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怎样处理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怎样处理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怎样处理计算教学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新课标教材虽然具有旧教材不可比的优越性,但是教师们在使用时也发现它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及旧教材。所以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新教材,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教师不应该把教材变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加强教学反思、分析对比,找到新旧教材各自的优点,参照旧教材,取其精华,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合理、有效地组织教材进行教学,用旧教材的优点来弥补新教材的不足。这样,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扎实而富有成效,否则可能在传授知识技能,关注情感、体验的同时扼杀学生的灵性。

如计算教学:旧教材侧重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计算教学重心放在讲清算理,揭示规律,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上。而新教材更遵循课程标准对于计算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改革性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注重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使用新教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以前的学生灵活了,创新能力增强了,但“双基”却远不如从前的学生,尤其是计算能力大大减弱了。难道计算能力就不重要了吗?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说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

能。”可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核心课程,首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数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夯实了“双基”,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着应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增加计算教学时间,补充、增加计算练习题,进行综合对比练习加大练习力度,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尤其是口算训练,以前几乎每节课都要进行口算练习,现在的课堂几乎看不到口算训练,一开课就是情境引入。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各年级都应重视口算训练,有了口算的基础,计算能力才会提高。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澄清对新知识的认识。避免随着所学的知识日益增多,造成知识混淆,错误百出。因此教师在中要注意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有关的知识归纳到一个系统之中形成网络,完善和发展的认知结构。

学习教材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才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使学生深入认识到知识“内部实质”。学习材料的心理化:一方面要求我们对教材处理要删去那些与学生原有经验相距甚远的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另一方面,学习材料要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开放。例如在教学“24

时计时法”这节课时有教师这样设计,围绕教学整体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试图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强教学实效,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迎接牛年的到来后,随着倒计时出示0点时刻引入,围绕“正月初一你在干什么”让学生谈一昼夜的活动生活安排,结合钟而操作,发现了解应用24时计时法。在计算一日内经过时间环节,设计了“猜一猜”的内容替换教材例题,老师说明天要去南京参加教学研讨活动,请你们帮助老师设计:①常州到南京要选择哪种车?乘坐何班次?②根据常州——南京的列车时刻表,算一算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③算一算到达南京的时间。师生围绕此题展开讨论。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教学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使教材的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

四、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结构,而不能“见树而不见林”,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著名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关联的。”因此我们教某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要用系统的观点展示知识学习的过程。

智力的发展离不开系统的知识,乌申斯基说得好:“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知识整理成一个体系。

总而言之,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现状,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重新“编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们合理地加以安排,使其相互配合。

1.课时“浓缩”在实验教材中,平均一学期教学建议课时降为60课时左右

2.练习“单薄”而实验教材在例题教学之后只有一个“做一做”,一般只有2-4题,在几节课之后虽然也有一个综合性练习,但其中往往分散有一定的新知识点,练习的量很少。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就会很容易造成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这是因为:在计算方面,当把几个知识点合并在一起之后,自然会加强课堂单位时间内教学的强度,同时又缺乏一定量的巩固练习,技能自然难以形成;在解决问题方面,由于把系统的体系分散在四大领域中,学生的学习缺乏条理和连贯性,同时也因为缺少一定量的练习,方法自然难以熟练,部分学生甚至难以掌握。在上述问题中,对于班级后30%-40%的学生,问题尤为严重。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据了解,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现在很多老师还采用了整合教材的策略。如何整合教材呢?对此,笔者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在这里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实验教材是经过国家审核通过的,因此它的编排必有其意图,必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然而由于学生、教师、环境和条件等原因,有些编排并非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所以对实验教材的部分编排进行整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对于教材的整合使用,我们也必须在认真、深刻分析之后尚可进行,以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因此,加强学习是有效整合教材的前提。

1.文献学习。通过集体组织或个人独立学习等形式,学习专业著作,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正确把握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特别要深入学习关于课程和教材解读类的文献,体会教材在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整合教材奠定理论和思想基础。

2.交流培训。新课程实施后,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开始使用。实验教材与原省编教材相比,在知识体系、内容呈现、目标达成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体系的变化,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更好的整体把握;内容呈现的变化,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目标达成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则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每一个题都要好好理解。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整合教材时,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老经验,以传统教学为模板,把知识点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应以新课程理念重新武装自己,提高对实验教材整合使用的效率和质量,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教材的作用。针对此,我们要认真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关于实验教材解读和备课的培训,正确认识实验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以及其中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所做的具体安排。

