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

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

8.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

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9.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0.柴胡: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为治疗少阳证

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11.石膏: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为

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2.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

之要药。

13.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

药。

14.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5.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16.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17.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18.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19.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

20.连翘:为“疮家圣药”。

21.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22.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23.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24.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

要药。25.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26.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

27.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28.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

筋常用药。(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

药。)

29.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30.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

31.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

满之要药。)

32.砂仁:为治疗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为

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

33.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

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34.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

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

热痹之要药。

35.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

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36.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

药。)

37.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

阳救逆第一品药”。)

38.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39.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

药。)

40.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

41.独活:为治疗风湿痹痛的主药。

42.藿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43.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44.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45.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

里急后重之要药。

46.香附: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47.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48.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49.吴茱萸: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

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

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50.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51.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佳品;为治小儿疳积之

要药。

52.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53.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

54.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

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

55.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

要药。)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56.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

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疼要药。

57.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58.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59.土虫、自然铜、骨碎补:伤科要药;

60.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

61.艾叶: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

为安胎要药。

62.丹参:妇科要药,活血化瘀要药,胸痹要药。

63.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

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64.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

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

滞肿痛之要药。

65.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

66.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67.桃仁:为治疗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

(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

68.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

温化寒痰之要药。) `

69.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70.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

71.百部: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

72.川贝母: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73.浙贝母: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74.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

75.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

76.石决明:为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

77.羚羊角:为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为

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78.钩藤:为清肝息风止痉之要药。(为治疗肝风

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79.天麻:为治肝阳眩晕之要药。(为治疗眩晕、

头痛之要药。)

80.麝香:为开窍醒神之良药。(为醒神回苏之要

药。)

81.冰片:开窍回苏之要药。

82.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

83.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

84.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

要药”)。

85.鹿茸: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86.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

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87.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

88.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

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

89.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90.蛤蚧:为治肺虚喘咳,肾虚作喘之要药;为治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

91.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

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

92.乌贼骨:为妇科之良药。

93.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

94.阿胶:为补血要药;为止血要药。

95.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

96.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97.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

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98. 薤白:胸痹要药;

99. 山楂:油腻肉积要药;

100. 鸡内金:消食运脾要药

101.全蝎:治疗各种痉挛抽搐,外科长用药;102.乳香:伤科要药,乳香偏于行气,没药偏于行血;

103.元胡:可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104.五灵脂:为血瘀诸痛要药;

105.羚羊角:清肝热,平肝阳,息肝风,为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106.温病三宝:至宝丹、紫雪丹、牛黄安宫丸。107.麝香:醒神回苏要药,治疗痹症,无论寒热痹均有效。

108.附子:回阳救逆亡阳证要药;

109.益母草:妇科经产要药;

110.王不留行,穿山甲:下乳要药;

111.西洋参:气阴双补药,且能清火;

112.龙骨:重镇安神之要药;

113.酸枣仁:治心肝血虚的心烦失眠,不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114.党参:脾肺气虚证常用药,气血双补药。115.大黄:积滞便秘要药。

116.海金沙:诸淋涩痛要药;

117.菟丝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为阴阳双补药。118.生姜:呕家圣药;干姜温中,生姜发汗解表;119.丁香:胃寒呕吐要药;

120.竹茹:善治胃热呕吐。

121.柴胡:少阳证要药;

122.金钱草:石淋要药;

123.辛夷:鼻渊头痛要药;

124.橘皮:治痰要药;

125.半夏:湿痰、寒痰要药;

126.木香:行气止痛要,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要药;127.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要药;

128.天南星:擅治老痰、顽痰;

129.白芥子:善治皮里膜外之寒痰;

130.白附子:善治面部风寒。

131.石膏:气分高热和肺热实火要药;

132.黄连:湿热痢疾要药;

133.龙胆草:肝经湿热、实火要药;

134.金银花:治一切痈疮肿毒阳证要药;

135.连翘:疮家圣药。

136.蒲公英:乳痈要药;

137.鱼腥草:肺痈要药;

138.桔梗:擅“上行”,肺经引经药;

