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古代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古代史复习思考题

四、中国古代史复习思考题

(一)先秦时期

1.试据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创造了人”这一科学原理。

2.我国新石器时代社会经济的主要进步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结合半坡遗址及其文化遗存分析我国母系氏族制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4.尧、舜、禹禅让和夏启“家天下”说明了什么?

5.结合考古资料说明我国家庭、私有制、阶级产生的情况。

6.名词解释:元谋人、蓝田人、金牛山人、丁村人、山顶洞人、河姆渡文化、大

汶口文化、黄帝、炎帝、禅让制。

7.为什么说夏代是奴隶制国家?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8.简述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9.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10.简述商代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11.商代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2.简述商代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主要成就。

13.名词解释:启、桀、成汤、伊尹、盘庚、武丁、纣、人殉人祭、殷墟、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二里头文化。

14.试评周公东征的历史作用。

15.西周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6.简述西周初年主要的封国及其分布。

17.如何认识西周井田制的内容,性质?

18.简述西周时期的经济状况。

19.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20.名词解释:周武王、周厉王、共和行政、国人暴动、宣王中兴、料民、不藉

千亩、宗法制。

21.简述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简要经过及历史作用。

22.试述弭兵之会的原因,经过及作用。

23.试述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24.春秋时期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5.名词解释:平王东迁、葵丘之会、城之战、邗沟、“初税亩”、秦霸西戎、

楚庄王、三分公室、世卿世禄。

(二)秦汉时期

1.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其政治、社会作用是怎么样?

2.试述商鞅变法的内容,性质及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简述李悝、吴起变法。

4.简述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5.试述秦统一的经过,原因及历史意义。

6.名词解释: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郡县制、桂陵之战、合纵连横、

长平之战、秦王政、吕不韦、都江堰。

7.试述“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8.怎样评价孔子?

9.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及文学成就。

10.名词解释:五经三传、《道德经》、《论语》、屈原、楚辞、《孙膑兵法》、《甘石

星经》、《夏小正》、扁鹊、《黄帝内经》。

11.试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12.简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3.怎样评价秦始皇?

14.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15.简述楚汉战争的经过和胜负的原因。

16.名词解释:“使黔首自实田”、焚书杭儒、长城、灵渠、李斯、赵高、张楚、巨

鹿之战。

17.西汉前期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18.西汉前期统治者为恢复社会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19.怎样评价“文景之治”?

20.汉武帝是从哪几方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21.试述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22.试述西汉一代汉匈的关系的变化。

23.名词解释: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九章律、丝绸之路、轮台罪己诏、限田

之议、王莽、昭君出塞、西域、西南夷、赵过、昆阳之战。

24.刘秀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25.试述东汉大地主田庄的特点。

26.东汉时期世族门阀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何特点及影响?

27.简述东汉时期班超对西域的经营。

28.简述东汉时期汉匈关系的变化。

29.试述黄巾起义的历史原因、特点及作用。

30.名词解释:释放奴婢、度田、尚书台、《四民月令》、班超、梁冀、清议与党

锢、水排、合市。

31.试析董仲舒的思想。

32.简述王充的哲学思想。

33.简述两汉时期的经学。

34.秦汉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35.名词解释:郑学、《说文解字》、《史记》、《汉书》、张衡、《太初历》、《古诗九

十首》、张仲景、蔡伦。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混战?试分析其原因。

2.曹操统一中原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评价曹操。

3.诸葛亮治理“南中”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其作用和影响怎样?

4.西晋为什么实行“户调式”?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5.何谓门阀士族制度?何时形成?对社会有何影响?

6.淝水之战的背景?东晋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前秦为什么一战失利便全国

瓦解?

7.东晋末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斗争的性质和影响如何?

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有哪些?

9.东晋南朝田庄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田庄主要生产者的地位如何?与

汉、唐及西方中世纪庄园经济比较,东晋南朝田庄有何异同?

10.什么是“寒人掌机要”?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何影响?

11.南朝门阀士族的衰落有哪些表现?衰落的内在与外在原因有哪些?

