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8排序

实验八排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教材中所介绍的几种排序方法。

2.学会分析各种内排序算法的性能。

二、实验内容

1.随机产生20位整数

2.输入序列,编写程序,按下列排序方法将序列从小到大排序并输出。

(1)冒泡排序

(2)快速排序

3.纪录每种方法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三、实验步骤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Sort)的基本概念是: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即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重复以上过程,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如此下去,直至最终完成排序。

2、快速排序

(1)基本思想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由C. A. R. Hoare在1962年

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

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

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2)实现方法

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0]……A[N-1],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

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1,J=N-1;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X,即X=A[0];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J-1),找到第一个小于X的值,让该值与X交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I+1),找到第一个大于X的值,让该值与X交换;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四、算法说明

首先为了避免产生的随机数过大,我们限定了了随机数为1-100之间,其次我们分别运用函数产生随机数两次,第一次为使用冒泡排序,第二次为使用快速排序。

五、测试结果

六、分析与探讨

在设计中除了注意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的原理外,还需要注意函数间的套用中出现的形参和实参的类型统一,以及交换两个数值时候,中介参数的使用。

七、附录:源代码

源代码列在附录中,要求程序风格清晰易理解,有充分的注释。有意义的注释行不

少于30%。

#include"stdio.h"

#include"time.h"

#include"stdlib.h"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QuickSort(int p[], int start, int end)

{

if (start >= end)

{

return;

}

int i=0, j=0, tmp=0;

i = start;

j = end-1;

do

{

while(p[i] < p[end])

{

i++;

}

while(p[j] >= p[end])

{

j--;

}

if (i

{

tmp = p[i];

p[i] = p[j];

p[j] = tmp;

}

else

{

tmp = p[i];

p[i] = p[end];

p[end] = tmp;

}

}

while(i

QuickSort(p, start, i-1);

QuickSort(p, i+1, end);

}

void PrintArrary(int data[], int size)

{

for (int i=0; i

{

cout <

}

cout<

}

void main()

{

int a[20],i,j,t,flag;

int argc[20];

srand((unsigned)time(0));

for(i=0;i<20;i++)

a[i]=rand()%100;

cout<<"随机产生20个100以内的整数"<

for(i=0;i<20;i++)

cout <

for(i=0;i<19;i++) /* 改进型冒泡法排序*/

{

flag=0;

for(j=0;j<20-i-1;j++)

if(a[j]>a[j+1])

{

t=a[j]; /* 交换a[i]和a[j] */

a[j]=a[j+1];

a[j+1]=t;

flag=1;

}

if(flag==0)break;

}

cout<

cout <<"将这20个整数按照冒泡排序进行升序排列"<

cout<

cout<

for(i=0;i<20;i++)

argc[i]=rand()%100;

cout<<"再次随机产生20个100以内的整数"<

cout<

QuickSort(argc, 0, 19);

cout<<"将这20个整数按照快速排序进行升序排列"<

}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 第八章排序

第八章排序:习题 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所有排序方法中,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与记录的初始排列次序无关的是( )。 A.希尔排序 B.冒泡排序 C.插入排序 D.选择排序 2.设有1000个无序的记录,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挑选出其中前10个最大的记录,最好选用( )排序法。 A.冒泡排序 B.快速排序 C.堆排序 D.基数排序 3.在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基本有序的前提下,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 )。 A.插入排序 B.选择排序 C.快速排序 D.归并排序’ 4.不稳定的排序方法是指在排序中,关键字值相等的不同记录的前后相对位置( )。 A.保持不变 B.保持相反 C.不定 D.无关 5.内部排序是指在排序的整个过程中,全部数据都在计算机的( )中完成的排序。 A. 内存储器 B.外存储器 C.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D.寄存器 6.用冒泡排序的方法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第一趟共比较( )对记录。 A.1 B.2 C.n-l D.n 7.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是从第( )个记录开始,插入前边适当位置的排序方法。 A.1 B.2 C.3 D.n 8.用堆排序的方法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首先将n个记录分成( )组。 A.1 B.2 C.n-l D.n 9.归并排序的方法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首先将n个记录分成( )组,两两归并。 A.1 B.2 C.n-l D.n 10.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要求被排序的数据( )存储。 A.必须是顺序 B.必须是链表 C.顺序或链表 D.二叉树 11.冒泡排序的方法要求被排序的数据( )存储。 A.必须是顺序 B.必须是链表 C.顺序或链表 D.二叉树 12.快速排序的方法要求被排序的数据( )存储。 A.必须是顺序 B.必须是链表 C.顺序或链表 D.二叉树 13.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记录与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中的记录进行比较,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上的方法,称为( )。 A.希尔排序 B.冒泡排序 C.插入排序 D.选择排序 14.每次把待排序的记录划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其中左序列中记录的关键字均小于等于基准记录的关键字,右序列中记录的关键字均大于基准记录的关键字,则此排序方法叫做( )。 A.堆排序 B.快速排序 C.冒泡排序 D. Shell排序 15.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挑选记录,并将其依次放入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的一端的方法,称为( )。 A.希尔排序 B.归并排序 C.插入排序 D.选择排序 16.用某种排序方法对线性表(25,84,21,47,15,27,68,35,20)进行排序时,记录序列的变化情况如下: (1) (25,84,21,47,15,27,68,35,40) (2) (20,15,21,25,47,27,68,35,84)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

