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旅游

民俗风情旅游
民俗风情旅游

第1章:民俗风情旅游概述

一、什么是旅游?

(1)从游客的立场上说:

旅游是一种活动、一个过程,也就是离开自己惯常居住的环境到异地他乡旅行、逗留的全过程。

(2)从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来看: 旅游是一种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元收入;

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个社会就业机会;

旅游业产出每增加1万元,社会总产出可相应增加3万元。

旅游业每投资8万元,可提供5个就业岗位,高出工业就业率2~5倍。

二、什么是民俗?

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招待客人,为什么忌分梨吃?

沙特阿拉伯妇女带面纱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

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三、民俗的基本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集体性和社会性。

第二个特点是地域性和民族性。

第三个特点是传承性和传播性。

第四个特点是稳定性和变异性。

四、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1)民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所谓旅游资源,就是令游人感兴趣、能够把游人吸引来的各种因素。

土家族姑娘哭嫁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

(2)旅游有助于民俗的交融与发展

在旅游的过程中,既带来了游客所在社区的某些风俗习惯,同时也认识了目的地的一些民俗内容,游客充当了民俗文化交流的使者。

(3)了解民俗是做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

旅游接待者一方面要熟悉本地的民俗,以便回答游客随时可能提出的有关问题。

另一方面要了解主要客源地的有关民俗。

尼泊尔旅游民俗禁忌

1、尼泊尔的问候语是“那马斯特(namaste)”,相应动作是双手合十;

2、进入尼泊尔寺庙、住宅之前要脱掉鞋子;

3、注意不要用自己使用过的刀、叉、勺子或用手去接触别人的食品或餐具;

4、不要用脚去碰尼泊尔人的物品,这被认为是一种不严肃的冒犯行为;

5、注重着装,尤其是女性旅行者不要穿着暴露;

6、进入印度教寺庙前务必征得同意,因为寺庙是不向非教徒开放的;

7、皮毛物品严禁带入寺庙范围内;

8、围绕寺庙或佛塔行走应依顺时针方向;

9、照相(无论是为人还是物品)之前应经得许可;

10、男女之间的公开亲昵行为是不被喜欢的;

11、许多情形下,尼泊尔人摇头是表示同意。

五、民俗风情旅游

?所谓民俗风情旅游,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

行和暂时逗留中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和。

六、民俗风情旅游的类型

(1)参观观赏型:旅游者的目的仅在于走走看看各种民俗事象,且从中获得知识和享受。

(2)了解领略型:旅游者除观赏以外还要了解风俗民情的来龙去脉,进而认识它的本质,辨别它的滋味。

(3)参与体验型:旅游者对风土人情这个目标,不但要观赏、了解和领略,而且要亲自加入到目标人群的生活之中,真实地感受“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七、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民俗风情与旅游业的有机地结合,将提高旅游区的质量和层次,使景区中的旅游项

目更增加魅力,提高旅游者游览的兴致,扩大他们的见闻。

?玫瑰园位于曼谷以东32公里处,是为了向外国游客宣传介绍泰国的传统文化和风

俗习惯而修建,为泰国著名游览点,占地不到一平方公里。玫瑰园内种植了许许多多不同颜色的玫瑰,及各种热带花卉,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园内每日有泰国民俗文化表演,如泰国民族舞蹈、传统婚礼、斗鸡、泰拳以及大象运木等。

第2章: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一、民俗风情族游资源的涵义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

二、民俗风情族游资源的特点

(一)自然美

?这主要表现在它的真实性与和谐性上

(二)地域性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中最具魅力者,仍然扎根于原生土壤,属于其土生土长的地方。

北京烤鸭

意大利生奶油风味通心粉

惠山泥人-阿福

(三)人情味

?人情味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团结、尊重信任、关心帮助、真诚友好、热忱交往和

温暖体谅。

意大利佛洛伦萨街头艺人

(四)神秘性

?在众多的民俗事象中,有不少带有不可捉摸和不可理解的神秘色彩。

红崖天书

天葬

西藏山南地区:山南有西藏历史上许多“第一”,被公认为"西藏民族文化的摇篮"。保留完整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令人神往,神奇的拉姆拉错以其能够预测世间的一切,更为

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三、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分类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分类,取决于民俗的存在形态、表现形式以及民俗风情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开发企业的目的。缘于不同的视角,它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案。

(一)按民俗旅游资源的本体属性进行分类

1、物质民俗旅游资源

①行业民俗

②消费民俗

2、社会民俗旅游资源

①人生礼仪民俗

②岁时节日民俗

③社会结构民俗

④游艺民俗

3、意识民俗旅游资源

①原始信仰民俗

②民间宗教信仰民俗

③禁忌民俗

(二)按民俗旅游者的需求方式(行为动机)进行分类

1、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资源

2、参与型民俗旅游资源

3、考察型民俗旅游资源

4、娱乐型民俗旅游资源

5、商品型民俗旅游资源

(三)按旅游者的体验进行分类

1、近原始型民俗旅游资源

2、乡村型民俗旅游资源

3、市镇型民俗旅游资源

4、都市型民俗旅游资源

(四)按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进行分类

1、物质享受型民俗旅游资源

2、精神享受型民俗旅游资源

第3章: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国外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充分利用富有民族特色的现成建筑和设施

(1)美国的“丹麦城”——索尔文

索尔文(Solvang)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郡的一个小镇,在圣巴巴拉城区西北45里处.常任居民5000人左右.其中丹麦后裔占2/3,绝大多数居民从事旅游业。

“索尔文”在丹麦语中意为“向阳的田野”。

现在每年接待150多万国内外游客,为当地人口的300倍。

从美国西岸的洛杉矶乘车走101号高速公路北上。如图所示,再经246号公路右转不远处,即可见到Solvang丹麦城。

索尔文小镇的常用语言是丹麦语,镇民非常珍惜丹麦传统和风俗,建筑几乎带有地道的丹

麦风格,所以此小镇成为具有浓郁丹麦风情的旅游热点。

小镇里,共有4台传统风车。

街道上也画有民族特色的壁画。也许正是这样的生活,才会给安徒生灵感,创作出《海的女儿》这部著名童话故事

丹麦人对于木鞋情有独钟。木鞋与安徒生的渊源颇深,因为他是一名穷鞋匠的儿子。安徒生曾写了一篇童话叫做《钟声》,说的是一个穿木鞋的穷孩子和一名王子一起追寻天堂的钟声。

安徒生(1805-1875)从小受到父亲与民间口述文学的影响,酷爱文学。起初,安徒生从事成人文学的创作,后来,他「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决定为孩子写童话,出版《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每年圣诞节都出版这样一本童话故事集,直到1872年罹患癌症才渐搁笔。近四十年间,共计出版了一百六十八篇童话。

安徒生博物馆里,有各种版本的安徒生童话集,不管是古时的或现代的,不论是合集或分册,应有尽有。

安徒生爱好旅行,是人人皆知的,有人称他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不过,安徒生可不是完全天不怕地不怕的喔,据说他很怕出门旅行的时候遇上火灾,所以他的旅行箱里永远放了一条麻绳,以备火灾发生时逃生之用。另外,安徒生也很怕被活埋,所以有时候他会在睡觉前,在床边摆放一个纸板,上面写着:「我并没有真的死掉!(I am not really dead!)」...

