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兴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大国兴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大国兴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大国兴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彭伏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有着5000年文明史、历史上曾形成十数个强大王朝的东方大国——中国从此一蹶不振,成为任人宰割的弱国,中国人也从此被人叫做“东亚病夫”。于是从那时起,160多年来中国人都做着一个梦,那就是——振兴中华。但是1949年以前,中国四分五裂,强国只是个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强国的希望。然而,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中国陷入“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国人的强国梦又变得遥遥无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战胜极“左”势力,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牢牢钉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即中华民族的崛起上。如今30年过去了,200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升世界第四位,于是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和国内“中国崛起”的议论日益高涨,中国是否已经崛起?能否崛起?什么时候崛起?怎样崛起?成为热门话题。这堂课,想通过16世纪以来几个世界性大国兴衰历史的介绍,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观点,请大家一起思考。

一、大国崛起的历程

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那以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的几块陆地上,没有人知道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而那以后,随着地理大发现

的进程,人们才有了当今世界的概念。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从那时起,可以称为世界大国的国家有9个,即: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苏联)、日本和美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仅就荷兰、英国和美国三个比较典型的国家的情况进行介绍。

(一)、从商业大国到金融帝国——荷兰

1、商业大国的形成

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与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仅为北京的两倍半,海拔最高处321米,最低-6.7米,全国40%的国土低于海平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200万人口的小国,却在17世纪崛起为世界性大国。

荷兰的崛起是从一条条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回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14世纪的荷兰人口不到100万就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很多人都靠捕鲱鱼为生,为争夺渔场,荷兰人曾和英格兰人之间打过三次战争。是什么力量使荷兰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说来简单也有些原始,那就是一种简洁的剖鱼方法。1358年,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一种只需一刀就可以去除鱼肠的方法。去肠后的鱼放进盐里就

能保存一年多的时间,当时没有冰箱,这是长期保存鱼的最好办法。就这样,荷兰渔民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独有的资本,荷兰鲱鱼成为荷兰品牌和标志,在欧洲遐迩闻名。荷兰地势低洼,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许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运输交通网,荷兰鲱鱼借助这些便利而廉价的交通网畅销欧洲各地。同时,商船又载回了各种各样的商品,荷兰很快成为欧洲的新兴商品集散地。当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先发优势和赤裸裸的暴力,已牢牢地控制了海上运输和贸易,英格兰及其他国土和人口都比荷兰大得多的后发国家也跃跃欲试,觊觎着海上贸易的利益。小小的荷兰靠什么在夹缝中生存呢?怎样才能在强国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呢?

就像发明一刀就能取出鲱鱼肠的方法打败对手一样,精明的荷兰商人是从设计和建造一种更低廉的船开始取得优势的。

当时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的商船都装备武器而荷兰的商船不配备武器,所以轻便、速度快而且价格也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并且荷兰船肚子很大,甲板很小。当时欧洲各国规定,按甲板的大小收税,所以,荷兰船售价低、载货多、速度快、成本低,欧洲各国都爱买荷兰船或请荷兰船运货。但是仅靠这些特殊的船只还不够,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船的人。

历史上有一个荷兰商人的故事。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他的船载着货物,试图找到一条从北通到亚洲的近道,不料在北极圈内一个叫三文雅的地方(现俄国的一个岛屿),被

冰封困在海面上。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拆了船板当燃料取暖,靠打猎充饥,8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的货物,这些货物里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食品、衣物和药品。冬去春来,冰海解冻,幸存的人归来,将货物完好无损地交给了货主。荷兰人用生命作代价铸就了传之后世的商业“诚信”原则,也因此赢得了市场。至16世纪末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海上贸易。

荷兰是最早的清教国家,清教徒崇拜金钱,他们多数人世代经商,重视商业,并逐步形成了世代相传的“重财守信、勤俭吝啬、敢冒风险”的清教商业精神,这种商业精神,随着荷兰商人的贸易和荷兰清教徒的迁徙而传遍世界,逐渐成为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基础。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现在称为荷兰的这块地方,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到16世纪有一半的荷兰人居住在城市里。一些贵族凭籍武力、以为城市提供保护为由,向市民收税。荷兰市民经过协商和讨价还价,从贵族手里购买了城市自治权。从此,市民们自行立法,不向贵族交税。1543年西班牙国王通过政治联姻方式,取得了荷兰的统治权(注1),当西班牙国王宣布荷兰是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重新划分荷兰的行政区域时,荷兰人坦然接受了;西班牙国王为他们派来总督,荷兰人也没意见;而当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向他们收税要钱,荷兰人愤怒了,荷兰独立战争因此爆发。

开始,荷兰人一盘散沙,不到6年,15万人死于战争。1579年,荷兰7个省的代表签署协议,组织军事同盟,西班牙被迫妥协。159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的统治。这时荷兰人才意识到:他们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一个国家。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国家,领导独立战争的商人们不知所措,这个国家交给谁来管理与保护呢?作为商人他们最在行的是经商,最想要的是金钱,政治权利商人们不感兴趣。于是,他们将这个没人感兴趣的国家,托付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她爽快地答应做他们的君主,并很快派出军队保护荷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荷兰人很快发现,女王收取的保护费比赶走的西班牙国王还要高,荷兰人又不高兴了。

1588年,在奥兰治亲王威廉的领导下,7个省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连省共和国,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商业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在这以前,荷兰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西、英两国,现在两国都得罪了,加上他们的盟国,荷兰人已无法在欧洲做生意,经济命脉断了,新生的荷兰连省共和国的出路在哪里呢?

