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道精神与樱花

日本武士道精神与樱花
日本武士道精神与樱花

日本武士道精神与樱花

每个人对待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人如此,国家及其精神也如此。在我看那来,日本也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日本,不得不说的是它的武士道精神和樱花。不过它的尚武精神既值得推崇也值得反思与改进。

武士道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是以主君不怕死、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的为主君毫无保留的献身取义、舍己成仁的武士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如同欧洲中世纪出现的骑士精神,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仰。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进行了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时,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武士道、忠君爱国等思想。因此,武士道精神成为明治维新改革的影响之一。此后,武士道精神越发浓烈,深入人心。

记得原来看过的一些关于日本的影片,那些士兵因为没有达到目标或被俘虏而剖腹自杀。他们用剖腹自杀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天皇的忠诚。他们是可敬的,他们不会出卖自己的国家,不会出卖自己的民族,不会出卖自己的武士集体。他们重视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而中国的儒家思想则认为尽孝是绝对的价值。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1)“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2)“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3)“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4)“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5)“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6)“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7)“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8)“克己”要求武士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能被欲望左右信念,这样才能侍奉君主,保护领国领民。从上面这些方面不难看出,武士道的要求是极高的,而且也很注重道德方面,是朝着一个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奋斗的。不过,这样的文化熏陶,又能造就怎样的人了?他们只知道效忠天皇,誓死报国,他们不考虑认识事情只知道勇往直前,他们忽略了除此之外的情感。1600年伏见城最后两百名德川家守军,开城不断迎击西军,正是此类的英勇行为。当然,这种精神也能用来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有太平洋小岛上的日本守军高呼万岁的自杀式攻击。这样的他们,与当时中国出现的无数个汉奸相比,他们是高尚的。他们以报国为荣誉,以忠君为目标,他们舍小我为大我,他们无疑是崇高的。但是,武士要求的那些目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他们的教化还是不够的。比如:中世纪的平安时代末期,源氏家族亲兄弟(源赖朝、源义经),骨肉相残。又如因北条氏的策谋,功臣们也就断了命脉。日本战国时代的无情,都有血淋淋的杀戮史为佐证。有杀主君的,松永弹正久秀叛逆弑君将军足利义辉;有杀父亲的,斋藤义龙杀其父斋藤道三;有杀兄长的,今川义元为了继承家主地位,在长兄死后,杀戮次兄以及其一切支持家臣;有杀亲子的,武田义信因为不愿背弃三国同盟,仿效他父亲当初流放祖父未遂,被武田信玄勒令自杀。这样的残酷不人道比比皆是。在我看来,他们既崇高,也残酷,也愚昧。我们感受不到他们自己的想法,感受不到为家人的考虑。

剖腹是他们武士道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武士认为是舍生取义。剖腹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⒈战争失败(如浅井久政)⒉引责:对过失承担责任(如饭富虎昌)⒊牺

牲:以自己的牺牲来拯救部下或同僚生命(如清水宗治)⒋谏死:为了劝谏主君(如平手政秀)⒌名誉:为了维护名誉而殉死⒍先腹:比主君先行踏上死途⒎追腹:义腹为了尽士道义理⒏论腹:为了树立名声⒐商腹:为了给家族和子孙带来恩惠⒑诘腹无念腹:痛饮悔恨之泪的剖腹11愤腹:愤慨于无实之罪的剖腹12刑死:武士专用的刑罚(如泷善三郎)。永祚元年(西元989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将腹部一字割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军――据说这是剖腹的最早来源。剖腹开始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剖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剖腹,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江户开幕以后,社会统治相对平稳,因殉死而剖腹,和作为刑罚的“诘腹”,逐渐占了主流。虽然幕府严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无法阻止这一历史性的趋势。在我所了解到的范围内,前面的3种是比较常见的。记得原来看过很多抗战的电视剧或影片,里面都描写到了日本人,对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有当初的惨无人道和剖腹的爱国思想。他们往往在战争失败后,剖腹自杀。当初,我认为他们很蠢,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用汉语的一句话表明当时的看法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过现在我明白了许多,知道了他们剖腹自杀并不是因为蠢,而是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的影响,武士道精神根深蒂固。他们以剖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忠心。武士道精神不讲究名利,虽然和今天日本的商业文化可能不是很融洽,但是这个精神还是影响深远的。

日本的一些代表性的事物总是与武士道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国花,樱花也不例外。他们用樱花比喻武士。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首先,单个的樱花很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更加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二是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的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士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经了结,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此时此刻就应该像樱花一样毫无留恋的凋谢。在了解了武士道精神与樱花的特点之后,才意识到我的看法是多么肤浅。我一直认为,武士的精神很脆弱。剖腹自杀一方面是表达他们的忠心,另一方面我却认为他们是无法接受失败,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他们用剖腹的方式来掩盖软弱与退缩。但是现在看来,他们无疑是坚强的。

还记得一个关于樱花的传说。相传,以前樱花只有白色的,英勇的武士选择了在心爱的樱花树下剖腹。因为当一个武士认为自己达到了人生的辉煌,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所以樱花树下血流成河,从此樱花开出了红色的……樱花的花瓣越红,说明树下的亡魂就越多,就越体现了“日本的精神”。樱花很美却容易凋零,武士很辉煌却在达到辉煌之后选择另一条道路。樱花本来产自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世界各地都有生长,主要生长在日本。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樱花的栽培在日本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樱花象征纯洁、高尚,且花期短,落花优美,真切地反映了大和民族的物哀美学观,因此被尊为日本国花。日本有着武士道这样的集体主义思想,他们有着不怕一切后果勇往直前的思想,他们就像樱花一样美丽纯洁。

