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计质量控制

浅谈统计质量控制
浅谈统计质量控制

浅谈统计质量控制

摘要:

统计质量控制(SQC)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将结合我公司的质量控制现状,将就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统计质量控制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简单的看法,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

统计质量控制、SQC、全面质量管理

一、统计质量控制概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先对统计质量控制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一)什么是统计质量控制

统计质量控制(SQC)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利用现代统计学的先进方法,不但为过程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使过程控制的数据分析结果成为企业领导决策的主要信息依据。

(二)统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统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包括假设检验、试验设计(单因素、多因素)、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回归分析、抽样、失效模式分析、以及一些非常重要的、经常用于质量控制的QC工具等等。到了20世纪末,随着质量管理发展到更高的阶段,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例如:JIT生产、六西格玛等都加入了统计质量管理的行列。

二、天源科创工程中心质量控制现状

天源科创是一个新兴的公司,经过了几年扥发展,正在逐步壮大,目前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我们公司是个新兴的公司,因而在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环节。在质量控制方面,我们工程中心的质量控制目前主要以比较原始的检验为主要手段。其质量检验主要分为来料检验(IQC)、过程中质量检验(IPQC)和成品检验(FQC)三部分。其中,来料检验(IQC)和过程中质量检验(IPQC)主要依靠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控制,而成品检验(FQC)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质检站负责。

质量管理,要求我们用事实说话、数据说话,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大多需要用数据来支持决策,这就需要我们对工程施工中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加以归类,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支持。在这方面,由于我们质量管理刚刚起步,因此,在质量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还不够完善。

在现代质量管理中,质量检验,只是非常基础的一部分,而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不仅仅需要做好质量检验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利用质量信息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分析、改进和控制。在这方面,由于我们公司处于刚刚起步的快速发展阶段,因而对于质量信息的统计,以及利用质量信息进行分析、改进的工作目前还处于真空,尚未加以应用。

三、天源科创工程中心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进入公司几个月来,尤其是两次去项目现场出差的经历,让我接触到了工程中心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在建立体系、推行体系运行的过程中,我更是接触了工程质量控制上的很多内容。从我目前接触的内容来看,我认为,我们天源科创工程中心的质量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单纯依靠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使项目部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出现盲点在我们工程中心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主要以质量检验为主。其中,来料检验(IQC)和过程中质量检验(IPQC)主要依靠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控制,而成品检验(FQC)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质检站负责。

其中,来料检验主要是原材料的检验,包括建筑材料(如石灰、水泥、骨料、混凝土、建筑砂浆等)、建筑辅助材料(如混凝土添加剂、砂浆添加剂、建筑用防冻剂等)以及工程设备原材料(如机组设备、电气设备等)。这部分主要由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负责检验,需要取样的,则由检测实验室负责检测。

过程中检验,主要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质量控制的环节进行检验,包括风机基础、升压站施工、风机吊装、电气施工、线路施工等等。目前项目上的过程中检验也主要依靠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

成品检验,主要是工程竣工后的验收,这部分内容,政府部门的质检部门会对竣工工程一句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验收。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项目部的专业工程师,有时也会充当质量检验员的角色,但是由于工作内容的原因,他们还要解决项目上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项目部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几乎是出现盲点,项目人员不能直接掌握工程的质量情况,而是间接通过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获得工程施工的质量情况,这样,使我们很难对工程的质量实现直接的控制,因而,一旦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出现失误,或者出现不负责任的情况,就很容易形成工程施工的质量缺陷,造成损失。

(二)工程质量检验无统一的标准

在目前工程施工的检验中,尤其是对过程中的检验,没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虽然目前,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对电场的土建、电气等进行规范,但是从我在项目现场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些标准,是从火电场的建设上套用过来,并且在风机的吊装、风机基础的基础环安装等方面完全没有了相关标准。因此,没有统一的相关的风电场建设质量检验标准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

(三)无质量数据信息的收集

质量管理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它要求我们从现场采集质量信息,并对采集到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工程中心的质量信息采集工作还是真空状态,从现场反馈的质量情况只有质量月报,而没有大量的原始数据作为我们进行分析的基础。因此,在质量数据信息的采集上,还是空白。

(四)无质量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应用

质量信息采集后,还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才能对我们的决策提供支持。在这方面,我们同样是处于空白状态,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完善。

(五)单纯依靠质量检验对质量进行控制,无法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之一,是质量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质量改进也是质量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在我们工程中心质量管理的现状中,还是处于主要依靠监理单位和分包商的质量检验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阶段。持续改进的工作还基本上没有做起来。举例说明:一个工程在某处出现质量问题,我们现在还是单纯依靠事后措施,去纠正,而没有采取事前的措施,进行分析,改进,杜绝这种质量问题的发生。

此外,持续改进,不仅能应用于出现缺陷的环节,对于其他有能力改进,甚至是目前比较满意的环节,都是可以采用持续改进,来改善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的。

从当前的情况看,这方面还是我们要努力建立和完善的环节,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长期地利用各种质量管理的工具等来实现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建立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在工程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虽然存在以上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已经在计划并且开始着手解决以上问题,在工程中心,建立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来完善工程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

(一)对工程施工质量直接控制

为了改变工程中心对工程质量的失控状态,需要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直接控制。总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控制:

1、在项目部配置专职的检验员,负责对工程项目包括来料检验、过程中检验等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对监理单位和分包商的检验进行监督。专职检验员从组织机构上隶属于质量技术部,在对工程质量直接控制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

2、项目部直接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项目部质检人员对包括来料检验、过程中检验等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检验。通过检验,使工程中心、项目部对工程施工的质量直接进行控制。

(二)编制统一的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检验表,统一检验项与检验标准

仅仅有了对施工质量的检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为质量检验员编制统一的检验标准与检验表。根据国家标准,我们需要将火电厂的建设验收规范套用过来,并加以修改,使之适用于我们风电场的建设。除此之外,关于基础环、吊装等在火电厂建设规范里没有的内容,还需要我们同专业工程师进行协商、沟通,建立起这些内容的检验项和验收标准。目前,这部分工作正在进行中,有望于9月初将编制好的风电场建设检验规范和检验表推广实行。

(三)建立质量数据信息采集系统

解决了检验的问题之后,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我们就需要建立起质量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将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数据和信息采集上来,并对其进行分析控制。

为了说明质量信息的采集,先介绍一下目前存在的几种采集方法:

1、手工检测

手工检测是质检人员使用手动量仪(如卡尺、千分表等)获取要求的质量数据,填写相应的质检单,然后用计算机输入工具(如键盘)将相应的质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方法虽然费工费时,且易于出错,但由于操作简单、经济,且在目前情况下,企业的计量器具难以全部自动化和数字化,所以仍是目前获取质量信息的主要手段。

2、半自动检测

半自动检测是质检人员使用具有电信号输出能力的量仪进行质检操作,检验结果通过量仪与计算机的接口,以人机交互方式直接输入计算机,不需要质检人员输入检测结果。这种检测方法符合传统的作业习惯,又克服了手工检测易于出错的缺点,使用灵活方便,不受地点、条件限制,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3、自动采集

自动检测是用自动化量仪或设备(如坐标测量机)与计算机相联接,自动完成检验操作和数据获取的方法,其采集方式可以是在线,也可以是离线的。这种检测方法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可完成各种复杂零件及复杂曲面零件的检测,但成本高。使用受到设备和检测场所的限制,一般主要用于高精度、复杂结构、复杂曲面零件的检测。

从目前我公司的现状来看,手工检测采集还因该是常用且经济的方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我们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因此,我们计划建立的质量信息采集系统为,由检验员检测,之后将检测到的数据,手工输入计算机。数据的收集,一般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将所有的采集的数据录入数据库,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备用。

以原材料数据库为例,建立原材料质量信息数据库,针对原材料的检验,对原材料需要采集的一些信息,例如批次、时间、数量、抽检数量、合格数量等。如下图:

同样过程中的质量信息的采集,也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数据的采集,哪些数据要收集,哪些数据不需要收集也要有相应的策划。

例如:施工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工程施工的工艺参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以及一些与产生缺陷或工程质量相关的数据信息,如原材料数据信息、工艺参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的对象。

(四)通过对质量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加强对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采集到需要的质量信息,只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对我们做出决策有所帮助,也只有合理地分析和处理,才能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下面,本文将简单介绍几种分析控制方法。

1、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Process capability,简称PC。是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不是数量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过程稳定程度上。过程的稳定程度越高,其质量特性值标准差越小,过程能力越强,相反,则越弱。由于稳定过程的99.73%的产品质量特性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内,所以定义:PC=6σ

现代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所以过程能力必需以满足顾客的要求程度来衡量,用来衡量过程能力满足顾客要求程度的方法叫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PCI),常写作Cp.

Cp=顾客要求/过程能力=(USL-LSL)/6σ=T/6σ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顾客要求T(公差范围)一般是不变的,在T不变的前提下,σ越小,则Cp的值越高,过程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根据T与6σ的比值,可以得到下述三种典型的分布情况:

过程能力指数在工程及制造业中广泛存在,甚至在服务业中也能有过程能力的体现。下面,以我们天源科创工程中心的主要业务中的土建施工来说明。在土建施工的土方开挖工程中,根据国家规范,其质量标准中,标高偏差是作为主控制项来控制检验的。其中风机基础开挖的基坑标高偏差验收标准为0—-50mm,那么其上限USL=0mm,下限LSL=-50mm,顾客需求=50,我们可以按照质量标准的验收规范来对基坑标高偏差进行检查,规范规定:每20m2抽查1处,假设我们得到10个数据,可以应用数学方法,得到这10个数。在此,我们需要先计算出这10个标高偏差数据的平均值μ,我们先假定μ据的方差σ

恰好为-25或相差不多,则证明其均值和规范中心M重合。这样我们就能轻松地计算出其过程能力指数:

Cp=顾客要求/过程能力=(USL-LSL)/6σ=T/6σ=50/σ

这里的Cp是个具体的数值,可以帮助我们对土方开挖过程的标高偏差这个过程参数的能力进行评估。

通常过程中心μ把规范T分为两个区间(LSL,μ)和(μ,USL),它们与3σ比值我们称作为单侧过程能力。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规范要求仅有下限或仅有上限的情况。

Cpl=(μ-LSL)/3σ单侧下限过程能力指数

Cpu=(USL-μ)/3σ单侧上限过程能力指数

下面,将就天源科创工程中心土建施工中混凝土强度来说明。混凝土强度,是土建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工艺参数,需要对它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抛开造假的因素来考虑(因为,如果试块强度太大,一般会被认为在试块中造假),混凝土的强度,我们是希望越大越好的,因此,这是个非常典型的只有下限的规范要求。假定我们测了10个试

