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及区域经济发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效及问题为例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及区域经济发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效及问题为例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及区域经济发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效及问题为例

147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2期(总第378期)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以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效及问题为例

□汪来喜

[摘

要]本文以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效及问题为例,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发展的直接效应以及金融生态环

境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认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改善中原经济区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提出了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减少政府对金融的直接干预,加快建立信用体系,规范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企业的合作,促进信息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企业成长;中原经济区[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2-0147-04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批准号:2011B15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粮食期货市场与我国农户增产增收问题研究”(批准号:2011FJJ032)[作者简介]汪来喜,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金融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学。(河南郑州450001)

Abstract :Taking the results and problems of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entral Economic Zone as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mpacts of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and believed that opti-mizing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mproving Henan ’s financial structure,and pro-moting financial efficiency.Meanwhile,the paper propose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supervision function,reduce the government ’s direct interference over the banking,accelerate the building of credit system,standardize the credit order of financial ecology,enhanc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and financial sectors,and enterprises,as well a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Key words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enterprise growth;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发布,表明国家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进入实施阶段。在文件中提出支持中原经济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发展中原经济区金融产业。然而,

发展中原经济区金融产业,推进河南经济快速发展,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体系功能充分发挥和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本文对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成效和问题的研究,对改善河南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效应(一)金融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观效应首先,金融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市场经济发展本身基于人们相互信任、互相交换各自的产品,到今天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可以说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存在,金融不能合理有效运行,金融社会经济活动就不会有效运转,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就不能自由地流通,社会资源也就不会合理配置,国民经济就不能顺畅运转。因此,金融发展到高级阶段,已不是仅仅从属于经济,而是成为了经济的核心,起着联系各行业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已经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建设中原经济区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发展,要实现中原经济区

Finance Forum |金融论苑

148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2期(总第378期)

的发展,金融也需要加快发展。

其次,金融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建设中成为第一要素。各地非常重视金融的发展,如与中原经济区同处于欠发达地区的成都和重庆在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基于金融的重要性,在金融建设目标上拉高定位,成都市的目标是成为“区域金融市场中心”,重庆市的目标是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分析以上城市的金融目标定位,都是从自身区域的特色出发,考虑了自身发展的比较优势,从而来有效推动本区域金融业的发展。

(二)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企业发展的效应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核心的作用,除了进一步加强金融业自身改革外,更有赖于

金融业的外部“生态环境”。正如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由其自身条件和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二者共同决定一样,金融体系的良好运转与核心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要以自身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建设和经营水平的提升为基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金融企业也是一个生命系统,不断地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与其周边的社会系统形成

了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关系,使其自身通过“适应、利用、改善”的过程实现了生存、成长、回报、获取继而再发展的目的。当金融生态环境良好、

金融资产安全有保证时,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资金洼地”,这个地方就成为金融支持的重点,进而带动各种资源聚集,形

成“资源洼地”,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可持续的动力,形成企业、银行、政府的多赢格局。其中,企业赢:即信用企业凭借良好的信用,改变了以往在银行心中的形象,获得了银行资金的鼎力支持,增强了企业活力与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根据一般测算,每增加100万元贷款,可提高地方财政收入12万元-15万元,可为地方增加20人的就业,贷款让银行受益了,企业也受益了。银行赢:即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带来金融机构的盈利增长,带来当地银行各项经营指标的良好实现,带来银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政府赢:即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GDP 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高于金融生态落后地区,区域地方的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受益,可以说是个多赢的结果。相反,如果没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银行不敢贷款、企业贷不到款、就业实现不了、财政收入也实现不了,吃亏的不仅是企业、银行,地方才是最大的输家。

(三)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成效

在中国金融研究院和中国金融网所评定的第五批金融生态城市里,河南省有平顶山市和许昌市,可以看出,

河南经济的良好发展得益于河南金融生态环境的稳步发展。2010年12月21日,河南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为建立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推进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密切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关系,建

设信用河南,结合河南省实际,发布了《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办法(试行)》;提出以建设“金融大省、诚信

河南”为目标,以“壮大金融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为导向,通过突出重点、简便易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打造诚信河南,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省金融办将落实这项工作,对全省各县域单位进行评比,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二、从河南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欠佳