3.学前准备。在开学初的准备阶段,对自己本学期要执教的教材进行认真的通读,明确本册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及编排的特点,并配合《教师用书》等其它一些教辅资料,认真学习,明确本学期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然后有意识地对教材中的某些编排进行分析,结合以往

的教学经验,预设好需要整合的地方,并及时与同组老师或专家进行交流,确定其合理性。最后,在熟知教材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其中包括整合方面的),为一学期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深入分析,整合使用

对教材的整合方法有很多,结合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根据其原因,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知识点拆分,知识点补充,练习题补充。

1.合理拆分知识点

知识点拆分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预设性拆分,一种是临时性拆分。

所谓预设性拆分,即在开学初就已经安排好的拆分。这种拆分主要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通过分析一节课知识的容量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家共同商量决定的。这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拆分的程度,即分几节课进行教学效果最好;二是拆分后的内容安排,即拆分之后我们应该选择怎么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这时,我们可以借鉴省编教材的编排,也可以参考其它版本教材对于该知识点的编排,以便使分步教学正确、合理,提高分步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实践好新课程。

所谓临时性拆分,即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决定的拆分。这种拆分没有事先的安排,主要凭借教师实际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定。比如发现在某节课上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学时,学生学习有困难,或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这个时候就要临时决定在这里要分步教学。这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如果是教学方法造成的,那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而不是对教材进行整合。

2.合理补充知识点

知识点补充也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课时性补充,一种是散点性补充。

所谓课时性补充,即一节课都进行知识点补充教学。这种补充往往是预设好的,一般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比如“解方程”教学中,实验教材整个单元采用了等式基本性质进行教学,然后我们教学发现,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解方程能力的掌握具有制约性,因为当出现-X或÷X时,学生就没办法了,于是我们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在学生理解等式基本性质的前提下,补充一节课,专门进行加减关系和乘除关系的教学,这样学生对于解方程能力的掌握就会比较完整了。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解决问题”教学了,这个内容就不是补充一节课的问题了,可能需要我们长久的坚持,不断的渗透。

所谓散点补充,即某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中,补充必要的知识点。比如一些常用的、简洁好记的名称,像“互质数”,实验教材说是“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就叫互质数,说起来方便,记起来容易。还有像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等,我觉得都非常有必要补充进去。

3.合理补充练习题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数学技能,比如口算技能等等。对于练习题的补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知识点拆分后的练习补充

当我们将一个知识点分成几个小步骤,一节课往往也成了几个课。这时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补充相关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些练习,我们可以事前给学生准备好,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也可以是编在课件等媒体中,进行课堂练习。

(2)对教材安排的练习补充

因为实验教材练习单薄,所以我们需要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补充。这种补充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阶段性补充,一种是课时性补充。

所谓阶段性补充,即在某一个教学阶段对某一个知识点或知识体系进行练习补充。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每天练习一点点。比如计算教学时,我们每天可以布置学生4个计算题作为回家作业,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弥补教材练习量的不足,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技能。

所谓课时性补充,即在某一节课后进行一定量的补充练习。这种补充一般需要我们通过课前分析,提前安排好练习,及时使用。也可以是通过学生作业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有问题,然后及时编制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强化巩固。

(3)对准备铺垫的习题补充

在实验教材中,新知识例题之前是没有铺垫的,总是开门见山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根据教学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安排一定的复习沟通、准备铺垫之类的习题,以便学生能更好的进行新知识学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们在使用实验教材的过程中,对实验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合理拆分知识点、合理补充知识点,合理增加练习量的方法,可以降

低教学的强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整体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

