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II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II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II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一、概述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是一种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起病后若未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广泛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出现神经、泌尿、循环等多系统的病理改变。目前糖尿病的分型采取的是1999年经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委员会认可的分型方法:(1)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自身免疫性(急性型、迟发型)及特发性。这类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过去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这类患者一般不需用胰岛素治疗,仅用饮食调节加用口服降糖药物即可控制血糖,过去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其他特殊类型:由胰腺内、外原因和其他疾病、药物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4)妊娠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5.6%。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93.7%。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和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显著增加,2003年全球糖尿病病人超过1.94亿。有研究者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达22亿1千万。其潜在的最大增长人群在亚洲,约占总增长的65%以上[2]。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年上升近3倍以上,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由1980年的1.0%上升到1996年的3.2%,患病人数占全球糖尿病病人的约1/5。研制用于糖尿病防治的药物一直是新药开发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由于

糖尿病诊断分型的病理生理不同,在进行药效学研究时应根据适应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效学试验方案。

二、相关药效学试验基本内容

1、动物选择:选用健康成年动物,常用小鼠或大鼠,也可选用兔、犬及猴等。

2、动物模型

(1)化学试剂诱发的高血糖动物模型:常用四氧嘧啶或链脲霉素(STZ),二者均可选择性的破坏胰岛β细胞,诱发动物高血糖,属于胰岛素低下型高血糖动物模型。

(2)正常动物:某些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降血糖药物,对正常动物可以表现出降血糖作用,但对于化学试剂诱发的高血糖动物模型无明显作用。

(3)自发性糖尿病动物:可分为二型:低血清胰岛素型,如BB大鼠,NOD小鼠及中国地鼠;高血清胰岛素型,如obese/SHR、SHR/N-cp大鼠,ob/ob、db/db、KK小鼠等。(4)肾上腺素性高血糖模型:可根据情况选用。

3、观察指标

(1)血糖值测定:实验前动物禁食(自由饮水)3-8小时,然后给药,给药后1-3小时取血测定血清葡萄糖值。给药一般可采用一次性或连续数日给药。

(2)糖耐量试验:试验时动物先禁食取血(为零时),然后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葡萄糖(2g/kg)或口服葡萄糖(2.5g/kg)。淀粉(3-5g/kg)或蔗糖等双糖(2.5g/kg),测定给糖后0、0.5、1、2小时的血糖值或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

(3)血清胰岛素测定:用放免法,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可选用正常动物或自发性糖尿病动物进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测定。

三、药效学试验注意点

1、关于模型制备

(1)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

模型制备的成功与否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动物选择、给药剂量、途径等。一般大鼠对四氧嘧啶较为敏感,犬则不敏感,豚鼠则抵抗。造型剂量犬50-70mg/kg,静注;大鼠40mg/kg,静注,给药速度宜快。相同剂量下,腹腔注射成功率较低,而皮下注射需要增加4-5倍量。禁食是影响造型结果的另一因素,如大鼠禁食48小时,20mg/kg静注可使大多模型成功。另外需注意的是,四氧嘧啶水溶液不稳定,pH3.0时室温稳定;pH7.0时要保存在4度以下。大鼠、小鼠部分动物,大约30天可自发性缓解至正常;造型给药几小时内,有些动物,尤其家兔,有低血糖反应,甚至死亡,可静注葡萄糖急救。造型时四氧嘧啶应新鲜配制,分组时各组动物的平均血糖值相差不宜大于20mg/dl,血糖值升高不符合要求的动物应剔除。(2)链脲霉素(STZ)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

STZ水溶液不稳定,对小鼠的生物半衰期仅有5min左右,需要快速静脉注射。造型剂量犬50mg/kg,静注,可引起糖尿病,动物死亡率较高;如15mg/kg,连续3天也可。大鼠60-80mg/kg,iv或ip,小鼠100-200mg/kg,iv或ip。STZ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一般不自发缓解。需要注意的是,给药时常把STZ溶解于0.1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中,临用前配制。注射后72h血糖可稳定升高,有三多症状。血糖在11.1mmol/L以上可作为成功模型选用。造型时STZ应新鲜配制,分组时各组动物的平均血糖值相差不宜大于20mg/dl,血糖值升高不符合要求的动物应剔除。

(3)其它高血糖动物模型

可选用狗或家兔胰腺切除致糖尿病模型。自发性糖尿病动物低血清胰岛素型可选用BB大鼠,NOD小鼠及中国地鼠;高血清胰岛素型可选用ob/ob小鼠、db/db小鼠、KK小鼠等,

