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饭店服务质量的制约与提升【文献综述】

浅析饭店服务质量的制约与提升【文献综述】
浅析饭店服务质量的制约与提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浅析饭店服务质量的制约与提升

假日、马里奥特、凯悦、喜来登这些著名的饭店品牌成功背后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对饭店服务质量的孜孜追求。如假日饭店集团通过对服务质量的追求和服务项目的创新等细节方面的努力来体现饭店品牌的特色与内涵,维持品牌的发展。里兹·卡尔顿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为“为全球豪华旅行和饭店产品与服务的最佳供货商”。我国饭店在品牌的培育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已经形成了某些颇具竞争实力的饭店品牌,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看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相比较国际饭店品牌,我国饭店的服务质量已成为阻碍品牌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些与我国饭店业的起步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一)饭店服务质量测量理论研究

对饭店服务质量测量,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利用servqual量表对饭店服务质量进行测量。陈瑞霞(2005)阐明了我国饭店业进行服务质量测评的意义。介绍了服务质量测量表在饭店业中的应用。并用该量表对两个酒店的服务质量5个维度的重视程度依次为:安全性,响应性,可靠性,移情性和有形性。潘雅芳(2007)以浙江省星级酒店为例讲解分析了servqual模型的测量模式,并运用该模式对消费者所回馈的问卷进行分析,得出饭店服务质量的测评维度主要由服务技术、服务可靠保证、服务承诺、服务情感这四个因素组成。王文君(2008)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消费者,经营者和员工三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之间的差距,用来说明三者对饭店服务能力的认识且得出服务质量差距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为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意愿,二为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能力。Ching-shu su&Lou-hon sun 在服务质量体系中分析了中国大陆酒店等级评定系统的优劣势,并将其与英国、美国、台湾等地的评价系统做了对比。

(二)国内服务质量的现状分析

国内服务质量现状分析的研究并不全面,大多都大同小异,对于该部分的研究都只属于初级探索。朱峰、吕镇(2006)以e龙网的网友评论为例分析了我国饭店服务的现状,发现国内饭店一味的按照国内星级评定标准拔高饭店的星级却没有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因为饭店规模的增大,管理难度也加大,管理不当就变成一家“大”饭店而不是“好”饭店。Eliza ching yick tse & Suk-ching ho 根据香港五十六名酒店前台职员的访问中了解西式管理的特点,并与中式对比得到两者的不同。

刘艳华(2007)利用差距分析模型(gap analysis model)将通常发生在饭店的服务质量问题归结为几个方面:1.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的差距2.服务标准与管理目标的差距3.服务水平与服务标准的差距4.服务体验与市场宣传的差距5.服务感知与服务预期的差距。段贺春(2008)总结了饭店服务质量存在的四大主要问题:1.对饭店服务质量认识存在片面性 2.技术质量不稳定 3.功能质量欠佳4.服务难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师卉(2010)提出我国饭店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总要表现在服务态度与服务人员素质偏低,卫生环境条件欠佳,员工流失率高等方面。在国内饭店业的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人员,制度是两个很大的方面。

(三)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

关于提高质量对策的研究相对来说是最多的,许多学者与专家都提出了该方面的建议。卞显红(2007)对饭店服务质量技能展开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饭店服务质量屋(HHSQ)及其构建步骤,最后对HSQFD的组织实施做了举例。田媛(2007)则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浅析了饭店环境设计给顾客带来安全感,认同感以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刘艳华(2007)提出了提高企业决策质量符合本身的市场定位是客人获得高服务质量感知的基础;制度质量基于正确定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客人获得高服务质量感知的保证;执行质量当企业的服务标准与服务目标一致时,执行力成为客人服务质量感知水平的决定因素;和沟通质量,实事求是的宣传时树立企业形象的必需等几点来满足客人服务期待的建议与措施。徐虹等(2008)从服务质量模型所提出的五个差距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提升质量的对策1.树立正确的服务质量管理思想2.建立顾客导向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3.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水平和工作满意度4.加强沟通管理,培育企业文化。张建宏(2008)对建立并加强客户档案管理来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完备的宾客档案,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完善服务设施,来换取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饭店赢得更多的宾客,获取更多利润。段贺春(2008)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提高服务硬件设施的实用性2.树立“以人为本”的良好服务文化3.完善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4.构建服务质量信息反馈系统5.管理顾客的期望6.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并高度重视服务补救环节,坚持以预防为主与饭店服务产品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的。8.不断进行服务创新。张娓(2010)就星级酒店顾客投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探讨了投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给出投诉问题的解决对提高服务质量的意义。同时一些研究国内现状的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提高服务质量的对策。在对策方面,我认为缺失了从饭店评价体系出发讨论的相关对策。

(四)文献总结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我国饭店业正处于蓬勃向上的时期,全国各大,中城市和旅游景区的豪华星级饭店陆续出现。然而我国大多数饭店尽管拥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设备,

但在服务质量上却不能达到国际服务的标准,经常出现“一流的设备,九流的服务”的现像。所以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是当前十分紧迫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陈瑞霞,王文君. SERVQUAL在我国饭店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N] 2005年03: 59-62.

[2] 雅芳.基于SERVQUAL模型的饭店服务质量测评----以浙江星级饭店为例. 商场现代化[J].2007年3月(上旬刊)总第496期: 129-130.

