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目录

一、技术基础标准

Q/XYMJ.J.01.01—2013企业标准化实施细则------------------------------------------------------1 Q/XYMJ.J.01.02—2013企业标准编写规定---------------------------------------------------------4 Q/XYMJ.J.01.03—2013企业标准制订及发布程序------------------------------------------------6 Q/XYMJ.J.01.04—2013技术文件管理办法---------------------------------------------------------7 Q/XYMJ.J.01.05—2013技术标准管理条例--------------------------------------------------------10 Q/XYMJ.J.01.13—2013公司体系文件编号规则与结构内容规定-----------------------------12 Q/XYMJ.J.01.07—2013公司技术文件管理规定--------------------------------------------------13 Q/XYMJ.J.01.08—2013茶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15 Q/XYMJ.J.01.09—2013茶叶加工企业卫生设备注册规范--------------------------------------18 Q/XYMJ.J.01.10—2013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3 Q/XYMJ.J.01.11—2013量和单位(GB3100~3102)-----------------------------------------------24 Q/XYMJ.J.01.12—201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5 Q/XYMJ.J.01.13—201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

法(GB/T1.2-------------------------------------------------------------------26 Q/XYMJ.J.01.14—201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GB/T 20000.1) --------------------------------------------------------------------27 Q/XYMJ.J.01.15—201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GB/T 20000.2)---------------------------------------------------------------------28 Q/XYMJ.J.01.16—201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3部分:引用文件(GB/T 20000.3)----- -------- 29 Q/XYMJ.J.01.17—201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GB/T 20000.4)---------------------------------------------------------------------30 Q/XYMJ.J.01.18—201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

(GB/T 20000.5)---------------------------------------------------------------------31 Q/XYMJ.J.01.19—2013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GB/T20001.1)--------- -- ---------------32 Q/XYMJ.J.01.20—2013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GB/T 20001.2)---------------------- -33 Q/XYMJ.J.01.21—2013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GB/T 20001.3)---------- -34 Q/XYMJ.J.01.22—2013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B/T 20001.4)--------------35二、产品标准

Q/XYMJ.J.02.01—2013信阳毛尖茶(GB/T227237-2008)----- ----------------------------------36 Q/XYMJ.J.02.02—201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 ----------------------------------37 Q/XYMJ.J.02.03—201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38 Q/XYMJ.J.02.04—2013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GB13738.2)------------------------------39 三、采购技术标准

Q/XYMJ.J.03.01—2013毛茶收购标准------------------------------------------------------------40 Q/XYMJ.J.03.02—2013燃料(木炭)采购标准------------------------------------------------44四、工艺技术标准

Q/XYMJ.J.04.01—2013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45 Q/XYMJ.J.04.02—2013蒸青茶生产工艺流程--------------------------------------------------46 Q/XYMJ.J.04.03—2013产品加工质量控制点标准---------------------------------------------47 Q/XYMJ.J.04.04—2013毛茶再加工工艺描述---------------------------------------------------49 Q/XYMJ.J.04.05—2013蒸青茶生产工艺描述---------------------------------------------------50

Q/XYMJ.J.04.13—2013交茶装车操作规定--------------------------------------------------53五、半成品技术标准

Q/XYMJ.J.05.01—2013半成品(毛茶)质量控制标准-----------------------------------54六、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Q/XYMJ.J.13.01—2013设施管理标准--------------------------------------------------------55

Q/XYMJ.J.13.02—2013机械设备润滑保养标准--------------------------------------------58 Q/XYMJ.J.13.03—2013机械设备管理规定--------------------------------------------------59 Q/XYMJ.J.13.04—2013设备检修周期验收制度及标准-----------------------------------63七、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Q/XYMJ.J.07.01—2013水分检验--------------------------------------------------------------65 Q/XYMJ.J.07.02—2013茶叶总灰分检验-----------------------------------------------------67 Q/XYMJ.J.07.03—2013粉末碎茶检验------------------------------------------------------69 Q/XYMJ.J.07.04—2013包装标签检验-------------------------------------------------------70

Q/XYMJ.J.07.05—2013茶叶成品质量控制标准-------------------------------------------73

Q/XYMJ.J.07.13—2013成品判定,检验,处置规定-------------------------------------74

Q/XYMJ.J.07.07—2013部门质量指标考核统计规定-------------------------------------75

Q/XYMJ.J.07.08—2013现场管理考核标准-------------------------------------------------77

Q/XYMJ.J.07.09—2013毛茶收购操作规定-------------------------------------------------80

Q/XYMJ.J.07.10—2013茶叶包装材料质量检验标准-------------------------------------82

Q/XYMJ.J.07.11—2013各单位产品质量抽查办法及考核细则-------------------------83

Q/XYMJ.J.07.12—2013原料、成品、半成品检验标准及其规则----------------------84

Q/XYMJ.J.07.13—2013评茶室环境及评茶室设施规格要求----------------------------85

Q/XYMJ.J.07.14—2013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88

Q/XYMJ.J.07.15—2013产成品检验抽样操作规定----------------------------------------91

Q/XYMJ.J.07.16—2013生产加工车间质检员操作规定--------------------------------- -92 Q/XYMJ.J.07.17—2013质量部质检员包装车间检验规定------------------------- ------93 Q/XYMJ.J.07.18—2013成品检验规程--------------------------------------------------------94 Q/XYMJ.J.07.19—2013公司生产用毛茶抽样考核办法-----------------------------------95 Q/XYMJ.J.07.20—2013公司目标考核实施细则--------------------------------------------96

Q/XYMJ.J.07.21—2013茶取样(GB/T8302)------------- -----------------------------------98 Q/XYMJ.J.07.22—201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03)--- ---99 Q/XYMJ.J.07.23—2013茶水分测定(GB/T8304)------------------------------- ----------100 Q/XYMJ.J.07.24—2013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05)------------------------------------101 Q/XYMJ.J.07.25—2013茶总灰分测定(GB/T8313)--------------------------------------102 Q/XYMJ.J.07.26—2013茶粗纤维测定(GB/T8310)--------------------------------------103 Q/XYMJ.J.07.27—2013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8311)--------------------------104 Q/XYMJ.J.07.28—2013茶叶感观审评术语(GB/T14487)--------------------------------105 Q/XYMJ.J.07.29—2013茶叶感观审评方法(SB/T10157)---------------------------------113八、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Q/XYMJ.J.08.01—2013计量器具选型及采购计划的编制规定--------------------------107 Q/XYMJ.J.08.02—2013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规定--------------------------------------------108 Q/XYMJ.J.08.03—2013在用计量器具抽检规定--------------------------------------------109 Q/XYMJ.J.08.04—2013在用计量器具自检规程---------------------------------------------110 Q/XYMJ.J.08.05—2013在用计量器具校准规定----------------------------------------------112

九、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

Q/XYMJ.J.09.01—2013纸箱包装标准与品种规格尺寸、代码----------------------------113 Q/XYMJ.J.09.02—2013外包装塑料编织袋标准与品种、规格尺寸----------------------115 Q/XYMJ.J.09.03—2013内包装聚乙烯袋、膜标准与品种规格尺寸、条码-------------116 Q/XYMJ.J.09.04—2013茶叶产品标识的管理规定-------------------------------------------118 Q/XYMJ.J.09.05—2013包装材料检验员作业指导书----------------------------------------119 Q/XYMJ.J.09.13—2013包装材料、物料入库验收规定-------------------------------------120 Q/XYMJ.J.09.07—2013公司茶叶运输的管理规定-------------------------------------------121 Q/XYMJ.J.09.08—2013物品搬运、运输管理办法-------------------------------------------122 Q/XYMJ.J.09.09—2013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B/T10035)------------------------123 Q/XYMJ.J.09.10—2013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124十、交付技术标准

Q/XYMJ.J.10.01—2013产品交付标准----------------------------------------------------------125十一、服务技术标准

Q/XYMJ.J.11.01—2013产品售后服务标准----------------------------------------------------126 Q/XYMJ.J.11.02—2013公司内部质量损失索赔规定----------------------------------------127 Q/XYMJ.J.11.03—2013公司质量投诉及纠纷的调查处理程序----------------------------128十二、安全技术标准

