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指南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指南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指南第三章

第三章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度

一、名词解释

1、“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最初是担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

的约翰?威廉姆森提

出来的。针对20 世纪80 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 余年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债

务危机频频爆发的困难格局,威廉姆森系统地提出了指导这些拉美国家通过经济改革走出困境

的各项政策主张,这些政策包括10 个方面。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

与市场的全面开放,它显然秉承了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的主流经

济学传统一脉相承,因此后来人们又把这些所谓共识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日益呗国际社会所公认,作为直接挑战“华盛顿共识”并建立在中国经

验基础上的“北京共识”愈益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广泛关注。“北京共识”包含三

个重要的原理:一

是创新的价值;二是努力建造一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三是自主发展理论。

2、等级规则:指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形的等级构架,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

等级构架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界定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一个人所处的

等级位置越高,资源配置的权力就越大。

3、产权规则:指一个人拥有资源配置权力的大小与其所拥有的资产数量正相关,即拥有的资

产越多,所拥有的资源配置权力就越大。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就是产权关系必须明晰化。

4、诺斯悖论: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增长的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

界定与保护,但受双重目标的驱动,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

束__________,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

济衰退。

5、宪法秩序:指用以界定国家的产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一

整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它为集体选择确立了原则,从而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6、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下,权力中心提供新

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与意愿主要决定于一个社会

的各既得利益集团权力结构与力量的对比。

7、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当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意愿与

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中介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权力中心设置的制度创新进入壁垒,从

而使权力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化解

“诺斯悖论”。这

样这一种有别于供给主导型与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有学者称之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

方式。

13

8、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当建立在排他性产权基础上的微观主体成为制度变迁的“第一行

动集团”时,我国的制度变迁方式就由中间扩散型向需求诱致型方向转变,即个

人或一群人在

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为确立预期能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而自发组织实施

制度创新。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具有一致性。

二、简答题

1、比较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差异。

所谓市场化过程或过渡问题是指从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过程,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

看,实际上是从等级规则向产权规则转变,其核心是资源配置权由政府转变为企业与个人。

根据建立在新自由主义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华盛顿共识”所提出的一揽

子改革方案,一

个更容易完成体制过渡的方案是激进式改革。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治上实行

民主化,所谓民主化就是多党制;二是在经济上全盘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三是在经济政策

上采用休克疗法。

我国没有从先验的理论出发,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

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种渐进式改革

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二是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

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

有帕雷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改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三是先试点后推

广,即先在局部范围内取得改革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局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2、简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

我国的市场取向改革是在权力中心的组织和领导下,通过行政命令和法律法规的强制自上而下

推进的,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成为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含义是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为

的伦理道德规范下,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

这种能力与意愿主要决定于一个社会的各既得利益集团权力结构与力量的对比。该方式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在政府主体与微观主体共同参与的制度安排的社会博弈中,由于政府主体在政治力量的对比

与资源配置权力上均处于优势地位,所以政府主体是决定制度变迁方向、速度、次序、方式的

主导力量。

2.政府主体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和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构成的。

3.尽管潜在制度收益的出现会诱发微观主体的制度变革需求,但只有当权力中心收益大于成本

时,实际的制度变迁才可能发生。

4.在不确定性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条件下,为了控制风险,权力中心为制度创新设置了严格的进

14

入壁垒,如类似于优先权的改革试点权等。

5.统一观念,即建立和推行一套可为下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接受的意识形态,以减少新规则实施

中的阻力,降低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

3、试分析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诺斯悖论”

政府在界定与保护产权的过程中立场并非始终是中立的,它通常会追求双重目标,即社会总产

出最大化与统治者集团的垄断租金最大化。在最大化垄断租金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

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体制之间,就存在着持久的矛盾。所谓“诺斯悖论”,是

指一个能促进经

济持续快增长的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与保护,但受双重目标的驱

动,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

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

在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的条件下,解开“诺斯悖论”的突破口可能介于个体的

自愿牟利行为和

完全自由权力中心控制之间的集体行动,即在微观主体之间的自愿契约与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

