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终极版

物理性污染控制终极版

名词解释

1.噪声污染: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2.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流传到室内外空气中,其量超过环境本底值,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而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损害。

3.光污染:过量光辐射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4.热污染: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增热效应。

5.放射性废物:含放射性核素或被之污染,其浓度或比活度大于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会再被利用的废弃物。

填空:

1.物理环境分为天然物理环境、人工物理环境

2.热污染按污染对象分为:水体热污染、大气热污染。

3.光污染按波长可分为:可见光污染、红外线污染、紫外线污染。

4.点光源的基本技术参数:发光频率、光源寿命、光源颜色、光源启动性能。

5.放射性废物的特点:长期危害性、处理难度大、处理技术复杂。

6.理想的固体废物固化主要特性指标:低浸出率、高导热率、高耐辐射性、高生化稳定性和耐腐蚀性、高机械强度、高减容比。

7.眩光的影响因素:发光面亮度、背景亮度、发光面大小、房间尺寸、眼睛的适应能力、视看方向和位置。

8.引起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氟氯烃、臭氧。

9.大气热环境温度测量方法:干球温度法、湿球温度法、黑球温度法。

10.节能技术与设备包括:热泵、热管、隔热材料、空冷技术。

11.隔热材料按内部组织和构造分类:多孔纤维质材料、多孔质颗粒类材料、发泡类隔热材料。

12.环境污染从污染源上分为: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简答:

1.噪声污染的特点:

1)污染有无与主观意愿有关

2)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和全球性污染

3)噪声污染无残留污染物,不会积累

4)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5)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2.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

1)声波在吸声材料形成的筋络间的空隙内传

播时会引起筋络间的空气来回运动,而筋络是

静止不动的,筋络表面的空气受筋络的牵制使

得筋络间的空气运动速度时快时慢,空气的黏

滞性会产生相应的黏滞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

为热能

2)声波的传播过程实质上就是空气的压缩与

膨胀相互交替的过程,空气压缩时温度升高,

膨胀时温度降低,由于热传导作用,在空气与

筋络之间不断发生热交换,结果也会使声能转

化为热能。

论述: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影响

1.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1)城市下垫面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逐渐被人工地貌所取代,使城市下垫面的热力

学、动力学特征改变;

2)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

燃料过程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与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和颗

粒物,致使大气组成改变,降低了城市空气透

明度,使其吸收太阳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的能

力增强,造成大气逆辐射增强,加剧了温室效

应,从而强化了城市热岛效应

3)人为热的释放

人为热指人类活动以及生物新陈代谢所产生

的热量。工业生产、采暖制冷、家庭炉灶、机

动车辆和人群代谢等增加了许多额外的热量

收入,从而改变了城市地区的热量平衡,这是

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1)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区冬季缩短,霜雪减

少,有时甚至出现城外降雪城内雨的现象,从

而可以降低城区冬季采暖耗能,另一方面,热

岛效应导致夏季持续高温又会增加城市耗能。

2)城市热岛效应在夏季加剧城区高温天气,不

仅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还会引起中暑和死

亡人数的增加

3)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引起暴雨、飓风和云雾等

异常天气现象,即所谓的“雨岛效应”、“雾

岛效应”和“城市风”

4)城市热岛效应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水灾

5)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气候、物候失常。

热污染的成因及说明

向环境释放热量,能源未能有效利用,余热排

人环境后直接引起环境温度升高根据热力学

原理,转化成有用功的能量最终也会转化成

热,而传入大气。

C02含量剧增,CO2是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

颗粒物大量增加,大气中颗粒物可对太阳辐射

起反射作用,也有对地表长波辐射的吸收作

用,对环境温度的升降效果主要取决于颗粒物

的粒度、成分、停留高度、下部云层和地表的

反射率等多种因索。

对流层水蒸气增多,在对流层上部亚声速喷气

式飞机飞行排出的大量水蒸气积聚可存留1~

3年,并形成卷云,白天吸收地面辐射,抑制

热量向太空扩散;夜晚又会向外辐射能量,使

环境温度升高

平流层臭氧减少,平流层的臭氧可以过滤掉大

部分紫外线,现代工业向大气中释放的大量氟

氯烃(CFCs)和含溴卤化烃哈龙(Halon)是造成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植被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增强地表的蒸发强

