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学习目标】

1.知道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电磁波的传播.

【学习难点】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初步了解。

1、电磁波的产生条件是;

2、电磁波的传播介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二.课堂导学,主动参与。

活动1.电磁波是怎样产生。。

演示课本150页图21.2-2,探究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电磁波的产生的条件是:。

活动2.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演示151页: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看这个移动电话是否能够收到信号。

现象是;

说明了。

还举一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

2.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是和。

3.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和频率f 之间的关系是。

4.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

叫无线电波。

5.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52页的科学世界《微波炉》。

说出:(1)微波炉的工作原理;(2)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1、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3、电磁波的家族: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4、电磁波的波长λ、频率f和波速:

(1)波长:波长表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用λ表示,单位是m。

(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交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比赫兹(Hz)大的还有千赫(kHz)、兆赫(MHz)。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 (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用c表示,单位是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c,大小和光速一样,c=3×108m/s =3×105km/s)

【课堂训练,课外作业】

1.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来传递信号.这

1

《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设计1

课题名称: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课题第一课时,本学期第10课时)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任务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三、检测工具 课堂同步练习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些以前学习过的知识。 (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 声 你知道蝙蝠是瞎子吗? 那它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呢?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明确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预期效果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现场演示,或者播放课件辅助。 2.自主学习 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 3.展示交流 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任务二

第五章第二节光反射导学案B4.doc

白银四中物理第五章《光现象》 第二节《光的反射》导学案 班级第组姓名: 课型:新授课课时:共 3 课时备课人:张忠武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反射的类型; 2、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过程; 3、知道光的反射定律; 4、会画反射光路图。 二、学习过程: (一)、认知准备 1、______ _ 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和。发光的电灯、发光的镜子、点燃的蜡烛、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 _ 。属于自然光源的是,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2、光在 ___ ____中沿直线传播,用带_______的直线表示光线。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光传播 的路径和方向,物理上采用了什么方法? 3、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现象都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xK b1.C om (二)光的反射法线 1、光的反射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表N 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中的名词:如右图所示, M N 表示反射面;射向 反射面的光线AO叫光线;被反射面反射的光线 A i γ B OB叫光线; O 点叫入射点或反射点;过O 点又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直于反射面虚线ON叫;与的M N 夹角 i 叫;与的夹角γ O 叫。 讨论:法线的特点是,,。 (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E 板 F 板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光在发生反射时 2、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改变多次入射角,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对应的实验次数入射角 /o 反射角 / o 1 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填入表格中 2 分析表格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光在发生反射时 3 。 强调:改变多次入射角的目的是寻找光在反射时的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综合结论1、 2 可得到光的反射定律: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反射角入射角。 3、探究光路的可逆性 前面的实验中光线是沿AO的方向入射,沿 OB的方向反射。如果现在我们让光线沿 BO的方向 入 射,反射光线是否会沿OA的方向反射呢? 结论:在反射是光路是的。 讨论 1: 当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的,此时的入射角是度,反 射角是度。 http://www.xk https://www.360docs.net/doc/b89741001.html, 眼睛 讨论 2、如右图所示,一个小灯泡S 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S· 光线刚好射入了你的眼睛,由生活经验可知,你在镜子中看到了。 这就是平面镜成像,倒影也是一个道理。所以说平面镜成像和倒影都是 由于形成的。 练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光路图 强调:①画反射面背面的小斜线时要画的均匀、整齐。②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③每一条光线都必须有箭头,否则全图是错误的。④有些图中要标出对应的角度。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w W w.x K b 1 .c o M 1、概念: ( 1)、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 实验器材介绍:如右图所示,把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桌面上,镜面向上。再把一长方形的硬纸板对折,分为E 板和 F 板,接缝标为ON,E 板与镜子固定在一起且与 镜面垂直,这样 F 板就可以绕ON旋转。 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让一束光 (AO) 贴着 E 板射到 O点。前后转动 F 板,当 F 板转到与 E 板不在一个平面的时候, F 板上都没有反射光线,当时候, F 板上出现了反射光线。 O F 板转到与 E 板在一个平面的 光线仍然 _______ ,这种反射叫 ________;(如:平静的水面、抛 光的金属面、平面镜发生的反射)。因为反射光线只沿一个方向,镜面反射 所以观察者只有在有的区域才能看到这一束平行光。黑 板如果太光滑导致一部分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皮鞋擦得锃亮是 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记住:太阳光就是平行光) ( 2)、漫反射: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 漫反射 光线向着 _________,这种反射叫__________。因为反射光线沿各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1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课前导学】 1、电磁波的产生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磁波的传播______介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是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课本图21.2-2,探究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分析得出电磁波的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演示: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看这个移动电话是否能够收到信号。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常用单位是_____和______。 3、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和频率f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4、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无线电波。 5、阅读课本第152页的科学世界《微波炉》。 说出:(1)微波炉的工作原理;(2)使用注意事项。

