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项目设置和分类

质量成本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朱兰、菲根保姆和克劳斯比等质量管理专家开始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后来,国际ISO组织对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标准化,同时为质量成本作出了如下的定义:“质量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的有形与无形损失。”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成本分为两部分,如图6-1所示。

图6-1 质量成本的定义

质量成本并不意味着高质量对应着高成本,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能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综合。因此,质量成本反映了由于产生有缺陷的产品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费用,制造合格产品的费用并不属于质量成本的容。

质量成本的两个阶段

质量成本的发生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而且涉及制造和销售过程之外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企业外部的相关活动。因此,质量成本的控制应该从两个阶段入手:建立质量成本测量系统和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系统。

◆建立质量成本测量系统

建立质量成本测量系统,实际上是为了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实施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本控制,并使这些成本能够纳入到整个成本管理之中去,这也是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核心。在建立质量成本测量系统的时候,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进行质量成本的宣传

首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成本的宣传。通过质量培训工作等途径来进行宣传,从而在全体员工的头脑中建立起质量成本的概念,自觉控制质量成本。

建立质量成本项目

为了更好地监测质量成本,我们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质量成本项目,通过质量成本项目的优化规划和设置,达到控制质量成本的目的。

与预定的质量成本数据进行对照

当我们建立了质量成本项目,并对现有的质量成本进行测量之后,就可以把现有的质量数据和设定的质量目标进行对比,发现质量成本是偏低还是偏高。

分析质量成本的原因

我们还需要分析造成质量成本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并通过努力思考以找出解决的措施。实际上,PDCA循环正是用来分析质量成本原因的工具,通过持续的努力来改善质量成本的状况。

◆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系统

除了建立质量成本的测量系统,我们还需要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系统。为了使这种质量成本管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起来的质量成本工作系统,必须由专人来负责;其次,明确各主要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围,从而明确他们在质量成本控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最后,还需要制定统一、协调的工作程序网络。

【自检】

什么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的高低主要与什么有关?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制造费用是否属于质量成本的围?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6-1)

质量成本的构成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质量成本划分为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如图6-2所示。其中,前者反映了产品在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这部分的成本较难定量测定,但对企业的销售、利润,以及对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影响都更大,因而是目前质量成本研究的方向。

图6-2 质量成本的构成

◆运行质量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个部分组成。

部故障成本

部故障成本是指企业部由于生产的产品有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如果在销售给顾客之前不存在不合格产品,那就没有这类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是指用户在使用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企业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如果没有不合格产品,那么就不会发生这类成本。这些不合格产品是在销售给顾客后才发现的。

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在“一次交验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在收集这类成本时,要明确的是所完成的工作项目,而不管是由哪个部门完成的。

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防止产品质量缺陷发生,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最低而耗费的一切费用。它通常包括质量管理大纲制定费、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和工序控制费等。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在运行质量成本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和扩展。它涉及制造与销售过程之外的企业活动,是为了确保顾客正常使用产品而提供的售后服务或技术服务,一般包括无形质量成本、顾客质量成本、供应商质量成本和设备质量成本四个方面。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的研究有利于企业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质量成本的规模和影响,从而有利于企业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决策。这方面质量成本的分析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质量成本的分类方法与关系

质量成本有四种分类方法:控制成本和损失成本,显见成本和隐含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阶段成本。其中,控制成本就是预防成本,损失成本是指质量事故发生时所要承担的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投入到质量控制和检验过程中的成本,间接成本是指需要间接解决付出代价的质量事故而带来的成本;阶段成本是指研究和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所付出的成本。

对于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来说,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预防费用、鉴定费用、部故障和外部故障费用。实际上,整个产品从设计开始直到被顾客使用,中间的每一道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质量成本的要素。

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与分类

国际ISO组织和各级管理协会都已经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质量成本设置和分类,不同国家的全面质量管理在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与分类方面,大体上都是相同的。但是,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产品的成本,其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是不一样的。表6-1中列出了菲根堡姆和其他质量大师们所做的对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与分类。

预防成本鉴定成本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美国

(菲根堡姆)质量计划工作费

用、新产品的审查

评定费用、培训费

用、工序控制费用、

收集和分析质量数

据的费用、质量报

告费

进货检验费、零件

检验与实验费、成

品检验与实验费、

测试手段维护保养

费、检验材料消耗

或劳务费、检测设

备的保管费

废品损失、返工损

失、复检损失、停

工损失、降低产量

损失

处理用户申诉

费、退货损失、

保修费、折价损

失、违反产品责

任法所造成的

损失

美国

(丹尼尔)质量计划工作费

用、新产品评审费

用、工序控制费用、

收集和分析质量数

据的费用

来料检验、检验与

实验费用、保证试

验设备精确性的费

用、耗用材料与劳

务费、存货估价费

废品损失、返工损

失、复试损失、停

工损失、产量损失、

处理费用

申诉管理费、退

货损失、保修费

用、折价损失

质量成本核算

完成对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和分类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质量成本进行核算。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可以请教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区分质量成本中应记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项目首先必须区分质量成本中应记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项目,注意避免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之间的交错。例如,购买检验试剂用以检验产品的费用,在进行常规的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就应该将试剂成本计入到产品中而不是质量成本中。

