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节能技术的探讨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节能技术的探讨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节能技术的探讨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节能技术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4-28T11:33:20.1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林斌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极为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总部 51003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极为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指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字化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还能够显著提升其运营效率。互联网技术以及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多方面应用提供了条件,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逐级发展,其功能理念以及设计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变化。本文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入手,对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作用以及所需技术做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技术;节能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城市路面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载客量多、客流量大、节能环保、准时准点等优点,大规模推广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显著提升人们的出行效率以及城市交通网络结构图的运转流畅性,因此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如火如荼地发展了起来。但是在进行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时,需要监控系统、探查系统、电力系统、中心控制系统、环境探测系统、智能售检票系统以及火灾报警系统扥多个系统的有效配合。而传统的人工方式显然无法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进行快速、及时的处理。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了。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能够使得以上所有系统的工作实现智能化管控,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并进一步方便乘客的出行以及乘车。

一、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上文提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车辆运行控制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电力系统、制冷系统、信号系统、报警系统、直斜电梯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等多个系统进行有效地配合工作。只有处理好以上这些系统的相互工作关系,才能够确保列车能够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同时为乘客提供舒适、便捷的乘车服务。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则是指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字化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对于信息的快速处理以及相关系统的智能化操作。倘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能够显著方便人们的出行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进步。具体来说,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首先为城市轨道交通各个站点提供智能化控制,方便人们在出行时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购票检票。同时还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分层式调度,分层式调度能够有效促进轨道交通各个设备和系统之间的联动性。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通过将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机械技术等基础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有效融合并综合应用,使其具备传统控制技术不拥有的绿色环保、低功耗、快捷、操作简便等优势。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控制中心的核心技术,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计算机、显示器、系统其它仪器、控制器、外接借口以及其他专业设备的系统化构成,从而通过主控制系统来对各种设备进行控制。具体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自动售检票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也称AFC系统,它是借助计算机控制中心实现对票务系统全过程的控制,包括自动售票、自动检票、票价收费等过程。通过AFC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以及对账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最早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近些年来,经过我国相关领域行业专业人员的不断开发和研究,并充分考虑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客流量大小情况,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云计算及储存技术等,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特殊特色、符合我国城市发展规律以及居民出行规律的AFC系统。同时,该领域工作人员还将AFC系统与城市一卡通系统有效结合到了一起。利用AFC系统也能够同时进行城市一卡通的识别,进一步提升居民借助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时的效率以及便捷性,确保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迅速运行的发展要求。

AFC系统在进行城市一卡通的识别时,主要是借助非接触式的IC卡来完成识别的。IC卡,包括IC芯片以及感应天线两个部分。当乘客选择城市一卡通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出入闸机时,IC卡能够接收到闸机射频感应器发出的电磁波,IC芯片自备的感应天线接收电磁波后通过谐振运动产生相应的电压,从而驱动IC芯片的运行,将城市一卡通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并传输至出入闸机的读写器上,读写器通过分析IC 卡的信息后判断票卡或城市一卡通是否合法有效。如果读写器通过一定的运算后认为票卡或城市一卡通有效,那么就会产生相应的指令信息让闸机口开放;倘若读写器在通过特定算法后认为票卡或城市一卡通无效,那么就会发出错误指令,闸机会出现警报声并不会对乘客开放。在整个读取城市一卡通的过程中,AFC系统实现了对乘车人信息的全程保密,当前我国的AFC系统只会在读写器显示屏上显示该卡的可用余额和本次乘车费用。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时,通过监控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远程信息传输系统,施工企业管理层能够建立总线拓扑网络结构,并将其进行细化使之成为不同的子网,通过各个子网与对应设备的连接,使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成为一个连接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的联动网络。在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的过程中,监控系统能够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还能够借助上述联动网络进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在列车到达站台时,控制系统会发出相应的指令,指示灯在亮的同时打开相应的站台屏蔽门,方便乘客们上下车。

2.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方面的应用

众所周知,轨道交通列车在运行时速度较快,在隧道内运行时会产生强大的气流,这些气流的存在会带来风能。2009年,我国轨道交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次开始在北京部分站点进行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风能测试,发现地铁在隧道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速介于