(一)河南金融业的发展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需求

1.存贷差总量大说明储蓄存款滞留银行没有转化为有效投资。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以来的美国金融危机相比,可以说是一次预演。10年前我国政府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与2008年以来到2009年国家采取的应对政策相比,也只是一次小小的预演。与10年前相比,我国金融机构积累的资金更加丰裕,全国金融存贷差已经超过18万亿元,河南金

融机构的存贷差已经超过6000亿元(见表1)。

表1、图1和图2这3张图表清楚地告诉我们,河南全社会储蓄增长势头越来越快,存款大于贷款出现存贷差的规模越来越大,到现在已经达到6000亿元,几乎有1/3的储蓄存款滞留银行需要转化为有效投资,这说明河南金融的发展与经济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考虑金融业发展,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要考虑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需求,必须立足这一背景。

2.河南存贷比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河南金融效率不高。衡量地区的存款增量资源利用率可以用存贷增量比来反映,反映存款增量转化为贷款增量投放的比例。这个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地区金融市场的效率,可以用来表示某个地区信贷资金拥有情况和使用效率。目前,全国存贷比率平均水平远高于河南的存贷比率。这就反映了河南地区的信贷资金不是流入,而是大量外流,这无疑加重了河南地区内融资的困境,使得河南金融资源在本身就匮乏的情况下更加匮乏。因此,河南存贷比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河南金融效率不高。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149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2期(总第378期)

存款

贷款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

0图21998-2008年河南省存贷款数据单位:亿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2004

20052006

2007

2008

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

图11998-2008年河南省金融情况单位:亿元

(二)金融组织和金融机构规模发展不足

由表2分析可见,河南在证券市场发展上比较滞缓。河南省目前只有中原证券一家综合类法人证券公司,显示出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力量不强。河南省截至2008年底,A 股上市公司总数仅占全国总数的2%左右,远低于全国8.05%的水平。河南金融保险业增加值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直徘徊在5%左右;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河南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0年为2.82%,2008年为1.6%,

下降了1.22%。(三)以河南的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河南的金融深化程度水平低

用以衡量金融深化程度、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量化指标——

—金融相关率(FIR ),是Goldsmith (1969)创建的,可以总体反映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它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由于河南地区金融资产总量的统计资料目前比较缺乏,因此这里河南省金融相关比率用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额

(人民币部分)与GDP 之比来表示,简化公式如下:

FIR =(D +L )/GDP

其中,全部金融机构存款额以D 代表,全部金融机构贷款额以L 代表。河南省和全国1995—2008年金融相关比率计算如下,数据如表3、图3所示:

存款

贷款

居民储蓄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150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2期(总第378期)

由表3可见,河南省金融与经济的相关程度总体显示加深。存贷款余额总和与GDP 的比例从1978年的0.89增长到了2006年的1.61,

存款余额与GDP 的比例从1978年的0.28跃升至2006年的0.92,说明地方汲取金融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从2007年、2008年的存贷款余额总和与GDP 的比例不断走低,从2006年的1.61降到了1.39,说明河南金融与经济的相关程度这2年有所减弱;如与重庆市相比,2006年末重庆市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5600亿元和4400亿元,与GDP 比例分别为1.6和1.27,该比例在西南地区均位列第一,但重庆市认为这远远不够。重庆市黄奇帆市长预计到2015年,重庆的GDP 将达到1万亿元左右,

将采取措施使银行贷款余额达到2万亿元以上,全市贷款余额和GDP 之比提高到2:1以上。可见,河南不能满足于银行资金利用的目前程度,还要进一步充分利用起来。

从图3可知,河南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整体都低于

全国水平,而且河南地区金融相关比率从2003年以后处于下降趋势,与全国金融相关比率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表明河南经济的货币化和金融化程度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

三、改善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策略

(一)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减少政府对金融的直接干预

作为转轨国家,我国的金融生态中不必讳言存在行政干预性高的问题。目前,我国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地方政府急需对直接干预金融的法规予以废除,政府不是去直接管制,而是要审慎监管。

(二)加快建立信用体系,规范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

金融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金融需要靠诚信作支撑,没有诚信金融就可以说寸步难行,诚信需要严格的法制作为后盾。河南要规范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一是使信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在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上,构建维护社会信用的惩戒机制,使失

