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浅谈如何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浅谈如何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43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谈如何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摘 要: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还可以作为一种舆论力量,引领社会风气。经过多年的发展,新闻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从最初的报纸、杂志到之前的电视广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行业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自媒体的出现,也为新闻开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互联网新闻逐渐失去了影响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互联网发展状况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性分析,得出互联网新闻影响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以重视,尽快改善当前状况,使我国的互联网新闻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7-043-02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bf16764771.html,ki.11-4653/n.2018.07.008

文/晏青 胡庭标

1.中国的互联网新闻发展状况

中国的互联网接通时间相对较晚,1994年才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而由于设备、技术水平等因素,中国的互联网新闻在前期发展并不顺利。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闻的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2000年,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联合发表了《国际互联网络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对互联网新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并开设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中央重点建设的新闻网站。

从那时开始,我国的互联网新闻进入了高速化发展阶段,新闻品牌逐渐形成,成为了我国互联网宣传的主导力量。其中,最为成功的有人民网、新华网等。随着我国网民的不断增加,对互联网新闻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使我国的几大互联网新闻品牌进入了世界百强行列。

2.当前中国互联网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互联网媒体的宏观发展方面来说,我国的互联网宣传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开端,我国的互联网新闻事业也赢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网络作为当前前景最为广阔的大众传媒,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缺陷,所以需要不断进行优化改良。[2]

2.1网络新闻媚俗化

新闻媚俗化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发展的最大阻碍。随着网络直播平台和一些自媒体的出现,互联网新闻的质量急剧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网络媒体和新闻受众之间的传受关系存在着问题。对于一些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网络媒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所以,在受众和广告商的“驱使”下,一些网络媒体开始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于是出现了随便一家网络新闻的官网几乎都能看到一些“吸引人”的新闻标题等。

通过一些标题可以看出当前的互联网新闻大多品味低俗、内容虚浮,甚至一些网络平台专门发布花边新闻来博人眼球。在此引导下的互联网新闻逐渐成为一些人相互攻讦、唇枪舌剑的“菜市场”。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治理,否则我国互联网新闻的影响力将会更加弱小,在国际舆论竞争中就丝毫没有战斗力。

2.2新闻编辑人员能力较低

网络新闻编辑的个人能力和水平决定了新闻的质量和水平。作为一名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同时也要充分了解网络新闻的特点,创新方法,对网络新闻资源进行整合。当前,一些网络新闻编辑经常会使用夸张的新闻标题吸引读者,而文章内容却空空如也,这就会使得读者对网络新闻媒体产生怀疑或者不信任。同时,一些网络新闻编辑善于揣摩受众心理,根据大多数受众心中期待的内容去“制造”新闻。

3.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措施

想要克服我国当前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弊端,必须尽

地方新闻传播特点

地方新闻传播特点 1、地方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第一,地方性原则。地方新闻传播中的地方性指的是生活习俗特色、语言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环境特色和地域特色等方面与其他新闻类型存在的差异,所以,地方新闻传播过程应符合地方性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保证其所制作的新闻更加符合地方观众的需要,更具有亲切感,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地方特色。第二,新鲜性原则。对于地方新闻的传播过程来说,因其距离新闻发生的现场更近,因而地方新闻具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性优势,然而,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是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若新闻采编过程遇到较大的困难,则采编人员会畏首畏尾,导致新闻信息的流失;第二是缺乏求新意识,缺乏提炼和挖掘新闻的能力,不愿抢新闻;第三是新闻的传播条件受到限制;第四是新闻传播版面有限,导致新鲜性流失。因此,地方新闻采编人员应主动提高其提炼和挖掘新闻的能力,抓住新闻的新鲜性,提高地方新闻的传播质量。第三,客观性原则。新闻的客观性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其与新闻信息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脱离了客观性的新闻就失去了真实性。地方新闻传播过程的客观性原则,需要从下述两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方面是在客观性报道中融入指导性新闻,尤其是地市级报纸通常为机关把,因而其基本功能为新闻的指导性,而要避免盲目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对客观性原则的基本应用方法进行准确把握,也就是应保证地方新闻传播过程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具体性。第四,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所有新闻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新闻传播权威性提高的基础,因而真实性原则对于新闻工作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地方新闻传播也应遵循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新闻的传播影响力较小,且传播范围有限,因而读者的层次较低,新闻批评能力较差,所以,地方新闻传播中的真实性观众也通常不会进行认真思考。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这也是地方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地方新闻的传播范围越小,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就越小,接近性也是观众对新闻价值进行客观衡量的基本标准。不论新闻传播媒体是怎样的级别,都应符合真实性原则,否则就会失去观众的信任。 2、地方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 第一,批评更加困难。由理论方面来看,舆论监督、批评和正面宣传三者之间并非相互对立的,然而,在实际进行批评报道时通常会面临较大的阻力与障碍,与省级和中央新闻媒体相比,地方新闻的传播存在更大的困难,因而所需的勇气也更大。由于地方新闻的传播范围有限,并需要与新闻当事人直接联系。部分批评新闻稿件刚刚出现,便会招致相关当事人的反对,有些当事人甚至会直接动用相关的社会力量对报纸、电视台和电台施加压力。一般情况下,与基层越接近的媒体,其传播批评稿件的难度也会越大,这也是地方媒体较少出现批评性报道的主要原因[1]。第二,参与性更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

