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寓言四则课堂实录及分析 人教版

【初中语文】寓言四则课堂实录及分析 人教版
【初中语文】寓言四则课堂实录及分析 人教版

《寓言四则》课堂实录及分析

执教时间:2010年12月24日

执教班级:济水一中七年级十四班

教学目标:

1、学会多角度分析寓言寓意;

2、知道寓言故事学习方法。

【目标设置考虑到四则故事放一节课,而寓意故事中大多很鲜明,对初中学生来说较为简单,所以重点放在多角度分析寓意,对学生德育教育上面,而寓言故事的写作只是了解。】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十课《寓言四则》。请大家回忆小学学过或者阅读过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名字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生1:《乌龟和老鹰》

生2:《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师:嗯,都是咱们古代有名的寓言故事。

生3:《狐假虎威》《闻鸡起舞》

师:刚才大家所说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熟稔的不得了,那么,什么叫做寓言?(学生杂七杂八的说)这时候我们就要看它的名字了,“寓”就是“寄托”的故事,“言”就是道理,那么寓言就是——寄托着一定道理的故事。一般来说“寓言故事”都比较“短小”。短小但是内容却非常丰富,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寓言四则,就要围绕着两个目标,第一我们要看四则故事分别寄寓着怎样的道理,第二我们要看它如何表现丰富内容的。(板书重点词语)【导入环节用时2分钟,设计较为简单,用故事回顾让学生了解寓言文体特点及含义,中间重点内容“寓言”的含义,寓言很短小都是学生说出的。感觉这样开放的设计使学生经验得到梳理固化,效果不错。】

二、学习文章,多角度分析寓意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师: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自学思考,然后谈收获。(学生读)

师:请大家先思考第一个问题,从这则寓言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为什么?(学生沉默思考)

师:答案可是没有对错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有自己的体会就可以。

生4:我从故事中获得的道理是爱慕虚荣的人是不会受到重视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4:因为赫尔墨斯嘲笑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不值钱,而后来雕像者说他的雕像是饶头白送的。

师:那你从哪里看出来他是爱慕虚荣的人?

生4: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师:想知道自己的价值就是爱慕虚荣吗?(学生思考,但无法回答)好的,坐下。

生5:文中有“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师:嗯,他认为人们会更尊重他些,所以说他爱慕虚荣,对吧?(学生点头同意)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者说有没有更深刻的意见?其实原文中有一个字更能体会他的虚荣的。(学生

说“笑”)那么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他心里肯定是洋洋得意,想自己雕像一定是相当值钱,那么大家都说这是个爱慕虚荣的人什么叫做爱慕虚荣?(学生思考,说)师:大意就是在自己心里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希望别人羡慕。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有)他真的是这样优秀吗?(不是)那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换个词语来表述,那就是——学生:自恋,自大。

师:那么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道理,自恋的自大的或者爱慕虚荣的人不一定得到大家的认同,那么你要是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重视,你应该怎么办?

生杂七杂八表示需要谦虚、诚恳。

师:那么,对待自己的工作呢?

生:热情、认真、负责。

师:那么我们的有些同学当上了班委,他就想我是班委,你们都得听我的,好像就觉得自己的身份在同学们中间高人一等,是这样的吗?当一个好班委最需要的是什么?(负责、谦虚、努力)你作为班委,首先应该是班级同学的表率,也就是管理别人的前提是——管好自己,即——以身作则。所以,咱们说,一个人自大也好,自恋也罢,爱慕虚荣也行,都是你前进的绊脚石。你要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好以身作则,做好本职工作。不需要去确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别人心中自然会有一杆秤的。这就是第一则寓言,寄托一定的道理,虽然很短,但是寓意却非常丰富,尤其是那个“笑”字,寓意无限。

【第一则寓言用时近7分钟,学生思维受到课本限制,或者设计有问题,学生回答并没有跳出课文寓意的圈子,所以生成的精彩答案不多。另外就是挖掘寓言育人价值,和学生班委在学生间颐指气使的态度方法相关联,希望他们受到教育。而对“笑”的理解,则是对文本语言进行理解,帮助他们理解人物内心,获得一些写作经验。】

《蚊子和狮子》

学生读。

师:这则寓言中蕴含什么样的道理呢?哪位同学清晰的把它表达出来?

生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骄傲,骄傲有时候是让人退步,但是这里面说蚊子战胜狮子后是“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却被蜘蛛网粘住了。把狮子都战胜了,却被小小蜘蛛给粘住了。

师:你觉得它是骄傲了,过于骄傲自大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结果就被蛛网给粘住了。刚才你读的那个“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可以看出蚊子的(学生:得意洋洋)看这语言写得多好!其他同学有没有从其他方面进行赏析理解的呢?