Q/XYMJ.J.12.01—2013重大事故应急方案----------------------------------------------------130 Q/XYMJ.J.12.02—2013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131 Q/XYMJ.J.12.03—2013安全检查制度----------------------------------------------------------133 十三、职业健康技术标准

Q/XYMJ.J.13.01—2013公司工伤医疗管理规定----------------------------------------------134 Q/XYMJ.J.13.02—2013公司高中管人员医疗管理补充规定-------------------------------134十四、环境技术标准

Q/XYMJ.J.14.01—2013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5199) ------------------------------------136十五、信息技术标准

Q/XYMJ.J.15.01—2013公司计算机使用标准-------------------------------------------------137 Q/XYMJ.J.15.02—2013公司局域网安全使用标准-------------------------------------------138 Q/XYMJ.J.15.03—2013公司互联网使用标准-------------------------------------------------139 Q/XYMJ.J.15.04—2013公司计算机事故责任追究制度-------------------------------------140

Q/XYMJ.J.01.01—2013

企业标准化实施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化实施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化管理。

2、实施细则

2.1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企业各项工作中推行标准化,是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重要措施,同时亦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立法工作。搞好标准化工作,对提高本企业的科学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贯彻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3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十个方面:

2.3.1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年度工作计划,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2.3.2组织制订、修改企业标准及其发布工作;

2.3.3组织贯彻实施上级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处理标准执行中的问题;

2.3.4 进行新产品试制全过程的标准化工作;

2.3.5开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工作;

2.3.6开展标准情报和标准档案的管理工作;

2.3.7进行标准化的宣传与培训;

2.3.8 编制企业标准体系图表和标准目录,切实做好标准化数据统计与效果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标准化水平;

2.3.9 进行技术引进的标准化工作;

2.3.10承担上级下达或委托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2.4标准化工作应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对于制订、修改和贯彻标准所进行的试验,验证和研究项目,应纳入有关的科研计划;

2.5标准化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关联着各部门。因此,本企业的各个部门,全体职工应该密切协作,共同搞好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2.6标准一经发布,就是法规,各单位和个人无权更改,在本企业科技和生产经营工作中,凡是应当又能贯彻上级标准的,都必须贯彻,在上级标准未曾颂布或不能满足本企业需要时:凡是本企业生产工作中必须的设计规范,工艺规范,产品质量标准,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检定规程以及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条件等有关的技术质量要求,应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

凡设计定型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应的工艺标准以及与此有关的其他相应技术标准。

2.7标准既是法规,本企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执行,对于标准执行中的问题,可能通过手续反映给标准化室,标准化管理化管理委员会有权对不执行标准的现象提出处理意见;

2.8企业标准只限于本企业使用的,由标准化室统一管理,任何人或单位不得私自向外传递本企业的企业标准。

3、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机构和职责

3.1本企业设立三级标准管理机构,公司级为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层为标准化室,基层为兼职标准化科(办);

3.2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系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由董事长担任主任,分管副总经理担任副主任,职责是对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方针,政策,规划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定,负责协调本企业标准化的全面工作审批,发布本企业标准;

3.3标准化室是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职能部门,是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其主要责任是:负责组织贯彻执行上级的标准化工作方式、政策,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企业的标准化规则、计划;负责组织制订本企业的企业标准;负责各类标准情报资料收集和本企业标准档案的管理工作;负责本企业标准化水平考核的准备工作;负责本企业标准化效果分析和通报工作;

3.4各科(室),车间的兼职标准化科(办)是本企业标准化队伍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在标准化室的组织和业务指导下,负责本单位标准化工作的宣传,贯彻教育与组织实施工作,协助本单位领导开展标准化工作;监督本单位对标准的贯彻情况;结合其业务提出有关标准化工作意见,建议和问题;负责本单位标准资料的管理工作;

4标准的分级和分类

4.1根据标准化法规定,标准化分为国家标准化,行业标准化,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行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企业标准不得与行业,地方标准相抵触,本企业所发布的标准匀属企业标准;

4.2根据本企业的专业性质,工作范围和对象,其企业标准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4.2.1技术标准是对本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规定的标准;

4.2.2管理标准是对本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规定的标准;

4.2.3工作标准是对本企业所有部门和岗位制订有关工作规范和工作质量的标准;

5、企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审批、发布

5.1企业标准化的制订、修改原则:

5.1.1密切结合本企业的专业条件,从科研、生产、经营等到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并最大限度地做到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节约原材料;

5.1.2充分考虑使用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同时,注意在实践中贯彻的现实性;做到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5.1.3遵守国家的政策和法令;

5.1.4各类标准要协调配套,并注意通用;

5.1.5标准中的参数要形成系列,提高通用三换程序;

5.1.6技术标准应准确可靠;

5.1.7对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要认真分析研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

5.1.8保持相对稳定,及时制、修订企业标准,本企业标准每隔三年由标准化部门组织复审一次,分别予以确认,修订或废止;

5.2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要求:

5.2.1企业标准的制订书分工如下:

5.2.1.1本企业目标性管理由总经办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制订;

5.2.1.2本企业考核性管理标准由企管部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制订;

5.2.1.3本企业一般性管理标准(除目标标准,考核标准以外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由生技部主持,组织全厂各科、室、所、车间,制订;

5.2.1.4本企业技术标准由质管部或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制订;

5.2.1.5本企业标准体系图(表)标准明细表(企业标准目录)由标准化办公室编制、管理;

5.2.2 本企业的企业标准制订:

5.2.2.1企业目标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可每年修订一次,但只修改目标值,其项目、格式不做修改,以保持标准的延续性利对比性;

5.2.2.2企业工作标准,一般性管理标准和考核性管理标准的修订按本标准执行;

5.2.2.3技术标准的修订要慎重,应根据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发展情况和本企业技术生产的能力两方面情况综合决定;

5.2.2.4修订后的企业标准,其标准代号,只修改年代号,不修改顺序号;

5.3企业标准的审批:

5.3.1凡本企业制订企业标准,首先应有标准报审稿,报审标准化室给定标准的代号,报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批;

5.3.2凡未经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的企业标准报审稿,一律不得行文发布;

5.3.3批准,发布的本企业的企业标准化的解释,由标准化办公室受其委托的标准起草者负责;

6、标准的贯彻实施与监督检查

6.1凡经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企业标准,按其准备的贯彻范围,实施日期和要求,各单位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6.2本企业的标准,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由标准化室会同有关部门进行;

6.3本企业的企业标准,实施中的协调工作由标准化室或各科、室、所、车间等部门负责人负责,必要时可召开协调会议;

6.4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争议时,由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最后仲裁;

6.5对本企业的企业标准实施情况,由各单位兼职标准化科(办)及时反馈到标准化室,作为复审的依据;

6.6本企业的企业标准的实施,贯彻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降低标准要求;

6.7在本企业内,凡已通知贯彻的标准均属监督查的范围,由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标准化室负责检查考核;

7、标准化经费与奖励

7.1上级委托制订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由上级经费拨给补助费,由承担任务的部门掌握专款专用;

7.2本企业标准化工作所需的技术物资与活动,经费应纳入本企业的目标计划;

7.3标准化成果是整个科技成果的组成部分,对取得显著经济效果的标准化成果,以及对标准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扬或奖励;

7.4本企业标准化科技成果应纳入本企业科技成果评选范围,由标准化室提出,由分管副总经理会同标准化办公室按《公司管理及技术创新评审奖励办法》的规定统一进行评选,申报和奖励;

7.5对贯彻标准不利造成不良后果者,应给予批评教育,对违反标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者,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

Q/XYMJ.J.01.02—2013

企业标准编写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的编写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的编号。

2、引用范围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现版印刷的规定。

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标准编写规定。

3、企业标准分类

标准分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类。

4、制订标准的原则

4.1在总结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水平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先进的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适时的纳入标准;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业务技术人员的意见,使各类标准达到先进适用,并不断的得到提高和发展;

4.2运用标准的原理和方法,使标准的内容及形式达到简化、优化、统一化、规范化;