《光的反射》导学案

《光的反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重难点: 1、重点: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难点: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一预习导学: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 引入新课: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二合作学习 (一)光的反射定律 1、认识一点、两角、三线 观看ppt,重点:法线 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 2、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 线和法线位置关系如何? 学生分组实验,把一个平面镜 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 板ENF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 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①.将F板与E板旋转到同一平面, 用激光笔发出一束沿E板AO方向 射入O点的光,观察在右侧F板 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甲) ②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观察在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如图乙)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补充,(观看ppt)得出结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实验(2)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如何? 教师演示实验(光具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表格

九年级物理下册 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会用c = f 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3.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 利用各种方法了解:什么是电磁波?列举生活中应用电磁波的例子。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一)电磁波的海洋 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收到几个节目,但是收音机、电视机和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并没有连着线,那它们是怎样收到声音和图像的呢? 演示活动:打开一台收音机,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验证电磁波的存在。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填一填: 1.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能够产生电磁波。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活动2:阅读课本完成,填一填: 2.电磁波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它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够或不能够)速度是 3.波长、波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其中是不变的。其中f的单位是,λ的单位是,c的单位是。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请仔细观察课本,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1.有时我们在打开日光灯的时候,正在广播的收音机会发出“咔咔”的响声,

这是为什么? 2.在物理课外小组活动中,张英杰同学亲自动手制作了一台极简单的收音机.后来在试听的过程中发现,这台收音机能同时听到许多电台,彼此相互干扰,无法正常收听.请你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三个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 1.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产生波;说话时的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 波;当导体中有的电流时,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就会激 起。 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来传递信号.这说明声波的传播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不需要”)。 3.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科研部队针对“SARS”的早期症状研制出一种红外线测温仪。与可见光一样,红外线是一种波,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约为10μm,频率约为赫兹。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信息的传递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新人教版 1、了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会用c = f 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3、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学习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学习难点: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自然奥秘的探索的兴趣。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活动2:阅读课本99页完成填一填: 2、电磁波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它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够或不能够)速度是 3、波长、波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其中是不变的。其中f的单位是,λ的单位是,c的单位是。合作探究: 1、有时我们在打开日光灯的时候,正在广播的收音机会发出“咔咔”的响声,这是为什么? 2、在物理课外小组活动中,张英杰同学亲自动手制作了一台极简单的收音机、后来在试听的过程中发现,这台收音机能同时听到许多电台,彼此相互干扰,无法正常收听、请你分析一下,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当堂训练: 1、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产生波;说话时的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波;当导体中有的电流时,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就会激起、 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来传递信号、这说明声波的传播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3、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科研部队针对“SARS”的早期症状研制出一种红外线测温仪。与可见光一样,红外线是一种波,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约为10μm,频率约为赫兹。 4、单位换算:(1) 103、8 KHZ= HZ= MHZ;(2) 0、725 MHZ= HZ= KHZ、 5、电磁波是个大家庭,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等信号传输的那一部分,叫做、是频率为千赫至千赫之间、 6、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传递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光的反射导学案.doc

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在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反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反射角、入射角等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2.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 题。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传播。 2.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的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叫做。 3.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o 【自主预习】 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和都在同一个平面 内,、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o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二、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谈一谈: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发光的物体? ②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学生实验:让手电筒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上,从墙上找到光斑,改变光射向平面镜的角度, 看看墙上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 猜想:以上现象遵循一个什么规律呢? 任务一.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学生自学课本65页的“实验探究”内容: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弄清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学生按照课本65页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并填好表格,归纳出结论。 实验中你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任务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学生实验:手电筒光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到墙上有光斑,若射到课桌上能在墙上找到光斑 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学:课本65页“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讨论: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吗? 知识应用:(1)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板为什么会“反光”导致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知识点 课后反思: ⑴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⑵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 (3).确认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四、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 ,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60° B. 30° C. 120° D. 150° (3)-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A.9/2 B. 9 C. 2 9 D. 0 (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十一章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会用c = f 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3、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学习重点】 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学习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引入】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 利用各种方法了解:什么是电磁波?列举生活中应用电磁波的例子。 【展示交流】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电磁波的海洋 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收到几个节目,但是收音机、电视机和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并没有连着线,那它们

是怎样收到声音和图像的呢? 演示活动:打开一台收音机,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填一填: 1、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能够产生电磁波。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活动2:阅读课本完成,填一填: 2、电磁波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它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够或不能够)速度是 3、波长、波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其中是不变的。其中f的单位是,λ的单位是,c的单位是。 【展示交流】 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互学探究】 仔细观察课本,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小组成员。 1、有时我们在打开日光灯的时候,正在广播的收音机会发出“咔咔”的响声,这是为什么?