生7:我在这则寓言中收获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大和脆弱。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7:文中有三种动物,狮子、蚊子和蜘蛛。狮子可以把蜘蛛网弄破,而蚊子却能打败狮子,蜘蛛网又能粘住蚊子。

生8: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用自己的长处对待敌人的短处,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对待敌人的长处。

师: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说。

生8:因为蚊子很小,狮子打不住它,它就可以促使狮子自己把自己的脸抓破……

师:用自己的长处,灵巧、体积小的长处来战胜了庞大的狮子,以己之长来攻人之短。那么它对于蜘蛛呢?

生8:骄傲自大导致的。

生9:我认为对于人的优点和缺点来说,有时候优点就是缺点,而有时候缺点也可以成为优点。

师:来来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表述?

生9:因为蚊子的弱点就是体积小,灵便,便于飞行,所以它就战胜了狮子。但是就是因为他的体积小,所以就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师:呵呵,你的意思就是说现在的长处或者短处不是固定的,长处和短处有时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very good,你这个答案可是咱们这俩班首屈一指的。

生10:我认为蚊子是勇敢的,它敢挑战狮子,所以是勇敢的。

师:嗯,它确实勇敢。但寓言中还告诉我们,光勇敢行不?还需要——(技巧),不能逞匹夫之勇啊!他的技巧就是用己之长攻敌之短。

生11: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要用于向那些强大的事物去挑战。

师:嗯,你的也是挑战的问题。但挑战后面还有没有?

生11: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不能无厘头凭兴趣的去挑战它。

师:嗯,说的非常棒,这是一个做人做事的技巧问题,有时候用的好的话,一根撬杠可以橇起他身体几倍甚至几十倍重的物体。蚊子就在于用了技巧。

生12:我认为是成功不在于起点。狮子他体型很大,就是说两个商家竞争吗,起点低事业小的只要有技巧不一定会输的,狮子体型很大,蚊子体型很小,虽然它起点比狮子弱,但它还是赢了。所以我认为成功不在于起点,不要自卑。残疾人也是可以成功的。

师:嗯,残疾人也是可以成功的。只要发挥自己长处就可以了。

生13:我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为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狮子还是战胜了蚊子。

师: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关键是你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但不要骄傲自大。

师:多角度分析多角度收获,学习寓言也在于此。每则寓言故事当中都有一定的道理,而这个道理是作者的主流表达,但咱们在读故事的时候不仅仅要知道作者的体会,更要深入我们内心,知道我们自己从中应该收获什么。

【本则寓言用时8分钟,自我认为还是很精彩的,自始至终没有给学生画一个圈子让他们跳,而是注重学生自我收获自我感觉,回答问题的8个同学7个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并且关注到原文中词语,而我只是根据学生收获进行点拨整理归纳,只是不知道这种形式来分析寓言锻炼思维把握收获,伊索会不会生气。】

《智子疑邻》

师:这是一则简短的文言文,咱们中国古典文化中有很多这样的寓意丰富的小文章,像咱们刚才所说的“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按照文言文的要求,什么要求来着?(直译)对,直译,来翻译理解课文,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学生读课文。

师:有不懂的问题吗?前后两个人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

学生前后交流。

师:还有不懂的没?提出来。

生14:其家人甚智其子。

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生15:就是这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

师:嗯,理解正确,但没有直译。

生16:他的家人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生17:其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

师:其家人?

生:他的家人。

师:甚,

生:很。

师:智,

生:聪明。

师:这里可以翻译为“认为……很聪明”,他的家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

师:还有问题吗?(没)找个同学来翻译吧?

生18: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墙被损坏了。他的儿子说如果墙不及时修复,钱财必定有人偷盗。邻人的父亲也这样说,晚上果然丢失了钱财,他家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居的父亲。

师:嗯,基本上还是比较正确,有两个字没有译出来一个字译错了,这两个字是:必将有盗,将是“将要”的意思。另一个是“暮而果大亡其财。”大,指丢失很多。另外的一个错字是我没有给大家指出的,好像大家都认识,其实大家都错了,这里应该读作“父”(板书)音fǔ,什么意思?你别告诉我是父亲。

生19:是老人。

师:你怎么知道是“老人”?

生19:以前看过,曾在一本书上见过。

师:嗯,热爱阅读的人知识真是非常丰富。这个字在这里就是“老年男人”的意思。

师:意思明白了?下面大家把原文再读一遍,思考自己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学生读课文。

师:好了,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希望那些还没发言的同学把自己的思想交流出来。

生20:在没有一定证据的时候不要乱怀疑别人。

师:嗯,文中富人乱怀疑邻人之父,那么他为什么怀疑邻人之父?