5~15m/s,每个班次产生的风能时长可以持续30s左右,如果通过在隧道两侧安装储能风轮,并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将系统进行整合,那么一个站台之间一班列车的发电总量可以达到惊人的每年96000W/kW,完全可以满足一个地铁站的照明要求。

通风空调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耗能最大的设备,通过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其中,获取列车外部环境、车厢内客流量等实时数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分析

名词解释 站长:全面负责车站行政管理工作,对车站的安全、 票务、服务、培训、人员及班组建设等工作负责,组织本站人员完成车站行车、票务和客运服务工作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组织的人。 值班站长:直接对站长负责,服从行车调度员、客运调度员的生产指挥,对本班的行车、客运、票务、培训及人员管理等具体事务进行管理和落实的人。 值班员:车站落实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的关键岗位,在值班站长的领导下,具体执行行车和客运要求,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并对当班站务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在发生设备故障或紧急情况时,协助值班站长进行处理。 站务员:主要直接面向乘客提供服务,包括售检业务、接发列车、组织列车、组织乘客乘降、回答乘客问询及对车站设备和设施运营状态进行巡视检查等具体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轻型轨道交通:简称轻轨交通,是以有轨电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独轨交通系统:以单一轨道来支承或悬挂车厢并提供导向作用而运行的轨道交通系统,独轨又称为单轨,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梁上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高峰小时:一天内的高峰期间连续 60分钟的最大交通量为高峰小时流量,相应的 60分钟称为高峰小时。城市交量一般有两个高峰,即早高峰和晚高峰。 地下铁路:位于地下(或水下)隧道内的那部分轨道交通线,线路为单线或双线隧道。由于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位于地下,所以称为地下铁道,简称地铁。 地面线:位于地面的轨道交通线路。 高架线:位于高架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 线网规划:在一定线路数量规模的条件下,确定路网的形态及各条线路走向的决策过程。 线路平面: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路平面的组成要素是直线和曲线。限界: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城 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空间。盖挖法:又叫盖挖 逆作法,是在挖进土层上先加个固定盖,再在下面掏土挖 进,主要用在地铁经过城市的闹市区、交通主干道下面,可 以尽快恢复城市地面交通,保护两侧建筑物的稳定。 盾构法:利用盾构机的盾壳作支护,前端刀盘切削土体,液 压千顶顶推盾构机前进,在开挖面上拼装预制好的管片作衬 砌,从而形成隧道的施工方法。 正线: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正线的行车 速度高、密度大,线路标准要求高。 辅助线:为保证正线运营而配置的线路,包括折返线、停车 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折返线:在线路两端终点站或者准备开行折返列车的中间站 设置的,专供列车折返掉头的线路。 道床:在路基、桥梁或隧道等下部结构之上,钢轨、轨枕之 下的碎石、卵石层或混凝土层。它是钢轨或轨道框架的基 础。 道岔:列车车辆有一股道线路转入另一股道线路的连接设 备。 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吸引客流和疏 散客流、为旅客乘车服务的基本设施,同时它又集中设置了 轨道交通运用中很大一部分技术和营运管理系统。 站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将乘客迅速、安全、方便地引导到 站台乘车,或将下车的乘客引导至出入口出站的场所,具有 集散客流兼顾客运服务的功能。 岛式站台:位于上、下行两股正线中间,上下行到站列车上 车与下车的乘客均在同一站台集散,两端都设楼梯或自动扶 梯与站厅连接,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 自动售检票系统:由计算机集中控制进行自动售票、自动检 票及自动结算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地铁综合自动化管理不 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站环境监控:将地铁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等进行控 制,为乘客提供适宜的乘车环境,并在紧急情况下保证乘客 的安全,同时对车站建筑内通风空调系统的设备加以监控, 以保证地铁正常运营。 车辆编组:按照预期目的将各独立的车辆连接起来成为一个 运行体,就成为车辆编组。 转向架:车辆的走行装置,用来牵引和引导车辆沿轨道行 驶,承受并传递车体与轨道之间的各种载荷,并缓和其动力 作用,是保证车辆运行品质的关键部件。受流装置:从接触 导线(接触网)或导电轨将电流引入动车的装置,又称为受 流器。 轴重:按车轴行驶及在某个运行速度范围内,该轴允许负担 的并包括轮对自身在内的最大总质量。 车辆段: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车辆停放、运用、检 查、整备和修理的管理单位。 轨道电路:利用钢轨线路和钢轨绝缘构成的电路,用来监督 线路的占用情况和传递列车的行车信息。 调度集中:利用遥信设备汇总线路上各车站的道岔和信号设 备的工作状态和列车运行情况,利用遥控设备直接操纵控制 线路上所有车站的道岔、信号、达到集中控制的目的。 传输线路:调度集中控制中心与各车站之间由传输线连接, 距离较远时设置中继器。 时钟系统:为运营准时、服务乘客、统一全线设备的标准时 间而设置的系统。 列车交路计划:根据运营组织的要求及运营条件的变化,按 运行图或由调度指挥列车,按规定的区间运行、折返的列车 运行计划。 长短交路:列车在线路运行中结合了长、短交路两种情况的 运营模式。 计程票制:按照乘车距离或乘车站数发售不同票价车票。 一体化的管理方式:集轨道交通工程的投融资、建设、运 营、沿线商业开发为一体的统一运作的模式。 大客流: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达到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 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施所能承担的流量时的客流。 单轨铁路:它是车辆在一根导轨上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 AGT系统:是一种通过非驱动的专用轨道引导列车运行的轨 道交通。 制动装置:是使运行当中的列车减速或停车,保证列 车运行安全的装置。 钢轨:是城市列车荷载,引导车辆运行的装置。 轨道电路:是由两根钢轨组成,用来反映轨道上是否 有车与是否完整的电气回路。 棋盘式线网:是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呈近似长方形布置的 线网。 运用车辆数:是指为完成日常运输任务所必需配备的 技术状态良好的可用车辆数量。 临时停车线:是为在线运营的列车发生故障时临时停车的 线路。 受流装置:从接触导线(接触网)或导电轨(第三轨)将 电流引入动车的装置。 车辆结构速度:按安全及结构强度所允许的车辆最高行驶 速度。 自动闭塞:是由行驶当中的列车自动完成闭塞作用的装 置。 站厅换乘:是指乘客由一个车站的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 梯到达另一个车站的站厅或两站共用的站厅,再由这一 站厅通到另一个车站的站台的换乘方式。 车体:是容纳乘客和司机的地方。 全日行车计划:指轨道交通系统全日分阶段开行的列车对 数计划。 牵引网:是沿线敷设的专为电动车辆供给电源的装置。 设计能力:某一股道上某一方向1h内通过某一点的旅客空 间数量。 大型接驳站:是指位于轨道交通首末站、地区中心及换乘量 较大的车站的换乘车站。 一般换乘站:是一般中间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的中 间站的换乘点。 动车组全周转时间:是指列车在线路上往返一次所消耗的 全部时间。 技术速度:指不包含停站时间在内的列车在站间平均运行 速度。 旅行速度:指列车从始发站发出到达折返站时的平均运行 速度。 可用能力:在容许旅客需求发散条件下,某一股道某一方向 1h所能运载的最大旅客数量。 列车能力:是指每辆车的载客数量与每列车变成辆数的积。 外部供电系统:从发电厂(站)经升压、高压输电网、区域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分布的仿真模型研究

