生物送检率、限制使用级微生物送检率总体上有上升趋势,截至年中,基本达到标准要求。 近半年的检查数据显示,放疗科抗菌药物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疏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没有达标,三月份各项检查指标均出现大幅度下滑。这就要求我们放疗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必须提高规范用药的意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查漏补缺,确保各项指标都能满足标准。

医院组织架构持续改进案例

医院组织架构持续改进案例 【问题聚焦】 组织架构是指一个组织整体的结构,是医院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明确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在现实管理活动中,组织架构优化是其他管理的基础,是让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战略决定组织分工、组织架构决定岗位设置、岗位胜任力决定员工行为、员工行为决定组织绩效、组织绩效决定战略实现。由于所有变革都必须首先在组织架构上开始,因此,组织架构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国内医院普遍存在组织架构混乱,甚至部分医院还未建立组织架构,即便建立也是形同虚设,并未将其应用在工作中,使得工作职责不清、权限不明,资源和信息流通受阻,流程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人力资源不能达到合理应用,相互推卸职责的情况时有发生。 【现状与原由】 我院此前设置组织架构图的意识比较淡薄,后因发展需要在2013年根据医院各科室工作职责梳理了一份组织架构图的初稿,后运行中发现个别科室归属模糊、难以界定,图中也未明确反映出职责分管等情况,且由于这份组织架构图并未上院长办公会通过最终定稿,也未传达科室组织学习,员工知晓率低。这几年医院处于三甲评审、医改等变革期,许多科室设立上进行相应整合调整,调整现有组织架构势在必行。 至于组织架构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也做了相应分析(见图一)。

【改进计划与措施】 旨在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管理运行的组织架构图,并与医院的战略改革相适应,努力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分工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到,逐步实现人力资源效率最优化的目标。 根据图一所示的各种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及措施: 一、制定相关流程,确定负责部门。 参考其他三甲医院组织架构流程的范本,制定符合本院实际运行需要的流程,确定具体负责科室为人事科。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变更流程设定如下: 科室提出变更需求人事科审核汇总 分管院领导审批院长办公会讨论 审核通过人事科具体负责相关事项反馈科室

外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68825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 科室外科_ 年度_2012-2013年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外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 1、成立以科主任为第一负责人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根据科室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科室日常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 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2年度外科医疗质量控制计划 本年度为了进一步保证我科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质,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我科将继续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总体目标,以提高病人满意率为宗旨,进一步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科室的医疗质量工作规范化进行。通过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我科的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制定以下计划与措施:继续加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协作分工。各成员按具体原定方案开展工作如下: 一、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在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质控小组组长的领导下,组织科室质控小组护士长、质控员等有关人员,继续履行如下职责: 1、主要负责制定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法及计划,包括科室的医疗质量自查个体化方案,保证工作实效。 2、结合本科室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完成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自查,自查内容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两大方面;负责规范科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5、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科室质控员 其职责为每月负责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查,组织召开全科的医疗质控专项会议,每月定期作科室质控持续改进报告,以及整改措施一起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典型案例报告案例: 终末病历中患者年龄记录多处不一致。 一、发现问题 终末病历评审组发现“多份终末病历中患者年龄记录多处不一致” 上报 医务科分析:可能出现引发医疗纠纷,定性为“医 疗安全不良事件” 上报 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委员会 二、P1:分析影响因素及主要因素 患方因素 入院时未提供外院存在“阴、阳”身份证与 带有效证件检查单错误两个岁数实际年龄不符 原因病历中出现年龄多处错误 医院因素 医师马虎大意科室质控科主任审核制度制定检验科与 责任心不强未尽到责任出科病历不严存在缺陷科室未联网 P2:制定整改措施 1.患者入院填写入院证时应根据患者有效证件或打电话核实患者真实年龄。 2.制定关于“外院检查单错误管理办法规定”。