139.紫苑:无论新久咳嗽皆可用,擅化痰;

140.款冬花:擅长止咳,治嗽要药;

141.红藤、败酱草:肠痈要药;

142.山豆根:咽喉肿痛要药。

143.白头翁:痢疾要药;

144.土茯苓:梅毒要药。

145.独活:风寒湿痹要药;

146. 萆薢:膏淋要药;

147.厚朴:胀满要药;

148.茯苓:利水渗湿要药;

149.茵陈蒿:黄疸要药。

常用中药消炎药

常用中药消炎药 1.板兰根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它对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2.鱼腥草主治肺炎、肺脓肿、泌尿系感染、痢疾、乳腺炎肾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外用毒蛇咬伤和疖、痈等。它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痛、止血、止咳、利尿等作用。 3.金银花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脓肿、急性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痢疾、疖、痈、丹毒、子宫糜烂等。 4.黄连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结肠炎、急性结膜炎、口疮、疖、痈、吐血、消渴和烧伤等。对一些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和滴虫有杀灭作用,此外还有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功效是清热去湿、泻火解毒。 5.黄芩主治急性和慢性肝炎、痢疾、急慢性肠炎、疖、痈、烧烫伤、上呼吸道感染和预防猩红热等。有解热、镇静、降压、利尿、利胆和保肝等作用。 6.蒲公英实验证明蒲公英煎液有广谱抗菌和明显杀菌功效。它对急性扁桃体炎、结膜炎、尿路感染、乳腺炎气管炎、胃炎等均有显著疗效,生食效果更佳。 7.马齿苋凉拌生吃马齿苋或煎水服用,对急性肠炎、乳腺炎肾炎水肿、痔疮出血等均有治疗效果。特别是治疗细菌性痢疾,用大量鲜马齿苋捣汁冲服,效果极佳。

8.山楂药理研究证明,山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经常食用能防治由这些致病菌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及其它器官组织的感染性疾病。 9.大青叶主治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肠胃炎、急性肺炎、丹毒、黄疸、痢疾、口疮等。它对多种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有杀灭作用。 10.连翘主治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等症。可抑制伤寒等多种细菌。 11.菌陈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等症。 12.穿心莲治急性痢疾、肠胃炎、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 13.柴胡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肝炎、胆囊炎,脱肛等,有解热、镇静、降压、镇咳的作用。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中药名称与处方应付一览表

