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文学之宋元明清文学

欣赏文学之宋元明清文学
欣赏文学之宋元明清文学

欣赏文学之宋元明清文学

欣赏文学之宋元明清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宋初代表词家当推因写“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仁宗皇帝的是( C )

A.苏轼B.秦观C.柳永D.辛弃疾

2.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B )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

A.先秦B.魏晋C.南北朝D.唐代

3.(B )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A.志怪小说B.志人小说C.神话故事D.话本小说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作者是( C )

A.郑光祖B.关汉卿C.马致远D.白朴

5.《儒林外史》和(A )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A.《红楼梦》B.《封神演义》C.《西游记》D.《水浒传》

6.干宝的《搜神记》中某些篇章已具备后世(A )的基本要素。

A.小说B.戏剧C.诗歌D.散文

7.在(C )市井间,兴起了用白话文叙述故事,称为“平话”。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A.元代B.明代C.宋代D.唐代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 D )

A.《水龙吟》B.《定风波》C.《蝶恋花》D.《水调歌头》

9.《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为(C )的代表作品

A.马致远B.白朴C.关汉卿D.郑光祖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用了(B )修辞手法

A.夸张B.比喻C.拟人D.对偶

11.《江城子》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夜里,词作者时任密州知州。以悼亡为题材作词,( A )是词史上的第一位

A苏轼B.李清照C.秦观D.陆游

12.“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作者是( C )

A.白朴B.张可久C.关汉卿D.郑光祖

1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人比黄花瘦”的修辞手法是( C )

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比

14.“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的作者是(A )A.徐再思B.张养浩C.张可久D.纪君祥

1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C )

A.反问B.设问C.典故D.对比

16.“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出自关汉卿的( A )

A.《窦娥冤》B.《望江亭》C.《单刀会》D.《鲁斋郎》

17.元曲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B )

A.《拜月亭》B.《窦娥冤》C.《梧桐雨》D.《青衫泪》

1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作者是(C )

A.吴文英B.晏殊C.晏几道D.张炎

19.(D )的问世,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20.(A )在其平生唯一的理论性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小说的发展

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A.鲁迅B.郭沫若C.冰心D.曹禺

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是(C )

A.张先B.范仲淹C.晏殊D.柳永

2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C )作品

A.周邦彦B.吴文英C.苏轼D.秦观

2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作者是(C )

A.晏殊B.苏轼C.欧阳修D.范仲淹

24.“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作者是( A )

A.辛弃B.苏轼C.柳永D.秦观

2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作者是(A )

A.岳飞B.姜夔C.张元干D.张孝祥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作者是(A )

A.辛弃疾B.李清照C.岳飞D.柳永

2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作者是(A )

A.柳永B.秦观C.苏轼D.晏殊

28.“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出自(D )的词作

A.晏殊B周邦彦C.晏几道D.柳永

2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柳永的(C )

A.《鹤冲天》B.《定风波》C.《雨霖铃》D.《望海潮》

30“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作者是(D )

A.欧阳修B.李煜C.陆游D秦观

31.“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出自(A )的诗句A.李煜B.柳永C.晏殊D.李清照

3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作者是(B )

A.李清照B.李煜C.柳永D.欧阳修

3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作者是

( C )

A.陆游B.陈亮C.辛弃疾D.刘过

3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中的“公瑾”是(C )A.曹操B.刘备C.周瑜D.孙权

35.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1958年还被誉为与达芬奇拥有同样地位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是( D )A.郑光祖B.纪君祥C.睢景臣D.关汉卿

36.词这种文体在唐代已经出现,至(D )艺术成就已达空前

A.明代B.元代C.清代D.宋代

37.“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出自苏轼的( A )

A.《江城子密州出猎》B.《念奴娇赤壁怀古》

C.《蝶恋花》D.《卜算子》

38.清初,(A )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

A.《聊斋志异》B.《封神演义》C.《西游记》D.《水浒传》

3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是(A )

A.晏殊B.柳永C.李煜D.周邦彦

4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出自(A )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A.苏轼B.晏殊C.李清照D.柳永

41(C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工诗能文,又长于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卓越的女作家、女词人,有《漱玉词》

A.吴文英B.晏殊C.李清照D.柳永

4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

“了”的意思是( D )