◆区分各个产品质量成本之间的费用界限

进行质量成本核算还必须区分各个产品质量成本之间的费用界限。质量成本一定是针对某一系列的产品或者某一类产品,而不是一个整体的数据,如果是整体的数据,那质量分析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区分不同时期产品质量成本的费用界限以及产品和在制品、显见成本与隐含成本的界限

我们还需要注意区分不同时期的产品质量成本的费用界限,以及区分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质量成本的界限。另外,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人为因素经常会将显见成本变成隐含成本。因此,对显见成本和隐含成本的界限的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预测和计划

质量成本预测和计划方法是通过统计和分析以往的产品质量数据,并根据这些质量数据的变化发展趋势来预测下一阶段所能达成的质量目标。

◆质量成本预测

进行质量成本预测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判断法、计算分析法和比例测算法。其中,经验判断法主要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对成本进行预测;计算分析法是通过质量分析报告来进行质量成本的预测;比例测算法的依据在于同样的生产者、同样的生产线上、同样的管理机制下,所生产出的产品合格率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

◆质量成本计划

质量成本计划是为了有效地控制质量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而进行质量成本预测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制定对应的质量成本计划。企业的全部质量成本计划主要由产品单位质量成本计划、全部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质量费用计划、质量成本构成比例计划、质量改进措施计划等构成。

◆质量成本计划的计算方法

质量成本计划是全面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质量成本计划的计算过程中需要使用上一期的质量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来源有赖于质量信息管理单位对历史质量信息的存储、整理和分析。下面列出了质量计划中四个项目成本的计算公式,将这四个项目成本的计

质量成本分析和报告

◆质量成本分析的容和方法

质量成本分析主要有质量成本总额分析、质量成本构成分析以及质量成本与比较基数的比较分析三个方面的容。当我们进行质量成本分析的时候,可以使用指标分析法。指标分析法是将计划期的指标和基期的指标进行对照,考察质量成本目标的提高情况。例如,产品的质量合格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2%,达到99.7%。

%

100?-=

基期质量成本总额计划期质量成本总额

基期质量成本总额质量分析指标C

◆质量成本报告的主要容

质量成本报告的主要容应该包括:质量成本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与基期的对比分析、质量成本四个组成项目构成比例变化分析、质量成本与相关经济指标的效益对比分析、典型案例和重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效益判断的评价和建议等。

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

质量成本控制包括事先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其控制方法主要有限额费用控制方法、围绕生产过程,重点提高合格率的方法。此外,运用改进区域、控制区域、至善论区域的划分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优化质量成本也是质量成本控制的常用方法,如图6-3所示。

图6-3 质量成本曲线放大图

质量成本构成比例和特性曲线

◆质量成本构成比例

通过质量大师们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长期统计与分析,得出四大质量成本费用的构成关系为:部故障成本约占质量总成本的25%-40%,外部故障成本约为20%-40%,鉴定成本约为10%-50%,预防成本约为0.5%-5.0%。

从各方面成本费用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出,成本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即质量成本费用与项目之间是有联系的。如表6-2所示,如果要降低鉴定成本,不合格品就会出厂,导致外部故障成本增加;如果加强前期检查和控制,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会提高,但产品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却会降低。

质量成本项目

降低质量成本的措施

A.降低评价与

预防成本

B.提高评价成本(加

强检查筛选)

C.加强工序

质量控制

D.提高预防

成本

预防费用1/24 1/24 1/24 2/24

筛选检验1/24 3/24 2/24 1/24

工序控制1/24 1/24 4/24 2/24

部故障1/24 12/24 8/24 4/24

外部故障20/24 3/24 2/24 1/24

合计24/24 20/24 17/24 10/24

图6-4为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图中绘制出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成本,这些曲线的交叉点实际上是质量总成本中最适宜的成本,也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中所期待达到的目的。

企业质量成本的管理方法

质量观念与质量成本治理方法创新 目录 一、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一般模式 (1) 1、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成 (2) 2、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织与职责 (2) 3、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 (4) 4、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 (7) 5、企业质量成本分析 (9) 6、企业质量成本报告 (12) 7、企业质量成本的打算和操纵 (14) 二、企业质量成本责任分担问

题 (15) 1、质量治理部门可能需要承担的质量损失责任 (15) 2、其他要紧责任部门可能需要承担的质量损失 (17) 3、对企业建立质量损失责任归集程序的讨论 (19) 一. 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一般模式 企业由于其所处的地域、行业不同,以及其规模、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特点,在实施质量成本治理时总是各有特色,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最佳模式。许多企业希望从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实践中找到一个最佳模式,照搬照套变成自己的东西,求得最佳效果,那是不现实的。然而还必须看到另一个方面,即企业在开展质量治理的过程中,在提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采取措施幸免问题再发生等一系列活动中,又明显地显示出有其共性的一面。因此,在探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理论和方法时,仍然有必要对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治理的一般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我

