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王语.(yù)暴以好乐.

(yuè) 庶.(shù)几 独乐.(yuè)乐.

(lè) 管籥.(yuè)之音

疾首蹙.

(cù)(è) 羽旄.(máo) 则王.

(wàn ɡ)矣 麋.(mí)鹿 经始勿亟.

(jí) 灵囿.(yòu) 麀.(yōu)鹿攸.

(yōu)伏 濯濯.(zhuó) 於.(wū)牣.

(rèn)鱼跃 朝儛.(wǔ) 放.(fǎnɡ)于琅邪.

(yá) 巡狩.(shòu) 春省.

(xǐnɡ)耕 夏谚.(yàn) 徵.

(zhǐ)招 角.(jué)招.

(sháo) 畜.

(xù)君何尤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时日害丧(“害”,通“曷”,何日,何时)

(2)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方”,通“放”)

(3)景公说(“说”,通“悦”)

(4)召大师曰(“大师”,同“太师”,乐官名)

(5)盖《徵招》《角招》是也(“招”,同“韶”)

(6)畜君何尤(“畜”,通“慉”,喜欢,喜爱)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行???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行为,名词)惟君所行.也(做,动词)

(2)乐?????直好世俗之乐.耳(音乐,名词)孰乐.

(快乐,形容词)贤者亦乐.

此乎(以……为乐,形容词的意 动用法)乐.

酒无厌谓之亡(喜欢,动词) (3)修?????乃重修.兵岳阳楼(修建,修造,动词)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动词)吾何修.

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从事某种活动, 动词)邹忌修.

八尺有余(高、长,形容词) (4)其???则齐国其

.庶几乎(大概,副词)谓其.

台曰灵台(那,代词)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他们的,代词) (5)为???

臣请为.王言乐(给,介词)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建造,动词)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做,动词)流连荒亡,为.

诸侯忧(成为,动词) (6)与???独乐乐,与

.人乐乐(和,介词)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相当于“欤”,句末 语气词)

(7)也???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今也.不然(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 引起下文)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夫何使我至于..

此极也 古义:到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 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2)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3)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11)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12)羽旄:旗帜。 【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朝见大王,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暴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宣王脸色变得不好意思他说: “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翻译译文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翻译-译文 1.庄暴来见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没有话回答他。”庄暴问道:“喜爱音乐怎么样?” 孟子说:“(如果)齐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 后来的某一天,孟子被齐王接见,问(齐王)道:“大王曾对庄暴说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王(不好意思地)变了脸色,说:“我不是喜爱古代先王的音乐,只是喜爱世俗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现在的音乐如同古代的音乐。” 齐王说:“可以把道理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快乐。” 孟子问:“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同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同很多人一起欣赏快乐。” (孟子说:)“请让我为大王谈谈音乐。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了大王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爱音乐,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欢打猎,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不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 “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如果大王能和百姓共同快乐,那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2.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学目标】 1、要求掌握本节选中的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话题导入】 疲惫的面容、沙哑的声音、有力的挥手,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的形象定格成一幅永久的画面,它感动了世界,增强了四川人民和全国人们共抗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勇气。泼水节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给人们留下了温馨的回忆。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亲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读“仁人之心”的。 第一学时 【自主学习】 一、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一、二两则文字。 二、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yù) (2)庶几(shùjī)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la)(4)直好世俗之乐(zhǐ))(5)疾首蹙頞(cùa)(6)羽旄之美(máo) 三、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今之乐由古之乐(“由”通“犹”,如同。) ②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只是。) ④时日害丧(“害”通“曷”,何。) ⑤予及女偕亡(“女”通“汝”,你。)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王语暴以好乐(语:告诉。好:喜欢,爱好。) ②王变乎色曰(色:脸色。) ③今王鼓乐于此(今:假如,如果。) ④经之营之(经、营:都有测量、度量的意思。) ⑤庶民攻之(攻:制造。)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③今王鼓乐于此(鼓:演奏。)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患病、得疾病。)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案

