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它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全球化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利好: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以及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端: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使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全世界,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当抓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注】理解弊端①要抓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理解弊端

②要抓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3.国际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4.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复习课学案B1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姓名:考号:

【考纲要求】1.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⑴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

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⑵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基本知识】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

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

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是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知识结构】

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注】①参加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

②“引进来”主要是指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越来越迫切。

【观点辨析】

()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2.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3.经济全球化会导致风险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5.某国生产M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国家高,表明这个国家拥有生产M产品的相对优势。

()6.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无害。()7.在经济发展中,对外依存度越高越好。

()8.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标志着“引进来”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新的水平。()9.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达标检测】

()1.(2008广东)某公司在国外建立了一个制造厂及配送中心。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中的

A.资本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

D.劳务全球化

()2.(2008全国)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为9.7%;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1.8%;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73%。这表明

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

D.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3.(2010江苏)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7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

A.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B.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D.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4.(2013广东)2012年10月,某跨国公司关闭其苏州工厂,将生产线向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导致该厂与我国300多家代加工企业的合同被解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跨国公司投资的方向

C.企业应从代加工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转变

D.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5.(2013天津)下图是2004~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指标,图中数据显示

A.产品进口优化了国内的产业结构

B.产品出口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C.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

D.我国“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6.(2011江苏)为解决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我国某钢铁集团先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投资8个铁矿资源项目,争取2015年实现铁矿石的自给自足,并使之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该实例说明,我国扩大海外投资

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②是对外开放上升到一个新层次

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④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面临巨大风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2012四川)2011年,中国非金融领域对外投资总额从2006年的176.3亿美元上升到600.7美元,今年一季度达到16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5%;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160.1亿美元,今年

3

月外商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6.4%,已连续5个月减少。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我国的对外贸易正在趋于平衡

②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不断创新

③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④我国的资本国际化不断加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8.(2012全国)2011年11月,美国发起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2012年1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风力发电设备——应用级风塔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是因为

A.美国欲以贸易保护措施扶持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

B.新能源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需要其提

供就业岗位

C.美国需要通过减少中国新能源产品进口才能缩

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D.美国的新能源产业能过剩,不需要从中国大量

进口相关产品

()9.(2013全国)2012年3月,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美国政府于9曰28日以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在多次申诉无效之后,该公司根据美国法律向美国联邦提起诉讼。这一案例表明

A.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

义的挑战

B.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时投资者维护自身

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C.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

去的主要形式

D.跨国并购是企业强强联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10.在伦敦奥运会的各个角落,从比赛服、比赛器械、坐椅到吉祥物,甚至小小的徽章,“中国制造”随处可见。这反映了

A.信息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

()11.目前,全球大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60%、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80%,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的90%。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①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

③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④支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回答12~13题。

()12.受旱灾影响,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的大豆、玉米、小麦等减产,由此造成2012年上半年国际粮价“高烧”。材料表明

①国际粮价受美国等少数国家控制

②粮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③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经济全球化是粮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我国近年来对进口大豆、玉米等作物的依存度持续走高,需要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粮食安全问题。面对当前粮价高涨的问题,我们应

①积极应对,消除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②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③遵循价值规律,杜绝粮食价格上涨

④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4.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中,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下面各项正确的理解是

A.世界上各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B.非歧视原则强调各成员国实行无条件的多边最

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C.非歧视原则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D.非歧视原则适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

()15.漫画中商务部的做法

①是执行贸易保护主义

②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③是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的有效竞争

④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和消费者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要独立自主就不能对外开放”和“要对外开放就不能独立自主”这两个观点的共同错误是

A.主张关起门来搞建设

B.把发展本国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外援上

C.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不能分割

D.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17.为适应新形势挑战,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中央确立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有优势、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

学习外国先进经验,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增强自身竞争力。这是

①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②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③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的要求

④因为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2010年1月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钢丝层板初步征收43%至289%的反倾销关税。从“轮胎大战”到“钢板大战”,中美间贸易摩擦不断,对此我们应该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