生21:因为前面交代了邻人之父也说了晚上会被盗的,人家孩子也是这样说的,结果就被盗了,所以就怀疑他。

师:嗯,同样是说却怀疑他,那么他到底该不该说?

生:不该说。

师:为什么不该说?

学生交头接耳猜测,有人说是胡说。

师:那么邻人之父胡说了吗?(学生思考后认为是没有)不是胡说又为什么不该说呢?为什么他就不该说?请所有同学思考。

生22:因为他是外人。

师:为什么是外人?外人是什么意思?

生22:他们不是一家人。

师: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亲属关系,对吧!那么我们在提建议的时候,即使你的建议是正确的,也要考虑到——

生:后果。

师:后果?关系还是后果?

生:后果——不对,是关系。

师:考虑后果的话这建议可提可不提,但文中这个建议该不该提?(该)所以,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即使你的建议是正确的,也要考虑到和被建议人的关系,否则的话正确的建议也会被误解的。好,这是一方面的理解,那么本文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的呢?其他同学再思考。

生23:我认为是有了过错必须马上改过,这个故事和亡羊补牢寓意相似,墙坏了必须马上修补,就不会被盗了。

师:嗯,你从文中读出这点也不错,但是你看本文的标题是“智子疑邻”,从“疑邻”的角度去再思考,可能会收获更多。……你看,我们刚才是从邻人之父的角度来理解寓意的,

那么我们从富人的角度来理解的话,会有什么收获?……他怀疑邻人之父,对吗?该不该怀疑?他又该怎么做呢?

师:仔细思考,看你这个答案合适不合适,还应该找出证据。一个是提意见的一方,一个是听意见的一方,听意见的一方应该怎么对待?

生24:我觉得富人应该是把邻居说的话往好的方面想想,邻居的意见和自己孩子的意见是一样的。

师:在一样的话的前提下,他应该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应该是——一样的。这是个什么道理?就是我们在听意见的时候要听——正确的意见,不应该看这意见是谁提出的。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就是另一层收获。所以说,一则寓言,咱们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分析,进行收获。

【这则文言文寓言用时15分之久,一是文言理解难度稍大,二是从两个对立角度来分析寓意学生不大适应。总体感觉课堂节奏还是快了些,很多东西不是学生体会出来的,而是教师教出来的。课堂上教师要教是肯定的,但要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需要再好好揣摩。】《塞翁失马》寓意简单,主要是翻译,和《智子疑邻》类似,略。

三、小结:寓言故事多角度阅读可以获得很多经验,这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

一粒沙中看世界——《寓言四则》实录分析

这是七上语文最后一课,自读课。学生小学接触过很多语言,所以以往设计就是学生简单一看教师一说寓意再把后两则翻译一点拨就结束了,总感觉这样草率处理有些简单,但时间精力种种因素也没有具体考虑过,而现在才知道这样的课堂是“滑冰课”,学生进教室什么状态出教室依然什么状态,只是大家一起看了几则寓言,而或许其中很多学生以前曾独自看过了。所以这次在不增加课时的基础上简单设计后进行实录分析,以发现自己的课堂问题。本课上完后感觉还是比较舒服的,学生们飞扬的思维,清晰的表达,充实的收获就是证据。可是仔细思索,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再揣摩:

一、教学目标是否合适?

A类:学生自读理解原文简单寓意,文言文能翻译下来;

B类:多角度分析寓言寓意,

C类:阅读分析中获得一些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

设计时候考虑的是四篇文章四次反复,立足学生学习长程设计,促使学生在不断的使用中获得经验。但这篇文章这样目标设计使用文本是否合适?是不是应该再扣住单元目标进行寓言叙写与想象力扩充?是否每个寓言侧重一点更合适些?侧重哪点?设计后对学生学习寓言有帮助吗?即使是这样设计怎样让课堂节奏有张有弛,而不是版块式的一则挨着一则?这些问题都有待继续思考探索。

二、教师点拨怎样到位?

重点下移和资源回收说的都是教师的作用,感觉本课中这两点自己还是能够意识到的,但是到底下移到什么地步?如果下移了学生理解不了(如第三则第二类寓意的理解),此时教师应该怎样操作?资源回收到什么地步才是最适合的?以后也是如此,简单的文本学生好理解教师好回收资源,而较难的文本呢?怎样的问题设计能帮助他们理解?