世界孰道交通论坛2005woRLDRAILWAY 规律,从而为优化车站设施布局和车站客运组织,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2车站空间布局模型研究 2.1车站空间结构分析与建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一般根据功能分成多个层面,如进出口、站厅层和站台层等。在每个层面上,再根据功能划分成多个区域,如免费区、付费区和候车区等。每个区域当中和区域之间设置配有一定功能的设施设备。相近的同类设备组成一个设备群。 车站的空间结构层次如图1所示。 进出口层 站斤层 站台层图1车站的空间结构层次 根据上述车站空间结构的分析,可按下述方法建立分层网格化空间模型。 (1)分层:将车站空间按照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层,即进出口、站厅层、站台层等。在层上再划分区域和布置设施。 (2)网格化:将层面网格化,分成面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单元。每个网格存储空间坐标,所属区域,所属设备和被行人占用的情况。 网格化的平面中,设施的空间占用被离散化,同一个设施占据多个网格。空间的网格化描述如图2所示。 图2车站空间的髑格化描述 2.2车站客运设施特性分类分析与建模 车站的客运设施具有两个方面属性:空间属性和服务属性。其中,空间属性包含设施的空间位置,空间占用以及所属的层面、区域和设备群。设施的服务属性包含如服务时间、通过速度、排队特性和设施连接关系等。 根据客运设施的功能,车站的客运设施可以分为3大类:功能性设施、连接性设施和辅助性设140 蚕