度,提高其反射率,降低植物吸收CO2和太阳

辐射的能力,减弱了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下垫面改变,城市化发展导致大面积钢筋混凝

土构筑物取代了田野和土地等自然下垫面,地

表的反射率和蓄热能力,以及地表和大气之间

的换热过程改变,破坏环境热平衡。

海洋面受热性质改变,石油泄露可显形改变海

面的受热性质,冰面或水面被石油覆盖,使其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能力增加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物理环境的声、光、热、电等是人类必须的,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含量过高或过低时才造成污染。物理性污染和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两个特点:第一,物理性污染是局部性的,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较少见;第二,物理性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的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除以后,物理性污染也即消失。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不仅能用来测量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能用于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物理环境。 1、噪声污染控制 声音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人类正是依赖于声音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才能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才能传播知识和文明,才能听到广播,欣赏优雅的音乐和悦耳的歌曲,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利用声音在工业、农业、医学、军事、气象、探矿等领域为人类造福,由于声音的应用如此重要,人们无法设想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怎样。但是,有些声音并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它们损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干扰人们的交谈和休息。例如,机器运转时的声音、喇叭的声音以及各种敲打物件时所发出的声音则不但不需要并且会引起烦躁与厌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但对于需要睡觉的人来说则是一种干扰,是不需要的声音。 如何判断—个声音是否为噪声,从物理学观点来说,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的声振动称为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判断一个声音是否为噪声,要根据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等因素确定。所以,噪声不能完全根据声音的物理特性来定义。一般认为,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超过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能容许的程度,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的特点是局限性和没有后效,噪声污染是物理污染,它在环境中只是造成空气物理性质的暂时变化,噪声源停止发声后,污染立刻消失,不留任何残余污染物质。 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保障人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良好的声环境质量将成为投资环境必不可少的。 1.1噪音危害 (1)听力损伤 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最直接的是听力损害,对听觉的影响,是以人耳暴露在噪声环境前后的听觉灵敏度来衡量的,这种变化称为听力损失,即指人耳在各频率的听阀升移,简称阀移,以声压级分贝为单位。如果人们长期在强烈的噪声环境下工作,日积月累,内耳器官不断受噪声刺激,恢复暴露前的听阀,便可发生器管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听阀偏移.这就是噪声性耳聋。 (2)噪声对睡眠的干扰 睡眠是人们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下睡眠.它能使人的大脑得到休息,从而消除疲分和恢复体力。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强烈的噪声甚至使人无法人睡,心烦意乱。 (3)噪声对交谈、通讯、思考的干扰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套: 1.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为局部性和无后效性。 2.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频率、波长和声速。 3.具有相同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和固定相位差的声波称为相干波。 4.吸声控制能使室内噪声降低约3-5 dB(A),使噪声严重的车间降噪6-10 dB(A)。 5.室内声场按声场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声源直接到达听者的直达声场,是自由声场;另一部分是经过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的混响声场。 6.孔隙对隔声的影响,与隔声墙板的厚度有关,墙板越厚,孔隙对隔声性能的影响越小。 7.一个有源控制系统包括两个部分:控制器和电声部分。 8.振动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振源和人为振源。 9.当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就会发生共振。 10.一般在坚硬的基础上存在表面层时,瑞利波的速度受到频率的影响,那么这种现象称为频散。 11.以场源为零点或中心,在1/6波长范围之内的区域称为近区场。 12.电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振幅相等,而相位相差90°或270°时为圆极化波。 13.埋置接地铜板分为竖立埋、横立埋和平埋三种。 14.电离辐射对人体辐射的生物效应可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15.放射性寿命长短的区分按半衰期30年为限。 16.光环境包括室内光环境和室外光环境。