12.北朝考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

13.“六镇”反魏斗争是怎样爆发的?斗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局如何?对北方

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14.北齐在国力上优于北周,但最后是北齐失败,北周统一北方,其原因是什

么?试论述之。

15.魏晋南北朝处纷乱割据时期,其学术文化是停滞不前还是繁荣发展?你

持何看法?试举例加以论述。

16.名词解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九品中正、领兵复客制、山越、

高平陵之变、八王之乱、“徙附”、永嘉之乱、“五胡十六国”、坞壁、祖逖北伐、荆扬之争、北府兵、元嘉之治、侯景之乱、侨置郡县、土断、检籍、白徒与养女、宗主督护、九品混通法、僧祗户、佛图户、河阴之变、刘渊、石勒、苻坚、王猛、王导、谢安、刘裕、尔朱荣、高欢、北周武帝、清谈、法显、鸠摩罗什、《神灭论》、葛洪、寇谦之、建安风骨、阮籍、郭璞、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祖冲之、《水经注》、《齐民要术》。

(四)隋唐时期

1.略述隋朝政治经济改革的情况。

2.说明隋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及其意义。

3.分析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

4.“贞观之治”述论。

5.比较唐代均田制与前代均田制的异同。

6.说明唐朝宰相的演变。

7.说明唐朝科举制的内容及其演变。

8.怎样评价武则天?

9.“开元天宝盛世”是怎样出现的?

10.分析唐代府兵制废坏的原因及后果。

11.说明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12.分析唐后期藩镇割据的原因。说明藩镇割据的态势及其后果。

13.唐代宦官专权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危害如何?

14.略述唐后期朋党乱政的情况及其影响。

15.说明两税法施行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16.说明唐代均田制的破坏和地主田庄的发展。

17.简述黄巢起义概况,分析起义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8.简述唐朝与新罗、日本的文化交流情况。

19.名词解释:隋文帝、隋汤帝、高熲、窦建德、翟让、李密、杜伏威、杨玄感、

《开皇律》、大索貌阅、输籍法、流求大运河、李渊、唐太宗、魏敦、房玄龄、杜如晦、武则天、唐玄宗、姚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松赞干布、尺带珠丹、安禄山、史思明、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王叔文、第五琦、刘晏、杨炎、裴度、李宗闵、牛僧孺、裘甫、庞勋、黄巢、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政事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舍人、给事中、国子监、国子学、太学、四门学、进士、明经、《唐律疏议》、扩骑、节度使、安西四镇、河朔三镇、内枢密使、神策中尉、玄武门之变、开元之治、永贞革新、甘露之变、突厥、吐蕃、回纥、南诏、渤海国、唐蕃会盟碑、傅奕、吕才、初唐四杰、陈子昂、慧能、玄奘、禅宗、天台宗、当相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李商隐、杜牧、温庭筠、僧一行、刘知几、杜佑、李吉甫、樊绰、孙思邈、吴道子、颜真卿、鉴真、晁衡、安济桥、史馆、唐三彩、《唐新本草》、敦煌千佛洞、龙门石窟、秦王破阵、霓裳羽衣舞。

(五)辽宋夏金元时期

1.辽的国家制度的特点怎样?

2.试评周世宗的改革。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4.北宋阶级关系变化的特点。

5.简述宋代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6.宋代农民起义的特点。

7.北宋的官僚政治与范仲淹的改革。

8.评王安石变法。

9.略述女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0.什么是猛安谋克制。

11.岳飞的抗金活动及其评价。

12.宋金对峙下的战争与和议。

13.宋蒙(元)战争及其特点。

14.宋代理学的形成及其主要派别。

15.宋代史学和地理学的发展情况怎样?

16.宋词和元曲有哪些代表人物?

17.宋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怎样?

18.怎样评价成吉思汗?

19.元代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贡献。

20.试论元代的民族政策。

21.元代的宗教政策与宗教状况。

22.评忽必烈。

23.略述元朝的行政体制并分析其特点。

24.元末农民战争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5.如何正确看待宋辽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26.名词解释:五代十国、耶律阿保机、陈桥兵变、官职差遣、通判、主户与客

户、交子、澶渊之盟、方腊、宋江、头下军州、完颜阿骨打、猛安谋克、靖康之变、绍兴和议、庆元党禁、红袄军起义、文天祥、驱口、匠户、马可·波罗、、《资治通鉴》、《文献通考》、《通鉴纪事本末》、话本、郭守敬、钓鱼城之战、元昊。

(六)明清时期

1.简述明初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加强的具体措施?