轨道交通信息技术与运营效率 RailwayInformationTechnologyandOperationF*fieierey 施。功能性设施实现车站客运业务的主要环节,如售票、检票、候车设备、行车设备等。连接性设施连接各功能性设施,实现过渡,如楼梯、自动扶梯、进出口等。辅助性设施协助完成客运业务,如导向装置、多媒体显示、座椅、隔离护栏、墙壁等。 根据服务方式,车站客运设施可以分为:通过型设施和等候型设施。通过型设施的服务方式是使乘客在设施中通过,如进出口、楼梯、自动扶梯、进出口检票闸机。 等候型设施的服务方式是乘客在设备区域等候并接受服务,如售票口、候车区域。 根据上述分析,建立空间与服务属性相结合的客运设施模型,某车站各层的设施空间配置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某车站分层设施布局 图4该车站南站厅设施布局的三维模型 3车站乘客运动规律模型研究 3.1乘客在车站的服务流程分析 车站客流可以分为3类,其服务流程如表1所示。 衰1客漉分类爰服务流程 客流分类服务流程 莴客流进站客流进站一(购票)一检票一候车一上车 出站客流下车一检票一出站 换乘客流下车一检票一(购票)一检票一候车一上车 141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15.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明代时的李时珍著有_____________一书,记载有1892种药物,方剂11000个。 16.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技术是指陶瓷技术、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牛顿是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______________,使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近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18. 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_________学说,牛顿和___________发明了微积分。 19. __________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意大利的___________发明了电池。 20. 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___________。第一个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法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 21. 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他提出种质选择论,19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的科学家_________发现了遗传定律。 22. 突变理论主要以_________和奇点理论为工具,通过对稳定性和_________的研究,提出系列数学模型,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 23. 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共价键和_________。 24.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 25. 生殖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概论

《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概论》 结课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概论是一门介绍铁路方面相关知识的课程,尤其是现代的新技术,新发展,讲授内容有:重载铁路交通运输发展、高速铁路发展技术概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工程技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现代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控制(信号通信、自动控制)技术、现代轨道交通供电技术等(因考试放假等原因缺课几次,有些内容没讲)。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中国高速铁路,常被简称为“中国高铁”。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目前世界的高铁速度。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运行速度上,目前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最高时速将达到380公里,堪称陆地飞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趟列车,运力强大;在适应自然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1、重载铁路运输技术发展 用于运载大宗散货的总重大、轴重大的列车、货车行驶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运输量5000t 以上,总重1~2万吨,轴重25t以上,年运量2亿吨以上的铁路叫重载铁路。重载铁路是一种效率甚高的运输方式。重载列车需着重研究的问题是运行管理、轨道的适应性,以及大宗散货的装卸等。 重载运输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加、俄、巴西、南非、澳大利亚领先,美国运煤列车长6500m,重44000t,500车辆、6台机车;南非矿石列车,长7200m,重71600t,660车辆;俄国重载列车长6500m,重43000t,400车辆,4台机车;澳大利亚2001年6月创新的世界记录,列车长7353m,总重99734t,682车辆,8台机车;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铁路,2002年实现1亿吨年运量设计能力,2004年实现1.5亿吨年运量,2005年实现2亿吨年运量,2006年实现2.5亿吨年运量,2007年实现3亿吨年运量,3亿吨创国际年运量最高记录。2008年实现34000万t,2009年实现38000万t。 重载列车的种类有:单元式、整列式、合并式。单元式重载列车特点:固定机车车辆编组,固定发站和到站,固定运行线路,运送单一品种的货物列车。它在装卸站间往返循环运行,中间无改编作业。(大秦铁路)组合式重载列车是由两列及其以上同方向运行的普通货物列车首尾相接、合并组成的列车。整列式重载列车是由挂于列车头部的大功率单机或双机牵引,采用普通货物列车的作业组织方法,牵引重量达到5 000 t及其以上的列车。

