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类简表

生物分类简表
生物分类简表

生物分类简表

生物学家以物种演化的亲疏远近关系来分类,例如犬与狼、狐的亲缘间要比犬与狮、虎、豹的关系来得亲近,所以犬与狼为同一属,犬、狼与狐同一科,犬、狼、狐与狮、虎、豹为同一目。生物分类的最低阶层是种。同种的雌雄个体可以互相交配,并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1960年代,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现和生物化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生物学家在细胞学上有了新的认识,而提出许多建议,以重新分类生物。直到1969年,康乃尔大学的Robert H. Whittaker 依生物的细胞构造及其获得营养的方式,而提出了五界系统( Five-kingdom system )─原核生物界( Monera ) ,原生生物界( Protista )、植物界( Plantae )、菌物界( Myceteae )和动物界( Animalia )。此五界只有原核生物界的成员具原核细胞,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核膜包围,亦即没有完整的细胞核;其它四界皆具有真核细胞,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均有核膜包围,亦即含有真正的细胞核,因此又合称为真核超界( Superkingdom Eukaryonta ) ,而称原核生物为原核超界( Superkingdom Prokaryonta )。

真核超界中植物界、菌物界和动物界三界为多细胞的真核生物,每一界各有特殊的构造及生活史,且营养方式各异。原核生物界的成员是最原始的一群真核生物,所有不适合上述三界的真核生物均归于此类。原生生物界大多属单细胞生物,但也包含了一些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生物学家相信这些简单的多细胞生物是单细胞原生生物的直接子孙。理想上一个界里的所有成员应有一共同祖先,但原生生物界的成员似乎没有共同的祖先,因为真核细胞在演化的过程中是由数次不同的时间出现的(即内共生

说)。有些生物学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将原生生物界分为数个自然群( 类似植物的藻类、类似菌类的原生菌类和类似动物的原生动物类) ,每一群各自独立为界,但是大部分的生物学家还是宁将它们放在同一界内。

生物五界的分类

生物五界的特征

病毒病毒比细菌微小,直径约为20-400奈米,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它的构造非常简单,包括外壳的蛋白质和中心的核酸两部分,核酸为其遗传物质(如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当细胞感染了病毒,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控制了细胞的功能,以复制更多的病毒,并导致该细胞死亡。病毒必须寄生在生物体内,病毒本身不能进行繁殖与新陈代谢,所以不能算是生物,一旦离开寄主,便毫无生命现象。科学家使用「噬菌体」或「吞噬体」来描述那些在原核生物间传播的病毒;使用「病毒」描述那些在真核生物中传播和感染的病毒,分为RNA病毒与DNA病毒两种。如爱滋病,AIDS全名为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中文翻译为后天性免疫不全症候群,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为其感染原,是RNA病毒的一种,具反转录酵素,可行反转录。HIV的宿主为免疫T淋巴细胞,因此造成人体严重的免疫调节性障碍,易受其它细菌、病毒感染,或受肿瘤(特别是卡波西氏肉瘤)侵袭,导致丧命。由于HIV易躲藏于T淋巴细胞,治疗困难,被称二十世纪黑死病。B型肝炎(hepatitis B),其病原体为HBV(HB virus)是DNA病毒,宿主为肝细胞,增殖过程HBV会离开肝细胞,因此针对HBV表面抗原发展出有效的疫苗,使我们具有免疫力。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大约在距今35亿至41忆年前形成,原核生物是最原始的生物,原核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核膜包围,亦即没有完整的细胞核,包括我们较熟悉的真细菌门(Division Eubacteria)和一群很特别的古细菌门(Division chaebacteria),由于核酸序列的研究,有些生物学家认为他们应分属二界。真细菌大部分为单细胞,经过特殊染色后,可在复式显微镜高倍率下观察到,细胞壁含有月太聚醣(peptidoglycan),蓝绿藻和绿氧藻为其成员,但具有叶绿素,可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有别于其它细菌。古细菌细胞壁不含有肽聚醣,生化反应较接近真核生物,适应于极端恶劣的环境,如温泉和深海热喷,共有三类甲烷细胞(Methanogens) 甲烷细胞(Methanogens) ;嗜盐细菌(Extreme halophile) 生长于高盐度(15~20%)的水域中;嗜热酸细菌(Thermoacidiphiles) 生长于60~80度和PH 2~4 的环境中。。

细菌由外形可以区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有些细菌会引起人类生病,会分泌毒素污染食物,引起中毒,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疾病,如淋病、霍乱、炭疽杆菌;细菌也有对人类有益处的,例如:豆科植物根部共生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进行固氮作用、优酪乳中含益生菌,帮忙清除肠胃道中坏菌,分解难分解的物质。细菌所分泌出的物质也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常听到的「肉毒杆菌」,分泌出肉毒杆菌素,是罐头类食品引起中毒的元凶。肉毒杆菌素进入人体后,会经由血液循环来到我们的周边神经系统的神经末端,使一种叫乙醯胆碱(Acetylcholine)的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受到阻断,结果由上源神经系统传来的动作命令无法传达给肌肉系统,因而发生松弛性瘫痪,美容科学应用此特性,小量的注射,使局部肌肉松弛瘫痪,可治疗眼睑痉孪及脸部痉孪,进一步可消除脸部的小细纹等。在整个大自然中细菌是我们环境中重要的分解者,地球上若没有细菌,则我们的垃圾将堆积如山,资源将不能循环利用。