实验6:排序(主要排序算法的实现) 一、实验项目名称 主要排序算法的实现 二、实验目的 深入了解各种内部排序方法及效率分析。 三、实验基本原理 1.冒泡排序:从左到右,相邻元素进行比较。每次比较一轮,就会找到序列中最大 的一个或最小的一个。这个数就会从序列的最右边冒出来。时间复杂度:O(n^2) 2.快速排序: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 有数据比另一部分的所有数据要小,再按这种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 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使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时间复杂度: O(nlogn) 3.归并排序:对于一个待排序的数组,首先进行分解,将整个待排序数组以mid中 间位置为界,一分为二,随后接着分割,直至到最小单位无法分割;开始进行治 的操作,将每两个小部分进行比较排序,并逐步合并;直至合并成整个数组的大 小。从而完成了整个排序的过程。时间复杂度:O(nlogn) 4.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 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时间复杂度:O(n^2) 5.希尔排序: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 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 1 时,整个文 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时间复杂度:O(n^1.3) 6.选择排序:第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 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的未排序元素中寻找到最小(大)元素,然 后放到已排序的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的个数 为零。时间复杂度O(n^2) 7.堆排序: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 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 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根节点会是n个元素中的次小值,将其与n-1的元 素互换,剩下n-2个元素继续建堆。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时间复杂度O(nlogn)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Window 11、Dev-C++5.11 五、实验步骤 1.导入库和预定义(h表示堆,q表示序列)

数据结构实验八快速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八快速排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 2. 掌握在不同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二、实验原理 快速排序是一种基于交换的排序方式。它是由图灵奖得主 Tony Hoare 发明的。快速 排序的原理是:对一个未排序的数组,先找一个轴点,将比轴点小的数放到它的左边,比 轴点大的数放到它的右边,再对左右两部分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完成整个数组的排序。 优缺点: 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思想的算法,因此,在分治思想比较适合的场景中,它具有较高 的效率。它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大数组中选取一个基准值, 然后将数组分成两部分。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值(pivot),一般是选取数组的中间位置。然后把数组的所有值,按照大小关系,分成两部分,小于基准值的放左边,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放右边。 继续对左右两个数组递归进行上述步骤,直到数组只剩一个元素为止。 三、实验步骤 1.编写快速排序代码: void quicksort(int *a,int left,int right) { int i,j,t,temp; if(left>right) return; temp=a[left]; i=left; j=right; while(i!=j) {