是不是第三则讲解寓意时候应该设计两个问题:从富人角度我们能收获什么经验?从邻人之父角度我们又能有什么经验收获?这样的两个大问题是不是更利于学生理解?

三、本课如何重构?

这是评课必做的环节,可自己真的是不知道如何重构更好!如果像刚才第二点的分析,用主问题贯穿理解寓意,又会不会限制学生思维?像第二则寓言,学生的理解可不仅仅是蚊子、狮子角度。看来还是应该将本文打碎重组,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学法指导,或者引入一

些其他寓言故事??

如果添加其他文本,《伊索寓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这样是最好的选择吗?我们古代的寓言故事又应该加入哪些文本?

一粒沙中看世界,天天在上天天赖以生存的课堂很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人教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自主开放有序创新 ——《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师:现在,我给大家来一回现场作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成语。(作画) 生:(个个面露笑意,答)画蛇添足。 师:真聪明!今天的课就跟这个成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9课,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四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5分钟,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1)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音:(2)查工具书:(3)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减字,不换字,不哽字。 (生自由大声读书5分钟) 师:时间到了,读得怎样?还是先听听大家的齐读。(生齐读)整体听来,很流畅。如果能读准这几个字的读音,就更好了。 宣王悦(yuè)之堕(duò)而折其髀引弦(xián)而战 我不仅喜欢听大家齐读,还喜欢听大家一个一个地读。谁先来试一下? 生1:我读《滥竽充数》。…… 师:声音洪亮,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生2:我读《画蛇添足》。…… 师:有点紧张,只重复了几个字,还可以。 生3;我读《买椟还珠》。…… 师:节奏感很强,读得很准确。(没有人读第四则)第四则有点长,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谁能拿下? 生4:我来试试。…… 师:相信自己,你看你表现得很好。 读通课文后,请大家再自由、大声朗读课文5分钟,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还记得解决字音障碍的方法吗?回顾一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词义障碍,对于书下没有注解的,更要注意。读懂文意,就是能把故事讲出来,当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尽量讲得生动活波。 (生自由读课文5分钟) 师:时间到了,字词学得怎样?先来进行一场比赛。左右两队各提出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 生1:我想问“乃左手持卮”的“乃”字怎么讲? 生2:于是,就。 生1: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大恰当。那个人拿到酒后,应该喝下,怎么会左手持卮,右手画蛇呢?我认为应当“竟然”讲。 生2:你这样理解是忽略了这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别人还没画完,我再来给蛇画脚。 师(问生1):你接受他的分析吗? 生1:嗯,我明白了。 生3:“父子相保”的“保”字怎么讲? 生4:“保全,没事”的意思。 师:(问生3)你同意吗? 生3:我本来不清楚,现在我懂了。 生5:“此独以跛之故”的“以”作何讲? 生6:“因为”。我问一下,这里的“故”字怎么讲? 生7:“原因”。 师:我来考考大家,“滥竽充数”的“滥”字如何讲? 生8:“坏的,差的”。 生9:“滥用”。 生10:我觉得他不会吹,混在里面假装能吹,可能是“假的,不真实的”的意思。 (学生于是议论起来了) 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接下来,咱们来一个讲故事比赛,两个队各推出一个代表上台表演,可配以表情、动作。 (有生小声问:能找个搭档吗?准备一下,行吗?) 师:当然可以。 (学生准备) 生:我来给大家表演《滥竽充数》。表演不好,别见笑。……这真是“宣王听竽三百人,南郭滥竽来充数。泯王——把竽听……”谢谢! (掌声响起) 师:不用我多说,这掌声已经说明了你的表演水平。 生甲、乙:今天我俩给大家表演一段《画蛇添足》。…… 生甲:我的蛇脚下生风,快速前进。 生乙:蛇长脚,那……还叫蛇吗?你看我的蛇帅呆了! 生甲:等等等等,那个时候,有“帅呆了”这种说法吗? 生乙:那让大家评评,蛇有没有脚?(“没有!”)谢谢!…… 师:太棒了!太棒了!欣赏了这两个精彩的故事后,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从这四则寓言中,我们有些什么领悟呢?请每个人用“第×则寓言告诉我……”的句式说句话。看谁说得独到,有见地。 生1:第三则寓言告诉我做人要真实,不可以靠蒙混过日子。 师:嗯,有警戒性。 生2:第一则寓言告诉我做事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师:我觉得你说话很严密,你说的“有时”怎么理解呢? 