(2)泰国的东芭文化村

?东芭文化村,位于曼谷东南方100多公里处,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人

们利用自然条件融合传统文化,兴办了一些娱乐项目,初步形成环境伏美、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胜地。

?东芭文化村每日举办驯象和传统文化艺术表演。有大象杂技表演、民族舞蹈、泰拳

比赛、青年人出家仪式和泰国婚礼表演等。

利用现有建筑和设施开发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是当今旅游业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一条路子,一种趋势,这不但是一种节省人力物力的便捷做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给旅游者真实的感受。

2、建立独特的民俗村和文化村

(1)日本爱知县的明治村(移建)

明治村,由于它集中了明治时代(1868年一1912年)有代表性的建筑而得名,实际上它已成为一所日本明治时代建筑艺术和文物的博物馆。

(2)美国的普利茅斯垦殖园

位于美国东海岸波士顿市南的普利茅斯镇附近,占地100多英亩,是反映17世纪欧洲移民生活的恳殖园。其中“移民村”完全按照当年的格式建造。导游人员身着古装,口操詹姆士一世时期的英语,通过实际的操作,描绘17世纪20年代英国移民的生活、劳动、休息、娱乐的情景,垦殖园因而以“活人博物馆”闻名全美。这里才是美国人真正的故乡。

普利茅斯早先是一片垦殖园,现在除了仍保留垦殖园的风貌之外,更像是一座美国早期历史博物馆:“五月花号”机帆船、1620年的登岸岩石、1627年的原始村落……

1620年12月,一艘“五月花号”机帆船满载102名不堪忍受英国国教迫害的清教徒,历尽艰辛在美洲大陆中段的普利茅斯登陆,踏足这片从未开发的土地。

在移民们创建的“1627年村落”里,导游们身着15世纪英国人的服饰向游人们介绍当时移民的生活情景。农舍里光线昏暗,屋梁上挂着南瓜、干鱼、辣椒等食物,妇女们缝补洗涮,烹制食物,男人们打鱼捕猎,养家糊口。

3、组织各种独特的民俗风情活动项目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岁时习俗、节庆活动和民间游艺丰富多彩,且各具特色。将独特

的民俗文化活动纳入外国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项目中,既可满足来访旅游者想了解异国风情的愿望,也为市场促销提供了有吸引力的重要产品。

泰国素辇市象节(每年11月第3个周末举行):一只小

象在用鼻子写汉字“你好”

(二)中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人造民俗村

(1)深圳的“锦绣中华”

?“锦绣中华”由观景区、商业区、饮食衔和园艺造景区四个部分组成,面积为30万

平方米,投资1亿元,除了许多中国民族建筑和民居外,还有反映我国不同时代的名胜古迹、建筑精粹及民俗风情的微缩景观。在饮食街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佳看,风味小吃;在商业区人们不仅可采购到各种名优土特产品。还可观赏工艺制作表演、民间绝技表演和各种民族民间歌舞表演。

(2)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荟萃中国56个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民居建筑于一园的

文化旅游景区,占地18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村内建造了中国各地区少数民族的24个村寨和20多个景点,有生活民俗、工艺制作、民间绝技、民族服饰表演、村寨民族歌舞、艺术团队演出和晚上的艺术大游行、中心剧场的表演等,从多角度、多层次表现了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活动。

2、民俗博物馆

?云南民族博物馆于1995年11月9日落成并开馆。它位于风光秀美的昆明滇池国家

旅游度假区内,与云南民族村相毗邻,占地13万多平方米,分展示、演示、收藏、科研四区。总体布局为庭院回廊式,极富地方民族特点。

3、在本地区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升发民俗风情旅游区或景点

(1)修复江苏南京秦淮河风光带

?古往今来,“十里秦淮”始终是游人向往之地。1984年,南京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

久负盛名的“十里秦淮”风光带,之后,国家旅游局又将其列入“七五”全国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2)贵州的天然民族村

?1987年,贵州省在距凯里市27公里的苗民小寨——郎德,建立了民族村博物馆。

这里是全国第一座,也是贵州省首批建立的露天博物馆之一。这个村寨,以其苗民的风土人情,吸引着远近的旅游者。

4、民俗风情旅游活动的开展现状

(1)利用节庆活动、传统及现代民俗话动,推出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旅游线路

(2)实地参观和考察民间工艺品的制作

(3)旅游饭店正逐渐成为推广民俗风情活动的中心

5、我国民俗风情旅游景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抢救与保护

(一)抢救与保护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思路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1、文化变迁的机制

“文化变迁”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所发生的任何变更,这种变更或是因为内部的发展(发明、发现)所引起,或是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换(借取、传播)而产生。

文化变迁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因素或文化结构从一个社会向另一个社会或多个社会的转移和互动。

文化传播有两种方式:

?有意传播:既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文化;也指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模仿引进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无意传播:是指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地输出文化,也指无目的、无计划、无组

织模仿、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2)文化丧失

文化丧失是指因接受新事物而导致旧事物的丧失,但这种取代并不一定是文明的特征。

3)文化涵化

文化涵化是指不同文化的个人组成群体,因持久地相互集中地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结果造成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大规模地变迁。

文化变迁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最为普遍的原因是环境发生变化,因

而,文化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

第二,文化内部的人观察文化特点的方式发生个别转变,这会导致社会解释其文化的规范和文化的价值观的方式发生个别改变;

第三,文化变迁的根源在于与其他群体的接触,引进新的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最终造成价值观念和传统行为方式的改变。

2、充分认识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价值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深层次开发旅游业的基础。

