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第2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

【进行新课】

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

师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学生思考、讨论:

生1: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表明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生2: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拉力,表明重力与拉力平衡.

生3: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牵引力与阻力平衡.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反

过来,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板书: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苹果受到力和力作用,它们平衡力,苹果处于平衡状态.(后两空均选填“是”或“不是”)

解析:平衡状态就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状态,即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中苹果处于静止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苹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因为苹果必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苹果还受到树枝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

答案:重拉是是

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1.二力平衡的条件

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作用.若是受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多个力.

教师提问: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两个力的平衡条件.

学生猜想:可能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位置等有关.

师我们就以教材P20页图8.2-2中设计的实验来探究.(组装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

a.在小车左端挂一个钩码,右端挂两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b.如图(教材P20页)8.2-2所示在小车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放手后小车仍保持静止;

师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就可以相互平衡呢?

c.在b的基础上转动小车,使小车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小车由

静止变成转动;

得出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静止的小车仍保持静止状态.

师用手拨动小车,小车会怎么样呢?

d.用手拨动小车,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

师为什么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而不是一直运动下去?

生:受到木板对小车的阻力(摩擦力).

e.把光滑的玻璃板放在木板上,小车放在玻璃板上重做上面的步骤,小车滚动的距离会更远.

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同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运动的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二力平衡多媒体Flash动画,让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有更直观的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板书:

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称为一对平衡力.(简记: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注意: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尤其要注意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能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例题 2 (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解析:图b中研究的对象是小车,观察小车在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拉力(忽略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理想情况)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时,如果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由于实际当中,小车要受到阻力,所以两边所挂钩码的质量略有差别. 图a研究的是小卡片,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所以它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可不考虑竖直方向的受力,仅仅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受力,因此a实验效果更明显.

答案:(1)小车(2)大小方向(3)同一条直线(4)a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些,因为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它只受两个拉力的作用(或b方案中要受到阻力的影响)

2.二力平衡的应用

师二力平衡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水平行驶的列车重力为1×108N,那么它受到的轨道对它的支持力为多少N,方向如何?

生:支持力1×108N,方向竖直向上.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列车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重力和轨道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板书: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①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师在前面刚学力时,我们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把其中的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那么它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妨就以放在桌面静止的书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受力情况.

A.一对平衡力:书受到的重力G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如图甲所示)

B.一对相互作用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与书对桌面的压力F′.(如图乙所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并讲解.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多媒体课件)

注意: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平衡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的.

【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白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反之,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总是静止,运动的物体将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我们还知道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体会到平衡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大

家!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一、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最简单的平衡是二力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总结物体二力平衡时的规律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实验 [教具和学具]:小卡片、细线、滑轮两个、铁架台、钩码一盒、铅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挑战:任务一——你可以用笔尖顶起小鸟吗?(学生挑战成功) 师:同学们都成功啦,那现在加大难度,任务二——你可以在小鸟的嘴部用笔尖顶起小鸟吗?(学生挑战失败) 师:笔尖能否顶起小鸟,就是一个平衡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平衡的知识。板书标题二力平衡 二、平衡状态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张图片,你能否将它们分成两类?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类回答)引入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板书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师: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能否根据这些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分类呢?怎么分?(学生思考回答)一类:只受两个力两类各选一例,请二位学生画力的示意图(其他同学在自己书上画)另一类:受到四个力 3.师:刚才我们根据这四个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受力多少的不同进行了分类,那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特点呢?(引导学生它们都受到力的作用,都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板书:平衡力

(完整版)二力平衡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填充题九年级物理《二力平衡》同步练习题 A 组 1.一只茶杯静止在桌面上,它在的作用下保持 状态,我 们就说. 2.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它们 、、,这两个力就是的. 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 千克,受到力的作用, 大小为牛,方向是,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同时书还 受到力的作用,大小是牛,方向是,此力的施力物体是,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4.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力和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和,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 二、选择题 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 力.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3.图1 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图[ ]