生2:比如,这里的蛇没有脚就不要画,而像写文章,就不能说一次成功,需要反反复复去修改,才能写好。 师:有道理。 生3:第二则寓言告诉我看问题要重实质,不能只重表面,像那个郑者,那损失就惨重了。 师:是的,那个郑者的行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谁再来谈谈。 生4:我觉得这个郑者倒便宜了那个楚人。那个楚人的行为难道不可笑吗?买宝珠就买宝珠,干嘛要那么大张旗鼓地去装饰那个匣子呢?我认为,这叫喧宾夺主。 师:有见地。 生5:我不认为楚人可笑,我倒觉得他很聪明,为了使宝珠更显价值,他想到了“包装”,再说他并未因此而吃亏,倒是郑者因小失大。 师:我觉得你也很聪明,有经济头脑。 生6:第四则寓言使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师:真是了不起。《塞翁失马》传递给我们的也许就是这种神福祸相对论吧。 下面我再来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四则寓言呢? 生1:我用“多此一举”来解释“画蛇添足”。 生2:我用“混水摸鱼”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3:我用“不学无术”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4:我用“有眼无珠”来解释“买椟还珠”。 生5:我用“一分为二”来解释“塞翁失马”。 生6:我用“鱼目混珠”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7:我想可不可以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来解释“买椟还珠”呢? 生8:当然可以啦。 生9:我想用一句话来解释“塞翁失马”,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呢。” 师:谢谢你给我们这样一句精彩的解释。 今天这节课让我感觉到了大家知识的丰富和认识的独到。有这么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古典文学无疑是使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但愿我们大家能更多地积累文化,运用文化,将自己打造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下课。 【评点】 这是教者异地借班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这堂课的特色有四。 一、自主。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这是由这堂课型(说读课)所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整堂课上学生自由独立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另外,教师非常尊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不是以个人的或是教参上的或是约定俗成的解释去约束学生。再者课堂的表演活动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临时决定的,完全没有教师的导演,是学生自个儿的活动。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对寓意理解全然是个人的一种阅读行为,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拘泥守旧。另外,对课文中疑难问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解答,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目前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和“学”的行为。 三、有序。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者是按照板块教学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整节课共分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再读课文(读懂词义、文意)——理解课文(读通寓意)。这几个教学板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熟读、默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 朗读之前,需要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对文章有深切的理解和把握。比如《春》的清新明丽,《沁园春?雪》的雄浑,《天上的街市》的飘逸,《背影》的质朴、清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豪放,《登幽州台歌》的悲慨等等。对其风格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用想象展开内心的视角,身临其境,体其味,缘其情,然后才能渲染语音表情,化声音为形象,把握其情感的起伏,“怒而如潮”,“疾而如驰”,“舒而如云”,以语流的起伏跌宕在听者的心壁上引起同振共鸣,从而实现朗读的艺术效果。 朗读技巧的训练主要应处理好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好停顿。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前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