17.放射性废气中主要的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碘同位素采用活性炭吸附器进行处理。 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第二套: 1.列声波始终以相反相位到达,两列相干波声波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干涉现象;驻波是其特例。 2.当声场处于稳态时,若生源停止发声,室内声能密度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的过程称为混响过程。 3.在声源与接收点之间设置挡板,阻断_直达声_的传播,这样的结构叫隔声屏或声屏障。 4.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这两种系统的控制器分别由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组成。 5.道路交通振动源主要是铁路振源和公路振源。 6.公害振动发生的主频率范围大约为1-100 HZ。 7.电磁场源可以分为自然电磁场源和人工电磁场源。 8.若通过导体的是直流电,相应产生的磁场是恒定的,若通过导体的是交流电,则产生的磁场是变化的。 9.电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相位相同或相反时为直线极化波。 10.滤波器是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组成的一种网络器件。 11.放射性活度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原子核所发生的核转变数。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 物理环境:物质能量交换与转化的过程,分为天然和人工的 环境物理:研究物理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环境声学,振动学,电磁学。放射学,热学,光学等)、 噪声: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声音。频谱: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分为线状谱、连续谱、复合谱 平面声波:波阵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球面声波:点声源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辐射声波时,声波向各个方向传播的速度相同,形成以声源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球面, A 计权声级:为使声音客观量度和人耳主观感觉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频率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在叠加计算后得到噪声总的声压级。 等效连续A 声级:在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声的A 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 声级来表示该时间段内噪声的声级。 吸声: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来降低室内噪声。吸声量S A α= 多孔吸声材料:无机纤维材料、有机纤维材料、泡沫材料、颗粒状吸声材料 隔声:由于声能被反射和吸收,穿透障碍物传出来的声能总是或多或少地小于入射声波的能量,这种由屏障物引起的声能降低的现象 吻合效应:声波入射会引起墙板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恰好等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长,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会导致向墙板另一侧辐射声波,此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这种现象为“吻合效应”。 质量定律:单层墙的隔声量与其单位面积的质量的对数成正比;声波频率越高,隔声量越高。公式是 消声器:是让气流通过使噪声衰减的装置,安装在气流通过的管道中或进排气口上,有效地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消声器的评价量:插入损失,传递损失,减噪量 插入损失:系统中插入消声器前在系统外某定点测得的声压级与插入消声器后测得的声压级之差。 传递损失:消声器进口端入射声的声功率级与出口端透射声的声功率级之差 减噪量:消声器进口端平均声压级与出口端平均声压级之差 高频失效:对于一定截面积的气流通道,当入射声波的频率高至一点限度时,犹豫方向性很强而形成“光束状”传播,很少接触贴附的吸声材料,消声量明显下降的现象 声源的指向性:大多数生源不是点声源,也不是面生源,声源向周围辐射的声能也不均等,有些地方强,有些地方弱的这种生源。与频率成正比。常用指向性因数和指向性指数来表示。指向性因数Q 定义为声场中某点的声强,与同一声功率声源在相同距离同心球辐射面上的平均声强之比。 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轻则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降低机器及仪表的精度;重则危害人体健康、引起机械设备及土木结构的破坏。 振动:任一个物理量在某一定值附近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 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电磁环境:某个存在电辐射的空间范围。 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泄露的电磁能量传播到室内外空间,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或超过仪器设备所容许的限度,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热污染:即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进而又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得一种增温效应。电磁污染按场源可分为自然电磁污染和人工电磁污染。 自由声场:由声源直接到达听者的直达声场 混响声场:经过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 扩散声场:房间内声能密度处处相等,且在任一受声点上,声波在各个传播方向做无规律分布的声场 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指因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电离辐射超过放射环境标准时,产生放射性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现象,主要指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人工放射性污染。 光污染:当环境中光照射(辐射)过强,或色彩不合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声能密度(D ):单位体积介质所含声波能量 声强(I):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 声功率(W):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W=IS ,I=Dc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库带答案)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第学期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卷(A) 适用班级:考试日期时间: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物理物理性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觉并不正比于强度的绝对值,而更接近正比于其____________。 3.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可能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也可能是由____________形成。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____________。 5.城市环境噪声按噪声源的特点分类,可分为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6.根据振动的性质及其传播的途径,振动的控制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别:减少振动源的扰动、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7.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声源简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8.在声学实验中,有两种特殊的实验室,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甲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0dB,夜间为50dB;乙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4dB,夜间为45dB,()的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更大。 A甲地区B乙地区C甲地区=乙地区D无法比较 2. 大多数实际声源的噪声是()。 A宽频噪声B纯音C窄频噪声D无法测定 3. 如果在房间的内壁饰以吸声材料或安装吸声结构,或在房间悬挂一些空间吸声体,吸收掉一部分(),则室内 的噪声就会降低。 A直达声B混响声C宽频声D低频声 4.下列不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是()。 A电热毯B热导效应C跑步机D闪电 5.厚度和密度影响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随着厚度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显著()。 A增加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 6. 人们简单地用“响”与“不响”来描述声波的强度,但这一描述与声波的强度又不完全等同,人耳对声波的响度感觉 还与声波的()有关。 A平面波B球面波C频率D频谱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答:噪声是声的一种,是妨碍人们正常活动的声音;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 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 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3.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试求出500 Hz、5000 Hz、10000 Hz的声 波波长。 解: 4. 声压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声压级提高多少分贝? 解: 5.一声源放在刚性面上,若该声源向空间均匀辐射半球面波,计算该声源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 6.在一台机器半球辐射面上的5个测点,测得声压级如下表所示。计算第5测