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 各位老师: 上午好! 2010级的四川高考,是新教材的第一年考试。对这级的补习班应该怎么样来上课,我相信老师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试试方案和方法。下面就我把我的一些想法说说,请在座各位老师和陈老师刘老师,指导一下。 我觉得我们上补习班的老师们,在上课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新教材到底与老教材有什么地方不同。它们的教学要求有什么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在我们复习的时候我们才能掌握好度,什么地方应该要补充新内容,什么地方的难度应该降下来。不能想当然的说,这个点在老教材他都是重点,现在也肯定是。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对新老教材的一些分析比较。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们多指教。 高中化学新课标新人教版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必修1、2和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5本书的教学。和老教材的比较总结如下: 在必修1中,第一章实验学化学与元来的老教材相比变化不是很大。涉及的知识点包括1化学实验安全2物质分离与提纯(1)过滤和蒸发(2)物质的检验(3)蒸馏(4)萃取。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与老教材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里面增加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应用,虽然是新的知识,都是老教材里也涉及,对补习生来说难度不大,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略讲。分散系和原来相比,胶体的性质要求比老教材要简单。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和老教材基本不变。但是氧化还原反应对配平要求降低了。我们在复习这部分的时候可以降低难度。一些比较复杂的配平就没有必要再讲。基本的化合价升降法的配平让学生掌握即可。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Na Fe Mg Al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与老教材也是基本相同。第四章本章主要介绍Si Cl S N 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减少,比如水泥玻璃陶瓷P的性质硫酸工业等相关知识相比老教材就减少了,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补充。因为考试基本不作要求。必修2和选修3选修4以及选修5可以整合后加以复习。如果按书分章节进行会的话,时间上来不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比较零散,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也会比较差。第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与老教材的要求差不多,不过在选修3里面新增加了元素周期表的区的划分,电离能和电负性等知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在这个地方把新增加的知识加进来,一起讲解。没有必要单独几堂新课来讲解。第二节的化学键知识点要求与原来差异不大。主要是在选修3里,多了共价键电子云重叠方式不同的分类,δ键和π键。 选修3内容与老教材变化较大,基本为全新知识。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新增能层、能级、轨道等概念,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等。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增周期表分区,对角线规则,电离能、电负性等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新增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σ键π键,键参数,等电子原

模块三 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李卫东

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卫东 引子: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也许根本就不能说孰优孰劣。关键是教教材的什么,用教材又教什么?首先从价值观的角度厘清“教材”与“人”(教者和学者)的关系。 课程内容教材化 课程内容是指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等,而有效传递、显现课程内容诸要素,要依凭教材,要通过教材呈现的事实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 教材内容教学化 学生可以借助于同一的语文教材获得种种不同的内容,相同的内容则可以从种种不同的语文教材里学到。这个事实即表明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朱绍禹)教学内容是对静态教材内容多次教学法处理的过程与结果。(曾天山) 语文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王荣生) 一、倾听文本的声音——以文学类文本为例 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许多教师离不开教参,课堂教学缺少底气与自信,缺少独立面对文本的勇气。这样是不行的,因为教师用书是静态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变通的功夫得靠自己。所以,直面文本、独立解读文本很重要。 倾听文本的声音,就是语文教师要以独立阅读者的姿态,以一个语文人的身份,独立阅读文本,发掘出文本有价值的内容。 教者如何以一个成熟阅读者的角度直面文本,发现有价值的“语文”内容。 直面文本、独立面对文本的几种策略 “倾听”什么? 1.倾听文本的“强弱音”《木兰诗》《猫》 认真倾听、归纳,思考为什么作者花笔墨写这些内容,而不写那些?为什么详写此而略写彼?因为文学作品是经过作家选择和过滤的变形,是一种审美选择的结果,受作者主观情感的支配。经过这样的倾听,就可以归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主旨。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适合教学每一篇文章。 例如《木兰诗》一课中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郑振铎的《猫》一课分析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第三次养猫?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同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作文,内容却大不相同。 2.倾听文本的“主和弦”《济南的冬天》 思考这些文本中有没有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中很突出、很显眼或者反复出现,借抓住关键词句来探寻文本。散文、诗歌、戏剧都是经过审美变形的,抓住关键词句、段落来解读,抓得好就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既见树木,也见森林,还能引导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倾听文本的“变奏”《皇帝的新装》 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裂缝、缝隙、矛盾,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1)抓住发现在文本表层的裂缝、缝隙、矛盾;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与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与分析 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初中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当然要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复习课,我们往往通过各类习题来帮