4.3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尽量做到定量化,便于检查考核;

4.4技术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密切结合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做到经济合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先进标准,要尽量考虑到通用性,并要使各类标准协调配套;

4.5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尽量做到定量化,便于检查考核;

4.6管理与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避免相互重复,相互矛盾;

5、标准的组成与格式

标准应有封面,首页,续页,终结线,附加说明等部分,根据需要可附加附录,附图组成完整的标准。

6、标准的内容

在制定标准时,可根据具体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必须在标准中规定的内容。

6.1标准化应用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标准依据;

6.2标准中所有采用的在现行中未曾定义过的基本术语,应给出定义或说明;

6.3技术标准中应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要求,及基本特征。能定量地提出技术的和质量的要求;稳定性,外观等的具体要求;

6.4管理标准:

6.4.1在管理职能方面,应规定其业务的主管机构,工作范围,职责与权限,规定出主管部门的分工界限,相互协调关系及领导关系;

6.4.2管理内容与要求应具体列出业务的内容,数量与质量的要求,规定出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原始技术及报表的格式及填报要求,事故报告制度及事故责任;

6.5工作标准:

6.5.1 职责与权限应规定出岗位分工范围,责任与权限及其岗位的分工界限,相互协调关系及领导关系;

6.5.2工作内容与要求应具体列出本岗位应完成的工作内容,数量、质量及期限要求,规定出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上岗人员应掌握的业务生产技能,交接班制度,原始记录的格式要求,及事故报告制度和事故责任;

6.6管理与工作标准的检查与考核部分规定执行检查与考核的部门负责人,检查与考核的程序、内容、时间与方法,奖励实施细则;

7、标准的制定发布程序见“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及发布程序”。

8、标准的编号见“公司体系文件编号规则与结构内容规定”。

_________________

Q/XYMJ.J.01.03—2013

企业标准制订修订及发布程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制订、修订及发布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标准制订、修订及发布程序。

2、标准的产生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制定标准,由主管部门负责召集有关人员和单位,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出制、修订的标准草案。

3、标准草案的审核

凡属全局性重要的以下标准:目标考核,考核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前者由主管部门负责人,后者由分管副经理主持召集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对标准草案进行审核,然后提交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4、标准的批准

4.1对于基础标准或涉及面广的重要标准,由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体讨论通过。

4.2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标准,分别由分管的职能部门进行讨论通过。

4.3经过讨论通过后的标准草案,由标准化室进行标准化审查,然后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议,经过批准的标准草案才成为企业标准。

5、标准的发布

5.1标准的发布由标准化室统一管理并发布。

5.2标准发布的时间为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形成的决议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

Q/XYMJ.J.01.04—2013

技术文件管理办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企业技术文件的分类,内容,审批会签,复制,更改和归档等要求。

本标准与适用于本企业技术文件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技术文件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3、技术文件的分类和组成

3.1凡在本企业用文字、数字和其它符号表达科技思想,记录科技活动和工作成果的资料均属技术文件;

3.2本企业的技术文件由设计技术文件,工艺技术文件,质量检验技术文件,设备议器技术文件,产品标准化审查技术文件和基建技术文件等五类组成;

4、技术文件的组成内容

4.1设计技术文件:

4.1.1设计任务书,项目建设书,研制任务书;

4.1.2可行性研究报告;

4.1.3行业调查报告;

4.1.4有关领导部门审批意见;

4.1.5技术协议书;

4.1.6方案论证书;

4.1.7设计计算书;

4.1.8新产品性能试验记录;

4.1.9产品性能试验记录;

4.1.10试验报告;

4.1.11设计总结和试制总结;

4.1.12技术状态更改通知单或更改令;

4.1.13国内外产品样本及交流资料;

4.1.14产品技术说明书或产品使用说明书;

4.1.15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单;

4.1.16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

4.1.17产品鉴定报告,鉴定证书,科技成果申请书;

4.1.18验收技术条件及各种目录表;

4.1.19专题学术报告,考察报告,技术论文;

4.1.20技术照片、影片、录音、录像;

4.1.21新产品设计系统收集的资料;

4.1.22产品服务工作记录;

4.2工艺技术文件:

4.2.1产品的工艺方案;

4.2.2产品的工艺规程,工艺线路或工艺过程卡片,工艺守则;

4.2.3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4.2.4各种明细表;

4.2.5产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及工时定额;

4.2.6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总结报告;

4.2.7工艺文件标准化审查记录;

4.2.8工艺文件目次;

4.2.9新产品鉴定工艺审查意见;

4.2.10产品工艺总结;

4.3质量检验技术文件;

4.3.1TQC工作计划及其培训教材;

4.3.2QC小组活动记录及其成果发布材料;

4.3.3产品质量分析会议记录和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4.3.4产品质量检验单和产品质量检验总结报告;

4.3.5各种质量信息资料;

4.3.6各种产品质量试验报告;

4.3.7产品质量控制与考核记录;

4.4设备仪器技术文件;

4.4.1设备仪器购买报告,上级领导审批文件;

4.4.2设备仪器装箱单,使用说明书,安装说明书,出厂合格证;

4.4.3设备安装验收移交单;

4.4.4设备试运的试验记录;

4.4.5仪器仪表进厂出厂检验记录;

4.4.6仪器仪表计量规程及其周转检查记录;

4.4.7长度计量器具周检验记录;

4.4.8计量器具维护与保养记录;

4.4.9计量升级资料及计量工作复查结论性材料;

4.4.10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其维修与保养记录;

4.4.11设备大检查中历次技术状况记录;

4.4.12设备大修后精度、检验记录及验收移交单;

4.4.13设备事故报告单;

4.4.14设备调拨单;

4.4.15设备封存报告,设备封存前保养及精度检验记录;

4.4.16设备改造申请及其计算工艺文件;

4.4.17设备报废技术鉴定书;

4.4.18设备报废申请报告及上级机关审批文件;

4.4.19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上级批文;

4.4.20技改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4.5产品标准化审查技术文件;

4.5.1样品试制的标准化审查报告;

4.5.2小批试制的标准化试制报告;

4.5.3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报告;

4.5.4新产品鉴定标准化审查结论;

4.5.5有关标准化方面的技术材料;

4.6基本建设技术文件(代号JBJ);

4.6.1工程设计技术任务书及上级审批文件;

4.6.2 工程设计技术说明书、施工说明书;

4.6.3工程费预算,决算书;

4.6.4施工记录及质量验收记录;

4.6.5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4.6.6施工计划,停建缓建上级审批文件;

4.6.7其他有关资料和文件;

5、技术文件编写格式

《公司体系文件编号规则与结构内容规定》

6、技术文件按以下程序会签

编制-复核-审定-标准化-批准

6.1.1一般目录类技术文件由主管部门编制并复核;

6.1.2设计和工艺类技术文件由主管科室编号,复核,科长(所长)审定,总工程师批准;

6.1.3质量,检验,基建,设备仪器仪表和标准化等技术类文件由主管科室编写、复核,科长(主任)审定,主管副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

6.1.4凡成文并需保留存档的技术文件,均需经标准化审查会签。

7、技术文件的更改

技术文件的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

8、技术文件的归档与发放

技术文件的归档与发放按《文件控制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

Q/XYMJ.J.01.05—2013

技术标准管理条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标准的分类,制订及实施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标准化技术标准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经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过此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标准。

3、技术标准的制订和修订

3.1企业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各地方标准经本企业标准化室复核同意后,可直接采用这些标准,如果参照采用,则需要新编制适合本企业情况的企业标准,经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实施;

3.2修订:修订的本企业的技术标准不得与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抵触,并应尽量向企业标准靠拢;

3.3车间,科室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提出本企业技术标准修改建议,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意后,编制出修订草案,提交标准化室审核,并按规定受理上报,复审,批准,发布,实施工作;

3.4本企业标准的制定方案由各单位质管科提出,由质管部会同标准化室组织进行制定完整技术标准,要充分考虑本企业的专业技术要求,并严格按《企业标准化实施细则》中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原则的规定进行;

3.5在制订本企业的技术标准的依据和分类;