行为之间,存在一种既能满足个体在制度非均衡条件下寻求最大化利益的要求,又可通过在与

权力中心的谈判与交易中形成的均势来实现国家的垄断租金最大化的制度变迁方式,实现向市

场经济的渐进过渡。

随着放权让利该股战略和“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的实施,拥有较大资源配置权的

地方政府成为同

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组织。当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力中心的制度供__________给意

愿与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总结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权力中心设置的制度创新进入壁

垒,从而是权力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化解“诺斯悖

论”。这样这一种有别于供给主导型与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有学者称之

为中间扩散型

制度变迁方式。

三、论述题

1、阐述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

一.改革与发展道路的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争。

华盛顿共识最初是担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约翰?威廉姆森提出来的。针对20 世纪80 年代绝

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 余年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债务危机频频爆发的困难格局,威

廉姆森系统地提出了指导这些拉美国家通过经济改革走出困境的各项政策主张,这些政策包括

10 个方面。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它显然秉承

了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的主流经济学传统一脉相承,因此后来人

们又把这些所谓共识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日益呗

国际社会所公认,作为直接挑战“华盛顿共识”并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北

京共识”愈益被国

15

内外学术界所广泛关注。“北京共识”包含三个重要的原理:一是创新的价值;

二是努力建造一

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三是自主发展理论。

所谓市场化过程或过渡问题是指从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过程,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

看,实际上是从等级规则向产权规则转变,其核心是资源配置权由政府转变为企业与个人。

所谓等级规则是指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形的等级构架,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

等级构架中所处的位置然后__________再进一步界定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一个人所处的

等级位置越高,资源配置的权力就越大。所谓产权规则是指一个人拥有资源配置权力的大小与

其所拥有的资产数量正相关,即拥有的资产越多,所拥有的资源配置权力就越大。因此,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就是产权关系必须明晰化。

根据建立在新自由主义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华盛顿共识”所提出的一揽

子改革方案,一

个更容易完成体制过渡的方案是激进式改革。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治上实行

民主化,所谓民主化就是多党制;二是在经济上全盘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三是在经济政策

上采用休克疗法。

我国没有从先验的理论出发,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

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种渐进式改革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二是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

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

有帕雷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改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三是先试点后推

广,即先在局部范围内取得改革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局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2、阐述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功

能。

随着放权让利该股战略和“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的实施,拥有较大资源配置权的

地方政府成为同

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组织。当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意

愿与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总结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权力中心设置的制度创新进入壁

垒,从而是权力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

化解“诺斯悖

论”。这样这一种有别于供给主导型与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有学者称之

为中间扩散型

制度变迁方式。

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功能(地方政府在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特殊功

能):

1.地方政府成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第一行动集团”。

随着放权让利改革战略和财政分灶吃饭体制的推行,地方政府具有独立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模

16

式,从而在向市场经济的渐进过渡中扮演着主动谋取潜在制度净收益的“第一行动集团”的角

色。

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后,地方政府的预算规模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与本地经济

发展水平相联系的财政收入规模;而是中央和地方分享财政收入的比例。分享比例经过谈判已

预先确定,且五年不变,所以地方政府可支配财政预算规模直接与本地社会总产出正相关。

财政包干制不仅仅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而且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竞争方式,即地方与地

方之间的竞争。我们把处在转型期的地方政府官员成为政治企业家,即他们具有政治家与企业

家的双重功能。地方政府官员作为权力中心的行政代理人按照等级规则行为,但是他们通过谋

求经济上的发展来达到政治家的目的,即职务升迁。

2.非平衡改革战略下的潜在制度收益与地方政府对制度创新进入权的竞争。

地方政府作为纵向制度安排的行政代理人,既有动机又有能力为谋求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制

度安排而与权力中心讨价还价。地方政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竞争可获得垄断租金的制度创新进

