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精备课教案(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精研精备课教案(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精研精备课教案(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课题第四单元整理复习课型复习课设计人高利平指导教师六数教师审批人

教学内容课本73——74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圆的相关知识,熟记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熟练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熟练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运用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启发式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学习卡。

评价方案

1、运用小组合作,系统整理知识,完成目标1、3。

2、通过提问、板演、独立练习、达标测试等方式完成目标1、2、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智力大比拼(课件展示:画了一个圆圈儿“O”,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

(生可能会回答:是数学的零、韵母O、句号、字母O --- ---)

师:语文老师告诉你们这是韵母O,英语老师告诉你这是字母O,OK的O,那数学老师告诉你这是什么呢?)

生:是一个圆。

师:对呀!在不同的环境它读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咱们今天这节课就从这个圆开始吧!(板书:圆)

二、回顾整理,讨论交流

谈话:同学们现在请打开你脑海里的数学书,一页一页地往前翻翻开第四单元,你还记得与圆有关的知识吗?看谁记得多,记得牢。先在脑海里整理一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5分钟内在老师的答题卡上写下来。看看哪个小组写得多写得快。

(1)、小组交流整理各自的成果。

(2)、小组汇报展示。(以知识点接龙的形式汇报)

内容知识要点举例

圆的认识圆的特征生活中圆的物体

圆的周长推导过程、计算公式

圆的面积推导过程、计算公式

(3)及时练习

①在圆周长这节课里,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滚、用绳子围等方法,找到了()和()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

②在圆面积这节课里,我们把一个圆分成了若干偶数等份,发现拼成的图形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它的长是(),就是(),宽就是()。因为长方形面积=()×(),所以圆的面积=()×(),用字母表示S=()×()=()。

③圆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和()变了,()没变,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

(4)总结。

同学们能把圆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并且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牢记于心了,那么同学们能否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习题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基本练习。

(至此检测目标1的达成)

三、练习反馈、综合运用

(一)复习圆的面积和周长

1、只列式不计算。(口答)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抢答判断。

①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它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②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时,就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确定为3cm。()

③圆的周长是各自直径的3.14倍。()

④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比就是圆周率。()

④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比就是圆周率。

⑤要剪两个直径是6cm的圆,至少需要一张面积为56.52cm2的长方形纸。

⑥当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要大。

⑦在一个圆形中,剪去一个圆,剩余部分一定是环形。

⑧当一个大圆的半径和一个小圆的直径相等时,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⑨如果一个圆沿直径对折,那面积缩小到原来的,周长也缩小到原来的。

强调: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改正呢?

(二)复习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环的面积。

1、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d=5厘米

处理方法:(1)先让学生用手比划周长包含哪些线段?面积指什么?

(2)独立完成,二人板演。

(3)全班交流。强调:区别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

2、、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处理方法:(1)说出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2)二人板演,同桌互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强调: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用草图帮助自己解答。

(至此检测目标2的达成)

3、及时反馈练习

(1)在一个直径是16米的圆心花坛周围,有一条宽为2米的小路围绕,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半圆形养鱼池,直径是4米,这个养鱼池的周长是多少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在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62.8米,绕着这个水池修一条宽2米的水泥路。求路面的面积。处理:三人板演,其余分小组计算

集体讲评,特别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第三题强调:62.8米表示的意思?要求路的面积需要先求出什么?

(至此检测目标3的达成)

四、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3、小明家的时钟分针长3厘米,求分针从12时到12时10分所扫过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

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5、沿着半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七年级上册集体备课Unit5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U n i t5教学案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正式篇第五单元。本单元分为四个部分:Section A、Grammar Focus、Section B 和Self check。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要学会就有关人与物之间所属关系进行问答的句子。本单元大量引入有关运动的名词,要求学生彼此询问有关此类物品,并作出相应的回答。同时学习表示建议的句型Let’s 及表示评价各种运动的形容词。 本单元所选用的话题来自于学生所喜爱的生活片段,在教学中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会更融洽,会促进师生彼此间的了解,成功的教学还会让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收藏习惯。 Period 1: Section A (1a-2c) I.双向细目表 II.教学过程

IV、练题 一.根据句意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___________(dictionary) are in the bookcase. 2.Does your father________(like) sports 3.Can you help _______(I)