2、金融大国的兴起

荷兰人决定自己开辟前往东方和美洲的航线,这不但要冒巨大的风险,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钱从哪里来呢?1602年,在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公司,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采取记帐的方法),通过向社会融资的方式,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对外

扩张的资本。为了增加信誉度,荷兰政府将一些只有政府才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于是成千上万的荷兰国民入股,连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很快他们筹集到650万荷兰盾,相当于今天300万欧元的资金,东印度公司开始运营。除经营权外,荷兰还赋予东印度公司世界上任何公司不曾有的,只有国家才具有的特权:它可以与它国签订条约,可以发动战争,所以东印度公司既是一个企业,也像一个国家。它成立后的5年,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其数量超过当时的欧洲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总和。

东印度公司发行的股票10年没有利息也不派红利,10年后公司才第一次向股东派发红利,股东们怎样会同意呢?这里又有荷兰人的一个发明创举。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你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随时可以通过股票交易所,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荷兰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至今仍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资本流转体制。400多年前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里,就已经活跃着1000多名股票经纪人,他们那时虽然还没有穿上红马甲,但已经有了固定的交易席位。荷兰成为欧洲仍至整个世界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前来交易的不仅有荷兰人,更有许多想投机发财的外国人。于是,大量的股息和交易收入从这个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交易厅,源源不断地流入荷兰国库和荷兰人的腰包。仅发行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获利2500万荷兰盾,相当于200吨白银。

当时欧洲各国货币不一,国外股民只能携带黄金、白银前来交易所交易,随着交易量的增加和循环速度的加快,携带、结算很不方便,于是,荷兰人解决问题的探索就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建立银行体系。1609年世界上第一所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比英国早100多年),它既开展兑换业务,也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更重要的是,它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那时叫“想象中的货币”。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于是又出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当荷兰的军队与西班牙的军队在战场上拼命厮杀的时候,西班牙富人的黄金白银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而交战国西班牙国的国王竞然跑到阿姆斯特丹银行贷款,购买武器和军需品,用以杀死更多的荷兰士兵。

1648年,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决定造一座新的市政厅,一共花费8年的时间和70吨黄金,1656年大厅落成,市民们进行了连续7天的狂欢,被称为荷兰莎士比亚的著名诗人冯德尔,特地为阿姆斯特丹市写了一首市歌,歌词唱道:“我们阿姆斯特人扬帆远航,利润为我们指引方向,为了追求财富,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也就是这一年,荷兰使团第一次来到北京,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和接受了觐见中国皇帝时必须行三跪九叩大礼的所谓天朝规矩,成为历史上惟一一个接受这种不对等、带有侮辱性礼节的西方外交使团。顺治皇帝龙颜大乐,赏赐给这个来自

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使团大量的礼物,并为其通商提供了种种便利和优惠。回到住处,一个叫约翰.尼.霍夫的使团成员在日记中写下了他们答应跪拜的原因:“我们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利益”。荷兰人所谓的重大利益是什么?就是通商和赚钱。

荷兰人这种深入灵魂骨髓、无时无处不在的重商文化和对财富百折不挠的孜孜追求,铸成了荷兰帝国的商业和资本大厦,把荷兰这个偏僻的弹丸小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已牢牢确立。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国旗的16000艘商船在世界各大洋上往来穿梭。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了日本的对外贸易;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成了荷兰的殖民地;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在北美大陆,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城,现在这座城市的名字叫纽约。

(二)、从殖民大国到工业强国——英国

1、后起的殖民大国

英国是个四面环水的岛国,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000万,他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迈进现代化社会的国家,是18世纪和19世纪世界发展的带头人。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孤悬海外的岛

国孕育了如此的能量,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这一切要从《大宪章》说起。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约翰继位英格兰王,当时英格兰的领地遍布欧洲大陆西部,我们现在所说的英国只不过是它其中的一个小省。13世纪初,好战的约翰屡战屡败,失去了在大陆的几乎所有土地,他也因此称为“失地王”。为了再战,夺回失地,他不断地加税,人们无法忍受。1215年春,愤怒的贵族们联合起来,武装讨伐“失地王”,1215年6月15日,面临困境的“失地王”不得不于25位贵族代表签订了一份和平停战协议,即《大宪章》。它一共63款,只有短短的几千字,但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确立了两项基本原则:一是王在国会,即国王必须通过国会进行统治;二是王在法下,即国王必须依法行政,从此王权受到约束。

《大宪章》签订后,英国历代君王不断重申或稍加修改重新颁布,前后重申和颁布达40多次,延续了几个世纪。这种长期重申使《大宪章》深入人心,积累了深厚的传统力量,从此契约和法制精神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深入了英国人的思想深处。《大宪章》保证了英格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成为其崛起的政治基础。

英国的崛起的第一步应该从伊丽莎白一世算起。1558年,英国玛丽女王去世,她的同父异母妹妹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与她的姐姐不同,伊丽莎白一世的母亲是个地道的英国人,因此,伊