网络传播概论-最终版本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 表)。(新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 续报道的形式。 3、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 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尽管它常常被拿来与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博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 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百度)从微观来看,该“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分离与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与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问答: 一、网络新闻报道单元 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与新闻专题相比它的规模要小得多,且针对的是各种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日常报道,而不一定是重大报道题材。 作用:(1)克服新闻碎片化现象;(2)体现网络媒体竞争力; 特点:(1)以某一稿件为主干,其他稿件为其服务、报道线索明确;

新闻传播的功能与效果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的基本功能: 传播信息 一、传播的基本功能:传播信息 二功能说: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传播可分两种类型:实用性功能与娱乐性功能,即工具性与消遣性。 工具性传播:为了应付环境,顺利有效地开展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直接有关的一 切行为; 消遣性传播:充实情绪,消除身心疲劳,见解应付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 各种知识,从消遣层次为调剂身心 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 个人层次——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来看,传播主要是为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各种知识;从消遣层次为调剂身心; 组织层次——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来看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从消遣层次开看是调剂组织成员的情绪; 社会层次——从工具性传播来看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传递社会遗产;从消遣性传播来看是提供娱乐; 四功能说社会传播与大众传播 监视环境 协调社会各部分 传递社会遗产 提供娱乐 二、新闻传播的具体功能 正功能: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三、实施舆论监督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负功能 一、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李普曼“两个环境”理论: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虚拟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与此相联系,能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是直接环境,而要通过他人才能间接体验到的环境叫“间接环境”,现实社会中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当媒介(有意或无意)歪曲环境时,人们无法验证,不仅如此还视为现实环境而展开显示的行动,难免制造出悲剧。 二、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麦克卢汉“地球村”理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经跨越时空限制,使信息在瞬间即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一个小村庄,村民即人类之间的互相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极其方便,人们虽然距离遥远却联系日益紧

阜外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

阜外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 阜外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The Top Ten Most Impactful Accomplishments of Fuwai Hospital 正值阜外六十周年之际,医院举行建院六十周年学术巡礼。各中心对本中心自成立以来的重要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医院学术委员会、各中心主任、顾问专家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投票,评选出了阜外医院建院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这些事件对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揭开这是大事件的神秘面纱!(按时间排序)。1、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科研大协作The Esophageal Cancer Prevention Collaboration Group (Beijing and Four Other Provinces)吴英恺在手术中中国食管癌的可切除率统计食管癌手术的死亡率在30年内明显下降1958年,首任院长吴英恺教授针对河南和山西食管等地食管癌高发的现状,牵头启动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北京“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科研大协作”。协作组结合临床、X线和病理特点,明确了食管癌病理分型的概念,创新性提出四期分类法及多点来源的病理学理论,并据此扩大了手术切除范围,使手术可切除率提高到100%,手术死亡率仅2%,更新了食管癌治疗的理念。2、在全球首次全面定义“大动脉炎”The First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of 'Aorto-Arteritis' in the World1962 年,黄宛与其

学生刘力生以“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炎症狭窄”为题的文章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刘力生和郑德裕等在查房刘玉清、吴遐等进行X 线病理对照分析1962年,阜外医院黄宛、刘力生和刘玉清三位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炎性狭窄”是一种新的疾病,即“大动脉炎”。随后,阜外学者对大动脉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影像学特点、遗传学分析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建立了符合中国人特点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弥补了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不足。 3、我国第一个慢性病防治网络:首钢模式Shougang Model: The First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Network in China and a Worldwide Example首钢食堂宣传健康饮食和限盐标语吴英恺带队参观首钢吴锡桂给首钢工人做体检1969年开始,吴英恺、刘力生、吴锡桂等专家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总公司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慢病防治网络。采用专家帮扶、基层管理、职工自防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一套科学、切实可行的慢性病综合防控“首钢模式”,成为了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经典。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以此表彰中国在慢病防治事业的贡献,并将“首钢模式”作为慢病防控的一个成功范例向全球推广。 4、创办系列杂志Founding of a Series of Influential Journals1972 年,吴英恺编写的《心脏血管疾病》,由阜外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笔记,重点。