这类动物多肥胖,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特点。但要求饲养条件高,动物价格昂贵,难以推广。在探讨糖尿病病因、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抗糖尿病新药的进一步评价时,选用这类动物是有意义的。另外,肾上腺素(AD)性高血糖模型常用小鼠或大鼠。每只大鼠或小鼠按240μg/kg皮下注射AD。其机制是AD进入体内促进肝脏及肌肉糖原分解,经三羧酸循环糖异生增快,并促进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但该高血糖模型易恢复正常。免疫性高血糖模型造型采用静脉注射抗胰岛素抗体或用同种或异种胰岛素的Freund’s佐剂复合物+抗血清免疫;或用同种或异种胰腺+Freund’s佐剂免疫动物,均可在数小时后产生一过性高血糖。其机制是内源性胰岛素与输入的抗体结合导致内源性胰岛素降低而致糖尿病。上述后2种模型由于与临床情况有一定差异,不太常用。

2、关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问题

目前最常应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不管是四氧嘧啶及STZ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还是手术切除胰腺的部分或全部,其机理都是引起胰岛素分泌的降低甚至缺失,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相似[3][4]。虽然自发性糖尿病动物可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特点,但其较高的要求条件使其在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2型糖尿病的特点,目前有关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常采取下列方法[5][6][7]:

(1)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其中含10%蔗糖,10%猪油,5%胆固醇)一个月,诱发出胰岛素抵抗,继以低剂量STZ 25mg/kg,腹腔注射,诱发胰岛素代偿性分泌障碍,使之产生高血糖症。该糖尿病模型具有中度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血胰岛素不降低,胰岛素抵抗等特

点。

(2)给予新生鼠大剂量造成β细胞轻度损害,正常饲料喂养,9周后可出现体重无明显变化,饮水量和饮食量明显增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正常,但口服葡萄糖耐量低下,胰岛素分泌低下,与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相符。用STZ处理的新生大鼠成年后呈2型糖尿病表现。

(3)高脂饮食诱发2型糖尿病模型采用占摄入热卡61%的高脂饮食(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其中蛋白质占19%,碳水化合物占20%,脂肪占61%)饲养动物7周后,大鼠可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小鼠体重超常,伴血脂异常等。

(4)下丘脑性糖尿病,用电凝法或注射硫代葡萄糖损伤丘脑下部腹内侧核(VMH)饱中枢,可使成熟动物产生过度摄食、肥胖,直至产生糖尿病。

(5)自发性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该类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在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糖尿病。已用于研究的自发性糖尿病动物约20种,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缺乏胰岛素,起病快、症状明显,并伴有酮症酸中毒;另一类为胰岛素抵抗性高血糖症,其特点是病程长,不合并酮症。后者为II型糖尿病模型。

3、模型选择的合理性

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较低,且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新药申报的适应症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这类药物申报资料中提供的药效学试验选用的动物模型大多是化学制剂诱导的与1型糖尿病类似的高血糖模型。在病理生理方面,1型糖尿病的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则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缺乏[8]。选用模型不当对正确评价

药物有效性有很大影响。因此,申报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应结合所拟定的功能主治复制合适的动物模型,或者以1型糖尿病类似的动物模型为主,或者以2型糖尿病类似的动物模型为主进行药效学试验。

4、其它

应根据受试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案,如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应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可以选择正常动物但不能选择化学制剂诱发的高血糖动物模型进行试验;如有糖水解酶抑制剂样作用者应进行淀粉或蔗糖等双糖的糖耐量试验;如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则应观察与胰岛素合用的增效作用。另外,药效学研究也可结合体内实验进行一些糖尿病的离体试验,如分离、培养脂肪细胞、胰岛细胞进行有关糖代谢试验。

在阳性药选择上,不少申报单位选择作用机制明确的化药,应注意阳性对照药的合理性。如正常动物及某些自发性高血糖动物可选用磺酰脲类;化学制剂诱导的高血糖模型可选用双胍类,有糖水解酶抑制剂样作用者应选择糖水解酶抑制剂作为对照药物。

总之,结合受试药物的作用特点、拟定适应症制备合适的动物模型,选择合理的观察指标,充分探讨、论证其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性依据,是临床前药效学试验的最终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所进行的所有依据充分的、有客观参考价值的研究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参考文献

[1] 向红丁.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分型及防治原则.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5):18-19

[2] 严桂民.II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丛刊.2003;3(6):3-5

[3] 嵇扬,张癸荣,王文俊.建立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的研究.中医药学刊.2003;21(7):1125-1126

[4] 刘学政,萧鸿.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研究.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22(4):11-14

[5] 张亚非.II型糖尿病实验模型.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27(6):328-331

[6] 周敏,柴可夫.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及其进展.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5):79-81

[7]张芳林,李果,刘优萍,等.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糖代谢特征分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2;10(1)16-20

[8] 王军,李利,董砚虎.胰岛B细胞的病理生理与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22(2):119-122