最新统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前二则)教案

寓言四则(前二则)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实录

全国第七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吕莉(江苏)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 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 2、齐读字词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场合形式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板书:生活) “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 四、再读研析 1、研读提示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 。 ( ( ( 。 , “ “ 自主 开放 有序 创新 ——《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师:现在,我给大家来一回现场作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成语。 作画) 生:(个个面露笑意,答)画蛇添足。 师:真聪明!今天的课就跟这个成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9 课,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四则》 这节课我们采 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5 分钟,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 1)借助文 章 下面的注音:(2)查工具书:(3)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减字,不换字,不哽字。 (生自由大声读书 5 分钟) 师:时间到了,读得怎样?还是先听听大家的齐读。 生齐读)整体听来,很流畅。如果能读准这几个字的读音, 就更好了。 宣王悦(yu è )之 堕(du ò )而折其髀 引弦(xi án)而战 我不仅喜欢听大家齐读,还喜欢听大家一个一个地读。谁先来试一下? 生 1:我读《滥竽充数》。…… 师:声音洪亮,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生 2:我读《画蛇添足》。…… 师:有点紧张,只重复了几个字,还可以。 生 3;我读《买椟还珠》。…… 师:节奏感很强,读得很准确。 没有人读第四 则)第四则有点长,对 我们来说是个挑战,谁能拿下? 生 4:我来试试。…… 师:相信自己,你看你表现得很好。 读通课文后,请大家再自由、大声朗读课文5 分钟,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还记得解决字音障碍的方法 吗?回顾一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词义障碍,对于书下没有注解的,更要注意。读懂文意,就是能把故事讲出来, 当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尽量讲得生动活波。 (生自由读课文 5 分钟) 师:时间到了,字词学得怎样?先来进行一场比赛。左右两队各提出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队能考 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 生 1:我想问“乃左手持卮”的“乃”字怎么讲? 生 2:于是,就。 生 1: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大恰当。那个人拿到酒后,应该喝下,怎么会左手持卮,右手画蛇呢?我认为应当“竟 然”讲。 生 2:你这样理解是忽略了这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别人还没画完,我再来给蛇画脚 。 师(问生 1):你接受他的分析吗? 生 1:嗯,我明白了。 生 3:“父子相保”的“保”字怎 么讲? 生 4:“保全,没事”的意思。 师:(问生 3)你同意吗? 生 3:我本来不清楚,现在我懂了。 生 5:“此独以跛之故”的“以”作何讲? 生 6:“因为”。我问一下,这里的“故”字怎么讲? 生 7:“原因”。 师:我来考考大家,“滥竽充数”的“滥”字如何讲? 生 8:“坏的,差的”。 生 9:“滥用”。 生 10:我觉得他不会吹,混在里面假装能吹,可能是“假的,不真实的”的意思。 (学生于是议论起来了) 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接下来,咱们来一个讲故事比赛,两个队各推 出一个代表上台表演,可配以表情、动作。 (有生小声问:能找个搭档吗?准备一下,行吗?) 师:当然可以。 (学生准备) 生:我来给大家表演《滥竽充数》。表演不好,别见笑。……这真是“宣王听竽三百人,南郭滥竽来充数。泯王 ——把竽听……”谢谢 ! (掌声响起) 师:不用我多说,这掌 声已经说明了你的表演水平。 生甲、乙:今天我俩给大家表演一段《画蛇添足》 …… 生甲:我的蛇脚 下生风,快速前进。 生乙:蛇长脚 ,那……还叫蛇吗?你看我的蛇帅呆了! 生甲:等等等等,那个时候,有“帅呆了”这种说法吗? 生乙:那让大家评评,蛇有没有脚?(“没有!”)谢谢!…… 师:太棒了!太棒了!欣赏了这两个精彩的故事后,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从这四则寓言中,我们有些什么领悟 呢? 请每个人用“第×则寓言告诉我……”的句式说句话。看谁说得独到,有见地。 生 1:第三则寓言告诉我做人要真实,不可以靠蒙混过日子。 师:嗯,有警戒性。 生 2:第一则寓言告诉我做事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师:我觉得你说话很严密,你说的“有时”怎么理解呢? 生 2:比如,这里的蛇没有脚就不要画,而像写文章,就不能说一次成功,需要反反复复去修改,才能写好。 师:有道理。 生 3:第二则寓言告诉我看问题要重实质,不能只重表面,像那个郑者,那损失就惨重了。 师:是的,那个郑者的行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谁 再来谈谈。 生 4:我觉得这个郑者倒便宜了那个楚人。那个楚人的行为难道不可笑吗?买宝珠就买 宝珠,干嘛要那么大张 旗鼓地去装饰那个匣子呢?我认为,这叫喧宾夺主。 师:有见地。 生 5:我不认为楚人可笑,我倒觉得他很聪明,为了使宝珠更显价值 ,他想到了“包装” 再说他并未因此而吃 亏,倒是郑者因小失大。 师:我觉得你也很聪明,有经济头脑。 生 6:第四则寓言使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师:真是了不起。《塞翁失马》传递给我们的也许就是这种神福祸相对论吧。 下面我再来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四则寓言呢? 生 1:我用“多此一举”来解释“画蛇添足”。 生 2:我用“混水摸鱼”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 3:我用“不学无术”来解释 “滥竽充数”。 生 4:我用“有眼无珠”来解释“买椟还珠”。 生 5:我用“一分为二”来解释“塞翁失马”。 生 6:我用“鱼目混珠”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 7:我想可不可以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来解释“买椟还珠”呢? 生 8:当然可以啦。 生 9:我想用一句话来解释“塞翁失马”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 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呢。” 师:谢谢你给我们这样一句精彩的解释。 今天这节课让我感觉 到了大家知识的丰富和认识的独到。有这么一句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想,古典文学无疑是使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但愿我们大家能更多地积累文化,运用文化,将自己打造成 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下课。 【评点】 这是教者异地借班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这堂课的特色有四。 一、自主。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这是由这堂课型(说读课)所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整堂课上学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24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二、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三、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四、写作背景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四、预习检测 1.赫拉()宙斯()庇护() 粘住()溉汲()杞人() 崩坠()星宿()中伤() 躇步()跐蹈()舍然()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五、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下面问题。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蒹葭》课堂实录