[3]王文君,韩德昌,高林. 基于差距模型的饭店服务质量研究. 旅游学刊[J]. 第23卷. 2008年第11期. 月刊: 19-26.

[4] 段贺春. 论饭店服务质量提升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J]. 2008年 04期:144-147.

[5]田丽娜,徐娜. 浅谈饭店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J] 2010年 04期:22-23.

[6] 师卉.我国饭店服务质量研究. 中国商贸[J]. 2010年02期:237-238.

[7] 刘艳华.对饭店服务质量问题的再认识. 旅游学刊[J] 第22卷 2007年第6期: 64-68.

[8] 朱峰,吕镇. 国内游客对饭店服务质量评论的文本分析. 旅游学刊[J] 第21卷 2006年第五期:86-89.

[9] 王虹, 段贺春. 基于服务质量五差距模型的饭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N]. 2008年02期:36-39 55.

[10]张建宏.旅游饭店设立宾客档案的思考. 兰台世界[J]. 2008年13期: 18-19.

[11]张娓. 星级酒店顾客投诉现象探讨. 企业家天地[J]. 2010年07期 :53-54.

[12]田媛. 浅析环境心理学在饭店设计中的应用. 企业技术开发[J] 2007年10期: 72-74.

[13]卞显红. 质量机能展开(QFD)在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扩展应用模式.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 2007年04期.

[15] Eliza Ching Yick Tse, Suk-Ching Ho. Service Quality in the Hotel Industry: When Cultural Contexts Matter . 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 Nov 2009; 50: 460 - 474.

饭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饭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服务质量是饭店的生命线,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酒店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服务质量对于酒店的重要性,简单的说明了从改革开放到目前的发展情况,并论述了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接着本文就目前我国酒店的服务质量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主要有:对服务质量认识的错误、员工的素质较低和服务态度不礼貌、服务不规范、员工的工作效率低、卫生环境较差、功能性欠佳、饭店的设计太过强调功能与档次,缺乏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气氛等。根据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员工个人因素、酒店的管理方面问题、行政主管方面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六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饭店;服务质量;成因;对策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Hotel Service of Quality and Its Control Abstract: The service quality is the lifeline of the hotel. Service qua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invol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tel. To begin with ,the text tell u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rvice quality towards hotel, generally illustrat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from 1978 to nowadays and discus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eign hotel and ours. Further more ,The text gives an insight into the service quality of our country’s hotel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anagement 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were listed as follows: misunderstanding about service quality; clerk’s low morality and impolite service attitude ;clerk’s service is not accord with the standard; low working efficiency; bad environment and cleanness; based on this ,the text suggests some corresponding ways to control the problems of hotel service quality and raises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in hotel. Finally, the text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hotel and bring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ward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 hotel; service quality ; causes ; measures 前言 : 服务质量是饭店的生命线,代表着饭店的竞争力,谁能在服务质量上取得优势地位,谁就能赢得客人,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饭店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饭店企业的冲击日益严重。因此加强饭店服务质量的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成为饭店管理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但如何加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创建服务精品,营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一直困扰着饭店经营管理者们的问题。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的饭店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硬件方面,与国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20多年里,我们建立和不断完善了饭店星级评定标准,推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知识点DOC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第一章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概述 第一节饭店服务 一、饭店服务的含义 (一)Sincere——真诚 (二)Efficient——讲效率 (三)Ready to Serve——随时做好服务的准备 (四)Visible and Valuable——明显的帮助让客人感到物有所值 (五)Individual——个性化服务 (六)Courteous——礼貌 (七)Excellent——优秀 二、饭店服务的构成要素 (一)从服务的本质角度看,饭店服务主要由服务人员、服务项目、服务设施设备和服务环境。 (二)从服务的商品流通角度看,饭店服务要素包含了服务给体、受体和媒体 (三)从饭店的服务内容角度看,饭店服务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支持、延伸服务、服务的可接近性和员工的服务态度和水平等方 面内容 三、饭店服务的特点 1、无形性 2、一次性 3、同步性 4、差异性 第二节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特点 1、质量的社会性 2、质量的经济性 3、质量的系统性 服务的质量特性: 伦理性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心理上的满足性、舒适性文明性 二、质量管理的含义 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质量检验阶段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四)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质量管理阶段(ISO9000) 第三节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一、饭店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1、服务内容与程序 2、顾客与员工的特点 3、饭店企业文化特点 4、环境及情境因素 二、饭店服务质量的特点 (一)饭店服务质量评价的主观性 (二)饭店服务质量内容的关联性 (三)质量构成的综合性 (四)质量构成的情感性 三、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_陈晓翠

