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复习)

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

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精度高低为:牛顿式精度最高

中央断面式中等

平均断面式最差

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

平均断面“正误差”

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

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

比,即: f1.3

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能较好的反映不同的干形。

3

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 )加3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胸高形率

定义:树干中央直径(d 1/2)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一般用q 2表示 :q 2=d 1/2 / d 1.3 q2和f1.3具有相同的特征,不能脱离树高而单独确切的反映干形。

八、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1、形数、形率都是反映树干形状的指标。

2、形数不能直接测定,而形率可以直接测算。

3、形数是测算立木材积的三要素之一,了解、掌握形数和形率两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通过测定形率计算出形数,进而推算出树木材积。

九、立木材积的近似计算法

1.平均实验形数法:

2.形率法(形数法):测出胸径、树高和形率q 2再按公式:V=g 1.3·h · f 1.3,计算出材积。

十、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叫望点。

★第二章 林分调查★

一、林分(stand):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森林地段),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二、林分调查因子(stand description factor):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十大林分调查因子:

1、林分起源(stand origin ):根据林分中的树木在其最初发育时所依靠的媒介的不同来划分林分。通常划分为天然林(natural stand )和人工林(planted forest)。

1)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2)人工林:以人为的方法供给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并育成的森林。

2、林相(林层)(storey ):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1)单层林(single —storied stand ):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

2)复层林(multi —storied stand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的林分。

3)主林层: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

4)次林层:在复层林中,主林层以外的林层。

我国规定划分林层的标准:

①次林层平均高与主林层平均高相差20%以上(以主林层为100%);

②各林层林木蓄积量不少于30m3/hm2;

③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8cm 以上;

④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3,次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小于0.2。

3、树种组成(species composition ):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1)纯林(pure stand ):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一成的林分称作纯林。

2)混交林(mixed stand ):而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f h g V )3(3.1()??+?=f h g V 33.1

不少于一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3)树种组成系数: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

4)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

5)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

6)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

4、林分年龄(age of tree ):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为树木的年龄

1)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

①绝对同龄林(absolute even —aged stand ):树龄完全相同的林分称为绝对同龄林。

②相对同龄林(relative even —aged stand ):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又称为相对同龄林。

2)异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全龄林(all aged stand):由所有龄级的林木所构成的林分称作全龄林(all aged stand)

5、平均胸径:平均胸径是反映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严格地说,它并不是林木胸径的平均水平,而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

林分平均直径: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以 表示,其计算方法为:

式中: —林分平均断面积;

N —林分内林木总株数;

G —林分总断面积;

和 —第株林木的断面积和胸径。

6、平均高:是反映林木高度平均水平的测度指标。

1)树高曲线(height —diameter curve ):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

2)条件平均高: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 )相时应的树高,称为林分的条件平均高,简称平均高( )。 7、林分密度:林分密度是说明林木对其所占空间的利用程度,是影响林木生长和木材产量的极重要因子。

1)幼龄林:郁闭度大于疏密度;

中龄林:郁闭度与疏密度两者相近;

成熟林:郁闭度小于疏密度。

2)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疏密度有时会大于1.0。

3)林分密度指数(SDI ):是指林分在标准平均胸径(standard average dbh)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株数,简称为密度指数。

8、立地质量(site quality )(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1)地位级:是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

2)地位指数:依据林分优势木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的关系,用林分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的绝对值作为划分林地生产力等级的数表。

3)地位指数有以下优点:

a. 以林分优势高作为评定立地的依据,受抚育措施影响小,能较确切地反映林地生产力的差别。

b. 直接用一定年龄的树高值表示,对林木生长状况有一个具体的数量概念,便于不同树种的比较。 g D ∑

∑∑========N i i N i i N i i g d N d N g N G N g D 12121141414144πππππg g i d g D D

H

9、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称作林分蓄积量,简称蓄积,以M表示。

10、林木质量、林分出材率等级和可及度:仅限于用材林的近、成、过熟林部分。

1)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木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商品用材树、半商品用材树和薪材树。2)林分出材率:林分出材量占林分总蓄积量的百分比或林分内商品用材树的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称为林分出材率。

3)出材级:根据林分出材率的不同,将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出材率林分划分为不同的出材率等级,简称出材级。

4)可及度: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是在近期可以进行木材采伐利用的对象,应该根据这些林分的分布位置,对其在采、集、运方面具备的条件做出评价。表明他们所具备的木材生产条件的指标是可及度。