4.Let’s_______(play) soccer ball. 5.They have two__________(computer) 二.单项选择。 1.-Does your brother ______any baseballs -Yes, he ____some. A.has, has , have , has 2.--Do you have any erasers ---No, we ______. A.aren’t ’t ’t 3.The music is like it. A.well 4.Peter likes sports very much,_______he doesn’t like soccer. A.and 5.Many people _______TV in the evening. A.look at 三.根据所给单词及标点提示连词成句。 1.doesn’t, Alice, sports, pl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lay, games, computer, le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ave, a , hat, collection, I , gre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is, have, mother, uncle, an, do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Only, them, I, on, TV, day, watch, eve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eriod 2 : Section A (2d-3c) I.双向细目表 II.教学过程

必修二unit4集体备课教案

必修二unit4 Period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课时目标 1.听懂这名游客Willian和学生Xiaokong的对话,并归纳出对话大意 2.写出对话中英语常用的习语的意思以及思考一些它们的中文对等词 3.学习并掌握一些连读音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能听懂对话并且学会归纳一些描述孔子府的词语 教学过程 Activity一听前感知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hree pictures and try to introduce the three historic places brief in simple English. Activity二:听力活动 https://www.360docs.net/doc/bd6899282.html,plete a table(p38 part2) (1)Go through the chart quickly and let the students know what they should write down while listening (2)Play the tapes for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get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fucius. (3)Exchange the answers with others and brainstorm. (4)Play the tape again for students to check the answers. (5)Share the answer with the whole class. Suggested answers: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3猫 ?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非常喜欢猫的句段,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学习总分的结构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步领悟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认识“滤、职”等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识记字词 1.课件出示猫的图片及课题:猫。(生齐读)(板书:猫) 2.师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养过猫?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了解?(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3.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4.师: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5.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完后四人小组内交流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6.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师指名认读。 (2)辨析多音字“屏、折”。 ①出示“屏、折”2个字,让生读出每个字的不同读音。 ②用“屏、折”2个字的不同读音组词。(出示课件,师指名读后生齐读) bǐnɡ(屏息凝视)shé(枝折花落) 屏pínɡ(屏风)折zhē(折腾) bīnɡ(屏营)zhé(打折)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①师指名认读;生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②口头组词。 ③师指名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示例1:分析字形结构,归类识记。(相机出示课件) 示例2:利用形近字识记。如,盆—盘;稿—搞;遭—糟。 (4)指导书写。 ①“遭”。(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 ②师提示:“贪”的上面是“今”,不要写成了“令”;“勃”的右边是“力”,不是“攵”。 ③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5)理解词语。 ①出示课件。(课件中括号内的字相机出示) 你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吗? 不管,无论。(任凭) 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无忧无虑) 有意识地暂时抑止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息凝视) 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生气勃勃) ②师指名说词语。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生自读课文。

英语集体备课教案《Unit1Myclassroom》

英语集体备课教案《Unit1Myclassroom》Unit 1 class room

英语集体备课教案《Unit1Myclassroom》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英语集体备课教案《unit 1 my classroom》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并会书写大小写aa, bb, cc, dd, ee.能听懂、会说单词:beef, doctor, bed 2.能根据单词的发音,判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和所含的元 音字母。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书写英文字母aa, bb, cc, dd, ee的大小写,学习单词beef, doctor, bed。 教学难点:大写c和d, 小写b和d易混淆;大写b和e的笔顺 教具准备: 1.写有大小写aa, bb, cc, dd., ee的字母卡

2.写有本课单词的单词卡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自制课件(见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chant”,师生共同随着录音带边打节奏边说歌谣。(使用第二册教材unit 6,let’s chant/b)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now you can say your a b c’s. it’s as easy as 1 2 3 ! 2.让学生背诵字母表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播放教学课件(字母a)

