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会计资本、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

商业银行的会计资本、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
商业银行的会计资本、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

商业银行的会计资本、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资本是昂贵而稀缺的资源,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张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随着银行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银行资本的内涵不断发展,产生了会计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等不同但相互联系的资本概念。了解不同的银行资本概念,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资本的本质及其对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一、三种资本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资本(Accounting capital,AC),又称账面资本(Book capital)或权益资本(Equity capital),是银行所有者在银行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负债表资产减去负债的金额,代表着银行所有者(或股东)对银行的控制权、收益权及对银行净资产的要求权。会计资本的组成详见表1

表1:资产负债表中的会计资本组成

股本

资本公积

减:库存股

盈余公积

一般风险准备

未分配利润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少数股东权益

(二)监管资本(Regulatory capital,RC)是指银行已经持有的或必须持有的符合监管法规规定的资本。典型的是《巴塞尔资本协议》所规定的资本要求,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准则。中国银监会于2012

年6月颁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关于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对应资本扣除项以及资本充足率等规定即指监管资本的概念。监管资本的组成详见图1,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详见表2。

图1:监管资本的组成

?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其他一级资本工具

及其溢价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

入部分

?二级资本工具及其

溢价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

入部分

?商誉

?其它无形资产(土

地使用权除外)

?由经营亏损引起的

净递延税资产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资产证券化销售利

得。

?确定受益类的养老

金资产净额

?直接或间接持有本

银行的股票

?现金流套期储备

?商业银行自身信用

风险变化导致其负

债公允价值变化带

来的未实现损益

?互持的资本工具

?未并表资本投资

?附属公司各项资本

中少数股东资本用

于满足各级资本最

低要求和储备资本

要求的部分,可纳

入集团资本,最低

要求和储备资本要

求为下面两项中较

小者:

?1.附属公司各级资

本最低要求加储备

资本要求

?2.母公司并表各级

资本最低要求与储

备资本要求归属于

附属公司的部分

表2:原规定、国际巴III要求及新《资本办法》资本标准比较

非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需求

经济资本需求极端损失

置信度

=99%

(三)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 ,EC )又称风险资本1,是描述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上(如99%),一定时间内(如一年),为了弥补银行的非预计损失(unexpected losses )所需要的资本,置信度水平由银行的风险偏好决定。简单地说,是银行为抵御风险所必须持有的最低资本需要。与其说经济资本是一个资本概念,不如说它是一个风险概念更为确切。经济资本与实际资本的比较,是确定风险边界的基础。

二、三种资本之间的关系 (一)三种资本的概念基础不同

会计资本是建立在财务会计基础上的资本概念。监管资本是建立在监管要求和相对简单的风险计量基础上的资本概念。经济资本是建立在相对复杂的风险计量基础上的资本概念。从时间发展来看,显然

1

从严格意义上说,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经济资本=风险资本+

商誉。若没有购买外来收益计划,可以忽略经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差别,本文通称经济资本,不再对两者进行细分。

图2:经济资本示意图

会计资本的历史最为悠久,直至1978年美国信孚银行才开始提出经济资本的概念,随后到1988年监管资本才随巴塞尔协议一起诞生。由此,经济资本是确定监管资本的理论基础,它并不基于任何会计准则、监管准则或资产负债结构,而是基于银行自身经营活动所面临的风险。

(二)三种资本管理内容不同

会计资本的管理内容包括银行所有者权益维护、资本投资、资本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安排等有关资本的财务活动。监管资本的管理内容包括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计量和检测、并以资本充足率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资本结构调整和资本融资活动。经济资本的管理内容包括风险计量与控制管理、资本资源配置、风险业务决策以及风险产品定价等银行经营管理的全部内容。三类资本管理的复杂程度依次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三者协调管理的机制。

(三)三种资本存在一定数量关系

如果按照排列组合的关系,会计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三者之间应当存在以下六种组合,详见图3。

图3:三种资本之间的数量关系

123

根据监管要求,会计资本应当大于监管资本,因此显然图中第4、

第5和第6种组合无法成立。第3种组合虽然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要求,但是存在监管套利情形,会计资本不能覆盖银行承担的风险,

这种情况不能长期持续,尚需要增加资本金,不是最优组合。第2种

组合需要继续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改善银行的经济资本配置,

适当增加银行的经济资本承担。因此,第1种组合的情形:会计资本

≥经济资本≥监管资本才是三种资本的最优常态关系。

(四)监管资本正在向经济资本逐步靠拢

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而对银行提出的

资本要求,其计量方法和模型参数由监管指定,覆盖范围仅包括信用、

市场和操作三大风险,风险之间简单加总,主要关注风险计量的审慎

性和保守性。经济资本是银行为了内部风险管理需要而计算的,范围

可涵盖银行所能识别的所有重大风险,其计量方法和模型参数都由银

行自行估计,风险加总考虑相关性,能够更精确地度量客户之间的相

关性以及风险的分散和集中效应。因此,经济资本可以充分反映银行自身的风险轮廓,更有利于银行进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和引导经营资源合理配置。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主流趋势是收敛和一体化,监管机构已经开始以经济资本为方向调整监管资本的计量方法,将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系统的建设作为合规监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应用中注意事项