?民俗风情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国家宝贵的资源。

3、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关系

?没有保护的开发是掠夺性的开发,盲目地开发只能是破坏。

?要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只能传承于活人,要有青年一代去继承、应用、创新,

使民俗文化的血脉得以活跃,而不是窒息在珍藏中,这就需要开发、利用。

?开发民俗风情应建立在提高各民族成员文化素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

基础上。

4、抢救、保护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手段

?对于即将消失的民俗文化,还需要采取具体的手段,如录像、录音、拍电影等方式,

将其真实地记录下来。

?来自南埃塞俄比亚OMO村庄的MURSI族女人,装饰着面部纹身及唇盘,这在当地是

美女的象征。

?据说还有另一种原因,很久以前,Mursi的男人怕自己的女人和女儿被别的部落掳

去做奴隶,嘴上装上大盘子后,使她们变得丑陋,别的族群就不会看上并抢去。当

然并不是部落里所有的女人都有权利装上这么个大盘子的,只有部落里显赫家庭里的女人才有资格,那些一般家庭里的女人虽免去了酷刑,但正常的面孔也代表了一个女人在这个部落里的低下地位。

(二)民俗文化消亡、变异的几种形式

1、民俗风情的同化

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原有的民俗风情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被异族、异地民俗风情取而代之。

?傣族的住宅建筑是"干栏"式建筑,也称高脚房屋建筑,以竹,木,茅草为建筑材料,

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在潮湿炎热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风,还可以御蛇、虫和野兽的侵害。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兰村寨己出现了许多砖石、水泥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杆栏式建筑,杆栏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云南省内的出土文物已向我们展现了秦汉时期云南杆栏式建筑的真实风貌。

?云南大理“洋人街”是为了满足外国旅游者的饮食需要而应运而生的西餐厅、咖啡

屋、冷饮店组成的一条街。

土家族世居于湘鄂川黔边沿地区。土家族男子穿短衣和宽大的裤子;妇女穿筒裙或百褶裙,戴各种首饰。

2、民俗风情的变异

(1)民俗风情庸俗化

(2)伪民俗

?杭州宋城

3、蜂拥而至的旅游者对旅游地民俗风情资源的冲击

威尼斯水城

三、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开发和利用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理论出发点

1、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注意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排外,唯我独尊的思想;二是认为一切外来文化

都是最先进的,全盘照搬照抄,抛弃了本土文化中最优秀的内涵,从而失去了本土文化的特色。

2、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

?避免两种极端的思想方法论:一是厚古薄今;二是厚今薄古。

3、正确对待民俗文化遗产的态度—扬弃

?扬弃是指人们对待新旧事物、文化遗产既保留又克服的关系,即保留民族文化中的

优秀成份、精华,抛弃、克服民俗文化中的落后、消极、反动的成份。

(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1、特色性原则

2、保护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文化性原则

5、乡土性和古朴性原则

(三)开发和利用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途径

1、饮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2、民居建筑的开发和利用

3、“行”的方式的开发和利用

4、民俗节日、庆典活动的开发利用

5、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利用

6、民俗娱乐活动的开发利用

7、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4章:中国民俗与旅游

一、服饰民俗旅游

(一)服饰民俗概述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服饰主要包括下述四类:

这种名为“纳波瑞拉”(Nubrella)的伞是世界上第一款无须手持型伞,目前,纳波瑞拉伞售价为30英镑。

(二)服饰民俗与旅游

1)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1)服饰民俗是旅游审美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服饰民俗的美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色调美、装饰美,而且还有结构美、搭配美、神秘美,它能给旅游者带来多方面美的享受与满足。

(2)服饰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历史的缩影

服饰是时代的产物,透过服饰民俗可以看见不同民族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经济基础与宗教、文化对服饰民俗发展的驱动。

(3)服饰民俗是民族的标记

服饰民俗与居住民俗一样是建立在每一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基础上的,它一经形成,便被赋予强烈的感情,成为本民族的“族徽”。只要通过服饰,便能很快识别到它属于哪个民族。

傣族服饰苗族服饰

白族服饰高山族瑶族基诺族

2)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少数民族服饰民俗旅游资源

?汉族传统服饰民俗旅游资源

汉族对清政府的命令极力抵制,长期的抵制斗争与清朝已统一全国的形势使清政府考虑做也些让步,以稳定局势。于是提出所谓"十从十不从",即:服装上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及: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这点有限的让步,终于保留了一些汉族衣装中的特点。

3)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

(1)博物馆陈列

(2)民俗服饰妆扮

(3)民俗服饰体验

(4)服饰商品

(5)服饰仿制

开发服饰民俗旅游资源要注意以下五点:

①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②与环境相协调。

③把握民族服饰的本质特点,注意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统一,不能张冠李戴。

④开发的方式既可采用单一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组合开发

⑤要充分利用节庆,集中展示民俗服饰。

二、饮食民俗旅游

(一)饮食民俗概述

1)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习俗。

饮食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中国的环境、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因素所决定。(二)饮食结构与类型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般由主食、菜肴、饮料组成。

1)主食

我国民间主食有米饭、面食和牛羊肉三种类型。

2)菜肴

菜是蔬菜的总称,肴是做熟了的鱼肉。菜肴通常有素和荤之分。

我国常食用的菜肴原料有鱼肉、蛋乳、油脂、蔬菜、瓜果、调味六种类型

3)饮料

饮料有酒、茶、奶等,其中又以洒和茶为主。

(四)饮食民俗与旅游

1)饮食是旅游业存在、发展的基础之一

2)风味餐饮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3)必需尊重游客与旅游地各自的饮食习惯

4)以旅游促进饮食民俗旅游的发展

三、居住民俗旅游资源

(一)居住民俗概述

居住概念:

?广义上包括一切供人生活的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狭义上则是指普通百姓休息活动的场所。

江南水乡民居

无锡民居

云南傣族民居

宁夏民居

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居民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二)居住民俗的旅游开发

1)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

(1)风情各异的居住民俗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对象

(2)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旅游住宿是旅游者的基本要求之一

(3)居住民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地域文化是一种重要旅游资源

旧金山芬兰希腊

?居住民俗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人为载体的居住惯例、建房仪礼

等人类行为方式;一类是以物为载体的传统民居及其附属物。

?居住民俗旅游资源也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可供旅游者参与的旅游资源,另—类是

可供旅游者观光的旅游资源。

2)民居景观的类型

(1)干栏式建筑

主要为我国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如傣、景颇、佤、布依、壮、侗、水族居住的民居。

干栏有全竹、全木、半竹半木式三种,屋顶也有草、瓦、树皮等三种。

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傣族的竹楼和侗族的木楼

傣族竹楼

侗族木楼

(2)窑洞

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的黄土高原上,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豫西、晋中、陕北和陇东。