由化石得知,原生生物在15亿年前即已存在,由原核生物演化来的。除了原核生物外,其余四个界的生物,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都有核膜包围,即皆含有其正的细胞核,因此又合称为真核生物。由于原生生物界的成员极为多样化,这个界别的分类方法还没有一致的共识。它们之中有小至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也有长达米的大形褐藻。如裸藻、绿藻、褐藻、红藻、甲藻、硅藻、变形虫、纤毛虫、黏菌等皆为原生生物界。以下为原生生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原生生物是由原核生物演化来的,是真核生物中最原始的一群,大部分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

2.原生生物界的成员依获得营养的方式可分为三类:

(1)类似植物的藻类,含有叶绿体,可行光合作用,自行制造养分。

(2)类似菌类的原生菌类,可分泌酵素,以分解外界的食物为小分子而吸收。

(3)类似动物的原生动物类,从外界摄取食物,进行体内消化,以获得养分。

3.另有些原生生物的营养方式兼具有植物和动物的特性,如眼虫,在有光的环境下可行光合作用而自制养分,但在黑暗中则摄取环境中的养分,是一种混合式的营养方式。

4.原生生物包括简单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多为单细胞生物,亦有部份是多细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这个界别是真核生物中最低等的。

5.单细胞的原生生物集生物功能于一个细胞,包括水份调节,营养,生殖等。

6.营养的方式繁多,有些则似真菌,吸收外间营养;更有部份既行光合作用,亦可进食有机食物,例如裸藻。

7.所有原生生物都生存于水中。

原生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动物能量来源:原生生物为淡水及海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基层,可为水生动物提供能量与营养,因此也可作为饲料。2.食用价值:较大型的藻类可供人类食用,例如:昆布、海带、紫菜、鹿角菜等。人工培养的小球藻是高蛋白质食物。3.提供有用物质:从藻类中可以提取有用物质,例如:从红藻可以提取agar 作科研用的培养基。从褐藻也可以提取碘、氯化钾、叶绿素等重要物质。4.药用价值:部份红藻可作中药用,例如鹧鸪菜。5.红潮:一些沟鞭藻类可以迅速在水里繁殖,把水染成橙、红或褐色,称为「红潮」。某些沟鞭藻更产生毒素,令鱼类大量死亡。这些毒素可被贝类动物吸收及积聚,人若吃下这些受污染的贝类,可引致中毒。6.提供工业用物料:古代硅藻大量沉积成硅土,硅藻土可被开采及利用作工业用过的滤剂,隔热及隔音材料。7.病原体:好些原生生物可以使人类感染疾病,例如疟原虫(疟疾)、锥虫(昏睡病)、变形虫Acanthamoeba(隐形眼镜的使用者易受感染)。8.废物处理:近年开始研究利用藻类(例:小球藻)进行污水处理。

真菌物界

全世界的真菌有六万多种,大部分为陆生,所有的菌类皆为真核生物。菌类从前被归在植物界,但今日的生物学家却不如此认为,因为他们与植物和其它真核生物差异非常大。绝大部份是由丝状体(菌丝)所构成。这上丝状体组成菌丝体。菌丝多呈管状(直径在0.01毫米以下)。部份真菌的菌丝有横隔壁把菌丝分为类似细胞的单元,但每个「细胞」却有一至数个细胞核,且隔壁上有小孔,容许细胞质通过,所以与普通细胞有所分别。一些较低等的真菌则不具横隔壁。菌类像植物一样具有细胞壁,但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同,他不含纤维素,而含有如节肢动物外骨骼的几丁质。真菌的菌丝不含光合作用色素,所以真菌是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是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活。菌丝或由菌丝形成的吸器可以分泌消化液,将与其接触的食物分解,然后吸收。真菌可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可透过菌丝体断裂,细胞分裂(像酵母菌的单细胞真菌)及孢子生殖(像霉菌)来进行。有性生殖则通过性细胞的结合来完成。高等真菌(像蕈菌)的有性生殖是在一个叫子实体的结构里发生。例如,我们平常食用的草菇这种真菌的子实体。其它例子还有冬菇,竹荪,木耳,灵芝等。这些食用菌都是它们所属真菌的子实体。经过性细胞融合后,这些子实体里会产生很多有性孢子,进一步增强这些真菌的繁殖及传播能力。菌类也像植物一样固着在某处,不产生可动的细胞,但菌类的营养方式为异营,与植物的自营方式迥异。故今日的生物学家将菌类独立归为菌物界。大部分的菌类是多细胞的,只有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多细胞的菌类,其身体吸收养分的部分称为菌丝体,如面包霉、酵母菌、红曲菌、冬虫夏草、草菇、金针菇、鲍鱼菇和茯苓等。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1.供食用:食用蕈菌有超过200种,包括:冬菇,草菇,木耳,云耳等。2.酿酒:酵母菌在缺氧的环境下进行发酵作用,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及二氧化碳。不同的基质可以酿制出不同味道的酒,例如米酒,葡萄酒等。3.制造面饱:酵母菌发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能使面粉团发涨,令烘制出来的面饱变得松软,而发酵产生的酒精早已在烤焗时挥发掉。4.制造药物:青霉菌已广泛被利用来制造抗生素。Cylosporine 药物(用以抑制器官移植所产生的排斥作用)则是由两种半知菌所制造。