2.明初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试评朱元璋。

4.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5.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历史意义。

6.略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

7.简述明朝时期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8.明末农民战争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9.满族是怎样兴起的?明与后金战争的经过怎样?

10.略述明代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11.名词解释:靖难之役、土木之变、厂卫、黄册、鱼鳞图册、里甲制度、一条

鞭法、奴尔干都司、八旗制度、萨尔浒之战、皇太极、戚继光、明代援朝战争、东林党、“三饷”、荥阳大会、王守仁、李卓吾、利玛窦、《永乐大典》、《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开工开物》、《徐霞客游记》。

12.试述清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3.清朝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行了哪些重大的斗争?

14.略述清朝(鸦片战争前)我国疆域的范围。

15.略述清朝前期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

16.试评康熙的政绩。

17.清朝资本主义的缓慢增长及其原因。

18.略述清朝的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

19.试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0.名词解释:李定国、郑成功、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绿营兵、多尔衮、

十三行、三藩之乱、改土归流、理藩院、更名田、摊丁之亩、内务府、川楚白莲教起义、天地会、《尼布楚条约》、戴震、乾嘉学派、《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红楼梦》。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历史学、世界历史双学位招生简章 一、培养要求、目标 历史学本科双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的史学素质教育,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学术训练,掌握一定的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结合今后各项工作的需要,运用历史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搜集、考订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和材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二、报名条件: 1、在校2004级和2005级本科生(专科起点本科 除外),没有不及格课程且全部课程的GPA绩 点在2.0以上,学有余力者; 2、每人只能选修一个辅修或者双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如有疑问,请咨询62757444) 总学分:38学分,其中:

修满15学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历史学、世界历史辅修 一、培养要求、目标 历史学本科辅修课程位的培养目标是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的史学素质教育,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素养的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较为系统的学术训练,掌握一定的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结合今后各项工作的需要,运用历史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搜集、考订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和材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二、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28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16或18学分 方案①中国古代史8学分 中国近代史4学分 中国现代史2学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学分 共16学分 方案②世界上古史3学分 世界中古史3学分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精编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精编 A、政治统治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 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 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 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 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 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 作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4)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答案:3、(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族诛”、“连坐”。(3)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 治的秦朝。(4)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 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场帝意扰不足,征求无已,兼征讨东西,穷兵犊武,百性不堪,遂致灭 亡,此皆肤目所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履舟。……为 人主,可不畏惧!”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太宗曰:“以铜为镜…;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代思想家李赞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 宗耳。不然,使遇好谈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谈也。” —《史纲评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 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对哪些方面比较重视? (4)材料四李蛰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你的依据是什么?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第二学期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历史展室!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从历史这面镜子中得到启示,找到答案,振兴中华,再现昔日的辉煌,延续华夏不败的文明。在过去几个月的学习中,相信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请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你的大朋友们展现出来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各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把答案填入答案卡内) 1、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3、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4、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 ①吐蕃②回鹘③突厥④靺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6、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金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7、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①春秋②战国③汉朝④唐朝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1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_含答案汇编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 含答案 、选择题 (本卷共有 3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 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 的发展。据此回答 1-4 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 A .原始社会后期 B .商朝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 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 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 .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 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 因而它长期的实行, 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 ( 《货殖列传》 ),说明秦汉 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 作的传记, 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 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 .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 A .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 .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 .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 .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 .修建防御工事 B .和亲与互市 C .进行战争 D .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 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 使当地文化丰 富多彩。据此回答 7-8 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 ,主要是由于 ( ) A .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C .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 ③井渠法 C .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 回答 5-6 题。 D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 B .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D .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大学中国古代史习题