点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 0.18.58.78.68.48.91110lg(10)10lg (1010101010)86.6()51 0.110 220.10.10.1(8986.6)01010 1.7420.1 1020 10lg 10lg1.74 2.4 L n pi L dB p n i L p L L I p p p p Q I L p p p DI Q θθ==++++=∑=--=========. 7.已知某声源均匀辐射球面波,在距声源4m 处测得有效声压为2Pa ,空气密度 1.23/kg m 。。使计算测点处的声强、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和声功率。 解:2222,,,000 ,0p p D V e e I Dc D W IS W S p u S p cu S e e e c c S t p u e u u e e c ρρρ=======?== 8.在半自由声场空间中离点声源2 m 处测得声压的平均值为88 dB ,(1)求其声功率级和声功率;(2)求距声源5m 处的声压级。

物理性污染控制试题

物理性污染控制试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填空题 1. 物理物理性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觉并不正比于强度的绝对值,而更接近正比于其 ____________。 3. 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可能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也可能是由____________形成。 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____________。 5. 城市环境噪声按噪声源的特点分类,可分为四大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6. 根据振动的性质及其传播的途径,振动的控制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别:减少振动源的扰动、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7.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声源简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三种。 8.在声学实验中,有两种特殊的实验室,分别为、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选择题 1.甲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0dB,夜间为50dB;乙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4dB,夜间为45 dB,()的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更大。 A甲地区 B乙地区 C甲地区=乙地区 D无法比较 2. 2、大多数实际声源的噪声是()。 A宽频噪声 B纯音 C窄频噪声 D无法测定 3. 如果在房间的内壁饰以吸声材料或安装吸声结构,或在房间悬挂一些空间吸声体,吸收掉一部分(),则室内的噪声就会降低。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物理性污染控制》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姓名: *** 学号:1013**** 日期:2015/4/30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课程设计计算书 (4) 1、课程目的 (4) 2、设计任务 (4) 3、吸声降噪的设计原则 (4) 4、计算步骤 (5) 5、参考文献 (9)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吸声降噪设计 某工厂空压机房设有2台空压机,距噪声源2m,测得的各频带声压级如表1所示。现欲采用吸声处理使机房噪声降到90dB(A),选用NR8θ评价曲线,请选择吸声材料的品种和规格,以及材料的使用面积。 表1 各频带声压级 二、工程名称: 空压机房降噪设计 三、房间尺寸 10m(长)×6m(宽)×4m(高),容积V=240m3,内表面积S=248m2,内表面积为混凝土面。 四、噪声源位置: 地面中央,Q=2

五、要求: 按NR8θ设计。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课程目的 《物理性污染控制》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总结学生学习成果、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术训练的继续、深化和发展。为促进学生掌握噪声治理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具备噪声治理工程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利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在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开设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噪声治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二、设计任务:吸声降噪设计 三、吸声降噪的设计原则: (1)先对声源进行隔声、消声等处理,如改进设备、加隔声罩、消声器或建隔声墙、隔声间等。 (2)当房间内平均吸声系数很小时,采取吸声处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单独的风机房、泵房、控制室等房间面积较小,所需降噪量较高,宜对天花板、墙面同时作吸声处理;车间面积较大,宜采用空间吸声体、平顶吸声处理;声源集中在局部区域时,宜采用局部吸声处理,同时