3.6制订本企业的技术标准的依据和分类;

3.6.1在企业技术标准的分类:

A技术基础标准

B产品标准

C收购技术标准

D工艺技术标准

E半成品标准

F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G检验、验收或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H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I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

J安装交付技术标准

K服务技术标准

L安全技术标准

M职业健康技术标准

N环境技术标准

O信息技术标准

3.6.2本企业技术标准的依据:

3.6.2技术标准的直接依据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用户的技术要求,在本企业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采作国际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

3.6.2.2产品标准的依据主要是技术条件和用户技术的协议等。

3.6.2.3技术基础标准,如国家对茶叶检验,茶叶加工等方面要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6.2.4原材料标准一般也应直接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生产厂家的企业标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制订有别于上述标准的本企业标准,但应与供货方达成协议,定点供货或选择进货。

4、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

4.1技术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就是本企业的技术法规,各车间科室都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允许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对于贯彻标准有困难者,要申明理由,提出暂缓执行的期限和以后贯彻执行的措施报告,经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暂缓执行。对违犯技术标准造成不良后果,根据情节轻重程度,分别给予批评,处分,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4.2本企业的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技术文件,都应符合标准化的要求,并应履行标准化审核手续。

4.3没有制订企业标准的新产品,一律不得批量投产。

4.4制定新产品标准时,应有标准化室参与标准审查,应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靠拢。

__________________

Q/XYMJ.J.01.13—2013公司体系文件编号规则与结构内容规定

1、目的

规范体系文件管理,准确使用标准。

2、范围

适用于工作,服务产品有直接影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标准体系文件。

3、职责

质量管理科负责统一编制和解释,各使用单位/部门负责按规定要求执行。

4、要求

4.1体系文件编号规则:

对引用到的企业标准体系文件不需用文件头,由体系文件编号,标准名称,正文内容与要求组成即可,体系文件按下图示执行。

Q/XYMJ □□□□□□□

年代号

标准顺序号

标准分类号

标准体系类别号

五云集团

图解:

1)Q/XYMJ表示河南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体系;

2)标准体系类别号:

用大写英语字母表示,“J”表示技术标准体系;“G”代表管理标准体系;“Z”代表工作标准体系;

3) 标准分类号:

用数字表示,“01”代表技术标准体系或管理标准体系或工作标准体系第1类标准,标准,依此类推;

4)标准顺序号:

用数字表示,“01”代表技术标准体系或管理标准体系或工作标准体系第1类标准的第1个标准文件,依此类推;

5)年代号:

表示文件编写的年度,可随编制或换版的年度调动,如:2005年度可表示为“2005”

4.2各单位/部门使用共用文件,不需变换文件号可以直接引用。

4.3各单位/部门或项目需形成专门手册时,在其正文前要增加必要的文件,其顺序可按相关规定执行。

4.4其他未涉及到的单位/部门可依照本编号规则进行相应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Q/XYMJ.J.01.07—2013

公司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1、目的

规范技术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2、范围

对茶叶公司各部门所涉及到的技术资料,质量,科研,计划,通知,标准,规定,制度,记录等各类文件。

3、规定要求

3.1文件资料入档内容:

3.1.1外来的技术性信函,电报,传真,图表,文字材料,音像制品,标志等技术档案;3.1.2外出学习,访问,参加会议技术性活动,展销,展览等所获得的技术资料;

3.1.3从各类书店,出版社,杂志社,新闻单位,主管业务部门等处购买或赠送的图书资料,杂志,报纸有保存价值的技术资料;

3.1.4计划通知,报告,通报,各类文件,标准,规定,制度等;

3.1.5工作操作记录,会议记录等;

3.1.6有关证件,录音,录像,图片等;

3.2文件资料入档要求:

3.2.1凡涉及到技术质量,科研方面的资料,各部门都必须送交企管办资料室登记;

3.2.2凡公司下发的文件通知,或计划性的指令,资料室必须登记,留存(原始件)以便查询统一保管;

3.3文件,资料入档时间:

3.3.1特殊材料,如重要文件,密性强的材料,不是保存的材料,要及时交资料室进行整理,分类,入档保存;

3.3.2各部门所填写各种表格,记录,要在每月底将上一月的材料装订成册,交资料室统一登记保存;

3.4 文件资料的登记审查:

3.4.1文件资料由资料室统一保管,并建立文件资料清单;

3.4.2各部门应有文件资料清单,资料室按文件资料单进行清点,登记;

3.4.3对各部门送达的文件,资料进行核查,如发现文件资料整理装订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部门重新整理;

3.4.4资料室没送达的文件、资料应登记表格,便于各部门查询;

3.5文件资料的借阅:

3.5.1文件资料送交资料室后,各部门需查询时,要办理借阅手续;

3.5.2要建立借阅卡,根据文件资料的不同性质,确定借阅人员的范围和时间,借阅前必须经过主管领导批准方可借阅,并限期归还;

3.5.3外单位借阅技术档案,应持单位介绍信,写明借阅范围,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借阅;

3.5.4借阅者若没有按期归还或将文件资料丢失,根据文件资料的性质和价值的大小报由主管领导追究其责任,进行处罚;

3.5.5严禁借阅者复印,必要时经领导批准,凡未经批准而自行复印的,一经发现,要追究其责任;

3.5.6借阅者要爱护资料,不允许在材料上乱写乱画,若造成材料污染或损坏,将对其重罚;

3.5.7借阅者不得转借,违者罚款;

3.5.8在交还文件资料时,管理员要认真检查文件是否缺损,然后再办理销号手续;

3.6文件资料的保存和销毁:

3.6.1文件资料的保存时间按文件资料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性的需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两种;

3.6.2凡在较长时间内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需入档永久保存,主要包括工艺技术标准的报批稿,审查纪要,最终结论,工厂的技术图纸,设备工艺,说明书和试验技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调研实施验证报告,改进意见以及职工个人档案等;

3.6.3短期性文件,凡在一定时间内有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根据文件资料性质在规定时间内保存,主要包括生产记录,质量记录,报告,请示等;

3.7文件资料保密要求:

3.7.1凡保存带有保密性要求的文件、草稿、会议记录、检验数据、技术资料等一般不外借,有关人员只能就地查阅,如需借出复制必须经公司经理批准;

3.7.2文件资料管理员要严守秘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有关保密事项;

3.7.3对有保密性要求的文件存放入档,单独造册,不得乱放及自行处理,销毁时必须在档案室主管领导监督下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

Q/XYMJ.J.01.08—2013

茶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为了使我国茶叶生产企业的卫生条件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增强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信誉,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出本标准。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茶叶生产企业在茶叶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卫生标准;2、企业环境卫生

2.1茶叶生产企业应建立在干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无有害气体,沙尘及其它污染源,便于排放应符合GB13457-1992的要求;

2.2加工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设置,并存严格的进行消毒措施;

2.3场区路面应铺设水泥,并保持平整,空地应绿化;

2.4场区内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场区地面不得有积水,不得有废弃物,堆积或其它有碍卫生的场所;

2.5场区内不得有产生有害(毒)气体或其它有碍卫生的场地和设施;

2.6场区禁止饲养动物,定期灭鼠,除虫;

2.7场区卫生间应有冲水、洗手、防虫、防蝇设施;

2.8锅炉房、贮煤场所,污水及污物处理设施应与加工车间相隔一定的距离,并位于通风处;

3、车间及设施设备卫生

3.1地面及排水:

3.1.1地面应不渗水,不积水,防滑,无裂缝,易于清洗,消毒,排水坡度为2%-2.5%;3.1.2 排水系统应有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的装置;

3.1.3排水沟为明显或加盖,沟底角应成弧型(曲率半径应在3cm以上);

3.1.4排水管应为S型或U型,有防鼠及防止臭味溢出的水封装置;

3.2墙壁,门窗及天花板:

3.2.1墙壁应光滑,坚固,不透水;

3.2.2墙壁和天花板应使用无毒,防水,防毒,不脱落,耐酸碱,而腐蚀,易于清洗,消毒的白色或浅色材料修建;