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③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④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9.(2012北京)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阶段的重大举措。

读上图,描述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各阶段变化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12分)

20.材料: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归纳而言:经济全球化是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取消或放松对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国际流动的管制,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价格趋同。经济全球化以全球作为整体。 全球化、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 ?经济自由化:政府放松或取消对要素及产品流动的管制,实现要素和产品配置的市 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全球化又进一步促进经济自由化。 ?一体化Integration:一定区域或世界范围内,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协议等形式将各 国经济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和依赖。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尤为突出。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资源配置以本国为主,同时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国际化的概念常针对微观企业。 ?跨国化: ?经济全球化:最能反映当今世界经济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六个主要表现: 生产活动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国际分工正演变为世界性的分工。 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变化: 1.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 a)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 分工; b)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 c)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发展。 2.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在变化,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由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 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经济集团成员内部的分工发展,出现“协议性分工”。 3.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GA TT/WTO)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1990-1995年,世界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率为1%。 ●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占贸易总额的比例上升。 ●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 ●发达国家同类货物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 国,也是该类产品的主要进口国。 ●国际贸易趋同化:普遍使用电子化贸易手段;共同认可ISO系列标准;贸易合同标准 化。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正式确立了多边贸易体制。 ●各国金融日益融合: ?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银行按《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进 行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FDI增长迅速。 ?地区性经济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后,银行、证券公司和 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可在欧盟内经营不受国界限制的保险和投资业务。 ?金融市场扩大。90年代末,外汇交易量已是世界贸易额的60倍以上,全球外汇日 交易额超过1.2万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和各国社会经济变革的综合反映。 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动力和物资基础。 ●新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新市场和新的商业机会。为了争夺新市场,各国的企业必须突破 国界,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调整战略,以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如同19世纪末的铁路,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 和交易成本,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全球性非管制化与市场化改革,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制度障碍。 国际金融深化和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制度环境日益宽松; ●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与交易技术不断涌现;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 影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

2010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案

201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第11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考点疏理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的,期中最主要的是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 ①生产全球化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与协作的发展,各国的生产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如飞机、汽车、计算机等产品,往往是多个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这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②贸易全球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总要用自己的优势产品去交换自己的劣势产品。这样能使两国的贸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③资本全球化 资本总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加快。哪里有利润就到哪里去,哪里利润高就流向哪里,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跨国公司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利用世界各国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 【注意】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1)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对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要求就是,要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到国外寻找市场和货源。 (2)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商品、资本、劳务等市场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推动市场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 (3)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哪里有利润资本就到那里去,哪里利润高资本就到哪里去。资本的流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4)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教学总结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 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附详细答案)

课时训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近480家在华投资,比例高达96%。这主要说明了() A.劳务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 C.资本的全球化D.技术的全球化 2.[2012·杭州质检] 漫画《拖累》表明经济全球化() ①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②给世界经济安全带来威胁 ③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 ④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据英国海关与消费税局统计,1—6月英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为280.6亿美元,增长28.9%。中英贸易持续发展表明() ①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②经济全球化是时代趋势 ③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④我国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4.[2012·沈阳质检] 漫画《拒绝》给我们企业的启示是() ①要充分了解世贸组织规则,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②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③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 ④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扩大内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201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时期末的93.6%提高到94.8%;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由“十五”时期末的56%和28.6%提高到59.2%和31.2%。同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1.9倍和2.1倍。这说明我国() ①加快实施“引进来”的贸易战略②加快实施“走出去”的贸易战略③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④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 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由原来的9.8%下降到0.1%,逐步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A.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B.促进了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C.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局面D.导致了区域内各个国家税收的减少 7.2011年8月5日,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 +。此事一出,立刻引起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市场的强烈震动。在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世界范围内的股市指数大幅下跌。这一事件表明()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③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④我们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高一政治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高一政治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高一政治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载体?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是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和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3)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4)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带的挑战(不利影响):①实质上由发达资国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