传统的银行资本管理,只是账面的管理和满足监管资本要求。而现代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还增加了对经济资本的管理,即根据风险状况进行名义资本度量和配置资本。目前国际著名银行例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均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国内同业也开始研究、探索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商业银行在进行全面资本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厘清资本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关系

1.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关系紧密,交叉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资本的计量。由于经济资本是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金额,而非预期损失计量通过风险计量系统提供,风险计量系统可以直接提供经济资本需求数据。风险计量系统不仅为实际存在的业务评价风险,也可以在新业务发生前进行经济资本的模拟测算,从而为经济资本分配到具体业务审批上提供参考数据。二是期望资本回报率的确定。在风险收益完全匹配的理想条件下,银行承

担的风险越大,资产定价就越高,取得的收益也应该越高,则股东需要为承担的风险得到更多的补偿,即期望资本回报率就越大。在资本管理中,要将风险信息和回报信息在股东和银行内部之间充分沟通,使两者保持协调。

2.资本管理与资产负债管理的关系。资本管理与资产负债管理也有两个交叉点:一是资本充足率的管理。资本充足率的分子为资本,分母为风险资产,管理资本充足率就是使风险资产的规模与资本匹配,需要监控并及时调整资产规模与资产结构,保证资本充足率目标的实现。二是在资本的资金运用。资本作为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相匹配,会涉及资金运用期限,以及制定相应资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时对资本成本的考虑。

(二)提升资本计量的准确性和风险敏感度

1. 夯实数据基础。数据是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准确计量的前提。由于资本计量涵盖银行全部业务,需要建立以风险为主题的数据集市,并持续提升数据质量。一是应提高数据粒度,增强收入类、成本类、风险类和资本类数据的匹配和分析效用,以支持多维度分析;二是建立数据管理字典,保证分析口径的统一;三是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减少信息缺失,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完善IT系统建设。资本计量涉及的数据量大,方法复杂,离不开系统的支持。因此,要对现有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系统进行升级,同时尽快建立经济资本计量系统,实现各类风险的计量、加总和分配,为战略制定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3.优化资本计量方法。相关性系数是经济资本计量的核心要素。通过构建相关性系数模型,优化PD、LGD等基础模型,提高计量的精确性和敏感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级计量方法(如资产波动法或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经济资本测算,提高资本计量的风险敏感度。

(三)完善资本管理目标和方案

资本管理目标就是在满足监管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防范风险和创造价值的双重功能,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资本管理应体现出全面的资本管理观,即满足多方面的诉求、平衡多方的利益:对于外部而言,既要满足股东对ROE、EV A最大化的要求,又要满足监管部门对稳健经营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等;对于内部而言,既要满足财务管理对于资本结构和规划的要求,又要满足风险管理对于风险边界、计量和管理的需要。

(四)注重三种资本的协调与平衡

三种不同资本概念之间的差异既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处理好各种资本之间的平衡就在实务管理中至关重要。银行不仅要满足监管、股东和内部管理等各种需要,还要保证管理的有序和高效。三种资本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确保资本既能满足监管要求,又能够支持业务发展,有效地覆盖风险,确保银行稳健经营。

图4:三种资本之间的调节与平衡示意图

(五)需澄清的几点误区

1.误区一:资本管理即简单地规模控制

资本管理不是简单地控制规模,而是不能盲目扩大规模。经济资本管理所倡导的规模扩张一定要建立在坚实的资产质量、产品服务质量和客户质量基础上。例如某机构多快好省地只做个别几家大客户,看似走了一条捷径,但是经济资本计量一定可以捕捉到集中度风险,扩大该机构的经济资本占用;再例如某机构只贪婪于规模扩张,牺牲了资产质量,经济资本也会敏感地反映出来。因此,经济资本所反映的银行核心竞争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在市场上长期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服务以及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等基础工作逐渐形成的。

2.误区二:资本管理与业务部门无关

资本管理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由于资本主要不是用来提供资金,而是用来吸收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的资本配置不是商业过程的附属,而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银行所有业务部门的参与。业务部门需要计算每笔业务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并据此将经济资本配置到具体业务,作为业务进退的判断依据。

3.误区三:价值最大化就是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的核心经营理念是价值最大化。价值最大化不等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结合与统一。经济资本揭示了风险需资本覆盖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银行承担风险就是占用资源的基本理念。银行通过经济资本管理,包括经济资本计量、绩效考核以及经济资本配置等工作,使各个单位不再单纯地追求利润,而是以最小的风险代价去追求最大的利润,在有限的经济资本额度内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利润,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市值长期稳定增长。

国际银行业资本配置方法新发展及启示

国际银行业资本配置方法新发展及启示 摘要:我国银行业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时,要根据国际银行业资本配置的最新发展,从本国实际出发,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思路?具体而言,要注意加强资本配置理论研究,针对国内银行业经济资本管理的信息化差异,细化经济资本计量的产品分类,形成与银行业务流程相结合的全面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关键词:资本配置;金融风险度量;经济资本; 20世纪90年代至今,欧美银行业开始从自身视角探讨资本内部管理问题?对银行而言,资本不仅是吸收损失的缓冲装置,更是赚钱的工具,这种资本是有市场成本的,因此是一种经济资本,而不仅是监管者[ 中的监管资本?不仅要确定整体资本需要量,也要考虑资本在各部门?业务之间的合理配置,并以之衡量银行业绩?适应该趋势,巴塞尔委员会(2003)指出“资本……应在所有业务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正式确认了资本配置在银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Theiler(2004)将这一重要性归纳为三点:决定资产组合及业务单元的风险结构;资本预算的基础;风险调整绩效度量方法(RAPM)的基础? 一?国际银行业资本配置原理 银行现有的监管资本模型和内部风险模型,都是通过由下至上的