日本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克己”要求武士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能被欲望左右信念,这样才能侍奉君主,保护领国领民。 这是与许多人理解不太一样的,推崇的是善良的本性。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当权者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武士道本来是一套道德体系,崇尚克己,奉公,勇敢,隐忍,谦让,的道伦理观,统治者却断章取义,过分突出“勇”和“忠”,因为自古武士把武士刀和和弓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当这种对于淡然面对死亡的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变为了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那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疯狂信念,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本意还是善良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被统治者用到了歧路上去了,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彻底的觉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封建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武士要“死的干脆”,君要你切腹自杀你就得切腹自杀,这是日本镰仓武家时代以来的传统。 日本人用樱花比喻武士。要了解武士道,先要看看武士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猛禽比喻武士、英雄。但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的。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

浅析日本武士道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

浅析日本武士道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 摘要: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日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与道德体系。在长达七百多年的幕府统治中,武士阶层以及武士道精神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成为衡量一个人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即使在封建统治消失已久的今天,在各个领域我们仍然能够看出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比如公司的终身雇佣制,日本人的重诚信,讲礼节,自杀率高等等社会现象等。本文通过分析武士道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揭示出儒家思想对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从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武士道儒家思想义勇仁礼诚 1 武士道精神的起源 武士道精神起源于平安,当时藤原氏①专权,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瓦解,庄园制度开始形成。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各地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领土和安全,训练了一批负责保卫工作的武士。这些武士不属于国家正式军队,不拿国家俸禄,而是由庄园主直接发放薪金。武士集团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他们相当于是庄园主的家臣,只听从庄园主的命令,无视中央法纪。在战场上的勇猛和对主人的绝对忠心是武士的基本要求。当时,日本从律令社会正逐渐过渡到贵族社会,武士的兴起,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稳固了日本分裂的封建制度。到镰仓时代源赖朝②设立将军幕府,武家开始公然执掌政权,与中央对立。武士道思想也逐渐兴盛发展。到了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了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借用其“仁义礼勇诚”等概念,并将其理论化,融入日本特有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士道德体系标准。 武士道教义的起源来源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孔子的“五伦”思想,“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定位,这对武士阶级确定各种关系起到很到作用。日本著名文化学家新渡户道造在《武士道》一书中写到:“冷静,稳重并长于世故的孔子的政治道德思想教条,对统治阶级的武士来说非常合适。孔子的贵族式保守教言很适合武士阶级的要求。”而孟子的仁爱思想在武士阶级引起了强烈反响,让嗜杀的武士阶级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将自己的统治标上救济天下,仁爱为民的大义标签。因此《论语》《孟子》成为武士的必读经典。 2 各儒家思想概念的武士道释义 武士道的最高标准是“义”。“义”并不是“江湖义气”的意思,而是“人道”“正义”“责任”或者说是“正确的道路”。研究日本传统文化经常接触到一个概念就是“义理”,即为“正义的道理”。不为个人感情所左右,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走自己应该走的路,这叫“正义”。人们经常在“人情”和“义理”的夹缝中彷徨,感情用事是武士道精神所鄙视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要走上正义的道路,履行自己的职责,做该做的事,而不能因为感情而放任自流,这也是武士看起来无情的一个文化原因。对国君应该“忠”,对父母应该“孝”,对朋友应该“仁”,对妻儿应该“爱”,这些感情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义”。有些时候,为了保卫正义,可以杀人或者舍弃

樱花的美文片段

樱花的美文片段 【篇一:樱花的美文片段】 樱花开了,那粉嫩的花瓣随着轻风慢慢的抖动,清香随着微风轻轻 的洒满了整个院子,让人神情气爽 樱花的花瓣并不美,团团地挤在一起,一层又一层,惹人想拨开它。它也不香,无嗅无味。色泽以粉红和白色居多,温和不艳丽。 我喜欢赏初绽的樱花,艳丽如滴,仿佛从水里捞出来般的鲜嫩。最 美的是那花骨朵,比花儿更美。我喜欢远远地看她们,那么热闹, 那么盎然,那么引人陶醉…… 樱花,如雪,却比雪还要美,樱花,似云,却比云还要纯洁,望着 这布满校园的樱花,已深深地陷入了其境,无法自拔,任凭风吹过 我的面颊… 洁白的樱花随风舞动,犹如纷落的雪花,空气中浮动着远东樱花特 有的淡淡清香,令人不禁心生愉悦之感。 一阵微风轻拂而起,带来了远方不知名的醉人花香,却也将树枝上 的樱花带离枝头,无数的樱花瓣在风中翩然起舞,像是粉色的轻纱 随风浮动,令人不禁怀疑自己是在梦中 樱花的花瓣由边缘到中心,由淡粉到纯白;粉红的,像婴儿纯真的 笑脸,洁白的,似人间白雪。我忍不住轻轻地抚摸它,柔软如江南 的丝绸一般。花瓣的边缘呈微波状,像是在一片粉红海洋上泛起的 朵朵微波,这真正的是花的“海浪”。花茎细长而柔曲,细得如一根 碧绿的银丝,柔曲得似少女姣好的身姿,由上至下,由粗至细,由 棕至绿,支撑着娇嫩的花朵。描写樱花的段落 只见那樱花雪白中透出红晕,五片花瓣中簇拥着鹅黄色的花蕊。花 形像梅花,树干酷似桃树树干,不同的是别的树叶多花少,是绿叶 衬托花朵,樱花却叶少花多,一根小枝上竟有七八朵花,一丛丛、 一簇簇的,像漂浮在蓝天上的白云,又像一朵朵落在树上的雪球儿,这就是花朵衬托绿叶啊! 路越深花色越浓,路未半,我已经置身花海中了。而汇成这花海中 的樱花树,有的像夏天傍晚的火烧云,色彩鲜艳,使人目眩神迷; 有的像初秋早上迷迷茫茫的晨雾,隐隐约约、虚虚幻幻的。有时候 像河边洗衣女木盆里透明的泡沫,晶莹幻彩;有时候比微风吹起的 柳絮还要轻柔。这些花儿们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就绽放开来,