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基因appl1小鼠模型的制备

尊敬的《上海医学》编辑老师: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及评审专家对我们文章的审修,目前已按照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以下是对修改意见的具体答复,希望回答专家的问题,谢谢。 1.“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APPL1基因”和“β细胞APPL1特异性敲除APPL1基因”这两种表达方法应该统一; 在文章中已做修改。 2.从图3可以看出,β细胞APPL1敲除小鼠脂肪组织APPL1的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原因何在? 正如文章所提及,我们收集APPL1flox/flox和β-APPL1KO两组小鼠多例样本,western结果并未发现APPL1蛋白水平表达的脂肪组织中有统计学差异,为了消除之前结果容易给人的误解,我们另外选择两组实验数据来作为结果图。 3.该研究目的是建立β细胞APPL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因此在表型分析方面应多关注β细胞功能,至少要提供血胰岛素水平方面的数据,而不是仅仅提供血糖数据。 这个意见提得很好,事实上我们研究组已经研究了APPL1flox/flox和β-APPL1KO小鼠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差异,这部分内容我在文章的方法和结果中也已作了修改和补充。 4.如可以请引用《上海医学》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参考文献各一条 在文章中我已做补充。 此致 敬礼 李晓雯 2015.1.30

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基因APPL1小鼠模型的制备 李晓雯1 李羚1林紫薇1 孙赟1 陈辰2王琛1* 贾伟平1 【摘要】目的制备转接蛋白APPL1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方法采用基因剔除打靶技术,囊胚显微注射法制备嵌合小鼠,利用Cre-loxp系统繁育APPL1胰岛特异性敲除小鼠。Western blot检测APP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制备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基因APPL1小鼠模型,与APPL1flox/flox小鼠相比,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基因APPL1并不影响小鼠体重,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水平,western blot从蛋白水平印证敲除小鼠胰岛中的APPL1蛋白无表达。结论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基因APPL1小鼠模型制备成功,为探讨APPL1在胰岛中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 【关键词】APPL1;胰岛;条件性敲除 Establishment of APPL1 conditional knock out model in mice islet LI Xiaowen1, LI Ling1, LIN Zeiwei1, SUN Yun1, CHEN Chen2 , WANG Chen1*, JIA Weiping1. 1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Diabetes Institute,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Shanghai 200233, China 2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Model Organisms, Shanghai 20121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Chen, wang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bf13837179.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 of APPL1 knock out mouse model in islet. Methods Mouse embryonic stem (ES) cells were targeted knockout of APPL1 by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vector, and screened .The APPL1-knockout embryonic stem cells were microinjected into blastula of C57BL/6J mice.F1 hybrid mice were bred to obtain mouse aggregation chimeras. The conditional KO mice were generated by cross-breeding APPL1 floxed mice with mice expressing Cre in islets. Western blot was conducted to measure protein expression. Results Mice with conditional APPL1 knockout (KO) in islets were generated. Compared with APPL1flox/flox mice, APPL1 conditional knockout in islets does not affect the mice weight,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fasting insulin levels, no APPL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APPL1 KO mice islets with western blot. Conclusions The conditional APPL1-knockout mouse model i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study APPL1 function in mouse islets. 【Key words】APPL1; islet; conditional knockout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概况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概况 【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和未来同类模型的展望。方法:主要对T2DM大鼠模型的建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T2DM大鼠模型目前可以分为自发性T2DM 和实验性T2DM模型,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结论:经过综合评价研究,认为各种建模方法均有优缺点,目前较认可的是实验性T2DM大鼠模型,因价格低廉,造模方便而广受欢迎,但仍缺乏一定的造模标准。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尤其T2DM占了较高比例,大概占了糖尿病发病率的90%。T2DM是因人体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继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患者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表现,同时还伴有身体消瘦、疲乏、烦躁、口渴等临床症状。 选择一些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动物试验成了我们研究糖尿病的良好途径,我们可以从中比较一些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效果以及其药动学的特点,在临床用药上对评价某套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预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前研究的临床T2DM动物模型主要集中在大鼠上,这可能是由于大鼠作为T2DM动物模型相对较稳定且与人T2DM表现相似的优点。因此我们在下面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临床T2DM大鼠模型研究的情况。 总体上来说,目前临床T2DM研究的大鼠模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发性T2DM大鼠模型,另一类则是实验性T2DM大鼠模型,考虑到成本及方便程度,目前以后者居多。 1 实验性T2DM大鼠模型 1.1 单纯高脂高糖引发的T2DM 在试验中,通过较长时间给予大鼠过量的高糖高脂饮食,发现能够诱导出较满意的T2DM大鼠模型,从而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认为其机理可能是高糖高脂饲料会导致胰岛B细胞超负荷,进而使胰岛细胞发生损伤、萎缩甚至死亡,胰岛的功能因此下降,继而建立起伴胰岛素抵抗的T2DM模型。鲁瑾[1]等采用61%的高脂饮食,饲养大鼠7周后,大鼠就出现了高胰岛素血症,且形成了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是一个十分可靠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张丽锋[2]等给予W istar大鼠脂肪热比为59%的饲料, 喂养4周,均出现胰岛素抵抗,多项研究试验表明高脂饮食可以诱发产生可靠的糖尿病大鼠模型。 1.2 应用STZ药物诱导产生的大鼠模型由于高糖高脂饲料相对用时较长,且饲料成本相应较高,因此合理使用链脲菌素(STZ)是目前许多研究者所推崇的