5.食物中毒:部份蕈菌有高度毒性,吃下足以致命。

6.对农作物造成病害:部份寄生真菌可以侵害经济作物,引致作物严重损失,例如禾柄锈菌可以侵染小麦,引起小麦的秆锈病。

7.动物及人体的真菌病:真菌亦能侵染动物及人体,使动物及人感染疾病,例如:香港脚,头癣、手癣等疾病。

政府大力推动生物科技、投注人才经费研发下,流传中国民间一千多年传统美食「红曲」,将成为食品产业及制药界的「明日之星」。据奇摩新闻报道,目前红曲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包括「红曲色素」、「食品原料」、「健康食品」的产值,保守估计在三十至五十亿美元左右,以生物科技「明日之星」称之,毫不为过。目前红曲产品以第一代产品为主,主要用在红曲酿酒、红糟肉、红糟鱼、红曲色素及红曲原料,少部份产品已推至第二代的红曲胶囊、降胆固醇、降血压、抗氧化等特定功能红曲产品,至于第三代基因改造产品及第四代基因改造衍生新产品尚在萌芽阶段。刘廷英强

调,台湾目前握有的优势,在于红曲是本土特有的传统食用菌种,可更方便的研究其基因体、探讨其多样化基因、保存其基因库,目前食研所执行的研究计划虽着重在第二代产品开发,但台湾国内产官学界已体认到成功研发红曲第三、第四代产品,将关系国家未来生物科技的前途,因此,未来将结合遗传工程、生物研究、真菌基因研究人才,共同开拓红曲基因体研究,发掘出红曲特有基因,调控改造产物,并推展至企业界开发红曲新产品,引导我国生物科技走出新天地。

植物界

大约四亿四千万年前,地球仍是一个荒凉的地方,虽然海洋里已有无数的生命,但陆地上却没有很多生物。接下来的三千万年中,约在志留纪时期,陆地上出现了许多的植物,他们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虽然今天陆地上的植物在大小、形态和习性上有很大的歧异度,但他们被认为都是由一个共同袒先(一个远古时代的绿藻) 演化而来的。生物学家的推论是: 现存的绿藻类和现存的植物具有许多相同的生化和代谢特征,例如他们都含有相同的光合作用色素一叶绿素a和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同时,绿藻和植物都以淀粉为其储藏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他们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此外,当细胞分裂时,他们细胞板的形成等细节亦相同。因此生物学家推论绿藻是陆生植物的祖先。植物界包含四大群现生植物:藓苔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或称开花植物flowering Plant) 。

藓苔植物如地钱和金发癣等,其主要特征为多生长于阴湿的环境里,常见长于石面、泥土表面、树干或枝条上。体形细小。部份完全没有茎,根、叶的分化(苔类),部份则有茎及叶的雏形(藓类)。所有苔藓植物都没有维管束构造,因缺乏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类的组织,因此只能靠扩散和渗透以获得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类; 但若长得太高大,则无法使整株植株获得养分和无机盐类,因此藓苔植物个体都很小,不超过20公分高。有假根,而没有真根。叶由单层细胞组成,整株植物的细胞分化程度不高,为植物界中较低等者。有世代交替现象。苔藓植物的主要部份是配子体,即能产生配子(性细胞)。配子体能形成雌雄生殖器官。雄生殖器成熟后释出精子,精子以水作为媒介游进雌生殖器内,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具有孢蒴(孢子囊),内生有孢子。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在适当环境,孢子萌发成丝状构造(原丝体)。原丝体产生芽体,芽体发育成配子体。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合称维管束植物,他们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别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类及有机分子如醣类,蕨类植物是不产生种子的维管束植物,靠单套的孢子繁殖和传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产生种子的维管束植物,前者产生的种子无保护器官而裸露,后者产生的种子则被包藏于种子内。植物与某些藻类和菌类一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意即在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进行有性生殖,称为配子体世代;有一段时间进行无性生殖,称为孢子体世代。配子体(单套) 产生配子,孢子体(双套)产生孢子。植物的生活史可以说是配子体世代和孢子体世代交互循环的生活方式。低等的植物,多是配子体世代显著,孢子体世代不明显或寄生在

配子体上,如藓苔植物。高等的植物则是孢子体世代显著,而配子体不明显或寄生在孢子体上,如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蕨类植物(又名羊齿植物),如树蕨、山苏等。主要特征为,是界于苔藓植物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最古老的维管植物。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较配子体显著,一般所见的为孢子体。孢子体具有根、茎、叶。茎多横生在泥土里(根状茎),少数为直立。茎有维管束组织,负责输送水及养份,所以比苔藓植物较能适应陆地环境。

裸子植物,如苏铁、松柏、银杏等。主要特征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多为高大乔木,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片形,开始有花的雏型,但不及被子植物的复杂,称为球花,单性,不具花被,雄球花细小,能产生花粉,花粉只能利用风的传播,雌球花较大,胚珠裸露,传粉能萌发或花粉管直达胚珠,以进行受精,所以种子植物是不须依赖水进行繁殖,受精后胚珠成种子。