2014-2015学年度小学英语四年级英语集体备课unit4-4

姚村镇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4 年级英语学科主备人:杨芝使用人: 课题Unit 4 My home 第4 课时 备课组成员孟凡荣张波闫婷婷宋文云陈贵芝 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Where are…?Are they…?Yes,they are./No,they aren’t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通过Let’s chant,使学生复习巩固Let’s talk中学过的语言。 3.了解Story time的故事内容。 重点难点听说认读句型Where are …? Are they…?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并在实际中运用。教学准备.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教学光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Step 1 Warm-up Guessing game: 教师让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将pen藏在一个学生的课 桌里。说:Where is it? 假装问:Is it in your pencil-box? 学生回答:No, it isn’t. 直到找到,学生回答:Yes, it is.教师将pencil藏起来,让学生 用Is it…?来提问,被问到的学生回答:No, it isn’t./ Yes, it is.(为寻找 范围过大,教师可以划定范围。第一组或第一排。) Step 2 Presentation A.情境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书包,说There are many books in this schoolbag. What are they? Are they notebooks? 引导学生用Are they…? 来猜一猜, 让学生用 Yes,they are.No,they aren’t.猜出正确答案:They are story books. B.机械训练 1.教师指着板书领读问答句(肯定、否定回答)。 2.学生两人一组练读问答句(用手中的学习用品)。 3.检查一两组学生。 C.意义操练 教师出示Let’s chant的课件。告诉学生这是Sarah的一家人。让学生 就此提问,Where is Sarah’s 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 Mother is in the living room…. Step3 Practice A.听音答题 二次备课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学广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 学广角》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学广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单元教学内容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第六册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第九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例1)和等量代换(例2)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1.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2.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三、具体编排 1.例1。 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时子目标: 1、第一课时口标:《乘法的初步认识》 (1)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X”,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第二课时目标:《5的乘法口诀》

(1)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会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5的乘法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2)熟记5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教科书“做一做“中的练习。

3、第三课时目标:《2、3、4的乘法口诀》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的、比较迅速的计算。 4、第四课时目标:《乘加、乘减》 (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5、第五课时目标:《用数学》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求儿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6、笫六课时□标:《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读作:5乘4等于20。 教师指出:5和4相乘可以写成5X4也可以写成4X5。说明:求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一个进行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主备人:## 二、内容: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三、单元教材简析: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六、课时安排:数学广角2课时 七、教学建议: 1、有层次推进,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1的教学时,可以先引入没有重叠的数学问题,求一共有几人?顺着学生的思路,求一共有几人就是把两个小组的人数合起来,引出直观图。再引入有重叠的数学问题,求一共有几人?引发认知冲突后,再让学生利用直观图解决问题,并解释直观图。例2也可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展开教学。这样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2、提供丰富的生活中数学素材,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在本单元中,通过提供丰富的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使学生在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时的抽象、概要可以打下必要的基础。这里的丰富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提供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因为教材上例题和练习只有7题。我们还可以补充更多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素材让学生去体验,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如:一只小狗的重量等于2只小猫的重量,4只小猫的重量又等于2只小兔的重量,1只小狗的重量等于几只小兔的重量?又如:王老师出了两道题,在第一小组的12人中,做对第一题的有8人,做对第二题的有10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题,两题都做对的有几人?等等。第二是根据学生情况提供多种形式的数学素材。有情境图的,有图片的,有文字描述的,有图片加文字描述的等。在这些具体的、丰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情景变化了,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没有变。 3、运用直观方式,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让学生抽象地想像、理解数学思想是有困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用圆片代表西瓜,用小方块代表砝码,用三角形片代表苹果,通过摆学具,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而且直观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可以减少记忆量,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晰,有序。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范文整理】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 Unit4hatareyoudoing?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现在进行时和有关打电话的一些交际用语。现在进行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语法内容,老师可以创设有效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它的意义,然后通过大量的语言训练让学生熟练的运用现在进行时。主要句型是:hatareyoudoing?I’…….hatishe/she/itdoing?He/She/I tis…….教师可以结合适当的体态语言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前五册学生用书,特别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已涉及到一些动词和动词短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内容为新知识的教学服务。从已经学过的动词短语入手,通过比较动词原形和动词的ing形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打电话是现在社会人与人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老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去运用新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英语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及简单句型,能使用英语对熟悉的事物进行

描述。英语学习兴趣浓厚,模仿力强,好奇心强,喜欢表现自己。 三、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a.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什么,如:I’anseringthephone.She’scooingdinner. b.能够询问他人正在做什么,如:hatareyoudoing?hatishe/shedoing? c.能够用简单的电话用语进行交际。 d.能够听懂、会唱歌曲“hatareyoudoing?” 知识目标: a.掌握A、B部分Let’slearn、Readandrite中的四会短语和句子。 b.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tal、Readandrite 中的白体句子。 c.了解字母组合oo,ou,tr,t的发音规律及其例词的读音。 d.了解Let’schant等部分的内容。 e.了解Storytie,Goodtono,Tastie等部分的内容。 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跟别人交流的情感。 b.了解中国及重要英语国家的紧急救助电话号码。