3.将出现错误的病案号及主管医师姓名向科室通报,要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联网,避免因临床医师书写字迹潦草导致检验科输错患者年龄。 5.向相关科室及主任、责任医师下发医疗安全警示。 D:实施 1.医务科制作《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委员会简报》下发各科室进行通报。插图片 2.医务科制定《外院检查单错误管理办法规定》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各科室。插图片 3.医务科给相应科室下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预警通告》。插图片 4.院周会分管副院长安排信息科联系软件公司进行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联网。 C:检查 实施了相关措施后,科室QQC(质量小组)及医务科对计划落实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 --环节质量每位医师是否严格执行整改措施 --终末质量终末病历评审组审核病历 做好相关记录将查出问题反馈给科室,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医务科评价,检查进入第二个循环。 A:评价结果

PDCA护理文书持续改进(20200523133033)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持续改进案例) 一、发现问题阶段: 护理文件书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文件涂改较严重,字迹潦草难以辨 认,未按规定及时完成病历,缺少客观性、连续性,主观判断性语言较多, 不能动态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医护记录不一致,药物 试敏结果未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体温单眉栏漏项比较多,如大小便次数、体重、血压、页码漏填;医嘱单中执行人漏签字以及签字不清晰等。因此, 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件书写的合格率,成立以护理部人员和临床护理 单元护士长为主的质量改进小组,通过调研、数据收集、总结分析,提出 改进措施,并评估改进效果等活动,以提高临床护士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 并力争达到100%。 二、成立以护理部负责的质量改进小组。 表1 质量改进小组(CQI)成员名单 序号姓名职称分工 三、明确现行制度,查阅相关规范。

1、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江西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及《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进行评价,满分100 分,≥95 分为合格。 2、根据三甲评审条款 5.3.11.1,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对护理文件的质量有追踪评价和持续改进。 四、问题的根因分析 1、2014年1月-3月质控资料: (1)2014年1月-3月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评估资料 表3护理文件书写不合格率评估(2014年1月-3月) 时间检查份数不合格份数不合格率(%)2014年1月54 0 0 2014年2月54 3 5.6 2014年3月54 3 5.6 总计162 6 3.7 图1 护理文件书写不合格率趋势图

(2)存在问题: 根据以上调研资料绘制鱼骨图,见下图: 问题原因分析: ⑴各科年轻护士对《江西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不了解,对电子病历系统使用不熟悉,科室培训不够; ⑵新电子病历系统存在细节问题有待完善; ⑶质控护士把关不严,出院病历质控时不够仔细认真;⑷各科对护理记录专科内涵方面的培训不够。 五、拟定改进方案 1、改进目标:第二季度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超过第一季度并力争达到100%。 2、针对护理文书质控中的问题改进措施: (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对于发生较多,较严重的问题质 质控护士检查病历不仔细 科室培训不够 护士对电子病历使用不熟 质控护士检查不仔细 护士不熟悉输血记录单书写 科室培训不够 科室护士不重视 质控护士未检查 尿量小结书写错误 床号错误、首页首行无年份 输血记录单空项及填写错误 临床路径单空项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医院感染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措施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馈医疗质量问题(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提出干预措施(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6)、每月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医疗质量缺陷通报。 办公室:院长办公室 常务秘书:质量控制办公室主任、医务科主任 2、医院感染委员会:(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最新医疗质量管理案例

管理案例 医疗质量安全想得多不如做得好 2014-08-18 15:41:26 | 来源:健康报| 分享 8月14日,北京市医管局半年工作会召开,医疗质量安全被定为下半年8项重点工作之一。一提到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相信所有医院管理者都会有一箩筐的实践与想法。可在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中,不少医院的很多问题却又都常年存在、反复出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管理实践提示我们,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所需要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或理论,而是在找准问题、抓住重点的前提下,开动脑筋、化繁为简、全员行动、常抓不懈。还需要,医院管理者有心、用心,倾情倾力,既做好积极引导,又参与其中。 感性发动理性铺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伍冀湘 到底哪条路径、哪个方法,才最适合一家医院管理的实际,实施下去才能达到质量效益最大化?作出这样的决策,需要眼光、需要魄力,更需要对医院特点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剖析和把握。 2012年我从安贞医院调入同仁医院任院长。这是两所都非常顶尖而又特色鲜明的医院,接诊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病人。但是由于学科特色,以眼科、耳鼻喉科为特色的同仁医院,其医疗风险远远低于以心血管科疾病治疗为特色的安贞医院。但是,死亡率和病死率低,并不代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完美无瑕。 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在同仁医院,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内