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基本原则?作用? (1)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基本原则: ①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②市场准入原则; ③互惠原则; ④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 ⑤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3)作用: 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简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基本认识 全球化问题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升温,引起了各领域——政治、经济、学术等的高度关注。有人用戴安娜王妃的不幸遭遇描述了全球化:一位英国的王妃与她的埃及男友,坐在一辆由一名比利时男子驾驶的跑车上,被一群骑着日本摩托车的意大利狗仔队追逐。司机刚刚喝了几杯苏格兰威士忌,驾驶着拥有荷兰引擎的德国跑车穿梭在法国的街道上。在一条隧道里发生了车祸,一位美国医生用产自巴西的药抢救戴妃。戴妃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虽然用这种方式描述全球化有些不人道,但是它却把全球化这个日益复杂的概念以一种异常生动的方式描述出来,让我们对全球化的图景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特,莱维首先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意在表达各国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现象。所以,全球化实际上是对经济维度上的一种趋势的表达。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区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也使全球化的概念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宇燕教授在其所著的《全球化与中国发展》一书中描述了全球化问题兴起的五个背景:柏林墙的倒塌、全球问题的凸显、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IT产业)的勃兴、国际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提高、世界格局的变迁。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下半叶,是经济全球化的初级阶段,又可以称为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在此期间爆发了产业革命。主要表现为欧洲一些殖民国家对外推行掠夺性贸易,强行为工业化进行资本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国国际地域分工创造了条件。当时的国际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宗主国从殖民地无偿或低偿地获取原料,反过来在殖民地倾销自己的商品。第二,19世纪下半叶,是经济全球化的中级阶段,又可以称为工业化阶段。在此期间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产业重点从轻工纺织转向重工业发展,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而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朝向片面专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和工业原料、粮食的供应基地。第三,20世纪50年代至今,是经济全化的高级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课时训 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预计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商品进口额约万亿美元,服务商品进口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国内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美元。这些都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商机。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B.我国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 C.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解析:材料主旨是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表明国家间存在密切联系。 A、B、D与题干指向不符。 答案:C 2.下列选项中对跨国公司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②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③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④跨国公司的最大利益是实现经济全球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跨国公司追逐的最大利益是实现利益最大化,④错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答案:B 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一个家庭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这是中国商务部会同中国4家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在美国等西方主流媒体上播放的广告片的镜头。广告片呈现了“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身影,传达了“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主题和理念。据此回答3~4题。 3.该广告片的推出( ) ①展示了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的事实 ②有利于宣传中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③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和认知度 ④说明打造中国产品形象,政府是关键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经济全球化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C.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2.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跨国公司 D.主权国家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 A.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B.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C.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是 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 D.国际分工进入一个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是 A.全球化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 B.全球化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C.全球化是以水平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D.全球化时期对外经济交流的联合方式是全方位的 4.我们需要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

A.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 B.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C.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D.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三、辨析题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四、分析题 1.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学知识分析关于跨国公司的一组材料: 材料1 据联合国贸易会议公布的数字,全球跨国公司目前有6.3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4亿美元,近乎是全球出口的两倍。它们控制了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去年,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万亿美元,而其中2/3又被用于跨国购并。 贸易的全球化体现在贸易额在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与日俱增。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1980年全球贸易额约占世界总产值的1/6,预计2020年将占一半左右。2000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已达6.2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1.4亿美元。 材料2 据外电报道,在最近10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功地按照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即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这种变化彻底改变了拉丁美洲地区企业的产权结构。同时,它还明显地扩大了拉美国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差距。 材料3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控制地位,千方百计地要使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为其利益服务,有的国家甚至试图以此建立新的经济霸权,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和制订国际经济规则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求同存异,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分享更多成果,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造条件。