// 顺序要先从右往左移 while(a[j]>=temp&&i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实验题目: 输入十个数,从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三类算法中各选一种编程实现。 实验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内容及编程思路: 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到已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增一得有序表。 一般情况下,第i趟直接插入排序的操作为:在含有i-1个记录的有序子序列r[1..i-1]中插入一个记录r[i]后,变成含有i个记录的有序子序列r[1..i];并且,和顺序查找类似,为了在查找插入位置的过程中避免数组下标出界,在r[0]处设置哨兵。在自i-1起往前搜索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后移记录。整个排序过程为进行n-1趟插入,即:先将序列中的第一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个记录起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变成按关键字非递减有序序列为止。 2.快速排序: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假设待排序的序列为{L.r[s],L.r[s+1],…L.r[t]},首先任意选取一个记录(通常可选第一个记录L.r[s])作为枢轴(或支点)(pivot),然后按下述原则重新排列其余记录:将所有关键字较它小的记录都安置在它的位置之前,将所有关键字较大的记录都安置在它的位置之后。由此可以该“枢轴”记录最后所罗的位置i作为界线,将序列{L.r[s],…,L.r[t]}分割成两个子序列{L.r[i+1],L.[i+2],…,L.r[t]}。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或一次划分。 一趟快速排序的具体做法是:附设两个指针low和high,他们的初值分别为low和high,设枢轴记录的关键字为pivotkey,则首先从high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小于pivotkey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然后从low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pivotkey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

实验8 内排序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交换排序、归并排序等各种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并能用C/C++语言实现。 2、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情形,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用不同的排 序方法。 3、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操作过程及其依据。 二、实验环境 PC微机,Windows,DOS,Turbo C或Visual C++ 三、实验内容 1、调试并运行实验指导里的示例代码,仔细阅读、认真理解代码含义,对程序结果进行分析 2、比较直接插入排序法、简单选择排序、希尔排序的思想,并编程实现这几种排序方法。 四、实验步骤 1、调试并运行实验指导里的示例代码,仔细阅读、认真理解代码含义,对程序结果进行分析 附程序运行结果图,及分析内容(该内容需删除)

2、比较直接插入排序法、简单选择排序、希尔排序的思想,并编程实现这几种排序方法。附程序源代码,运行结果截图(该内容需删除)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20 typedefintKeyType; typedef char InfoType[10]; typedefstruct { KeyType key; InfoType data; }RecType; voidInsertSort(RecType R[],int n) { inti,j,k; RecType temp; for(i=1;i=0 &&temp.key

【学生版】实验八 排序技术的编程实现

实验八排序技术的编程实现 【实验目的】 排序技术的编程实现 要求: 排序技术的编程实现(2学时,综合型),掌握排序技术的编程实现,可以实现一种,也可以实现多种。也鼓励学生利用基本操作进行一些应用的程序设计。 【实验性质】 综合性实验,其综合性体现在本实验的内容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多种数据结构的综合应用,各种具有代表性的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学时数:2H) 【实验内容】 1.使用冒泡排序法设计一个排序程序。 2.使用快速排序法设计一个排序程序。 3.使用堆排序法设计一个排序程序。 4.鼓励同时开发多种排序的程序,并且用菜单管理。 【注意事项】 1.建议把数据先存在文件中,避免调试程序时反复输入,同时增加程序的通用性。 2.建议把排序的中间过程显示出来体现排序的原理和过程。 【思考问题】 1.排序算法通常使用什么数据结构和存储结构?为什么? 2.各种排序算法的效率分析和比较? 3.快速排序主要使用什么思路? 4.举出排序的应用范例? 【参考代码】(以下内容,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完成即可) (一)提高篇 //利用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堆排序完成一批数据的排序。 #include #define MAX 1000 void bubbleSort(int *list, int index) { //利用冒泡排序算法,完成对数组list中的index个数进行排序。

} //快速排序程序构思: //1.读入欲排序的数值。 //2.使用快速排序法 // (1)设置左右端指针(i-左指针,j-右指针) // (2)设分割指针pivot // (3)i往右找比pivot大时停止,j往左找比pivot小时停止 // (4)若i=j,list[left]和list[j]内容值对调/ // (5)pivot找到其位置,并打输出对调后的排序结果 // (6)排序pivot左边的元素QuickSort(左边) // (7)排序pivot右边的元素QuickSort(右边) //3.打印最终排序结果 void QuickSort(int *list,int left,int right,int index) { //利用快速排序算法,完成对数组list中的index个数进行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8查找的算法