中国古代史习题 [转帖 2007.05.08 12:30:17] 字号:大中小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 1、名词解释 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半坡遗址 2、简要回答 ①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②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 ③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 ④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 1、名词解释 人殉人牲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宗法制工商食官 国人暴动殷墟 2、简要回答 (1)“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 (2)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制度? 3、论述题 (1)论商周时期王权的发展。 (2)试论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3)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4)论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 1、名词解释 春秋五霸尊王攘夷战国七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都江堰郑国渠《诗经》《吕氏春秋》 2、简要回答 (1)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如何? (2)为什么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 (3)简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3、论述题 (1)论商鞅变法。 (2)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四章秦朝的统一、强盛与灭亡 1、名词解释: 万里长城驰道直道焚书坑儒 2、论述题: (1)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2)简述秦统一中国的经过。 (3)秦王朝是怎样巩固统一成果的? (4)秦末爆发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3、思考题:如何评价秦始皇? 第五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名词解释 楚汉战争文景之治崇儒更化五铢钱张骞丝绸之路 金缕玉衣素纱褝衣七国之乱昭君出塞 2、简要回答 (1)说说楚汉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 (4)简述汉代的丝绸之路。 (6)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结果如何? 3、论述题 (1)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2)论西汉时期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 第六章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名词解释 光武中兴班超党锢之祸五斗米道蔡伦张衡《汉书》 2、论述题: (1)、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有哪些特点? (2)、简述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 (3)、黄巾起义有何特点? 3、思考题: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是什么? 第七章魏、蜀、吴“三国鼎立” 1、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九品中正制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2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2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_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1.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①秦始皇;②郡县制;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唐太宗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促进了什么历史局面的形成? 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贞观之治;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3)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材料四: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4)材料四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的管理... (5)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者是谁?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②秦始皇(1分)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 (2)隋朝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选官依据发生了怎样变化?除选官之外,还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 ①科举制。(1分)②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变;凭才学做官;③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得1分) 材料三:1368年至1848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 1.血缘家族、血缘群体、血缘群婚: (1)血缘家族:旧石器时代,婚姻关系已经摆脱了原始的杂交状态,进入群婚的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父母和子女不得婚配,即“血缘婚”。由这样的婚姻关系结合成的社会组织叫做“血缘家族”。这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人类的社会组织也开始向母系氏族公社过渡。 (2)血缘群体:旧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组织处于原始群,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群体,叫做血缘群体。群体内过着群婚、乱婚生活,只知其母。 (3)血缘群婚:又称班辈婚、兄妹婚或等级婚。此种婚姻属于同一集团内部的同辈男女互为共夫共妻,异辈之间绝对禁止通婚。班辈婚严格禁止长辈与晚辈、祖先与子孙、父母与子女通婚,血缘群婚制的出现,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它为后来的母系氏族的族外群婚奠定了基础。 2.图腾崇拜:氏族的徽号。原始人相信各氏族与某种动植物或某种无生物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故将该自然物视为本氏族的祖先或保护神,而加以崇拜。氏族往往以它命名,成为本氏族的图腾,从而同其他氏族加以区别。图腾作为原始宗教,分为动物崇拜、生殖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具有加强和维系本氏族成员团结的作用。 3.禅让制:我国古代部落联盟时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领,必须通过一定民主形式,由众多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得到氏族成员的承认,才能确立。禅让制的基本原则是选贤举能。在从尧到舜、从舜到禹时期,禅让制至少表面上还发生作用。但是凭借强权、力图变禅让为世袭的企图和斗争愈演愈烈。 4.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晋南以及豫西这一地区,是属于夏文化的文化遗存。因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二里头遗址共有四层文化堆积,与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大致吻合,但目前人们对夏代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为人们了解夏代社会生活提供了最为直观的材料。 5. 少康中兴: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中兴”的时代。由于夏王太康荒淫无度,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使得后羿乘乱赶走了太康,成为夏的君主。太康的孙子相则开始着手恢复家业,夺回王位,失败后其子少康继承父业,终于在夏朝老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王位。少康即位之后,充分吸取了太康失国的教训,对内实行德政,对外积极改善与四周夷族的关系,夏王朝的国势逐渐强大,使得夏王朝的政权得以稳定。史称“少康中兴”。 6.伊尹放太甲:在商汤的孙子太甲即王位之后,头三年中暴虐昏乱,败坏朝政。于是开国元勋伊尹就将太甲流放到成汤的坟墓前反省悔过,在此期间由伊尹自己代行王政。后来,直到伊尹认为太甲真正改正了错误后,才派人将其迎回继续担任商的君主。 7.人殉人祭:人殉人祭就是用人殉葬及杀人祭祀。中国的人殉人祭,大约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是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愚昧无知和人格化的神灵崇拜的产物。人殉人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广泛流行,是在殷商奴隶制国家出现之后。人殉人祭在商代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数量较少;盘庚迁殷以后进入鼎盛时期,用人数量达到最高峰。在西汉时期正式得到废除。 8.牧野之战: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商,正月甲子日清晨,周师与诸