方法,先将银行风险大致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再运用统计模型确定每个风险敞口的可能损失额,然后加总得到资本总额? 经济资本配置从全新的角度来进行资本配置:通过观察收益波动的历史情况,用风险收益衡量银行经济价值的波动,充分了解风险概率分布状况?各种风险敞口的额度以及敞口相关性,再根据银行的风险承担度(risk contribution)来自上而下分配经济资本,又称为由上而下法(top-down)或收益波动法?其中经济资本在金额上等于在给定置信水平(如99.9%)下,给定时期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是由管理层对表内外的风险评估后,配置给某项业务用以减缓风险冲击的资本?它根据业务部门自身波动性来确定其所需资本,并将资本和所有风险挂钩,克服了监管资本作为资本配置工具在交易层面上存在的缺陷? 经济资本通过这种方法配置到单个业务或单个部门中后,再对单个业务考察导致风险的原因,对资本及时调整,保证资本被分配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领域,使股东收益达到最大? 二?国际银行业资本配置理论的最新发展 配置问题源于金融风险度量中的组合效应(diversification effect),即各种业务?交易?产品或收益之间的相互影响?当一家银行拥有两个以上 的业务范围时,其所需的经济资本总和会小于单一业务范围所需的资本额?如何向各业务单元或产品公平配置资本,即考虑资本配置中的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十四)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十四) 第一百一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指定相关部门履行以下资本管理职责: (一)制定资本总量、结构和质量管理计划,编制并实施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执行情况。 (二)持续监控并定期测算资本充足率水平,开展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 (三)组织建立内部资本计量、配置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的评价管理体系。 (四)组织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 (五)建立资本应急补充机制,参与或组织筹集资本。 (六)编制或参与编制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文件。 第一百一十七条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相关部门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设计、实施、监控和维护资本计量高级方法。 (二)健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机制。 (三)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计量结果。 (四)组织开展各类风险压力测试。 第一百一十八条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应当建立验证部门(团队),负责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工作。验证部门(团队)应独立于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开发和运行部门(团队)。 第一百一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当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资本管理中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评估资本管理的治理结构和相关部门履职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资源充分性。 (二)至少每年一次检查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相关政策和执行情况。

(三)至少每年一次评估资本规划的执行情况。 (四)至少每年一次评估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 (五)检查资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六)向董事会提交资本充足率管理审计报告、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执行情况审计报告、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审计报告。 第一百二十条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评估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查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检查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政策和程序,评估验证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第三节风险评估 第一百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监会相关要求和本办法附件13的规定,设立主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标准,确保主要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审慎评估和有效监控。 主要风险包括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单一风险,以及单一风险程度不高、但与其它风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风险评估应至少覆盖以下各类风险: (一)本办法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涉及且已覆盖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本办法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涉及但没有完全覆盖的风险,包括集中度风险、剩余操作风险等。 (三)本办法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未涉及的风险,包括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和对商业银行有实质性影响的其它风险。 (四)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引发的风险。 第一百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有效评估和管理各类主要风险。 (一)对能够量化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开发和完善风险计量技术,确保风险计量的一致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相关风险的缓释、控制和管理。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服务性行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讨论了关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内外因,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外因;防范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扩大化。从当今我国金融系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大多数与执行会计制度不严,内控制度不全,会计监督乏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式的重要环节。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 银行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与银行会计十分密切,几乎每笔业务都需要通过银行会计进行核算与操作。银行会计风险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由于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力,制度本身不完善,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人员素质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使银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其

主要表现在: (一)会计制度风险 会计制度风险是指银行会计制度不健全可能带来的银行会计风险。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金融行业创新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会计制度及规定相对滞后而会计业务先行的局面,致使金融创新给会计带来一定的风险;二是现有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不完善,也会产生会计风险。 (二)会计监督风险 会计监督风险就是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相对软弱,一些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只求存款数量和业绩,不讲存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相互攀比增加费用开支,这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无法体现,而这种经营亏损的潜在风险正在进一步的加剧。 (三)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正常营运所不可或缺的职能。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妥、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够高,就非常容易发生风险。 (四)票据结算风险 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也给银行带来了许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与分配研究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与分配研究 经济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工具。本文在简要概括经济资本相关概念及其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对经济资本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一经济资本的计量和经济资本的分配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计量经济资本计量和分配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了内部评级法在经济资本计量中的应用,以及在经济资本的分配工作中如何引入科学合理的工具,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一、相关概念 经济资本的管理体系由经济资本的计量、预算分配和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经济资本计量是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和考核是经济资本管理的两大应用领域,其目的就是运用经济利润和风险调整后的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等经济资本的相关工具,对经济资本进行事前的合理配置和事后的考核,从而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1、基本概念