日本武士道精神特点

日本武士道精神特点 摘要:日本武士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有其神秘特性,本文从武士道精神特点和起源出发,解读武士道精神的实质和特性。 关键词:武士道忠诚禅宗忠义勇武 琵琶法师的刀术,砍掉了上百棵白桦树,平生未遇敌手,这是日本武士的最初形象,并不是因为琵琶法师对手太少,当时武士已经开始逐步形成阶层,标志着日本开始了武家政治时代。从起源论,武士开始在藤原专权时代下的日本,武士形成的原因在于,天皇中央集权制的被削弱和庄园制的发展。征兵制度的松弛,庄园贵族的实力增大,庄园大名开始建立私人武装,分离出一部分农民开始训练,寺院也开始建立了僧兵制度。武士势力的不断加强,开始形成武士集团,首领为物领,下属为庶子,有很强的依附,以主从关系为根本,愿为主人献身,逐渐形成武家习气,弓矢之道等观念。 武士道名词最早出现在德川幕府初年,武士道初期与西方骑士观念相似,给予武士至高的生存理念,从护卫庄园的观念中升华自己。真正的武士道思想,崇尚各种各样的美德,以忠于天职,维护个人荣誉的信念为观点,是武士道忠诚的表现。用武士道精神的观点来看,若是被敌人围住,依然战斗的武士,并不是自我牺牲,是忠诚的体现。 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就是“忠义勇武”,要想得到“忠义勇武”光读书是不行的,还要依靠家庭和战场上的经验。武士道精神首先要有的是尚武,武士生存的世界是战斗的世界,只有武艺高强的人才能生存,武士的身份是世袭传承,也就是说武士是出生即是武士,武力才能得到一切,武士手中的刀就是武士生存的必需品,个人生存,家境的贫富都是来源于此。武士道的发展,产生很多学科,例如射击,柔道等等,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武士从小训练便很残酷,看过《叶隐闻书》的人,都知道在山本常朝的描述中,武士所要经历的人生是何等残酷。从小磨砺人性,用一生来奉献是武士道的精神体现。 佛教从印度传来,镰仓时期已有很大发展,对于武士道思想影响最多的就是禅宗,当坐禅逐步发展为“兴禅护国”时,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武士阶层。禅宗之所以可以影响到武士阶层,禅宗的修炼方式以主观修行为主,去除内心的杂念,

《樱花》教案

《樱花》教案 教材分析: 《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人民格外喜爱它,它是日本的国花。每年花开时节,日本人民便会竞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在三月的春光中,结伴前往赏樱花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一段体,4/4拍,只有14小节。由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构成,句尾落在“7、4、3”上,最后一句里“4-7”的增四度跳进,构成了这首民谣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特殊的异国韵味,旋律虽然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却能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教学目标: 1、欣赏长笛与乐队演奏《樱花》。 2、通过欣赏乐曲《樱花》,感受日本乐曲的风格,体会异国情调,开阔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欣赏长笛与乐队演奏《樱花》。 2、感受日本乐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介绍乐曲。 1、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樱花视频,请同学们判断它是亚洲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画面? 学生欣赏后自由回答。 教师讲授: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被尊为日本国花,赏樱是日本国内一项重大的民间传统风俗活动。日本是樱花的国度,其位于亚洲东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在日本有着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而樱花、和服、武士、浮士绘画、能乐等等都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2、介绍樱花及钢琴独奏曲《樱花》。 师:刚才我们从音乐中感受到的是什么情景? 生:樱花飘落的情景。 师: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是一种春季开花的著名观赏性植物。樱花之所以作为日本的国花,

是因为樱花的精神,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樱花情结”,因为樱花的花期一般只有3、5天,所以可以说樱花是选择了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凋谢,这就是樱花精神。 师:日本有许多歌唱、赞美樱花的音乐作品,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樱花》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表现了日本人民在三月的春光中,结伴前往观赏樱花时的喜悦心情。 二、欣赏长笛与乐队演奏《樱花》。 1、完整欣赏《樱花》。 2、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什么情绪? 引导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长笛演奏,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 3、教师出示《樱花》谱例,学生跟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词。(提醒学生哼唱时注意歌曲的情绪。) 4、欣赏歌曲所使用的音和句末所用的落音。(4,7,7,3。) 5、简单介绍日本的民歌调式和歌曲中出现的特殊落音。 简单介绍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并将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跟我国的歌曲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这种奇特落音是日本音乐中的一个特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 6、再次《樱花》。(带着一种赏花的心情复听。) 三、拓展知识。 1、小组合作:学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去展现心中的樱花,创作表演。 (1)为歌曲《樱花》编排舞蹈动作。 (2)配乐朗诵歌词。 (3)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心中的樱花。 2、小组展示创作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日本歌曲《樱花》,了解了樱花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特殊的象征意义,感受了日本的风格、异国的情调,开阔了音乐视野。

日本人和樱花

附件二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论文(设计) 日本人与樱花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樱花原产自中国,在日本落地生根,因其浓烈绚烂、气势宏大又有骤然凋零的凄美而受到日本人的喜爱。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樱花已经融入了日本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每年樱花花开时节形成的樱前线浪潮更是日本人的一场狂欢。樱花在日本早已不仅仅只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象征乃至一种精神。樱花的集合之美象征着日本国民的团体精神,樱花的凋零之美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完美诠释,也解读了日本人“物哀”的审美意识。花开时,心系团队,绚烂精彩;花落时,果断干脆,作为个体的内敛、作为团体的张扬,这是樱花的性格,也是日本人的民族精神。本文解读了樱花对日本生活和文化的影响,以此来拓展我们对日本美学与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樱花;日本;文化;精神