窑洞有靠崖窑和地坑院、锢窑之分。

靠崖窑:是在垂直的崖面上挖的土窑。

地坑院,又称“天井窑”、“地阴坑”、“地窑”,是在平坦的岗地上所凿的窑洞。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西张庄镇庙上村地坑院

锢窑(箍窑)是在平地上用土坯、砖石砌筑的拱顶房屋,锢窑的室内房顶为拱形,与窑洞相似。

(3)庭院住宅

庭院住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基本的形式。它的分布非常普遍,从东北三省到西南高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遍及全国各地。庭院住宅从南到北因地理环境不同有好几种亚型:A、四合院、三合院和东北大院

四合院是汉、满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总的布局特点为四面是房屋、中间是庭院。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B、南方的天井院

南方的庭院住宅,为适应当地气候,庭院和厢房联为一体,庭院面积缩小,变为“天井”,利于防晒。现存皖南、浙江、苏南、福建、江西等地的明清民居,大多数都是天井院。这些地方的房屋净高较大,有利于通风,楼房较多,结构优美。

宅院形制是将四周的房屋联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称为南方天井院。

天井院

C、“一颗印”和“三房一照壁”

“一颗印”是汉族传统民居之一,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尤其以云南较为盛行。“一颗印”也是围绕天井布置房屋,北面正房大都为三间,东西两侧为厢房,南面为厅房,也是大门所在的地方。“一颗印”的东、南、西、北房屋全部相连围合,既防风又避日晒。由于它的外观犹如印鉴,所以俗称“一颗印”。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纳西族都是受汉文化影响较大的民族,他们的传统民居由正房和两例配房加上南面的照壁围合而成,称为“三房一照壁”,实际类似北方的三合院。

(4)客家土楼

现在主要留在福建水定、龙岩的客家人民居中,是数百人聚族而居的堡垒式住宅。

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我国福建省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经过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楼。

土楼乃我国“客家人”的传统民居,多建于清代。它具有被公认抗震性能较好的主要特点是:墙厚、柱粗、梁多、前后左右对衬、支力点强,加上选址时注意到地基严实、土建场所开阔,所以“四平八稳”,大门一关,恰似一座严严实实的小城堡。

(5)蒙、藏、羌等少数民族民居

蒙古包流行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是藏、蒙、柯尔克孜、哈萨克等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搭建的毡棚。

(6)海南岛黎族的船形屋

海南岛黎族的传统民居,形如倒扣在地上的船只,称为“船形屋”。相传黎族的祖先僳海来到海南,以倒覆的船体作为居室,相沿至今。海南岛气候无寒潮之忧,但四李多风,这种船形屋抗风能力较强。

3)古村落旅游

村落是一聚落,它既是人聚集的空间,又是民居建筑的集聚空间。从风景旅游的角度上来说,村落是可观、可游和可居的旅游资源,具有难得的综合开发价值。

古村落旅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古建筑

(2)环境与景观

(3)风土人情

4)古城镇旅游

城镇是文明起源的标志,环绕民居的集聚规模要大大超过村落。我国古代城镇,—般都是一定层级的地方行政中心,同时又是商业和手工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文化内涵比村落更为丰富。

四、人生礼仪民俗旅游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中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纵观人生的全过程,主要有五大礼俗,即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

(二)传统婚姻民俗

1)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

主要有:抢劫婚、转房婚、表亲婚、交换婚、买卖婚、服役婚、招赘婚、童养婚等。

(1)抢劫婚

在母系氏族社会解体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妇女不情愿出嫁到男方氏族,男方氏族便采取强制性手段将妇女嫁到男方氏族,于是出现了抢劫婚。

(2)转房婚

是指弟纳兄嫂或兄娶弟媳的一种寡妇内嫁制的婚姻。

(3)表亲婚

是指平辈表兄表妹间的重(zhònɡ)亲联姻。

(4)交换婚

即将女子嫁入对方氏族为妻,对方氏族则回嫁一女子到本氏族为媳妇。

(5)买卖婚

是男方以相当数量的钱财为代价,娶女方为妻妾的婚姻形态。

(6)服役婚

是娶妻的男方在婚前或婚后的一定时间内,到妻家服劳役,作为对妻方家庭损失一劳动力的补偿的一种婚姻形态。

7)招赘婚

是—种男嫁女娶的婚姻形态。

(8)童养婚

是指子嗣之家抱养人家的女儿为养女,待其子和养女长大到适婚年龄,再使他们结为夫妻。2)传统婚礼的仪式程序

传统婚礼的基本程序是“六礼。所谓“六礼”,是指婚礼六阶段的仪式,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彩是议婚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

(2)问名是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再通知女方的仪式。

(4)纳征又称纳币,是“订盟”后男方派媒人和押礼人将聘礼送往女家的仪式,

(5)请期即选择结婚日期,并征求女方同意.民间俗称“提日子”、“定日子”。

(6)亲迎是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三)传统寿庆礼俗

1)祈寿礼俗

2)寿诞礼俗

(1)做寿的规矩

按习惯,人不满60岁,只能叫过生日,而不能做寿。只有满60岁的老人才有资格做寿。综观老人的寿礼,其最隆重、最具特殊意义的寿诞有以下一些:花甲寿、六六寿、古稀寿等。

(2)贺寿仪式

(四)丧葬礼俗

?丧葬礼俗是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殓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

?葬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葬法上来看,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风葬、水葬、塔

葬、悬棺葬等。

(1)天葬

天葬又名鸟葬,主要流行于藏族地区。此外,我国的蒙古族、土族、普米族、怒族、羌族、拉祜族、畲(shē)族、裕固族等也有天葬的习俗,但葬俗各异。

(2)风葬

又称“树葬”、“挂葬”、“悬空葬”和“空葬”,流行于我国少数民族,尤其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珞巴族和苗族中。

(3)塔葬

又称塔屋葬,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葬法,主要流行于僧侣阶层。

(4)悬棺葬俗

将殓尸的棺木高置于临江面海、依山傍水的高峻陡峭的崖壁上。

(六)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

博物馆——人生礼仪民俗在旅游中的具体应用,如婚姻博物馆、寿庆博物馆和丧葬博物馆,以适应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屉的需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已建立了不少包含人生礼仪方面内容的民俗博物馆,并在旅游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 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特征 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类。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多种属性与特征的

