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农村社会学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法律与政史系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年级:2010级

指导老师:XXXXXX

调查地点:铜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

调查主题: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以云舍为例

实践时间:2012年9月23日至9月24日

组员: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2012年9月28日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以江口县云舍村为例当今,随着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影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与城市的养老问题相比较,农村的养老问题不仅存在着政策实施不到位,而且还受到了年轻一代道德观念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农村的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老年人也曾经为这个社会做过很多贡献,在他们的生存能力逐渐丧失的时候,我们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更加需要这种帮助

我们不仅希望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呼唤青少年一代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且通过系统的数据反映当代农村存在的养老问题的缺陷,并且提出相关有利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建设性建议。

一、调查目的

走入基层,倾听民声,收获真知

二.调查地点

铜仁市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

三.调查时间

2012年9月23日至2012年9月24日

四.调查对象

云舍村村民,包括个体经营者,农民,打工者,村干部等等。

五.调查内容

第一阶段:确定调查题目,撰写调查提纲,准备访谈问卷

附一: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调查提纲

1 调查时间,地点

拟在2012年9月23日到9月24日对云舍老人养老问题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是云舍老人。

2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为保证问卷回答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次调查采用严格的匿名答卷制度,尽量使受调查者能根据自己的真实感觉和思考来回答问题。

(2)访谈法

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

(3)观察法

通过肉眼观察和亲身体验去感受老人生活。

3 调查目的及意义

目的:(1)发掘老人养老潜在问题。

(2)了解老人的需求。

(3)诊断现存问题的症结

意义:通过实际调查,掌握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提出具体意见。

4 调查内容

(1)老人需求调查

(2)老人对子女的赡养满意程度

(3)老人对国家养老政策的满意程度

5调查的结果分析及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访谈情况,观察所得进行归类和统计,形成文字及图表

表达的调查结果,并对现存问题进行总体性评价分析,提出具体可行性意见,最终提交调查报告。

2010级农村区域发展第一组

2012年9月20日附二: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

问卷表

我们不仅希望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呼唤青少年一代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且通过系统的数据反映当代农村存在的养老问题的缺陷,并且提出相关有利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建设性建议。

1.您有关注过农村养老的问题吗?()

A.经常关注 B.偶尔关注 C.从未

2.您认为现在农村养老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A.社会关注不够 B.政府关注不够

C.物质生活匮乏 D.精神生活匮乏

E.其他

3.您认为应该重点关注长者晚年生活的哪些方面?()

A.饮食及医疗

B.休闲及娱乐

C.家庭生活

D.其它

4.在养老生活服务来源上,您家中的老人现以什么方式养老?( )

A.居家养老,由家人照顾

B.居家养老,自行料理

C.居家养老,聘请家政服务

D.养老机构养老

5. 据您了解,目前养老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服务态度差

B.设施不好

C.费用过高

D. 冷清

6. 您认为将来自己在父母的养老生活中,有义务做什么?可以多选()

A.提供居住地

B.提供赡养费

C.为老人提供生活用品和食物

D.照顾老人生活起居

E.与老人谈心解闷

7.您认为老人的养老生活安排有谁决定?()

A.子女全权决定

B.老人全权决定

C.家人协商,子女主导

D.家人协商,老人主导

E.家人平等协商

8.您是否愿意以后将年老的父母送入养老机构?()

A.愿意

B.看情况而定

C.不愿意

9.家中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

A.当前劳动收入

B.退休金或早期个人收入

C.子女提供

D.救济与社会养老保险

10.家中老人的支出主要用于()

A.基本生活支出

B.治病吃药

C.休闲娱乐

D.补贴子女

11.如果家中的老人感到身体不适通常会()

A.不诊治硬挺过去

B.自己买药吃或用偏方、

C.去居住地附近的卫生院看

D.去正规医院看

12.请您对现在农村养老情况做个总评()

A.非常糟糕

B.比较糟糕

C.一般

D.基本不存在问题

13. 您认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最大的障碍是()

A.收入水平

B.传统“养儿防老”观念束缚

C.制度了解程度

D.制度合理性

14.您是否希望政府财政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补贴?()

A.非常希望

B.希望

C.无所谓

D.不希望

15.您认为农村养老保险对缓解养老压力的作用如何?()