4.重80 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是12 牛,要使物 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 ]A.12 牛;B.68 牛; C.80 牛;D.92 牛. 三、作图题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3 千克的金属球,球静止不动,画出金属球的受力图. B 组 一、填充题 1.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5×103 牛的重物,当物体以0.5 米/秒的速度匀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牛;当物体以1 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5×103 牛;当物体以1.5 米/秒的初速度加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5×103 牛;当物体 以1.5 米/秒的初速度减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5×103 牛,当物体静止在半空中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5×105 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图1 所示,三个钩码的重力为1 牛,用三根绳子连接悬挂着,那么 a 绳受到的拉力为牛, b 绳受到的拉力为牛, c 绳受到的拉力 为牛. 二、选择题 1.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因此卫星 [ ] A.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受地球的吸引力; C.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D.受力情况不清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展开的。它为后面学习测量摩擦力、浮力等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专题教学的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 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关系,这些内容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学时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结论,请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四、教学资源准备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合集.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六节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学习主题】二力平衡 【学习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六节的学习内容。本节教材分为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本节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本章前两节已学习了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为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其次,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摩擦力和浮力等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次,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对物体受到力的理解也还不够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或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5、通过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对比“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5、6、7、8、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9、10检测目标4的达成。 (4).通过问题12、13、14、15检测目标3的达成。 (5).通过问题12、13、14、15检测目标5的达成。

二力平衡练习题1

九年级物理《二力平衡》同步练习题 A组 一、填充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只茶杯静止在桌面上,它在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我们 就说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 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两个力,如果它们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两个力就是_____________ 的. 3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到 _____ 力的作用,大 小为牛,方向是_____________ ,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同时书还受到 _力的作用,大小是____________ 牛,方向是________ ,此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 ,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 4?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___________ 力和____ 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和______ ,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选择题 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 .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 .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2.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 运动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 这是因为跳伞 员[] A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 ?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3?图1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图[]

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2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 【进行新课】 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 师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二力平衡专题(含答案)

北京八中亦庄分校力学综合练习 力学专题----二力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苹果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则苹果受力是不平衡的 B.将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手对水桶的作用力大于水桶对手的作用力 C.木箱静止在地面上,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D.沙狐球离开手后,在水平台面上滑行越来越慢,是由于沙狐球受到阻力作用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则() A.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 B.木块相对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 C.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在木块上放一钩码后,继续拉动木块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3. 在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A厅”,有一个有趣的磁悬浮灯泡,其示意图如图 6所示。在磁悬浮灯泡的内部装有一块永磁体,在灯泡上方的展柜中安装有永 磁体和一个励磁线圈,给励磁线圈通电,在控制电路的调节下,永磁体和励磁 线圈所产生的磁场能使灯泡静止悬浮在空中。关于灯泡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灯泡受到的磁力方向竖直向下 B.灯泡受到的磁力方向竖直向上 C.灯泡受到的磁力小于灯泡受到的重力 D.灯泡受到的磁力大于灯泡受到的重力 4.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 挂上钩码. (1)该装置中,滑轮的作用是______;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3)图中的小卡片已处于静止状态,小明用剪刀把小纸片一剪两半,纸片向 两边运动.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 满足哪个条件?______. 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实 验中,小车应该处于______状态. (2)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 松手后,小车将______.说明:______.

7.5二力平衡 教案

第五节二力平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3).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过程与方法: 在解释二力平衡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 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 法教育;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 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能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受力的关系以及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课前准备】实验器材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___第25页至27页____部分,勾画重难点和疑点,完成课后练习及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2、【基础知识归纳】: 1) 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 3、【尝试练习】: 练习册第20页1.2.3.4.题 (二)【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 1)、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2、合作探究: 1)、理解二力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课本P25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实验探究》内的问题。 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即F合= 。 3、展示交流:分组展示 4、总结提升: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简称“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三)【拓展落实】 【当堂检测】1.一只茶杯静止在桌面上,它在 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_状态,我 们就说__________。 2·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 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为____牛,方向是_______, 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同时书还受到____力的 作用,大小是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 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____ 力和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4、重2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用F=2N的力水平向右作用,使其匀速运动时,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判断下列哪个是一对平衡力,并说出你的理由。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让学生领略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设施 钩码、细绳、小卡片、两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一块、小剪刀、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a.停泊在水中的充气船。 b.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 c.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d.静止在桌上的杯子。 2.教师:片中的充气船、飞机、运动员、大象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才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物体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这是否和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呢?