目录 引言 (2) 1樱花前线和举国赏樱 (2) 2樱花和社会生活 (3) 3樱花与日本文化 (3) 3.1集体意识 (3) 3.2武士道精神 (4) 3.3“物哀”的审美意识 (5) 结束语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引言 樱花盛开在让人心旷神怡的初春。骤开骤落。因为是一起开放,一树树的樱花像一团团粉红的云,灿烂夺口。凋谢的时候也很壮烈干脆,不污不染。一朵樱花并不起眼,但放眼望去满树的樱花却蔚为壮观,让人感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华丽和迫力。樱花盛开的时候可以沿着樱花前线从九州一直到北海道观赏竞相绽放的樱花。谢世时节,满树的樱花纷纷飘落,像是阵阵花雨,美不胜收,成为日本最独特的风景线[1]。 樱花原产自中国,在日本落地生根,与日本的地理气候、文化风土相吻合,成为成为大和民族的象征,以此日本也被誉为“樱花之国”。樱花对日本人来说是春的象征,日语中的“樱时”,意思就是“春天的时节”。当四月来临,樱花从气温高些的南方向北方逐渐盛开时,真的是“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可称得上是“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日本国花的樱花,不同于代表日本皇室的菊花,它代表着整个日本民族,体现了日本民族基本的性格特点,深受日本民众的宠爱。应该说全世界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人那样爱樱花,甚至也没有任何国家爱一种植物达到日本人爱樱花一样的痴迷和疯狂。在日本,樱花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生活,是精神,是信仰。 1樱花前线和举国赏樱 由于地理与气候的原因,每年的3月至6月,樱花从最南端的冲绳,一直开到北海道。最北端的稚内市,樱花盛开季节已经是6月底,比冲绳要晚3个月。把樱花开花时期相同的地区用线连接起来,宛如气象图的前线,所以樱花由南向北开放的锋线被称为樱花前线。在日本一到3月左右,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在预报天气的情况的同时,也要发布预测樱花开花的消息。待到樱花烂漫时,人们便迫不急待地倾巢而出,遍赏樱花,乐此而不疲。而几天后,人们又为片片樱花的凋零而惋惜,也会为那落花流水的壮烈之美而心醉。可以说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会因为一种花的盛开而举国上下沸腾不已 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是日本政府规定的“樱花节”。每年这个时候,皇室和内阁总理都要在皇家花园奉行盛大的“观樱会”,宴请并表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放假半天,或提早下班,并为员工们准备好各

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

浅析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意义 ——Samurai High School观后感 武士Samurai,是古代日本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阶级,是日本传统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武士”一词出现于日本平安京时代,成型于德川幕府,在江户时期,武士道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后来,明治政府颁布“废刀令”标志着武士阶级的彻底倾覆。在这一过程中,低级武士被流放成为“浪人”,部分高级武士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但随着二战的战败,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华族阶层也成为了历史。今天,有些日本人还记着自己祖先的武士身份,但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然而,武士的思想遗产,比如武士道,仍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士的雏形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律令体制下产生的武官,最初是日本恒武天皇为了巩固政权而设立的。在此之前,天皇招募的士兵主要由农民组成,具有很大的不正规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士。平安时代早期,恒武天皇为巩固和扩张自己的统治范围,向地方豪族求助,提出将授予“征夷大将军”的称号给座下的地方势力。9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12世纪末,武士首领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创立镰仓幕府,统帅天下军政,标志着武士时代的来临。之后的军事领袖多半袭用“征夷大将军”之官位,实施统治。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势力握有日本实际政权,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江户幕府交出政权给天皇为止。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而他们从体制、职能上看,更类似西方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与一般的亚洲国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明治维新后改变,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hair-cut”、“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 “武士”虽说已成为历史,但由“神道教”教义和天皇信仰融合而生的武士道精神却被广为流传,且至今仍对日本社会具有深远影响。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

樱花 导师教案

《樱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樱花》是初二下学期第三单元东亚的音乐中的内容。“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当开花时节,日本人民争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樱花》这首歌描绘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结伴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 歌曲结构简单(为一段体)旋律朴实无华,音乐形象生动。整首歌曲是在日本民间“都节调式“(3 4 6 7 1 3)的基础上构成的,民族风味十分浓郁,音乐的速度从容而不急促,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每小节音落在4 7 3三个音上,偶尔还出现增四度跳进,这些都是这首民歌的特点。根据本课的特点,把它定为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樱花》体会各种表演形式的独特魅力,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的把握并有感情地用中文和日文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了解日本民间“都节调式”。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用中文和日文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对学生的线谱教唱和日文教唱。

一、组织教学: (播放樱花音乐请学生入场.)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欢迎大家走入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同走入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国家,日本.那么首先老师想请问有同学知道日本有哪些你熟知的文化吗?比如说饮食方面,穿着等方面。)(那老师先带领大家一同认识认识,日本都有哪些传统文化. ) 1.用图片的形式展示日本的民俗风情。(包括:饮食、相扑、茶道、服装等等)(那么接下来由老师演奏樱花这首歌曲,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樱花,结合音乐和图片想想樱花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展示樱花的图片,在展示图片过程中,由老师钢琴演奏《樱花》。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结合音乐和图片,说说樱花有哪些优秀的品质。)(那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樱花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吗?) 3.详细解释樱花和歌曲《樱花》的相关内容。(樱花:花朵艳丽,令人心旷神怡。这种魅力十足的花朵被视为日本的国花,其含义便不单单停留在观赏这个层面上了,在大和民族的血液之中无时无刻的涌动着粉红色的樱花情结,依然扎根到民族文化深处。)(《樱花》是一首日本民谣。这首歌是日本传统民谣,历史十分悠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日本传统民谣,产生于江户时代,是为儿童学习日本筝而作。现在已成为日本流传最广的名歌之一。)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问:歌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阳光明媚的三月,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去看樱花的情景。)问:歌曲的节拍是什么?强弱规律是什? 2.教唱线谱,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浅谈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