A.完全没有帮助

B.帮助不大

C.有一定得帮助

D.帮助很大

16.近几年,国家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出台了很多政策,对此您的看法是?()

A.很好,是为农民的利益着想,有利于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B.出台政策太多,让农民不明白国家的态度,不利于人们了解基本养老

C.没什么用处,形式主义严重

D.没了解过这些政策,没什么想法

17.如果您对农村养老还有个人独特建议和意见的话不妨分享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级农村区域发展第一组

2012年9月20日

第二阶段:实地调查、访谈,写调查笔记、作调查日志

云舍村座落在锦江之源太平河流域中段的河坎谷地,是贵州省政府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一,也是全省党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距江口县城5公里,梵净山黑湾河风景区19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5亩,辖10个村民组,451户,1771人。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540公斤,人均纯收入3960元。村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土家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存丰浓郁的民族风俗习惯,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巍巍梵净山下,幽幽太平河畔,坐落一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这便是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好美丽的一句话,好漂亮的一座村,在我心中,亦该如此。

到了云舍村的这头,看见了风雨桥,感觉还不错。走在那平坦的路上,周边都有路灯、垃圾桶等基础设施,手机信号也很好。

我们随机选取了20户农户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和农民之间的交流,了解了目前部分农村养老保险的金额及发放情况,之后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农户本人对养老的一部分态度。

附一:

在调研中,调查对象说出的频率比较高的话语:

1.国家关心我们、对我们好,但落实到基层干部上时,就变质了,现在

的基层干部是不会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

2.现在基层干部的惠农政策及账目公开力度太弱,百姓很难了解到其中

的真正实施情况;

3.现在的基层干部无什么公信力可言;

4.现象存在太多不合理:

①当初说好投资建设、规划整个云舍村,有扶贫助困金,但现在我们

什么都没看到、别说帮扶了;

②关于养老金,有些能领到55元/月,而有些只能领到50元/月,一

旦问起发放的人员时,就说是扣手续费,我们也不懂,不知该怎么办;

③评定社会保险金、低保户等贫困补助时,越有钱、有权,就会获得

补助,越没钱、没权,就得不到,我们苦啊;

④村委干部是不会想到自己的村民的,有事要干时,就叫我们,一出

问题时,就全部推到我们身上;

……

附二(系网站):

走入基层倾听民声收获真知

——记2010级农村区域发展本科班学生前往江口云舍调研

2012年9月23日上午8:00,在徐玲琳、彭虹、龙金菊三位老师的指导下,2010级农村区域发展本科班60名学生一行前往铜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进行为期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调研,全班被分为13个小组,各组分别就“农村养老”、“农村家庭结构关系”、“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家庭婚姻”及“基层干部的干群关系”等主题展开了调研。本次调研,按调查对象的范围来看属于抽样调查;按研究目的来看主要属于描述性调查;按执行方式来看有自填问卷方法和当面访问方法;按时间维度来看属于多重时点的纵贯调查;按应用领域来看主要有人口调查、抽样调查、民意调查及社会问题等。

调研中,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积极勤奋,认真踏实。仔细记录每一次有意义的信息、认真收集每一份有价值的材料。第一天调研回来各小组进行了集中开会讨论,就调研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收获、未完成的任务进行了汇报与总结,彭虹、龙金菊老师分别作了点评并提了建议,建议同学们多选取调查对象,往不同方向深入调查访谈,以便调查更接近真实可靠性;徐玲琳老师作了补充并总结,建议并希望同学们在第二天的调研中,抓住重点、弥补不足、深入了解,回来坚持写调查日志。会后,各小组成员之间又展开讨论,为第二天的调研作充分准备。第二天早上8:00,各小组带着各自问题与目的,再一次前往云舍。第二天的调研让同学们感到更充实,该收集的资料几乎都作了笔记。

本次调研,走入基层,倾听民声,寻找基层不同的现象与问题,感受基层真实生活状态,收获基层第一手的资料。收获了较以往更好的实践效果。

(黄厅厅[文/图] 杨峻岭[审核] 饶吉银[编辑])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20份调查问卷中有19份表示其对于农村养老有一定程度地关注,仅有一份表示从未关注过。而对于应该重点关注长者晚年生活哪些方面,问卷显示80%的人更关注老人的饮食和医疗,仅有部分表示关注其他部分。同时所有的问卷显示农村老人的主要收入是自己的劳动收入,一部分人还有子女提供的生活费。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比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 由于现在通讯的发达,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们对农村的养老问题还是有所关注的,但对其具体内容及自身的义务却不甚了解。

