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化学式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就是:H2 N2 O2 Cl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就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就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就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就是由二个氢元素与一个氧元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就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⑴H

2与He ⑵CO、N

与Si ⑶O

、S与S2- ⑷OH-与F-

元素、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组成物质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

构成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分子

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就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就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与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就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

原子: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与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与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MnO42-ClO3-PO43- HCO3- 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就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Mg2+Al3+、H+ NH4+、Fe2+ Fe3+ Ca2+

阴离子:O2-、OH-S2-、F- Cl- SO4 2- CO32- NO3-MnO4-PO43-MnO42- ClO3-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与名称: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就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就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就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

化学式的写法: ①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

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 氟气F2 溴(Br2 ) 碘(I2 )臭氧O3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3、有机物如CH4等化学式就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硝酸铵(NH4 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后N+5价。

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2+1

Ca +2价的钙元素O-2价的氧元素H2O水中氢元素化合价就是+1价

背诵化合价口诀:

+1价钾钠银铵氢, +2价钡钙镁铜汞锌二三铁、二四碳, 三铝四硅五价磷, 氟、氯、溴、碘-1价,氧硫-2要记清。氢氧根、硝酸根(OH、NO3 )-1价,硫酸根、碳酸根(SO4 、CO3 )-2价,

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与为零, 单质元素化合价就是零。

注:铵就是NH4原子团;+2价的铁叫“亚铁”; +1价的铜叫“亚铜”

无氧时S为-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SO32-原子团叫“亚硫酸根”

无氧时Cl 为-1价,跟氧结合时+1、+3、+5或+7价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她原子的

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A+B+、、、=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A=B+C+、、、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她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钡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

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就是变为+2价的亚铁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 Al(9) Mg(12) Ca(20) Na(23) Fe(28) Zn(32、5) K(39)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就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与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与水的反应。中与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就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不就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 2 、CO 、C 等, 具有还原性。

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她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与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就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她反应里可能不就是催化剂

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与,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与。(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与原子的质量都不变)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③遵守二原则:一就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与化学式;

二就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溶解度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与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就是溶质参加反应)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就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

不就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就是溶质。

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就是溶质,不就是溶液的一部分溶剂:能溶解其她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就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就是水。饱与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与溶液。(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就是饱与溶液)

不饱与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与溶液。注意:饱与溶液不一定就是浓溶液,不饱与溶液不一定就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与溶液比不饱与溶液的浓度大

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与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与溶液变为不饱与溶液;

向不饱与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与溶液变为饱与溶。

①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与溶液饱与溶液

①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与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与状态溶质质量)

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4、3

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

化学方法就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人教版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参考课时:2课时)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②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1.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②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③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③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①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②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2 教学难点 ①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②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2.3教学易考点 ①分子的性质特点? ②分子和原子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③利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相关现象。

3 专家建议 4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情境——进行实验——思考练习 5 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三个50ml烧杯,一个200ml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温度计,玻璃棒。 实验样品:浓氨水溶液,酚酞溶液、酒精溶液、品红溶液。 6 教学过程 6.1 第一课时 在上课之前,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始本堂课的教学。可以向学生们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例如:1.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不见了? 3.衣柜中的樟脑片为什么不翼而飞了?4. 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没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 向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 如果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向水小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呢?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情感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二、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四、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设计意图: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认为: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展示图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生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 【资料卡片】水分子自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问题4】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生阅读、分析所给材料,并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1)分子的体积很小;(2)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演示实验】教材“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生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烧杯中无变化,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 习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 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 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6.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7.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A. A=B=C B. B=C=D C. A=C=D D. A=B=D 8.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9. 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 “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 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D. 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 二、填空题: 1. 从分子观点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构成。 2.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构成。同种分子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不同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的关系

分子、原子及元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的体积很小 4、“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 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6、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含铀的废料中提炼出0.3g镭。镭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下列说法关于镭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88 B.中子数为88 C.电子数为88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226 7、某营养品说明书上标明:每片含钙200mg、铁4mg、锌5mg,这里所标示的钙、铁、锌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8、下列能决定元素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 质子数. 9、2005年10月12日,我国载有两名航天员的“神舟6号”飞船在长征2号F捆绑式大推力火箭的运载下,进入太空。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2个碳元素、4个氢分子以及1个氮分子组成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C.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D.组成元素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 4:1 10、关于氧气和铁的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氧元素和铁元素构成 B.由氧分子和铁原子构成 C.由氧原子和铁原子构成 D.由氧分子和铁分子构成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1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二氧化碳 B.氧气、铝 C.铜、食盐 D.氢气、氦气 13、一定量的单质某气体其体积随压强和温度的变化的原因是() A.气体分子个数发生变化 B.气体分子本身大小发生变化 C.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D.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14、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说明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④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①④ 1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C. 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的物质的性质 D.水这种物质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分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氮分子是保持氮气物理性质的一种粒子 C.液态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物质 D.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17、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氢原子和氧原子 B.氢分子和氧原子 C.水分子 D.水原子 18、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分子运动的速度变慢了 C.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19、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滑的铝片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C.医院里充满了药味 D.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的快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九年级化学复习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5.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 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⑴ H 2和He ⑵ CO、N 2 和Si ⑶ O 2 、S和 S2- ⑷ OH-和 F-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组成物质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 构成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分子 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PO43- HCO3- 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达标自查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6.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和。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再分,而则不能再分。 7.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能力提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9.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10.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人们常把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