0264现代交通控制系统课程复习重点

《现代交通控制系统》课程复习重点 本门课程的复习重点如下: 一、虚拟闭塞、移动闭塞的概念;移动闭塞技术年的优势。 答:1、虚拟闭塞是准移动闭塞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不设轨道占用检查设备,采取无线定位方式来实现列车定位和占用轨道的检查功能,闭塞分区是以计算机技术虚拟设定的。 2、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闭塞区间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移动和调整,故称为移动闭塞。 3、移动闭塞具有如下优势: (1)可实现双向、连续通信,且信息量大 (2)进一步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载客量 (3)工作稳定性不受环境影响 (4)建设和维护费用低 (5)节能 (6)可靠性高 二、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定义。 答:自动导向交通系统是一种狭义的新交通系统。通常把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计算机控制,自动驾驶的胶轮车辆单车或数量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运输系统,称为新交通系统。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的定义及作用。 答: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是指用于控制、监督、执行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以轨道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集列车运行控制、行车指挥、设备监测和信息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控制系统。 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除了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缩短行车间隔外,还起到促进管理现代化、提高综合运力和服务质量的作用。

四、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组成及作用;叙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 答:组成及作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常由列车运行自动控制ATC ( Automatic Train Con - trol )系统和联锁IS (Interlocking System )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用于列车运行控制、行车调度指挥、信息管理和设备维护等,是一个高效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发展趋势:通信信号一体化是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信号技术发展所依托的新技术如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技术标准是一致的,属于技术发展前沿科学,为通信信号一体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随着当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通信信号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车站、区间、列车控制以及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的一体化,通信信号系统的相互融合,冲破了功能单一、控制分散、通信信号相对独立的传统技术理念,推动了通信信号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的结合重新规划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结构与组成,为列车运行控制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目前,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BTC )系统代表着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的发展趋势。 五、请对北京地铁10 号线进行简要描述。 答:北京地铁10 号线是一条由西北至东南的轨道交通半环线,线路全长犯.945 km ,其中地下线32 . 095 km ,路堑及地面线0 . 85 km 。全线共设车站28 座,其中地面站 1 座,地下站27 座。地铁10 号线一期包含奥运支线工程,全部是地下工程。奥运支线全长 5 . 91 km ,共设 4 座车站,南起熊猫环岛,北至奥体森林公园。 六、常用的测速方法,叙述.多普勒雷达测速的原理。 答:常用的测速方法有以下三种:测速发电机、.脉冲速度传感器、多普勒雷达 多普勒雷达测速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列车的运行速度。在车头位置安装多普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仿真实训系统

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仿真实训系统 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沙盘肂(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沙盘的总体功能 蚇 1钳: IE MBI 1. 2. 芇以微缩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模拟线路运行情况,可以实现线路上列车行车调度信号、指挥系统和调度系统的模 拟训练。 3. 3. 膅能够模拟演示信号故障,演绎行车规则,训练行调和值班站长对事故处理的能力。 5. 4. 螃能够真实显示岀操作列车运行图、列车闭塞、运行等;道岔能电控,库内调车。 7. 5. 虿列车运营沙盘的行车调度能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现场行车组织与相关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编制调度指挥 计划和下达控制系统指令,实现列车在模拟线路上运行,直观体现岀各项行车组织作业与车站、线路、车辆等运输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完成仿真实训系统制定的行车任务。 9. 6. 莅实训系统载体是场站、行车、调度、信号等平台建设内容的集中体现,表现形式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演示两 部分。静态展示形象地表示地形地貌、场景绿化、城市建筑、高架桥梁、山形隧道和河流水系等基础设施;动态演示是指根据行车调度系统下达的计划,通过转化为控制系统指令,完成列车在实训系统载体上的调度运行控制,从而达到动态演示的目的。 11.