(1)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预期损失是银行能预见的损失,可以通过长期的历史数据来估计,是一个统计平均值,一般通过计提损失准备而直接进入当期成本。非预期损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超过预期损失的那部分损失,它反映的是损失的波动性,因此认为非预期损失是银行真正面临的风险。 (2)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需要用来弥补风险造成的非预期损失的资本量。严格地讲,它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置信水平下,用来吸收或缓冲非预期损失的资本。 (3)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即经济增加值(EVA),通常定义为: 经济利润=税后利润-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成本率 其中经济资本成本率根据股东要求的回报率等因素确定。 (4)风险调整后的经济资本回报率(Risk-adjusted return oncapital,

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1].doc.精讲

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 (2005年3月发布实施,2006年1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和风险调整后经营绩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是指在经济资本计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和配置,以资本约束资产增长,并在控制业务风险的同时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使业务发展的速度、效益与风险承担能力相协调,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经济资本管理主要包括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分配、经济资本配置、涵盖经济资本成本的产品定价及以经济资本回报率或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等管理内容。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经济资本,是指用于抵御业务(资产)风险的资本。从计量角度,经济资本等于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总量,反映了各项业务(资产)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 风险即非预期损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置信区间内可能超过预期损失的那部分损失。 第四条经济资本管理遵循计划分配、优化配置、回报约束、价值考核的原则。 计划分配是指通过经济资本计划管理的形式向分支机构分配经济资本增量限额,视同虚拟分配用于抵御业务风险的资本,并以此约束业务(资产)风险的增长,确保增量业务具有充分的风险抵御能力。 优化配置是指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重点配置到风险相对较低并具有较高经济资本回报率的业务(资产)上,在控制风险增长的同时提升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调整后绩效。 回报约束是指贷款等各项业务(资产)占用的经济资本必须能够提供相应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业务收益必须能够弥补包括经济资本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支出,并限制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低于目标要求的各项业务(资产)的增长。 价值考核是指对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及各项业务经营绩效的考核评价应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依据,以促进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银行境内各一级分行(不含西藏)及总行营业部、票据营业部(以下统称“各分行”)。 境外分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和方法 第六条经济资本的计量范围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尚未成熟,暂不纳入计量范围。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可能产生的损失。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范围包括表内信贷类资产、非信贷类资产和主要的表外业务(或有资产)。 固定资产类资产虽无信用风险,但仍纳入经济资本计量和管理范围。 第七条经济资本计量采用内部系数法。总行参照巴塞尔资本协议和银监会的有关规定,结合经营政策导向及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并考虑风险缓释因素,统一制定各项业务(资产)的经济资本系数(详见附表)。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17【精选】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 附件1:资本工具合格标准。 附件2:信用风险权重法表内资产风险权重、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及合格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附件3: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4: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附件5: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要求。 附件6: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缓释监管要求。 附件7:专业贷款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8: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9: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10:市场风险标准法计量规则。 附件11: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监管要求。 附件12: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监管要求。 附件13: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标准。 附件14: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监督检查。 附件15:信息披露要求。 附件16: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要求。 附件17:外部评级使用规范。

附件1: 资本工具合格标准 一、核心一级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 (一)直接发行且实缴的。 (二)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实缴资本的数额被列为权益,并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和披露。 (三)发行银行或其关联机构不得提供抵押或保证,也不得通过其他安排使其在法律或经济上享有优先受偿权。 (四)没有到期日,且发行时不应造成该工具将被回购、赎回或取消的预期,法律和合同条款也不应包含产生此种预期的规定。 (五)在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受偿顺序排在最后。所有其他债权偿付后,对剩余资产按所发行股本比例清偿。 (六)该部分资本应首先并按比例承担绝大多数损失,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所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都应按同一顺序等比例吸收损失。 (七)收益分配应当来自于可分配项目。分配比例完全由银行自由裁量,不以任何形式与发行的数额挂钩,也不应设置上限,但不得超过可分配项目的数额。 (八)在任何情况下,收益分配都不是义务,且不分配不得被视为违约。 (九)不享有任何优先收益分配权,所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的分配权都是平等的。 (十)发行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购买该工具提供融资。 (十一)发行必须得到发行银行的股东大会,或经股东大会授权的董事会或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在不断壮大。作为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商业银行,其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商业银行在发展的同时使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成了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决策。 [关键字]商业银行银行会计风险会计风险防范 随着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会计风险问题,已成为银行风险控制的重点。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源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剖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风险主要是指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和制度的缺失导致的风险。会计核算指准确、及时、真实、合法地对银行业务及财务活动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反映,是银行会计的主要任务,也是银行会计的基础工作。然而目前银行会计不论是在日常办理对外的存、放、汇等传统业务,还是在办理综合核算轧帐的过程中,或是在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各个环节无一不存在着风险。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经济案件屡见不鲜,据了解在金融业发生的众多经济案件,往往是与我们会计核算某个环节失去控制有关,如滥用会计科目、篡改帐表、造假帐等,从媒体的有关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了解到。 (二)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从近年来发生的银行

