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性肿瘤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比较

乳腺良性肿瘤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比较
乳腺良性肿瘤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比较

乳腺良性肿瘤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比较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传统术式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

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乳腺良性肿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经乳晕弧形切口行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乳头乳晕正常率92.5%,对照组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瘢痕可接受率(97.5%)、双乳基本对称率(95%)、患

者满意度(100%)、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分别为72.5%、70%、75%、1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

腺良性肿瘤,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美观性好等优势,符合现代女性患者对

美的要求,相比于传统术式,更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

临床上,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但传统术式由于创

伤大、恢复慢、术后瘢痕明显,无法满足患者的乳房美观要求,经乳晕弧形切口

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美观性好等优势,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1]。本文就

分别采用传统术式、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瘤进行治疗,探讨两种

手术方法的疗效和美观性,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按

手术方式进行分为对照组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40例,年龄22~61岁,平均为(41.29±3.66)岁,肿瘤直径为2~6cm,平均为(4.03±1.16)cm,其中,乳腺瘤样增生12例、纤维腺瘤1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观察组40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41.86±3.15)岁,肿瘤直径为2.3~

6.5cm,平均为(4.25±1.09)cm,包括10例乳腺瘤样增生、22例纤维腺瘤、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术式,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对患乳进行麻醉,再把以患乳的乳头当成一个中心点,作放射状的切口,对皮下组织、乳腺组织进

行分离,充分暴露瘤体,在肿瘤包膜外使用组织剪切除肿瘤并游离,最后止血、

缝合、加压包扎,手术结束。

观察组采取经乳晕弧形切口行切除术,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肿

瘤数量、大小、位置、与乳晕的距离等,用龙胆紫做好标记。患者取仰卧位,行

局部浸润麻醉,按标记线作乳晕环形切口,把皮肤、皮下组织分离,充分暴露肿瘤,用7号丝线缝合、牵引边缘腺体,把肿瘤往切口处推,充分暴露后游离、切除、取出,最后采用电凝止血,留置引流、缝合、加压包扎,手术完成[2]。

1.3观察与评价

随访半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瘢痕可接受率、乳头乳

晕正常率、双乳基本对称率、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瘢痕可接受率

等计数资料均用“%”表示,两组的差异用χ2检验,差异为P<0.05,则有统计学

意义。

乳晕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精)

乳晕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手术优点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4例患者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发生等不良反应。术后患者对手术切口满意。结论:采用乳晕弧形切口不仅能够完整切除乳腺良性肿物,又能保持切口美观,是目前临床上乳腺良性肿物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临床应用 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临床常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传统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在乳腺肿瘤表面行放射状切口,术后切口瘢痕明显,影响女性乳房美观,特别对青年及未婚女性造成严重创伤。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对收治的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术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74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1岁。术前根据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乳腺良性肿瘤,排除恶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本组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切口均采用乳晕边缘弧形小切口,手术切口长度,根据患者自身肿物大小所决定,最大切口做乳晕周长的一半,都能满足大部分手术的需要。手术时术者沿乳晕边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分离皮瓣在乳腺组织表面进行,乳腺组织纵行方向切开,常规完整切除肿物。 2 结果 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均为乳腺良性肿瘤。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后愈合良好全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发生等不良反应。术后所有患者对手术切口外观满意。 3 讨论 乳腺良性肿瘤是女性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临床常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手术都是在乳腺肿瘤表面做放射状切口,此手术切口手术视野清晰,术中肿瘤位置大小暴露良好,便于术者操作,能够完整切除肿瘤。但是患者术后手术切口影响女性乳房美观,因此女性患者乳房疾病可以引起自我认知和患者情绪及心理的改变,美观健康的乳房更有利于女性的身心健康[1-2]。因此乳腺良性肿瘤的手术切口的要求在尽量做到在能够完整的切除肿瘤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保持女性患者乳房的美观及形态,达到美容的效果。伴随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在治疗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即乳晕弧形切口得以出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经乳晕