物理性污染控制各章节习题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 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 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3.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试求出500 Hz 、5000 Hz 、10000 Hz 的声波波长。 解: , c=340m/s, 3400.6815003400.06825000 3400.0034310000 c f m m m λλλλ======= 4. 声压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声压级提高多少分贝? 解: 2'20lg , 20lg 20lg 20lg 200 0'20lg 26()p p p e e e L L p p p p p L L L dB p p p ===+?=-== 5.一声源放在刚性面上,若该声源向空间均匀辐射半球面波,计算该声源的指向性指数 和指向性因数。 解: 22S 4==2 DI=10lg 10lg 2 3.01W S 2S W S I r Q Q I r θππ=====半全,半全 6.在一台机器半球辐射面上的5个测点,测得声压级如下表所示。计算第5测点的指向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空压机房降噪设计 院系:动力工程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7 年12 月30日

目录 1 绪论 1.1 噪声简介与来源 1.2 噪声的危害 2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3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3.1设计任务及内容 3.2设计依据 3.3 设计原则 3.4设计说明 4 课程设计正文 4.1 设计资料 4.2 房间面积计算 4.3 设计计算步骤 4.4 吸声材料的选择及计算 4.5 降噪量验算

4.6 降噪设备结构图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1 绪论 1.1 噪声简介及来源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弹性介质中进行传播的一种物理现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声音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声音是帮助人们沟通信息的重要媒介。因为有了声音,人们才能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工作,展开一切社会活动。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声音却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休息,甚至危机人们的健康。比如震耳欲聋的大型鼓风机噪声,尖叫刺耳的电锯声,以及高压排气放空噪声等,则使人心烦意乱,损害听力,并能诱发出多种疾病。又比如,尽管是悦耳动听的乐声,但对于要入睡的人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干扰,是不需要的声音。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一个人对同一种声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往往会产生不同,比如,在心情舒畅或休息时,人们喜欢收听音乐;而当心绪烦躁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时,往往会主动去关闭各种音响设备。因此,从生理学家认为,凡是对人体有害的和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统统成为噪声。物理学家认为,噪声是杂乱无章、难听而不协调、人们不需要、令人厌烦的声音的组合。 噪声按照来源可分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P-102 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P-103 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P-103 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网上搜索的) 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题..资料讲解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 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 答: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3、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 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控制 1、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 答:当声波入射到多孔的吸声材料表面,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另一部分声波透入多孔材料衍射到内部的孔隙,激起孔内空气与筋络振动,由于空气分子间的粘滞阻力及空气与筋络间的摩擦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2、影响材料吸声的因素有哪些? 答:a. 材料厚度的影响,厚度增加,提高低频声的吸收效果;对高频音影响不大。b. 材料的密度或孔隙率。c. 材料中空腔的影响。d. 护面层的影响。e. 温度、湿度的影响。 3、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亥姆霍兹共振原理)当共振吸声结构的固有频率与入射声波的频率一致时,产生共振,将部分振动转化为热能,达到吸声效果。 4、隔声的概念 答:由于声能被反射和吸收,穿透障碍物传出来的声能总是或多或少地小于入射声波的能量,这种由屏障物引起的声能降低的现象称为隔声。 5、隔声结构的类型:隔声墙、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障。 6、吻合效应:声波入射会引起墙板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恰好等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长,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会导致向墙板另一侧辐射声波,此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吻合效应”。 7、质量定律 答:质量定律物理意义:单层墙的隔声量与其单位面积的质量的对数成正比;声波频率越高,隔声量越高。 8、消声器:是让气流通过使噪声衰减的装置,安装在气流通过的管道中或进排气口上,有效地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 9、单层匀质隔声墙的隔声频率特征 答: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与入射声波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根据隔声量与入射声波频率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分为3个区: 第I区:刚度和阻尼控制区:刚度控制区的频率范围从零直到墙体的第一共振频率为止,此区域内,墙板的隔声量与墙板刚度和声波频率的比值成正比,墙板的隔声量随着入射声波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 复习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绪论 1.物理性污染特点: 1.能量的污染 2.普遍为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和全球性较少见 3.无残余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失,污染也就消失 4.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电磁场在环境永远存在,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环境中含量过高或过低才造成污染或者异常。 2.环境污染:1.化学性污染 2.生物性污染 3.物理性污染(注:前两个属于物质污染,最后一个属于能量污染)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一)概述 1.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观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地组合 心理学观点: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2.噪声的特点:.1.局部性 2.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 3.噪声源停止,污染消失 4.能量小,利用价值不大 3.噪声控制的途径: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1.降噪材料 2.改进设备结构 3.改善传 动装置4.改革工艺生产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最常用):1.闹静分离2.利用声源指向性降低噪 声3.利用地形4.绿化 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最无奈):隔声岗亭、耳塞等 (二)声学基础 1.声波的组成:空气介质中中声波为纵波,固体液体介质中声波既有横波也有 纵波 2.声波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声速(空气中为340m/s 且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波动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 2.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 3.物态方程(绝热压缩定律) 4.名词解释: 频程:把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段落,称为频程 波阵面: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 平面声波:波阵面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平面声波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总结