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其实有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演讲、游戏比赛、相互讨论、合作交流、作业比较、小组练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我们有时还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虽然教无定法,但是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新课程理念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更注重能力培养。 师生互动,人人参与。因此新课程理念是课堂教学应该坚持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有序进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必经坚持教师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充分运用他的教学机智,很好的驾驭课堂,使课堂不至于乱糟糟,不至于失控,就好比写文章,我们不能信马由缰,我们应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之上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讨论就不会离开教师课堂教学的主题,这样教师的后续教学就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展开,教师可以通过以问代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随着思维的层层推进,讨论的逐步升级,师生的目标渐渐的就达到了一致,这样的数学课,让人听了有如行云流水、水银泻地般的干脆利落,我觉得这样的数学课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生物新老教材的区别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区别 与大纲版相比,新课程标准教程删减的部分: 第一册: 第三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高等动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 第二册: 第八章: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类型 第九章:生物圈的稳态、氮循环、硫循环 选修: 第二章: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C3和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 第三章:细胞质的遗传、基因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工程 第五章:微生物的类群、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工程酶工程简介 从新课程标准教程删减的部分来看,少了许多比较难记忆的知识点,比如C3和C4植物叶片的结构、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等等。 新教材中新增的具体内容: 必修1《分子与细胞》: 新增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走近细胞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酶降低了活化能 第六章:细胞的生物历程细胞凋亡 本册新增内容比较简单,在高考中基本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册内容基本上没新增内容,大致与老教材第二册第六、第七章大致相同 ....,只是章节出现的顺序有点差别,新教材中按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所编排。 必修3《稳态与环境》: 新增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生物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六章:生物环境的保护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考纲中只要求该书中的七个 ..实验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2.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4.菊花的组织培养 5.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6.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7.胡萝卜素的提取和分离

小学数学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答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答学习心得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数学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答学习心得 小纪小学王富祥 “因数与倍数”单元中,在第12页中指出“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而在17页又指出“0也是偶数”,质数与合数中,对0的问题又没有加以说明。这是为什么?究竟在这一单元的研究中,到底包括0还是不包括0? (1)本单元是有关数论的内容,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就数论这门学科而言,研究的数的范围是整数(0是整数),而且其主要概念都是在整除(见与本册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的基础上定义的,具体的某个概念又会限定在特定的数的范围内(如0×5=0,可以说5是0的因数,0是5的倍数;但不能说0是0的因数,在数论里讨论的因数与一般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概念是不同的,数论里的因数不能为0)。 (2)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应该在整数范围内研究,但是,由于0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倍数,任何非0自然数是0的因数;这种由于0的特殊性导致在研究具体问题时经常要注意说明0是否包含在内,给研究问题带来很多麻烦。(如虽然0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倍数,但最小公倍数指的是一切公倍数中的最小正数”)。因此,限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阶段进行特殊约定,一般只在非0的自然数范围内加以研究,教材对此在第12页进行了说明。 (3)奇数、偶数的概念是在整除的基础上定义的,研究的范围是整数,因为0能被2整除(或者说0是2的倍数),因此,0也是偶数。为此,教材对“0也是偶数”进行了补充说明,概念是科学的定义,这与前面对本单元数的范围的特殊约定并不矛盾。 (4)与因数和倍数不同,质数和合数在正整数范围内研究,因此讨论质数与合数时不包括0。相应地,如果把正整数分类,应分为:1、质数和合数。 综上所述,由于质数与合数、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的研究范围不同,为此教材对于0依据不同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小学数学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答学习心得 小纪小学王富祥 不教学分解质因数了,应该怎么办? 根据课程标准对因数和倍数内容的调整,本册教材不再正式教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这种改变在教学中给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扰,这些困扰集中在“短除法——教,还是不教?”这一问题上,由此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不教短除法,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问题。

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

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 区别 【篇一: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 【作者/来源:】【更新时间:2014-05-05 1010:0505:0202 】【阅读:0 】一、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教材不仅遵循学科逻辑,而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以便形成 高度“结构化”的教材,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基本的操作框架和步骤,提示教学方法,而且还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指引。换言之,教材不 仅方便教师教,还要方便学生学。日本教材研究中心20世纪80年 代就提出了“教材”转变为“学材”应具备的特征:唤起学习欲望、提 示学习课题、提示学习方法、促进学习个性化和个别化、巩固学习 成果。我国学者也提出要重视知识在教材中存在的方式,认为教材 中的知识应具有一种“召唤力”、一种主动走向学习者和向学习者靠 近的姿态与倾向、应“境域化”。以上从教材设计层面阐述了教材内 容的“教学化”问题,这是教材编制者的研究内容,教师一般不直接 介入这一过程。 但,我们必须承认,教材内容无论多么“教学化”,它都不能自动地 成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静态的,它是对教学内容的某种预设, 而具体教学情景是复杂多变的,是动态的。这便引出了教材内容“教 学化”的另一层含义,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 学情景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而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进入教师的教学过程,经由教师的加工处理和“教学化”过 程转变成为教学内容。 钟启泉教授这样论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同教学过程的客观结构相适 应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下要素:(1)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发作用;(2)同计划相应的素材内容;(3)不属于学科教材内容的掌握过程最优 化的一般方法论建议、指导或指引;(4)教师的教育性价值判断与 学生集体成员的接受或批判性指示;(5)与上述因素相应,教师的 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规范行为。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素材内容),而且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 规范概念等。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它不过是一种成分。[6]