经济全球化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及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及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规模跨越边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为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而且加速了技术创新的进程。另外,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也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有赖于一国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改变产品结构和国际分工,提高交易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又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市场空间,国际贸易对科技产业化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及技术创新的作用 1.从要素禀赋角度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形势 (1)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劳动力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外贸出口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 (2)改革开放30年,资本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加大了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力度,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解决了长期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各项制度、法律法规建设的全方位跟进,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制度性问题正逐步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和谐发展基础渐渐得以夯实。 (3)在技术方面,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左右,加工贸易差额占贸易总差额的70%左右。这种简单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吸引了国内大量资源,也带动了国内投资。现阶段应该考虑我国发展战略、体制、激励机制的转型,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节约型社会、集约型技术为基础,创新科技为动力的制度体制。 (4)在市场规模方面,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 一、整合和归纳知识 经济全球化有着漫长、渐进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日具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①萌芽阶段(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壁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出现了“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②起步阶段(19世纪初期—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资本主义大发展,形成了欧洲工业,亚、非、拉美原料的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第一次高潮。 ③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第二次高潮。 ④困境阶段(一战后—二战结束):一战后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大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贸易战,使经济全球化因被打断而陷入困境。 ⑤制度化阶段(二战—9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走向崩溃。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出现,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 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经济“滞胀”而放松了对经济的管制,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等因素,交通、信息、科技、文化等的全球化,使全球化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在当今时代的表现 ①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特征和实质。 ②经济全球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 ③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双重性) 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之间的关系 ⑤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

⑥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采取的措施 (1)坚持走中国的特色主义道路 (2)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 (4)实施科教战略、促进经济发展 (5)坚持“引进来”战略的同时,推行“走出去”的战略3、15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习题及答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的微观主体是: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辛迪加 D.国际垄断同盟 2.资本输出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扩大市场 B.扩大垄断原料来源 C.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D.援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输出的主体是: A.国家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跨国公司 D.国际卡特尔 4.早期跨国公司的所有制形式主要表现为: A. 控股式合资企业 B.单一的全资公司 C.混合所有制公司 D.非股权安排的合作经营 5.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是: A.跨国公司的发展 B.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 C.新科技革命 D.资本全球化的发展 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有: A.生产国际化 B.资本国际化 C.贸易国际化 D.市场国际化 7.跨国公司的新特点: A.跨国兼并规模巨大 B.强强联合 C.强弱联合 D.兼并的行业非常广泛 8.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 A.生产国际化 B.资本国际化 C.贸易国际化 D.技术国际化 9.国际经济协调的方式主要有: A.通过国际经济组织进行协调 B.通过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各国的经济政策 C.通过组织经济一体化集团来协调 D.通过联合国的调节 10.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主要有: A.跨国集团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经济联盟 11.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主要表现在: A.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 B.国际金融领域的摩擦 C.国际生产领域的摩擦 D.国际投资领域的摩擦 1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产业结构水平低下 C.经济依赖性严重 D.政治上的非独立性 13.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A.资源的依赖 B.资本的依赖 C.市场的依赖 D.技术的依赖 14.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和控制的领域主要有: A.贸易领域 B.国际金融领域 C.经济援助领域 D.国际合作领域 15.在贸易领域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

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

中学历史中考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跃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 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第三次科 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 小,被成为“地球村”。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1.萌芽阶段(16——18世纪)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整体世界开始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近代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 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英国在殖民扩张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 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欧洲工业、亚非拉原料的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可联系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理解) 2.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联系《马关条约》理解),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潮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 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 3.制度化阶段(二战后——9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欧洲走向联合,亚洲新兴国家兴起, 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出现,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区域性国际组织、世界贸 易组织起重要作用。 (1)出现的原因:由于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的推动等原因。 (2)具体表现:出现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突出表现: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出现。

