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

有关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
有关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

有关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以下是有关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欢迎阅读。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都关注的问题,除了身体上的健康成长外,心理健康成长也是很重要的,看看是什么导致了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吧。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

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

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

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

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

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

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

等等。

我暗示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

动作和行为,自我暗示现象经常在我们的意识和无意识中发生,例如,当我们有事必须在第二天清早起来时,往往到时

候就会醒来,其原因就是前一天晚上我们在有意无意中对自

己作了强烈暗示:“明天一早有事,必须早醒!”,由于考试的强大压力,考生很容易变得焦虑、烦躁、不自信,这会影

响平时的学习和模拟考试,导致成绩不理想,造成精神状态

不佳,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对自己施加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

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个鼓动自己的常用语,

据说许多日本人在每天出门前,

都要对着镜子大喊三声:“我是最好的!”然后,信心百倍地上班去了,像这样经常充满激情地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这种暗示就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产生了作用,这是心理学

上的暗示疗法,对自己的第一个长处,每一点进步都经常地、始终不断地进行肯定时,就会使乐观的态度,良好的情绪成

为“自我”的主宰,使心理状态在自我激励、自我安慰中得

到调整,每一天都保持自信、愉快、轻松的心态,要消除自卑,树立自信。自卑者要学会自己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发现

自身的价值,将这些进步适当地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千万不

要对自己做出消极暗示,如考试时紧张怎么办,不会做题怎

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越想越怕,越怕越紧张,性格

内向、敏感多疑的考生要自信地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不要自

缚手脚,处处以别人为参照物来贬低自己,毕加索有这样一

句名言:“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不为他人的辉煌而眩目,不为自己的平凡而自惭,自立,自强,自尊,自我激励,以今日之我战胜昨日之我。

1、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2、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3、心与心的交流,让生命更加平等。

4、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5、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6、聆听心灵声音,放飞快乐心情。

7、让每个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辉。

8、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同事情,情情关怀。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

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

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

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

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

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社会”的行为。

5、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

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1、依赖心理: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

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

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

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

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

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

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

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

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

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

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

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

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1、开朗的性格,明确的目标

无论在家、在单位或公共场所,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生活上要有意义、有目标,这样会使人情绪高昂、执着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参加并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冲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长生活经验;面对一种情境要力求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方法,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

学会应付变化的外界环境,并锻炼情绪的可塑性。

3、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遇事保持积极的心态,致力于问题解决,不要被消极失

败的念头缠绕,而要力求成功,热情和积极总是与成功相伴;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把情绪专注于目前的事业,富有成就

感、荣誉感,这样你就会成为受人欢迎的人;要富有自尊与成就感,对自己的命运、思想、情感和行为有正确的估价,

努力矫正消极行为与情绪。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资料讲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第一章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智力正常;接纳他人,适应环境;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正确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标准的相对性和标准的发展性。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主要有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个等级。 1. 一般常态心理。 2. 轻度失调心理。 3. 严重病态心理。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主要有学习心理障碍、情绪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障碍。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个体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对心理障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大学生通过积极有益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第二章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从知、情、意三个层面分析,可以把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层次,三者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调节;同时,又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加强自我调节,加深自我认识。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组合,构成一个人个性中的核心内容─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觉的观念统,它是稳定的,但又在不断发展之中。从自我意识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就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观念来看,又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石灰沟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

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社会的关爱,这是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然而仅有外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方能使修身养性与时俱进。谈心话题的着眼点也正在于此。心理健康了,身体棒了,学习就会更得诀窍,事业就会更有成就,社会也就会更加美好和谐。 中学生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吧!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注意心理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诸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中学生在身心发育中注意心理健康努力修身养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五个高峰并呈现出五个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要高峰,探讨高峰和超常行为高峰,并由此产生奇、胜、变、动、疑五个行为特点,也因此产生心理矛盾,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对传统认识的批判、渴望自我意识的独立、渴望丰富的社会需要。若是在这些方面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或者心理危机和心理疾患。因此,注意心理健康,做到心理平衡,使之有一个比较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次,从中学生成长的现实情况来看,注意心理健康也是很必要的。 中国心理协会2003年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调查表明:我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13%是一个什么数字概念呢?我国青少年有3.6亿,也就是说在3.6亿青少年中有四千七百人有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障碍患病率又占到了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到百分之三十二。这一事实提醒中学生朋友,注意心理健康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中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习惯,一般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或环境而逐渐适应,这就是习成自然。比如南方人初迁北方,还不习惯那里的气候,住久了,也就习惯了。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我们通常说的好习惯好风尚、不良习惯、不良风尚,就是属于这个范畴。 习惯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都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极富哲理,长期的习惯会养成一定的性格,这就是习与性成。养成了一定的性格,就会影响自己的做人准则和命运。习惯能决定命运,习惯也确实太重要了。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认识其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付诸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首要是着力打造学做人的好习惯,要做到讲礼貌、讲诚信、守公德、遵法纪。做人的好习惯养成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会相得益彰。学习做人,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入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心理健康主题的手抄报内容