5)可及度分为即可及、将可及和不可及。

6)纯林是指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的65%以上的乔木林地。

7)混交林是指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不到65%的乔木林地。

三、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设置与测量

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

(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2、标准地的形状

标准地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有时因地形变化也可为多边形、圆形。

3、标准地的面积

标准地面积应依据调查目的,林分状况如林龄及林分密度等因素而定。

4、标准地的境界测量

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水平距,方形标准地导线闭合差要求≤1/200;四角可埋设临时简易或长期固定的标桩。

5、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

标准地设置好后,应在标准地调查表上按比例绘制略图。

四、标准地的调查工作

每木调查:在标准地内对每株树木进行实测称为每木调查或每木检尺。

每木调查的工作步骤如下:

1、径阶大小的确定

直接影响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尤其是对林分平均直径影响最大。

径阶大小一定时,平均直径愈小,材积误差愈大;平均直径一定时,径阶愈大,材积误差愈大。

在林分调查中划分径阶时,采用上限排外法。

林分平均直径D>12cm,以4cm为一径阶;6-12cm时,以2cm为一个径阶;小于6cm时,以1cm为一个径阶。

2、起测径阶

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一般以平均直径的0.4倍作为起测径阶。天然成过熟林为8cm,中龄林4cm,幼林为1或2cm。

3.划分材质

根据树干可利用的长度及弯曲、多节等,划分为:经济用材树、半经济用材树和薪材三类。

4、每木检尺

分别树种、年龄(龄级)、材质等极进行调查,检尺时注意:

(1)从标准地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S 线向坡下方进行;

(2)用整化径阶记录每株树木胸径;

(3)防止重测和漏测; (4)计算平均胸径 五、林分环境因子调查

1、幼树、下木、活地被物及生物多样性调查:分别树种、下木及活地被物种类调查它们所属的层次、多度、盖度、平均高、生长状况及生物多样性等。

2、土壤调查:土壤种类、层次、厚度、颜色、结构、湿度、PH 值等,以及腐殖质层厚度及石砾含量。

3、环境因子调查:地貌、海拔、地形、坡位、坡度、坡向等。

4、森林自然度、森林健康与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第三章 林分结构

一、林分直径结构(Stand diameter structure ):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直径结构(Stand diameter structure ),亦称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 )。

二、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

1、直径正态分布

林分平均直径具有以下规律: ①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 )为峰点;

②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

③径阶两端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

④单峰左右近似于对称的山状曲线。

2.直径变动幅度

林分中最粗林木直径一般为平均直径的 1.7~1.8倍,最细林木直径为平均直径的0.4~0.5倍。

林分直径变动幅度与林龄有关,一般幼龄林的直径变幅大些,而成过熟林的直径变幅略小些。

3. 累积分布曲线

不论树种、年龄、密度和立地条件如何,其林分平均直径(Dg )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所对应的株数累积百分数的位置在55%~64%,一般近于60%处。

4.相对直径与直径正态分布特征统计量之间的关系

以相对直径表示林分直径分布,与采用正态分布函数描述林分直径分布的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林分中最大与最小相对直径是林分直径变动系数的函数,而且当c >1/3时,Rmin 出现负值,成截尾正态分布。

三、森林分子:是指“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起来的同一树种同一年龄世代和同一起源的林木”。

四、林分树高结构(stand height structure ):在林分中,不同树高的林木按树高组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stand height structure ),亦称林分树高分布(stand height distribution )。

g g D D ==-

d

第四章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

一、立地质量及立地质量的评价方法

二、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1、林分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1)林分密度对上层木树高的影响不显著,林分上层木树高的差异主要由立地条件的不同引起。

(2)林分平均高受密度的影响也较小。但在过密或过稀的林分中,林分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有影响。

2、林分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

密度对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双曲线形式(即反比)。

3、林分密度对材积生长的影响

在相当大的一个密度范围内,密度对林分蓄积的影响不大。一般来说,密度大的林分蓄积量要大一些,这一规律又依林分年龄的不同有所变化。

4、林分密度对林木干形的影响

对树干形状的影响较大,一般,密度大的林分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小,即林木树干上部直径生长量较大,下部直径生长量相对较小。

5、林分密度对林分木材产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密度小的林分其木材总产量较低,但大径级材材积占木材产量的比例大。

在森林经营中,应根据森林不同的培育目标及不同的发育阶段,确定其应保留的林分密度,这也是林分密度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林分密度指标(stand density index):是评定林分内林木间拥挤程度的尺度。

1、常用的林分密度指标有:

1)、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

2)、每公顷断面积。

3)、疏密度。疏密度是一个相对密度指标,是一个与立地条件、林分年龄关系较小的密度指标。

4)、立木度。立木度(stocking)是现实林分的密度(可以用株数、断面积或蓄积量表示)