乳腺良性肿瘤普通外科临床路径(2011年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ICD-9-CM-3:85.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 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和钼靶检查。 4.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4 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钼靶检查; (2)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 (3)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乳腺良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乳腺良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纤维腺瘤 好发于18-40岁,20-25岁最常见,无明显症状,单个/多个;单侧/双侧;生长缓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大,与月经周期关系不大 病因: 1、与雌激素刺激有关 2、妊娠可使病变迅速增大 病理 1、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早期可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 2、按镜下增生比例不同,分腺瘤、腺纤维瘤、纤维腺瘤3种(人为分型) 3、腺上皮较多时色棕红,质软 4、纤维组织较多者呈灰白色,半透明,质硬 超声表现 1、一般表现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呈分叶状或扁平状;边界清,有包膜;低回声,有侧壁声影。CDFI:小肿块内无血流信号,较大者内有稀疏血流,少数内血流丰富 2、特殊表现少数肿块内可出现粗颗粒状或团块状钙化;巨纤维腺瘤体积巨大,内可有出血坏死 导管内乳头状瘤 良性肿瘤,6%-8%可恶变,单发/多发,单发者见于乳腺大导管内,即开口至壶腹部以下1cm,多发者见于中、小乳管内,称乳头状瘤病,多见于30-50岁中年女性,病因雌激素的过度刺激 病理: 1、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单发,约0.5-1cm,突入导管腔内,质脆易出血。瘤体处导管扩张,内有浅黄或血性粘液。 2、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呈白色半透明小粒状,无蒂,附着于导管壁上,大小数量不等,质韧,不易出血。该型易伴发导管上皮增生,Ca变风险高。 临床表现:乳头溢液/肿块,部分患者仅有乳头溢液,呈红色、淡黄色或无色,触诊(-) 超声表现 1、病变多位于大导管内,表现为导管扩张伴管腔内实性肿块 2、扩张的导管可为单条或多条,管壁规整,肿块局部管腔呈杯口样改变 3、肿块边界清楚、规则,内回声均质,相邻导管壁完整,恶变者侵犯导管向腺体内进展,管壁不规整 4、病变可为单发或多发 叶状肿瘤 多发于中老年妇女,40岁以下罕见 病理: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质地硬,2-10cm不等,由良性上皮和丰富间质细胞构成 超声表现 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有包膜,内回声欠均质,部分内血流信号丰富,与纤维瘤表现相似,但体积较大,部分肿块内见裂隙状液性暗区。 乳腺错构瘤 由乳腺组织的全部成分组成的边界清楚,有包膜的包块,发病率0.1%-0.7% 临床:男女均可发生,女性多见,无临床症状 病理:圆形、椭圆形或盘状包块,有完整包膜,质软,由乳腺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混合构成。镜下见发育良好的乳腺小叶或异常增生的乳腺组织,同时又有成熟的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4-06T09:40:00.0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姜智勇 [导读]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对于手术切口的美容效果比较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150026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1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每组58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乳腺肿瘤物切除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率等。结果超声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病灶切除率以及美容效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对于手术切口的美容效果比较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乳腺良性肿瘤;应用效果 乳腺良性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的妇女,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术后残留瘢痕,有时候需要扩大切口以更好的找到和切除病灶[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以其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瘢痕小的优点逐渐在临床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了5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并与传统手术进行了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1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其中超声组平均年龄(34.6±6.1)岁,平均肿瘤直径(4.4±1.8)cm,单发21例,多发37例。传统组平均年龄(34.3±7.5)岁,平均肿瘤直径(4.6±1.9)cm,单发20例,多发38例。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以及肿瘤个数等一般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传统组采用静脉全麻或者局部浸润麻醉进行常规乳腺肿瘤物切除术。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具体操作如下:采用SIMENZ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1 MHz,并可以同时显示多普勒频谱彩色血流;Mammotome旋切系统为SCM23/C型。患者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患侧上肢抬起。首先采用超声进行扫描,查找病灶的位置、数量以及肿瘤的血流情况,以此确定进针的方向以及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洞巾后,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穿刺点做3mm的切口,与胸壁成30o将旋切刀插入,在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凹槽调节至正对病灶的底部位置,利用负压将病灶抽吸干净,在超声的观察下,调整旋转刀口的方向对病灶进行切割,直至超声显示病灶完全被清除。旋切完毕后,将积血吸出,对切口部位进行局部压迫10min,然后采用超声观察术后无积血,进行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率等。 1.4统计学处理对于所得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 P<0.05时,可以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以及病灶切除率比较如表1所示,超声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病灶切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已经成为女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传统的手术切除方法对患者的损伤比较大,患对于术后遗留的瘢痕比较不满,而且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也较低,仅为60%-90%[2]。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由于在超声的引导下,可以对触及病灶以及隐性的病灶进行准确的定位,术中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病灶清除比较彻底,患者手术时采取仰卧位,比较舒适,患者的瘢痕比较小,对于手术效果以及患者的美容等方面的要求均能够较为理想的满足[3]。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采用的旋切刀头与空心的活检针相类似,而且具有配套的负压抽吸泵,可以通过特殊的传送器将切取的样本组织抽吸出来进行病理检验,便于疾病的诊断[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病灶切除率以及美容效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对于手术切口的美容效果比较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版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ICD-9-CM-3:85.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 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 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 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和钼靶检查。 4.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年1 月,第 1 版)。 1. 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 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3-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D24 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 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钼靶检查; (2)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