精心整理 中药名称与处方应付一览表 麻黄麻黄、生麻黄均付麻黄;写蜜麻黄、炙麻黄、制麻黄均付蜜炙麻黄 桂枝桂枝尖、川桂枝、桂枝均付桂枝 紫苏叶苏叶、紫苏叶均付紫苏叶 紫苏梗紫苏梗、白苏梗、老苏梗、苏梗均付紫苏梗 荆芥荆芥付荆芥;写荆芥炭付荆芥炭 防风防风、关防风均付防风 白芷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香薷香薷、西香薷、江香薷、陈香薷均付香薷 藁本藁本、辽藁本、川藁本均付藁本 羌活羌活、川羌活、西羌活均付羌活 辛夷辛夷、木笔花均付辛夷 苍耳子苍耳子、炒苍耳子均付炒苍耳子 薄荷薄荷、苏薄荷均付薄荷 牛蒡子牛蒡子、大力子、牛子、炒牛蒡子均付炒牛蒡子;写生牛蒡子付生牛蒡子 桑叶霜桑叶、桑叶、冬桑叶均付桑叶 菊花菊花、亳菊、滁菊、甘菊、怀菊均付菊花 升麻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升麻;写升麻炭付升麻炭 葛根葛根、粉葛根均付葛根;写煨葛根、炒葛根均付煨葛根 柴胡柴胡、南柴胡、北柴胡均付柴胡;写炒柴胡、醋柴胡均付醋柴胡 蝉蜕蝉衣、虫退、蝉退、蝉蜕均付蝉蜕 淡豆豉淡豆豉、豆豉、香豆豉、炒豆豉均付炒淡豆豉 石膏石膏、生石膏均付生石膏;写煅石膏付煅石膏 知母知母、光知母、毛知母、知母肉、肥知母均付知母;写盐知母付盐知母 栀子栀子、山枝、山栀、黄栀子均付栀子;写炒栀子付炒栀子;写焦栀子、栀子炭 黑山栀均付焦栀子 淡竹叶竹叶、淡竹叶均付淡竹叶 芦根芦根、芦苇根均付芦根 天花粉瓜蒌根、天花粉、栝楼根均付天花粉 夏枯草夏枯草、夏枯球均付夏枯草 莲子心莲子心、莲心均付莲子心 黄柏黄柏、关黄柏、川黄柏、生黄柏均付黄柏;写炒黄柏、盐黄柏均付盐黄柏; 写黄柏炭付黄柏炭 黄芩黄芩、枯芩、子芩、淡芩均付黄芩;写黄芩炭付黄芩炭;写酒黄芩付酒黄芩 连翘连翘、连乔、黄连翘、青连翘均付连翘 紫花地丁紫地丁、地丁、紫花地丁、地丁草均付紫花地丁 蒲公英黄花地丁、婆婆丁、蒲公英均付蒲公英 西青果藏青果、西青果均付西青果 大血藤活血藤、大血藤、红藤均付大血藤 忍冬藤忍冬藤、金银藤、银花藤、双花藤均付忍冬藤 大青叶大青叶、板蓝叶、菘蓝叶均付大青叶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 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 8.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 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9.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0.柴胡: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为治疗少阳证 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11.石膏: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为 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2.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 之要药。 13.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 药。 14.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5.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16.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17.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18.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19.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0.连翘:为“疮家圣药”。 21.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22.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23.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24.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 要药。 25.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26.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 药 27.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28.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 筋常用药。(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 药。) 29.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30.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 31.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 满之要药。) 32.砂仁:为治疗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为 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33.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 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34.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 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 热痹之要药。 35.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 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36.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 药。) 37.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 阳救逆第一品药”。) 38.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中药知识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 (一)清心 1 2 3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 通—竹叶、生地。 4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5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6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7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 黄散。 8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1补气养血药 6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7和营补血药物配对: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熟地,如胶艾汤。8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9滋阴安神药物配对: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五味子—苻神、远志, 如养心汤。 10滋阴降火药物配对: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1 清肺泻火药物配对:石膏—知母,如白虎汤;黄芩—栀子,如润肺汤。 2清肺止咳药物配对: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银花—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前胡—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3 4 5 7 (二)温肺 1 温肺发表药物配对:细辛—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荆芥—防风,如荆防败毒 散。 2温肺止咳药物配对:麻黄—杏仁,如厚朴麻黄汤;杏仁—桔梗,如发表青龙汤。 3温肺化痰药物配对:干姜—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紫苑—苏子。

常用中药药对

南医大中医学常用中药组合 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麻黄、桂枝 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麻黄、杏仁 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桔梗、杏仁 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生姜、大枣 透达疹毒的常用组合:升麻、葛根 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羌活、独活 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川芎、柴胡 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麻黄、附子 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附子、细辛 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附子、干姜 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煅牡蛎、生黄芪 补肾固精的常用组:沙苑蒺藜、芡实 滋阴清热止血的常用组合:龟板、黄芩、白芍 清心开窍、凉血解毒的常用组合:牛黄、水牛角、麝香 清心凉肝,开窍熄风的常用组合:犀角、羚羊角、麝香 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五灵脂、蒲黄 清宣润肺的常用组合: 石膏、麦冬、桑叶 润肺滋肾,金水并补的常用组合: 百合、生地、熟地 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茯苓、桂枝 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茯苓、白术 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桂枝、白术 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橘红、茯苓 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常用组合:半夏、瓜蒌 润肺清热化痰的常用组合:瓜蒌、贝母 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五味子、干姜、细辛