,块的强度,分别得到10个强度数据,可以应用数学方法,得到这10个数据的方差σ

=(USL-μ)/3σ,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得到该过程的单并求出其均值μ。利用公式Cpu

侧上限过程能力指数。

同样是个具体的数值,可以帮助我们对混凝土强度这个过程参数的能力进这里的Cpu

行评估。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过程中心μ与规范中心M往往不能重合在一起,即:M≠μ,这时Cp就不能真实地反映过程能力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于是人们又提出了实际过程能力指数Cpk,它取Cpl和Cpu的最小值,即:Cpk=min{Cpl,Cpu}

经推导,Cpk与Cp的关系如下:Cpk=(1-k)*Cp

其中偏离度k=|M-μ|/(2T)=2|M-μ|/T

这也是我们在上面举例的时候,为什么要看所得数据的均值是否和规范中心M重合的原因。

关于实际过程能力指数,和过程能力指数基本相同,只是因为过程中心和规范中心不重合,造成了偏移,因此,本处不再做举例说明。

计算出了过程能力指数或实际过程能力指数,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质量参数,采取不通的措施来对该过程的质量情况进行控制。

过程能力的分析,可以对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例如上面提到的标高偏差,以及混凝土强度,钢筋加工的质量参数等。

2、采用柏拉图寻找问题改进点

柏拉图法是质量管理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柏拉图法又称排列图法或主次因素分析图法,由意大利学者柏拉图博士在1906 年分析意大利社会财富分布状况时首先提出。他在研究中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大量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的关系。其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把这一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他发现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因素虽然很多,但起主要作用的仅是其中少数几项,这一现象完全符合“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规律,从而把柏拉图法用在寻找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上。拍拉图法并不仅仅适用于确定某个特定产品的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分别找出各层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关于柏拉图的绘制,本文不做具体介绍。

以工程施工中的钢筋加工为例,下图为钢筋加工中的缺陷柏拉图:

从右坐标累积百分率为80%、90%、100%处向左平行于横轴引三条虚线,横坐标及三条虚线由下向上分为A、B、C三个类区。A类因素(关键因素),占累计频率的90%;B类因素从80%—90%占累计频率的10%,称为次要因素;C类因素从90%-100%,占累计频率的10%,称为一般因素。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A类因素。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前两项缺陷的累计频率已经达到了71.4%,不难看出,前两项缺陷应该成为我们改善的重点内容。

3、采用因果图,寻找问题的根源

因果图最先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提出来的,故又叫石川图,同时因其形状,又叫鱼刺图、鱼骨图、树枝图。还有一个名称叫特性要因图。

一个质量问题的发生往往不是单纯一种或几种原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中理出头绪,抓住关键因素,就需要利用科学方法,从质量问题这个“结果”出发,集思广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直到找到根源为止。

以我们工程中心土建施工中砼开裂的分析为例,下图是一个典型的分析砼开裂的鱼骨图

在上图中,我们把造成问题的原因归类,之后可以将我们认为是重要因素的原因划上圈,并加以验证。

4、采用方差分析、抽样检验验证,散布图寻找最佳组合

在统计技术中,对关键因素的验证有很多方法,例如采用方差分析、双样本T检验等等,但由于较为复杂,因此本文不做过多的介绍。

当找到关键因素后,可以利用散布图来寻找目标值Y与因素X之间的关系。用散布图找到大致的关系后,有时还需要利用回归方程来对Y与X的关系方程进行精确地计算。由于方法负责,本文不做介绍,大家可以参照相关资料。

1、利用控制图对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艺参数和重要过程的缺陷率进行控制。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静态因素也有动态因素,控制图法就是一种能够即时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质量隐患,以便改善生产过程,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出的一种质量方法。它利用现场收集到的质量特征值,绘制成控制图,通过观察图形来判断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记录图形,图上有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并有反映按时间顺序抽取的各样本统计量的数值点。中心线是所控制的统计量的平均值,上下控制

界限与中心线相距数倍标准差。多数的制造业应用三倍标准差控制界限,如果有充分的证据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界限。控制图的控制限的计算比较复杂,本文不做介绍,大家可以参照相关的资料和文献。本文主要结合我们工程中心的情况阐述控制图的应用。

在天源科创工程中心的工程施工中,有许多重要的工艺参数,我们可以利用控制图来对其进行控制,例如,在土建施工中,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采用计量值控制图,对其进行控制。

上图中可以看到混凝土坍落度的方差和数值的趋势,依据控制图的判异准则,我们可以判断工程施工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的状态。如果处于失控的状态,我们将采取措施,使工程施工受控,并保持下去。

在我们天源科创的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还可以控制一些过程缺陷。常用的有:不良率控制图(P chart)、不良数控制图(Pn chart,又称np chart或 d chart)、缺点数控制图(C chart)和单位缺点数控制图(U chart)。举个例子,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钢筋加工的合格率,因此,可以使用P图来进行控制。可以将加工的钢筋按照批次、每天或者其他的数据标签来分层,之后计算出每批或者每天的钢筋加工合格率,然后按照控制图的做法,做出控制图,来控制钢筋的加工质量。