2 目前在一些边远农村不存在养老机构,农村老人的养老主要由子女经过协

商后确定由谁负责(一般实行的事轮流负责的制度),但子女基本只是提供部分生活必须品及少量帮助,对老人的日常生活不做过多干涉。

3 农村老人的主要收人来源是子女的提供和自己的劳动收入,而其支出除了基本的生活所需外,还有部分用于治病吃药。

4 农村老人遇到小病是一般去较近的卫生院看病买药,只有遇到大病时才会去正规的大医院治病。这里又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卫生院买药花的钱往往是县大药房的2倍左右,只有在遇到大疾病时农村医疗保障才能真正让农民受益。

除了以上几点外,农村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农村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而由于时间较少,我们未能更深入的了解和发现更多问题,但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村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将一直致力于对农村问题的研究。

七.调查体会与建议

这一次的调查对于我们的感触很深,对于农村而言,特别是我省的农村,我们一直都知道其很落后,但它究竟有多落后,我们并未能有个深刻的了解,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对于农村的现状也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已。

我觉得目前农村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

一个较有地位的人担当村长或村支书,然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使其在农村的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而政务与财务的不公开,让农民对于管理阶层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使得农村的工作更加难以开展,管理者因此采取了强制的措施,又加深了彼此的不信任,然后恶性循环开始了,这样的管理模式如何能解决好农村问题?而在这种不透明的机制下,农民又从何了解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侵犯?他们又怎么能相信管理者是在为他们谋福利?所以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一些确实给他们带来收益的措施才会配合工作的开展,没有群众基础,工作又怎么能够有效率的开展?然而,或许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想要自己获得收益,管理者也是一样,不论是农村医药费高还是其他各项评比其实都是争那一份利益,如果将管理者的利益和普通人的利益绑在一起,那情况是不是会好一点?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1 2020年4月19日

大学生社会实践: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活动主题: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引言 1、调查背景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特别引人关注。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 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二、正文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2 2020年4月19日

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老人们经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示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 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能够了解她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3 2020年4月19日

养老情况调查报告

养老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时间:20XX年1月27—1月31日。地点:我所居住的那个村子。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活动目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养老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优缺点, 从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 (二)活动准备: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地区人口比较多,所以我和一帮同学首 先选取一个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为重点调查目标。我们须向村委会那里得知目前我们这个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数;其次,我们了解了总体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状态;之后打听到村干部在致力于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所做的贡献。 (三)活动形式:1.选取重点目标实地走访; 2.询问村干部实际农村养老实际情况;

3.查阅相关资料。 (四)活动过程: 1.从资料中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首先在实践活动的第一天上网先搜索到了一些关于我国农村养老的普遍状况和一些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我们便来到了我所在的村委会向他们了解农村养老情况,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农村里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 2.实地了解情况。接下来的几天,我和一帮同学就一个个地到农村里有老年人居住的家里,仔细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情况,儿女的赡养状况,村里的干部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目前对生活的态度。 3.记录数据。我们把一些数据记录下来,之后再总结讨论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我们汇总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向当地的村委会提出。 二、调查资料 实践活动中的调查资料分为三部分。 (一)上网搜索到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我们了解到如今中国政府在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到20XX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到20XX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它的主 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目前我国农村8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10%以上,按照国际社会通行的标准,我国农村已成为老龄化社会。而村家庭结构