与最理想林分的密度的比值。

5、郁闭度。

6、林分密度指数。林分密度指数(stand density index,简称SDI )为现实林分的株数换算到标准平均直径(亦称比较直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林木株数。

7、树冠竞争因子。林分中所有树木可能拥有的潜在最大树冠面积之和与林地面积的比值称为树冠竞争因子(crown competition factor,简称CCF )。

▲2、7个林分密度指标的简单评述:

1)株数密度考虑了林分中个体的多少,但没有考虑大小及其空间格局。适用于林木均匀、直径差异不大的初值人工林。

2)断面积是一个既考虑了林木株数又考虑了平均单株大小的综合性密度指标。但断面积相同的两个林分,其林木株数和平均单株大小则可能不同,而且断面积与林分年龄及立地质量相关。故,不宜作为比较不同林分的密度大小,而在反映同一林分的生长过程时,则适合采用断面积作为林分密度指标。

3)疏密度和郁闭度都是相对的林分密度指标,能较直观地反映林分的疏密程度,且受林分年龄及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小。

4)林分密度指数被认为是一个适用性较广的密度指标。对同一树种的不同林分来说,最大密度线比较稳定,为以林分密度株数作为比较同一树种不同林分密度所指标奠定了基础。但在林分的初期生长阶段其林分密度指数不稳定。天然林中林木空间格局不均匀,可能会使林分平均直径Dg 与林木株数N 之间的关系不稳定,故不宜用林分密度指数作为密度指标。林分密度指标宜作为人工林的密度指标。

5)树冠竞争因子是以林分内林木潜在占有空间为基础的相对密度指标,能较好反映林分占有空间的能力。但,树冠竞争因子与林分年龄及立地质量有关,故不宜用于比较不同林分的密度。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一、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方法

★二、平均标准木法:

平均标准木:凡胸径、树高和形数等于该林分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及平均形数的树木称为该林分的平均标准木

求算蓄积的步骤:

1. 根据每木检尺的结果,计算平均直径,并在树高曲线上确定林分的平均高。

2.寻找1-3株与平均直径、平均高接近(相差 〈±5%),且干形中等的树木作为标准木。

3.

4.求标准地蓄积: )(0D

D b N SDI =

式中:M标为标准地蓄积,G为标准地全部树木的总断面积,n为标准木株数,v i为第i株标准木材积,g i为第i株标准木断面积,i=1,2…n。

5、计算每公顷蓄积量:M=M标/S标

6、调查地区蓄积即为:M×S

三、分级标准木法

把全部林木分若干径级,在各级中按平均标准木法测算蓄积,然后把各级蓄积相加得总蓄积。

四、立木材积表法

1、一元材积表:只反映胸径与材积的关系,而有些地方同一胸径的树木,树高相差较大,则蓄积差异较大,故其使用范围不能太大,又称为地方材积表。

应用:①标准地调查,得各径阶分布;

②用径阶中值查一元材积表,得单株平均材积;

③单株平均材积×径阶株树=径阶材积;

④各径阶材积的累加即为标准地林木蓄积;

⑤标准地林木蓄积/公顷数=每公顷材积。

2、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称为二元材积表。因二元材积表的编表资料是同一树种取于较大的地域范围,其适用地域较大,故又称为一般材积表(gen-eral volume table)或标准材积表(standard volume table)。在材积表中,它是最基本的立木材积表,其功能:一是根据树高曲线方程导算一元材积表;二是直接测算林分蓄积量。

应用:①标准地调查,得各径阶分布;

②绘制树高曲线,由树高曲线查出各径阶平均高;

③用径阶中值和平均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单株平均材积;

④单株平均材积×径阶株树=径阶材积;

⑤各径阶材积的累加即为标准地林木蓄积;

⑥标准地林木蓄积/公顷数=每公顷材积。

3、一元材积表和二元材积表的区别:一元材积表是以平均胸径为自变量平均材积为应变量编制的表,它不考虑树高的影响。但是事实上林木的材积是和受到树高,断面积,形数的影响的。所以二元材积表就考虑了胸径和树高两个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二元材积表受平均胸径和树木平均高的影响。

五、标准表法:是特烈其亚柯夫(TpeTb.qiCOB H.B.,1927)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原理提出的一种确定林分疏密度和林分蓄积量的数表和方法。

第六章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

一、林分材种主要结构规律

1、经济用材出材率

在小径阶处较低,随径阶增大而逐渐上升,以后上升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之后有时略呈下降的趋势(因特大径阶的林木往往有内腐现象,所以经济材出材率略有下降)。