(3)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2-3 天。 1. 麻醉方式: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 手术方式: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 3.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 手术内固定物:无。 5. 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 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视术中情况行术中冰 冻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 1 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 术后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十)出院标准。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3—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

浅析乳晕小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郭维德

浅析乳晕小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郭维德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晕小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 观察组给予乳晕小切口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对照 组为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 时间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治疗满意度明显提高,并且切口愈 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乳晕小切口;乳腺良性肿瘤;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eola incision in the resection of benign breast tumors.Methods:80 patients with benign breast tumor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excision of benign breast tumor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 of areola.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s: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5.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wound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or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Conclusion:Small areola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breast tumors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atisfaction,and the healing time of incision is short,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commendation. Small areola incision;benign breast tumors;clinical effect 乳腺良性肿瘤是临床常见乳腺疾病,主要选择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已经临床病 理学检查发现乳腺良性肿瘤具有恶变情况[1],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尤其对 于未婚女性心理上会受到双重打击,传统手术方式在乳房表面行放射状切口,术后会留有瘢痕,严重影响乳房美观等[2],本文通过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良性 肿瘤患者80例,分析乳腺小切口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妇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年龄20~50岁,平均(35.15±2.79)岁,肿瘤直径0.5~4.0cm,平均(2.25±0.24)cm。纳入标准:①患者均 经过病例诊断为良性肿瘤,并且符合手术治疗条件。②可能收集患者完整的治疗和病史资料。 ③符合伦理道德,家属或者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妇科疾病,或者具有恶性肿瘤表现。②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并且效果显著者。③不依从、不配合、容易产生失访的以及拒绝参加试验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年龄、肿瘤直径等基础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位、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法进行手术,患者均经过术前各项指标检测和准备,对 照组给予传统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观察组给予乳晕小切口手术方式。对照组:患者麻醉 后采用乳头放射状切口,位置和长度以肿瘤位置和大小为宜,进行乳腺良性肿瘤的分离和切除。观察组:根据患者肿瘤位置和大小,沿着乳晕边缘行弧形切口,长度控制在乳晕周长的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版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ICD-9-CM-3:85.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和钼靶检查。 4.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4 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钼靶检查; (2)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 (3)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手术内固定物:无。 5.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视术中情况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doc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1 资中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特制订《资中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其目的是为了认真落实临床路径,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一、临床路径组织管理 医疗质量委员会下设中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成 主任:刘晓平 副主任:王挺 成员:黄德玖、王育东、黄平、杨远高、王永红、邹华、龚建、田波、池发勇、范邦雄、尹智、刘亚辉、兰元军、刘盛国、李英、庞胜、张勇军、唐敏、曾列、李开发、易贵祥、郑涛、张子光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临床路径管理及持续改进具体工作,主任为尹智。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批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7)、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临床路径伦理符合性的审查工作。 (8)、协调解决临床路径工作中出现的其他主要问题。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1、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成 组长:王挺 副组长:杨远高、王永红 成员:邹华、范邦雄、尹智、刘亚辉、兰元军、庞胜、唐敏、曾列、易贵祥、郑涛、张群、余菊贞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的职责 (1)、对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54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分析