Ⅱ型糖尿病模型

Ⅱ型糖尿病模型:高糖高脂喂养1~2个月的大鼠,再加小剂量一次腹腔注射STZ,剂量在25~40mg/Kg或参考文献(鼠均重不同,本剂量以200克均重为例)。 柠檬酸(FW:210.14)2.1g加入双蒸水100mL中配成A液。 柠檬酸钠(FW:294.10)2.94g加入双蒸水100mL中配成B液。 链脲佐菌素配制液 用时将A、B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1.32也有按1:1的),PH计测定ph值,调节ph=4.2-4.5,即是所需配置STZ的柠檬酸缓冲液。 注射时用柠檬酸缓冲液以1%的浓度溶解STZ,按空腹体重注射相应的STZ,在30分钟内注射完毕。★STZ容易失活,STZ快速称取后仍要求干燥避光,推荐用干燥铝箔(或锡箔)纸。 禁食12小时以上(一般过夜禁食,不禁水)。禁食的时间越长,STZ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力越明显,即药效越高。所以相对禁食时间延长,可以降低STZ的用量。尾部注射即静脉注射,药物利用率较高,同比腹腔注射,可以节省药量,缺点是操作起来不如腹腔注射方便。 过夜禁食后称重,按大鼠总重量比称取STZ,放一干燥灭菌瓶内,外用锡纸包好,将柠檬酸缓冲液及装STZ的瓶子置冰浴,一起带到动物房,如果注射操作技术不熟练,应两组交替注射,建议分组溶解STZ,比如10只或15只鼠/组。推注的速度快,更容易形成高血糖,推注的速度慢,相对的危险性较低,但也不容易成模,常规操作中多要求快速注射。当然,STZ 的剂量是决定血糖高低的主要因素。 死鼠问题的解决 鼠的个体差别和空腹(低血糖)抵抗力的差异而致死亡率的不同,开始死亡率高可能主要是血糖突然升高,鼠不适应,或发生了DKA(即酮症酸中毒)。 首先,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饮水量不足容易导致死鼠); 其次,高血糖和低血糖都会造成死鼠,避免死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或暂时补糖,两种途径:1、常见为血糖过高。补胰岛素法,补一些中效胰岛素。例如给诺和灵n或NPH(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每次2--3个单位,过了3-5天,大鼠一般死亡率就低了;2、补糖法,禁食后的鼠,注射的时候已经处于低血糖状态,造模4小时后腹腔注射百分之20的葡萄糖,可避免因注射时血糖过低死鼠; 再次,防止动物自相残杀。食物缺乏和供水不足的情况下,会互相厮杀、啃食同类,所以食物和饮水要供应充足,最好是两路供应; 最后,防止感染。糖尿病大鼠尿量多,垫料潮湿,需要勤换垫料,所以糖尿病大鼠较其他大鼠容易出现感染,特别是泌尿道感染和腹腔感染。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及采血测血糖等侵入性操作前后,要注意消毒工作。如每次采血测血糖后可用四环素(或金霉素眼药膏)局部涂抹处理伤口预防感染。 模型不达标者,三天后补注STZ(以10mg-20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也很容易成模,或让血糖恢复正常后再常规剂量注射;但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往往是恢复到正常状态下重新造模。保存方法 2-8℃,干燥避光保存。(注:本品易潮解,如需反复取量过程中,应避免接触其受水受潮,受潮后30分钟后失效,这和注射时要求其快速注射是一个道理,即其水溶液不稳定)。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机体组织毒性相对较小,动物存活率高,是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药物。

大鼠二型糖尿病造模方法

大鼠二型糖尿病造模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方法讨论 专业:药理班级:六班姓名:刘畅学号:150517 摘要: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估计,现在全球约%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该病患者人数预计会上升至亿。在2013年,全球约有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调查统计人数为亿。糖尿病导致约510万人死亡,平均大约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2012年1月9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因此,为治疗糖尿病建立简单、稳定、经济的动物模型非常重要。因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糖尿病患病人数的90%以上,本文主要综合讨论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注意事项。得出结果为:使用体重在190g~240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通过连续两次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并辅以去抗氧化剂处理,合理饲养并通过尾静脉采血方法建立的2型糖尿病模型较理想。 关键词: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链脲佐菌素STZ,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不足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基本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肥胖等,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长期的高血糖最终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1]。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和2型糖尿病 (Type2diabetes)两种,1型患者因自身免疫β细胞破坏所致,每日胰岛素分泌量非常少,空腹基值及糖刺激后峰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表现为绝对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细分为两类:体重正常患者胰岛素分泌量低于正常人,糖刺激后峰值低并且延迟出现;肥胖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量大于正常人,空腹基值和糖刺激后高峰明显高于正常人,但延迟出现,因此,表现为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且释放反应迟钝。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可能为: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胰岛素拮抗。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0%~95%属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根据体重可分为肥胖和不出现肥胖两