关于控制图的判异,我们可以参照国标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规定的8种判异准则。

(五)持续改进,利用统计质量控制,加强质量控制,提高顾客满意度质量管理总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我们要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到更高级阶段的质量管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采用恰当的统计技术。

例如,我们采用过程能力分析,对工程施工中的每个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控制,利用控制图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的工艺参数、质量特性以及过程中的缺陷率进行分析、控制,利用柏拉图寻找质量改进的切入点,利用因果图,寻找造成缺陷的原因,利用散布图、方差分析、假设检验验证关键因素,然后再利用控制图对改善成果进行控制,如此PDCA循环往复,形成了持续改进,摆脱单纯依靠检验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使工程质量得到良好的持续性改进。

五、统计质量控制在天源科创的应用前景

统计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其采用统计的方法,用数据来说话,用事实来说话,对我们进行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作用。

在我们天源科创工程中心的工作实践中,统计质量控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的前景,可以帮助我们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让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当然,在应用的过程中,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同事们的帮助。但是,在质量管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一定会在天源科创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马林等. 《六西格玛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尊英. 《实用统计技术指南》.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于善奇. 《应用统计技术》.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统计统计数据统计资料统计人员质量控制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正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快速成长、扩长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企业要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一支能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需要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才却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信息不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高。所以,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银监发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银监 发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附件一: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 (试行) 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第6号主席令)开展监管统计工作的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文简称“银行”)。标准的总体框架包含5方面要素,分别为: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5方面要素下共有15项原则,每项原则下有若干具体标准,共61条标准。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 原则1 组织领导 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本行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明确政策和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落实各环节责任。 具体标准: 银行董事会制定明确的政策,将本行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内控合规体系和战略规划之中,并定期对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银行高级管理层确立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权和责任,定期对本行数据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并有效落实数据质量问责制。 银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行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亲自或委派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简称“主管领导”)组织领导监管统计工作,对制度性变革等重大监管统计事项能够及时研究部署,在资源调配方面予以充分支持和保障。 原则2 归口管理 银行对监管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管理本机构的监管统计工作。 具体标准: 银行总行确定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授权其负责全行监管统计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总行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授权负责制定全行监管统计工作制度和流程,提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做好监管统计工作,定期检查并发现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向主管领导报告。 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确定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机构监管统计工作,在总行归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相关职责。 原则3 岗位设置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尤其对于我们这种轨道交通行业,每个产品每个元器件都关系着整个列车运行和乘客的安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特别喜欢一句质量宣传语:品牌是旗,质量是杆。 在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以下统一用简称代替)之前,质量管理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而质量管理经营较好的企业已经发展到了TQM阶段,以下为我对TQM的一点浅显理解和认知,和各位同事分享下。 TQM的基本理念及方法有“四全管理”、“四个第一”、“四种观点”、“四个支柱”。坦诚的讲,这十六个字是我借用培训老师的总结,下面我用我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 “四全管理”是TQM的基本理念。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与、全方法。全面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和系统质量。全过程管理是指从研究设计、准备、制造直至使用服务、用后处理的全过程。试想一款产品在研发设计阶段就存在缺陷或质量隐患,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产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话说的更直接—-研发设计是娘。全员参与要求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线工人人人要参与质量管理,人人关心质量。最高领导的作用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我国的《质量管理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全方法是指不仅运用质量检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而且还要把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与改善组织管理、改革专业技术、思想教育等方面结合起来。 “四个第一”是TQM的基本原则。即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适用性第一、长远利益第一。这四个一比较容易理解,不再过多解释。 “四种观点”是TQM实施中的四个基本观点。即预防为主、数据说话、第一次就做对、最经济原则。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存在两种文化:一种是救火文化,另一种是预防文化。在救火文化主导的组织内,大家都将鲜花与荣誉给了救火的英雄,结果人人都抢着当英雄,甚至有人自己放火自己救。因此,这种救火文化是非常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 统计数据质量是对整个统计工作最为公正的评价,是统计工作核心的内容。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有效、准确,能够更好地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多方的需求。综合来看,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需要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以解决。 一、当前的统计数据质量主要问题表现 (一)质量控制规范缺位 由于质量控制的规范缺位,导致统计机构与用户及社会之间很难实现有效沟通,很多数据用户和社会各界对于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避免的统计误差没有认识,关于统计对数据的质量采取的控制方法、控制的程度以及控制结果缺乏了解。因此,即使我国的统计一直非常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统计数据的用户和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质量仍然非常不满。 (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片面化 统计数据的全过程控制取得较大成功的经验和措施往往集中在几个项目领域,应用范围狭窄。多数统计数据质量缺少全程控制,很多环节出现疏漏。对调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较高,但是在设计环节对数据需求考虑较少,数据的相关性得不到控制。而在人员方面,对于统计系统内部人员控制比较到位,但是对于统计系统以外的,占统计工作人员的基层人员却缺少控制。 (三)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系统不完善 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在统计工作和研究实践中应用并不广泛,而经常性的数据质量控制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偏于事后分析评估,事前工作做得不到位,分类预防控制措施不足,对误差模型的应用也很少。统计调查制度上对于事先控制措施,比如将填表要求中的逻辑审核关系、平衡关系应用于质量设计等内容比较少,而在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估工作中,对于将评估的结果或者结论应用在下一次调查方案的设计和改进方面,也没有充分的体现,事后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数据的质量控制组织活动不能实现较好的结合。数据质量控制评估方法虽然已经制定,但是缺少具体的支持措施,比如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职权、义务不清晰,数据质量控制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不规范等。