实现顺序查找的算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各种查找方法,深刻理解各种查找算法及其执行的过程; 2.学会分析各种查找算法的性能。 二,实验内容 实现顺序查找的算法 编写一个程序,输出在顺序表{3,6,2,10,1,8,5,7,4,9}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关键字5的结果。 实现折半查找算法 编写一个程序,输出在顺序表{1,2,3,4,5,6,7,8,9,10}中采用折半查找方法查找关键字9的结果。要求:(1)用非递归方法;(2)用递归方法。 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基本运算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如下功能: (1)由{4,9,0,1,8,6,3,5,2,7}创建一个二叉排序树bt; (2)判断bt是否为一棵二叉排序树(提示:在遍历过程中检查是否符合二叉排序树定义); (3)采用非递归方法查找关键字为6的结点,并输出其查找路径(提示:查找过程中保留经过的结点信息,找到后顺序输出之)。 实现哈希表的相关运算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哈希表的相关运算,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如下功能: (1)建立{16,74,60,43,54,90,46,31,29,88,77}哈希表A[0…12],哈希函数为 H(k)=key % 11,并采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输出哈希表; (2)在上述哈希表中查找关键字为29的记录; (3)在上述哈希表中删除关键字为77的记录,再将其插入,然后输出哈希表。 要求:输出格式 哈希地址:0 1 2 (12) 关键字值:…………………… 三,源代码及结果截图 ey!=k) { printf("%d ",R[i].key); i++; ey); return i; } } void main() { SeqList R;

c语言、数据结构中的8种排序分析与代码

8种排序 一、冒泡排序(小者上扬原则) 已知一组无序数据a[1]、a[2]、……a[n],需将其按升序排列。首先比较a[1]与a[2]的值,若a[1]大于a[2]则交换两者的值,否则不变。再比较a[2]与a[3]的值,若a[2]大于a[3]则交换两者的值,否则不变。再比较a[3]与a[4],以此类推,最后比较a[n-1]与a[n]的值。这样处理一轮后,a[n]的值一定是这组数据中最大的。再对a[1]~a[n-1]以相同方法处理一轮,则a[n-1]的值一定是a[1]~a[n-1]中最大的。再对a[1]~a[n-2]以相同方法处理一轮,以此类推。共处理n-1轮后a[1]、a[2]、……a[n]就以升序排列了。 优点:稳定,比较次数已知; 缺点:慢,每次只能移动相邻两个数据,移动数据的次数多。 初始关键字[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后[38 49 65 76 13 27 49] 97 第二趟排序后[38 49 65 13 27 49] 76 97 第三趟排序后[38 49 13 27 49] 65 76 97 第四趟排序后[38 13 27 49] 49 65 76 97 第五趟排序后[38 13 27] 49 49 65 76 97 第六趟排序后[13 27]38 49 49 65 76 97 第七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65 76 97 最后排序结果13 27 38 49 49 76 76 97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int i,j,k; int a[8]={49,38,65,97,76,13,27,49}; for(i=7;i>=0;i--) { for(j=0;ja[j+1]) { k=a[j]; a[j]=a[j+1]; a[j+1]=k; } } } for(i=0;i<8;i++) cout<

数据结构实验查找和排序

查找、排序算法的应用 班级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查找的不同方法,并能用高级语言实现查找算法。 2 熟练掌握顺序表和有序表的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方法。 3 掌握排序的不同方法,并能用高级语言实现排序算法。 4 熟练掌握顺序表的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和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 1 创建给定的顺序表。表中共包含八条学生信息,信息如下: 学号姓名班级C++ 数据结构 1 王立03511 85 76 2 张秋03511 78 88 3 刘丽03511 90 79 4 王通03511 7 5 86 5 赵阳03511 60 71 6 李艳03511 58 68 7 钱娜03511 95 89 8 孙胜03511 45 60 2 使用顺序查找方法,从查找表中查找姓名为赵阳和王夏的学生。如果查找成功,则显示该生的相关信息;如果查找不成功,则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3 使用二分查找方法,从查找表中查找学号为7和12的学生。如果查找成功,则显示该生的相关信息;如果查找不成功,则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注意:创建静态查找表时必须按学号的从小到大排列!) 4 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方法,对学生信息中的姓名进行排序。输出排序前和排序后的学生信息表,验证排序结果。 5 使用直接选择排序方法,对学生信息中的C成绩进行排序。输出排序前和排序后的学生信息表,验证排序结果。 6 使用冒泡排序方法,对学生信息中的数据结构成绩进行排序。输出排序前和排序后的学生信息表,验证排序结果。 7 编写一个主函数,将上面函数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程序。 8 将实验源程序调试并运行。 三、实验结果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 define size 10 struct student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排序