糖尿病动物模型简介

糖尿病动物模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7-10 19:22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糖尿病糖尿病动物模型 2.7 db/db小鼠 db/db小鼠糖尿病发病系瘦素受体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鼠在10~14日龄时就出现多食、高胰岛素血症,但4周龄时血糖仍维持正常,随后该鼠体重逐渐增加,出现高血糖。2~3月龄时尽管胰岛素水平为正常时的6~10倍,但血糖水平可达22~33mmol/L;约3~6月龄时胰岛素水平逐渐下降至低于正常水平,该期小鼠体重明显下降,并出现酮症,组织学显示显著的β细胞坏死,如缺乏胰岛素治疗,该小鼠存活不超过10月。db/db小鼠另一个特点为:其血清胰高糖素的水平较正常对照升高2倍以上[22.23]。db/db小鼠是适用于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2.8 ob/ob小鼠 ob/ob小鼠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ob/ob小鼠糖尿病发病是由于ob基因突变,造成其编码的蛋白leptin缺乏,引起肝脂肪生成和肝糖原异生显著增加,高血糖又刺激胰岛素分泌,引起胰岛素抵抗,刺激脂肪的形成,ob/ob小鼠体重可达90克之多。ob/ob小鼠症状的轻重取决于遗传背景,纯合体动物表现为肥胖,明显的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而ob/ob/6J小鼠胰岛素水平可达正常小鼠的10~50倍,但其血糖常只有轻度的升高。组织学显示ob/ob小鼠胰岛β细胞显著增生、肥大,而胰岛A细胞、D细胞及P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4.25]。 2.9 KK鼠 KK小鼠是日本学者培育的一种轻度肥胖型2型糖尿病动物,后与C57BL/6J小鼠杂交,并进行近亲繁殖,得到Toronto-KK(T-KK)小鼠。将黄色肥胖基因(即Ay)转至KK小鼠,得KKAy鼠,与KK小鼠相比,KKAy鼠有明显的肥胖和糖尿病症状。KK小鼠有明显的多食,从5周龄起,血糖、血胰岛素水平逐步升高,至5月龄时体重可达50克,非空腹血糖常低于17mmol/L,非空腹血胰岛素可达1200ug/mL,1岁龄时,多食、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及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自发恢复正常,但糖尿病KK小鼠生命常明显缩短。此外,KK小鼠空腹胰高糖素水平升高,且不受葡萄糖抑制。组织学显示B细胞有脱颗粒和糖原浸润,随后出现胰岛肥大和肝脂肪化和脂肪组织增多[26.27]。 【其他DM动物模型】 1.激素性DM动物模型:注射垂体前叶提取物、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均可直接或间接产生DM。 2.病毒性DM动物模型:利用脑-心肌炎病毒(EMC-M病毒)和柯萨基病毒等使某些种属的小鼠胰岛β细胞脱颗粒、坏死,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产生类似的1型DM。 3.免疫性DM动物模型:静脉注射抗胰岛素抗体或用同种或异种胰岛素的弗氏佐剂复合物及抗血清免疫;或用同种或异种胰腺+弗氏佐剂免疫动物均可在数小时后产生一过性高血糖。其机制是内源性胰岛素与输入的抗体结合导致内源性胰岛素降低而致DM。 4.下丘脑性DM动物模型:用电凝法或注射硫代葡萄糖金损伤丘脑下部腹内侧核(VMH)饱中枢,可使成熟动物产生过度摄食、肥胖,直至产生DM。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内容提要 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200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全球糖尿病病人已超过1.94亿,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近一倍(3.33亿)。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在国外占整个糖尿病比例的85%~95%以上,而国内则更高,达98%以上。因此,建立比较理想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对于糖尿病防治药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先高脂喂养实验动物一段时间再给予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脂喂养SD大鼠28天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40mg/kg,可以建立稳定的具有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喂养ICR小鼠21天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00mg/kg,可以建立稳定的具有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在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协同作用下可肝脏、肾脏和胸腺等器官指数发生改变;综合分析用大鼠比用小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更有优势。因此,本研究已经成功建立了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且筛选出最佳的实验动物。 关键词:糖尿病;动物模型;大鼠;小鼠;链脲佐菌素;血糖;胰岛素