丽莎白血管里流的是纯正的英格兰人血,也许因为如此,伊丽莎白视英格兰为一切,把英格兰民族看得比她的性命还重要。为了避免因联姻而给国家带来影响,这个25岁登基的漂亮女王,拒绝了诸多的国外求婚者,终身不嫁,这使女王赢得了全体英国人的衷心爱戴,将其视为英格兰人民的“公共情人”。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这样描述伊丽莎白女王:“在重叠繁复的衣裙下,妇女的凹凸体形不见了,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庄严高傲王权偶像,她像一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的坐着,一心一意地孵化着英格兰民族。在她的孕育下,这个民族快速的地成熟了”。

伊丽莎白一世即位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经瓜分了世界,各自确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依靠殖民掠夺来的财富致富,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怎样才能使刚刚统一和成熟的英格兰民族发展壮大呢?摇尾乞怜无济于事,也不符合英格兰民族个性,公开争夺无异以卵击石。但女人自有女人的技俩,伊丽莎白女王鼓励英国国民当海盗,抢掠外国船只,可以说后来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的崛起,就是从鸡鸣狗盗的海盗勾当开始。

1580年,英国人弗兰西斯.德雷克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在历时3年的航行中,他的船队不仅掠夺了南美西班牙的殖民地,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因为抢夺满载而归的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女王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相当于当时英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支出。高贵的女王亲自来到德雷克的座舰上,隆重地授予德雷克这

个实际上的海盗以“骑士称号”并封为公爵。同胞的成功和女王的鼓励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海外掠夺即做海盗的行列,而富有的西班牙及其商人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西班牙多次向英国提出交涉,女王当面答应约束和制止,事后一切如故。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彻底激怒了,1588年夏天,他派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西班牙无敌舰队,横渡英吉利海峡,铺天盖地,向英国扑去。

女王害怕了,提出谈判,菲利浦二世一脸冷笑,予以拒绝,英国被迫应战。当德雷克公爵率队迎战,迫近无敌舰队时,那阵势和规模让这位曾纵横四海,见过世面的海盗骑士大吃一惊,不过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还没有见过如此强大舰队,但全能的上帝更强大”。西班牙舰只虽然庞大、气势吓人,但应女王陛下召唤,由海盗组成的英国舰队却小巧灵活,使西班牙舰队追不上打不着,西班牙海军士兵更不是英国海盗——这些亡命之徒的对手。更要命的是,就在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全能的上帝”发话了,一阵大风,17艘西班牙战舰和5000名士兵葬身海底,西班牙人狼狈不堪,退回了本土港口,而英国没有一艘舰船受损,战死的士兵不到100人。为纪念这次胜利,女王给参战的海盗士兵颁发了奖章,上面写着:“上帝一挥手,他们都逃走”。这些应征而来的海盗士兵,以后就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骨干和精英。

1588年的“英西海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重要海战,它是当时的世界霸主西班牙衰弱和英国崛起的开始。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45年,她给英国带来了早期的辉煌,受到全体国民的尊重,但对她的赞誉大都集中在:热爱英格兰,宽容忍让,终身节俭和清心寡欲上。对她的政绩,英国人认为:她不过像每隔15分钟敲一次的议会大厦上的大笨钟一样,严格地遵守了《大宪章》的约定。1605年,7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孤独的走完了一生。

22年后又一位对英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国王登基,这就是查理一世。这个年轻的国王多欲好战,挑起了与西班牙、英国之间的宗教战争(即天主教与清教的战争,当时英王尊天主教,议会尊清教),打仗要花钱,加税,议会不同意,国王绕过议会强制收税并于1629年强制解散已存在3个多世纪的议会。1642年国王与议会间的战争爆发,这就是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英国革命”。议会的军队在奥利弗.克伦威尔将军的带领下击败了国王的军队,国王被俘。1649年1月30日,议会以“暴君、杀人犯和人民公敌”的罪名,将查理一世及其美艳皇后送上了断头台。议会将行政权交给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会议,但是,他很快就开始实行军事独裁,1653年,议会再次被解散。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一世的儿子,詹姆士二世被请回来继承王位,他努力扩充军队,试图走他父亲的老路,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再度激化。这次,英国人没有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是请来了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的清教君主威廉三世。当他带领荷兰军队进入英国时,詹姆士二世的军队已经闻风溃散,詹姆士二世逃亡国外,

议会经过讨论,决定任命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一个国家有两个国王,国王由议会任命,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它意味着君权由“神授”变成了“民授”。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即国王仅为国家名誉元首,国家权力由议会多数派首领担任的首相行使)。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敲响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专制制度的丧钟,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开始。这次革命没有流血,而是以和平变革方式实现社会进步,因此被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不仅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民主对专制的胜利,也是清教对天主教的胜利。“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威廉夫妇带来的荷兰清教文化开始影响英国,英国的商业氛围逐渐浓厚。

从1588年海战胜利,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和完善内部政治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他的殖民地(属国)已遍布世界各地,并将荷兰这个在几大洋上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赶出了海洋,英国率先达到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2、第一个工业强国

300年前,当18世纪来临时,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忙于拓展和巩固他的封建王朝,而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着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18世纪初爆发?许多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市场需求是导火索。几个世纪的殖民扩张,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殖民国不断地用坚船利炮,扣开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紧闭的大门,贸易将各国市场联系在一起。可供选择的商品越来越多,它拓展了人们的消费视野,刺激了人的消费欲望,扩大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需求最早反映在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纺织业。当时的英国所有的工厂都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但“无论生产多少布,好的次的都能卖出去”。人力和生产设备都已达到极限,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要增加产量只有改进生产设备和改变生产组织方式两条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都被调动起来,飞梭机、珍妮纺织机等机械一个一个的发明出来。生产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机械生产要更多的人组织在一起才能完成,企业规模扩大了,出现了现代工厂的雏形。随着企业的增加,出现了一个新阶层——企业主,这是现代企业家的前辈。然而,那时的工厂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它们只能靠风车或水排驱动,能否制造出驱动机械的动力机器,成为当时英国仍至整个欧洲人的渴求。