关于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留守老人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目的 (1)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问题更是值得人们关注。他们有的没有儿女,孤苦无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却可能远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没有在身旁;他们渴望沟通交流,却找不到能够诉说的对象;他们希望能够融入社会,然而他们能做的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与不便,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关爱。 (2)通过此次对长安区周边社区空巢老人的走访调查,能使我们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我们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与关注,提高我们自身尊老爱老的意识,更好的为我们身边的空巢老人献出爱心。 二、关于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及意义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日趋明显,我国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也呈上升之势。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逐步在我国城市地区成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生活基本状况,分析影响长安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而实现长安区的进一步和谐构建。 (二)关爱长安区空巢老人的意义 关爱空巢老人,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空巢老人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份力量。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 的调查报告 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刘振华 2012年2月12---2月16日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刘振华 调查时间 2012年2月12---2月16日 调查目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2009年起,开始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惠民富民。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都是以养儿来防老,靠土地作保障。国务院决定于2009年开始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这是中央财政对于农村养老分担的开始。施行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使农民的养老从养儿防老走向社会养老,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推动社会和谐,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背景下,2011年寒假期间,我在家乡山东省昌乐县进行了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社会调查,深入了解政策落实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新农保”政策落实有一定客观的反映,对“三农问题”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调查对象 山东省昌乐县北夏村全体村民、山东省昌乐县社保中心副主任臧同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有效回收375份后进行了分析考察。 访谈法:直接采访调查对象,记录谈话内容,根据交谈内容进行分析。 文献法。通过查找年度报告、白皮书等统计资料,得到所需数据从而进行分析。 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2012年2月12日,以访谈法的形式,我采访了山东省昌乐县社保中心副主任臧同玉,了解到了昌乐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措施。 据介绍,昌乐县新农保基金实施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已年满60周岁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不需缴费,每年可领660元基础养老金。 新农保基金中个人缴费分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8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政府对农村居民参保给予每人每年30-50元缴费补贴(省政府统一规定补贴标准,即每年缴费100元政府补贴30元,每年缴费200元政府补贴35元,每年缴费300元政府补贴40元,每年缴费400元政府补贴45元,每年缴费5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政府补贴50元)。有条件的集体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助,鼓励其他组织或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最新关于养老的调研报告3篇

最新关于养老的调研报告3篇 关于养老的调研报告一: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人口的过快增长已经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为了解决各种复杂的老年问题,国家颁布了许多社会福利政策,目的是不断地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体系,使老年人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根据这一问题,本公司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以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为例,共有706份问卷,其中北京市有403份,上海市有303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养老问题的真实状况: 1、是否担心自己今后的养老问题 担心和不太担心可以说是各占一半,有将近43%的人对自己今后的养老问题有所担心,57%的人不太担心或尚未考虑养老问题。从所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人们对自己今后的养老问题并不是很担忧。一是北京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

医疗卫生设施更发达;二是北京上海的养老机构非常多,并且有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做后盾;三是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生活的人要面对的其他方面的问题(譬如说房价问题)比较多,因而养老问题属于次要;四是北京上海适合年轻人打拼,许多年轻人选择年老后退居二线城市。 2、选择的养老方式 在这一问题上,选择有子女抚养的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及公立养老机构占多数,也有少部分人选择其他的养老方式。总体而言,养老方式的选择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各种各样的养老方式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可见,人们对未来的养老有了更新的认识,不再死守着家庭养老和养老院等单一的养老概念了。同时,随着北京上海等地社区服务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3、赡养老人的意识 当今的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但要考虑自身职业的发展,还要顾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生养小孩赡养老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根据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人不愿意把老人送进条件较好的养老院,尊重父母意愿的接近30%。被问及自己未来赡养老人的压力时,有36%的人认为压力大,25%的人认为压力较小,37%的人选择没什么压力或没考虑过。可见人们赡养老人的意识日渐淡薄,许

调查报告2020年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20xx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使是农村新型医疗制度也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造成了目前农村养老、缺乏必要的保障。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 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我们在崇阳县路口镇进行了一次养老情况调查。 关键字:养老方式;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崇阳县路口镇;家庭养老 一、调查背景 (一)社会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今老龄化日益严重,在二^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广大的农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二)宏观政策背景

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提出,到xx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至xx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 根据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顺利开展的指示精神,各试点县市在研究各自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的伟大落实,是持续多年的惠农政策的又一亮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同时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并且实行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由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xx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以解决广大农村居

2018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2018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为你提供2018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而就整个武汉市而言,据其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2018年5月,武汉市有老年人130余万人,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并且随着独身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可以预见,武汉市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以汉口百步亭社区为代表,武汉的一些社区正在大力倡导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开展了针对空巢问题的结对子等志愿服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和政府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武汉市空巢老人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对武汉市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今后关爱空巢老人这一方面,具有可参考的现实意义。 调查方法及过程 调查目的 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1 / 23