2、薪材出材率

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以后下降速率变缓。

3、废材出材率

在小径阶处较高,继而随径阶增大而下降,至一定径阶后基本持平稳状态。有时,因大径阶林木受病虫害影响,其废材出材率会有所增大。

4、原木出材率

随径阶增大而逐渐上升,到某一大径阶之后开始下降。大原木出材率则随径阶增大而缓慢增

加。

5、短小材出材率

在小径阶处最高,随径阶增大而急剧下降,至大径阶时出材率最低。

二、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法

1、材种出材率表的实用性检验

图解法

统计量检验法

2、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

1)通过标准地每木检尺得各径阶株数,利用一元材积表查得各径阶单株材积,乘以各径阶株数得到各径阶林木带皮材积。

2)利用一元材种出材率表,分别径阶查出各名目材种出材率,再乘以相应径阶带皮材积,即为各名目材种材积。

3)各径阶同名目材种材积之和,即为林分该材种材积;林分各材种材积合计,即为林分材种出材量。

三、二元材种出材率表(材种表)法

1、二元材种出材率表:根据材种出材量随直径和树高的变化规律,分别树高级或地位级、立地级所编制的材种出材率表称为二元材种出材率表。

2、测定步骤:

1)标准地调查:分别按经济材、半经济材和薪材树记录。测定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确定林分所属树高级。

2)半经济用材的合并:按照一定比例合并到经济用材树和薪材树中去。

3)选用相应的树高级材种表,查定、计算出材种出材量(方法同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法)。

第七章 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树木年轮: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周期性生长的结果。 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

1、年轮法;

2、生长锥测定法;

3、查数侧枝法,适用于轮生侧枝的针叶树的幼年阶段;

4、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5、目测法

二、树木生长量的定义:在一定间隔内,树木各调查因子(D ,H ,V ),所发生的变化称之为树木的生长,其变化量称之为生长量。

生长量的种类

1、总生长量

树木从种植开始,直至调查时(t ),整个期间的累积生长量。它是t 的函数,记为 2、定期生长量

树木在一定间隔期[t-n ,t]内的生长量,记为Z n 。Z n =y t -y t-n

3、连年生长量

树木在单位时间的生长速度,即树木在一年间的生长量,记为Z 。Z= y t -y t-1

4、定期平均生长量

Z n 被定期的年数n 除之商。记

为θn t

y

生长比较缓慢的树种,相差一年的连年生长量一般不易测准,故生产中常用定期(n=5或者10年)平均生长量来代替连年生长量。

5、总平均生长量(简称为平均生长量)

指树木在[0,t]内的平均生长速度,即树木总生长量 被t 除之商,记为 。 三、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以下4点: 1、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即Z(t)>θ(t )。

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即最大值)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即Z(t)=θ(t )。对树木材积来说,两条曲线相交时的年龄即为数量成熟龄。

4、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t)<θ(t )。

四、生长率:树木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生长速度。它是指树木某一调查因子一年间的生长量(即连年生长量)与其原有总量(即总生长量)的百分比。

普雷斯勒(Pressier 1957)公式

此式是取定期n 年间的平均生长量代替连年生长量,取a 年和a-n 年的材积平均数为分母,

即: 显然, pv 为树木在n 年间的平均生长率。

施耐德材积生长率公式 ★五、树干解析

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

1、解析木的选取与生长环境记载

2、解析木的伐倒与测定

3、截取圆盘

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计算)

1、查定各圆盘上的年轮个数

2、各龄阶直径的量测

3、各龄阶树高的确定

4、绘制树干纵断面图

5、各龄阶材积的计算

6、计算各龄阶的形数

7、计算各龄阶的生长量

8、绘制各种生长量的生长过程曲线

第八章 林分生长量测定

一、林分蓄积生长量:组成林分全部树木的材积生长量和枯损量的代数和称为林分蓄积生长量

林分蓄积生长量的确定

t y θt /y t =θ

n 200V V V V 1002V V n V V P n a a n a a n a a n a a v ?+-=?+-=----。

,旺盛时为中庸时为,

为生长系数,生长缓慢时—现在的去皮胸径;

—半径上的年轮数;胸高处外侧—式中:8006004001K d cm n nd K p v =

1、材积差法: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 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 所引起的材积增长量,并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这种方法称为材积差法。

用材积差法计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胸径生长量的测定和整列、根据每木检尺的结果得各径阶株数分布,根据前两项实测资料,应用一元材积表计算蓄积生长量。

2、林分表法

林分表法的核心是对未来直径分布的预估。

3、一元材积指数法:本法是将测定的胸径生长率(由胸径生长量获得),通过一元幂指数材积式( )转换为材积生长率式,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材积生长量的方法,称为一元材积指数法。