2、在物理课外小组活动中,张英杰同学亲自动手制作了一台极简单的收音机.后来在试听的过程中发现,这台收音机能同时听到许多电台,彼此相互干扰,无法正常收听.请你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以上三个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课堂练习】 1.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产生波;说话时的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波;当导体中有的电流时,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就会激起. 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来传递信号.这说明声波的传播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3.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科研部队针对“SARS”的早期症状研制出一种红外线测温仪。与可见光一样,红外线是一种波,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约为10μm,频率约为赫兹。 4.单位换算:

光的反射导学案

芦台二中学校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4.2 光的反射课型:新授课 主备:审核: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 【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第73—7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学习目标: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一些生活现象,知道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②通过实验得出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并能解释有关问题。 ③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知道生活中哪些是漫反射,哪些是镜面反射,能用它 们解释有关现象。 ④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会画反射光路图。 难点:能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限时10分钟)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73—p76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 1. 如图所示,填写下列名称。 OB:;(3)i:;r:。

2.光射在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线仍然在原介质里传播,但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 象叫做。反射现象中,、和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反射角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0时,反射角为;改变 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它靠近法线,则反射角(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光射到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光射到 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将会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以上两种反射现象都(填:“遵循”或“不遵循)反射定律。 预习等级评价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有关光的反射的知识。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 :光的反射定律 1. 探究: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即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1)猜想与假设: A 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的大小_____(“等于”或“不等于”)入射角 B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____(“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C 入射光线和镜面垂直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 D 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将________。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导学案)-最新学习文档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本章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首先用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使同学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讲述电话的工作方式,使学生理解如何用电话把电流信息传递到远方,介绍现代通信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章共分4节: 1.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通过对电话结构和作用的介绍,让学生理解电话工作的原理;通过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对比学习,明确数字通信的优势. 2.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学生们已知道用小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发声体振动,空气中会产生声波.而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但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教材通过演示实验说明电磁波是如何产生和如何传播的,并给出了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 3.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和电视了,教材通过方框图的形式讲述了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大致工作原理和过程. 4.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通过介绍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为学生展示了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了解电话、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原理;②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③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④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⑤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大致工作过程;⑥常识性了解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⑦了解网络通信的发展过程和优点,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看视频、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学习有关现代通信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通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电磁波的传播;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了解现代通信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电磁波的产生;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和原理. 【课时建议】本章共4节,建议5.5课时.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课时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1课时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课时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5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更加深入地观察、认识电话话筒和听筒的作用. 2.分析归纳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磁波的存在,及电磁波的产生. 3.理论联系实际法:通过阅读等方法了解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原理.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课题现代顺风耳——电话课 新授课 第 1 页

4.2光的反射导学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4.2 光的反射 学习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之所以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5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培养科学态度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72-75,完成下列问题: 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 、 和 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 分居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合作探究: 任务一、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一点 入射点:图中的 点; 三线 入射光线 图中的光线 ; 法线 图中与镜面垂直的辅助线 ; 反射光线 图中的光线 ; 两角入射角 图中的 ; 反射角 图中的 ; (1)用激光笔沿硬板以600的入射角入射,找出反射光线,并读出反射角的大小 (2)用激光笔沿硬板以450的入射角入射,找出反射光线,并读出反射角的大小 (3)当入射角逐渐减小,观察反射角的变化。 (4)当入射角减小到0度时,找出反射光线,并说出反射角的大小 (5)将硬板沿法线向后折,硬板上还能找到反射光线吗?这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实验,完成下表: 总结:光的反射现象 ① 、 和 在同一个 ; ② 、 分居在 的两侧; ③ 等于 。 这就叫光的 。 跟踪练习:(1)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 ;若太阳光垂直射向湖面,则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并画出下列两图的光路图) 3.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_ 任务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光的反射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根据课本的提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特点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 后仍然平行。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 条件 反射面 。 反射面 。 实例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共同点 都遵循 。 看到本身不发光的讲桌。 当堂检测: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 __m/s.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对光发生了__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2.一束光线以 30°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__ __. 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 .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 .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ο 60 第二次 ο 45 第三次 ο0

《4.2光的反射》导学案『沪科版』

4.2光的反射(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八年级物理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设计实验能力。 3、了解平面镜和球面镜在生活中应用。 合作探究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平面镜(课前完成) 叫做平面镜,平面镜能成像。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二、再探新知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哪些规律? 猜想与假设: 回忆我们平时照镜子的情形,想一想,平面镜成的像和你相比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图中几位同学的讨论对你有启发吗? 思考讨论:课本所提供的实验器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写出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①为什么要选用两只完全一样的蜡烛? ②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③光屏的作用是什么?(阅读课本P56加油站回答) ④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请你利用玻璃板、支架、两只相同的蜡烛、火柴、纸、刻度尺和光屏等器材参照课本P56