实验报告 报告人:高晓铮(1120101390) 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排序过程; 2.了解一些排序算法的实现。 实验内容: 学生的考试成绩表由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组成,设计一个程序对给定的n个学生信息实现: 1.按分数高低排序,打印出每个学生在考试中的排名,分数相同的为同一名次,同一名次的学生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 2.按照名次列出每个学生的名次、学号、姓名、成绩。 实验原理: 排序分为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等。插入排序又分为直接插入排序、其他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交换排序分为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又分为简单选择排序和堆排序。不同的排序方法各有利弊,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方法。 设计思想: 本程序采用简单选择排序的方法。程序中定义一个stu结构和student类。类中定义creat 创建函数,selectgrade成绩排序函数,samegrade、selectnum成绩相同的按学号排序函数,print输出函数。按照选择排序的思想,先对成绩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寻找成绩相同的部分,对该局部元素的学号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调用输出函数,输出名次、学号、姓名、成绩。 实现部分: 源代码: #include struct stu { int num; char name[100]; int grade; }; class student { struct stu s[100]; int length; int start,end; public: student(){length=0;} void creat(); void selectgrade();

数据结构上机8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 题目:排序算法班级: 学号:姓名: 日期:程序名: 一、上机实验的问题和要求: 实现直接插入、冒泡、直接选择、快速、归并等排序算法。具体实现要求: 1.实现直接插入排序算法。 2.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3.实现直接选择排序算法。 4.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5.实现归并排序算法。 通过产生多组随机数据,比较多种排序方法的优劣,掌握多种排序方法的使用。掌握简单排序方法中数据元素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包括程序的结构,数据结构,输入/输出设计,符号名说明等) 1、插入排序:依次将待排序的序列中的每一个记录插入到先前排序好的序列中,直到全部记录排序完毕。 2、冒泡排序:两两比较相邻记录的关键码,如果反序则交换,直到没有反序记录为止。 4、快速排序: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将记录分割为两部分,左支小于或等于基准,右支则大于基准,然后对两部分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整个序列排序完成。 5、选择排序:从待排序的记录序列中选择关键码最小(或最大)的记录并将它与序列中的第一个记录交换位置;然后从不包括第一个位置上的记录序列中选择关键码最小(或最大)的记录并将它与序列中的第二个记录交换位置;如此重复,直到序列中只剩下一个记录为止。 7、归并排序:将若干个有序序列两两归并,直至所有待排序的记录都在一个有序序列为

止。 三、源程序及注释: 1.快速排序程序: /*------------------------------快速排序-------------------------------*/ int Partition(Sqlist L,int low,int high) /*一趟快速排序程序*/ { int pivotkey; L[0].key=L[low].key; pivotkey=L[low].key; while(low=pivotkey) --high; L[low].key=L[high].key; while(low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课程设计:排序综合 一、任务描述 利用随机函数产生n个随机整数(20000以上),对这些数进行多种方法进行排序。 (1)至少采用三种方法实现上述问题求解(提示,可采用的方法有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并把排序后的结果保存在不同的文件中。 (2)统计每一种排序方法的性能(以上机运行程序所花费的时间为准进行对比),找出其中两种较快的方法。 要求:根据以上任务说明,设计程序完成功能。 二、问题分析 1、功能分析 分析设计课题的要求,要求编程实现以下功能: (1)随机生成N个整数,存放到线性表中; (2)起泡排序并计算所需时间; (3)简单选择排序并计算时间; (4)希尔排序并计算时间; (5)直接插入排序并计算所需时间; (6)时间效率比较。 2、数据对象分析 存储数据的线性表应为顺序存储。 三、数据结构设计 使用顺序表实现,有关定义如下: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int KeyType ; //设排序码为整型量 typedef int InfoType; typedef struct { //定义被排序记录结构类型 KeyType key ; //排序码 I nfoType otherinfo; //其它数据项 } RedType ; typedef struct { RedType * r; //存储带排序记录的顺序表 //r[0]作哨兵或缓冲区 int length ; //顺序表的长度 } SqList ; //定义顺序表类型 四、功能设计 (一)主控菜单设计 为实现通各种排序的功能,首先设计一个含有多个菜单项的主控菜单程序,然后再为这些菜单项配上相应的功能。