《蒹葭》课堂实录 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执教者永嘉县实验中学范圣龙 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 教师深情朗读第一节,(舒缓,绵长,全场默然,迅速被感染) 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全诗—— 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 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三句话好像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改变了一些字词 师:还有要说的吗 生:都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师:也就是说句式相同,你们很敏感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有一种美感,我们一起来读来感受这艺术魅力 学生齐读 师: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什么? 生;:我依稀看见了芦苇飘荡,尽头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对男子微笑 师:这是怎样的芦苇? 生:很浩荡,飘忽不定 师:哪个词告诉你这些? 生:是蒹葭苍苍的苍苍 师:你读一下同时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师:大家感受一下,这两句的不同之处,读一读 生:第二句有停顿,有延长,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 生:第二种拉长后有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子上似乎有霜花 师:读急了,感觉就消失了……拉长了读可以将惆怅凄美表达出来……我们再读 生齐读“蒹葭苍——苍——” 师:假如老师再改成蒹葭苍盛行不行?对,不行,味道没有了。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其实蒹葭两字本身就很有韵味,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叠词二字,已经蒹葭两字的拼音,说:这叫做双声…… 大家齐读包含蒹葭二字的句子 师:是啊,这么美的画面,刚才有位同学说还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哪里? 生:在芦苇的尽头 师:还可能在哪里? 生:在诗人的心中 师:是啊,距离产生美,他们之间有距离,产生了朦胧之美…… 还有,他们的位置是固定的吗? 生:是飘忽不定的…… 师:从此你心中就走进了这样的一位女子——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生:看到了主人公追逐的步伐,也依稀浮现在我面前 师:是啊,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幅画,它们都是朦胧的美丽的,其实这里还有一种声音,走近诗歌,你仿佛也听见了什么? 生生交流,屏幕上一行字——我们听见了——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课堂教学实录

《运用联想和想象让文思轻舞飞扬》教学实录 (播放音乐)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听了刚才的一段音乐后,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鲜活的画面呢?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更是想象的魅力 那么如果把想象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想象,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文思轻舞飞扬。 (屏幕显示一个圆) 师:请同学们对图形展开想象。要求侧重从图形的形象方面展开。用“它 像,它可以为我们”句式来把你的想象说出来。 学生表达、教师点评 (随机提问(五六人),重点点评精彩回答,以赏识性点评为主)例如学生:圆像太阳,它可以为我们带来温暖,给我们力量,给我们希望师:你的语句很精彩,你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学生还可能想到盘子,月亮,月饼等。教师尽量用名句、警句、诗意的句子作赏识性点评。 师:通过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我发觉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啊,这么丰富的形象是怎么想象出来的呢?原来这所有的事物都是借助于一个圆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想象可以借助于一定的形象而产生。 师:那么,这种途径产生的想象,我们怎么运用到文章中去呢?请看下面的训练题: (屏幕显示两个三角形、两个线段、两个圆)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能用它们(至少用上五个)拼成新图形,并为图形取个名字,并用一段文字加以说明。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上黑板展示(可选四组同学)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黑板上几位同学的作品(赏析式评价)师:还有没有与他们不一样的作品呢?(请生展示)看到大家这么多精妙的图案,老师也想设计一个,大家看我设计的图案怎么样? (屏幕显示范例:希望之灯 老师在设计的这个希望之灯的时候,我想到了光明与黑暗,想到了迷茫与希望,于是我从这个图案又引发出了一些小感想,请看屏幕: 温馨的灯光,伴我度过了多年的学习生涯,现在它又照亮了我的新的开始、

穿井得一人 省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理解文意。 2、分析寓言的情节,多角度灵活地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在实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改写古代寓 言故事,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2学情分析 其一,这是学生升入七年级后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寓言这一文学体裁。虽然许多同学在以前读过不少的寓言,并熟练地讲述出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多数同学只停 留在直观的感受上,缺少自己的情感体验,把寓言读“死”了,失去了寓言的“言外 之意”。为改善这一现状而特意编入第24课《寓言四则》,我揣摩应该是人教版(2 016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编者的意图。因为这恰好也符合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那么,通过前两则伊索 寓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阅 读寓言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 对第三则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寓言这一文学体裁。 其二,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可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种种真伪莫辨的信息时,会缺乏 深入思考,甚至轻信流言,以讹传讹。而这则《穿井得一人》古老的寓言故事,会对 他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会帮助他们秉持审慎的态度 对待传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三,学生虽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五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 但平时繁多而枯燥的文言语汇的识记,学生会提不起兴致,文言底子薄的学生甚至 自信心不足。因此,这节课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的 兴趣,树立学习文言文的自信。 3重点难点 1、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 2、引导学生对“穿井得一人”这句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进行重点研读。 3、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第30课《寓言四则》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新世纪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e16428563.html,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作者宋燕赵芦芳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 3.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 教学重点 1.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一、《智子疑邻》学习 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 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再读寓言,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并解释加点的词。 4、问题讨论: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试概括。 二、《塞翁失马》学习 1、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 2.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 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 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5.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 1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发散思维课)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时,按照上课惯例,从三方面做预习工作:一是不解之处;二是精彩之处;三是有误之处。每个同学至少要有一处发现,准备上课发言。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9页,这幅图中所画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师:相信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就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开始提问发言。请语文科代表做好发言记录。 生1:文中“脑袋慢”、“没绕过来”、“慢了一步”为什么要用引号引起来? 生2:引号是为了引用老王说的话。 生3:引号是为了直接引用老王说的话,为下文做铺垫。