案件中,可以看出不少银行都存在违反国家金融政策,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了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 (三)会计监督乏力风险 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银行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我国多数银行的会计工作还停留在会计核算阶段,热衷于账务处理,对于资金运动过程的监督较为淡化。在不正当利益的驱动下,银行发放超规模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贴现银行汇票等违规情况屡禁不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相应的处罚制度不健全,从而变相地助长了违规经营情况的蔓延。 (四)印、押、机、证管理风险 银行会计的印章、压数机、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等按制度规定应专人保管以明确职责,并且必须分人保管以达到相互制约、监督的目的。一般银行在分人保管方面都做得较好,但往往未落实定向交接代班制度。这样时间一长就可能造成人员交叉或重叠代班,同一人既有可能接触印章,又有可能接触压数机、密押及重要空白凭证,极易产生银行内部人员盗窃或骗取重要空白凭证偷开汇票、私自汇划资金、诈骗和盗窃银行资金等现象,且发生后很难确定作案人。另外,对印、押、机、证的保管未能做到人走上锁,也存在着内部人员利用时机作案的可能。 (五)会计电算化风险 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和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推广,银行的很多业务都通过上机操作完成,但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进行盗窃、贪污、诈骗、挪用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高科技犯罪案例也层出不穷。这类风险一方面源于银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有些银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落实上还不到位,极易为金融犯罪提供条件,并造成很大的风险。

财务管理作业对资本市场有效原则的理解

对资本市场有效原则的理解 财务管理基本原则是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用以指导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必须是在企业大量的财务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经过论证, 它是企业做出财务决策、分析财务活动的行动指南。具体来说, 我国公司财务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㈠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自利原则、双方交易原则、信号传递原则; ㈡有关创造价值和经济效率的原则:价值创造原则、比较优势原则; ㈢有关财务交易原则:期权原则、净增效益原则、风险——报酬权衡原则、资本市场有效原则、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资本市场有效原则是财务管理的资本原则中有关财务交易原则之一。对资本市场有效原则的诠释如下: 第一、资本市场有效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资本市场充分迅速地反应所有信息,资产得到公平的定价。 第二、资本市场有效原则理论依据是:市场有效理论。市场有效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是法玛于1970年提出的,其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分为三种形式 ㈠弱式有效市场假说(Weak-Form Market Efficiency) 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额等; 推论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㈡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emi-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该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所映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成交价、成交量、盈利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股价应迅速作出反应。 推论二:如果半强式有效假说成立,则在市场中利用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内幕消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㈢、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 推论三: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即使基金和有内幕消息者也一样。 (三种有效假说的检验就是建立在三个推论之上.) 第三、资本市场有效原则要求:理财时重视市场对企业的估价。资本市场是企业的一面镜子,又是企业行为的校正器。股价可以综合反映公司的业绩,弄虚作假、人为地改变会计方法对于企业价值的提高毫无用处。一些公司把巨大的精力和智慧放在报告信息的操纵上,通过“创造性会计处理”来提高报告利润,企图用财务报表给使用人制造幻觉,这在有效市场中是无济于事的。市场对公司的评价降低时,应分析公司的行为是否出了问题并设法改进,而不应设法欺骗市场。妄图欺骗市场的人,最终会被市场所抛弃。 市场有效性原则要求理财时慎重使用金融工具。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购买或出售金融工具的交易的净现值就为零。公司作为从资本市场上取得资金的一方,很难通过筹资获取正的净现值(增加股东财富)。公司的生产经营性投资带来的竞争,是在少数公司之间展开的,

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

中国ⅩⅩ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ⅩⅩ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和风险调整后经营绩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ⅩⅩ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是指在经济资本计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和配置,以资本约束资产增长,并在控制业务风险的同时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使业务发展的速度、效益与风险承担能力相协调,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经济资本管理主要包括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分配、经济资本配置、涵盖经济资本成本的产品定价及以经济资本回报率或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等管理内容。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经济资本,是指用于抵御业务(资产)风险的资本。从计量角度,经济资本等于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总量,反映了各项业务(资产)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 风险即非预期损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置信区间内可能超过预期损失的那部分损失。 第四条经济资本管理遵循计划分配、优化配置、回报约束、价

值考核的原则。 计划分配是指通过经济资本计划管理的形式向分支机构分配经济资本增量限额,视同虚拟分配用于抵御业务风险的资本,并以此约束业务(资产)风险的增长,确保增量业务具有充分的风险抵御能力。 优化配置是指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重点配置到风险相对较低并具有较高经济资本回报率的业务(资产)上,在控制风险增长的同时提升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调整后绩效。 回报约束是指贷款等各项业务(资产)占用的经济资本必须能够提供相应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业务收益必须能够弥补包括经济资本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支出,并限制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低于目标要求的各项业务(资产)的增长。 价值考核是指对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及各项业务经营绩效的考核评价应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依据,以促进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ⅩⅩ银行境内各一级分行(不含西藏)及总行营业部、票据营业部(以下统称“各分行”)。 境外分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和方法 第六条经济资本的计量范围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尚未成熟,暂不纳入计量范围。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可能产生的损失。信用风

2012《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国务院第207次常务会议精神,6月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银行业实现稳健运行是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危机以来,按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确定的改革方向,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积极推进国际金融改革,完善银行监管制度。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批准了巴塞尔委员会起草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业资本监管新标准,要求各成员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前全面达标。《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显著提高了国际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要求。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国际银行业将具备更高的资本吸收损失能力和更完善的流动性管理能力。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有序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提高资本和拨备水平,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为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银行业稳步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标准,强化资本约束机制,不仅符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大趋势,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以来,银监会认真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成果,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着手起草《资本办法》,