浅谈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 20120对外汉语王奕 【摘要】武士是日本社会社会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个阶层,武士道是日本在吸收了很多中国优秀文化并将其日本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武士已经成为历史,但他们的这种精神至今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本文从武士道展开,探讨武士道精神对于日本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武士武士道企业文化 一.武士道的形成发展 武士作为公元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一般指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而武士的精神就被称为“武士道”(Bushido)。武士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武士在其职业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道”。武士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的信念。 公元618年中国唐朝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中心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国家。在日本645年也出现了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体制的大化革新。大化革新后500余年中,日本形成了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大、中、小型封建庄园体制。封建庄园属下的武士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封建制的支柱势力。 1192年镰仓幕府政权建立,从此日本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镰仓幕府成立到德川时代,执权北条泰时制定并颁布《御成败式目》,式目是根据武士的“道”而制定的,与国家律令相对的武士的章法。在武士之间也开始形成以强调对主人的献身、重视一门、一家名誉、知耻为特征的武士道德,这成为日后武士道的起源。后来因专职武士不断增多,社会不堪重负,遂有“兵农一体”政策出台,武士精神开始遍及普通国民。16世纪,日本全国统一,进入17世纪后,知识精英套用朱子(朱熹)理学,确立普遍的武士伦理思想,由原始的契约关系演变成单方面的忠诚于领主的道德关系。 明治维新在武士的领导下取得成功,武士的代表分据政权要津,自下而上推行改革。明治维新后,因武士阶层与军事制度发生矛盾,酿成叛乱,武士阶层被消灭。但至明治天皇中期,主张发扬日本国粹呼声高涨,认为武士道精神乃国民之根本。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把“武士道”奉为最高道德标准,强令国民敬拜、诵读、牢记《敕语》,要求国民在国为“忠臣”,在家为“孝子”,像武士一样“忠君爱国”,使武士文化渗透、灌输于广大日本人的灵魂,并渗透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天皇制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支柱。 二.武士道的理论来源 武士道的理论来源十分复杂,包含中国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日本独有的神道教思想。它吸收了三种文化并把它发展为一种日本独有的思想。新渡户稻造认为,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方面:佛教——给与武士道以平静的听从命运的意识,对不可避免的事情泰然处之,恬静的服从;神道——教导武士对君主(上级)绝对的忠诚,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包含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

日本的樱花发展历史和对日本国民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樱花发展历史和对日本国民文化的影响 董震东 大家普通认知中的樱花,生物学上统称蔷薇科樱属类的观花植物。《中国植物志》中显示,樱花主要生长于中国的西部和西南,还有朝鲜及日本。而实际上,近代科学和以往的文献都给出了充足的证据,中国的西南地区是樱花发迹的重要根据地。但另一个事实就是,源自中国西南的樱花属种,在最初时并未参与到现代观赏性樱花的杂交培育中,而目前广泛服务于观赏栽培用途的樱花属种,实际上大部分还是日本的本土樱花种。下面我就日本本土樱花品种的进化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联,通过网络搜索等手段,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做了一定归纳。 日本奈良时期开始(719年-794年),樱花已有最初记载。在日本,有一部跟《诗经》在中国的地位相仿的著作,叫做《万叶集》,只要对日本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它是有史记录以来最早的日语诗歌总集。曾有人专门做过统计,在《万叶集》中,有118篇诗歌与梅花相关,而有46篇诗歌是与樱花有关的。在《万叶集》内涉及过各种花类里,樱花的提及度只排第四。 在日本奈良时期,某些东渡的中国僧侣把梅花种子带去日本作为礼物,于是梅花(也就是梅子)便被引入了日本。《万叶集》主要收录了公元4-8世纪期间的日本诗歌,从中国引入植物的盛行,体现了早期日本人吟咏花木的审美,受盛唐文化的左右极大。由于日本人对汉语“梅”发音的误传,梅花的学名后来才被叫做Prunus mume,特别是种名mume的念法直接来源于此。直至今日,日语中的“梅”仍被念做“ume”。总而言之,在奈良时代,日本人对樱花的喜欢只是一般程度,并未到最爱的程度,那种赏樱花的樱花文化远未成形,此时在日本民间社会提起花,人们想到最多的还是梅花,“花見”(赏花)的说法,也是指赏梅,而非赏樱。 而到了794年到1185年的平安时代,又出现了一本书,叫做《古今和歌集》,此书据说是编成于914年前后。在这个阶段,日本的风物文化的层次变得丰富的多,感受也更富季节性,而和歌、俳句里的“花”,也渐渐代指樱花而不再是梅花,并且已现压倒性优势。在这一点上,日文的维基百科上有一个很有象征性的例子: (1)《古今集》:难波津の咲くやこの花冬ごもり今は春べと咲くやこの花。 中文翻译:花开难波津,寒冬闭羞颜。今春满地堂,花开香芬芳。 此处的“花”,寒冬吐香,自是梅花无疑; (2)纪友则:ひさかたの光のどけき春の日にしづ心なく花ぞ散るらむ。 中文翻译:今朝春日里,本拟共芳尊。无奈樱花落,纷纷乱我心。 这里的“花”,春日散落,就是樱花了。 注:纪友则为三十六歌仙之一,活跃于平安时代前期(845?-907)。(引自《樱花对于日本文化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蔓玫) 在日本本土的樱花品种中,最美丽的有两种,东京樱花和大山樱,这两种樱花是当今世界观赏性樱花的主流品种。可见,日本人产生樱花情节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是他们珍惜并发展了自己的自然和文化。 日本在过去的传统农耕社会中,对四季和节气风物的关注成为日本当地文化的形成因素之一。樱花渐渐成为了春日的重要标志。在日本民间社会,“田打樱”的习俗跟传统中国的“春社”很相似,而樱花成为了代指这一习俗的元素。而随后产生的“花见”,也被某些学者认为是源自“田打樱”,当然,这就是官方和上层社会的事情了。 平安时代到来之后,民间对于樱花和梅花的审美变化也受到了政治变化的左右。在这里,有一个政治人物需要提及,他就是嵯峨天皇(809-823在位)。此前的女性天皇持统天皇(690-697年在位)就爱赏樱花,但真正把赏樱仪式化,并且在宫廷里种满樱花的人,却是这位持统天皇。 不得不说,日本赏樱文化的渐行,与日本渐渐脱离盛唐模式,开始发展自己成熟的日本文