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 1 、新课标的初衷 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改变了过去由知识系统构建课程,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第一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小到大的生活环境 新课标的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近到远的生活关系” 2 、新课标的修订 2006年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2011年新课标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颁布。 3 、课标修订的原则 (1)深入完善的原则;(2)与时俱进的原则 4 、修订后课标的变化 (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6)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修订后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10)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二.新教材的编写原则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原则 2 努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的原则 3 力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原则 4 遵循青少年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原则 5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原则 三.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 1 教材的总体设计 2 教材的呈现方式 3 教材的逻辑进路 4 教材基本意图 5 教材的总体框架 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1、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充分落实课程的思想性。 2、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深入理解本课程的特殊性。 (1)目标的特殊性。(2)方法的特殊性。 3、根据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本课程的四种基本的教学方式。

新旧教材教学异同

新旧教材教学异同 我想把新教材和旧教材做一下比较,希望能以此来探讨一下,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些什么,这仅仅我的一些想法而已。 两种教材侧重点不同,思路不同。 旧教材侧重对事物的原理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再用它来解答一些问题;新教材则相反,侧重一些现象或事例,尽量避免对本质和规律的直接叙述,而是设计了一些活动内容,想让学生能透过这些现象、事例,发现事物的道理和规律来。概括起来就是:旧教材是从本质到现象,新教材则是从现象到本质。 应该说新教材比旧教材更难教。依据新教材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从一些现象或事例入手,设计问题,引发大家思考或讨论,从中发现问题,再得出结论。首先,事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还要课堂上大家一起讨论,这样的一节课能解决几个问题?其次,就是按照新课程的教学思路去做,对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可能有的教育材料实行教学,因为从现象到本质,条条道路通罗马,人们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可再往下实行,道理和规律岂是好发现的吗?它是前人几千年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啊!设计什么样的现象或事例,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能容易且恰当地到达本质和规律呢?教师教学难!再次,结论往往不直接给出,意思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其中隐含的道理和规律。这样,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他们把准确的答案找出来,再归纳整理。给人的感觉是:结论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探索的过程。虽然新课改强调结果与过程同等重要,可人们习惯地认为,书里没有明确交代的,就是不重要的,何况课改再三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和种种好处呢。 给人感觉结论不重要的另一原因,是新课程改革认为结论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理解和明白,能用它解答一些问题就行了,重要的是通过发现知识的过程,掌握准确的学习方法。这道理看起来很对,实则不然。不信的话,我们接着向下实行,看看学生是不是能用已知的道理解决类似

教材编写技巧

教材编写技巧 根据多年对教材销售数据的分析和同类教材的比较,总结一两条教材编写的技巧,希望能事半功倍,有效提高教材的美誉度、影响力和发行量。 一本好教材应当是:切题的书名+内容的可读性强+教学的可用性强。 1. 如何有效地提高内容可读性? 【技巧1】善用表格和插图提炼内容。 科技类图书满篇抽象的大段文字,易使读者疲劳,精心设计的图表既帮助读者理解内容,也增加跳跃感和吸引力。 表格——数据表、关系表、对照比较表,等等 插图——照片、结构图、逻辑图、关系图、步骤图、操作窗口图,对象说明示意图,等等 图形——树形图、层次图、流程图、框线图、标注图,等等 【技巧2】注重教学设计,精心设计全书和章节的知识点—图表—例题—经验总结—适量难度的习题。 比如,实例的选取有①知识点实例、②简单小系统实例、③综合工程实例,并且在一章中可以串联起来,由前面的小“部件”很容易得到后面的“整机”。这是教学中老师们喜欢的一种方式。 再比如,实例具有全局关联性——全书有一个完整例子贯穿;或者局部关联性——重要知识点处有递进的几个例子贯穿。 另外,把解题的一般步骤、工程中选用的经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总结出来,形成专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设计。 【技巧3】站在读者的角度换位思考,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兴奋点和求知心理写作。 2. 如何有效地提高教材的可用性? 【技巧】 [1] 提供课程教学大纲(包括各章节教学的计划)、教学指导书。 [2] 提供习题解答。 [3] 提供教材中所有的图形、图像、表格、程序源代码等素材。 [4] 提供电子课件。