数据结构实验任务书(8个)

目录 实验1 线性表顺序存储的应用 (2) 实验2 线性表链式存储的应用 (5) 实验3 栈及其应用 (6) 实验4 队列及其应用 (7) 实验5 树及其应用 (8) 实验6 图的遍历和连通性应用 (9) 实验7 图的最短路径应用 (11) 实验8 查找和排序应用 (12)

实验1 线性表顺序存储的应用 实验目的 1.熟悉C语言的上机环境,掌握C语言的基本结构。 2.会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3.熟悉对顺序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具体的函数定义。 4.掌握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上的一些其它操作。 实验要求 1.独立完成; 2.程序调试正确,有执行结果。 实验内容 1、基础题: 编写应用程序(填空),实现可以在顺序表中插入任意给定数据类型(定义为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的功能。要求在主函数中定义顺序表并对该顺序表插入若干个整数类型的数据(正整数),对它们求和并输出。请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的方式申请数组空间,并把主函数设计为一个文件SeqList.cpp,其余函数设计为另一个文件SeqList.h。 请填空完成以下给出的源代码并调试通过。 (1)文件SeqList.h: typedef struct List{ ElemType *elem; int length; int listsize; }SeqList; void InitList(SeqList &L) { //初始化线性表 ………… } void ClearList(SeqList &L) { //清除线性表 ……………… } int LengthList(SeqList L) { //求线性表长度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快速排序

实验8 快速排序 1.需求分析 (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 第一行是一个整数n,代表任务的件数。 接下来一行,有n个正整数,代表每件任务所用的时间。中间用空格或者回车隔开。 不对非法输入做处理,及假设用户输入都是合法的。 (2)输出的形式: 输出有n行,每行一个正整数,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依次代表着操作系统要处理的任务所用的时间。按此顺序进行,则使得所有任务等待时间最小。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 在操作系统中,当有n 件任务同时来临时,每件任务需要用时ni,输出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4)测试数据: 输入 请输入任务个数:9 请输入任务用时:5 3 4 2 6 1 5 7 3 输出 任务执行的顺序:1 2 3 3 4 5 5 6 7 2.概要设计 (1)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 为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应以整数存储用户的第一个输入。并将随后输入的一组数据储存在整数数组中。 (2)算法的基本思想: 如果将任务按完成时间从小到大排序,则在完成前一项任务时后面任务等待的时间总和最小,即得到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采取对输入的任务时间进行快速排序的方法可以在相对较小的时间复杂度下得到从小到大的顺序序列。 3.详细设计 (1)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所有数据类型: 第一次输入的正整数要求大于零,为了能够存储,采用int型定义变量。 接下来输入的一组整数,数据范围大于零,为了排序需要,采用线性结构存储,即int类型的数组。 (2)实现程序的具体步骤: 一.程序主要采取快速排序的方法处理无序数列: 1.在序列中根据随机数确定轴值,根据轴值将序列划分为比轴值小和比轴值大的两个子序列。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所有排序

所有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1.基本思想 (本实验加入了模板,使数据比较更全面快捷) a)冒泡排序: 将待排序的记录看作是竖着排列的“气泡”,关键字较小的记录比较轻,从而要往上浮。对这个“气泡”序列进行n-1 遍(趟)处理。所谓一遍(趟)处理,就是自底向上检查一遍这个序列,并注意两个相比较的关键字的顺序是否正确。 如果发现顺序不对,即“轻”的记录在下面,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显然,处理1 遍之后,“最轻”的记录就浮到了最高位置;处理2遍遍之后,