信者受到惩罚,运用舆论监督使失信者名誉受到损失,运用经济手段使失信者得不偿失,运用法律手段使失信者受到制裁。二是使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河南省政府要发挥牵头组织作用,发挥人民银行已经具有的信息建设渠道的作用,以其为依托,加强金融、财政、税务、经贸、工商、海关、质量技术监督、外汇管理、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加大推进这些部门的信息联网建设,把各部门信息平台整合成为一个综合信息平台,使得各部门信息

共享,通过这个平台要能够对企业(个人)有无法律诉讼纠纷、财务有无违约、企业缴税有无欠缴、产品质量合格不合格和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完整快捷地查询,使得守信者能够受奖励、违信者受到惩戒。

(三)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企业的合作,促进信息平台建设

只有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河南省的金融业才

能较快发展。只有金融环境良好,银行及各类投资者才敢加大信贷投放,实业发展

才能具有支持的资金,区域经济发展才能有良好的产业支撑。这就需要密切政府、银行、企业的关系,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充分利用政府优势,

解决信息化问题。由于政银企三者之间相互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从信息不对称到信息对称,政府需要发挥为银企牵线搭桥的作用,但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强制分配金融资源的作用,

而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至于二者的交易由二者按照市场交易条件进行,

从而在促进银企发展中,政府的税收、就业、地方经济发展等目标得以实现,使三者实现共赢。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也得以优化。

参考文献:

[1]汪来喜.基于GARCH 模型的股票期权定价方法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

(2).[2]李建平.加强征信建设优化河南金融生态环境[J ].征信,2009,

(2).[3]向琳,李季刚,张超.当前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4).[4]刘晓萍.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

(3).[5]李昊,马宗敏.浅议中原经济区与河南金融业的发展[J ].技术与市场,2011,

(11).[6]翟书斌,郭艳锋.金融成长与中原经济区发展[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3).[责任编辑:昱

文]

32.521.510.50

1995

1998

2001

2004

2006

2008

图31995-2008年河南省与全国金融相关率的比较

河南省全国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总结

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的特征 1)一种环境影响 2)一种环境影响的性质 一种影响可以是好的(对人群有利)或不好的(对人群不利),分别以(+)或(-)表示。 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哪些人受益,受益的情况和程度如何?哪些人受害,受害的情况和程度如何,这类信息对拟议行动的决策十分重要。 一种环境影响可以是明显的或显著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或潜能的)。 在很多场合下,潜在的(潜能的)影响往往比明显的影响严重和重大。 在一个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 例如:城市污水排入河道后,河流中的溶解氧浓度沿着河流发生变化,在离排放口不同距离的断面上,溶解氧浓度是不同的。 一种环境影响是随时间变化的,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可以是长期的或短期的。 ①在拟议行动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影响。 ②一种影响随着时间延续,影响的强度和性质也发生变化。 例如,向海湾水域排放台汞废水,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随即升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生汞离子的迁移转化,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降低,但水域底泥和一些小生物体内的甲基汞浓度增加,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新的影响。 一种环境影响因素引起环境因子变化的可能性和大小是随机的,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特征。 例如,有一个城市的污水均匀地排人一条河流,在有些季节的某些日子出现河水的BOD5超标,这种超标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呈周期性变化,而是随机的。 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 可逆影响是可以恢复的:例如施工期打桩噪声,在施工结束后即消失、复原。 不可逆影响是不可恢复的: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绿色植被消失,代之水泥或沥青铺砌。一般说,所谓可逆和不可逆影响是相对的;不可逆影响主要是作用于不可更新资源产生的。 各种影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转化的。 例如排放燃煤废气造成大SO2和TSP浓度的增加.而SO2和TSP在一起又会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污染的危害。 原发性(初级)环境影响往往产生继发性(次级)影响。 原发性(初级)影响是开发行动的直接结果,继发性(次级)影响是由原发性影响诱发的影响。 影响的效应是短期的或长期的 短期影响常是由行动直接产生的;长期影响常引起继发性影响。 一项开发行动常是兼有短期和长期效应的。 环境评价 概念: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 分类 现状评价 根据近一二年的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对一个区域内环境质量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评定。 它可以近似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为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制订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它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及优化措施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及优化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4年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作了题为 《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演讲。自此,无论是在经济政策界 还是在经济理论界都掀起了对金融生态这一新领域的探索和研究。金 融是经济的核心,而现阶段正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在这 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提出金融生态建设这一论题有着其深远的意义。 一、金融生态的基本含义 金融生态指的是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 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 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 统(徐诺金,2005)。 简而言之,就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 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 的内容。 二、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产权制度性缺陷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正常发展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轨时期,现有的国有商业 银行都是在以计划经济为大的背景环境下建立并成长起来的。伴随着 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都肩负着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与解 困的重任。由于行政上的不当干预、政策性贷款等使得国有商业银行 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中国人民银行曾作过专门的抽样调查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计划和行 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约占30%,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调整约占10%,地方干预,包括司法、执法方面对债权人保护不利的约占10%,而真正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仅 为20%(周小川,2004)。