一、噪声 1. 噪声污染防治研究内容: (1)噪声定义 (2)噪声污染特点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控制的措施 2.声波的基础知识 (1)声音的传播过程 (2)声波产生条件 (3)瞬时声压、峰值声压、二者关系 (4)声压的听阈和痛阈 (5)描述声波基本物理量:频率、周期、波长,换算关系 (6)声速的特性 (7)频程、频谱的划分、中心频率值、带宽 (8)声波的分类: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声压随传播距离的变化特点(9)声阻抗率及决定因素 (10)声能密度、声强、声功率定义 (11)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公式及相互转换 3. 噪声的特性和计算 (1)声场:自由声场、半自由声场、扩散声场 (2)声波的叠加:噪声的瞬时声压叠加,有效声压叠加;声压级的相加与相减的计算(3)声波的反射、折射定律,发生折射的原因,折射案例的分析 (4)声波的衍射规律 (5)噪声在声波中的衰减方式:扩散衰减、空气吸收衰减、地面吸收衰减、声屏障衰减、气象条件,噪声衰减计算 4.噪声的标准与测量方法 (1)噪声的主要标准 (2)噪声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 (3)车间噪声等效A声级的计算 4. 噪声评价

(1)响度级、响度的概念,换算关系 (2)等响曲线的含义 (3)斯蒂文斯响度含义 (4)连续等效A声级的作用,计算方法 (5)昼夜等效声级L dn计算方法 (6)噪声评价数曲线NR与声压级的换算 5.吸声 (1)噪声控制基本原理与途径 (2)噪声源分类 (3)吸声定义 (3)吸声系数影响因素、吸声量计算 (4)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吸声降噪频率范围 (5)吸声材料的共同构造特征 (6)吸声特性的影响因素 (7)吸声结构的种类 (8)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组成及吸声原理,改善吸声方法 (9)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原理,改善方法 (10)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原理,改善方法 (11)室内声场组成 (12)声源的指向性因素Q值 (13)直达声、反射声的声压级,室内总声压级,混响半径 (14)混响时间计算:赛宾公式,通过混响时间确定吸声降噪量的计算6.消声 (1)消声器定义及适用范围 (2)消声器分类 (3)消声器的评价依据 (4)消声器的声学性能评价量 (5)阻性消声器消声原理、消声降噪频率范围 (6)单通道直管式消声器消声衰减量计算 (7)高频失效的原因及验算

物理性污染控制 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物理性污染特点: 1.能量的污染 2.普遍为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和全球性较少见 3.无残余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失,污染也就消失 4.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电磁场在环境永远存在,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环境中含量过高或过低才造成污染或者异常。 2.环境污染:1.化学性污染2.生物性污染 3.物理性污染(注:前两个属于物质污染,最后一个属于能量污染)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一)概述 1.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观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地组合 心理学观点: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2.噪声的特点:.1.局部性 2.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 3.噪声源停止,污染消失 4.能量小,利用价值不大 3.噪声控制的途径: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1.降噪材料 2.改进设备结构 3.改善传动装置 4.改 革工艺生产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最常用):1.闹静分离2.利用声源指向性降低噪声 3.利用地 形4.绿化 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最无奈):隔声岗亭、耳塞等 (二)声学基础 1.声波的组成:空气介质中中声波为纵波,固体液体介质中声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2.声波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声速(空气中为340m/s 且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波动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 2.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 3.物态方程(绝热压缩定律) 4.名词解释: 频程:把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段落,称为频程 波阵面: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 平面声波:波阵面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平面声波 声压:局部空气产生压缩或者膨胀,在压缩的地方压强增大,在膨胀的地方压强减小,