中国古代史习题集萃

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盘庚迁殷、董仲舒、行省、齐行叫歇 二,问答题 1,商鞅变法述评(20分) 2,论述郑成功收复台湾(20) 3,汉、唐、明宦官专政之比较(30) 三,史料分析(10) 五月,乙未,诏曰:“魏末丧乱,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朕甚愍之。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资治通鉴》卷177,隋文帝开皇十年) 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史试题科目代码:329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30分) 1、禅让 2、董仲舒 3、唐初八史 4、均贫富 5、四等民族 6、雅克萨之役 二、问答题: (共70分) 1、论曹操。 (20分) 2、明初集权述评。 (20分) 3、试对中国古代历次重大改革活动加以比较和评论。(30分) 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史试题科目代码:329t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30分) 1、胡服骑射 2、颜氏家训 3、贞观之治 4、牛李党争 5、大明律 6、改土归流 二、问答题共70分)。 1、西周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2 (30分) 2、论王莽。 (20分) 3、简述清前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20分) 南京大学95年中国古代史 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主要推行了哪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 3、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4、什么是牛李党争?他们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评析其优劣。 5、清朝在康、雍、乾时期为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进行过哪些重大斗争? 南京大学96年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任择5题,每题5分)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 李鸿宾 中央民族大学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分) A、仰韶文化中是以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B、仰韶文化中是以老者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C、仰韶文化是以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D、龙山文化是以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2东汉时期豪强势力突出,下列对豪强说法正确的是(D)。(1.0分) A、豪强势力主要来自于洛阳地区 B、豪强来源于小地主阶级 C、豪强来源于官僚世家D具有武装力量3东汉社会的民族问题主要体现为(C)。(1.0分) A匈奴问题和突厥问题B、突厥问题和西域问题C、匈奴问题和西域问题D、匈奴问题和鲜卑问题 4以下不属于北京猿人特点的是(A)。(1.0分) A、颧骨较低 B、脑容量相比现代人小 C、嘴部突出 D、眼睛比较深陷 5南朝的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是在公元(C)年。(1.0分) A、537年 B、547年 C、557年 D、527年 6学术界把商朝社会划分于(B)。(1.0分) A、后期氏族社会 B、奴隶社会 C、早期王朝社会 D、早期封建社会 7汉武帝时期,汉朝选拔人才的新途径是(C)。(1.0分) A、赀选制 B、任子制 C、郡首举孝廉 D、建立太学

8属于研究中国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代表是(B)。(1.0分) A、阳明学派 B、乾嘉学派 C、太谷学派 D、稷下学派 9假如你是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你不能做以下哪件事情。(C )(1.0分) A、蓄养家畜 B、种植农作物 C、学习甲骨文 D、烧制陶器 10( A)开始商鞅变法。(1.0分)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369年 C、公元前366年 D、公元前359年 11(B)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1.0分) A、中康 B、桀 C、相 D、启 12明朝以前的统治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1.0分) A、赋税问题 B、南北问题 C、对外交流问题 D、徭役问题 13西周实行的(D),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权力变化的空间。(1.0分) A、禅让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4汉初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这一政策是根据(D)的思想。(1.0分) A、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 B、儒家仁孝思想 C、纵横家纵横捭阖的思想 D、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 15到东汉时期,中朝官直接形成了一个(A)机构。(1.0分) A、尚书台 B、内阁 C、军机处 D、国子监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