金融生态建设

金融生态建设

“谏、推、创、导、宣”建设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发展是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根本目的,而金融服务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着力点在哪里?双城市人民银行探索的答案是,政府部门观念的转变和制度建设的到位,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重要角度和有效途径。在地区信用环境痼疾的治理上,双城市人民银行做实做好“五个一”即:一“谏”、一“推”、一“创”、一“导”、一“宣”。 全力打造“诚信双城” 在决策参谋服务上力“谏”,促进地方党政部门转变观念。双城市人民银行充分利用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为金融机构“代言”,向市委、市政府“谏言”。通过对当地社会信用环境状况的调查,双城市人民银行剖析了制约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信用缺失,提出了“以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工作建议和方案,得到了地方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促成了政府的金融工作观念从“多取少予”到“多予才能多取”的转变。市委、市政府将整治社会信用秩序纳入重要工作议事范围,先后牵头成立了创建金融安全区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双城市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方案》、《双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市、乡政府及各部门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了“人行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优化社会信用环境的合力。 在维护银行债权上力“推”,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地方政府连续两年开展清收不良贷款的专项行动,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清收不良贷款的通告》,并向所有拖欠贷款的单位与个人送达催收文件,对多次做工作后,既不承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办事处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办事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全覆盖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围绕全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金融信用为着力点,不断加大“区域信用、农村信用、企业信用和社区信用”四大信用工程创建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部门配合,商行服务,社会参与,企业自律”的工作方针,收到明显成效。金融机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年末全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亿元,各项贷款亿元。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良贷款比例均控制在以下,信用村达到 %,信用农户占比 %。信用社区达到 %。A级以上信用企业达到个,占与金融机构有信贷往来企业数的 %。全处金融机构收贷、收息率均达到 %以上。全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量到质的转变,社会公众诚信观念明显增强,金融生态环境、司法环境、行政环境、中介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和金融内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处经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 一、完善工作机制,营造创建氛围。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保障。我们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迅速成立了以***同志为组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专班,设定专门的办公地点。2011年月日,办事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部署,研究解决全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金融信用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办事处将金融生态

环境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1年安排万元资金用于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同时,办事处党委把金融知识纳入中心小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学习,聘请金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以增强领导班子成员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创建行为。办事处制订了《建设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方案》,明确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培育诚实守信文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思路、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办事处组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信用黑名单曝光制度及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对失信者实行各金融机构联合制裁,金融机构限制其开户、结算和办理信贷业务。对因主观原因发生违约,或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金融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司法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依法采取约束、限制等措施,使失信行为受到严厉惩罚。 3.开展宣传教育,培育诚信文化。结合金融惠民工程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并在大学生村官和乡村能人中间聘请了13名德才兼备的金融教育青年志愿者,长期不懈地宣传征信知识。2011年4月,围绕全市组织开展的金融知识进农村大型宣传活动,办事处抓住“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这一主题,一是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宣传农村金融政策、调查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情况、推介涉农信贷新产品。二是联合劳动就业局,先后3次对就业培训班共计230人开展了金融知识专题讲座。并注重做到“三个结合”,即了解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状况与提高服务“三农”水平相结合;普及金融知识与诚信环境建设相结合;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和联系地方党团组织支持参与相结合。活动中,张贴、悬挂