物理性污染控制试题

填空题 1. 物理物理性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觉并不正比于强度的绝对值,而更接近正比于其____________。 3. 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可能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也可能是由 ____________形成。 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____________。 5. 城市环境噪声按噪声源的特点分类,可分为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 根据振动的性质及其传播的途径,振动的控制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别:减少振动 源的扰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声源简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8.在声学实验中,有两种特殊的实验室,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选择题 1.甲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0dB,夜间为50dB;乙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4dB,夜间为45 dB,()的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更大。 A甲地区B乙地区C甲地区=乙地区D无法比较2. 2、大多数实际声源的噪声是()。 A宽频噪声B纯音C窄频噪声D无法测定3. 如果在房间的内壁饰以吸声材料或安装吸声结构,或在房间悬挂一些空间吸声体,吸收 掉一部分(),则室内的噪声就会降低。 A直达声B混响声C宽频声D低频声 4. 下列不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是()。 A电热毯B热导效应C跑步机D闪电 5. 厚度和密度影响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随着厚度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显著()。A增加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 6. 人们简单地用“响”与“不响”来描述声波的强度,但这一描述与声波的强度又不 完全等同,人耳对声波的响度感觉还与声波的()有关。 A平面波B球面波C频率D频谱

物理性污染控制各章节习题答案(全)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一章略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 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 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3.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试求出500 Hz 、5000 Hz 、10000 Hz 的声波波长。 解: , c=340m/s, 3400.6815003400.06825000 3400.0034310000 c f m m m λλλλ======= 4. 声压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声压级提高多少分贝? 解:

2'20lg , 20lg 20lg 20lg 200 0'20lg 26()p p p e e e L L p p p p p L L L dB p p p ===+?=-== 5.一声源放在刚性面上,若该声源向空间均匀辐射半球面波,计算该声源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 22S 4==2 DI=10lg 10lg 2 3.01W S 2S W S I r Q Q I r θππ=====半全,半全 6.在一台机器半球辐射面上的5个测点,测得声压级如下表所示。计算第5测点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 0.18.58.78.68.48.91110lg(10)10lg (1010101010)86.6() 5 1 0.110 220.10.10.1(8986.6)01010 1.7420.11020 10lg 10lg1.74 2.4 L n pi L dB p n i L p L L I p p p p I L p p p DI Q θθθ==++++=∑=--=========. 7.已知某声源均匀辐射球面波,在距声源4m 处测得有效声压为2Pa ,空气密度1.23/kg m 。。使计算测点处的声强、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和声功率。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1.声特性阻抗,也称为声阻抗率,在声场中某位置的声压与该位置质点振动的速率之比。 关系:声阻抗率与声波频率、幅值等无关,仅与介质密度和声速有关,是介质固有的一个常数。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媒质的有效界面时,两种介质的声阻抗率将决定声波反射和透射的强度。 2.声压级为该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 0lg 20p p L e p =,p e ---有效声压,Pa ;p 0---基准声压,2×105-Pa 在几个噪声源同时存在的情况下: 声压级相加:L p =∑=n i L pi 11.010 lg 10 L p =L p ?+10lg n 声压级相减:L PS =10lg []pB p L L 1.01.010-10 3.若1122c c ρρ》,在介质I 中声波发生全反射,并且反射声波与入射声波相位相同、频率相同,形成驻波,界面处形成声压波腹,质点速度为0。图在书本的24页 反射定律:反射线与入射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且分别位于界面法线的两侧,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折射定理:折射线与入射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中的声速之比。 4.响度是用来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定义1000Hz 纯音声压级为40dB 时的响度为1sone 。 响度级表示响度值随声压级和频率的变化关系。 5.等响曲线是鲁滨逊和达逊通过对大量人群的反复测试,统计所得的响度级与声压级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人耳反映的特性,人耳对低频声不敏感,对高频声敏感。 6.A 声级又叫A 计权声级,能较好地反映人耳对噪声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觉。 7.等效连续A 声级: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噪声的A 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 声级来表示该时段内噪声的声级。计算公式在书上35页 8.统计声权:也为累积百分声级,为了描述噪声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在噪声评价中采用累积概率来表示。 9.NR 曲线考虑了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对人的干扰更大,可弥补A 声级反映频率特性的不足。(上课讲的例题) 10.吸声系数α:为材料吸收的声能(E a )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E i )之比。