A.结束B.算了C.了结D.概括

43.( D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陆游

44.(C )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

A.《山海经》B.《世说新语》C.《搜神记》D.《封神演义》

45.《望海潮》词调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B )的富庶与美丽。

A.苏州B.杭州C.扬州D.南京

46.柳永的代表词作《望海潮》描绘江南(B )的美景,激起了金主投鞭南渡的野心

A.“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B.“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D.“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47.(D )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文学史上用词描写历史的先河

A.陆游B.张先C.秦观D.苏轼

48.(B )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

A.宋代B.明代C.清代D.唐代

49.(A )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合称

A.《三言二拍》B.《搜神记》C.《世说新语》D.《莺莺传》

50.“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的作者是( D )

A.温庭筠B.欧阳修C.姜夔D.苏轼

5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作者是(A )A.李清照B.陆游C.弃疾D.晏殊

52.下列词句不属于辛弃疾的是(D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D.“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过后清明。”

53.下列词句属于苏轼的是(A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4.“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出自(D )的词句A.张孝祥B.欧阳修C.陆游D.岳飞

55.下列词句不属于柳永的是(A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盘古开天地、(ABCD )嫦娥奔月等A.女娲造人B.大禹治水C.精卫填海D.后羿射日2.现存的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ABCD )等典籍中。A.《山海经》B.《淮南子》C.《楚辞》D.《庄子》2.冯梦龙编的“三言”,是(ABC )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A.《喻世明言》B.《警世通言》C.《醒世恒言》

3.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BCD )

A.《聊斋志异》B.《水浒传》C.《西游记》D.《金瓶梅》

4.元曲三要素主要包括(ABC )

A.唱(唱词)B.科(动作)C.白(对白)

5.元曲四大家即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艺术的最高创作成就。他们是(ABCD )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郑光祖

6.元曲四大爱情剧(ABD )

A.《拜月亭》B.《西厢记》C.《莺莺传》D.《倩女离魂》

7.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有(ABD )

A.《拜月亭》B.《窦娥冤》C.《西厢记》D.《救风尘》

8.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ABC )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A.书法 B. .绘画C.诗词D.小说

9.唐传奇小说杰出的作品有(ABCD )

A.白行简的《李娃传》B.李朝威《柳毅传》

C.陈鸿的《长恨歌传》D.元稹的《莺莺传》

10.宋代的小说又称为话本,有(ABCD )不同家数,初具小说规模,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A.讲史B.小说C.公案D.灵怪

11.元曲四大悲剧(ABCD )

A.《窦娥冤》B.《梧桐雨》C.《汉宫秋》D.《赵氏孤儿》

12词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 ABC )之分

A.小令B.中调C.长调D.慢词

13.婉约派的词,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同时还有( ABD )特点

A.结构深细缜密B.重视音律谐婉C.语词宏博D.清新绮丽14.豪放派的词,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同时还有(ABC )特点:A.气象恢弘雄放B.喜用诗文的手法C.语词宏博D.清新绮丽15.词这种文体在唐代已经出现。词是诗歌的变体,又被称为(ABCD )A.诗余B.长短句C.曲子词D.乐府

1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收录的古之学者治学之三境界为(ABD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17.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主要有(ACD )

A.苏轼B.柳永C.张元干D.辛弃疾

18.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主要有(BC )

A.秦观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

19.苏轼的代表词作有(ABCD )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念奴娇.赤壁怀古》

C.《江城子.密州出猎》D.《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20.李清照的代表词作有(ABCD )

A.《声声慢》B.《如梦令》C.《一剪梅》D.《醉花阴》

21.柳永的代表词作有(ACD )

A.《雨霖铃》B《青玉案元夕》C.《八声甘州》D.《蝶恋花》21.辛弃疾的代表词作有(ABC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C.《清平乐·村居》D.《望海潮》

22.陆游的代表词作有(ABD )

A.《诉衷情》B.《鹊桥仙》C.《钗头凤》D.《声声慢》

23.马致远的代表作品有(ABCD )

A.《汉宫秋》B.《青衫泪》C.《东篱乐府》D.《天净沙·秋思》24.明清章回体小说将古代小说逐渐推向顶峰,如(ACD )小说等

A.《三国演义》B.《聊斋志异》C.《西游记》D.《红楼梦》

25.《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ABC )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A.曹操B.刘备C.孙权D.孙策

26.《西游记》是一部以神怪为主角的幻想喜剧,记述(ABCD )去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皆成正果的故事

A.孙悟空B.猪八戒C.沙和尚D.唐三藏

27.中国古代四大神怪小说是(ABC )