[5] 提供动画、视频、试用版软件等。 [6] 部分主教材配套题解、实验、课程设计辅助教材。也可以与主教材融合。 3. 如何有效地控制字数(篇幅)? 教材与课程对应,受教学大纲和学时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限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考虑读者的经济承受力,适当压缩篇幅,降低书价,提高单位字数的知识和技术的“含金量”。 【技巧】 ⑴按教学大纲和学时数编写写作大纲,确定合适的总字数,将总字数按知识点的轻重比例分解细化到每一章和每一节。内容详略得当。与教学核心内容相关,且需要了解或扩展的内容,可采用“补充阅读材料”的形式提供参考文献、网址等,引导阅读。 ⑵尽量多使用照片、图形、表格提炼内容。 ⑶文字简明流畅,避免前后内容的交叉重复,避免过多口语化的叙述和不准确的带有个人偏颇的解释。 ⑷教材中的内容应当是成熟的知识体系,一些不确定的前沿方向和探索性的课题最好不写,或少写(学术著作或研究生教材除外)。

《新教材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学习心得.doc

《新教材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学习 心得 通过学习《新教材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观念,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涵,一言以蔽之,就是“坚持一个理念,凸现两个转变,紧扣三维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为核心理念,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道德修养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知识,进行理论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转变角色和行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互动中,首先是一个学习者,运用叙述的技巧,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每一个对话空间里都能学会听到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陈述方式的声音,促进对话向深度发展。其次,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指导者;二是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学习方法、疑难问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适时的建议与指导,以体现教育的“引导”和“塑造”职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让学生学得主动,灵活。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指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具有

的或偏爱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而学习策略则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着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再次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学生和教师彼此之间积极的关系;学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能多一些合作;学生之间没有过度的课堂竞争;以及良好的课堂纪律。 要做到上述几点,教师需要做许多事情。 1、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要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用中学生语言,幽默风趣,做到面带微笑讲课,要想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意学思想品德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 2、在挖掘教材上,我自己还需要多看书.特别是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教学用书,做到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现在我也要继续根据学生现有思维,参与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再次,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先学后讲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汇编)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天骄小学李丽君我从两个大方面谈一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第一是新教材内容上的新,第二是教法上的新。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以下五点: 一是选文方面 选文方面是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先说一说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上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减少了,比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为29课。三年级下册,老版教材32课,新版28课。 课文数量减少,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各格外重视。 二是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三是汉语拼音。在目录里很明显就能体现出来。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上册一个阅读单元,下册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四个“渠道”。 统编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呢?小学阶段有四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

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三年级开始),对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四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五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在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册书中还有《快乐读书吧》板块,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以上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与老教材的区别。 第二大部分分为以下七点: 一是汉语拼音的新定位 过去的教学都是学生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统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

投诉处理技巧培训-讲师版

讲师版教材 投诉处理技巧培训 第一课: 开场(问候、自我介绍、主题)(10分钟) 提问:越策越开心节目引入今天的课题名称。 演绎:一个不满的客户会影响多少个客户?(用数据说话) 示益:(1)为什么要进行投诉的培训; (2)投诉培训能够带来什么好处。 (3)确定课堂的目标 讲述什么是投诉,为什么现在投诉越来越多,是因为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时就会导致客户的投诉,如果我们再处理客户投诉时,不仅达到了客户的期望值并且超出期望的,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益的。 讲授:培训课程内容结构及用时。 第一节:投诉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 头脑风暴:投诉是什么? 总结:投诉的定义。 讲授:(1)投诉的分类; (2)细分紧急投诉; (3)重点:什么是狭义投诉。 狭义投诉处理要求: 1、恢复原状:常指使用产品或服务不顺利的客户要求恢复正常的使用范围。 2、赔偿损失:常指对于因移动原因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要求给予补偿。 3、非财产性要求:客户明确提出了一些非财产性的处理要求,如道歉等。 4、对服务过程优化:客户明确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投诉,要求优化服务流程。 5、无理由要求:客户提出要求为我公司无需承担的一些财产性责任。 6、工作实践中,以下标准可以作为判断是否为投诉的补充标准: (1)从投诉的主体来看:实践工作中,可以把一些重点客户作为特殊处理。只要是重点客户对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表达不满意,无论其要求是否明确,均可作为投诉对待。