方中药对的作用 1. 麻黄汤中麻黄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平喘 2. 桂枝汤中桂枝配白芍的作用是:调和营卫 3. 小青龙汤中细辛\干姜\五味子相配的作用是:温肺化饮,敛肺平喘止咳 4. 桑菊饮中中桔梗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止咳 5. 大承气汤中大黄配芒硝的作用是:峻下热结 6. 小柴胡汤中柴胡配黄芩的作用是:和解少阳 7. 四逆散中柴胡配枳实的作用是:疏肝理脾 8. 逍遥散中柴胡配当归\白芍的作用是:疏肝养血 9.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相配的作用是: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散结除痞 10. 白虎汤中石膏配知母的作用是:清热生津 11. 清营汤中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相配的作用是:透热转气 12. 清胃散中黄连配升麻的作用是:清散胃热 13. 玉女煎中石膏配熟地的作用是:清胃滋阴 14. 青蒿鳖甲汤中青蒿配鳖甲的作用是:养阴透热 15. 理中丸中干姜配人参的作用是:温中补虚. 16. 四逆汤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回阳救逆 17. 当归四逆汤中当归配桂枝的作用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18. 补中益气汤中黄芪配柴胡\升麻的作用是:补气升阳 19. 四物汤中当归配熟地的作用是:补血和血 20.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补气生血 21. 朱砂安神丸中朱砂配黄连的作用是:清心镇惊安神 22. 酸枣仁汤中酸枣仁配川芎的作用是:养血调肝安神 23. 半夏厚朴汤中半夏配厚朴的作用是:化痰行气散结 24. 旋复代赭汤中旋复花配代赭石的作用是:化痰降逆止噫. 25. 血府逐瘀汤中柴胡\桔梗\枳壳相配的作用是:调畅气机,促进血行. 26. 黄土汤中灶心黄土配白术的作用是:温补脾阳,止血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常用中药名大全

常用中药名大全 两字: 人参人发卜芥儿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干姜干漆广白广角广丹大黄大戟大枣大蒜大蓟小蓟小麦小蘖山丹山茶山奈山香山枣山栀山姜山药山楂川羌川军川连川朴川乌川柏川谷川断川椒川贝川芎马兰马辛马菜马莲马宝马勃马蔺卫茅子苓天冬天虫天龙天雄天麻元胡元参木瓜木耳木莲木香木通木贼木豆木笔木蓝牙皂瓦松瓦韦贝子贝母贝齿牛至牛黄牛膝牛蒡见愁手参毛鸡毛茛毛姜升麻升登丹砂丹皮丹参乌茜乌韭乌药乌头乌桕乌梅方海六曲文元文蛤仁杞双花双皮水花水萍水韭水莽水蛭巴豆玉桂玉竹玉金甘松甘草甘遂艾叶艾片艾蒿石韦石耳石灰石斛石膏石榴石燕石竹石蜜龙胆龙齿龙骨龙葵龙脑龙眼归尾田螺申姜生地生姜生军仙茅及巳片苓白及白芨白求白术白芍白芷白英白矾白果白前白丑白参白苏白降白蜜白蔻白蔹白微玄参半夏地龙地黄地椒地榆地笋地锦杞子朴硝芒硝朴硝西瓜西羌列当百合百部当归当药中草曲莲肉桂肉果朱砂向前竹叶竹苓竹沥竹菇竹黄血余血蝎全蝎全参全草合欢合萌守宫冰片决明米仁羊角羊乳羊蹄灯草防己防风红花红根红粉红参红糖红藤红升豆豉麦冬麦芽赤芍赤药赤箭芫花芫荽苁蓉砂仁花椒芥子苍术芜荑芹菜芡实芦荟芦根芦丁苏子苏木苏叶杏仁杠板杜仲杜衡杜松 辰砂园参旱芹旱莲岗松岗梅牡蛎杜桂皂角佛手佛片条苓龟甲龟板忘忧辛夷良姜谷芽羌活远志连翘沙参沙棘沉香没药诃子没石陆英灵芝鸡头阿胶阿魏陈皮附子青皮青果青蒿青黛苦木苦参苦菜苦酒茄根苡仁茅莓茅根枇杷松节松音松脂松塔松醇郁金虎仗虎刺虎骨果导昆布岩陀知母侧柏乳香灸草佩兰狗宝狗脊迭达夜合京墨官桂空青卷柏卷丹油葱法夏泽兰泽泻泡参降香饴糖细辛玳瑁珍珠荆芥茜草荜拔草乌草果茶油茵陈茯苓茯神荠菜荠草莎草莽草药芹茴香胡桃胡椒南星南藤枯矾枯草枯苓柳叶柳芽柳枝枳壳枳实桅子枸杞柿蒂柿霜厚朴砂仁砂糖砒石砒霜轻粉虻虫胎盘将军钩藤钩吻香附香橼香嵩香茹香薷重楼胆木胆矾胆星脉通独活信石鬼珠鬼白鬼刺鬼针食盐炮姜姜黄姜汁姜皮前胡首乌洪连扁豆扁蓄扁蕾神曲蚤休贯众贯仲秦艽秦皮莲子莲肉莲房莲芯莲须莪术荷叶荷蒂荷梗桂心桂枝荸荠莎草恶实桔梗桃仁桃汁盐蛇柴胡崖香党参蚌花铁屑铝丹蚕砂射干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全草类 全草类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 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 石 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