主要参考文献 [1]肖俊.国有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的激励机制探讨[J ].现代商业,2014(35):142-143. [2]王艳红.国有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以A 公司为例 [J ].经营管理者,2015(26):145-146. [3]徐建琳,伊静静.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柔性激励模式探讨[J ].经 营管理者,2012(8):72,68. [4]王卫红,张牧云.引入柔性管理,增加金融企业的吸引力[J ].发展研 究,2012(7):92-95.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 陈晓翠,王璐,徐思蒙,陈向华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00) [摘 要]在综合若干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内涵以及开展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的重 要意义。介绍了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在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方面的研究现状、模型和测评方法,并针对旅游、酒店和超市行业的现状,指出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要素,为相关行业制定服务提高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层次性相关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59[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1-0102-04!!!!!!!!!!!!!!!!!!!!!!!!!!!!!!!!!!!!!!!!!!! [收稿日期]2016-04-19 [基金项目]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大学生创新实验(60202004)。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传统的服务行业甚至是在各种销售、家电等行业,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顾客满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顾客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以及两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对两者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决策者如何在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下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观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竞争策略,成为策略制定的焦点与难点。 1服务质量 服务领域中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由Gronroos 在1982年提 出,这是服务质量在理论研究界备受关注的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服务质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关键概念。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服务质量研究的归纳整理,本文将从服务质量内涵界定、服务质量模型研究、服务质量测评方法研究三个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阐述。 1.1服务质量内涵界定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在营销行业,一般用感知服务质量进行描述,指顾客感知的服务与预期的服务相比较之后对服务形成的一种主观评价。 Garvin 把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对事物的主观反应,即对服 务质量的主观感知。Gronroos 提出将感知服务质量从技术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学者朱沆、汪纯孝等通过研究指出,服务质量由环境、技术、感情、关系和沟通五个方面的质量组成,其中技术质 量最为重要。温燕碧、汪纯孝的研究指出,两个质量和三个公平性共同作用于服务质量,两个质量指硬质量和软质量,三个公平性指交往、结果和程序三个方面的公平性。 1.2服务质量模型研究 1985年Parasuraman 等学者提出从可信度、安全、接近、沟 通、了解顾客、有形要素、可靠性、反应性、能力和礼仪十个维度评价服务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总结出感知服务质量模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SERVQUAL 模型。 1.2.1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1982年,Gronroos 提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经验质 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组成,技术质量是顾客对得到服务的客观评价,强调对服务结果的感知;功能质量是顾客得到服务的过程和途径,强调对过程的感知。期望质量与口碑、营销沟通等密切相关。该模型将经验质量与期望质量进行比较,经验质量高于期望质量时,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较高。 1.2.2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Parasuraman 等学者建立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该模型认为 顾客感知与期望差距包括认知差距、标准差距、交付差距和宣传差距四个方面。要从四个缺口入手减少顾客感知与预期之间的差距,但差距并不能完全消除,要在工作中做好服务补救措施。 1.2.3SERVQUAL 模型 SERVQUAL 模型建立在Berry 、Zeithaml &Parasuraman (PZB )等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可靠性、回应性、安全性、移情性和有形性五个维度基础上。该模型认为顾客从这五个维度对服务进行评价并通过感知与预期比较得到认知服务质量。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6年6月第19卷第11期 Jun.,2016Vol .19,No .11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酒店服务质量影响因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章首先对我国酒店的目前现状,我国酒店服务产品、服务质量的制约因素及服务质量在酒店中所产生的重要性,然后对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加以剖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对症下药逐步解决的方法对酒店服务质量制约因素进行逐步考察。最后又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我国酒店服务质量的具体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本文的研究将充实和完善我国在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发展对策与基本思路。 关键词:酒店服务服务质量制约因素服务需求

目录 1我国酒店服务质量探究 (3) 1.1酒店服务质量概述 (3) 1.1.1酒店服务定义 (3) 1.1.2酒店服务质量内容 (3) 2我国酒店现状分析 (4) 2.1我国酒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 2.2酒店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4) 3我国酒店服务质量的制约因素 (5) 3.1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 (5) 3.2重视员工培训 (5) 3.3企业文化建设 (5) 3.4企业组织协调度 (6) 3.4.1加强沟通管理 (6) 3.4.2推行岗位轮换制度 (6) 3.5员工素质和员工满意度 (6) 3.5.1授予员工一定的决策权 (6) 3.5.2改善自我意识和对工作的认识 (6) 3.5.3建立和工作绩效密切相连的报酬体系 (7) 3.5.4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 (7) 4服务质量在酒店管理中占重要地位 (7) 5我国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所出现的问题 (8) 5.1“重硬件,轻软件”不良倾向 (8) 5.2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低下 (9) 5.3酒店从业人员素质落后 (9) 5.4员工不满工作流动率高 (9) 5.5各部门之间协调性差 (10) 5.6恶性竞争价格危害彼此 (10) 6我国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所出现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献综述--客户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题目:客户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一、前言部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服务己经成为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所提供的产品是量化的物,还是无形的服务,最终都将受到市场和普通消费者的检验。无论你的销售人员是多么的巧舌如簧,你的企划人员是多么的标新立异,你的产品研发人员是多么的高深和专业,这些产品和服务终归还是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消费者即最终客户的需要和要求。在一个完整的品牌构成中,客户服务往往是较贴近消费者的一项企业行为,客户服务的好坏完全能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服务营销的理论和实践也必然突破国界的限制,成为具有跨国性、普遍性、通用性的一门艺术。它既是经意全球化中的行为,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叶万春《服务营销学》P3) 客户服务不是利润中心,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可以看成是一个企业的成本中心。客户服务是一个持续过程较长的工作,并且回报极低,甚至是没有,维持良好的客户服务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更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但是,之所以称其为“客户服务”,是因为它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客户是公司的资源,是根基,是命脉。就有如一个士兵,他有强壮的体魄,有高超的战斗技巧,但如果没有精良的装备,在战场中他的生存机率是很低的。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确保留住每一个现有的客户,并不断开拓潜在的客户,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益,这也正是客户服务的魅力所在。 韦福祥在《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忠诚之互动关系》这一文章中写道:在长期来看,顾客对企业形象的看法最终决定的要素是顾客的消费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口碑”,通过传播,是顾客会形成、加强或者改变对企业的看法,从而提高顾客所期望的服务质量。顾客实际接受的服务质量不仅与服务结果有关,而且与服务过程有关。(来自《现代财经 2007.7月版》P43)