应用步骤

(1)先测定各径阶胸径生长量( )。 (2)计算各径阶的平均胸径生长率 ( )。 (3)将 乘一元材积式的幂指数α1,即得相应各径阶的材积生长率 。

(4)再利用一元材积表,由标准地的林分蓄积量,算出材积生长量 。

4、林分表法、材积差法和一元材积指数法的共同特点:都是假设株数不变;制定胸径生长量表;使用的一元材积表来估算林分生长量。

固定标准地法

1、树木不编号的固定标准地:可以推定直径生长量、总断面积生长量,并应用一元材积表法推定蓄积生长量。不可以得到径阶生长量、采伐量、枯损量。

2、树木编号的固定标准地:可以确知净生长量、径阶生长量、采伐量、枯损量、毛生长量。

第九章 角规测树

★一、角规测树技术(保证角规测树精度的方法)

1、绕测技术

1)不能任意移动角规点位置

某树木挡住时,要保持与原样点到待测树木中心的距离相等而略作移动,测定后再回到原角规点。 2)认真确定临界树 量测树木实际直径d 和样点距树木中心距离(S ),按上式计算临界距R ,再比较R 与S 当S>R 不计 S

3)消除漏测与重测,正反绕测两次加以对照。

2、断面积系数的选择

Fg 越小,观测距离越远 ,计树越多,临界遮挡越多,但当疏密度低的林分,如Fg 过大,则计数株数又过少,取决于D 和P、林木分布状况、通视条件等。

3、坡度改正

4、林缘误差的消除

布点时使样点与林缘的距离超过最大观测距离。以最大观测距离划出林缘带,林缘带以内进行全圆绕测,林缘带内进行1/2、或1/3、1/4绕测,绕测计数乘以2、或3、4。

最大观测距离的估测: 10a D a V =D Z D P D Z P D D =V P V Z D Fg

R Fg l L L l Fg D l

L R l L D R ?=∴=∴=?==5050 )(2500 2 max

50d R ?=

D P

5、角规点数的确定

1)典型样点时 根据林分面积大小而定,≥5个。 2)随机样点时 要满足精度要求,计算得到最小样点数 t :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为95%时t=1.96)E: 允许误差 C:变动系数(经验、 历史) (精度为90%,相对误差限为10%)

第十章 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

1、全林分模型(Whole-stand Growth Model ):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的生长过程(如平均直径的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称为全林分生长模型。也称第一类模型或全林分模型。

可以直接提供较准确的单位面积上林分收获量及整个林分的总收获量;但却无法知道总收获量在不同大小(径阶)林木上的收获量,因此,其预估值无法较准确地反映林分的材种结构、木材产量以及林分的经济价值。

2、径阶分布模型(Size-class Distribution Model ):以径阶分布(亦称直径分布模型)为基础而建立的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简称为径阶分布模型,也称第二类模型。

可以给出林分中各径阶的林木株数,因而可以提供各材种的产量,对经营者很有意义。但是由于林分直径分布的动态变化不稳定,给林分直径分布的动态估计带来困难,从而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

3、单木生长模型(Individual Tree Growth Model ):用以描述单株木生长过程的模型,称为单木生长模型。

能提供最多的信息,可推断林分的径阶分布和总收获量,从理论上讲,它的适应性最大,但对于与距离有关的模型,要求输入的量多,计算量大,应用成本高,也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第十一章 林分生物量测定

一、森林生物量:是森林植物群落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干物质的累积量。

二、生物量:是指任一时间区间(可以是1年、10年或100年)某一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净第一性生产量的累积量(即NPP ),即某一时刻的生物量也就是在此时刻以前生态系统所累积下来的活有机质量的总和。

三、生物量测定方法:

1、树木生物量测定

1)树干干重测定方法:①木材密度法;②全称重法。

2)枝、叶重量测定方法:①标准枝法;②全称重法。

3)树根重量测定方法:取样、推断

3、林分生物量测定

1)皆伐实测法

2)标准木法

3)回归估计法

2

)(E

tc n

自然辩证法考题参考

说明:题目及答案仅供参考,请大家务必注意!理科硕士研究生00年题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 1.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项。 A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B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C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D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唯物辩证法 2.对著名科学家的哲学倾向进行分析,宜采用的方法是 A·将其置于职业哲学家派别之内B·将其思想分为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c.从中总结出己知的哲学道理 D.非A非B非C 3·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4矛斗学革命结构理论认为,科学区别于前科学之处在于 A.有范型 B.无范型 C.描述实在 D.不描述实在 5.科学兴隆期是指 A·某国占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B.某国科学大发展的时棚C 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的发展阶段D文艺复兴以来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 6.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科技翻译 B.科技教育 C.军用技术 D.民用技术 7.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可以用来区分科学与 A.宗教 B.艺术 C.文学 D.亦A亦B亦C 8.导出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的基本假定是 A.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 B·某时期科学发展速度与《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时间至该时期的距离平方成正比C.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D.A+B+C 9.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 A.质疑 B.支持 C.论证 D.辩护 1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中科学知识量的指标是 A科学书籍数B科研论文数C科学期刊种类数D重大科学成果数 11 检验蕴涵是 A·理论经过实验检验所得结果包含的内容B·观察结果所包含的理论观点 c.从理论命题演绎出的可供经验检验的单称命题 D.非A非B非C 12.提出对未来科学中心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观战的依据是???? A.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B·"红灯理论" c.科学设法与社会制度的对应 D.A+B+C 13.关于盖森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 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 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 D.盖森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例 14.亨普耳悖论是指?(A+B) A.关于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有问题 B.渡鸦悖论 c.关子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没有问题 D.A+C 15.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C.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16.库恩的范式包括 A.基本的科学理论 B.形而上学假定 C.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 A+B+C 17.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D.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18.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9.一个检验蕴涵被确证,意味着自之导出的全称命题 A.被否证 B.被确证 C.被证明 D.非A非B 20.《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A.默顿 B.本·戴维 C.科尔 D.贝尔纳 21."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 A.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 C.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22.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还有一个是无私利主义)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自由主义 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23.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是 A.猜想·反驳模式 B.实证式模式 C.归纳式模式 D.非A非B非C 24.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存关系 D.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25.基础研究的先导性特点说明,基础研究经济效益的获得是 A.不可能的 B.必然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26.可检验度取决于命题的 A.普遍性B精确性 C.冒被证伪风险性 D.亦A亦B亦C 27.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获取学术信息 B.得到奖金 C.获得承认 D.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28.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A.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B.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C.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29.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是 A.分门别类的学问 B.可证实性 C.可证伪性 D.亦A亦B 30.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31.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爱因斯坦 B.尼尔斯。玻尔 C.泡利 D.海森伯 32.关于优先权之争,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测树学(考试复习重点)

测树学: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等木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及非林地自然资源的测算、分析和收获预估的理论与技术。 径阶: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便于读数和统计,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干曲线:以干轴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为y轴,以树梢为原点,按适当的比例作图即可得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这条曲线成为干曲线。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上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为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 主要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 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称为异龄林。 树高曲线: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 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

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 面积; 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 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测树学复习题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cm; B.12.6cm; C.11.6cm; D.10.6cm 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0.5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A.1.5m; B.1m; C.2m; D.0.5m 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 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测树学复习重点

测树学复习重点 计算伐倒木树干材积的两个基本公式: (1)中央断面积式: (2)平均断面积式: 式中:为树木材积,为树干长度,、及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横断面积,按计算,为树干直径。 直径单位:cm,保留一位小数。树高:m,保留2位小数。体积:小数4-5位有效数字 注:公式来源是把树干当做抛物线体。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性质: ·很显然,当r=1 或0 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 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 ·当01 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

区分求积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 分段。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⑴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以f1.3表示,其表达式为:f1.3=V/g1.3h 式中:g=π/4d21.3 g1.3为树干胸高断面积,h为树高 转换成相应的立木材积式:V= f1.3 g1.3h ⑵实验形数:林昌庚提出实验形数作为一种干形指标。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加3m ,记为f 3。按照形数一般定义其表达式为:f 3 =V/ g1.3 (h+3) ⑶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其一般表达式 为:q x=d x/d z (式中:q x—形率,d x—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d z—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分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复习资料题库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 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

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2)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测树学(复习) 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 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 三、近似求积式精度: 中央断面式中等 平均断面式最差 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 平均断面“正误差” 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 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 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 f1.3 的实践意义: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 比,记为f n 。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能 3高度为树高(h )加3。 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胸高形率 定义:树干中央直径(d 1/2)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一般用q 2表示 :q 2=d 1/2 / d 1.3 h g f v ??=3.13.1? ?+?=f h g V )3(3.1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题(2011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9级 班、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 H g V f 3.13.1= 某一树干材积和一个以胸高断面积为横断面以树高为高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2. 异龄林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3. 林分调查因子 描述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的指标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1.h 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测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剩余整理