部还不够健全。一些低级错误在医院时有发生,医务人员的预防性意识薄弱。比如,在一些医疗纠纷发生后,大家往往只关注法院、医调委、第三方医疗鉴定机构的意见,从自身流程、医疗制度落实、医疗风险防范上找问题却做得不够。这就会导致这样的问题,手术很完美,却在后续护理治疗中出了意外;手术难度不大,各个治疗环节都认为自己没问题,可接受手术的年轻妈妈走了,留下一个不到1岁的孩子和破碎的家庭。 我是院长,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各类生死见得多了,可对病人这样的死感到羞愧,对血的教训不能得到汲取甚至连责任的源头都找不到而感到十分悲伤和不解。面对一个个因病需要修复的生命,面对医院高速运转的环节和流程,我时刻不能放下的是,我们的医院管理能产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吗?面对病人的信任,能做到问心无愧吗?面对这样的拷问,我总是非常感性,并常常在感性的引导下去想这样一个问题:医疗质量与安全本应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如果一家医院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抓医疗质量,抓病人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各种管理理论,各种实操指南,可以给你指出很多路径,提示很多方法。对医疗质量安全的提升,这些路径和方法,一定都没有问题,都会大有帮助。但到底哪条路径、哪个方法,才最适合一家医院管理的实际,实施下去才能达到质量效益最大化,这样的决策需要眼光、需要魄力,更需要对医院特点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剖析和把握。 医院一方面应积极树立好的典型,另一方面要敢于暴露问题。尤其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医院管理者应鼓励大家敢于揭短,敢于揭露矛盾,不遮遮掩掩。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每项医疗行为有制度有规程,各级岗位职责有落实;要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切实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2、按照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升全体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提升科室自我改进质量管理的能力,促进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结合与实施。 3、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需要医院各方面积极参与、互助,利用医院现有资源优化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两个效益”的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科室必须每月选择两个疑难病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4、促进科室合理用药,提升临床用药水平;完善执业医师处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药检测及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完善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5、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在加强在架病历、终末病历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死亡病历质量的检查、剖析及讲评,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 6、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建立住院医师培训个人

档案,注重住院医师素质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坚决执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度;建立住院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住院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7、明确主治医师的工作职责,发挥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对下指导、对上汇报”的核心骨干作用;建立主治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主治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8、有能力的科室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严禁擅自取消主任医师查房;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的作用,将此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导检查。 9、确保住院病人医护诊疗计划及时完成,有适宜的检查计划、治疗计划,完善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和治疗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认可;完善病人出院康复及随访制度。 10、加强完善交接班制度。 2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PDCA应用案例)