国内外酒店服务量研究综述

国内外酒店服务量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国内外酒店服务质量研究综述-旅游管理 国内外酒店服务质量研究综述 罗毅罗志思慧索朗卓玛 基金项目:2014年西藏大学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拉萨酒店行业服务质量感知与差异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QCX07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毅(1993-),男,汉族,西藏林芝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罗志思慧(1992-),女,汉族,四川自贡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索朗卓玛(1992-),女,藏族,西藏林芝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酒店行业硬件与软件质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更新换代,改革开放加上WTO的加入,使得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相继进驻中国市场,致使市场竞争的加剧,并且形成了“国内酒店国际化,国际酒店中国化”的双向竞争趋势。服务质量式服务营销的核心,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新老顾客,成为了酒店行业发展的根基。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欧美国家开展了最早的服务质量研究。发展至今,已有诸多成果。国外关于酒店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服务质量内涵的研究、服务质量理论模型和测量指标的研究、针对酒店行业产品和

服务质量测量的研究。 (一)服务质量内涵的研究 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对服务质量感知的简称。1982年,芬兰著名学者Gronroos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他认为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取决于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同实际感知的服务水平进行对比。1983年,Gronroos提出了界定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二维度,即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1984年,Gronroos基于差距论的角度对服务质量进行了定义,定义为顾客期望的服务与实际感知到的服务效果之间差异的比较。1982年,Lehtinen 提出产出质量和过程质量的概念,并把服务质量划分为实体质量、相互作用质量和公司质量三个维度。1983年,LewisBooms等从消费者期望的角度把服务质量定义为提供的服务满足顾客期望的程度,服务质量意味着与顾客期望持续一贯的一致。1985年,Parasuraman,ZeithinBerry等三位美国营销专家,组成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组合PZB,他们在差距论的基础上将服务定义为,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与接收服务后的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 (二)服务质量理论模型和测量指标的研究 虽然众多学者对于服务质量的内涵达成了共识,但是由于服务的抽象性使其与产品质量相比更加不容易测量。因此先后出现了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4Q模型、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和SERVQUAL量表、SERVPERF服务绩效模型等著名理论。这些理论成果确立了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的基础。 1、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和4Q模型 (1)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北欧学派Gronroos的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在管理层的基础上对服务进行了

影响饭店服务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影响饭店服务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摘要:饭店服务质量是饭店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提高饭店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饭店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饭店服务软实力和硬件设施的分析,提出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从管理、从业人员等方面入手,从而加强饭店竞争力。 关键词:饭店服务质量,现状,问题,对策 正文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一大批世界著名的酒店集团凭借着自身的品牌优势、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纷纷进驻中国,抢占了中国的客源市场。近几年来,国内酒店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导致供大于求的状况,不少饭店出现了亏损。我国饭店发展呈现出硬件设施发展与国外几乎相差相差,但是在服务质量方面却难以望其项背的问题。 一、饭店服务质量及其意义 1、饭店服务质量 饭店服务质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侠义的饭店服务质量就是指员工的对客服务质量,基本上有员工的服务效率、服务礼仪、操作技能、清洁卫生等组成;而广义的饭店服务质量则认为饭店服务质量是有有形的设施和无形的服务构成的,及饭店服务质量是由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构成的。 《星级服务饭店质量标准》中,则对服务质量做出这样的定义:服务质量指利用设施、设备、消费环境和产品所提供的服务劳动在使用价值方面适合和满足客人需要的物质和心理的满意程度。 由此可见,饭店服务质量是指凭借一定的物质资料(如客房、餐厅等),为满足客人的正当需求而提供的一系列的服务的优劣质量,它包含组成饭店服务的三个要素:设施设备、实物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饭店服务质量的构成 饭店服务的三要素包括设施设备、实物产品和服务。与之对应,饭店的服务质量也包括酒店的设施设备质量、实物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质量。 设施设备质量和实物产品质量都可归类到饭店的硬件设施当中去。饭店的设施设备是饭店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饭店提供服务的依托。饭店的服务设施是否齐全,结构是否合理等,都决定了一家饭店的接待能力。实物产品则是满足酒店宾客的物质消费需要的直接体现,其质量高低是影响宾客满意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饭店的实物产品质量主要包括菜肴就睡、客用品以及商品的质量等。 饭店的服务质量则主要是饭店服务质量的态度和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服务状态和水准,其中包括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第四章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本章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了饭店服务质量概述,要求掌服务质量的含义、内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制定饭店服务规程、建立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饭店服务质量教育、采取有效的服务质量管理方法以及评价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效果等方面。 【案例分析】 在内地一家饭店,一位住店台湾客人外出时,有一位朋友来找他,要求进他房间去等候,由于客人事先没有留下话,总台服务员未答应其要求。台湾客人不悦,公关部王小姐刚要开口解释,怒气正盛的客人就指着她鼻子尖,言词激烈地指责起来。于王小姐默默无言地看着他,让他尽情地发泄,脸上则始终保持一种友好的微笑。直到客人平静下来,王小姐才心平气和地告诉他饭店的有关规定,并表示歉意。这位台湾客人离店前与王小姐辞行,激动地说:“你的微笑征服了我,希望我有幸再来饭店时能再次见到你的微笑。” 一、饭店服务质量概念 1,饭店服务质量的含义 饭店服务质量指饭店以其所拥有的设施设备为依托,为宾客所提供的服务在使用价值上适合和满足宾客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 二,饭店服务质量的内容 1、有形产品质量 (1)饭店设施设备的质量 (2)饭店实物产品质量 (3)服务环境质量 2、无形产品质量 (1)礼貌礼节 (2)职业道德 (3)服务态度