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 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滨蒿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茵陈、白蒿、因尘、茵陈蒿、绵茵陈、安吕草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等的全草。处方别名:公英、卜公英、蒲公英、黄花地丁、通天草、黄花郎、白鼓钉、奶汁草、凫公英、金簪草、婆婆丁、鹁鸪英、蒲公丁 卷 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垫状卷柏的全草。处方别名:卷柏、万岁、万岁草、不死草、岩松、还魂草、九死还魂草、卷柏炭

中药常用药

一中药常用-药引 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药引有什么作用呢?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食盐 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水、解毒之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 生姜 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葱白 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寒闭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灯心草 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清心除烦,利尿通淋。治疗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粳米 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治疗火热病证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以防苦寒败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顾护胃气。如清暑解热的白虎汤。

大枣 甘、温,归脾、胃经,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峻烈药物(如甘遂、芫花、大戟、葶苈)时,常取大枣10~15枚缓和药性,以防止中毒。 蜂蜜 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滋养、润燥、解毒。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证时,常用蜂蜜1~2汤匙为引。 食醋 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之效。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证时,常取食醋1汤匙作药引。 红糖 甘、温,能补中、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少腹冷痛病证时,常取红糖20~30克为引。 二中药的药性之最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芳香化湿之最—藿香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芳香开窍之最—麝香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降气之最———沉香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平肝之最——羚羊角辛凉之最———薄荷 止痛之最———元胡止血之最———三七补阳之最———鹿茸

中药要药总结(全)

中药要药总结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 8.苍耳子:治鼻渊之良药。 9.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 10.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 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 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 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33.射干: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34.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5.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 36.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7.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桔梗科) 38.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 39.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40.白蔹:常用之水火烫伤。 41.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 42.绿豆:甘寒,善解热毒,如附子、巴豆、砒霜等。为解毒良药。 43.生地: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常用中药别名

常用中药的别名 大黄:川军、生军、锦纹 诃子:诃黎勒 香附:莎草根荒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 藜芦:山葱 槟榔:大腹子、海南子 淫羊藿:仙灵脾 珍珠:真珠 益母草:坤草 蝉蜕:蝉衣 木蝴蝶千层纸 赭石:代赭石 天花粉:栝楼根 瓜蒌:栝楼 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 补骨脂:破故纸 首乌藤:夜交藤 莱菔子:萝卜子 肉苁蓉:淡大芸 罂粟壳:米壳、御米壳 千金子:续随子 海螵蛸:乌贼骨 王不留行:王不留 芒硝:皮硝、朴硝 甘草:国老 儿茶:孩儿茶 拳参:草河车 白果银杏 金银花:忍冬花、双花、二花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佩兰:醒头草 娑罗子:梭罗子 马钱子番木鳖 土鳖虫:庶虫 牛蒡子:大力子、牛子 蛇蜕:龙衣 龙眼肉桂圆肉 朱砂:丹砂、辰砂 全草类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 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 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 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 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