【孟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湛江市坡头区一中陈登菊 教学目标: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领会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3.学习理解对比在论辩中的作用,感受论述的强度。 教学重点:民本思想和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描写,能在作文中运用对比手法阐明事理。 教法:诵读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范仲淹发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宣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鲁迅曾在诗中写道“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而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今天,孟子就要站在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学生朗读第一则《庄暴见孟子》。 三.正音:王语.暴()庶几.()好.乐()可得闻与.()蹙.(安页)()羽旄.()管龠.() 独乐乐 ..,孰乐.……臣请为王言乐.(yuala,yuala,la,la) ..,与人乐乐 四.重要词语点拨: 1.王语暴以好乐语:告诉 2.直好世俗之乐耳直:同“只”,只是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第一、第三两个“乐”读yue,意思是欣赏音乐;第二、四、五三个“乐”读le,意思是快乐。 4.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举:全都 5.兄弟妻子离散妻子:妻子和儿女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第一个是“大王”,第二个是“行王道一统天下”的意思。 教师归纳重要词语:见、语、好、乐、今、鼓、少、王、疾、直、与、田 五.文言知识整理 A、词类活用 1.王语暴以好乐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2.独乐乐,与人乐乐前一个“乐”: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3.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4.今王鼓乐于此鼓:名词作动词,弹奏、演奏 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生疾病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后一个):名词作动词,行王道。 B、古今异义: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女儿;今指男子的配偶。 C、一词多义:鼓:(1)、一鼓作气(击鼓)(2)、微风鼓浪(振动)(3)、今王鼓乐于此(演奏)(4)、噌洪如钟鼓不绝(乐器的一种) 疾:(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2)、疾首蹙(安页)(痛)(3)疾风知劲草(猛烈的)(4)、声非加疾(强) D、通假字 (1)、直好世俗之乐耳(通"只") (2)、可得闻与(通"欤")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陕西省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部张淑琴 教学依据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教学分析及设计 本文是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共七个小节,每一节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通过学习,主要让学生深入系统的了解孟子的重要思想,了解他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并由此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借鉴。《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则选文重点体现孟子“与民同忧乐”的思想,这种思想学生结合现实并不难理解,而且学生以前学习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这两篇文章中,学生对“与民同乐”这种思想已经有所接触。这篇文章的难点在于孟子的论辩之术。孟子是以辩才而出名的,《孟子》这部散文也是以长于论辩为主要特征,所以教学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孟子的善辩以及他辩论的技巧方法,而这一点学生不一定很容易理解接受,所以又定为本课的一个难点。另外,学习本文还要让学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的含义,加强文言文知识积累。

2、辨析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自主学习,对照注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掌握重点词意、句意。 2、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诵读,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 3、合作学习,探究孟子的游说之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与老百姓共有共享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启发学生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2、明确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3、体会孟子的游说之术,学习孟子说话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说话的技巧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结合注解、参考译文疏通句意,了解文章大意,并自主完成重点实词、虚词积文言句式的积累。 2、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练习思考题以及拓展训练的题目,并创设有关情境,扩展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品课教案

教案 课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授课对 象 高二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理解并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的含义,加强文言文知识积累。 2、辨析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过程与 方法 1、自主学习,对照注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掌握重点词意、句意。 2、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诵读,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 3、合作学习,探究孟子的游说之术。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与老百姓共有共 享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启发学生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重点 1、让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2、明确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3、体会孟子的游说之术,学习孟子说话的技巧。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说话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活 动及时 长安排 二次备课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宣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鲁迅曾在诗中写道“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汶川地震后的废墟上,温总理苍老、忧心、疲惫的面容让我们看到一个与老百姓心连心的国家领导人形象。他们这些人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那么这种忧乐思想的源头在哪里?他就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那儿。今天我们学习《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篇课文,来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二、朗读第一则与第三则(及时提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三、整体感知 这两则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与民同乐 在孟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制度,统治者不会建筑一个公园,和老百姓共有、共享,一起游乐。只有帝王的宫室,才会有如此伟大的建筑,老百姓根本不准去游玩的。我们中华民族自从夏朝开始实行所谓帝王世袭的政治制度,帝王们的享受和老百姓是有分别的,帝王们为了实现他们称霸天下的野心只顾着发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而孟子在他的那个时代,能劝导一个有野心要据地称雄的人主,恢复共有共享的公天下政治制度,他的主张和这种精神,还是相当可贵的,相当进步的。因此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可以穿越千