(4)服务技能 (5)服务效率 (6)安全卫生 3,饭店服务质量的特点。 (1)饭店服务质量构成的综合性 (2)饭店服务质量评价的主观性 (3)饭店服务质量显现的短暂性 (4)饭店服务质量内容的关联性 (5)饭店服务质量对员工素质的依赖性 三、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如何赢得令人满意的饭店服务质量是值得商榷的一个重要课题。为饭店服务是由一系列的行为构成的总和,并且这一系列的行为之间可以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客人,最终形成的对饭店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 在饭店实践中,赢得令人满意的饭店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将从业人员重复性的操作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为制度化,并要求从业人员在处理不确定的客人实际需求中合理地、灵活地寻求平衡。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优质饭店服务的真谛:微笑、真诚、友好和诚实。 在饭店的实践中,将饭店从业人员重复性的操作行为规范化进而制度化主要有两种益处。第一,将规范化的服务标准上升为制度化是用共同的行为标准代替了在实践中可能的因人而异的经验服务,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饭店从业人员因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的饭店最终服务的随意性、不可预知性。众所周知,安全性是客人选择饭店的一个重要因素,稳定的、可以预知的饭店服务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对客人心理安全感的冲击。与此同时值得我们明确的是,饭店制定的服务质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饭店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大多客人对饭店服务期望的总体阐述和表达。第二,重复性的操作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饭店从业人员在以后的实践中有不断完善的可能。令人满意的饭店服务质量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追求过程,规范化的操作行为为从业人员不断的反省、改进提供了

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

服务质量要素及模型的文献综述 闫丽杰 2010/1/16

作者:闫丽杰 职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营销学硕士研究生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中山大学 邮箱:lijieyan850524@https://www.360docs.net/doc/bf6791080.html,

摘要 现代营销环境中,顾客不仅购买所需产品或服务,且在服务过程中参与价值的共同创造。在此过程中,服务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顾客对所得到的服务的感知及评价。因此,服务质量是决定服务性企业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概括了服务质量的定义及要素,了解顾客是从哪些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在以上基础上总结了以往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服务质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评述。服务质量模型包含了服务质量的形成要素,公司或组织可以根据模型分析其服务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制定提升服务质量的策略。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营销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传统的商品主导逻辑思想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营销环境,能够适应现代营销环境的新思想呼之欲出。这种逻辑范式认为所有的经济都是服务经济,服务的核心视角是顾客导向的,能否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服务质量管理是服务性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服务质量是决定服务性企业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分析服务质量的特性,有必要对服务的含义、服务的本质特征、服务质量的概念等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1 服务及服务质量的内涵 1.1服务的含义及内涵 企业产品(含实体物品或观念知识)经由销售而发生交易行为的当时,即是服务的开始。服务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经济活动,通常通过限时的表演过程,给接收者、物体或卖方所负责的其他对象带来所需要多的结果。顾客希望从员工的劳动技能、企业的设备、网络、系统或器材中获得价值,但是通常他们并不拥有对任何实体要素的所有权(Christopher Lovelock, Jochen Wirtz)。 服务也可指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任何活动或利益,基本上是无形的,不会牵涉任何实体的所有权,并且不必要附属于实体的产品(Kotler1,988)。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给予“服务”的定义是“经由销售或附带于一般产品之销售,所提供的活动、利益或满足。”可知用户对于服务的感受是通过活动、利益或满足而得。服务是无法事先测知,必须在交易时或事后才能体会得到;同时,会因使用者的多寡或提供服务者相关服务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服务质量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服务具有无形性、

酒店服务论文题目

酒店服务论文题目(推荐题目89个) 酒店服务是指酒店为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付出的智能和必要的劳动,是酒店的无形和无价商品。酒店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生活服务及设施服务等。一般地说来就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下面是89个整理好的关于酒店服务论文题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酒店服务论文题目一: 1、服务补救情境下星级酒店顾客重购意愿分析 2、浅析体验经济时代的酒店个性化服务创新分析 3、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4、提高酒店前厅部对客服务质量对策研究 5、基于网络评价内容分析的张家界高星级酒店餐饮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6、基于服务设计方法的智慧酒店用户体验研究 7、靠谱的酒店智能化服务,让客人体验更多神奇 8、酒店智能化服务 9、浅析酒店服务的语言艺术 10、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11、浅谈如何提高酒店餐饮服务质量 12、浅析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的制约因素 13、浅谈酒店服务与服务意识——以三亚艾迪逊酒店为例