入权:一是直接从权力中心的制度创新方案中获得试点权;二是通过正式渠道或

非正式渠道向

权力中心传递反映本地利益的制度创新需求,从而获得制度创新的优先权;三是改革方案一旦

形成后,地方政府为获得含有垄断租金的改革试点权而展开竞争;四是没有获得进入权的地方

政府会通过“变通”的方式,以能否实现本地利益最大化的标准理解和实施改革

方案,从而变相

获得进入权力;五是采取先斩后奏、暗中模仿试点单位的做法或另辟蹊径等途径突破进入壁垒。

3、分析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当我们从规范分析的角度来评判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进程时,将发现该制度变迁方式所产生的一

系列负效应。

第一,政治企业家行为规范的模糊化导致腐败现象日趋严重。

第二,地方政府官员对GDP 的盲目追求导致对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的忽视,导致地方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第三,地方与地方之间竞争的加剧导致地方封锁,产生了所谓的“诸侯经济”现

象。

第四,“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方式导致获得试点权的企业或地方因能持续地获

得垄断租金而获

得优先发展的机会,相反,其他企业或地方则发展能力相对不足,这是导致不同阶层、不同地

区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负效应发生的根源还是渐进式改革条件下的等级规则与产权制度的冲突,或者说反映了新

旧体制并存条件下的政治与经济的矛盾。化解上述冲突进而减少上述负效应的根本出路还是在

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特别是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为进一步的

市场化进程创造更好的条件。__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得分 1.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划分、确认、界定、保护和行驶财产权利的一系列规则,是制度化的财产权利关系。 2.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 3.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4.市场失灵 所谓的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如垄断势力的存在、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巨大外部性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其在理论上的作用。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角度说,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 5.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实现货币均衡,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政策最终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

标和政策工具。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得分 1.请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总结,通过对现实的批判,提出了一套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构想:一,大工业生产的无限扩大和生产力高度增长的物质基础;二,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共有”的生产资料全社会公有制;三,废除商品经济,生产由社会根据公共利益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四,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度,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五,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思想文化;六,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无产阶级将首先西欧、北美几个具备实现社会主义条件的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然后带动东欧和亚、非、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3、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特征。即: 第一,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社会生产将有计划地进行,不存在商品生产、货币和市场。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四、已经消灭了阶级,国家将逐步自行消亡。 4、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 2.简述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并简要说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 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派生性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政策手段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1)财政政策手段。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①财政收入政策,②财政支出政策,③财政补贴政策。 (2)货币政策手段。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主要有: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中央银行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 (3)行政管制手段。它是国家行政管理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它主要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期末考试温习题库一

2012学年度下学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期末考试 复习题库(一)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是( A )。 A.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 商品经济不发达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C )。 A. 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B.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3. 市场经济是( B )。 A. 一种基本经济制度 B. 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C. 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D. 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4.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 B )。 A. 以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资产控制主体的一项法律制度 B. 企业内部权力机构的设置、运行以及权力之间的联系机制 C. 明确企业出资者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承担有限财产责任的一项法律制度 D. 企业的出资者委托经营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契约关系 5.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一般地,出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 A )。 A. 有限责任 B. 无限责任 C. 连带责任 D. 介于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之间的责任

6. 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担当公司权力机构的是( B )。 A. 职工代表大会 B. 股东(大)会 C. 董事会 D. 监事会 7. 解决公共物品生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是( C )。 A. 政府调控市场信息 B. 明晰产权 C. 政府生产公共物品 D. 政府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 8.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就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 B )来调节资源的分配。 A. 经济杠杆 B. 市场机制 C. 行政手段 D. 计划机制 9. 市场机制通过( D )信号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 A. 供求 B. 市场 C. 竞争 D. 价格 10.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 C )。 A.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B. 计划形成价格的机制 C. 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 11. 个人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还要进行再分配,其必要性在于( C )。 A. 初次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悬殊 B. 国家要从中分配一部分作为公共国有资产 C. 在微观分配领域,主要建立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基础上的分配方式,很难实现社会所追求的公平目标,甚至可能引起两极分化,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D. 政府管理国家财政的必要手段之一 12.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可以使生产要素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但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以( B )为前提。 A.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 承认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产权清晰 C. 机会平等 D. 劳动具有谋生性质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习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 C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 党的十四大 2、首次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予以重大突破的新概念是() A “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的概念 B “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 C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概念 D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概念 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基础是() A 解放思想 B 经济体制改革 C 对外开放 D 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 4、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A 马克思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完全相同 B 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 C 与其他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没有任何区别 D 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完全不同 7、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相结合 B 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C 市场规律起支配作用 D 法治起保障作用

