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加减法集体备课

有理数加减法集体备课
有理数加减法集体备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加法法则的推导、加法运算律及应用、减法法则及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对于这一节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法则及加法运算定律,理解代数和及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三)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有理数的乘除法集体备课

有理数的乘除法集体备课 一、考试说明要求: 1.熟练运用各种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运算(以三步为主); 2.能用各种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运算。 二、总体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本章的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与上学期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3.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⑵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⑷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⑸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共5课时,重点是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教学 三、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集体备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有理数》集体备课 主备课人:陈开军参与人;陈林王正伟孙谢阳 一、通读单元教材 提出学习本单元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 (1)由于学生刚刚接触代数,对于负数绝对值的理解感到困难,常常出现符号错误 (2)有理数运算中出现计算错误是这一学段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二、单元教材解读: 主备人解读: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构建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中的最基本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势必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因此,使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应该成为本章教学的重点,为达到此目的,教材用了相当的篇幅,设置“做一做”,运用“类比思想”(数轴),数轴的引入看到了有理数的有序性,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讲解有关概念,比如,运用数轴的直观并以事例说明解释,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还运用转化的思想,讲解了“减法”和“除法”的法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科学法则“信服”,使用时“深信不疑”,从而熟练掌握引进负数之后的有理

数的运算。在教学中,要强调有理数的运算是通过转化为非负数(小学学过的数)的运算实现的。因此,适当设置一些非负数数学题解题教学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题量不宜过多。建议采用比较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感受“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的转化思想。备课组成员补充解读: 王正伟补充:负数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看到负数的出现,但对于负数的意义,却知之甚少,对于学生来说,负数不是正数,可以通过数、算具体事物来理解其意义,负数的概念牵涉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我们的教材对负数概念就是通过“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引入在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后,再让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陈林补充: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 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也就可以利用乘法运算。科学记数法与乘方有关,因而可进一步加以介绍。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在本章作进一步的认识。近似数的内容与乘方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大数的近似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可以清楚地看出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集体备课材料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集体备课材料 一、总体设计思路: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进负数,然后使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2.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理数的运算.通过归纳学生总结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为了避免因为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重点,以整数运算的学习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运算.利用有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探索计算器的使用,利用计算器解决复杂数据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归纳、猜测、描述、验证、计算、尝试、交流. 二.总体教学建议: 1.有理数概念和运算含义的教学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注重对运算含义的理解.2.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自己的思考与表达——交流,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规范的语言. 3.注重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删除繁难的笔算,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中出现的复杂运算,应鼓励使用计算器. 4.注重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注重实质、淡化形式(代数和的处理). 说明: 1.有理数及其运算与过去相比的变化: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注重数,数感的培养(对大数的感觉、估算)、注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注重解决问题和探索规律、淡化繁杂的运算. 2.计算器的目的和定位——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有趣的规律. 3.有理数的引入——数怎么不够用了.(正、负数的定义) 4.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5.有理数加减法的设计思路: 先整数后分数. 加法的设计思路:零对和数轴. 减法的设计思路:自己探索解决方法、探索规律. 6.代数和的渗透——注重实质、淡化形式. 7.数感的培养. 8.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处理. 9.有理数乘方的处理:注重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10.24点游戏——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三.总体评价建议 1.关注学生对有理数意义、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水平.对概念与法则学习的评价,不应单纯考查记忆和具体操作;对运算的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能否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而不能过分要求技巧. 2.对于较复杂的有理数运算,关注学生是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3.重视对学生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并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对学生归纳、概括、描述、交流等能力的考察. 四.知识网络: (1)知识与结构 分类 数轴 有理数概念相反数 绝对值 运算律 运算 运算法则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3.四个领域中一些具体的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删除了一些条目,第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包括必学和选学内容),第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如下。(1)删除的内容删除的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删除了一些内容,例如:①对“大数”的认识与应用——“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实验稿 P31) ②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实验稿 P32)③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验稿 P33)▲在“图形与几何”(实验稿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删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①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实验稿 P39、P43)②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实验稿 P39)③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实验稿 P40)④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实验稿 P41)▲“统计与概率”部分删除的内容极差、频数折线图等内容(2)新增加的内容新增加的内容▲“数与代数”中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①知道|a|的含义(这里 a 表示有理数)②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③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④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 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⑤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 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以上为增加的必学内容,此外,此次《标准》修改,还以标注“*”的方式,增加了选学内容,具体如下: *⑥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⑧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在“几何与图形”领域中,增加的内容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①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②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④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⑤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⑥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下面的要求是选学内容选学内容:选学内容 *⑦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⑧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⑨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 *⑩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3)在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略) 4.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基本保持了实验稿的要求,如:要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此外,还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使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记录:李春辉