这时,后来因制造出“万能蒸汽机”而名扬四海的詹姆士.瓦特先生,正经历着人生一场又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1773年3月,瓦特的合伙人破产,他不但没有了收入,而且不得不变卖家产还债。37岁的瓦特哀伤地说:“我还有妻子儿

女,我眼看就要老了,我拿什么供养他们?”这年的秋天,瓦特的妻子去世,给他留下了6个子女;不久他重新与人合伙的另一个工厂又倒闭了。瓦特穷困潦倒,有一位朋友介绍他到俄国去,瓦特准备离开这片让他伤心的土地。这时一个叫博尔顿的企业主找到了他,他劝瓦特留下和他联手研制蒸汽机。博尔顿的工厂在英国的伯明翰,那是当时英国的小五金生产中心,他的工厂有1000多名工人,生产小五金器械。博尔顿很有抱负和远见,他看到英国工业兴起,新的工厂需要动力,于是他决定赌一把,不惜倾家荡产,转产蒸汽机,这样他找到了在这方面小有名气的瓦特。这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使这两个性格和境遇截然相反而又相得益彰的人走到了一起,博尔顿有钱、有家产而瓦特有技术;瓦特心思细腻,动作迟缓,容易焦虑和灰心丧气而博尔顿性格粗旷豪放、行事敏捷、乐观开朗,很有毅力。当时英国和欧洲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为制造这种机器而苦思冥想,要完成研制不是我们现在看来这么容易。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失败,也不知道瓦特说过多少次不干了,而博尔特总是说:再试一次,就在这再试一次的努力中他们成功了。当博尔特和瓦特,对他们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进行最后调试时,英国国王来到他们的工厂参观,国王问:“你们在忙什么?”博尔顿回答:“陛下,我们在制造一种君王们梦寐以求的机器”。国王问:“什么机器?”,博尔顿回答:“是力量,陛下,是制造力量的机器”。

博尔顿和瓦特——企业家和科学家的联姻,是不是人类历史

上的第一次,没有考证,但他们的成功为以后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提供了经典范例。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不仅在于至此人类开始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而且在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瓦特研制蒸汽机前的一个世纪里,正是欧洲历史上的科学鼎盛时期,而近代科学集大成者艾萨克.牛顿就诞生在英国。博尔顿看中的瓦特不是一个一般的工匠,他研读过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力学,化学和数学都有很深的造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使瓦特捷足先登,解决了工业化的核心——动力问题,因此被后人称为“工业革命之父”。

瓦特、牛顿为什么出现在英国?当时英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痴迷于发明创造?这既得益于威廉三世夫妇带来的“崇拜财富”的清教文化的洗礼,也与一部法律和一种崇拜有关。这部法律就是英国16世纪颁布的《专利法》,它规定给与专利的发明者15年左右的保护期,保护期内,任何人不得盗用和仿冒。晚年的瓦特非常富有,他财富的来源不是与博尔顿合作的蒸汽机制造厂,而是被一再转让的蒸汽机发明专利收入。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几乎使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追求之中。一种崇拜就是对科学和知识的崇拜。在当时的英国,不仅鼎鼎有名的牛顿,就连普通老师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经常有人问牛顿身边的人:“他吃饭吗?”“他喝水吗?”“他睡觉吗?”,当时英国人为什么像现在的追星族一样追

捧科学家呢?一位英国人答道:“他们知道只有上帝才知道的东西”。科学,就是上帝。

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是国王和显贵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葬在这里的科学家。出殡那天,倾城空巷,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人来为他送行,抬棺人是:两位公爵、一位伯爵、一位大法官,目睹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写道:“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寝陵,而是为国家感谢那些为国争光的最伟大的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才能的尊重”。

瓦特启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机械引擎,而另一个同样举世闻名的人物却开启了英国人的思想引擎。就在博尔顿和瓦特对蒸汽机进行最后调试的时候,一个50岁的学者也在最后完善自己的一台特殊的机器——思想的发动机。1776年一本书出版了,它叫《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国富论》开门见山,首先指出:人类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谋取求私利,使得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他说:“屠夫、酿酒商、面包师给我们提供食品,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从我们这里得到回报”。他将“自由竞争”作为自己经济学说的基础,它的最著名的观点是“看不见的手”。他说:“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努力,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去实现它原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最终会促进社会的共同利益”。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体间自然交易将会创造出高效的资源分配模式,并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创造出更高的收入水平”。

他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对外贸易战略:他说:“我们可以通过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保持独有的垄断地位来赚取金钱,但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更多的钱。因为,如果让别人也能通过贸易赚钱,那么,他们就会向我们购买更多的商品”。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它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挥动那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种新秩序的建立比技术革命的影响更深刻,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所说:“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的引人瞩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亚当.斯密的理论,奠定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不仅使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而且也使世界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下面两件事可以说明亚当.斯密和他理论的影响力。