中北大学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试题1 (4)

四号题 一、填空题(10分) 1.减振的一般方法有弹性减振、阻尼减振、冲击减振 2.等响曲线:达到同样响度级时频率与声压级的关系曲线。 3.环境中的放射性的来源分为天然放射源,人工放射源。 4.放射性废物在废气中存在的形态:放射性废气,放射性气溶胶,放射性粉尘。 5.光污染的分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 6.可见光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是眩光污染。 7.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包括眩光污染,非热效应,累积效应。 8.电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振幅相位都不相等时为椭圆极化波 9.消声器的种类很多,按其消声机理和结构大致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扩散消声器等五大类。 二、名词解释(15分) 1、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噪声、光、热、电磁等。这些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忍耐限度。 2、弛豫吸收:指空气分子转动或振动时存在固有频率,当声波的频率接近这些频率时要发生能量交换。并有能量的交换的滞后现象。 3、有源噪声控制(ANC)技术:在指定区域内人为地产生一个次级声信号,通过次级声源产生与初始声源的声波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声波辐射,二者相互抵消,达到降噪的目的。 4、等效连续A声级: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噪声的A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得A声级来表示该时段的噪声的声级。 5、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泄露的电磁能量传播到室内外空间,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或超过仪器设备所容许的限度,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四.简答题(15分) 1、环境物理性污染的特点? (1)没有形状,没有实体,无色无味,又称无形污染; (2)环境中永远存在,并且无处不在;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声波的折射原理 声功率级与声压级的计算式 声压级随距离衰减的计算 声级【分贝】的相加计算 等效连续A 声级的计算 昼夜等效声级计算 声功率测量方法

声级计的校准方法 (1)将被校仪器接通电源,频率计权放在“线性”档或“C”档。 (2)将被校准仪器的传声器塞入耦合腔开口。 (3)按下声级校准器的按键开关,调节被测仪器的灵敏度,使指示值与声级校准器产生的声压级相同。如不同,用小起子调声级计的标准电位器 室内噪声的评价量有哪些? 响度、响度级、等响曲线、等效连续A声级、斯蒂文斯响度、计权A声级 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三方面】 改善噪声源以减少噪声的输出; 改变或控制传播路径和环境以减小到达听众的噪声级; 给接受者个人提供防护用具。 噪声从发生机理分为哪几类 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 单层隔墙的隔声频率特性 随着频率变大,经历劲度控制区(隔声量与劲度成反比,每频程下降6dB)、共振区(劲度与质量效应抵消产生共振)、质量控制区(遵循质量定律)、吻合控制区(形成吻合谷)双层隔墙的隔声量与单层侧墙的关系 相当于两单独墙隔声量之和+6dB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 材料内部:大量内外连通的微小空隙和气泡,空气压缩、材料热传导效应和空气振动引起的粘滞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 共振吸收结构的吸收原理 声波频率与结构固有频率相同,发生共振,结构剧烈振动,产生内摩擦和空气的摩擦,声能转化为内能 二者的吸声频率特性 多孔类吸收中高频,共振类以低频为主 影响多孔吸收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有哪些 空气流阻Rf 太大摩擦粘滞小 太小空气穿透小 孔隙率。大吸高频 小吸低频 房间平均吸收系数的计算 ) 1l n(161.022α--= S V T 混响时间T60的计算 房间常数R 的计算 )1/(αα-=S R 混响室总面积 平均吸声系数 室内混相声lp 的计算【包括混响声与直达声】 吸收降噪量 LP 的计算 组合隔墙平均隔声量的计算 隔声间或隔声罩插入损失的计算 A —隔声间内表面的总吸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