导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法 法: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在我国,就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体系: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宪法为基础,各个不同法律部门组成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容和谐,形式完整的有机整体,称之为法律体系。 二.新闻传播法 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含义: 1.任何权利主体在享有某一权利的时候,必须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 2.任何权利主体的法定义务,对它在法律关系上对应的主体来说,就是法定义务。 公法和司法: 公法 包含:宪法,行政法,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表现形式: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司法 包含:民法,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表现形式:平等,自愿,公平,一方不能强制另一方。 新闻传播活动法律关系中既有公法关系,又有司法关系,有时还会发生重合和交叉(eg:公民通过媒介批评政府官员引起的名誉纠纷) 第三节:我国新闻法的渊源 我国法律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律,我国参加或与外国缔结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过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法律基础,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当然也是新闻传播法的基石) 法律:在我国,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法律一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 基本法律包括: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调整社会生活中重大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三组最重要的基本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 刑法: 规定犯罪和刑罚。作为最高的禁止性规范,包含了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约束和对妨害新闻传播活动犯罪的制裁。 民法: 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二十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十大人物

二十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十大人物 二十世纪是血腥战争与科技成果并存的时代,意识形态的冲突仅仅形成了冷战,反而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系统地总结归纳二十世纪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只能对 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给予精炼的归结,使我们对那个喧嚣的年代有个一般性的了解.以下是我根据重大成就和重大事件所排列的重要人物,如果各位有不同看法也可以继续添加,此为"抛砖引玉"也! 一,爱因斯坦:德国人,一千年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名列榜首的主要原因是: 他的相对论的创立是人类时空概念的革命. 二,罗斯福:美国总统,他为美国人民,也为人类寻找一种更为富裕的生活方式.他领导了二战时的反法西斯同盟,并筹建联合国,他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历史性地四届连任. 三,加加林:苏联人,他也许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但他幸运地成为第一个由地球走向太空的人类,他驾驶着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他将永远载入史册. 四,艾肯:美国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先驱者.他是幸运的,在他之前的巴斯卡, 莱布尼茨,巴贝奇,朱斯等人都早已把所有前期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而由艾肯来 完成这个历史性的使命,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的最大进步. 五,丘吉尔:英国首相,此人一生颇具争议,但没有他在最危难时刻勇敢地站出来挽救英国,也挽救了世界反法西斯最后一道防线,尔后的世界历史就要重新改写. 六,莱特兄弟:美国人,飞机之父.没有他们哥俩对飞跃的好奇心,人类的飞行史肯定要延后或推迟,正是他们不间断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使我们有幸能在上世纪初就实现了飞翔的愿望. 七,玛丽.居里:法籍波兰人,是放射化学和放射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她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903年的物理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是女性科学家中唯一有此殊荣者。此外,她还担任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务,24次获奖。 八,斯大林:苏联巨人的独裁者,他使沙皇俄国变成强大的红色帝国.他利用苏联广阔而又寒冷的大陆抗住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因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

浅谈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f16764771.html, 浅谈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作者:于潇张怡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众所周知,近些年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媒体的地位不断被挑战。现代人也表现出对互联网新闻传播形式的喜爱与关注。互联网新闻传播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展成为继传统媒体之后的最新形式,发展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媒体相比,其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减退,甚至暴露出越来越多传统局限和弊端。本文将就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传统媒体;影响分析 引言 互联网媒体是互联网技术全面發展的重要产物,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形式彻底扭转了现代人对新闻的认知与接受方式。现代人随时能够了解到全球范围内的最新新闻消息,而且是以新媒体的创新形式,这与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推广与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其都会以网络为中心的时代。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此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互联网新闻传播的优势分析 互联网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面对的是同一对象,互联网新闻传播形式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冲击力量。互联网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性优势。互联网新闻传播能够同步实现文字、视频、音乐以及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大众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来了解新闻内容。以下是关于互联网新闻传播优势的具体分析: 1、数字化是最显著的特征 在互联网新闻传播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数字化。笔者通过调查与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到在数字化时代,一个行业前景如何,其最终决定因素便在于其转化数字的能力。互联网新闻传播最大的特征便是数字化。 2、双向互动 众所周知,在现代人生活中关于互联网新闻媒体的选择非常之多。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网站,广大用户选择何种网络媒体网站,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无论哪种互联网新闻媒体,其都存在着一种共同性质,那就是其都尽可能多地网络了世界范围内的最新新闻,囊括了各行各业的最新信息。互联网新闻媒体最大的优势之一便在于其双向互动性。其所具有的创新性和参与性是传统媒体不可达到的一种标准。在互联网新闻媒体中,其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广播、报纸和影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主要是指在计算机 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下产生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产物。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网络媒体;特点 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和第五媒体: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新媒体各有特点,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彼此不断地相互渗透、兼容、融合,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一、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优势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进入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时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迅猛进展, 社会对新闻信息需求剧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 1、多媒体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符号进行新闻传播,打破了与传统媒 体之间所有的界限,使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报纸、杂志,改变了报纸、杂志等浪费自然资源的情况,是新闻传播的巨大进步,使得新闻能够在视听等方面让受众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实现了新闻多媒化的信息传播。 2、双向互动性。传统媒体将新闻信息硬“推”给受众,而在新媒体上,受众可以按自 己意愿进行选择,“拉”出所需新闻信息,彻底改变了“传、受者”的关系。受众可以通过链 接的方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人际”传播信息的状态。新 传媒可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众有效快捷的沟通。但在新媒体上,从先进的信息技术上讲,能够做到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可以浏览信息。 3、信息容量巨大。新媒体提供了受众接受更多新闻信息和自愿发布新闻信息的机会,实现了社会化新闻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突破了传统媒体新闻信息发布滞后和不全面的缺点,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单方向新闻传播模式。我们可以实现通过制做相关新闻、再制作新闻专题、在制作新闻资料,一步步地把由新闻引发的社会效果做得完整而且深入。除了新闻信息容量大之外,新媒体还有很多其它特点,比如:可以准确快捷的查询以前的新闻信息、查询相关的新闻新闻和背景材料等等都非常方便。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知识要点