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欣赏几幅国家领导人和人民在一起的图片(其中有胡主席与人民在一起庆祝节日的,有温总理在地震灾区指挥救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哀悼四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这些都体现出了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的关爱与担忧,可以总结为——“与民同乐,与民同忧”。今天,让我们看看两千年前孟子提出的君民关系是否和现在一致呢? 二、检查学生预习 王语暴(yù) 庶几(shùjǐ)直好世俗之乐(zhǐ)) 举首蹙頞(cù è)羽旄之美(máo) 放于琅琊(fǎng yá) 秋省敛而助不给(xǐng jǐ)睊睊( juàn) 慝(tè)

徵招(zhǐ sháo ) 三、合作探究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今之乐由古之乐(“由”通“犹”,如同。) ②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只是。) ④时日害丧(“害”通“曷”,何。) ⑤予及女偕亡(“女”通“汝”,你。)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王语暴以好乐(语:告诉。好:喜欢,爱好。) ②今王鼓乐于此(今:假如,如果。) ③经之营之(经、营:都有测量、度量的意思。) ④庶民攻之(攻:制造。) ⑤为诸侯度(度:法度,准则。) ⑥民乃作慝(慝:邪恶。) ⑦师行而粮食(师:众人。) ⑧人不得,则非其上(非:责怪,非难。)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③今王鼓乐于此(鼓:演奏。)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实用修改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教学分析及设计 本文是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共七个小节,每一节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通过学习,主要让学生深入系统的了解孟子的重要思想,了解他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并由此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借鉴。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则选文重点体现孟子“与民同忧乐”的思想,这种思想学生结合现实并不难理解,而且学生以前学习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这两篇文章中,学生对“与民同乐”这种思想已经有所接触。 这篇文章的难点在于孟子的论辩之术。孟子是以辩才而出名的,《孟子》这部散文也是以长于论辩为主要特征,所以教学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孟子的善辩以及他辩论的技巧方法,而这一点学生不一定很容易理解接受,所以又定为本课的一个难点。另外,学习本文还要让学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的含义,加强文言文知识积累。 2、辨析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自主学习,对照注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掌握重点词意、句意。 2、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诵读,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 3、合作学习,探究孟子的游说之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与老百姓共有共享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启发学生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2、明确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3、体会孟子的游说之术,学习孟子说话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说话的技巧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结合注解、参考译文疏通句意,了解文章大意,并自主完成重点实词、虚词积文言句式的积累。 2、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练习思考题以及拓展训练的题目,并创设有关情境,扩展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时安排:两课时

新人教版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

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2)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3)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4)庶几:差不多。(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6)直:不过、仅仅。(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9)举:皆、都。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11)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12)羽旄:旗帜。 【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朝见大王,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暴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宣王脸色变得不好意思他说: “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音乐与古代的音乐差不多。”宜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完整版)《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