14、酒店餐饮服务模式转变分析——从标准化到个性化服务 15、服务特性对酒店成功运营的影响因素探析——以香格里拉酒店为例 16、酒店服务文化构建研究以大连凯伦饭店为例 17、酒店服务管理的有关问题及措施 18、员工满意度与酒店服务质量的关系探析 19、透过全国饭店职业技能大赛创新酒店服务教学改革 20、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的酒店服务供应链契约设计研究 21、旅游酒店餐饮服务质量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22、试析员工满意度与酒店服务质量的关系 23、简析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酒店服务人员——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例 24、浅析酒店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策略 25、酒店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酒店服务论文题目二: 26、酒店顾客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以海棠湾君悦酒店为例 27、浅析三亚海棠湾君悦酒店服务人员亲和力培养的重要性 28、高星级酒店餐饮服务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29、酒店康乐服务管理中的茶艺文化探析 30、浅谈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31、基于服务品牌内化视角的酒店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研究 32、浅析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研究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模拟试题五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模拟试题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CCB 6~10 ACADD 二名词解释 1.质量 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2.服务质量差距 是指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与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感受之间的差距,也可理解为服务的客观现实与顾客主观感受质量的差距。 3.酒店 是指为公众提供住宿和其他服务的商业性的建筑设施与机构。 4.等级链 饭店组织中从上到下形成若干管理层次,从最高层次的管理者到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之间组成一条等级链,依次发布命令、指挥业务。 5.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以“关键的是少数,次要的是多数”这一原理为基本思想,通过对影响饭店质量诸方面因素的分析,以质量问题的个数和质量问题发生的频率为两个相关的标志,进行定量分析。 三简答题 1、简述服务质量的内涵? 答:服务质量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服务质量由服务的技术质量、职能质量、形象质量和真实瞬间构成;服务质量有预期服务质量与感知服务质量之别;服务质量的评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服务质量具有关联性和过程性。 2、实行服务承诺有哪些措施可用? 答:实行服务承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订高标准。可以是无条件的满意度保证,也可以针对例如运送时间等的单项服务保证,无条件保证的好处是,不论时间如何变化,顾客所期待的与实际得到的服务都能保持一致。

(2)不惜付出相当的赔偿代价。不管提出什么保证,赔偿代价都要有相当的意义,才能吸引心存不满的顾客主动前来抱怨、有效地挽回失望的顾客,刺激企业记取失败的教训。不痛不痒的保证,等于没有保证。 (3)特别情况特别处理。 (4)提供简洁的保证。企业的服务保证,必须言简意赅,让顾客一看便知。 (5)简化顾客申诉的程序。提供服务要多花一些心思与代价,尽量减少申诉过程的不便,才不致既流失顾客,又失去从申诉中学习改善的机会。 (6)将服务满意度列入企业发展的经济指标。 3、饭店的组织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饭店的组织结构主要有(1)直线制,只适合用于产品单一、规模较小、业务单纯的小型饭店;(2)直线—职能制又称混合制,它是以直线制控制严密为基础,吸取职能制中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作用的优点综合而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目前我国单体饭店普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3)事业部制,采取此种组织结构的多数为多元化经营的饭店集团。 4、如何理解和贯彻“制度无情人有情”这一观点? 答:俗话说,制度无情人有情,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另一方面在具体管理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把管理工作艺术化,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饭店制度管理的艺术性,一是必须注意针对性,要求我们在执行制度中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必须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办法。二是要注意灵活性,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如奖惩并举、恩威并施、将功补过、多样化选择等。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指出的,只要保持制度的灵活性与在此制度下选择的多样化,一切预测都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弹性的制度能确保在此路不通的情况下,还有其余的路可以走。三是要注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好思想工作。四是要注意创造性,讲究与时俱进,方式多样,生动活泼 四论述题 1、结合案例论述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答: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有五个,分别是可感知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1)可感知性指服务产品的“有形部分”,如各种设施设备以及服务人员的外表等。由于服务产品的本质是一种行为过程而不是某种实物,具有不可感知的特性,所以,顾客只借助这种有形的、可视的部分来把握服务的实质。服务的可感知性从两个方面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认知,一方面,它们提供了有关服务质量本身的有形线索,另一方面,它们又直接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2)可靠性指饭店在服务中履行自己事先做出的各种承诺,为客人提

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概要

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如今,快递业服务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解决人们日常函件和物品递送事务重要的方式之一。虽然快递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欢迎,但是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快递服务质量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众多快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外关于快递业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如何有效的改善我国快递业服务质量就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利用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快递业服务的特点,建立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定量研究,挖掘出各个要素对于服务质量影响的大小,对其中影响较大的要素设计出合理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一、引言 快递业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的行业,它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的运输业基础之上,随着国际贸易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型服务业。 快递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北美、欧洲的经济复苏诱发了现代快递业的出现并逐渐形成规模;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开始迅速崛起,几家在其他业务领域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转型成为经营快递的公司,并引入符合日本社会经济特点的服务项目,从而使日本的快递服务业快速发展起来;进入80年代,随着“亚洲经济四小龙”的崛起,世界各大快递公司纷纷进入亚洲市场,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快递业从无到有,到20世纪末期,亚洲这几个地区已经成为大型快递公司的主要货源集散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快递业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