我们走访了武昌的珞桂、方桂圆、广八路、仪表厂、四眼井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口的荣东、荣西、荣华、玉带、集贤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阳的自立、青石桥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共获得有效问卷284份。其中A卷58份,B卷142份,C卷84份。在A部分针对空巢老人的调查中,男性占46.6%,女性占51.7%,其中60-70岁的占39.7%,70-80岁的占44.8%,80-90岁的占22.4%,其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上的只占12.1%。信息缺失1.7%;在B部分针对18岁以上不同群体的调查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1%,初中及以下的占49.3%,高中的占26.8%,大学及以上的占23.2%,信息缺失0.7%,而在年龄分布上,18-25岁的占22.5%,25-35岁的占18.3%,35-45岁的占14.1%,45-60岁的占36.6%,60岁以上的非空巢老人占8.5%。 调查方式 调查限制 首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们此次调查虽然遍及了武汉三镇,但都是局部调查,主要以武昌的洪山区、江夏区,汉口的硚口区,汉阳的汉阳区腰路堤为调查范围,因此调查出来的结果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参考,并不能详尽地代表整个武汉市的情况;其次,为了避免空巢老人对我们的突然来访存在着心理上的惊恐和不信任,我们小组成员决定采取户外调查的形式,在社区及其周围寻找调查对象,这种调查方式的局限是难于调查到那些高龄行动不便的或卧病在床的空巢老人,只能通过在调查其他空巢老人的过程中间接获得他们的信息。最

2021年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2021年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2019年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使是农村新型医疗制度也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造成了目前农村养老、缺乏必要的保障。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我们在崇阳县路口镇进行了一次养老情况调查。 关键字:养老方式;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崇阳县路口镇;家庭养老 一、调查背景 (一)社会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今老龄化日益严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广大的农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二)宏观政策背景

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提出,到XX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至XX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 根据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顺利开展的指示精神,各试点县市在研究各自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的伟大落实,是持续多年的惠农政策的又一亮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同时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并且实行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由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XX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1年之前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以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从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调研报告范文

养老保险调研报告范文 把政策的落实放在执政为民、和谐民生的高度,专题研究部署,常抓不懈,切实推进该项工作有序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养老保险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为了推动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年初工作安排,从5月下旬开始,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城关、毛坝、汉王、绕溪、高滩、高桥等十个镇及部分村组和人社局、考评办、财政局、审计局等四个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方式,对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继20**年实施农村医疗保险后,县委、县政府又于20**年8月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各镇和相关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积极引导,广泛发动,认真实施,全力推进,连续两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考核位次名列全市前茅。 ﹙一﹚县委政府重视。一是成立由县长担任组长,人社局、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县情出台了《紫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和制度;二是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议,对全县养老保险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并将其列入20XX年度20项重点工作之一;三是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县委政府年度考核目标。 ﹙二﹚强化工作督导。县人社局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镇的责任制,经常深入镇村,走访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考评办加强督查,强化考核,先后四次组织人员进行督导检查,促进了工作的开展。截至20XX年7月底,已收缴保险基金1645万元,缴费人数达到

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在这二十一世纪里,在这经济腾飞的时代中,各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谈谈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么,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为家庭,由于经济发展,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等现象,这个家庭就出在分开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况,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一、“空巢老人”的出现 “空巢老人”在词典中解释为子女长大后离开自己或单亲老人的意思。为什么会出现“空巢老人”这个问题。 第一、直接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要支撑这个家庭的生活,大多人会去工作来换取支撑这个家的力量,这样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 第二、间接原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想独立生活,男子在外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对这个问题出现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空巢老人”现在的心理、身体健康、生活等情况值得我们去深思。中国现在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有几亿人进入老龄化状态,在这老龄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当年能扛多少斤东西的身躯了,现在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压迫着他们。 他们独自呆在家中,独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独,感到悲