3.讨论并提出猜想。 4.师: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请你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力平衡)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平衡状态 其实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并不矛盾,这涉及到力的平衡问题。物体虽然受到力,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板书)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板书)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1.探究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上台操作,台下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分四步进行) (1)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砝码多的一方运动。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静止不动(平衡状态)。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a.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大小相等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卡片不动,把两个吊盘放在同一侧,两盘加入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受力方向运动。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b.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方向相反才能静止。 (3)在两盘中加相等的砝码,使卡片静止,用手旋转卡片至某一角度,使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可以看到:卡片旋转,不能平衡。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c.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可能静止。 (4)用剪刀把卡片剪成两块小卡片,用手按住,保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以看到;两卡片都不能静止。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d.“二力平衡”指的是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2.学生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板书) 3.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哪两个力平衡。(教师把例子写在黑板上) 4.回放引入⑴中,请学生分析直升机跳伞员、充气船、运动员、杯子受到的哪些力的作用?并画出物体受到平衡力的示意图。

初中二力平衡练习题汇总

12.如图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中,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的是( ) 6.下列各图中F 1、F 2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2.如图-1所示,一位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能推动,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 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 .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D .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11.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与电灯受到的重力平衡的力是 A .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B .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 .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D .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22.一辆重为1.5×104N 的“东风日产”某品牌小汽车,当它以60km/h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 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2000N ,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N ;当它停在 水平路面上时,它受到的支持力为____________N . 23、一架质量为2吨的轻型直升飞机,静止在空中时,螺旋浆向上的升力是( )牛。当飞机匀 速下降时,螺旋浆向上的升力是( )牛。 21、静止的升降机里挂着一个弹簧秤,秤钩上挂一重物,读数为G 牛;升降机匀速上升时读数为F 1;升降 机匀速下降时,读数为F 2;三个读数比较:( ) A 、G >F 1>F 2; B 、F 1>F 2>G ; C 、F 2>G >F 1; D 、F 1=F 2=G 。 24、起重机吊着质量是3 103 千克的货物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以0、 5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绳对货物的拉力有多大 ? 考题2 如图11-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 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江苏省南京市2004年中考题) A .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图 -1 图11-5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解 《二力平衡》教学目标双项表 说明: 1.学习要求分为三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分为了解、理解、掌握; 过程与方法:指的是具有观察、描述、归纳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包括反映、体验、领悟。 2.检测方法分为口头检测和书面检测;检测题型包括:A.填空、B选择、C做图、D实验与探究、E计算与运用。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设计 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本节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本章前两节已学习了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为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其次,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摩擦力和浮力等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次,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重点难点的确立 (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关系分析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点。 (2)难点:力的平衡概念的建立是难点;由于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处于萌芽状态,对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弱,所以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节的难点。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也是一个小的难点。 (三)、教材前后联系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关于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2

人教版《12.6二力平衡》新课标教学设计(方案二)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 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2?新课教学 [板书1]三、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

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 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板书2]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 45厘米X 60厘米, 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 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 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 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 2所示. 研究对象:木块.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 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 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 始向右运动. (2) 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 1个钩码.放手 后,木块保持静止. 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 [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的挂钩 1、4上,另一端 各穿过羊眼圈 2、3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甜湮米—— H

《二力平衡》例题和练习题

《二力平衡》例题和练习题 【知识要点】 1.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1)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平衡状态对应平衡力 【例题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题2】起重机钢丝绳上吊着质量为2t的货物时,在下列情况下,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是: A.货物静止不动时,拉力为______________ B.货物以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______________ C.货物以3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______________ D.货物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拉力为______________ 【例题3】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多选) % A.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例题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5所示,一个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桌面上。 (1)画出物体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2)试推证: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1 教师演示:(如图1)木块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将水平装置改为在小黑板上竖直操作,便于学生观察,同时在B位置平衡和在C位置平衡,使学生能够对