被子植物,有多种不同形态,包括乔木、灌木、藤木、草木﹔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根、茎、叶发展完善,且能适应不同环境。例如:水中、沙漠及盐碱地;有真正的花。花由花被(花萼及花冠)、雄蕊群及雌蕊群组成,花单性或双性;胚珠包裹在子房内而非裸露在外。传花方式多样化,可利用虫、鸟、水及风等媒介;繁殖过程出现双受精现象,形成胚胎和胚乳;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有助保护和散播种子。被子植物依其种子的子叶数目可分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两种。单子叶植物主要的特征为以草本为主,胚胎只有一片子叶,具须根,平行叶脉,花瓣数为的3倍数。双子叶植物主要的特征为草本、灌木或乔木,胚胎有两片子叶具主根,网状叶脉,花瓣数为4或5的倍数。

被子植物即一般人所熟悉的开花植物,而裸子植物可以和被子植物合称为种子植物,也可以称为显花植物;相对的,绿色的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加上非绿色的菌类植物,则称之为隐花植物。

苔藓植物对环境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1.有助于形成土壤 2.防止水土流失 3.提供食物予雀鸟及哺乳类动物: 4.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5.用作肥料及燃料 6.作为药材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 绿化山野的植物。2. 作为环境的指示植物3. 古代的蕨类是形成现代的媒层的重要植物。4. 可以入药﹐例如: 水蕨、金毛狗等5. 具观赏价值﹐例如: 铁线蕨、雀巢蕨等。裸子植物与人的关系:1.作为行道树或绿化园林树种。例如:柏、南洋杉。2.提供优良木材作建筑及家俬材料。例如:杉。3部份种子可供食用。例如:银杏及松子。.4提供有用物质。例如,松节油及松脂。5.部份裸子植物的树皮、叶及根可入药。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1.食粮,例: 壳物、蔬菜、水果2.饮料,例: 咖啡、3.调味料,例:姜、红椒、八角4.木材例:楠、榉、5.药物,例: 黄莲、人参6.香料,例: 薄荷、留兰香、藿香7.染料例: 苏木、红木8.衣料例:棉花、木棉9.杀虫剂,例: 鱼藤10.其它用品,例: 橡胶、多种草及竹(纸张)、蒲葵(牙签)。

动物界

种类繁多,呈现多样性。动物是异营生物,即通常吞食其它生物做为食物,消化代谢后,获得能量。科学家根据个体结构特征如消化道、对称性、分节、体腔等,而将动物分为很多「门」。常见的几个门综述如下:一、海绵动物门:如海绵。二、刺丝胞动物门:如水螅、海葵、水母和石珊瑚等。三、扁形动物门:如涡虫、吸虫和绦虫等。

四、线形动物门:如蛔虫。五、软件动物门:如蜗牛、蛤和乌贼等。六、环节动物门:如海虫、蚯蚓、蛭等。七、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如蜘蛛、昆虫、虾、蟹等。八、棘皮动物门:如海星、海胆、海参等。九、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以脊椎动物为最主要。常见的脊椎动物有五大类,分别为鱼类、两生类、爬虫类、鸟类及哺乳类。由化石出现的时间序列,显示脊椎动物主要由水栖的鱼类演变到水陆两栖的两生类,再演变到真正爬上了陆地的爬虫类,再到飞上天的鸟类及会照顾胎儿的哺乳类,因此心脏由2至4房室发展。哺乳类体表有毛具保温作用,母体分泌乳汁喂哺幼儿,根据生殖的情形,哺乳动物可分为卵生动物、有袋动物和胎生动物三类。胎生动物的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后始行产出,种类繁多,狮、牛、羊及灵长类,猴、猿及人皆属之。猴、猿及人的拇指可以和其它四指对合,能够握物。人类的下肢可以直立,因此能空出双手,再配合聪明的大脑,于是便创造了今日的文明世界。

人类的学名为Homo sapiens,本有两个亚种长者智人(Homo sapiens idaltu)与人(Homo sapiens sapiens ),但长者智人已经灭绝,现存的为人Homo sapiens sapiens。分类学上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灵长目(Primates)、人科(Hominidae)、人亚科(Homininae)、人属(Homo)、智人(H. sapiens)。在生物学上,「人种」并无意义;「人种」一向是族群冲突的借口;二十世纪最大的悲剧就是以「人种」名义进行的大屠杀,西方学界因此自我设限,任何人想研究「人种」差异,都不受支持。但是,「人种」明明是个生物学现象。人类肤色大致分为黑、黄、白三种,都与适应有关。表皮层的黑色素,能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侵害,又能保护血液里的叶酸(维生素B的一种)——孕妇体内若是叶酸不足,胎儿神经系统发生缺陷的风险但是,「人种」明明是个生物学现象。人类肤色大致分为黑、黄、白三种,都与适应有关。表皮层的黑色素,能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侵害,又能保护血液里的叶酸——孕妇体内若是叶酸不足,胎儿神经系统发生缺陷的风险。主张正视「人种」因素的论文,由美国史丹福大学的族群遗传学家黎希(Neil Risch)领衔,他们认为,即使是人类的「共同」疾病,各族群的病例都可能是不同生物因子造成的。例如克隆氏症是一种溃疡性结肠炎,在白人中,似乎与一个突变基因有关,可是日本的与这个基因没有关系。反方论文由芝加哥罗耀拉大学史垂屈医学院古柏(Richard C. Cooper)医师领衔。古柏提出,人生病,往往不是生物性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因素,他举出的例子是位于十九号染色体的APOE4基因,这个基因与阿兹海默症有关,可是在各个人种中都发现了这个基因。黎希反驳道,一个人从父母亲分别遗传了一个APOE4基因,日本人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是33倍;白人,15倍;黑人,只有六倍,显然还有其它生物因素调控APOE4基因的作用,而且那些因素与「人种」有关。