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六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某纺织机械厂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细纱机,也是该厂创效益、创外汇的产品。机梁是细纱机的主要零件,在细纱机中起着支承牵伸装置、导纱板升降装置、钢领板升降装置、纱架等部件的作用,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细纱机装配质量。机梁自身结构属长向薄壁形,其长厚比达130∶1,极易产生加工变形,而技术精度要求高,其中主要技术特性值平面度要求仅为0.15mm。与同行业相比,为了减少切削,机梁毛坯加工余量仅为3mm,给加工工艺带来了难度,机梁数量大,每台细纱机有28根,每年需67000根机梁,机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该厂经济效益,而现在机梁质量波动较大,返修率较高。因此提高机梁一次合格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案例目的】 充分利用统计质量控制中的旧七种工具找出质量问题,分析质量缺陷出现的原因,并制定对策计划和实施方案。 【案例分析】 1.现场调查 为了提高机梁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质量管理小组对机梁整个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产品加工工艺流程: 铸坯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铣机梁两里角尺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粗、精铣机梁两端面总长钻、攻机梁两角尺上螺纹及孔去毛刺(如图1所示) 1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2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3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4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5 粗、精铣两端总长 6 钻、攻机梁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图1 产品零件简图及加工工序 (1)寻找原因 为了寻找出现废品的原因,对500件机梁加工工序的一次合格率进行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对各工序共产生的140件不合格品制成不合格品表(表2)和它的排列图(图2)。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27 125 89.82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5 130 92.86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5 135 94.43 钻、攻机梁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5 140 100 N 140 图2 机梁不合格品排列图 4060100200 800 20 406080 100 98 27 5 55 N=140 140例不合格品A 类因素 累积百分比/%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钻、攻机梁两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关键工序机梁不合格品数/根 70% 89.28% 92.86% 94.43% 由图2可见,五道工序中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为出不合格品最多的工序。 (2) 寻找影响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取118件由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工序所造成的不合格进行检测,得到精铣机梁工序不合格品表和它的排列图(如表3和图3所示)。 项 目 不合格品数/根 累积不合格品数/根 累积百分数/% 平面度0.15mm 88 88 74.58 垂直度0.16mm 15 103 87.29 直线度0.04mm 7 110 93.22 表面粗糙度Ra <2.5μm 5 115 97.46 厚度超差 2 117 99.15 其 它 1 118 100 图3 精铣机梁工序不合格品排列图 20 4060 80 88 7 521N=118118例不合格品A 类因素 累积百分数/% 平面度0.15mm 垂直度0.16mm 直线度0.04mm 表面粗糙度R a <2.5μm 厚度超差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面不合格品数/根 15 74.58% 87.29% 93.22% 97.46% 99.16% 其他 由图3可见,工序平面度是影响精铣机梁两外角尺质量的A 类因素即为主要因素。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作为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自己从事规模工业统计2年多的时间不算长,但是这两年却是规模工业统计发生深刻变革的两年,统计范围的变化,计算方法的变更,能源统计的变革。每一次制度改革,都关乎统计数据的质量,改革的好坏对于统计数据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统计改革的亲历者,抱着抛砖引玉态度,提几点自己对数据质量控制的思考,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甚至引出前辈、专家的大思考,对以后规模工业统计改革也能有所裨益。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事业的生命,我想从基层统计工作的流程入手,只有每个流程的质量都得到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才会有保障,通过流程解剖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从事的是规模工业统计,就以规模工业统计为例。就规模工业来说,一张报表的完成基本上要经历报表收集—录入审核—反馈修改—汇总上报四个流程,规模工业最重要和最常态的报表是产值报表和财务报表,也就是我们行业通常所称的201表和202表,我就以此为例谈谈报表的四个流程,以此来揭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流程是报表收集。201表省统计局要求的上报时间是下个月的4号中午12点之前,为了能够顺利收集各区

县和企业报表,我们市统计局要求他们分别在2号和1号之前上报,县统计局收集报表就更加靠前了,通常都安排在月底之前上报。然而企业断帐的时间却不尽一致,部分企业要到下个月的上旬才能出初步数据,有些集团公司或总厂由于要收集下面分公司或分厂的数据,就难免还要晚一点。这里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方面催着要报表,另一方面数据出不来,企业怎么办?要么先报个预计数应付一下,要么迟报或者拒报,但是迟报或拒报就会违犯《统计法》,面临处罚,所以通常企业都选择预计上报。众所周知,企业上报数据是我们统计数据的源头,源头上的数据把握不准,势必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但是如果要保证数据质量就要牺牲一些时效性,如何既保证准确性又不失时效性呢?这是当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两难抉择。 统计报表的第二个流程是录入审核。这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一环,县市和企业上报的数据准不准确,报表内有没有逻辑错误,报表与报表之间有没有互相匹配和验证,都要靠我们这个流程来发现和纠正。这个流程的数据质量如何控制?就要靠我们的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责任心。有些人认为,现在的报表处理都是通过电脑软件来进行,有电脑审核还会有什么错误审核不出来吗?统计工作者只要根据审核错误修改就是了,不需要太高的业务素养。其实不然,电脑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根据程序中的公式来