快递服务主要服务提供商都以民营快递企业为主,他们虽收费较低,但是资金实力和硬件相对较弱,部分企业服务较差,快件丢失和损坏情况时有发生,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快递人员调包的现象。 本文将以快递服务市场为研究对象,以丰富的实证。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https://www.360docs.net/doc/bf6791080.html,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潘炳英 学号200808020321 所在院系商学院营销系 专业市场营销 任课老师汪嘉彬 课程名称服务营销学 考试时间2010年10月21日考试方法提交课程论文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1. 服务质量的概念 ?服务质量是产品生产的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无论是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业,服务质量都是企业在竞争中致胜的法宝。 ?服务质量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对象; (2服务质量既要有客观方法加以制定和衡量,更多地要按顾客主观的认识衡量和检验; (3服务质量发生在服务生产和交易过程之中 (4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交易的真实瞬间实现的;

(5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2.国内外研究历史背景 2.1国外研究历史背景 国外的服务质量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西方国家服务营销发展的第二阶段--奠基阶段,这时服务营销已经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孕育阶段,并且在这一阶段,来自外部环境的两大因素使服务营销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一是西方特别是北美服务业的全面解禁。二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于1981、1982、1983、1985年召开的一系列关于服务研究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了较好的国际间交流与对话的机会。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服务的特征引起的管理问题为主线展开研究的。其中服务质量(因异质性引起和服务接触(因同时性引起以及营销的功能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众多学者对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尤其是对服务的品质、优缺点以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方面进行了广泛地研究。 2.2国外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的前人工作 2.21 起步阶段(1980~1988 服务质量作为一个术语早就有之,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往往从内部效率的角度将其内涵界定为服务结果应符合规范。服务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基本上援用基于制造业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随着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服务业全面解禁,已有学者开始注意到服务与产品是不同的,并意识到服务质量有别于产品质量,如Saeesr等人(1978提出了服务质量不仅涉及结果,还包括服务交付过程 的观点。Zeithaml(1981则归纳出了顾客在评价产品与服务好坏时的不同点。不过当时对服务质量的概念及其属性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对这一问题的突破,要归功于芬兰的教授。在1982年,他提出了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概念,并明确了其构成要素,同时指出内部营销是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有效手段。他认为质量应是顾客感知的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期望与感知的服务绩效之间的比较。若感知的服务绩效大