20150111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知识要点(仇筠茜) 一.网络传播技术的历史及发展:技术与社会的视角 1. 网络传播的历史 考点:万维网、蒂姆·博纳斯·李、TCP/IP协议、社交媒体、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阿帕网、大数据 阿帕网是互联网的前身,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阿帕网(ARPA Net) 万维网称为覆盖全球的网络,这些网络的形成需要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和交通,需要他们讲同一种语言,需要同一种传输协议,TCP/IP的诞生,把计算机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语言统一了。这一语言在历史上的诞生,让计算机之间网络之间可以互通有无。 WEB2.0时代,社交媒体包括QQ、微信、微博、BBS、博客、Titter、天涯社区、facebook、人人网、饭否、校园网,这些网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户参与。交互式、个性化,每个人都是自媒体,这对于传统媒体电视、广播变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发生和喇叭的时代,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变革,人人都是公民记者。用户参与带来了新闻形态的改变。 最典型的代表形态就是社交网络。 考点:ENIAC、EDVAC、UNIVAC、TRADIC的发展,能够辨析电子管与晶体管作为技术基础的差别。 ENIAC1835年,诞生于宾西法西亚大学,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DVAC1949年,第一次实现了诺尔诺依曼的二进制的电子计算机; UNIVAC1951年,实现了第一次商业电子计算机,用于美国人口普查; 上述三阶段都是以电子管技术为基础。 TRADIC1954年,诞生晶体管计算机,相比电子管有便捷性,体积非常小,有了晶体管才有了今天的笔记本电脑。 2.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态:记录生活、虚拟世界、增强现实、镜像世界。 知识点:辨析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 技术发展决定社会变迁,技术样态决定社会样态(技术决定论,马歇尔·麦克卢汉);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社会需求决定技术样态(社会决定论)。技术与文化互动论,传播技术的演进模式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考点:理解BBS、微博、微信订阅号等网络媒体平台的传播形态。 新兴媒体的特征:1)数字化,二进制,0和1构成的计算机代码等;2)多媒体,包括文字、动画、视频、超链接;如判断题:文字不能被整合为多媒体,此题表述是错误的。3)互动化,互通有无(《穹顶之下》);4)网络化,节点、参与;5)个性化 所有的旧媒体曾经都是新媒体,判断:对的。 考点:六度空间理论、超文本 六度分割理论,也称为小世界现象,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通过试验发现平均只需要六个人就可以联系上两个互联不熟悉的陌生人。如Facebook、人人网、校内网、Titter微博就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的一种互联网应用。

(广告传媒)新闻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 (一)定义: 媒介动作流程图新闻传播媒介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 (二)新闻媒介的类型 i. 报纸 ii. 广播 iii. 电视 iv. 互联网 v. 通讯社 vi. 手机 (三)分类说明下: I、报纸 ①报纸是视觉媒介 ②报纸的保存性强 ③报纸的选择性强 ④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 ⑤报纸的工作程序多而复杂,因而时效性较差 ⑥报纸借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 ⑦报纸的感染力较弱,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逼真。II、广播