生物学分类门科整理

一 简介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来历: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生物分类阶元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详细分类为:界(K i n g d o m)门(P h y l u m) 亚门(S u b p h y l u m) 总纲(S u p e r c l a s s) 纲(C l a s s) 部(C o h o r t) 总目(S u p e r o r d e r) 目(O r d e r) 亚目(S u b o r d e r) 总科(S u p e r f a m i l y) 科(F a m i l y) 亚科(S u b f a m i l y) 族(T r i b e) 属(G e n u s) 亚属(S u b g e n u s) 种(S p e c i e s) 亚种(S u b s p e c i e s)。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各级的分类依据是:1、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生物分类学的历史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习题 一、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生物系统学)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大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速率低)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生理生化)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4、 33)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属名种名加词)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分类,鉴定) 7、如果相似性系数(S )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 AB 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相同,很远) 若S AB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鉴定系统,细菌)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中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而适于工作和使用。(野外,家庭)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二、选择题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4 )。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

初中 生物分类

第七讲:生物的分类 复习摘要: 例1.分类单位的等级越高,包括生物共同特征和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是( ) A 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多 B 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少 C 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少 D 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多 解析:植物进行分类时,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物种就越丰富,由于分类依据是植物的共同特征,故分类单位越大,物种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近。 答案:A 例2.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 根、茎、叶 B 叶、果实、种子 C 根、叶、叶、花、果实 D 花、果实、种子 解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都是植物分类时要仔细观察的对象,由于根、茎、叶的生长周期较长,形态结构方面变态的较多。而花、果实和种子在进化过程中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不是很大,常用来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最近中考: 1.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从种到界 动物分类 分类依据 类群 类群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分类依据 植物分类 无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分类的意义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的特征 B.小麦与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 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 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 答案:D 2.右侧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 B.绿豆和菜豆这两种植物十分相似 C.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和紫檀的共同点多 D.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答案:B 3.在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玉米、花生、水绵、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六种植物的特点,按右表的标准进 行了分类。其中②和⑥表示的植物分别 是( ) A.玉米和肾蕨 B.花生和水绵 C.马尾松和葫芦藓 D.肾蕨和水绵 答案:B 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自制的植物标本分戚两类,一类是蕨、葫芦藓、海带、地钱,另一类是黑松、苏铁、侧柏、玉兰,他们这样分类的依据是:有没有( ) A.种子B.根C.茎D.叶 答案:A 5.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 A.种B.目C.门D.界 答案:C 6.在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B.门C.科D.种 答案:D 7向阳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如图),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关于微生物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1、微生物的分类 1.1 从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 繁殖。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1.2 从对氧的需求 好氧微生物:亦称需氧菌、需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氧化有机物或无机 物的产能代谢过程,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 厌氧微生物: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 指在无氧条件下生活的细菌。为好氧性细菌的对应词。其中,在氧存在下不能生长的细菌,特称为专性厌氧菌,如梭菌、甲烷菌、 硫酸盐还原菌以及大部分光合细菌。 兼性厌氧细菌:无论有氧状态还是无氧状态都能生长发育的细菌。 1.3 微生物获得碳源与能量的方式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求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下列四个营养类型: (1)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如硫化氢、硫代硫 酸钠等无机硫化物)作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它们都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因此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藻类、蓝细菌和某些光合细菌(红 硫细菌、绿硫细菌)都属于光能自养微生物。 (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或碳酸盐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还原CO2或碳酸盐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作为能源。这类微生物包括氢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3)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不能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需要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具有光合色素,以光作为能源。在生长时,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常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红 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红螺微菌属的一些细菌就属于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作为碳源,并利用有机物质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作 为能源,对于这类微生物而言,有机物既是碳源又是能源。 2、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种类