心理健康主题的手抄报内容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那么心理健康主题的手抄报内容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心理健康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会有七情六欲,所以心里的波动会比较大。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再给自己一点爱。 3、分散你的注意力。 4、改变你的行为。() 5、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 6、了解自己的极限。 7、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8、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焦虑症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2004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2004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化的加剧、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压力的加大,抑郁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4.恐怖症恐怖症是对某种特定情景或物体产生强烈的恐惧,明知无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社交恐怖症。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社交场所和对象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有的学生不敢与他人目光相对,不敢和异性说话或交往,一看到对方就脸红心跳。有的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变的异常紧张,甚至盗汗、心跳过速。有的学生不敢和陌生人见面等。恐怖症对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明显症状是情绪紊乱,思维破裂,在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方面都有严重障碍,思想和行为失去逻辑,脱离现实,哭笑无常。患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高度不协调,并常出现错觉和幻觉。如时常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等。 6.强迫症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抗强迫同时存在,二者冲突导致了病人紧张不安、痛苦难忍的情绪状态。患者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如屈从于强迫观念的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询问及奇怪计数等。其实大多数人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观念,如不停地考虑即将发生事情的对策。但正常人的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也不会对其它行为产生明显的干扰。患有强迫症状的个体常有自卑、缺乏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内疚倾向及容易感到威胁等性格特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还有许多,有的会直接表现在身体疾病中,如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常患有紧张性头痛、心率不齐、神经性皮炎、十二指肠溃疡、月经不调等。其中不少患者都和心理有关。三、常见心理问题的案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错误一: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一个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身体不适不意味着就是生病,心理问题不等于是精神疾病。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注意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注意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咨询师就如同运动教练和身体保健师,是人的心理运动和保健的指导者。 错误二: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 不敢去做心理咨询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而把一切心理问题付诸心理咨询并期望手到病除、豁然开朗,则是对心理咨询的另一种错误理解。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溶的,所以来访者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错误三:心理咨询师都是算命先生 来访者往往对心理咨询师期望过高,以为通过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心理咨询师洞悉一切,妙手回春。实际上,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它要求来访者提供详尽的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结症,利于心理咨询师作出正确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因此,不要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算命先生,以为心理咨询师不能一眼猜出自己的事就是水平不高。 错误四:心理咨询就是被动的医患关系 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患者常常习惯被置身于被动的医患关系中。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的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心理咨询师,期待着心理咨询师解决一切。然而,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的成长的作用。最终起作用的还是来访者本人主观能动意志和改变成长的努力。 错误五: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做作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忽视或者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心理咨询作为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程序,它与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识,而心理咨询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心理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者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心理健康知识有关资料