广播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等,可以充分展示广播新闻的个性色彩,而广播自身非语言符号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的实时应用,更能显现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过听众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场的感觉。广播声音符号的优势和劣势始终相伴;声音语言的口头化是得其不容易像文字那样做深度报道。 总结起来,就是:广播视听觉媒介,语言和音响亲切、逼真、生动,具有感染力;广播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可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同步报道;广播渗透性好,影响面广,可以不受空间和条件的限制;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III、电视 电视与其他新闻媒介相比,拥有的收受者最多,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电视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齐集荧屏,以全能语言的方式让人们同时可以接受声像和文字传播;而它另一突出特点是对收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这就极大地扩展了收受人群的范围,把新闻传播带入了一个普遍收受的时代。与报纸的文字信息相比,电视的图像语言更具有更为直接的信息刺激作用和力量。它以生动直观的形象,绕过人们大脑的理性思考,直接指向人们内心,引发心灵的震撼,产生及时效应。它不仅使得观众的现场干增强,同时大大强化了新闻的可信性。电视在新闻传播方面也存在不足,一些重大新闻或重大新闻的部分细节并不总是可以看得见的,这就意味着电视无法用自己特有的画面方式进行记录,事实上电视不能展现自

新闻传播法教程 总结

名词解释(5‘×5个 1、新闻传播法:广义上来讲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 包括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个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条款。是跨越多个部门具有多种法源的许多法律规范的集合体。狭义上来说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如“新闻法”、“报刊 法”、“广播电视法”等。 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 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煽动危害国家:包括五项罪名,一是煽动分裂国家罪,二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罪,三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四是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五是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4、表达权(不一定是名词解释):表达权的核心是一项政治权利,公民运用出版 物新闻媒介行驶表达权属于出版自由的范畴。 5、著作权:即版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自己的科学或文学、艺术 等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 简答题(8‘×5个 1、知情权里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是什么? 消极权力是指对自然存在的信息,公民可以自由地寻求、获取,国家、社会、他人只是承担了(消极的)不予干预、妨碍的义务、积极权利是指有关信息本来是应当让公众知悉的,但是现在它被控制在特定单位或人士手里,知情权必须借助他们的积极行为才能实现。 2、新闻法制建设的难点? 1 法的刚性和意识形态的弹性矛盾 2 新闻媒介社会控制功能与表达功能的矛盾 3 权利的普遍性和权力的等级性矛盾 4 法的稳定性和舆论导向的随机性的矛盾 5 随即调控和依法行政的矛盾

3、新闻侵权的要素、表现形式? 要素以及表现形式 1 侵权言论已经发表 2言论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质 3 言路具有特定指向 4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 1 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科研目的而使用 2 为新闻传播而使用 3 其他公益使用 4 免费表演 5 特定群体使用 论述题(15‘+20’ 1、如何避免新闻审判 1 变以侦查破案为中心为以审判为中心 2 变单向度宣传为中立平衡报道 3 变激情诉求为理性讨论 2、党的纪律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法律、纪律和道德)? 1 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展开和进行 2新闻舆论监督不近视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而且是党和政府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需要党和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3 要注重社会效果,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 4 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事实 开放式思考 1突发事件(证券) 2陈永洲(诽谤、新闻侵权、法人人格权)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传媒2021年1月《网络新闻传播概论》课程考试离线作业考核试题33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共10分) 1. 关于网络公关和网络广告的关系,下列不准确的是__D______。 A.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传播目的不同。 B.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传播手段有差异。 C.网络广告的主要传播内容是对产品特点及性能的描述。 D.网络公关的目的是带来直接的营业收入。 2. 网络广告效果的衡量有点击数、点进率、独立访客、印象数等指标,对这些指标测量的精确程度排序由高到低应该是_____C_______。 A.独立访客>印象数>点进率>点击数 B.独立访客>点进率>印象数>点击数 C.点进率>印象数>独立访客>点击数 D.点进率>独立访客>印象数>点击数 3. 下列_________A________现象属于网络“恶搞”。 A. 将电影《无极》改编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B. 网民发动搜索,监督陕西官员“表叔”的贪腐行为。

C. 民众的网络表达影响了“马加爵杀人案”的审判结果。 D.不满电影《刺杀金正恩》表达的思想,网络黑客攻击制片商索尼影业内部网站。 4.下列关于“网络中立”(Net Neutrality)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C____。 A. 这一原则要求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防止运营商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中立性”。 B.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2017年推翻了奥巴马政府历时多年推出的“网络中立”规定,但该决定遭到多家网络科技公司和民众的普遍反对。 C. “网络中立”政策仍然存在争议,我国互联网治理应辩证对待、逐步明晰该理念对中国国情的借鉴意义。 D.“网络中立”是美国新自由主义在互联网信息通信领域的体现,对我国的互联网治理没有参照意义。 5.网民在网络上对热点事件的讨论,其本质是____C___________。 A. 情感和观点共同传播的过程。 B. 事实的传播过程。 C. 事实和意见共同传播的过程。