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PDCA)案例 提高放射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问题聚焦: 由于高发生率、病情偏重、防治相对困难,院内感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资料显示,保持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严格执行手卫生是每位医务人员的责任。 ?现状与原因: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后未洗手,其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00%。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手卫生来得到有效控制,用肥皂洗手后医护人员手部菌量比操作中手部的带菌量下降了65%-84%,而且洗手次数越多手部细菌减少越明显,因此重视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随着医院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科不仅需要承担完成传统的辅助科室工作,其业务范围逐渐临床化,各类介入、微创操作也越来越多,因此对手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工作量庞大(每日约接待门急诊、住院患者500-700人次),放射科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相较于之临床科室仍有部分差距。放射科目前医务人员共计33人,其中医师16人,技师14人,护士2人,工人1人。根据科室最初的进行的摸底,放射科目前手卫生的依从率较低。为了普及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提高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现制定PDCA循环,具体如下。 我们运用专项脑力激荡法,制成特性要因图,从人员、方法等方面着手分析,列出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原因(见图1、图2),从而更好更快的提高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图2放射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对差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PDCA循环: P:1、领取并在洗手池旁张贴新版本洗手图、张贴WHO提出的5个重点手卫生时刻 2、完善科室各公共场所和各机房快速手消毒剂、各洗手池手卫生用具(洗手液、纸巾等)配置 3、完善检查与考核标准,加强检查和反馈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 P阶段:找出护理质量存在的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制定计划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 C阶段: 护士:日自查 护士长:日抽查 周重点查、月全面查 质控组长:定项自查 院质控:查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 案例 P:分析现状 某医院产科护士长在工作中发现本院科室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达30%,脐残端愈合率仅达12%。 P:分析影响因素及主要因素 1、母婴同室,消毒隔离不严,交叉感染 2、新生儿沐浴时脐部残端被水浸湿 3、脐部残端留置过长,易引起细菌污染 4、分娩过程器械有污染,脐部残端接触污 染的手或敷料 5、脐部护理未按常规要求进行 6、产前宫内感染 主要原因1、2、4

P:制定护理措施 1、加强产程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意识 2、脐周围严格消毒后在断脐,残端严格消 毒,手及污染敷料不可接触残端 3、新生儿沐浴时避免水浸湿脐部 4、护士护理新生儿时应严格消毒双手 5、病房进行严格的空气消毒 D:实施 召集科室全体护士,开质量分析会 1、本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新生儿脐部感 染率高 2、与全体护士一起分析主要原因 3、明确科室要降低感染发生率所采取的主 要措施及对每位护士的具体工作要求 C:质量措施的实施与检查 实施了相关措施后,质量小组对计划落实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 --环节质量每位护士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措施 --终末质量新生儿脐部的情况 做好相关记录 一个月后护士长分析检查情况 A:评价结果

护士基本能严格执行护理措施 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明显下降 脐部残端5天愈合率达到84%

药剂科持续改进案例

药剂科 临床特殊用药申请、采购持续改进 2016年上半年,根据临床科室反馈,我院临床特殊用药的采购、供应存在到货不及时、到货后无人通知申请科室等情况,极大的降低了临床科室对药剂科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及时诊疗,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为了保证临床用药,满足医师的诊疗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PDCA循环。 1.计划(P) 1.1 2016年1-6月份,药剂科共收到15例临床特殊用药采购、供应不及时的临床科室反馈,平均每月 2.5例。 1.2经过调查分析,发生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根据1.2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要改善临床特殊用药采购、供应不及时的情况,我们需要从供应商、药库、相关药房、临床医师这四个方面入手。 1.4制定《告供应商书》,建立了《缺药记录本》,明确规定了各药品供应公司需要履行的义务:认真履行计划,及时发出药品。如有采购的药品缺货,将缺药信息告知相对应的药库保管员,并认真及时地填写缺药登记本。同时将何时能够到货等详细信息告知药库保管员,以便于我们根据临床需求判断,是否需要更换供应公司采购药品。 建立《临床特殊用药采购、领用流程》,明确规定了药库接到《临床特殊用药申请表》后,立即组织采购,药品到货后,立即入库并调拨至相关药房,由药房负责告知相关科室。 加强病区药房与药库的沟通,耐心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工作,将未按时到货的药品,详细告知其相关信息,避免误会产生。 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做到尽职尽责。 2.执行(D) 2.1药库保管员向我院的各药品供应公司下发《告供应商书》,并督促各公司及时填写《缺药记录本》。 2.2临时申请的药品到货后由药库负责通知相关药房前来领取,药房领回药品后及时接收入库,并负责告知申请科室。

科室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科室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指导下,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逐步建立我科室科学、严谨、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促进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医疗安全与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现医疗管理与社会、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特制订本科室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一、目标 在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全程、全时监控下,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我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实现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确保科室医疗质量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 二、建立(调整)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根据科室人员组成及人员素质要求调整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质量安全小组职责,确保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具体措施 (一)质量继续教育 1、配合医院职能部门完成科室人员培训、演练,包括法律法规、三基三严、应急培训、演练等内容。 2、科室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科室人员应对意外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3、制定科室业务学习计划、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科室指定专人书写科室记录以备存档和未参加人员学习,同时科室各成员需认真做笔记以备学习和科室定期检查。在此基