1.(2010?)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清、城《吴虞文集?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涵,把他们理解的重 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涵。(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 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 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4 分)(2)在材料二中,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 分)归纳独秀反孔的理由。(2 分)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2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4 分)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 分) 2.唐代诗人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与此感叹有关的还有这样的历史场景:贞观初年唐太宗曾亲自去礼部贡院观看进士榜,见新中的进士从榜下鱼 贯而出,高兴地对侍臣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问题:(11 分) (1)诗中“长策”是指什么制度?(2 分) (2)这一“长策”除了使唐政府“赚得英雄”外,还有哪些作用? (3)这一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 材料:“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膂。”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3 分) 3.材料一:《剑桥中国汉史》称:在汉之前,帝国政府是试验性的,并且名声不佳;在 汉以后,它已被接受为组织人的正统的规形式。……帝制理想之被人们接受这一成就的 取得,部分地是由于汉王朝事业的成功,部分地是由于有意识提倡的各种新的政治观念,……汉代诸帝很快就从神意的角度寻求道德和智能上的根据以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 材料二:[图表二]: (1)材料一所言“汉之前试验性的帝国政府”是按照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建立的?(4 分)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原始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氏族的特点之一是() A.按贫富组成 B.按血缘关系组成 C.按性别组成 D.按非血缘关系组成 2. 在陕西发现的与北京人同属猿人时期的古人类是() A.郧县人 B.和县人 C.蓝田人 D.丁村人 3.半坡氏族的婚姻形式是() A.族外婚 B.族内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 4.下列文化中,以玉器而闻名的文化是() A.大汶口文化 B.仰韶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5. 原始社会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是在() A.母系氏族社会后期 B.父系氏族社会前期 C.父系氏族社会中期 D.父系氏族社会后期 6. 下述不属于原始宗教观念的是() A.上帝崇拜 B.祖先崇拜 C.图腾崇拜 D.自然崇拜 二、填空题 1. 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在湖北_____________县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距今约____________年。 2. 古史传说和文献记载中反映,在我国文明社会前夕,于东部、南部和中原地区分布着三大部落群,分别是东夷、苗蛮和_______________部落群。 3. 考古发现中,代表史前制陶业高峰的是发现于____________文化遗址中的“蛋壳黑陶”。 4. 马克思说,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 原始社会末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文献记载中被称为“四岳”的_____________。 6. 地处西安市东郊的_____________遗址是保存最完好的仰韶文化遗址。 7. 大约在距今_________左右,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众多氏族部落,先后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 三.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 1. 我国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遗址为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遗址。 2. 原始社会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是血缘家族。 四、名词解释 1. 禅让 2. 图腾崇拜 3. 族外婚 六.简答题 1. 略说原始社会组织演进过程中婚姻形态的变化过程。 2. 简述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各自的特点。 1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