“次轻”的记录就浮到了次高位置。在作第二遍处理时,由于最高位置上的记录已是“最轻”的,所以不必检查。一般地,第i遍处理时,不必检查第i 高位置以上的记录的关键字,因为经过前面i-1 遍的处理,它们已正确地排好序。 b)选择排序:选择排序的主要操作是选择,其主要思想是:每趟排序在当前待排序 序列中选出关键字值最小(最大)的记录,添加到有序序列中。直接选择排序,对待排序的记录序列进行n-1 遍的处理,第1 遍处理是将将A[1…n] 中最小者与A[1] 交换位置,第2 遍处理是将A[2…n] 中最小者与与A[2] 交换位置,...... ,第i 遍处理是将A[i…n] 中最小者与A[i] 交换位置。这样,经过i 遍处理之后,前 i 个记录的位置就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了。直接选择排序与气泡排序的 区别在:气泡排序每次比较后,如果发现顺序不对立即进行交换,而选择排序不立即进行交换,而是找出最小关键字记录后再进行交换。 c)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主要操作是插入,其基本思想是: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 记录按其关键字的大小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好序的有序序列中,直到全部记录排好序为止。经过i-1 遍处理后,A[1…i-1] 己排好序。第i 遍处理仅将A[i] 插入A[1…i-1,i] 的适当位置,使得A[1…i] 又是排好序的序列。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用顺序比较的方法。首先比较A[i] 和A[i-1] 的关键字,如果A[i-1].key≤A[i].key ,由于A[1…i] 已排好序,第i 遍处理就结束了;否则交换A[i] 与A[i-1] 的位置,继续比较A[i-1] 和A[i-2] 的关键字,直到找到某一个位置j(1≤j≤i-1) ,使得A[j].key≤A[j+1].key。 d)快速排序(第一种,两边数组一个全部小于另一个数组): 设被排序的无序区为A[i],……,A[j] 1. 基准元素选取:选择其中的一个记录的关键字v作为基准元素(控制关键 字) 2. 划分:通过基准元素v 把无序区A[i],……,A[j] 划分成左、右两部分,使 得左边的各记录的关键字都小于v ;右边的各记录的关键字都大于等于v ;; ( 如何划分?) 3. 递归求解:重复(1)~(2) ,分别对左边和右边部分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 4. 组合:左、右两部分均有序,整个序列 e)快速排序(第二种,第一次遍历以后元素的位置已经排好) 将最左边的元素作为要排序的元素,记为key,分别从左边右边遍历数组,当i

数据结构实验8-7

实验7 排序 实验人:学号:时间: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教材中所介绍的几种排序方法。 2.学会分析各种内排序算法的性能。 二、实验内容 1.随机产生20位整数 2.输入序列,编写程序,按下列排序方法将序列从小到大排序并输出。 (1)冒泡排序 (2)快速排序 3.纪录每种方法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三、实验步骤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Sort)的基本概念是: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即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重复以上过程,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如此下去,直至最终完成排序。 2、快速排序 (1)基本思想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 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 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 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2)实现方法 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0]……A[N-1],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 趟快速排序。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1,J=N-1;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X,即X=A[0];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J-1),找到第一个小于X的值,让该值与X交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I+1),找到第一个大于X的值,让该值与X交换;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四、算法说明 五、测试结果 六、分析与探讨 七、附录:源代码 源代码列在附录中,要求程序风格清晰易理解,有充分的注释。有意义的注释行不 少于30%。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五排序 一、需求分析: 本演示程序用C++6.0编写,完成各种排序的实现,对输入的一组数字实现不同的排序方

法,对其由小到大顺序输出。 (1)分别对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算法进行编写。 (2)、对存储的函数即输入的数字进行遍历。 (3)、初始化函数对输入的数字进行保存。 (4)、主函数实现使用者操作界面的编写,对输入、选择、保存、输出的各种实现。这当中还包括了各个函数的调用的实现。 (5)、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完成对输入的数字的生成,并通过对各排序的选择实现数字从小到大的输出。 二、程序主要功能以及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菜单,格式如下: 1、直接插入排序 2、希尔排序 3、冒泡排序 4、快速排序 5、选择排序 6、堆排序