不断丰富完善银行资本监管体系。起草过程中,银监会认真考虑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银行业实际情况,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并对实施新监管标准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对《资本办法》的内容进行了慎重调整,构建了与国际新监管标准接轨并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的银行资本监管体系。《资本办法》分10章、180条和17个附件,分别对监管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计算、资本定义、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等进行了规范。 《资本办法》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是建立了统一配套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体系。《资本办法》参考巴塞尔III的规定,将资本监管要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和8%;第二层次为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为2.5%,逆周期资本要求为0-2.5%;第三层次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第四层次为第二支柱资本要求。《资本办法》实施后,正常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11.5%和10.5%。多层次的资本监管要求既体现了国际标准的新要求,又与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基本保持一致。 二是严格明确了资本定义。《资本办法》根据国际的统一规则,明确了各类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提高了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

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的运用及影响分析经

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的运用及影 响分析 摘要: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是当今国际银行业最为先进的风险控制体系,经济资本已经成为银行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本文系统剖析了经济资本的内涵,分析了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特点,并结合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分析了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经济资本;经济资本配置;银行业务 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在所有业务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 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这一原则确立了经济资本配置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中国银监会明确鼓励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以经济资本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积极研究内部评级法的同时,己经将经济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进行研究和应用。经济资本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前沿理论,经济资本已成为商业银行制定经营战略的决策依据,代表了未来银行业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 一、经济资本与经济资本管理 西方银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经济资本是一种虚 拟资本,是一个经计算得出的数值,是一个量的概念,之所以称其为“经济” 资本,是因为它在度量风险时的经济真实性超过账面资本与监管资本;而之所 以称其为经济“资本”,是因为它代表了支撑银行风险所需要配置的资本 (Perli, 2004)。 经济资本是银行自身根据其风险量化、风险管理能力认定的应该拥有的资本金,由商业银行内部评估而产生并配置给资产或某项业务用以减缓风险冲击(刘建德,2004)。经济资本并不等同于银行所持有的实收资本,也不等同于银行的监管资本,反映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特征,对应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经济资本计算公式(武剑,2004)为: 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 非预期损失一重叠计划的损失 经济资本管理的建立是基于资本的两个重要特征:资本是稀缺的,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资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加银行价值的环节;资本又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须强调对资本的回报,即对股东实现价值创造,并充分考虑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实现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的统一(毛奉君,2006)。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经济资本的计量;二是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制度;

会计与资本市场关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4443940.html, 会计与资本市场关系研究 作者:吉海燕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以历史的视角对资本市场和会计的关系加以讨论,论证了资本市场与会计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会计为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信息和管理的保障,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复杂的产权关系又为会计提供了拓展领域和完善方法理论体系的环境与条件。然而,资本市场与会计关系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呈现出不断演化的动态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资本市场和会计之间的关系,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保证资本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 【关键词】资本市场会计演化会计史 一、引言 在现代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作为资金融通场所和资源配置中心,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是它同样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发生时,资本市场危机的发生并不是由于其本身的问题引发的,而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归根到底是一个产权交易的市场,它所体现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它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最终是通过价格和收益来体现的。一种优良的产权制度必然要有两方面的保障:一方面要求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对产权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控制来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肩负着对产权主体进行保护,并对产权进行界定、计量、记录、报告和控制的任务,也就成了资本市场的核心因素。资本市场越发达,资本市场的保障基础越重要,会计发展也越快,会计信息和会计监控的作用也就越明显。会计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也不仅是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国外关于资本市场与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对资本市场的保障作用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使人们对会计和会计信息的保障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因 此导致了以政府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并举的资本市场监管模式的出现,最终催生了统一会计标准的形成。 2、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的定价作用

银行经济资本管理3

ⅩⅩ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第3章中国ⅩⅩ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分析 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ⅩⅩ银行是国内最早推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银行,。 2002年,ⅩⅩ银行建立起经济资本管理分配办法,但主要是针对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分行及海外分支机构经济资本的事后计量,且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 的功能。2004年,ⅩⅩ银行出台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的出 台确定了年度经济资本增长率目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目标的逻辑起点,据此确定 和分配经济资本增量额度,然后再安排年度其他财务收支计划和年度业务计划。 在确定全行当年经济资本总额和经济资本增量的基础上,计算可扩张的全年风险 资产数量,然后再根据资产性质和资产损失特征的不同,在不同产品和企业问、 行业、区域分配经济资本,采用不同的分配系数,引导各一级分行和海外分支机 构调整产品和业务结构。同时,各一级分行和海外分支机构占用经济资本的期望 回报率规定必须达到13.5%,据此硬化约束,改善资源配置和经营绩效,推动各级行权衡效益和风险。 3.1中国ⅩⅩ银行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 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为抵御ⅩⅩ银行信用风险所产生的非预期损失所需 的经济资本是为信用风险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应基于反映信用 JxL险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违约相关性、信用等级迁移、 期限、置信水平、持有期等风险要素。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基于资产波动 法,涵盖非违约的对公敞口、零售敞口和本币信用馈,交易对手信用敞口采用 监管资本计量方法。另外对违约敞口设计了专门的计量方法,其他业务暂时采 用系数法。 资产波动法以违约概率模型为基础,即先在某种假设背景下,资产损失服 从某种分布的测算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非预期损失。ⅩⅩ银行的资产波动法, 假设资产损失服从B分布,并按照公式对公债项(零售分池)计算经济资本占 用情况。 一、对公非违约敞口 (1)违约概率PD的计算。未评级客户的PD值,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没 有有效评级的非违约分公司客户,适用该客户总公司已有评级所对应的PD值; 无追索权国内定向保理业务,采用核心企业评级所对应的PD值。 除上述情况外,对非违约客户没有有效评级内部评级系统中评级的客户,采 用信用等级BBB.对应的PD平均值,测算经济资本占用;办理“速贷通、成长之路”及其他纳入中、小微企业业务的未评级客户,采用信用等级A.对应的PD平均值,计算经济资本占用情况。 (2)违约损失率LGD的计算。采用优化后的LGD高级法模型计算,优化