樱花教案

《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樱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音乐七年级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第一课时。学唱歌曲《樱花》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这首歌是在日本民间“都节调式”的基础上构成的,民族风味浓郁,描绘了日本人民真爱樱花,结伴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欣赏曲《清津浦船歌》是表现朝鲜半岛清津浦渔人劳动生活的歌曲,通过欣赏这首歌,了解朝鲜半岛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觉的演唱《樱花》,了解日本民间都节调,感受日本人民爱樱花,赏樱花的情节。 2、欣赏朝鲜半岛音乐《清津浦船歌》,了解其音乐特点。 3、了解一些有关日本的小常识。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2、了解朝鲜半岛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难点 1、感受都节调的日本民歌特色,能用日语简单的学唱歌曲。 2、学会从节奏、速度、旋律、调式上欣赏分析歌曲。 五、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呢!茶道,花道,日本传统乐器等。一直到 现在,他们都保持着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 每年的节庆日或者婚礼、丧礼,人们都会穿 上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服装—和服,穿着木 屐,聚在一起。(展示图片)(可以想象感受 一下) 我们了解了日本的风土人情,如果用一 种花来代表日本的话,你会用什么花?樱花 节。(课件,播放音乐) 2、为了大家能刚好的感受到日本的风土人 情,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日本民歌《樱花》。 带着问题,欣赏歌曲。 1、这首歌是几几拍? 2、歌曲的速度,情绪? 3、旋律是以级进为主还是跳进为主? 4、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符? 3 4 6 7 1 3(后面的 1 3是高音) 采用具有日本特色 的“都节调式”“都节调式”:一种包含二个 半音的五声调式。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词 乐关系为一字对一音为多。以稍慢速度、一 种拍子贯穿始终。 3、分小组击打这首歌的前四小节。 4、教唱歌曲,旋律流畅,需要用连贯的气息 演唱。 5、知识扩展: 欣赏朝鲜半岛音乐。《清津浦船歌》 知识巩固:欣赏《桔梗谣》说出是什么拍子? 音乐特点:具有明显的三拍子倾向,四三拍、 一千多年前 从我国唐朝 引入的,走路 步子比较小, 姿势优雅,端 庄。 樱花,樱花是 日本的国花。 四四拍 稍慢,明朗、 悠然自得。 级进 3 4 6 7 1 3(後 面的1 3是高 音) 学会用连贯 的气息进行 演唱,并且尝 试用日语演 唱 击打八六拍 的节奏,了解 强弱变化 学生总结朝 合。 点出本堂 课的主要教 学目标 带着问题 欣赏《樱花》 教师创设情 境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 让学生了解 歌曲的结构 尝试独立的 分析歌曲。 教师引导, 让学生学会 独立归纳总 结都节调式 的特点。 分小组进 行歌曲节奏 的练习,提 高学生的竞 争意识,团 结意识,激 发学生的学 习意识,增 强小组团结 协作的精 神,增加课 堂的趣味 性。 知识延伸, 让学生感悟 世界各地的 音乐文化。

浅谈中日花文化比较

浅谈中日花文化比较 一、中日花文化概述(526字) 1、中日花文化的同源异形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作为美好的象征,一直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而这种自然的花卉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了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想象与生活,这就是花文化。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花自然也充斥着中日人民的生活。由于地貌和气候的原因,中日的花草种类十分丰富,为花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自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了,中日的花文化有了不同的形态。 2、中国花文化的发展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由于气候、地貌等各种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全世界3万多种花卉,我国就有2万余种,花草早已深深地扎入我们的生活。书画作品中有花,文学作品中有花,中药配方中有花,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服饰(衣服和饰品)也都充满了花的身影。时至今日,人们对花依旧情有独钟,各地的花展、花市、花节盛况依然,不断发展。 3、日本花文化的发展 日本地形狭长,气候温和,四季变化明显,春夏秋冬都有大量应季的鲜花开放。在日本的一些祭祀活动中也常出现祭祀花的身影。对于日本人来说,用鲜花来装饰房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而随着花道的发展,插花技术的提升,用各种花摆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形成一种新的景观并代表各种不同的含义。花道已经成为了日本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中日花文化代表的比较研究(1097字) 1、中国的“富贵牡丹”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碗口大小的花朵,色彩鲜艳,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契合了人们企盼美好、富贵的心愿和对平安祥和的向往,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我国牡丹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初时作为药用,唐朝时开始繁盛于观赏,那时人们生活的富裕与情调使他们喜欢一切暖色调的事物,尤其是对牡丹如痴如狂,不断掀起观赏牡丹,歌颂牡丹的热潮。而牡丹花开时节万紫千红,花香怡人。花谢后依然枝干充满美感。可谓色、姿、香、韵俱佳。自唐代以来,历代咏牡丹的诗词约有400首,以牡丹为主体的绘画不乏名作,而小说戏曲中更赋予了牡丹以仙子形象,生活用品中也常出现以牡丹作为装饰甚至食用的作品。 从最初的药用价值,到后来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牡丹,代表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牡丹花开时的艳丽,更让人们在生活中充满了力量与自信,被称之为“花开富贵” 2、日本的“凄美樱花” 日本人深受无常观的影响,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 在直面死亡时,思考怎样去死,去实现死亡瞬间散发的美学价值。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死亡,被日本人赞誉为落花之美。樱花是日本的国花,隐于叶下,凋零有期,遇有知音,瞬间飘落,