12.薄车站控制设备训练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感性的理解信号和行车调度的理论知识,加深调度和车辆之间协调的认识,同时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快速建立线路和车辆运行的立体图。 13. 14. 艿轨道交通综合调度控制仿真教学系统包括ATC实训系统、联锁仿真实训系统、城市轨道交通ATS系统、 轨道交通运营沙盘信息系统等,可作为轨道交通运营沙盘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15. 15. 螀轨道交通运输线路仿真实训系统:集成了常见的轨道交通固定及移动设备,可仿真城轨系统的运行 过程,并可与轨道交通综合调度控制仿真教学系统集成,形成软硬件结合的一体化仿真实训平台。 17. 16. 螈系统提供教学组织管理功能,用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和实验。 19. 17. 羃系统性能满足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12小时,能够适应-10?50摄氏度及不高于85%相对湿度的环境。21. 18. 聿具备为用户提供所有控制系统的通信及接口协议,所有控制及数据信号均能进入以太网的能力。 23. 19. 薇轨道交通列车运营沙盘在设计时统一布局,操作上能相互独立,也能相互关联。 25. 20. 袆地铁信号系统的车地通信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采用自由无线通信技术模拟实现。 27. 28. 蒃实训系统台体模型及控制系统能为系统后续升级拓展提供接口和详细说明书。 螀系统采用分布式仿真计算架构,可以采用可伸缩的部署方案,对于软件模块的部署没有工作站的划分限 制。甚至一个工作站可以运行多个车站的仿真单元。可以根据现场的运算负载进行动态的调整。 蕿(二)城市轨道运营沙盘的系统架构 羄列车运营沙盘采用内部局域网星形结构,通信介质为双绞线。以应用服务器为中心,以数据库服务器为基础, 建立三层客户/服务器分布式体系结构,具备与真实地铁、城轨控制系统功能相一致的OC(实训系统硬件架构体系。 袂OC实训系统配备数据库、通信服务器、车辆段控制各1台,机车远程控制终端电脑1台(安装机车控制 系统,用于远程操控列车),调监控制计算机1台(操控大屏幕显示系统),安装ATS?系统、ATP/ATO子系统、C_LO系统的中心控制计算机各1台(完成运营调度、运行图编制与调整、命令下发、故障设置等功能)。OC 实训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采用国际知名公司生产的LED背光拼接墙显示器,由2*2拼接液晶大屏组成,可 完整显示全线路运行状况,也可分屏显示列车进站时的视频图像。 薀系统拓扑图不应低于下图结构配置: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答案)汇编

1. ( C )全面负责车站行政管理工作,对车站的安全、票务、服务、培训、人员及 班组建设等工作负责,组织本站人员完成车站行车、票务和客运服务工作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组织。 A . 值班站长 B . 值班主任 C . 站长 D . 值班员 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采用地下、地面、( C )3种不同形式的空间布置方式。 A . 地下隧道 B .独立路基 C . 高架 D .高路堤 3.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在( A )建成通车,线路全长6.4Km 。 A .英国伦敦 B .美国芝加哥 C .日本东京 D .北京 4.一般情况下,地下区间线路与排水沟为同一坡度值,取不小于( A )的坡度。 A .3‰ B .4‰ C .5‰ D .6‰ 5.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多采用( A )。 A .碎石道床 B .沥青道床 C .整体道床 D .其它道床 6.因列车行驶时纵向作用力,使钢轨产生纵向移动,有时甚至带动轨枕一起移动,这种现象叫( C )。 A .轨道平移 B .轨道侧滑 C .轨道爬行 D .轨道顺滑 7.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大车站高峰每小时客流量达( D )人次以上 A .0.5万 B .1万 C .2万 D .3万 8.在沿地铁方向设置站外路引标志,设置范围为距车站( B )。 A .100-200m B .300-500m C .500-800m D .600-900m 9.( A )从底部导电轨受流,又称第三轨受流,空间可得到充分利用,多用于速度较高的隧道列车运行。 A .轨道式受流器 B .杆形受流器 C .侧面受流器 D .受电弓受流器 10.防护信号机中表示所防护的道岔开通折返线,准许列车按规定速度越过该信号机运行至折返点是一个( B )灯光。 A .橙色 B .白色 C .红色 D .蓝色 1.根据负责业务的不同以及岗位区域的不同,站务员通常分为 厅巡岗 、 站台岗 、 售票岗 。 。 2.轨道由钢轨 、 轨枕 、 道床 、道岔和连接零件、防爬设备等组成。 3.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轻轨交通、独轨交通 地下铁道 、 磁悬浮列车 、 市郊与城际铁道 、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等类型 。 4.闭塞的制式主要有 人工闭塞 、 半自动闭塞 、 自动闭塞 。 5.一般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采用1分格或2分格,2分格的一等分表示 2min (分钟)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科)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2010级秋季开放教育 交通运输大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课程开放专科)专业规则说明 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点面向基层、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实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掌握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础专业理论和知识,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实际运作能力。 二、课程模块设置 本专业共设置6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通识课、综合实践课、职业核心课、专业/职业延展课。 三、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12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5学分。 1、统设必修课:开放教育学习指南、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经济数学基础1、英语Ⅰ(1)。 2、选修课:英语Ⅰ(2)。 (二)专业基础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12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23学分。 1、统设必修课:管理学基础、管理线性规划入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2、统设选修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2、非统设选修课:专业英语(城市轨道)、运输经济学。 (三)通识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4学分。 中央电大设置统一的通识课程平台,该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为2学分,所有开放教育专业适用此平台的课程;通识课设置及通识教育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识课模块课程不得免修免考;已取得电大毕业证书的学生,若再次注册学习电大相关专业,原修专业注册过的通识课程,在新修专业中不得再次注册学习(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此类课程将不能实现注册)和申请办理课程免修免考,此模块的最低毕业学分通过修读本模块的其他通识课程获得。 本模块包括选修课:影视鉴赏、实用写作、广告艺术、家庭教育、社交礼仪、地域文化(专)、个人理财、实用法律基础。 (四)综合实践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3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6学分。 1、统设必修课:毕业作业(城市轨道)、专业见习(城市轨道)、综合实训(城市轨道)、职业技能实训(一)。 2、统设选修课:职业技能实训(二)。 该模块由西安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组织实施。该环节不能免修。 (五)职业核心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22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34学分。 1、统设必修课: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客 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2、非统设选修课:票务组织、公共交通、市场营销学。 (六)专业/职业延展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6学分。 选修课:人力资源管理、西方经济学、企业运营与发展、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汇总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 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 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 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 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