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文章编号:1000-8462(2007)06-1003-04 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① 黄 宇 萍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中国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全面展开,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评价逐渐引起大家更深入的关注。本文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评价的区域范围、数据来源、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评述与讨论,总结国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了当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的继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评价;分层分析法;“3S”技术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元化,耕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逐渐得到国家和众多学者的重视。国办[2005]32号文件精神,要求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它的基础在于做好“协调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专题研究工作。该专题研究有六项任务:①调查土地生态环境问题;②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③提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建议;④提出进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分区,确定管制规则;⑤提出重点建设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建议;⑥提出生态改善目标和生态建设用地的建议。 要以“改善、协调、预防和减缓”生态环境问题为目标,提出一系列考虑充分、全面的规划方案建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评价分析,在土地开发利用方案的形成阶段就参与其中,及早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规划方案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变化,依据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方案进行改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1]。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土地利用中环境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1 生态环境评价的定义和研究意义 1.1 生态环境评价的含义和定位 1.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2]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它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广义的环境评价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方面,狭义的环境评价仅指生态环境评价。 1.1.2 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评价 就我国而言,当前的土地利用环境评价主要指对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即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影响,主要包括对水体、气候、土壤、生物和大气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1.2 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重点考虑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保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在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兼顾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3 本文综述的主要内容 本文对当前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述,全面论述了当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施现状,分析了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土地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动态在生态环境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效益的目的、重点和方向不同,评价区域范围、数据来源和技术手段方面各有不同,还没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能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且评价多停留在静态评价上,动态的分析评价和生态变化可视化的应用还较少。 2.1 生态环境评价的区域范围 研究区域范围覆盖了国家、省、市、区、流域及生态区等各种不同空间尺度。叶亚平、刘鲁君作了关于“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国家宏观角度对中国各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朱晓华、杨秀春、谢志仁对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动态变化研究,将生态质量评价从静态扩展到动态研究。2006年,李贞、冷飞、刘艳菊等作了关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对山西省太原市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徐杰、张盛、檀庆海等人进行了“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生态环境评价及其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以城市的一个行政区为单位进行了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伏洋、李凤霞、严进瑞等对“青海省河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青海省主要河流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分,并提出了青海省河流生 第27卷第6期2007年11月 经 济 地 理 EC ONOMIC GE OG RAPHY V ol.27,N o.6 N ov.,2007 ①收稿日期:2007-04-12;修回日期:2007-08-20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1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金融风险作为各类风险的集中表现,成为多数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企业化改革,首先通过揭示出大量不良资产的累积和银行资本金的严重缺失而将我国的金融风险问题凸显于世。随后,1998年通过财政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通过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万多亿不良资产,2003年末用现存资本核销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损失类不良资产、继而又运用450亿美元外汇和黄金储备对两行进行注资,从2003年开始,当局又花费大量资财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2005年又用总值达3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和外汇储备注入中国工商银行,如此等等,逐渐揭露出我国金融风险的严重程度。在此期间,一些外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研究也间或见诸报端,它们提供的数据和不无夸张的估计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而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强化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担心。 面对如此严重的金融风险,人们自然要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朝野的目光最初主要集中于金融部门本身。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有关金融部门的违纪、腐败、以及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以至于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金融腐败及其治理问题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更连续数年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的首选焦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它在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同时,也反转来强烈地受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影响,因此,表现在金融部门的严重的风险,有相当的部分事实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的集中和综合的反映。 这样一种认识,推动人们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完成的一项对2001~2002年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调查分析,深化了人们的认识。根据此次调查,在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中,由于计划与行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 1( 本文系“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课题的总报告。课题主持人:李扬、王国刚、刘煜辉。课题组成员包括:易宪容、曹红辉、胡滨、余维彬、周子衡、尹中立、杨涛、黄国平、袁增霆、沈可挺、彭兴韵、殷剑峰、曾刚等。本报告部分执笔人:李扬、刘煜辉)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延续及历史沿革,我市自2002年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已经经历了6年创建历程,一是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组织体系,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组织,完善了工作责任制,细化了工作目标;二是开展了创建宣传,通过发表电视讲话、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条幅、开辟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并组织了送100场电影下乡活动,强化了宣传效果,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三是化解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双降”,2002年全辖不良贷款下降4639万元,下降12%;建立了金融机构间的联动机制,强化了银行债权管理,遏制了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认定逃废银行债务7笔,523万元,均得到了落实。四是优化了经济金融环境,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积极开展创建金融示范一条街和信用村创建活动,11家金融网点(机构)被评定优秀称号,82个行政村被评定为信用村,占比30%;10632个农户被评定为信用户,占比8.6%。创建工作的开展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有效信贷投入,商业银行不断加大了对沙河酒厂、天安集团重点企业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得到了健康发展。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引