企业新闻传播的作用

2012年第2期 /企业新闻传播,就是借助大众媒体,以新闻报道的 方式把企业目标信息传播出去。 因为这个传播是对企业目标信息(企业目标信息是指企业希望传播出去的信 息、经过过滤的信息)的传播,所以它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新闻。企业新闻传播是一种营销形式,是将营销以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又被称为“新闻营销”。由此可见,作为企业新闻传播,新闻是形式,营销才是本质。企业新闻的特性企业新闻传播是企业最有公信力的品牌传播方式。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新闻传播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中的作用,许多企业成立了职能部门负责市场 推广、 媒体宣传和企业形象塑造。企业新闻就是有关企业内部近期发生的事件。既然是新闻就一定要遵循新闻的一般性原则,即新闻的共性。企业的新闻传播,是不同 于报刊、 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的新闻宣传,企业的新闻宣传必需有明确的目的性,那就是以企业服务为目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新闻媒体宣传自己的企业,但是却不能取而代之,这就是企业新闻传播与其他媒体新闻 传播的本质区别。 因此,企业新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明确认知企业新闻的特性,对于企业正确进行新闻传播,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新闻传播的意义 企业新闻传播具备的权威性、公信度和影响力远远 优于广告。对公众来说, 新闻就意味着重要事件,因此,企业或产品信息借助新闻形式进行快速传播,其传播力度和权威力度是广告所无法比拟的。同时,新闻具有二次传播的特点,企业一次投入,可长期获益。 1.为企业带来客户群 辟有权威性的资讯网站的企业相关新闻,能够产生直接的点击和搜索行为,能给企业带来直接客户,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2.增加企业信任度 部分企业老板喜欢通过搜索企业信息,查看企业新闻动态来判断一家企业的实力,如果在资讯网站和报刊杂志上出现大量对企业正面或有影响力的报道,客户就会对企业产生很强的信任感。 3.提升企业的传播力度 新鲜快捷的企业新闻对网站及报刊来说,是非常理想的新闻素材,他们都乐于进行刊播或转载。由于企业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传播,肯定会提升企业的传播力度。 企业新闻传播的原则 1.为企业服务的原则 企业新闻是反映企业内部各种有影响事件的报道, 57

互联网的兴起对新闻传播的意义

互联网的兴起对新闻传播的意义 班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一班姓名:张静怡学号:1260110032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全球各主要国家狂飙猛进,并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了令人诧异的改变。网络已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CNNIC今年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现有上网用户总人数达7 950万,其中70.9%的人经常在网上获取新闻信息。据Editor&Publisher杂志的研究发现:约有1/3的网络新闻读者对传统媒体失去兴趣。其中,电视收视人数已下降35%,无线广播听众下降25%,报纸订户下降18%。网络传播的发展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暗藏着互联网的解构力量,并对传统新闻媒介实现其社会功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传播的影响世界交往理论新闻传播的意义在现代传播学形成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他们的著作中,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上,研究了人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各种现象。他们从三个方面谈到了交往所产生的社会作用:首先,交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一种社会凝聚力,它本身是一个部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粘合剂。第二,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缩短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最后,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的交往日益同步化。 一、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信息产业居主导地位。 20世纪,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吧人类带进了“电子传播”时代,广播、电视、通讯卫星、互联网……一次又一次的传播方式的“突破境界”,使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不断地得到延伸。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传播,它集中了人类传播史上所有传播媒介的优势,同时,在空间压缩性、内容海量行、双向互动性、开放性和多媒体性等方面有具有其它传播媒介不具备的特点,它就像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把整个世界覆盖起来,使人类曾经梦想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地球村”等神话成为现实。不同文明和文化通过网络传播不断的沟通、交流、对话、碰撞和整合,有力地促进了全人类文明的延续和文化的发展。可以说,网络传播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精神交往的客观需要,同时它又在拓宽全人类和全社会精神交往的范围和深度,提高精神交往的水平和质量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当今世界,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越来越主要和普遍的交往方式,它不仅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和工具,也是一种新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上网来获取信息、学习、聊天、玩游戏、进行各种文化消费和从事各种形式的文字和艺术创作。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交往的要求都能够在网上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和满足。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具有物理时空不具备的许多优点,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时间消灭空间”理论也体现在这里。 二、资源结构发生变化,知识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极其重 要的资源。 在“世界交往”理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很早就意识到了任何适宜的新媒介的发明对于形成世界市场的巨大影响。新工具的发明引起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创造新的历史活动。当前,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介,已成为了互联网的新贵。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无论名人还是普通大众,大家都在一个平台内交流分享信息,很多人甚至坐个公交,吃个饭也要发到微博上告诉网友,并乐此不疲。由此可见,人们对微薄的喜爱,这让人不得不