最新译林版五年级下册英语电子教案 Unit 3 集体备课

__五___年级组_英语_学科集体备课(总9 课时) 第一部分:主备人研读教材初备 第单元解读本单元谈论如何问路,学习cinema, hospital, shop, zoo等地点和How do I get to …? Go along this street. Turn left/ righ t at the traffic lights. Get on/ off … at …Station. You can see the … on the left/ right等问路句型,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知并掌握。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Story time 说教材课题Asking the way第 1 课时主讲稿 教材简析 本部分的场景和话题是unit 2 story time的延续。Yangling 想去 Suhai 的新家看一看,但是不知道怎么走。课文由两个场景组成, 场景一是yangling在电话里询问suhai 去她家的路线,场景二是 yangling 在途中迷路了,向警察问路。 教学 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cinema, hospital, shop, zoo等地点类单词. 2、能初步运用句型How do I get to …? 及回答:Go along … Get on/ off … Turn left/ right …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理解故事. 4、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作朗读故事. 教学 重难点 1、能听懂,会读,会说,会用How do I get to …? 及回答:Go along this street. Turn left/ right at the traffic lights. Get on/ off … at …Station. You can see the … on the left/ right.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理解故事. 说教法教学策略 (教法设 计) 游戏教学法、模仿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使用 单词卡片,人物图片,多媒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在客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乳化现象有较直观的了解。 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教具准备】 NaCl溶液、CnS0 4溶液、CuC1 2 溶液、KMnO 4 溶液、FeCl 3 溶液、NaCl固体、糖、 CuS0 4 晶体、水、玻璃棒、100mL烧杯(若干)、药匙、碘、汽油、高锰酸钾固体、酒精、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 展示已配制好的五种溶液:NaC1、CuS0 4、CnCl 2 、KMn0 4 、FeCl 3 。让学生观察,并 设疑:这些漂亮的液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小结】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活动与探究1】 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请同学依据实验填写下表)。 药品:NaCl、糖、CuS0 4 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交流现象】 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得出结论】 三种物质都溶于水,得到混合物颜色有差异。 【提出问题】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分析小结】 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 【引导观察】 溶液的颜色是否均一?溶液中是否有固体析出?

人教版二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识字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感悟言语中包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在读中感悟谚语的意思,并联系实际深化对谚语的理解。 2、鼓励学生永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积累谚语的兴趣。2、懂得与人团结合作。教学重点:在熟读谚语的基础上,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积累谚语。 教学难点:感悟谚语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自主预习,有效内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熟读谚语,积累谚语;自主识记生字,理解谚语,感悟谚语中包含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诱思) 二、自主探究(检测预习,发现问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带拼音生字,小老师领读。 3、去拼音,自由读,开火车读。 4、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三、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1、自读谚语:想想每个谚语的意思。 2、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个谚语的理解, 3、选择你喜欢的一条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谚语? 4、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5、师生、生生对读:体会谚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对应关系。 6、全班齐读。 四、写字指导,掌握结构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描红练习,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写的字: 4.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总结评价(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背诵谚语;正确书写生字。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探究(检测预习,发现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识字。 2、齐读课本中的谚语。 三、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4.四、拓展提升(适度提升,有效延伸)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五、总结评价(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小数的意义,记住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记住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3.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理解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数位,求出小数的点近似数,并能吧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小数的意义。难点是单名数和复名数的化聚。 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出示预习提纲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分之一。0.7里有()个0.1。 (2)10个0.1是()。10个0.01是()。 (3) 写成小数是()。写成小数是()。 (4)1米=( )分米=()厘米=()毫米。

三、展示汇报交流 1.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100÷10=10÷10=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unit5themepark集体备课教案