师:看来大家对引号的作用掌握的不错,回答的很好。给提问和回答的同学各加1分。 生4:怎样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是更深的不幸”? 生5:第一个不幸是指的从小营养不良,第二个不幸指的是得了恶病。 师:那么由这两个方面来看,可以反映出老王生活的一个侧面,是什么呢? 生6:苦! 师:头脑真是灵活,给两位同学各加2分。 生7:为什么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车? 师:给这位同学先加2分。是啊!为什么有三轮车不敢坐,而要去挤公共汽车呢? 生8:因为老王的一只眼睛是瞎的。 生9:因为当时是文革时期,社会动荡,所以作者不敢自己独自乘三轮车。 师:能联系文章背景思考问题,说明预习工作做的不错,各加2分。 生10:在老王去给作者送鸡蛋的时候,为什么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的数不完”? 生11:因为作者当时被老王的样子吓到了,所以记不清数目了。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寓言4则 杞人忧天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 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 六、拓展 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十、板书设计 {投影出示)

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实录

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实录

全国第七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吕莉(江苏)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 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 2、齐读字词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场合形式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板书:生活) “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 四、再读研析

第30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庇.护(pì)爱慕.(mù) B.俯.视(fǔ)乏.味(fàn) C.惭.愧(cán)妒.忌(dù) D.烟囱.(cōng)矗.立(chù) 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1)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2)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3)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4)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毁坏) B.暮而果.大亡其财(如果) C.其家甚.智其子(很) D.而.疑邻人之父(却) 4.下列各项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其邻人之父亦云 B.近塞上之人 C.人皆贺之 D.此独以跛之故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说说四则寓言的寓意。 二、精段阅读

阅读《蚊子和狮子》,完成练习。 7.蚊子先说:“你并不比我强”,然后说:“我比你强得多。”这是使用_______法,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蚊子“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蚊子所用的战术是________________。 9.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吹着喇叭”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1)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这里“吹着喇叭”表现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这里的“吹着喇叭”表现了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理解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 ...蜘蛛消灭 ..被这小小的 ..说,自己同最强大的 ....动物都较量过,不料 了。 A.强调蚊子至死仍然不服气,因为战胜过强大的动物。 B.说明蚊子至死不明白自己被灭亡的原因。 C.蚊子为自己的强大而遭覆灭感到惋惜。 D.蚊子已感受到是自己的得意忘形使他遭到失败。 三、拓展训练 (一) 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另一只空无所有。前者一路上沉静地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后者跳跳蹦蹦,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像云雾似的飞扬,焦急的行人老远就听到吵闹的声音,诚惶诚恐地躲在一边。然而不管后者怎样地哗众取宠,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 11.请说出文中的“前者”、“后者”各指代什么。 “前者”: “后者”: 12.末尾的“前者那样的价值”一句话,怎样理解其含义? 13.两只桶分别可以比喻哪两种人? 盛着酒的桶: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分析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浬浦镇中周淑文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正如江泽民同志曾说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确立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进行初中语文诵读教育研究,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灵气。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人文精神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个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初中阶段是人成长的又一关键时期,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可是,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一浪浪各国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孩子接触了不少他国的文化。孩子们看日剧,追韩流,常英文韩文日文歌曲,而对于我们民族艺术瑰宝——古诗更是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十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却根本无从谈起。常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不要烟消云散了?纵观我校语文教学在诵读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大多数学生是住校生,在校时间长,但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阅读层次较低。2、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老师对诵读认识不够、诵读方式单一等,使诵读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但是,从去年下半学期开始,我校围绕“营造书香校园”目标,编辑介绍校园里似的校本教材,并由省政府拨款建立了校图书馆,这为普及和推广诵读经典美文创造了良好契机。 因此,开展经典诵读的研究,适应我校学生的发展要求,很有实际研究价值。 二,课题的简介 1、两个概念的明确:(1)经典古诗文:在我校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经典古诗文的内涵界定 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