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lilium) 红酵母(Rhodotorula sp.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红球菌Rhodococcus ?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柠檬酸细菌(Citrobacter) 沙门氏(Salmonella) 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 未定地位的有: ?醋杆菌(★Acetobacter) 布鲁氏菌(Brucella) 产碱菌(★Alcaligenes) ?分离时,加石蕊牛乳培养基,由变色情况判断是否产碱。这是个有工业应用价值的菌,L-苯丙氨酸转氨酶,PHB产生菌等。如利用真养产碱菌生产PHB——生物塑料,埋在地壤中6周完全降解,而普通塑料需200-300年。目前PHB产量占菌体重的70-80%。 真养产碱菌(Alcaligens eutrophus)生产PHA Alcaligenes latus(广泛产碱菌)生产功能性高聚物 蓝细菌(Cyanobacteria): 不产氧的光合细菌—— 紫细菌与绿细菌 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紫色非硫细菌 着色菌科(Chromatiaceae)紫色硫细菌 专性光合,专性厌氧,以H2S作为还原CO2的电子供体,氧化成硫沉积在胞内。常常它们把硫氧化为硫酸盐 绿硫菌科(Chlorbiaceae) 红螺菌科包括: ▲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 ▲红假单胞属(Rhodopseudomonas) 红微菌属(Rhodomicrobium) 黄红螺菌(Rhodospirillum fulvum), 深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 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光合细菌的培养方法—富集培养法 ●分离源:采用营养丰富的湖、沼泽、水田等厌气层的水。 ●培养基1:适用于红螺菌科。KH2PO4 0.5g, K2HPO4 0.6g, (NH4)2SO4 1.0g, MgSO4·7H2O 0.2g, NaCl 0.2g, CaCl2·2H2O 0.05g , 酵母浸膏0.1g, 微量元素溶液1ml, 生长因子1ml,蒸馏水1000ml;如有必要,可加入0.01%硫代硫酸钠或3%NaCl;为抑制硫酸还原菌生长,可把上述(NH4)2SO4 , MgSO4·7H2O 换成NH4Cl和MgCl2·6H2O。 日本目前在各地废水处理中使用的光合细菌主要是Rp.sphaeroids ,这个菌株能很好利用低级脂肪酸、糖、氨基酸等各种有机物生长,特别是在醋酸、丙酸比为2:1~5:1培养基质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 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2.溶原性:温和噬菌体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 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 裂解)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 3.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4.荚膜:荚膜是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黏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 黏性物质就叫荚膜。 5.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 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6. 芽孢:某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 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8.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 有机物。 9.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如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10.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 配制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1.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 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 叫鉴别培养基。 12.发酵: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 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 化反应。 13.好氧呼吸: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过程。 14.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 物的生物氧化。 15.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 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称土壤净化。 16.水体自净:天然水体受到污染后,在没有人为的干预条件下,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 得到净化,这种现象成为水体自净,其中包括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17:水体富营养化(环化有) 18.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 硝酸的过程。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 险分级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附件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相应风险等级为I级~IV级。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V级(个体高风险,群体高风险),即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传播,一般为不能治愈的病原体(如Smallpox virus)。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问传播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Ⅲ级(个体高风险,群体低风险),即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如Salmonellatyphi、prion)。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Ⅱ级(个体中风险,群体有限风险),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险的病原体。实验室暴露很少引起致严重性疾病的感染,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级(个体低风险,群体低风险),即不会使健康工作者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如非致病性生物因子)。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生物的分类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分类可以弄清楚不同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方法 1、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特征。 例题:下列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A ) A 、 涡虫、鱿鱼B 、海蜇、青蛙 C 、沙蚕、带鱼D 、鲤鱼、河蚌 解析:B 、C 、D 中的青蛙、带鱼、鲤鱼属于脊椎动物,答案为A 。 2、你能尝试对以下植物进行分类吗? 肾蕨葫芦藓油松玉米向日葵水绵 A 类植物:单子叶植物(玉米) B 类植物:双子叶植物(向日葵) C 类植物:裸子植物(油松) D 类植物:蕨类植物(肾蕨) E 类植物:苔藓植物(葫芦藓) F 类植物:藻类植物(水绵) 以上植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为什么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这是因为花、果实、种子在植物生活过程中出现的比较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影响也比较小,其形态结构特征相对比较稳定。 例题: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在分类上分别属于(B) A、松是裸子植物,竹梅是单子叶植物。 B、松是裸子植物,竹梅是被子植物。 C、松是裸子植物,竹梅是双子叶植物。 D、松是裸子植物,竹梅是蕨类植物。 解析:松树无真正的花,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竹梅都有真正的花,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答案为B。 4、你能尝试对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吗? 蚯蚓蜜蜂蜘蛛鱼青蛙蟾蜍蜥蜴壁虎鸟猫虎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 1、生物分类的等级和单位有哪些?最大和最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最基本的 分类单位是什么?生物分类单位与生物物种之间有什么关系?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生物分类单位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2)最大的单位是界,最小的单位是种。 (3)分了的最基本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不同种生物个体杂交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如马和驴的后代骡不具有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的能力。 (4)关系: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类群就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就越远;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类群就越小,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 例题:右面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 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C) A、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 绿豆和合欢更近。 B、绿豆和菜豆这两种植物 十分相似。 C、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 和紫檀的共同点多。 D、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2、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 按等级对生物进行分类,不但可以满足人们识别生物和利用生物的需要,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物的进化和发展。这对于人们认识生物的进化和发展,以及进行动植物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题:下面有关生物分类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数量越大。 B、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C、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 D、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动物的生理功能。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单元知识一绪论 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现状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 3.微生物特点 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 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微生物 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 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污泥丝状膨胀的类型) 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2.真核微生物 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 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 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3.原生动物 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 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 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 4.微型后生动物 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5.病毒 ①病毒特征 ②病毒结构 ③繁殖(5 ④溶原性 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 1.微生物营养 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 ②营养类型(4个) 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 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 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 4.微生物代谢(酶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污泥驯化) 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

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 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 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污水处理中应用)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2.产生毒素 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 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附件 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相应风险等级为I级~IV级。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V级(个体高风险,群体高风险),即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传播,一般为不能治愈的病原体(如Smallpox virus)。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问传播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Ⅲ级(个体高风险,群体低风险),即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如Salmonellatyphi、prion)。?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Ⅱ级(个体中风险,群体有限风险),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险的病原体。实验室暴露很少引起致严重性疾病的感染,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级(个体低风险,群体低风险),即不会使健康工作者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如非致病性生物因子)。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操作的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级一览标准表格.doc