7、退出 (2)、选择不同的菜单但进行相应的排序,并给出排序的关键字序列。 三、系统框架图: 本程序包含了9个函数,它们分别是: (1)、直接插入排序的算法函数InsertSort ()。 (2)、希尔排序的算法函数ShellSort ()。 (3)、冒泡排序算法函数BubbleSort ()。 (4)、快速排序的算法函数Partition ()。 (5)、选择排序算法函数SelectSort ()。 (6)、堆排序算法函数HeapAdjust ()。 (7)、对存储数字的遍历函数Visit ()。 (8)、初始化函数InitSqList ()。 (9)、主函数main ()。 四、详细设计 实现各个算法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各个函数 的主要信息: (1)各个排序函数的算法: 一、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主函数 各个排序算对输入的数操作界面的

排序算法实验报告.doc

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八种排序算法的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首先,实验的内容是编写一个关于八种排序算法的C 语言程序,它需要直接插入排序、Hill 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合并排序和基数排序。 二、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实验步骤比较: 1. 八种排序算法(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分析。 2. 八种排序算法的c 语言编程实现。 3.八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包括比较时间和移动时间。 三、稳定性、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分析及时间复杂性函数的比较: 时间复杂度函数0(n)的增长导致n个记录的更大排序。 一般选择时间复杂度为0(n Iog2 n)的排序方法。就时间复杂性而言: (1) 二次排序(0(N2))排序各种简单排序:直接插入、直接选择和气泡排序; (2) 线性对数顺序(0(nlog2n))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合并排序; (3) 0(N1)排序,它是0和1之间的常数。 希尔排序(4)线性顺序(0(n))排序基数排序,除了桶和盒排序。 描述: 当原始表被排序或基本排序时,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将大大减少

比较的次数和移动记录的数量,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低到O(n);另一方面,快速排序正好相反。当原始表基本上被排序时,它将退化为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将增加到0(N2)。 原始表是否有序对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合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影响不大。 稳定性: 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如果在要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多个具有相同关键字的记录,如果这些记录的相对顺序在排序后保持不变,则该算法被认为是稳定的; 如果排序后记录的相对顺序发生了变化,算法就不稳定。稳定性的好处: 如果排序算法稳定,则从一个键排序,然后从另一个键排序。第一键排序的结果可以用于第二键排序。基数就是这样排序的。首先,它们按低顺序排列,然后按高顺序排列。具有相同的低阶和高阶的元素不会改变。此外,如果排序算法稳定,可以避免冗余比较。 稳定的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合并排序和基数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积排序、堆积排序 第四,通过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对设计细节进行排序。内部排序是对内存中的数据记录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在排序过程中访问外部内存,因为排序后的数据太大,无法同时容纳所有排序后的记录。我们来谈谈八级排名是内部排名。1.插入排序- 首先,实验的内容是编写一个关于八种排序算法的C 语言程序,它需

数据结构实验2020

目录 实验一线性表实验 (1) 实验二栈、队列实验 (3) 实验三串和数组实验 (5) 实验四树实验 (5) 实验五图实验 (6) 实验六查找表实验 (7) 实验七内排序实验 (8)

实验一线性表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顺序表、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的构造原理及其基本运算的实现算法。 2.了解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和适用情形。 【实验学时】 6学时 【实验内容】 题目一:编写一个程序,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1)初始化顺序表L。 (2)依次采用尾插法插入a,b,c,d,e元素。 (3)输出顺序表L及L的长度。 (4)判断顺序表L是否为空。 (5)输出顺序表L的第3个元素。 (6)输出元素d的位置。 (7)在第4个元素位置上插入f元素。 (8)删除L的第3个元素。 (9)输出顺序表L。 (10)释放顺序表L。 题目二: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单链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1)初始化单链表H。 (2)依次采用尾插法插入a,b,c,d,e元素。 (3)输出单链表H及H的长度。 (4)判断单链表H是否为空。 (5)输出单链表H的第3个元素。 (6)输出元素d的位置。 (7)在第4个元素位置上插入f元素。 (8)删除H的第3个元素。 (9)输出单链表L。 (10)释放单链表L。 题目三: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双链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题目三、四选做1个) (1)初始化双链表H。 (2)依次采用尾插法插入a,b,c,d,e元素。 (3)输出双链表H及H的长度。 (4)判断双链表H是否为空。 (5)输出双链表H的第3个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