心理健康知识有关资料 1、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和心理的关系是:身体和心理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互动的。躯体患病,难免给人带来心理压力,而心理疾病也同样会诱发各种躯体疾病。 2、世界精神卫生日是每年的10月10日。 3、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 4、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趋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取决于学生的内部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如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奖励而进行的学习。 5、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优势。人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符号、分析、逻辑推理、计算数字等抽象思维的功能,是抽象思维中枢;右半球主要具有非言语的、综合的、形象的、空间位置的、音乐的等形象思维的功能,是形象思维中枢。左右两半球交替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学习疲劳出现。 6、人的大脑左半球控制右半身,右半球控制左半身。 7、说出几个心理学家的名字。如:弗洛伊德、容格、马斯洛、皮亚杰、斯金纳、罗杰斯。 8、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人、成才、健康的基础。 9、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10、消除自卑心理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学会正确归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进行自我表扬、自我激励。 11、成语"杯弓蛇影"是心理学中的什么现象(D) A.功能固着 B.幻觉 C.思维定势 D.错觉 12、张某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一直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的直接上级李某对他的评价极高。但由于多年未曾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不匹配,以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王某将这一现象反映给李某,但李某回答:“不可能!张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我是了解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现象!”李某的判断,是社会知觉中的:D A. 第一印象效应 B. 晕轮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定型效应 13、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 A.运动表象 B.一般表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第一章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就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得持续得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得基本心理活动得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智力正常;接纳她人,适应环境;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具有健全得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得年龄特征;有与谐得人际关系;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有较强得情绪调节能力。 正确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要注意整体得协调性、标准得相对性与标准得发展性。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途径主要有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开展多种形式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得心理社会环境。 人得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 2、轻度失调心理。 3、严重病态心理。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主要有学习心理障碍、情绪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障碍。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得产生得原因主要来源于个体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得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我们要树立科学得健康观,对心理障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大学生通过积极有益得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得帮助,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第二章 所谓自我意识就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得认识,即个体对自己得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她人、与周围世界得关系得意识。 从知、情、意三个层面分析,可以把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调节三个层次,三者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调节;同时,又在自我体验得推动下加强自我调节,加深自我认识。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组合,构成一个人个性中得核心内容─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得自觉得观念统,它就是稳定得,但又在不断发展之中。从自我意识得内容来瞧,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精神)自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技能,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发展性心理服务模式,而非单一的矫正性心理服务。其具有以下特点: (1)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2)服务功能的发展性 (3)服务内容的多样性 (4)服务形式的教育性。 其中服务功能具有发展、预、矫正三方面,而发展性最为重要,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商品经济角度可以将教育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至力于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和发展。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十条措施 1、以美好的情怀陶冶学生; 2、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 3、以“换位”的方式理解学生; 4、以进取的意识鼓励学生; 5、以尊重隐私的态度引导学生; 6、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 7、不以学生之短轻慢学生; 8、不以嘲讽口吻讽刺学生; 9、不以一时之怒斥责学生; 10、不以体罚形式整洁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妨碍学生心理发展,并且透过对学生心理的无形影响,给整个社会以及周围的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作为现代教师,他的心理状况应是健康的,而且应比一般的人还要健康。具体有以下标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事物和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敏锐的观察力及了解教育对象的能力; (2)信息组织与转换能力; (3)信息传递和接收能力; (4)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接纳教师职业 能了解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职业并致力于发展和创造,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 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理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4.健全的教育意志 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坚强的意志,具有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体现在: (1)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 (2)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 (3)沉着冷静的自制力。 5.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能正确处理与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相关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相关资料你觉得你的心理健康吗?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为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XX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此后,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才能用信任、友爱、宽容、尊重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选择“”是为了让大学生便于记忆,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随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全国的高校得到认同,全国高校都利用这一天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甚至认为这一天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车宏生教授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的举行,说明心理学受到老百姓的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心理学,希望这个活动能推广到全国各地。”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

已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全国大学生活动的一个著名的品牌,其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 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长久以来,5月本身就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活力和激情。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首选的活动日当然是5月。其次,鉴于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由此导致缺乏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动就是要提倡大学生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珍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让心灵充满阳光。“”取其谐音便是“我爱我”,充分体现了该活动的宗旨和目的。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载体,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理念,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全方位的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适应环境、管理自我、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各方面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

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早在1948年WHO就提出了“健康”的标准,不但是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趋于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简单的说,心理健康的人至少应该有工作、有朋友、有现实感、有乐趣。他们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能够悦纳自己,愿意努力发展身心的潜能;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无谓的怨尤。他们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作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有效的适应环境。对于生活中出现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是企图逃避。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关注心理健康、积极调节心态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都非常重要。 但是,心理健康并不等于没有烦恼,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怎样去面对那些不如意、不顺心甚至挫折、危机则尤其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素质,即便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会陷入情绪低谷,也会有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时候,有时,积极求助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是解决问题、从经历中获得成长的开始。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2)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不脱离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3)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我们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更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烦恼 心理烦恼是指有重大或者持久的心理刺激因素,或伴有不良教育及文化背景,导致出现暂时的情绪烦恼,但是自己可以识别、调节,身边人可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完全能够理解并提供有效帮助。 一般不会持续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种超出正常的情绪烦恼如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等,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就不会出现情绪烦恼。这种明显由社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教学文稿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导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技能,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服务模式。以下是小编整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这种模式是发展性心理服务模式,而非单一的矫正性心理服务。其具有以下特点: 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服务功能的发展性 服务内容的多样性 服务形式的教育性。其中服务功能具有发展、预、矫正三方面,而发展性最为重要,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商品经济角度可以将教育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至力于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和发展。 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妨碍学生心理发展,并且透过对学生心理的无形影响,给整个社会以及周围的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作为现代教师,他的心理状况应是健康的,而且应比一般的人还要健康。具体有以下标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事物和