A.《封神演义》B.《镜花缘》C.《聊斋志异》D.《西游记》

28.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有独特的魅力,具有(ABCD )特点A.民间性B.广泛性C.典型性D.曲折性

29.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ACD )

A.《官场现形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老残游记》D.《孽海花》

30.词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音乐唱的,形式上的特点有(ACD )

A.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B.词一般都分三段

C.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D.声韵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31宋词的题材集中在(ABCD )等方面

A.伤春悲秋B.离愁别绪C.风花雪月D.男欢女爱

32.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ABC )

A.本来是乐曲的名称B.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C.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3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见于晏殊的(ABC )

A.《浣溪沙》B.《破阵子》C.《清平乐》

三、判断题

1.小说最远可以追述到古代的神话传说(√)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志人和志怪小说,小说这种形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3.唐代传奇即在志人小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4.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

5.宋代的小说又称为话本。初具小说规模,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6.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一种文学体裁,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7.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他是婉约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8.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9.《西游记》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10.宋词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小说输送了养分。(√)

11.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明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12.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13.燕乐是供古代皇帝或贵族在宴饮宾客时娱乐欣赏的歌舞音乐,又称宴乐。(√)

14.“二拍“,由凌蒙初编著,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二部

的总称。(√)

15.明代神魔小说最经典的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而人情小说主要有《金瓶梅》等。(√)

16.刘义庆的《搜神记》记录了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

17.李清照,出身书香名门,天资聪颖,对词的创作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词“别是一家”(《词论》),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18.范仲淹,南宋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庆历新正改革的主持者。(×)

19.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20.在宋代市井间,兴起了用白话文叙述故事,称为“平话”。(√)

2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22.《山海经》是西汉重要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名词解释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 活所作的形象的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 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 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 的重要土壤。 风雅颂:是《诗经》内容的分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风”也称“国风”, 是诸侯国地方乐歌曲调的意思,包括周南、召南、卫、王等十五个地 区的乐歌,共160篇。“雅”是朝廷正音,即王城地区的乐歌,分为 大雅、小雅。大雅多为朝廷燕享时的乐歌,共31篇;小雅多为下层 官吏的怨刺之作,共74篇。“颂”是王朝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鲁、 商三颂。内容多褒美,共40篇。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 为诗之“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 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是触物兴词,客观 事物触发诗人情感,引起诗人歌唱。这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 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情感,成为中国古 典诗歌创作中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 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 先后亡佚,仅存《韩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流传至今。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的独特艺术手法。是指文章的反复咏叹,是作者有意 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精心安排,不是任意重复,而是通过有节奏 有区别的反复,加强抒情浓度,增强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炽 热的感情,唤起读者的共鸣。 《毛诗正义》: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继承汉学的研究方法与 成果,集前代汉学之大成,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主持 撰定《毛诗正义》70卷,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 代表了当时《诗经》经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当时具有绝对的 权威地位。 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一种读诗的方法,后来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 之一。它的意思要正确理解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才 能避免主观臆断。 香草美人:是出自屈原《离骚》的诗歌象征手法。香草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英美文学知识点总结(适用于英语专八)