8、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A 计划经济 B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C 社会主义市场 D 按劳分配 9、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 A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坚持改革开放 10、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 A 所有权的归属上 B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上 C 使用权的归属上 D 控制力上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依据是() A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数量和质量有差别 B 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 存在着社会分工 D 劳动是谋生的手段 12、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是对() A 资本占有状况的分配 B 劳动者劳动质量的分配 C 劳动者劳动数量的分配 D 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3、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A 与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相同的 B 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 C 是按生产资料占有状况的分配 D 实质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14、实现共同富裕就是() A 同时富裕 B 先富带动后富 C 富裕程度完全平均 D 同等速度富裕起来 15、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是() A 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B 追求最高利益 C 采取一切手段致富 D 只要有利可图就干 16、邓小平提出的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基本指导原则是() A 大体平均,略有差别 B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题目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 名词解释 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的 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科学 判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表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报名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 发达的阶段。 ② “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 集体经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一种社会主义 经济组织。 ④ 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所有制经济。 二、简述题 1、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P23-P24 2、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P28 3、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处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P29-P30 答题要点:①基本经济制度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统一于建设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 制可以在竞争中发挥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③我国多种所有制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三、论述题 1、 阐述中古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2、 论述社会主义处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题要点:①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原因一国情: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质和量的保证 p29③混合所有制P3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市场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 3、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 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4、增量改革: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5、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地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 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二、简述题 1、简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运行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32 一、名词解释 1、“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 “华盛顿共识”是指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 府,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 策主张 . 它的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 。。。 P30 P25-28 。。P28②公有 P31 3、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论述题 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P34 试述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P35 第三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P35&40 1、 2、 3、 P3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指南第五章