关于春天樱花的美文

关于春天樱花的美文 【篇一:关于春天樱花的美文】 盈暖春期,又是樱花烂漫时。樱花,淡淡的香气,细细微微,飘絮 的花瓣,洁白而无暇,唯美中透着轻灵;朵朵粉嫩、清美,随一韵 心事绽放春的枝头。 题记 樱花,于我的思想中,是春期里最浪漫的一种花开。樱花,一种象 征美好的美丽之花,热烈、纯洁、高尚,同时也是被用于春天的象 征之花。樱花的花语:生命、一生一世永不放弃,一生一世只爱你。每当花开时,便是世间最纯美、最笃定誓言的优柔绽放。樱花,以 毕生的美丽印证爱的坚贞,风雨不误,而持久。花期不负,应季而开,那一树树粉白的呈现,缄默中散着香息,淡雅清丽的芳姿,无 需太多的言语表达,已是极美。 曾经与一个人,相约樱花树下,听花开,听花落,听花音温软,懂 芬芳花事的暖凉。浅笑,盈眸,一瓣瓣轻逸,如蝶飞舞,心绪亦随 之美好,飞扬。盼一场樱花雨,洋洋洒洒,妆点内心的景画,妆点 岁月的安详。轻倚树干,抬首,举眉,看花瓣如雨纷落的,顿生纤 纤心柔、丝丝情软,浪漫情愫,弥漫时光。 洁白的樱花,仿佛一朵纯白梦,仿佛一盏冰洁心,安静开在春三月;不与百花争艳,不与风月谈情。缕缕怡香,点点韵味,隐入一曲轻 缓的钢琴曲,一首中岛美嘉的《樱花纷飞时》委婉而,樱花的颜色 飞舞之时,我独自把对你的想念,细细品味,温雅入怀,于是,顿 生忆念万千。 日子,仿佛樱花般朴素。眉睫里,藏着一弯清喜,凝眸处,听见素 净的风声。轻柔花雨落,心怀一泓明净,韵成温柔低婉的心音。一 瓣花香,浅落心上,流年的岸堤,桃红柳绿正肆意舒展在春光里; 而我的思绪,却随了一树樱花的缄默无语。 细雨清润,微风轻拂,生命的恩泽,自然的隽秀,怀一颗感恩的心 温柔相看,花期仿似人情且韵致了许多。樱花浪漫,浪漫樱花,一 种思想的唯美,舒怡在春的葱茏时光。走过多少繁华岁月,喜欢上 一种淡清;,躲在芸芸暗香里氤氲,寂寞,清欢。心中有爱,四季 都是春暖,心中有情,所遇都是善缘。光阴,晴静舒怡,所居安逸,享一晌清欢,掬一捧花海,心静思闲,风中沉吟,浪漫满心怀。

樱花

樱花 瞬间中的永恒 自小就对樱花有一种痴迷,单看一朵樱它不够丰姿,也不够多彩.简单的花瓣注定了它永远不能与玫瑰,牡丹比美,朴素的淡粉色预示了它在姹紫嫣红的春天里成不了主角.没有香气去朝蜂引蝶,没有妩媚去惹心醉人,所以樱的确要比别的花逊色得多.但是我爱樱,因为我从没见过那么团结的花. 樱总爱一树一树地开,一城一城乃至一国一国地开,它们会占据整个春天,像是有人施了魔法,一棵树在一夜之间被装点成粉色的一团,甚是美丽.人们爱樱也总是爱那整树的粉色童话,的确,它真是太美! 有人说樱花太过娇弱,她会选择三月这种暖洋洋的天气开花,并且它的生命太过短暂,十天宛如昙花一现.是啊,我也为它感到惋惜.可是它却开得那么灿烂,那么动人,没有抱怨自己的种种不幸,无视死亡的存在,就是凋零时也带着凄楚的美,迈着轻盈的步伐在空中划出一道亮丽的线条,好似粉衣舞女翩翩起舞,很难想象它是在面对,它依然是微笑,直到它落地的那一刻……它从未悲伤过.它的心灵就像它的花瓣一样纯洁,动人.樱的花开花落也许只是一瞬间,但在我心中却成了永恒…… 日本人对樱的感情已超越了人对花的感情了,没有哪国人有像他们那样痴迷自己的国花的,他们认为醉死在樱雨中也是幸福.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樱花实在太神奇了.别看它只有短短十天的生命,却在日本可以足足开两个月,三月从九州出发,一路浩浩荡荡的开向北海道,每个角落都有樱花的影子.然而别的花做不到,也许它可以开得够长,够美,但却没有樱之团结,樱之气质,樱之团结. 生命就像这樱花般短暂,但并不是所有生命都有樱花般灿烂,我们应该像樱花一样笑着面对一切,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跳出最美的一支舞. 瞬间既是永恒………… 樱花热烈、纯洁、高尚,代表命运的法则就是循环。严冬过后是它最先把春天的气息带给日本人民,每年3月15 日至4月15日为日本的“樱花节”。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的象征。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日本选择樱花作为国花。樱花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美丽、漂亮和浪漫的象征。但是又有谁知道樱花的传说呢? 樱花之所以作为日本的国花,是因为樱花的精神,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樱花情结”,樱花的花期一般只有3-5天,因为樱花选择了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凋谢。这就是樱花精神。 相传,以前樱花只有白色的,英勇的武士选择了在心爱的樱花树下剖腹。因为当一个武士认为自己达到了人生的辉煌,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所以樱花树下血流成河,从此樱花开出了红色的……樱花的花瓣越红,说明树下的亡魂就越多。