入金融领域,提出了金融生态这一名词。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2007年我市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出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办法,制定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及创建规划和总体工作目标,金融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金融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县域经济基础条件差、金融发展起点低,我市金融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还仅仅处于创建工作的初级发展阶段,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未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非法集资现象时有发生,涉及人员多,金额巨大,成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严重障碍。自2004年界首市发现非法集资活动以来,已经陆续查处了宁夏绿色大地农牧有限公司、安徽亿源科技开发公司、安徽亿源科技开发公司、成都丽金花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亳州兴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多起以基地农业为旗号的非法集资活动。这些非法企业往往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大肆进行广告宣传,极具诱惑力,同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欺骗性广大人民群众。如成都丽金花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先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9523万元,涉及群众2900多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 2、社会整体信用意识和金融意识还比较淡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拖欠银行贷款难清收难度大,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建

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做优做强做大白酒产业 昨日上午,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会见来泸调研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一行,并举行座谈。将辅义首先介绍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他说,泸州是国家长江经济带长江上游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南向陆上丝绸之路的一个交汇点。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是泸州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当前我市正抓住机遇向三个重点发力:一是建区域交通枢纽,二是建区域中心城市,三是抓产业转型升级。 将辅义说,白酒是泸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泸州是全国唯一拥有“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郎酒两大中国名酒的城市辖区内生产白酒的企业有400多家。泸州地处白酒金山角,中国的优质白酒主要在这一地区出产。泸州有国家酒检中心、国家白酒包材中心、国家白酒固态酿造中心,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会址也落户在泸州。泸州是中国酒城,白酒是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我们下决心腰包白酒做优做大做强,积极推动泸州优质白酒企业抱团发展,抢占市场。目前,我市有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高新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三大园区,正加快建设两江新城。我市处在“双百”城市向“双两百”城市迈进的关键时期,市场和政府这两只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手都要运作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政治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可持续

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将辅义希望农行一如既往对泸州和泸州的企业给予支持。 于学军说,中国酒城.泸州果然名不虚传,白酒产业发展确实有比较优势。泸州市委、市政府在扶持酒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非常成功,白酒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白酒产业不断做大。农发行将把支持泸州白酒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业务,并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品种。下一步,农发行将建立新的信贷模式支持酒业发展,涉及原粮生产收购加工整个产业链,同时对泸州的酒类企业给予特殊信贷政策予以支持。 文章摘自《泸州晚报》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 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 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 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 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5、生态城市——社会和谐 生态城市的社会和谐,要做到住房保障、医疗水平、文体设施、科技教育、收入分配、交通便捷、城市安全面面俱到,住房保障率要达到90%以上,住房价格收入比保持在3-6之间;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8人以上,没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大于30张;人均公共图