《国富论》出版12年后的一天,当时职务仅仅为海关关员的亚当.斯密应邀去伦敦的一个公爵家里做客。被邀请的人都是当时英国的王公贵族、商界巨贾和政界要人,英国首相皮特也在其中。当斯密下了马车步入客厅的时候,原本散座四处,谈笑风生的人们顿时一片寂静,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向他致意。搞得斯密手足无措,不好意思地说:“先生们请坐”。已经来到斯密身边的首相皮特认真而恭敬的说:“老师请坐,哪有老师不坐而学生

先坐的道理呢?”这个故事说明斯密因为他的理论,而受到当时英国政界与商界的推崇与尊重。

另一件事是1815年,英国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使得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亚当.斯密对国家的贡献。这一年,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横行欧洲大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从而为英国称霸世界扫清了最后障碍。英国人这样评价这场战争:“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更是市场经济的胜利。”战争中拿破仑对付英国的杀手锏是:联合所有大陆国家对岛国英国,实行经济封锁。然而,当时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在欧洲已深入人心,自由贸易体系已紧紧地将欧洲各国的市场联系在一起。拿破仑能够挡住英国士兵的进攻,却挡不住英国商品的进入。最后,滑铁卢决战时,连法国士兵身上穿的军服也是来自英国的棉纺织品。所以有的历史学家说:拿破仑不是被威灵顿统帅的军队打败的,而是亚当.斯密用他的,《国富论》打败的。

为了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大门,迅速扩张为“日不落帝国”。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人口的60%;钢铁产量超过世界所有国家的总和;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1913年一战前英国已经拥有12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31亿人口,各占当时全球土地和人口的1/4。难怪普鲁士国王曾不无妒忌而又羡慕地说:“不列颠的经济地位发展到了国民生产和国民财富为古往

今来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高度。…….一个英国可以对抗整个世界。”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强悍的英国却是在两位懦弱的女子手中开始起步和完成崛起的。1837年18岁的维多利亚女王登基,1901年82岁的女王去世,她整整在位64年,伴随英国走完了19世纪,完整的见证了英国的最后崛起和享受了由此带来的无限荣耀。但这位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除了养育了9个子女,怀念早逝的丈夫,让遍布欧洲的皇子皇孙们叫她“欧洲的奶奶”以外,在国事上一无建树,什么事都不做。而恰恰是两个什么事都不做的懒女人,开启了让英国人留恋不已,至今津津乐道的伊丽莎白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那只看不见的手”造就了英国昔日的辉煌。

(三)、把握着明天的美国

如果说其他大国的崛起源于历史的厚积薄发,而美国这个没有历史积淀的国家,它的崛起的动力源泉在哪里呢?这一切要从当时还不叫美国的那片土地说起。

1、从殖民州到经济大国

1620年,100多名为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由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的航程,他们漂洋过海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不受迫害,宗教自由的圣地。途中,船上的41名成年清教徒在甲板上签订一份契约,这就是著名的、后来被历史学家确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鲁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世界上各个大国的起起伏伏不断交织,不断创造着每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在这些历史中,不仅折射着人类的智慧,更是为后来者提供着真实的实例。通过分析大国崛起衰落的原因,剖析其中的必然因素,又助于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变革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因素 1500 年以后问世的帆动力远洋炮舰和大西洋贸易的繁荣,就使欧洲各国受益不同,从而使得一些国家的发展速度比另一些国家快得多。同样,后来开发的蒸汽动力及其依赖的煤炭和金属资源,不仅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起的工业革命,而且催生了一批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格局。随后,19 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不仅确立了新的自然观、新的社会观,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 西欧自16 世纪以来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其中尤以英国最为明显。英国在17 世纪中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率先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制度上来。封建制度的推翻,加速了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英国产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英国建立世界工商业霸权和殖民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适应产业革命发展的国内政策,与放眼世界、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国外政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到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再到冶金、采煤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的。产业革命完全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使之空前繁荣起来。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和贸易方面处于垄断地位。1870 年,其采煤量占世界采煤量的5115 %,生铁产量占50 %,棉花消费量占491 2 %;英国不仅向全世界供应工业品,而且还输出机器设备,几乎包揽了全世界的机器、火车车辆和铁路设备的制造。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也居于绝对领先地位,1850 年英国贸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邵阳市志》载,1225年,理宗赵昀登基,用年号命名其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并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据此判断,邵阳被称为“宝庆”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跟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A.唐太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成祖 4.五代政权中,他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努力为结束全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一定基础。“他”是() A.朱温 B.李煜 C.赵匡胤D.柴荣 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6.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分化事权 B.减少数量 C.限制自由 D.使用亲信 7.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朝中大将发动兵变 D.皇族内部争夺皇位 8.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 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汉C.唐朝 D.北宋

9.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各州府设通判 C.削弱相权 D.镇压黄巢起义 10.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个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后唐、后汉、后晋、后梁、后周 B.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D.后晋、后梁、后唐、后周、后汉 11.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 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12.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分解宰相权力 B.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分散知州权力 D.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13.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 1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1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 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 D.政治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 16.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驿兵变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17.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此后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并立的()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D.宋元时期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题及答案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统一:女真族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女真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3.发展壮大: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知识点2 金灭辽及北宋 4.金灭辽 ( 1 )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 2 )概况: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 年,辽被金灭亡。 5.金灭北宋 ( 1 )背景: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 2 )概况: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知识点3 南宋的偏安 6.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7.岳飞抗金 ( 1 )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 2 )概况: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 3 )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8.宋金议和 ( 1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 2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大国兴衰史资料