3.2.3车间的门窗应使用浅色,平滑,防锈,防霉,易清洗,不透水,耐磨损,耐腐蚀的绝缘材料制成;

3.2.4车间非封闭的窗户应装设纱窗;

3.2.5内窗台上墙面呈45度夹角;

3.3通风及照明设施:

3.3.1车间应设有通风和蒸气抽取设施,气口应设防蝇虫,防尘装置,进风口应加设空气过滤装置;

3.3.2车间内应有适度的照明,检验处光亮度,应维持在540LUX以上,加工操作区光亮度应在200LUX以上,照明设施应有防护罩及防潮防爆设施;

3.4供水设施:

3.4.1应有饮用水压力供应系统和热饮用水供应系统,水量充足饮用水与非饮用水的管道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加以区分;

3.4.2水质卫生检测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检测,每年不少于两次,企业应在官方的监控下,定期进行自检;

3.4.3储水设施应采用无毒,不致污染水质的材料制成,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和定期检查记录;

3.5清洗,消毒设施:

3.5.1车间,卫生间入口处及尽量靠近工作台的地方,应设有洗手,消毒,干手设施和工器具清洗,消毒设备,洗手的水龙头要有冷,热水供应并采用非手动开关;

3.5.2洗手设施的排水管应连接下水管道;

3.5.3干手设施应采用烘手机器或一次性使用的消毒纸巾;

3.5.4消毒用水应不低于82℃;

3.5.5应有用于存放洗涤剂,消毒济等的房间或安全之处,并有明确的领用制度和记录;3.5.6清洁剂,消毒济及其类似物的使用不能对工具,设备和茶叶产生不良影响。使用后对工具和设缶必须用饮用水进行彻底冲洗,并做好原始记录;

3.6更衣室。淋浴室及卫生间:

3.6.1应在车间内分别设置男女更衣室,更衣室与加工车间相连,大小与加工能力相适应,并通风排气良好,各工作区的颜色及人员的工作服颜色应有明显区别标志。更衣柜应编号,顶部呈坡形,每人一柜,个人衣物与工作服,鞋帽分别存放,更衣室设有工作休息挂衣服的衣架;

3.6.2淋浴间和卫生间采用水冲式,厕所旁必须有足够数量的非手动开关式洗手盆;

4、企业各车间的特殊卫生要求

4.1加工车间:

4.1.1上班时严禁佩带手饰,涂抹指甲油,喷香水,化浓装和留长指甲;

4.1.2严禁在车间内吸烟,吐痰,吃食物;

4.1.3严格控制清洁剂,润滑剂,杀虫剂等化学药剂的陈放管理,严禁对茶叶造成污染;4.1.4车间各类废弃物应放在密封的垃圾桶中,当日下班生清除厂外;

4.2包装车间:

4.2.1进入车间必须将工作衣、帽、胶鞋穿戴整齐,并保持清洁,工作衣、帽必须保证三天一更换;

4.2.2员工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带入车间,不得佩带饰物和涂抹化妆品;

4.2.3有保鲜库;

4.2.4有包装材料储放间;

4.3冷库:

4.3.1冷库的温度要定时检查并记录,每一贮存区有温度显示仪,速成冻库与冷藏库的温度要有自动温度仪;

4.3.2冷库的门不得开启时间过长,在冷库使用后要立即关闭,并有效控制生产人员的进出;

4.3.3温度,相对温度和空气流速要维持在保存茶叶的合适范围,尽量避免温度的波动;

5、企业内人员的卫生

必须符合GB1269-1990的要求

6、茶叶处理卫生要求

6.1在检验未完成前,未经检验的茶叶和已检验的不得混;

6.2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搬运和运输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6.3必须保存生产者所进行的各种检查的结果,以便在官方需要时提交;

7、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的卫生控制

7.1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和冷库必须接受官方的监督,内容包括:

—企业中的茶叶的卫生检验;

—厂房、设备和工具清洁状况以及人员,衣物的卫生;

—官方认为必在的其人监督;

—官方的监督检查应有完整的记录;

8、卫生标准

8.1卫生标准的格式;

8.1.1加贴在内包装上的卫生标记;

—上部印有中国ISO代码CN;

—中部是企业的卫生注册编号;

—字母数字的高度必须是2.2cm;

8.1.2加贴在外包装上的卫生标记:

—尺寸大小为6.5cm宽,4.5cm高;

—印有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ISO代码CN和企业的卫生注册编号;

—字母高度至少应0.8cm,数字高度至少为1cm;

—印有检验机构的标识或名称,字迹清晰;

8.2卫生标准的施加:

8.2.1卫生标记的施加必须在官方的检验监督下进行,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标志所印刷的内容符合法规要求;

8.2.2在外包装上施加卫生标记,必须保证:

—包装被打开后标记即被破坏;

—包装的封口被打开后,不能被再次利用;

6、茶叶的内外包装

9.1包装纸箱应符合GB6543-1986的要求,包装材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不会改变茶叶的感官特性;

—包装材料应足够的强度保护茶叶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不受损害;

—包装材料一般应是透明、无毒、无害、无色的,如果使用不透明材料,在设计上要能使被包装的茶叶有可见部位;

9.2贮存包装材料的房间必须无灰尘,无害虫,无鼠、蝇,无污染性物品,仓库无气流相通;

9.3包装材料必须在卫生条件下运进车间,进入车间后应马上使用;未使用完的包装必须另行处理;

9.4应有金属探测装置检测包装的茶叶中是否留有金属异物,包装完毕的茶叶如不及时运走,应放入规定的库房;

9.5内外包装必须标有出厂日期;

9.6内外包装必须设有检验标准签或标记、编号等;

10、贮存

10.1 冷库,温度保持-18℃~2℃;

10.2冷库应有自动温度况录装置;

10.3冷库内不得存放异味产品;

11、运输

11.1茶叶运输工具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密封性好,设计和装备能保证整个运输过程中符合温度要求;

—有防虫、防尘、防水装置;

11.2企业必须保证运输工具和装运条件符合卫生条件及环保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最初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功能的网络。这个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RFID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当时人们认为物联网最大规模、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或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ITU未针对物联网的概念扩展提出新的物联网定义。 2009年9月15日,欧盟第七框架下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簇(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ERP-IoT)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了新的物联网概念,认为物联网是未来Internet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

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该项目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便于欧洲内部不同RFID和物联网项目之间的组网;协调包括RFID的物联网研究活动;对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和资源进行平衡,以使得研究效果最大化;在项目之间建立协同机制。 物联网与RFID、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的关系: 1.传感器网络与RFID的关系 RFID和传感器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传感器可以监测感应到各种信息,但缺乏对物品的标识能力,而RFID技术恰恰具有强大的标识物品能力。尽管RFID 也经常被描述成一种基于标签的,并用于识别目标的传感器,但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当前环境的改变,其读写范围受到读写器与标签之间距离的影响。因此提高RFID系统的感应能力,扩大RFID系统的覆盖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感器网络较长的有效距离将拓展RFID技术的应用范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都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融合和系统集成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2.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的关系 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当时此概念局限于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2008年2月,ITU-T发表了《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研究报告。在报告中,ITU-T指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的形式被部署。该技术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推动新的应用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收集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接口规范、信息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内容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接口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采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处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质量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文档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 (2)收集 (住建部智慧城市文件(2013年4月)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部,2013年4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200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20141191-T-469) 《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20141191-T-469)

《关系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28821-101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住建部2005年) 《城市地下空间开法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59号、第108号)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国发委第20号)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1.2设计方案 XX高新区智慧园区是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该工程以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业务处理核心,以其它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机构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的信息化系统。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保障XX高新区智慧园区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1.2.1标准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与标准规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各项内容的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设计、开发和实施等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实际需求,随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不断建设和推广,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及其配套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标准和规范具有以下指导作用: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概述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 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治理的依据 从标准化进展时期看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第一时期1949~1979年要紧搞技术标准 第二时期~1981年技术标准+治理标准 ~1986年技术标准+治理标准+工作标准 第三时期~2004.2. 体系 从企业标准化实践看,最重要的是技术标准。 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治理体系的关系 没有矛盾相辅相成 GB/T15497前言考虑了GB/T19001、GB/T24001、GB/T28001的要求(P 226第7行) GB/T15497第5章 5.1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是企业质量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体系实施中都应严格执行的技术性文件,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5.4有关质量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19001对技术文件内容的要求。 5.5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治理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 T28001和GB/T24001对技术性文件内容的要求。