伤,想当年把子女拉扯大,现在又不在自己身边,心中又感到焦虑,深怕自己出现了什么事,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中2016年关于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16年关于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官方调查全国“空巢老人”生活状况: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79.5%靠农副产品与种植水稻。 二、“留守儿童”的情况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发展靠这些花朵。”但是现在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扰乱社会的秩序。以前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祖国归于我们,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能否担起重任。 现在经济的发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让长辈来监护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识有限、精力有限,仅仅让学校来管理更是不行,毕竟中国还不算很发达,教育不是那么的先进,教育中存在着漏洞。 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仅为88%。南方某省调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显示,有40.5%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是被遗弃、受到歧视、不如别人的想法,存在着心理问题。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上述中的比例对于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尸■、亠 前言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曾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贡献的老年人, 他(她)们的养老问题又成了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政策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的养老形势依然严峻, 老年人看病难、花钱难、生活单调枯燥无味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为了掌握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第一手材料, 我们对延庆区延庆镇以及下水墨村等乡村进行了社会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养老资金匮乏、家庭赡养功能弱化, 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难以得到慰藉、农村医疗体制不健全, 老人看病难问题突出等。我们认为要想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必须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创建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让农村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是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的, 伴随着人口生育与死亡率的下降的前提下开始的。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导致适龄妇女不能生育, 加之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 这样就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步伐。目前, 我国虽然处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 但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老年人寿命也在不断提高, 这给我国进

入老年化社会创造了条件。随着人口老龄化高潮时期的到来, 我国人口将出现一种青黄不接的状况这是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5%,因此, 农村 老年人口数量相当惊人,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首要问题, 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处理的好, 不仅有利于,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又裹足不前。调查中我们还发现,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 那就是养老金的问题, 受旧的社会体制的影响, 农村人的养老保险与城镇人的养老保险还有很大的差距, 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险也是异曲同工。因此, 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首先应该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抓起。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 社会才能稳定, 我们的国家才能国泰民安, 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早就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正在改变农村的实际面貌,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会得 到进一步的完善。 (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实地调查与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 (二)调查过程 1 、7 月15 日到8 月25 日, 我们先后 5 次对延庆区延庆镇进行了调查走访, 发放问卷425份, 回收问卷425份。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目的在于推动陕西省新农保政策的实施。主要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档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具体分析了农民参保档次较低的原因集中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信息宣传、对政策的信任度、政策的稳定性、青年人的保险意识以及对政策的认知程度不够,跟风缴纳等六个方面。 标签:新农保;参保档次;现状;影响因素;黑池镇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政策对于改善我国农村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意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陕西省政府于2009年9月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对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做出了具体规定。11 月陕西省确定了11个国家试点县、34个省级试点县,并下达了国家和省级试点县的批复。截至2011年10月底,107个县(市、区)已全部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其中新农保参保人数已达到635.87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为146.34万人。自2009年以来,新农保政策的推行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次研究将主要针对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农民参保档次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黑池镇位于渭南市合阳县,东临黄河,西接金水沟;北依新池,南接马家庄。合马公路贯穿南北,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3.1万人口,是合阳县经济强镇、文化大镇。 2016年7月,笔者对黑池镇多个行政村进行了调研,分别是黑西村,黑东村,东洼村,南社村,北黑池村等,增加了数据来源,使得调查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因此,调研数据及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本次调查研究总共进行访谈32人次。在此次进行访谈的32名对象中,男性有16人(50%),女性有16人(50%),性别较为平衡;20~30岁2人(6%),30~40岁6人(19%),40~50岁12人(37%),50~60岁12人(38%),访谈对象年龄大部分集中在40~60岁这一区间,其是最接近新农保收益的年龄层,因此相对更加熟悉新农保,所提供的数据也相对更为准确。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结构式访谈法。结构式访谈是一种对访谈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按照事先制定的访谈提纲,针对合适条件的访谈对象进行访问,并在访谈过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847-91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调查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 作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xx市社保局把扩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作为重点工作强力推进,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 一、基本情况 截止XX年5月底,我市现有参保企业480户,参保企业职工45773人,个体户参保98822人。XX年,我市累计扩面新增参保职工12198人,完成了扩面计划的121%。今年计划扩面新增5500人。 二、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的做法 (一)提高认识,统一协调,把扩面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局党组高度重视扩面工作,多次召