第五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一、名词解释 24 1、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地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 2、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3、刺激一致性约束:为了使委托人的期望收益最大化,最优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必须满 足两个最基本的约束条件:一个是所谓的刺激一__________致性约束。由于代理人是合同的接受者,机制 所提供的刺激必须要能诱使代理人自愿地选择根据他们所属类型而设定的合同。 4、参与约束:(接3)另一个约束条件是个人理性约束(或称为参与约束)。这种约束是对代 理人的行为提出一种理性化假设。它要求代理人接受合同所得到的效用不少于其保留效用,做 到了接受这个合同比拒绝合同在经济上更合算,这就保证了代理人参与机制设计博弈的利益动 机。 5、代理成本: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 致,代理制的引入必然会诱发一定的代理成本,它包括:1.向代理人支付薪金、奖金等费用; 2.代理人为追求非货币物品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 3.由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利润 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企业效率的损失。 6、企业所有权:作为企业治理结构客体的企业所有权首先表现为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与 控股权合称为企业所有权。 7、内部人控制:就是指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大部分控制权,并且 这种控制权的获得往往是通过与职工“合谋”完成的。内部人控制不符合我国实 际。 8、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政企关系的市场化和契约化来 实现权责利的再分配,政府赋予经营者很大的经营权,并监控经营者的行为,从而形成了有别 于内部人控制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企业治理结构。 9、企业共同治理:贯彻了“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就是“共同治理”机制,它 强调决策的共同参 与与监督的相互制约。具体地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院包亚钧 导论 一、简述题 1、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西方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资源稀缺性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遵循的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行为的结果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人,并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2、简述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坚持直观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指: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直观现实式的研究并不是不要理论,而是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 (2)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 (3)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即学术思想来源、学术队伍学术观点的开放性. (4)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最后重视经济观点的正确. 二、论述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地基本脉络。P18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4.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09级)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依据是什么?(P51)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一基本这读的依据是: 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交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三,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有哪些新成果?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以下新成果: 一、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三、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四、经济快速发展,GDP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3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五、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城乡消费迅速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六、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亮点区域,与发达国家无本质区别。 七、投资建设硕果累累,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3、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有哪些缺陷?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 市场机制存在以下缺陷:一、市场垄断行为;二、市场信息不完全;三、收入分配不公平;四、宏观总量失衡; 五、不完全市场;六、外部效应;七、公共产品。 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优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 4、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5、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分三步走”的台阶式经济发展战略:(1)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2)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3)第三步是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一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2、简述怎样正确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现在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2)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家经济的主导作用。(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要求。 3、简述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 (3)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和职工都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4)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简述按劳分配的实质和意义:(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2)在市场型的按劳分配中,一方面,消灭了阶级剥削,消灭了靠生产资料的私人垄断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私有制分配关系,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找到了现实可行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了按劳分配本质的劳动计量方式,不仅有利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5、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具体是:(1)1979年至1980年,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起步和试点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doc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有哪些新成果? 2.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有哪些缺陷? 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4.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 5.试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矛盾,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6.如何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7.如何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什么特点? 9.试述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10.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 11.如何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2.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13.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4.当前我国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6.试述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17.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提法意义何在?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1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19.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外资。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请谈谈我国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的要靠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20.两种改革模式的异同。 21.有人讲:“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实践措施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越来越远,离社会主义的目标却越来越近”,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为什么?22.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实质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更进一步说,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50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又是一个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整的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政府职能和政府调节的理论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不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它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题目与答案合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简答: 第二章 1、什么是经济制度?什么是经济体制? 答:(1)经济制度是对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关系的概括。 (2)经济体制是指一定区域内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自己适当添加一些内容) 第四章 1、决定人的经济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答:条件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经济关系则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决定了利益分配的归属。人们是按照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取一定利益的。 2、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科学含义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的经济性质,①对于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动机和目的,②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③对于科学地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基本前提。 3、私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答:①他们是生产条件私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私人利益。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他拥有私人决策权。④私营经济的利益主体具有一定剥削性质。 4、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答:①他们是生产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联合劳动者的共同富裕。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实行经济民主。④联合劳动者内部贯彻经济平等的原则。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是什么? 答:①公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②公有资本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④公有制经济在全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存的多种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须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经济利益实现最优化的客观需求。①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②这是

社会主义经济学复习题

1、什么是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情?如何认识中国的国情? 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包括:经济发展目标、方式、发展重心和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国情:一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地理、历史和时代条件。 中国的国情: 从经济发展角度:发达国家是富有国—我国是贫穷国。从社会发展角度:发达国家是理性社会—我国是伦理社会。 思维方式:隧道式转变为立体式,两分法转变为三分法。 2、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 么?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市场经济基本特征: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界定和保护产权。2、市场主体—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3、市场运行—契约自由和体现消费者主权,生产要素流动和生产规模、结构由市场需求决定。4、市场调控—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调控经济运行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基础。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二是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三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特点:一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二是按劳分配原则需要通过市场交易关系才能实现。三是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和实现形式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 这就是说,我们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3、什么是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如何正确认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的关系?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1)马克思是从两层含义上来论述所有制范畴的,一是作为经济关系的所有制范畴,一是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范畴。前者体现的是经济主体对客观生产条件的占用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体现出来的;后者体现的是一种意志关系和法权关系,它表示占用主体对占用的对象具有一种任意支配的权利。一定的生产方式产生一定的占用方式,经济上的占用关系产生后,便会有法律上的所有权与之相适应。 所有制上的独占或垄断必然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归属的确定性,同时也表现为否定该主体以外的任何人对同一财产的独占,即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在实际生活中,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所有制关系的变动必然要反映到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中来,使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和所有权关系相互适应,而所有权制度的变化又反过来为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创造一定的条件。 (2)所有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所有权各项权能都统一于所有权,即受所有权的制约。 (3)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所有权的诸项权能进一步分离,表现为:一是资本的法