林分蓄积量:单位面积林地上,达到起测直径以上的活立木材积总和。测定方法:①标准木法:平均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法;②标准表,平均实验形数表和材积表(一元&二元)。求M的思路:1、已知平均单株材积V:M=N*V (标准木法);2、已知径阶平均单株材积Vi:M= ∑ni*Vi (材积表法);3、已知F:M=G*H*F;4、M=N*V=N*g*H*F (g为总断面积。) 标准木法: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①测设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②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③根据平均直径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林分平均高;④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选择1~3株标准木;⑤将标准木伐倒,用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⑥根据标准木材积计算标准地蓄积量; 材积表:是根据树干单株材积与对材积相关紧密且较易测定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等编制的数表。一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的回归关系,分树种和区域而编制的数表。二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和树高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编制的数表。一元的编制:途径:直接编制或由二元材积表导算。直接法步骤:①编表数据采集:在编表区域内,抽取或典型选择足够数量同一种树木,兼顾样本的径阶分布。测定各样本胸径,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各样木树木材积②编表模型选择:作胸径-材积散点分布图,检查数据资料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根据散点图选择若干适宜模型,解出其参数并计算其评价指标,从中选出最有模型。一元的适用编制模型较多,幂指数式v=aD 的b次方为较常用之一③数表适用性检验,抽取若干样木,实测其胸径和区分材积,对最优编表模型再作适用性检验,检验方法较多。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应用:①标准地调查,得各径阶分布;②绘制树高曲线,由树高曲线查出各径阶平均高;③用径阶中值和平均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单株平均材积;④单株平均材积×径阶株树=径阶材积;⑤各径阶材积的累加即为标准地林木蓄积;⑥标准地林木蓄积/公顷数=每公顷材积。区别:一元是以平均胸径为自变量平均材积为应变量编制的表,它不考虑树高的影响。但是事实上林木的材积是和受到树高,断面积,形数的影响的。所以二元就考虑了胸径和树高两个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二元受平均胸径和树木平均高的影响。 标准表法:是特烈其亚柯夫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原理提出的一种确定林分疏密度和林分蓄积量的数表和方法。A.测定现实林分的G1.3(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林分条件平均高HD B.根据现实林分的平均高查相应的标准表,可得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的G标和M标C.现实林分的疏密度P = G1.3/G标,现实林分的M = P * M标。 林分生长量:林分因子在一定间隔期内发生变化(生长与消耗)的代数和称为林分生长量。通常是指蓄积生长量。确定方法:材积差法: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所引起的材积增长量,并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核心是对未来直径分布的预估。一元材积指数 法:本法是将测定的胸径生长率(由胸径生长量获得),通过一元幂指数材积式()转换为材积生长率式,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材积生长量的方法,称为一元材积指数法。共同特点:都是假设株数不变;制定胸径生长量表;使用的一元材积表来估算林分生长量。 抽样估计是以随机变量特定概率分布为基础,在既定调查成本与容许抽样误差及所能承受风险限度内,设计最佳抽样方案,对调查总体统计特征作出估计。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等概抽取部分单元组成样本,以之估计总体参数的抽样方法。它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样本单元抽取等概。 样本组织:先对总体单元逐一依次编号为1~N,然后产生n个范围在1~N的随机整数,凡总体单元编号与所产生

自然辩证法试题2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 2、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二者有什么联系 3、谈谈当代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4、谈谈科研选题原则和意义 1、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这句话: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然仍然可以叫做手,但按照实际来说,已不是手了。 2、联系实际,运用生态自然观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性。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1)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世界性与民族性。 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具有哲学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有三: 第一.从研究内容上看:它把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活动

都看成是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其中普遍而深刻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哲学世界观的性质。第二.从研究的角度上看: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界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对认识变革自然的活动进行纯思维逻辑分析,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研究自然、人以及两者的中介,因而具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相统一的特点。第三.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而更重视哲学抽象。哲学抽象主要特点是进行多层次分析和多学科综合,以便提炼出既普遍又深刻的内容。 2、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二者有什么联系 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科学是反映自然现象的知识;科学是系统地探索自然的一个活动;科学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科学是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技术是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盒技能体系的总和。属于直接生产力的范畴,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利用、控制和改造。技术的两重属性:(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 区别:(1)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从而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发现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丰富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 (2)科学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在形式上也是不同的。 (3)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概念、定律、论文等形式;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式等形式出现。科学产品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可以商品化。现代技术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商业色彩。 (4)科学人才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好奇心、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等是科学人才重要的个性素质。对于技术人才来说,不仅需要有本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法律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创业精神、组织精神、市