周四交叉通识课程期末参考题目 1、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开始,世界各国开始以国家利益作为各国建立关系的准则,这条准则现在依然没有摇动,请以此来分析目前中国怎样来维护南海问题上的国家利益。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对欧洲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国际关系处理原则应该是国家利益为原则,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原则,不能以个人感情来交易,比如因皇族婚姻而使国家领土轻易变更的事件。 再谈到南海问题,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南海丰富资源的发现、大国之间博弈焦点的转移等原因,南海争端愈演愈烈。要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远眺未来,更要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求答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原则,凡是以国家利益为主,身在这个国家,考虑问题、做决定决不能头脑发热,不能逞一时之快,比如出兵开战等不明之举。在南海问题上,我们知道争端的各个国家都是以各自国家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试图从争端中获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利益点(资源、地理优势等)都一样,更确切的说法是各国在各种利益点侧重的比重不同。据此,个人认为中国应根据各方利益的侧重不同,据此积极参与国际会议解决问题,而不是拒绝参加,当然对于被别的势力操纵的国际仲裁,我们应利用相关的国际法来为自己发声,不给别的中立国以中国强国逼人的形象,这样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声望,合理地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阅读《大国的兴衰》自34页“工业化与力量能够对比”到42页止的内容,列举英国强盛的表现,归纳英国强盛的原因。 答: 1.英国强盛的表现: 1-在1860 年前后,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铁的53%、煤和褐煤的50%,并且差一点消费了全球原棉产量的一半。“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 2%,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在1860 年,它从现代能源(煤、褐煤、石油)消费的能源世界第一。它单独占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11年第10卷第15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5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宣克祥 宣惠民 【摘 要】无论是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兴衰交替的苏联,国家兴衰荣辱都有其 内在必然。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 鉴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大国兴衰;中国崛起 【作者单位】宣克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宣惠民,上海市第二中学 纵观世界历史,无论是曾经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先兴后衰的苏联,所有国家的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适应国情特点,处理好陆地与海洋的关系 16世纪英国探险家罗利曾说:“能控制海洋的人便可控制世界贸易,而能控制世界贸易的人,便可控制陆地资源和 陆地本身。”英国陆地面积不大,当时人口只有几百万人,依靠陆地称雄欧洲是不大可能的。英国采取的战略不是跟其 他欧洲列强争夺土地,而是把主要国力集中在海上,迅速壮大海军力量。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称霸大西洋,并建立起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依靠海外殖民地向本土母体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然而,中国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但那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宣敷教化于海外。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十分淡漠,不知道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在海洋战略方面,农本商末,重农抑商,重陆轻海,禁海闭关。中国人更多的是将一望无际的海洋当作天然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各种盗版书 刊、非法音像制品、淫秽色情光碟被大量出售和出租,严重毒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诱发了一些犯罪案件和不安定因素的发生,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农村文化市场缺乏管理,中高档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流通渠道不够通畅。文化市场法制不健全,管理比较混乱,导致非法及假冒伪劣文化产品、粗俗的娱乐活动和非法经营活动乘虚而入,反文化现象较突出,农村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毒化。 六、文化生活贫乏,农民信仰严重缺失 调查显示,虽然当前我区农村的生活条件已普遍改善,但与物质水平的显着提高相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远远滞后了。农民文化生活较贫乏,消费意识差,部分农民对文化需求缺乏长远的眼光,认识不到文化对未来生活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原因,农民工因为打工收入有限,不舍得将钱用于文化消费;二是社会原因,社会各方面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由此而来的是,农民存在严重的信仰缺失,其主要表现是孝道的沦丧。目前很多地方,农村的老人都是与儿女分开居住。他们结婚后组成的新的核心家庭最初的财产积累主要是通过分家从父母和大家庭那里分得的。在农村,绝大多数的青年农民除了负担父母基本的口粮外,其它的什么也没有了,甚至有些地方的少数农民连让父母活命的口粮都不愿意负担。这就促使农村的老人只能过着孤独悲苦的生活。 七、结构失衡,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应不足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消费市场间存在需求大而有效供应不足的矛盾。大多数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产品、服务是 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生产的,适合广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经营项目相对较少,缺乏适合其需要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首先,农村文化产品粗糙。农民能够读得懂、用得上书籍不多,真正是面向农村发行的报刊屈指可数,有些“文化下乡” 也只是一个形象工程,缺乏实用性,农民并不感兴趣。从总体上看,政府部门没能够向基层提供足够的文化精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处于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状态。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投 入严重不足、 文化资源极为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活跃农村 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可以说,农村文化严重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农 村基层建设,影响到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且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参考文献】 1.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N ].光明日报,20062.徐俊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 3.疏仁华.论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境遇[J ].高等农业教育, 2006· 11·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2016部编版)教案:8金与南宋的对峙