Unit 5 Theme Parks 集体备课教案 辉云辉艳 Knowledge aims: 1.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2.Let the students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parks and theme parks. 3.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in reading and speaking English. 4.Get some knowledge about word-formation. Ability aims: 1.Learn to retell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notes. 2.Get some knowledge about word-formation , try to use it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a new word. Emotion aims: 1.Get some knowledge about parks and theme parks, and get to know that theme parks can offer us not only amusement, but also kinds of knowledge and exciting experiences. 2.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first period: Warming-up& word study. Step1. Warming up Boys and girls, summer holiday is approaching, right? Do you have any plans? Do you want to visit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Now I will show you some famous parks. Step 2.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theme parks and other kinds of parks. Here are some questions on page 33.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 1. What is a park? (Park is a large public area of land with grass and trees etc, where people can go in order to relax or enjoy themselves.) What is a park for?(for relaxation and entertainment) 2. 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theme park and an ordinary park? Give the students several minutes to discuss then ask 2-3 students to state their ideas. Referring answers: Traditional parks: little activities Cost little or no money Theme parks: provide entertainment (enjoy unusual experience) a variety of things to see and do (broaden horizen) charge money for admission. (make profits) After knowing this, let’s come to the vocabularies. Step 3 .Vocabularies List some new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and give the explanation to students. Step4 Homework 1.周报词汇地带。 2.预习课文:Reading task。 Period 2&3 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

(word完整版)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

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实验学校孟祥芹侯金环芦文红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 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 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 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 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 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 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 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 关系。 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 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 深厚感情。 模块三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1.通过《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动作 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学习,体会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和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写读书的故事,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学得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 【设计说明:本组课文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 发展。】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座右铭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9总复习 总复习内容主要涉及本册教科书中四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数学广角。通过总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正因为总复习的目的就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所以教学中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二是沟通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四大版块的内容学生基本已经掌握,欠缺的是厘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的能力以及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所以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抓住重难点知识,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一项主要内容,辨析含糊不清的认知,巩固强化薄弱环节则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例如,复习“大数的认识”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法,一方面抓住其重点内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易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思维障碍点。 2.复习课要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例如,复习“图形与几何”时,结合本册教科书知识较为零散、概念多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概念,内化理解。 3.复习时,既要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更要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例如,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时,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与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准确、迅速。如学生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不是很清楚,学习商不变性质之后,就可以说清其中的道理了。复习笔算乘、除法时还可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等。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Unit4whatareyoudoing?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现在进行时和有关打电话的一些交际用语。现在进行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语法内容,老师可以创设有效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它的意义,然后通过大量的语言训练让学生熟练的运用现在进行时。主要句型是:whatareyoudoing?I’m…….whatishe/she/itdoing?He/She/Itis…….教师可以结合适当的体态语言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前五册学生用书,特别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已涉及到一些动词和动词短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内容为新知识的教学服务。从已经学过的动词短语入手,通过比较动词原形和动词的ing形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打电话是现在社会人与人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老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去运用新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英语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及简单句型,能使用英语对熟悉的事物进行描述。英语学习兴趣浓厚,模仿力强,好奇心强,喜欢表现自己。 三、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a.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什么,如:I’mansweringthephone.She’scookingdinner. b.能够询问他人正在做什么,如:whatareyoudoing?whatishe/shedoing? c.能够用简单的电话用语进行交际。 d.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hatareyoudoing?” 2.知识目标: a.掌握A、B部分Let’slearn、Readandwrite中的四会短语和句子。 b.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talk、Readandwrite 中的白体句子。 c.了解字母组合oo,ou,tr,tw的发音规律及其例词的读音。 d.了解Let’schant等部分的内容。 e.了解Storytime,Goodtoknow,Tasktime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目标: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数学二年级上第九单元集备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全面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本单元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总共分为五部分: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2、表内乘法 3、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 4、观察物体 5、统计 内容安排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从内容看基本上含盖了二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差异必然存在,尤其是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应用上会存在“学困生”。 像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这样的内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米和厘米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比较抽象,有的学生难以把握;统计图中一格表示两个物体,这种数学中的“对应关系”也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还有看图想象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等等,在复习中都是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 教学策略: 1、复习前,结合平时学生学习的情况认真分析缺差,拟订适合本班学情的复习计划,以便做到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问题、看图想象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等,都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3、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部分或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来比划;找角和直角与观察周围的实物联系起来;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等。 4、复习过程中做到既全面,又突出重点。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也非常重要,复习过程中不可轻视。 5、引导学生对具体实物的观察(课前准备的三棱柱积木),运用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操作,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和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复习过程中的练习和效果考察,主要是选用练习二十四中的练习和根据复习需要适当编写练习,或从《基础训练》册上选用,以补充练习,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