以新闻立法规范媒介行为

以新闻立法规范媒介行为 随着新闻媒介对案件报道介入的增多,媒介审判越发成为公众对媒介行为关注的焦点。关于媒介审判,魏永征教授认为: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侵犯人权的现象。这种现象多数发生在刑事案件报道中。主要表现为在案件审理前或判决前就在新闻报道中抢先对案件进行确定式报道,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量刑等结论。新闻媒介究竟应如何规范自身行为,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监督、舆论引导作用,引发学界和业界的深入思考,通过新闻立法而规范媒介行为的呼声不断走高。 媒介审判:规范媒介行为的起点 1. 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特点 (1)事件主体多具显着性 纵观我国近些年被热议的媒介审判现象不难发现,构成此类现象的事件主体基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主体的显着性较强,都是容易引起公众关注和反馈的热点事件或人物。 2011年的“药家鑫案”堪称媒介审判的代表。该案被媒介报道后,因其残忍恶劣的作案行径,成为当地的区域性话题。然而随着媒介曝光其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采访受害人家属、撰写主

观性评论文章等介入性内容不断出现,公众情绪被极大程度煽动,这种群体情绪迅速蔓延,甚至淹没了一些媒介关于真相的挖掘。 (2)网民意见影响力增强 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发展,受众被赋予更自由的媒介话语权。互联网为受众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时代,而微博的兴盛更是让每个受众真正变身新媒介用户,握紧话筒,随时随地发表意见,网民意见逐渐开始发挥强有力的舆论影响,在新的媒介生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由于网友基数众多,优势意见往往会形成螺旋效应迅速扩散,最终演变为“压力集团”,反过来对媒介和相关涉事方施压。 因而在一些媒介审判现象中,总能看到媒介以“舆论”之名发声。很多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在审理判决过程中,网民意见也于无形中对司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 我国媒介审判现象影响 (1)损害司法公平公正 媒介审判最直接也是最显见的影响就是损害司法公平公正。在案件调查审理和判决的过程中,公平公正是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机构在履行职责时应予首先保证的前提。然而媒介带有倾向性的报道和评论却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司法。在媒介审判中,媒介所认定的事实往往来源于线人爆料、记者采访等方式获得的案件事实,相对于司法程序的法定证据事实而言,没有充分的客观依据和逻辑判断,缺乏合法性和客观性。

2004石油大盘点石油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

2004石油大盘点——石油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 作者:文/本刊记者林伦 1 油价暴涨创新高 面对历史罕见的高油价,有人惊呼“廉价石油的时代过去了”。 2004年的国际油价涨幅之高,超出许多知名机构和业界专家的预测。2004年1月20日,纽约市场原油价格超过每桶36美元,创以往10个月以来最高纪录。5月10日,油价突破40美元,形成去年第一个上涨高峰。8月中下旬,油价向50美元冲刺,形成第二个上涨高峰,并于9月27日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2004年10月25日,纽约油价创下每桶55.67美元的天价。 面对历史罕见的高油价,有人惊呼“廉价石油的时代过去了”,对油价上涨原因更是众说纷坛,大体包括几种说法:市场需求增长过快,而全球石油储量不足,剩余产能有限,出现石油供应短缺;石油市场投机过多,哄抬油价;人们担心恐怖袭击影响国际石油供应中断,这种恐慌心理影响了市场油价;也有人称一些产油大国发生的突发事件加剧了石油市场的不稳定。 尽管2004年国际油价平均油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如布伦特油全年平均高达37.98美元/桶,但按美元不变价计算,仍低于历史上最高的1980年。 点评: 1998年国际油价跌破10美元一桶时,谁能料到6年之后竟能突破50美元大关?高达50美元一桶的油价没有多少人认为是正常的油价,而且的确也没有持久,但高位运行的油价成了石油消费大国的切肤之痛。油价是影响利益分配的最关键因素,信息不对称也成了市场强势群体逐利的法宝,欧佩克国家传出的消息、石油大享发表的评论,投资银行人士说出的预测,到底有多少求真务实的成份?国际能源界呼唤建立更加透明的石油市场,希望从透明的信息着手。这种美好的愿望可能难以实现,尽管稳定油价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市场中总有人兴风作浪。针对油价波动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这对石油进口日益增长的中国是当务之急。 焦点人语 原油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会带来一定影响,但目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表现出来的比较有限。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如果在一年内每桶原油价格持续上涨10美元,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约为0.3到0.4个百分点。据有关国际机构的测算,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都在零点几个百分点左右。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国自己的原油产量一年也有1.7亿吨,中国有自己的产能,油价上涨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但会密切关注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尽早做好预防和防范的准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 高油价对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光从成本看,中国每天进口300万桶石油,每涨一美元,每天就多花300万美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成本推动因素,要么会从价格上体现为通胀,要么就会提高企业成本,进而影响盈利,可能会导致企业削减工资水平,减少就业。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

互联网新闻传播服务方案V1.0

阿拉町(中国)互联网技术控股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东莞市南城区第一国际财富中心 F 座 14 层