最新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1论文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 展(1)论文 论文关键词:世界服务贸易;中国服务贸易;制约因素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国紧跟世界的步伐,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当前国际新的形势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能够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不断发展,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名不断上涨,贸易额不断加大。随着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于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1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缺乏整体竞争力 2007年,在世界15个经济体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与服务贸易进口额分列第7位和第5位,其规模较前几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服务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9%,位居世界第7位,与美国、英国和德国还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而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9.44%,在15个经济体中居于末位。按照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计算,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自1992年以来基本为负数,且变动幅度不大。 1.2中国服务贸易知识含量不高,结构缺乏合理性 2008年上半年,运输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27%和28%,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A、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B、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C、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货币资本的国际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表现是() A、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 B、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 C、在发展中国家之间流动 D、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 3、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A、军事领域 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 D、文化领域 4、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军事占领 B、政治统治 C、经济兼并 D、民族压迫 5、跨国公司是()

A、从事跨国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国际性垄断 组织 B、当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交流的主要形式 C、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组织 D、国际经济友好合作的组织 6、国际证券投资属于() A、直接投资 B、间接投资 C、工业投资 D、商业投资 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 A.互惠合作、共同发展 B.发达国家做出一定牺牲帮助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求于发达国家 D.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 A、利益全球化 B、经济制度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 D、贸易全球化 E、金融全球化 2、区域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 E、完全一体化 3、属于国际资本流动中间接投资的是() A、工业投资 B、商业投资 C、国外贷款 D、国际证券投资 E、国外捐助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关系的矛盾和斗争主要体现在() A、贸易领域 B、投资领域 C、主权方面 D、金融领域 E、文化领域 5、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统治,主要手法有() A、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 B、垄断现代科学技术 C、垄断世界市场和商品价格 D、垄断国际货币和金融 E、军事占领发展中国家 三、辨析题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上)试卷 1、全球专业化分工深化。从产业间分工演变为产业内或者产品内分工。 正确 错误 2、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劳动力等竞争力差异基本不存在。 正确 错误 3、全球化释放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促使物价价格大幅度降低,物美价廉成为现实。 正确 错误 4、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竞争力显性化,经济全球化促使全球市场格局遭受冲击。 正确 错误 5、中美的失衡构成全球失衡的重要体现,但中美不平衡已得到有效抑制。 正确 错误 6、经济全球化的成就之一是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从两位数下降到个位数。 正确 错误 7、世界经济失衡的表现是新兴经济拥有和发达经济体有较大赤字。 正确 错误 8、反对全球化的根本体现是世界经济失衡。 正确 错误 9、出口与进口不相等构成贸易失衡。 正确 错误 10、经济全球化促使资本自由流动,世界各国资金成本呈趋同趋势,劳动力流动充分。正确 错误 11、截止2008年7月,WTO有133个成员国,31个观察国,覆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

正确 错误 12、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可以提高世界资源配置效率。 正确 错误 13、2010年世界名义GDP达到63万亿美元,是1970年的19倍,扣除价格因素,2010年世界GDP是1970年的3倍。 正确 错误 14、2008年金融危机中贸易最惠国主义抬头。 正确 错误 15、发达国家应增加投资,由过度依赖消费转为消费、投资、外需平衡增长。 正确 错误 16、流入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私人资本从1980年到2007年增长()倍。 38 48 58 68 17、全球贸易环比月增速由危机前的20%左右正增长变为2009年()左右负增长。 40% 50% 60% 70% 18、美国等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大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缺乏相应的(),正常消费需要的制造品等商品必须通过大量进口实现。 工业机制 制度体系 工业体系 管理体系 19、欧盟委员会2003年11月17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的公民赞成全球化。 53 63