2019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第一部分考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oc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特征和体制框架 1?市场经济的内涵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本质涵义可以概括为:“以维护产权,促进平等和保护自由的市场制度为基础, 以自由选择、自愿交换、自愿合作为前提,以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为特点,以市场机制导向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依此涵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并不在于“市场”和它的“机制”与“功能”,而是与“私有”、“契约”、“独立”相对应的“产权”、“平等”、“自由” 等具有鲜明价值判断特性的行为规范性质的制度,是建立一种通向文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主张和追求。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平等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是市场交换规则普遍化的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进行调节的商品经济。西方经济学界认为凡是商品经济都离不开市场交换和市场调节,任何类型的商品经济都是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等同与商品经济。其实,市场经济只是受价值规律自发作用调节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晶经济,价值规律对它的调节作用既有自发的一面,又有被人们自觉利用的一面,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市场调节,但他本身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市场调节和计划经济相结合。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现代市场经济的含义,即政府给予更多、更大、更强干预的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早期的自由市场经济阶段,政府也有某些干预,但一般只限于较小的范闱。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已不限于维持法律和秩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和流通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即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成为推动与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耍有:(1)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控制总供求的变动,保持总供求的平衡。(2)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基础产业的发展。(3)通过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争取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4)通过政府投资和消费,支持科学研究和新兴产业部门的发展。(5)通过制定有利于提高本国询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的进出丨I政策和各种中长期计划,引导国民经济的比例协调和发展方向。总之,政府的干预是市场机制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否定和代替。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仍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经济运行必须遵循市场自身的客观规律,政府的干预、调节和计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革命性变化,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进一步加强,计划的作用明显增大、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更加突出,人类生存的条件问题面临严峻局面。这些都要求政府和国际社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一协调,加强计划性。因此,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成为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上,现代市场经济有多种模式,如英美实行有调节的市场经济、法国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以及北欧实行的福利主义模式等。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现代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体制框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带答案)

研究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 2011年10月 简答题: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什么? 1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4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5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二、市场经济为什么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产权是明确的和排他性的, 这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与合理配置。 2.决策分散化。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决策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独立自主分散进行的,都要对自己决策产生的后果承担风险及经济责任。 3.自由和平等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在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下展开竞争。包括就业自由、消费自由、投资自由等。 4.价格协调微观决策。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的变动是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又调节供求,引起资源的流动,从而达到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因此,价格信号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三、请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市场机制通过调节市场经济活动实现对资源的配置。 2、基本经济活动联系主要是通过市场作用实现的。 3、企业直接接受市场调节,价格信号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依据。 四、什么是“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 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 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 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 ④实施利率市场化; 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 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 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 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 ⑨放松政府的管制; ⑩保护私人财产权。 后华盛顿共识: 后华盛顿共识”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因此、不仅关注增长,还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它还从信息不对称出发,指出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承认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倡导的私有化、资本账户开放和经济紧缩政策。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要点提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 3、集体经济 4、混合所有制经济 5、市场经济 6、市场机制 7、增量改革 8、渐进式改革 9、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10、等级规则 11、产权规则 12、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13、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14、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 15、诺斯悖论 16、所有权(2009) 17、占有权能、使用权能、收益权能、处分权能 18、产权 19、产权制度 20、法人企业制度 21、股份公司 22、公共产品 23、基础产业 24、竞争性国有企业 25、企业治理结构 26、道德风险 27、刺激一致性约束 28、参与约束 29、代理成本 30、企业所有权 31、内部人控制 32、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 33、企业共同治理 34、相机治理机制(今年重点) 35、按劳分配 36、二元经济结构 37、二元对比系数 38、比较劳动生产率 39、二元反差指数 40、“后起者优势” 简述题

1、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4、简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 5、什么是产权?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什么?(2010) 6、为什么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2010) 7、什么是代理问题?简述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 8、什么是代理成本?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条件分配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如何? 10、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2009) 11、为什么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制度创新? 12、阐述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 13、简述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14、简述如何界定适度政府干预。 15、简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 16、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哪些区域? 论述题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2、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4、试述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