2.建立质量治理体系与标准体系的对应关系 企业适用Array 3.治理标准有质量方面的要求,还有能源、健康、职业安全、环境治理方面的要求。 因此,质量治理体系中的治理标准仅仅是企业治理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 4.质量程序文件——质量治理标准 作业规范——技术标准 质量手册——企业方针目标、企业标准化法规、企业适用的国家法规表格、报告、记录、单据——工作标准的一部分 三、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治理体系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两项工作 1.建立质量治理体系没有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性文件)做支撑,质量治理体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建立体系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同 质量体系是以ISO9000系列标准的思想和要求建立质量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是以标准化原理和系统原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3.工作重点不同 质量治理体系工作重点是建立质量体系,如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作业规程、表格、报告等。 企业标准化工作重点是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治理标准和工作 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

文物保护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

文物保护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 作者:张小朋日期:2010-08-07 1. 文物保护的内容 传统的文物保护是对书籍字画装裱、青铜器铁器的修复加固、陶瓷器文物的补配粘接等传统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文物保护被赋予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是文物,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其中借鉴应用到学科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冶金、铸造、光学、声学、信息论等。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文物保护的范畴更加丰富扩大,其研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1。 1)分析文物的化学成分、结构,为文物保护、文物考证(判明产地和真伪等)、文物修复和复制等提供依据。 2)探索文物裂变机理,研究组织或延续文物裂变的技术措施,提高文物抵御自然因素(如潮湿、空气污染、光辐射、虫蛀、霉变、盐腐败、氧老化等)损害的能力。 3)剖析文物的古代工艺之迷,如秦代青铜剑表面铬层的镀制和汉代铜镜黑漆的形成。 4)查明文物的地下埋藏环境,如接触介质的成分和性质等,以便对文物的变化和保存条件进行分析。 5)对文物现有的保护环境进行监测,如测试空气的污染情况,以便了解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6)测定文物年代,如用碳-14法和氨基酸消旋化测定法对文物进行断代。 7)制造优良的文物保护材料,提供尽量简便的使用工艺,为文物保护、文物修复和仿制服务。

广义上的文物保护应用还包括: 8)文物的安全防范监控:利用视频、传感器、网络通信、消防等设备保障文物本体的安全。 9)考古信息管理:在考古学文献检索、考古学资料信息管理、考古地理信息管理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以达到田野考古工作的合理进行,考古资料的科学阐述2。 10)保护类文化遗产遗址的管理监督:利用法律、行政的手段封闭式地保护文化遗产遗址,这是当前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 2. 文物保护信息化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事业信息化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信息共享”的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建设服务于文物保护、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管理决策,为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指文物事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兼顾各地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领域的具体需求。已有的充分利用,欠缺的逐步完善,没有的抓紧建设。立足现有的基础条件,通盘考虑,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 需求主导、信息共享是指文物保护事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服务于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体系,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各项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与数据资源共享。为全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物信息服务。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简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综述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2007-09 北京

主要内容 一、背景和编制思路 二、对国外EC标准化态势的认识 三、对我国EC标准化状况的诊断 四、对我国EC标准化需求的分析 五、对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的定位 六、对策和措施

1、编制背景 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完善电子 商务的国家标准体系;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 机构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 的制订和修正,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国家标准委的要求:围绕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尽快提出《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并会同国信办、发改委、科技 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完成 以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

2、编制思路 摸清国际态势 把握我国现状、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 分析我国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 提出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明细表 指出未来标准化工作重点

1. 国际主要EC标准化组织 ISO/TC154商业和行政中的业务过程、数据元和文档格式 UN/CEFACT联合国贸易便利与电子业务中心 OASIS国际结构化数据标准组织 RosettaNet ISO/IEC/JTC1/SC32数据管理与交换 W3C/IETF 电子业务谅解备忘录ISO、IEC、ITU、UN/CEFACT、OASIS

2、标准化思路 参考模型(ISO/IEC 14662) 业务交易 业务交易的信息技术方面 功能服务视图业务操作视图开放式edi 参考模型视作业务标准支撑技术标准 符合被…涵盖 业务交易的业务方面 符合被…涵盖 相互关联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附件: 1.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2.养老服务领域已发布、制定中及待制定标准目录

附件1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通用基础标准标 准 化 导 则服务提供标准 术语与缩略语符 号 与 标 志 分 类 评 估 数 据 质 量 管 理 其 它 支撑保障标准 医 疗 护 理 精 神 慰 藉 健 康 管 理 安 宁 服 务 社 会 工 作 休 闲 娱 乐 文 化 教 育 权 益 保 障 其 它 生 活 照 料 人 力 资 源 服 务 商 管 理 服 务 管 理 服务提供者管理信息化建筑、设施设备与用品环境、安全与卫生 师 资 培 训 与 考 评 服 务 人 员 培 训 管 理 人 员 岗 位 设 置 标 准 家 庭 照 护 人 员 培 训 管 理 其 它 人 才 分 类 标 准 信 息 资 源 服 务 信 息 化 平 台 建 设 与 运 维 其 它 设 施 设 备 建 筑 场 所 老 年 用 品 其 它 服 务 安 全 环 境 保 护 食 品 安 全 消 防 安 全 劳 动 保 护 应 急 管 理 职 业 健 康 其 它 服 务 风 险 管 理 合 同 管 理 服 务 绩 效 考 核 卫 生 防 疫 信 息 安 全 其 它 2

附件2 养老服务领域已发布、制定中及待制定标准目录 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的指导下,根据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和需求,将已发布、制定中和待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集合成养老服务体系目录。 分布领域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计划号) 标准 级别 标准 性质 标准 类别 标准 状态 通用基础标准1老年人能力评估MZ/T 001-2013行标推荐管理已发布2养老机构分类与编码20120699-T-314国标推荐管理制定中3养老服务图形符号标识MZ2016-T-041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4养老机构照护等级划分MZ2016-T-042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5养老机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MZ2017-T-012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6养老服务基本术语MZ2017-T-013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7养老机构服务风险评估通则MZ2017-T-016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 3

第十期-《我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与认证认可制度介绍》

第十期《我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与认证认可制度介绍》 一. 什么是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为了规范信息系统建设、资源保护、管理、服务等信息安全各方面的建设,使信息安全在各个方面都有据可依,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显得十分重要,国际国内都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是由信息安全领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编制信息安全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促进信息安全领域内的标准组成趋向科学合理化的手段。 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有国际标准体系、国家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和地方标准体系等,而且通常高层次的标准体系对下有约束力。事实上,在这些特定领域标准的执行还要看各个国家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国际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主要由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要求、开发安全技术和机制、开发安全指南和安全管理支撑性文件和标准等几部分组成。 二. 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化组织有哪些?国际上与信息安全标准化有关的组织主要有以下四个。1.ISO/IEC JTC1 (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所属SC27 (安全技术分委员会)的前身是SC20 (数据加密技术分委员会),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安全的一般方法和技术的标准化工作。ISO/TC68 负责银行业务应用范围内有关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主要制定行业应用标准,与SC27 有着密切的联系。ISO/IEC JTC1 负责制定的标准主要是开放系统互连、密钥管理、数字签名、安全评估等方面。 2. lEC 在信息安全标准化方面除了与ISO 联合成立了JTC1 下的分委员会外,还在电信、信息技术和电磁兼容等方面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如TC56 可靠性、TC74 IT 设备安全和功效、TC77 电磁兼容、TC108 音频/ 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电子设备的安全等,并且制定相关国际标准。 3.ITU SG17 组负责研究网络安全标准,包括通信安全项目、安全架构和框架、计算安全、安全管理、用于安全的生物测定、安全通信服务等。 4.IETF(Internet 工程任务组)制定标准的具体工作由各个工作组承担。IETF 分成八个工作组,分别负责Internet 路由、传输、应用等八个领域,其著名的IKE 和IPSec 都在RFC 系列之中,还有电子邮件、网络认证和密码及其他安全协