《金与南宋的对峙》 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及金朝变革、金灭辽与北;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教学中可;本课内容与上节内容紧密联系,教学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纳。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金国的建立,以及灭亡北宋的史实; 2、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补充岳飞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岳飞。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南宋高宗和秦桧的所作所为得出正确的人生观。; 2、通过进一步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加深对岳飞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金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金军轻而易举地灭掉北宋,但未能灭掉南宋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如何评价岳飞。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看过最新的《射雕英雄传》吗?郭靖的憨厚,杨康的狡黠是不是依然让你印象深刻。郭靖和杨康这两个帅哥的名合起来是“靖康”。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是道长丘处机为让后人铭记“靖康之耻”而起的。那么,“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金和宋到底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请看第8课。 【新课讲授】 一、女真族的崛起 1、你能根据材料和画像的服装猜出他们生活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寒,骑马悬崖上下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伏马而渡。——《大金国志》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耶律阿保机 总结:女真人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2、大金政权的建立: 建立时间:1115年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探究一:金作为一个后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原因:金太祖模仿汉制,改革军政体制,发展生产,势力壮大。 启发:这也说明善于学习,善于改革才能使国家永葆青春活力,再次从历史的角度印证了我国今天实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是正确的。 二、金灭辽及北宋 1、概况: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探究二:据材料分析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启发? 材料一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1世纪末,完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大国崛起》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再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今天,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等产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今天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叹服。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1)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 读史使人明智。 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册,我看到了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保罗?肯尼迪用他那富有魔力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再现了一幅综合了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宏伟历史图景。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大国的兴衰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的故事,国与国之间相互的注视,冲突和融合成为影响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大国的兴衰》前言所写,这本书论述的是近现代的国家或国际力量,追述和阐明了自系西欧建立新君主国和全球性跨洋集团以来,五个世界中大国的相互关系和兴衰盛亡。而我此篇读后感则是在读完历史上各国浮浮沉沉,战争风起云涌,经济不断发展后的一些经验总结,一些对当代中国复兴之路的小小见解。 元朝时中国似乎在马可波罗的描述下成为了西方世界向往的黄金之地。那里地大物博,农业发达,社会繁荣,财富泛滥到了“遍地黄金”的地步。它拥有众多的人口,灿烂的文化,并且有受到儒家良好教育的官吏治理的、统一的、等级制的行政机构。当1368年出现的明朝重新统一帝国并最后打败蒙古人的时候,许多旧的制度都保留

下来。那时的中国人不可一世,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将自己放置于地球中心,却茫然不知欧洲大陆上轰轰烈烈的变革与显著的发展。这一现象的表现之一便是郑和七下西洋不为发展商贸,不为了解外面的世界,只为发扬国威,满足统治者不可一世的自负心理和无知的猎奇心理。然而3年过后,一道圣旨让如此形式的对外交流也成为妄想,中国开始了此后长时期的闭关锁国,懦弱的中国人终是转过身将背影留给了世界。这段历史总是会让后来的中国惋惜不已,我们从中应该看到一个有魄力面向新形势,清楚自身位置,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别国的国家才不至于被世界抛弃,我们也欣慰的看到,1978年后的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就是历史的作用: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在中国人深受中央集权制的后果其害时,欧洲国家因没有所谓的绝对权威,在不断的扩张权力,争夺利益的战争中寻求军事变革,也正是在军事变革上的不懈努力带动了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欧洲国家似乎因祸得福,逐渐找到了一种螺旋式上升的途径,无形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表现突出,西班牙便是代表,当然还有哈布斯王朝联盟。但是这二者都在之后慢慢衰落下去,在讲他们衰落的原因之前,我想要先介绍一下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阐述的关于经济,军事与大国兴衰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水平的影响,而且这种水平是相对于邻国而言,当一个国家在所在地区一定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时,这个国家便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区域性大国的地位。经济的发到一定程度上,对军事的投入开始提高,国家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3000字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3000字 当往日的辉煌还在历史的书页上散发着光芒,衰落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认真阅读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所写的《大国的兴衰》,使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我看到几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界性的大国中永不停歇的上演。 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宏伟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国兴之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的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兴衰,衷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渡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据说这本书在1987年问世之后,曾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册,我看到了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保罗?肯尼迪用他那富有魔力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再现了一幅综合了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宏伟历史图景。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大国的兴衰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的故事,国与国之间相互的注视,冲突和融合成为影响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保罗?肯尼迪首先从1500年的世界形势入手,描述了东方帝国在中央集权下稳定的政治体制和中西欧诸国之间的不断征战的情形,指出欧洲社会在不断的冲突中产生了军事变革和经济的碰撞,从而推动