2014年秋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导学案113有理数的加减法471

**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12学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写成几个有理数的和式,并能正确 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学习难点 :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3.(-8)-(-10)+(-6)-(+4), 这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你会做吗?请同学们思考练习。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二、探索新知 1.加法、减法统一成加法 由于减法可以改写成加法进行运算,因此所有加法、减法的运算在有理数范围内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如: (-12)+(-5)-(-8)-(+9)可以改写成 (-12)+(-5)+(+8)+(-9) 做一做:(1) (-9)-(+5)-(-15)-(+9) (2) 2+5-8 (3) 14-(-12)+(-25)-17 2.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可以省略 如: 12+(-8)=12-8; (-12)+(-8)=(-12)-(+8)=(-12)-8 (-9)+(-5)+(+15)+(-20)= -9-5+15-20 练一练:将(-15)-(+63)-(-35)-(+24)+(-12)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3.加、减混合运算中“+”“—”号的理解 (1)可以看作是运算符号(第一个数除外) 如:-5-3+8-7可读作负5减去3加上8减去7 (2)可以看作是一个数的本身的符号 如:-5-3+8-7可以看作是(-5)+(-3)+(+8)+(-7),可读作负5、负3、正8、负7的和 4.省略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 练一练: (1)-3-5+4 (2)-26+43-24+13-46 三、 问题 问题1.计算 (1)(-4)+9-(-7)-13 (2)11-39.5+10-2.5-4+19 (3)5 4)1.3()53(4.2+ -+--

2013年秋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导学案:1.4有理数的乘除法(1)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 第13学时 学习目标: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学习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什么叫乘法运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如2+2+2+2+2=2×5; (-2)+(-2)+(-2)+(-2)+(-2)=(-2)×5 像(-2)×5这样带有负数的式子怎么运算? 二、探究学习: 1、在水文观测中,常遇到水位上升与下降的问题,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2)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3)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4)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我们规定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几天后为正,几天前为负;你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上述问题吗?你算的结果与经验一致吗? 3、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积的绝对值怎样确定?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问题1、计算(1)(- 4)×5;(2)(- 5)×(-7) 解:(1)(- 4)×5;(2)(- 5)×(-7)

= - (4 ×5) (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 + (5 ×7) (同号得正,绝对值相乘) = - 20 = 35 注:计算时,先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切勿与加法混淆。 练一练: 4、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有理数相乘,那多个有理数相乘又如何运算呢? (-2)×3×4×5×6=-720 (-2)×(-3)×4×5×6=720 (-2)×(-3)×(-4)×5×6=-720 (-2)×(-3)×(-4)×(-5)×6=720 (-2)×(-3)×(-4)×(-5)×(-6)=-720 积的符号怎样确定?积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你发现规律了吗? 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得: 多个有理数乘法法则: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来确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就为0。 问题2、计算: (1)-4×12×()-0.5 (2)-37×? ????-45×? ?? ??-724 练一练: (1)-15×2.5×? ?? ??-716×()-8 (2)-35×? ????-56×()-6 【知识巩固】 1.填空 _______×(-2)=-6 ; (-3)×______=9 ;______×(-5)=0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1.2.1有理数