54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手术;观察组 54例,给予微创手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情况、并发 症以及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I期愈合、感染及积液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 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良性 肿瘤患者实施微创手术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不影响美观的有点,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手术 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疾病,皮肤、间叶组织以及腺上皮均可发生,主要包括 纤维瘤、囊性增生以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等。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但 传统的放射状切口对乳房外形损伤较大。本研究通过对5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实施微创手术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 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4例,年龄(18~38)岁,平均(22.48±5.38)岁;未婚未育者28例,已婚已育者15例,已婚已育者 11例;乳腺良性肿瘤直径(2.0~6.2)cm,平均(4.18±0.81)cm;肿瘤位于乳房 中央区18例,外上象限12例,外下象限7例,内上象限12例,内下象限5例。对照组46例,年龄(18~37)岁,平均(22.52±5.61)岁;未婚未育者24例, 已婚已育者13例,已婚已育者9例;乳腺良性肿瘤直径(2.2~6.3)cm,平均(4.29±0.77)cm;肿瘤位于乳房中央区15例,外上象限10例,外下象限6例,内上象限10例,内下象限5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且各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消毒,并进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1.2.1 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式。于乳腺肿物周围相对乳晕或乳晕旁做弧形切口,长约(3~5)cm,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沿乳腺腺体表面向肿块分离 皮瓣。对于位置较浅的肿块可以使用拉钩将皮瓣拉开,并用血管钳牵拉周边的腺体,使肿块完全暴露于视野内。如果肿块小而深,术前应对肿块位置进行标示, 术中找到相应位置后做放射状切口予以切除。手术操作应小心保护乳腺导管,并 于手术结束后间断缝合已经打开的腺体。 1.2.2 观察组采用微创入路。根据肿块所在位置设计手术切口。以乳晕弧形切 口切除中央区肿块,切口长应控制在乳晕的1/2以内;采用腋尾区切口切除腋窝 尾端和外上象限偏上的肿块;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切除位于乳房下象限的肿块。 逐层缝合。术后不引流,而采取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情况、并发 症等。并在患者出院前请患者或其家属参与护理及治疗满意度评价,以15分为 满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肿瘤科-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3)凝血指标; (4)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

(5)心电图; (6)胸部正侧位X线片; (7)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 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6)瘀毒互结证:化瘀解毒。 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应用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泡洗治疗、穴位贴敷治疗等。 5.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耳穴埋豆法或中医诊疗设备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癌病(乳腺癌)(TCD:BWA040乳癌病、ICD10:C50.902乳腺恶性肿瘤) 患者姓名:年龄:岁职业: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合阳县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各临床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

上半年临床路径会议记录

精心整理 XXXXX)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会议日期:2011628 会议地点:七楼会议室 主持人:XXX I / _ ---------- . 参加人员: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成员、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成员、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路径科室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会议内容: 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经院务会议讨论,决定在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特召开绵阳万江眼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会议。 会议议程: 一、X院长发言:根据医院实际、结合前期调查工作,我院已于2011年X月X 日下发了《XXXXXX1院临床路径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和《XXXXXXI院临床路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管理小组和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现在再次明确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批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精心整理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7、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临床路径伦理符合性的审查工作; 8协调解决临床路径工作中出现的其他主要问题。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XX同志,结合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工作实际,在会议上汇报小组工作职责并表示坚决支持并全力配合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工作:(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考核、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试点科室XXX负责人发言,表示坚决支持并全力推进临床路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 (一)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具体实施科室被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的临床路径病种; 2、负责临床路径病种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3、结合临床路径病种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病种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病种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病种实施的实际情况对提出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并实施持续改进。 (二)责任人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病种文本的修正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病种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统计实施数量,并上报医务科。 4、根据临床路径病种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病种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管理小组报告。 四、X院长总结发言,阐述临床路径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乳腺癌(手术)临床路径

XXX人民医院大病专项救治 乳腺癌(手术)临床路径 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 ICD10 : C50 ) 行乳腺癌切除术( ICD9CM-3 : 85.2/85.4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 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 2. 体征: 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 3. 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 MRI 、乳管镜等; 4. 病理:细针穿刺、 Core needle 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1. 活检+ 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 2. 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3. 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 4. 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 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 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5 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 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 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 、感染性疾病筛查; 2. 胸部 X 光片、心电图; 3. 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 4.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 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 CT 、 E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4 〕 285 号)执行; 1.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 30 分钟; 2. 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 3 .术后 72 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 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 2. 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 3. 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 4.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 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 FISH 法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