初三化学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 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 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 汤姆生 B. 道尔顿 C. 拉瓦锡 D. 阿伏加德罗 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7.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8、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 A. 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 B.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 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9. 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水 B、纯净物 C、混合物 D、糖水 10.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A. A=B=C B. B=C=D C. A=C=D D. A=B=D 13.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14.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 O2 B. 2O C. 2O2- D. 2O2 1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CO2 D. SO2 16. 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原子、分子、离子知识点总结

原子、分子、离子 知识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是按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至远的顺序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电子能量:逐渐升高 离核距离:逐渐增大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周期表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元素性质金属元素一般<4 易失活泼 非金属元素一般≥4 易得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8或2(He)稳定稳定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知识点2: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原子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2、分类: (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原子失电子)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原子得电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 (1)离子符号:(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Na+、Cl-、O2-、2Mg2+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小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大2表示两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特点:最外层稳定结构)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表 Al. 示为R m+. 如铝原子Al→铝离子 3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化学是初中学习的难点,关于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的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初中化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第一节课,也是最难理解的一节课。今天第一节课顺利讲解了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感觉效果较好,特记录如下: 多媒体教学给我们传统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处,但是有的时候 很多老师往往局限于多媒体而忽视清晰条理板书所带来的效果。分子与原子很多老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感觉效果不错。课之前,我也做了非常好的课件,但是上课前,我准备还是不用课件讲了,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我们的学生上课时走神的较多。完全集中精力去听课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我用板书画出来的分子和原子把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讲解的淋漓尽致,同时我也把以后要用的C60分子模型在这里分析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学生也听得非常入神,能够完全配合老师的讲解内容,从多个侧面让学生去感觉、去体会、去认知、去学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明白“分子、原子、物质间的关系: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通过画出来的分子和原子能够很好的分析了物质化学变化的实质,这样一

总结,学生完全掌握和理解了,整体效果很好!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二)我们都知道,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教学中先出现分子,然后才陆续出现原子和离子。当教学中出现了原子、离子之后,就必须向学生提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原子和离子这两种微粒。而每当这时,学生就很容易将这三种微粒进行比较。这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微观想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好多学生理解起来就产生了障碍。例如:有的学生会问:“老师,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那原子呢?”这时,我就要用许多相关的内容去给他们解释。可很多时候学生听后,从他们的表情中我就能看出来:他们并没有完全听懂。因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所以想让他们理解透彻,那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况且现在的农村教学,还没有达到能把课件制作、网络教学带到课堂去帮助学生们“想象”的程度。 其实,我认为,对于分子、原子、离子这三种微粒,只有当它们直接构成物质时,才能保持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根本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无关的大小比较,还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我仍赞同以前的旧教材(三年制初中教材)的说法: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种说法最恰当不过了,因为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原子、离子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接受了。 “原子”的定义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原子粒子的关系