比较第5列结论是 比较第2、3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第2、4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面镜的应用 阅读课本第57页第一、二自然段和图4-18 ,了解平面镜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光污染。 3、球面镜: 阅读课本P57 完成下列问题: 1、凹面镜: 对光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面镜: 对光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 1、赵帅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 处,镜中的像高1.5m ,当他向镜面前进1.5m 时,像距他 m ,像高 m 。 2、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 。小明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 m 处。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 ”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 ”字的实际朝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 4、如图所示,AB 是物体,A ′B ′是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请根 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 自我反思: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案+新人教版

《电磁波的海洋》 课题§21~2 电磁波的海洋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结论”的过程。由于物理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在课堂上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补充材料来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同时开展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进行学习。本节课对学生知识层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本节课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收音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但电磁波是什么?学生往往感到迷惑,它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这一节所讲的知识大部分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但学生又无法用视觉、触觉去认识,因此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实验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教材分析 本节为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思考。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虽然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工具较为熟悉,但对信息传递的技术却知之甚少,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磁波有初步了解,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铺垫,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相比之下,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教材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教学知识与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九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漂市一中钱少锋 大地二中张清泉 李度一中陈海思 上大附中何小龙 上信中学陈道锋 本章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首先用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使同学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讲述电话的工作方式,使学生理解如何用电话把电流信息传递到远方,介绍现代通信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章共分4节: 1.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通过对电话结构和作用的介绍,让学生理解电话工作的原理;通过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对比学习,明确数字通信的优势. 2.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学生们已知道用小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发声体振动,空气中会产生声波.而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但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教材通过演示实验说明电磁波是如何产生和如何传播的,并给出了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 3.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和电视了,教材通过方框图的形式讲述了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大致工作原理和过程. 4.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通过介绍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为学生展示了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了解电话、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原理;②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③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④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⑤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大致工作过程;⑥常识性了解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⑦了解网络通信的发展过程和优点,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看视频、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学习有关现代通信的知识,提高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与价观方面: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神,让学生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通过对电磁波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电话交换机的作;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电磁波的传播;广播、电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了解现代通信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电交换机的应用;电磁波的产生;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微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和原理. 【课时议】本章共4节,建议5.5课时.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课时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1课时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课时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5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实验察:通过实验更加深入地观察、认识电话话筒和听筒的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 第二节 光的反射2 导学案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光的反射定律; 2.知道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难点: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光的反射。 二、学生自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1.如图所示是光的反射光路图,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 NO 是.其中∠3是角,它和∠2的大小。 2. 太阳光与水平面成25°角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 度;若太阳光垂直射向湖面,则反射角是度,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 了度.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 ,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反射角是。(二)阅读教材P74-P75,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光路可逆?能否作图表示? 2.什么是镜面反射? 3.什么是漫反射? 4.了解有关“光污染”的现象。 (三)自学检测 1.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2.如右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

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反射;影院内各个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荧幕上的电影画面,是由于光在荧幕表面发生了 反射. 三、活动及感悟: 活动一 (一)演示光路的可逆性 用激光笔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在纸板上标记传播径迹。然后用激光笔逆着原来的反射 光线射入,标记其出射光线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其现象。 (板书光路图) (二)师生交流归纳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活动二 (一)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把一张图片投影在盖住平面镜的白布上,然后拉开白布露出平面镜,图片不见了? 学生思考并讨论其原因。(课件展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⑴利用光路讲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观察物体方向的特点。 ⑵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二)师生交流归纳: 镜面反射发生在光滑的物体表面;漫反射发生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 课堂小结: 通过认真学习,今天我学会了: 1.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问题;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 3.当一束平行光射到镜子、平静的水面等 表面时,其反射光线也是 的,这叫 反射;如果平行光射到书本、课桌等 表面时,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 ,这种反射叫 反射。 达标检测: 1.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 O A B 镜面反射 漫反射

九年级的上册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案.doc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备课是很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 2、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3、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养成主动学习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教学准备】 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抽气机、导线、电池、锉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事件概况: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一架马航波音777-200客机在起飞后2小时与苏邦空中交通管制台失去联系。机上共有239人,载有154名中国乘客。 空中客机怎么会与地面失去联系呢?空中客机靠什么与地面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利用世人都观注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们平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问题】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演示实验】体验感受电磁波的存在 在打开的收音机的附近,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根锉良好接触,正极连接一根导线,拿着导线头,让它们与锉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 问题:为什么旁边的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 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图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468米,发射广播和电视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