为什么选择阿拉町新闻传播服务?
什么是互联网新闻传播? 互联网新闻传播是指:在营销宣传中通过新闻的形式和手法,借助互联网媒体的传播优势,多层面地 诠释企业理念、品牌文化、产品信息、利益承诺,传播行业资讯,引领消费风向,指导购买,有效综合运 用新闻报道的传播手段,将企业广告信息进行有效传播。互联网新闻传播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引导市场消 费,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塑造品牌的美誉度和公信力。 互联网新闻传播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新闻是对一个企业正面形象,权威的报道。它更容易让人们接受你的产品形象以及性质,新闻传播 更像是婚礼上的牧师,它的每一句话都权威而感性,让每个人愉悦,这也是新闻稿件的一种技巧。新闻稿 件摆脱了硬邦邦的广告,更容易被人接受。
企业开展新闻传播的意义? 美誉度:企业的传统广告推广只能给企业带来知名度(关注度) ,而美誉度(公信力)才能给企业带来销 量与利润; 互动性:利用新闻帮助企业去互动潜在客户。新闻的营销的目的有二:一、达到品牌营销,二、负面新闻, 澄清事实;通过新闻传播,增加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以实现企业产品与消费者的心理对话; 传播性:为企业传递有价值的新闻传播,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播性; 嵌入性:嵌入式广告植入,更加激起了网友挖掘企业的广告植入点,从而了解并传递企业的品牌; 炒作性: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而通过媒体做反复的宣传,从而达到为企业宣传造势; 持续性:新闻传播是一个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过程,它是一个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人们对企业 认知、品牌好感度、购买欲望、消费行为等等一系列的过程; 及时性:推陈出新,及时借助一切的可营销手段。
新闻传播应该把握的要点是? 真实永远是一个新闻传播的主旋律,如果因为一时恶意炒作炮制了假新闻最终都会受到网友的制裁。 好的新闻传播是讲故事,让用户群通过故事了解到你的产品并因为故事而喜欢上你的产品,因为好的新闻 传播提供了有用的资讯和能够诱导用户当做谈资去传播这个资讯。阿拉町专业媒体新闻记者团队时刻抱着 对客户企业负责的态度进行写作,更重要的是用新闻的视角对企业优点进行报道,保证新闻价值——这是 新闻稿写作的第一要素。 新闻传播可以从哪些方向着手?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摘要: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经历了从原始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再唐以前,主要的传播方式分两种,即文字载体和非文字载体。在唐以后,新闻活动逐渐形成体系,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里,封建极权统治下的新闻传播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快速及时的特点们这些朝代无不加大对新闻传播的管理制度,使之成为辅助统治的工具。在各自的特点之下,又形成完整的体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形成年代久远,文字载体与非文字载体并行并长期存在。〔2〕生产力与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传播手段不断提高。 〔3〕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掌握在封建政府手中,民办“小报”长期依附于官报,虽有民办之名,但无民办之实,既无评论,也很 少有来自民间的信息。 关键词:新闻传播口头传播实物传播新闻传播的制度特点. 特点一:形成年代久远,文字载体与非文字载体并行,长期存在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在时间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唐朝为分界线划分。在唐朝之前,新闻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非文字载体,文字载体是次重点传播方式。在非文字载体中,拟态与手势在古代的社会里被广泛使用,大量存在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闻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古老的传播方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信息需求,所以就出现了实物传播,特定借代物的广泛使用,说明新闻传播的方法途径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传播活动的频繁和传播技术的进

步,逐渐就形成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传播。媒介形态的丰富,使人们的新闻传播活动在更宽泛的地域内进行,传播更为丰富的思想文化。 两汉时期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邮驿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系更加完善。在汉朝时候出现了“邸”这一机构,但还不具备发布官报的职能。在此后的三国魏晋时代,由于战乱频繁,政府对邮驿制度十分重视,广设驿站就是其表现之一。在这期间,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但为了及时获取军事信息,及早作出战略准备,烽燧这种传统的报警手段,被继续沿用,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唐朝以后,开始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出现政府官报—进奏院状。此后,有出现了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报纸作为一种辅助统治的工具开始被使用在政治军事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烽燧,露布,檄文,榜文和告示,刊登的内容,都是人们政治社会生活中关注的焦点。时间推进到宋代,就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随之还出现了新闻检查的制度。与唐的进奏院状相比,它的制度更成熟,具有更多报纸的特征和封建政府官报的色彩。在宋代逐渐形成的城市经济中,商品活动活跃,由于对商品信息的需求,在民间出现了小报,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法的信息传播。但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打破了官方邸报一统天下的局面,满足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治信息的需要,也得到了一部分的支持,是有一定的生命力的。但实传播也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印刷术的改进,书记被大量的印制,这就是的新闻传播的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