《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 备课人:王晓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2.准确翻译一些重要句子。 方法与途径: 1.主要学习第1则选文和第3则选文。 2.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参考译文,借助工具书,梳理课文内容。 情感与评价: 1.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整体感知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引导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树立忧患意识,先忧后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乐观向上,走向未来。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制作多媒体PPT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孟子,具体形象理解“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主要学习第1则和第3则,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重点句子。体会对比说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视角恰当评价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立身处世,解决遇到的人生现实问题。 教学准备: 利用网络搜集中国儒学及孟子有关图片、著作及评价资料,配以适当的民乐,制作PPT 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形象理解孟子其人其事,准确认识评价孟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思想的现代价值。 把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课前自主预习,要求课堂上学生组内、全班充分展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示标: 播放PPT课件 凝重的音乐声中,展示总理表情图片1和2: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这是温总理在北川中学救援现场,疲惫的身躯,有力的挥手,沙哑而高大的声音: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力救援幸存者,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让世界震撼,让灾区人民深受鼓舞,让全国人民增强了战胜地震灾害的决心和勇气! 展示文字材料: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正遇傣族新年泼水节,他便穿着傣家人服饰与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民族节日。他一边跳舞一边泼水,泼出的吉祥之水,幸福之水,成为党和政府关心少数民族和边疆各族人民的永恒见证。 历史的见证,温馨的回忆,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先忧后乐,亲民的总理人民记,人民的好总理人民爱。那么,作为先哲的孟子又是如何看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呢? 一、自主学习: 1.背景提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生活于战国前期,主张性善论,主张施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孟子以辩才出名,其民本思想表现为主张民贵君轻、与民同乐。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的发展,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统治者必须施仁政,取得民心。这一思想在文艺领域里,就是要求君王“与民同乐”。 2.解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紧缩,是孟子对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集中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思想。 3.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组内展示) ⑴读准字音:王语暴(yù)庶几(shùjǐ)独乐乐,与人乐乐(yuèlè) 疾首蹙頞(cùè)羽旄之美(máo)朝儛(wǔ)放于琅琊(fǎng yá) 秋省敛而助不给(xǐng jǐ)睊睊(juàn)作慝(tè)徵招(zhǐsháo) ⑵归纳文言知识点: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xxxx,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 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3)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6)直:不过、仅仅。(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9)举:皆、都。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11)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12)羽旄:旗帜。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王语.(yù)暴以好乐. (yuè) 庶.(shù)几 独乐.(yuè)乐. (lè) 管籥.(yuè)之音 疾首蹙. (cù)(è) 羽旄.(máo) 则王. (wàn ɡ)矣 麋.(mí)鹿 经始勿亟. (jí) 灵囿.(yòu) 麀.(yōu)鹿攸. (yōu)伏 濯濯.(zhuó) 於.(wū)牣. (rèn)鱼跃 朝儛.(wǔ) 放.(fǎnɡ)于琅邪. (yá) 巡狩.(shòu) 春省. (xǐnɡ)耕 夏谚.(yàn) 徵. (zhǐ)招 角.(jué)招. (sháo) 畜. (xù)君何尤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时日害丧(“害”,通“曷”,何日,何时) (2)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方”,通“放”) (3)景公说(“说”,通“悦”) (4)召大师曰(“大师”,同“太师”,乐官名) (5)盖《徵招》《角招》是也(“招”,同“韶”) (6)畜君何尤(“畜”,通“慉”,喜欢,喜爱)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行???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行为,名词)惟君所行.也(做,动词)