国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治理提供操作性更强、效果更佳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使我国企业的质量成本治理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实现其质量治理和经营进展的目标。 1.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成 企业应将质量成本治理工作看作一个系统来开展研究。这一系统至少应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织与职责。企业的质量成本治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 程,涉及到企业中的许多部门和人员,因而需要所有与质量职能有关的部门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显然,组织机构上的保证是企业质量成本治理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 (2)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企业设置质量成本科目,是为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做好预备,同时也便于企业财务部门有效地支持质量成本治理工作。 (3)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基础,是反映企业质量治理工作绩效的有效工具。 (4)企业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企业质量成本

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摘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成为企业立足之本。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措施,中小企业只有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加强措施 1 前言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竞争的关键,如何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则成为企业的重大课题。随着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其他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都使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运作处于非常严峻的环境之中,我国中小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跟多问题。 2 质量成本的含义和内容 质量成本最早是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 (A.V.Feigunbaum)提出的。他指出,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上述二

者之和即为企业的质量成本。他一般分为四大类:1)预防成本;2)鉴定成本;3)内部故障成本;4)外部故障成本。其中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统称为质量管理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统称为质量故障成本。 3 当前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和分析 3.1 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不平衡,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企业内部,质量成本意识落后。管理阶层和员工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管理,质量成本普遍较高,质量成本构成不合理。一是忽视产品的质量,只求产量。二是不惜工本,片面追求“高质量”.不讲效益,脱离实际需要。 3.2 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阶层经济观念淡薄,质量成本意识不强。企业只管产量,对产品质量要求不严,没有充分认识到质量、成本、效益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2)中小企业职工素质低.没有现代质量管理的观念和知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每个职工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支付的费用有限.使得职工的技术水平与企业的管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总体质量成本。 3)中小企业的技术落后,没有现代化的生产装备。原

质量成本管理简介

质量成本 一、质量经济性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围绕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可称为质量管理活动。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发展,给国家带来繁荣和强大。而劣质的产品和服务会给人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 二、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从质量的概念中,可以理解到: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①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②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③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④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它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2.与质量相关的概念--组织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例如:公司、集团、商行、社团、研究机构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组织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管理,确保过程朝满足顾客需要的方向而努力。 首先识别和评审一个组织(如企业)的所有运作过程,然后从识别和监测全部过程成本与识别和监测顾客满意的情况,并各自形成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通过评审,评价过程成本、顾客满意的程度和组织的整个经济效益,从中寻找任何改进的机会——包括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和全部的新产品与过程。在寻找和确定了需改进或持续改进的项目之后,应对此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详细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改进活动方法和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实施后又重复上述的过程,同时识别和监测改进活动过程的实际成本和改进后顾客满意的程度。以此循环。 这里,应注意的有如下几方面: (1)过程成本报告 ①应从销售收入、费用投入或直接劳务等方面进行测算; ②应与质量改进活动的经济性有关的方面进行比较。 (2)顾客满意报告 ①应将顾客满意的监测结果转化为对于决策可以评估的形式(如顾客满意度指数);

如何做好质量成本控制

如何做好质量成本控制 --------企业如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企业管理成本更低,成效更为明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价格竞争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 质量成本管理,重在方法管理。企业如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企业管理成本更低,成效更为明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认为,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应高度重视以下几项工作。 分析企业质量成本构成情况 质量成本包括直接质量成本和间接质量成本。直接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个部分组成。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质量有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的总和,一般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费用、复检费用、停工损失以及不合格品处理费用等。外部故障成本是指在销售和使用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企业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它同内部故障成本的区别在于不合格品是在发运给顾客后才发现的,一般包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鉴定成本是指在“一次交验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

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一般包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品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质量缺陷发生,保证产品质量,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最低而耗费的费用,一般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费、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间接质量成本是指在直接质量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引伸和扩展的成本,它涉及到制造和销售过程以外的质量成本,一般包括:无形质量成本、使用质量成本、供应商质量成本、设备质量成本。 分析企业质量成本的构成,有利于企业明确质量成本可能发生的环节,建立必要的质量成本控制措施。一些企业建立了质量成本会计分录,分门别类地统计并核算各质量成本项目,以此发现质量成本发生的环节、发生的多少、发生的原因,为企业落实质量责任、采取质量措施,提供详实的资料。 建立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标准 为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企业可设立质量成本管理中心,制定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成本控制标准。例如,中国一汽集团四川专业汽车厂建立了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标准,标准规定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其中:内部故障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比例范围应在25%~40%;外部故障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比例范围应在20%~40%;鉴定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比例范围应在10%~50%;预防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比例范围应在0.5%~5%。企业规定,如突破上述规定标准,质量成本管理中心将责成有关部门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企业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成本管理论文-最新】