Old English Literature 古英语文学 (450-1066年) Beowulf (贝奥武甫)---The first English national epic 中世纪英语文学(1066-1500) Geoffrey Chaucer(乔叟,c. 1343–1400) was an English poet. He is remembered for his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called the father of English litera ture―英国文学之父‖William Langland (朗格兰,1330?-1400?),the author of the 14th-century English long narrative poem Piers Plowman《农夫皮尔斯》. 文艺复兴(16-17世纪)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1564-1616), English poet and playwright, his surviving works consist of 38 plays, 154 sonnets, two long narrative poems Venus and Adonis 《维拉斯和阿多尼斯》The Rape of Lucrece.《鲁克丽丝受辱记》 Shakespeare‘s greatest works: greatest tragedies are King Lear 《李尔王》,Macbeth《麦克白》,Hamlet《哈姆雷特》, Othello 《奥赛罗》,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 grea t comedies: A Midsumme 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梦》,As You Like It 《皆大欢喜》,The Merchant of Venice 《威尼斯商人》, Twelfth Night 《第十二夜》 great historical plays: Richard III 《理查三世》,Henry IV 《亨利四世》, Henry V 《亨利五世》, Henry VII 《亨利八世》 John Milton (弥尔顿, 1608-1674)was an English poet and civil servant for the Commonwealth of England.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epic poem Paradise Lost《失乐园》, 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Samson 《力士参孙》. 18世纪文学和新古典主义 Alexander Pope (浦柏,1688-1744 )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English poet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est known for his satirical epigram 讽刺隽语and heroic couplet英雄双韵体.His major works include mock epic satirical poem An Essay on Man 《人论》and An Essay on Criticism 《论批评》 Daniel Defoe ( 笛福,1660—1731)was an English writer who gained enduring fame for his novel Robinson Crusoe《鲁滨逊漂流记》, spokesman for middle-class people Henry Fielding (菲尔丁, 1707 ---1754) ,an English novelist known for his novel: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Jonathan Swift (斯威夫特,1667-1745), was an Anglo-Irish novelist, satirist. He is remembered for novel such as 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 Richard Sheridan ( 谢立丹,1751—1816), Irish playwright ,known for his satirical play School of Scandal(造谣学校). He was a represntative writer of Comedies of Manners. Laurence Sterne (斯特恩,1713—1768 ), an English novelist.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novel Tristram Shandy (《商第传》). Oliver Goldsmith (哥尔德斯密斯,1728-1774)English novelist, known for his novel Vicar of Wakefield (《威克菲尔德牧师传记》) Thomas Gray (托马斯?格雷1716—1771 ),an English poet, author of Elegy Written in a

网页设计期末作业要求

网页设计报告书 项目名称:制作“Best设计”网页 班级:视觉08—1班 学号: 200806002619 姓名:张金凤 指导教师:饶简元 日期:2011-12-24 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目录 前言—————————————————————————————() 一、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 2.项目内容介绍————————————————————————() 3.项目设计重点————————————————————————() 二、项目设计————————————————————————() 1.项目主题的选择———————————————————————() 2.网页的版面设计———————————————————————() 3.背景音乐的选择———————————————————————() 三、项目实施————————————————————————() 1.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2.项目制作(创作过程)—————————————————————() 四、结束语—————————————————————————() 五、致谢——————————————————————————() 六、参考材料————————————————————————()

前言 经过学习DW,让我了解到一些关于网页设计的相关内容和设计网页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一学期的网页设计相关软件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制作网页和如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网页。为了更好的运用和熟悉网页设计,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对网页设计的一种理解和给自己一个期末的交代,所以制作了“Best设计网”的网页。 在制作网页时,通过PS、AI和DW的结合运用,最后在DW中进行编辑和整合设计,最后完成网页的所有页面设计。在设计中有很多的疑问,也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信心。在设计中很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代码和运用网格,很多时候设计出来的作品和自己看到的网页页面总是不一致,最后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修改,完成了这次是网页设计。 这次的网页设计,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个网页,也许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和一些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地方,希望老师能谅解,我自认我已经尽力做到最好。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总要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描绘一定的环境,渲染一定的气氛,进而表达、抒发某种情感,在这些含量丰富的意象之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而亭意象的审美意蕴主要通过外观造型、色彩调配和意境等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关键词:亭;亭意象;亭意境 亭子作为一种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频繁出现,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之后,亭子大肆修建,文人墨客多在有亭子之处或宴会、游玩,或观景格物,或送别亲友,总之,亭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亭意象是众多意象中的一个,深刻地挖掘其意义,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国学的魅力。要比较全面的了解亭子这一意象,需从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来解析。 一、造型之美 亭是无墙、无门、无窗但有顶且顶的样式十分丰富的一种建筑物,它具有空间开敞、内外通透、灵巧别致、形象鲜明、飘逸洒脱,居高傲视等特征。亭的外观美被文人们充分地发掘了出来,常被比喻为君子傲视独立的形象,代表一种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空间与宽阔的胸怀,其意象也因造型上的特征而具有卓尔不群、飘逸灵动的美,生发出通透、轻灵、飘逸、超拔等审美蕴涵。 1. 空灵览翠———通透之美 亭无墙、无门、更无窗,四面通透,既能八面迎风,又可远望群山、近观池鱼,坐、站之间,即可深察万物、悟天地宇宙之理。不像宫室馆阁将人几乎封闭与其中,让人无法将视野引向宇宙自然,引向天地万物,使人在获得了安憩的同时,可以观照外部宏大宽广的世界。 由于亭具有无墙、无门、无窗的特性,游客在亭中观景,视线不会受到遮蔽,视野就显得特别开阔,又因为亭多建在高处,立于其中,远景近景皆在眼底,所以通透的亭成为了观赏远山近水的绝佳平台,古人也将其把亭赏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亭在诗文中也因此具有了高敞、空灵、通透的意象特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的诗歌有很多,如陆游在其作品《巴东令廨白云亭》中说:“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1](P52)韩愈《诸亭》云:“莫教安四壁,面之看芙蓉。”[2](P850)此二者都说其虚设四壁,可以远观的功能。宋朝杨万里在其诗歌《晚登净远亭》中说道:“簿书才了晚衙催,且上高亭眼暂开。野鸭成群忽惊起,定知城背有船来。”[3](卷七十二)言公务冗繁无趣,登高亭开倦眼,;唐鲍君徽《东亭茶宴》:“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言因亭通透而可以极目四望,远眺四周的城池山色而不被障目。唐刘禹锡《洗心亭记》:“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4](P84)亭因适乎目而适于心,目无阻拦而心中豁然清爽,亭的空灵能让人的心洗尽覆在其上的杂尘,这就不仅仅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上了,而是由目转心,亭的通透之美感染了诗人,使壅塞的内心变得透亮。又如明李东阳《南山草亭记》载:“邑人陈君德修居东北隅,尝诛茅构亭适际山半以周览宇宙,流观江湖,凭 几据榻,则目迴颈,间有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盖兹山之尤胜者也。”[5](卷三十一)在亭中而可“周览宇宙”,放目四顾,可以看到“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的风景,也是因亭的通透之故。文人喜欢在亭中观览,源自于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去蔽的追求。 2.有亭翼然———飘逸之美 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在其作品《醉翁亭记》中曾这样描写亭的外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P357)“翼然”,这就是亭的外部特征给欧阳修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期末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1.“古体诗”与“近体诗”概念辨析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相对唐宋而言)。在唐 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 为古体诗。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 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其中每首四句的为绝句,每首八句的为律诗,每首超过八 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 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 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 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 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 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 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 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 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 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 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 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 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 “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 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 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 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 《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 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 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 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 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 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英美文学欣赏知识点