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的要素、内容和方式

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的要素、内容和方式 内容摘要:商业银行会计监管是银行监管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本文从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的要素、内容和方式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监管要素内容方式 商业银行会计监管是对商业银行所实施的会计监管。具体地说,商业银行会计监管包括内、外部两个方面。外部的商业银行会计监管是指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主体对商业银行的会计活动和行为及相关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种制度或一个过程。内部的商业银行会计监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组织内部经济、会计活动的监控。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从宏观的、整体的、动态的角度来看,既是一个需要内外部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行为过程。 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的要素 主体。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主体是指行使对商业银行进行会计监管这一职能的机构或人员。我国目前主要有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门、审计机关、银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等机构、组织及各自的监管人员。根据监管主体的不同,商业银行会计监管可分为政府监管、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三个层次。其中以银监会为代表的政府监管是主体和核心,以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会计监控来实现的内部会计监管是基础,以民间审计和银行业自律为主的社会监管是重要补充和环境保障。它们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体系,是一有机的整体。

客体(对象)。传统的观念认为包括商业银行会计监管在内的会计监管的客体是被监管单位的会计信息,具体又表现为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告等资料和信息。但这一观点并不全面。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的客体还应包括被监管银行的经济活动、会计活动、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甚至还有会计监管者本身。 制度。所谓商业银行会计监管制度就是指对商业银行实行会计监管的准则、内容、方法、程序、工具等的总称,它是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主体和会计监管客体中介,前者需借助这一中介实施对后者的监管。 由此看来,以上三个要素有机地组成了商业银行会计监管这一整体,缺一不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的内容 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监管。《商业银行法(修正案)》第十二条明确提出设立商业银行,应当“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银监法》第二十条也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应对商业银行申请、设立时和经营过程中会计机构的设置、运行,会计人员的配备、组成以及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监管。包括商业银行机构执行统一会计法规制度的情况,如:会计科目使用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开户与结算工作的合规性等;本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执行,如:会计凭证制度、财务记录与核对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制度、会计岗位牵制制度及