中药常用药对

中药常用药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麻黄桂枝:发表解肌散寒,风寒实证。相须。 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邪热雍肺,咳喘。相使。 麻黄石膏:清泻肺热平喘,邪热雍肺,咳喘。相使。 麻黄熟地:麻得地不躁,地得麻不腻,散寒通络治阴疽,滋阴平喘,治肺肾阴虚咳喘。相使。 麻黄附子:温经通络,助阳散寒,阳虚外感或风寒痹痛。相使。 麻黄白术:宣肺利水,健脾躁湿,水肿初起或风湿痹证。相须相使。 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外感风寒表虚证。相使。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益气同阳,气虚,心阳虚之心悸气短。相使。 桂枝吴萸:温经散寒,治疗冲任虚寒,少腹痛,月经痛。相使。 细辛五味子:一散一收,相反相成,治寒饮,喘咳。相使。 荆芥防风:发表散寒,治外感风寒或风疹瘙痒。相须。 辛夷苍耳子:疏风、宣肺、通鼻窍,治风寒鼻渊头痛。相须。 生姜半夏:温胃、化痰、止呕,治寒饮呕吐。相畏相使。 生姜大枣:养脾胃和营卫,入表药治风寒感冒,入健脾药治胃脘不舒呕吐。相使。 桑叶菊花:清肺止咳,疏风明目,治风热咳嗽,目赤肿痛。相须。 菊花枸杞:滋肝肾,清头目,治肝肾不足之头昏眼花。相使。 葛根升麻:升散透达,治疹出不畅,麻疹初起。相须. 葛根黄连:清热止泻,治湿热痢疾。相须。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治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久痢。相须。 柴胡枳壳:升清降浊,调和肝脾,治胸闷腹痛,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相使。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相须。 豨签草臭梧桐:清热活血,去风湿、治热痹。相须。 附子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下焦命火衰,肾阳不足诸证。相须。 附子干姜: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治亡阳虚脱,脾肾阳虚泻泄。相须。 附子白术:温中散寒,健脾躁湿,暖中止痛,止吐泻、消痰饮,也可治疗风湿相搏之关节疼痛。相使。附子黄芪:温阳益气,固表止汗,治阳虚自汗畏冷。相使。 干姜黄连:辛开苦降,治寒热互结之胃脘痞满、泛酸、泻泄、痢疾。相使。 肉桂黄柏:温阳坚阴,肾虚小便不利,尿闭。相使。 黄连吴萸:清热躁湿,泻肝和胃,肝郁化火,横逆犯胃之呕吐吞酸。相使。 丁香柿蒂:温胃、降逆、止呕,治虚寒呃逆。相使。 良姜香附:温胃、理气、止痛,治肝郁、胃寒、脘腹冷痛。相使。 青蒿别甲:清虚热,除伏邪,治血虚热伏之骨蒸潮热。相使。 苍术黄柏:清湿热,治湿热痹证。相使。 厚朴杏仁:宣肺下气,气顺痰自消,消痰喘自平,痰去喘自止,治气逆喘咳。相使。 草果常山:除痰湿截疟,治疟疾反复发作。相使。 茯苓半夏:化痰止呕,治胃中停饮之呕吐。相须。 茯苓猪苓:治水湿内停之水肿。相须。 茵陈干姜:温脾胃,散寒湿,退黄,治阳黄。相须。 茵陈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治阳黄。相须。 滑石甘草:清暑利湿,治伤暑身热等证。相使。 苡仁麻黄:去风除湿,治风湿身疼痛。相使。 扁蓄瞿麦:清热利湿通淋,治疗热淋,血淋。相须。 海金砂金钱草:清热利尿,通淋排石,治石淋、血淋。相须。 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治疗热结便秘。相使。 大黄附子:散寒通便,治寒积便秘。相使。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治气分实热。相须。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 第一节亚健康 痰湿内生:香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永盛合阿胶 阴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上火 胃火: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黄连丸快胃舒肝丸 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 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肩周炎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腰背痛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中风以及后遗症: 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 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眩晕 肝阳上亢:泻肝安神丸 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 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便秘 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 宽胸舒气化滞丸 虚秘:阿胶、蜂蜜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 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阴 虚胃痛:补益蒺藜丸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 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痰饮内阻:二陈丸 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 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节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血虚证:宁坤养血丸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第十四节心肌炎 营心丹 第十五节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益灵胶囊阳虚内寒:蔘桂理中丸 气血虚弱: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肝肾虚损:坤顺丸、六味地黄丸 第十六节咳嗽 风寒袭肺:参苏丸、参苏宣肺丸风热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修订稿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中药知识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 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 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 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1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2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 汤。 3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 通—竹叶、生地。 4?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 汤。