英美文学欣赏知识点100句 1.The work that presented,for the first time in English literature,a comprehensive realistic picture of the medieval English society and created a whole gallery of vivid characte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s Geoffrey Chaucer’s The Canterbury Tales. 首次在英国文学,中世纪英国社会的全面逼真的画面,创造了从各行各业生动的人物整体画廊是杰弗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2. Geoffrey Chaucer is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乔叟被看作是英国诗歌之父。 3. The verse form of heroic couplet was introduced into English poetry and employed in the poem with true ease and charm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by Geoffrey Chaucer. 3.英雄对联的诗体被引入英国诗歌和诗与真正的轻松和魅力,第一次在英国文学的杰弗里·乔叟的历史就业。 4. The Canterbury Tales presents a whole gallery of vivid characters,the team of pilgrims,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including 31 members altogether. 4.坎特伯雷故事呈现生动的人物整体画廊,朝圣者的队伍,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包括31名成员共有人。 5. Generally,Renaissance refers to the intellectual movement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4th and mid-17th centuries,its essence was humanism. 5.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是指智力运动在14和中17世纪之间的时期,它的本质是人文精神。 6. English Renaissance Period was an age of poetry and drama.

数据库sqlserver2008期末作业要求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期末作业要求 以Server 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以C#(Visual Studio 2010)等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全过程,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输入、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等。 要求学生3人一组,自愿结合,每组从以下系统中选择一个 主题,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每组同学的作业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提交,以小组成员的名字命名,上交SQL语句、数据库备份文件、程序源代码、以及设计文档。 要求: 1、数据库设计 (1)说明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名称; (2)数据库不少于3张表,且它们之间具有一对一、一对多等关系,绘出它们的E-R图;数据库和表结构(包括字段名、类型、长度、表的主键等),所有的标识符(包括数据库名、表名、字段名等)均使用英文字母。 (3)建立数据库,建立表,建立表的主键、外键,并建立表间关系,将所使用的SQL语句写入设计文档; (3)在数据库中添加若干数据,并将所使用的SQL语句写入设计文档。 2、应用程序设计