教师:(提别强调)这里我们分析两个力或多个力都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如果不在物体上的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影响,我们也不研究是否平衡,平衡只指同一个物体上的力。(教师作图3说明)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支撑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不在同一物体上,这一对力不是平衡力。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不要用概念加以区分,这样容易增加学生的负担,只要让学生从是否在同一个物体上区分就可以了,另外这部分内容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涉及到,只能教师加以点拨) 3、尝试探究,设计方法 教师:刚才在同学们猜想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我们验证了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作用效果就会抵消,物体就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那么,如果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两个力也符合这个条件呢?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装置,同学们以四人小组进行探究。注意记录吊盘中砝码的质量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探究(装置如右图4) 教师:观察各组的读数,并将各组的读数写在黑板上。 教师:(启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征右侧 吊盘中的砝码质量大)。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 讨论 学生:由于物体运动时有摩擦,摩擦力与 运动方向相反,造成 教师:如何才能得出结论呢? 学生 有摩擦,只能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 教师: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就达到了我们学习的目的,其实老师在给同学们准备器材时已经用到了比较光滑的带有定滑轮的木板,同时用小车代替木块,已经减小了阻力。 (实验+推理的思想,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精髓所在,人教版教材中的“探究”没有说明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而且也说明只是一种方法,其实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只有一侧的砝码大于另一侧时物体才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否则原来静止的物体就不可能运动,而教材中选小车而不是木块其目的就在于减小阻力,所以只能通过实验+推理的方法才能说明问题) 向左运动左侧吊盘中的砝码质量大,向右运动, F l = F2不相等的原因 FF不相等 (讨论)可以像牛顿第一定律那样,逐渐减小表面的阻力,但是,永远不可能没

2020中考复习练习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中考专题 一.选择题(共4 小题) 1.近日,一款佛系养儿子游戏“旅行青蛙”火爆异常,朋友圈又掀起了一轮养儿子狂潮。 如图所示,这只青蛙站在滑板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对滑板的压力和滑板对青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和滑板的重力一对平衡力 C.青蛙受到的重力和滑板对青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和青蛙对滑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如图所示,A,B,C 三个石块叠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块A 所受石块B 作用力的方向斜向右上方 B.石块B 受到石块A 的重力和石块C 对石块B 的支持力的作用 C.石块B 受到的重力和石块C 对石块B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石块B 对石块C 的压力和石块C 对石块B 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如图所示是小明在玩过山车时的情景,则小明() A.重力方向不断改变 B.匀速上升时,受到的重力与座椅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加速下降时,受到的支持力与他对座椅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从最高点向下运动过程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 4.如图所示,物体正随水平传送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物体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传送带对物体向右的推力与传送带对物体向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对传送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物体受到的重力与传送带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共4 小题) 5..如图是小明被蹦床弹起上升时的情景,当他在最高点时处于 状态(选填“平衡”“非平衡”),原因是。

第二节 二力平衡 学生版

第二节二力平衡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下列物体中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A.刚从车站发车的火车 B.飞机在高空中以飞快的速度匀速直线飞行 C.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 D.滑雪运动员在平直的路面上滑行 2.测体重时人站在体重秤上,其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人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人的支持力 B.人受的重力与秤对人的支持力 C.秤受的重力与秤对人的支持力 D.人对秤的压力与人受到的重力 3.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N和6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计数为() A.4N B.6N C.10N D.16N 4.如图所示,一个重10N的物体在10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红说: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仅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所以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小明说:因为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则两人的说法() A.都正确B.只有小明正确 C.只有小红正确D.都不正确 5.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竖直下落的铁球,越来越快,铁球的惯性越来越大 C.跳水运动员蹬板起跳时,跳板对运动员的弹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D.地球上的物体,因为受到重力作用,不可能做竖直向上运动 6.直升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f,下面关于这三个力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G+f B.F<G﹣f C.F=G+f D.F=G﹣f 7.每年都有一大批丹顶鹤从北方迁徙到我市滩涂越冬,如图所示,一只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此过程中,空气对它作用力的方向() 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 C.与运动方向相同D.与运动方向相反 8.如图是小明在玩过山车时的情景。下列对此过程中小明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不断改变 B.运动方向不变 C.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D.在运动中始终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9.乐乐同学随父亲去看杂技表演,如图所示,是他看到杂技员小强将小丽高高举起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丽受到的重力与小强对小丽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强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小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丽对小强的压力与小强对小丽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强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小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0.质量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6秒A货物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的平均速度 C.吊车钢索对A货物的拉力大于A货物的重力 D.B货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11.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网袋静止时,它受到的总重力与它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与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D.实验表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力 12.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B.一定不是平衡力