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除了作为文化现象而具有科学、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特征外,从旅游的功能与价值的角度看,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第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群体性。第三、民俗旅游资源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第四、民俗旅游资源的神秘性。 近年来,民俗旅游资源已不再被一味的贬损为“落后”、“原始”、“迷信”、“蒙昧”,而是被认为是弘扬民族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总之,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非常复杂、内容十分丰富,其形成之多样、分布之广泛、潜力之深厚、历史之渊博以及在旅游业开发利用上的地位及作用如此之重要,使其成为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一类得天独厚的资源,对旅游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相对优势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有待列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各地方政府公布的省级、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在民俗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独特的相对优势,如果说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奇而绝取胜,那么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古而稀闻名。云南民族地区不仅有最古老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和众多的壁画石窟、寺院佛塔,而且还有各民族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生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集会活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对发展旅游业来说是一种优势,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源流,这种个性上的独特性必然构成总体上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云南广袤的少数民族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西北民族大学 旅游资源鉴赏期末大作业 专业班级:08级环境工程2班学号:P081914375 姓名:马雪婷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摘要】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并突出民俗风情旅游对旅游的重要作用及民俗旅游的重要意义,为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最后指出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 【关键词】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旅游;民族信仰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旅游资源也不仅限于静态的地貌旅游资源,水色风景的观光等,动态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民俗风情就是最具有活力的一旅游资源,她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丰富了我国的旅游活动,下面将浅谈一下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民俗风情旅游对旅游的作用及民俗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 民俗风情就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在长期的生活的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在所有旅游资源中,民俗风情是最具有活力的旅游资源,因为她鲜活,奇异,充满无穷魅力。 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因生活环境,发展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形成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从文身,文面到耳环,项链;从茅草裙,遮羞布到比基尼,防弹衣;从手抓饭,牛血酒到三明治,蜗牛宴;从石穴,树巢到阁楼,别墅;从挥矛迎客,碰鼻致礼,挤眼示情到亲切握手,热情拥抱;从跳火接,晒佛节到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这些民俗风情全面地反映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体现一个民族的理想和感情,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真是表露。 民俗风情旅游的定义是指人们以观赏,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体验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以及暂时逗留所引起的物质与精神现象的总和。 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在这个条件下,形成了人种,民族,籍贯区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一般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可将其分为三个大类型: 1,物质民俗:包括服饰民俗、民居民俗、饮食民俗、民间传统特色产品等。 2,社会民俗:包括婚恋、嫁娶、岁时节会民俗等。 3,精神民俗:包括禁忌信仰民俗,娱乐民俗等。 二,民俗风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自然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 1,广泛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广泛存在的。民俗广泛存在于某一地域范围或某一民族,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一切过程,广泛存在于任何季节和时间。民俗几乎无处不在,包罗万象的。处于不同的地域,演绎不同的民俗风情。如在美丽的苗乡,常常会碰到一队队青年男女聚集在山坳,路旁,村边对歌的快乐景象。一些地域性很强的生活习俗更让人感觉新鲜,有趣。例如新西兰人最流行的见面礼是“碰鼻礼”。 2,自然性:无论是服装,饮食,居民,交通用具,还是很会礼仪。节日节庆,宗教信仰活动,凡是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民俗事项和载体,都是一个民族或地区人们生活的真是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山东省金乡县马庙镇中心校刘五香2013年7月17日09:24浏览:69评论:10鲜花:2专家浏览:0指导教 师浏览:3 表3-1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 民风民俗 题 作者姓名刘五香 学科领域 语文√ 音乐美术外语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六课时,每周十二课时,课外六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家乡风情”为主题,设计各种活动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活动应该有计划,有评价。计划应详尽,形式应多样,评价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态度,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增加社会经验,培养多种能力。 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点击打开链接

知识与技能: 1.立足语言教学,品味语句,积累语言; 2.适当扩展教学范围; 3.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过程与方法: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身边的民风民情,突出人文精神。 对应课标( 1.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2.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展。由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学生普遍较为陌生,教师可以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但不能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民风民俗”的知识介绍课。 3.本单元教学还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教师应注意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 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你了解我国哪些传统民俗文化?请举一例与同学来分享2、我们家乡有哪些民俗?3、你从网上或课外书籍中,你了解到什么民俗王文华?4、任选一篇课文,谈谈你对本课介绍的传统文化认识。 专题划分专题一:《云南的歌会》(1 课时) 专题二:《端午的鸭蛋》(1 课时) 专题三:(课时) ....... 其中,专题(或专题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云南的歌会》所需课时1课时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学院:人文学院 系别:15级旅游管理系 :贺阳 学号: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2.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 2.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3.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整体评估 3.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3.2对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4.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措施参考文献

摘要:我的家乡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开发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民俗”是“民间习俗”的简称,广泛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流行于民间的全部风俗习惯,具有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现象。它包括民间习俗、民间信仰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禀赋较高,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代表。由于区域特点的差异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有表现出多元特质和地域性差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质。 1.2.1蒙古族文化是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 鄂尔多斯是以蒙古族人口为主体,汉族人口为多数的地区。鄂尔多斯蒙古族原是成吉思汗宫廷的守护者,后来成为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守护和祭祀者。他们世代传承了蒙古王朝时期的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又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这些文化构成了鄂尔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64(理论学时:16 实验或实践学时:48 )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是旅游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出/入境旅游特别是出境旅游迅速发展的情况,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对全面地了解境外客源地和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知识概况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旅游教育需要紧紧跟上旅游行业的发展,培养一大批能满足行业需求的旅游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培养出有知识、懂业务的出境旅游领队。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中国出入境客源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变化趋势; 2.熟悉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3.掌握世界旅游区的划分及其概况; 4.掌握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概况。 教学内容: 1.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2.国际旅游区划概述; 3.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4.中国出境旅游的演变和发展; 5.中国入境客源市场的现状和前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际旅游区的划分及概况; 难点:国际旅游区划与世界七大洲的划分。

第二章东亚之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简单介绍日本、韩国、蒙古三个国家的基本情况,使同学们对所涉及内容也事先有所了解; 2.重点掌握日本、韩国、蒙古国家的首都概况、禁忌及主要旅游城市。 教学内容: 樱花之国——日本 1.国情概述; 2.政治经济; 3.文化教育; 4.民俗风情; 5.旅游观光; 6.入境须知。 隐逸之国——韩国 1.国情概述; 2.政治经济; 3.文化教育; 4.民俗风情; 5.旅游观光; 6.入境须知。 草原之国——蒙古 1.国情概述; 2.政治经济; 3.文化教育; 4.民俗风情; 5.旅游观光; 6.入境须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日本、韩国、蒙古三个国家的基本情况; 难点:各个国家的政体及旅游观光地。