(1)简要说明程序功能,要求程序必须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并通过应用程序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 (2)完成应用程序的编写,并上交源代码。 参考题目: 1. 员工考勤管理系统 建立一个员工考勤管理系统, 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1. 建立基本表: 员工的基本信息表:编号、姓名、上级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等; 出勤表:出勤日期、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出勤时间、退勤时间、全天工作时间、确认标志、确认者、出勤状况(正常,迟到,早退,迟到早退); 加班信息表:年份、月份、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加班类型编号、加班小时等; 请假信息表:年份、月份、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请假类型编号、请假累计天数等; 2. 系统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1)添加考勤信息:主要出勤信息、加班信息、请假信息; (2)修改考勤信息:当考勤信息出现错误需要修改的时候,可以从这里修改相应的记录; (3)查询统计考勤信息:根据员工编号或者时间进行查询,得到所有的考勤信息; (4)删除考勤信息:分为删除出勤、加班、请假信息等。 2. 员工工资管理系统 建立一个员工工资管理系统, 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1. 建立基本表: 员工的基本信息表:编号、姓名、上级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等; 考勤表:年份、月份、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迟到天数、早退天数、请假累计天数、加班累计小时; 工资表:年份、月份、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基本工资、住房补贴、应发金额、应扣金额、实发金额; 2. 系统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1)员工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 (2)工资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统计; (3)系统配置:自定义规则——月基本工作天数、迟到和早退(请假)扣发工资比例、加班补发工资比例 3. 学生公寓寝室分配管理系统 模拟一个学生公寓寝室分配管理系统,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1. 建立基本表: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号、姓名、性别、民族、专业、班级、联系方式、公寓号、寝室号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常 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小说剧、寓言等。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 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古代文学作品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 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 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 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 羲的《原君》。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 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 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 生借书说》。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 《过秦论》等。

英美文学欣赏考题整理及答案

Part One:English Poetry 1.William Shakespeare Sonnet 18 ?Why does the poet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And who could `thee` be? Because summer?s day and thee both represent beauty . thee could be beauty, love. ?What picture have you got of English summer, and could you explain why? Warm, beautiful, sunshine. Because summer is the best season of a year ,the most beautiful season. It is like our May. ?How does the poet answer the question he puts forth in the first line? Thee is more beautiful than summer. ?What makes the poet think that “thou” can be more fair than summer and immortal? Because humanism is more eternal than summer and immortal. ?What figures of speech are used in this poem? Simile, metaphor, personification, oxymoron and so on . ?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poem? Love conquers all, Beauty lives on. 2. Thomas Nashe Spring ?Read the poem carefully, pay attention to those image- bearing words, and see how many images the poet created in the poem and what sense impressions you can get from those images. There is “Blooms each thing, maids dance in a r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the palm and may make country houses gay, Lambs frisk' and play, the shepherds pipe all day, And we hear aye birds tune this merry lay, The fields breathe sweet, the daisies kiss our feet, Young lovers meet, old wives a-sunning sit, In every street these tunes bur ears do greet!” The “Young lovers meet, old wives a-sunning sit,”impressions me most because of the harmony of the people?s relationship. ?Can you point out and explain the sound and their musical effect in the poem? In the Poem, each section has four lines, each line has ten syllables ( five tone step ) . In order to give the reader a spring breeze , streams , flowers , winding , Song Xin texture of sound and light flavor, Naixi greater uses English word S , z , f , V , R , L , and θconsonants means. In Naixi's poem, the use of phonological is also very harmonious, very smooth , very mellow. Section I of the poetry has Three pairs [ ing ] , section II of the poem has three pairs [ ei ] and the third quarter has three pairs [ i : ]. 3.John Donne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What is a “valediction” any way? Is the speaker in the poem about to die? Why does the speaker forbid mourning? No, it is about the lover s?separation. As the poem metaphors, the poet believed he and his wife?s love is sacred, he didn?t hope they cry when separation comes, let their love be stained by the ordinary and mundane.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创作背景]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赴蜀地做官,诗中表现出的气象与一般送别诗不同。 [鉴赏步骤] 首联点明送别之处和友人即将宦游之地,背景苍茫,气势雄伟,渲染出送别的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动之以情,说你我同是宦游之人,离别在所难免。 颈联写对友人的鼓励,喻之以理。其妙处:既申述了作者对离别的看法,又揭示了人生的道理,情理兼融,富有概括性;一扫一般离别诗中的悲凄情调,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化用曹植诗句,但较之更精炼更含蓄。 尾联写对友人的劝勉,劝他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象小儿女一样流泪沾巾。 [写作特色] 全诗以"离别意"为诗眼,分别抒写了送别时对友人的安慰、鼓励、劝勉等不同的感情层次,境界开阔,情调高朗,表现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从章法来看,首联扣住题意,颔联加以承接,颈联转出新意,尾联就题结束,完全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则。从韵律来看,全诗押平声韵,首句入韵,平仄安排也基本符合律诗要求。可见这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思想内容]《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征战军旅之事。此诗抒写报国立功的慷慨之气。 [鉴赏步骤] 首联交代从军的原因。战争由敌人入侵引起,而且烽火已传到京城,说明军情紧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心情自然不能平静,产生从军报国的念头。这为全诗定下豪迈雄放的基调。颔联写出师场面的威武。"牙璋"、"铁骑"连同上下文中的"烽火"、"军旗"、"战鼓",是古代战争题材不可或缺的意象;"凤阙"、"龙城"象征敌我双方,空间跨度大;"辞"、"绕"表明用兵神速。 [鉴赏步骤] 颈联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表现:大雪纷飞,军旗上的彩画为之暗淡;北风怒吼,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这一联写战斗激烈,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尾联以书生投笔从戎作结,进一步表现了报国立功的思想情怀。 从军行 [写作特色] 这首边塞诗没有正面描写环境的艰苦和战斗的激烈,而是集中歌咏青年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尚武精神和壮烈情怀。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语调刚健,笔势飞动,充分表现了强烈的书生意气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清新活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就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与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就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与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就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就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就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社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各学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国语》就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史事。《国语》与《左传》明显的区别就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长于记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布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此书就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就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就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成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艺术高峰。