英文缩写 DM糖尿病 NIDDM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STZ链脲佐菌素 TC总胆固醇 TG甘油三酯 LDL低密度脂蛋白 HDL高密度脂蛋白 ip腹腔注射 iv静脉注射 sc皮下注射 IR胰岛素抵抗 INS胰岛素敏感指数 GFR肾小球滤过率 Ccr肌酸清除率 ESRD终末期肾病 DN糖尿病肾病 DR 糖尿病性视网膜并发症SCH 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症IDF 国际糖尿病联盟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制备

、糖尿病的概念及分类 糖尿病已成为全人类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之后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 性疾病。目前我国己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 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多原因引起的综合症)。糖尿病分 为:i型糖尿病、n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I型糖尿病即胰岛B细胞大量破坏,常导 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n型糖尿病由于胰 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高血糖高血脂为显著特点。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 包括,B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 (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节节攀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人们曾经一度把糖尿病称为富贵病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几年对糖尿病的研究日益加深) 二、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的深入开展,建立比较理想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动物模型有实验性动物模型和自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模型应用价 值较高,但因价格昂贵,饲养、繁殖条件要求严格,而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实验性模型则应用比较广泛,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用各种方法损伤动物胰脏或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 素的缺乏,或用化学药物对抗胰岛素作用,导致动物出现高血糖形成糖尿病。实验性糖尿病动 物模型的建立主要有6种方法:胰腺切除法致糖尿病、免疫性糖尿病、激素性糖尿病、下丘脑损伤性糖尿病、化学性糖尿病、病毒性糖尿病。由于化学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诱发简便、来源广,应用较广泛。目前多采用注射化学诱导剂(链脲佐菌素或四氧嘧啶)的方法,引起短时间 内胰岛B细胞大量损害而诱发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1糖尿病模型小鼠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制备

一、糖尿病的概念及分类 糖尿病已成为全人类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之后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己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多原因引起的综合症)。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即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Ⅱ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高血糖高血脂为显著特点。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包括,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 (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节节攀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人们曾经一度把糖尿病称为富贵病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几年对糖尿病的研究日益加深) 二、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的深入开展,建立比较理想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动物模型有实验性动物模型和自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模型应用价值较高,但因价格昂贵,饲养、繁殖条件要求严格,而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实验性模型则应用比较广泛,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用各种方法损伤动物胰脏或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的缺乏,或用化学药物对抗胰岛素作用,导致动物出现高血糖形成糖尿病。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主要有6种方法:胰腺切除法致糖尿病、免疫性糖尿病、激素性糖尿病、下丘脑损伤性糖尿病、化学性糖尿病、病毒性糖尿病。由于化学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诱发简便、来源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灵长类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作者:万玉玲, 刘晓明, WAN Yu-ling, LIU Xiao-ming 作者单位: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 刊名: 医学综述 英文刊名:MEDICAL RECAPITULATE 年,卷(期):2008,14(14)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0条) 1.William TC Animal Models of Type 2 Diabetes: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Pathophysiological Relevance to the Human Condition 2006(03) 2.Portha B.Giroix MH.Serradas P Beta-cell function and viability in the spontaneously diabetic GK rat:Information from the GK/Par colony 2001(z1) 3.Shafrir E.Ziv E.Kalman R Nutritionally induced diabetes in desert rodents as models of type 2 diabetes:Acomys cabirinus(spiny mice) and Psammomys obesus(desert gerbil) 2006(03) 4.Butler AE.Jang J.Gurlo T Diabetes due to a progressive defect in beta-cell mass in rats transgenic for human 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 (HIP Rat):a new model for type 2 diabetes 2004(06) 5.Feldhahn JR.Rand JS.Martin G Insulin sensitivity in normal and diabetic cats 1999(02) 6.Bellinger DA.Merricks EP.Nichols TC Swine model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insulin resistance,glucose tolerance,an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2006(03) 7.Tigno XT.Gerzanich G.Hansen BC Age-related changes in metabolic parameters on nonhuman primates 2004(11) 8.Wagner J D.Kavanaugh K.Ward GM Old World primate model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2006(03) 9.Franks PW.Brage S.Luan J Leptin predicts a worsening of the feature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dependently of obesity 2005(08) 10.Tan KCB.Xu A.Chow WS Hypoadiponectinemia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 2004(02) 11.Wagner JD.Cline JM.Shadoan M K Naturally occurring and experimental diabetes in cynomolgus monkeys:A comparison of carbo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 and islet pathology 2001(01) 12.Meis PJ.Kaplan JR.Koritnik DR Effects of gestation on glucose tolerance and plasma insulin in cynomolgus monkeys(Macaca fascicularis) 1982(05) 13.Kavanagh K.Koudy WJ.Wagner JD Naturally occurring menopause in cynomolgus monkeys:Changes in hormone,lipid,and carbehydrate measures with hormonal status 2005(04) 14.Shadoan MK.Zhang L.Wagner JD Effects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on insulin signaling proteins in skeletal muscle of cynomolgus monkeys 2004(05) 15.Kaplan JR.Manuck SB Status,Stress,and atherosclerosis:The role of environment and individual behavior 1999 16.Cefalu WT.Wang ZQ.Bell-Farrow AD Caloric restri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aging in cynomolgus monkeys (Macaca fascicularis):Metabolic,physiologic,and atherosclerotic measures from a 4-year intervention trial 2004(10)