了科技的进步。正如书中所说,当古老的东方被人们看作是神化般的天堂时,欧洲社会已经悄悄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接下来一个世纪中,欧洲大陆的大国之争纷乱动荡,历史的天平倾向了法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这五个欧洲大国,那些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西班牙和荷兰,已经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沉寂下去。1815年后的一百年间,欧洲形成了战略均势,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使得工业化的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科技的发展和军事系统的现代化成为这一时代战争成败的重要砝码。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了二十世纪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各国国力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国与国之间力量的重新分配,国际局势愈发动荡不定。在这个世纪的前五十年,两级世界主导国际社会,美国和苏联这属于不同类型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对峙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大国主导历史风云,这是肯尼迪书中所展现的,也是历史的画卷。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止大国兴衰的历程仍在继续。 无论是对西方兴起的描绘,还是对两级世界的形成与未来的评述,保罗?肯尼迪贯穿全书的思想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国家财富的积累必会导致对军事扩张的需求,而这种"过度扩张"将不可避免的使曾经称霸世界的大国走向衰落。他还认为,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从这本书中我还感到,保罗?肯尼迪对于"大国"的理解始终是把它放在整个国际历史背景之中的,由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国的概念不仅仅再局限于一国在某个地理区域中的领先,而是应该扩展到能够主导世界经济和政治的范畴上。 读过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这本书后,发现书中多次提到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014-10-23 11:50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张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879次点击:我要评论 正是依靠这种自信,美国克服与战胜了种种危机与困难,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崛起梦想。所以,对于当前正在期盼实现中国梦的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怀疑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成功道路,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只要我们坚定这三个自信,中国梦的实现 在国际政治话语里,所谓崛起就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实力差距迅速缩小或拉大,从而对整个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大国崛起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也格外受人瞩目。以美国而言,其崛起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到“一战”爆发这一阶段,是美国崛起的起飞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面临过种种困难和危机,可以说美国是带着诸多的难题实现崛起的。总结美国崛起的若干经验,对于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但又面对各种难题的中国而言,大有裨益。 一、美国崛起起飞阶段中所遭遇到的主要难题 (一)行政效率低下与政治腐败 美国一直宣称其有一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完美政治制度,并以此而自豪。但实际上,美国崛起起飞阶段的诸多麻烦恰恰来自于其政治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缺陷就是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权力划分模糊。19世纪后期,美国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是国会,联邦行政部门的规模非常小,甚至小到不能有效履行基本职能。例如,一直到1900年,美国的联邦政府全部雇员人数也只有94000人,财政收入只有4亿多美元,甚至比不上美国铁路公司的规模。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一直难以承担起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不能根据当时的经济趋势相应地制定对策,导致美国经济发展中不断产生危机。同时,由于权力的不平衡,美国国内政治腐败情形相当严重。以最廉洁为指数0、最腐败为指数1为标准,19世纪70年代,即共和党总统格兰特执政期间(1868—1876年),指数创下1.03的历史纪录。在此期间,号称民意机构的国会有12名议员包括众议院议长遭到收受贿赂的指控,这引起民众对立法机关强烈的不信任。除此之外,行政与司法系统腐败的情形也十分严重。行政部门官员通过分配公共职位偷窃国库,通过泄漏与利用内部信息以及在政府采购中巧取豪夺等多种办法大肆获取不义之财。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也多次做出不公判决。例如,19世纪末,由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标准石油公司就多次通过重金贿赂法官来阻止竞争对手获得巨额赔偿金。 (二)企业垄断和环境污染严重 从表面上看,美国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其产权制度对于所有的人都给予同样的保护,但实际上产权的保护是非中性的,制度设计对工商业利益集团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偏爱。例如,美国宪法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原文是:“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从而使公司企业可以以“法人”身份行事,把维护产权放在司法判决的核心位置,强调私人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而忽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垄断。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垄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国际收割机公司控制了85%的收割机市场;全国9/10的罐头由美国罐装食品公司出售;美国糖业集团控制着美国全部的食糖市场。同时,商人对利润的过度追求和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企业处理它们导致的煤烟和灰尘,这些煤烟和灰尘被任意排放,特别是在毗邻矿山的地方,矿物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排放进大气与湖泊河流。空气和水的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三)社会道德严重滑坡 19世纪后期,美国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与达尔文主义相结合,导致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泛滥,社会道德滑坡情况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情形使当时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完全为贪婪所左右。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对食品、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任何监管,食品和药品安全构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例如贪得无厌的生产商和销售商经常销售结核病奶牛生产的奶、低质量的奶,在牛奶中掺水、盐、苏打水等,在脏牛奶上覆盖一层好牛奶,用没有消毒的、敞开的容器运送牛奶等。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屠宰场》里描写屠场老板唯利是图,把腐烂发臭的肉当作好肉制成罐头销售,虽然是小说,却被公众广泛认为是事实。 (四)外交的摩擦不断,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从美国内战结束之后到“一战”之前,美国在世界上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一方面,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使美国不愿介入外部事务;另一方面,国力快速上升引起了美国和欧洲老牌强国的摩擦。191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总和。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出口商品急剧增加,影响了欧洲强国的商业利益。在强盛国力的支持下,美国在美洲极力寻求独大地位也引起了欧洲老牌强国的不满。因而,美国当时和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强国的关系都十分紧张,1889年美国和德国围绕萨摩亚岛屿以及1895年美国和英国围绕委内瑞拉边界划分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大金政权的建立者是女真族杰出少数民族政治家() A.阿骨打 B.阿保机 C.铁木真 D.努尔哈赤 2. 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了哪两个政权() A.西夏、南宋 B.辽、北宋 C.辽、西夏 D.北宋、辽 3. 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长期遭受外族的民族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外戚、宦官专权 D.政治腐败 4.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满江红》中的“靖康耻”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金灭北宋 B.澶渊之盟 C.辽宋战争 D.元灭南宋 5.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契丹国建立②辽的灭亡③靖康之变④金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6. 南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A.宋徽宗 B.宋钦宗 C.宋高宗 D.宋真宗 7.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诗中的“杭州”和“汴州”,分别是南宋和北宋的都城() A.临安和东京 B.南京和北京 C.东京和西京 D.建康和燕京 8. 下列战役由岳飞指挥的是() A.东京保卫战 B.收复建康 C.黄天荡战役 D.郾城大捷 9. 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搜集的材料, 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蒙恬北击匈奴 B.张骞出使西域 C.岳飞抗金 D.文天祥抗元 10. 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这主要是因为() A.岳飞组建了岳家军 B.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 C.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D.岳飞率军在郾城打败金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