浅析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浅析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作者:薛群慧张晓萍来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添加日期:09年12月29日 一、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的理论出发点 正确处理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历来是互相联系,相互转化,相辅相承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在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时,必须注意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排外,唯我独尊的思想,认为凡是本民族文化都是最好的,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愿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份;二是认为一切外来文化都是先进的,全盘照搬照抄,抛弃了本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内涵,从而失去了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正确处理好古今的关系。在利用和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也涉及到如何对待古今关系问题,在这里也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思想方法论:一是厚古薄今,二是厚今薄古。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实践中就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在对待文化遗产上,报复古主义,认为凡是民族文化就是古代文化,传统文化,摈弃现时代的创新、发展的民族化、民俗风情,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历史联系。在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上出现了仿古潮流。如在你追我赶的“仿古”热潮中,许多地方无视中国《文物保护法》和世界《威尼斯宪章》中关于文物建筑保护与修理应遵守的若干规定,使一些历史上曾有,后来荡然无存古建筑和滕王阁、牡丹亭等纷纷死而复生(尽管专家认为十有八九属非驴非马建筑)。二是厚今薄古,这是对待文化遗产上的文化虚无主义,认为一切传统文化都是糟粕,而全盘否定,完全抛弃。在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然存在这种倾向;现代的才是进步的,才有吸引力,从而抛开民俗的历史继承,标新立异另搞一套。正确对待民俗文化遗产的态度,也就是保留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精华,抛弃和克服民俗文化中落后、消极的成分。然而在开发和利用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实践中,存在着优劣不分,精华与糟粕混杂,甚至把糟粕当精华的现象。如在某些旅游景点,不同程度上甚至主要是以封建迷信内容和庸俗低下的趣味来吸引游客。例如在根据《西游记》、《封神榜》等名著而建造的宫、园、山、殿等场所,不是正确地去表现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们追求美好的理想,与黑暗作斗争,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主导精神,而是着力表现作品中居陪衬地位的宿命论,因果报应等迷信的乃至恐怖的和色情的东西。 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如今人们已对“开展民俗风情旅游是大有可为的一个旅游项目”形成了共识,但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遵循哪些原则去开发,有5个方面的原则: 1、特色性原则。这是指发挥“唯我独有”的民俗风情资源优势,充分体现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创造“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只有在开发特色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和特色上下功夫,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所谓特色,就是“你无我有”,“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如何判定某一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具有独特性,可以参照旅游资源主要质量指标;珍稀度是指世界范围内旅游资源赋存的价值水平,包括绝无仅有的、罕见的、珍贵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迹;古悠度指在一定范围内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年代,它产生时间越早,历史古悠程度越大,特色层次也越多;奇特度是指旅游资源与人们生活、现实环境的差别程度。由于旅游者出游的重要心态就是求异、求新。因此,奇特度愈强烈,资源特色层次则愈多,对旅游者吸引力也愈大;规模度指旅游资源在同类的雄伟、磅礴程度,可构成一系列旅游极

浅谈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本科课程结课论文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别 13级人力资源管理3班学号 3213004613 学生姓名苏怡心 指导教师张春慧 20 14 年10 月23 日

浅谈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苏怡心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本文在本人的亲身旅游的基础上,从交通方式、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四方面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说明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最大的阻碍时交通不便以及因为经济尚未成熟,受多方面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关键词:云南,民俗风情,资源开发 民俗简单说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项。一般把由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风”,把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这也成就了民风民俗必定是一个巨大的旅游资源,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很大程度的影响该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一个城市交通方式、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1 交通方式 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有时候会决定你的旅行有什么体验和收获。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之前,我曾经去过西藏。家人在格尔木租了一辆越野车,两天时间到达拉萨,一路上见到开车的、骑车的、步行的、磕长头的,都以各自的方式穿行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所以我相信选择不同的在云南旅游的交通方式,对云贵高原的理解和体验都会不同。所以在选择旅游方式时,我和同学共同选择了坐火车抵达云南的丽江。不过令人感到不快的是火车并没有直达丽江的,需要先抵达昆明再乘坐8小时的火车达到丽江,我认为这是阻碍云南民俗风情发展的原因。提到云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地方必然是丽江或者大理,并且这两个地方也是少数民族较为聚集的地方,随之而然其民俗风情更为浓厚,但是从外省很难直达这两个地方,这无疑使交通便利程度受到阻碍。虽然飞机可以很快抵达,但是在交通方式上,90%的受访者选择飞机出行,54%选择火车,30%选择自驾车,所以其实有很大部分人也是会选择火车的,特别是旅游时[1]。 不过在另一个景区我却感觉到交通方式的民俗风情,让我有了不同的体验,那就是拉市海的骑马。因为云南是位于云贵高原,一些地方因为地势的原因并未有完全开发,所以代步工具便是马。而这时骑马并不会让你感觉到这里的交通不便,骑马不快,所以在这段路途之

旅游概论简答题集锦第一章(河北省对口高考)