欧洲规范标准体系介绍

欧洲规范标准体系介绍 欧洲规范方案的背景 1975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决定,根据欧洲共同体条约第95条,在建筑领域作出一个行为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消除贸易技术障碍和统一技术规格。 在这一行动方案,委员会主动创立了一系列对于建筑设计的统一的技术规则,在第一阶段,它将作为对各会员国在相关国家规定的替代,并最终将取代它们。 在15年来,委员会在各会员国督导委员会的帮助下,主持了欧洲规范程序的发展,导致了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欧洲守则的发展。 1989年,该委员会与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决定,在委员会和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同意的基础上,并通过一系列任务将准备工作和授权出版的欧洲规范转移到欧洲标准委员会(CEN),以为它们提供未来欧洲标准(EN)的地位。事实上,欧洲规范与所有安理会的指示和规定之间的联系,决定着欧洲标准(例如理事会对建筑产品的指令89/106/EEC - 持续专业发展- 和理事会对公共工程和服务的指令93/37/EEC,92/50/EEC和89/440/EEC,相当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指令发起设立国内市场的追求)。 欧洲法规程序的结构一般包括下列标准的若干组成部分: 欧洲规范标准意识到各成员国制定规章的权威的责任,并且保障他们依据各国情况的不同,从国家水平决定规章安全事件的权利。 欧洲规范的现状及应用领域 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各会员国认识到,欧洲规范作为参考文件是为以下目的服务的: ——作为一种手段,以证明民用建设工程遵守理事会指令89/106/EEC的基本要求, 特别是基本要求N°1 - 机械性和稳定性- 与本质要求N°2 - 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1: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XX行业 一、行业发展概述 (一)行业概述 概述本行业的基本构成,对各组成部分进行简要描述,指导本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顶层框架的构建。 (二)发展现状和趋势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描述本行业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引出对标准化的需求。 (三)“十三五”发展目标 二、标准体系框架 (一)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原则 (二)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和说明 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如图1),并需说明标准体系内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 图1

(三)标准体系表编号的规则 三、标准体系的现状 (一)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情况 全面梳理本行业的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的数量和分布(统计格式如表1、2、3),以及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等。 表1:现行标准情况统计表 注2:指强制性标准等占“小计”的比例。 表2:现行标准标龄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注2:指Σ所有标准的标龄÷标准总数; 注3:指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比例。

表3:在研标准计划情况统计表 注1:指“小计”占本领域标准计划总数(包括国家标准计划和行业标准计划)的比例; 注2:指强制性标准计划等占“小计”的比例。 (二)标准国际化的情况 1.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转化情况 本行业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ISO、IEC、ITU)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分析情况,重点分析在标准数量、标准结构、标准水平、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差异,明确转化情况及不转化的主要原因。 表4-1:国际标准转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已转+正转+待转+不转化=对应的国际标准数

美国国家技能标准简介

美国国家技能标准体系简介 刘永澎 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争夺愈演愈烈,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发生了动摇,大多数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美国劳工与经济界人士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劳工素质低下,新增劳动力普遍缺乏就业的基本技能,高新技术尤其信息技术发展所需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美国会1994年通过了《国家技能标准法案,The National Skill Standards Act》。根据这一法案,美国于同一年成立了由工商界、劳工、雇员、教育界、社区及民权组织领袖组成的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National Skill Standards Board, NSSB,以下简称委员会)。该法案提出:委员会要成为刺激开发和实施非强制的国家技能标准、鉴定和证书制度的催化剂。 一、工作体系的建立与国家技能标准的作用 委员会根据制定国家技能标准的需要,针对美国的产业结构现状,划分出15个行业部门,并且要求有关方面围绕这15个行业部门中的相关工种或职业群来制定技能标准。委员会本身并不为这些部门制定技能标准,它只负责制定指导方针和整个体系的总体框架结构。 委员会不强制任何部门加入国家技能标准与鉴定证书体系,这是这一制度非强制性的体现。当行业部门认定加入国家技能标准、鉴定和证书体系符合他们的利益并且准备加入时,需组成一个预备工作小组,负责达标工作,达到特定标准后,他们就可以成为委员会的志愿

伙伴(Voluntary Partnerships, VPs)。 志愿伙伴承担各自行业技能标准的开发任务,由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代表组成:雇主组织、劳工组织、政府、雇员组织、民权和社区组织以及教育和培训机构。委员会为其志愿伙伴提供资金,同时监督他们的开发工作,并对他们开发的技能标准进行审批。目前已有四个志愿伙伴开始投入到国家技能标准开发中来:制造业技能标准委员会(MSSC)、商业和服务业志愿伙伴、教育和培训业志愿伙伴、旅馆和旅游业技能标准委员会。 近年来美国很多机构都认识到建立一支高技能劳动者队伍的重要性,纷纷开始组织制定技能标准。但是如此之多的标准也让雇主们、政策制定者、雇员、学生和教育培训工作者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应该使用或相信哪一种标准。由委员会以吸收志愿伙伴的形式组织制定统一的国家技能标准,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了资金,并且为所有美国人提供了一条非常准确的信息:当前的工作现场究竟需要什么。 委员会认为,标准和证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作用:对雇主而言,有了技能标准和职业证书后,他们可以用技能标准和职业证书,准确而可靠地判定求职者和在职人员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减少他们在招聘新雇员和提升在职员工中的支出和风险;对求职者和在职人员而言,有了技能标准,他们就能知道从事某一个职业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将本人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与雇主的要求进行比较,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且可以根据这些要求对教育和培训计划进行评价和选择;教育和培训机构则可以使用委员会颁布的技能标准作为课程设置和调整的依据,做到用工作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博为贵” 一、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飞机、移动电话和 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域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建设, 尽管起步有早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享受着信息化给国家和 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 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 要标志。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 下获得的。在我们的身边,计算机、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等音视频 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通信技术(ICT)及其应用已成为构筑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 标准是人们为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提出的统一性要求,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它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重复 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要求。标准对促进ICT产业发展及ICT 的推广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互联网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

人们很难说清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遵循多少标准,但是每个生产商一定会考虑采用标准统一的磁盘驱动器、打印机接口和网卡等。 标准化则是制定标准并使其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的 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及修改标准等过程。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 工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 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 作的前提。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 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 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 速和健康地发展。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 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1 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空间 为了更为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里以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项目管理及应用领域为对象,建立起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如图 1 所示。

OTN技术体系介绍

一. OTN技术体系介绍 1.概述 从1998年ITU-T正是提出OTN的概念到现在,OTN的标准体系已经完善,技术也已经成熟。OTN标准体系主要由如下标准组成: :定义了光传送网的网络架构。采用基于的分层方法描述了OTN的功能结构,规范了光传送网的分层结构、特征信息、客户/服务层之间的关联、网络拓扑和分层网络功能,包括光信号传输、复用、选路、监控、性能评估和网络生存性等:其地位类似于SDH体制的。定义了光网络的网络节点接口。建议规范了光传送网的光网络节点接口,保证了光传送网的互连互通,支持不同类型的客户信号。建议主要定义光传送模块n(OTM-n)及其结构,采用了“数字封包”技术定义各种开销功能、映射方法和客户信号复用方法。通过定义帧结构开销,可以实施光通路层功能,例如保护、选路、性能监测等;通过确定各种业务信号到光网络层的映射方法,实现光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因为未来的光网络工作在多运营商环境下,并不仅仅是各业务客户信号接口的互通。其地位类似于SDH体制的。 :建议采用规定的传输设备的分析方法,对基于规定的光传送网结构和基于规定的光传送网网络节点接口的传输网络设备进行分析。定义了OTN的原子功能模块,各个层网络的功能,包括客户/服务层的适配功能、层网络的终结功能、连接功能等。其地位类似于SDH体制的。 :通用设备管理功能需求,适用于SDH、OTN。