实验室操作的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表 1. 病毒分类名录 病毒名称 序号 英文名中文名分类学地位 Human immunodefici 生物安全实验 室级别 危害程度 未经培养的感分类 染材料的操 作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ency virus艾滋病毒(I (HIV )型) typy1 and 2 virus Japanese encephalitis 乙型脑炎病毒 virus Coxsakie 柯萨奇病毒 virus Cytomegalovi 巨细胞病毒 rus Enterovirus 肠道病毒 -71 71 Epstein-Barr EB病毒 virus Hepatitis A 甲型肝炎病毒 virus Hepatitis B 乙型肝炎病毒 virus Hepatitis C 丙型肝炎病毒 virus Hepatitis D 丁型肝炎病毒 virus Hepatitis E 戊型肝炎病毒 virus Herpes 单纯疱疹病毒 simplex virus 型和 II 逆转录病毒科 黄病毒科 小RNA病毒 科疱疹病毒科 型小 RNA病毒 科疱疹病毒科 小RNA病毒科 嗜肝 DNA病毒 科 黄病毒科 卫星病毒 嵌杯病毒科 疱疹病毒科 第二类BSL-2 第二类BSL-2 第三类BSL-2 第三类BSL-2 第三类BSL-2 第三类BSL-2 第三类BSL-2 第三类BSL-2 第三类BSL-2 第三类BSL-2 第三类BSL-2 第三类BSL-2

13 14 15 Human herpes 人疱疹病毒 6 型疱疹病毒科第三类BSL-2 virus-6 Human herpes 人疱疹病毒 7 型疱疹病毒科第三类BSL-2 virus-7 Human herpes 人疱疹病毒 8 型疱疹病毒科第三类BSL-2 virus-8 16 Papillomavir us(human) 人乳头瘤病毒乳多空病毒科第三类BSL-2 17 18 Rotavirus轮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科第三类BSL-2 Rubivirus 风疹病毒披膜病毒科第三类BSL-2 (Rubella)

微生物分类知识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录入时间:2011-4-15 11:11:57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1.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 表1-1.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 微生物大小近似值细胞特征 病毒0.01~0.25μm非细胞的 细菌0.1~10μm原核生物 真菌2μm~1m 真核生物 原生动物2~1000μm真核生物 藻类1μm~几米真核生物 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生活。 1.2 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在生物发展的历史上,曾把所有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大类。而

微生物,不仅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而且它们中间有些类型像动物,有些类型像植物,还有些类型既有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植物的某些特征,因而归于动物或植物都不合适。于是,1866年海克尔(Haeckel)提出区别动物界与植物界的第三界——原生生物界。它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真菌和细菌。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尤其是电子显微镜和超显微结构研究技术的应用,发现了生物的细胞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没有真正的核结构,称为原核,其细胞不具核膜,只有一团裸露的核物质;另一种是由核膜、核仁及染色体组成的真正的核结构称为真核。动物界、植物界及原生生物界中的大部分藻类、原生动物和真菌是真核生物,而细菌、蓝细菌则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不仅细胞核的结构不同,而且其性状也有差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性状的比较内容将在第二章详细介绍。 根据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Whittaker)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系统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病毒作为一界被提出的较晚,主要原因是①病毒和类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是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②病毒不是用双命法,分类不用阶元系统。但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病毒和细胞型生物是有共同特性:①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是RNA);②使用共同的遗传密码。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于1979年提出将无细胞结构病毒立为病毒界,从而建立了六界系统。 细胞型生物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讲解及练习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培养基的分类、组成、功能及配制。 2、掌握无菌技术的内容和无菌操作技术。 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掌握分离、纯化特定微生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掌握从土壤中分理处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技术的操作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如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则可加入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而分类鉴定培养基必须加入已知化学成分的物质。 ②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③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不同。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的最适pH分别为:6.5~7.5、 7.5~8.5和5.0~6.0。 (2)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 (3)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应用实例

(4)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 要点诠释: ①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最常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 ②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 ③有些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生物自己能合成;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培养需要加入生长因子,原因是它们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2、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在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主要技术是无菌操作。无菌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无菌技术主要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手和衣着,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或接种箱内进行。 ④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其他物品相接触。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方法见下表: 注意:灭菌所依据的原理基本上都是使菌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①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5 min~6 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②巴氏消毒法:在70℃~75℃煮30 min或在80℃煮15 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1. 生物分类单位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种、门、纲、目、科、界、属 C.界、门、纲、目、科、属、种 D.种、属、科、目、纲、门、界 2. 如图是食肉目分类等级示意图,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 B.狼和犬的相似程度最小 C.猫和虎同属于猫科 D.虎和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3. 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解释中,正确的是()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种类越多 4. 屠呦呦因创制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分类学上,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 B.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 C.向日葵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D.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5.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C.分类的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性状)等方面的特征 6. 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A.海龟、鱿鱼 B.海蜇、青蛙 C.蜘蛛蟹、章鱼 D.鲤鱼、河蚌 7. 生物及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鱼类都属于一个种 B.亚洲人多为黄种人,欧洲人多为白人,非洲人多为黑人,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抗锈病小麦与易染锈病小麦属于两个不同的种 D.各级分类单位中,同种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8. 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类的主要根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 B.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在生物分类中,同目的生物一定是同属 D.分类单位等级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9.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中的猫科动物,在生物分类上介于哪两个单位之间() A.门与纲 B.纲与目 C.目与属 D.属与种 10. 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A.蜥蜴、大猩猩 B.喜鹊、斑马 C.鱼、乌龟 D.蛇、狮网 11. 根据生物的分类,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远的等级是() A.界 B.门 C.科 D.种 12. 关于生物分类等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目”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C.同“门”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D.“犬属”比“犬科”的动物种类多 13. 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门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D.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14. 关于生物的分类,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亲缘关系较远 D.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15. 屠呦呦因创制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分类学上,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 B.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 C.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D.向日葵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微生物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 3、培养基得配置原则: (1)目得要明确(根据微生物得种类、培养目得等),如培养基可由简单得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基内可加入化学成 分不明确得天然物质,而分类、鉴定用培养基内必须加入已知化学成分得物质。 (2)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得浓度与比例。 (3)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得pH范围不同,如细菌、放线菌与真菌得最适pH分别 为:6、5~7、5、7、5~8、5与5、0~6、0。