旅游概论简答题集锦(高考总复习) 第一章 一、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简答) 答:旅游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其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和进步。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和经济条件成熟的结果。 二、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什么?(简述) 答:1、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2、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⑴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⑵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逐渐转化成商品,商业便应运而生了⑶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⑷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⑸“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3、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4、虽然旅游古已有之,但决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三、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 答:旅行是重于行,即赶路到达某处;旅游是重于游,但也是一种行。旅行时欣赏景色便衍生出旅游,因此旅游孕育于旅行;但是旅游是以美景为目的地,旅行是以终点为目的地,因此旅游不同于旅行,脱胎于旅行之外。 四、什么是旅游?旅游与游览、旅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区别: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其目的广泛。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的旅行与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联系:1、旅行是旅游所凭借的手段和前提;2、不受功利约束的游览才是旅游的目的和内容;3、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五、旅游是非功利性的,为何又有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称呼,其根据是什么? 答:这是指旅游的概念具有包容性(外延性)。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要在整个外出旅行计划内或者说在某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为了与纯消费性旅游相区别,往往在旅游前面冠以商务或会议等字样,以表明旅游的不同类别。 六、简述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简述) 答:本质: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身心愉悦感受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基本属性:1、旅游的社会属性:⑴旅游者具有社会特性⑵旅游客体的社会性。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2、旅游的文化属性:⑴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⑵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⑶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3、旅游经济属性: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个人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历史发展角度都能看出经济因素对旅游有决定性影响与作用。 4、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旅游的消费)是比一般的生活更高级的消费形式 七、旅游有哪些特点? 答:1、广泛性:旅游的广泛性一指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二指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活动领域的多面性;三指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的多样性。 2、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是指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 3、参与性:这里所说的参与性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必须亲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替代性。(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但是旅游的参与性又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之分。) 4、季节性:所谓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旺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试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旅游者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越是开放,国家对旅游的政策越是宽松,人们就具备了更充分的() A 旅游费用 B 旅游时间 C 旅游权利 D 旅游动机 2、孙先生喜欢旅游,能决定他去何处旅游、逗留时间长短及消费水平高低的条件是() A 闲暇时间 B 旅游动机 C 身体条件 D 可随意支配收入 3、世界旅游组织在1991年6月召开的旅游统计大会上所提出的新概念是() A 国际旅游者 B 当日游客 C 游客 D 游览者 4、人们的旅游权利是旅游者构成条件中的() A 社会条件 B 个人条件 C 旅游动机 D 心理因 5、闲暇时间是指() A 时间 B 可支配的时间 C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 非自由支配的时间 6、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非常住国访问的人是() A 游客 B 旅游者 C 游览者 D 当日游客 7、我国()年实行周末“双休日”,促进旅游市场趋向常态化。 A 1992 B 1993 C 1994 D 1995 8、以下各项不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是() A 旅游者 B 旅游资源 C 旅游设施 D 旅游业 9、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的课题是() A 旅游者 B 旅游资源 C 旅游业 D 旅行社 10、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内驱力是( ) A 开支结余 B 闲暇时间 C 旅游动机 D 身体健康

11、“当日游客”提出的时间和机构是() A、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 B、1963年罗马会议 C、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加拿大会议 D、1999年世界旅游组织13届大会 12、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A、人、才、物 B、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行社 C、旅游资源、设施、服务 D、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13、下列闲暇时间中能促进长途旅游得以实现的是() A、每天都有的较短空闲时间 B、周末的闲暇时间 C、带薪假期 D、前三种都不是 14、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以上的人。这是哪一年的定义。() A、1937年 B、1963年 C、1991年 D、1999年 15、旅游动机产生于() A、旅游供给 B、旅游需要 C、社会富裕 D、社会闲暇 16、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入境旅游人员统计为() A、旅游华客 B、外籍游客 C、来华入境旅游者 D、来华游客 17、国家的旅游政策鼓励居民外出旅游,就能赋予旅游者以() A、社会富裕 B、社会闲暇 C、旅游权利 D、旅游义务 18、在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的主体是() A、旅游者 B、旅游业 C、旅游设施 D、旅游资源 19、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是() A、有钱 B、有闲 C、旅游动机 D、身体健康 二、简答题 1、构成旅游者的个人条件有哪些?

民俗风情旅游概括

民俗风情的涵义:民俗风情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仪、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民俗风情”中的“风情”是“民俗”的诗化和叠用强调。民俗风情的特征:1、民族性、地方性2、丰富性、多样性3、大众性、传播性4、时代性、稳定性民俗风情的价值:1、文化方面:涵盖人类生活各方面,满足人民多元文化渴求。参与体验,加深理解,获得与众不同的文化享受。2、经济方面:直接间接3、游娱价值:这种功能表现在娱乐习俗中,像流行民间的各种歌舞,节日,游戏、博奕、杂耍等,起到愉悦身心,启人智慧、鼓舞信心的作用。4、实用价值:对于各民族禁忌的一些掌握和了解,可以帮助旅游业的发展做好服务,也可以为旅游者的出游带来更多的便利。(入乡随俗,入境问禁) 民俗风情旅游的概念: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和暂时逗留中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和。分类:参观观赏型、了解领略型、参与体验型民俗风情旅游的特征:1、神秘性、审美性2、乡土性、社会性3、苦乐性、发展性4、参与性、原则性,此外,还具有多样性、兼容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征。民俗风情旅游的影响:1、旅游的一般作用(1)积极作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政治方面环境方面人类本身(2)消极作用2、民俗风情旅游的特殊作用(1)积极作用,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渴求。促进人类平等、团结、繁荣、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2消极作用,可能使“民纯俗美”走向其反面,造成商业化,民族艺术的变异,赝品、庸俗、歪曲。可能引起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纠纷。 民俗风情旅游者的定义:是指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暂时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的国家或地区去旅行和游览的任何人(广义)。其中,在当地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者,为“民俗风情旅游者”(狭义);在当地逗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为“民俗风情游览者”;民俗风情旅游者的特点共同特点:1、求知欲强2、食宿随和3、注重态度4、素质较高不同类型各自的特点:1、参观观赏型民俗风情旅游者2、了解领略型民俗风情旅游者3、参与体验型民俗风情旅游者 民俗风情旅游业的概念作为旅游业的一个亚类,民俗风情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服务的行业。民俗风情旅游业的特点:1、中低档设施2、高品质服务3、“民族特色”与“全民皆东”民俗风情旅游业的作用:唤起和组织作用,唤起民众的旅游觉悟;组织开发、设计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组织客源,组织协调本行业的质量与价格问题,组织本行业从业人员培训。2、宣传和保障作用,对游客进行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禁忌的宣传、教育;保障民族风情旅游者的供给,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科学开发,保障生态环境和民风不受破坏。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涵义: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2、特点,(1)自然美,真实性,和谐性,(2)地域性,原生土壤(3)神秘性,神秘色彩(4)人情味,接待礼仪,合作、分配制度,爽直性格、古朴民风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评估1、分类1)物质民俗旅游资源(2)社会民俗旅游资源(3)精神民俗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评估:总原则——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全面系统效益估算高度概括1)从抢救和保护的角度。第一层次:是或濒于失传或不再普遍存在的部分,包括民间传说艺术、民族服饰和语言等。加以抢救,加强保护。第二层次:是正常发展趋于稳定的部分,包括民族地方的饮食和工艺等。加强保护。第三层次:是比较