糖尿病模型

STZ 诱发糖尿病动物模型原理如下: STZ对一定种属动物的胰岛β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能诱发许多动物产生糖尿病,一般采用大鼠和小鼠制造动物模型。国外有学者报道选用雄性大鼠制造模型的成模率明显高于雌性大鼠。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与STZ注射的剂量有关系:大剂量注射时,由于直接引起胰岛β细胞的广泛破坏,可造成1型糖尿病模型;而注射较少量STZ时,由于只是破坏一部分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造成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同时给予高热量饲料喂养,两者结合便诱导出病理、生理改变都接近于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造膜前的喂养: Ⅰ型糖尿病模型成模比较快,通常大鼠在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即可开始造模 Ⅱ型糖尿病模型:高脂饮食诱导加小剂量STZ。造模前喂以高脂(高糖)饲料,诱发出胰岛素抵抗。 高脂(高糖)饲料: 高脂(高糖)饲料成分:其中含10蔗糖,10猪油,5胆固醇 由基础鼠饲料加蔗糖、炼猪油和蛋黄按比搭配制作高脂高糖饲料:其比例为猪油18 ,蔗糖20 ,蛋黄3 ,基础饲料59 。 预实验的重要性: 很重要。实验时STZ的给药量应参照预实验的结果,尽量不要盲目按照文献上或他人的给药量来直接使用,鼠均重和空腹(低糖状态)抗药力、禁食时长、注射选时、以及之前饲养过程、测糖选时等都不相同,通过预实验来确定符合自己实验鼠的给药计量,才是最科学的。 常用给药剂量: Ⅰ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剂量为70~65mg/Kg Ⅱ型糖尿病模型:高糖高脂喂养1~2 个月的大鼠,STZ 剂量在25~40mg/Kg 或参考文献(鼠均重不同,本剂量以200克均重为例)。 配置STZ液: 柠檬酸缓冲液的配制: 柠檬酸(FW:210.14) 2.1g加入双蒸水100mL中配成A液 柠檬酸钠(FW:294.10)2.94g加入双蒸水100mL中配成B液 链脲佐菌素配制液:用时将A、B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1.32也有按1:1的),PH计测定ph值,调节ph=4.2-4.5,即是所需配置STZ的柠檬酸缓冲液。 注射时用柠檬酸缓冲液以1的浓度溶解STZ,按空腹体重注射相应的STZ,在30分钟内注射完毕。★ STZ容易失活, STZ快速称取后仍要求干燥避光,推荐用干燥铝箔(或锡箔)纸。 能否使用其他溶液配置缓冲液: 可以。但我们推荐使用柠檬酸。例如用醋酸等溶液,也可以做出,但其PH值不好控制,而STZ只有在PH4.2-4.5的时候才具有最佳药力活性。

小鼠糖尿病模型建立的实验设计

发育生物学课程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 小鼠糖尿病模型实验设计方案 姓名:徐飞 学号:20103465 生物技术102班

小鼠糖尿病模型实验设计方案 徐飞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20103465)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葡萄糖代谢和内分泌障碍,是由于绝对性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近半个世纪来,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在我国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列第三位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键词】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设计 【Abstract】Diabetes mellitus is a common genetic glucose metabolic and endocrinal disturbance caused by insulindeficiency absolutely or relatively. In the last half century, diabetes has the increasing rat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has become the third common, frequently occurring and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 aft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key words】Diabetes; Models, animal; Experimental design 引言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高,或胰岛素在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为探清糖尿病病因,建立理想的DM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动物模型也可以筛选降糖药物,可以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 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包括新药筛选)研究。人类疾病的发展十分复杂,以人本身作为实验对象来深入探讨疾病发生机制,推动医药学的发展来之缓慢,临床积累的经验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局限性,而且许多实验在道义上和方法上也受到限制。而借助于动物模型的间接研究,可以有意识地改变那些在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易排除的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观察模型的实验结果并与人类疾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防治措施。 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很多,如手术法、药物法、自发性DM、转基因动物法等。国外多

小鼠糖尿病模型建立的实验设计

V .. . .. 发育生物学课程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 小鼠糖尿病模型实验设计方案