5、细菌培养基得配制过程? 答:配制培养液→调节PH →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搁置斜面得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得1/2) 【问题与探究】 (1)培养基灭菌后,为什么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搁置斜面或倒平板?您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得温度? 【提示】 琼脂得凝固点为40 ℃,温度太高易使培养皿破裂,低于40 ℃,培养基已凝固,倒不出,所以培养基灭菌后,需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得试管,感觉试管得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试管口通过火焰? 【提示】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试管口得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为了能彻底灭菌,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加压之前一定要把原先得空气排尽,注意恒温灭菌,同时要注意高压蒸汽灭菌锅得压力(100 kPa)、温度(121 ℃)与灭菌时间(20 min)。 6、无菌操作与接种技术 (1)接种 概念:在_无 菌 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 培养基____得操作过程。 工具:玻璃刮铲、接种针与接种环。 方法:穿刺接种、斜面划线接种与平板划线接种、涂抹平板等。 (2)无菌操作 ——微生物接种技术得关键 ①培养微生物用得试管、培养皿与微生物培养基等,在接种之前都需要 灭菌_。 ②通常接种操作要在____酒精灯火焰__得附近进行。 【想一想】 在微生物得培养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无菌操作?

国内外关于病原微生物等级的划分

国内外关于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的划分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 危害等级Ⅰ(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危害等级Ⅲ(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危害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3、农业部《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中的微生物危害通常分为以下4级: 生物危害1级:对个体和群体危害程度低,已知的不能对健康成年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生物危害2级:对个体危害程度为中度,对群体危害较低,主要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传播。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但对实验人员、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动物致病微生物,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生物危害3级:对个体危害程度高,对群体危害程度较高。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引起严重或致死性疫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动物致病微生物,或外来的动物致病微生物。对人引发的疾病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生物危害4级: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高,通常引起严重疫病的、暂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动物致病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有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的动物致病微生物;或未知的危险的动物致病微生物。 4、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根据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管理和组织条例的规定,为了加强医学微生物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的保藏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其中,菌种的分类根据其危险性决定(包括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性,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症状轻重及愈后情况,有无致命危险及有效的防止实验室感染方法,用一般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动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微生物原生生物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病毒界病毒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的相关概念: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离不开以下三步: ⑴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⑵测定一系列鉴定指标 ⑶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现代微生物分类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⑴核酸分析 ⑵DNA杂交试验 ⑶细胞壁成分分析 ⑷红外光谱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在科与属之间可加“族”。上述分类单位中以“种”概念的界定最为关键。

种的概念: 种是一个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在微生物分类学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来作为具体标本,这个典型菌株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变种是对种的进一步细分的单元。从自然界分离到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必须与已知的典型种所记载的特征完全符合,才能鉴别为同一个种。有时分离到的纯种却有某一特征与典型菌种不相同,其余特征都相同,而且这一特征又是稳定的,我们称这一纯种为典型种的变种。 亚种与变种是近义词,两者经常混用。有时我们将实验室获得的变异型称为亚种或小种。 菌株表示任何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即同种微生物的每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间,作为分类鉴别的主要性状是相同的,但是非鉴别用的“小”性状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生化性状,如代谢产物的产量性状等。菌株实际上是某一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一旦某菌株发生自发突变或经诱变、杂交或其它方式发生遗传重组后,均应确定新的菌株名称。

生物分类学(最新完整版)

生物分类学 要想弄清楚生物的分类,首先要理解几个基本的名词: 1.原核细胞、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 故只有原核或称为拟核。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 2.5nm,周长约几十纳米。细胞结构含有:荚膜(capsule),细胞壁(murein cell wall),细胞膜(cell surface membrane),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ircular DNA), 中膜体(mesosome)或间体, thykoloid, 核糖体(ribosome),鞭毛(flagellum)等,没有叶绿体(chloroplast)、线粒体(mitochondrion)等细胞器(organelles)。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不进行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无丝分裂,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后,细胞随即分裂为二。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 样运动。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均为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 放线菌(Actinomycete)、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植物中的蓝藻门(Cyanophyta),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原核生物曾是 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们独占地球长达20亿年以上。如今它们还是很兴盛,而且在营养盐的

蓝藻细胞结构图 2.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 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在真核细胞的核中,DNA与组蛋白等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结构,在核内可看到核仁。在细胞质内膜系统很发达,存在着内质网、高尔基体、 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分别行使特异的功能。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体和 线粒体进行。 植物细胞模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