2018年度年秋季学期云南民俗旅游考试题

2018年秋季学期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串姑娘”意思是() A.找姑娘玩 B.送花 C.唱歌 D.跳舞 2.景颇族的姑娘如果将小伙子送给他的树叶信原样奉还,表示() A.对小伙子十分想念 B.让她考虑考虑 C.她十分反感 D.她与小伙子心心相印 3.“西卡”是()的爱情信物 A..彝族撒尼人 B.彝族俐米人 C.哈尼族 D.白族 4.云南崖画的调研始于20世界6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崖画是云南崖画是() A.沧源崖画 B .元江它克崖画 C .石林崖画 D. 文山原始崖画 5.云南大理、丽江、鹤庆、剑川等地的木雕名扬海外,其中尤以“木雕之乡”()的木雕最有名。 A.大理 B.丽江 C .鹤庆 D.剑川 6.云南众多少数民族都喜欢刀具,许多少数民族都能打制精美的刀具,其中尤以()户撒刀最有名。 A阿昌族 B 白族 C 佤族D纳西族 7.云南“稻作文化”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云南的先民以大米为食的时间距今()。 A 10000多年 B 8000多年 C 6000多年 D 4000多年 8.不属于民俗风情旅游价值的是() A. 经济价值 B. 社会文化价值 C. 审美娱乐价值 D.文化传承价值 9.云南省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 A.52 B.25 C.15 D.26 10.彝族等级森严,其中曲诺是指( )。 A.黑彝B.居奴C.家奴D.百姓 11.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为“金不换”。 A.三七 B.天麻 C.虫草 D.云归 12.云南()是“全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之乡”。

A.呈贡 B.巍山 C.陆良 D.元阳 13.()是我国第一个在国际上注册的制剂药品。 A.云南白药 B.天麻素 C.血竭剂 D.蒿甲迷 14.公主井、孔雀坟寨心、母子岛……是()的景点。 A.西双版纳傣族园 B.曼听公园 C.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D.民族风情园15.()聚居在德宏州陇川、梁河两县。境外主要分布在邻近的缅甸克钦邦八莫、密支那等地,称“迈达族”。 A.独龙族 B.阿昌族 C.景颇族 D.德昂族 16.云南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5座,其中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一座是()。 A.丽江 B.昆明 C.大理 D.建水 17.在云南特有民族中,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是()。 A.傣族、壮族、布依族 B.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 C.佤族、德昂族、布朗族 D.普米族、纳西族、哈尼族 18.下面不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 A.地藏寺经幢 B.园通寺 C.大宝积宫 D.国殇墓园 19.道教在云南影响较大,道观遍布全省,请指出没有道教寺观的旅游风景区是()。 A.昆明西山森林公园 B.武定狮子山景区 C.巍山巍宝山景区 D.昆明金殿风景名胜区 20.下面关于云南饮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云南口味以麻辣为主,甜度适中 B.滇西北地区重配料并用名贵药材入菜C.滇东北地区强调麻辣以御寒防潮湿 D.风肝是傣族的特色民族菜 21.()是白族的民间故事。 A.艾玉的故事 B.黑母牛 C.贪财人的结果 D.阿一旦的故事 22.在云南发生过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渡江的渡口是()。 A.龙街渡口 B.皎平渡渡口 C.石鼓渡口 D.兰津渡口 23、()为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 A.泸沽湖 B.抚仙湖 C.滇池 D.程海

尔雅《民俗资源与旅游》

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 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正确答案:× 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 3 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 B、社会 C、民俗 D、政治 正确答案:C 4 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 B、政治性 C、地域性 D、民族性 正确答案:B 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 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 2 ()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 B、1900年 C、1895年 D、1890年 正确答案:A 3 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 B、社会政治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生活 正确答案:D 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

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 1 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 B、乡间民居 C、建筑风格 D、自然风光 正确答案:C 2 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正确答案:D 3 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 B、四合院 C、大院 D、石塔 正确答案:C 4 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 5 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正确答案:× 资源概念的新拓展 1 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 B、知识 C、社会 D、选项A和选项B 正确答案:D 2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 B、脑力劳动 C、体力劳动 D、智慧的表现 正确答案:A 3 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 B、能量 C、信息 D、以上答案都正确 正确答案:D 4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 5 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正确答案:×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1 以下()不是资源的范畴。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俗风葬 D、封建迷信 正确答案:D 2 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A、生产力 B、生产资料 C、人类劳动 D、社会生产 正确答案:C 3 传统经济中占据经济增长且具有主要贡献地位的是()。 A、劳动力 B、自然资源 C、资本

最新《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其实对于“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说起来大概新生都不能确定地理解它的概念,只是泛泛地把自己对旅游出游的理解加诸其身。而《旅游学概论》则系统地为我们阐述了“旅游”的概念(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和其多学科体系的特点,让我们知道,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的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司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了解旅游业的需求,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旅游本体论(概念体系)和旅游发展部门(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旅游学科、旅游活动、访客与旅游者、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简洁的阐述,为读者介绍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则详细介绍旅游管理各领域的宏观结构,涉及吸引物与目的地、节事与会展、移动性与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服务、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支持行业、旅游公共管理等主要部门。 本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我们一些阅读材料,使我们扩大了关于旅游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第一章,旅游学科案例从各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教材发展、国际旅游研究组织、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视觉去给我们引发思考的。我们知道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旅游教育的起步都是早于中国的,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的起步距离更是相差56年。西方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旅游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关于旅游学科的严肃话题,特别是从旅游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角度的理解,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与目前我国旅游学科主要建立在工商管理学科基础之上的现状明显不同。而东西方旅游教材的不断发展,各国际旅游研究组织与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陆续出现,这说明各国对旅游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读者则可以从这些案例中更加充分的去了解本章知识的应用,从而对旅游学科不断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它在为我们阐述旅游活动时,基本立足国内情况,加以中西方的比较,使读者对于其理论性的概念能够更加好地理解。以第五章的旅游产品与供给的‘基于资源的观光益智旅游’为例,在中国,基于资源的旅游是指向普通的观光旅游,资源的属性也不一定局限于自然资源方面。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将观光旅游定义为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和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而国际上对基于资源的旅游活动已经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称之为资源旅游,且在西方语境下,资源旅游更多的是指依赖于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和原住民旅游。在中西方概念的对比中,它还特意为我们解释观光功能“益智”二字,是旨在强调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对人们所起到的户外教育作用,再根据旅游资源类型把其分为自然观光益智和人文观光益智。这样,我们对‘基于自然的观光益智旅游’就可以更容易理解。 再者,再继续关注旅游企业管理(交通、中介、酒店)的同时,第一次将旅游公共管理提高到与工商管理并重的高度,不仅单列一章进行介绍,而且公共管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教材。其中第十一章介绍到,餐饮业、购物业、娱乐业、信息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本文叙述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一、前言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 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人文旅游 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类。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多种属性与 特征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除了作为文化现象而具有科学、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特征外,从旅游的功能与价值的角度看,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第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群体性。第三、民俗旅游资源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第四、民俗旅游资源的神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