RAROC在商业银行资本配置中的应用

F I NANCE&ECO NOMY 金融经济 RAROC在商业银行资本配置中的应用 何冰妮 朱玉林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资本约束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突出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合理配置银行资本金,以此提高资本金的使用效率。运用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 is k-Ad j u sted Return On C ap ita,l简称RAROC)模型研究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不仅可以在拥有一定量的经济资本的前提下获得最大收益,而且可以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RAROC;资本配置;风险管理 一、引言 随着银行的发展,银行危机一直没有停止过。为了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健与安全,维护平等竞争的国际环境,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于1988年颁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简称1988年协议)。1988年协议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的概念,规定了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形成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2004年6月,代表国际银行业新的监管趋势和要求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式对外公布,将资本覆盖风险范围从原来单一的信用风险转向包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三大主要银行风险。资本协议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同时,国外学者和业界人士开始更多地关注银行内部经济资本模型的发展,并对是否要用银行内部模型代替巴塞尔协议的资本标准展开了研究和讨论。基于巴塞尔协议中监管资本的种种缺陷,一些国际先进银行开始开发内部模型对银行风险进行量化和配置资本。此时,RAROC模型应运而生。 二、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的基本概念 (一)RAROC的内涵 资本管理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资本收益进行风险因素调整,以确定资本在银行不同部门、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有效分配。在西方,先进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RAROC的资本管理技术。 RAROC可称为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法,该方法是由信孚银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最先提出,它改变了银行传统的盈利考核指标只考虑账面收益不考虑风险的做法,强调了风险衡量在银行这种特殊行业的重要性。90年代后半期,该项技术在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广泛应用中得到不断完善,到今天,已经成为金融理论界和实践上公认有效的核心经营管理手段。 (二)RAROC的计算公式 RAROC的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RAROC=(收入-支出-预期损失)/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 (公式一) =(收入一支出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净收益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RAROC=(NOPAT-EL)/CAR 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 NOPAT???税前净收益 EL???预期损失 CAR???风险资本(经济资本) 预期损失指商业银行在掌握各类资产违约概率的基础上,各类资产在不同的违约概率情况下的损失额度,如果商业银行具备充分的历史资料,对违约概率及违约损失率很容易测算,其计算公式为: EL=EXP%PD%LGI(公式四) EXP???风险敞口 PD???违约概率 LGD???违约损失率。 预期损失需要商业银行提取相应的准备以覆盖风险。非预期损失在数量上等于经济资本,即UL=CAR,美国金融机构对其的计算一般采用的以历史或经验数据为基础的度量方法。 非预期损失其计算公式为: UL=EXP%PD% 2LGD+LGD2% 2(公式五) LGD 2为LGD的方差 PD 2为PD的方差 (三)经济资本的定义和作用 经济资本又称为风险资本CAR,经济资本是基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评估配置给某项业务或资产用以减缓风险冲击的资本,是银行为抵御非预期损失(UL)产生的风险而拥有的最低资本。经济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由于非预期损失是由经济资本来弥补的,因此银行的经济资本与非预期损失等额的,通过计算非预期损失即可获得经济资本的多少。一般地,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风险分散效应的损失。 三、RAROC在银行资本配置中的应用程序 银行需要经济资本(EC)是为了确保银行即使在最坏状态下也能够维持清偿力和持续运转,而银行在业务单位上配置经济资本则是为了确保资本的最佳使用,确保每个业务单位能持续创造股东价值。 对经济资本进行配置的过程实质上是在银行的各个业务单位之间衡量和比较业绩、计算它们在股东价值增加(SVA)中的贡献,从而判别哪些业务最能创造价值,哪些业务正在毁损价值。通过经济资本的最优配置,根据一定的EC配置标准,最终指导银行业务决策,改善业务单位的风险收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绩效评估和经济资本配置使银行的战略和业务计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若按照传统会计业绩衡量,判断一笔投入的标准是其边际收益是否大于0。银行若以此从事决策,会以业务和收入增长作为目标,将资本不断投入新的项目,直到边际利润为0。如果这样,单纯从会计角度来看,银行是盈利的。但是,这种方法有着不可忽略的缺陷:其没有考虑风险和资本成本(CC),会计利润会大于经济利润(EP)。所以当银行收益增加,会计利润为正时,而经济利润可能已经为负了。也就是说,这样的业务决策无法确保资本总是投入到能够创造最大的股东价值的业务,而只有经济资本才具有将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一体化的连接作用。股东基准收益率H R的引入给银行提供了一个判别价值创造和损毁的基准。正如管理学大师杜拉克所言:一项业务的收益只有在超过资本成本之后,它才有真正的盈利或价值创造,否则它在毁灭价值。我们以经济利润作为衡量标准,并通过风险贡献实现对业务单位的资本配置。作为该业务单位从事业务的许可,业务单位必须对配置的资本支付费用。这样就迫使银行和各业务单位管理者通过降低风险、减少经济资本需求和有效使用经济资本来达到提高经济利润的目标。 一般而言,银行资本配置的决策程序见图一。由图一可以看到,在一定的经济资本限额下,银行的资本配置过程中两个较为关键的步骤是RAROC的计算和依据CAP M模型对银行整个资本成本的推算(用RAROC作为进行绩效评估和资本配置的核心)。在现行的RAROC框架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如果RAROC的值大于依 122

商业银行财会监督六大着力点

商业银行财会监督六大着力点 一段时刻以来有关上市公司的咨询题时有耳闻并不是上市公司一定比非上市公司咨询题多只是公众对上市公司的关怀程度更强而商业银行相对工商企业曝光频率低但一经披露其金额之大咨询题之低级令人瞠目仅媒体披露审计署、银监会对银行检查报告已略见一斑痛定思痛追根溯源咨询题并不完全归咎于公司治理结构甚至企业所有制其中存在监督跟不上进展力度监督与业务附和力不强往往等审计署事后发觉监督部门处理时才介入业务部门相互监督又各有所虑并彼此相肘从而使监督效能下降要查找一种始终和业务附和在一起的监督力量那只有会计监督前不久银监会召集五 大银行开会并作出具体工作部署一是坚决查处违法违规案件遏制住重大案件发生;二是提升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确保银行稳健运行;三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大重要岗位人员和重点业务治理;四是进一步完善内操纵度提升治理技术手段和系统支持切实防范各类风险;五是开展有针对性检查;六是加大领导充分发挥分支行机构经营治理职能作用笔者建议再增加一条强化财会监督它的关口往往在审计(稽核)关口之前财会人员扮演着局内和局外双重角色财会工作监督作用发挥的好与不行直截了当阻碍以上六条措施实施的效率和成效银行是金融中介机构从事信用经济活动在经济生活中对两类个人和机构间起连接作用一是资金有短缺需借入二是资金有富裕而借出就商业银行而言存入资金就一定要按期保证提取并给付利息而借出贷款是否按期归还直截了当阻碍着银行收益甚至生存贷款是本收息是利本之不在利之焉存有人讲工业企业核算技术比较成熟银行业清算技术比较成熟而在财会监督上有许多方法能够借鉴工业企业对业务核算的监督体系在成本治理上的复杂性体现在从厂、部、车间到班级人人有指标而在产品上的复杂性体现在工厂用工作令全面核算几百上千个产品的料、工、费并不费劲对产品的不同状态使用不同的产品成本核算来结转用不同的盘点方法来分配成本费用对上千种不同的采购费用和价格的材料、原配件进行材料采购差异分配而银行完全能够从核算角度对对公、对私的存、贷款资金的流淌轨迹进行合理分配核算到前、中、后台的成本中去分配到每一笔放款业务中来进行监督一、加大资本核算实现对贷款经济规模的监控从银行经济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