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导语: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科学概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发展至今,已经被许多制造业企业用来指导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在现代制造业已经不再陌生,许多人也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是由于商品竞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发展的,是同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工业发达国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涉及的理论和所使用的技术预防方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图示: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全面质量管理之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普遍采用手工

作坊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和检查质量没有合理的分工,生产工人既是加工者又是检验者,这阶段的管理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因此,在20世纪前质量管理还没有形成科学理论。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T aylor)根据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的管理经验与实践,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的主张之一就是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于是检查产品质量的职责由工人转移到工长手中,就形成了所谓的“工长的质量管理”。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发展,工长已无承担质量检查与质量管理的职责,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检验人员和部门,并直属经理(或厂长)领导,由他们来承担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负责全厂各生产部门的产品(零部件)管理工作,形成了计划设计、执行操作、质量检查三方面都各有专人负责的职能管理体系,那时的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非常薄弱。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来控制产品质量,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主导思想是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长处在于:设计、制造、检验分属三个部门,可谓“三权分立”。有人专职制定标准(计划),有人负责制造(执行),有人专职按照标准检验产品质量。这样产品质量标准就得到了严格有效的执行,各部门的质量责任也得到严格的划分。 二、全面质量管理之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企业迫切需要解决“事后检验”的弱点,这就在客观上为把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引入质量管理领域创造了条件。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弱点,并设法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去解决这些问题。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控制产品质量的“六西格玛”法则,即后来发展完善的“质量控制图”和“预防缺陷”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认为质量管理除了具有对产品质量检查监督的职能之外,还应具有预防产生不合格品的职能。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 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故称排列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所谓排列图,它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构成的图。其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其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即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排列;两个纵坐标中,左边的那个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那个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形表示影响因素,有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二、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系统地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问题原因的简便而有效的图示方法。因其最初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于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提出使用的,故又称为石川图法。由于因果图形似树枝或鱼刺,故也有称之为树枝图法或鱼刺图法。另外,还有的

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质量检验阶段

①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②食品质量特性包括产品质量特性,过程质量特性,体系质量特性。 ③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计划,执行,检查,分析特点:大环套小环,层层推进;形成标准;形象感强。④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全过程控制,全员性多种方法的质量管理。⑤产品质量的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异常波动,分别由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引起的。由液体灌装机的正常磨损引起的质量波动属于正常波动;饮料配方错误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属于异常波动。⑦质量管理七大工具: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⑧控制图的工作原理是小概率事件,判异准则一般可2类分别为点子出界即判异和界内点子排列不随机即判异。HACCP系统的七大原理: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CL),关键控制点监控,纠偏行动(纠正措施),验证程序,记录保持程序. ⑨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纳入了下列公认的四个关键原则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前提方案,HACCP原理。 1.食品质量: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性总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GMP:是良好操作规范的简称,是保证食品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良好生产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对其定义为:生产符合食品法规所必须遵守的,经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机构认可的强制性作业规范. 4.关键控制点:是食品生产中的某一点,某个步骤或某个过程,通过对其实施控制,能预防,消除或最大程度的降低一个或几个危害. 5控制点:能够控制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的任何点步骤和过程. 6.纠编行动:当关键控制点从一个关键限职发生偏离时采取的行动. 7.危害:对健康有潜在不利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性因素 .8.HACCP:计划:在HACCP原理基础上编制的文件,描述必须遵守的文件来确保一特定加工过程和程序的控制 9.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 10.食品链:从初级生产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和操作的顺序,涉及食品及其辅料的生产、加工、分销、贮存和处理. 11.食品安全: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 12关键限值(CL):是一个CCP 相联系的每个预防措施所必须满足的标准,它是确定食品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界限,也就是说关键限值是一个数值,而不是一个数值范围,关键限值必须是一个可测量的因素,便于进行常规控制,区分可接收和不可接收的判定值.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最新范文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正文 现代经济正步入以世界统一市场为标志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轨道,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因此,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企业要能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我们***系统来说,随着”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单一的卷烟市场割据将很快被打破,搬掉门槛推倒墙是大势所趋。再下一步就有可能是***专卖法的取消,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行业也将马上面临着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工业增加值总量、增长速度下算一级,按季联审。每季联审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相关指标速度倒推法、结构比例趋势法进行行业总量的控制,或者用占全州的行业比重进行总量控制。对于波动较大的极端值要进行重点监控,要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对使用的相关系数进行多年度的对比分析判断,从而避免特异值的产生。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和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市、县(口岸)统计局工业统计数据审核评估采用办法:(一)对比分析的方法。根据报告期与历史同期数进行比较,包括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根据数据动态趋势、水平变化情况对数据准确度做出基本判断。如: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利用平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相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利用结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参照其他地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等。(二)与部门进行核对和咨询。如行业分组主要总量和平均指标,财政、税务主要数据,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煤炭等。(三)利用典型资料和调查进行分析评估。如了解比较熟悉的企业和部门的一些关键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如增加值率,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能力、人均工资等,或搞一些小型的抽样调查等办法去分析评估等。(四)利用专家经验分析判断一些难以确定的统计数据。(五)进行数据质量抽查评估。根据情况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不定期进行基层和企业数据质量抽查,分析评估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数据质量审核要点 (一)审核企业范围 1.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围原则上以年报清查企业调查单位确定的名录库为准。年报时进行企业清查,依据年报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标准确定年报各表种及次年定期报表统计范围。 2.统计范围确定后要严格管理,不得随意调整。企业范围的变动主要有以下