心理课期末作业要求及模板(电子版) (1)

宁波工程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作业报告 作业题目:我的成长报告 学院名称:电信学院 学号: 班级: 姓名: 授课教师:

主要要求:带*的项目为必须写到,其他项目每人选择3条进行描述。 *(1)按时间顺序记录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为什么让我难以忘记?现在我怎么看待当时自己的反应? *(2)描述三个在我的人生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他们是怎么样改变自己的? *(3)在我的人生路上,我的高峰和低谷分别在哪里? *(4)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什么? *(5)在我的人生中哪五个方面是需要增强的? *(6)用哪三个形容词能最好地对我进行描述? *(7)我最近大部分时间的心情是怎样的? (8)我何时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人了?我是如何处理这种认识的? (9)我的基本人生观是什么? (10)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 (11)在我对生活的看法中,我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2)我是什么样的人格类型? (13)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14)我认为的成熟标准是什么? (15)我的个人奋斗目标有哪些? (16)我最好的朋友会怎样评价我? (17)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集中在什么方面?

格式要求: 方格子信纸,手写,2500以上。 封面如上,请自制,装订。 5月23日周五上交,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学号排好,送到东区学工办。 逾期打死!O(∩_∩)O哈哈~ 模板如下: 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的成长报告 黄小胡 (电信121,1211234567) 我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四岁以前,爸爸在村小教书,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我每天都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随他一起上班、下课,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所以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学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 诗经:春秋时代编辑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收录了商周至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依据音乐性特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15个不同地域的诗歌,160篇;雅为朝廷的乐歌,分大雅、小雅,105篇;颂为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这些作品体现了高度的艺术修养,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传统。 乐府:在历代的含义不同。乐府是一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采集诗歌,是中央音乐机构,主要负责执掌诗歌。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他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词入乐。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唱歌的新诗体。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之后也指后世作者依据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词、曲也可被称为乐府。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七子”之说最初始于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其中王桀、刘桢成就最为突出。他们的诗歌内容充实,风格劲健,形成所谓的「建安风骨」,正如钟嵘所言,其作品「干之以风力」,能令「闻之者动心」,各有特色,但时代特征,文风慷慨悲凉 庄子: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宋国人,名周,字子休,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是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成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分为内、外、杂篇,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做。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共有十一篇作品。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古诗十九首: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诗》。这些古诗非一人一时之作,大多作于东汉末建安之前几十年间,作者大多是出于社会中下层的文人士子。由于这些作品风格韵味略同,后人往往将它看作一个整体,用“古诗十九首”的名称,加以欣赏、研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抒情真挚动人,语言清新自然,运用时空转换表达心境,写法上注重情景交融、物我转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由梁代刘峻作注。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本书对当时的政治、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很有认识的意义,客观清楚的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有一定揭露意义。同时,其内容也有一定阶级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