1 、分子、原子都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2、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3?、分子、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4?、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似点①质量和体积很小②都在不停地运动③都有一定的间隔 5、分子原子的联系: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破裂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6、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论"论种类“不论”个数”.元素和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7、元素属于宏观概念,用于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如水(H2O)这种物质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属微观概念,它用于微观粒子分子的构成.如水分子水分子是由氢和氧两种原子构成的. ?总之:提到物质-----答元素------几种什么元素-------组成的. 提到分子-----一定答原子-------种或个--------构成 8、分子、原子、离子的联系: 概念元素原子 区别①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于从从 宏观角度说明物质的组成;② 元素只有种类不同,没有数量 多少的念义(不讲个数);①原子是微观粒子,用于说 明物质的微观结构;②原子有数量多少的含义(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水由组成,水分子由构成。 (2)以下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B、水分子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元子构成; 10、练习: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 (4)带正电荷的的粒子有: ?(5)带负电荷的粒子有: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 (7)在同一种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是粒子是: (8)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1、分子、原子2、分子、原子3、分子、原子4、质子、原子核、5、电子6、原子核?7、质子、电子8、分子 1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和核外构成,原子核是由和构成。 12.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粒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13、数字的意义: 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如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②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 个某分子。如2H O中的“2”表示2个水分子。 2 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如CO 2 子中有2个氧原子。?④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如Fe3+中的“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⑤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如Fe 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14、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二个钾原子________,②、2个铜原子,③氦气____ ④两个氮分子___;⑤八个氧分 子________;⑥3个氢分子,⑦2个铵根离子;⑧3个硫酸根离子;⑨4个氢氧根离子;⑩3个铝离子,⑾3个铁离子,⑿3个亚铁离子,⒀写出氯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⒁磷的五价氧化物;⒂氧化铜中铜为+2价,⒃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15、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涵义: ①2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Mg2+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④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3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及离子习题及答案.doc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及离子习题及答案 1.20 世纪20 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 4 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新型的氧气 B. 一个 O4分子中含有 2 个 O2分子 C.O4和 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 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2. 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 是() 3. 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都是带电荷的粒子 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原子 C.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5. 质子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是() A.两种不同的元素 B.两种性质相同的粒子 C.一种是阳离子,另一种是阴离子 D.同一种元素或性质不同的两种粒子 6.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级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B.CO和 N2 C.SO2和 CO2 3- 2- D.PO4 和 SO4 7.M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n+m- 核外电子排a,它的阳离子 M 与 N 元素的阴离子 N 布相同,则 N 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m+n+a B.m+n-a C.a-n-m D.a+m-n 8.三种元素的粒子 X m-、Y n+、Z 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 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 ( 依次用 X、Y、Z 表示 ) 关系为( ) A. X=Y=Z B. Y>Z>X C. X>Z>Y D. Z=Y>X 9. 对 Fe3+、Fe2+、Fe 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0.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意义: ( 1) 2 个氮原子; ( 2) 5 个钠离子 2+ ; ( 3) 2Mg ( 4)氧离子; ( 5)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区别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区别 原子:指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元素:指拥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子:是保持物体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离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或2个的稳定结构。这一过程称为电离。电离过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电离能 具体的理解如下: 一、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概念有三层含义: 1. 原子也是一种微观上的粒子。 2.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不同的原子组合成分子。 3. 原子由更小的微粒:中子、质子、电子组成。 二、元素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称为元素”,这一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与分子、原子不同,它只论种类,不论个数,没有数量意义。 2.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也即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或同位素都是同一类元素,如氢原子H、氢离子H+、重氢原子H都是氢元素。 3. 同种类的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单质中的元素称为游离态,一般游离态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与化合态不同。 三、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最小微粒”,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 1. 分子是一种微观粒子,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多种(如原子、离子、质子等),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2. 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只是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一点上讲它是一种最小的微粒,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3. 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的。

“其实分子、原子、元素之间还是有很密切的联系的,从下面这个图可以大致看出来: 一、原子、分子、元素之间的联系 说明:(1)原子构成分子;(2)分子构成物质,如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3)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铁原子构成铁,氦气由氦原子构成;(4)(5)同类的原子总称为元素,而元素又组成物质。 二、运用分子、原子、元素概念进行描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1. 直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二氧化碳为例)可以说: (1)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元素不讲个数) (2)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宏观物质不讲个数) (3)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前后一致都不讲个数)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都讲个数) 2. 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铁)可以说: (1)铁由铁元素组成(元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铁由铁原子构成(铁物质是宏观概念,不讲个数)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原子结构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6.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 品红扩散 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 7.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 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9.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10. 以下说法都是是错误的() A. 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 B.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C.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 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 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教学内容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开始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此后,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的特点 过程 与 方法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 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激发学生化 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立对分子、原子构成物质观念,初步认识分子的特性。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的差别。 媒体 教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导言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这些宏观的物质又是由哪些微观的粒子构成呢?这节课我就带领同学们到微观的世界里去看看 【想一想】 1、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2、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不见了? 3、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花的香味?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猜一猜】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我们知道: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分子的特性之一: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问题讨论】1、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2、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 活动与探究二: 1.向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2.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 色。 3.将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浓氨水,如图放置。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A杯中的溶液变红B杯中的溶液不变色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中考化学原子分子离子知识点专题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分子和原子、元素、物质分类 二. 重点、难点 1. 掌握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其异同点。 2. 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分类的原则,从宏观、微观角度对物质组成进行描述。 3. 熟悉化学式的书写原则,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写法及简单计算。 三. 知识要点 1. 物质的结构: (1)原子 ①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 结构 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 }? ?????? ?的空间内做这高速运动—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一个单位负电荷)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积的十万分之一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中子(不带电) 单位正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③ 各种关系 a.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b.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c.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该原子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1121 12 (2)分子 ①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 与原子的关系 (3)离子 ①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 与原子的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 区别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 种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 团。 化学变 化中是 否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变化 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 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变 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 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 子离子一般不可分, 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 可能分割成其它离 子、原子或分子。 是否独 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 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 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 的化学性质不变。 不能独立存在,阴、 阳离子共同构成物 质,形成离子化合物。构成 由原子构成,且纯净物中 仅含有一种分子。 一般由质子、中子和核外 电子三种粒子构成。且: ? ? ? ? ? ? ? ? 核外电子 中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 成,原子得电子带负 电荷成为阴离子,原 子失电子带正电荷成 为阳离子。 所带电 性情况 不显电性 a:不显电性。 b: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a:阴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b:阳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表示方 法 用化学式表示用元素符号表示。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 号表示。 联系在化学 反应中 表现: 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 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分子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失得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失得电子 离子 表达方 法 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性质 三种粒子都很小,一般用其相对质量表示质量;三种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且粒子间有间隙;三者皆为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元素 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在地壳中前五位的元素 ③与原子的关系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二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二 二、考点清单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认识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 一)认识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 (1)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 5、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 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