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敏锐的观察力及了解教育对象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转换能力;信息传递和接收能力; 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接纳教师职业 能了解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职业并致力于发展和创造,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 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理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4、健全的教育意志 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坚强的意志,具有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体现在: 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沉着冷静的自制力。 5、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正确处理与学生、领导、家长以及其他教师之间的教育人际关系。 6、教育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能够适应发展、革新的教育环境,接受教育事业的新事物,积极改造不良环境。

关于心理健康的手抄报的资料

关于心理健康的手抄报的资料心理健康手抄报是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手抄报。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工具。不仅省力,还可以让每个孩子有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手抄报内容,供大家参考! 关于心理健康的手抄报资料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与人为善、乐于人交往、和同学和睦相处、对同学充满热情、能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同学尊重、信任、不产生嫉妒、憎恨。 3、心情开朗、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工作和学习不是为负担,应视为乐趣,努力把自己才智在学习中发挥出来。 心情开朗、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工作和学习不是为负担,应视为乐趣,努力把自己才智在学习中发挥出来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控制能力好,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和嗜好(比如

说谎、逃课、抽烟、喝酒、痴迷网吧等) 6、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条件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的心理保证,人的智力划分往往通过智力测验,90以上是正常智力,70以下是弱智,智商并不一定与学习成绩成正比,有的学生智商高,但学习成绩不好,在校的学生90%以上智力水平相等,但是为何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习不好,关键是情商。智商是成才的基础,情商是成才的关键。情商是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情商低的人表现意志不坚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冲动、做事不规范、任性、不负责任。 7、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休息时善于放松、睡眠好。 8、人格完整,行为举止符合一贯的行为模式,有稳定兴趣。 1、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表现情绪不稳定、情绪脆弱,受到挫折易出现情绪问题,表现如下:(1)抑郁情绪:主要表现情绪低、自卑、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并有轻生之念。(2)情绪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而发脾气,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造成性格苦闷、孤独、猜疑等。(3)强迫症: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大全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孩子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是天下父母的心愿。若能学业有成、建功立业,服务社会,更让父母无比欣慰,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在此。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困扰,如不及时给予帮助,不仅会影响到孩子近期的正常发展,而且还有可能积累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的幸福。 未来社会必然是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方式不断调整,新生信息应接不暇。面对未来的挑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困扰,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将是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人并不是被别人打垮的,而是被自己击败的。事实上,能击垮人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人们面对生活的不幸和困难时所抱有的不健康的心态。 新的时代,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关注点。心理健康作为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教育本身的内涵。“提升国民幸福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样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为提升下一代公民的幸福感服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稳定的情绪状态,有效的自我调控能力,并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能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和挫折,真正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1、听一听: 满足使穷人变成富翁,不满足使富翁变成穷人。同一件事物,不同的心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举个例子,一名同学什么都挺好,就是有点懒惰,你如果专盯着他的缺点看,其它的优点视而不见,你就会对此同学产生偏见.很难友好相处,但是你如果懂得人人都有缺点,他这点小缺憾可以容忍,他其他的优点可贵而值得你学习或借鉴,那么你可能与他顺利交往甚至成为朋友,这前后两种态度相比,哪种心理更健康呢?哪种心理更可取呢?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古时有杯弓蛇影,忧虑成疾,现代有焦虑性高血压、胃溃疡、失眠症,所以说健康心理不可缺少! 2、知一知: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这只是众多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虽然各种概念在细节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们都突出了“适应”和“潜能”这个重要的地方: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门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位同学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完整版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 进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介绍,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学习压力、失恋等因素造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占16%至%,并且有上升趋势。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如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教育部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资料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资料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容 (2)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2)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3) (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3)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 (一)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3) (二)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有: (4) 1、学科教学渗透法 (4) 2、活动辅导法 (5) 3、个别心理辅导 (5) 4、环境渲染法 (6)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资料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容可分为3个层次: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容。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6、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精神卫生知识 一、健康与心理咨询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躯体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即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现代心理咨询:从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到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涉及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合理用药指导等各个方面。 近二十年来,国内都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肤浅,缺乏深入的交往和感情交流,传统意义上的人情味越来越淡。其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来自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大大减弱,人们遇到心理问题便不得不求助于

心理咨询人员。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文化水平低的地区,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很不够。他们认为:生病就该吃药,就该动手术来解决。如果对他们说谈话也能治病,他们会视为天方夜谭。只有文化水平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能逐渐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一样,能作用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 精神卫生问题,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精神疾病包括十大类近400种。轻性精神障碍可能仅仅是心烦、失眠、情绪不稳等神经症样的患病率为35.19‰,而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患病率为13.47‰,表现则言行失常,殃及社会。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