5?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6?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7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 竺黄散。 8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3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4?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5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1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2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3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4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5益气止汗药物配对: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6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中药常用药归类

中药常识归类 热解毒利咽:牛蒡子,板蓝根,射干 疏散风热利咽:牛蒡子,薄荷,蝉蜕 治梅毒之要药解汞毒:土茯苓 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肠痈腹痛之要药:败酱草 肠痈之要药:大血藤 治痢之良药:白头翁 乳痈之要药:蒲公英 既能治肺痈也能治肠痈: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桃仁 毒蛇咬伤:蒲公英,半边莲,紫花地丁 疮家圣药:连翘 皮肤病之要药:苦参 紫苏(砂仁)行气安胎气滞胎动不安 白术补气健脾,脾虚胎动不安 黄芩清热安胎,胎热胎动不安 安胎桑寄生补肝肾养血安胎,崩漏经多,肝肾不足艾叶温经止血,下焦虚寒,胎动不安 杜仲肝肾不足,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菟丝子补肝肾,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尤善治少阳头痛:细辛 尤善治阳明头痛:白芷 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鼻渊鼻鼽鼻塞流涕之要药:辛夷 鼻渊鼻鼽之良药:苍耳子 “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防风 祛风止痛:防风,羌活,大血藤 ”呕家圣药“:生姜 发汗解表之要药:麻黄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菊花,牛蒡子,升麻,连翘,金银花 清肺胃热: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黄连、白茅根、知母 退虚热退黄疸:秦艽 疏散风热疏肝解郁:薄荷,柴胡 热毒痰火郁结所致的咽喉肿痛之要药:射干 热毒疮痈之要药:金银花 治无汗骨蒸之要药:牡丹皮 治有汗骨蒸之要药;地骨皮 金银花,连翘温病各个阶段都可以应用 凉血养阴:玄参,生地黄 凉血活血:牡丹皮,赤芍,大黄,小蓟,大蓟,郁金,丹参 清热解毒疮痈: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鱼腥草,大血藤 疏散风热清肝解郁:薄荷,柴胡 发散风寒去风湿:防风,羌活 苦温燥湿:苍术,厚朴 苦寒燥湿:黄芩,黄连,黄柏

葛根升阳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黄连(苦参)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 大黄泻下通便,湿热痢疾和内有食积者 金银花(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治热毒血痢 茯苓(薏苡仁)健脾止泻,尤宜于脾胃虚寒之泄泻 车前子渗湿止泻,尤利于小便不利之水泻 泻痢砂仁温脾止泻,脾胃虚寒之泄泻 吴茱萸助阳止泻,脾肾阳虚五更泻 薤白行气导滞,用于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木香行气止痛,湿热泻痢,里急后重 仙鹤草止痢,血痢、久泻久痢 补骨脂(益智仁)温脾止泻,脾肾阳虚之泄泻 温热病各阶段的用药及举例: 卫疏散风热药 气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营血清热凉血药 如何选用去风湿的药物? 独活--下部痹痛 风寒湿痹 羌活--上部痹痛 威仙灵--行痹川乌--痛痹秦艽,防己--热痹湿痹--木瓜、苍术、薏苡仁麻黄:宣肺平喘,尤宜于风寒外束、肺气雍遏的喘咳实证 平喘厚朴: 消痰下气平喘。肺气不降、痰饮咳嗽 沉香:纳气平喘、肾虚气逆喘息 附子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 麻黄发汗利水消肿; 风水水肿 水肿桂枝助阳化气,膀胱气化不行水肿 甘遂峻下逐水,主治水肿鼓胀正气未衰者 黄芪补气利水消肿,气虚水肿 茯苓利水消肿健脾,尤宜于脾虚水肿 猪苓(泻泽)水湿停止之水肿 防己利水消肿,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益母草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尤宜于水瘀互结的水肿 黄芪补气利水消肿,用于气虚水肿 活血祛瘀:牡丹皮、赤芍、大黄、大蓟、小蓟、茜草 凉血又养阴:生地黄、玄参 降肺胃逆气:枇杷叶、旋覆花 补肾阳兼祛虚热:淫羊藿、巴戟天 重镇安神、平肝潜阳:磁石、龙骨、牡蛎 平抑肝阳、息风止痉:钩藤、天麻 安神止汗:酸枣仁、龙骨、柏子仁 既用于寒痹又用于热痹:冰片、麝香