前言 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应当积极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应当严格控制和降低整个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法经营和不搞短期行为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对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在当前经济低迷的困境中得到改善并减少了成本的浪费,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资金,从而使企业有更充裕的资金去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扩大了企业的获利空间。 1质量成本概念与质量成本管理发展概况 1.1质量成本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因此,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和鉴定费用、质量事故费用两部分。预防和鉴定费用是指为确保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费用;而质量事故费用是指未达到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2质量成本管理发展概况 1.2.1在計划经济时期,企业搞生产只算政治账,没有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不重视成本,更不重视质量成本管理。 1.2.2197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引进了质量成本管理理论,但是,我国的财会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未能将质量成本核算全部纳入财务核算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推广与应用。 1.2.3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压力逐渐增大,许多企业都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财政部的要求对成本进行控制,全面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向质量要效益,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随着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逐渐加强了对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视和依赖。 2企业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2.1寻找适宜的质量成本构成比 利用典型的质量成本横式图寻找质量成本最佳的平衡点,如图1所示: 图1质量成本横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提高质量水平的同时,预防和鉴定费用也逐步提高,而质量事故费用在不断下降。

【项目管理知识】质量管理:如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管理:如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已引发人们对“ISO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突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在ISO9004-1:____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盈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对于获证企业来讲,当前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关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议之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对获证企业来说,“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企业是为“取证”而“取证”,未从本质上认识到“取证”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这是导致“质量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根本原因。企业应彻底转变观念,丢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企业应形成一种用货币价值的作用来激励和调节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气氛;废弃非理性的决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管理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 建议之二:明确职责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参考Word)

第一讲你有同样的烦恼吗(上) 引子:你有同样的烦恼吗 图1-1 梦达公司贾总的烦恼 1.梦达公司贾总的烦恼 梦达公司的贾总最近有点烦,不断有事情需要他处理: ?“贾总,最近又有新的客户投诉了”; ?“贾总,又走了一批人”; ?“贾总,订单不足了”; ?“贾总,上一笔货款又逾期了”; ?“贾总,这个月的费用又超标了” …… 2.解决之道——削减成本 人们遇到这种事,最自然的选择是要削减成本: ?免掉不是紧急的支出,例如,压缩教育经费; ?裁员; ?降低采购成本。 于是,公司开始了各种削减成本的工作。 3.削减成本之后 ? 3个月以后,确实取得了效果,各种绩效报上来,贾总非常满意。

图1-2 削减成本5个月之后 ?5个月后,原来的问题全面反弹,现场返工增多了,设计变更增多了,报废不断上升,三包费用增加,客户抱怨上升,银行又要起诉他……这时的贾总,又开始头痛了。 贾总生病了,不得不去医院看病,在医院里,挂号、划价、验血、取药……一层、二层、三层、四层楼地跑,贾总被折腾得要死,向医生抱怨。医生说,我们也是人,谁为我们想啊。你有意见可以看看外面的牌子。 4.AQL政策 图1-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贾总一看:医院是高风险行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不就是AQL政策吗? 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就是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它是一种默认的潜规则,也就是说,即便发生了什么事,只要在允许范围之内,大家也会认为是正常的。 【案例】 假设一家有100张床位的医院,分三个科:外科,内科,妇产科。如果这家医院的可接受的质量水平AQL等于1的话,意味着外科基本上每天有7个指标的错误;内科每天有5个指标的错误;妇产科每天有将近4个半的错误。因为医生说:我们也是人,是人都可能会犯错误。

质量成本管理——企业持续生存de根基

当今的市场是个买方市场,客户需求的是优质、低价的产品。而近些年来,为了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再加上市场的激烈竞争,所有企业都在致力于深降成本。尤其近两年受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人工成本也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降低成本工作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持续生存就显得岌岌可危,寻找降低成本的新突破口迫在眉睫。 我们放眼看去,众多企业降低成本的工作重点放在了那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上,如:降低物品采购价格、节省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等。而对于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似乎不易被“看见”方面的成本的降低,则很少考虑,如:减少管理工作失误,提高服务质量等,所以,降低成本新的突破口应该从这些似乎不易被看见的成本开始,即实施质量成本管理。 所谓质量成本,就是与产品(或服务)合格或不合格相关联的成本。它由三个方面组成:1.为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2.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3.产品(或服务)因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成本。它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进质量、提高利润、降低损失成本。 那么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都有哪些呢?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虽然卓越的研究开发可使新产品导入市场,虽然营销的多样化可使产品在短期内增加销售量,但没有卓越的“质量”保证,就不能长久立足于市场。而这种“质量”汇集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信息沟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质量。例如:指令下达错误、信息沟通不畅、工作交接不当、服务质量不好而导致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等,应该说所有的企业或多多少地存在这些质量问题。尤其在制造行业,都存在着由于不符合性能标准而发生的操作,例如:加工现场表现在加工废品和返工。质量成本管理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往往被我们轻视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挖掘企业内部新的降低成本潜能,并获取新的增长空间。 企业质量成本是一个综合系统。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企业内部仅采用增加内部相关设备或增加人力以及只重点改善容易看得见的现象等方法,那么这种方法是不能解决长期问题的,并且由此增加的成本有可能损害企业潜在的利润。而忽视了软失误,损失将会更大。因为如果缺陷产品是由顾客发现的,那么成本就最高(给客户赔偿并进行售后服务维修等,并且客户的宣传效应会比任何其他形式的广告更为有效);如果企业内部自己发现缺陷并改善,那么成本损失的影响就会相对减少,但损失往往无法挽回,还是通过公司内部补救;如果企业自身建立预防措施并对问题点持续改进,那么缺陷所造成的经营成本就能够最小化。客观地讲,所有对利润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应划在质量成本中。为了防止随时在激烈的质量和价格竞争中被淘汰,必须积极地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和成本环境,全方位以新视角审视现有的工作质量并加以改善和管理。在企业中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建立质量成本体系,将对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X企业管理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质量成本是一种不易被“看见”的成本,但是质量成本通常可由客户对企业的投诉或赔偿、报废返工处理、售后维修或其他有形的成本数值化和量化,通过分析汇总出来的数值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软失误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少,让每一个制造软失误的人能够引起注意,制定对测和改善措施。所以我们还是能够对软失误的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的。 曾经与某一国内著名企业集团的一位朋友交流,他感慨于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自该集团成立30余年来,尽管集团在全国取得了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大奖,但集团内仍存在着影响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管理障碍,例如集团下属各企业的采购部门一直没有较好地改善原有的工作