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仿真实训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仿真实训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沙盘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沙盘的总体功能 1.以微缩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模拟线路运行情况,可以实现线路上列车行车调度信号、指挥系统和调度系 统的模拟训练。 2.能够模拟演示信号故障,演绎行车规则,训练行调和值班站长对事故处理的能力。 3.能够真实显示出操作列车运行图、列车闭塞、运行等;道岔能电控,库内调车。 4.列车运营沙盘的行车调度能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现场行车组织与相关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编制调 度指挥计划和下达控制系统指令,实现列车在模拟线路上运行,直观体现出各项行车组织作业与车站、线路、车辆等运输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完成仿真实训系统制定的行车任务。 5.实训系统载体是场站、行车、调度、信号等平台建设内容的集中体现,表现形式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 演示两部分。静态展示形象地表示地形地貌、场景绿化、城市建筑、高架桥梁、山形隧道和河流水系等基础设施;动态演示是指根据行车调度系统下达的计划,通过转化为控制系统指令,完成列车在实训系统载体上的调度运行控制,从而达到动态演示的目的。 6.车站控制设备训练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感性的 理解信号和行车调度的理论知识,加深调度和车辆之间协调的认识,同时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快速建立线路和车辆运行的立体图。 7.轨道交通综合调度控制仿真教学系统包括ATC实训系统、联锁仿真实训系统、城市轨道交通ATS系统、 轨道交通运营沙盘信息系统等,可作为轨道交通运营沙盘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8.轨道交通运输线路仿真实训系统:集成了常见的轨道交通固定及移动设备,可仿真城轨系统的运行过 程,并可与轨道交通综合调度控制仿真教学系统集成,形成软硬件结合的一体化仿真实训平台。 9.系统提供教学组织管理功能,用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和实验。 10.系统性能满足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12小时,能够适应-10~50摄氏度及不高于85%相对湿度的环境。 11.具备为用户提供所有控制系统的通信及接口协议,所有控制及数据信号均能进入以太网的能力。 12.轨道交通列车运营沙盘在设计时统一布局,操作上能相互独立,也能相互关联。 13.地铁信号系统的车地通信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采用自由无线通信技术模拟实现。 14.实训系统台体模型及控制系统能为系统后续升级拓展提供接口和详细说明书。 系统采用分布式仿真计算架构,可以采用可伸缩的部署方案,对于软件模块的部署没有工作站的划分限制。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姓名:王城佳 专业:12机设3班 学号:201214240326 日期:2013/5/25

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已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最本质的含义是”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教育,经济和文化前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反之,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的革新,同时促进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接下来对科技对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具体的论述。 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

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