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1 解晓丹庄新田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沈阳(110004) E-mail:yuyan_147852@https://www.360docs.net/doc/be3131852.html, 摘 要:在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量化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的基础上,以2004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为样本,从宏观经济、金融资源及企业发展三个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并根据排名结果对这31个省级单位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等级。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资源水平的排序与金融生态环境排序的一致性较强,而企业发展水平的排序与金融生态环境的排序一致性较差,说明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资源水平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贡献较大。最后,提出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区域金融;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200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入到我国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1]。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学概念,可以概括为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过程[2]。2005年11月5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公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报告》[2],再一次引发人们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关注。 目前,对于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定性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多,苏宁、徐诺金、杨子强等对金融生态及金融生态环境的定义做了不同的解释[3]-[5]。林永军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了金融生态圈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决定中国金融生态系统的各种深层要素[6]。张智元、雷良海、杨艺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金融生态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7]。从已有文献看,对金融生态系统从量化层面进行分析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见。李扬运用DEA分析模型,从经济基础、司法公正、社会诚信、金融发展等10项因素对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8]。袁晋华选取了宏观经济、企业状况、社会信用、法律因素、政府参与等50个指标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9]。汪祖杰、张轶锋从四个层次:目标层、领域层、准则层、指标层构建衡量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在近几年不断加强但是整体水平仍然不高[10]。韩大海、徐效坡运用距离指数、协调指数和综合指数构建的区域金融生态系统模型考察了我国大陆各省级区域的金融生态,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的金融生态系统现状,揭示了单个金融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11]。谢庆健等通过研究安徽、江西、河南等六省1995-2004年间县域金融生态状况,从经济、法律、行政等五方面对其辖属的县级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部门进行了针对性分析[12]。 本文首先给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金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371062)的资助。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种方法。定性评价一般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该指标的大小或优劣程度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而定量评价则采取一定的公式或模型对指标系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通常有脆弱度计算法、距离计算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模型法和生态足迹法等。 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从监测点的原始监测数据统计值与评价标准之比作为分指数,然后通过数学综合作为环境质量评定尺度。近几十年来,这一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了很大的发展。早期国外应用的指数法有美国的NWF环境质量指数和加拿大的“总环境质量指数”(EQI) 等,目前最常用的是综合指数法,应用此法,可以体现生态环境评价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行业标准,2006年5月1日起试行。 技术规范规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是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值范围0~100。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 EI=0.25×生物丰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2×土地退化指数+0.15×环境质量指数 2015年国家环保部对《生态环境状况评价规范》行业标准做出修改,重新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计算方法修改为EI=0.35×生物丰度指数+0.25×植被覆盖指数+0.15×水网密度指数+0.15×(100-土地退化指数)+0.10×(100-污染负荷指数)+环境限制指数 生态环境评价模型 综合评价法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此法的具体应用是层次分析法(AHP 法)。它是模拟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过程,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应用研究很多,姚建、朱晓华等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 另外还有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等。目前,关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国内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马荣华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及GIS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因子综合评价为主要方法,进行了海南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分析

XX广东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报告doc

XX广东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报告 篇一: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篇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所处层面的外部运行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信用环境建设、金融债权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金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平稳增长,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二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积极支持商业银行股改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三是狠抓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通过开展信用工程创建,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担保、评估、会计等中介机构初成规模,充实了金融生态链。五是金融机构健康发展,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经营效

益稳步提高。六是密切了政银企三方关系,增加了金融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在看到金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经济基础较差,金融生存空间狭窄。县域经济总量较小,支柱产业少,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金融生存空间狭窄。农业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长期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差别逐渐拉大;县域工业化程度低于中心城市,企业普遍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比较效益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因此金融机构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成本高、风险大,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影响县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 (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供求失衡。县域金融市场不发达,投融资结构单一,间接融资占有绝对高的比例。大部分企业自有资本金严重不足,资金来源大量依靠银行贷款,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大量需求。但同时信贷供应却出现总量萎缩、结构失衡的趋势,国有商业银行调整分支机构后县域金融服务受到抑制,资金外流严重,致使农户、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低,在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不全。县域金融机构功能简单,服务手段落后,创新能力

201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Word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192-2015 代替HJ/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riterion for Ecosystem Status Evaluation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5-03-13发布2015-03-13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 (3) 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3) 6 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及数据来源 (19) 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摘要:本文在对评估指标、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对湖州市 及所辖各县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运用加权平均数学计算方法来计算湖州市的总 体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湖州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湖州市;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 前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根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较稳定和平衡为前提。因此,建立生态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了解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从而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湖州市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0公里。湖州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

图1:湖州市在浙江省的区位图 2.1.2 地形地貌 湖州市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全市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多山,最高峰龙王山海拔1587米。东部为平原水网区,平均海拔仅3米左右。有东苕溪、西苕溪等众多河流。 2.1.3 气候和水文 (1)气候:本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总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2)水文:湖州境内主要河流有西苕溪、东苕溪、下游塘、双林塘、泗安塘等;境边南接东苕溪上游,北濒太湖,东联大运河及黄浦江。平原河网湖荡密布,山区建有山塘水库,库容10立方以上水库149座。域内536平方公里,河道密度约2.6-3.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湖泊面积496平方公里。 2.1.4 资源情况 (1)水资源 湖州市全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18亿立方米,可供发展淡水渔业的水面2.2万公顷。 (2)矿藏资源 湖州有煤、铁、石灰石等矿藏,与安徽省交界处的长广煤矿是省内最大的原煤基地。