姓名:徐飞 学号:20103465 生物技术102班

小鼠糖尿病模型实验设计方案 徐飞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20103465)【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葡萄糖代谢和内分泌障碍,是由于绝对性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近半个世纪来,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在我国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列第三位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键词】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设计 【Abstract】Diabetes mellitus is a common genetic glucose metabolic and endocrinal disturbance caused by insulindeficiency absolutely or relatively. In the last half century, diabetes has the increasing rat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has become the third common, frequently occurring and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 aft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key words】Diabetes; Models, animal; Experimental design 引言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高,或胰岛素在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为探清糖尿病病因,建立理想的DM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动物模型也可以筛选降糖药物,可以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 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包括新药筛选)研究。人类疾病的发展十分复杂,以人本身作为实验对象来深入探讨疾病发生机制,推动医药学的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观察_张巨彪

7 摘要: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 )建成可靠、稳定的1型大鼠糖尿病模型情况。方法选取 SDF 级雄性Wistar 大鼠70只,分成3个实验组,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30、65、100mg /kg ,对照组10只大鼠腹腔注射枸橼酸缓冲液,用拜安易血糖仪检测血糖,7d 后血糖>16.65mmol /L 判定为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的血糖、体质量、饮水量、胰岛素和C 肽等指标。结果大鼠注射STZ 65mg /kg 7d 后,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出现糖尿病表现,持续观察7周,有18只大鼠成模,未见糖尿病转复,糖尿病症状明显。结论腹腔一次性注射STZ 65mg /kg 剂量可成功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关键词:链尿佐菌素;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 Establishment and Observation of Type I Diabetic Rat Models ZHANG Ju-biao 1, SU Xiu-lan 2,OUY-ANG Xiao-hui 1 .(1.Department of Tumor Surger ,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Hohhot 010010,China ;2.Central Lab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ype I diabetic rat models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and observe the stability of diabetic changes in rats.Methods 70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3experiment groups of 20rats each and 1control group of 10rats.The experiment group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by 30mg /kg ,65mg /kg ,and 100mg /kg STZ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cit-rate buffer.Bayer blood glucose meter was adopted to test the blood glucose ,setting >16.65mmol /L after 7d as the type 1diabetic animal model.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body weight ,water intake ,insulin and C-peptide of the ra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observed /measured.Results In the group of injection by 65mg /kg STZ ,after 7days most rats reached the model blood glucose standard and had diabetic manifes-tation ,after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7weeks ,18rats were qualified as the model with obvious symptoms and without conversion.Conclusion With the dose of 65mg /kg of STZ through on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type 1diabetic rat models can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Key words :Streptozotocin ;Type 1diabetic models ;Rat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的 疾病。它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障碍疾病,可导致全身性代谢紊乱并继发眼、肾、神经和心血管等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最终引起功能损伤及衰竭。1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预防和治疗仍不完善,干细胞(stem cells )是体内存在的一类特殊细胞,有自我更新和不断增生的能力,又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只要掌握了胰腺干细胞的特异标志、转化调控机制、培养及分离技术,就可以体外操纵干细胞,进行大量扩增和定向诱导分化,最后将得到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 样细胞[1-2],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因此,建立较理 想的动物模型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STZ 制备糖尿病大鼠 动物模型。该项实验根据吴清洪报道的方法[3] ,采用简单的腹腔一次注射的方法制备稳定并且可靠的动物模型。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喂养SDF 级成熟Wistar 雄性大鼠70只(体质量220 280g ),购自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室内氨浓 度<20g /L , 相对湿度40% 70%,室温18 25℃,保证良好的通风,避免增加造模后大鼠的感染概率,普通饲料喂养,饮水自由。 1.2主要仪器和试剂拜安易血糖检测仪及试纸(美国Bayer 公司);STZ (美国Sigma 公司);胰岛素、C 肽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均购自内蒙古泽生耗材)。 1.3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STZ 液称取STZ 粉剂0.2g ,溶于pH 4.5,浓度为0.1mmol/L 的枸橼酸三钠-枸橼酸缓冲液20mL 中,制成1%溶 液,经0.22μm 滤器过滤除菌,要求5min 内配制完成,配好后,10min 内用完,STZ 和枸橼酸缓冲溶液低温保存,新鲜配制。 1.4实验分组和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制备采取国内外普遍使用的STZ 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徐 华等[4] 报道, 雄性大鼠易于成模,且成模后血糖稳定性好,故选取成熟雄性大鼠用于实验。将所有大鼠(70只)使用代谢笼单只喂养,适应性喂养1周, 1周内注意观察大鼠的饮食情况、体质量等健康状况, 1周后,选取空腹血糖介于2.92 6.92mmol /L 的大鼠为实验对象。将空腹血糖介于2.92 6.92mmol /L 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60只)分别接受STZ 液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为30、65、100mg /kg ,对照组(10只)注射枸橼酸三钠-枸橼酸缓冲液。实验前 大鼠禁食、水12h 。分别于注射后3、 7、14、28d 采用剪尾法采集血样,用拜安易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7d 后空腹血糖>16.65mmol /L ,出现多饮、多食、多尿 · 533·医学综述2013年1月第19卷第2期Medical Recapitulate , Jan.2013,Vol.19,N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