测树学复习题

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错)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对)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错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错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对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错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错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错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 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 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 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 三、1、-0.2cm +1.8cm 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3、轮尺平面与树干垂直,固定脚和游动脚与测尺紧贴树干读游动脚内缘的刻划值,先读数后取尺,不规整断面取垂直两个方向平均,如遇有节瘤区,在上下等位置处测直径后平均。 4、V=1/2(go+gn)·l =1/2(0.03801+0.02776) ×8=0.2631m3 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上坡位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2、勃鲁莱测高器是根据( 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的;克里斯登测高器是根据( 相似三角形 )原理设计的。 3、( 直径 )、( 形数 )和树高称立木材积三要素。 4、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 增大 )而( 减小 )。 5、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一般有( 平方)、( 常差 )、( 希费尔 )、( 一般形数表 )四种。 6、望点是指树干上部( 直径等于胸径一半 )处的位置。 7、丹琴公式用于树高为( 25 )m左右树木计算材积较为可靠。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立木材积测定与伐倒木材积测定完全一样。( 错 ) 2、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时可以站在任意位置,而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时则需站在固定位置。( 错 ) 3、用勃鲁莱测高测高时,树高都是两次读数之和。( 错 ) 4、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高时,只需一次便可得到全树高。( 对 ) 5、形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树干的具体形状即干形。( 错 ) 6、实验形数与胸高形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错 ) 7、胸径和树高相同,形率也相同的树干,其干形也可能不一样。(对) 8、立木区分求积必须具有性能较好的上部直径测定仪器。(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测高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如何用勃鲁莱测高器在平地测高?(6分) 3、一株胸径为35.3cm的落叶松,其材积是多少m3?(4分) 三、1、答:(1)测点必须能同时看见树顶和树基,对平顶树不能把树冠边缘当树顶。 (2)测点距树木平距不宜过小。(3)在坡地测高测点与树木最好在等高位置或稍高地方,宜采用仰、俯各测一次。 2、首先选一与树高大致相等的平距(一般为15、20、30、40m),打开起动钮,瞄准树顶按下制动钮读一数,该数加测定者眼高即为树高。 3、V=0.001d21.3=0.001×35.32=1.2461m 第三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树木自种子发芽开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时间推移 ),树木直径、树高和形状都在不断地( 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叫生长。 2、树木生长量按研究生长的时间长短来分,有( 总生长量 )、( 定期生长量 )和( 连年生长量 );若用年平均值表示,则有( 总平均生长量 )和( 定期平均生长量 )。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P2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P2 3、用系统思想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间的矛盾。 P2 4、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P2 5、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P3 6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P3 7、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3 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P4 9、E. 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P4 10、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 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P4 11、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P4 1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P4 13、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 可以相互替代。P4 1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 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P5 16、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P5 17、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P5 18、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P6 19、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P6 20、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是指任何事物在一切条件下都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P6 2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P6 2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限性。P6 23、开始精神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和方法从事一切科学研究。P6 24、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P6 25、科学的价值在于了解世界,技术的价值在于改造世界。P6 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P7 27、简述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P7 28、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科学方法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P7 29、结合你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 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P7 30、结合以上实例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P8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

、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 ; 、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测树学考前复习重点

测树学 第一章 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 1.把树干近似成抛物线体,得到两个伐倒木材积测定公式: (1 (式中:树干干长为L ,干基底直径为d 0,干基底断面积为g 0,小头直 径为d n , 小头面积为g n ) (2)2.区分求积的目标和方法: (1)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 (2)~ (3)原因:分段后每段的干形比较规整。 (3)方法: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 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区分段材积,再把 各区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在树干区分求积中,稍段不是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来计算其体积。 (3)公式:A. ' '131V l g g l n i i ∑=+= (式中:l 为区分段长度) B. ()' 11031g 21V l g l g g n n i i n +??????++=∑-= 3.测树高的方法: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距离的高度刻度。使 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m 。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秒待指针停止摆动成铅直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全高。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的高h 1,再观测树基得 h 2,两次观测符号相反,树高=h 1+h 2,符号相同,树全高=h 1-h 2。注意: ●所选水平距离尽量接近树高,减小误差。●树高小于5m 时,不用布鲁赖斯测高器,用长杆直接测量。●对于阔叶树,注意主干梢头位置。 4.立木的直径通常指胸高直径。 5.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6.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 7.% 8.胸高形数的性质:●当树高大于1.3m 时,是关于r 的减函数。●当 干形不变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9.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 10.实验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m 。 11.形率:树干上某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2.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希费尔关系 h q c bq a f 2223.1++= 14.形率法:●先算出胸高形率。●再根据希费尔关系算出胸高形数。●最后根据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全树高算出立木材积。V=**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