(2)从投诉的次数来看:客户就同一问题在48小时内抱怨2次以上的,即使没有提出明确的处理要求,也应当视为投诉对待。 (3)从投诉的渠道来看:凡是通过上级电信管理部门,消费者组织,各级媒体,集团公司转派的问题,无论内容及要求明确与否,都应当和视为投诉对待。 第二节:客户投诉处理六步法(40分钟) 提问:设想如果你遇到投诉会怎么处理? 举例:播放flash前半部分。(了解客户因什么而报怨) 讨论:第一步我们做什么;第二步…… 讲授:(1)理解客户; (2)受理投诉; 举例:播放flash后半部分。(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 讲授:(3)…… 课间休息(10分钟) 第二课: 第三节:六种特殊投诉客户处理方法(30分钟) 提问:投诉客户的表现形式? 分析:通过分析客户的语言、情绪、行为、态度得出六类特殊投诉客户。 [案例]客户反映在凌晨的时候收到10086的满意度调查短信, 认为已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休息,客户情绪非常激动,强烈要求我处工作人员给出合理的解释。(拨放录音,通过前后两段录音比效如何正确安抚客户的情绪) 提问:感情用事型客户的特征是什么。 往往在面对客服人员时情绪激动,喋喋不休,听不进别人的劝说,恨不得把所有的不满都归罪于你,更有甚者会威胁客服人员如果处理不好会怎样,稍有不慎就大吵大嚷,殃及他人。 研讨:运用处理投诉六步法。 讲授:逐一分析另外五类客户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固执己见型客户 步骤1:认同客户,换位思考,和客户友好沟通 步骤2:不卑不亢,共同解决,和客户就解决方案达成共识 步骤3:按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快速处理,同时让客户感觉过程规范

三种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比较及建议(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及建议(上) 【摘要】本文对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的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三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的栏目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做了归纳和对比,从栏目形式、栏目与课程标准的关联、栏目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了笔者对高中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栏目教学的几点建议,并提出一套供教学参考的栏目。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课程标准栏目设置思考与建议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审定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新教材在教材研制上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栏目的设置。栏目是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设计的。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1、化学2)在栏目的设置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广大教师正确认识三种新版化学教材栏目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理顺栏目

的实施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尺度和高中《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标准。本文从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的数据统计、栏目设置的特点、对栏目实施的思考和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全面落实新课程确立的“三维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的数据统计 三种版本的新教材在栏目的呈现和内容设计上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教材单向传送知识的倾向,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人教版设置的栏目为11个,苏教版设置的栏目为13个,山东科技版设置的栏目为18个。各栏目的名称和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统计见表1所示。 表1 三种教材的栏目设置各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统计 [1]

教材处理的技巧

余老师说—— 教材处理研究,基本上不登语文教学研究的大雅之堂。不是它不雅,而是我们自己对其知之甚少。“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学最高雅的教学艺术之一。它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艺,是一门科学,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必备专业技能。经过“教材处理”技能训练的语文教师,对高效的阅读教学能有更理性的思考。 教材处理的技巧 余映潮 就日常教学而言,“教材处理”就是“课文处理”,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利用。 教材处理的目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 下面的一些说法都属于“教材处理”所研究的内容: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精读,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专题研讨,一课多案……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眼点,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进行整合并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力点,是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 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训练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教材处理的基本理念是,加强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简化头绪,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优化教材处理的终极目的,是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积累、落实语言学用、训练学生技能;是利用课文组织起有训练力度的课堂活动。 教师的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关键;没有教师对课文精细优美的研读,就没有优美得当的教材处理。所以新课标很关注语文教师教材研究与把握能力的提升,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处理”主要综合地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如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短文、文体特征不同的各类课文的教学处理等。