全面质量成本管理(doc 8页)

质量成本项目设置和分类 质量成本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朱兰、菲根保姆和克劳斯比等质量管理专家开始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后来,国际ISO组织对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标准化,同时为质量成本作出了如下的定义:“质量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的有形与无形损失。”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成本分为两部分,如图6-1所示。 图6-1 质量成本的定义 质量成本并不意味着高质量对应着高成本,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能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综合。因此,质量成本反映了由于产生有缺陷的产品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费用,制造合格产品的费用并不属于质量成本的内容。 质量成本的两个阶段 质量成本的发生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而且涉及制造和销售过程之外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企业外部的相关活动。因此,质量成本的控制应该从两个阶段入手:建立质量成本测量系统和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系统。 ◆建立质量成本测量系统 建立质量成本测量系统,实际上是为了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实施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本控制,并使这些成本能够纳入到整个成本管理之中去,这也是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核心。在建立质量成本测量系统的时候,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进行质量成本的宣传 首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成本的宣传。通过质量培训工作等途径来进行宣传,从而在全体员工的头脑中建立起质量成本的概念,自觉控制质量成本。 建立质量成本项目 为了更好地监测质量成本,我们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质量成本项目,通过质量成本项目的优化规划和设置,达到控制质量成本的目的。 与预定的质量成本数据进行对照 当我们建立了质量成本项目,并对现有的质量成本进行测量之后,就可以把现有的质量数据和设定的质量目标进行对比,发现质量成本是偏低还是偏高。 分析质量成本的原因 我们还需要分析造成质量成本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并通过努力思考以找出解决的措施。实际上,PDCA循环正是用来分析质量成本原因的工具,通过持续的努力来改善质量成本的状况。 ◆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系统 除了建立质量成本的测量系统,我们还需要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系统。为了使这种质量成本管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起来的质量成本工作系统,必须由专人来负责;其次,明确各主要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从而明确他们在质量成本控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最后,还需要制定统一、协调的工作程序网络。

企业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doc

企业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前言 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应当积极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应当严格控制和降低整个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法经营和不搞短期行为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对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在当前经济低迷的困境中得到改善并减少了成本的浪费,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资金,从而使企业有更充裕的资金去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扩大了企业的获利空间。 1质量成本概念与质量成本管理发展概况 1.1质量成本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因此,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和鉴定费用、质量事故费用两部分。预防和鉴定费用是指为确保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费用;而质量事故费用是指未达到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2质量成本管理发展概况 1.2.1在計划经济时期,企业搞生产只算政治账,没有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不重视成本,更不重视质量成本管理。 1.2.2197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也

引进了质量成本管理理论,但是,我国的财会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未能将质量成本核算全部纳入财务核算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推广与应用。 1.2.3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压力逐渐增大,许多企业都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财政部的要求对成本进行控制,全面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向质量要效益,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随着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逐渐加强了对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视和依赖。 2企业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2.1寻找适宜的质量成本构成比 利用典型的质量成本横式图寻找质量成本最佳的平衡点,1所示: 图1质量成本横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提高质量水平的同时,预防和鉴定费用也逐步提高,而质量事故费用在不断下降。 从这个简单的质量分析就可以得知,单靠无止境地提高产品质量等级水平并不是一件理想的事情,因为这尽管减少了事故费用,但却增加了预防和鉴定费用。而理想的质量水平是在经济平衡点上,这时,质量成本的两个方面费用的总和最少,从而就找到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办法。 2.2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2.2.1质量成本法 (1)质量成本法就是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收集、