浅谈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浅谈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摘要 全面质量管理使许多美国公司摆脱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困境,并为其恢复强劲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这些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方法深深影响着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商业活动。然而就在同时,强劲的全球化新经济势力使质量观念及其管理方法变得面目全非。这些力量使得企业不得不实施质量为本的管理,以适应商业新纪元的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一种已被公认的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多企业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断主动进行质量改进,预防问题的出现,使企业的各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品质量不断处于螺旋上升状态。 本文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列举了一些企业曾经发生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员工 引言 21世纪是质量竞争的世纪,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反映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是衡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十多年之后,我国经济已经非常深刻地融入了实际经济的框架,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各地,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 然而,中国制造的质量,还没有像中国制造那样得到世界额认可,原因是与以前相比,中国制造的质量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发射卫星的安全可靠性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更多的中国制造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数次危机事件,更引发了国民对质量问题的担忧,我们应该承认,在持续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无论是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还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都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和缺陷,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浅谈统计质量控制概述

浅谈统计质量控制 摘要: 统计质量控制(SQC)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将结合我公司的质量控制现状,将就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统计质量控制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简单的看法,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 统计质量控制、SQC、全面质量管理 一、统计质量控制概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先对统计质量控制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一)什么是统计质量控制 统计质量控制(SQC)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利用现代统计学的先进方法,不但为过程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使过程控制的数据分析结果成为企业领导决策的主要信息依据。

(二)统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统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包括假设检验、试验设计(单因素、多因素)、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回归分析、抽样、失效模式分析、以及一些非常重要的、经常用于质量控制的QC工具等等。到了20世纪末,随着质量管理发展到更高的阶段,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例如:JIT生产、六西格玛等都加入了统计质量管理的行列。 二、天源科创工程中心质量控制现状 天源科创是一个新兴的公司,经过了几年扥发展,正在逐步壮大,目前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我们公司是个新兴的公司,因而在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环节。在质量控制方面,我们工程中心的质量控制目前主要以比较原始的检验为主要手段。其质量检验主要分为来料检验(IQC)、过程中质量检验(IPQC)和成品检验(FQC)三部分。其中,来料检验(IQC)和过程中质量检验(IPQC)主要依靠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控制,而成品检验(FQC)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质检站负责。 质量管理,要求我们用事实说话、数据说话,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大多需要用数据来支持决策,这就需要我们对工程施工中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加以归类,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支持。在这方面,由于我们质量管理刚刚起步,因此,在质量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还不够完善。 在现代质量管理中,质量检验,只是非常基础的一部分,而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不仅仅需要做好质量检验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利用质量信息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分析、改进和控制。在这方面,由于我们公司处于刚刚起步的快速发展阶段,因而对于质量信息的统计,以及利用质量信息进行分析、改进的工作目前还处于真空,尚未加以应用。 三、天源科创工程中心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进入公司几个月来,尤其是两次去项目现场出差的经历,让我接触到了工程中心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在建立体系、推行体系运行的过程中,我更是接触了工程质量控制上的很多内容。从我目前接触的内容来看,我认为,我们天源科创工程中心的质量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浅谈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3693179.html, 浅谈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者:方建涛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7期 摘要:质量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现在企业的各级领导所认同。提高产品质量成为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质量的竞争,而质量形成于企业的产品,因此抓产品质量必须从产品抓起,而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质量管理;企业发展;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2 引言 我国加入WTO,为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企业可以更加自由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关税壁垒大幅度降低,大量国外企业涌入,国内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为了取得竞争的优势,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浅谈产品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二、质量管理历经的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公差制度(见公差制)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上述几种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完整版)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 K■ MU&a ■■—■ ■ ■■■:Kdi^H ■:■■■ ?■ —■ b ■ ■ !■ ■ ■ M ?■H.^Ba N ■:M ■! ■ ■ ■ ■ ■ MM ■■KJ 质量管理的发展,按照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来划分,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质量检验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就是说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 和保证转入下道工序和出厂的产品质量。 1、操作者的质量管理:二十世纪以前,产品的质量检验,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艺 和经验,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鉴别、把关。 2、工长质量管理:1918年,美国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强调工长在保 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执行质量管理的责任就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 3、检验员的质量管理:1940年,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职能由工长转 移到专职检验员。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的检验部门,配备有专职的检验人员。用一定的 检测手段负责全厂的产品检验工作。 专职检验的特点就是三权分立”,即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负责制造;有人专职检验产品质量。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在产品中挑废品、划等级。这样做虽然对保证出厂产品质量方 面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 其一,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委,缺乏系统的观念; 其二,只能事后把关,而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待发现废品时已经成 为事实,无法补救; 其三,对产品的全数检验,有时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破坏性检验),有时在经济上是不合理、不合算的(如检验工时太长、检验费用太高等)。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些缺点也就越来越显得突出。 第二阶段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军需品的特殊需要,单纯的质量检验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 美国就组织了数理统计专家在国防工业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数理统计专家就在军工生产 中广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生产过程的工序控制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保证和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后来又把它推广到民用产品之中,这给各个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工序间进行质量控制,预防产生不合格品并 检验产品的质量。在方式上,责任者也由专职的检验员转移到由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标志者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观念。 由于这个阶段过于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 是统计学家的事情”,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普及推广。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