础上,为进一步强化科室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科室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考试考核,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4、质量意识教育:旨在提高科室人员质量意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5、服务意识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服务意识教育,并在日常工作中以事实为例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对患者充满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6、不定期进行前沿性教育:旨在加强科室人员对前沿性医学知识的了解、探讨和应用。 7、开展岗位练兵,在实践中实行引、传、帮、带,帮助年轻医护人员尽快成长。 8、按照科教科进修学习培训计划科室每年选送出几名业务骨干到外医院进修学习,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业务素质。 9、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学术活动,以开拓视野,更新知识。 (二)医疗质量全过程管理 1、配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各质量控制组的监督、检查,对质量安全发现问题,科室及时组织讨论,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未按期整改或情节严重者,根据医院和科室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2、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实施 按照医院科室年度质量管理目标,制定科室质量管理重点,加强科室质量督导,制定质量管理小组年度工作计划,每月组织活动1~2次,每月召开质量安全管理会议一次。 3、专业技术监控:以常规技术质控为基础,以新技术、新项目质控、临床合理用药质控、重点环节(围手术病人管理环节、危重病人管理环节、急危重病人抢救环节、有创诊疗操作管理环节、输血与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为全面实施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继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建“卫生强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活动内容 (一)进一步改进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完善医院管理评价制度,改进评价方法。运用行业综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对医疗机构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价和考核。其中行业综合评价的内容涵盖医疗基础质量、医疗流程质量和医疗终末质量;同行专家评价主要为评估体现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社会公众评价主要体现社会、群众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二)加快建立质量信息报告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质量信息报告、收集、分析和研判制度,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质量信息的反馈、通报制度,及时消除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种因素。 医院健全质量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实施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监测、细菌耐药情况监测、药物和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等,加强对不良事件、医疗事故和高危环节医疗信息的收集、发现和处理,及时掌握医疗质量动态,建立有效的医疗安全预警系统。继续推行医院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手术、麻醉医师资质与批准制度,完善麻醉、手术与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抓好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组织专家督查——术前:有术前讨论,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麻醉前访视,病人准备充分,与病人签署手术、麻醉、输血同意书等;术中:执行手术分级制与术者资质准入制度,确保手术质量,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及时告知病人家属等;术后:手术记录完整,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合理,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切口感染、二次手术率控制在标准以内等。 3、完善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医师术前查房及时制定麻醉方案,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制定麻醉意外处理预案,做到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 4、缩短候手术日,抓好第一台手术按时开始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管理,提高手术效率。 5、严格执行手术室出入制度和程序,加强重症监护室(ICU)和回病房的流程、制度的落实。 门诊工作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和督导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健全和落实,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门诊疑难病会诊制,提高门诊确诊率;完善门诊传染病报告制度,切实执行,层层落实,做到疫情漏报率为零;完善门诊就诊路标与指示牌,做到醒目、易懂、准确、规范。 2、完善门诊各项咨询服务(就诊咨询、导诊咨询、预约咨询、健康咨询等),完善和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目表、挂号收费标准、化验结果领取须知、就诊流程、就诊注意事项。 3、完善和公示当日门诊医师一览表、知名专家门诊一览表,并在各专科诊室前增设周内医师排班表、专科就诊流程图,指导病人明明白白就医。 4、确保副高以上医生就诊门诊率,正(副)主任医师占门诊医师率≥60%,正(副)主任医师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70%,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5、加强门诊导诊人员、分诊人员的素质培训和管理,做到仪表端庄,用语规范,导诊专业,服务热情;完善门诊接待工作,对门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投诉和意见作到件件有落实。 6、完善门诊突发意外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对门诊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会做。 7、所有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病人及其家属等候时间≤10分钟。 8、门诊所有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及放射影像等常规检验检