3 1 .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问题1:学习了负数之后 ,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 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二、讲授新课 1、有理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分类: 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有理数 正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3 三、巩固知识 练习1:课本练习 练习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的集合内: -12 ,-7,+2.8,-90,-3.5,913 ,0,4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本节主要学习有理数的概念,会将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分类思想; 3、注意的问题: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只要标准统一即可。 五、布置作业

有理数集体备课精编版

有理数集体备课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有理数》集体备课主备课人:陈开军参与人;陈林王正伟孙谢阳 一、通读单元教材 提出学习本单元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 (1)由于学生刚刚接触代数,对于负数绝对值的理解感到困难,常常出现符号错误 (2)有理数运算中出现计算错误是这一学段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二、单元教材解读: 主备人解读: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构建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中的最基本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势必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因此,使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应该成为本章教学的重点,为达到此目的,教材用了相当的篇幅,设置“做一做”,运用“类比思想”(数轴),数轴的引入看到了有理数的有序性,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讲解有关概念,比如,运用数轴的直观并以事例说明解释,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还运用转化的思想,讲解了“减法”和“除法”的法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科学法则“信服”,使用时“深信不疑”,从而熟练掌握引进负数之后的有理数的运算。在教学中,要强调有理数

的运算是通过转化为非负数(小学学过的数)的运算实现的。因此,适当设置一些非负数数学题解题教学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题量不宜过多。建议采用比较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感受“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的转化思想。 备课组成员补充解读: 王正伟补充:负数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看到负数的出现,但对于负数的意义,却知之甚少,对于学生来说,负数不是正数,可以通过数、算具体事物来理解其意义,负数的概念牵涉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我们的教材对负数概念就是通过“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引入在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后,再让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陈林补充: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 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也就可以利用乘法运算。科学记数法与乘方有关,因而可进一步加以介绍。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在本章作进一步的认识。近似数的内容与乘方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大数的近似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可以清楚地看出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数学组《有理数》集体备课记录

七年级数学组《有理数》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12年9月日地点:x 科目:数学 课题:有理数记录人:xx 参加人员:xx 设计理念: 有理数是数学版七年级第一章的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是引入了负数后进行整体全面研究的,对于初中生运用有理数的知识和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章运算规则较多,符号容易弄错,所以本章设计的运算量较大。 教材单元背景: 本章共有正负数、有理数、有理数加减、有理数乘除、乘方等内容,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全面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巧用这些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5、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负数绝对值的理解,有理数运算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本章既承接前面学段的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中的最基本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 势必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实践证明,在有关代数式的进一步求值、计算、证明以及解方程时变形中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是因为有理数运算不熟或出了差错引起的。还有,有理数的运算律,也是代数式运算的依据。因此,使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应该成为本章教学的重点,为达到此目的,教材用了相当的篇幅,设置“做一做”,运用“类比思想”(数轴),“数形结合思想”等,讲解有关概念,比如,运用数轴的直观并以事例说明解释,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还运用转化的思想,讲解了“减法”和“除法”的法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科学法则“信服”,使用时“深信不疑”,从而熟练掌握引进负数之后的有理数的运算。在教学中,要强调有理数的运算是通过转化为非负数(小学学过的数)的运算实现的。因此,适当设置一些非负数数学题解题教学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题量不宜过多。建议采用比较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感受“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特别是数与代数内容的需要。

集体备课——有理数的除法

2.4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 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如:按法则1计算:原式 ;按法则2计算:原式。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 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如;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 ,如写成就麻烦了。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则互为倒数。如:,则2与,-2与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 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如:求的倒数:计算 ,-2就是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为,就是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 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如:,2与 互为倒数,2与-2互为相反数。其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而互为相反 数符号相反。如:-2的倒数是,-2的相反数是+2;另外0没有倒数,而0的相反数是0。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加减法集体备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加法法则的推导、加法运算律及应用、减法法则及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对于这一节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法则及加法运算定律,理解代数和及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七年级集体备课导学案:1.4有理数的乘除法(3)