附件一: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 (试行) 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第6号主席令)开展监管统计工作的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文简称“银行”)。标准的总体框架包含5方面要素,分别为: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5方面要素下共有15项原则,每项原则下有若干具体标准,共61条标准。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 原则1 组织领导 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本行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明确政策和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落实各环节责任。 具体标准: 1.1银行董事会制定明确的政策,将本行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内控合规体系和战略规划之中,并定期对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1.2银行高级管理层确立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权和责任,定期对本行数据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估,

并有效落实数据质量问责制。 1.3银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行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亲自或委派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简称“主管领导”)组织领导监管统计工作,对制度性变革等重大监管统计事项能够及时研究部署,在资源调配方面予以充分支持和保障。 原则2 归口管理 银行对监管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管理本机构的监管统计工作。 具体标准: 2.1银行总行确定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授权其负责全行监管统计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2总行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授权负责制定全行监管统计工作制度和流程,提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做好监管统计工作,定期检查并发现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向主管领导报告。 2.3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确定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机构监管统计工作,在总行归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相关职责。 原则3 岗位设置 银行在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业务部门设立相应的监管统计岗位,岗位职责明确,并配备能满足岗位履职所需的资源。 具体标准:

统计质量控制(WHUT)

《统计质量控制》课程总结 参考书: ·《质量管理》杨小杰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质量管理(第四版)》韩之俊著. 科学出版社. ·《质量管理学》程国平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与统计过程控制》系列何晓群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过程;程序;产品;质量 过程:系统从一个状态(始态)往另一个状态(终态)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和阶段 ·一组将输入,转化成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包含三个要素:输入,控制,输出 产品:过程的结果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明确某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明确5M1H(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谁来做,何时何地做),明确所需的资源,明确如何进行控制与记录 ·程序的规范性功能,使程序处于受控状态,但维护既定的途径,有时和创新是相背离的,所以要不断改进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关键词:固有,特性,要求)(物有所值,物美价廉) 2质量管理 2.1活动内容 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 质量策划·制定质量目标,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3> 质量控制·设定标准,测量结果,判断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防止再次发生 4> 质量保证·满足要求,得到信任 5> 质量改进(持续改进)·不断制定改进目标,寻找改进机会 2.2发展阶段 1> 操作者的质量管理(经验标准)(工人) 2> 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全检)(工长/检验员) 3>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前控制)(质量控制工程师) 4>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经营) 2.3基本原理 1> PDCA循环(戴明):内容;特点;十四点 2> 质量螺旋曲线(朱兰):全过程13个环节 3> 质量循环(桑德霍姆):8项质量职能

农业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docx

农业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一、适用范围 1.对象:农业统计调查。 2.内容:包含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相关报表。 3.指标:本办法所指的统计数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农产品价格及中间消耗;主要畜禽产品出(存)栏量;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发展速度等农业统计调查主要指标。 4.时期:农林牧渔业生产季节、季度、年度。 二、质量管理 (一)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制定的统计调查制度所规定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调查表式,按照经批准的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时间、范围、方法,采集有关农业统计数据。 全面统计报表。主要包含各项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季节报、畜牧业生产情况、农林牧渔业产值、增加值。全面统计报表数据要确保数据来源为制度规定来源,由于农林牧渔业产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由多项指标综合计算,以下对农林牧渔业产值数据采集规范统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及发展速度由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农产品中间消耗率核算取得。 (1)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产量须采用方法制度规定的法定数据。要求以抽样调查定案的数据,必须使用抽样调查定案数。其余数据采用省统计局和有关部门认定的统计数据。 (2)农产品价格:按照市统计部门报省核准后下发的农产品生产价格。特殊农产品价格必须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 (3)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和农产品中间消耗率:按照州统计部门报省核准后下发的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和农产品中间消耗率。

(二)数据审核 1.资料完整性审核。报表调查范围是否全面,调查单位是否完整,调查指标是否缺漏。 2.资料来源审核。数据是否来源于制度规定的采集渠道,源头数据是否被擅自更改。 3.表间表内平衡关系审核。严格按照制度报表规定的平衡关系进行审查,保证各项指标平衡关系正确。计算机审核时,必要性审核出现错误的内容必须查实纠正或做解释说明,其他错误类型应核查确认并进行说明。对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存疑数据、差错,应及时通知到基层,不得自行变更。 4.逻辑关系审核。主要保证指标间逻辑协调,符合我州和当地实际情况。如农作物单产水平、牛羊出栏率、畜牧业存栏结构、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产值、增加值增速与产量增长趋势、与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相符。 5.年度间纵向比较审核。在正常年景下不出现异常的大起大落。 6.地区间横向比较审核。本区域内生产条件、情况相近的单位同一指标增减趋势和幅度及生产水平不出现较大差异。 (三)数据分析与检查 1.工作质量检查。通过基础工作检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对报表制度、调查方案和基础工作操作规程等的执行情况,对数据搜集、录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作出判断。 2.报表数据逻辑关联关系检查。农业统计报表内部和报表间内存在逻辑性和相关性。尤其报表间的相关性是检查调查资料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1)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速。粮油产量、蔬菜产量、畜禽出栏量等各项产量增长情况是计算可比价产值增速的关键因素,计算可比价产值增速要充分考虑各项农产品产量增长对产值增长的贡献度。 (2)设施农业(种植业)面积。设施农业调查中,蔬菜设施面积要和蔬菜产量统计表的数据相匹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