经济全球化对服务营销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服务营销的重大影响 “一只蝴蝶在北京轻轻扇动翅膀,就有可能在纽约形成一次风暴。”一本书中曾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经济全球化”,我看是一点也不为过。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世纪,东半球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引发西半球的伤风感冒。“全球化”使一个国家的问题扩大化,并影响其他国家,产生连锁效应。亚洲金融危机说明,这种连锁反应和冲击是何等强烈。2001年的“9·11”事件不仅重创美国经济,而且使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全球化”确确实实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它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形式;影响着政府的管理模式;影响着社会的文化、道德与法律基础;它在给各个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的巨大的挑战。 1.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个国家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是世界各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整个世界经济趋向于整合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由跨国企业引起,进而波及到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等,对一个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经济和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举一个最能反映全球化的例子,一台美国“苹果”牌电脑,一架日本“佳能”牌相机,一辆德国“大众”牌小轿车,既可以说它是那个地方的产品,又可以说它不是那个地方的产品,因为它们已经是全球各地产出的零件的集合了。 2. 经济全球化究竟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首先,作为全球化载体的跨国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跨国投资日益明显。 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和扩张,已经成为当代经济贸易和国际投资中最活跃的经济实体,充当了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在国际间流动的最重要的媒介,是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和主体力量。跨国公司“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70%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跨国公司的运行,尤其是近期掀起的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一)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一) 内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发展有以下新动向:国际经济法的统一趋势明显加强;国际经济立法与其它各领域立法的联结和互动;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融合日趋加深;国际经济法立法主体的多元化;作为新法律种类的“软规则”的出现及发展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法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就是投资、贸易等经济活动及其各生产经营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就是世界市场的统一化,与其说这是一种静态的结果,还不如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的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各国市场在拆除贸易壁垒的基础上实现统一。而市场的统一,要求市场规则的统一,这就涉及到法律层面的全球化问题。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里茨指出:“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将世界各国和人民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阻碍各国之间货物、服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将被打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和通讯成本)将大大减少。新型的国际机构和国际民间组织将被创造和涌现,跨国公司是这一进程的强有力的推动者”。①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带来了两个显著效果:一是市场的地理范围及市场的统一化和自由化程度大大扩展;二是为了适应市场的统一化和市场规则统一化的客观需要,国际经济法不仅必将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国家的法律体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全球化带来的复杂情况的新挑战。 一、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的三大特点 (一)迅速回升的全球贸易,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在WTO正式成立后的十年内,如果按照货物出口总额进行统计,那么国际货物贸易总额从1995年的5161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4年的91240亿美元,总计增幅近77%,年平均增长率达6154%。其中只有1998年和2001年各比上一年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分别只有115%和319%。其余年份均有3%以上的增长幅度,其中上涨10%以上的年度有4个。在原油商品价格持续高涨和电子产品出口复苏的带动下,2003年和2004年的增幅更是创了历史新高,其中2003年比2002年增加了1519%,2004年比2003年增长21%。即使扣除了物价和汇率因素,2004年世界贸易量的增长也达到了9%。自2000年至2004年,世界GDP从32万亿美元的水平增长到40万亿美元的水平,总计增幅为25%左右,年平均增长率低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年增长率。② (二)外国直接投资复苏和持续高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持久活力 按照实际吸引外国投资金额来计算,1998年世界跨国直接投资额为690911亿美元,1999年猛增到1086715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近5713%,2000年在此基础上又增加2717%,达到了1387915亿的规模。由于受“911”事件等影响,2001年至2003年世界各国对外投资总额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2004年开始,世界跨国直接投资又出现恢复性增长,比上一年上升了9%左右。③ 不过近年来,跨国直接投资开始呈现出两大变化,其中第一大变化是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资本输出国;第二大变化则是第三产业成为跨国直接投资新的领域。上述两大变化业已对传统的国际经济法提出新的课题。 (三)随着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世界经济的区域一体化和国家集团化进程呈现加速态势在过去的十年间,跨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迅猛,双边和多边的区域贸易安排和协定数量激增,并且重叠交错,这已经成为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截至2004年底,向GATTPWTO申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已接近300个,其中依然有效的200个左右。不仅如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势头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拓展,例如2004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占世界贸易总值的20%;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所覆盖的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区内贸易数额也很可观。此外,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美国主导下,于1994年商定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预计今年可完成谈判,届时将正式建成这一包括34个国家、8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