(2)乐?????直好世俗之乐.耳(音乐,名词)孰乐. (快乐,形容词)贤者亦乐. 此乎(以……为乐,形容词的意 动用法)乐. 酒无厌谓之亡(喜欢,动词) (3)修?????乃重修.兵岳阳楼(修建,修造,动词)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动词)吾何修. 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从事某种活动, 动词)邹忌修. 八尺有余(高、长,形容词) (4)其???则齐国其 .庶几乎(大概,副词)谓其. 台曰灵台(那,代词)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他们的,代词) (5)为??? 臣请为.王言乐(给,介词)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建造,动词)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做,动词)流连荒亡,为. 诸侯忧(成为,动词) (6)与???独乐乐,与 .人乐乐(和,介词)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相当于“欤”,句末 语气词) (7)也???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今也.不然(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 引起下文)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夫何使我至于.. 此极也 古义:到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xxxx,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 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3)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 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 曰: “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6)直:不过、仅仅。(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 d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8)管龠(yu e月):管,笙;龠,萧。(9)举:皆、都。疾首蹙额(c u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11田) 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12)羽旄:旗帜。 【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朝见大王,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辨析词类活用和特殊的句式特点、加强文言知识积累; 2、了解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3、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课前预习要求】 1、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弄清楚文言实词的用法; 2、诵读全文,整体感知孟子的政治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封建统治者和老百姓共有、共享的政治思想的进步性,树立远大的理想,胸怀祖国,胸怀天下。 【课时安排】3—4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纯中国学时期”的诸子文章,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他给我们以生长在大地的信仰,增长我们的见识,开启我们的智慧,涵养我们的德行,砥砺我们的人格,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惜,没有理由不弘扬其中优秀的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民本思想中另一篇极为可贵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二、朗读全文(及时提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三、整体感知 这三则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与民同乐 在孟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制度,统治者不会去建筑一个公园,和老百姓共有、共享,一起游乐。只有帝王的宫室,才会有如此伟大的建筑,老百姓根本不准去游玩的。我们中华民族自从夏朝开始实行所谓帝王世袭的政治制度,帝王们的享受和老百姓是有分别的,帝王们为了实现他们称霸天下的野心只顾着发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 而孟子在他的那个时代,能劝导一个有野心要据地称雄的人主,恢复共有共享的公天下政治制度,他的主张和这种精神,还是相当可贵的,相当进步的。因此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可以穿越千百年的时空,给后人以感

乐民之乐2

第二课时 【课堂检测】 一、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朝儛.()放.()于琅琊 ..( ) 巡狩.()秋省.()敛 不给.()睊睊 ..()..( ) 慝.()徵招 ..( ) 角招 二、归纳文言现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遵海而南(遵:)②秋省敛而助不给(省:给:) ③为诸侯度(度:)④民乃作慝(慝:) ⑤师行而粮食(师:)⑥人不得,则非其上(非:) ⑦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修:)⑧畜君何尤(畜:) 2、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忧:) ②出舍.于郊(舍:)③遵海而南.(南:) ④述职者,述所职.也(职:)⑤师行而粮.食(粮:) ⑥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下:) 3、概括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 ①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②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吾欲观于转附、朝儛 ③善哉问也! 三、口头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3、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4、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5、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 【课外巩固】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以:①暴未有以对也( )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③以啮人,无愈之者()④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见:①庄暴见孟子()②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③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④仪封人请见() ⑤诚恐见欺于秦()⑥图穷而匕首见()

直:①直好世俗之乐耳()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④伏清白以死直兮()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B、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C、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始适.还家门 D、吾欲观.于转附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必先乎吾 A、悍吏之来吾乡也,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B、其志可以行乎.天下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生之乐也。”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睊睊胥.谗(都) B、畜君者,好.君也(喜爱) C、放.于琅邪(流放) D、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准则、标准) 【课外阅读】 (一)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为民父母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下》) 译文: (二)为下文加标点: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积累拓展】 出自《孟子》的成语很多,请你根据下列的成语的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及近义词和反义词。 1、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该成语为(),其近义词为()。 2、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该成语是(绰绰有余),其反义词为( 或)。 3、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该成语为(),其反义词为()。

《乐民之乐_忧民之忧》导学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话题导入】 疲惫的面容、沙哑的声音、有力的挥手,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的形象定格成一幅永久的画面,它感动了世界,增强了四川人民和全国人们共抗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勇气。泼水节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给人们留下了温馨的回忆。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亲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读“仁人之心”的。 第一学时 【自主学习】 一、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一、二两则文字。 二、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yù)(2)庶几(shùjǐ)(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lè)(4)直好世俗之乐(zhǐ))(5)举首蹙頞(cùè)(6)羽旄之美(máo) 三、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今之乐由古之乐(“由”通“犹”,如同。) ②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只是。) ④时日害丧(“害”通“曷”,何。) ⑤予及女偕亡(“女”通“汝”,你。)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王语暴以好乐(语:告诉。好:喜欢,爱好。) ②王变乎色曰(色:脸色。) ③今王鼓乐于此(今:假如,如果。) ④经之营之(经、营:都有测量、度量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