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备课讲稿

一例多巴胺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事件概述: 59床,李克刚,男,51岁,因“继发性癫痫、低血容量性休克”于04-14 19:00收入院。患者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反射迟钝。气管切开通畅、鼻饲流质。化验示总蛋白56.4g/L,CT示“脑积水、右肺感染伴右侧胸腔积液”,入院时血压70/40mmHg,病人家属一再强调只要病人不再抽搐、稳定了就出院。护士使用浅静脉留置持续泵入NS 50ml+多巴胺100mg,10ml/h。护士特别注意局部情况,防止外渗。04-15 20:00夜班护士接班时,上班护士已特别交代观察留置针局部情况,当时回血良好,顺滴通畅。夜间也加强巡视,都正常。04-16 05:30时夜班护士发现针眼处有点红,但回血良好,两人商议后继续观察。于07:24护士发现局部出现水泡、皮肤发青,面积约5×3cm2 。立即给予拔除留置针、抽掉渗液,局部用酚妥拉明封闭,请门诊化药室会诊后给予愈邦换药,防止局部感染。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1、强化药物外渗的风险防范意识如输注高危药品最好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若使用外周静脉应使用两条静脉,每2-4小时更换输注血管。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护士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

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2、使用特殊药物前向病人及家属交代药物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指导其如何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3、组织护士学习多巴胺相关知识,掌握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早期处理。 4、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加强监督指导。 5、学习住院患者药物外渗护理应急预案 6、制定多巴胺外渗处理流程 附:住院病人发生药液外渗的护理应急预案 1、认真执行中心静脉穿刺留置适应症。有以下情况的病人,应通知静脉输液小组长,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实施PICC: (1)化疗病人,肿瘤晚期衰竭营养支持病人。(2)大面积烧伤病人。 (3)重症胰腺炎病人。(4)全胃肠外营养病人。(5)慢性心衰病人。(6)糖尿病伴全身水肿病人。(7)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8)全身严重浮肿的病人。(9)危重、昏迷病人,外伤重症病人。 (10)多发病病人,尤其合并糖尿病的病人。 (11)持续泵入多巴胺的病人。 (12)输入高渗透压或强刺激性的药物,如脂肪乳、血制品、生长抑素、多巴酚丁胺、垂体后叶素、磺胺合剂、强力霉素、万古霉素、托普霉素、可达隆、环丙沙星、氨基酸等。 (13)同时给与多种静脉输液药物、使用配伍禁忌的药物。 (14)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 (15)长期静脉治疗、间断静脉治疗的病人。 (16)周边静脉状况不良的病人。 2、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 药液,然后拔出针头。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 3、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告科护士长、护理部。 4、必要时科护士长邀请医师、药剂师、护理专家会诊。 5、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封闭。 6、药液外渗24小时内用50%硫酸镁冷湿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7、药液外渗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的吸收。 8、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做好护理纪录。 9、护士长填写药物外渗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份科室保存。 10、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及实施 1.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 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 (1)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 (2)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 (3)落实医疗质量考核。 (4)对方案执行、制度落实、考核结果等内容的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 2.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 (1)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管理标准与措施。 (2)重点部门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3)主管职能部门监督。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及措施,并落实。(5)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各项管理标准与措施的落实情况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操作规范、诊 疗指南。 1.根据法律法规、规整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完 善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切实保证医疗质量。

(1)医院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相关标准,且符合本院实际。 (2)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核心制度。(3)能够覆盖本院医疗全过程。 (4)对制度的管理规范,对制度、审核、批准、发布、作废等有统一流程。 (5)对制度能够定期修订和及时更新。 2.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 (1)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 (2)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 (3)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督。 (4)院科两级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监督检查与整改措施。 3.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1)有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2)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并严格遵循本专业岗位相 关规范和指南开展医疗工作。 (3)对规范、指南的执行情况有监督检查及整改措施。 三、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 每二年一次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考核。 1.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