:OTN网络管理信息模型和功能需求。 :描述OTN的五大管理功能(FCAPS:Fault故障、Configuration配置、Accounting计费、Performance性能、Security安全)。 :通用保护倒换-线性保护,适用于SDH、OTN。 :定义了OTN线性(linear)ODUk保护。 ODUk保护。未正式发布 :根据定义的比特率和帧结构定义了OTN NNI的抖动和漂移要求。 :定义了OTN误码性能。 OTN物理层特性在及等中规定。 下面将主要介绍一下OTN的网络架构()及接口()。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讲稿)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一、概述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 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依据1.从标准化发展阶段看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a)第一阶段1949~1979年主要搞技术标准 b)第二阶段~1981年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1986年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c)第三阶段~2004.2. 体系 2.从企业标准化实践看,最重要的是技术标准。 二、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1.没有矛盾相辅相成 (1)GB/T15497前言考虑了GB/T19001、GB/T24001、GB/T28001的要求(P226第7行) (2)GB/T15497第5章 5.1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中都应严格执行的技术性文件,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5.4有关质量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19001对技术文件内容的要求。 5.5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28001和GB/T24001对技术性文件内容的要求。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体系的对应关系 3.管理标准有质量方面的要求,还有能源、健康、职业安全、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 所以,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仅仅是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 4.质量程序文件——质量管理标准 作业规范——技术标准 质量手册——企业方针目标、企业标准化法规、企业 适用的国家法规 表格、报告、记录、单据——工作标准的一部分 三、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两项工作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没有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性文件)做支撑,质量管理体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企业适用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收集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接口规范、信息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 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内容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接口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采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处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质量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文档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 (2)收集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住建部智慧城市文件(2013年4月)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部,2013年4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200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20141191-T-469) 《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20141191-T-469) 《关系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28821-101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住建部2005年) 《城市地下空间开法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59号、第108号)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国发委第20号)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1.2设计方案 XX高新区智慧园区是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该工程以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业务处理核心,以其它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机构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的信息化系统。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保障XX高新区智慧园区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1.2.1标准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与标准规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各项内容的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设计、开发和实施等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实际需求,随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不断建设和推广,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及其配套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标准和规范具有以下指导作用: 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相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网络互联互通; 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安全可靠;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框架表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框架表 总序号技术领域分类技术领域 分类编号 序 号 标准系列名称 目前状态ZNDW 1 基础与通用 1.术语与方法学ZNDW 1.1 1.智能电网的术语与方法学待制定 2. 安全ZNDW 1.2 2.电力关键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安全要求待制定 3. 3.通信网安全防护技术导则标准系列待制定 4. 4.信息系统与设备安全技术标准系列部分已有,部分待制定 5. 5.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标准系列部分已有,部分待制定 6. 6.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系列已有 7.电能质量ZNDW 1.37.电能质量标准系列部分已有,部分待制定 ZNDW 2 规划设计 8. 智能电网规划设计ZNDW 2.11.智能输电网规划设计标准系列部分已有,部分待制定 9. 2.智能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系列部分已有,部分待制定 ZNDW 3 发电 10. 常规电源网源协调ZNDW 3.11.常规电源网源协调技术条件标准系列已有 11. 2.常规电源网源协调试验标准系列已有 12.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ZNDW 3.23.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标准系列部分已有,部分在制定 13. 4.新能源发电并网特性测试标准系列部分在制定,部分待制定 14. 5.新能源发电并网运行控制标准系列待制定 15. 6.新能源发电监控系统功能规范标准系列待制定 16.7.新能源发电并网设备标准系列待制定 17. 大容量储能系统并网ZNDW 3.38.大容量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标准系列待制定 18.9.大容量储能电站并网特性测试标准系列待制定 19.10.大容量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控制标准系列待制定

总序号技术领域分类技术领域 分类编号 序 号 标准系列名称 目前状态 20.11.大容量储能电站能量转换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系列待制定 21.12.大容量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功能规范标准系列待制定 22.13.并网型大容量储能设备标准系列待制定 ZNDW 4 输电 23. 特高压输电ZNDW 4.11.特高压交流设计标准系列已有 24. 2.特高压交流系统设备及试验标准系列已有 25. 3.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标准系列已有 26. 4.特高压交流工程运行维护标准系列已有 27. 5.特高压直流设计标准系列已有 28. 6.特高压直流系统设备及试验标准系列已有 29.7.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标准系列已有 30.8.特高压直流工程运行维护标准系列已有 31. 柔性直流输电ZNDW 4.29.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导则标准系列待制定 32.10.柔性直流输电设计建设标准系列待制定 33.11.柔性直流输电运行控制标准系列待制定 34.12.柔性直流输电试验标准系列待制定 35.13. 柔性直流输电设备标准系列 部分已有,部分在制定,部 分待制定 36. 柔性交流输电ZNDW 4.314.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导则标准系列 部分已有,部分在制定,部 分待制定 37.15. 柔性交流输电设计建设标准系列 部分已有,部分在制定,部 分待制定 38.16.柔性交流输电运行控制标准系列待制定 39.17.柔性交流输电试验标准系列待制定

技术标准体系

目录 一、技术基础标准 Q/XYMJ.J.01.01—2013企业标准化实施细则------------------------------------------------------1 Q/XYMJ.J.01.02—2013企业标准编写规定---------------------------------------------------------4 Q/XYMJ.J.01.03—2013企业标准制订及发布程序------------------------------------------------6 Q/XYMJ.J.01.04—2013技术文件管理办法---------------------------------------------------------7 Q/XYMJ.J.01.05—2013技术标准管理条例--------------------------------------------------------10 Q/XYMJ.J.01.13—2013公司体系文件编号规则与结构内容规定-----------------------------12 Q/XYMJ.J.01.07—2013公司技术文件管理规定--------------------------------------------------13 Q/XYMJ.J.01.08—2013茶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15 Q/XYMJ.J.01.09—2013茶叶加工企业卫生设备注册规范--------------------------------------18 Q/XYMJ.J.01.10—2013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3 Q/XYMJ.J.01.11—2013量和单位(GB3100~3102)-----------------------------------------------24 Q/XYMJ.J.01.12—201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5 Q/XYMJ.J.01.13—201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 法(GB/T1.2-------------------------------------------------------------------26 Q/XYMJ.J.01.14—201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GB/T 20000.1) --------------------------------------------------------------------27 Q/XYMJ.J.01.15—201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GB/T 20000.2)---------------------------------------------------------------------28 Q/XYMJ.J.01.16—201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3部分:引用文件(GB/T 20000.3)----- -------- 29 Q/XYMJ.J.01.17—201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GB/T 20000.4)---------------------------------------------------------------------30 Q/XYMJ.J.01.18—201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 (GB/T 20000.5)---------------------------------------------------------------------31 Q/XYMJ.J.01.19—2013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GB/T20001.1)--------- -- ---------------32 Q/XYMJ.J.01.20—2013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GB/T 20001.2)---------------------- -33 Q/XYMJ.J.01.21—2013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GB/T 20001.3)---------- -34 Q/XYMJ.J.01.22—2013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B/T 20001.4)--------------35二、产品标准 Q/XYMJ.J.02.01—2013信阳毛尖茶(GB/T227237-2008)----- ----------------------------------36 Q/XYMJ.J.02.02—201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 ----------------------------------37 Q/XYMJ.J.02.03—201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38 Q/XYMJ.J.02.04—2013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GB13738.2)------------------------------39 三、采购技术标准 Q/XYMJ.J.03.01—2013毛茶收购标准------------------------------------------------------------40 Q/XYMJ.J.03.02—2013燃料(木炭)采购标准------------------------------------------------44四、工艺技术标准 Q/XYMJ.J.04.01—2013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45 Q/XYMJ.J.04.02—2013蒸青茶生产工艺流程--------------------------------------------------46 Q/XYMJ.J.04.03—2013产品加工质量控制点标准---------------------------------------------47 Q/XYMJ.J.04.04—2013毛茶再加工工艺描述---------------------------------------------------49 Q/XYMJ.J.04.05—2013蒸青茶生产工艺描述---------------------------------------------------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