加强金融学知识诚信建设优化金融学知识生态环境.doc

加强金融诚信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之基、金融机构经营之本,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方式。良好的信用关系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金融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保障。可以说,金融诚信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近年来,我市依法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秩序呈良性发展趋势。但也必须看到,我市的金融诚信建设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金融运行环境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我市的金融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削弱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健全金融安全内控机制。各金融机构自身作为金融诚信建设中的重要载体,是社会诚信链条中最敏感部分和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其各项业务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诚信质量的好坏非常重要。一是要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各金融机构应自上而下成立诚信体系考评委员会,实行诚信考评一票否决制。对违规从业机构“摘牌子”,违规从业人员“摘帽子”。二是要着重抓好行风建设。

锻造一流的金融行业队伍,是建立良好社会诚信环境的保证。要开展“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行风建设,深入进行“三铁”教育,使金融机构“铁帐本、铁算盘、铁规章”重新回到经营管理中来。三是要全面改善金融服务。要建立良好的金融诚信环境,归根结底,还是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只有经济发展了,金融诚信建设才有起始点和落脚点。因此,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大力改善金融服务。尤其是银行业,要把信贷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守诚信、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企业,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信贷资产质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共同提高,发展更多的优质客户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多方共赢,最终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 二、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重点,重塑企业诚信形象。诚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市场经济的准入证。从实质意义上讲,企业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企业信用。因此,诚信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具有黄金般的价值。企业只有增强诚信自律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能为长久发展赢得广阔的空间。一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企业特别是国有资产中国家、企业和个人产权和使用权。二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金融银行总结大全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金融银行总结 大全-公文易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是: 1、组织、完成了全市信用乡镇、信用社区评选申报工作和a级信用企业资料收集、公示、认定工作。 2、组织、完成了2011年度襄阳市“金融信用市州”和各县(市)区“金融信用县(市)区”申报工作。襄阳市实现了连续9年保持“湖北省金融信用市”称号,辖内7个纳入省政府考核的县(市)区全部为“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称号的目标,并在2012中国武汉金博会上授牌表彰。 3、狠抓了金融生态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信息反映。编辑《襄阳金融生态》简报19期,信息27条。被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各栏目“金融生态调研”、“基层工作动态”、“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金融生态简报”采用12篇次,被《湖北金融生态》简报采用4篇,获湖北省副省长赵斌、襄阳市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性批示各1次。 4、继续落实《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落实分行布置的2012年上半年农村金融全覆盖工作进展情况调查统计。与2010年末比,全市县及以下新增金融机构网点达银行类11个,非银行类3个,达到381家,县域存贷比与2010年末比增长0.84个百分点,达到43.48%,转账电话平均每村 3.87部;atm乡镇覆盖率

94.34%,pos乡镇覆盖率92.68%。全市召开了农村支付结算村村通暨支付结算示范区建设,信息报道获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和襄阳市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批示。 5、开展了对全市12个县辖市的金融发展及金融服务情况调查,为全市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全覆盖指标落实寻找突破口。 6、开展了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情况的调查。同时在全市融资担保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7、协助分行完成了湖北省金融生态十周年活动《十年树信》书稿编纂工作。2012年11月27日,该书已在2012中国武汉金博会上首发。 8、开展了全市金融生态十年总结回顾工作。根据分行要求,完成了2部金融生态“信用”主题宣传片拍摄任务,并全部获奖。我市报送的《襄阳金融跨越》荣获三等奖并在2012中国武汉金博会上展播,另一部宣传片《诚信布帝乡》同时荣获优秀奖。 9、开展了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十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通过总结表彰活动,进一步宣传总结了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彰显了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魅力。 10、积极做好金融生态日常监测。依托金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充分发挥“指挥棒”和“晴雨表”作用,为各级党政领导、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各级受众提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监测排名均位居全省前列。 11、安排专人参与分行金融生态办和市金融办相关工作。先后专人参与了2012武汉金博会金融生态建设展板设计、金融支持东津新区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