日本动漫中的日本文化风貌

日本动漫中的日本文化风貌 大家都知道,艺术是现实生活与作者的奇思异想相融合的产物。艺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但绝不能等同于现实生活,因为里面包含了虚幻的构思。艺术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在于两者的成分比例分配得当。作为生产动画漫画的大国——日本,自然更是义不容辞地将漫画这门“第九艺术”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现实与幻想的交措手段来展示特定时期的文明与思想观念。当然,其中不乏粗制滥造的作品存在。但我们不能因为糟粕之物的滥竽充数而彻底扼杀艺术的本质。而且,由于地域国情的差异以及民族意识的特殊性,使得部分读者对作品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甚至是嗤之以鼻。无意让大家都来拥戴或褒奖日本动漫的作品,不过希望我提供的资料多少能够使你们更加理解作家的用意。 一.天真烂漫的樱花情结 “樱花之所以成为日本的国花,是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花瓣体小而相同,若将一瓣采下来实在微不足道,但千万朵樱花连成一片就能汇成花的海洋,就可形成蔚为壮观的场面,这正是日本民族的形象写照。” 樱花是日本列岛分布最广泛的花木,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具体细分下来有100多种。其中既有春分时节和迎春花一起绽放的彼岸樱,还有清纯典雅的大山樱、烂漫无邪的深山樱、牡丹樱等。在诸多樱花品种中,染井吉野樱以其绚丽大气最为人们所青睐,被称为“樱女王”,成为日本樱花的代表。 日本政府把樱花定为日本的“国花”,每年的3月15日到4月15日定为“樱花节”。每年3月末,很多人家和店铺都在门前插上粉红色的纸樱花,似乎在为樱花开道引路。进入4月后,日本的报纸电视会不厌其烦向国民报告樱花的讯息,电视台还会煞费苦心拍出本地区第一束绽放的樱花。樱花由南向北,由“表日本(日本东海岸)”向“里日本(日本西海岸)”像春潮逐渐漫过日本列岛。 樱花之美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樱花的自然美,其二则指赏樱之美,也就是日本人的樱花意识,樱花文化。早在一千多年前,樱花就开始在日本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日本民间关于樱花的神话传说很多,该国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也有不少关于樱花的和歌。在日语中描绘樱花的词汇非常丰富,诸如“朝樱”“夕樱”“家樱”“樱吹雪”等数量有上百千。作为众花中的魁首、代表,在日本语中讲一个“花”字一般都指樱花。 “性相近”是日本人爱樱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日本是个多灾害的国家,常年不是地震、海啸就是台风、火山爆发。在古代,这些难以

从樱花看到的日本人的心理

从樱花看到的日本人的心理 从樱花看到的日本人的心理 日本,这个置身于大洋之上的东亚岛国,有着优越的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日本人喜爱自然风物、山川河流、花草虫鸟等,包括日月星辰都被他们作为寻找寄托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体验物。日本人对樱花心存特有的喜好,被视为日本的国花。 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樱花由温暖的日本列岛南端向北方依次开放,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推进的“樱前线”。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是日本政府规定的“樱花节”。在这期间,日本人纷纷走出家门,外出赏樱花。他们有的举家前往,有的邀上三两好友一同欣赏,有的公司还组织员工集体赏樱花。日语中有“花见”一词,本意是“赏花、观花”。但实际上提起“花见”,日本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春天里全国各地都要举办的各种赏樱活动。 那么,日本人为何如此钟爱樱花呢?日本人骨子里和樱花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早在远古,日本人就将樱花看作是春天的化身,花的神灵。日本语中的“樱时”(古语)意思就是“春天的时节”。每当春天来临,人们最关注的就是樱花一年一度的花开花落:花蕾结得多少好坏,开花时能否躲过春雨的淋洗,开得灿烂,凋谢时能不能遇上春风,落瓣洁净。樱花是否开花顺利在古代日本人看来,意味着这一年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每当花开时节,人们就聚集在樱花树下,放歌畅饮,用整个身心去赞美春天,祈祷神灵的保佑。

平安时代以后,人们将樱树移栽到庭院观赏。江户时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通过杂交培养出多种园艺品种,观樱之风气开始盛行。 其实,樱花之所以自古被日本人所钟爱,除了报春,更为人欣赏的是它那虽然短暂但却绚丽的生命和生命结束时的宁静与素洁。日本有“樱花七日”的谚语,就是指它的花期很短。而日本人审美意识最合适的象征则是瞬间即逝的美,可见樱花如此短暂的生命已经影响到了日本人的精神。对多数日本人来说,樱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更迭。绽放10天后,美丽的樱花消失,绿叶接替了她的位置。既然生命如此短暂,那么谁不想让它过得更美好,谁不想努力记住更多的事情呢?人们要让这10天过得最好,并最大可能地享受樱花的美丽。所以当樱花初绽时,才会有前面所提到的集体赏樱花。 日本还有一句谚语:“花是樱花,人是武士。”在日本人看来,樱花与武士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的气质,这些气质也体现了日本民族整个的思想意蕴、价值标准和审美内涵。在古代,身配双刀、代表着杀戮的武士,常把自己和樱花相比,这似乎很难理解。其实,这除了阴柔、平和的樱花在强硬、暴烈的武士心理上起到了一种补偿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樱花的那种转瞬即逝的凄美,同武士对生活的理解有所关联。在强蕃林立、狼争虎斗的年代,生命对于武士来讲,是危机四伏、稍纵即逝的。武士随时都有可能为自己的主子献出生命,他们的生命如同脆弱的樱花,一阵狂风就可以抹煞殆尽。 “宁愿短暂,只要灿烂”是日本人将武士比做樱花所取的原意,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