开会议,明确了扩面工作的范围、重点和目标,对各有关科室提出了工作要求,使扩面工作的开展有了保证。同时,为了推进扩面工作的开展,我局联系财政、税务和工商等部门,统一协调,为扩面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采取措施,专项推进,扎实开展扩面工作。为了把扩面工作抓出成效,我们采取了3项措施: 1、逐人逐户排查,摸清底数。一是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市社保局与工商、税务部门密切配合按照企业纳税名录,对全市各类民营、私营、合资、外资企业,采取“拉网式”逐人逐户的进行登记排查,摸清和掌握了各类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二是发挥社区作用,由社区协理员、协警员排查灵活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情况。 2、依托社区平台,开展个体和灵活就业人员扩面。一是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召开了4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会议,落实各个社区灵活就业人员扩面排查登记工作,定指标分任务,由各区人力资源和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 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 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 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 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 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 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 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 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 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 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 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 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 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 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 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 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 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 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牧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风险,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而目前以城乡属性分层社会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仅就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区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农牧民人数约有xx万人,还不到全区农牧业人口的7%,而90%以上农村牧区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牧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 一是农村牧区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xxxx年底,农村牧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x%,预计到xxxx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比现在高出2—6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牧区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

的实施,农村牧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据抽样调查统计xxxx年农村牧区家庭户均人口下降为x人。家庭小型化使农村牧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这种压力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供养,另一方面是与父母分开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三是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牧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这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权的置换为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由于土地比较收益不断降低,土地在农牧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农牧民难于完全依赖土地实现养老保障。 四是农村牧区劳动力流动的增强,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弱化了家庭的内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的传统观念。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滞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单一。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方案中确定的缴费原则是:“坚持资金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根本无法兑现集体补助和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绝大多数普通农牧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和鼓励性储蓄。既未体现“社会保险”,也未体现“社会共济”,名不符实的“养老保险”使农牧民难以接受和认同。 二是保障水平低。民政部门实施的《基本方案》考虑到农村牧区发展条件的差异,规定了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

2021关于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现状调研报告(最新)

篇一 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社会流动人口迅猛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家庭结构的变化,大量空巢家庭出现,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日益明显。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可以将老人生活支持划分为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精神支持,又根据社会支持的来源将其划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不同社会支持对空巢老人呈现出不同的作用和特点。 【关键词】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空巢老人与社会支持概述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2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称,202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①空巢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一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选择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地方工作、生活,这就导致了空巢老人的现象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空巢老人综合症”愈发严重。空巢老人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心情沮丧、郁闷失眠、食欲减退甚至流泪哭泣。有的会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尽到父母责任;有的也会责备子女,认为他们对自己不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父母的感受。有数据显示,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②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而城市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尤为严重。年轻子女思想开放、个性张扬,他们喜欢独立自主,尝试新鲜事物,大多数子女要么外地工作,要么离开父母另立门户,剩下老年父母相互扶持。长时间下去,城市老年人面临着生活、疾病、经济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生活质量下降,主观幸福感降低。目前老年人空巢问题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完善健全,针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空巢老人现象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社会关怀和社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对维系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而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造成的。社会支持在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概念界定,但大体含义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社会各个网络资源所提供的支持统称为社会支持;还有一类是社会成员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行为的总和。本文的社会支持是指城市空巢老人从社会网络资源所获得的各种社会支持。按照功能划分,社会支持可分为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精神支持。经济支持包括生活消耗以及生存消费方面的支持,生活支持包括日常生活照顾等方面的支持,精神支持包括幸福归属感、心理调节等方面的支持;按照支持者的不同,社会支持可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包括政府、单位和社会的支持,非正式支

有关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前言: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养老问题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使维权护老成为新世纪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二在老年人群中,农村老人约占80%,在农村,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出现了几多不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严重。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先,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对于改善中老人生活水平及移动内需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继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农村社保制度,将使农民也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对农村相关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分析,展现了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实施成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老师要求我们在这个暑假期间做一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于是我对我们村子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调查。探究现阶段十点的新型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 我在我的村子周围展开调查,我对部分老年人进行寻访调查,了解他们对新型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认识以及自己的看法。 三、调查内容及方式

每天我都和乡政府的叔叔阿姨在去走访周边的老人,乡机关人要有两方面的不同,过去的劳农保较以前员告诉了我一些关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基本知识,他们告诉我自从我国政府出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后,全国已有25个省、305个县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新农保较以前主要有两方面的不同:首先,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劳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存储的方式。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第二,劳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机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 此外,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几率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存储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养老金的待遇条件是只要年满十六岁的人就可以参加投保,一直投保到五十九岁为止,在此期间参保人员每年只需选择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这五个档次中的一种缴费即可,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当年龄达到六十周岁时即可开始领取保险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