售后服务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我国饭店业的应用

(售后服务)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我国饭店业的应用

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于我国饭店业的应用饭店业作为壹种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极其重要。我国饭店业于经历了起步、发展,到逐步进入现代化水平等三个阶段后获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它也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招待型管理走向了企业运营型管理,且开始逐步推行国际质量标准化制度和星级评定制度,推动着我国饭店业由经验管理进入现代化科学管理新阶段。目前,我国饭店业整体上于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上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很多饭店仍然采取源于传统制造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没有以国际通行的现代服务营销的视角来对饭店服务进行管理,或者已有先行者开始意识到和引入国际饭店业通行的质量管理方法,但所占比例仍很低,尚未形成气候。因此造成了我国饭店业就整体而言的“硬件偏硬,软件偏软”的现状,导致服务态度不理想、服务效率低、服务规范化程度低。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但于我国饭店业全面引入和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不失为壹条重要的途径。 壹、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概述 (壹)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提出及应用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以下简称差距模型)是帕拉休拉曼(Parasuraman)和贝瑞(Berry)于1985年提出的。该差距模型核心是顾客差距,也就是顾客期望和顾客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差距模型的中心思想于于弥合期望服务和感知服务之间的差距,以使顾客满意且和他们建立长远的关系。该模型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同时也得到了补充和完善。于西方,该模型不仅被理论界所广泛接受,同时也被交通运输业、银行业、电信业等服务行业所广泛使用。 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由混乱的不起眼的航空公司10年间成为英国第二大长途航空公司,除了创始人RichardBranson的天才领导外,差距模型的应用也为公司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比匹兹堡电话公司、佐丹奴等均注意了差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2)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1. 服务质量的概念 ?服务质量是产品生产的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无论是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业,服务质量都是企业在竞争中致胜的法宝。 ?服务质量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对象; (2)服务质量既要有客观方法加以制定和衡量,更多地要按顾客主观的认识衡量和检验; (3)服务质量发生在服务生产和交易过程之中 (4)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交易的真实瞬间实现的; (5)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2.国内外研究历史背景 2.1国外研究历史背景 国外的服务质量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西方国家服务营销发展的第二阶段--奠基阶段,这时服务营销已经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孕育阶段,并且在这一阶段,来自外部环境的两大因素使服务营销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一是西方特别是北美服务业的全面解禁。二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于1981、1982、1983、1985年召开的一系列关于服务研究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了较好的国际间交流与对话的机会。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服务的特征引起的管理问题为主线展开研究的。其中服务质量(因异质性引起)和服务接触(因同时性引起)以及营销的功能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众多学者对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尤其是对服务的品质、优缺点以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方面进行了广泛地研究。 2.2国外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的前人工作 2.21 起步阶段(1980~1988) 服务质量作为一个术语早就有之,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往往从内部效率的角度将其内涵界定为服务结果应符合规范。服务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基本上援用基于制造业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随着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服务业全面解禁,已有学者开始注意到服务与产品是不同的,并意识到服务质量有别于产品质量,如Saeesr等人(1978)提出了服务质量不仅涉及结果,还包括服务交付过程的观点。Zeithaml(1981)则归纳出了顾客在评价产品与服务好坏时的不同点。不过当时对服务质量的概念及其属性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对这一问题的突破,要归功于芬兰的教授。在1982年,他提出了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概念,并明确了其构成要素,同时指出内部营销是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有效手段。他认为质量应是顾客感知的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期望与感知的服务绩效之间的比较。若感知的服务绩效大于服务期望,顾客感知的质量是良好的,反之则是低下的。顾客的期望由市场沟通、口碑、企业形象和顾客的需要所决定。服务质量包括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同年,瑞典的Lehtinen提出了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的概念与其遥相呼应。从此将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只关心结果质量)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旅游服务质量的现状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加接近实际水平。关于具体指标的设置,应先粗后细,由简到繁,逐步深化。对于旅游诚信服务的评估,可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确 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合理。同时,还应根据各类 指标对评估对象的影响程度,设置不同的权数,来加 权平均计算分值,从而保证旅游行业诚信服务评估 的结果更加公正、真实和全面。 (作者为该校教授、博士;收稿日期:2004年6月25日) 旅游服务质量的现状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伍延基 (漳州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福建漳州363000)旅游服务质量是指旅游者通过比较其接受的服 务水平与期望目标得出的对某一特定服务的感知(朱虹等译,《旅游服务营销》,2002,第229页)。目前,国内旅游服务质量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 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旅游 企业至今还固守着“以我为本”的经营准则。这种发 展现状不仅令人担忧,也必将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 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列举2004年“五一”黄金 周的一些旅游投诉,则完全可以反映出国内旅游服 务质量的现状特征。 ——5月1日辽宁本溪水洞景区将6个景点f-l 票捆绑销售(130元)、河南黄河小浪底景区设双重 门票(小浪底监管局设立门票30元,孟津县旅游局 设立门票20元)、陕西宜川县在壶口瀑布附近的黄 河大桥设卡,不让游客乘车进入山西境内观瀑;5月 2日苏州三山岛景区发生围打游客事件;5月5日江 西庐山旅游景区南门保安殴打游客致伤、河北南戴 河的北京天鹅宾馆打伤用餐的客人、湖南凤凰县黄 丝古城保安打伤游客;5月7日吉林长白山景区工 作人员态度恶劣,推搡游客,并且景区内存在乱收费 现象:门票60元,看瀑布15元,进入景区后看全景 再交25元,上山车票80元,小天池10元,地下森林 10元……(据“五一”黄金周旅游信息通报)。 不可否认,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服 务质量正在逐步提高,并将最终成为推动我国旅游 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是,在短期内提升国内旅游 服务质量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跨越的困境。只要分析 一下制约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的几个主要因素,则完 全可以发现这些困境之所在。 依法治旅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鉴 于国内法制环境的现状,依法治国目标的真正实现 必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而依靠法律手段来 日保障旅游服务质量的实现也同样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即使有了《旅游法》,也并不等于旅游服务质量就有了保障,因为《旅游法》的实施同样要受到国情的制约。 旅游市场竞争是迫使旅游企业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原动力。只有当旅游市场竞争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企业才会真正树立起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并自觉地兑现旅游服务质量承诺。但由于原有制度和体制的惯性,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成熟必然还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旅游者的成熟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从博弈论的观点看,旅游者的理性消费是保护旅游者消费权益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之一。但从目前的国情看,要使多数旅游者实现理性消费还需要一个过程。 (收稿日期:2004年4月24日) 以人为本。提高饭店服务质量 廖佳丽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当前国内的饭店在经营过程中,都强调以人为本,但仅只局限于以顾客为本,大多数饭店经营者很少考虑其员工的切身需要,其结果必然导致饭店服务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饭店的薪酬制度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一味强调多劳多得而忽视质与量的搭配,造成员工在追逐数量的同时降低质量,最终引起客人投诉,从而影响饭店声誉;淡旺季实行统一的工资标准,招致员工的不满,影响其工作质量。 2.用人存在短期行为,员工流失率高。目前很多人的观念中认为饭店业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因。此不愿从事该职业。这与饭店的用人机制有关,大多数饭店在员工招聘时过分注重其年龄及婚姻状况。即使是在职员工(尤其是女性),到了婚育年龄时也面临被解聘的危险。基于此,很多员工不是把饭店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而是作为一个跳板,一有机会就会另谋高就,在这种心态下,很难有人发自内心地为客人服务,势必影响其质量。 3.不重视员工的培养与选拔。国有饭店由于处在转轨时期,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员工参加培训的费用。而一些私有饭店则根本不设立员工培训经费,他们的员工很大比重是实习生,人员流动快,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节约成本。饭店的现实令许多热爱这一职业的人转向合资或外资饭店。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