七年级数学(下)教学教案(人教版) 1-4有理数的乘除法(3) 第15学时 学习目标: 1?会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成乘法 2. 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3. 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正确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教学难点:如何 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求一个负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倒数的概念; 因为(一 2)X 7= —14, 所以:(一14)? 7=- 2 1 又因为:(一 14)X —= —2 7 所以:(一14)?7= (- 14) 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2、说出下列各数对应的倒数:1、一?、 4 (—4.5)、 ---- 1 2 3、现实生活中,一周内的每天某时的气温之和可能是正数,可能是 0,也可能是负数,如 盐城帀区某一周上午 8时的气温记录如卜: 周日 周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Q0 co —3 c — 3 c -2 c — 1 c 问:这周每天上午 8时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二、探索新知: 1、解:〔(一3) + 即:(一14)- (-3) +(-2) +(? 3) +0+ (? 2)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什么乘以 7等于- 14?

有此可见:“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在引进负数以后同样成立。

试题) 2、a 、b 、C 、d 表示4个有理数,其中每三个数之和是? 1, —3, 2, 17,求a 、b 、c 、d; 3、2001减去它的1 ,再减去剩余数的1 '再减去剩余数 的 2 3 1 剩余数的小,求最后剩余的数;(第16届江苏竞赛题) 2001 问题1、计算: (1) 36+(- 9) 0+(— 8) 0.25+ ( — 0.5) (6) (—32)+ 4 X(— 8) (2) (48) + (— 6) 1 (3)( — ? 2 6 (5)( — 24-) + (- 6) (7) 17X(— 6)+ 5 能整除时,将商的符号确定后,直接将绝对值相除 2、不能整除时,将除数变为它的倒数,再用乘法; 3、有乘除混合运算时,注意运算顺序。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进行乘法运算; 问题2、计算: (1) 48+ [ (— 6)— 4] 16) ?+( — 2?)一- 5 5 问题3化简下列分数 -21、 2 ?7 -12, 1 ~3 3、小结本节内容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运算律 (2)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9 4 (2) (- 81)+ ± X ?+(— 4 9 —X(— 1 3)— 0.75 28 4 (3)与小学四则运算不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首先要确定和、差、积、商的符号, 然后在确定和、差、积、商的绝对值° 课后思考题: 1、计算: (71+33 ? 21 - 17 2 4 7 8 L +7-- 4中"第卩届“五羊杯”邀请赛

教师集体备课心得体会合集

教师集体备课心得体会合集 教师集体备课心得体会合集篇一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一年的实践,本学期集体备课的内容更为丰富,探讨形式更为高效。以我们英语组的集体备课为例,本周的集备主要是确立教学设计模板,从而使教学设计更为实用化,适合老师的上课以及课后的反思。教学设计是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是老师的创造性活动的设计,一堂好课从设计开始。通过学校的总体指导以及我们的集备研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以下总结:教学设计要确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即教学实施策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差异,练习、巩固、评价及时跟进。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除此之外,本次集备还进行了教学进度的调整,讨论了翻转课堂的使用以及研读教材、课标和自然拼读。通过讨论,众人的智慧与经验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过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加快了个人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教师集体备课心得体会合集篇二 每周一是初一年级数学组的集体备课日,在这一天,我们都会把上一周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集体讨论解决办法。除此之外,备课组集体成员还会统一一下教学进度。那么本周的研讨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以及科学记数法中出现的问题。有的老师提到了在科学记数法中有这样一道题,问到一张纸对折了几次后能有3米层楼高,其实这道题就清楚的反映出学生到底对科学记数法是否根本掌握,对折一次2×0.1,对折两次2×2×0.1,一直对折下去到楼高3米处。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们的变通应用能力不够强,这道题听懂了,换一个类似的问题,就又不会做了。数学上不能学会举一反三,学起来会比较吃力。 还有,在我的课堂上学习到分数的乘方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底数的区分不是很了解,尤其是负分数。我觉得这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算是一个难点。需要重点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1.2.1有理数