1.唐宋时期主户和客户的含义有何变化? 2.科举制度的意义? 答:(1)科举制的创立冲破了士族门阀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出身的士人开辟了参政机会,不仅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而且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有利于边远地区的社会进步 (4)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权和任用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地主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揭开了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5)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3.王阳明的主要思想和精华有哪些? 答:(1)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哲学命题,认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是有心派生出来的 (2)提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命题,反对朱熹的知先行后的说法 (3)提出致良知的说教,作为道德修养的方法 (4)在治学方面强调独立思考,自求自得,反对盲从权威。 (5)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目的是消除人们的反抗动机 4.南方经济的发展纲目(十三章第三节) 答: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唐朝后期,安史之乱使北方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恢复和发展比较缓慢(2)北方长期战乱,迫使北方人口不断南迁,不仅为北方增加了众多劳动力,而且为南方带去大量技术和经济开发资金(3)江南从六朝以来就有了发展,社会安定,为发展经济提过有利条件。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水利事业发展,耕地面积扩大 (2)农业工具改进如曲辕犁的发明 (3)农业生产超过北方,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 (二)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的发展,质量和产量超过北方 (2)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经》的出现 (3)南方成为主要的造船业基地 (三)南方商业的发展 (1)出现众多商业城市,而且城市经济繁荣 (2)对外贸易获得很大发展 (3)城市和乡村中各种形式的定期集市出现 (4)许多城市出现夜市 (6)货币信用机构“柜坊”和货币兑换业务“飞钱”的出现 5.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 答:摊丁入亩:又称摊丁入地,即将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是雍正实行的赋税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亩",历代均以人丁、地亩作为双重征税标准,此举取消了自秦汉以来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简化了收税程序,削弱了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松弛了对人民的封建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和统治,不必为逃避逃亡,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作用。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Array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 裘卫诸器考核知识点:裘卫诸器,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78。 2. 二里头文化考核知识点:夏代社会经济状况,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34。 3. 《战国策》考核知识点:史学与文学艺术,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164。 4. 军功地主考核知识点:来源不同的两种地主,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182。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3小题,共30分)。 1. 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考核知识点:宗法制的完备,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63。 2.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新财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考核知识点:新财经政策,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205。 3. 简述东汉时期政府职能的调整。 考核知识点:东汉王朝的简历与政府职能的调整,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251。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2小题,共50分)。 1. 论述并分析北魏前期封建化进程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历史意义。 考核知识点:北魏前期的封建化,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358;北魏孝文帝改革, 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360。 2. 论述唐代均田制的内容与新特点。 考核知识点: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432。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 八王之乱考核知识点:贾后专政和八王之乱,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325。 2. 斡脱钱考核知识点:斡脱钱,参见《中国古代史(下)》P157。 3. 典签考核知识点:南朝中央集权的逐渐强化,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351。 4. 大索貌阅考核知识点: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406。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3小题,共30分)。 1.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与儒学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玄学的兴起及其影响;儒学传统地位的继续,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377。 2. 为什么明代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江南丝棉纺织业中产生? 考核知识点:封建社会机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萌芽,参见《中国古代史(下)》P220。 3. 简述东汉大地主田庄的特点。 考核知识点:豪强地主田庄,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264。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2小题,共50分)。 1. 论述北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考核知识点: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参见《中国古代史(下)》P18。 2. 试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考核知识点:王安石变法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参见《中国古代史(下)》P36。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 对偶婚考核知识点:图腾崇拜与对偶婚,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16。 2. 初税亩考核知识点:赋税制度的变化,参见《中国古代史(上)》P105。 3. 隆兴和议考核知识点:完颜亮南侵和“隆兴和议”,参见《中国古代史(下)》P71。 4. “靖难之役”考核知识点:“靖难之役”,参见《中国古代史(下)》P198。 1

中国历史知识复习考试题目

中国历史 1.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是() A.商 B.周 C. 汉 D. 唐 2.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是() A. 商朝与西周 B. 战国和秦朝 C. 秦朝和汉朝 D. 南北朝和唐朝 3.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鲁国公 D.蔡桓公 4“战国七雄”指() A.秦、齐、楚、赵、魏、燕、韩 B. 秦、齐、楚、赵、魏、晋、韩 C.秦、齐、楚、赵、魏、吴、韩 D. 秦、齐、楚、赵、魏、燕、宋 5.《史记》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吕不韦 D.孔丘 6.《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张良 D.韩信 7.创造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扁鹊 9.下列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是() A.民族 B.民权 C.民生 D.民主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2.雅典、开罗、罗马与中国古代的()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A. 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3.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 A. 1912年5月4日 B. 1918年5月4日 C. 1919年5月4日 D. 1921年5月4日 14.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是() A.刘家峡水电站 B.鲁布革水电站 C. 石龙坝水电站

D. 葛洲坝水电站 15、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最大? A.秦 B.汉 C.唐 D.元 16、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17、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 A.1949.10 B.1950.10 C.1951.10 D.1952.10 19、成语“卧薪尝胆”说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故事? A.夫差 B.勾践 C.伍子胥 D.孟尝君 20、司母戊鼎铸造于哪个朝代? A.夏 B.商 C.周 D.春秋 23、墨家的代表思想是? A.无为 B.中庸 C.兼爱、非攻 D.法治 24、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的哪一个诸侯国? A.赵 B.秦 C.楚 D.魏 26、和陈胜一起发起大泽乡起义的是?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3、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中华书局,2017年。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6、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7、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2014年5月。 8、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9、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10、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6月。 1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 12、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 13、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14、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月。 15、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9月。 16、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17、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