新教材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系列课程初中数学

新教材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系列课程 ——初中数学作业 南昌市京东学校 熊夕 一、“数与代数”内容中,教材呈现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的“数与代数”内容中,突出强调如下特点: (1)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和理解有关知识; (3)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 (4)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5)提倡使用计算器,降低对运算算复杂性和速度的要求,注重估算。 其中,在国内初中数学教育领域,主流教材尤为突出的普遍特点表现在突出在数感培养,代数学抽象与代数模型三个方面。 二、怎样全面归纳二次函数的性质? 答:二次函数2 y ax bx c a 0=++≠()都可把它的解析式配方为顶点式2 2b 4ac b y a x 2a 4a -??=++ ?? ?,其 性质如下: (1) 图像的顶点坐标是2b 4ac b a 4a ??- ? ?? -,2,对称轴是直线b x a =-2。 (2) 最大(小)值:当a>0,y 有最小值,当b x a =-2时,2min 4ac b y 4a -=,无最大值; 当a<0,y 有最大值,当b x a =-2时,2max 4ac b y 4a -=,无最大值。 (3)对于a>0,当x >b a - 2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当x b a -2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x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期末论文 题目:《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下的学习方式》 学号:1009114056 姓名:李红鸽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3)班

《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的学习方式》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我国义务教育中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常读深研、活学活用, 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语文学科的特有使命,而是本次基础课程改革对所有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提出的共同要求,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大改革目标之一。① (一)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含义的理解 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的运用元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行为策略,主动而有效地进行学习的方式,其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兴趣,他们主动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自主学习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自主性、有效性、相对性。 合作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方式。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积极地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夏家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80页

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辩证关系

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辩证关系从依据性上看,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都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选择相关内容。 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固然体现着教学化和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但教学化的处理方式以及教师追求特色和个性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前提。 因此,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课程标准这一法定的根本据,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基本导向。 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 1.表述形式的差异 教材内容以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表述; 教学内容则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字和非文字手段进行表征;不仅包括形式各异的素材内容,也包括一些活动、方法、观念和实践操作等。 书面的文字材料比较注重其内容的逻辑,注意历史现象的完整性。如多数教材中在叙述历史内容时,都会遵循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的逻辑顺序展开。 教学内容属于教学活动的范畴,比较注意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其对历史内容的关注,可能更在意看问题的角度、方法和价值倾向。 2.使用范围的区别

教材内容使用的范围较广,往往涉及到几个省区甚至全国,因而其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应当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体现出某一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则是教师应对具体教学情景的,因而是具体的、个别的,并能体现差异。 3.存在形态的区别 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 教学内容则是现实而生动的,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生态系统”。 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内容。从既定的教材内容到通过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方案,再到实施过程,其间经历层层变革,最终形成了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必修1 基本初等函数的分析 2008年,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一次新课标改革,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新教材的理念,与旧版教材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在哪里,这么改是好还是不好等等。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独立思考;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学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数学教师要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就必修1的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这个内容来比较一下新课标和原版的教材的差异吧。 在基本初等函数这个部分。编者变了函数与映射出现的顺序;教材通过三个具体的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即函数。再通过问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引出数集之间的对应,从初中函数定义上升为高中函数定义,而将映射概念作为函数概念的推广放在《函数的表示》一节的最后处理。 个人觉得,函数概念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的研究,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新课标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内容上与原大纲有较大区别,新课标更侧重于指数型函数与对数型函数的教学。 新课标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教材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将反函数的定义放在对数函数的相关链接里。这一做法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反函数处理“不要求一般地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 xx小学 xxx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课堂教学应注意什么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经历、校内集体备课活动,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怎样处理好教材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备好课 备课是深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加强教学,首先要加强备课。我认为备课包括的范围很广,教师阅读参考书和业务报刊,广积资料,以及教师进修自学,平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备课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作业,备教学设计,课中调整,课后反思。结合自己平时备课的经验和收获以及备课出现的不足,下面我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自己对“备”的见解。 (一)、备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是备课的依据,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备课必须准确体现课标的理念,符合课标的要求。明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阶段性目标,课程标准中涉及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及建议,要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确定教学任务和目标,包括教学总时数、周时数、章节(单元)的教学进度日程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安排,小结、测试安排,做到“心中有标”。 (二)、备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备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凭借,记得《课标》

中曾指出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一理念,所以我在使用教材时,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所教学生的特点,也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学生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就要对教学难度予以适度的提升,比如在做练习时,可在最后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拓展思维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挑战”;如果学生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就要考虑是否变换设计角度与思路,降低内容的难度与坡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成功,激发良好的学习意愿。创造性使用教材还包括扬弃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某些做法,使之更加完善,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总之,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灵活运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一句话,备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三)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因此,要从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备课时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尽量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尽量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拨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另外,备课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施教,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