第2节二力平衡(20201109181232)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教具准备:弹簧、铁架台、钩码,课本图2-22的装置、细线 【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对物体受到力的理解也还不够准 确,在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作出二力平衡的图示。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愉快中具有更强力的探索问题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再设置问题,引发深入的思考) (一)、复习提问:问题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2、如果将手上托的课本松开,书将落到地上,为什么? 问题3、我手上托的课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画出受力示意图。 问题4、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三)教师总结: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板书课题)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提出问题:二力平衡需要哪些条件?

2建立假设:两个力应该在同一物体上 两个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 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 两个力可能要在一条直线上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按书本图2-22演示 (1)在静止的小车上加上两个大小相等的水平同方向的力,看小车的状态有 无变化。 (2)在静止小车的一直线上加上方向相反的大小不同的力时,小车的状态怎样。 (3)在小车上加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然后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则小车的状态怎样变化?以上实验问学生看到小车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或转动)。 (4)再演示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加上二个力时,小车仍然处于静止状态。 问题5、根据实验进行分析,你能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吗? 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通过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二力平衡有哪些应用)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9.1二力平衡》word教案 (2)

9.1 二力平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平衡力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 2、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自主学习】: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当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简称。 2、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这就是二力平衡的条件。 3、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和。 4、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受到的力是和。 四、【合作探究】: 1、平衡状态 A、观察课本图9-1思考 花瓶受到的力是:和。 火车受到的力是:、、和。 叠石受到的力是:和。 起重机受到的力是:和。 B、结论:称为二力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A、根据生活经验谈一谈小明、小芳的说法。 B、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2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方向。 C、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 D、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得出结论:这是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请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1)静止悬挂的电灯。、。 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匀速运动的拖车。、。

二力平衡经典习题

A B C D 二力平衡练习题 1、(2011年·四川达州卷)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中,正确说法是( ) A .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 B .小张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地面上的桌子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C .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受到的合力为零 2、(2011年中考·四川乐山卷)如图所示,用手竖直捏住物理课本,手 和课本都在空中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手对课本的压力和课本对手的压力 B .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压力 C .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 D .课本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 3、(2011年中考·福建南平卷)如图,小雨用水平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没能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雨推汽车的力等于汽车受到的阻力 B .小雨推汽车的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阻力 C .小雨推汽车的力和汽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队地面的压力和汽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4、(2011年·黑龙江鸡西卷)如图所示,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罐都 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 B .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C .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D .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5、(2011年中考·山东滨州卷)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 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 的力推 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对乙的推力为60N ,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 .甲对乙的推力与乙对甲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乙向后退,且始终受到60N 推力的作用 D .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2011绵阳)通过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 面的大小无关。如图甲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 和B 叠放在 水平桌面上,在16N 的水平拉力F 1作用下,A 、B 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甲A 、B 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 2推A 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 2是_____N ; 若要让图乙中的A 、B 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不撤除F 2的情况下,应该在B 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为_____N 的水平 向左的推力。 7、(2011年中考·浙江宁波卷)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 的 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 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 线表示)不可能... 的是 ( ) 8、(2011年中考·浙江宁波卷)如图所示“悬空的磁环”活动中,假设甲、乙、丙三个磁环相同,中间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磁环都处于 静止状态时,甲对乙的作用力F 1和丙对乙的作用力F 2的大小关系是 ( ) A .F 1小于F 2 B .F 1等于F 2 C .F 1大于F 2 D .无法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