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 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功效分类:辛凉解表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常用中药大全

中药的处方用名

解表药 麻黄 〈处方用名〉 净麻黄、去节麻黄:发汗力最强,体壮病重者用 麻黄:发汗力次之 麻绒:发汗力更次之 炙麻黄:蜂蜜炙,发汗力次于麻绒,兼有润肺作用,小儿、老人、体弱者多用 炙麻绒:蜂蜜炙,发汗力次于炙麻黄,略有润肺作用。 桂枝 〈处方用名〉 嫩桂枝:幼嫩而香气浓郁者,质佳 桂枝尖:细枝梢,长于通血脉,散风寒 桂枝木:较粗者,砸去外皮,长于温经通络,解肌发汗力较弱。 紫苏 〈处方用名〉 紫苏叶:用叶,长于发汗解表。 紫苏梗:用茎,偏于理气安胎。 生姜 〈处方用名〉 生姜皮:为生姜的外皮入药,长于利水消肿,用于 水肿证; 生姜汁:为生姜取汁入药。具化痰止呕之功,用于 中风痰迷,口噤昏厥,呕吐不止等症 煨姜:煨用,具有温中止呕、止泻之功。适用于脾胃 虚寒,腹痛、呕吐、泄泻等证。 香薷 〈处方用名〉 香薷 陈香薷:历代医家认为以陈久者为佳 西香薷:江西产 荆芥 【处方用名】 荆芥 荆芥穗(只用穗):长于祛风解表 荆芥炭(炒炭用):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 【处方用名】

防风关防风防风炭(炒炭用,长于止血) 炒防风:炒用,长于止泻。 软防风:产于关外黑龙江、吉林等地,其枝粗性糯,体软而轻,肉厚而滋润,品质最佳,为道地药材。 口防风:产于河北、内蒙古西部者,品质略次。 青防风:产于山东及河北保定、唐山者,品质次。 【处方用名】 羌活 川羌活:产于四川者,质优 西羌活:产于甘肃、青海者,质次 【处方用名】 白芷 杭白芷:产于杭州者,?为道地药材 川白芷:产于四川者 香白芷:气味芳香 【处方用名】 细辛辽细辛(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质较佳) 北细辛:产于东北三省者,为通用正品 华细辛:产于陕西者 【处方用名】 藁本 净藁本、香藁本:以身干光净,香气浓郁者为佳 川藁本:习惯以四川所产者质量最佳 〈处方用名〉 苏荷:江苏产,质最佳,道地药材。 薄荷叶:用叶,长于发汗 薄荷梗:用茎,长于理气 〈处方用名〉 牛蒡子(简称牛蒡、牛子) 恶实(清以前医籍中的名称,盖以果实有多刺钩之故,也称为大力子、鼠粘子)炒牛蒡子 〈处方用名〉 蝉蜕蝉退蝉壳蝉衣虫衣虫退 金蝉衣(以体轻、色金黄透光,无泥沙者为佳) 〈处方用名〉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复制)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复制)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中药知识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 “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 总结常用药对于后, 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1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2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

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3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4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 通—竹叶、生地。 5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6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7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8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9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二)温心 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3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4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5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