质量成本管理

1.目的: 指导公司的质量改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衡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2.使用范围: 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中所产生的一切质量成本的管理。 3.职责: 品质管理部负责在质量体系中的一切质量成本管理和综合分析工作,财务部负责 制订年度质量成本计划和进行质量成本的核算。事业部落实计划、收集数据。 4.质量成本的定义: 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包括确保满意 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而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5.质量成本的构成: 质量工作费——运行质保体系的费用 质量培训费 质量奖励费 预防成本质量改进措施费 质量评审费 工资及附加费(指从事品管的人员) 质量情报、信息费 进货检验费 过程检验费 最终检验费 鉴定成本检验设备、器具校准维护费 试验材料及劳务费 运行质量成本检验设备折旧费 办公费(有关检验、试验产生的) 工资和附加费(指检验、计量人员) 废品损失费 返工损失费 质内部损失成本停工损失费(因质量问题引起)量质量事故处理费 成质量降等、降级损失费 本索赔损失费 退货损失费 外部损失成本保修费用 诉讼费 降价损失费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在合同环境条件下,根据用户提出的 要求而提供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 6.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系统 6.1 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负责组织、协调、落实质量成本工作和质量改进计划。 -1- 6.2 总经理对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6.3 品质管理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制度,组织落实、监督、考核质量成本计划;进行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定期向总经理提供质量成本报告;组织制订质量改进 计划并协调落实。 6.4 财务部负责制订年度质量成本计划;确定质量成本科目,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核算,组织质量成本经济分析,定期向总经理和品管部提供质量成本的经济分 析报告和有关资料。 6.5 各事业部落实本部门的质量成本计划,收集并核算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按期向财务部和品管部抄报;提出本部门的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7.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程序: 7.1 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明确职责,为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7.2 制订质量成本的管理办法,使质量成本管理有章可循。 7.3 对各负责人员进行质量成本的知识教育和业务培训。 7.4 实施流程图: (见图一) 8.质量成本预测与计划 质量成本预测是制订质量成本计划的主要依据。 8.1 质量成本预测分长期、中期和短期质量成本预测。 8.2 质量成本预测工作程序: 8.2.1 收集信息资料 8.2.2 根据信息资料和质量方针目标,确定质量成本的目标值。 8.2.3 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值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预测改进后能获得的结果。 8.3 质量成本预测方法 8.3.1 长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经验判断法,依据已掌握的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由品管和财务组织人员对预测期内质量成本有关项目进行预测和推测。 8.3.2 中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比例测算法,由财务部根据质量成本的历史资料,预测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比例来预测质量成本。 8.3.3 短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计算分析法,由财务部负责品管部协助采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对质量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预测。 8.4 质量成本计划: 质量成本计划是在预测的基础上,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计划。(质量成 本计划表见附录A) 8.4.1 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的步骤: a、收集资料进行预测; b、确定质量成本总额及降低率; c、编制质量成本计划; d、将质量成本计划目标和措施,按项目、部门展开落实。 -2-

成本管理培训内容

成本管理培训容 1、什么是产品的成本? 产品成本是企业为了生产和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全部费用。 2、企业列入的费用开支围: 成本开支围是对企业的费用开支哪些可列入成本,哪些不列入成本所做的统一规定。 可列入成本开支的围: 2.1 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 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原价和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红字部分略) 2.2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按产品提取的更新改造资金,租赁费和修理费; 2.3 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所发生的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费用,购置样品机和 一般测试仪器的费用; 2.4 按规定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福利费、节约奖、技术改造和合理化建议奖 2.5 按规定比例提取的工会经费和按规定列入成本的职工教育费; 2.6 产品进行包换、包退的费用,废品的修复费用划报废损失,停工期间支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设备维修费和管理费,削价损失和经同级财政机关批准核销的坏帐损失; 2.7 财产和运输保险费、契约、合同公证费和登记费、咨询费、专有技术使用费以及列入成本的排污费; 2.8 流动资金贷款利息; 2.9 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饭庄费、广告费和销售机构的管理费; 2.10 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动保护用品费、冬季取暖费、消防费、检验费、仓库经费、商品注册费、展览费等管理费; 2.11 经财政部审查批准列入成本的费用开支。 不得列入生产、销售成本的费用开支(略) 3、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特点和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较多,单位价值较高,并在使用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它的特点是: (1)使用期限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 (2)使用寿命是可估计的,在使用寿命周期,其服务潜力随着资产的使用逐渐衰竭或消失;(3)供经营使用而不是为了出售,列作固定资产的项目一般同时要具备两个条件:即使用年

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案

品質成本 一、概述 從常理上,及一般的狀況,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一個事實─如果品質做得好,那麼就要付出較多的管制成本,包括自買原料時買好的,進廠時要做入料檢驗,製程中要做製程中檢驗,乃至最後的成品檢驗等,這些均須要投入人力及檢驗設備甚至廠房空間,如果不幸時,客戶有客訴或退貨時都尚得造成損失,這些所付出的成本,我們就統稱為─品質成本。 二、品質成本的分類 摘自ISO 9004的各項說明如下: 如果廣泛的區分可分成二大類─運作品質成本及外部保證品質成本。 1.運作品質成本:運作品質成本,係指企業為獲利及確保既 定之品質水準所需負擔之成本,其又分成二類,分別如下:

A.預防及鑑定成本:預防是指致力於預防失敗之成本;鑑 定是指試驗、檢驗及量測以確定是否維持既定品質成本。 B.失敗成本:分成內部失敗成本及外部失敗成本。 ─內部失敗成本:產品或服務在未運交客戶前,因未能達成要求之品質所招致之一切成本損失(諸如,重服務、再處理、重加工、重試驗、報廢)。 ─外部失敗成本:產品或服務在運交客戶後,因未能達成要求之品質所招致之一切成本損失(諸如,產品服務、保證與退貨、直接成本與折讓,產品回收成本、責任成本)。 2.外部保證品質成本:外部保證品質成本,係指當客戶要客觀之證據時,所作有關之示範及證明而發生之一切成本,包括特別以追加之品質保證約定、程序、數據、示範試驗及評鑑等(例如,由認可之獨立試驗單位進行特定之安全特性試驗之成本)。 所以其可以歸納如下: 品質成本關係圖

三、品質和成本之關係: 一般而言,在做品質和成本之考量我們可以從設計品質和設計成本、製造品質與製造成本之關係先行做討論,而後再談到其餘的品質成本。 1.設計品質與成本之關係 一般而言,我們都有一個常識可以了解到,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較佳品質的設計,但是相對的要付 出較多的人力,較多的技術需求,所以我們了解到 一個事實要較高品質的設計就須有較高的設計成 本,但消費者是否可以接受呢?值得我們去思考, 如何的取得一個最適點呢?如下圖之說明: 天下就重要的事就是以最小的投資來獲得最大的報酬,所以我重視的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成本來達 成到客戶滿足的設計品質以求得最高的利潤。即讓 售價減去成本最大化即可。 2.製造品質與成本之關係 金 額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与成本管理

学习课程:全面质量管理TQM 考试题目 单选题 1.下面哪项不属于管理标准类型()回答:正确 1. A 管理业务标准 2. B 方法标准 3. C 程序标准 4. D 质量管理标准 2.下面哪项不属于QC小组的主要类别()回答:正确 1. A 现场型QC小组 2. B 管理型QC小组 3. C 服务型QC小组 4. D 生产型QC小组 3.下面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的陈述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 A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十分重视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 2. B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一般都是以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目标,即所生产出来的产 品必须需要符合企业事先制订的技术要求才可以。 3. C 全面质量管理不但要求质量管理过程中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 4. D 全面质量管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指的是综合运用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并且 组成多样化的、复合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 4.下面对PDCA循环的概念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 A 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 2. B 在PDCA循环中,"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 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 3. C 在实施阶段,就是将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

4. D 第四阶段是处理、总结,就是将执行的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下面哪项属于TQM的直接目标()回答:正确 1. A 降低成本 2. B 提高利润 3. C 满足顾客的需求 4. D 扩大销售 6.下面哪项不属于标准的总体分类()回答:正确 1. A 技术标准 2. B 管理标准 3. C 产品标准 4. D 工作标准 7.下面哪项不属于质量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回答:正确 1. A 建立企业的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 2. B 制定质量信息制度 3. C 规定质量信息责任制 4. D 制定质量标准规范 8.企业对质量目标进行考核的时候,下面哪方面不是主要的考虑对象()回答:正确 1. A 业绩的考核,如产品的合格率、返修率、顾客投诉率等 2. B 能力的考核,评估质量管理人员在QC小组或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解决质 量问题的效果 3. C 工作纪律的考核,例如考勤、违纪情况的考核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 1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2 围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成本统计容、统计方法和成本分析及报告等事项的管理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精上自动化设备。 3 术语与定义 3.1部质量损失成本 产品在出厂前由于发生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以下各项: 3.1.1废品损失费:指产品无法修复的缺陷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而报废造成的费用,以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不能使用所造成的损失费(注:不包括供方责任废品损失)。 3.1.2返工(修)费:为修复不合格品并使之达到规定的或适用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 3.2外部质量损失成本 产品在用户使用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导致索赔、修理和更换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的总和。包括以下各项: 3.2.1索赔费:因为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对用户提出的申诉进行赔偿、处理所支付的费用。 3.2.2退货损失费: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而造成用户退货、换货而支付的一切费用。 3.2.3折价损失费:由于产品质量低于标准,折价销售所损失费用。 4 职责