1 1 .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问题1:学习了负数之后 ,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 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二、讲授新课 1、有理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分类: 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有理数 正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2 三、巩固知识 练习1:课本练习 练习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的集合内: -12 ,-7,+2.8,-90,-3.5,913 ,0,4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本节主要学习有理数的概念,会将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分类思想; 3、注意的问题: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只要标准统一即可。 五、布置作业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初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了一些条目,第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包括必学和选学内容),第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如下。(1)删除的内容删除的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删除了一些内容,例如:①对“大数”的认识与应用——“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实验稿P31)②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实验稿P32)③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验稿P33)▲在“图形与几何”(实验稿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删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①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实验稿P39、P43)②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实验稿P39)③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实验稿P40)④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实验稿 P41)▲“统计与概率”部分删除的内容极差、频数折线图等内容(2)新增加的内容新增加的内容▲“数与代数”中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①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②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③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④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⑤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以上为增加的必学内容,此外,此次《标准》修改,还以标注“*”的方式,增加了选学内容,具体如下:*⑥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⑧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在“几何与图形”领域中,增加的内容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①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②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④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⑤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⑥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下面的要求是选学内容选学内容:选学内容*⑦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⑧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⑨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⑩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3)在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略) 4.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基本保持了实验稿的要求,如:要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此外,还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使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记录:李春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2020年秋集体备课:1-5有理数的乘方1

人教版2020年秋集体备课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16学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 学生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时间20分钟 学习目标 1、理解乘方的意义,探究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会进行乘方的运算 2、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乘方的意义及运算 难点:乘方的运算 一、自主学习: 1、复习巩固: ①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及运算方法: ②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2、导学: (1)一般地,几个相同因数a 相乘,即........a a a ,记作 ,读作 求n 个相同因数的 ,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 在n a 中,a 叫做 ,n 叫作 。当n a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 。 特别地一个数也可以看作这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的一次,即155=,指数为1通常 不写。 (2)警示: ①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n 个相同因数连乘的简便形式; ②幂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幂; ③乘方具有双重含义:既表示一种 ,又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 ④书写格式:若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含运算关系的式子时,必须要用 把底数括起来,以体现底数的整体性。 (3 0,1,10,0.1的幂的特性: (1)n -= 0n = (n 为正整数) 1n = (n 为整数) 10100n =____个0), 0.1n =0.00…01 (1前面有______个0) (4)乘方的符号法则: 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 (5)参照乘法运算的方法进行乘方运算。

有理数加减集体备课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4周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实录备课组:初一年级数学学科组员:王利沙、曾蔺军、陈领、于刚平、冷和国 周次4 备课 时间2011. 9.20 地点 二楼会议室 备课 主题 有理数的计算中心 发言人冷和 国 参加 人 王利沙、曾蔺军、陈领、于刚平、冷和国 备课实录: 中心发言人发言稿:本周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减法、乘法 课时安排:6课时 本段教法建议: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2)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相比较,不仅包括绝对值运算,还包括和的符号的判定. (3)如果是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

(4)小学学过的加法结合律、分配律对于有理数仍然成立,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的关键是恰当地结合加数. (5)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6)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7)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8)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9)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组内讨论: 于刚平: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解有理数加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 曾令军:几个细节在本段教学中予以注意:1,加法的计算的准确性一定强化训练,2、减法的法则引入要贴近学生的理解,这里要下足功夫,使得减法难点易于突破。3.乘法运算中,应提示学生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