4.1 技质部负责按月收集公司的质量成本费用,统计、分析质量成本费用开支情况并及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4.2 生产部负责收集、汇总、上报质量成本数据,落实本公司质量成本费用的控制。4.3 财务部负责质量成本费用科目的设置、核算标准,组织落实、统计和核算工作。 4.4 销售部负责提供月退货损失和用户服务中外部质量损失费用统计数据。 5 管理流程图(见附录A) 6 管理容与方法 6.1质量成本统计容 6.1.1部质量损失成本统计容 6.1.1.1废品损失费 a)对采购、运输等过程中出现不合格而不能返工、回用的元器件、零部件、在制品、原材料等,由采购员填写“报废单”(附件一),经技质部门确认后报废,财务部门根据“报废单”计算报废费用,同时计算损失的人工、运输等费用,并减去可回收的残值,核算出实际损失费。 b)对于在仓储过程中出现不合格而不能返工、回用、降级的成品、半成品、元器件、零部件、在制品、原材料等,由仓库管理员填写“报废单”,经技质部门鉴别后实行报废,财务部门根据“报废单”计算报废费用,同时计算损失的人工等费用,并减去可回收的残值,核算出实际损失费。 c)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而不能返工、回用、降级的产成品、半成品、元器件、零部件、在制品、原材料等,由检验员填写“报废单”,经责任者确认后实行报废,财务部门根据“报废单”计算报废费用,其中包括工时、材料、人工工资、制造费用、能耗费等费用,并减去可回收的残值,核算出实际损失费。 6.1.1.2返工(修)费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而可以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开“不合格品返工(修)单”(附件二),财务部门根据“不合格品返工(修)单”计算所更换的零部件、原材料或在制品,以及所支付的人工工资、制造费用、能耗费等费用。 6.1.2外部质量损失成本统计容 6.1.2.1索赔费 产品在使用或运行过程中,由于质量问题而给用户造成损失时,支付给用户的赔偿金(包括罚金)。 6.1.2.2 退货损失费

企业如何进行有效质量管理

一、质量效益平衡与质量成本效能问题的提出 质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对企业而言,质量经济性如从利益和成本两个方面考虑就有:在利益方面,必须考虑提高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在成本方面,须考虑由识别顾客需要和设计中的缺陷,包括不满意的产品返工、返修、更换、重新设计、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的费用,以及承担产品责任和索赔风险等等。 对于质量、成本、效益这三者的联系,认为应该辩证地看。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如果这个增加量不合理,盲目投入,就很有可能会使质量成本过大,质量成本支出不经济,进而导致利润的下降;而另一方面,质量成本的增加如果合理,则通过质量的提高,使产品价格得以提升,同时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企业的利润自然就会上升。比如说,一家饮料厂,以前生产一瓶饮料需要花费成本5元,在市场上卖10元/瓶,该饮料在市场上的年销量是10万瓶,但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引进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后,每瓶成本增加了1元,即6元/瓶,该产品在市场上仍卖10元/瓶,从表面上看,似乎利润下跌了,但由于该企业所生产的饮料的口感、品质比以前大有改进,于是消费群大大增加,市场年销量增加到了30万瓶。由此,改进前:成本5元×10万=50万元,销售额10元×10万=100万元,利润50万元;改进后:成本6元×30万=180万元,销售额10元×30万=300万元,利润120万元。可见,其效益的提升是明显的。 成本效能理论给人们一种创新思路:从单纯地降低成本向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转变,以成本支出的使用效果来指导决策,这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态。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及竞争的日益激烈,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关注度也逐渐趋向全面化和多元化,即更加关注产品的外观包装、品牌、质量、功能、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相应的企业的生产也应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资源状况,对产品和服务的外观、质量、品种及新产品的开发等提出要求,并对销量、价格、收益等进行预测,对成本进行估算,研究质量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确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果的最佳方案。

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职位职责 1 .总经理 ( 1 )在公司内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 2 )制定公司全面管理体系方针,批准公司管理目标、指标的实施. ( 3 )任命管理者代表,并领导全面管理委员会监督全面管理理体系的运行,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 4 )确保提供全面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保持所需的资源。 2 .全面管理委员会 ( l )以总经理为首,各部门经理组成,领导全体员工贯彻执行公司的管理方针,实现公司的管理目标、指标。 ( 2 )对公司的管理目标、指标的制定及完成情况进行评审。 ( 3 ) 监督全面管理体系运行,定期进行管理评审。 3 .管理者代表 ( l )负责结合相关体系标准建立公司的全面管理体系。 ( 2 )负责全面管理体系在所有职能部门的实施和保持 ( 3 )负责组织各部门制定管理目标和指标,并提交全面管理委员会。 ( 4 )负责组织进行全面管理体系审核,并监督纠正措施的完成。 ( 5 )向全面管理委员会汇报全面青理体系的绩效以供评审。 ( 6 )确保在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 7 )组织协调公司内外的全面管理体系相关事宜。 4 .安委会 ( 1 )协助管理层组织、推动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宣传和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 ( 2 )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机构,协助部门、车间搞好安全文明生产。 ( 3 )配合相关部门经常、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 4 )组织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和协助解决。发现重大隐患时,有权责令停止生产,并立即上报公司管理层。 ( 5 )参与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事故的登记、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并督促其按时完成。 ( 6 )组织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5 .部门经理和主管职责 ( l )协助制定管理目标和指标,并向员工传达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 (2 )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井确保共有效实施。 ( 3 )开展本部门质量要求、环境因素和职业安全卫生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 4 )组织本部门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5 )协助全面管理体系审核,对本部门发生的不符合规定的行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 6 )向全面管理委员会汇报本部门的管理绩效以供评审 6 .基层人员职责 ( l )理解并执行公司的管理方针,积极参加有关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质量 ( 2 )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